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98746B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698746B CN112698746B CN202011598946.4A CN202011598946A CN112698746B CN 112698746 B CN112698746 B CN 112698746B CN 202011598946 A CN202011598946 A CN 202011598946A CN 112698746 B CN112698746 B CN 11269874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uch
- layer
- electrode
- display panel
- touch displ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6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29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40 vapo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06F3/04184—Synchronisation with the driving of the display or the backlighting unit to avoid interferences generated internall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7—Shielding in digitiser, i.e. guard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mostly for capacitive touchscreens, e.g. driven shields, driven groun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基板、依次位于基板表面的发光阵列层、封装层、第一电极层和色阻层;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封装层至少包括第一子封装层和第二子封装层,第一子封装层和第二子封装层沿远离基板的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子封装层和第二子封装层之间具有辅助电极;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第一触控电极的投影与辅助电极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在触控充电阶段,第一触控电极具有第一驱动信号,辅助电极具有第二驱动信号,第二驱动信号和第一驱动信号为同步信号,使得第一触控电极和辅助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较小,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寄生电容对第一触控电极的影响,进而可以提高触控检测的灵敏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因具有能耗低、分辨率高、亮度高、响应速度快、不需背光源和成本低等优点,而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但是,集成有触控电极的OLED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与阴极的寄生电容较大,导致触控电极的触控检测精度和灵敏度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以解决触控电极与阴极之间寄生电容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依次位于所述基板表面的发光阵列层、封装层、第一电极层和色阻层;
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
所述封装层至少包括第一子封装层和第二子封装层,所述第一子封装层和所述第二子封装层沿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子封装层和所述第二子封装层之间具有辅助电极;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投影与所述辅助电极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在触控充电阶段,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具有第一驱动信号,所述辅助电极具有第二驱动信号,所述第二驱动信号和所述第一驱动信号为同步信号。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应用于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在触控充电阶段,向第一触控电极输入第一驱动信号,向辅助电极输入第二驱动信号,所述第二驱动信号和所述第一驱动信号为同步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封装层至少包括第一子封装层和第二子封装层,第一子封装层和第二子封装层沿远离基板的方向依次设置,由于第一子封装层和第二子封装层之间具有辅助电极,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第一触控电极的投影与辅助电极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因此,对第一触控电极产生影响的寄生电容,主要为第一触控电极和辅助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
由于在触控充电阶段,第一触控电极具有第一驱动信号,辅助电极具有第二驱动信号,且第二驱动信号和第一驱动信号为同步信号,因此,第一触控电极和辅助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较小,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寄生电容对第一触控电极的影响,进而可以提高触控检测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个触控电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辅助电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黑矩阵和第二黑矩阵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依次位于基板1表面的发光阵列层2、封装层3、第一电极层和色阻层,当然,该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色阻层表面的盖板等,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发光阵列层2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多个发光单元在基板1上阵列排布。图1中仅以相邻的三个发光单元为例进行说明,每个发光单元都包括驱动电路和发光器件。其中,驱动电路至少包括驱动晶体管T,发光器件包括阴极21、阳极22和位于阴极21和阳极22之间的发光层23。驱动晶体管T的源极与触控显示面板的数据线相连,驱动晶体管T的栅极与触控显示面板的扫描线相连,驱动晶体管T的漏极与阳极22相连,扫描线上的扫描信号控制驱动晶体管T导通后,将数据线上的数据信号传输至对应的阳极22,来驱动发光器件发光。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4。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个触控电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第一触控电极4为由多个金属线40构成的金属网格状的电极,图1中的第一触控电极4的剖面结构为图2中的第一触控电极4沿切割线AA’切割形成的剖面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垂直于基板1的方向上,金属网格的网孔至少覆盖一个发光单元F,图2中仅以一个金属网格的网孔覆盖一个发光单元F,一个第一触控电极4覆盖四个发光单元F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发光单元F的面积较小,第一触控电极4的面积较大,因此,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第一触控电极4覆盖的发光单元F的个数远远大于图2所示。
如图2所示,多个第一触控电极4阵列排布,即多个第一触控电极4以自电容的方式实现触控检测,当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二触控电极,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以互电容的方式实现触控检测。
本发明实施例中,封装层3至少包括第一子封装层31和第二子封装层32,第一子封装层31和第二子封装层32沿远离基板1的方向依次设置。并且,第一子封装层31和第二子封装层32之间具有辅助电极7。
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封装层3包括第一子封装层31和第二子封装层32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封装层3还可以包括第三子封装层、第四子封装层等。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辅助电极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辅助电极7为由多个金属线70构成的金属网格状电极,图1中的辅助电极7的剖面结构为图3中的辅助电极7沿切割线BB’切割形成的剖面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辅助电极7为覆盖整个触控显示面板的整面电极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并不仅限于此,辅助电极7也可以为多个阵列排布的电极,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垂直于基板1的方向上,第一触控电极4的投影与辅助电极7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基于此,对第一触控电极4的触控性能产生影响的寄生电容,主要为第一触控电极4与辅助电极7之间的寄生电容。
并且,在触控充电阶段,第一触控电极4具有第一驱动信号,辅助电极7具有第二驱动信号,第二驱动信号和第一驱动信号为同步信号。基于此,可以使得第一触控电极4与辅助电极7之间的寄生电容较小,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寄生电容对第一触控电极4触控性能的影响,进而可以提高触控检测的灵敏度。
以第一触控电极4采用自电容的方式进行触控为例说明,在触控充电阶段,第一触控电极4上具有第一驱动信号,第一驱动信号用于对第一触控电极4进行充电,辅助电极7上具有第二驱动信号,第二驱动信号用于对辅助电极7进行充电,由于第二驱动信号和第一驱动信号为同步信号,因此,第一触控电极4充电完成进入检测阶段后,辅助电极7也充电完成,第一触控电极4上具有第一电位,辅助电极7上也具有第二电位,其中可以通过设置第二驱动信号,使第二电位和第一电位的差值较小,使得第一触控电极4和辅助电极7的寄生电容较小。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至少为同频率同相位的同步信号,以使第一触控电极4和辅助电极7的信号波动情况相同,使得第一触控电极4和辅助电极7之间的寄生电容在各个时间节点都较小。
在此基础上,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还可以为同幅值的同步信号,以使得充电完成后,第一触控电极4上的第一电位与辅助电极7上的第二电位相等,从而可以使得第一触控电极4与辅助电极7不具有寄生电容,或者说使得第一触控电极4与辅助电极7之间的寄生电容可以忽略不计,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触控检测的灵敏度。
当手指触摸触控显示面板时,手指与第一触控电极4之间的触控电容为Cfinger,第一触控电极4与辅助电极7之间的寄生电容为C0,因手指触摸导致的电容扰动Δ可以表示为:
由于C0越小,电容扰动Δ越大,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检测灵敏度越高,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一触控电极4和辅助电极7具有同步信号,使得寄生电容C0较小,使得电容扰动Δ较大,进而使得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检测灵敏度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在垂直于基板1的方向上,第一触控电极4的投影与辅助电极7的投影交叠,即辅助电极7的投影覆盖第一触控电极4的投影,则对第一触控电极4的触控性能产生影响的寄生电容,只有第一触控电极4与辅助电极7之间的寄生电容。通过设置第二驱动信号,使得第二驱动信号为与第一驱动信号同频率同幅值同相位的同步信号,可以极大地降低寄生电容对第一触控电极4触控性能的影响,可以极大地提高触控检测的灵敏度。
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垂直于基板1的方向上,第一触控电极4的投影也可以与辅助电极7的投影部分交叠。以第一触控电极4包括均分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且第一部分为投影与辅助电极7的投影交叠的部分,第二部分为投影不与辅助电极7的投影交叠的部分为例进行说明,第一部分和辅助电极7的之间的寄生电容为第一寄生电容,第二部分与阴极21之间的寄生电容为第二寄生电容。对第一触控电极4的触控性能产生影响的寄生电容,为第一寄生电容与第二寄生电容之和。
若第一触控电极4和阴极21之间没有辅助电极7,则第一触控电极4和阴极21之间的寄生电容为第三寄生电容,其中,第三寄生电容等于第二寄生电容的2倍。由于辅助电极7位于第一触控电极4和阴极21之间,且辅助电极7上的第二驱动信号与第一触控电极4上的第一驱动信号为同步信号,因此,第一寄生电容小于第二寄生电容,即第一寄生电容与第二寄生电容之和小于第三寄生电容。由此可知,即便第一触控电极4的投影与辅助电极7的投影部分交叠,也可以减小寄生电容对第一触控电极4触控性能的影响。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与第一触控电极4和辅助电极7电连接,该驱动电路用于在触控充电阶段,向第一触控电极4输入第一驱动信号,向辅助电极7输入第二驱动信号。
当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为同频率同幅值同相位的同步信号,如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可以为同一信号,则第一触控电极4可以与辅助电极7电连接,驱动电路与第一触控电极4电连接,驱动电路通过向第一触控电极4输入驱动信号,来使第一触控电极4上具有第一驱动信号,使辅助电极7上具有第二驱动信号。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色阻层包括第一黑矩阵5和彩色色阻6,其中,第一黑矩阵5限定出多个开口区域,多个彩色色阻6分别设置在多个开口区域内,即每个开口区域内都设置一个彩色色阻6。其中,每个彩色色阻6在垂直于基板1方向上的投影都与一个发光单元在垂直于基板1方向上的投影重叠,并且,彩色色阻6的颜色也与投影重叠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的颜色相同。如不同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的颜色分别为红色、绿色和蓝色时,不同彩色色阻6的颜色也分别为红色、绿色和蓝色。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触控电极4和辅助电极7都为金属电极,因此,为了避免金属电极反光影响显示效果,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触控电极4和辅助电极7的金属线都位于发光单元F之间的间隙内,并且,在垂直于基板1的方向上,第一黑矩阵5的投影覆盖第一触控电极4的投影和辅助电极7的投影。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遮挡第一触控电极4,起到更好的遮光作用,第一黑矩阵5覆盖第一触控电极4,如图1所示,第一黑矩阵5完全覆盖第一触控电极4,并且,在垂直于基板1的方向上,第一黑矩阵5的投影覆盖辅助电极7的投影。当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黑矩阵5与第一触控电极4之间也可以具有绝缘层或平坦化层等,即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黑矩阵5的投影覆盖第一触控电极4的投影和辅助电极7的投影。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辅助电极7降低了对第一触控电极4产生影响的寄生电容,因此,不需要通过增加封装层3的厚度,来降低对第一触控电极4产生影响的寄生电容。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封装层3的厚度可以减薄,以使第一黑矩阵5距离发光层23更近,即使得发光层23距离第一黑矩阵5的开口区域更近,使得发光层23发出的更多大角度的光线可以从第一黑矩阵5出射,从而使得第一黑矩阵5能够实现更大范围的遮光同时不影响视角,还能提高发光器件的出光率。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辅助电极7不仅提高了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还提高了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一黑矩阵5能够实现更大范围的遮光且不影响视角,第一子封装层31在垂直于基板1方向上的厚度范围为4um~6um;第二子封装层32在垂直于基板1方向上的厚度范围为4um~8um;封装层3在垂直于基板1方向上的总厚度小于或等于12um。
当然,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色阻层也可以仅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彩色色阻6,不包括第一黑矩阵,以减少工艺步骤,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其中,相邻的两个不同颜色的彩色色阻6之间具有交叠部分60,该交叠部分60起到第一黑矩阵的作用,即,在垂直于基板1的方向上,交叠部分60的投影覆盖第一触控电极4的投影和辅助电极7的投影。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交叠部分60完全覆盖第一触控电极4,并且,在垂直于基板1的方向上,交叠部分60的投影覆盖辅助电极7的投影。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遮挡辅助电极7,起到更好的遮光作用,如图6和图7所示,图6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黑矩阵8,第二黑矩阵8位于辅助电极7和第二子封装层32之间,且第二黑矩阵8覆盖辅助电极7。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黑矩阵5和第二黑矩阵8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黑矩阵5和第二黑矩阵8都为由多个遮光条构成的网格状结构,网孔区域即黑矩阵的开口区域为彩色色阻6的设置区域。在垂直于基板1的方向上,网孔区域即黑矩阵的开口区域的投影与发光单元F的投影重叠。图6中的第一黑矩阵5和第二黑矩阵8的剖面结构为图8中的第一黑矩阵5和第二黑矩阵8的沿切割线CC’切割形成的剖面结构。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垂直于基板1的方向上,第二黑矩阵8的投影覆盖第一黑矩阵5的投影,并且,第二黑矩阵8的线宽L2大于第一黑矩阵5的线宽L1。由于与第一黑矩阵5相比,第二黑矩阵8距离发光器件更近,因此,在不影响视角的情况下,令第二黑矩阵8的线宽更大,可以使得第二黑矩阵8遮挡的金属电极以及金属走线如栅极线和数据线的面积更大,遮光效果更好。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在垂直于基板1的方向上,交叠部分60的投影覆盖第一黑矩阵5的投影,并且,第二黑矩阵8的线宽L2大于交叠部分60的宽度L3。基于此,可以通过交叠部分60代替第一黑矩阵5起到遮挡第一触控电极4的作用,通过第二黑矩阵8代替第一黑矩阵5起到遮挡其底部金属走线如栅极线和数据线的作用,进而可以减少第一黑矩阵5起到减少工艺步骤和材料的作用,此外,由于第二黑矩阵8距离发光器件更近,因此,第二黑矩阵8的遮光范围更大、显示面板的出光率和视角更好。
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辅助电极7的材料为导电遮光材料,如辅助电极7的材料为黑色导电材料,基于此,辅助电极7不仅能够起到与第一触控电极4形成寄生电容的作用,而且能够代替第二黑矩阵8起到遮光作用,从而可以既可以减少制作第二黑矩阵8的步骤,还可以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此外,对于基板1背离发光阵列层2的一侧有光感传感器的指纹识别面板而言,由导电遮光材料构成的辅助电极7,还可以防止第一触控电极4等反射的光线影响光感传感器。
在此基础上,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黑矩阵5和辅助电极7都为网格状结构,第一黑矩阵5的网格状结构如图8所示,辅助电极7的网格状结构如图4所示,并且,辅助电极7的线宽L4大于第一黑矩阵5的线宽L1,以提高辅助电极7的遮光效果。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多个第一触控电极4阵列排布,在此基础上,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触控显示面板至少还包括第二电极层9。其中,第二电极层9包括多个触控走线90,多个触控走线90与多个第一触控电极4分别电连接,以实现第一触控电极4与驱动电路的电连接。并且,第二电极层9与第一电极层之间具有绝缘层,即触控走线90与第一触控电极4之间具有绝缘层,触控走线90通过贯穿绝缘层的过孔与第一触控电极4电连接。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二电极层9位于封装层3与第一电极层之间,即,第二电极层9位于封装层3与第一触控电极4之间。可选地,第二电极层9与第一电极层之间的绝缘层的材料也为封装层材料,以不再额外选择绝缘材料,简化了工艺步骤。
当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二电极层9位于第一电极层与色阻层之间,即第二电极层9位于第一触控电极4和第一黑矩阵5之间。可选地,第二电极层9与第一电极层之间的绝缘层为彩色色阻6,以节省材料和工艺步骤。如图11所示,相邻的两个彩色色阻6具有暴露出第一触控电极4的区域,基于此,在彩色色阻6表面制作第二电极层9之后,第二电极层9通过暴露出第一触控电极4的区域与第一触控电极4电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二电极层9位于第一触控电极4和彩色色阻6之间。可选地,第二电极层9与第一电极层之间的绝缘层为彩色色阻6,以节省材料和工艺步骤。如图12所示,相邻的两个彩色色阻6覆盖第一触控电极4,第二电极层9通过贯穿彩色色阻6的过孔与第一触控电极4电连接。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图13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至少还包括第三电极层10,第三电极层10与第一电极层之间具有绝缘层。
如图13所示,第三电极层10位于封装层3与第一电极层之间,即,第三电极层10位于封装层3与第一触控电极4之间。可选地,第三电极层10与第一电极层之间的绝缘层的材料也为封装层材料,以不再额外选择绝缘材料,简化了工艺步骤。
或者,
如图14所示,图14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三电极层10位于第一触控电极4和彩色色阻6之间。可选地,第三电极层10与第一电极层之间的绝缘层为彩色色阻6,以节省材料和工艺步骤。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三电极层10包括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00,如图15所示,图1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第一触控电极4沿第一方向X延伸,多个第一触控电极4在第二方向Y上依次排列。如图16所示,图1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0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第二触控电极100沿第二方向Y延伸,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00在第一方向X上依次排列,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基于此,第一触控电极4和第二触控电极100以互电容的方式进行触控检测。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梳齿状的第一触控电极4和梳齿状的第二触控电极100为例进行说明,并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4和第二触控电极100还可以为条状电极等,在此不再赘述。
当第一触控电极4和第二触控电极100以互电容的方式进行触控检测时,若第一触控电极4位于第二触控电极100和辅助电极7之间,则对第一触控电极4和第二触控电极100之间的触控电容产生影响的寄生电容,主要为第一触控电极4与辅助电极7之间的寄生电容。若第二触控电极100位于第一触控电极4和辅助电极7之间,则对第一触控电极4和第二触控电极100之间的触控电容产生影响的寄生电容,主要为第二触控电极100与辅助电极7之间的寄生电容。
在触控充电阶段,第一触控电极4具有第一驱动信号,辅助电极7具有第二驱动信号,由于第二驱动信号和第一驱动信号为同步信号,因此,可以使得寄生电容较小,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寄生电容对第一触控电极4和第二触控电极100之间的触控电容的影响,进而可以提高触控检测的灵敏度。
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也可以不包括第三电极层,而是令辅助电极7包括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00。其中,如图15所示,第一触控电极4沿第一方向X延伸,多个第一触控电极4在第二方向Y上依次排列,参考图16,第二触控电极100沿第二方向Y延伸,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00在第一方向X上依次排列,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
此时,第一触控电极4和第二触控电极100以互电容的方式进行触控检测,第一触控电极4和第二触控电极100之间的触控电容,即为第一触控电极4和辅助电极7之间的寄生电容。在触控充电阶段,第一触控电极4具有第一驱动信号,辅助电极7具有第二驱动信号,由于第二驱动信号和第一驱动信号为同步信号,因此,可以使得寄生电容较小,即使得第一触控电极4和第二触控电极100之间的触控电容较小,进而可以使得手指触摸时,对触控电容的电容值的扰动较大,使得触控电容的电容值变化量较大,进而可以提高触控检测的灵敏度。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图17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一子封装层31和第二子封装层32均包括层叠的至少一层无机绝缘层310和至少一层有机绝缘层311。可选地,无机绝缘层310是采用CVD(Chemical VaporDeposition,气相沉积)工艺蒸镀的膜层。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第一子封装层31和第二子封装层32中的无机绝缘层310和有机绝缘层311交替层叠,即,整个封装层3中无机绝缘层310和有机绝缘层311都是交替层叠的。
并且,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辅助电极7朝向基板1的一侧为无机绝缘层310,辅助电极7背离基板1的一侧为有机绝缘层311。当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辅助电极7朝向基板1的一侧还可以为有机绝缘层311,辅助电极7背离基板1的一侧还可以为无机绝缘层310。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图18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辅助电极7朝向基板1的一侧和背离基板1的一侧均为有机绝缘层311。
通过控制显示区的第一子封装层31的厚度,如控制第一子封装层31中有机绝缘层311的厚度,可以控制辅助电极7与阴极21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提供合适的出光范围,以避免不同发光单元之间的光线的串扰。并且,通过控制显示区的第二子封装层32的厚度,如控制第二子封装层32中有机绝缘层311的厚度,可以控制辅助电极7与第一触控电极4之间的距离,以控制辅助电极7与第一触控电极4之间的寄生电容的大小。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图19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一子封装层31包括位于触控显示面板非显示区的第一倾斜侧壁CB1,第二子封装层32包括位于触控显示面板非显示区的第二倾斜侧壁CB2。可选地,第一倾斜侧壁310和第二倾斜侧壁320均位于触控显示面板四周的非显示区。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倾斜侧壁CB1和第二倾斜侧壁CB2均包括有机绝缘层311形成的倾斜侧壁。其中,第一倾斜侧壁310和第二倾斜侧壁320分别与基板1所在平面成一锐角,并且,在垂直于基板1的方向上,第二倾斜侧壁320的投影覆盖第一倾斜侧壁310的投影,以便第一子封装层31和基板1形成包裹二者之间膜层的结构,第二子封装层32形成包裹第一子封装层31及其底部膜层的结构,以避免水汽等从触控显示面板四周进入发光阵列层2,对发光器件的结构和性能产生影响。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辅助电极7包括第一部分71,第一触控电极4包括第二部分41。其中,第一部分71和第二部分41位于触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在垂直于基板1的方向上,第一部分71和第二部分41的投影与发光阵列层2的投影均不交叠。可选地,如图18所示,并且,第一部分71和第二部分41电连接,如第一部分71和第二部分41通过过孔电连接。
如图19所示,通过第一倾斜侧壁CB1和第二倾斜侧壁CB2,可以使得在显示区到非显示区的方向X1上,封装层3的厚度逐渐减小,使得第一触控电极4和辅助电极7之间的膜层的厚度逐渐减小,进而便于在第一触控电极4和辅助电极7之间形成电连接二者的过孔,并且,可以使得过孔不影响封装层3的封装性能,避免水汽等通过过孔进入封装层3及其包裹的膜层内。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如图20所示,图20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触控显示装置P包括但不仅限于全面屏手机、平板电脑和数码相机等。可选地,该触控显示装置P为OLED触控显示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应用于如上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该驱动方法包括:
在触控充电阶段,向第一触控电极输入第一驱动信号,向辅助电极输入第二驱动信号,第二驱动信号和第一驱动信号为同步信号。
由于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第一触控电极的投影与辅助电极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因此,对第一触控电极的触控性能产生影响的寄生电容,主要为第一触控电极与辅助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
由于在触控充电阶段,第一触控电极具有第一驱动信号,辅助电极具有第二驱动信号,第二驱动信号和第一驱动信号为同步信号,因此,可以使得第一触控电极与辅助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较小,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寄生电容对第一触控电极触控性能的影响,进而可以提高触控检测的灵敏度。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21)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依次位于所述基板表面的发光阵列层、封装层、第一电极层和色阻层;
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
所述封装层至少包括第一子封装层和第二子封装层,所述第一子封装层和所述第二子封装层沿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子封装层和所述第二子封装层之间具有辅助电极;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投影与所述辅助电极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所述色阻层包括第一黑矩阵和第二黑矩阵,所述第一黑矩阵覆盖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黑矩阵的投影覆盖所述辅助电极的投影;所述第二黑矩阵位于所述辅助电极和所述第二子封装层之间,且所述第二黑矩阵覆盖所述辅助电极;
在触控充电阶段,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具有第一驱动信号,所述辅助电极具有第二驱动信号,所述第二驱动信号和所述第一驱动信号为同步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为同频率同幅值同相位的同步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第一黑矩阵和第二黑矩阵都为网格状结构;
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黑矩阵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黑矩阵的投影;
并且,所述第二黑矩阵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一黑矩阵的线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极的材料为导电遮光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黑矩阵和所述辅助电极都为网格状结构;
所述辅助电极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一黑矩阵的线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阵列排布;
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至少还包括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封装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或者,所述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色阻层之间;
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具有绝缘层;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走线,所述多个触控走线与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还包括第三电极层;所述第三电极层位于所述封装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或者,所述第三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色阻层之间;
所述第三电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具有绝缘层;所述第三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在第二方向上依次排列,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排列,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黑矩阵限定出多个开口区域,多个彩色色阻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开口区域内;
所述绝缘层为所述彩色色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极包括多个第二触控电极;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在第二方向上依次排列,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排列,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封装层和所述第二子封装层均包括层叠的至少一层无机绝缘层和至少一层有机绝缘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封装层和所述第二子封装层中的无机绝缘层和有机绝缘层交替层叠。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极朝向所述基板的一侧为无机绝缘层,所述辅助电极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为有机绝缘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极朝向所述基板的一侧和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均为有机绝缘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色阻层包括多个彩色色阻,相邻的两个彩色色阻之间具有交叠部分;
所述交叠部分完全覆盖所述第一触控电极。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封装层包括位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非显示区的第一倾斜侧壁,所述第二子封装层包括位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非显示区的第二倾斜侧壁;
所述第一倾斜侧壁和所述第二倾斜侧壁分别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成一锐角,并且,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倾斜侧壁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倾斜侧壁的投影。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1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极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投影与所述发光阵列层的投影均不交叠;并且,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电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子封装层和所述第二子封装层的倾斜侧壁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封装层在垂直于所述基板方向上的厚度范围为4um~6um;所述第二子封装层在垂直于所述基板方向上的厚度范围为4um~8um;所述封装层在垂直于所述基板方向上的总厚度小于或等于12um。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辅助电极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用于在所述触控充电阶段,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输入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向所述辅助电极输入所述第二驱动信号。
20.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2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在触控充电阶段,向第一触控电极输入第一驱动信号,向辅助电极输入第二驱动信号,所述第二驱动信号和所述第一驱动信号为同步信号。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98946.4A CN112698746B (zh) | 2020-12-29 | 2020-12-29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US17/377,277 US11586332B2 (en) | 2020-12-29 | 2021-07-15 |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rive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98946.4A CN112698746B (zh) | 2020-12-29 | 2020-12-29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98746A CN112698746A (zh) | 2021-04-23 |
CN112698746B true CN112698746B (zh) | 2023-10-31 |
Family
ID=75512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598946.4A Active CN112698746B (zh) | 2020-12-29 | 2020-12-29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586332B2 (zh) |
CN (1) | CN11269874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220011378A (ko) * | 2020-07-21 | 2022-01-28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WO2022236826A1 (zh) * | 2021-05-14 | 2022-11-1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US11816282B2 (en) | 2021-10-18 | 2023-11-14 | Lg Display Co., Ltd. | Touch display device |
CN115016667B (zh) * | 2021-11-30 | 2023-06-06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
KR20230102583A (ko) * | 2021-12-30 | 2023-07-07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CN117223411A (zh) * | 2022-03-31 | 2023-12-1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70083687A (ko) * | 2016-01-08 | 2017-07-1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
CN109388273A (zh) * | 2017-08-14 | 2019-02-2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电子装置 |
CN109904199A (zh) * | 2019-02-25 | 2019-06-1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KR20190081340A (ko) * | 2017-12-29 | 2019-07-09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센서를 가지는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
CN110007808A (zh) * | 2017-12-29 | 2019-07-12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包括触摸传感器的电致发光显示器 |
CN111739926A (zh) * | 2020-08-17 | 2020-10-0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657011B1 (ko) * | 2016-12-28 | 2024-04-11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
-
2020
- 2020-12-29 CN CN202011598946.4A patent/CN112698746B/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7-15 US US17/377,277 patent/US1158633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70083687A (ko) * | 2016-01-08 | 2017-07-1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
CN109388273A (zh) * | 2017-08-14 | 2019-02-2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电子装置 |
KR20190081340A (ko) * | 2017-12-29 | 2019-07-09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센서를 가지는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
CN110007808A (zh) * | 2017-12-29 | 2019-07-12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包括触摸传感器的电致发光显示器 |
CN109904199A (zh) * | 2019-02-25 | 2019-06-1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11739926A (zh) * | 2020-08-17 | 2020-10-0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206636A1 (en) | 2022-06-30 |
US11586332B2 (en) | 2023-02-21 |
CN112698746A (zh) | 2021-04-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698746B (zh)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
US11093066B2 (en) | Touch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 |
CN110349976B (zh) |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TWI463229B (zh) | 畫素陣列及具有此畫素陣列的顯示面板 | |
US20160291756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Substrate | |
JP7529698B2 (ja) | 表示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 |
CN108509093B (zh) |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
CN210429887U (zh) | 显示基板及其显示装置 | |
US20230061413A1 (en) | Display panel, methods for driving and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US10817093B2 (en) |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WO2021093600A1 (zh) | 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 |
WO2020238041A1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1874984B2 (en) |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 |
US11842019B2 (en) | Touch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 |
WO2021147708A1 (zh) | 触控模组、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1384136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WO2023124151A1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US20220382432A1 (en) | Touch substrat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 |
CN114679912A (zh) |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
CN111124183A (zh) | 一种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和驱动方法 | |
US11194435B2 (en) | Detection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2420618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 |
CN111610887A (zh) |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 |
US20220391040A1 (en) | Touch substrat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 |
US20210325985A1 (en) | Touch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ouch substrate, display substrat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