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03142A - 层站门开关电路 - Google Patents

层站门开关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03142A
CN117203142A CN202180097099.XA CN202180097099A CN117203142A CN 117203142 A CN117203142 A CN 117203142A CN 202180097099 A CN202180097099 A CN 202180097099A CN 117203142 A CN117203142 A CN 1172031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circuit
upper car
landing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709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久保田猛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2031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031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22Operation of door or gate conta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66B1/18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storing pulses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s of several cars or c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14Control systems or devices
    • B66B13/143Control systems or devices electr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3/0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indicating or signall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elev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层站门开关电路具备上部轿厢用安全电路(20)、上部轿厢用辅助电路(30)、下部轿厢用安全电路(40)以及下部轿厢用辅助电路(50)。上部轿厢用安全电路(20)和下部轿厢用安全电路(40)具有:将驱动上部轿厢(14)及下部轿厢(18)的电源(61)的开闭器的励磁线圈(23b、24b、43b、44b)与电源(60)连接、并将层站门开关(21、41)串联连接的主电路(20a、40a);以及从主电路(20a、40a)分支的第一连接部(22)和第三连接部(42)。而且,上部轿厢用辅助电路(30)和下部轿厢用辅助电路(50)分别在下部轿厢(18)和上部轿厢(14)具有第二连接部(31)和第四连接部(51),对层站门开关(21、41)进行旁路。

Description

层站门开关电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应用于单井道双轿厢电梯的层站门开关电路。
背景技术
通常,在电梯中,需要是“如果未关闭轿厢和井道的所有的出入口的门则不能使轿厢升降的装置”(日本国内法:建筑基准法和该法施行令第129条的9)。因此,一直以来,使用将设置于全部层站的门的开关与开闭器串联连接而得到的层站门开关电路。该开闭器的触点与曳引机的马达连接,在全部的门关闭了的情况下,通过开闭器的线圈进行励磁而使触点闭合。
另一方面,提出了在一个井道中沿上下设置有多台轿厢的单井道双轿厢电梯。在这样的电梯中,在该结构上,下部轿厢无法移动到上部轿厢所在的楼层以上的楼层,上部轿厢无法移动到下部轿厢所在的楼层以下的楼层。但是,在使用以外使用的开关电路的情况下,即便在一方的轿厢无法移动到的楼层的层站的门打开时,轿厢也无法行驶。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双轿厢电梯:在一方的轿厢停层的楼层的层站的门打开的情况下,使用停层检测开关对设置于停层的层站的门的开关进行旁路(bypass)。在该双轿厢电梯中,即便在一方的轿厢停层的楼层的层站的门打开的情况下,由于该停层的层站的门的开关被旁路,其结果是,向曳引机的马达供供电力,因此,也能够使另一方的轿厢行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284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即便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双轿厢电梯,在一方的轿厢停层的楼层以外的层站的门打开的情况下,即便该门打开的层站是另一方的轿厢无法移动到的楼层的层站,也无法使该另一方的轿厢行驶。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层站门开关电路,在层站的门打开的情况下使轿厢不能行驶的双轿厢电梯的层站门开关电路中,即便在由于存在一方的轿厢而无法使另一方的轿厢移动到的楼层的层站的门打开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该另一方的轿厢行驶。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层站门开关电路应用于电梯装置,该电梯装置在一个井道内具有上部轿厢和下部轿厢,并且具有用于在上部轿厢或下部轿厢与按照多个楼层中的每个楼层而设定的层站之间往返的多个层站门,其中,层站门开关电路具备:上部轿厢用安全电路,其具有上部轿厢用主电路和第一连接部,该上部轿厢用主电路将上部轿厢用线圈与电源连接,并且在上部轿厢用线圈与电源之间,串联连接有多个层站门开关,该上部轿厢用线圈是在驱动上部轿厢的上部轿厢用电源的开闭器中设置的励磁线圈,该多个层站门开关与层站对应地设置,在层站门为关门状态时成为接通状态,在层站门为开门状态时成为断开状态,该第一连接部与设置有层站门开关的层站对应地从上部轿厢用主电路分支;上部轿厢用辅助电路,其一端与上部轿厢用线圈或电源连接,在另一端具有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设置于下部轿厢且在下部轿厢与层站对置时与第一连接部电连接,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电连接的情况下,该上部轿厢用辅助电路对下部轿厢所在的楼层以下的楼层的层站门开关进行旁路;下部轿厢用安全电路,其具有下部轿厢用主电路和第三连接部,该下部轿厢用主电路将下部轿厢用线圈与电源连接,并且在下部轿厢用线圈与电源之间,串联连接有与层站对应地设置的多个层站门开关,该下部轿厢用线圈是在驱动下部轿厢的下部轿厢用电源的开闭器中设置的励磁线圈,该第三连接部与设置有层站门开关的层站对应地从下部轿厢用主电路分支;以及下部轿厢用辅助电路,其一端与下部轿厢用线圈或电源连接,在另一端具有第四连接部,该第四连接部设置于上部轿厢且在上部轿厢与层站对置时与第三连接部电连接,在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连接的情况下,该下部轿厢用辅助电路对上部轿厢所在的楼层以上的楼层的层站门开关进行旁路。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层站门开关电路,在层站的门打开的情况下使轿厢不能行驶的双轿厢电梯的层站门开关电路中,即便在由于存在一方的轿厢而无法使另一方的轿厢移动到的楼层的层站的门打开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该另一方的轿厢行驶。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实施方式1中的层站门开关电路的电梯装置的概要图。
图2是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3是实施方式1中的层站门开关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4是具备实施方式2中的层站门开关电路的电梯装置的概要图。
图5是实施方式2中的层站门开关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6是实施方式2中的层站门开关电路的电路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实施方式3中的层站门开关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基于附图对具备实施方式1的层站门开关电路的电梯装置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图1至3来说明该层站门开关电路和电梯装置的结构。图1是具备实施方式1中的层站门开关电路的电梯装置的概要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以设置在图1所记载的1层(1F)至8层(8F)的8层建筑的建造物中的电梯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是在一个井道11内具有上部轿厢14和下部轿厢18的单井道双轿厢电梯。此外,该电梯装置具有多个层站门,该多个层站门用于在上部轿厢14或下部轿厢18与按照多个楼层的每个楼层设定的层站之间往返。而且,具备层站门开关电路,层站门开关电路构成为在层站门为开门状态的情况下使上部轿厢14和下部轿厢18无法行驶。
层站门开关电路具备作为用于上部轿厢14的电路的上部轿厢用安全电路20和上部轿厢用辅助电路30、以及作为用于下部轿厢18的电路的下部轿厢用安全电路40和下部轿厢用辅助电路50。
上部轿厢用安全电路20具备上部轿厢用主电路20a和多个第一连接部22b~22g。上部轿厢用主电路20a的一端与电源60连接,另一端与在图1中未图示的励磁线圈23b和励磁线圈24b连接。励磁线圈23b和励磁线圈24b是在作为上部轿厢用电源的上部轿厢用曳引机驱动电源的开闭器中设置的励磁线圈,并且是上部轿厢用线圈。励磁线圈23b是在用于电梯装置的运转的三相交流电源61与上部轿厢用曳引机马达75之间设置的开闭器的主触点23a的励磁线圈,之后详细进行说明。此外,励磁线圈24b是在三相交流电源61与上部轿厢用曳引机制动线圈77之间设置的开闭器的主触点24a的励磁线圈。具备主触点23a的开闭器和具备主触点24a的开闭器是驱动上部轿厢14的上部轿厢用曳引机驱动电源的开闭器。
而且,在上部轿厢用主电路20a中,按照距电源60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串联连接有2层的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b、3层的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c、4层的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d、5层的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e、6层的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f、7层的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g、以及8层的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h。在以下的说明中不特别区分的情况下,仅称为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与层站对应地设置,从b到h的各标号对应于从2层到8层的层站的楼层。
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是在层站的门即层站门为关门状态时成为接通状态、在层站门为开门状态时成为断开状态的开关。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带强制释放触点的常闭触点。
第一连接部22与设置有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的层站对应地从上部轿厢用主电路20a分支,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非接触供电装置的接收装置。
第一连接部22在与设置于各层站的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相比远离电源60的位置从上部轿厢用主电路20a分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2层的第一连接部22b、3层的第一连接部22c、4层的第一连接部22d、5层的第一连接部22e、6层的第一连接部22f以及7层的第一连接部22g。从b到g的各标号对应于与从2层到7层的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相同的层站的楼层。在以下的说明中不特别区分的情况下,仅称为第一连接部22。
上部轿厢用辅助电路30的一端与电源60连接,在另一端具有第二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1是设置于下部轿厢18的非接触供电装置的发送装置。在下部轿厢18与层站对置的情况下,第一连接部22与第二连接部31电连接。而且,在第一连接部22与第二连接部31连接的情况下,上部轿厢用辅助电路30对上部轿厢用安全电路20的下部轿厢18所在的楼层以下的楼层的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进行旁路。
例如,如图1所示,在下部轿厢18停靠于4层的情况下,第一连接部22d与第二连接部31电连接。因此,下部轿厢18所在的4层以下的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即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d、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c以及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b通过上部轿厢用辅助电路30被旁路。
因此,即便下部轿厢18停靠的4层以及比4层靠下的楼层即2层和3层的层站门打从而使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成为断开状态,也能够通过上部轿厢用辅助电路30从电源60向励磁线圈23b和励磁线圈24b供给电力。因此,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上部轿厢14也能够行驶。
接着,对下部轿厢用安全电路40和下部轿厢用辅助电路50进行说明。下部轿厢用安全电路40和下部轿厢用辅助电路50具有与上部轿厢用安全电路20和上部轿厢用辅助电路30同样的结构。
下部轿厢用安全电路40具备下部轿厢用主电路40a和多个第三连接部42b~42g。下部轿厢用主电路40a的一端与电源60连接,另一端与在图1中未图示的励磁线圈43b和励磁线圈44b连接。励磁线圈43b和励磁线圈44b是在作为下部轿厢用电源的下部轿厢用曳引机驱动电源的开闭器中设置的励磁线圈,是下部轿厢用线圈。励磁线圈43b是在三相交流电源61与下部轿厢用曳引机马达85之间设置的开闭器的主触点43a的励磁线圈,之后详细进行说明。此外,励磁线圈44b是在三相交流电源61与下部轿厢用曳引机制动线圈87之间设置的开闭器的主触点44a的励磁线圈。具备主触点43a的开闭器和具备主触点44a的开闭器是驱动下部轿厢18的下部轿厢用曳引机驱动电源的开闭器。
而且,在下部轿厢用主电路40a中,按照距电源60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串联连接有7层的下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41g、6层的下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41f、5层的下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41e、4层的下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41d、3层的下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41c、2层的下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41b、以及1层的下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41a。在以下的说明中不特别区分的情况下,仅称为下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41。下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41与层站对应地设置,从a到g的标号对应于从1层到7层的层站。
下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41与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同样,是在层站门为关门状态时成为接通状态、在层站门为开门状态时成为断开状态的开关。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带强制释放触点的常闭触点。
第三连接部42与设置有下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41的层站对应地从下部轿厢用主电路40a分支,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非接触供电装置的接收装置。
第三连接部42在与设置于各层站的下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41相比远离电源的位置从下部轿厢用主电路40a分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2层的第三连接部42b、3层的第三连接部42c、4层的第三连接部42d、5层的第三连接部42e、6层的第三连接部42f、以及7层的第三连接部42g。从b到g的各标号对应于与从2层到7层的下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41相同的层站的楼层。在以下的说明中不特别区分的情况下,仅称为第三连接部42。
下部轿厢用辅助电路50的一端与电源60连接,在另一端具有第四连接部51。第四连接部51是设置于上部轿厢14的非接触供电装置的发送装置。在上部轿厢14与层站对置的情况下,第三连接部42与第四连接部51电连接。而且,在第三连接部42与第四连接部51连接的情况下,下部轿厢用辅助电路50对下部轿厢用安全电路40的上部轿厢14所在的楼层以上的楼层的下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41进行旁路。
接着,使用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整体的电路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电梯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三相交流电源61经由电力断路器62而与上部轿厢用交流电抗器73、下部轿厢用交流电抗器83、上部轿厢用曳引机制动电源电路63以及下部轿厢用曳引机制动电源电路64连接。三相交流电源61是驱动上部轿厢14的上部轿厢用曳引机驱动电源,也是驱动下部轿厢18的下部轿厢用曳引机驱动电源。
上部轿厢用交流电抗器73经由开闭器的主触点23a而与上部轿厢用电力转换器74连接。上部轿厢用电力转换器74与上部轿厢用曳引机76的上部轿厢用曳引机马达75连接。在上部轿厢用曳引机76卷绕有安装了上部轿厢14及对重79的绳索,通过两个上部轿厢用曳引机制动器77c、77d进行制动。此外,该绳索也卷绕于偏导轮78。
下部轿厢用交流电抗器83经由开闭器的主触点43a而与下部轿厢用电力转换器84连接。下部轿厢用电力转换器84与下部轿厢用曳引机86的下部轿厢用曳引机马达85连接。在下部轿厢用曳引机86卷绕有安装了下部轿厢18及对重89的绳索,通过两个下部轿厢用曳引机制动器87c、87d进行制动。此外,该绳索也卷绕于偏导轮88。
上部轿厢用曳引机制动电源电路63经由开闭器的主触点24a而与两个上部轿厢用曳引机制动线圈77a、77b连接。上部轿厢用曳引机制动线圈77a和上部轿厢用曳引机制动线圈77b是分别设置于上部轿厢用曳引机制动器77c和上部轿厢用曳引机制动器77d的线圈。此外,下部轿厢用曳引机制动电源电路64经由开闭器的主触点44a而与两个下部轿厢用曳引机制动线圈87a、87b连接。下部轿厢用曳引机制动线圈87a和下部轿厢用曳引机制动线圈87b分别是设置于下部轿厢用曳引机制动器87c和下部轿厢用曳引机制动器87d的线圈。
接着,使用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层站门开关电路的电路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层站门开关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图3与图1同样,示出上部轿厢14停靠于7层且下部轿厢18停靠于4层时的电路。
如使用图1说明的那样,在电源60连接有上部轿厢用主电路20a、上部轿厢用辅助电路30、下部轿厢用主电路40a以及下部轿厢用辅助电路50。
上部轿厢用主电路20a与励磁线圈23b及励磁线圈24b连接,在与电源60之间串联连接有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此外,除了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之外,还连接有其他的多个安全开关26。安全开关26例如是在轿厢的门为关门状态时成为接通状态、在轿厢的门为开门状态时成为断开状态的开关。
下部轿厢用主电路40a与励磁线圈43b及励磁线圈44b连接,并且在与电源60之间串联连接有下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41。此外,除了下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41之外,与上部轿厢用主电路20a同样地还连接有其他的多个安全开关46。
在分别具备励磁线圈23b和励磁线圈24b的开闭器中,连接有上部轿厢用控制电路25。在分别具备励磁线圈43b和励磁线圈44b的开闭器中,连接有下部轿厢用控制电路45。
上部轿厢用辅助电路30的未图示的第二连接部31与同样未图示的第一连接部22d电连接,该第一连接部22d在与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d相比远离电源60的位置分支。同样,下部轿厢用辅助电路50的未图示的第四连接部51与同样未图示的第三连接部42g电连接,该第三连接部42g在与下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41g相比远离电源60的位置分支。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使上部轿厢14行驶的情况下,上部轿厢用控制电路25输出将主触点23a和主触点24a设为接通状态的命令。此时,在未分别向励磁线圈23b和励磁线圈24b供给来自电源60的电力的情况下,主触点23a和主触点24a无法成为接通状态。
在设置于上部轿厢用主电路20a的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和安全开关26全部为接通状态时,从电源60向励磁线圈23b和励磁线圈24b供给电力。另一方面,在即便串联连接的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和安全开关26中的一个为断开状态时,上部轿厢用主电路20a也无法从电源60向励磁线圈23b和励磁线圈24b供给电力。
这里,在上部轿厢用辅助电路30的第二连接部31与从上部轿厢用主电路20a分支的第一连接部22连接时,从第二连接部31向第一连接部22供给电源60的电力。因此,连接于第二连接部31的第一连接部22与电源60之间,即下部轿厢18停靠的楼层以下的楼层的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通过上部轿厢用辅助电路30被旁路。因此,假设即便通过上部轿厢用辅助电路30被旁路的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成为断开状态,也向励磁线圈23b和励磁线圈24b供给来自电源60的电力。
下部轿厢18也是同样的。
在使下部轿厢18行驶的情况下,下部轿厢用控制电路45输出将主触点43a和主触点44a设为接通状态的命令。此时,在未分别向励磁线圈43b和励磁线圈44b供给来自电源60的电力的情况下,主触点43a和主触点44a无法成为接通状态。
在设置于下部轿厢用主电路40a的下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41和安全开关46全部为接通状态时,从电源60向励磁线圈43b和励磁线圈44b供给电力。另一方面,在即便串联连接的下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41和安全开关46中的一个为断开状态时,下部轿厢用主电路40a也无法从电源60向励磁线圈43b和励磁线圈44b供给电力。
这里,在下部轿厢用辅助电路50的第四连接部51与从下部轿厢用主电路40a分支的第三连接部42连接时,从第四连接部51向第三连接部42供给电源60的电力。因此,连接于第四连接部51的第三连接部42与电源60之间,即上部轿厢14停靠的楼层以上的楼层的下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41通过下部轿厢用辅助电路50被旁路。因此,假设即便通过下部轿厢用辅助电路50被旁路的下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41成为断开状态,也向励磁线圈43b和励磁线圈44b供给来自电源60的电力。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如下的层站门开关电路:在层站的门打开的情况下使轿厢不能行驶的双轿厢电梯的层站门开关电路中,即便在由于存在一方的轿厢而无法使另一方的轿厢移动到的楼层的层站的门打开时,也能够使该另一方的轿厢行驶。
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上部轿厢14和下部轿厢18分别设置下部轿厢用辅助电路50的第四连接部51和上部轿厢用辅助电路30的第二连接部31,能够分别利用一条电路对下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41和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进行旁路。
因此,即便在由于一方的轿厢存在于某个楼层而使另一方的轿厢无法移动到的楼层的层站的门被专业技术人员等打开的情况下,该另一方的轿厢也能够行驶。关于这样的在由于打开另一方轿厢在构造上无法移动到的楼层的门而使作业者误掉落到井道内的风险,与在井道中仅存在单一轿厢的通常电梯中在轿厢停靠时打开轿厢未停靠的楼层的层站的门的情况是同等的。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一定需要阻止该另一方的轿厢的运转。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根据上部轿厢14和下部轿厢18的位置来决定被旁路的下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41和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因此,无需为了确定要被旁路的层站门开关而将各层的层站门开关的信息分别地取入到具备控制电路的控制装置。此外,无需使用控制装置基于轿厢的位置来确定要进行旁路的层站门开关并输出对确定出的层站门开关进行旁路的命令。因此,无需用于取入层站门开关的信息的接收电路、为了确定而所需的运算、以及为了输出命令而所需的输出电路。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层站门开关电路在楼层多的高层建造物所具备的电梯装置中特别有用。这是因为,在高层建造物的情况下,在输出对设置于各楼层的层站门开关进行旁路的命令的情况下需要大量的布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部轿厢用主电路20a的1层和下部轿厢用主电路40a的8层未设置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和下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41。这是因为,由于上部轿厢14无法移动到1层且下部轿厢18无法移动到8层,因此有时即便层站的门打开,也不会不安全。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是如下的层站门开关电路:在作为最下层的1层的层站的门为开门状态的情况下,除了下部轿厢18停靠于1层的情况之外使上部轿厢14和下部轿厢18无法行驶。以下,以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首先使用图4至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是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层站门开关的电路的电梯装置的概要图。
本实施方式的层站门开关电路除了上部轿厢用安全电路20之外还具备最下层安全电路90。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上部轿厢用安全电路20中,在作为最下层的1层未设置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和第一连接部22。最下层安全电路90是在作为最下层的1层具有串联连接了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91的最下层主电路90a和第五连接部92的电路。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层站门开关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图6是将由图5的虚线包围的部分放大的部分放大图。
最下层安全电路90具有最下层主电路90a和第五连接部92。最下层主电路90a将电源60与之后说明的继电器触点93a及继电器触点94a的励磁线圈即励磁线圈93b及励磁线圈94b连接,并且在它们之间串联连接了与最下层的层站门对应的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91。
第五连接部92与设置有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91的层站即1层对应地从最下层主电路90a分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连接部92是非接触供电装置的接收装置。第五连接部92在与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91相比远离电源的位置从最下层主电路90a分支。此外,第五连接部92与第一连接部22同样,在下部轿厢18与1层的层站对置的情况下与第二连接部31电连接。
上部轿厢用安全电路20的上部轿厢用主电路20a在电源60与励磁线圈23b及励磁线圈24b之间还具备继电器触点93a和继电器触点94a。继电器触点93a和继电器触点94a分别是在励磁线圈93b和励磁线圈94b被励磁时成为接通状态的常开触点。
此外,励磁线圈93b和励磁线圈94b是机械地构成为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不会同时成为接通状态的继电器(例如依照IEC 61810-3的带强制引导触点的继电器)的线圈。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部轿厢用主电路20a和下部轿厢用主电路40a连接有与继电器触点93a及继电器触点94a不同的触点。
图6表示在上部轿厢用主电路20a和下部轿厢用主电路40a中,运转停止电路95与层站门开关等串联地连接,运转停止电路95是将如下两个电路并联连接而得到的:将对应于继电器触点93a的常开触点93c与对应于继电器触点94a的常开触点94c串联连接而得到的电路;以及将对应于继电器触点93a的常闭触点93d与对应于继电器触点94a的常闭触点94d串联连接而得到的电路。
作为常开触点的继电器触点93a及常开触点93c与常闭触点93d通过未图示的强制引导,机械地构成为不会同时成为接通状态。此外,作为常开触点的继电器触点94a及常开触点94c与常闭触点94d也同样地通过强制引导,机械地构成为不会同时成为接通状态。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1层的层站门为关门状态时,在最下层安全电路中,1层的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91成为接通状态,电源60的电力被供给到励磁线圈93b和励磁线圈94b,对励磁线圈93b和励磁线圈94b进行励磁。通过励磁线圈93b和励磁线圈94b被励磁,上部轿厢用主电路20a的继电器触点93a和继电器触点94a成为接通状态。
此时,如果上部轿厢用安全电路20的其他的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和安全开关26为接通状态或者通过上部轿厢用辅助电路30被旁路,则电源60的电力被供给到励磁线圈23b和励磁线圈24b。因此,上部轿厢用控制电路25能够使上部轿厢14行驶。
另一方面,在1层的层站门为开门状态时并且在第五连接部92与第二连接部31未连接的情况下,电源60的电力未被供给到励磁线圈93b和励磁线圈94b,励磁线圈93b和励磁线圈94b未被励磁。因此,上部轿厢用主电路20a的继电器触点93a和继电器触点94a成为断开状态。因此,与设置于上部轿厢用主电路20a的其他开关的状态无关,不向励磁线圈23b和励磁线圈24b供给电源60的电力。因此,上部轿厢用控制电路25无法使上部轿厢14行驶。
此外,即便在1层的层站门为开门状态时,在第五连接部92与第二连接部31连接的情况下,即在下部轿厢18与1层的层站对置的情况下,也通过上部轿厢用辅助电路30对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91进行旁路。因此,来自电源60的电力被供给到励磁线圈93b和励磁线圈94b,励磁线圈93b和励磁线圈94b被励磁。因此,与1层的层站门为关门状态时同样地,继电器触点93a和继电器触点94a成为接通状态,因此,上部轿厢用控制电路25能够使上部轿厢14行驶。
此外,在继电器触点93a或继电器触点94a在接通状态下发生了固定故障的情况下,通过运转停止电路95,在上部轿厢用主电路20a和下部轿厢用辅助电路50中切断来自电源60的电力的供给。因此,励磁线圈23b、励磁线圈24b、励磁线圈43b、励磁线圈44b未被励磁,上部轿厢14和下部轿厢18停靠。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作为最下层的1层的层站的门为开门状态的情况下,除了下部轿厢18停靠于1层的情况之外,能够使上部轿厢14和下部轿厢18无法行驶。
考虑在井道11的最下层中,作业者打开层站门而在井道11的内部进行作业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上部轿厢14无法存在的最下层,对重79与作业者也有可能接触。因此,具有如下优点:在下部轿厢18未停靠于最下层的情况下,在最下层的层站门成为开门状态时使上部轿厢14的行驶停止。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是如下的层站门开关电路:在一方的轿厢行驶时,假设即便行驶中的轿厢与层站对置了,也使另一方的轿厢无法行驶。以下,以与实施方式2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层站门开关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部轿厢用辅助电路30中,具备分别具备主触点43a和主触点44a的下部轿厢用电源的开闭器的常闭辅助触点43c和常闭辅助触点44c。常闭辅助触点43c和常闭辅助触点44c分别被励磁线圈43b和励磁线圈44b励磁。
而且,常闭辅助触点43c和常闭辅助触点44c是如下触点:在向励磁线圈43b和励磁线圈44b供给来自电源60的电力时、并且在由下部轿厢用控制电路45输出了将主触点43a和主触点44a设为接通状态的命令的情况下,与主触点43a及主触点44a相反地从接通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
在下部轿厢用辅助电路50中,也同样具备分别具备主触点23a和24a的上部轿厢用电源的开闭器的常闭辅助触点23c和常闭辅助触点24c。常闭辅助触点23c和常闭辅助触点24c分别被励磁线圈23b和励磁线圈24b励磁。
而且,常闭辅助触点23c和常闭辅助触点24c是如下触点:在向励磁线圈23b和励磁线圈供给来自电源60的电力时、并且在由上部轿厢用控制电路25输出了将主触点23a和主触点24a设为接通状态的命令的情况下,与主触点23a及主触点24a相反地从接通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下部轿厢18为行驶中的情况下,即在主触点43a和主触点44a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常闭辅助触点43c和常闭辅助触点44c为断开状态。因此,上部轿厢用辅助电路30无法将来自电源60的电力从第二连接部31供给到第一连接部22,无法对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进行旁路。
因此,即便下部轿厢18与层站对置且存在第一连接部22与第二连接部31电连接的瞬间,在下部轿厢18为行驶中时层站门在下部轿厢18所在的楼层以下的楼层成为开门状态时,上部轿厢14也无法行驶。这是因为,上部轿厢用主电路20a中的向励磁线圈23b和励磁线圈24b的电力的供给被为开门状态的层站门的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切断,上部轿厢用辅助电路30中的向励磁线圈23b和励磁线圈24b的电力的供给被常闭辅助触点23c和常闭辅助触点24c切断。
同样,在上部轿厢14为行驶中的情况下,即,在主触点23a和主触点23a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常闭辅助触点23c和常闭辅助触点24c为断开状态。因此,下部轿厢用辅助电路50无法将来自电源60的电力从第四连接部51供给到第三连接部42,无法对下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41进行旁路。
因此,即便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与层站对置且存在第三连接部42与第四连接部51电连接的瞬间,在上部轿厢14为行驶中时层站门在上部轿厢14所在的楼层以上的楼层成为开门状态时,下部轿厢18也无法行驶。这是因为,下部轿厢用主电路40a中的向励磁线圈43b和励磁线圈44b的电力供给被为开门状态的层站门的下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41切断,下部轿厢用主电路40a中的向励磁线圈43b和励磁线圈44b的电力供给被常闭辅助触点43c和常闭辅助触点44c切断。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一方的轿厢为行驶中时,假设即便行驶中的轿厢与层站对置,也使另一方的轿厢无法行驶。
以上,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以下示出变形例。
在实施方式中,上部轿厢用辅助电路30及下部轿厢用辅助电路50中的一方与电源60连接。但是,为了解决问题,也可以是,一方不与电源60连接,而与励磁线圈23b和励磁线圈24b、以及励磁线圈43b和励磁线圈44b连接。
另外,在该情况下,在上部轿厢用主电路20a和下部轿厢用主电路40a中,层站门开关距电源60的距离与第一连接部22或第三连接部42距电源60的距离成为相反的顺序。
例如,在将上部轿厢用辅助电路30与励磁线圈23b及励磁线圈24b连接的情况下,为了与实施方式同样地对下部轿厢18所在的楼层以下的楼层的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进行旁路,上部轿厢用主电路20a中的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与第一连接部22的顺序必须相反。
具体而言,在上部轿厢用主电路20a中,按照距电源60从远到近、即距励磁线圈23b及励磁线圈24b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串联连接2层的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b、3层的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c、4层的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d、5层的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e、6层的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f、7层的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g、以及8层的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h。而且,第一连接部22在与设置于各层站的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相比接近电源60的位置从上部轿厢用主电路20a分支。此外,安全开关26设置在与2层的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1b相比接近电源60的位置。
在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22、第二连接部31、第三连接部42、第四连接部51以及第五连接部92是非接触供电装置的接收装置或发送装置。但是,为了解决问题,也可以机械连接。
在实施方式2和3中,在上部轿厢用辅助电路30和下部轿厢用辅助电路50中具备运转停止电路95,但也可以不具备。
附图标记说明
11井道,14上部轿厢,18下部轿厢,20上部轿厢用安全电路,20a上部轿厢用主电路,21、21b、21c、21d、21e、21f、21g、21h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22、22、22c、22d、22E、22f、22g第一连接部,23a主触点,23b励磁线圈,23c常闭辅助触点,24a主触点,24b励磁线圈,24c常闭辅助触点,25上部轿厢用控制电路,26安全开关,30上部轿厢用辅助电路,31第二连接部,40下部轿厢用安全电路,40a下部轿厢用主电路,41、41a、41b、41c、41d、41e、41f、41g下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42、42b、42c、42d、42e、42f、42g第三连接部,43a主触点,43b励磁线圈,43c常闭辅助触点,44a主触点,44b励磁线圈,44c常闭辅助触点,45下部轿厢用控制电路,46安全开关,50下部轿厢用辅助电路,51第四连接部,60电源,61三相交流电源,62电力断路器,63上部轿厢用曳引机制动电源电路,64下部轿厢用曳引机制动电源电路,73上部轿厢用交流电抗器,74上部轿厢用电力转换器,75上部轿厢用曳引机马达,76上部轿厢用曳引机,77、77a、77b上部轿厢用曳引机制动线圈,77c、77d上部轿厢用曳引机制动器,78偏导轮,79对重,83下部轿厢用交流电抗器,84下部轿厢用电力转换器,85下部轿厢用曳引机马达,86下部轿厢用曳引机,87、87a、88b下部轿厢用曳引机制动线圈,87c、87d下部轿厢用曳引机制动器,88偏导轮,89对重,90最下层安全电路,90a最下层主电路,91上部轿厢用层站门开关,92第五连接部,93a继电器触点,93b励磁线圈,93c常开触点,93d常闭触点,94a继电器触点,94b励磁线圈,94c常开触点,94d常闭触点,95运转停止电路。

Claims (4)

1.一种层站门开关电路,其应用于电梯装置,该电梯装置在一个井道内具有上部轿厢和下部轿厢,并且具有用于在所述上部轿厢或下部轿厢与按照多个楼层中的每个楼层而设定的层站之间往返的多个层站门,其中,
所述层站门开关电路具备:
上部轿厢用安全电路,其具有上部轿厢用主电路和第一连接部,该上部轿厢用主电路将上部轿厢用线圈与电源连接,并且在所述上部轿厢用线圈与所述电源之间,串联连接有多个层站门开关,该上部轿厢用线圈是在驱动所述上部轿厢的上部轿厢用电源的开闭器中设置的励磁线圈,该多个层站门开关与所述层站对应地设置,在层站门为关门状态时成为接通状态,在层站门为开门状态时成为断开状态,该第一连接部与设置有所述层站门开关的层站对应地从所述上部轿厢用主电路分支;
上部轿厢用辅助电路,其一端与所述上部轿厢用线圈或所述电源连接,在另一端具有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下部轿厢且在所述下部轿厢与所述层站对置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电连接的情况下,该上部轿厢用辅助电路对所述下部轿厢所在的楼层以下的楼层的所述层站门开关进行旁路;
下部轿厢用安全电路,其具有下部轿厢用主电路和第三连接部,该下部轿厢用主电路将下部轿厢用线圈与所述电源连接,并且在所述下部轿厢用线圈与所述电源之间,串联连接有与所述层站对应地设置的多个层站门开关,该下部轿厢用线圈是在驱动所述下部轿厢的下部轿厢用电源的开闭器中设置的励磁线圈,该第三连接部与设置有所述层站门开关的层站对应地从所述下部轿厢用主电路分支;以及
下部轿厢用辅助电路,其一端与所述下部轿厢用线圈或所述电源连接,在另一端具有第四连接部,该第四连接部设置于所述上部轿厢且在所述上部轿厢与所述层站对置时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电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电连接的情况下,该下部轿厢用辅助电路对所述上部轿厢所在的楼层以上的楼层的所述层站门开关进行旁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站门开关电路,其中,
所述上部轿厢用主电路未将与最下层的层站对应的层站门开关串联连接,所述上部轿厢用主电路在所述上部轿厢用线圈与所述电源之间具有继电器触点,
所述层站门开关电路还具备最下层安全电路,该最下层安全电路具有最下层主电路和第五连接部,该最下层主电路将所述继电器触点的励磁线圈即最下层线圈与所述电源连接,并且将与所述最下层的层站对应的所述层站门开关串联连接,该第五连接部与所述最下层的层站对应地从所述最下层主电路分支,
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与所述第五连接部电连接,
在所述第五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电连接的情况下,所述上部轿厢用辅助电路对设置于所述最下层的层站的所述层站门开关进行旁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站门开关电路,其中,
所述上部轿厢用辅助电路具有所述下部轿厢用电源的开闭器的常闭辅助触点,
所述下部轿厢用辅助电路具有所述上部轿厢用电源的开闭器的常闭辅助触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层站门开关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一方是非接触供电装置的接收装置,另一方是非接触供电装置的发送装置,
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中的一方是非接触供电装置的接收装置,另一方是非接触供电装置的发送装置。
CN202180097099.XA 2021-04-22 2021-04-22 层站门开关电路 Pending CN11720314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16240 WO2022224389A1 (ja) 2021-04-22 2021-04-22 乗場戸スイッチ回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03142A true CN117203142A (zh) 2023-12-08

Family

ID=83722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7099.XA Pending CN117203142A (zh) 2021-04-22 2021-04-22 层站门开关电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371814B2 (zh)
KR (1) KR20230154080A (zh)
CN (1) CN117203142A (zh)
DE (1) DE112021007570T5 (zh)
WO (1) WO202222438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90626B2 (ja) 1998-10-23 2008-12-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装置
CN100436296C (zh) * 2003-04-30 2008-11-26 蒂森克虏伯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升降机装置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升降机装置的方法
WO2009073025A1 (en) * 2007-12-05 2009-06-11 Otis Elevator Company Control strategy for operating two elevator cars in a single hoistway
WO2013145144A1 (ja) * 2012-03-28 2013-10-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マルチカーエレベータの安全装置
CN104428232B (zh) * 2012-07-05 2017-02-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WO2019224938A1 (ja) * 2018-05-23 2019-11-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ドア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24389A1 (ja) 2022-10-27
DE112021007570T5 (de) 2024-02-01
JP7371814B2 (ja) 2023-10-31
JPWO2022224389A1 (zh) 2022-10-27
KR20230154080A (ko) 2023-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35987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보수운전장치
JP5312571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585902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制御装置
EP3322660A1 (en) Elevator control system
US20060175135A1 (en) Elevator installation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KR20100005073A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CN110775742B (zh) 多轿厢电梯以及轿厢移动控制方法
KR100499660B1 (ko) 기계실이 없는 엘리베이터
CN108341309B (zh) 电梯系统
CN100542933C (zh) 电梯的层门解锁装置
JP2736183B2 (ja) 自走式エレベータのドア駆動装置
JP419062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装置
CN117203142A (zh) 层站门开关电路
US3428148A (en) Conventional elevator control with additional means to selectively lock out floors
JP5809576B2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586203B2 (ja) リニアモータ駆動エレベータの制動装置
WO2020161902A1 (ja) マルチカー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US20210371241A1 (en) Elevator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elevator system, elevator drive unit,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elevator
WO2019106778A1 (ja) エレベーター制御装置、エレベーター、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制御方法
JP2012254845A (ja) エレベータ
US1871656A (en) Elevator control system
SU1717518A1 (ru) Лифт
JP2931724B2 (ja) 自走式エレベ―タ
US2088463A (en) Elevator system
US1728760A (en) Control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