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28049B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28049B
CN109728049B CN201910001369.7A CN201910001369A CN109728049B CN 109728049 B CN109728049 B CN 109728049B CN 201910001369 A CN201910001369 A CN 201910001369A CN 109728049 B CN109728049 B CN 1097280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ing
layer
sub
display panel
pressure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013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28049A (zh
Inventor
刘亮
卢峰
马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0136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280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28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80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280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80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包括:基板;位于所述基板上的栅极驱动电路、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一屏蔽挡墙;其中,所述第一屏蔽挡墙位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之间,所述第一屏蔽挡墙连接第一固定电位。由于第一屏蔽挡墙位于栅极驱动电路和压力传感器之间,且连接第一固定电位的第一屏蔽挡墙具有电磁屏蔽功能,因此,第一屏蔽挡墙不仅可以屏蔽栅极驱动电路中的显示信号干扰压力传感器,还可以屏蔽压力传感器中的压感信号干扰栅极驱动电路,从而可以保证栅极驱动电路和压力传感器的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面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用户对于显示面板的功能和外观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为了满足用户的这一需求,柔性显示面板应运而生。基于柔性显示面板可变形可弯曲的特点,人们在柔性显示面板的边框处设置了压力传感器,以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柔性显示面板所承受的压力值,避免压力值过大导致柔性显示面板损坏。但是,现有的显示面板中,显示信号等会对压力传感器的压感信号造成很强的干扰,影响压力传感器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干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
位于所述基板上的栅极驱动电路、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一屏蔽挡墙;
其中,所述第一屏蔽挡墙位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之间,所述第一屏蔽挡墙连接第一固定电位。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第一屏蔽挡墙位于栅极驱动电路和压力传感器之间,且连接第一固定电位的第一屏蔽挡墙具有电磁屏蔽功能,因此,第一屏蔽挡墙不仅可以屏蔽栅极驱动电路中的显示信号干扰压力传感器,还可以屏蔽压力传感器中的压感信号干扰栅极驱动电路,从而可以保证栅极驱动电路和压力传感器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CC’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CC’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CC’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CC’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AA’。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位于基板1上的栅极驱动电路2、压力传感器3和第一屏蔽挡墙4,其中,栅极驱动电路2、压力传感器3和第一屏蔽挡墙4都位于显示区AA同一侧的非显示区AA’中,并且,第一屏蔽挡墙4位于栅极驱动电路2与压力传感器3之间,第一屏蔽挡墙4连接第一固定电位。
由于第一屏蔽挡墙4位于栅极驱动电路2与压力传感器3之间,且连接第一固定电位的第一屏蔽挡墙4具有电磁屏蔽功能,因此,第一屏蔽挡墙4不仅可以屏蔽栅极驱动电路2中的显示信号干扰压力传感器3,还可以屏蔽压力传感器3中的压感信号干扰栅极驱动电路2,从而可以保证栅极驱动电路2和压力传感器3的正常工作。
可选地,如图1所示,显示区AA相对的两侧的非显示区AA’中都具有栅极驱动电路2、压力传感器3和第一屏蔽挡墙4,当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栅极驱动电路2、压力传感器3和第一屏蔽挡墙4也可以仅位于显示区AA一侧的非显示区AA’中,具体可根据显示面板的实际架构进行设定。
如图2所示,图2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CC’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位于基板1上的阵列层5和位于阵列层5上的显示层6。其中,栅极驱动电路2、压力传感器3和第一屏蔽挡墙4位于阵列层5中,显示层6包括阳极层60、阴极层61以及位于阳极层60以及阴极层61之间的发光功能层62。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发光功能层62为有机发光层即显示面板为OLED显示面板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可以为LED显示面板或微型LED显示面板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阵列层5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T1,该第一薄膜晶体管T1包括第一栅极T11、第一源极T12、第一漏极T13以及第一有源层T14,该第一栅极T11与扫描线电连接、第一源极12与数据线电连接、第一漏极T13与阳极层60电连接,用于驱动发光功能层62发光,进行画面的显示。
压力传感器3包括电桥30以及压感走线31。本发明实施例中,四个压感走线31构成四个电阻,这四个电阻通过电桥30电连接构成惠斯通电桥。当显示面板受到外界压力时,构成惠斯通电桥的四个电阻的电阻值发生相应变化,与惠斯通电桥连接的驱动芯片8将这种电阻值的变化转换为显示面板所受到的外界压力的值的大小。
其中,压感走线31与第一栅极T11、第一源极T12、第一漏极T13中任一金属层同层设置,电桥30与第一有源层T14同层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源极T12和第一漏极T13可以位于同一层,也可以位于不同层,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第一源极T12和第一漏极T13位于同一层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屏蔽挡墙4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子屏蔽层,各个第一子屏蔽层位于不同层,且相互之间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各个第一子屏蔽层之间可以通过通孔电连接,以使各第一子屏蔽层具有同一电位,使得第一屏蔽挡墙4各部分的屏蔽效果一致。
由于栅极驱动电路2和压力传感器3各自都包括多个不同层的膜层,即栅极驱动电路2和压力传感器3都是在垂直于基板1方向上的立体结构,因此,包括位于不同层的多个第一子屏蔽层的第一屏蔽挡墙4可以在垂直于基板1方向上隔断栅极驱动电路2和压力传感器3之间的电场,从而更好地屏蔽栅极驱动电路2和压力传感器3之间的信号。
其中,第一屏蔽挡墙4中的各第一子屏蔽层分别与第一栅极T11、第一源极T12以及第一漏极T13中任一金属层同层设置,以使第一屏蔽挡墙4中的各第一子屏蔽层复用第一薄膜晶体管T1中的各金属层,在简化制作工艺的同时,减少显示面板的厚度。
可选地,如图2所示,压感走线31与第一源极T12同层设置,第一屏蔽挡墙4包括第一子屏蔽层41和42,第一子屏蔽层41与第一源极T12同层设置,第一子屏蔽层42与第一栅极T11同层设置,且第一子屏蔽层41和第一子屏蔽层42通过二者之间的过孔电连接。
由于压感走线31与第一子屏蔽层41同层设置,因此,第一屏蔽挡墙4可以在垂直于基板1的方向上,更好地隔绝栅极驱动电路2和压力传感器3之间的信号的干扰,并且,还可以简化工艺,实现显示面板的薄型化。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栅极驱动电路2包括第二薄膜晶体管和电容(图中未示出),第二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二栅极T21、第二源极T22、第二漏极T23以及第二有源层T24,电容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绝缘层。
其中,第二源极T22和第二漏极T23位于同一层,第一电极可以与第二源极T22位于同一层,第二电极可以与第二栅极T21位于同一层,当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源极T22和第二漏极T23可以位于不同层,第一电极也可以与第二源极T22和第二漏极T23之外的其他金属层同层设置,第二电极也可以与第二栅极T21之外的其他金属层同层设置。
可选地,压感走线31与第二源极T22、第二漏极T23、第二栅极T21以及电容的两个电极中任一金属层同层设置,电桥30与第二有源层T24同层设置。第一子屏蔽层41与第二源极T22、第二漏极T23、第二栅极T21以及电容的两个电极中任一电极同层设置,第一子屏蔽层42与第二源极T22、第二漏极T23、第二栅极T21以及电容的两个电极中除与第一子屏蔽层41同层的金属层外的任一金属层同层设置,以使第一屏蔽挡墙4中的各第一子屏蔽层复用第二薄膜晶体管中的各金属层,在简化制作工艺的同时,减少显示面板的厚度。
由于栅极驱动电路2和压力传感器3之间具有第一屏蔽挡墙4,且具有不同层的多个第一子屏蔽层的第一屏蔽挡墙4可以在垂直于基板1方向上更好地屏蔽栅极驱动电路2和压力传感器3之间的信号,因此,压力传感器3中的各膜层可以与栅极驱动电路2中的各膜层同层设置,第一屏蔽挡墙4中的各子屏蔽层也可以与栅极驱动电路2中的各膜层同层设置,以简化工艺,减少材料的使用、降低成本,减少显示面板的厚度,实现显示面板的薄型化。
需要说明的是,若压感走线31与第二源极T22和第二漏极T23之间没有第一子屏蔽层,则压感走线31与第二源极T22和第二漏极T23之间的距离越大,二者之间的干扰越小,而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压感走线31与第二源极T22和第二漏极T23之间具有第一子屏蔽层41,且同时结合第一屏蔽层41与压感走线31、第二源极T22和第二漏极T23同层设置,因此,可以使压感走线31、第二源极T22和第二漏极T23更靠近第一子屏蔽层41设置,反而可以使压感走线31与第二源极T22和第二漏极T23之间的距离靠近,甚至希望压感走线31与第二源极T22和第二漏极T23之间的距离越近越好。因为以压感走线为例,其发射的信号(如电场)呈发射状态,距离第一屏蔽挡墙越近,被第一屏蔽挡墙屏蔽的电场范围越大。同理,可知压感走线31与第二源极T22和第二漏极T23之间的距离越近二者被屏蔽的范围越大,不光是二者之间的串扰可以被较大程度屏蔽,还可以减小对显示面板其他结构的信号干扰,同时实现了减小占用显示面板面积的作用。以在减小显示面板边框宽度的同时,使第一屏蔽挡墙4对栅极驱动电路2和压力传感器3的屏蔽范围更大。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不具有栅极驱动电路2和压力传感器3结构的膜层上不设置第一子屏蔽层,可以使得显示面板有足够的空间供其他器件设置走线等结构。
可选地,如图2所示,压感走线31与第二源极T22和第二漏极T23同层设置,第一子屏蔽层41与第二源极T22和第二漏极T23同层设置,第一子屏蔽层42与第二栅极T21同层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薄膜晶体管T2与第一薄膜晶体管T1中的各膜层同层设置,以简化工艺、减少面板厚度,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薄膜晶体管T2中的各膜层与第一薄膜晶体管T1中的各膜层可以不同层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CC’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包括位于压力传感器3背离基板1一侧的第一屏蔽层43,该第一屏蔽层43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压力传感器3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并且,第一屏蔽挡墙4与第一屏蔽层43电连接。当然,第一屏蔽层43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还可以覆盖栅极驱动电路2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
基于此,第一屏蔽挡墙4和第一屏蔽层43可以形成半包围压力传感器3的电屏蔽罩,其不仅可以屏蔽压力传感器3一侧的栅极驱动电路2中的信号,而且可以屏蔽压力传感器3上方的其他结构中的信号,从而可以更好地隔绝显示面板中的信号对压力传感器3的干扰。
可选地,第一屏蔽层43与阳极层60同层设置但二者并不电连接。
可选地,阴极层61与第一屏蔽层43电连接。如图4所示,阴极层61与第一屏蔽层43电连接,并且,第一屏蔽层43或第一屏蔽挡墙4中的任一第一子屏蔽层通过走线与显示面板的驱动芯片8电连接,以使驱动芯片8向阴极层61的近端提供阴极驱动信号即PVEE信号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第一屏蔽挡墙4和第一屏蔽层43向阴极层61的远端提供PVEE信号。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驱动芯片8可以通过第一屏蔽挡墙4和第一屏蔽层43向阴极层61提供PVEE信号。
当驱动芯片8仅向近端即靠近阴极层61的一端提供PVEE信号时,由于阴极层61具有电阻,因此,PVEE信号在从阴极层61靠近驱动芯片8的一端向远离驱动芯片8的一端传输时会发生衰减、产生压降。而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驱动芯片8向第一屏蔽挡墙4和第一屏蔽层43提供PVEE信号后,不仅可以向第一屏蔽挡墙4和第一屏蔽层43提供第一固定电位,屏蔽外界信号对压力传感器3的干扰,而且,PVEE信号从阴极层61远离驱动芯片8的一端输入后,可以减小阴极层61远离驱动芯片8一端的压降,使得整个显示面板的亮度更均匀。
当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屏蔽挡墙4也可以通过走线与驱动芯片8的其他端口电连接,以使驱动芯片8向第一屏蔽挡墙4提供第一固定电位。
在图4所示的结构中,第一屏蔽层43与阳极层60同层设置,可以使得第一屏蔽层43位于阴极层61和第一屏蔽挡墙4之间,使得第一屏蔽层43可以通过两个较短的通孔分别与阴极层61和第一屏蔽挡墙4电连接,从而可以降低通孔的刻蚀难度,更有利于实现电屏蔽罩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屏蔽挡墙4与第一屏蔽层43可以通过过孔电连接,也可以采用挖槽的方式实现电连接,即在形成第一屏蔽挡墙4之前,对第一屏蔽挡墙4与第一屏蔽层43之间的膜层进行挖槽,这样在形成第一屏蔽挡墙4之后,挖槽的区域会被填满,填满的部分即可实现第一屏蔽挡墙4与第一屏蔽层43之间的电连接。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显示层6上的触控功能层7,该触控功能层7与压力传感器3之间通过第一屏蔽层43隔绝,从而可以通过第一屏蔽层43屏蔽触控功能层7中的触控信号,以避免触控信号对压力传感器3造成干扰。
并且,由于第一屏蔽层43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仅覆盖压力传感器3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而不是覆盖整个触控功能层7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因此,第一屏蔽层43对触控功能层7的寄生电容的影响较小。
如图5所示,图5为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CC’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压力传感器3朝向基板1一侧的第二屏蔽层44,第二屏蔽层44在基板2上的正投影覆盖压力传感器3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第一屏蔽挡墙4与第二屏蔽层44电连接。
基于此,第一屏蔽挡墙4、第一屏蔽层43和第二屏蔽层44形成的电屏蔽罩,不仅可以屏蔽压力传感器3一侧的栅极驱动电路2中的信号、屏蔽压力传感器3上方的其他结构中的信号,还可以屏蔽压力传感器3下方的其他结构中的信号,从而可以更好地避免显示面板中的信号对压力传感器3的干扰。
可选地,第一屏蔽层43与阳极层60同层设置,第二屏蔽层44与薄膜晶体管有源层底部的遮光金属层同层设置。可选地,阴极层61与第一屏蔽层43和/或第二屏蔽层44电连接。如图图5所示,阴极层61与第一屏蔽层43电连接,并且,第一屏蔽层43或第一屏蔽挡墙4中的任一第一子屏蔽层通过走线与显示面板的驱动芯片8电连接,以使驱动芯片8向阴极层61的近端提供阴极驱动信号即PVEE信号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第一屏蔽挡墙4和第一屏蔽层43向阴极层61的远端提供PVEE信号。
在图5所示的结构中,第二屏蔽层44与薄膜晶体管有源层底部的遮光金属层同层设置,可以使得第二屏蔽层44靠近第一子屏蔽层42设置,使得第一子屏蔽层42通过过孔即可与第二屏蔽层44电连接,不仅可以降低通孔的刻蚀难度,更有利于实现电屏蔽罩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栅极驱动电路2位于压力传感器3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其中,栅极驱动电路2所在区域与压力传感器3所在区域之间具有第一交界,第一屏蔽挡墙4为沿第一交界延伸的条状结构。
当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第一屏蔽挡墙4包括多个第一子屏蔽挡墙45,多个第一子屏蔽挡墙45沿第一交界依次排列。
基于此,不仅可以提供走线的引出路径,如栅极驱动电路2中的走线可以穿过相邻第一子屏蔽挡墙45之间的间隙,而且可以减小第一屏蔽挡墙4在第一交界方向上的应力,使得第一屏蔽挡墙4更能够承受显示面板的弯折压力。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栅极驱动电路2位于压力传感器3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
并且,该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屏蔽挡墙9,第二屏蔽挡墙9位于显示区AA与压力传感器3之间,第二屏蔽挡墙9连接第二固定电位。可选地,第二屏蔽挡墙9通过走线与驱动芯片8电连接,以使驱动芯片8向第二屏蔽挡墙9提供第二固定电位。
由于第二屏蔽挡墙9位于显示区AA与压力传感器3之间,且连接第二固定电位的第二屏蔽挡墙9具有电磁屏蔽功能,因此,第二屏蔽挡墙9不仅可以屏蔽显示区AA中的信号干扰压力传感器3,还可以屏蔽压力传感器3中的压感信号干扰显示区AA的正常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位于显示区AA两侧的第一屏蔽挡墙4可以首尾相连形成环状的挡墙,位于显示区AA两侧的第二屏蔽挡墙9可以首尾相连形成环状的挡墙,但是,这势必会增加屏蔽挡墙与触控功能层7的交叠面积,增大触控功能层7的寄生电容。也就是说,与环状的屏蔽挡墙相比,本发明实施例中非环状的屏蔽挡墙可以减小屏蔽挡墙与触控功能层7的交叠面积,减小触控功能层7的寄生电容。
并且,由于显示面板的上下两侧并未设置压力传感器,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屏蔽挡墙4只需做成连续或不连续的条状,对显示面板左右两侧的压力传感器3进行屏蔽即可,不需要做成环形屏蔽挡墙,既浪费材料又增加触控功能层7的寄生电容。
可选地,栅极驱动电路2所在区域与压力传感器3所在区域之间具有第一交界,压力传感器3所在区域与显示区AA之间具有第二交界,并且,如图7所示,第二屏蔽挡墙9为沿第二交界延伸的条状结构,或者,如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第二屏蔽挡墙9包括多个第二子屏蔽挡墙90,多个第二子屏蔽挡墙90沿第二交界依次排列。
当然,在图7和图8所示的结构中,第一屏蔽挡墙4可以为沿第一交界延伸的条状结构,也可以为沿第一交界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一子屏蔽挡墙45,本发明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栅极驱动电路2和第一屏蔽挡墙4之间的第三屏蔽挡墙10,第三屏蔽挡墙10连接第三固定电位。在第一屏蔽挡墙4和第三屏蔽挡墙10的双重屏蔽作用下,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压力传感器3不受栅极驱动电路2中的信号的干扰。可选地,第三屏蔽挡墙10通过走线与驱动芯片8电连接,以使驱动芯片8向第三屏蔽挡墙10提供第三固定电位。
如图9所示,第三屏蔽挡墙10为沿第一交界延伸的条状结构,或者,如图10所示,第三屏蔽挡墙10包括多个第三子屏蔽挡墙100,多个第三子屏蔽挡墙100沿第一交界依次排列。同样,在图9和图10所示的结构中,第一屏蔽挡墙4可以为沿第一交界延伸的条状结构,也可以包括沿第一交界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一子屏蔽挡墙45,本发明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可选地,如图10所示,第一屏蔽挡墙4包括多个第一子屏蔽挡墙45,第三屏蔽挡墙10也包括多个第三子屏蔽挡墙100,从而可以在保证第一屏蔽挡墙4和第三屏蔽挡墙10的双重屏蔽作用的前提下,节省第一屏蔽挡墙4和第三屏蔽挡墙10的材料、降低成本。
并且,在第一交界的延伸方向上,第一子屏蔽挡墙45在垂直于第一交界的方向上的投影与第三子屏蔽挡墙100在垂直于第一交界的方向上的投影交替排布,第一子屏蔽挡墙45的投影与相邻的两个第三子屏蔽挡墙100的投影交叠,以免信号从相邻子屏蔽挡墙的间隙进入压力传感器3所在的区域,对压力传感器3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同时,还可以方便走线的引出,如走线可以设置成弯折的形状,以使走线穿过相邻子屏蔽挡墙之间的间隙,不仅利于走线的设置,而且不影响屏蔽挡墙的屏蔽效果。
可选地,如图11所示,图11为图10所示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CC’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三屏蔽挡墙10包括至少两个第三子屏蔽层,至少两个第三子屏蔽层分别位于不同层。可选地,至少一个第一子屏蔽层和至少一个第三子屏蔽层位于不同层,以避免第一屏蔽挡墙4与第三屏蔽挡墙10中的信号相互干扰。
如图11所示,一个第一子屏蔽层41与第二源极T22同层设置、另一个第一子屏蔽层42与第二栅极T21同层设置,一个第三子屏蔽层101与阴极层61同层、另一个第三子屏蔽层101与阳极层60同层。当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子屏蔽层和第三子屏蔽层可以与其他金属层同层设置。
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的第一子屏蔽层可以与所有的第三子屏蔽层都位于不同层,也可以只有一个第一子屏蔽层与一个第三子屏蔽层位于不同层,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
并且,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子屏蔽挡墙45中的第一子屏蔽层位于不同层,和/或,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三子屏蔽挡墙100中的第三子屏蔽层位于不同层,即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子屏蔽挡墙45中,一个第一子屏蔽挡墙45的至少一个第一子屏蔽层与另一个第一子屏蔽挡墙45的第一子屏蔽层位于不同层,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三子屏蔽挡墙100中,一个第三子屏蔽挡墙100的至少一个第三子屏蔽层与另一个第三子屏蔽挡墙100的第三子屏蔽层位于不同层,以避免第一屏蔽挡墙4中的相邻两个第一子屏蔽挡墙45中的信号相互干扰、避免第三屏蔽挡墙10中的相邻两个第三子屏蔽挡墙100中的信号相互干扰。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2和13所示,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显示区AA和第二屏蔽挡墙9之间的第四屏蔽挡墙11,第四屏蔽挡墙11连接第四固定电位。在第二屏蔽挡墙9和第四屏蔽挡墙11的双重屏蔽作用下,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压力传感器3不受显示区AA中的信号的干扰。可选地,第四屏蔽挡墙11通过走线与驱动芯片8电连接,以使驱动芯片8向第四屏蔽挡墙11提供第四固定电位。
如图12所示,第四屏蔽挡墙11为沿第二交界延伸的条状结构,或者,如图13所示,第四屏蔽挡墙11包括多个第四子屏蔽挡墙110,多个第四子屏蔽挡墙110沿第二交界依次排列。
同样,如图13所示,第二屏蔽挡墙9包括多个第二子屏蔽挡墙90,第四屏蔽挡墙11包括多个第四子屏蔽挡墙110,从而可以在保证第二屏蔽挡墙9和第四屏蔽挡墙11的双重屏蔽作用的前提下,节省第二屏蔽挡墙9和第四屏蔽挡墙11的材料、降低成本。
并且,在第二交界的延伸方向上,第二子屏蔽挡墙90在垂直于第二交界的方向上的投影与第四子屏蔽挡墙110在垂直于第二交界的方向上的投影交替排布,且第二子屏蔽挡墙90的投影与相邻的两个第四子屏蔽挡墙110的投影交叠,以免信号从相邻子屏蔽挡墙的间隙进入压力传感器3所在的区域,对压力传感器3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
同样,第四屏蔽挡墙11包括至少两个第四子屏蔽层,至少两个第四子屏蔽层分别位于不同层。可选地,第二子屏蔽层和第四子屏蔽层位于不同层,以避免第二屏蔽挡墙9与第四屏蔽挡墙11中的信号相互干扰。
并且,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子屏蔽挡墙90中的第二子屏蔽层位于不同层,和/或,任意两个相邻的第四子屏蔽挡墙110中的第四子屏蔽层位于不同层,以避免第二屏蔽挡墙9中的相邻两个第二子屏蔽挡墙90中的信号相互干扰、避免第四屏蔽挡墙11中的相邻两个第四子屏蔽挡墙110中的信号相互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屏蔽挡墙9、第三屏蔽挡墙10和/或第四屏蔽挡墙11也可以与第一屏蔽层43和/或第二屏蔽层44电连接,并且,第二屏蔽挡墙9、第三屏蔽挡墙10和/或第四屏蔽挡墙11上的固定电位也可以与第一固定电位相等,如第二屏蔽挡墙9、第三屏蔽挡墙10和/或第四屏蔽挡墙11与驱动芯片8电连接,驱动芯片8通过第二屏蔽挡墙9、第三屏蔽挡墙10和/或第四屏蔽挡墙11向阴极层61的远端提供PVEE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如图14所示,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电脑、电视机、智能穿戴显示装置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可以是柔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也可以是柔性显示装置,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还可以是集成有压力传感器的非柔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是集成有压力传感器的非柔性显示装置。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位于所述基板上的栅极驱动电路、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一屏蔽挡墙;
其中,所述第一屏蔽挡墙位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之间,所述第一屏蔽挡墙连接第一固定电位;
所述第一屏蔽挡墙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子屏蔽层,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子屏蔽层位于不同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划分为显示区及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其中,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所述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一屏蔽挡墙位于所述显示区同一侧的非显示区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所述压力传感器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第一屏蔽层,所述第一屏蔽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压力传感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屏蔽挡墙与所述第一屏蔽层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所述基板上的阵列层,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所述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一屏蔽挡墙位于所述阵列层;
位于所述阵列层上的显示层,所述显示层包括阳极层、阴极层以及位于所述阳极层以及所述阴极层之间的发光功能层;
其中,所述第一屏蔽层与所述阳极层同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所述显示层上的触控功能层;
其中,所述触控功能层与所述压力传感器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屏蔽层隔绝。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所述压力传感器朝向所述基板一侧的第二屏蔽层,所述第二屏蔽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压力传感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屏蔽挡墙与所述第二屏蔽层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所述基板上的阵列层,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所述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一屏蔽挡墙位于所述阵列层;
位于所述阵列层上的显示层,所述显示层包括阳极层、阴极层以及位于所述阳极层以及所述阴极层之间的发光功能层;
所述阴极层与所述第一屏蔽层和/或所述第二屏蔽层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所述基板上的阵列层,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所述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一屏蔽挡墙位于所述阵列层中,所述阵列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栅极、第一源极、第一漏极以及第一有源层;
所述第一屏蔽挡墙中的各第一子屏蔽层分别与所述第一栅极、所述第一源极、所述第一漏极中任一金属层同层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第二薄膜晶体管以及电容,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二栅极、第二源极、第二漏极以及第二有源层,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电桥以及压感走线;
所述第一屏蔽挡墙中的一个所述第一子屏蔽层与所述第二源极、所述第二栅极以及所述电容中任一金属层同层设置,所述第一屏蔽挡墙中的又一个所述第一子屏蔽层与所述第二源极、所述第二栅极以及所述电容中除与所述一个第一子屏蔽层同层的金属层外的任一金属层同层设置,所述压感走线与所述第二源极、所述第二栅极以及所述电容中任一金属层同层设置;
所述第二有源层与所述电桥同层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位于所述压力传感器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所在区域与所述压力传感器所在区域之间具有第一交界;
所述第一屏蔽挡墙为沿所述第一交界延伸的条状结构,或者,所述第一屏蔽挡墙包括多个第一子屏蔽挡墙,所述多个第一子屏蔽挡墙沿所述第一交界依次排列。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位于所述压力传感器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屏蔽挡墙,所述第二屏蔽挡墙位于所述显示区与所述压力传感器之间,所述第二屏蔽挡墙连接第二固定电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所在区域与所述压力传感器所在区域之间具有第一交界,所述压力传感器所在区域与所述显示区之间具有第二交界;
所述第一屏蔽挡墙为沿所述第一交界延伸的条状结构,或者,所述第一屏蔽挡墙包括多个第一子屏蔽挡墙,所述多个第一子屏蔽挡墙沿所述第一交界依次排列;
所述第二屏蔽挡墙为沿所述第二交界延伸的条状结构,或者,所述第二屏蔽挡墙包括多个第二子屏蔽挡墙,所述多个第二子屏蔽挡墙沿所述第二交界依次排列。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一屏蔽挡墙之间的第三屏蔽挡墙,所述第三屏蔽挡墙连接第三固定电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所在区域与所述压力传感器所在区域之间具有第一交界;
所述第一屏蔽挡墙为沿所述第一交界延伸的条状结构,或者,所述第一屏蔽挡墙包括多个第一子屏蔽挡墙,所述多个第一子屏蔽挡墙沿所述第一交界依次排列;
所述第三屏蔽挡墙为沿所述第一交界延伸的条状结构,或者,所述第三屏蔽挡墙包括多个第三子屏蔽挡墙,所述多个第三子屏蔽挡墙沿所述第一交界依次排列。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交界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子屏蔽挡墙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交界的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三子屏蔽挡墙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交界的方向上的投影交替排布,且所述第一子屏蔽挡墙的投影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子屏蔽挡墙的投影交叠。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或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挡墙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子屏蔽层,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子屏蔽层分别位于不同层;
所述第三屏蔽挡墙包括至少两个第三子屏蔽层,所述至少两个第三子屏蔽层分别位于不同层;
所述第一子屏蔽层和所述第三子屏蔽层位于不同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子屏蔽挡墙中的第一子屏蔽层位于不同层;
和/或,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三子屏蔽挡墙中的第三子屏蔽层位于不同层。
1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910001369.7A 2019-01-02 2019-01-02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097280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01369.7A CN109728049B (zh) 2019-01-02 2019-01-02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01369.7A CN109728049B (zh) 2019-01-02 2019-01-02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28049A CN109728049A (zh) 2019-05-07
CN109728049B true CN109728049B (zh) 2020-12-22

Family

ID=66298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01369.7A Active CN109728049B (zh) 2019-01-02 2019-01-02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280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7664B (zh) * 2019-10-31 2022-08-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3451360B (zh) * 2020-03-24 2022-11-18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11624797B (zh) 2020-06-17 2022-08-1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N111696494A (zh) * 2020-07-02 2020-09-22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038325B (zh) * 2020-08-20 2022-08-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2197689B (zh) * 2020-09-29 2022-06-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器、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542447B (zh) * 2020-12-02 2023-08-22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707308A (zh) * 2021-08-03 2023-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14242736A (zh) * 2021-12-17 2022-03-25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36378A (zh) * 2015-09-24 2015-12-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压力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106055150A (zh) * 2016-05-26 2016-10-2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压力触控显示装置
CN107068720A (zh) * 2017-04-19 2017-08-1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340927A (zh) * 2017-07-25 2017-11-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390930A (zh) * 2017-07-25 2017-11-2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430461A (zh) * 2015-03-17 2017-12-01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触摸屏
CN108899316A (zh) * 2018-06-29 2018-11-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289225B2 (en) * 2016-04-26 2019-05-14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with integrated pressure sensor,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with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0461A (zh) * 2015-03-17 2017-12-01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触摸屏
CN105136378A (zh) * 2015-09-24 2015-12-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压力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US10289225B2 (en) * 2016-04-26 2019-05-14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with integrated pressure sensor,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with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CN106055150A (zh) * 2016-05-26 2016-10-2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压力触控显示装置
CN107068720A (zh) * 2017-04-19 2017-08-1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340927A (zh) * 2017-07-25 2017-11-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390930A (zh) * 2017-07-25 2017-11-2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899316A (zh) * 2018-06-29 2018-11-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28049A (zh) 2019-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2804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868102B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081709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substrate
US10599277B2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669572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US10216307B2 (en) Touch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0338724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CN11175241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940605B (zh) 显示面板
CN112466209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996781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571243A (zh) 显示面板
CN111580695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1625119B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JP2021526659A (ja) アレイ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JP2015011493A (ja) 入力装置
CN11138413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56720B (zh) 触控基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0112160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7402671A (zh) 一种内嵌式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4327163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213319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20342500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14784058A (zh)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08345402B (zh) 传感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201 No. 3809, Lingkong North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9, building 1, No. 6111, Longdong Avenu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0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7

Address after: No.8, liufangyuan Henglu,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Patentee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Shanghai Branch

Address before: 201201 No. 3809, Lingkong North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