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14327B - 液冷模组、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 Google Patents

液冷模组、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14327B
CN116914327B CN202311184428.1A CN202311184428A CN116914327B CN 116914327 B CN116914327 B CN 116914327B CN 202311184428 A CN202311184428 A CN 202311184428A CN 116914327 B CN116914327 B CN 1169143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oling
cooling plate
bracket
energy storage
batter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844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14327A (zh
Inventor
洪纯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8442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143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14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143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143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143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01M10/6557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arranged between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7Stationary installations, e.g. power plant buffering or backup power suppl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4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10/647Prismatic or flat cells, e.g. pouch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液冷模组、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液冷模组包括液冷板、多个支架单元、导热胶。多个支架单元沿液冷板的长度方向排列于液冷板面向电池模组的至少一侧。每个支架单元包括沿液冷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架条、及沿液冷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架条,第二支架条连接于两个第一支架条之间。两个第一支架条、第二支架条、液冷板、及电池模组围设形成容置导热胶的容置空间。本申请的液冷模组通过在液冷板面向电池模组的一侧设置多个支架单元,支架单元、液冷板、及电池模组合围形成可容置导热胶的容置空间。利用导热胶将电池模组内的热量传导至液冷板内,提高热量传递效率,从而提高液冷板对电池模组的降温效果。

Description

液冷模组、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储能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液冷模组、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在储能装置技术领域中,液冷模组通常包括液冷板及导热海绵,导热海绵设于液冷板与电池模组之间。通过利用导热海绵,将电池模组内的热量传导至液冷板内,以实现对电池模组降温。但是,由于导热海绵的热传导效率降低,导致液冷板对电池模组的降温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冷模组、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液冷板与电池模组之间设有多个支架单元。支架单元、液冷板、及电池模组合围形成可容置导热胶的容置空间,导热胶用于将电池模组内的热量传导至液冷板内,提高热量传递效率,从而提高液冷板对电池模组的降温效果。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冷模组,用于装设于电池模组,所述液冷模组包括:
液冷板,具有冷板流道,所述冷板流道用于容置冷却液;
支架,包括多个支架单元,所述多个支架单元沿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排列于所述液冷板的至少一侧表面;每个所述支架单元包括沿所述液冷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架条、及沿所述液冷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架条,所述第二支架条连接于所述两个第一支架条之间;所述两个第一支架条、所述第二支架条、所述液冷板、及所述电池模组围设形成容置空间,两个所述第一支架条之间形成沿所述液冷板高度方向设置的注胶口,所述注胶口连通所述容置空间;及
导热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液冷模组包括液冷板、多个支架单元、及导热胶。液冷板内具有冷板流道,冷却液可在冷板流道内流通,将热量带离液冷板。每个支架单元夹设于液冷板与电池模组之间。每个支架单元的支架条、液冷板、及电池模组合围形成可容置导热胶的容置空间,导热胶用于将电池模组内的热量传导至液冷板内,提高热量传递效率,从而提高液冷板对电池模组的降温效果。另外,支架单元合围限定出填充导热胶的容置空间,还能够防止溢胶。
并且,多个支架单元沿液冷板的长度方向排列于液冷板的一侧,以便于大程度覆盖电池模组的侧壁,进一步提高热量传递效率。其中,每个支架单元由两个第一支架条与一个第二支架条组成,也可以将支架单元理解为U型的支架单元,支架单元所围成的容置空间也为U形空间,不仅便于从U形空间的开口注入导热胶,降低了操作难度,而且能够使每个支架单元最大程度覆盖电芯侧壁,更进一步提高热量传递效率。
因此,本申请的液冷模组通过在液冷板的一侧设置多个支架单元,支架单元、液冷板、及电池模组合围形成可容置导热胶的容置空间。利用导热胶将电池模组内的热量传导至液冷板内,提高热量传递效率,从而提高液冷板对电池模组的降温效果。
其中,所述支架单元还包括沿所述液冷板长度方向延伸的连接条,所述连接条装设于所述液冷板的端面,所述多个支架单元设于所述液冷板的相对两侧,所述连接条连接所述液冷板每一侧的所述多个支架单元的所述第一支架条。
其中,所述支架单元还包括沿所述液冷板高度方向延伸的档条,所述档条装设于所述液冷板的侧面;所述档条设于所述两个第一支架条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支架条间隔设置,所述档条靠近所述第二支架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条间隔设置;
所述两个第一支架条、所述第二支架条、以及所述档条围设形成两个排气道,所述两个排气道于所述档条靠近所述第二支架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条的间隙处连通,一个所述排气道用于注入所述导热胶,另一个所述排气道用于使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气体经所述排气道排出。
其中,所述档条背离所述第二支架条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条。
其中,所述液冷板包括两个相连接的基板,每个所述基板的内侧面设有导液槽,两个所述导液槽之间形成所述冷板流道,每个所述基板的外侧面设有与所述导液槽对应的凸出部;
所述多个支架单元沿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液冷板凹设有沿所述液冷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凹设于所述凸出部;每个所述凹槽的至少部分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架单元的间隙内。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条靠近所述液冷板的一侧凸设有凸起,所述凸起设于所述凹槽内,并抵接所述凹槽的槽壁。
其中,多个所述凸起包括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一个所述支架单元的所述两个第一支架条包括第一竖向支架与第二竖向支架,所述多个支架单元的所述第一竖向支架与所述第二竖向支架依次相邻设置;
所述第一竖向支架设有第一凸起;在与所述第一竖向支架相邻的所述支架单元中,所述第二竖向支架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设于一个所述凹槽内。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包括电池模组、及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液冷模组,所述液冷模组装设于所述电池模组,所述多个支架单元背离所述液冷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电池模组。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采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液冷模组,通过在液冷板的一侧设置多个支架单元,支架单元、液冷板、及电池模组合围形成可容置导热胶的容置空间。利用导热胶将电池模组内的热量传导至液冷板内,提高热量传递效率,从而提高液冷板对电池模组的降温效果。
其中,所述电池模组包括沿所述液冷板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单体电池,一个所述单体电池包括面向所述液冷板的第一侧板、面向相邻的所述单体电池的第二侧板、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之间的过渡面;所述多个支架单元沿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单体电池的所述过渡面之间的间隙正对应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架单元之间的间隙。
其中,一个所述支架单元的所述两个第一支架条包括第一竖向支架与第二竖向支架,所述多个支架单元的所述第一竖向支架与所述第二竖向支架依次相邻设置;
所述第一竖向支架面向所述容置空间的表面为第一表面;在与所述第一竖向支架相邻的所述支架单元中,所述第二竖向支架面向所述容置空间为第二表面,相邻的两个所述单体电池的所述过渡面在所述液冷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
其中,所述电池模组包括沿所述液冷板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单体电池,每个所述单体电池包括电芯;
沿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上,每个所述支架单元的长度均大于或等于所述电芯的长度;沿所述液冷板的高度方向上,每个所述支架单元的高度均大于或等于所述电芯的高度。
其中,所述电池模组包括沿所述液冷板长度方向设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用于固定所述电池模组的多个单体电池,所述支架单元面向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凹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用于收容部分所述固定板。
其中,所述支架单元包括相背设置的顶面与底面、及弯折连接于所述顶面与所述底面之间的侧面,所述侧面面向所述电池模组,所述卡槽包括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贯穿所述顶面与所述侧面;和/或,所述第二卡槽贯穿所述底面与所述侧面。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所述储能系统包括:
用户负载;
电能转换装置,用于将其它形式的能源转换为电能,所述电能转换装置与所述用户负载电连接,所述电能转换装置转换的电能为所述用户负载供电;及
如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储能装置,分别电连接所述用户负载及所述电能转换装置,所述储能装置储存所述电能转换装置转换的电能,所述储能装置为所述用户负载供电。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的储能系统,通过采用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在液冷板面向电池模组的一侧设置多个支架单元,支架单元、液冷板、及电池模组合围形成可容置导热胶的容置空间。利用导热胶将电池模组内的热量传导至液冷板内,提高热量传递效率,从而提高液冷板对电池模组的降温效果。当储能装置为用户负载进行供电时,储能装置能为用户负载提供稳定的电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储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储能系统的电路框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液冷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液冷板的结构爆炸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支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相邻的两个支架单元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仰视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液冷模组的仰视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支架单元与连接条的侧视图。
图1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支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储能系统-1,用户负载-11,电能转换装置-12,储能装置-2,电池模组-21,单体电池-211,第一侧板-2111,第二侧板-2112,过渡面-2113,待散热面-22,固定板-23,液冷模组-3,液冷板-31,基板-311,导液槽-3111,冷板流道-3112,凸出部-3113,凹槽-3114,凸块-3115,支架单元-32,第一支架条-321,第一竖向支架-3211,第二竖向支架-3212,第一表面-3213,第二表面-3214,第二支架条-322,容置空间-323,让位槽-324,凸起-325,第一凸起-3251,第二凸起-3252,档条-326,卡槽-327,顶面-3281,底面-3282,侧面-3283,连接条-33,排气道-33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由于人们所需要的能源都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为了合理利用能源并提高能量的利用率,需要通过一种介质或者设备,把一种能量形式用同一种或者转换成另外一种能量形式存储起来,基于未来应用需要再以特定能量形式释放出来。目前绿色电能的产生主要途径是发展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
目前绿色电能的产生普遍依赖于光伏、风电、水势等,而风能和太阳能等普遍存在间歇性强、波动性大的问题,会造成电网不稳定,用电高峰电不够,用电低谷电太多,不稳定的电压还会对电力造成损害,因此可能因为用电需求不足或电网接纳能力不足,引发“弃风弃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须依赖储能。即将电能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手段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将能量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简单来说,储能就类似一个大型“充电宝”,在光伏、风能充足时,将电能储存起来,在需要时释放储能的电力。
以电化学储能为例,本方案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储能装置内设有一组化学电池,主要是利用电池内的化学元素做储能介质,充放电过程伴随储能介质的化学反应或者变化,简单说就是把风能和太阳能产生的电能存在化学电池中,在外部电能的使用达到高峰时再将存储的电量释放出来使用,或者转移给电量紧缺的地方再使用。
目前的储能(即能量存储)应用场景较为广泛,包括发电侧储能、电网侧储能以及用电侧储能等方面,对应的储能装置的种类包括有:
(1)应用在风电、光伏电站侧的大型储能电站,其可以协助可再生能源发电满足并网要求,同时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储能电站作为电源侧中优质的有功/无功调节电源,实现电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负荷匹配,增强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减少瞬时功率变化,减少对电网的冲击,改善新能源发电消纳问题并在电网系统备用、缓解高峰负荷供电压力和调峰调频方面意义重大。
(2)应用在电网侧的储能集装箱,功能主要为调峰、调频、缓解电网阻塞调峰方面,可实现对用电负荷的削峰填谷,即在用电负荷低谷时对储能电池充电,在用电负荷高峰时段将存储的电量释放,从而实现电力生产和消纳之间的平衡。
(3)应用于用电侧的小型储能柜,功能主要为电力自发自用、峰谷价差套利、容量费用管理以及提高供电可靠性。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用电侧储能可以分为工商业储能柜、户用储能装置、储能充电桩等,其一般与分布式光伏配套使用。工商业用户可利用储能进行谷峰价差套利和容量费用管理。在实施峰谷电价的电力市场中,通过低电价时给储能系统充电,高电价时储能系统放电,实现峰谷电价差套利,降低用电成本。此外,适用两部制电价的工业企业,可以利用储能系统在用电低谷时储能,在高峰负荷时放电,从而降低尖峰功率及申报的最大需求量,达到降低容量电费的目的。户用光伏配储可以提高电力自发自用水平。因高昂电价以及较差的供电稳定性,从而拉动户用光伏装机需求。考虑到光伏在白天发电,而用户一般在夜间负荷较高,通过配置储能可以更好地利用光伏电力,提高自发自用水平,同时降低用电成本。另外,通信基站、数据中心等领域需要配置储能,用于备用电源。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储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储能系统的电路框图。且本申请图1实施例以发/配电侧共享储能场景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储能装置并不限定于其发/配电侧储能场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1,所述储能系统1包括用户负载11、电能转换装置12、及本申请提供的储能装置2。电能转换装置12用于将其它形式的能源转换为电能,所述电能转换装置12与所述用户负载11电连接,所述电能转换装置12转换的电能为所述用户负载11供电。储能装置2分别电连接所述用户负载11及所述电能转换装置12,所述储能装置2储存所述电能转换装置12转换的电能,所述储能装置2为所述用户负载11供电。
用户负载11可以为高压电缆。电能转换装置12包括第一电能转换装置与第二电能转换装置。所述储能系统1包括:高压电缆、第一电能转换装置、第二电能转换装置及本申请提供的储能装置2,发电情况下,所述第一电能转换装置及第二电能转换装置用于将其它形式的能源转换为电能,与高压线缆连接并供给配网用电侧使用,当用电负荷较低,第一转换装置、第二电能转换装置发电过剩时,将多发的电量储存至储能装置2,减少弃风、弃光率,改善新能源发电消纳问题;在用电负荷高位时,电网下达指令,将储能装置2储存的电量协同高压电缆采用并网模式传输电能供给用电侧使用,为电网运行提供调峰、调频、备用等多种服务,充分发挥电网调峰的作用,促进电网削峰填谷,缓解电网供电压力。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能转换装置及所述第二电能转换装置可将太阳能、光能、风能、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及机械能等中的至少一种转换为电能。
储能装置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储能装置2相互串联或并联,多个储能装置2采用隔离板图未示进行支撑及电连接。本实施例中,“多个”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储能装置2外部还可以设有储能箱,用于收容储能装置2。
可选地,储能装置2可包括但不限于单体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电池系统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2的实际应用形态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所列举产品,还可以是其他应用形态,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储能装置2的应用形态做严格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仅以储能装置2为多芯电池为例进行说明。当该储能装置2为单体电池时,储能装置2可以为圆柱电池、方形电池等中的至少一种。
请一并参考图3-图12,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结构爆炸图。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液冷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液冷板的结构爆炸图。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支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导热胶在附图上未进行示意。图8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相邻的两个支架单元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仰视图。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液冷模组的仰视图。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冷模组3、储能装置2及储能系统1。液冷板31与电池模组21之间设有多个支架单元32。支架单元32、液冷板31、及电池模组21合围形成可容置导热胶的容置空间323,导热胶用于将电池模组21内的热量传导至液冷板31内,提高热量传递效率,从而提高液冷板31对电池模组21的降温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冷模组3,用于装设于电池模组21,所述液冷模组3包括液冷板31、支架、导热胶。液冷板31具有冷板流道3112,所述冷板流道3112用于容置冷却液。支架包括多个支架单元32沿所述液冷板31的长度方向排列于所述液冷板31的至少一侧表面;每个所述支架单元32包括沿所述液冷板3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架条321、及沿所述液冷板31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架条322,所述第二支架条322连接于所述两个第一支架条321之间;所述两个第一支架条321、所述第二支架条322、所述液冷板31、及所述电池模组21围设形成容置空间323,两个所述第一支架条321之间形成沿所述液冷板31高度方向设置的注胶口,所述注胶口连通所述容置空间323。导热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323内。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需要说明的是,液冷板31是具有一定尺寸的立体结构的部件,因此液冷板31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其中长度方向可以理解为附图中的X方向,长度方向X也可以理解为从液冷板31的一端至液冷板31的另一端的方向。并且,所述液冷板3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电池模组21中多个单体电池211的排列方向相同。宽度方向可以理解为附图中的Y方向,宽度方向Y也可以理解为支架单元32与液冷板31的排布方向。高度方向可以理解为附图中的Z方向,高度方向Z也可以理解为垂直于液冷板31的一端至液冷板31的另一端的方向。并且,所述液冷板31的高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架条321的延伸方向相同。
另外,像支架单元32、电池模组21等其他部件也同样具有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以及高度方向Z。其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以及高度方向Z可与支架单元32的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以及高度方向Z做同样的理解,本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液冷模组3包括液冷板31,用于对电池模组21降温。液冷板31包括两个相连接的基板311,每个基板311的内侧面设有导液槽3111,两个导液槽3111之间形成冷板流道3112。可选地,导液槽3111为U型槽,冷却液由导液槽3111的一端流入,由导液槽3111的另一端流出。每个基板311的外侧面设有与导液槽3111对应的凸出部3113。可选地,凸出部3113的形状为U型。凸出部3113能够提高液冷板31的结构强度。可选地,支架单元32面向液冷板31的一侧设于让位槽324,用于容置部分的凸出部3113。
电池模组21包括多个沿液冷板31长度方向排列的单体电池211。电池模组21包括待散热面22。待散热面22为由多个单体电池211的侧板排列构成。液冷模组3设于两个电池模组21的待散热面22之间。也可以理解为,液冷模组3设于多个单体电池211排列的一侧。其中,单体电池211包括端盖组件、壳体、转接片、电极组件、电解液等。端盖组件与壳体相连接,电极组件收容于壳体内,转接片的相对两端分别电连接电极组件与端盖组件的极柱。电解液用于浸润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电芯。可选地,液冷模组3装设于两个电池模组21之间。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液冷模组3还包括多个支架单元32。支架单元32的一侧连接液冷板31,另一侧连接电池模组21。例如,支架单元32可通过卡接、或粘接的方式,以连接液冷板31、电池模组21。支架单元32的数量等于单体电池211的数量,一个支架单元32对应一个单体电池211。多个支架单元32沿液冷板31的长度方向排列设于液冷板31的侧壁。液冷板31的长度方向与多个单体电池211的排列方向相同。例如,至少部分支架单元32间隔设置;或,至少部分支架单元32相互抵接。每个支架单元32由两个第一支架条321与一个第二支架条322组成。两个第一支架条321远离第二支架单元32的一端围设形成注胶口,注胶口连通容置空间323。导热胶能够经注胶口进入容置空间323内。可选地,多个支架单元32的第二支架条322设于多个支架单元32的第一支架条321的同一侧。可选地,第一支架条321与第二支架条322背离液冷板31的表面相齐平。这样设置使得支架单元32背离液冷板31的表面能够平整地设于电池模组21的侧壁。可选地,支架单元32具有弹性。例如,支架单元32的材料包括橡胶。支架单元32抵压液冷板31与电池模组21,支架单元32与液冷板31、电池模组21过盈配合。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液冷模组3还包括导热胶,用于将电池模组21内的热量传导至液冷板31内。例如,导热胶填满全部容置空间323;或,填满部分容置空间323。每个容置空间323内的导热胶在电池模组21的正投影覆盖一个单体电池211的至少部分电芯。
以下对液冷模组3与电池模组21的装配方法进行介绍,先将液冷模组3的一侧安装于一个电池模组21。再将另一个电池模组21安装于液冷模组3的另一侧。然后将两个电池模组21与一个液冷模组3固定,例如采用螺栓锁紧的方式固定电池模组21与液冷模组3。最后,进行导热胶填充,由支架单元32的注胶口注入导热胶,使导热胶填满容置空间323。
液冷板31内具有冷板流道3112,冷却液可在冷板流道3112内流通,将热量带离液冷板31。每个支架单元32夹设于液冷板31与电池模组21之间。每个支架单元32的支架单元32条、液冷板31、及电池模组21合围形成可容置导热胶的容置空间323,导热胶用于将电池模组21内的热量传导至液冷板31内,提高热量传递效率,从而提高液冷板31对电池模组21的降温效果。另外,支架单元32合围限定出填充导热胶的容置空间323,还能够防止溢胶。
并且,多个支架单元32沿液冷板31的长度方向排列于液冷板31的一侧,以便于大程度覆盖电池模组21的侧壁,进一步提高热量传递效率。其中,每个支架单元32由两个第一支架条321与一个第二支架条322组成,也可以将支架单元32理解为U型的支架单元32,支架单元32所围成的容置空间323也为U形空间,不仅便于从U形空间的开口注入导热胶,降低了操作难度,而且能够使每个支架单元32最大程度覆盖电芯侧壁,更进一步提高热量传递效率。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液冷模组3通过在液冷板31面向电池模组21的一侧设置多个支架单元32,支架单元32、液冷板31、及电池模组21合围形成可容置导热胶的容置空间323。利用导热胶将电池模组21内的热量传导至液冷板31内,提高热量传递效率,从而提高液冷板31对电池模组21的降温效果。
请一并参考图3-图13,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支架单元与连接条的侧视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单元32还包括沿所述液冷板31长度方向延伸的连接条33,所述连接条33装设于所述液冷板31的端面,所述多个支架单元32设于所述液冷板31的相对两侧,所述连接条33连接所述液冷板31每一侧的所述多个支架单元32的所述第一支架条321。
连接条33沿液冷板3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连接每个支架单元32的第一支架条321远离第二支架条322的一端。所述液冷板31还包括装设多个支架单元32的待散热面22、及弯折连接于两个待散热件之间的端面,连接条33设于端面。端面可以为液冷板31的顶面3281、或底面3282。例如,连接条33可以通过卡接、或粘接等方式装设于端面。可选地,沿液冷板31的宽度方向上,连接条33的宽度等于液冷板31端面的宽度。可选地,连接条33与多个支架单元32为一体式结构。多个支架单元32与连接条33的一体结构为夹设于液冷板31上的U形支架。
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连接条33,将液冷板31两侧的多个支架单元32连接为一体式,既可便于操作人员装配对位,降低操作难度,又可简化工序要求,一次实现液冷板31两侧支架单元32的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请一并参考图3-图14,图1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支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单元32还包括沿所述液冷板31高度方向延伸的档条326,所述档条326装设于所述液冷板31的侧面;所述档条326设于所述两个第一支架条321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支架条321间隔设置,所述档条326靠近所述第二支架条3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条322间隔设置。
所述两个第一支架条321、所述第二支架条322、以及所述档条326围设形成两个排气道331,所述两个排气道331于所述档条326靠近所述第二支架条3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条322的间隙处连通,一个所述排气道331用于注入所述导热胶,另一个所述排气道331用于使位于所述容置空间323内的气体经所述排气道331排出。
每个支架单元32中,一个第一支架条321、一个档条326、另一个第一支架条321依次沿液冷板31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且档条326与第二支架条32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两个排气道331构成至少部分的所述容置空间323。可选地,档条326可通过卡接、粘接、抵接等方式设于液冷板31上。
在注入导热胶时,仅向一个排气道331注胶。由于两个排气道331相连通,另一个排气道331能够在注胶时将容置空间323内的气体排出。随着注入导热胶的量逐渐增加,导热胶逐渐填充两个排气道331,直至将整个容置空间323填满。
本实施方式通过竖直挡条将容置空间323隔成连通的两个排气道331,以便于在填充导热胶时,可以一侧用于注胶,另一侧用于排气,避免困气,降低了在注入导热胶时在容置空间323内产生气泡导致热传导效率降低的几率,减少气泡产生,从而提高导热胶的热传导效率,进而提高液冷板31对电池模组21的降温效果。
请一并参考图3-图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档条326背离所述第二支架条322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条33。
本实施方式通过使档条326与连接条33连接为一体,以便于操作人员装配对位,降低操作难度,又可简化工序要求,一次实现液冷板31两侧支架单元32的档条326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所述档条326背离所述第二支架条322的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架条321背离所述第二支架条322的表面相齐平。
档条326背离第二支架条322的一端与连接条33相连接。可选地,档条326、支架单元32、及连接条33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施方式通过限定档条326与第一支架条321的位置关系,能够在导热胶填满容置空间323前,排气道331始终能够起到排气作用,进一步降低了在注入导热胶时在容置空间323内产生气泡导致热传导效率降低的几率,进一步减少气泡产生,从而进一步导热胶的热传导效率,进而进一步提高液冷板31对电池模组21的降温效果。
请一并参考图3-图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液冷板31包括两个相连接的基板311,每个所述基板311的内侧面设有导液槽3111,两个所述导液槽3111之间形成所述冷板流道3112,每个所述基板311的外侧面设有与所述导液槽3111对应的凸出部3113。
所述多个支架单元32沿所述液冷板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液冷板31面向所述电池模组21的一侧凹设有沿所述液冷板31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凹槽3114,所述多个凹槽3114凹设于所述凸出部3113;每个所述凹槽3114的至少部分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架单元32的间隙内。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液冷板31具有沿液冷板31高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凹槽3114。液冷板31的高度方向与第一支架条321的延伸方向相同。液冷板31的基板311外侧面设有多个凹槽3114。多个凹槽3114凹设于凸出部3113的顶面。液冷板31的基板311内侧面设有与凹槽3114对应的多个凸块3115。可选地,多个凸块3115凸设于导液槽3111的槽底面。一方面,凹槽3114能够提高基板311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液冷板31的结构强度,延长液冷模组3的使用寿命。凹槽3114配合与其对应的凸块3115能够进一步提高基板311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当凸块3115设于导液槽3111的槽底面时,凸块3115能够改变冷板流道3112内冷却液的流动参数。例如,改变冷却液的流动速度、流动方向等,从而提高液冷板31对电池模组21的降温效果。
每个支架单元32之间具有间隙,即,一个支架单元32的第一支架条321与相邻的支架单元32的第一支架条321之间具有间隙。每个凹槽3114的至少部分设于相邻的两个支架单元32在液冷板31上的正投影的间隙之间。例如,一个凹槽3114全部位于相邻的两个支架单元32的间隙之间。又例如,一个凹槽3114的部分位于相邻的两个支架单元32的间隙之间。或者说,例如,凹槽3114的部分凸出第一支架条321,位于容置空间323内。又例如,凹槽3114未凸出第一支架条321,设于容置空间323外。
可选地,一个支架单元32的第一竖向支架3211背离相邻支架单元32的表面为第一表面3213,即,一个所述第一支架条321面向所述容置空间323的表面为第一表面3213。在相邻支架单元32中,靠近第一竖向支架3211的第一支架条321背离第一竖向支架3211的表面为第二表面3214,即,第二竖向支架3212面向所述容置空间323为第二表面3214。沿液冷板31的长度方向,一个凹槽3114的宽度为第一长度,第一表面3213至第二表面3214的距离为第二长度。第一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长度,使得凹槽3114位于第一表面3213与第二表面3214之间,无法凸出于第一表面3213与第二表面3214。换言之,凹槽3114未凸出第一竖向支架3211与相邻支架单元32的第二竖向支架3212。这样设置使凹槽3114位于容置空间323外,降低了在注入导热胶时在容置空间323内产生气泡导致热传导效率降低的几率,减少气泡产生,从而提高导热胶的热传导效率,进而提高液冷板31对电池模组21的降温效果。
本实施方式通过限定凹槽3114与相邻的两个之间的位置关系,以使凹槽3114的至少部分位于相邻的两个支架单元32之间,避免整个凹槽3114设于容置空间323内,以降低了在注入导热胶时在容置空间323内产生气泡导致热传导效率降低的几率,减少气泡产生,减少热传导效率低的导热盲区产生,从而提高导热胶的热传导效率,进而提高液冷板31对电池模组21的降温效果。
请一并参考图3-图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条321靠近所述液冷板31的一侧凸设有凸起325,所述凸起325设于所述凹槽3114内,并抵接所述凹槽3114的槽壁。
多个凸起325沿液冷板3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例如,凸起325抵接凹槽3114的部分槽侧壁。又例如,凸起325抵接凹槽3114的部分槽底壁。又例如,凸起325抵接凹槽3114的部分槽侧壁、及部分槽底壁。凸起325可通过卡接、粘接的方式抵接、固定于凹槽3114的槽壁,以密封容置空间323,防止溢胶。
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用于配合凹槽3114的凸起325,能够在避免整个凹槽3114设于容置空间323内,减少气泡产生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增大容置空间323的体积大小,增加可填充导热胶的空间,增加可填充导热胶的量,从而提高导热胶的热传导效果,进而提高液冷板31对电池模组21的降温效果。
请一并参考图3-图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凸起325包括第一凸起3251与第二凸起3252,一个所述支架单元32的所述两个第一支架条321包括第一竖向支架3211与第二竖向支架3212,所述多个支架单元32的所述第一竖向支架3211与所述第二竖向支架3212依次相邻设置。
所述第一竖向支架3211设有第一凸起3251;在与所述第一竖向支架3211相邻的所述支架单元32中,所述第二竖向支架3212设有第二凸起3252;所述第一凸起3251与所述第二凸起3252设于一个所述凹槽3114内。
不同支架单元32的相邻的第一支架条321分别设有第一凸起3251与第二凸起3252。第一凸起3251设于一个凹槽3114的一部分,第二凸起3252设于一个凹槽3114相对的另一部分。
本实施方式通过使不同支架单元32的凸起325均设于一个凹槽3114内,能够进一步增大相邻的两个支架单元32的两个容置空间323的体积大小,从而进一步提高导热胶的热传导效果,进而进一步提高液冷板31对电池模组21的降温效果。
请一并参考图1-图14,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储能装置2,所述储能装置2包括电池模组21、及如本申请上述提供的液冷模组3,所述液冷模组3装设于所述电池模组21,所述多个支架单元32背离所述液冷板31的一侧连接所述电池模组21。
可选地,所述储能装置2可以为但不限于为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一次电池、锂硫电池、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等。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2,通过采用本申请上述提供的液冷模组3,通过在液冷板31面向电池模组21的一侧设置多个支架单元32,支架单元32、液冷板31、及电池模组21合围形成可容置导热胶的容置空间323。利用导热胶将电池模组21内的热量传导至液冷板31内,提高热量传递效率,从而提高液冷板31对电池模组21的降温效果。
请一并参考图3-图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模组21包括沿所述液冷板31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单体电池211,一个所述单体电池211包括面向所述液冷板31的第一侧板2111、面向相邻的所述单体电池211的第二侧板2112、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2111与所述第二侧板2112之间的过渡面2113;所述多个支架单元32沿所述液冷板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单体电池211的所述过渡面2113之间的间隙正对应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架单元32之间的间隙。
多个单体电池211沿液冷板31的长度方向排列。例如,多个单体电池211间隔排列,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211之间设有粘接板。又例如,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211相互抵接。一个单体电池211面向液冷板31的一侧具有两个过渡面2113。一个支架单元32的过渡面2113与相邻的支架单元32的过渡面2113之间具有间隙。过渡面2113也可以理解为第一侧板2111与第二侧板2112连接处具有倒角。
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211的过渡面2113之间的间隙正对应相邻的两个支架单元32之间的间隙。例如,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211的过渡面2113位于相邻的两个支架单元32之间。又例如,相邻的两个过渡面2113分别正对应相邻的两个支架单元32设置。
本实施方式通过使相邻的两个支架单元32之间的间隙与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211的过渡面2113之间的间隙正对应设置,使支架单元32避开了相邻的两个过渡面2113之间的缝隙,该缝隙位于容置空间323外,减少了导热胶漏胶的几率。
另外,当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211之间设有粘接板时,这样设置还使支架单元32避开了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211之间的粘接板,避免了导热胶影响粘接板。若导热胶常将热量传递至粘接板,会加速粘接板老化,导致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211容易分离。
请一并参考图3-图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一个所述支架单元32的所述两个第一支架条321包括第一竖向支架3211与第二竖向支架3212,所述多个支架单元32的所述第一竖向支架3211与所述第二竖向支架3212依次相邻设置。
所述第一竖向支架3211面向所述容置空间323的表面为第一表面3213;在与所述第一竖向支架3211相邻的所述支架单元32中,所述第二竖向支架3212面向所述容置空间323为第二表面3214,相邻的两个所述单体电池211的所述过渡面2113在所述液冷板31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表面3213与所述第二表面3214之间。
本实施方式通过限定过渡面2113在液冷板31的正投影与支架单元32的关系,以确保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211的过渡面2113位于相邻的两个支架单元32之间,或正对应相邻的两个支架单元32,从而使支架单元32的容置空间323避开了相邻的两个过渡面2113之间的缝隙,该缝隙位于容置空间323外,减少了导热胶漏胶的几率。
请一并参考图3-图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模组21包括沿所述液冷板31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单体电池211,每个所述单体电池211包括电芯。沿所述液冷板31的长度方向上,每个所述支架单元32的长度均大于或等于所述电芯的长度;沿所述液冷板31的高度方向上,每个所述支架单元32的高度均大于或等于所述电芯的高度。
可选地,一个支架单元32在电池模组21上的正投影覆盖一个电芯。一个支架单元32正对应一个电芯。可选地,一个支架单元3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一个电芯的长度。一个支架单元32的高度大于或等于一个电芯的高度。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限定支架单元32的长度与高度,以确保每个支架单元32均能够覆盖至少一个电芯,确保更多电芯的热量能够通过容置空间323内的导热胶传递至液冷板31,从而提高热量的传递效果,进而提高液冷板31对电池模组21的降温效果。
请一并参考图3-图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模组21包括沿所述液冷板31长度方向设置的固定板23,所述固定板23用于固定所述电池模组21的多个单体电池211,所述支架单元32面向所述电池模组21的一侧凹设有卡槽327,所述卡槽327用于收容部分所述固定板23。
固定板23抵接卡槽327的槽壁。例如,固定板23抵接卡槽327的槽侧壁、和/或槽底壁。卡槽327设于第一支架条321和/或第二支架条322。电池模组21包括沿液冷板31高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固定板23。支架单元32包括沿液冷板31高度方式间隔设置的多个卡槽327。可选地,所述档条326面向所述电池模组21的一侧凹设有卡槽327。
本实施方式通过在支架单元32上设置与固定板23配合的卡槽327,不仅便于在支架单元32与电池模组21装配时起到定位作用,降低了装配难度;而且增加了支架单元32与电池模组21的抵接面积,提高了支架单元32与电池模组21的连接性能,使导热胶漏胶的路径增长,变为台阶式路径,进一步降低了导热胶漏胶的几率。
请一并参考图3-图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单元32包括相背设置的顶面3281与底面3282、及弯折连接于所述顶面3281与顶面3281之间的侧面3283,所述侧面3283面向所述电池模组21,所述卡槽327包括第一卡槽327与第二卡槽327,所述第一卡槽327贯穿所述顶面3281与所述侧面3283;和/或,所述第二卡槽327贯穿所述底面3282与所述侧面3283。
第一卡槽327贯穿顶面3281与侧面3283,可理解为,第一卡槽327在顶面3281具有第一开口、在侧面3283具有第二开口,第一开口连通第二开口。第二卡槽327贯穿底面3282与侧面3283,可理解为,第二卡槽327在底面3282具有第三开口、在侧面3283具有第四开口,第三开口连通第四开口。
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贯穿顶面3281与侧面3283的第一卡槽327、和/或设置贯穿底面3282与侧面3283的第二卡槽327,在使卡槽327能够与固定板23配合的同时,减小沿液冷板31高度方向上的支架单元32高度,既降低了装配支架单元32与电池模组21的操作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又减少了支架单元32占用的空间,节省了支架单元32的制备材料。
请一并参考图1-图14,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储能系统1,所述储能系统1包括用户负载11、电能转换装置12、如本申请上述提供的储能装置2。所述电能转换装置12用于将其它形式的能源转换为电能,所述电能转换装置12与所述用户负载11电连接,所述电能转换装置12转换的电能为所述用户负载11供电。所述储能装置2分别电连接所述用户负载11及所述电能转换装置12,所述储能装置2储存所述电能转换装置12转换的电能,所述储能装置2为所述用户负载11供电。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负载11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智能玩具、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电子阅读器、游戏机、玩具等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可以为储能电池柜、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等大型设备。
可以理解地,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用户负载11仅仅为储能装置2所应用的用户负载11的一种形态,不应当理解为对本申请提供的用户负载11的限定,也不应当理解为对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2的限定。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系统1,通过采用本申请上述提供的储能装置2,通过在液冷板31面向电池模组21的一侧设置多个支架单元32,支架单元32、液冷板31、及电池模组21合围形成可容置导热胶的容置空间323。利用导热胶将电池模组21内的热量传导至液冷板31内,提高热量传递效率,从而提高液冷板31对电池模组21的降温效果。当储能装置2为用户负载11进行供电时,储能装置2能为用户负载11提供稳定的电源。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与说明,以上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液冷模组,其特征在于,用于装设于电池模组,所述液冷模组包括:
液冷板,具有冷板流道,所述冷板流道用于容置冷却液;
支架,包括多个支架单元,所述多个支架单元沿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排列于所述液冷板至少一侧表面;每个所述支架单元包括沿所述液冷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架条、及沿所述液冷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架条,所述第二支架条连接于所述两个第一支架条之间;所述两个第一支架条、所述第二支架条、所述液冷板、及所述电池模组围设形成容置空间,两个所述第一支架条之间形成沿所述液冷板高度方向设置的注胶口,所述注胶口连通所述容置空间;及
导热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所述支架单元还包括沿所述液冷板高度方向延伸的档条,所述档条装设于所述液冷板的侧面;所述档条设于所述两个第一支架条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支架条间隔设置,所述档条靠近所述第二支架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条间隔设置;
所述两个第一支架条、所述第二支架条、以及所述档条围设形成两个排气道,所述两个排气道于所述档条靠近所述第二支架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条的间隙处连通,一个所述排气道用于注入所述导热胶,另一个所述排气道用于使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气体经所述排气道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单元还包括沿所述液冷板长度方向延伸的连接条,所述连接条装设于所述液冷板的端面,所述多个支架单元设于所述液冷板的相对两侧,所述连接条连接所述液冷板每一侧的所述多个支架单元的所述第一支架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档条背离所述第二支架条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包括两个相连接的基板,每个所述基板的内侧面设有导液槽,两个所述导液槽之间形成所述冷板流道,每个所述基板的外侧面设有与所述导液槽对应的凸出部;
所述多个支架单元沿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液冷板凹设有沿所述液冷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凹设于所述凸出部;每个所述凹槽的至少部分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架单元的间隙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条靠近所述液冷板的一侧凸设有凸起,所述凸起设于所述凹槽内,并抵接所述凹槽的槽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凸起包括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一个所述支架单元的所述两个第一支架条包括第一竖向支架与第二竖向支架,所述多个支架单元的所述第一竖向支架与所述第二竖向支架依次相邻设置;
所述第一竖向支架设有第一凸起;在与所述第一竖向支架相邻的所述支架单元中,所述第二竖向支架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设于一个所述凹槽内。
7.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包括电池模组、及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模组,所述液冷模组装设于所述电池模组,所述多个支架单元背离所述液冷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电池模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沿所述液冷板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单体电池,一个所述单体电池包括面向所述液冷板的第一侧板、面向相邻的所述单体电池的第二侧板、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过渡面;所述多个支架单元沿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单体电池的所述过渡面之间的间隙正对应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架单元之间的间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支架单元的所述两个第一支架条包括第一竖向支架与第二竖向支架,所述多个支架单元的所述第一竖向支架与所述第二竖向支架依次相邻设置;
所述第一竖向支架面向所述容置空间的表面为第一表面;在与所述第一竖向支架相邻的所述支架单元中,所述第二竖向支架面向所述容置空间为第二表面,相邻的两个所述单体电池的所述过渡面在所述液冷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沿所述液冷板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单体电池,每个所述单体电池包括电芯;
沿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上,每个所述支架单元的长度均大于或等于所述电芯的长度;沿所述液冷板的高度方向上,每个所述支架单元的高度均大于或等于所述电芯的高度。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沿所述液冷板长度方向设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用于固定所述电池模组的多个单体电池,所述支架单元面向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凹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用于收容部分所述固定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单元包括相背设置的顶面与底面、及弯折连接于所述顶面与所述底面之间的侧面,所述侧面面向所述电池模组,所述卡槽包括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贯穿所述顶面与所述侧面;和/或,所述第二卡槽贯穿所述底面与所述侧面。
13.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包括:
用户负载;
电能转换装置,用于将其它形式的能源转换为电能,所述电能转换装置与所述用户负载电连接,所述电能转换装置转换的电能为所述用户负载供电;及
如权利要求7-12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分别电连接所述用户负载及所述电能转换装置,所述储能装置储存所述电能转换装置转换的电能,所述储能装置为所述用户负载供电。
CN202311184428.1A 2023-09-14 2023-09-14 液冷模组、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Active CN1169143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84428.1A CN116914327B (zh) 2023-09-14 2023-09-14 液冷模组、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84428.1A CN116914327B (zh) 2023-09-14 2023-09-14 液冷模组、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14327A CN116914327A (zh) 2023-10-20
CN116914327B true CN116914327B (zh) 2023-12-26

Family

ID=88365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84428.1A Active CN116914327B (zh) 2023-09-14 2023-09-14 液冷模组、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143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37007B (zh) * 2023-09-15 2023-12-26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4157A (zh) * 2017-12-06 2018-06-08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结构
CN111477931A (zh) * 2020-04-30 2020-07-31 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软包电池和车辆
CN111477932A (zh) * 2020-04-30 2020-07-31 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和车辆
CN211789201U (zh) * 2020-05-11 2020-10-27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电池模组
CN214280062U (zh) * 2020-12-29 2021-09-24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液冷电池包
CN114094225A (zh) * 2020-08-05 2022-02-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液冷系统及具有该电池液冷系统的车辆
CN216529180U (zh) * 2021-10-28 2022-05-13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圆柱电芯模组
CN218101444U (zh) * 2022-08-29 2022-12-20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组件以及储能装置
CN116526015A (zh) * 2023-07-03 2023-08-01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及储能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4157A (zh) * 2017-12-06 2018-06-08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结构
CN111477931A (zh) * 2020-04-30 2020-07-31 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软包电池和车辆
CN111477932A (zh) * 2020-04-30 2020-07-31 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和车辆
CN211789201U (zh) * 2020-05-11 2020-10-27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电池模组
CN114094225A (zh) * 2020-08-05 2022-02-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液冷系统及具有该电池液冷系统的车辆
CN214280062U (zh) * 2020-12-29 2021-09-24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液冷电池包
CN216529180U (zh) * 2021-10-28 2022-05-13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圆柱电芯模组
WO2023072224A1 (zh) * 2021-10-28 2023-05-04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圆柱电芯模组
CN218101444U (zh) * 2022-08-29 2022-12-20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组件以及储能装置
CN116526015A (zh) * 2023-07-03 2023-08-01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及储能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14327A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914327B (zh) 液冷模组、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CN116365193A (zh) 一种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207432A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799387B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365125B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CN116937007B (zh) 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CN116845497B (zh) 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CN117855709B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7080634B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N116365189B (zh) 储能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CN117199720A (zh) 线束隔离板、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N220474754U (zh) 储能模组、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799394B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20155601U (zh) 一种电池模组、储能系统、电站和充电网络
CN220544049U (zh) 电池壳体、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20544118U (zh) 电池模组、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19457891U (zh) 电池组件
CN220324531U (zh) 箱体以及储能装置
CN116845491B (zh) 隔离板组件、储能装置、用电系统及储能系统
CN116417763B (zh) 一种储能装置、用电系统及储能系统
CN117525774B (zh) 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N117525728B (zh) 一种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565413B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8017135B (zh) 限位件、储能装置、用电系统及储能系统
CN116799391B (zh) 下塑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