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单个电池的容量有限,为了满足用电系统的供电要求,通常将多个电池通过进行串联或并联组成储能装置,储能装置上的多个电池通常采用线束隔离板组件进行支撑及电连接。通常在电池的端盖上设置防爆阀或防爆片,以在储能装置的内部气压增大时,储能装置内部的气体可通过防爆阀或防爆片冲出,降低电池发生爆炸的风险。但是,当多个电池设置于储能装置中时,常用的线束隔离板组件未设计泄压孔,使得当多个电池内的气压过大时,电池内部的气体难以及时排泄到外部,电池内部的气压继续增大,增大了所述电池及储能装置发生爆炸的风险,降低了所述储能装置的安全性能。
由于人们所需要的能源都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为了合理利用能源并提高能量的利用率,需要通过一种介质或者设备,把一种能量形式用同一种或者转换成另外一种能量形式存储起来,基于未来应用需要再以特定能量形式释放出来。众所周知,目前绿色电能的产生主要途径是发展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
目前绿色电能的产生普遍依赖于光伏、风电、水势等,而风能和太阳能等普遍存在间歇性强、波动性大的问题,会造成电网不稳定,用电高峰电不够,用电低谷电太多,不稳定的电压还会对电力造成损害,因此可能因为用电需求不足或电网接纳能力不足,引发“弃风弃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须依赖储能。即将电能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手段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将能量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简单来说,储能就类似一个大型“充电宝”,在光伏、风能充足时,将电能储存起来,在需要时释放储能的电力。
以电化学储能为例,本方案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储能装置内设有化学电池,主要是利用电池内的化学元素做储能介质,充放电过程伴随储能介质的化学反应或者变化,简单说就是把风能和太阳能产生的电能存在化学电池中,在外部电能的使用达到高峰时再将存储的电量释放出来使用,或者转移给电量紧缺的地方再使用。
目前的储能(即能量存储)应用场景较为广泛,包括发电侧储能、电网侧储能、可再生能源并网储能以及用户侧储能等方面,对应的储能装置的种类包括有:
(1)应用在电网侧储能场景的大型储能集装箱,其可作为电网中优质的有功无功调节电源,实现电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负荷匹配,增强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并在电网系统备用、缓解高峰负荷供电压力和调峰调频方面意义重大;
(2)应用在用户侧的工商业储能场景(银行、商场等)的中小型储能电柜以及应用在用户侧的家庭储能场景的户用小型储能箱,主要运行模式为“削峰填谷”。由于根据用电量需求在峰谷位置的电费存在较大的价格差异,用户有储能设备后,为了减少成本,通常在电价低谷期,对储能柜/箱进行充电处理;电价高峰期,再将储能设备中的电放出来进行使用,以达到节省电费的目的。另外,在边远地区,以及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高发的地区,家用储能装置的存在,相当于用户为自己和电网提供了备用电源,免除由于灾害或其他原因导致的频繁断电带来的不便。
请参见图1及图2,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储能系统300的结构示意图,且在本申请图1实施例以用户侧储能中的户用储能场景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储能装置并不限定于户用储能场景。
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系统300,所述储能系统300为户用储能系统300,该储能系统300包括电能转换装置310、用户负载320以及储能装置100,所述电能转换装置310分别与所述用户负载320、储能装置100电连接,所述电能转换装置310用于将其它形式的能转换为电能,且所述电能转换装置310转换的电能一部分储存在所述储能装置100中,一部分用于为所述用户负载320供电,所述储能装置100用于储存电能并在电价高峰时供给用户负载320。所述储能系统300既能将其它形成的能转换为电能,又能将电能储存在储能装置100中,以供给用户负载320足够的电能。
可以理解地,在所述储能系统300中,所述电能转换装置310、用户负载320以及储能装置100相互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能转换装置310可将太阳能、光能、风能、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及机械能等中的至少一种转换为电能,为所述用户负载320及所述储能装置100提供稳定的电源。
可选地,所述储能装置100为一小型储能箱,可通过壁挂方式安装于室外墙壁。
可选地,所述电能转换装置310可以为光伏板,所述光伏板可以在电价低谷时期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储存在所述储能装置100。
可选地,所述用户负载320可以为路灯或家用电器等,储能装置100用于储存该电能并在电价高峰时供给路灯和家用电器进行使用,或者在电网断电/停电时进行供电。
可以理解的,储能装置100可包括但不限于单体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电池系统等。当该储能装置100为单体电池时,储能装置100可以为圆柱电池、方形电池等中的至少一种。
请参见图3及图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100,所述储能装置100包括:线束隔离板组件110、多个电连接件114及多个电池130,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具有多组排气孔111,多组所述排气孔111沿第一方向(如图3中X所示)依次排布;多个所述电连接件114间隔设置于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一侧,多个所述电池130设置于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背离所述电连接件114的一侧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布,多个所述电池130通过多个所述电连接件114进行电连接,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用于防止多个电池130短路连接;所述电池130包括防爆组件131,每个所述电池130的防爆组件131对应一组所述排气孔111设置,不同的电池130的防爆组件131对应不同的排气孔111设置,每个电池130的所述防爆组件131面向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空间与每个防爆组件131其对应的排气孔111连通。
可以理解地,每个所述电池130的防爆组件131对应一组所述排气孔111设置,不同的电池130的防爆组件131对应不同的排气孔111设置,可以为,多组排气孔111与多个所述电池130的防爆组件131分别一一对应设置。
可以理解地,每个电池130的所述防爆组件131面向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空间与所述防爆组件131对应的排气孔111连通,可以为,所述排气孔111在所述防爆组件131面向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表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落入所述防爆组件131面向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表面的范围内。
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长度方向,多个所述电池130设置于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同一侧且沿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
可选地,所述电池130可以为但不限于为锂离子二次电池130、锂离子一次电池130、锂硫电池130、钠锂离子电池130、钠离子电池130或镁离子电池130等。
可选地,多个所述电池130通过串联、并联或混联等中的一种进行电连接。
可选地,每个电连接件114与至少一个电池130进行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电池130均包括防爆组件131,当所述电池130内部发生短路、过充时,电池130内部将出现大量的气体且电池130内部压力升高,当电池130内部压力达到一定值时,防爆组件131将爆开,以及时将电池130内部的气体排泄出来,避免电池130发生爆炸。所述电连接件114与所述电池130设置于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相背两侧,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将多个电池130集成装配,且多个所述电连接件114将多个所述电池130以串联、并联或混联中的一种进行电连接,以提高所述储能装置100的容量。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可用于隔离多个所述电池130以及连接所述电连接件114与电池130的线缆118,以防止多个所述电池130短路连接,避免连接所述电连接件114与电池130的线缆118缠绕而发生短路,提高了所述储能装置100的安全性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上设置有排气孔111,且每个所述电池130的防爆组件131对应一组排气孔111设置,每个电池130的防爆组件131面向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空间与其对应的排气孔111连通,使得当所述电池130内部的压力达到一定值且防爆组件131爆开时,电池130内部的气体可依次通过防爆组件131、排气孔111排泄到储能装置100外,防止所述电池130内部的气压继续增大,降低了所述电池130及储能装置100发生爆炸的风险,提高了所述储能装置100的安全性能。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中,所述储能装置100还包括壳体124,所述壳体124围合成收容腔1241,用于收容多个所述电池130,所述壳体124与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24与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配合,将多个所述电池130收容于收容腔1241内,对多个所述电池130的位置进行固定,提高了所述电池130设置在所述储能装置100内的稳定性。
请参见图3至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排气孔111包括至少一个排气子孔1111,当一组排气孔111包括多个排气子孔1111时,多个排气子孔1111间隔设置,所述电池130还包括顶盖132,所述顶盖132具有防爆孔1321,所述防爆组件131包括防爆阀1311及保护片1312,所述防爆阀1311封闭所述防爆孔1321,所述保护片1312间隔设置于所述防爆阀1311面向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一侧,所述顶盖132、防爆阀1311及保护片1312围合成腔室133,所述排气子孔1111在所述顶盖132面向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表面的正投影部分与所述防爆组件131重合;所述保护片1312与所述顶盖132限定连通所述腔室133的透气孔134,所述透气孔134连通所述排气孔111;每组排气孔111的至少一个排气子孔1111在保护片1312面向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表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透气孔134在保护片1312面向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表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术语中,“至少一个”指一个或多个,即大于或等于一个,可以为一个、两个或三个等。
可以理解地,所述排气子孔1111在所述顶盖132面向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表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防爆组件131重合,可以为,所述排气子孔1111在所述顶盖132面向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表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防爆组件131面向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表面具有相交区域,还可以为,所述排气子孔1111在所述顶盖132面向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表面的正投影部分落入所述防爆组件131的范围内,所述排气子孔1111在所述顶盖132面向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表面的正投影还有部分没有落入所述防爆组件131的范围内,即围绕所述防爆组件131的外周缘设置。
请参见图6,在图6实施例中,所述排气子孔1111在所述顶盖132面向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表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防爆组件131面向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表面具有相交区域M,排气子孔1111在所述顶盖132面向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表面的正投影没有落入所述防爆组件131的范围内的区域为N。
可以理解地,至少一个排气子孔1111在保护片1312面向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表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透气孔134在保护片1312面向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表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可以为,电池130的防爆组件131通过透气孔134与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至少一个排气子孔1111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爆阀1311、保护片1312依次设置于所述顶盖132,且所述保护片1312与所述顶盖132具有限定连通所述腔室133的透气孔134,当所述电池130内部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电池130内部的气体冲破防爆阀1311,继而通过所述透气孔134将所述保护片1312顶起,所述保护片1312沿所述防爆孔1321的外周缘依次顶起,所述透气孔134连通所述排气孔111,使得气体得以通过所述透气孔134、排气孔111排泄到储能装置100外,防止所述电池130内部的气压继续增大,降低了所述电池130及储能装置100发生爆炸的风险,提高了所述储能装置100的安全性能。此外,所述排气子孔1111在所述防爆组件131面向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表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与所述防爆组件131的外周缘重合,则所述排气子孔1111至少部分与所述防爆组件131的外周缘相对设置,使得当电池130内部的气体冲破防爆阀1311,继而通过所述透气孔134将所述保护片1312顶起,所述保护片1312沿所述防爆孔1321的外周缘依次顶起时,气体可直接通过所述排气子孔1111排泄到储能装置100的外部,缩短了气体从储能装置100内部排泄到外部的行径路程,提高了所述储能装置100的安全性能。再者,每组排气孔的至少一个排气子孔1111在保护片1312面向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表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透气孔134在保护片1312面向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表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则电池130的防爆组件131通过透气孔134与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至少一个排气子孔1111相对设置,减小了所述气体从储能装置100内部排泄到外部的行径路程及阻力,提高了将所述储能装置100的气体排泄到外部的效率,有效防止电池130内部的气压继续增大,进一步提高了所述储能装置100的安全性能。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130还包括电极组件136及转接片137,所述电极组件136通过所述转接片137与所述电池130的极柱135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片137的相背两端分别电连接所述电极组件136及极柱135,实现将电极组件136的电能的输入和输出。
请参见图12及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具有面向所述电池130的第一表面112,所述防爆阀1311具有面向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第二表面1313,所述第一表面112与所述第二表面1313之间的距离d1满足范围:3mm≤d1≤15mm。具体地,所述第一表面112与所述第二表面1313之间的距离d1的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3mm、4mm、5mm、6mm、7mm、8mm、9mm、9.5mm、10mm、11mm、11.3mm、12mm、13mm、13.3mm、14mm、14.6mm及15mm等。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电池130设置于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表面112及第二表面1313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表面112及第二表面1313之间的距离d1满足范围:3mm≤d1≤15mm时,所述第一表面112与第二表面1313之间的距离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得当电池130内部压力大于一定值且电池130内部的气体冲破防爆阀1311时,所述防爆阀1311可以向上翻折,使得电池130内部的气体可以顺利地排泄到储能装置100外,有效防止了电池130内部气压继续增大,使得所述储能装置100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当所述第一表面112及第二表面1313之间的距离d1的值大于15mm时,所述第一表面112与第二表面1313之间的距离过大,则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与所述防爆阀1311之间的距离较远,所述储能装置100的排列不紧凑,不利于实现储能装置100的小型化设计。当所述第一表面112及第二表面1313之间的距离d1的值小于3mm时,所述第一表面112与第二表面1313之间的距离过小,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与所述防爆阀1311之间的距离过小,使得当电池130内部压力大于一定值且电池130内部的气体冲破防爆阀1311时,所述防爆阀1311向上翻折时容易被线束隔离板组件110挡住,防爆阀1311无法完全爆开,电池130内部的气体难以快速排泄到储能装置100外,使得电池130内部的气压难以迅速减小,增大了所述电池130及储能装置100发生爆炸的风险,降低了所述储能装置100的安全性能。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112及第二表面1313平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面向所述电池130的表面与所述防爆阀1311面向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表面平行,则当电池130内部的压力达到一定值且防爆阀1311爆开时,电池130内部的气体可以直接通过所述防爆组件131、线束隔离板组件110排泄到储能装置100外,有效防止电池130内部的气压继续增大,提高了所述电池130及储能装置100的安全性能。此外,所述第一表面112及第二表面1313平行设置,增加了所述电池130设置在储能装置100内的规整性,有利于提高所述储能装置100内的空间利用率,继而提高所述储能装置100的能量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爆阀1311的第二表面1313与所述保护片1312面向所述防爆阀1311的表面的距离d2满足范围:1.1mm≤d2≤1.6mm。具体地,所述防爆阀1311的第二表面1313与所述保护片1312面向所述防爆阀1311的表面的距离d2的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1mm、1.13mm、1.15mm、1.21mm、1.29mm、1.31mm、1.36mm、1.42mm、1.46mm、1.51mm、1.53mm、1.58mm及1.6mm等。
可以理解地,第二表面1313与所述保护片1312面向所述防爆阀1311的表面的距离,可以为,所述防爆阀1311与所述保护片1312形成的空间,沿着所述电池130与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排列方向上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防爆阀1311的第二表面1313与所述保护片1312面向所述防爆阀1311的表面的距离d2满足范围1.1mm≤d2≤1.6mm时,所述防爆阀1311的第二表面1313与所述保护片1312面向所述防爆阀1311的表面的距离d2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得当电池130内部压力达到一定值且电池130内部的气体冲破防爆阀1311时,防爆阀1311向上翻折且不会被保护片1312遮挡,电池130内部的气体可穿过防爆阀1311将保护片1312顶起,使得所述电池130内部的气体可以顺利地排到电池130外部,避免电池130内部的气压继续增大,使得所述电池130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当所述防爆阀1311的第二表面1313与所述保护片1312面向所述防爆阀1311的表面的距离d2大于1.6mm时,所述防爆阀1311的第二表面1313与所述保护片1312面向所述防爆阀1311的表面的距离d2过大,所述电池130内部的结构排列不紧凑,不利于所述电池130的小型化设计。当电池130内部压力大于一定值且电池130内部的气体冲破防爆阀1311时,所述防爆阀1311向上翻折却无法抵持保护片1312,所述保护片1312难以完全爆开,电池130内部的气体难以快速排泄到储能装置100外,使得电池130内部的气压难以迅速减小,增大了所述电池130及储能装置100发生爆炸的风险,降低了所述储能装置100的安全性能。当所述防爆阀1311的第二表面1313与所述保护片1312面向所述防爆阀1311的表面的距离d2小于1.1mm时,所述防爆阀1311的第二表面1313与所述保护片1312面向所述防爆阀1311的表面的距离d2过小,使得当电池130内部压力大于一定值且电池130内部的气体冲破防爆阀1311时,所述防爆阀1311向上翻折时被保护片1312所抵住,所述防爆阀1311难以完全爆开,电池130内部的气体难以通过防爆阀1311快速排泄到储能装置100外,使得电池130内部的气压继续增大,增大了所述电池130及储能装置100发生爆炸的风险,降低了所述储能装置100的安全性能。
请参见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包括线束隔离板113,多个所述电连接件114间隔设置于所述线束隔离板113背离所述电池130的一侧,多个电连接件114将多个所述电池130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电连接件114间隔设置于所述线束隔离板113背离所述电池130的一侧,多个所述电连接件114将多个所述电池130电连接,实现了将多个所述电池130进行串联或并联,实现了储能装置100的集成化装配,有利于提高所述储能装置100的容量。
可选地,多个所述电池130电连接的方式为串联、并联或混联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电连接件114的材料为铝等。
请参见图14及图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束隔离板113具有多个安装槽115,多个所述安装槽115间隔设置于所述线束隔离板113背离所述电池130的表面,且用于设置电连接件114,每个安装槽115内设有一个电连接件114,不同的电连接件114设置于不同的安装槽115内。
可以理解地,每个安装槽115内设有一个电连接件114,不同的电连接件114设置于不同的安装槽115内,可以为,多个安装槽115与多个电连接件114一一对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安装槽115间隔设置于所述线束隔离板113背离所述电池130的表面,且每个安装槽115内设有一个电连接件114,不同的电连接件114设置于不同的安装槽115内,提高了所述电连接件114固定于所述线束隔离板113的稳定性,继而提高了所述电连接件114与所述电池130的电连接稳定性。当所述储能装置100发生颠簸时,所述电连接件114能稳固设置于所述安装槽115内,避免所述电连接件114从线束隔离板113上脱落而使储能装置100不能正常工作,且避免所述电连接件114与所述电池130由于电连接不稳定而产生电火花等现象,提高了所述储能装置100的安全性能。
请参见图14至图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束隔离板113包括线束隔离板本体1131及多个定位组件116;所述线束隔离板本体1131具有多个所述安装槽115,多个所述定位组件116间隔设置于线束隔离板本体1131背离所述电池130的表面,每个定位组件116与一个安装槽115配合用于将所述电连接件114限位在所述安装槽115内。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定位组件116与一个安装槽115配合,进一步提高了所述电连接件114固定于所述线束隔离板113的稳定性。所述定位组件116限制了所述电连接件114在安装槽115内的位置,避免所述电连接件114由于储能装置100发生颠簸等在安装槽115内移动,进一步提高了所述电连接件114与所述电池130的电连接稳定性。当将所述电连接件114放入所述安装槽115时,所述定位组件116对所述电连接件114进行进一步地卡合设置,避免所述电连接件114与所述电池130由于电连接不稳定而产生电火花等现象,提高了所述储能装置100的安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电连接件114包括本体部1141及定位缺口1142,所述定位缺口1142设置于所述本体部1141的边沿,每个定位组件116包括定位凸台1161及定位扣持件1162,一个定位组件116的所述定位凸台1161与所述定位扣持件1162间隔设置于一个安装槽115的底壁上;所述定位凸台1161与所述电连接件114的定位缺口1142卡接配合,所述定位扣持件1162卡持所述电连接件114背离所述线束隔离板113的表面。
可以理解地,一个定位组件116的所述定位凸台1161与所述定位扣持件1162相对设置,且分别卡持所述电连接件114的相对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当将所述电连接件114装配于所述安装槽115时,先将所述电连接件114设置有定位缺口1142的一侧对准所述安装槽115设置有定位凸台1161的一侧,所述定位缺口1142与所述定位凸台1161卡接配合,以限制所述电连接件114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移动,避免所述电连接件114在所述安装槽115内发生相对移动;进一步地,将所述电连接件114没有设置定位缺口1142的另一侧对准所述安装槽115设置有定位扣持件1162的一侧,并将所述电连接件114抵进所述安装槽115,使所述定位扣持件1162卡持所述电连接件114背离所述线束隔离板113的表面,以限制所述电连接件114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的移动,避免所述电连接件114往背离所述电池130的一侧移动而从线束隔离板113上脱落。本申请的定位凸台1161及定位扣持件1162分别从长度方向、高度方向对所述电连接件114的位置进行进一步限定,以避免所述电连接件114在所述安装槽115内发生相对移动,进一步提高了所述电连接件114与所述电池130的电连接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所述储能装置100的安全性能。
可选地,在每个定位组件116中,所述定位凸台1161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定位扣持件1162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所述定位缺口1142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定位缺口1142的数量与所述定位凸台1161的数量相同,且所述定位缺口1142与所述定位凸台1161一一配合。当所述定位缺口1142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定位缺口1142设置于所述本体部1141的同一侧。
在本申请术语中,“多个”指“大于或等于两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扣持件1162包括弯折相连的连接部1163及卡持部1164,所述连接部1163连接所述线束隔离板本体1131,所述卡持部1164位于所述连接部1163背离所述线束隔离板本体1131的一端,所述卡持部1164卡持所述电连接件114,所述卡持部1164具有背离所述连接部1163的导向斜面1165,所述导向斜面1165用于在安装所述电连接件114时,对所述电连接件114进行导向。
可以理解地,所述连接部1163相较于所述卡持部1164更靠近所述线束隔离板本体1131设置,所述连接部1163的相背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线束隔离板本体1131及卡持部1164。
在本实施例中,当将所述电连接件114装配于所述安装槽115时,先将所述电连接件114的定位缺口1142与安装槽115内的定位凸台1161卡接配合,再将所述电连接没有设置定位缺口1142的一侧对转所述安装槽115设置有定位扣持件1162的一侧,所述卡持部1164的导向斜面1165有利于减少将所述电连接件114卡持进所述安装槽115的阻力,对所述电连接件114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所述电连接件114在装配的过程中不易发生损坏,进一步简化了所述电连接件114装配进所述安装槽115的便利性,有利于提高装配所述电连接件114的效率,进一步提高所述储能装置100的装配效率。
请参见图3、图4、图7、图8及图17,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130还包括极柱135,所述极柱135穿设于所述顶盖132且凸设于所述顶盖132面向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表面;所述电连接件114还包括焊接孔1146,所述焊接孔1146设置于所述电连接件114的本体部1141,当所述电池130装配于储能装置100时,所述极柱135穿设于所述线束隔离板本体1131、本体部1141,且通过所述焊接孔1146与所述电连接件114实现电连接。
可以理解地,所述极柱135与所述电连接件114通过焊接实现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130的极柱135依次穿过所述线束隔离板本体1131、所述电连接件114的本体部1141,实现了电池130与电连接件114的电连接,实现了将多个所述电池130进行串联或并联,实现了储能装置100的集成化装配,有利于提高所述储能装置100的能量密度。
请参见图14至图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114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1143、弯折部1144及第二部1145,所述弯折部1144为弧形,所述弯折部1144相较于所述第一部1143及所述第二部1145更靠近所述安装槽115的底壁,所述弯折部1144卡持所述安装槽115的底壁,所述第一部1143与所述安装槽115的底壁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部1145;所述第二部1145与所述安装槽115的底壁分别卡持所述定位凸台1161及所述定位扣持件1162。
可以理解地,当所述本体部114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1143、弯折部1144及第二部1145时,所述第一部1143及第二部1145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电池130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100中,所述电池130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所述电池130由于过充电或过放电等原因,会发生一定的膨胀,而所述电池130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布,则相邻的两个电池130往相背的两个方向相对移动,当所述第一部1143、第二部1145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电池130电连接且所述本体部1141具有弯折部1144时,所述弯折部1144能为所述电连接件114提供拉伸的余量,使得当所述第一部1143及第二部1145随着电池130往相背的两个方向移动时,所述弯折部1144能提供拉伸的余量,避免所述电连接件114由于过度拉伸而出现断裂,继而使得多个所述电池130得以正常地进行串联、并联或混联,使得所述储能装置100得以正常工作。此外,所述弯折部1144抵持所述安装槽115的底壁且所述弯折部1144相较于所述第一部1143及所述第二部1145更靠近所述安装槽115的底壁,所述弧形的弯折部1144将所述第一部1143及第二部1145往背离电池130的方向撑起,则所述第一部1143及第二部1145均与所述安装槽115的底壁间隔设置。而所述极柱135凸设于所述顶盖132面向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表面且穿设于所述本体部1141,即所述极柱135穿设于所述第一部1143及第二部1145,有利于实现所述极柱135靠近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表面与所述第一部1143背离电池130的表面平齐,实现所述极柱135靠近线束隔离板组件110的表面与所述第二部1145背离所述电池130的表面平齐,以避免虚焊、漏焊,提升焊接的可靠性和电连接稳定性,实现所述极柱135与所述电连接件114更好地电连接件114,继而提高所述储能装置100的安全性能。再者,所述第一部1143分别卡持所述定位凸台1161及所述定位扣持件1162,所述第二部1145分别卡持所述定位凸台1161及所述定位扣持件1162,所述定位凸台1161及定位扣持件1162可进一步固定所述电连接件114在所述安装槽115内的位置,以避免所述电连接件114在所述安装槽115内发生相对移动,进一步提高了所述电连接件114与所述电池130的电连接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所述储能装置100的安全性能。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电连接件114具有两个定位缺口1142时,所述定位缺口1142均设置于所述本体部1141的同一侧,所述定位缺口114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部1143的边沿及第二部1145的边沿;所述定位组件116包括两个定位凸台1161及两个定位扣持件1162,所述定位凸台1161与所述定位扣持件1162间隔设置于一个安装槽115的底壁上,每个所述定位凸台1161与一个所述电连接件114的定位缺口1142卡接配合,两个所述定位扣持件1162卡持所述电连接件114背离所述线束隔离板113的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件114具有两个定位缺口1142,两个所述定位缺口114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部1143的边沿及第二部1145的边沿,所述第一部1143的边沿的定位缺口1142卡持其中一个定位凸台1161,所述第二部1145的边沿的定位缺口1142卡持另外一个定位凸台1161,限制了所述第一部1143、第二部1145在长度方向上的移动。再者,将所述第一部1143、弯折部1144、第二部1145抵进安装槽115后,所述定位扣持件1162可分别抵持所述第一部1143背离所述电池130的表面及第二部1145背离所述电池130的表面,有助于限制所述第一部1143、第二部1145在高度方向上的移动,也有助于使所述第一部1143、第二部1145平齐,避免所述第一部1143、弯折部1144及第二部1145相互拉扯而损坏所述电连接件11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束隔离板113还包括限位组件117,所述限位组件117设置于所述安装槽115的底壁上,所述限位组件117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件1171及第二限位件1172,沿所述第一部1143、弯折部1144及第二部1145的排列方向上,所述第一限位件1171及所述第二限位件1172分别位于所述弯折部1144的相对两端,对所述弯折部1144进行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1171及第二限位件1172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槽115的底壁,且分别位于所述弯折部1144的相对两端,使得当所述电连接件114放置于所述安装槽115时,所述限位组件117能对所述弯折部1144的位置进行进一步限定,避免所述电连接件114在所述安装槽115内的相对移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所述电连接件114与所述电池130的电连接稳定性,继而提高所述储能装置100的安全性能。
请参见图19至图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还包括线缆118及电池管理单元119,所述线缆118用于将所述电池130的电压信号传递到所述电池管理单元119,所述电池管理单元119用于接收所述电池130的电压信号,并根据所述电压信号对所述电池130进行充放电管理;所述线束隔离板本体1131还具有容置槽120,所述容置槽120位于所述安装槽115的一侧,所述容置槽120用于嵌设所述线缆118。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130、电连接件114、线缆118及电池管理单元119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缆118分别电连接所述电连接件114及电池管理单元119,以实现将所述电池130的电压信号传递到所述电池管理单元119,以便所述电池管理单元119对所述电池130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对所述电池130进行充放电管理,避免所述储能装置100发生故障,继而引发火灾、爆炸等现象,提高了所述储能装置100的安全性能。此外,所述线束隔离板本体1131还具有容置槽120,所述容置槽120可用于嵌设所述线缆118,有助于提高所述线缆118设置在所述线束隔离板本体1131上的规整性,避免线缆118缠绕而造成电路短路等现象,也有助于操作者辨识线缆118,提高操作者的使用体验。再者,所述线缆118嵌设于所述容置槽120内,所述容置槽120也可避让所述线缆118,以便所述线缆118穿过所述容置槽120,提高所述线缆118在所述线束隔离板本体1131上的规整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还包括卡扣件121,所述卡扣件121设置于所述线束隔离板本体1131背离所述电池130的表面,所述卡扣件121包括第一卡扣子件1211及第二卡扣子件1212,所述第一卡扣子件1211及所述第二卡扣子件1212相对设置,换言之,所述第一卡扣子件1211及所述第二卡扣子件1212间隔设置于所述线束隔离板本体1131背离所述电池130的表面,所述第一卡扣子件1211及所述第二卡扣子件1212用于将所述线缆118限位在所述容置槽120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子件1211及第二卡扣子件1212设置于所述线束隔离板本体1131背离所述电池130的表面且相对设置,使得当所述线缆118设置于所述线束隔离板本体1131且所述线缆118穿过所述卡扣件121时,所述第一卡扣子件1211及第二卡扣子件1212相对设置且相互配合,从相背的两个方向对所述线缆118进行限制,以对所述线缆118进行固定,进一步提高所述线缆118在所述线束隔离板本体1131上的规整性,避免线缆118缠绕而造成电路短路等现象,也有助于操作者辨识线缆118,提高操作者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扣件1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扣件121间隔设置于所述线束隔离板本体1131背离所述电池130的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卡扣件121可用于对线缆118进行固定,使得当线缆118电连接所述电连接件114及电池管理单元119时,多个卡扣件121将所述线缆118固定于所述线束隔离板本体1131背离所述电池130的容置槽120内,有利于避免所述线缆118缠绕,进一步提高所述线缆118的规整度,降低因线缆118缠绕而造成电路短路等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束隔离板组件110还包括标记环123,每个所述标记环123套设于所述线缆118上。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标记环123套设于所述线缆118上,有助于对所述线缆118进行标注,使得当所述储能装置100出现故障需要进行检修时,操作者能快速地辨别出不同的线缆118,有利于提高检修维护的便捷性,提高操作者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标记环123的数量为多个,每个线缆118上套设有一个或多个所述标记环123。当所述储能装置100出现故障需要进行检修时,操作者能快速地辨别出不同的线缆118,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检修维护的便捷性,提高操作者的使用体验。
请参见图24及图25,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电系统200,所述用电系统200包括:用电设备210以及本申请提供的储能装置100,所述储能装置100用于为所述用电设备210进行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能装置100既有较高的安全性能,使得当所述储能装置100应用于用电系统200时,能为所述用电设备210提供稳定的电源,使得所述用电系统200能够稳定地进行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的用电系统200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电子阅读器、游戏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可以为汽车、卡车、轿车、货车、货车、动车、高铁、电动自动车等交通工具。此外,还可以为各种家用电器等。本申请图25实施例提供的用电系统200为储能电池柜。
可以理解地,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用电系统200仅仅为所述储能装置100所应用的用电系统200的一种形态,不应当理解为对本申请提供的用电系统200的限定,也不应当理解为对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提供的用电系统200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所述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此外,还应该理解的是,本申请各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在相互之间不存在矛盾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形成又一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的实施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