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02526A - 全自动覆盖膜贴合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全自动覆盖膜贴合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02526A
CN117202526A CN202310941912.8A CN202310941912A CN117202526A CN 117202526 A CN117202526 A CN 117202526A CN 202310941912 A CN202310941912 A CN 202310941912A CN 117202526 A CN117202526 A CN 1172025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ircuit board
flexible circuit
covering film
lamin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419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云东
周骏
杨兴华
洪焕森
朱清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Qichuan Precis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Qichuan Precis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Qichuan Precis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Qichuan Precis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4191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025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02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025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覆盖膜贴合设备,包括电路板输送模块、覆盖膜供料飞达模块、贴合模块、拉料模块、工作头模块和压合模块;电路板输送模块包括上料模组和收料模组;上料模组、贴合模块、压合模块和收料模组在X方向上依次设置;覆盖膜供料飞达模块设在贴合模块在Y方向上的一侧,工作头模块用于从覆盖膜供料飞达模块中吸取覆盖膜并将覆盖膜贴合到贴合模块的柔性电路板上;拉料模块对应贴合模块设置,用于在将覆盖膜贴合到贴合模块的柔性电路板上后夹持柔性电路板并沿X方向移动指定行程,同时将贴合有覆盖膜的柔性电路板送入压合模块。本发明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具有结构紧凑和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全自动覆盖膜贴合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电路板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覆盖膜贴合设备。
背景技术
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元件当中。在柔性电路板生产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在柔性电路板的表面贴合覆盖膜,该覆盖膜可以是例如PI膜等临时或永久性贴合在电路板半成品或成品表面的各类薄膜。
覆盖膜贴合通常需要进行预压贴合和二次压合的过程;目前,现有技术中针对覆盖膜的预压贴合和压合分别采用不同的设备,存在结构复杂、自动化程度低和生产效率低的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且生产效率高的全自动覆盖膜贴合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自动覆盖膜贴合设备,包括电路板输送模块、覆盖膜供料飞达模块、贴合模块、拉料模块、工作头模块和压合模块;其中:
电路板输送模块用于沿X方向输送柔性电路板,其包括上料模组和收料模组;上料模组、贴合模块、压合模块和收料模组在X方向上依次设置;
覆盖膜供料飞达模块对应贴合模块设置在贴合模块在Y方向上的一侧,工作头模块用于从覆盖膜供料飞达模块中吸取覆盖膜并将覆盖膜贴合到贴合模块的柔性电路板上;
拉料模块对应贴合模块设置,用于在将覆盖膜贴合到贴合模块的柔性电路板上后夹持柔性电路板并沿X方向移动指定行程,同时将贴合有覆盖膜的柔性电路板送入压合模块。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工作头模块包括安装框架、相机模组和两个互相独立的工作头模组;安装框架在移动机构驱动下可在XY平面内进行移动,相机模组和两个工作头模组均设置在安装框架上,且两个工作头模组在X方向上设置在相机模组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地,覆盖膜供料飞达模块的数目为两个,两个覆盖膜供料飞达模块在X方向对称设置,以分别对应两个工作头模组。
进一步地,工作头模组包括升降座和工作头,升降座滑动设置在安装框架上并可在Z轴升降模组的驱动下作升降运动,工作头设置在升降座上并可在R轴旋转模组的驱动下作旋转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拉料模块包括移动座和活动压条,活动压条设置在移动座上并可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进行升降以将柔性电路板压紧在移动座的支撑面上,移动座可在X方向往复移动,以输送柔性电路板。
进一步地,贴合模块包括贴合平台,贴合平台可在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作升降运动;拉料模块进行柔性电路板的输送时,贴合平台下降到位于移动座的支撑面下方以使得贴合平台的贴合面与柔性电路板相分离。
进一步地,移动座在Y方向上横跨贴合平台。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压合模块包括两个压合组件,两个压合组件上下对应设置并可在升降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对向靠近或背向远离以完成柔性电路板的压合;其中,压合组件包括模座和模板,模座上设有安装部,模板以可沿Y方向滑动的方式装配在安装部上。
进一步地,安装部包括沿Y方向设置的轨道,模板滑动设置在轨道上。
进一步地,模座上设有用于将模板锁定在模座上的可动锁定件,可动锁定件可在位于模板的装配路径上并与模板相抵的锁定位置以及从模板的装配路径上避开的非锁定位置之间切换。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集成化和模块化设计,在一台设备中进行覆盖膜的预压贴合和二次压合,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具有结构紧凑和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同时,采用拉料模块配合电路板输送模块协同进行电柔性电路板的输送和复卷,可准确控制每次送料的长度,具有输送准确度高、可靠性好的优点。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贴合设备实施例的第一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贴合设备实施例的第二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贴合设备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贴合设备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是拉料模块和贴合模块的立体图;
图6是拉料模块和贴合模块的俯视图;
图7是拉料模块和贴合模块的后视图;
图8是工作头模块的一种结构图;
图9是图8中工作头模块的部分结构图;
图10是图8中工作头模块的背面结构图;
图11是图8中工作头模块的分解图;
图12是工作头模块的另一种结构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2中工作头模块的另一视角剖视图;
图14是压合模块的结构图;
图15是压合模块中下压合组件处于升高状态的正视图;
图16是压合模块中下压合组件处于降低状态的正视图;
图17是压合模块的分解图;
图18是图12中显示可动锁定件处于锁定位置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的全自动覆盖膜贴合设备如图1-4所示,包括机架10、电路板输送模块20、覆盖膜供料飞达模块30、贴合模块40、拉料模块50、工作头模块60和压合模块70;其中,电路板输送模块20用于沿X方向输送柔性电路板,其包括上料模组21和收料模组22;上料模组21和收料模组22可参考现有技术中用于柔性电路板卷料进行上下料的卷轴式输送结构,这里不再展开;上料模组21和收料模组22处均设有导料模组23,导料模组23用于对柔性电路板进行导向,以分别对上料模组21所输出的柔性电路板和待输入收料模组22的柔性电路板进行导向;其中,导料模组23例如包括导料辊筒。具体的,上料模组21、贴合模块40、压合模块70和收料模组22在X方向上依次设置。
覆盖膜供料飞达模块30对应贴合模块40设置在贴合模块40在Y方向上的一侧,工作头模块60用于从覆盖膜供料飞达模块30中吸取覆盖膜并将覆盖膜贴合到贴合模块40的柔性电路板上;其中,覆盖膜供料飞达模块30可参考现有技术中的飞达模块,这里不再展开。
进一步地,拉料模块50对应贴合模块40设置,用于在将覆盖膜贴合到贴合模块40的柔性电路板上后夹持柔性电路板并沿X方向移动指定行程,同时将贴合有覆盖膜的柔性电路板送入压合模块70;如图5-7所示,贴合模块40包括贴合平台41,贴合平台41具体为负压式贴合平台,以将柔性电路板稳定吸附在贴合平台41上;拉料模块50包括移动座51和活动压条52;活动压条52设置在移动座51的相对上方侧,并可在第一驱动件53的驱动下降低以将柔性电路板压紧在移动座51的支撑面上;移动座51可在X方向往复移动,以配合上料模组21和收料模组22输送柔性电路板。
在本实施例中,贴合平台41优选可在第二驱动件42的驱动下作升降运动;拉料模块50进行柔性电路板的输送时,贴合平台41下降到位于移动座51的支撑面下方以使得贴合平台41的贴合面与柔性电路板相分离,并在柔性电路板输送过程中始终保持柔性电路板与贴合平台41之间分离,以避免柔性电路板在输送过程中与贴合平台41的贴合面接触而出现的磨损现象。
请继续参阅图7,机架10上设有用于安装贴合平台41的安装座11和多个竖向导杆12,贴合平台41与竖向导杆12通过轴承座13滑动配合连接并可在第二驱动件42的驱动下沿竖向导杆12进行升降;其中,在进行柔性电路板贴合时,贴合平台41在第二驱动件42的驱动下升高并支撑柔性电路板直至完成贴合;贴合完成后,贴合平台41降低至位于移动座51上的支撑面的下方,使得贴合平台41的贴合面(上表面)与柔性电路板相分离。
其中,第二驱动件42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竖直设置在安装座11上并与贴合平台41相连接,通过控制第二气缸伸出和退回来实现贴合平台41的升高和降低;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42还可以是电动式驱动组件或液动式驱动组件,这里不再展开。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贴合平台41还可以设有加热组件,通过加热组件对贴合平台41进行预热以实现对柔性电路板的热贴合;在此种结构下,在柔性电路板输送过程中使得柔性电路板与贴合平台41保持分离,还可以实现柔性电路板在输送过程中的独立输送,避免加热组件还存在的热量对柔性电路板造成损坏。
进一步地,移动座51优选在Y方向上横跨贴合平台41;第一驱动件53例如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竖直设置在移动座51上以驱动活动压条52升高或降低;第一气缸的数目优选为两个,两个第一气缸在Y方向上位于贴合平台41的相对两侧,以实现活动压条52稳定的升高和降低,有利于提高对柔性电路板压紧的有效性。
请继续参阅图5-6,机架10上还设有两个固定支架14以及设置在两个固定支架14上的两个滑轨15,两个滑轨15沿X方向延伸,且两个滑轨15在Y方向上位于贴合平台41的相对两侧,移动座51滑动设置在两个滑轨15上并可在平移机构54的驱动下进行移动;其中,滑轨15例如包括至少一根光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例如导轨等结构,这里不再展开。
平移机构54包括平移电机541和设置在滑轨15上的传动带组件542,平移电机541设置在机架10上并与传动带组件542驱动连接,移动座51与传动带组件542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滑轨15上的传动带组件542之间通过传动轴543相连接,以实现动力在两个传动带组件542之间的传递。
具体的,固定支架14上还可以设有传感器55,传感器55用于检测移动座51的位置,以实现柔性电路板的精准送料;其中,在完成柔性电路板单周期送料后,活动压条52升高以放开柔性电路板,接着拉料模块50回到初始位置,等待进行下次拉料。
机架10上设有移动机构16,移动机构16包括安装在机架10上的Y轴移动模组161和安装在Y轴移动模组161上的X轴移动模组162,工作头模块60安装在X轴移动模组162上;其中,X轴移动模组162和Y轴移动模组161均可以采用以直线电机作为动力源的移动模组,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8-11所示,工作头模块60包括安装框架61、相机模组62和两个互相独立的工作头模组63;安装框架61在移动机构16驱动下可在XY平面内进行移动,相机模组62和两个工作头模组63均设置在安装框架61上,且两个工作头模组63在X方向上设置在相机模组62的相对两侧;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工作头模组63的结构相同并均可以进行独立作业;相对应的,覆盖膜供料飞达模块30的数目也为两个,两个覆盖膜供料飞达模块30在X方向对称设置,以分别对应两个工作头模组63。
为便于相机模组62和两个工作头模组63的紧凑安装,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框架61包括背板611、两个安装板612、上载板613、下载板614和护罩615;背板611作为支撑板进行使用,例如通过螺钉实现背板611和X轴移动模组162的可拆卸连接;相应的,在背板611、两个安装板612、上载板613及下载板614均可以适应性设置孔槽结构,以便于安装相机模组62和两个工作头模组63。其中,两个安装板612左右(X方向)间隔设置在背板611的同侧,相机模组62设置在两个安装板612之间,两个工作头模组63分别安装在两个安装板612的相对外侧,即相机模组62和两个工作头模组63呈线性分布,具有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的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安装板612、上载板613与下载板614之间围合形成安装空间,相机模组62设置在该安装空间内,并通过护罩615对相机模组62进行防护;其中,相机模组62包括工业相机621和照明组件,照明组件设置在工业相机621的下方;照明组件采用双照明结构以提供更良好的照明效果,如图11所示,照明组件包括同轴光源622和环形光源623,同轴光源622和环形光源623均位于工业相机621的下方,且同轴光源622位于下载板614的上方,环形光源623位于下载板614的下方,即同轴光源622位于工业相机621和环形光源623之间。
工作头模组63的一种外置气体管路的示例性结构包括升降座631和工作头632,安装板612上设有竖向导轨616,升降座631通过滑块617滑动设置在竖向导轨616上,并可在Z轴升降模组64的驱动下作升降运动;工作头632设置在升降座631上并可在R轴旋转模组65的驱动下作旋转运动。其中,Z轴升降模组64具体为丝杆式驱动装置,包括Z轴驱动电机641、丝杆642和螺母座643,Z轴驱动电机641安装在上载板613上,丝杆642的一端连接Z轴驱动电机641的驱动末端,丝杆642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下载板614上,螺母座643安装在丝杆642上并与升降座631相连接;R轴旋转模组65包括R轴驱动电机651、联轴器652和滑环653,R轴驱动电机651安装在升降座631上,滑环653通过联轴器652与R轴驱动电机651的驱动末端相连接,工作头632与滑环653相连接。
工作头模组63的一种内置气体管路的示例性结构如图12-13所示(扩展方案),包括机座633、转动座634和吸嘴结构;其中,机座633上设有第一通道6331和具有底部开口的安装腔6332;第一通道6331形成在机座633内部,第一通道6331的一端伸出至机座633的外侧并与负压产生装置相连通,具体的,第一通道6331的一端设有连接接头6333,连接接头6333用于与负压产生装置形成快拆连接;第一通道6331的另一端与安装腔6332相连通,用于在安装腔6332内形成负压。
转动座634设置在机座633上并覆盖安装腔6332的底部开口;转动座634的上表面设有向上凸出的凸出部6341,凸出部6341伸入安装腔6332内以形成配合连接;其中,转动座634可在水平驱动装置635的驱动下在水平面内进行转动;优选的,机座633上可以设置传感器组件,用于确定转动座634的位置,这里不对传感器组件的形式进行限定,不再展开;水平驱动装置635例如包括旋转电机6351和设置在旋转电机6351的驱动末端的驱动齿轮6352,转动座634的外周上设有齿圈6342,驱动齿轮6352与齿圈6342相啮合,以实现驱动转动座634进行转动。
吸嘴结构包括连接轴636和设置在连接轴636下端部上的吸板(图中未示出),连接轴636设有贯通的第二通道6361,第二通道6361与吸板的气体通道相连通;转动座634上设有第一通孔6343和贯穿第一通孔6343的通气管6344,通气管6344的上端向上延伸并与第一通道6331相连通,通气管6344的下端向下延伸并与第二通道6361相连通,通过开启外部的负压产生装置可在第一通道6331、安装腔6332及第二通道6361形成负压,并通过吸板完成对覆盖膜的吸取。
进一步的,通气管6344的数目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以协同实现第一通道6331和第二通道6361之间的连通,保证吸板吸取覆盖膜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为实现吸板的升降以完成覆盖膜的吸取和摆放,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座633可以设置为可升降机座,例如通过升降模组驱动机座进行升降;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轴636可在升降驱动装置637的驱动下作升降运动,以带动吸板上升或下降。其中,升降驱动装置637包括驱动气缸6371和设置在驱动气缸6371末端的升降板6372,驱动气缸6371设置在机座633上;较佳地,连接轴636贯穿升降板6372且在连接轴636与升降板6372之间设有回转轴承6373,以允许连接轴636相对升降板6372转动。
请继续参阅图12,安装腔6332呈柱形;在安装腔6332内设有隔板6334,隔板6334将安装腔6332分隔形成下安装腔6332a和上安装腔6332b,上安装腔6332b和第一通道6331相连通;其中,隔板6334上设有通气孔6335,通气管6344的下端伸入通气孔6335中并与下安装腔6332a相连通。
具体的,隔板6334的外周设有密封件638,密封件638用于与安装腔6332的周壁之间形成密封。较佳地,在安装腔6332内还可以设有与隔板6334形成滑动配合的筒座639,以使得隔板6334能够在筒座639内进行上下移动;其中,筒座639设置在安装腔6332的顶部,在筒座639的顶壁设有穿孔,以实现筒座639内部与第一通道6331之间的导通。
请继续参阅图13,转动座634上还设有第二通孔6345和贯穿第二通孔6345设置的连接柱6346,连接柱6346的上端与隔板6334相连接,以实现连接轴636与隔板6334之间的配合连接;在升降板6372驱动连接轴636及吸板作升降运动时,在第二连接柱6346的带动下,隔板6334及通气管6344同步升降;在本实施例中,隔板6334的高度位置发生变化时,始终可以保持上安装腔6332b与通气管6344之间的连通,即无论隔板6334在任何位置下,吸板均可以进行对覆盖膜的吸取和摆放。
在本实施例中,吸板的运动(旋转与升降)和负压吸取过程互不影响、互不干涉;其中,负压产生装置依次通过第一通道6331、上安装腔6332b、通气管6344、第二通道6361和吸板的气体通道相连通,控制负压产生装置的开启和关闭,可通过吸板完成对覆盖膜的吸取和摆放,具有结构紧凑、实用性强和稳定性好的优点。
压合模块70用于对贴合有覆盖膜与柔性电路板进行压合,如图14-18所示,压合模块70包括两个压合组件71和两个支撑组件72,两个压合组件71分别为上压合组件71a和下压合组件71b,上压合组件71a和下压合组件71b对应设置在机架10的安装平台17上,并可在升降驱动组件73的驱动下对向靠近或背向远离以完成覆盖膜与柔性电路板的压合;两个支撑组件72设置在安装平台17上并分别位于压合组件71在X方向的相对两侧,用于对沿X方向输送的柔性电路进行支撑。
压合组件71包括模座711和模板712,模座711上设有安装部713,模板712以可沿Y方向滑动的方式装配在安装部713上;如图17所示,安装部713包括沿Y方向设置的两个轨道,两个轨道位于模座711在X方向的相对两侧,模板712滑动设置在轨道上。具体的,模板712上设有把手714,把手714具体位于模板712装配方向的旁侧,以方便进行模板712的拆装操作,尤其是设备具有壳体情况下,在设备侧门打开的情况下即可进行拆装,维护和更换均十分便捷。
进一步地,模座711上还设有用于将模板712锁定在模座711上的可动锁定件715,可动锁定件715可在位于模板712的装配路径上并与模板712相抵的锁定位置以及从模板712的装配路径上避开的非锁定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可动锁定件715具体以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模座711上,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可动锁定件715也可以以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模座711上。
如图18所示,模座711上设有用于对可动锁定件715进行定位的定位件716,定位件716例如为定位螺栓,在模板712安装到位时,可动锁定件715转动到锁定位置并通过定位件716对可动锁定件715进行定位,限制模板712在Y方向滑动而实现完全装配;在需要拆卸时,放松定位件716并将可动锁定件715旋转至非锁定位置,此时模板712可沿Y方向被抽出。
在本实施例中,上压合组件71a固定设置在安装平台17上,下压合组件71b活动设置在安装平台17上并可在升降驱动组件73的驱动下作升降运动;其中,安装平台17上设有多个竖直设置的导向杆18,下压合组件71b与多个导向杆18相连接并在多个导向杆18的导向下升高或降低。
如图15-16所示,升降驱动组件73包括移动件731、滑道732、升降电机733和由升降电机733驱动的丝杠734;滑道732和丝杠734沿X方向设置在安装平台17上,移动件731滑动设置在滑道732上并与丝杠734之间传动配合连接;其中,移动件731上设有支撑部735以及从支撑部735向上延伸形成的导向部736,导向部736具有在高度变化的导向面;下压合组件71b上设有滚动件717,滚动件717支撑在支撑部735上并可在移动件731移动时滚动到导向部736上,以驱动下压合组件71b升高。
下压合组件71b的升高过程为(此时滚动件717位于支撑部735内,如图16所示的位置):升降电机733驱动丝杠734进行正方向转动,在丝杠734的驱动下,移动件731沿+X方向运动,滚动件717与移动件731产生相对运动,在导向杆18的导向限位作用下,滚动件717从支撑部735滚动到导向部736上并产生高度变化,从而实现下压合组件71b的升高,如图15所示。
下压合组件71b的降低过程为(此时滚动件717位于导向部736上,如图15所示的位置):升降电机733驱动丝杠734进行反方向转动,在丝杠734的驱动下,移动件731沿-X方向运动,滚动件717与移动件731产生相对运动,在导向杆18的导向限位作用下,滚动件717从导向部736滚动到支撑部735上并产生高度变化,从而实现下压合组件71b的降低,如图16所示。
请继续参阅图15,支撑组件72包括支撑座721、定位压条722和支撑辊723,定位压条722可在气缸的驱动下作升降运动以压紧或放松支撑在支撑座721上的柔性电路板;支撑辊723用于在柔性电路板输送过程中对柔性电路板进行滚动支撑;其中,上压合组件71a的压合面在高度方向上(Z方向)优选为不低于支撑座721的支撑面;在本实施例中,上压合组件71a和下压合组件71b中的至少一个优选设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用于对上压合组件71a和下压合组件71b进行加热,以进行柔性电路板的热压;柔性电路板压合时,下压合组件71b升高并将柔性电路板压合在上压合组件71a上,压合完成后,下压合组件71b降低,柔性电路板支撑在两个支撑组件72上并产生自然下垂,此时,柔性电路板与上压合组件71a、下压合组件71b均不接触,可有效避免上压合组件71a、下压合组件71b中的加热装置还存在的热量对柔性电路板造成损坏。
虽然以上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地描述本发明的可实施方案,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即凡本领域技术人员依照本发明所作的置换或变化,应同样为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全自动覆盖膜贴合设备,包括电路板输送模块、覆盖膜供料飞达模块、贴合模块、拉料模块、工作头模块和压合模块;其中:
所述电路板输送模块用于沿X方向输送柔性电路板,其包括上料模组和收料模组;所述上料模组、所述贴合模块、所述压合模块和所述收料模组在X方向上依次设置;
所述覆盖膜供料飞达模块对应所述贴合模块设置在所述贴合模块在Y方向上的一侧,所述工作头模块用于从所述覆盖膜供料飞达模块中吸取覆盖膜并将覆盖膜贴合到所述贴合模块的柔性电路板上;
所述拉料模块对应所述贴合模块设置,用于在将覆盖膜贴合到所述贴合模块的柔性电路板上后夹持柔性电路板并沿X方向移动指定行程,同时将贴合有覆盖膜的柔性电路板送入所述压合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覆盖膜贴合设备,其中:所述工作头模块包括安装框架、相机模组和两个互相独立的工作头模组;所述安装框架在移动机构驱动下可在XY平面内进行移动,所述相机模组和两个工作头模组均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上,且两个所述工作头模组在X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相机模组的相对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覆盖膜贴合设备,其中:所述覆盖膜供料飞达模块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覆盖膜供料飞达模块在X方向对称设置,以分别对应两个所述工作头模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覆盖膜贴合设备,其中:所述工作头模组包括升降座和工作头,所述升降座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上并可在Z轴升降模组的驱动下作升降运动,所述工作头设置在所述升降座上并可在R轴旋转模组的驱动下作旋转运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覆盖膜贴合设备,其中:所述拉料模块包括移动座和活动压条,所述活动压条设置在所述移动座上并可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进行升降以将柔性电路板压紧在所述移动座的支撑面上,所述移动座可在X方向往复移动,以输送柔性电路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覆盖膜贴合设备,其中:所述贴合模块包括贴合平台,所述贴合平台可在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作升降运动;所述拉料模块进行柔性电路板的输送时,所述贴合平台下降到位于所述移动座的支撑面下方以使得所述贴合平台的贴合面与柔性电路板相分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覆盖膜贴合设备,其中:所述移动座在Y方向上横跨所述贴合平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覆盖膜贴合设备,其中:所述压合模块包括两个压合组件,两个所述压合组件上下对应设置并可在升降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对向靠近或背向远离以完成柔性电路板的压合;其中,所述压合组件包括模座和模板,所述模座上设有安装部,所述模板以可沿Y方向滑动的方式装配在所述安装部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覆盖膜贴合设备,其中:所述安装部包括沿Y方向设置的轨道,所述模板滑动设置在所述轨道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覆盖膜贴合设备,其中:所述模座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模板锁定在所述模座上的可动锁定件,所述可动锁定件可在位于所述模板的装配路径上并与所述模板相抵的锁定位置以及从所述模板的装配路径上避开的非锁定位置之间切换。
CN202310941912.8A 2023-07-28 2023-07-28 全自动覆盖膜贴合设备 Pending CN1172025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41912.8A CN117202526A (zh) 2023-07-28 2023-07-28 全自动覆盖膜贴合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41912.8A CN117202526A (zh) 2023-07-28 2023-07-28 全自动覆盖膜贴合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02526A true CN117202526A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02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41912.8A Pending CN117202526A (zh) 2023-07-28 2023-07-28 全自动覆盖膜贴合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0252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35584A (zh) * 2024-03-06 2024-04-05 厦门源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fpc保护膜粘贴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35584A (zh) * 2024-03-06 2024-04-05 厦门源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fpc保护膜粘贴装置
CN117835584B (zh) * 2024-03-06 2024-05-10 厦门源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fpc保护膜粘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202526A (zh) 全自动覆盖膜贴合设备
CN110491809B (zh) 高精度多功能装片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16154882U (zh) 带自动翻板功能的植板机
CN113182212A (zh) 电路板视觉检测机构及其检测方法
CN115193772B (zh) 一种用于ldi曝光机系统的pcb板面清洁机构
CN213675539U (zh) 自动贴片保压机
KR101289659B1 (ko) 프레스 장치용 로더 및 프레스 장치 시스템
CN117309453B (zh) 一种真空发生器性能检测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12158590B (zh) 一种全自动下料机
CN211429914U (zh) 单轴双贴装头自动贴装机
CN218639000U (zh) 一种晶体装配设备
CN109807625B (zh) 手机铃铛键线圈自动组装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210911622U (zh) 一种直线式网印机
CN210653984U (zh) 一种二维码自动贴合机
CN210537037U (zh) 点对点3d补材贴合机
CN114055120A (zh) 一种镜片高速旋转组装机构及镜头组装模组
CN209897378U (zh) 一种电路板内层冲孔机预对位结构
CN111818788A (zh) 一种新型多工位自动插件机
CN219612142U (zh) 读码溯码钻孔一体化设备
CN116981172B (zh) 一种基于fpc行业的自动化线路加工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CN215707423U (zh) 一种在线式全自动双头贴膜设备
CN110562572A (zh) 一种二维码自动贴合机
CN216470866U (zh) 一种pcb板取放板伸缩吸盘机构
CN212768514U (zh) 一种一体化暂存设备
CN218808982U (zh) 一种pcb板的滚轮升降推动式上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