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81198B - 触控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触控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81198B CN112181198B CN202011024676.6A CN202011024676A CN112181198B CN 112181198 B CN112181198 B CN 112181198B CN 202011024676 A CN202011024676 A CN 202011024676A CN 112181198 B CN112181198 B CN 11218119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touch
- shielding layer
- protective cover
- electr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873 mas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089 Cyclic olefin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5 dual-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模组及电子设备。触控模组包括:触控薄膜,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一遮蔽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侧,所述第一遮蔽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保护盖板,设置于所述触控薄膜上;以及油墨层,设置于所述保护盖板朝向所述触控薄膜的表面的边缘区域,所述油墨层的内边缘落入所述第一遮蔽层中,所述第一遮蔽层的内边缘界定所述触控模组的可视区及不可视区。上述触控模组,能够遮蔽油墨层,避免传统油墨层导致可视区边缘产生外观不良的情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多配置有触控模组,以实现触控感应功能。传统的触控模组包括触控薄膜以及保护玻璃,感应电极设置于触控薄膜中,保护玻璃与触控薄膜通过光学胶粘连,以对触控薄膜起保护作用。同时,在保护玻璃与光学胶之间通常还设置有油墨层,以遮蔽触控薄膜的走线以及电子设备的内部线路,油墨层界定出触控模组的可视区以及不可视区。
然而,传统的触控薄膜中的油墨层容易影响光学胶及保护盖板的光学性能,导致可视区边缘产生外观不良的现象。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油墨层容易导致可视区边缘产生外观不良的现象的问题,提供一种触控模组及电子设备。
一种触控模组,包括:
触控薄膜,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一遮蔽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侧,所述第一遮蔽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
保护盖板,设置于所述触控薄膜上;以及
油墨层,设置于所述保护盖板朝向所述触控薄膜的表面的边缘区域,所述油墨层的内边缘落入所述第一遮蔽层中,所述第一遮蔽层的内边缘界定所述触控模组的可视区及不可视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绝缘层朝向所述保护盖板的表面的正投影中,所述第一遮蔽层的内边缘与所述油墨层的内边缘相错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保护盖板朝向所述触控薄膜的表面的正投影中,所述第一遮蔽层的外边缘落入所述油墨层中,且所述第一遮蔽层的外边缘与所述油墨层的外边缘相错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蔽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边缘区域;或者,
所述第一遮蔽层的外边缘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边缘相间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第一触控电极以及第一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环绕并连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边缘设置,且在所述保护盖板朝向所述触控薄膜的表面的正投影中,所述第一金属线落入所述第一遮蔽层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蔽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侧;或者,
所述第一遮蔽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及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模组还包括光学胶层,所述光学胶层设置于所述保护盖板及所述触控薄膜之间,以粘合所述保护盖板与触控薄膜,所述第一遮蔽层的厚度小于所述油墨层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蔽层的厚度在4um-8um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薄膜还包括基板、第二电极层、第二绝缘层以及第二遮蔽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外侧,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外侧,所述第二遮蔽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上,并与所述第一遮蔽层相对设置;
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第二触控电极以及第二金属线,所述第二金属线环绕并连接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边缘设置,且在所述保护盖板朝向所述触控薄膜的表面的正投影中,所述第二金属线落入所述第二遮蔽层中。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组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模组,所述显示模组设置于所述触控薄膜背离所述保护盖板的一侧。
上述触控模组,设置有油墨层以及第一遮蔽层,当运用于电子设备中时,油墨层及第一遮蔽层能够遮蔽触控薄膜位于不可视区的走线以及电子设备的内部线路。同时,第一遮蔽层的内边缘界定可视区与不可视区,将第一遮蔽层设置于第一绝缘层上,能够避免第一遮蔽层影响光学胶及保护盖板的光学性能,进而避免可视区边缘产生外观不良的现象。进一步地,油墨层的正投影落入第一遮蔽层中,则从保护盖板背离触控薄膜的一侧观察触控模组时,油墨层边缘产生的外观不良现象被第一遮蔽层遮挡而不可视,能够避免传统油墨层导致可视区边缘产生外观不良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模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触控薄膜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触控薄膜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控薄膜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100、触控模组;110、保护盖板;120、触控薄膜;121、基板;122、第一电极层;123、第一绝缘层;124、第一遮蔽层;125、第二电极层;126、第二绝缘层;127、第二遮蔽层;130、光学胶层;140、油墨层;150、可视区;160、不可视区;171、第一金属线;172、第一触控电极;173、第二金属线;174、第二触控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和图2,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模组100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触控薄膜120部分结构的示意图。触控模组100可运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中,以使电子设备具备触控感应功能。具体地,触控模组100包括保护盖板110、触控薄膜120以及光学胶层130,光学胶层130设置于触控薄膜120以及保护盖板110之间,以粘合触控薄膜120及保护盖板110,光学胶层130的材料可以为任意种类的OCA光学胶,只要能够粘合触控薄膜120及保护盖板110,同时具备良好的透光性能即可。保护盖板110设置于触控薄膜120上,用于对触控模组100内部结构起保护作用,保护盖板110的材料可以为有机玻璃等透光材料,当触控模组100运用于电子设备中时,电子设备中的显示模组能够通过保护盖板110显示图像。触控薄膜120用于感应保护盖板110背离触控薄膜120一侧的触摸动作,以实现触控感应功能。
触控薄膜120可以为电容式触控薄膜,且可以为单层触控薄膜,也可以为双层触控薄膜。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触控薄膜120为单层触控薄膜,触控薄膜120包括基板121、第一电极层122以及第一绝缘层123。第一电极层122设置于基板121上,基板121对第一电极层122起支撑作用,具体地,基板121的材料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环烯烃聚合物(COP)等具备一定硬度的透光物质。第一绝缘层123设置于第一电极层122背离基板121的一侧并覆盖第一电极层122,以将第一电极层122与光学胶层130以及空气相隔离,对第一电极层122起保护作用,防止第一电极层122氧化损坏。第一绝缘层123的材料也可以为PET等绝缘材料。而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触控薄膜120为双层触控薄膜,即基板121的两侧均设置有电极。具体地,触控薄膜120还包括第二电极层125以及第二绝缘层126,第二电极层125设置于基板121背离第一电极层122的一侧,第一电极层122与第二电极层125共同配合实现触控感应功能,第二绝缘层126设置于第二电极层125背离基板121的一侧并覆盖第二电极层125。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122包括电性连接的第一触控电极172以及第一金属线171,第一金属线171环绕第一触控电极172的边缘设置。第一金属线171可以为铜线,也可以采用其他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而第一触控电极172可以为氧化铟锡(ITO)电极,ITO电极与第一金属线171电连接。在保护盖板110朝向触控薄膜120的表面的正投影中,第一金属线171落入第一遮蔽层124中,换言之,第一遮蔽层124能够遮蔽第一电极层122的第一金属线171部分。触控模组100还可包括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与第一金属线171电连接,以实现ITO电极与外部控制元件之间的信息传递,外部控制元件可以为电子设备的控制电路板的元件。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模组100还包括油墨层140,油墨层140设置于保护盖板110朝向触控薄膜120的表面的边缘区域,即油墨层140与光学胶层130直接接触。触控薄膜120还包括第一遮蔽层124,第一遮蔽层124采用不透光材料,例如,第一遮蔽层124的材料也可以为含碳的有机物,例如油墨。第一遮蔽层124设置于第一绝缘层123上,且在第一绝缘层123朝向保护盖板110的表面的正投影中,油墨层140的内边缘落入第一遮蔽层124中。换言之,第一遮蔽层124的内边缘界定了触控模组100的可视区150以及不可视区160。
一并参考图3所示,图3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触控薄膜120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油墨层140以及第一遮蔽层124首尾相连形成封闭结构,第一遮蔽层124围设形成的区域即形成触控模组100的可视区150。而在本申请中,第一遮蔽层124或油墨层140的内边缘可以理解为第一遮蔽层124或油墨层140靠近可视区150的边缘,第一遮蔽层124或油墨层140的外边缘可以理解为第一遮蔽层124或油墨层140远离可视区150的边缘。另外,可视区150即为于保护盖板110背离触控薄膜120一侧能够观察到触控模组100内部结构的区域,例如,当触控模组100运用于电子设备中时,于保护盖板110背离触控薄膜120一侧的可视区150能够透过触控模组100观察到电子设备中显示模组形成的图像。而由于第一遮蔽层124以及油墨层140均能够遮挡光线,不可视区160即为于保护盖板110背离触控薄膜120一侧仅能够观察到油墨颜色的区域,例如不可视区160呈现黑色。
可以理解的是,传统的触控模组,通常以保护盖板上的油墨层的内边缘界定可视区以及不可视区,而由于设置油墨层时,容易使油墨层各部分的厚度不均匀。油墨层的各部分厚度不均匀容易影响到光学胶层以及保护盖板的光学性能,例如,造成光学胶层的光学胶堆积或者造成光学胶各部分厚度不均匀的现象,进而导致触控模组产生亮线、暗线、亮度不均匀等外观不良现象。而上述触控模组100,在触控薄膜120上增加一层第一遮蔽层124,以第一遮蔽层124的内边缘界定可视区150以及不可视区160。由于常见的触控薄膜120的厚度远小于保护盖板110的厚度,相应地,第一遮蔽层124的厚度也小于油墨层140的厚度。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油墨层140的厚度在8um-16um之间,而第一遮蔽层124的厚度在4um-8um之间。则光学胶层130于第一遮蔽层124处光学堆积现象较弱,不易产生外观不良。同时,由于油墨层140的正投影落入第一遮蔽层124中,即油墨层140靠近内边缘的部分与第一遮蔽层124的部分重叠,则从保护盖板110背离触控薄膜120的一侧观察触控模组100时,油墨层140边缘产生的外观不良现象被第一遮蔽层124遮挡而位于不可视区160,不会对触控模组100的外观造成影响。因此,上述触控模组100,能够避免传统油墨层140导致可视区150边缘产生外观不良的情况,降低触控模组100的外观不良率,进而达到降低触控模组100的制造成本的效果。
请再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绝缘层123朝向保护盖板110的表面的正投影中,第一遮蔽层124的内边缘与油墨层140的内边缘相错位,换言之,第一遮蔽层124靠近内边缘的部分与延伸至油墨层140的内侧与保护盖板110相对。由此,当油墨层140在设置时部分溢出至内侧形成外观不良时,第一遮蔽层124也能够遮蔽油墨层140溢出的部分,进一步避免油墨层140对触控模组100的外观造成影响。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遮蔽层124的内边缘也可以与油墨层140的内边缘齐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保护盖板110朝向触控薄膜120的表面的正投影中,触控薄膜120落入油墨层140中,且触控薄膜120的外侧与油墨层140的外边缘相错位。相应地,第一遮蔽层124的外边缘也落入油墨层140中,且第一遮蔽层124的外边缘与油墨层140的外边缘相错位。由此,触控薄膜120的外侧预留有部分与保护盖板110相对的区域,以便于触控模组100的走线以及柔性电路板的设置,同时也能够缩短第一遮蔽层124的尺寸,节省第一遮蔽层124设置成本。而当电子设备中部分结构与触控薄膜120的外侧区域相对时,由于油墨层140的厚度大于第一遮蔽层124的厚度,油墨层140也能够很好地遮蔽触控薄膜120的外侧区域。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遮蔽层124与第一绝缘层123的边缘相间隔,以此缩短第一遮蔽层124的尺寸,进一步降低第一遮蔽层124的设置成本。只要保证第一遮蔽层124有部分与油墨层140相对,以遮蔽油墨层140内边缘部分产生的外观不良现象即可。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遮蔽层124也可覆盖第一绝缘层123的边缘区域,第一遮蔽层124与油墨层140相叠加,以提升不可视区160的遮蔽效果。
一并参考图1和图4,图4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控薄膜120部分结构的示意图。由于第一绝缘层123以及基板121的材料为透光材料,则第一遮蔽层124于触控薄膜120上的设置位置不限,只要能够对第一电极层122进行遮蔽,同时界定出可视区150及不可视区160即可。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第一遮蔽层124对第一电极层122的遮蔽效果,第一遮蔽层124应当设置于第一电极层122的外侧,即设置于第一电极层122背离基板121的一侧。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遮蔽层124设置于第一绝缘层123背离第一电极层122的一侧。而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遮蔽层124设置于第一绝缘层123及第一电极层122之间。由此,第一遮蔽层124不与光学胶层130直接接触,能够进一步避免第一遮蔽层124对光学胶层130的光学性能产生影响,进一步降低触控模组100的外观不良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为方便描述触控模组100的结构,图1、图2以及图4中均仅示出了触控模组100的部分结构,触控模组100的完整结构可由图3推得,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示出了触控模组100一半结构的示意图,另一半结构与图1所示的结构呈轴对称结构,对称轴即为图1中的虚线A。
请再参考图1和图2所示,当第一遮蔽层124的内边缘区域与油墨层140相错开时,由于第一遮蔽层124的厚度较小,单独的第一遮蔽层124可能无法起到完全遮蔽不可视区160的效果,进而使可视区150与不可视区160的交界处产生外观不良。为避免单独的第一遮蔽层124无法完全遮蔽不可视区160的情况,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触控薄膜120为双层触控薄膜120时,触控薄膜120还可包括第二遮蔽层127,第二遮蔽层127设置于第二电极层125的外侧,并设置于第二绝缘层126上。例如,第二遮蔽层127设置于第二绝缘层126背离第二电极层125的一侧,或者,第二遮蔽层127设置于第二电极层125以及第二绝缘层126之间。第二遮蔽层127与第一遮蔽层124相对设置,即第二遮蔽层127与第一遮蔽层124于基板121表面上的正投影相重叠。第二遮蔽层127与第一遮蔽层124相配合,能够进一步提升不可视区160的遮蔽效果。
第二电极层125、第二绝缘层126以及第二遮蔽层127的设置方式可参照第一电极层122、第一绝缘层123以及第一遮蔽层124,此处不再赘述。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层125包括电性连接第二触控电极174以及第二金属线173,第二金属线173环绕第二触控电极174层的边缘设置,且在保护盖板110朝向触控薄膜的表面的正投影中,第二金属线173落入第二遮蔽层中,第二遮蔽层126能够遮蔽第二电极层125的第二金属线173。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图未示出),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组以及上述的触控模组100。显示模组设置于触控模组100背离保护盖板110的一侧,显示模组可以为液晶显示屏,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与触控模组100的可视区150相对,显示模组显示的图像依次透过触控薄膜120、光学胶层130以及保护盖板110后到达人眼。在电子设备中采用上述触控模组100,通过在触控模组100中增加第一遮蔽层124以界定可视区150与不可视区160,能够避免传统油墨层140界定可视区150及不可视区160容易导致可视区150边缘产生外观不良的情况。
当然,参考图1和图3所示,根据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的面积以及形状的不同,可适应调整第一遮蔽层124内边缘围设形成的区域的面积和形状,以使得触控模组100的可视区150与显示模组的显示面相适应,使显示模组的图像能够更完整地透过触控模组100显示。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为方形,则可视区150的形状也为方形。而当电子设备为智能手表等小型设备时,显示面及可视区150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等任意适用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122上的触控电极部分,例如ITO电极也可延伸至触控模组100的可视区150部分,以配合显示模组实现更强大的触控感应功能。此时,可通过对触控电极部分的线宽进行设计,例如,将触控电极的线宽设置为纳米尺寸,使人眼于可视区150部分无法观察到触控电极即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控薄膜,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一遮蔽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侧,所述第一遮蔽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
保护盖板,设置于所述触控薄膜上;以及
油墨层,设置于所述保护盖板朝向所述触控薄膜的表面的边缘区域,所述油墨层覆盖所述保护盖板的边缘区域,所述油墨层的内边缘落入所述第一遮蔽层在所述保护盖板的正投影区域中,且所述第一遮蔽层位于所述油墨层的背向所述保护盖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遮蔽层的内边缘界定所述触控模组的可视区及不可视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绝缘层朝向所述保护盖板的表面的正投影中,所述第一遮蔽层的内边缘与所述油墨层的内边缘相错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护盖板朝向所述触控薄膜的表面的正投影中,所述第一遮蔽层的外边缘落入所述油墨层中,且所述第一遮蔽层的外边缘与所述油墨层的外边缘相错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蔽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边缘区域;或者,
所述第一遮蔽层的外边缘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边缘相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第一触控电极以及第一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环绕并连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边缘设置,且在所述保护盖板朝向所述触控薄膜的表面的正投影中,所述第一金属线落入所述第一遮蔽层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蔽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背离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一侧;或者,
所述第一遮蔽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及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学胶层,所述光学胶层设置于所述保护盖板及所述触控薄膜之间,以粘合所述保护盖板与触控薄膜,所述第一遮蔽层的厚度小于所述油墨层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蔽层的厚度在4um-8u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薄膜还包括基板、第二电极层、第二绝缘层以及第二遮蔽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外侧,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外侧,所述第二遮蔽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上,并与所述第一遮蔽层相对设置;
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第二触控电极以及第二金属线,所述第二金属线环绕并连接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边缘设置,且在所述保护盖板朝向所述触控薄膜的表面的正投影中,所述第二金属线落入所述第二遮蔽层中。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组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模组,所述显示模组设置于所述触控薄膜背离所述保护盖板的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24676.6A CN112181198B (zh) | 2020-09-25 | 2020-09-25 | 触控模组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24676.6A CN112181198B (zh) | 2020-09-25 | 2020-09-25 | 触控模组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81198A CN112181198A (zh) | 2021-01-05 |
CN112181198B true CN112181198B (zh) | 2022-12-02 |
Family
ID=73943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024676.6A Active CN112181198B (zh) | 2020-09-25 | 2020-09-25 | 触控模组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18119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06496B (zh) * | 2022-04-19 | 2023-08-01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监控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38966A (zh) * | 2017-08-02 | 2017-10-10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显示屏结构 |
CN108089362A (zh) * | 2017-12-29 | 2018-05-29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造方法和移动终端 |
CN108206871A (zh) * | 2017-12-29 | 2018-06-26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移动终端和显示模组加工方法 |
CN110865741A (zh) * | 2019-11-29 | 2020-03-06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149519U (zh) * | 2013-02-17 | 2013-08-21 |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触控装置 |
TWI549027B (zh) * | 2014-04-22 | 2016-09-11 |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
CN108021257B (zh) * | 2016-10-31 | 2024-07-12 | 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盖板玻璃层叠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
CN108268176B (zh) * | 2018-02-11 | 2020-10-30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适用于窄边框触控面板的线路布局结构 |
-
2020
- 2020-09-25 CN CN202011024676.6A patent/CN11218119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38966A (zh) * | 2017-08-02 | 2017-10-10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显示屏结构 |
CN108089362A (zh) * | 2017-12-29 | 2018-05-29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造方法和移动终端 |
CN108206871A (zh) * | 2017-12-29 | 2018-06-26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移动终端和显示模组加工方法 |
CN110865741A (zh) * | 2019-11-29 | 2020-03-06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81198A (zh) | 2021-01-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239656B2 (en) |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8366286B2 (en) | Light-transmissive input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9626019B2 (en) | Touch panel | |
US10203537B2 (en) |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US20110291987A1 (en) | Touch-sensitive device | |
US20130222314A1 (en) | Touch-sensitive device and touch-sensitive display device | |
EP2495643A2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ransparent circuit substrate for touch screen | |
US20150022741A1 (en) |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touch panel | |
WO2010058495A1 (ja) |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 |
US11068104B2 (en) |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KR102119818B1 (ko) | 터치 패널 | |
TWI631498B (zh) | 觸控面板 | |
KR102098385B1 (ko) | 터치 패널 | |
CN112181198B (zh) | 触控模组及电子设备 | |
US9645687B2 (en) | Touch panel | |
JP6254812B2 (ja) | タッチパネル機能内蔵液晶表示装置 | |
US11791292B1 (en) | Embedded touch panel display device | |
KR102262549B1 (ko) | 터치 패널 | |
KR101217589B1 (ko) | 윈도우 패널 일체형 정전용량 터치 패널 | |
KR102187648B1 (ko) | 터치 패널 | |
WO2024185379A1 (ja) | タッチパネル | |
JP6588957B2 (ja) | タッチパネル機能内蔵液晶表示装置 | |
JPWO2020022108A1 (ja) | タッチセンサ | |
CN110888563A (zh) | 触控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 |
KR20150091725A (ko) | 표시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