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93944A -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93944A
CN117393944A CN202311566574.0A CN202311566574A CN117393944A CN 117393944 A CN117393944 A CN 117393944A CN 202311566574 A CN202311566574 A CN 202311566574A CN 117393944 A CN117393944 A CN 1173939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oling
cooling plate
adapter
liquid
battery modu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665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流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6657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939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93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939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储能装置包括多个电池模组和液冷组件,液冷组件包括第一和第二液冷板、第一和第二转接件;第一液冷板具有第一流道、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第一转接件插入第一插孔内,第一子流道与第一流道连通;第二转接件插入第二插孔内,第二子流道与第一流道连通;两个相邻的电池模组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液冷板,第二液冷板包括冷板本体、第一和第二凸出部,冷板本体内部具有第二流道,第一凸出部具有与第二流道连通的进口,第二凸出部具有与第二流道连通的出口;第一凸出部插入第一转接件的第一插槽内,进口与第一转接件的第一子流道连通;第二凸出部插入第二转接件的第二插槽内,出口与第二转接件的第二子流道连通。

Description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储能装置包括多个并排布置的电池模组和端板,每个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多个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端板。单体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热量,并聚集在储能装置内。为了避免储能装置内的温度过高,相关技术中通常会在多个电池模组的底部设置底部冷板,底部冷板具有流道,通过流体在流道内的流动,实现流体与电池模组热量的交换。
由于多个电池模组并排布置,且底部冷板位于多个电池模组的底部,导致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之间的热量不容易散发出去,造成热量积累而温度升高。相关技术进一步提出了在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之间增设中间冷板的方案,进而增大电池模组的散热面积。
中间冷板可以设置进液口和出液口,以使流体在中间冷板的流道内流动;或者,中间冷板的流道与底部冷板的流道通过管道连通,以使流体能够在底部冷板和中间冷板之间流动。
然而,由于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端板,端板的位置会影响中间冷板开设独立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或者通过设置管道连通底部冷板和中间冷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通过设置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使得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流道与第二液冷板的第二流道连通,在不破坏原有电池模组结构的前提下,提升了储能装置的热管理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储能装置,包括:
多个电池模组,沿所述电池模组的宽度方向并排布置;以及
液冷组件,包括第一液冷板、第二液冷板、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具有第一子流道和第一插槽,所述第一子流道和所述第一插槽连通;所述第二转接件具有第二子流道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二子流道和所述第二插槽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液冷板设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液冷板具有第一流道、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一转接件与所述第一液冷板固定连接,且插入所述第一插孔内,所述第一子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二转接件与所述第一液冷板固定连接,且插入所述第二插孔内,所述第二子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
两个相邻的所述电池模组之间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二液冷板包括冷板本体、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所述冷板本体内部具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凸设于所述冷板本体,所述第一凸出部具有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的进口,所述第二凸出部具有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的出口;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一转接件固定连接,且插入所述第一插槽内,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一子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第二转接件固定连接,且插入所述第二插槽内,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二子流道连通。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一方面,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起到了固定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的作用,以使第二液冷板稳定地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之间;另一方面,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还起到连通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作用,以使流体在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之间流动。
进一步地,通过第二液冷板的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分别插入第一转接件的第一插槽和第二转接件的第二插槽,且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分别插入第一液冷板的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的方式,即可实现第二液冷板与第一液冷板固定连接,且流道连通。对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增设第二液冷板的储能装置,可在不破坏原有电池模组结构的前提下进行改造,进而在第一液冷板、第二液冷板、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的共同作用下,提升储能装置的热管理性能。
可选地,所述第一转接件包括第一转接块和第一插入部,所述第一转接块设于所述第一液冷板朝向多个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表面,且覆盖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入部凸设于所述第一转接块朝向所述第一液冷板的一侧表面,且插入所述第一插孔内;所述第一插槽凹设于所述第一转接块背向所述第一液冷板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一子流道贯穿所述第一插槽的第一槽底面和所述第一插入部背向所述第一转接块的一侧表面;
所述第二转接件包括第二转接块和第二插入部,所述第二转接块设于所述第一液冷板朝向多个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表面,且覆盖所述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入部凸设于所述第二转接块朝向所述第一液冷板的一侧表面,且插入所述第二插孔内;所述第二插槽凹设于所述第二转接块背向所述第一液冷板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子流道贯穿所述第二插槽的第二槽底面和所述第二插入部背向所述第二转接块的一侧表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一液冷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转接块焊接,所述第二凸出部和所述第一液冷板分别与所述第二转接块焊接。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液冷板与第一转接件之间以及第二液冷板与第二转接件之间均采用凸出部插入插槽的方式连接,凸出部插入插槽之后可在通过焊接进行固定连接。如此,凸出部与插槽的配合可在焊接之前将第二液冷板与第一转接件以及第二液冷板与第二转接件进行定位,防止在焊接过程中发生错位而影响焊接强度、焊接位置的精确性。
可选地,所述冷板本体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液冷板的第一侧表面,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凸出于所述第一侧表面。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凸出于冷板本体的第一侧表面,更容易与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连接,提高了装配效率。
可选地,所述冷板本体具有两个第二侧表面,两个所述第二侧表面在所述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上相背设置;
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在所述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上彼此背向的两个表面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侧表面齐平。
一方面,由于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分别位于冷板本体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使得冷板本体内部的第二流道沿第一方向的长度能够尽可能设计得较长,进而提高冷板本体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并不超出冷板本体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个第二侧表面,那么在第二液冷板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冷板本体的长度可尽可能地变长,既保证了冷板本体的换热效率,又不会由于冷板本体的长度过长影响端板的安装。
可选地,所述第一液冷板包括第一冷板和第二冷板,所述第一冷板贴合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冷板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冷板背向多个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所述第一流道形成于所述第一冷板和所述第二冷板之间;
所述第一冷板具有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沿所述第一冷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冷板。
可选地,每个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多个所述单体电池沿所述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所述液冷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的进液嘴和出液嘴;所述进液嘴和所述出液嘴连接于所述第一液冷板;
所述电池模组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进液嘴和所述出液嘴位于两个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的同一侧,且在所述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上分别与两个所述电池模组对应;
两个所述电池模组中分别靠近所述进液嘴和所述出液嘴的两个所述单体电池未被所述第二液冷板覆盖,且每个电池模组中其余的所述单体电池均被所述第二液冷板覆盖。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两个电池模组中分别靠近进液嘴和出液嘴的两个单体电池未被第二液冷板覆盖,且每个电池模组中其余的单体电池均被第二液冷板覆盖的设计,可避免两个电池模组中靠近进液嘴和出液嘴的两个单体电池的温度温升过低,进而避免一个电池模组中多个单体电池之间的温差较大,确保电池模组的均温性。
可选地,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
两个端板,分别设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面;以及
两个支撑板,分别设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电池模组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其中,两个所述端板和两个所述支撑板交替首尾连接形成一框型结构,所述框型结构沿所述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开口;所述第一液冷板封盖其中一个所述开口,所述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一转接件和所述第二转接件容纳于所述框型结构内。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液冷板通过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与第一液冷板连接,可在不更改框型结构的前提下,对现有的储能装置进行改进,以形成包括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的液冷组件,具有节约成本,提升组装效率的优点。
可选地,所述液冷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的进液嘴和出液嘴;所述进液嘴和所述出液嘴连接于所述第一液冷板;
所述进液嘴和所述出液嘴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端板背向另一个所述端板的一侧。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进液嘴和出液嘴设于其中一个端板背向另一个端板的一侧,也就是说,进液嘴和出液嘴设于框型结构之外,如此使得多个电池模组和框型结构成组后的整体体积更小,且结构更紧凑,在不改变储能装置体积的情况下,更有利于提升储能装置的能量密度。
可选地,所述液冷组件还包括进液嘴和出液嘴,所述进液嘴和所述出液嘴连接于所述第一液冷板;所述第一流道包括:
汇流流道,与所述第二子流道连通;
汇入流道,一端与所述进液嘴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汇流流道连通;
汇出流道,一端与所述出液嘴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汇流流道连通;以及
旁路流道,一端与所述汇入流道靠近所述进液嘴的一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子流道连通。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旁路流道的一端与汇入流道靠近进液嘴的一端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子流道连通,如此由进液嘴流入的冷却液可直接通过旁路流道流入第二液冷板内的第二流道,进液嘴处的冷却液的温度较低,那么第二液冷板内的冷却液温度也较低,从而提升第二液冷板与两个相邻的电池模组之间的换热效率。
可选地,所述汇入流道靠近所述进液嘴的部分的过流面积小于所述汇入流道的其余部分的过流面积。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汇入流道靠近进液嘴的部分的过流面积小于汇入流道的其余部分的过流面积的设计,使得第一液冷板靠近进液嘴部分的换热效果弱于第一液冷板其余部分的换热效果,因而可避免电池模组中靠近进液嘴和出液嘴的单体电池的温升过低,进而避免整个电池模组中多个单体电池之间的温差较大,确保电池模组的均温性,从而提高储能装置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用电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为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户用储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储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液冷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第二液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第一转接件或第二转接件在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第一转接件或第二转接件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省略一组电池模组和一个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用电设备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储能装置;
2、电能转换装置;
3、用户负载;
10、用电设备;
100、电池模组;110、单体电池;
200、液冷组件;210、第一液冷板;211、第一流道;211a、汇入流道;211b、汇出流道;211c、汇流流道;211d、旁路流道;212、第一冷板;212a、第一插孔;212b、第二插孔;213、第二冷板;220、第二液冷板;221、第二流道;222、冷板本体;2221、第一侧表面;2222、第二侧表面;223、第一凸出部;2231、进口;224、第二凸出部;2241、出口;230、第一转接件;231、第一子流道;232、第一插槽;232a、第一槽底面;233、第一转接块;234、第一插入部;240、第二转接件;241、第二子流道;242、第二插槽;242a、第二槽底面;243、第二转接块;244、第二插入部;251、进液嘴;252、出液嘴;
300、端板;
400、支撑板;
500、框型结构;510、开口;
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D3、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由于人们所需要的能源都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为了合理利用能源并提高能量的利用率,需要通过一种介质或者设备,把一种能量形式用同一种或者转换成另外一种能量形式存储起来,再基于未来应用需要以特定的能量形式释放出来。
目前的绿色能源主要包括光能、风能、水势等,而光能和风能等普遍存在间歇性强、波动性大的问题,会造成绿色电网的电压不稳定(用电高峰时电不够,用电低谷时电太多),而不稳定的电压会对电力造成损害,因此可能因为用电需求不足或电网接纳能力不足,引发“弃风弃光”问题。
而要解决用电需求不足或电网接纳能力不足的问题,就必须依赖储能装置。即通过储能装置将电能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手段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存储起来,需要的时候再将储能装置存储的能量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简单来说,储能装置就类似一个大型“充电宝”,在光能、风能充足时,将电能储存起来,需要时再释放存储的电能。
目前的储能(即能量存储)应用场景较为广泛,包括发电侧储能、电网侧储能、可再生能源并网储能以及用户侧储能等方面,对应的储能装置的种类包括有:
(1)应用在电网侧储能场景的大型储能集装箱,其可作为电网中优质的有功无功调节电源,实现电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负荷匹配,增强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并在电网系统备用、缓解高峰负荷供电压力和调峰调频方面意义重大;
(2)应用在用户侧的工商业储能场景(银行、商场等)的中小型储能电柜以及应用在用户侧的家庭储能场景的户用小型储能箱,主要运行模式为“削峰填谷”。由于根据用电量需求在峰谷位置的电费存在较大的价格差异,用户有储能设备后,为了减少成本,通常在电价低谷期,对储能柜/箱进行充电处理;电价高峰期,再将储能设备中的电放出来进行使用,以达到节省电费的目的。另外,在边远地区,以及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高发的地区,家用储能装置的存在,相当于用户为自己和电网提供了备用电源,免除由于灾害或其他原因导致的频繁断电带来的不便。
以用户侧储能中的家用储能场景为例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一种户用储能系统,该户用储能系统包括储能装置1和电能转换装置2(比如光伏板),以及用户负载3(比如路灯、家用电器等),储能装置1为一小型储能箱,可通过壁挂方式安装于室外墙壁。具体的,电能转换装置2可以在电价低谷时期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通过储能装置1进行存储,进而在电价高峰时供给用户负载3进行使用,或者在电网断电/停电时供给用户负载3进行使用。
而结合上述所述的通过物理或者电化学的手段进行能量存储的情况,以电化学储能为例,储能装置1包括至少一组化学电池,利用化学电池内的化学元素做储能介质,以通过储能介质的化学反应或者变化实现充放电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把光能、风能产生的电能通过储能介质的化学反应或者变化存在至少一组化学电池中,在外部电能的使用达到高峰时再通过储能介质的化学反应或者变化将至少一组化学电池存储的电量释放出来使用,或者转移给电量紧缺的地方再使用。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1,该储能装置1可以是但不限于电池包、储能柜、储能集装箱等。下面以储能装置1为储能柜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储能装置1包括多个电池模组100、液冷组件200、两个端板300和两个支撑板400。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组件。
为了便于说明,定义电池模组100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D1,定义电池模组100的宽度方向为第二方向D2,定义电池模组100的高度方向为第三方向D3。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和第三方向D3两两相互垂直。
多个电池模组100沿电池模组100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D2)并排布置,每个电池模组100包括多个单体电池110,多个单体电池110沿第一方向D1并排布置。
对于单体电池110,其可以为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钠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钠金属电池、锂硫电池、镁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铅蓄电池等;单体电池110的形状可以为扁平体、长方体等,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接下来以单体电池110为长方体为例,对储能装置1进行详细解释。
此外,单体电池110可以包括电极组件和电解液,电极组件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离膜。单体电池110主要依靠金属离子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移动来工作。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正极集流体的表面,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凸出于已涂覆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作为正极极耳。以锂离子电池为例,正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铝,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为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锂或锰酸锂等。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负极集流体的表面,未涂敷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凸出于已涂覆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未涂敷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作为负极极耳。负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铜,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为碳或硅等。隔离膜的材质可以为PP或PE等。此外,电极组件可以是卷绕式结构,也可以是叠片式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如图3和图4所示,液冷组件200包括第一液冷板210、至少一个第二液冷板220、至少一个第一转接件230和至少一个第二转接件240。
其中,第一液冷板210设于多个电池模组100沿第三方向D3的一侧,且第一液冷板210内部具有第一流道211、第一插孔212a和第二插孔212b。第一插孔212a和第二插孔212b分别与第一流道211连通。两个相邻的电池模组100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液冷板220,且第二液冷板220内部具有第二流道221。第二液冷板220通过一个第一转接件230和一个第二转接件240与第一液冷板210连接,且第二流道221通过第一转接件230和第二转接件240与第一流道211连通。其中,第一转接件230和第二转接件240设于两个相邻的电池模组100之间。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液冷组件200包括第一液冷板210和第二液冷板220,第一液冷板210设于多个电池模组100沿第三方向D3的一侧,用于与多个电池模组100进行热交换,第二液冷板220设于两个相邻的电池模组100之间,用于与该两个相邻的电池模组100进行热交换,如此通过至少一个第二液冷板220的布置,可避免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100之间的热量积累。
此外,第一转接件230和第二转接件240设于两个相邻的电池模组100之间,第二液冷板220通过一个第一转接件230和一个第二转接件240与第一液冷板210连接,借助第一转接件230和第二转接件240,第一液冷板210与第二液冷板220实现了结构连接。此外,第一液冷板210的第一流道211通过第一转接件230和第二转接件240与第二液冷板220的第二流道221连通;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管路连通第一液冷板210和第二液冷板220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的储能装置1的第一转接件230和第二转接件240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电池模组100之间的间隙内,不超出多个电池模组100的外表面,不会额外占用储能装置1的空间,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储能装置1的能量密度;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多个电池模组100外表面的平整性,有助于多个电池模组100与储能装置1的其他部件的装配。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相邻的电池模组100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液冷板220应当理解为:每两个相邻的电池模组100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液冷板220;或者是,电池模组100的数量为偶数个,多个电池模组100分成多对,每对电池模组100的数量为两个。每对中的两个电池模组100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液冷板220,而相邻的两对电池模组100之间不设有第二液冷板220。
进一步举例来说,电池模组10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等。当电池模组100的数量为偶数时,例如为四个;在一实施方式中,四个电池模组100中每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100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液冷板220,那么第二液冷板220的数量为三个;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四个电池模组100分成两对,每对的两个电池模组100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液冷板220,而两对电池模组100之间不设有第二液冷板220,那么第二液冷板220的数量为二个。当电池模组100的数量为奇数时,例如为三个,为了保证每个电池模组100均能够与第二液冷板220进行热交换,那么三个电池模组100中的每两个相邻的电池模组100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液冷板220,第二液冷板220的数量为两个。
可选地,第一液冷板210与第二液冷板220垂直。
如图5所示,第二液冷板220包括冷板本体222、第一凸出部223和第二凸出部224。冷板本体222设于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100之间,冷板本体222内部具有第二流道221。流体能够在第二流道221流动,以对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100之间的区域进行热交换。
第一凸出部223和第二凸出部224凸设于冷板本体222,第一凸出部223用于与第一转接件230连接,第二凸出部224用于与第二转接件240连接。第一凸出部223具有与第二流道221连通的进口2231,第二凸出部224具有与第二流道221连通的出口2241。
请继续参阅图5,冷板本体222具有朝向第一液冷板210的第一侧表面2221,第一凸出部223和第二凸出部224凸出于第一侧表面2221。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223和第二凸出部224凸出设置,使得第一凸出部223和第二凸出部224更容易与第一转接件230和第二转接件240连接,提高了装配效率。
冷板本体222还具有两个第二侧表面2222,两个第二侧表面2222在第一方向D1上相背设置。第一凸出部223和第二凸出部224在第一方向D1上彼此背向的两个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二侧表面2222齐平。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一方面,由于第一凸出部223和第二凸出部224分别位于冷板本体222在第一方向D1上的两端,使得冷板本体222内部的第二流道221沿第一方向D1的长度能够尽可能设计得较长,进而提高冷板本体222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第一凸出部223和第二凸出部224并不超出冷板本体222在第一方向D1上的两个第二侧表面2222,那么在第二液冷板220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冷板本体222的长度可尽可能地变长,既保证了冷板本体222的换热效率,又不会由于冷板本体222的长度过长影响端板300的安装。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转接件230和第二转接件240分别连接于第二液冷板220沿第一方向D1的两端,那么对于第二液冷板220来说,第一转接件230相当于第二液冷板220的冷却液的进口,第二转接件240相当于第二液冷板220的冷却液的出口,由于第二流道221由第一子流道231沿第一方向D1延伸至第二子流道241,那么第二液冷板220内的冷却液的流动路径是由第二液冷板220的一端向第二液冷板220的另一端流动,避免冷却液在第二液冷板220内沿第一方向D1上重复流动而造成冷却液的温度升高,影响冷却效果。
其中,对于第二液冷板220,其可以包括两块冲压板,两块冲压板层叠连接,且内部形成第二流道221。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液冷板220也可以为口琴管液冷板。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转接件230具有第一子流道231和第一插槽232,第一子流道231和第一插槽232连通。第二转接件240具有第二子流道241和第二插槽242,第二子流道241和第二插槽242连通。
第一转接件230插入第一插孔212a内,且第一转接件230与第一液冷板210固定连接,第一子流道231与第一流道211连通。第二转接件240插入第二插孔212b内,且第二转接件240与第一液冷板210固定连接,第二子流道241与第一流道211连通。
第一凸出部223插入第一插槽232内,且第一凸出部223与第一转接件230固定连接,进口2231与第一子流道231连通。第二凸出部224插入第二插槽242内,且第二凸出部224与第二转接件240固定连接,出口2241与第二子流道241连通。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液冷组件200包括第一液冷板210、第二液冷板220、第一转接件230和第二转接件240。第二液冷板220通过第一转接件230和第二转接件240与第一液冷板210固定连接,第二流道221通过第一转接件230和第二转接件240与第一流道211连通。一方面,第一转接件230和第二转接件240起到了固定第一液冷板210和第二液冷板220的作用,以使第二液冷板220稳定地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100之间;另一方面,第一转接件230和第二转接件240还起到连通第一流道211和第二流道221的作用,以使流体在第一液冷板210和第二液冷板220之间流动。
进一步地,通过第二液冷板220的第一凸出部223和第二凸出部224分别插入第一转接件230的第一插槽232和第二转接件240的第二插槽242,且第一转接件230和第二转接件240分别插入第一液冷板210的第一插孔212a和第二插孔212b的方式,即可实现第二液冷板220与第一液冷板210固定连接,且流道连通,对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增设第二液冷板220的储能装置,可在不破坏原有电池模组结构的前提下进行改造,进而在第一液冷板210、第二液冷板220、第一转接件230和第二转接件240的共同作用下,提升了储能装置的热管理性能。
请继续参阅图6和图7第一转接件230包括第一转接块233和第一插入部234,第一转接块233设于第一液冷板210朝向多个电池模组100的一侧表面,且覆盖第一插孔212a。第一插入部234凸设于第一转接块233朝向第一液冷板210的一侧表面,且插入第一插孔212a内。第一插槽232凹设于第一转接块233背向第一液冷板210的一侧表面,第一子流道231贯穿第一插槽232的第一槽底面232和第一插入部234背向第一转接块233的一侧表面。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转接块233与第一液冷板210和第二液冷板220的第一凸出部223焊接。
第二转接件240包括第二转接块243和第二插入部244,第二转接块243设于第一液冷板210朝向多个电池模组100的一侧表面,且覆盖第二插孔212b,第二插入部244凸设于第二转接块243朝向第一液冷板210的一侧表面,且插入第二插孔212b内。第二插槽242凹设于第二转接块243背向第一液冷板210的一侧表面,第二子流道241贯穿第二插槽242的第二槽底面242a和第二插入部244背向第二转接块243的一侧表面。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转接块243与第一液冷板210和第二液冷板220的第二凸出部224焊接。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转接块233与第一液冷板210和第二液冷板220的第一凸出部223还可以通过粘接连接,第二转接块243与第一液冷板210和第二液冷板220的第二凸出部224还可以通过粘接连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转接块233和第二转接块243为长方体形状,并且第一转接块233和第二转接块243的厚度方向与第二方向D2平行,这样可避免第一转接块233和第二转接块243过多地占用两个相邻的电池模组100之间的空间,进而避免两个相邻的电池模组100之间的距离过大而降低电池模组100与第二液冷板220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转接块233和第二转接块243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棱形。
其中,第一凸出部223的断面形状与第一插槽232的槽口的形状相适配,第二凸出部224的断面形状与第二插槽242的槽口的形状相适配。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液冷板220与第一转接件230之间以及第二液冷板220与第二转接件240之间均采用凸出部插入插槽的方式连接,凸出部插入插槽之后可在通过焊接进行固定连接。如此,凸出部与插槽的配合可在焊接之前将第二液冷板220与第一转接件230以及第二液冷板220与第二转接件240进行定位,防止在焊接过程中发生错位而影响焊接强度、焊接位置的精确性。
此外,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插入部234插入第一插孔212a内,实现第一转接件230与第一液冷板210的限位连接;第二插入部244插入第二插孔212b内,实现第二转接件240与第一液冷板210的限位连接。如此,当通过焊接工艺将第一转接件230和第二转接件240分别与第一液冷板210连接时,插入部与插孔的限位配合,可防止在焊接之前以及焊接过程中第一转接件230、第二转接件240与第一液冷板210发生错位而影响焊接强度、焊接位置的精确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孔212a和第二插孔212b的形状可以为非圆形,例如矩形、椭圆形等。第一插入部234的断面形状与第一插孔212a的形状相适配,第二插入部244的断面形状与第二插孔212b的形状相适配。
如图4所示,第一液冷板210包括第一冷板212和第二冷板213,第一冷板212贴合于多个电池模组100沿第三方向D3的一侧表面,第二冷板213层叠设置于第一冷板212背向多个电池模组100的一侧;第一流道211形成于第一冷板212和第二冷板213之间;第一冷板212具有第一插孔212a和第二插孔212b,第一插孔212a和第二插孔212b沿第一冷板212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一冷板212。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液冷板21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冷板212和第二冷板213,第一冷板212上设有第一插孔212a和第二插孔212b。在装配第一液冷板210、第一转接件230和第二转接件240时,可先将第一转接件230的第一插入部234插入第一插孔212a,且将第二转接件240的第二插入部244插入第二插孔212b。之后再通过焊接工艺将第一转接块233与第一冷板212以及第二转接块243与第一冷板212连接。最后,再将第二冷板213与第一冷板212连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冷板213为流道板,其上设有第一流道211。其中,第一流道211可通过冲压工艺成型在第二冷板213上。
如图2至图4所示,液冷组件200还包括与第一流道211连通的进液嘴251和出液嘴252,进液嘴251和出液嘴252连接于第一液冷板210。
两个端板300分别设于多个电池模组100沿第一方向D1的两端;两个支撑板400分别设于多个电池模组100沿第二方向D2的两侧;两个端板300和两个支撑板400交替首尾连接形成一框型结构500,框型结构500沿第三方向D3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开口510;第一液冷板210封盖其中一个开口510,第二液冷板220、第一转接件230和第二转接件240容纳于框型结构500内。
其中,当储能装置1为储能柜或储能集装箱时,支撑板400可用于与柜体或箱体固定连接,以使多个电池模组100稳定地设置在柜体或箱体内。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液冷板220通过第一转接件230和第二转接件240与第一液冷板210连接,可在不更改框型结构500的前提下,对现有的储能装置1进行改进,以形成包括第一液冷板210和第二液冷板220的液冷组件200,具有节约成本,提升组装效率的优点。
进一步地,进液嘴251和出液嘴252设于其中一个端板300背向另一个端板300的一侧。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进液嘴251和出液嘴252设于其中一个端板300背向另一个端板300的一侧,也就是说,进液嘴251和出液嘴252设于框型结构500之外,如此使得多个电池模组100和框型结构500成组后的整体体积更小,且结构更紧凑,在不改变储能装置1体积的情况下,更有利于提升储能装置1的能量密度。
如图4所示,第一流道211包括汇流流道211c、汇入流道211a、汇出流道211b和旁路流道211d。汇流流道211c与第二子流道241连通;汇入流道211a的一端与进液嘴251连通,另一端与汇流流道211c连通;汇出流道211b的一端与出液嘴252连通,另一端与汇流流道211c连通;旁路流道211d的一端与汇入流道211a靠近进液嘴251的一端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子流道231连通。
汇入流道211a和汇出流道211b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汇流流道211c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旁路流道211d设于汇入流道211a和汇出流道211b之间,且旁路流道211d自汇入流道211a沿着第一方向D1向汇流流道211c延伸。冷却液由进液嘴251流入汇入流道211a后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冷却液继续沿着汇入流道211a流动,并流至汇流流道211c。第二部分冷却液通过旁路流道211d流入第二液冷板220内,并沿第一方向D1流动,之后在汇流流道211c与第一部分冷却液汇合,再流过汇出流道211b后从出液嘴252流出。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旁路流道211d的一端与汇入流道211a靠近进液嘴251的一端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子流道231连通,如此由进液嘴251流入的冷却液可直接通过旁路流道211d流入第二液冷板220内的第二流道221,进液嘴251处的冷却液的温度较低,那么第二液冷板220内的冷却液温度也较低,从而提升第二液冷板220与两个相邻的电池模组100之间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汇入流道211a靠近进液嘴251的部分的过流面积小于汇入流道211a的其余部分的过流面积。
靠近进液嘴251的冷却液的温度高于远离进液嘴251的冷却液的温度,若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那么靠近进液嘴251的单体电池110的温度会低于远离进液嘴251的单体电池110的温度,这不利于缩小多个单体电池110之间的温差。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汇入流道211a靠近进液嘴251的部分的过流面积小于汇入流道211a的其余部分的过流面积的设计,使得第一液冷板210靠近进液嘴251部分的换热效果弱于第一液冷板210其余部分的换热效果,因而可避免电池模组100中靠近进液嘴251和出液嘴252的单体电池110的温升过低,进而避免整个电池模组100中多个单体电池110之间的温差较大,确保电池模组100的均温性,从而提高储能装置1的安全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池模组100的数量为两个,汇入流道211a对应其中一个电池模组100,汇出流道211b对应另一个电池模组100。
如图8所示,电池模组100的数量为两个,进液嘴251和出液嘴252分别设于两个电池模组100沿第一方向D1的一侧;进液嘴251和出液嘴252位于两个电池模组100沿第一方向D1的同一侧;两个电池模组100中分别靠近进液嘴251和出液嘴252的两个单体电池110未被第二液冷板220覆盖,且每个电池模组100中其余的单体电池110均被第二液冷板220覆盖。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两个电池模组100中分别靠近进液嘴251和出液嘴252的两个单体电池110未被第二液冷板220覆盖,且每个电池模组100中其余的单体电池110均被第二液冷板220覆盖的设计,可避免两个电池模组100中靠近进液嘴251和出液嘴252的两个单体电池110的温度温升过低,进而避免一个电池模组100中多个单体电池110之间的温差较大,确保电池模组100的均温性。
举例来说,如图8所示,由于进液嘴251和出液嘴252位于多个电池模组100的左侧,故每个电池模组100中位于最左侧的单体电池110未被第二液冷板220覆盖,而其余的单体电池110均被第二液冷板220覆盖。其中,以观察者正对图8的视角,“左侧”是指位于观察者左手方向的一侧。
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10,该用电设备10包括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储能装置1,储能装置1为用电设备10供电。
如此,对于包括上述的储能装置1的用电设备10,能够提高用电设备工作的稳定性,降低用电设备宕机的概率,同时提高用电设备使用的安全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用电设备1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家用电器、工业设备等,其中家用电器可以包括电饭煲、微波炉、烤箱、电磁炉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此处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在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申请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申请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电池模组,沿所述电池模组的宽度方向并排布置;以及
液冷组件,包括第一液冷板、第二液冷板、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具有第一子流道和第一插槽,所述第一子流道和所述第一插槽连通;所述第二转接件具有第二子流道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二子流道和所述第二插槽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液冷板设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液冷板具有第一流道、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一转接件与所述第一液冷板固定连接,且插入所述第一插孔内,所述第一子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二转接件与所述第一液冷板固定连接,且插入所述第二插孔内,所述第二子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
两个相邻的所述电池模组之间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二液冷板包括冷板本体、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所述冷板本体内部具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凸设于所述冷板本体,所述第一凸出部具有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的进口,所述第二凸出部具有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的出口;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一转接件固定连接,且插入所述第一插槽内,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一子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第二转接件固定连接,且插入所述第二插槽内,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二子流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件包括第一转接块和第一插入部,所述第一转接块设于所述第一液冷板朝向多个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表面,且覆盖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入部凸设于所述第一转接块朝向所述第一液冷板的一侧表面,且插入所述第一插孔内;所述第一插槽凹设于所述第一转接块背向所述第一液冷板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一子流道贯穿所述第一插槽的第一槽底面和所述第一插入部背向所述第一转接块的一侧表面;
所述第二转接件包括第二转接块和第二插入部,所述第二转接块设于所述第一液冷板朝向多个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表面,且覆盖所述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入部凸设于所述第二转接块朝向所述第一液冷板的一侧表面,且插入所述第二插孔内;所述第二插槽凹设于所述第二转接块背向所述第一液冷板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子流道贯穿所述第二插槽的第二槽底面和所述第二插入部背向所述第二转接块的一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一液冷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转接块焊接,所述第二凸出部和所述第一液冷板分别与所述第二转接块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板本体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液冷板的第一侧表面,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凸出于所述第一侧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板本体还具有两个第二侧表面,两个所述第二侧表面在所述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上相背设置;
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在所述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上彼此背向的两个表面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侧表面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包括第一冷板和第二冷板,所述第一冷板贴合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冷板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冷板背向多个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所述第一流道形成于所述第一冷板和所述第二冷板之间;
所述第一冷板具有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沿所述第一冷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冷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多个所述单体电池沿所述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
所述液冷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的进液嘴和出液嘴;所述进液嘴和所述出液嘴连接于所述第一液冷板;
所述电池模组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进液嘴和所述出液嘴位于两个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的同一侧,且在所述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上分别与两个所述电池模组对应;
两个所述电池模组中分别靠近所述进液嘴和所述出液嘴的两个所述单体电池未被所述第二液冷板覆盖,且每个电池模组中其余的所述单体电池均被所述第二液冷板覆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
两个端板,分别设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面;以及
两个支撑板,分别设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电池模组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其中,两个所述端板和两个所述支撑板交替首尾连接形成一框型结构,所述框型结构沿所述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开口;所述第一液冷板封盖其中一个所述开口,所述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一转接件和所述第二转接件容纳于所述框型结构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的进液嘴和出液嘴;所述进液嘴和所述出液嘴连接于所述第一液冷板;
所述进液嘴和所述出液嘴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端板背向另一个所述端板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组件还包括进液嘴和出液嘴,所述进液嘴和所述出液嘴连接于所述第一液冷板;所述第一流道包括:
汇流流道,与所述第二子流道连通;
汇入流道,一端与所述进液嘴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汇流流道连通;
汇出流道,一端与所述出液嘴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汇流流道连通;以及旁路流道,一端与所述汇入流道靠近所述进液嘴的一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子流道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汇入流道靠近所述进液嘴的部分的过流面积小于所述汇入流道的其余部分的过流面积。
12.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为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CN202311566574.0A 2023-11-22 2023-11-22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Pending CN1173939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66574.0A CN117393944A (zh) 2023-11-22 2023-11-22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66574.0A CN117393944A (zh) 2023-11-22 2023-11-22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93944A true CN117393944A (zh) 2024-01-12

Family

ID=89463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66574.0A Pending CN117393944A (zh) 2023-11-22 2023-11-22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9394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80235U (zh) 电池包
CN116207432B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914327B (zh) 液冷模组、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CN116526015B (zh) 电池模组及储能系统
CN116937007B (zh) 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CN117393944A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16648460U (zh) 单体壳体、储能单体、储能簇和储能装置
CN220856689U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565413B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20324531U (zh) 箱体以及储能装置
CN117219908A (zh) 液冷板、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544346B (zh) 正极极片、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344834B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20306401U (zh) 电池模组、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759705A (zh) 冷板、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N116387640B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7219938A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15869571U (zh) 储能单体和储能装置
CN116799394B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799391B (zh) 下塑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21861738U (zh) 储能装置以及储能系统
CN211700449U (zh) 一种箱式液流电池单元
CN220544118U (zh) 电池模组、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365154B (zh) 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CN220065809U (zh) 锂离子电池系统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