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08095A - 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及作业机械 - Google Patents

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及作业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08095A
CN117208095A CN202311210326.2A CN202311210326A CN117208095A CN 117208095 A CN117208095 A CN 117208095A CN 202311210326 A CN202311210326 A CN 202311210326A CN 117208095 A CN117208095 A CN 1172080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
shock
damping
frame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103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学义
李盛龙
宗莹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Heavy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Heavy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Heavy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Heavy Machinery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1032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080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08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080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及作业机械,其中,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包括前悬组件和后悬组件,前悬组件包括第一减震件,第一减震件设置于驾驶室的前端与车架之间,第一减震件设置为能够沿驾驶室的高度方向进行减震;后悬组件包括第二减震件,第二减震件设置于驾驶室的后端与车架之间,驾驶室能够绕连接轴转动地与车架相连接,连接轴的轴线平行于驾驶室的横向,第二减震件包括能够沿连接轴的轴向进行减震的第一减震部和能够沿连接轴的径向进行减震的第二减震部。如此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的减震效果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及作业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及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随着作业机械多元化的应用发展,作业机械结构趋于精细化、人性化、方便运维等方面发展。例如,以滑移装载机为例,现阶段的滑移装载机的驾驶室与车架之间设置有悬置装置,用于提高驾驶室的舒适度。
现有技术中的悬置装置一般包括多个减震器,分别设置在车架的不同的支撑位置上。减震器的减震效果依靠于橡胶垫,橡胶垫本身只能受压而不受拉,只能实现驾驶室向下运动时的减震效果,减震效果单一,隔振效果差,驾驶舒适性较差。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的减震效果差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及作业机械,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的减震效果差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包括:
前悬组件,包括第一减震件,所述第一减震件设置于驾驶室的前端与车架之间,所述第一减震件设置为能够沿所述驾驶室的高度方向进行减震;
后悬组件,包括第二减震件,所述第二减震件设置于所述驾驶室的后端与所述车架之间,所述驾驶室能够绕连接轴转动地与所述车架相连接,所述连接轴的轴线平行于所述驾驶室的横向,所述第二减震件包括能够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进行减震的第一减震部和能够沿所述连接轴的径向进行减震的第二减震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所述前悬组件还包括:
连接件;
第一支撑板,用于与所述车架相连接;
所述第一减震件包括:
减震垫,设置有至少两个,各个所述减震垫沿所述驾驶室的高度方向分布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侧,所述连接件设置为将各个所述减震垫和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于所述驾驶室。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所述后悬组件还包括:
第二支撑板,用于与所述车架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垂直于所述驾驶室的横向,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轴贯穿的第一安装孔;
第三支撑板,用于与所述驾驶室的后端相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垂直于所述驾驶室的横向,所述第三支撑板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轴贯穿的第二安装孔;
所述第一减震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三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二减震部设置于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侧壁之间和/或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侧壁之间。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所述第一减震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减震部的一端,所述第一减震部与所述第二减震部连接为一体式结构。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所述后悬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后悬组件沿所述驾驶室的横向分布;
任意一组所述后悬组件的所述第一减震部位于所述第二减震部远离另一组所述后悬组件的一侧,或者,任意一组所述后悬组件的所述第一减震部位于所述第二减震部靠近另一组所述后悬组件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所述第二减震件还包括:
第一刚性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减震部靠近所述第二减震部的一侧或者设置于所述第一减震部远离所述第二减震部的一侧;
第二刚性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减震部面向所述连接轴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所述第一减震件与所述车架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减震件与所述驾驶室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上设置有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设置为在所述车架和所述驾驶室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第一减震件脱离连接且所述驾驶室相对于所述车架转动至目标位置时,限制所述驾驶室相对于所述车架转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所述锁止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孔,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
第二连接孔,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板,所述驾驶室相对于所述车架转动至所述目标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正对;
紧固件,能够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包括上述的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包括前悬组件和后悬组件,前悬组件包括第一减震件,第一减震件设置于驾驶室的前端与车架之间,用于沿驾驶室的高度方向进行减震。后悬组件包括第二减震件,第二减震件设置于驾驶室的后端与车架之间。驾驶室能够绕连接轴转动地与车架相连接,连接轴的轴线平行于驾驶室的横向。第二减震件包括第一减震部和第二减震部,第一减震部用于沿连接轴的轴向进行减震,第二减震部用于沿连接轴的径向进行减震。连接轴的径向不仅包括驾驶室的纵向和驾驶室的高度方向,还包括相对于驾驶室的高度方向和纵向均倾斜的方向,也就是说,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既可以沿驾驶室的高度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进行减震,又能够沿相对于驾驶室的高度方向和前后方向均倾斜的方向进行减震。如此设置,在驾驶室与车架之间设置不同的减震件,并在不同的方向上进行减震,提高了减震效果以及驾驶舒适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的减震效果差的问题。
两个减震垫相配合,可以使前悬组件能够在上下两个方向上进行减震。
使连接轴贯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并将第一减震部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之间,使后悬组件能够在左右方向上进行减震。将第二减震部设置于连接轴与第一安装孔的侧壁之间和/或设置于连接轴与第二安装孔的侧壁之间,可以沿垂直于连接轴的轴线的任意方向上进行减震。
使第一减震件与车架、驾驶室可拆卸连接,可以在检修时使驾驶室绕连接轴相对于车架转动,方便对位于驾驶室下方的结构进行检修、维修。锁止组件的设置能够方便对驾驶室的位置进行固定。
进一步,在本发明提供的作业机械中,由于具备如上所述的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因此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各种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连接于驾驶室和车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前悬组件的爆炸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后悬组件的爆炸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二减震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后悬组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前悬组件;2、驾驶室;3、后悬组件;4、第二减震件;5、第一减震部;6、第二减震部;7、连接件;8、第一支撑板;9、减震垫;10、连接轴;11、第二支撑板;12、第三支撑板;13、第一刚性部;14、第二刚性部;15、第一连接孔;16、垫片;17、车架;18、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结合图1至图6描述本发明的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包括前悬组件1和后悬组件3,前悬组件1设置于驾驶室2的前端与车架17之间,后悬组件3设置于驾驶室2的后端与车架17之间。
具体来说,前悬组件1包括第一减震件,第一减震件设置于驾驶室2的前端与车架17之间,用于沿驾驶室2的高度方向进行减震。
后悬组件3包括第二减震件4,第二减震件4设置于驾驶室2的后端与车架17之间。驾驶室2能够绕连接轴10转动地与车架17相连接,连接轴10的轴线平行于驾驶室的横向。第二减震件4包括第一减震部5和第二减震部6,第一减震部5用于沿连接轴10得轴向进行减震,第二减震部6用于沿连接轴10的径向进行减震。
驾驶室2的高度方向、驾驶室2的横向和驾驶室2的纵向,三个方向中,任意两个方向相互垂直。驾驶室2的高度方向为上下方向,参照图1中的z所指示的方向;驾驶室2的横向为驾驶员驾驶时,驾驶员的左右方向,参照图1中的x所指示的方向;驾驶室2的纵向为驾驶员驾驶时,驾驶员的前后方向,参照图1中的y所指示的方向。
连接轴10的径向不仅包括驾驶室2的纵向和驾驶室2的高度方向,还包括相对于驾驶室2的高度方向和纵向均倾斜的方向,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既可以沿驾驶室2的高度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进行减震,又能够沿相对于驾驶室2的高度方向和前后方向均倾斜的方向进行减震。
如此设置,在驾驶室2与车架17之间设置不同的减震件,并在不同的方向上进行减震,提高了减震效果以及驾驶舒适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的减震效果差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中,前悬组件1还包括连接件7和第一支撑板8,第一支撑板8用于与车架17相连接。
第一减震件可以但不限于设置为减震垫9、弹簧等。
第一减震件设置为减震垫9时,减震垫9可以但不限于选用橡胶材质。
减震垫9设置有至少两个,各个减震垫9沿驾驶室2的高度方向分布于第一支撑板8的两侧,连接件7将各个减震垫9和第一支撑板8连接于驾驶室2。
在驾驶室2的前端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位于所有减震垫9的上方,连接件7贯穿各个减震垫9、第一支撑板8和连接板,且连接件7的两端分别抵在连接板的上表面和位于第一支撑板8下方的减震垫9的下表面。
当驾驶室2具有向上的震动时,位于第一支撑板8下方的减震垫9受压进行减震;当驾驶室2具有向下的震动时,位于第一支撑板8上方的减震垫9受压进行减震。也就是说,前悬组件1能够在上下两个方向上进行减震。
具体实施例中,连接件7包括第一连接螺栓和第一连接螺母,第一连接螺栓的螺帽端和第一连接螺母分别抵在位于第一支撑板8下方的减震垫9的下表面和连接板的上表面。为确保第一连接螺栓的螺帽端和第一连接螺母能够有效地抵在位于第一支撑板8下方的减震垫9的下表面和连接板的上表面,可以在第一连接螺栓的螺帽端设置垫片16,在第一连接螺母靠近连接板的一侧设置垫片16。
可以在驾驶室2前端与车架17之间设置至少两个前悬组件1,各个前悬组件1沿驾驶室2的横向间隔分布,可以进一步提高减震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后悬组件3还包括第二支撑板11和第三支撑板12,其中,第二支撑板11用于与车架17相连接,第三支撑板12用于与驾驶室2的后端相连接,连接轴10用于将第二减震件4、第一支撑板8和第二支撑板11连接在一起。
第三支撑板12作为驾驶室2后端用于与车架17相连接的连接部18,还可以做成圆柱状结构,参照图4。
第二支撑板11垂直于驾驶室2的横向,在第二支撑板1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供连接轴10贯穿第二支撑板11。第三支撑板12垂直于驾驶室2的横向,第三支撑板1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供连接轴10贯穿第三支撑板12。
连接轴10贯穿第二支撑板11和第三支撑板12之后,将第一减震部5设置于第二支撑板11与第三支撑板12之间,通过第二支撑板11与第一减震部5的端部的相互作用和/或第三支撑板12与第一减震部5的端部的相互作用,可以沿驾驶室2的横向进行减震。
将第二减震部6设置于连接轴10与第一安装孔的侧壁之间和/或连接轴10与第二安装孔的侧壁之间。
可以将第二减震部6设置为空心圆柱状,第二减震部6套设于连接轴10的外部,且位于第一安装孔和/或第二安装孔的内部。连接轴10的轴线沿驾驶室2的横向延伸,通过第二支撑板11与第二减震部6的外侧面的相互作用和/或第三支撑板12与第二减震部6的外侧面的相互作用和/或连接轴10与第二减震部6的内侧面的相互作用,既可以沿驾驶室2的高度方向进行减震,又能够沿驾驶室2的前后方向进行减震,还可以沿相对于驾驶室2的高度方向和前后方向均倾斜的方向进行减震。
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用第二连接螺栓作为连接轴10,并在第二连接螺栓上设置第二连接螺母,第二连接螺栓的螺帽端和第二连接螺母分别抵在第二支撑板11和第三支撑板12相远离的表面上。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11成对设置,一个第三支撑板12对应一对第二支撑板11,第三支撑板12位于一对第二支撑板11之间。连接轴10的两端贯穿一对第二支撑板11,一对第二支撑板11共同对连接轴10进行支撑,能够提高连接轴10的稳定性。此时,第二连接螺栓的螺帽端和第二连接螺母分别抵在一对第二支撑板11的相远离的表面上。
一些实施例中,在每个第二支撑板11与第三支撑板12之间均设置第一减震部5,此时,一个后悬组件3即可在左右两个方向进行减震。
另一些实施例中,仅在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板11与第三支撑板12之间设置第一减震部5,此时,第一减震部5设置于第二减震部6的一端,可以将第一减震部5与第二减震部6连接为一体式结构,具体地,可以使第一减震部5与第二减震部6一体成型。
当仅在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板11与第三支撑板12之间设置第一减震部5时,可以设置两组后悬组件3,两组后悬组件3沿驾驶室2的横向分布。并且任意一组后悬组件3的第一减震部5位于第二减震部6远离另一组后悬组件3的一侧,或者,任意一组后悬组件3的第一减震部5位于第二减震部6靠近另一组后悬组件3的一侧。而且,需要使任意一组后悬组件3的未与第一减震部5相作用的第二支撑板11相对于对应的第三支撑板12的距离大于另一组后悬组件3的第一减震部5的极限压缩量,以确保任意一个第一减震部5均能够有效地起到减震效果。
也就是说,两组后悬组件3的第二减震件4的设置方向相反,参照图6,当驾驶室2具有向左的震动时,位于右侧的第一减震部5受压进行减震;当驾驶室2具有向右的震动时,位于左侧的第一减震部5受压进行减震。也就是说,此时需要两组后悬组件3相互配合才能在左右两个方向上进行减震。
上述第一减震部5和第二减震部6可以但不限于选用橡胶材质。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减震件4还包括第一刚性部13和第二刚性部14。
第一刚性部13设置于第一减震部5靠近第二减震部6的一侧或者设置于第一减震部5远离第二减震部6的一侧,用于对第一减震部5提供刚性支撑。具体地,可以将第一刚性部13设置为圆环状的片状结构,将片状结构设置于第一减震部5远离第二减震部6的一侧,并使其与第一减震部5固定连接。
第二刚性部14设置于第二减震部6面向连接轴10的一侧,用于对第二减震部6提供刚性支撑。具体地,可以将第二刚性部14设置为空心圆柱体状,将第二刚性部14设置于第二减震部6的内部,并使第二刚性部14与第二减震部6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减震件与车架17可拆卸连接,和/或,第一减震件与驾驶室2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对于选用第一连接螺栓和第一连接螺母作为连接件7的情况,通过拆卸第一连接螺栓和第一连接螺母即可。
连接轴10作为第二支撑板11与第三支撑板12的铰接轴,将第一减震件与车架17脱离连接或者将第一减震件与驾驶室2脱离连接之后,可以使驾驶室2绕连接轴10相对于车架17转动,能够方便对位于驾驶室2下方的结构进行检修、维修。
此时,需要使各组后悬组件3的连接轴10的轴线重合。
进一步实施例中,在第二支撑板11和第三支撑板12上设置有锁止组件,用于在车架17和驾驶室2中的至少一者与第一减震件脱离连接且驾驶室2相对于车架17转动至目标位置时,限制驾驶室2相对于车架17转动。当需要对驾驶室2下方的结构进行检修、维修时,可以将驾驶室2转动自目标位置,驾驶室2在锁止组件的作用下固定于目标位置。
上述目标位置为使驾驶室2的承载面相对于车架17的承载面倾斜设置的位置。
具体实施例中,锁止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孔15、第二连接孔和紧固件。
第一连接孔15设置于第二支撑板11上,第二连接孔设置于第三支撑板12上,当驾驶室2相对于车架17转动至目标位置时,第一连接孔15与第二连接孔正对。此时,可以利用紧固件贯穿第一连接孔15和第二连接孔,从而将第二支撑板11和第三支撑板12固定在一起。
紧固件可以但不限于选用销轴或者连接螺栓。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具有缓冲隔震效果好,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具有较强的减震效果,有利于提高驾驶舒适性。故,本实施例中的作业机械具有优良的驾驶舒适性。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作业机械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作业机械的种类并不构成限定,例如作业机械可以是滑移装载机、振动压路机等。换句话说,只要作业机械能够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悬组件,包括第一减震件,所述第一减震件设置于驾驶室的前端与车架之间,所述第一减震件设置为能够沿所述驾驶室的高度方向进行减震;
后悬组件,包括第二减震件,所述第二减震件设置于所述驾驶室的后端与所述车架之间,所述驾驶室能够绕连接轴转动地与所述车架相连接,所述连接轴的轴线平行于所述驾驶室的横向,所述第二减震件包括能够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进行减震的第一减震部和能够沿所述连接轴的径向进行减震的第二减震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组件还包括:
连接件;
第一支撑板,用于与所述车架相连接;
所述第一减震件包括:
减震垫,设置有至少两个,各个所述减震垫沿所述驾驶室的高度方向分布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侧,所述连接件设置为将各个所述减震垫和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于所述驾驶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组件还包括:
第二支撑板,用于与所述车架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垂直于所述驾驶室的横向,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轴贯穿的第一安装孔;
第三支撑板,用于与所述驾驶室的后端相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垂直于所述驾驶室的横向,所述第三支撑板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轴贯穿的第二安装孔;
所述第一减震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三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二减震部设置于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侧壁之间和/或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侧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减震部的一端,所述第一减震部与所述第二减震部连接为一体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后悬组件沿所述驾驶室的横向分布;
任意一组所述后悬组件的所述第一减震部位于所述第二减震部远离另一组所述后悬组件的一侧,或者,任意一组所述后悬组件的所述第一减震部位于所述第二减震部靠近另一组所述后悬组件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件还包括:
第一刚性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减震部靠近所述第二减震部的一侧或者设置于所述第一减震部远离所述第二减震部的一侧;
第二刚性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减震部面向所述连接轴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件与所述车架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减震件与所述驾驶室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上设置有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设置为在所述车架和所述驾驶室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第一减震件脱离连接且所述驾驶室相对于所述车架转动至目标位置时,限制所述驾驶室相对于所述车架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孔,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
第二连接孔,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板,所述驾驶室相对于所述车架转动至所述目标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正对;
紧固件,能够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
10.一种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
CN202311210326.2A 2023-09-19 2023-09-19 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及作业机械 Pending CN1172080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10326.2A CN117208095A (zh) 2023-09-19 2023-09-19 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及作业机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10326.2A CN117208095A (zh) 2023-09-19 2023-09-19 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及作业机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08095A true CN117208095A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43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10326.2A Pending CN117208095A (zh) 2023-09-19 2023-09-19 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及作业机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0809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87682B2 (en) Suspension device for a wheel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a wheel
JP4287426B2 (ja) 衝撃吸収機能を有するアンダーキャリッジ
CN209921459U (zh) 底盘总成以及机器人
US7231993B2 (en) Drive track support with vibration isolation
JP4535599B2 (ja) 建設車両の運転室支持装置
JP2008238999A (ja) 車体の連接装置
CN117208095A (zh) 用于驾驶室的悬置装置及作业机械
CN202243732U (zh) 一种半浮式驾驶室前悬置装置
JPS5824290B2 (ja) デイフアレンシヤルキヤリアの支持装置
CN217835816U (zh) 卡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及其卡车
JPH0657960U (ja) オペレータキャビンの弾性支持装置
CN104885690B (zh) 一种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浮动驾驶操纵台
CN220301432U (zh) 一种工程机械用驾驶室防倾翻结构
US2738985A (en) Motor vehicle rear wheel suspension mechanism
WO2023120509A1 (ja) 電動作業機械
CN112078688A (zh) 车辆底盘
CN211592138U (zh) 一种无人测试小车底盘用悬挂机构
CN209776072U (zh) 驱动总成、底盘总成以及机器人
CN111661183B (zh) 三角履带轮和工程车辆
CN215037641U (zh) 工字轨道机器人用承重轮抓地力增强结构
CN213082846U (zh) 一种机器人底盘及机器人
JPH05125745A (ja) オペレータキヤビンの弾性支持装置
CN212073590U (zh) 一种非载人小车减震驱动装置
CN220129901U (zh) 一种汽车减震底盘悬架
JPH0722514Y2 (ja) キャビンの緩衝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