CN117219972B - 集流盘、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集流盘、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19972B
CN117219972B CN202311461465.2A CN202311461465A CN117219972B CN 117219972 B CN117219972 B CN 117219972B CN 202311461465 A CN202311461465 A CN 202311461465A CN 117219972 B CN117219972 B CN 1172199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storage device
current collecting
groove
b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614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19972A (zh
Inventor
陈志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6146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199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19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19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199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199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集流盘、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集流盘用于储能装置。集流盘包括盘体和凸点。盘体包括相对设置的正面和背面,凸台设于正面的中间区域,焊接凸部和凸点间隔设置于背面;凸点位于背面的中间区域,并与凸台沿集流盘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本申请提供的集流盘应用于储能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储能装置的电芯内阻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集流盘、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流盘、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储能装置用于为储能集装箱或储能电柜等用电设备供电。储能电池包括电芯和集流盘,电芯的极耳与集流盘通过焊接实现电连接。现有技术中,电芯的内圈极耳存在较多未与集流盘焊接的区域,从而会导致电芯的内阻增大,在使用过程中温度易升高,使用寿命低,且易发生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集流盘、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储能装置的电芯内阻大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集流盘,用于储能装置。所述集流盘包括盘体、焊接凸部、凸台和凸点。所述盘体包括相对设置的正面和背面。所述凸台设于所述正面的中间区域,所述焊接凸部和所述凸点间隔设置于所述背面。所述凸点位于所述背面的中间区域,并与所述凸台沿所述集流盘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
其中,焊接凸部与所述储能装置中电芯的外圈极耳固定连接且电连接,凸点与所述储能装置中电芯的内圈极耳接触。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焊接凸部凸出于所述背面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凸点凸出于所述背面的高度。也就是,所述焊接凸部的背面位于所述凸点的背面远离所述盘体的背面的一侧,或者,所述焊接凸部的背面与所述凸点的背面齐平。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盘体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背面的中间区域,所述凹槽与所述凸台沿所述集流盘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凸点设于所述凹槽的槽底壁面;所述集流盘设有注液通孔,所述注液通孔贯穿所述凸台和所述凹槽的槽底壁面,并与所述凹槽连通。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盘体还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开口位于所述背面,且所述连接槽的一端与所述凹槽连接并连通,所述连接槽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盘体的周缘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盘体的周缘间隔设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盘体还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在所述盘体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盘体,并与所述凹槽间隔设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为多个,至少一个所述通孔与所述连接槽远离所述凹槽的一端连接并连通。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点为多个,多个所述凸点环绕所述集流盘的中心轴间隔设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包括壳体、电芯、顶盖和上述集流盘。所述电芯包括极片、内圈极耳和外圈极耳,所述内圈极耳和所述外圈极耳均固定连接于所述极片的一侧,且所述外圈极耳环绕所述内圈极耳的外周。所述壳体设有收容腔和开口,所述电芯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内圈极耳和所述外圈极耳朝向所述开口。所述集流盘设于所述开口一侧,所述背面朝向所述电芯。所述焊接凸部与所述外圈极耳固定连接且电连接,所述凸点与所述内圈极耳接触。所述顶盖安装于所述集流盘背向所述电芯的一侧,并与所述集流盘和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盖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开口朝向所述集流盘,所述凸台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防爆阀,所述防爆阀安装于所述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盘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集流盘的通孔与所述间隙连通。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圈极耳朝向所述电芯的外周缘方向翻折。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电设备,上述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用于为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综上,本申请中,通过在集流盘设置焊接凸部和凸点,并使焊接凸部与外圈极耳电连接,凸点与电芯内圈极耳电连接,使得电芯的电流不仅通过外圈极耳和焊接凸部流向集流盘,同时也可以通过内圈极耳和凸点流向集流盘,从而可以增加电芯的电流传输至集流盘的速度,降低储能装置的内阻,避免储能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温度过高,提升储能装置的使用寿命,提升储能装置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储能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储能装置中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储能装置中集流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集流盘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集流盘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储能装置沿B-B方向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储能装置,10-壳体,11-收容腔,20-电芯,1-端盖组件,21-极片,22-极耳,211-第一端,212-第二端,213-内圈极片,214-外圈极片,221-内圈极耳,222-外圈极耳,30-集流盘,301-正面,302-背面,31-盘体,311-通孔,312-凹槽,313-连接槽,314-第一注液通孔,32-凸台,321-第一子凸台,322-第二子凸台,323-限位面,324-沉槽,325-第二注液通孔,33-焊接凸部,34-焊接槽,35-凸点,40-顶盖,41-注液孔,42-防爆孔,50-防爆阀,2-注液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由于人们所需要的能源都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为了合理利用能源并提高能量的利用率,需要通过一种介质或者设备,把一种能量形式用同一种或者转换成另外一种能量形式存储起来,基于未来应用需要再以特定能量形式释放出来。众所周知,要实现碳中和的大目标,目前绿色电能的产生主要途径是发展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
目前绿色电能的产生普遍依赖于光伏、风电、水势等,而风能和太阳能等普遍存在间歇性强、波动性大的问题,会造成电网不稳定,用电高峰电不够,用电低谷电太多,不稳定的电压还会对电力造成损害,因此可能因为用电需求不足或电网接纳能力不足,引发“弃风弃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须依赖储能。即将电能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手段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将能量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简单来说,储能就类似一个大型“充电宝”,在光伏、风能充足时,将电能储存起来,在需要时释放储能的电力。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储能装置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以电化学储能为例,本方案提供一种储能装置100,储能装置100内设有化学电池,主要是利用化学电池内的化学元素做储能介质,充放电过程伴随储能介质的化学反应或者变化,简单说就是把风能和太阳能产生的电能存在化学电池中,在外部电能的使用达到高峰时再将存储的电量释放出来使用,或者转移给电量紧缺的地方再使用。
本申请提供的储能装置100应用场景较为广泛,包括(风光)发电侧储能、电网侧储能、基站侧储能以及用户侧储能等方面。储能装置100通常以储能集装箱、中小型储能电柜、户用小型储能箱等形式使用,储能集装箱、中小型储能电柜、户用小型储能箱等设备中包含储能装置10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储能集装箱、中小型储能电柜、户用小型储能箱等包含储能装置100的设备可以理解为是用电设备。
储能装置10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多个储能装置100相互串联或并联。可以理解的是,储能装置100可包括但不限于单体电池、电芯模组、电池包、电池系统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100的实际应用形态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所列举产品,还可以是其他应用形态,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储能装置100的应用形态做严格限制。
本实施例中,储能装置100为圆柱电池。储能装置100包括壳体10、电芯20、电解液和端盖组件1。本实施例中,壳体10为铝壳。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0也可以由其它金属制作。壳体10为圆筒状。壳体10设有收容腔11。收容腔11的开口位于壳体10在高度方向的一侧。电芯20和电解液位于收容腔11内,电芯20浸泡于电解液中。端盖组件1安装于壳体10的开口侧,并与壳体10固定连接,以使收容腔11封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储能装置100也可以为方形电池或其他具有电力存储功能的装置。
请参阅图3,图3是图2所示储能装置100中的电芯20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电芯20为卷绕式电芯。电芯20包括极片21和极耳22。极耳22固定连接于极片21的一侧。卷绕后的极片21为圆柱形。极片21包括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相对设置,并分别位于极片21高度方向的相对两端。极片21卷绕形成多圈极片21。多圈极片21包括内圈极片213和外圈极片214。外圈极片214环绕内圈极片213的外周,并与内圈极片213连接。每一圈极片21的第一端211均固定连接一圈极耳22。每一圈极耳22均包括多个极耳22。每一圈的多个极耳22沿极片21的周向间隔排列。每一圈极耳22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示例性的,从极片21的中心到外周缘方向,每一圈极片21上连接的极耳22的数量逐渐增加。极耳22包括内圈极耳221和外圈极耳222。内圈极耳221固定连接于内圈极片213的第一端211,外圈极耳222固定连接于外圈极片214的第一端211。内圈极耳221朝向极片21的外周缘方向弯折,以增大极耳22与集流盘30的接触面积。外圈极耳222中位于最外圈的极耳22朝向极片21的中心方向弯折,除最外圈以外的其他极耳22均朝向极片21的外周缘方向弯折。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位于最外两圈的极耳22朝向极片21的中心方向弯折,其他极耳22朝向极片21的外周缘方向弯折。每一极耳22与径向相邻的极耳22彼此重叠并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极耳22为正极耳,极片21为正极片。在其他实施例中,极耳22也可以是负极耳,极片21为负极片。
端盖组件1包括集流盘30、顶盖40和防爆阀50。集流盘30设有注液通孔2,集流盘30安装于壳体10内,并与极耳22电连接。顶盖40设有注液孔41、防爆孔42和安装槽(图未示)。注液孔41和防爆孔42在顶盖40的厚度方向贯穿顶盖40。防爆孔42与注液孔41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注液孔41位于顶盖40的中间,注液孔41的中心轴线与顶盖40的中心轴线重合。安装槽的开口的朝向与顶盖40的背面的朝向相同,也就是,安装槽的开口朝向极耳22。顶盖40安装于集流盘30背向极耳22的一侧,并与壳体10固定连接。注液孔41与注液通孔2连通。电解液通过注液孔41并经过注液通孔2注入收容腔11内,以实现对储能装置100的电解液的灌注,使极片21浸泡于电解液中。防爆阀50固定安装于防爆孔42,并与集流盘30间隔设置。防爆阀50在气压的作用下发生破裂,储能装置100内部的气体及时排向储能装置100的外部,从而可以避免储能装置100因内部气压过大发生爆炸,提高储能装置100的使用可靠性,延长储能装置100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防爆阀50和集流盘30之间具有间隙,从而可以保证储能装置100内部的气体可以与防爆阀50接触,使防爆阀50在正确的压力阈值爆破。
请参阅图4和图5,图4是图2所示储能装置100中集流盘30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集流盘30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集流盘30呈圆盘状。集流盘30具有中心轴。集流盘30关于中心轴旋转对称。集流盘30包括盘体31和凸台32。凸台32固定连接于盘体31的表面。盘体31包括正面301和背面302。正面301和背面302相对设置,并分别位于盘体31厚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其中,正面301为盘体31朝向电芯20的表面,背面302为盘体31朝向顶盖40的表面。
集流盘30还包括焊接凸部33。焊接凸部33凸设于背面302。本实施例中,焊接凸部33为长条形。焊接凸部33沿盘体31的径向方向延伸。焊接凸部33在长度方向的一端与盘体31的中心间隔设置,另一端朝向盘体31的侧面延伸。也就是,焊接凸部33设于背面302的边缘区域。焊接凸部33用于与极耳22焊接,通过将焊接凸部33凸设于背面302,可以增大集流盘30与电芯20的极耳22之间的焊接面积,避免虚焊,保证了集流盘30与电芯20的极耳22之间的焊接强度。
焊接凸部33可以为多个。多个焊接凸部33沿着盘体31的周向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焊接凸部33有三个。三个焊接凸部33关于盘体31的中心旋转对称设置。通过设置多个焊接凸部33,并且每一焊接凸部33均与极耳22之间焊接,可以增大集流盘30与极耳22之间的焊接面积,减小电芯20的内阻。在其他实施例中,焊接凸部33也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四个以上,在这里不对焊接凸部33的数量做具体限制。
焊接凸部33可以通过冲压的方式得到。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在正面301一侧,由正面301朝向背面302方向冲压,得到焊接槽34。焊接槽34的开口位于正面301,焊接槽34的槽底壁凸出于背面302,并在背面302形成焊接凸部33。通过冲压的方式得到焊接凸部33可以简化制作工艺,同时,也可以提升焊接凸部33与盘体31的表面的连接稳定性,并且,也可以避免焊接破坏盘体31的金相组织,影响盘体31的结构强度。
盘体31还设有通孔311。通孔311贯穿正面301和背面302,并与焊接槽34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通孔311为圆形孔。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通孔311也可以为方形孔或其他异形孔。本实施例中,通孔311为多个,多个通孔311彼此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焊接槽34之间均设有多个通孔311,多个通孔311分散排布于盘体31。
盘体31还设有凹槽312和连接槽313。凹槽312的开口位于背面302。凹槽312位于盘体31的中心,并与焊接槽34及通孔311间隔设置。也就是,凹槽312设于盘体31的中间区域。本实施例中,凹槽312为圆形槽。凹槽312的中心轴与盘体31的中心轴重合,且与集流盘30的中心轴重合。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凹槽312也可以是方形槽或者其他异性槽。
连接槽313的开口设于背面302。连接槽313的一端与凹槽312连通,另一端与通孔311连通。本实施例中,连接槽313为长条形。并且,连接槽313的延伸方向与盘体31的径向方向一致。本实施例中,连接槽313有三个。三个连接槽313关于中心轴旋转对称。需要说明的是,每一连接槽313背向凹槽312的一端设有一个通孔311。每一连接槽313的一端贯穿凹槽312的侧壁,并与凹槽312连通,每一连接槽313的另一端贯穿对应的通孔311的内壁,并与该通孔311连通。
盘体31还设有第一注液通孔314。第一注液通孔314设于盘体31的中心,并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盘体31。也就是说,第一注液通孔314位于凹槽312的中心,第一注液通孔314的一端贯穿正面301,另一端贯穿凹槽312的槽底壁。第一注液通孔314的中心轴与盘体31的中心轴,以及集流盘30的中心轴重合。本实施例中,第一注液通孔314为圆孔。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注液通孔314也可以为方形孔或其他异形孔。
请参阅图6,图6是图4所示集流盘30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凸台32包括第一子凸台321和第二子凸台322。第一子凸台321固定连接于正面301,第二子凸台322固定连接于第一子凸台321背向正面301的一侧。第一子凸台321和第二子凸台322均位于集流盘30的中心,且第一子凸台321和第二子凸台322的中心轴均与集流盘30的中心轴均重合。也就是,凸台32设于盘体31的正面301的中间区域。沿第一子凸台321向第二子凸台322方向,第一子凸台321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并且,第二子凸台322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一子凸台321的尺寸。也就是说,第一子凸台321的外周面在径向方向凸出于第二子凸台322的外周面。第一子凸台321在朝向第二子凸台322的一面形成限位面323。限位面323用于与顶盖40抵持,以提升集流盘30与顶盖4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第二子凸台322还设有沉槽324。沉槽324的开口位于第二子凸台322背向第一子凸台321的表面。顶盖40安装于壳体10时,集流盘30的沉槽324与顶盖40配合,以提升集流盘30与顶盖40的连接稳定性,提升储能装置100的结构稳定性。
凸台32设有第二注液通孔325。第二注液通孔325贯穿第一子凸台321和第二子凸台322,并与第一注液通孔314连通。第二注液通孔325的中心轴与第一注液通孔314的中心轴重合。第一注液通孔314与第二注液通孔325共同组成集流盘30的注液通孔2。
请参阅图5,集流盘30还包括凸点35。凸点35与凹槽312的槽底壁固定连接,并与注液通孔2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凸点35有多个。多个凸点35围绕注液通孔2沿槽底壁的周向间隔排列。沿集流盘30的厚度方向,凸点35与凸台32相对设置。也就是说,沿集流盘30的轴向方向,凸点35的正投影完全位于凸台32上。本实施例中,凸点35为圆柱形。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凸点35也可以是长方体或者其他形状。凸点35用于也内圈极耳221电连接,以提升电芯20的电流传输至集流盘30的速度,降低储能装置100的内阻,避免储能装置100在使用过程中温度过高,提升储能装置100的使用寿命,提升储能装置100的安全性能。多个凸点35可以增大内圈极耳221与集流盘30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电芯20的电流传输至集流盘30的速度,降低储能装置100的内阻。
请一并参阅图7,图7是图1所示储能装置100沿B-B方向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电芯20位于收容腔11内,极耳22朝向壳体10的开口一侧。集流盘30位于壳体10的开口侧,背面302朝向极耳22,并与极耳22固定连接。其中,焊接凸部33与外圈极耳222固定连接且电连接,凸点35与内圈极耳221接触且电连接。顶盖40安装于集流盘30的正面301一侧,并与集流盘30固定连接。其中,凸台32安装于顶盖40的安装槽内,集流盘30的注液通孔2与顶盖40的注液孔41与相对并连通。同时,顶盖40还与壳体10固定连接。
其中,焊接凸部33与外圈极耳222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具体的,可以先将集流盘30放置电芯20上,焊接凸部33与外圈极耳222接触,然后,在焊接槽34内沿着焊接槽34的槽底面进行激光穿透焊接,从而使焊接槽34的槽底壁与外圈极耳222焊接。也就是,焊接凸部33与外圈极耳222焊接。
焊接凸部33焊接至外圈极耳222后,集流盘30与电芯20之间过盈配合。凸点35与内圈极耳221接触,且凸点35与内圈极耳221之间形成弱电连接。电芯20的电流通过外圈极耳222传输至焊接凸部33,然后传输至集流盘30,同时,电芯20的电流还通过内圈极耳221传输至凸点35,然后传输至集流盘30。也就是说,电芯20的外圈极耳222和内圈极耳221均与集流盘30电连接,从而可以增加电芯20的电流传输至集流盘30的速度,降低储能装置100的内阻,避免储能装置100在使用过程中温度过高,提升储能装置100的使用寿命,提升储能装置100的安全性能。并且,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集流盘30与电芯20之间过盈配合,即可实现凸点35与内圈极耳221之间的电连接,无需另外设置电连接结构,起到简化储能装置100结构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简化储能装置100的制作工序。
本实施例中,沿盘体31的厚度方向,凸点35凸出于背面302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焊接凸部33的高度。也就是,凸点35的高度与凹槽312的深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焊接凸部33的高度。也即,焊接凸部33的背面位于凸台32的背面远离盘体31的背面302的一侧,或者,焊接凸部33的背面与凸台32的背面齐平。集流盘30沿着平行于储能装置100的径向截面的方向放置于极耳22上时,焊接凸部33先接触极耳22,朝向极耳22方向压平焊接凸部33时,焊接凸部33能够与极耳22充分接触,从而可以保证焊接凸部33与极耳22之间的焊接质量,提升集流盘30与极耳22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避免焊接凸部33与极耳22之间虚焊,导致焊接面积减小,储能装置100的内阻增大。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集流盘30设置凸台32,使得顶盖40安装于壳体10和集流盘30后,顶盖40与集流盘30之间具有间隙。储能装置100内部气压过大时,其内部的高压气体会通过集流盘30上的多个通孔311,进入顶盖40与集流盘30之间的间隙,并冲击防爆阀50。防爆阀50受到冲击力爆破,储能装置100内部的高压气体排向外界,以释放储能装置100内部的气压,从而可以避免储能装置100内部气压过大而发生爆炸,提升储能装置100的安全性能。
顶盖40安装完成后,将电解液通过顶盖40的注液孔41及集流盘30的注液通孔2,注入壳体10的收容腔11内,从而使电芯20浸润在电解液中。注液孔41和注液通孔2均位于端盖组件1的中部,电解液从端盖组件1的中部注入壳体10的收容腔11内,使得电解液从储能装置100的中部位置开始浸润电芯,从而可以提升电芯20在电解液中的浸润效果和浸润速度。
在电解液灌注过程中,部分电解液通过注液通孔2后直接进入收容腔11内;部分电解液沿着注液通孔2的内壁流向凹槽312的底面,然后进入收容腔11内;部分电解液沿着注液通孔2的内壁流向凹槽312的底面,然后流向连接槽313内,并由连接槽313进入收容腔11内。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凹槽312和连接槽313,使得部分电解液能够分散至凹槽312及连接槽313内后,再流入收容腔11内,能够提升电芯20在电解液中的浸润效果和浸润速度。
一种实施方式中,顶盖40安装完成后,顶盖40的注液孔41的轴线与集流盘30的注液通孔2的轴线重合。电解液从储能装置100的中心位置注入收容腔11后,快速往四周方向扩散,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电芯20在电解液中的浸润效果和浸润速度。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集流盘,用于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盘包括盘体、焊接凸部、凸台和凸点,所述盘体包括相对设置的正面和背面,所述凸台设于所述正面的中间区域,所述焊接凸部和所述凸点间隔设置于所述背面;所述凸点位于所述背面的中间区域,并与所述凸台沿所述集流盘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且所述凸点用于与所述储能装置的内圈极耳电连接;
所述盘体设有凹槽和连接槽,所述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背面的中间区域,所述凹槽与所述凸台沿所述集流盘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凸点设于所述凹槽的槽底壁面;所述集流盘设有注液通孔,所述注液通孔贯穿所述凸台和所述凹槽的槽底壁面,并与所述凹槽连通;
所述连接槽的开口位于所述背面,且所述连接槽的一端与所述凹槽连接并连通,所述连接槽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盘体的周缘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盘体的周缘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凸部凸出于所述背面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凸点凸出于所述背面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还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在所述盘体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盘体,并与所述凹槽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多个,至少一个所述通孔与所述连接槽远离所述凹槽的一端连接并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点为多个,多个所述凸点环绕所述集流盘的中心轴间隔设置。
6.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芯、顶盖和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集流盘;
所述电芯包括极片、内圈极耳和外圈极耳,所述内圈极耳和所述外圈极耳均固定连接于所述极片的一侧,且所述外圈极耳环绕所述内圈极耳的外周;
所述壳体设有收容腔和开口,所述电芯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内圈极耳和所述外圈极耳朝向所述开口,所述集流盘设于所述开口一侧,所述背面朝向所述电芯,所述焊接凸部与所述外圈极耳固定连接且电连接,所述凸点与所述内圈极耳接触,所述顶盖安装于所述集流盘背向所述电芯的一侧,并与所述集流盘和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开口朝向所述集流盘,所述凸台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防爆阀,所述防爆阀安装于所述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盘体之间具有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极耳朝向所述电芯的外周缘方向翻折。
1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用于为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CN202311461465.2A 2023-11-06 2023-11-06 集流盘、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1172199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61465.2A CN117219972B (zh) 2023-11-06 2023-11-06 集流盘、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61465.2A CN117219972B (zh) 2023-11-06 2023-11-06 集流盘、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19972A CN117219972A (zh) 2023-12-12
CN117219972B true CN117219972B (zh) 2024-01-30

Family

ID=89042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61465.2A Active CN117219972B (zh) 2023-11-06 2023-11-06 集流盘、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199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55565B (zh) * 2024-03-05 2024-05-03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99960A1 (zh) * 2020-11-11 2022-05-19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制造方法
CN114759317A (zh) * 2022-04-13 2022-07-15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极耳结构、圆柱电芯和车辆
CN115117566A (zh) * 2022-07-28 2022-09-27 肇庆小鹏汽车有限公司 圆柱电池的极耳连接结构和圆柱电池
CN116581443A (zh) * 2023-07-14 2023-08-11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52190A1 (en) * 2010-06-02 2011-12-0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Power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99960A1 (zh) * 2020-11-11 2022-05-19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制造方法
CN114759317A (zh) * 2022-04-13 2022-07-15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极耳结构、圆柱电芯和车辆
CN115117566A (zh) * 2022-07-28 2022-09-27 肇庆小鹏汽车有限公司 圆柱电池的极耳连接结构和圆柱电池
CN116581443A (zh) * 2023-07-14 2023-08-11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19972A (zh) 2023-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219972B (zh) 集流盘、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15578776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圆柱型锂离子电池
CN216054941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CN209804722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214203812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9267846U (zh) 电池、储能装置与用电设备
CN116207432A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3540624A (zh) 圆柱形锂电池
CN117117403A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N114597555A (zh) 圆柱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219658936U (zh) 一种大圆柱电池
CN219106343U (zh) 一种无极耳电池结构
CN116190905A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JP4356209B2 (ja) 高出力用途向け電池
CN218070150U (zh) 一种电池的绝缘件、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6133955U (zh) 一种集流板及圆柱电池
CN114937854A (zh) 电池组件、电池及电动交通工具
CN114628854A (zh) 圆柱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14628861A (zh) 叠片电池
CN218887340U (zh) 电池
CN219959351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8215613U (zh) 一种易与极耳连接的电池极柱结构
CN219873752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717023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575880U (zh) 圆柱电池的装配结构、圆柱电池、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