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93570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93570A
CN117193570A CN202311236788.1A CN202311236788A CN117193570A CN 117193570 A CN117193570 A CN 117193570A CN 202311236788 A CN202311236788 A CN 202311236788A CN 117193570 A CN117193570 A CN 1171935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sub
layer
display panel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3678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薄赜文
殷新社
李园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3678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935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93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935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触控层、第二触控层与显示结构。第二触控层位于第一触控层与显示结构之间,第一触控层位于第二触控层背向显示结构的一侧。第一触控层至少用于接受触控指示并发出指示信号。施加至第二触控层的驱动信号至少在第一触控层进行弱信号检测时,与施加至第一触控层的驱动信号的波形相同。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较薄厚度的显示面板实现对第一触控层的悬浮检测能力的增强。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于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悬浮触控检测就越来越成为市场所关注的一项触控检测性能。
而现有方案中为了实现悬浮触控检测,在显示面板内增设悬浮触控检测电极,并增加电极与显示屏幕间绝缘厚度。但这样的设置方案存在屏幕叠层厚,边框大的劣势,无法产品化的参数需求,需要降低厚度减小边框。而以显示面板内的常规电极实现检测悬浮和接近,可减小边框,但该方案的悬浮检测的检测高度不足,仅1cm左右。而如何提升显示面板内的常规电极的检测高度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触控层、第二触控层与显示结构;
所述第二触控层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层与所述显示结构之间,所述第一触控层位于所述第二触控层背向所述显示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一触控层至少用于接受触控指示并发出指示信号;施加至所述第二触控层的驱动信号至少在所述第一触控层进行弱信号检测时,与施加至所述第一触控层的驱动信号的波形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层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层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二触控电极;每一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对应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相重合,或者,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对应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触控层还包括至少两条第一子触控线与至少两条第二子触控线;所述第一子触控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子触控线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子触控线以及所述第二子触控线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第一子触控线与所述第二子触控线形成矩形结构;与所述第一子触控线或所述第二子触控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对应所述第一触控层边缘的第一触控电极排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触控线与第二子触控线形成的矩形结构内,还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触控线,以及与所述第一子触控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触控线与所述第二子触控线形成的矩形结构内,还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子触控线,以及与所述第二子触控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触控线与所述第二子触控线形成的矩形结构内,还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触控线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子触控线,以及与所述第一子触控线或所述第二子触控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层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层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一触控层进行检测的检测频率包括自容检测频率与互容检测频率,对所述第二触控层进行检测的检测频率包括自容检测频率。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种显示面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触控层与第二触控层,并协同施加至第二触控层的驱动信号至少在第一触控层进行弱信号检测时,与施加至第一触控层的驱动信号的波形相同,可以在提升第一触控层的悬浮检测能力的同时,以较薄的膜层厚度实现对第一触控层与第二触控层形成的电容积蓄电荷速度的减缓,从而,可以较薄厚度的显示面板实现对第一触控层的悬浮检测能力的增强。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虽然通过显示面板内的常规触控电极实现检测悬浮和接近,可减小边框。但是,由于常规触控电极会与显示面板内的显示结构产生过大的电容,使得常规触控电极与显示结构形成的电场的强度较大,导致常规触控电极向上辐射的电场强度减弱,与触控指示器(例如:手指与电子笔等)形成的感应电荷量较少。具体的,由于显示结构内的阴极一般为面电极,其在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的面积较大,因此,显示结构内主要是阴极与常规触控电极形成的电容过大,从而导致常规触控电极向上辐射的电场强度减弱,进而导致常规触控电极的悬浮检测能力弱。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图1示出的是一种显示面板10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的是另一种显示面板10的结构示意图。为清晰展示该显示面板10的结构,图1与图2都采用爆炸图的方式示出了该显示面板10的结构。如图1与图2所示,该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触控层11、第二触控层12与显示结构13。
第二触控层12位于第一触控层11与显示结构13之间,第一触控层11位于第二触控层12背向显示结构13的一侧。具体的,显示结构13可以包括封装层、阴极、发光层、像素定义层、阳极、驱动阵列层与衬底等多层膜层结构。
其中,前述的显示结构13的膜层结构按朝向衬底的方向顺序排列。即驱动阵列层位于衬底上,阳极位于驱动阵列层背向衬底的一侧,像素定义层位于阳极背向衬底的一侧,发光层与像素定义层同层设置,阴极位于发光层与像素定义层背向衬底的一侧,封装层位于阴极背向衬底的一侧。并且,像素定义层设有阵列排布的像素定义口,该像素定义口与阳极对应设置,且该像素定义口内用于沉积形成发光层。
驱动阵列层用于根据显示信号控制发光层执行对应的发光任务。阳极与阴极位于发光层的两侧,且与发光层电连接具体使发光层实现发光功能。封装层用于封装包覆显示结构13内的其他膜层结构,且用于避免水汽与氧气侵入显示结构13内的其他膜层结构,以保护显示结构13内的其他膜层结构。
或者,显示结构13也可以包括滤光层、液晶层、驱动电路层、衬底与背光层。前述的显示结构13的膜层结构按朝向衬底的方向顺序排列。
背光层用于发光。驱动电路层用于根据显示信号控制液晶层内液晶的偏转状态,并通过不同偏转状态的液晶层允许背光层发出的光的透过情况的不同,以通过液晶层实现通过光的光亮的不同。并且,经过液晶层的光在经过滤光层的滤光后,实现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第一触控层11至少用于接受触控指示并发出指示信号。其中,第一触控层11可以包括互容与自容两种检测模式,其中,第一触控层11的互容检测模式可以主要用于触控指示器的直接接触式的触控检测。而第一触控层11的自容检测模式可以主要用于触控指示器的悬浮式的触控检测,即第一触控层11的自容检测模式可以主要用于触控指示器的非接触式的触控检测。
施加至第二触控层12的驱动信号至少在第一触控层11进行弱信号检测时,与施加至第一触控层11的驱动信号的波形相同。其中,弱信号检测即包括悬浮检测,也即当第二触控层12处于自容检测模式以进行悬浮检测时,施加至第二触控层12的驱动信号与施加至第一触控层11的驱动信号的波形相同。
并且,施加至第二触控层12的驱动信号至少在第一触控层11进行弱信号检测时,与施加至第一触控层11的驱动信号的波形相同。即在第一触控层11处于互容模式下时,也即第一触控层11不处于进行弱信号检测的模式时,第二触控层12可以不施加信号,或者,第二触控层12可以施加一个与施加至第一触控层11的驱动信号的波形相同的驱动信号。
通过设置第一触控层11与第二触控层12,可以使第一触控层11与第二触控层12形成一个电容,且第二触控层12与显示结构13形成一个电容,从而,可以通过第二触控层12实现对第一触控层11与显示结构13之间实现一定的屏蔽效果。通过第二触控层12的设置可以减小第一触控层11与显示结构13形成的电容,并对应减小第一触控层11与显示结构13形成的电场强度,以提升第一触控层11朝背向显示结构13一侧辐射的电场的强度。而在触控层11朝背向显示结构13一侧辐射的电场的强度提升后,第一触控层11与触控指示器形成的感应电荷量增加,并进而提升第一触控层11的悬浮检测能力。
并且,在设置第一触控层11与第二触控层12的基础上,针对第一触控层11与第二触控层12形成的电容会积蓄电荷的问题,施加至第二触控层12的驱动信号至少在第一触控层11进行弱信号检测时,与施加至第一触控层11的驱动信号的波形相同,可以在第一触控层11进行悬浮检测时,减缓第一触控层11与第二触控层12形成的电容积蓄电荷的速度,从而,可以避免在第一触控层11与第二触控层12支架设置较厚绝缘层以实现类似的效果。
因此,通过设置第一触控层11与第二触控层12,并协同施加至第二触控层12的驱动信号至少在第一触控层11进行弱信号检测时,与施加至第一触控层11的驱动信号的波形相同,可以在提升第一触控层11的悬浮检测能力的同时,以较薄的膜层厚度实现对第一触控层11与第二触控层12形成的电容积蓄电荷速度的减缓,从而,可以较薄厚度的显示面板10实现对第一触控层11的悬浮检测能力的增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第一触控层11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111,第二触控层12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二触控电极121。每一第二触控电极121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一触控电极111。
其中,以图1示出电极A1与电极A2为例,阵列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111包括电极A1,阵列排布的第二触控电极121包括电极A2。在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上,即在图1中示出的轴线Z上,电极A1与电极A2对应设置。
并且,每一第二触控电极121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一触控电极111,即并不要求第二触控层12包括的第二触控电极121的数量与第一触控层11包括的第一触控电极111的数量相同,可以是部分第一触控电极111对应有第二触控电极121。
而通过第二触控电极121与第一触控电极111的对应设置,可以使得第二触控电极121更为有效地遮挡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111,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加第一触控层11与触控指示器形成的感应电荷量,进而,可以通过较薄厚度的显示面板10进一步提升第一触控层11的悬浮检测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与图2所示,第一触控电极111在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12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触控电极121相重合,或者,第一触控电极111在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121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触控电极121内。
在第一触控电极111与第二触控电极121对应设置的基础上,通过使第一触控电极111在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12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触控电极121相重合,或位于第二触控电极121内,可以使得第二触控电极121更为有效地遮挡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111,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加第一触控层11与触控指示器形成的感应电荷量,进而,可以通过较薄厚度的显示面板10进一步提升第一触控层11的悬浮检测能力。
并且,由于第二触控层12与显示结构13形成的电容大于第一触控层11与第二触控层12。因此,在对第一触控层11与第二触控层12施加信号时,第一触控层11与第二触控层12形成的电容所积蓄的电荷,少于第二触控层12与显示结构13形成的电容所积蓄的电荷。此时,施加至第二触控层12的驱动信号的电压便弱于施加至第一触控层11的驱动信号的电压,在一段时间过后,第一触控层11与第二触控层12之间就会逐渐积累电位差。
而通过增加第二触控电极121的大小,可以降低第二触控电极121的电阻,并进而增加施加至第二触控层的驱动信号的电压强度,从而,可以减小甚至避免第一触控层11与第二触控层12之间逐渐积累的电位差,进而,可以通过较薄厚度的显示面板10进一步提升第一触控层11的悬浮检测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触控层12还包括至少两条第一子触控线122与至少两条第二子触控线123。第一子触控线122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子触控线123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第一子触控线122以及第二子触控线123分别与不同的第二触控电极121电连接。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交。
需要说明的,图1示出的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仅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实施例,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不限于此。
第一子触控线122与第二子触控线123形成矩形结构。与第一子触控线122或第二子触控线123电连接的第二触控电极121,对应第一触控层11边缘的第一触控电极111排列。
由于悬浮检测时触控指示器不与显示面板10直接接触,因而,悬浮检测时并不要求较高的检测精度。而部分第一触控电极111对应设置有第二触控电极121即可满足悬浮检测的精度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形成矩形结构的第一子触控线122与第二子触控线123,以及与第一子触控线122或第二子触控线123的第二触控电极121,可以较少的第一子触控线122、第二子触控线123与第二触控电极121实现对第一触控层11的悬浮检测能力的提升,且满足悬浮检测的精度要求。
而通过第二触控电极121与第一触控层11边缘的第一触控电极111对应设置,可以使第一子触控线122与第二子触控线123形成的矩形区域覆盖显示面板10需要悬浮检测的区域,从而,可以在实现对第一触控层11的悬浮检测能力的提升,且满足悬浮检测的精度要求的同时,避免出现悬浮检测盲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并参考图2所示的内容,第一子触控线122与第二子触控线123形成的矩形结构内,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子触控线122,以及与第一子触控线122电连接的第二子触控线123。
通过增加对应第一触控电极111的第二触控电极121的数量,可以提升第一触控层11悬浮检测时的精度,从而,可以在实现对第一触控层11的悬浮检测能力的提升,且提升悬浮检测的精度。
并且,由于第一子触控线122与第二子触控线123形成的矩形结构内较为空旷。当环境光较强时,在环境光入射至显示面板10内后,容易入射至第二触控电极121的侧壁而产生反射。此时,对应设置有第二触控电极121的第一触控电极111处的反射光,和其他第一触控电极111处的反射光就会存在较大差别。也即会导致从小角度观察显示面板10时,会出现第二触控电极121的可视问题。
因此,通过在第一子触控线122与第二子触控线123形成的矩形结构内设置其他第一子触控线122,可以增加对应设置有第二触控电极121的第一触控电极111的数量,使得这些第一触控电极111处的反射光,和其他第一触控电极111处的反射光的差别减小,从而,可以减弱从小角度观察显示面板10时,出现的第二触控电极121的可视程度,进而,可以缓解从小角度观察显示面板10时,第二触控电极121的可视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并参考图2所示的内容,第一子触控线122与第二子触控线123形成的矩形结构内,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子触控线123,以及与第二子触控线123电连接的第二触控电极121。
通过增加对应第一触控电极111的第二触控电极121的数量,可以提升第一触控层11悬浮检测时的精度,从而,可以在实现对第一触控层11的悬浮检测能力的提升,且提升悬浮检测的精度。
并且,通过在第一子触控线122与第二子触控线123形成的矩形结构内设置其他第二子触控线123,可以增加对应设置有第二触控电极121的第一触控电极111的数量,使得这些第一触控电极111处的反射光,和其他第一触控电极111处的反射光的差别减小,从而,可以减弱从小角度观察显示面板10时,出现的第二触控电极121的可视程度,进而,可以缓解从小角度观察显示面板10时,第二触控电极121的可视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并参考图2所示的内容,第一子触控线122与第二子触控线123形成的矩形结构内,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子触控线122与至少一个第二子触控线123,以及与第一子触控线122或第二子触控线123电连接的第二触控电极121。
通过进一步增加对应第一触控电极111的第二触控电极121的数量,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一触控层11悬浮检测时的精度,从而,可以在实现对第一触控层11的悬浮检测能力的提升,且进一步提升悬浮检测的精度。
并且,通过在第一子触控线122与第二子触控线123形成的矩形结构内设置其他第一子触控线122与第二子触控线123,可以进一步增加对应设置有第二触控电极121的第一触控电极111的数量,使得这些第一触控电极111处的反射光,和其他第一触控电极111处的反射光的差别减小,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弱从小角度观察显示面板10时,出现的第二触控电极121的可视程度,进而,可以进一步缓解从小角度观察显示面板10时,第二触控电极121的可视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触控层11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111,第二触控层12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二触控电极121。第二触控电极121与第一触控电极111对应设置。
而通过第二触控电极121与第一触控电极111对应设置,可以使每一第一触控电极111均对应设有第二触控电极121,从而,可以在实现对第一触控层11的悬浮检测能力的提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悬浮检测的精度。
并且,通过第二触控电极121与第一触控电极111对应设置,还可以使得每一第一触控电极111处的反射光均和其他第一触控电极111处的反射光的相同,从而,可以避免从小角度观察显示面板10时,出现第二触控电极121的可视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第一触控层11进行检测的检测频率包括自容检测频率与互容检测频率,对第二触控层12进行检测的检测频率包括自容检测频率。
这样设置,可以通过不同的检测频率具体实现第一触控层11的互容与自容两种检测模式,以及第二触控层12的自容检测模式。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种显示面板10。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在不产生冲突的情况下,可互为补充。
需要指出的是,在附图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可能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尺寸。而且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者可以存在中间的层。另外,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下”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下,或者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的层或元件。另外,还可以理解,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时,它可以为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唯一的层,或还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层或元件。通篇相似的参考标记指示相似的元件。
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触控层、第二触控层与显示结构;
所述第二触控层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层与所述显示结构之间,所述第一触控层位于所述第二触控层背向所述显示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一触控层至少用于接受触控指示并发出指示信号;施加至所述第二触控层的驱动信号至少在所述第一触控层进行弱信号检测时,与施加至所述第一触控层的驱动信号的波形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层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层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二触控电极;每一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对应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相重合,或者,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对应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层还包括至少两条第一子触控线与至少两条第二子触控线;所述第一子触控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子触控线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子触控线以及所述第二子触控线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第一子触控线与所述第二子触控线形成矩形结构;与所述第一子触控线或所述第二子触控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对应所述第一触控层边缘的第一触控电极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触控线与第二子触控线形成的矩形结构内,还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触控线,以及与所述第一子触控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触控线与所述第二子触控线形成的矩形结构内,还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子触控线,以及与所述第二子触控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触控线与所述第二子触控线形成的矩形结构内,还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触控线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子触控线,以及与所述第一子触控线或所述第二子触控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层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层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触控层进行检测的检测频率包括自容检测频率与互容检测频率,对所述第二触控层进行检测的检测频率包括自容检测频率。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311236788.1A 2023-09-22 2023-09-2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1935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36788.1A CN117193570A (zh) 2023-09-22 2023-09-2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36788.1A CN117193570A (zh) 2023-09-22 2023-09-2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93570A true CN117193570A (zh) 2023-12-08

Family

ID=88990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36788.1A Pending CN117193570A (zh) 2023-09-22 2023-09-2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9357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19751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1419521B (zh) 触控式基板与触控式液晶显示器
CN10972804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20170283A1 (en) Light-transmissive input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9148540A (zh)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54583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6395651B2 (ja) 入力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12698746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7749419A (zh)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216144B2 (en) Touch structur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CN110018753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183264B (zh) 内嵌式电容触控显示面板
JP7007258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表示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JP2015011493A (ja) 入力装置
CN108920034B (zh) 一种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056865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397970A1 (en) Touch sensor
CN104461155A (zh) 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11045553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719357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8141353U (zh)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2181198B (zh) 触控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181215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触控检测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US10953638B2 (en) Plastic laminate structure
CN204270271U (zh) 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