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90120A - 基于车辆智能灯光的透镜自切换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车辆智能灯光的透镜自切换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90120A
CN117190120A CN202311469620.5A CN202311469620A CN117190120A CN 117190120 A CN117190120 A CN 117190120A CN 202311469620 A CN202311469620 A CN 202311469620A CN 117190120 A CN117190120 A CN 1171901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et
analysis module
light
vehicle
differenc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696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90120B (zh
Inventor
熊大章
邹达伟
梁晓辉
张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City Darkoo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City Darkoo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City Darkoo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City Darkoo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6962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901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90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901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901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901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灯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车辆智能灯光的透镜自切换系统。包括:基座;灯光模块;反光模块;透镜模块;检测模块;分析模块,用以根据检测模块的检测数据对车灯的照明效果是否满足预设标准进行判定,满足预设标准,分析模块根据车速将对应的检测标准进行准修,以及,不满足预设标准时,分析模块将对应参数调节至对应值,或,进行二次判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光照面积进行检测,能够在满足预设标准时,通过边缘清晰度进行进一步优化,在不满足预设标准时,通过调节对应参数改善光照情况或进行二次判定,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节汽车车灯的运行方式,从而提高了汽车车灯运行过程中的运行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车辆智能灯光的透镜自切换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灯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车辆智能灯光的透镜自切换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种关于夜间行车时远近灯光可以自动切换的系统,用以辅助驾驶员在光线较暗、较黑的条件下行车时实现远近光灯自动变换,减少驾驶员的操作程序,降低远近光灯对驾驶员眼睛刺激等不良影响,缓解驾驶员的精神压力,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但是目前已经存在自动切换的系统存在一定缺陷,只能控制远近光的切换,无法对车灯的灯光进行细微的调节。
中国专利公开号:201621243711.2公开了一种汽车远近灯光智能切换系统,包括: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微波雷达探测模块、红外控制电路、微波控制电路和继电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与红外控制电路连接,微波雷达探测模块与微波控制电路连接,继电器的线圈分别连接在红外控制电路和微波控制电路中;继电器触头为单刀双掷结构,固定端连接电源,第一、第二动端分别连接近光灯和远光灯,在常态下第二动端闭合;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微波雷达探测模块感测到红外信号/微波信号时,红外控制电路/微波控制电路控制继电器线圈失电,继电器触头的第二动端断开,第一动端闭合。此种系统可以智能切换远光灯和近光灯,降低夜间因灯光原因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由此可见,所述汽车远近灯光智能切换系统存在以下问题:无法针对环境亮度对汽车灯光进行细微的调节,容易出现近光时看不清行驶路面以及远光时光线过强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车辆智能灯光的透镜自切换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容易出现近光时看不清行驶路面以及远光时光线过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车辆智能灯光的透镜自切换系统。包括:
基座;
灯光模块,其与所述基座相连接,包括用以产生光源的第一灯组和第二灯组;
反光模块,其与所述基座相连接,包括设置在基座一端以反射所述灯光模块的光线的反光碗;
透镜模块,其与所述基座相连接,包括设置在基座的灯光输出端以聚集光线的透镜和设置在所述反光碗沿光线方向的末端,用以遮挡所述灯光模块输出光线的遮光板;
检测模块,其与所述基座相连接,包括设置在车辆车头方向用以检测汽车灯光照射面积的检测模块和设置在车辆两侧方向用以基于汽车外部参照物轮廓特征确定汽车车速的车速检测模块;
分析模块,其分别与所述灯光模块、所述反光模块和所述检测模块相连接,用以根据检测模块测得的数据将对应的检测标准修正至对应值,或,根据照射面积将所述第一灯组对应参数调节至对应值。
进一步地,所述分析模块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测得的照射面积对所述车灯的照明效果是否满足预设标准进行判定,以及,在判定所述车灯的照明效果不满足预设标准时,根据照射面积将所述第一灯组与所述反光碗之间的距离调节至对应值,或,根据轮廓清晰度对所述车灯的照明效果是否满足预设标准进行二次判定。
进一步地,所述分析模块基于面积差值设置有若干针对所述第一灯组与所述反光碗之间的距离的调节方式,且各调节方式针对第一灯组与反光碗之间的距离的调节幅度均不相同;所述面积差值为所述分析模块中预设的一级预设照明面积与所述照明面积的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分析模块在第一预设条件下基于汽车灯光边缘的清晰度将所述车灯的亮度调节至对应值;
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分析模块基于所述面积差值确定所述第一灯组与所述反光碗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分析模块基于清晰度差值设有若干针对所述汽车车灯的亮度调节方式,且各亮度调节方式针对汽车车灯的亮度的调节幅度均不相同;所述清晰度差值为分析模块中设置的预设轮廓清晰度与所述轮廓清晰度的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分析模块在第二预设条件下基于所述轮廓清晰度差值设置有针对轮廓清晰度不满足预设标准的处理方式,包括:将遮光板角度调节至对应值、根据所述临界轮廓清晰度差值将所述第一灯组的照射角度调节至对应值或分析模块控制启动所述第二灯组补充光源;
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汽车的车灯的亮度达到临界值且所述轮廓清晰度仍小于等于所述分析模块中预设的预设轮廓清晰度时,分析模块将此时的预设轮廓清晰度和轮廓清晰度的差值记为临界轮廓清晰度差值。
进一步地,所述分析模块在第三预设条件下,基于所述临界轮廓清晰度差值与所述分析模块中预设的一级预设临界轮廓清晰度差值的差值设有若干针对所述第一灯组的照射角度的角度调节方式,且各调节方式针对所述第一灯组的照射角度的调节幅度均不相同;
所述第三预设条件为所述分析模块判定需要将所述第一灯组的照射角度调节至对应值。
进一步地,所述分析模块在第四预设条件下,根据汽车车速设置有若干针对所述分析模块中预设的用以判定所述车灯的照明效果是否满足预设标准的一级预设照射面积和二级预设照射面积的修正方式,且各修正方式针对一级预设照射面积和所述二级预设照射面积的修正幅度均不相同;
所述第四预设条件为所述分析模块在判定所述车灯的照明效果满足预设标准,分析模块控制所述检测模块选取汽车外部参照物并采集轮廓特征以确定汽车的车速。
进一步地,所述分析模块根据轮廓清晰度对所述车灯的照明效果是否满足预设标准进行二次判定,以及,所述分析模块二次判定所述车灯的照明效果不满足预设标准时,分析模块根据轮廓清晰度将所述遮光板的倾斜角度调节至对应值。
进一步地,所述分析模块在第五预设条件下,根据轮廓清晰度差值设置有若干针对所述遮光板角度的角度修正方式,且各修正方式针对遮光板角度的角度修正方式均不相同;
所述第五预设条件为所述分析模块在二次判定所述车灯的照明效果不满足预设标准时,将预设轮廓清晰度与所述轮廓清晰度的差值记为轮廓清晰度差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设置检测模块对光照面积进行检测,能够对车辆灯光的实际光照情况进行检测,分析模块通过其预先设置的检测标准对实际光照情况是否满足预设标准进行检测,满足预设标准时,通过对边缘清晰度进行检测以对光照边缘的进行进一步优化,光照情况不满足预设标准时,通过调节对应参数改善光照情况或进行二次判定,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节汽车车灯的运行方式,从而提高了汽车车灯运行过程中的运行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将检测模块测得的照射面积与预设标准进行比较能够快速对照明情况是否满足预设标准进行快速判定,从而根据不同的判定结果进一步对不满足预设标准的原因进行分析或在满足预设标准时根据车速对检测标准进行修正,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节汽车车灯的运行方式,从而提高了汽车车灯运行过程中的运行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计算面积差值并与分析模块中的预设标准进行比较,能够快速选取对应的调节系数,从而快速完成针对第一灯组与所述反光碗之间的距离调节,从而对照射面积进行调节,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节汽车车灯的运行方式,从而提高了汽车车灯运行过程中的运行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根据轮廓清晰度对亮度是否满足预设标准进行判断,边缘模糊时,说明车灯亮度不足,容易导致视界模糊,从而在判定需要进行调节时,快速进行亮度调节,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节汽车车灯的运行方式,从而提高了汽车车灯运行过程中的运行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计算清晰度差值,能够准确确定针对亮度调节的三种处理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选取调节遮光板、照射角度、或启动第二灯组,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节汽车车灯的运行方式,从而提高了汽车车灯运行过程中的运行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计算所述临界轮廓清晰度差值与所述分析模块中预设的一级预设临界轮廓清晰度差值的差值并与预设标准进行比较能够快速确定针对第一灯组照射角度的调节系数,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节汽车车灯的运行方式,从而提高了汽车车灯运行过程中的运行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选取参照物的方式对汽车车速进行实时检测,车速越高时,需要驾驶员反应的距离就越长,需要看见的距离就越远,因此根据车速调节灯光,使驾驶员看的更远,更早的发现问题,同时,根据车速将所述一级预设照射面积和所述二级预设照射面积进行修正,能够对判定标准进行修正避免使用同一判定标准使误判发生,从而提高了汽车车灯运行过程中的运行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轮廓清晰度对所述车灯的照明效果是否满足预设标准进行二次判定,避免了照射面积安全时亮度不足导致的视野不清晰的情况发生,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节汽车车灯的运行方式,从而提高了汽车车灯运行过程中的运行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计算轮廓清晰度差值并与预设标准进行比较,能够确定对应的针对遮光板角度的调节方式,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节汽车车灯的运行方式,从而提高了汽车车灯运行过程中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基于车辆智能灯光的透镜自切换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基于车辆智能灯光的透镜自切换系统结构示意图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针对照明效果是否满足预设标准的判定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针对调节方式的判定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所述基于车辆智能灯光的透镜自切换系统,请结合图2所示,为本发明所述基于车辆智能灯光的透镜自切换系统结构示意图结构框图,包括:
基座1;
灯光模块2,其与所述基座通过滑轨相连接(滑轨图中未画出),包括用以产生光源的第一灯组21和第二灯组22;
反光模块3,其与所述基座相连接,包括设置在基座一端以反射所述灯光模块的光线的反光碗31;
透镜模块4,其与所述基座相连接,包括设置在基座的灯光输出端以聚集光线的透镜41和设置在所述反光碗沿光线方向的末端,用以遮挡所述灯光模块输出光线的遮光板42,遮光板与所述反光碗通过转轴相连接;
检测模块5,其与所述基座相连接,包括设置在车辆车头方向用以检测汽车灯光照射面积的检测模块51和设置在车辆两侧方向用以基于汽车外部参照物轮廓特征确定汽车车速的车速检测模块52;
分析模块6,其分别与所述灯光模块、所述反光模块和所述检测模块相连接,用以根据检测模块测得的数据将对应的检测标准修正至对应值,或,根据照射面积将所述第一灯组对应参数调节至对应值。
请参阅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所述针对照明效果是否满足预设标准的判定图,所述分析模块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测得的照射面积确定针对所述车灯的照明效果是否满足预设标准的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判定方式为所述分析模块判定所述车灯的照明效果不满足预设标准,分析模块根据照射面积将所述第一灯组与所述反光碗之间的距离调节至对应值;所述第一判定方式满足所述照射面积小于所述分析模块中预设的一级预设照射面积,设定所述一级预设照射面积为45㎡;
第二判定方式为所述分析模块判定所述车灯的照明效果满足预设标准,分析模块控制所述检测模块检测汽车的车速并根据车速将检测标准修正至对应值;所述第二判定方式满足所述照射面积大于等于所述一级预设照射面积且小于所述分析模块中预设的二级预设照射面积;设定所述二级预设照射面积为60㎡;
第三判定方式为所述分析模块初步判定所述车灯的照明效果不满足预设标准,分析模块根据轮廓清晰度对所述车灯的照明效果是否满足预设标准进行二次判定;所述第三判定方式满足所述照射面积大于所述二级预设照射面积。
请参阅图4所示,其为本发明所述针对调节方式的判定图,所述分析模块在所述第一判定方式下,所述分析模块将所述一级预设照明面积与所述照明面积的差值记为面积差值并根据面积差值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灯组与所述反光碗之间的距离的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调节方式为所述分析模块使用第一调节系数将所述第一灯组与所述反光碗之间的距离调节至对应值;所述第一调节方式满足所述面积差值小于所述分析模块中预设的一级预设面积差值;设定所述第一调节系数为1.2,所述一级预设面积差值为5㎡;
第二调节方式为所述分析模块使用第二调节系数将所述第一灯组与所述反光碗之间的距离调节至对应值;所述第二调节方式满足所述面积差值大于等于所述一级预设面积差值且小于等于所述分析模块中预设的二级预设面积差值;设定所述第二调节系数为1.3,所述二级预设面积差值为10㎡;
第三调节方式为所述分析模块使用第三调节系数将所述第一灯组与所述反光碗之间的距离调节至对应值;所述第三调节方式满足所述面积差值大于所述二级预设面积差值;设定所述第三调节系数为1.4。
具体而言,所述分析模块在第一预设条件下,根据路汽车灯光的轮廓清晰度确定针对是否需要增加亮度的判断方式,其中:
第一判断方式为所述分析模块判定照明边缘清晰,无需调节亮度;所述第一判断方式满足所述轮廓清晰度大于所述分析模块中预设的预设轮廓清晰度;设定所述预设轮廓清晰度为80%;
第二判断方式为所述分析模块判定照明边缘模糊,需要调节亮度,分析模块根据轮廓清晰度将所述车灯的亮度调节至对应值;所述第二判断方式满足所述轮廓清晰度小于等于所述预设轮廓清晰度。
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分析模块在对所述第一灯组与所述反光碗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过程中,控制所述检测模块实时采集汽车灯光边缘的轮廓清晰度。
具体而言,所述分析模块在所述第二判断方式下,将预设轮廓清晰度与所述轮廓清晰度的差值记为清晰度差值并根据清晰度差值确定针对所述汽车车灯的亮度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亮度调节方式为所述分析模块使用第一亮度调节系数将所述汽车车灯的亮度调节至对应值;所述第一亮度调节方式满足所述清晰度差值小于所述分析模块中预设的一级预设清晰度差值;设定所述第一亮度调节系数为1.15,所述一级预设清晰度差值为15%;
第二亮度调节方式为所述分析模块使用第二亮度调节系数将所述汽车车灯的亮度调节至对应值;所述第二亮度调节方式满足所述清晰度差值大于等于所述一级预设清晰度差值且小于等于所述分析模块中预设的二级预设清晰度差值;设定所述第二亮度调节系数为1.25,所述二级预设清晰度差值为30%;
第三亮度调节方式为所述分析模块使用第三亮度调节系数将所述汽车车灯的亮度调节至对应值;所述第三亮度调节方式满足所述清晰度差值大于所述二级预设清晰度差值;设定所述第三亮度调节系数为1.35。
具体而言,所述分析模块在第二预设条件下,将所述预设轮廓清晰度和轮廓清晰度的差值记为临界轮廓清晰度差值,并根据临界轮廓清晰度差值确定针对轮廓清晰度不满足预设标准的处理方式,其中:
第一处理方式为所述分析模块使用第一角度调节系将遮光板角度调节至对应值;所述第一处理方式满足所述临界轮廓清晰度差值小于所述分析模块中预设的一级预设临界轮廓清晰度差值;设定所述第一角度调节系0.8,所述一级预设临界轮廓清晰度差值10%;
第二处理方式为所述分析模块根据所述临界轮廓清晰度差值将所述第一灯组的照射角度调节至对应值;所述第二处理方式满足所述临界轮廓清晰度差值大于等于所述一级预设临界轮廓清晰度差值且小于等于所述分析模块中预设的二级预设临界轮廓清晰度差值;设定所述二级预设临界轮廓清晰度差值20%;
第三处理方式为所述分析模块控制启动所述第二灯组补充光源;所述第三处理方式满足所述临界轮廓清晰度差值大于所述二级预设临界轮廓清晰度差值;
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汽车的车灯的亮度达到临界值后,所述轮廓清晰度仍小于等于所述预设轮廓清晰度。
具体而言,所述分析模块在所述第二处理方式下,将所述临界轮廓清晰度差值与所述一级预设临界轮廓清晰度差值的差值记为临界差值并根据临界差值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灯组的照射角度的角度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角度调节方式为所述分析模块使用第二角度调节系数将所述第一灯组的照射角度调节至对应值;所述第一角度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临界差值小于所述分析模块中预设的一级预设临界差值;设定所述第二角度调节系数0.85,所述一级预设临界差值15%;
第二角度调节方式为所述分析模块使用第三角度调节系数将所述第一灯组的照射角度调节至对应值;所述第二角度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临界差值大于等于所述一级预设临界差值且小于等于所述分析模块中预设的二级预设临界差值,二级预设临界差值大于一级预设临界差值;设定所述第三角度调节系数0.80,所述二级预设临界差值25%;
第三角度调节方式为所述分析模块使用第四角度调节系数将所述第一灯组的照射角度调节至对应值;所述第三角度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临界差值大于所述二级预设临界差值;设定所述第四角度调节系数0.80。
具体而言,所述分析模块在所述第二判定方式下控制所述检测模块选取汽车外部参照物并采集轮廓特征以确定汽车的车速,根据汽车车速确定针对所述一级预设照射面积和所述二级预设照射面积的修正方式,其中:
第一修正方式为所述分析模块使用第一修正系数将所述一级预设照射面积和所述二级预设照射面积调节至对应值;所述第一修正方式满足所述汽车的车速小于所述分析模块中预设的一级预设车速;设定所述第一修正系数1.15,所述一级预设车速为50km/h;
第二修正方式为所述分析模块使用第二修正系数将所述一级预设照射面积和所述二级预设照射面积调节至对应值;所述第二修正方式满足所述汽车的车速大于等于所述一级预设车速且小于等于所述分析模块中预设的二级预设车速;设定所述第一修正系数1.20,所述二级预设车速为80km/h;
第三修正方式为所述分析模块使用第三修正系数将所述一级预设照射面积和所述二级预设照射面积调节至对应值;所述第三修正方式满足所述汽车的车速大于所述二级预设车速;设定所述第一修正系数1.25。
具体而言,所述分析模块在所述第三判定方式下,根据轮廓清晰度确定针对所述车灯的照明效果是否满足预设标准的二次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分析模块判定所述车灯的照明效果满足预设标准;所述第一二次判定方式满足所述轮廓清晰度大于所述预设轮廓清晰度;
第二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分析模块判定所述车灯的照明效果不满足预设标准,分析模块根据轮廓清晰度调节遮光板的倾斜角度;所述第二二次判定方式满足所述轮廓清晰度小于等于所述预设轮廓清晰度。
具体而言,所述分析模块在所述第二二次判定方式下,将所述预设轮廓清晰度与所述轮廓清晰度的差值记为轮廓清晰度差值并根据轮廓清晰度差值确定针对所述遮光板角度的角度修正方式,其中:
第一角度修正方式为所述分析模块使用第一角度修正系数将所述遮光板的角度修正至对应值;所述第一角度修正方式满足所述轮廓清晰度差值大于所述分析模块中预设的一级预设轮廓清晰度差值;设定所述第一角度修正系数为0.91,所述一级预设轮廓清晰度差值为20%;
第二角度修正方式为所述分析模块使用第二角度修正系数将所述遮光板的角度修正至对应值;所述第二角度修正方式满足所述轮廓清晰度差值小于等于所述分析模块中预设的一级预设轮廓清晰度差值且大于等于所述分析模块中预设的二级预设轮廓清晰度差值,一级预设轮廓清晰度差值大于二级预设轮廓清晰度差值;设定所述第二角度修正系数为0.85,所述二级预设轮廓清晰度差值为10%;
第三角度修正方式为所述分析模块使用第三角度修正系数将所述遮光板的角度修正至对应值;所述第三角度修正方式满足所述轮廓清晰度差值小于所述二级预设轮廓清晰度差值;设定所述第三角度修正系数为0.77。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车辆智能灯光的透镜自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灯光模块,其与所述基座相连接,包括用以产生光源的第一灯组和第二灯组;
反光模块,其与所述基座相连接,包括设置在基座一端以反射所述灯光模块的光线的反光碗;
透镜模块,其与所述基座相连接,包括设置在基座的灯光输出端以聚集光线的透镜和设置在所述反光碗沿光线方向的末端,用以遮挡所述灯光模块输出光线的遮光板;
检测模块,其与所述基座相连接,包括设置在车辆车头方向用以检测汽车灯光照射面积的检测模块和设置在车辆两侧方向用以基于汽车外部参照物轮廓特征确定汽车车速的车速检测模块;
分析模块,其分别与所述灯光模块、所述反光模块和所述检测模块相连接,用以根据检测模块测得的数据将对应的检测标准修正至对应值,或,根据照射面积将所述第一灯组对应参数调节至对应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辆智能灯光的透镜自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模块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测得的照射面积对所述车灯的照明效果是否满足预设标准进行判定,以及,在判定所述车灯的照明效果不满足预设标准时,根据照射面积将所述第一灯组与所述反光碗之间的距离调节至对应值,或,根据轮廓清晰度对所述车灯的照明效果是否满足预设标准进行二次判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车辆智能灯光的透镜自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模块基于面积差值设置有若干针对所述第一灯组与所述反光碗之间的距离的调节方式,且各调节方式针对第一灯组与反光碗之间的距离的调节幅度均不相同;所述面积差值为所述分析模块中预设的一级预设照明面积与所述照明面积的差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车辆智能灯光的透镜自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模块在第一预设条件下基于汽车灯光边缘的清晰度将所述车灯的亮度调节至对应值;
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分析模块基于所述面积差值确定所述第一灯组与所述反光碗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车辆智能灯光的透镜自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模块基于清晰度差值设有若干针对所述汽车车灯的亮度调节方式,且各亮度调节方式针对汽车车灯的亮度的调节幅度均不相同;所述清晰度差值为分析模块中设置的预设轮廓清晰度与所述轮廓清晰度的差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车辆智能灯光的透镜自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模块在第二预设条件下基于所述轮廓清晰度差值设置有针对轮廓清晰度不满足预设标准的处理方式,包括:将遮光板角度调节至对应值、根据临界轮廓清晰度差值将所述第一灯组的照射角度调节至对应值或分析模块控制启动所述第二灯组补充光源;
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汽车的车灯的亮度达到临界值且所述轮廓清晰度仍小于等于所述分析模块中预设的预设轮廓清晰度时,分析模块将此时的预设轮廓清晰度和轮廓清晰度的差值记为临界轮廓清晰度差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车辆智能灯光的透镜自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模块在第三预设条件下,基于所述临界轮廓清晰度差值与所述分析模块中预设的一级预设临界轮廓清晰度差值的差值设有若干针对所述第一灯组的照射角度的角度调节方式,且各调节方式针对所述第一灯组的照射角度的调节幅度均不相同;
所述第三预设条件为所述分析模块判定需要将所述第一灯组的照射角度调节至对应值。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车辆智能灯光的透镜自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模块在第四预设条件下,根据汽车车速设置有若干针对所述分析模块中预设的用以判定所述车灯的照明效果是否满足预设标准的一级预设照射面积和二级预设照射面积的修正方式,且各修正方式针对一级预设照射面积和所述二级预设照射面积的修正幅度均不相同;
所述第四预设条件为所述分析模块在判定所述车灯的照明效果满足预设标准,分析模块控制所述检测模块选取汽车外部参照物并采集轮廓特征以确定汽车的车速。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车辆智能灯光的透镜自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模块根据轮廓清晰度对所述车灯的照明效果是否满足预设标准进行二次判定,以及,所述分析模块二次判定所述车灯的照明效果不满足预设标准时,分析模块根据轮廓清晰度将所述遮光板的倾斜角度调节至对应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车辆智能灯光的透镜自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模块在第五预设条件下,根据轮廓清晰度差值设置有若干针对所述遮光板角度的角度修正方式,且各修正方式针对遮光板角度的角度修正方式均不相同;
所述第五预设条件为所述分析模块在二次判定所述车灯的照明效果不满足预设标准时,将预设轮廓清晰度与所述轮廓清晰度的差值记为轮廓清晰度差值。
CN202311469620.5A 2023-11-07 2023-11-07 一种基于车辆智能灯光的透镜自切换系统 Active CN1171901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69620.5A CN117190120B (zh) 2023-11-07 2023-11-07 一种基于车辆智能灯光的透镜自切换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69620.5A CN117190120B (zh) 2023-11-07 2023-11-07 一种基于车辆智能灯光的透镜自切换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90120A true CN117190120A (zh) 2023-12-08
CN117190120B CN117190120B (zh) 2024-02-23

Family

ID=88985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69620.5A Active CN117190120B (zh) 2023-11-07 2023-11-07 一种基于车辆智能灯光的透镜自切换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9012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8199A (zh) * 2020-03-02 2020-06-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灯具亮度控制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DE102019112630A1 (de) * 2019-05-14 2020-11-19 OSRAM CONTINENTAL GmbH Optische Vorrichtung, Fahrzeug, Scheinwerfer und Verfahren
CN114585134A (zh) * 2021-07-07 2022-06-03 常州市永光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亮度调节控制的摩托车灯及控制系统
CN116691491A (zh) * 2023-05-19 2023-09-05 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车灯照明控制方法、车灯照明控制系统、设备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112630A1 (de) * 2019-05-14 2020-11-19 OSRAM CONTINENTAL GmbH Optische Vorrichtung, Fahrzeug, Scheinwerfer und Verfahren
CN111278199A (zh) * 2020-03-02 2020-06-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灯具亮度控制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4585134A (zh) * 2021-07-07 2022-06-03 常州市永光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亮度调节控制的摩托车灯及控制系统
CN116691491A (zh) * 2023-05-19 2023-09-05 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车灯照明控制方法、车灯照明控制系统、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90120B (zh) 2024-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19841B2 (en) Attached matter detector and vehicle equipment control apparatus
CN102424016B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汽车前照灯自动控制系统
Alcantarilla et al. Night time vehicle detection for driving assistance lightbeam controller
US8242934B2 (en) Light source discriminating apparatus, a light source discriminating program, a vehicles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a light control apparatus
EP2537709A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light distribution control method
US20060039158A1 (en) Vehicle headlight system with variable beam shape
CN105818650A (zh) 一种遮阳板自动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406687A (zh) 一种“人-车-路”协同的可编程矩阵式前照灯系统及方法
KR101146581B1 (ko) 인공지능 차량번호인식시스템
CN104220301A (zh) 用于匹配大灯光锥的大灯辐射上限的方法和控制设备
US10793059B2 (en) Headlamp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3954735A (zh) 车灯控制方法、装置以及车灯系统、车辆、存储介质
CN117190120B (zh) 一种基于车辆智能灯光的透镜自切换系统
US10507758B2 (en) Headlamp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16989289B (zh) 一种高效率led远近光一体化汽车灯模组
CN109849773A (zh) 一种基于芯片的智能车灯自适应调整系统及方法
CN117156639B (zh) 一种基于实时路况的车灯照明控制系统
KR20190123874A (ko) 차량의 하향등 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CN205951813U (zh) 一种车灯照明装置及其车联网系统
CN114867168A (zh) 基于光感的灯光自动调节方法
WO1999044846A1 (fr) Vehicule a champ de vision ameliore, dispositif et procede servant a reduire l'eblouissement
CN115556664B (zh) 提升行车安全的智能前照灯冗余方法及系统
CN207751673U (zh) 一种汽车远近灯光切换测试系统
KR101929736B1 (ko) 차량용 램프
CN110723062B (zh) 用于调节机动车前大灯的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