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04384A - 一种多元复合式船型鱼礁及改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元复合式船型鱼礁及改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04384A
CN117204384A CN202311229666.XA CN202311229666A CN117204384A CN 117204384 A CN117204384 A CN 117204384A CN 202311229666 A CN202311229666 A CN 202311229666A CN 117204384 A CN117204384 A CN 1172043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p
reef
reef body
fixedly connected
reef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2966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04384B (zh
Inventor
李征
张硕
李致东
陈新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122966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043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04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043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043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043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人工鱼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元复合式船型鱼礁及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报废船只进行表面处理,得到船礁主体;S2、在船礁主体上开设若干不规则孔洞;S3、对船礁主体的表面进行加工,得到凹凸外表面;S4、将船礁主体的船舱分割成若干半封闭空间;S5、在船礁主体的甲板上安装网状结构和若干混凝土构建礁;S6、将船礁主体沉入海中并进行加固;S7、开始工作并监测水下环境。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对报废船只二次利用,能够减少资源浪费,若干混凝土构建礁和半封闭空间可以为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并促进生物之间的互动。

Description

一种多元复合式船型鱼礁及改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工鱼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元复合式船型鱼礁及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为保护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人们通过向海中投放人工构筑物的方式,限制渔船的捕捞作业区域、改变海底流场环境,这些人工构筑物统称为人工鱼礁。人工鱼礁的建造材料多种多样,包括混凝土、木制、钢铁、塑料、岩石和废弃船只、车辆等,混凝土是国内人工鱼礁建造最常使用的材料,但使用该材料造价高,易沉降掩埋。
目前人工鱼礁存在以下问题:由于不适当的规划可能会使建造的人工鱼礁悬而未决,毫无用处,而且没有适当的监管和维护,人工鱼礁也可能会变成一个废墟,造成资料的浪费;过多的人工结构可能会占据本来是栖息地和扩散区域的区域,使得某些生态系统和鱼类种群的传播受到限制,降低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元复合式船型鱼礁及改造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保护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达到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多元复合式船型鱼礁的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报废船只进行表面处理,得到船礁主体;
S2、在船礁主体上开设若干不规则孔洞;
S3、对船礁主体的表面进行加工,得到凹凸外表面;
S4、将船礁主体的船舱分割成若干半封闭空间;
S5、在船礁主体的甲板上安装网状结构和若干混凝土构建礁;
S6、将船礁主体沉入海中并进行加固;
S7、开始工作并监测水下环境。
优选的,在步骤S1中,拆除所述报废船只的发动机、机器设备,清理所述报废船只的锈迹油污杂物,得到所述船礁主体。
优选的,在步骤S4中,所述船礁主体的船舱内固接有若干隔板,若干所述隔板将所述船礁主体分隔成不同的半封闭空间。
优选的,在步骤S5中,将所述网状结构焊接在所述船礁主体的甲板上,若干所述混凝土构建礁分别固接在所述船礁主体的前甲板和后甲板。
优选的,在步骤S6中,控制所述船礁主体沉落在若干珊瑚岩礁之间,将所述船礁主体与所述珊瑚岩礁通过钢筋固接,并在所述船礁主体与所述珊瑚岩礁的连接处接入低压直流电系统。
一种多元复合式船型鱼礁,基于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多元复合式船型鱼礁的改造方法,包括船礁主体,所述船礁主体的甲板上固定连接有集鱼结构和水下传感器,所述船礁主体的船舱内设置有若干隔板,所述船礁主体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不同尺寸的不规则孔洞。
优选的,所述隔板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横板,所述横板沿所述船礁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相邻两所述横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竖板,若干所述竖板沿所述横板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所述竖板、横板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孔洞。
优选的,所述集鱼结构包括网状结构和若干第一混凝土构建礁、第二混凝土构建礁,若干所述第一混凝土构建礁、第二混凝土构建礁均与所述船礁主体的甲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网状结构包括若干固定连接在所述船礁主体甲板上的主杆,所述主杆的侧壁上焊接有至少一个支杆,所述支杆远离所述主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船礁主体的甲板上,所述支杆与所述主杆之间设置有夹角,若干所述主杆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钢索,若干所述钢索沿所述主杆的长度方向设置,相邻两所述主杆之间竖直设置有多个钢管,多个所述钢管均固接在若干所述钢索之间,相邻两所述钢管之间固定连接有网衣,所述网衣与相邻的两所述钢索固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通过对报废船只二次利用,能够减少资源浪费,若干混凝土构建礁和半封闭空间可以为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并促进生物之间的互动。
人工鱼礁可提供底栖生物的栖息和繁殖,这将吸引集群性鱼类和其他海鲜物种;多元复合式船型鱼礁可改善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工鱼礁可稳定底层栖息地,减少海洋能量的浪费,防止土壤侵蚀,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暴冲击对沿海城市和村庄的破坏。从长远来看,这将维护海洋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不规则孔洞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网状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混凝土构建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二混凝土构建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1、网状结构;2、第一混凝土构建礁;3、船礁主体;4、不规则孔洞;5、珊瑚岩礁;6、凹凸外表面;7、水下传感器;8、第二混凝土构建礁;9、隔板;101、钢管;102、网衣;103、主杆;104、支杆;105、钢索;901、竖板;902、横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图8,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元复合式船型鱼礁的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报废船只进行表面处理,得到船礁主体3;
S2、在船礁主体3上开设若干不规则孔洞4;
S3、对船礁主体3的表面进行加工,得到凹凸外表面6;
S4、将船礁主体3的船舱分割成若干半封闭空间;
S5、在船礁主体3的甲板上安装网状结构1和若干混凝土构建礁;
S6、将船礁主体3沉入海中并进行加固;
S7、开始工作并监测水下环境。
在船礁主体3切割出不同大小的不规则孔洞4,不规则孔洞4的尺寸设置根据水域中常见的幼鱼和成鱼体型进行调整,并使不规则孔洞4交错排布,使鱼类可自由出入躲避场所。
通过对报废船只二次利用,能够减少资源浪费,若干混凝土构建礁和半封闭空间可以为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并促进生物之间的互动。
人工鱼礁可提供底栖生物的栖息和繁殖,这将吸引集群性鱼类和其他海鲜物种;多元复合式船型鱼礁可改善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工鱼礁可稳定底层栖息地,减少海洋能量的浪费,防止土壤侵蚀,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暴冲击对沿海城市和村庄的破坏。从长远来看,这将维护海洋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优化方案,在步骤S1中,拆除报废船只的发动机、机器设备,清理报废船只的锈迹油污杂物,得到船礁主体3。
对报废船只进行清洁工作后,在船只表面运用金属材料表面处理工艺,将船只外表改造成凹凸外表面6,再运用环保防腐喷涂材料将船体喷绘成红蓝外观,红色和蓝色都会吸引鱼类靠近,红色与珊瑚颜色相同,适合应用于热带海域。
进一步优化方案,在步骤S4中,船礁主体3的船舱内固接有若干隔板9,若干隔板9将船礁主体3分隔成不同的半封闭空间。
若干隔板9将船礁主体3分隔成不同的半封闭空间,允许水流和鱼类自由通过,形成鱼类的避难所和产卵所。
进一步优化方案,在步骤S5中,将网状结构1焊接在船礁主体3的甲板上,若干混凝土构建礁分别固接在船礁主体3的前甲板和后甲板。
进一步优化方案,在步骤S6中,控制船礁主体3沉落在若干珊瑚岩礁5之间,将船礁主体3与珊瑚岩礁5通过钢筋固接,并在船礁主体3与珊瑚岩礁5的连接处接入低压直流电系统。
船礁主体3沉落在若干珊瑚岩礁5之间,维持船礁主体3的稳定性,在船礁主体3与珊瑚岩礁5的连接处连接低压直流电,促进珊瑚的生长,珊瑚岩礁5防止船礁倾覆的同时,还可实现鱼群的聚集。
一种多元复合式船型鱼礁,基于权利要求1-6任一的一种多元复合式船型鱼礁的改造方法,包括船礁主体3,船礁主体3的甲板上固定连接有集鱼结构和水下传感器7,船礁主体3的船舱内设置有若干隔板9,船礁主体3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不同尺寸的不规则孔洞4。
进一步优化方案,隔板9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横板902,横板902沿船礁主体3的长度方向设置,相邻两横板902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竖板901,若干竖板901沿横板902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竖板901、横板902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孔洞。
进一步优化方案,集鱼结构包括网状结构1和若干第一混凝土构建礁2、第二混凝土构建礁8,若干第一混凝土构建礁2、第二混凝土构建礁8均与船礁主体3的甲板固定连接。
第一混凝土构建礁2、第二混凝土构建礁8为鱼群提供合适的栖息环境,适用于热带海域和鱼类避害和产卵,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优化方案,网状结构1包括若干固定连接在船礁主体3甲板上的主杆103,主杆103的侧壁上焊接有至少一个支杆104,支杆104远离主杆10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船礁主体3的甲板上,支杆104与主杆103之间设置有夹角,若干主杆103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钢索105,若干钢索105沿主杆103的长度方向设置,相邻两主杆103之间竖直设置有多个钢管101,多个钢管101均固接在若干钢索105之间,相邻两钢管101之间固定连接有网衣102,网衣102与相邻的两钢索105固接。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多元复合式船型鱼礁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报废船只进行表面处理,得到船礁主体(3);
S2、在船礁主体(3)上开设若干不规则孔洞(4);
S3、对船礁主体(3)的表面进行加工,得到凹凸外表面(6);
S4、将船礁主体(3)的船舱分割成若干半封闭空间;
S5、在船礁主体(3)的甲板上安装网状结构(1)和若干混凝土构建礁;
S6、将船礁主体(3)沉入海中并进行加固;
S7、开始工作并监测水下环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元复合式船型鱼礁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拆除所述报废船只的发动机、机器设备,清理所述报废船只的锈迹油污杂物,得到所述船礁主体(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元复合式船型鱼礁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所述船礁主体(3)的船舱内固接有若干隔板(9),若干所述隔板(9)将所述船礁主体(3)分隔成不同的半封闭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元复合式船型鱼礁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将所述网状结构(1)焊接在所述船礁主体(3)的甲板上,若干所述混凝土构建礁分别固接在所述船礁主体(3)的前甲板和后甲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元复合式船型鱼礁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控制所述船礁主体(3)沉落在若干珊瑚岩礁(5)之间,将所述船礁主体(3)与所述珊瑚岩礁(5)通过钢筋固接,并在所述船礁主体(3)与所述珊瑚岩礁(5)的连接处接入低压直流电系统。
6.一种多元复合式船型鱼礁,基于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多元复合式船型鱼礁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船礁主体(3),所述船礁主体(3)的甲板上固定连接有集鱼结构和水下传感器(7),所述船礁主体(3)的船舱内设置有若干隔板(9),所述船礁主体(3)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不同尺寸的不规则孔洞(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元复合式船型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9)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横板(902),所述横板(902)沿所述船礁主体(3)的长度方向设置,相邻两所述横板(902)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竖板(901),若干所述竖板(901)沿所述横板(902)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所述竖板(901)、横板(902)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孔洞。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元复合式船型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鱼结构包括网状结构(1)和若干第一混凝土构建礁(2)、第二混凝土构建礁(8),若干所述第一混凝土构建礁(2)、第二混凝土构建礁(8)均与所述船礁主体(3)的甲板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元复合式船型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结构(1)包括若干固定连接在所述船礁主体(3)甲板上的主杆(103),所述主杆(103)的侧壁上焊接有至少一个支杆(104),所述支杆(104)远离所述主杆(10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船礁主体(3)的甲板上,所述支杆(104)与所述主杆(103)之间设置有夹角,若干所述主杆(103)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钢索(105),若干所述钢索(105)沿所述主杆(103)的长度方向设置,相邻两所述主杆(103)之间竖直设置有多个钢管(101),多个所述钢管(101)均固接在若干所述钢索(105)之间,相邻两所述钢管(101)之间固定连接有网衣(102),所述网衣(102)与相邻的两所述钢索(105)固接。
CN202311229666.XA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多元复合式船型鱼礁及改造方法 Active CN1172043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29666.XA CN117204384B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多元复合式船型鱼礁及改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29666.XA CN117204384B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多元复合式船型鱼礁及改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04384A true CN117204384A (zh) 2023-12-12
CN117204384B CN117204384B (zh) 2024-04-12

Family

ID=89050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29666.XA Active CN117204384B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多元复合式船型鱼礁及改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04384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6719A (zh) * 2010-07-23 2011-01-19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废旧渔船改装鱼礁及其改装方法
CN201821746U (zh) * 2010-07-23 2011-05-11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废旧渔船改装鱼礁
CN204206910U (zh) * 2014-10-24 2015-03-18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船礁群结构
CN109006614A (zh) * 2018-07-13 2018-12-18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人工鱼礁及人工鱼礁投放方法
KR102102877B1 (ko) * 2019-10-14 2020-04-21 동산콘크리트산업(주) 연체동물용 인공어초
KR20210016914A (ko) * 2019-08-06 2021-02-17 강철순 해삼 전복전용 참나무 어초
KR102347953B1 (ko) * 2020-12-24 2022-01-07 (주)해양생태기술연구소 치어보호용 쉘터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6719A (zh) * 2010-07-23 2011-01-19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废旧渔船改装鱼礁及其改装方法
CN201821746U (zh) * 2010-07-23 2011-05-11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废旧渔船改装鱼礁
CN204206910U (zh) * 2014-10-24 2015-03-18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船礁群结构
CN109006614A (zh) * 2018-07-13 2018-12-18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人工鱼礁及人工鱼礁投放方法
KR20210016914A (ko) * 2019-08-06 2021-02-17 강철순 해삼 전복전용 참나무 어초
KR102102877B1 (ko) * 2019-10-14 2020-04-21 동산콘크리트산업(주) 연체동물용 인공어초
KR102347953B1 (ko) * 2020-12-24 2022-01-07 (주)해양생태기술연구소 치어보호용 쉘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04384B (zh) 2024-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78858B1 (ko) 외해 수중 침하식 밀폐형 가두리 양식장
KR100985893B1 (ko) 육각 콘크리트 어초
KR101174864B1 (ko) 어촌관광형 다영양입체양식장치
KR101023299B1 (ko) 강제 인공어초
CN103461241A (zh) 一种安全生态的多层养殖网箱
JP3194157U (ja) 稚魚保護育成礁
CN103538707B (zh) 一种兼具浮式人工鱼礁的垂钓平台
KR101868222B1 (ko) 벤치형 어초
KR100948590B1 (ko) 다기능 삼각형 인공어초
CN117204384B (zh) 一种多元复合式船型鱼礁及改造方法
JP2006254761A (ja) 人工漁礁及びその設置方法
KR101354408B1 (ko) 외해 수중 침하식 밀폐형 가두리양식장
KR101572415B1 (ko) 밸러스트 콘크리트와 일체화된 쉘터구조물을 가지는 침선어초
KR101129705B1 (ko) 다목적 방사형 인공어초
KR200477518Y1 (ko) 바다숲 조성용 십자형 해중림초
KR101217106B1 (ko) 유연성을 갖는 해중림 조성용 인공어초
KR20120108100A (ko) 콘크리트 인공어초
KR20160131874A (ko) 삿갓형 어초
KR100962664B1 (ko) 어류용 인공어초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355164B1 (ko) 침하식 문어과 생물 양식 장치
JP2019030251A (ja) 魚礁ブロック
KR101125868B1 (ko) 인공어초 및 인공어초 복합체
KR101028837B1 (ko) 수중 침하식 전복 생육 구조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해저 양식장
KR101011766B1 (ko) 다면체 인공어초
KR101597079B1 (ko) 강제 보프레임이 설치된 침선어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