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19908A - 液冷板、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液冷板、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19908A
CN117219908A CN202311276865.6A CN202311276865A CN117219908A CN 117219908 A CN117219908 A CN 117219908A CN 202311276865 A CN202311276865 A CN 202311276865A CN 117219908 A CN117219908 A CN 1172199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oling
cooling plate
cold plate
flow channe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768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伟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7686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199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19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199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液冷板、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液冷板包括第一冷板、第二冷板、支撑件和焊料。第二冷板与第一冷板层叠设置且密封连接。支撑件设于第一冷板和第二冷板之间,且将第一冷板和第二冷板围成的空腔分隔出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支撑件具有朝向第一冷板的第一侧以及沿液冷板的厚度方向与第一侧背向设置的第二侧,第一侧与第一冷板之间具有第一储料结构,第二侧与第二冷板之间具有第二储料结构,第一储料结构分别与第一流道、第二流道连通,第二储料结构分别与第一流道、第二流道连通。焊料接合于第一侧与第一冷板之间以及第二侧与第二冷板之间,并容纳于第一储料结构和第二储料结构内。

Description

液冷板、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冷板、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储能装置包括电池箱和设置在电池箱内且串联的多个电池模组,以通过多个电池模组提高储能装置的供电能力。储能装置的电池模组在充放电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热量,并聚集在电池箱内,而为了避免电池箱内的温度过高,通常会在电池箱内设置具有流道的液冷板,以通过流体在流道内的流动,实现与电池箱内热量的交换。
目前,液冷板包括相互叠置的第一冷板和第二冷板,以及设置于第一冷板和第二冷板之间的支撑件,支撑件设于第一冷板和第二冷板之间,且三者围成供流体流动的微通道。
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钎焊将第一冷板和第二冷板进行密封连接,且将支撑件与第一冷板以及支撑件与第二冷板固定连接。具体来说,在第一冷板和第二冷板彼此面对的两个表面均覆盖有一层焊料,之后将支撑件组装至第一冷板和第二冷板之间,并使其中一层焊料设于支撑件与第一冷板之间,另一层焊料设于支撑件与第二冷板之间。接着,将组装后的液冷板放置于加热环境中,以使第一冷板与第二冷板之间、支撑件与第一冷板之间以及支撑件与第二冷板之间焊接。
然而,由于过高的焊接温度和/或较长的焊接时间,会导致母材(包括第一冷板、第二冷板和支撑件)发生融化,进而导致焊液增加,从而液冷板内部容易发生焊料堆积而引起微通道堵塞的现象,最终影响散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板、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用以改善焊料堵塞流道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液冷板,包括:
第一冷板;
第二冷板,与所述第一冷板层叠设置且密封连接;
支撑件,设于所述第一冷板和所述第二冷板之间,且将所述第一冷板和所述第二冷板围成的空腔分隔出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支撑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冷板的第一侧以及沿所述液冷板的厚度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背向设置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一冷板之间具有第一储料结构,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二冷板之间具有第二储料结构,所述第一储料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储料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连通;以及
焊料,接合于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一冷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二冷板之间,并容纳于所述第一储料结构和所述第二储料结构内。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件的第一侧与第一冷板之间具有第一储料结构,支撑件的第二侧与第二冷板之间具有第二储料结构。进行焊接时,焊料能够接合于支撑件的第一侧与第一冷板之间以及支撑件的第二侧与第二冷板之间,使得支撑件与第一冷板和第二冷板固定连接。而对于多余的焊料可流入第一储料结构和第二储料结构内,防止多余的焊料流入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造成流道堵塞,影响液冷板整体的散热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储料结构设于所述支撑件的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储料结构设于所述支撑件的所述第二侧。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储料结构和第二储料结构均设于支撑件上,而不设置在第一冷板和第二冷板上,可确保第一冷板和第二冷板结构的完整性,便于第一冷板和第二冷板采用冲压成型方式进行加工,提高加工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储料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储料槽;所述支撑件包括:
本体,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冷板的第一表面;以及
多个第一凸条,凸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且沿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其中,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条之间形成一个所述第一储料槽,每个所述第一储料槽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其中,所述焊料接合于多个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第一冷板之间,并容纳于所述第一储料槽。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件朝向第一冷板的第一表面凸设有多个第一凸条,每相邻的两个第一凸条之间形成一个第一储料槽,如此在支撑件的第一表面上,沿着液冷板的长度方向形成了第一凸条和第一储料槽交替设置的结构。一方面,支撑件与第一冷板之间的焊接牢固性得到保证;另一方面,第一储料槽可储存多余的焊料,防止焊料堵塞第一流道和/或第二流道。
可选地,所述本体具有沿所述液冷板的宽度方向背向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构成所述第一流道的内壁面,所述第二侧面构成所述第二流道的内壁面;
每个所述第一凸条的两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齐平。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凸条的两端面分别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齐平,那么每相邻的两个第一凸条之间形成的第一储料槽相当于分别贯穿第一流道的内壁面和第二流道的内壁面。如此,位于本体的第一侧面的多余焊料可通过第一储料槽的一端流入第一储料槽内,位于本体的第二侧面的多余焊料可通过第二储料槽的另一端流入第二储料槽内,防止多余焊料堆积在本体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进而堵塞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板的两端分别超出所述本体的两端面;
所述支撑件还包括两个第一端部凸条,两个所述第一端部凸条凸设于所述第一表面;多个所述第一凸条位于两个所述第一端部凸条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一凸条和两个所述第一端部凸条并排布置;
多个所述第一凸条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凸条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端部凸条之间形成第二储料槽,每个所述第二储料槽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一储料结构还包括两个所述第二储料槽;其中,所述焊料还接合于每个所述第一端部凸条与所述第一冷板之间,并还容纳于所述第二储料槽内;
每个所述第一端部凸条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每个第一端部凸条的长度小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端部凸条中至少存在一端并不延伸至本体的侧面。换句话说,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中至少有一个侧面与第一端部凸条之间具有开口,该开口的设置有助于位于本体的端面的多余焊料流入第二储料槽内,防止多余焊料堆积在本体的端面。
可选地,两个所述第一端部凸条具有沿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彼此背向的两个第三侧面,两个所述第三侧面分别与所述本体的两个端面齐平。
可选地,两个所述第一端部凸条还具有沿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彼此面对的两个第四侧面;
每个所述第一端部凸条沿所述液冷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斜面,每个所述第一端部凸条的两个所述斜面分别连接于所述第四侧面的两端,且自所述第四侧面朝着彼此远离且逐渐靠近所述第三侧面的方向延伸。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每个第一端部凸条的两个斜面分别连接于第四侧面的两端,且自第四侧面朝着彼此远离且逐渐靠近第三侧面的方向延伸,使得第二储料槽沿液冷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槽开口形成外扩结构,以增大第二储料槽在开口处的过流面积,如此有助于多余焊料流入第二储料槽内。
可选地,每个所述第一端部凸条沿所述液冷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还各设有一个外圆弧面;
两个所述外圆弧面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斜面远离所述第四侧面的一端连接,两个所述外圆弧面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侧面的两端连接;
每个所述外圆弧面分别与所述斜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相切。
根据毛细现象,如果液面是弯曲的,其具有变平的趋势。因此凹液面会对周围的液体施加拉力。具体到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端部凸条的两端还设有外圆弧面,那么附着在外圆弧面上的焊料液体的液面为凹液面,如此凹液面会对周边的焊料液体施加拉力,以拉动位于本体的端面的焊料液体流入第二储料槽内。
可选地,每个所述第一端部凸条的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三侧面之间的夹角介于30度~45度。
可选地,两个所述第一端部凸条具有沿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彼此面对的两个第四侧面;
每个所述第一凸条具有沿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背向设置的两个第五侧面,相邻的两个第一凸条中彼此面对的两个所述第五侧面之间具有第一距离;
多个所述第一凸条中位于最外侧的所述第五侧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端部凸条的所述第四侧面之间具有第二距离;
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储料槽用于储存位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焊料,而第二储料槽不仅用于储存位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多余焊料,而且还用于储存位于本体的端面的多余焊料,因此通过将第二距离设计为大于第一距离,可使第二储料槽的槽宽大于第一储料槽的槽宽,进而实现第二储料槽的容积较大,以便第二储料槽能够储存较多的焊料,避免第二储料槽内空间已满而出现多余焊料无法流入第二储料槽内的情况。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板包括一个第一拱起部和两个第一焊接部,两个所述第一焊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拱起部沿所述液冷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所述第二冷板包括一个第二拱起部和两个第二焊接部,两个所述第二焊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拱起部沿所述液冷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所述第一拱起部与所述第二拱起部的位置对应,且沿所述液冷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拱起部和所述第二拱起部朝着彼此远离的方向拱起;所述第一储料结构设于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一拱起部之间,所述第二储料结构设于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二拱起部之间;
两个所述第一焊接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焊接部的位置对应,所述焊料还接合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焊接部和所述第二焊接部之间。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冷板和第二冷板均包括一个拱起部和两个焊接部,使得第一冷板和第二冷板均形成中间凸起的板状结构,拱起部与焊接部的连接处能够较佳地适配电池包内的其他部件的形状,以充分利用电池包内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的所述第一侧的结构与所述第二侧的结构相同,且在所述液冷板的厚度方向上对称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储能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的液冷板。
本申请实施例的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的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为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户用储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储能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液冷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液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液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的支撑件在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的支撑件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X1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用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储能装置;
2、电能转换装置;
3、用户负载;
10、用电设备;11、负载;
200、箱体;210、上盖;220、底壳;
400、电池模组;411、单体电池;
600、液冷板;610、第一冷板;611、第一拱起部;612、第一焊接部;620、第二冷板;621、第二拱起部;622、第二焊接部;630、支撑件;630a、第一侧;630b、第二侧;630c、子流道;631、本体;631a、第一表面;631b、第二表面;631c、第一侧面;631d、第二侧面;631e、端面;632、第一凸条;632a、第五侧面;633、第一储料槽;634、第二凸条;635、第三储料槽;636、第一端部凸条;636a、第三侧面;636b、第四侧面;636c、斜面;636d、外圆弧面;637、第二储料槽;638、第二端部凸条;639、第四储料槽;
640、焊料;
651、第一流道; 652、第二流道;
661、第一储料结构; 662、第二储料结构;
D1、长度方向;D2、宽度方向;D3、厚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由于人们所需要的能源都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为了合理利用能源并提高能量的利用率,需要通过一种介质或者设备,把一种能量形式用同一种或者转换成另外一种能量形式存储起来,再基于未来应用需要以特定的能量形式释放出来。
目前的绿色能源主要包括光能、风能、水势等,而光能和风能等普遍存在间歇性强、波动性大的问题,会造成绿色电网的电压不稳定(用电高峰时电不够,用电低谷时电太多),而不稳定的电压会对电力造成损害,因此可能因为用电需求不足或电网接纳能力不足,引发“弃风弃光”问题。
而要解决用电需求不足或电网接纳能力不足的问题,就必须依赖储能装置。即通过储能装置将电能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手段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存储起来,需要的时候再将储能装置存储的能量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简单来说,储能装置就类似一个大型“充电宝”,在光能、风能充足时,将电能储存起来,需要时再释放存储的电能。
目前的储能(即能量存储)应用场景较为广泛,包括发电侧储能、电网侧储能、可再生能源并网储能以及用户侧储能等方面,对应的储能装置的种类包括有:
(1)应用在电网侧储能场景的大型储能集装箱,其可作为电网中优质的有功无功调节电源,实现电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负荷匹配,增强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并在电网系统备用、缓解高峰负荷供电压力和调峰调频方面意义重大;
(2)应用在用户侧的工商业储能场景(银行、商场等)的中小型储能电柜以及应用在用户侧的家庭储能场景的户用小型储能箱,主要运行模式为“削峰填谷”。由于根据用电量需求在峰谷位置的电费存在较大的价格差异,用户有储能设备后,为了减少成本,通常在电价低谷期,对储能柜/箱进行充电处理;电价高峰期,再将储能设备中的电放出来进行使用,以达到节省电费的目的。另外,在边远地区,以及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高发的地区,家用储能装置的存在,相当于用户为自己和电网提供了备用电源,免除由于灾害或其他原因导致的频繁断电带来的不便。
以用户侧储能中的家用储能场景为例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一种户用储能系统,该户用储能系统包括储能装置1和电能转换装置2(比如光伏板),以及用户负载3(比如路灯、家用电器等),储能装置1为一小型储能箱,可通过壁挂方式安装于室外墙壁。具体的,电能转换装置2可以在电价低谷时期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通过储能装置1进行存储,进而在电价高峰时供给用户负载3进行使用,或者在电网断电/停电时供给用户负载3进行使用。
而结合上述所述的通过物理或者电化学的手段进行能量存储的情况,以电化学储能为例,储能装置1包括至少一组化学电池,利用化学电池内的化学元素做储能介质,以通过储能介质的化学反应或者变化实现充放电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把光能、风能产生的电能通过储能介质的化学反应或者变化存在至少一组化学电池中,在外部电能的使用达到高峰时再通过储能介质的化学反应或者变化将至少一组化学电池存储的电量释放出来使用,或者转移给电量紧缺的地方再使用。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1,该储能装置1可以是但不限于电池包、电池系统等。接下来以储能装置1为电池包为例,对储能装置1进行详细解释。
如图2所示,储能装置1包括箱体200、电池模组400和液冷板600。电池模组400容置于箱体200内,液冷板600设于箱体200内,用于对电池模组400进行冷却。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组件。
其中,箱体200可以包括上盖210和底壳220,上盖210和底壳220连接在一起且形成用于容纳电池模组400的腔室。上盖210和底壳220连接在一起的形状可以根据电池模组400的形状而定。例如,于本申请实施例中,上盖210和底壳220连接后形成一中空的长方体,但不以此为限。
作为一示例,底壳220可以为板状,上盖210为具有开口的长方体形状,上盖210与底壳220扣合后形成用于容纳电池模组400的封闭腔室。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壳220为具有开口的长方体形状,上盖210为板状。或者,底壳220和上盖210均为长方体形状且均在一个面具有开口,底壳220的开口与上盖210的开口相对设置,并且底壳220和上盖210扣合后形成用于容纳电池模组400的封闭腔室。
其中,电池模组40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其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两个、三个、四个等。
每个电池模组400包括多个并排布置的单体电池411。对于单体电池411,其可以为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等,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单体电池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等,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对于单体电池411,包括电极组件和电解液,电极组件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离膜。单体电池411主要依靠金属离子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移动来工作。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正极集流体的表面,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凸出于已涂覆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作为正极极耳。以锂离子电池为例,正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铝,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为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锂或锰酸锂等。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负极集流体的表面,未涂敷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凸出于已涂覆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未涂敷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作为负极极耳。负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铜,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为碳或硅等。隔离膜的材质可以为PP或PE等。此外,电极组件可以是卷绕式结构,也可以是叠片式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其中,对于液冷板600,其可以设置在电池模组400的底面和底壳220之间,也可以设置在电池模组400的顶面与上盖210之间。当电池模组400的数量为多个时,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400之间也可以设置液冷板600。
另一实施方式中,液冷板600还可以呈U型结构,部分环绕于多个电池模组400的外周。
当然,在又一实施例中,液冷板600也可以集成在底壳220和/或上盖210内。
如图3和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液冷板600包括第一冷板610、第二冷板620、支撑件630和焊料640。第二冷板620与第一冷板610层叠设置且密封连接。支撑件630设于第一冷板610和第二冷板620之间,且将第一冷板610和第二冷板620围成的空腔分隔出第一流道651和第二流道652。支撑件630具有朝向第一冷板610的第一侧630a以及沿液冷板600的厚度方向D3与第一侧630a背向设置的第二侧630b,第一侧630a与第一冷板610之间具有第一储料结构661,第二侧630b与第二冷板620之间具有第二储料结构662,第一储料结构661分别与第一流道651、第二流道652连通,第二储料结构662分别与第一流道651、第二流道652连通;焊料640接合于第一侧630a与第一冷板610之间以及第二侧630b与第二冷板620之间,并容纳于第一储料结构661和第二储料结构662内。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件630的第一侧630a与第一冷板610之间具有第一储料结构661,支撑件630的第二侧630b与第二冷板620之间具有第二储料结构662。焊接时,焊料640能够接合于支撑件630的第一侧630a与第一冷板610之间以及支撑件630的第二侧630b与第二冷板620之间,使得支撑件630与第一冷板610和第二冷板620固定连接。而对于多余的焊料640可流入第一储料结构661和第二储料结构662内,防止多余的焊料640流入第一流道651和第二流道652内造成流道堵塞,影响液冷板600整体的散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密封连接”是指:第一冷板610和第二冷板620连接后,冷却液不能够从第一冷板610和第二冷板620的连接处漏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冷板610和第二冷板620相焊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储料结构661设于支撑件630的第一侧630a,第二储料结构662设于支撑件630的第二侧630b。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储料结构661和第二储料结构662均设于支撑件630上,而不设置在第一冷板610和第二冷板620上,可确保第一冷板610和第二冷板620结构的完整性,便于第一冷板610和第二冷板620采用冲压成型方式进行加工,提高加工效率。
当然,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储料结构661设于第一冷板610,第二储料结构662设于第二冷板620。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储料结构661设于第一冷板610,第二储料结构662设于支撑件630;或者是,第一储料结构661设于支撑件630,第二储料结构662设于第二冷板620。
再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储料结构661可以同时设置在支撑件630和第一冷板610,第二储料结构662可以同时设置在支撑件630和第二冷板620。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第一冷板610包括一个第一拱起部611和两个第一焊接部612,两个第一焊接部612分别连接于第一拱起部611沿液冷板600的宽度方向D2的两侧。第二冷板620包括一个第二拱起部621和两个第二焊接部622,两个第二焊接部622分别连接于第二拱起部621沿液冷板600的宽度方向D2的两侧。第一拱起部611与第二拱起部621的位置对应,且沿液冷板600的厚度方向D3,第一拱起部611和第二拱起部621朝着彼此远离的方向拱起。第一储料结构661设于支撑件630的第一侧630a与第一拱起部611之间,第二储料结构662设于支撑件630的第二侧630b与第二拱起部621之间;两个第一焊接部612分别与两个第二焊接部622的位置对应,焊料640还接合于对应的第一焊接部612和第二焊接部622之间。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冷板610和第二冷板620均包括一个拱起部和两个焊接部,使得第一冷板610和第二冷板620均形成中间凸起的板状结构,拱起部与焊接部的连接处能够较佳地适配电池包内的其他部件的形状,以充分利用电池包内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如图5所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冷板610和第二冷板620的其中一个为平板结构,第一冷板610和第二冷板620的另一个包括拱起部和两个焊接部。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冷板610包括一个第一拱起部611和两个第一焊接部612,第二冷板620为平板结构,第一冷板610覆盖在第二冷板620的一侧表面,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6和图7所示,支撑件630的第一侧630a的结构与第二侧630b的结构相同,且在液冷板600的厚度方向D3上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储料结构66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储料槽633,第二储料结构662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储料槽635。支撑件630包括本体631、多个第一凸条632和多个第二凸条634。本体631具有朝向第一冷板610的第一表面631a以及朝向第二冷板620的第二表面631b。第一表面631a和第二表面631b在液冷板600的厚度方向D3上背向设置。
多个第一凸条632凸设于第一表面631a,且沿液冷板600的长度方向D1并排布置;其中,每相邻的两个第一凸条632之间形成一个第一储料槽633,每个第一储料槽633分别与第一流道651、第二流道652连通;焊料640接合于多个第一凸条632与第一冷板610之间,并容纳于第一储料槽633内。
多个第二凸条634凸设于第二表面631b,且沿液冷板600的长度方向D1并排布置;其中,每相邻的两个第二凸条634之间形成一个第三储料槽635,每个第三储料槽635分别与第一流道651、第二流道652连通;焊料640接合于多个第二凸条634与第二冷板620之间,并容纳于第三储料槽635内。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件630朝向第一冷板610的第一表面631a凸设有多个第一凸条632,每相邻的两个第一凸条632之间形成一个第一储料槽633,如此在支撑件630的第一表面631a上,沿着液冷板600的长度方向D1形成了第一凸条632和第一储料槽633交替设置的结构。一方面,支撑件630与第一冷板610之间的焊接牢固性得到保证;另一方面,第一储料槽633可储存多余的焊料640,防止焊料640堵塞第一流道651和/或第二流道652。
可选地,本体631内部设有至少一个子流道630c,每个子流道630c沿着液冷板600的长度方向D1延伸,且每个子流道630c贯穿本体631的两个沿液冷板600的长度方向D1背向设置的端面631e。
如图3所示,第一冷板610和第二冷板620的长度相等,且第一冷板610和第二冷板620的长度大于支撑件630的长度。第一冷板610的两端分别超出本体631的长度方向D1的两个端面631e,第二冷板620的两端分别超出本体631的长度方向D1的两个端面631e。
请继续参阅图6和图7,支撑件630还包括两个第一端部凸条636,两个第一端部凸条636凸设于第一表面631a;多个第一凸条632位于两个第一端部凸条636之间,且多个第一凸条632和两个第一端部凸条636并排布置。
多个第一凸条632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第一凸条632分别与两个第一端部凸条636之间形成第二储料槽637,每个第二储料槽637分别与第一流道651、第二流道652连通;第一储料结构661还包括两个第二储料槽637;其中,焊料640还接合于每个第一端部凸条636与第一冷板610之间,并还容纳于第二储料槽637内。
支撑件630还包括两个第二端部凸条638,两个第二端部凸条638凸设于第二表面631b;多个第二凸条634位于两个第二端部凸条638之间,且多个第二凸条634和两个第二端部凸条638并排布置。
多个第二凸条634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第二凸条634分别与两个第二端部凸条638之间形成第四储料槽639,每个第四储料槽639分别与第一流道651、第二流道652连通;第二储料结构662还包括两个第四储料槽639;其中,焊料640还接合于每个第二端部凸条638与第二冷板620之间,并还容纳于第四储料槽639内。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简化说明,下面仅以支撑件630的第一侧630a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而对于支撑件630的第二侧630b的结构可参照第一侧630a的结构,此处不再重复介绍。
如图4和图6所示,本体631具有沿液冷板600的宽度方向D2背向设置的第一侧面631c和第二侧面631d,第一侧面631c构成第一流道651的内壁面,第二侧面631d构成第二流道652的内壁面;每个第一凸条632的两端面分别与第一侧面631c和第二侧面631d齐平。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凸条632的两端面分别与第一侧面631c和第二侧面631d齐平,那么每相邻的两个第一凸条632之间形成的第一储料槽633相当于分别贯穿第一流道651的内壁面和第二流道652的内壁面。如此,位于本体631的第一侧面631c的多余焊料640可通过第一储料槽633的一端流入第一储料槽633内,位于本体631的第二侧面631d的多余焊料640可通过第一储料槽633的另一端流入第一储料槽633内,防止多余焊料640堆积在本体631的第一侧面631c和第二侧面631d,进而堵塞第一流道651和第二流道652。
如图6所示,两个第一端部凸条636具有沿液冷板600的长度方向D1彼此背向的两个第三侧面636a,两个第三侧面636a分别与本体631的两个端面631e齐平。每个第一端部凸条636的长度小于第一侧面631c和第二侧面631d之间的距离。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冷板610的两端分别超出本体631的两个端面631e,导致部分焊料640会堆积在本体631的端面631e,该部分焊料640会堵塞本体631内部的子流道630c。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每个第一端部凸条636的长度小于第一侧面631c和第二侧面631d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端部凸条636中至少存在一端并不延伸至本体631的侧面。换句话说,第一侧面631c与第二侧面631d中至少有一个侧面与第一端部凸条636之间具有开口,该开口的设置有助于位于本体631的端面631e的多余焊料640流入第二储料槽637内,防止多余焊料640堆积在本体631的端面631e。
进一步地,第一端部凸条636在第一表面631a上的正投影在第一表面631a沿液冷板600的宽度方向D2上居中设置。如此,第一端部凸条636的两端均设有开口,进一步有助于位于本体631的端面631e的多余焊料640流入第二储料槽637内。
如图6和图8所示,两个第一端部凸条636还具有沿液冷板600的长度方向D1彼此面对的两个第四侧面636b;每个第一端部凸条636沿液冷板600的宽度方向D2上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斜面636c,每个第一端部凸条636的两个斜面636c分别连接于第四侧面636b的两端,且自第四侧面636b朝着彼此远离且逐渐靠近第三侧面636a的方向延伸。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每个第一端部凸条636的两个斜面636c分别连接于第四侧面636b的两端,且自第四侧面636b朝着彼此远离且逐渐靠近第三侧面636a的方向延伸,使得第二储料槽637沿液冷板600的宽度方向D2上的两端的槽开口形成外扩结构,以增大第二储料槽637在开口处的过流面积,如此有助于多余焊料640流入第二储料槽637内。
可选地,每个第一端部凸条636的斜面636c与第三侧面636a之间的夹角α介于30度~45度。例如,α为30度、35度、40度、45度。
请继续参阅图8,每个第一端部凸条636沿液冷板600的宽度方向D2上的两端还各设有一个外圆弧面636d;两个外圆弧面636d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斜面636c远离第四侧面636b的一端连接,两个外圆弧面636d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侧面636a的两端连接;每个外圆弧面636d分别与斜面636c和第三侧面636a相切。
根据毛细现象,如果液面是弯曲的,其具有变平的趋势。因此凹液面会对周围的液体施加拉力。具体到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端部凸条636的两端还设有外圆弧面636d,那么附着在外圆弧面636d上的焊料640液体的液面为凹液面,如此凹液面会对周边的焊料640液体施加拉力,以拉动位于本体631的端面631e的焊料640液体流入第二储料槽637内。
如图6所示,每个第一凸条632具有沿液冷板600的长度方向D1背向设置的两个第五侧面632a,相邻的两个第一凸条632中彼此面对的两个第五侧面632a之间具有第一距离L1;多个第一凸条632中位于最外侧的第五侧面632a与对应的第一端部凸条636的第四侧面636b之间具有第二距离L2;第二距离L2大于第一距离L1。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储料槽633用于储存位于第一侧面631c和第二侧面631d的焊料640,而第二储料槽637不仅用于储存位于第一侧面631c和第二侧面631d的多余焊料640,而且还用于储存位于本体631的端面631e的多余焊料640,因此通过将第二距离L2设计为大于第一距离L1,可使第二储料槽637的槽宽大于第一储料槽633的槽宽,进而实现第二储料槽637的容积较大,以便第二储料槽637能够储存较多的焊料640,避免第二储料槽637内空间已满而出现多余焊料640无法流入第二储料槽637内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储料结构661与第二储料结构662可以是相同的结构,也可以是不同的结构。
第一储料结构661和第二储料结构662的总体积大于第一流道651和第二流道652的总体积,如此能够保证多余的焊料640充分流入第一储料结构661和第二储料结构662内。
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10,该用电设备10包括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储能装置1和负载11,储能装置1为负载11供电。
如此,对于包括上述的储能装置1的用电设备10,能够提高用电设备工作的稳定性,降低用电设备宕机的概率,同时提高用电设备使用的安全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负载1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家用电器、工业设备等,其中家用电器可以包括电饭煲、微波炉、烤箱、电磁炉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此处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在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申请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申请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冷板;
第二冷板,与所述第一冷板层叠设置且密封连接;
支撑件,设于所述第一冷板和所述第二冷板之间,且将所述第一冷板和所述第二冷板围成的空腔分隔出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支撑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冷板的第一侧以及沿所述液冷板的厚度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背向设置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一冷板之间具有第一储料结构,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二冷板之间具有第二储料结构,所述第一储料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储料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连通;以及
焊料,接合于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一冷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二冷板之间,并容纳于所述第一储料结构和所述第二储料结构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料结构设于所述支撑件的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储料结构设于所述支撑件的所述第二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料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储料槽;所述支撑件包括:
本体,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冷板的第一表面;以及
多个第一凸条,凸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且沿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其中,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条之间形成一个所述第一储料槽,每个所述第一储料槽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其中,所述焊料接合于多个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第一冷板之间,并容纳于所述第一储料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沿所述液冷板的宽度方向背向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构成所述第一流道的内壁面,所述第二侧面构成所述第二流道的内壁面;
每个所述第一凸条的两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板的两端分别超出所述本体的两端面;
所述支撑件还包括两个第一端部凸条,两个所述第一端部凸条凸设于所述第一表面;多个所述第一凸条位于两个所述第一端部凸条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一凸条和两个所述第一端部凸条并排布置;
多个所述第一凸条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凸条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端部凸条之间形成第二储料槽,每个所述第二储料槽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一储料结构还包括两个所述第二储料槽;其中,所述焊料还接合于每个所述第一端部凸条与所述第一冷板之间,并还容纳于所述第二储料槽内;
每个所述第一端部凸条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端部凸条具有沿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彼此背向的两个第三侧面,两个所述第三侧面分别与所述本体的两个端面齐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端部凸条还具有沿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彼此面对的两个第四侧面;
每个所述第一端部凸条沿所述液冷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斜面,每个所述第一端部凸条的两个所述斜面分别连接于所述第四侧面的两端,且自所述第四侧面朝着彼此远离且逐渐靠近所述第三侧面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端部凸条沿所述液冷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还各设有一个外圆弧面;
两个所述外圆弧面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斜面远离所述第四侧面的一端连接,两个所述外圆弧面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侧面的两端连接;
每个所述外圆弧面分别与所述斜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相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端部凸条的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三侧面之间的夹角介于30度~45度。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端部凸条具有沿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彼此面对的两个第四侧面;
每个所述第一凸条具有沿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背向设置的两个第五侧面,相邻的两个第一凸条中彼此面对的两个所述第五侧面之间具有第一距离;
多个所述第一凸条中位于最外侧的所述第五侧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端部凸条的所述第四侧面之间具有第二距离;
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板包括一个第一拱起部和两个第一焊接部,两个所述第一焊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拱起部沿所述液冷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所述第二冷板包括一个第二拱起部和两个第二焊接部,两个所述第二焊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拱起部沿所述液冷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所述第一拱起部与所述第二拱起部的位置对应,且沿所述液冷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拱起部和所述第二拱起部朝着彼此远离的方向拱起;所述第一储料结构设于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一拱起部之间,所述第二储料结构设于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二拱起部之间;
两个所述第一焊接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焊接部的位置对应,所述焊料还接合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焊接部和所述第二焊接部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所述第一侧的结构与所述第二侧的结构相同,且在所述液冷板的厚度方向上对称设置。
13.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
14.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所述的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为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CN202311276865.6A 2023-09-28 2023-09-28 液冷板、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Pending CN1172199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76865.6A CN117219908A (zh) 2023-09-28 2023-09-28 液冷板、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76865.6A CN117219908A (zh) 2023-09-28 2023-09-28 液冷板、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19908A true CN117219908A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50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76865.6A Pending CN117219908A (zh) 2023-09-28 2023-09-28 液冷板、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1990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526015B (zh) 电池模组及储能系统
CN117219934A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914327B (zh) 液冷模组、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CN116387654B (zh) 储能装置与用电设备
CN116544627B (zh) 端盖单元、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581443B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7219908A (zh) 液冷板、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20856689U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20306401U (zh) 电池模组、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7393944A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544346B (zh) 正极极片、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565413B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20324531U (zh) 箱体以及储能装置
CN116771964B (zh) 防爆阀、端盖组件、储能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AU669464B2 (en) Galvanic cells and batteries having a novel grid, strap and intercell weld arrangement
CN116759705A (zh) 冷板、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N116344834B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20086330U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799394B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387640B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7525774B (zh) 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N220042208U (zh) 储能装置与用电设备
CN117219938A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19696544U (zh) 电池装置
CN116646630A (zh) 储能装置与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