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66110A - 图画类提花织物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画类提花织物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66110A
CN117166110A CN202311057154.XA CN202311057154A CN117166110A CN 117166110 A CN117166110 A CN 117166110A CN 202311057154 A CN202311057154 A CN 202311057154A CN 117166110 A CN117166110 A CN 1171661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fabric
image
weft
intermediate col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571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国元
龙鳞
谭永权
龙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Kangpai Huan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Kangpai Huan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Kangpai Huan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Kangpai Huan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5715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661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66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661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图画类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织物的结构信息和初始图像,并基于初始图像确定间隔值;根据结构信息和间隔值,确定初始图像的宽度像素与高度像素;通过索引颜色模式和自定义颜色抖动对初始图像进行图像减色处理得到第一预处理图像;根据间隔值,对第一预处理图像添加中间色位得到第二预处理图像;对第二预处理图像进行组织规划处理和网梭处理。通过织物表面图样的纬纱浮长最小跨经纱数为2和织物表面图样的纬浮点位与网梭组织点位的最小经纱距离为1,使图画类提花织物的织造能够进行网梭,使得织物背面的纬纱不凌乱,进而不会影响织物品质和后续加工。

Description

图画类提花织物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纺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图画类提花织物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图画类提花织物,简称织画,是指以多彩图画为底本,依靠电脑图形图像技术完成提花设计,使用电子提花织机织造的织物。织画由1个系统的经纱与多个系统的纬纱交织而成。织机的经纱相对固定,一般为黑色或白色,织画的颜色主要靠纬纱颜色来表现,电子提花织机一般使用8个纬色(色梭个数为8)。
传统技术中,织画的设计从图案特征来看有两种方式:块状式与点状式。块状式也称组织渐变设计,适合颜色块状明显、基本色相少、有较大面积的明度或色相渐变的图案;块状式的组织渐变设计需处理后的图像呈块状,其不同色阶的色块运用系列渐变式纬面加强缎纹组织的配合,实现“由一个纬纱色向另一个纬纱色的过渡而形成色相渐变或明度渐变”。点状式也称数码提花设计,适合颜色多而混杂、点状明显的图案;点状式的数码提花设计需处理后的图像呈点状,其依靠自定义颜色的色点抖动仿色。
就提花织物生产而言,电子提花织机分平面机与缎面机。适合在平面机织造的数码提花单点法,其跨经纱的像素点为1,数码提花设计在图像处理时,宽像素值等于经纱数,其纬密一般为32-36根/厘米,每平方厘米的总像素点约为1844-2074。适合在平面机织造的数码提花双点法,跨经纱的像素点为2,数码提花设计在图像处理时,宽像素值等于经纱数的一半,其纬密一般为42-48根/厘米,每平方厘米的总像素点约为1209-1382。
然而,上述数码提花单点法的织造不适合网梭,如果不网梭,织物背面部分纬纱浮长过长,会而影响织物品质与后续烫朴加工;如果网梭,网梭点位于跨经纱的像素点为1的区域,则会出现露点现象,破坏了织物图像外观。数码提花双点法的织造可以网梭,但单位区域内的像素点比单点法少,表现图案的精细度不够,略显粗糙。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数码提花单点法不适合网梭,以及数码提花双点法虽然可以网梭但是其表现图案精细度不够的问题,提供一种图画类提花织物及其制作方法。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画类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织物沿纬向具有固定间隔值的中间色位,图画类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包括:获取织物的结构信息和初始图像,并基于初始图像确定间隔值;根据结构信息和间隔值,确定初始图像的宽度像素与高度像素;通过索引颜色模式和自定义颜色抖动对初始图像进行图像减色处理得到第一预处理图像;根据间隔值,对第一预处理图像添加中间色位得到第二预处理图像;对第二预处理图像进行组织规划处理和网梭处理;其中,间隔值为1或2,组织规划处理的控制规律为构成织物表面图样的纬纱浮长最小跨经纱数为2,网梭处理包括构成织物表面图样的纬浮点位与网梭组织点位的最小经纱距离为1。
在一些实施例中,织物的结构信息包括花样设计方法、织机类型、织物宽度、织物长度、经密、纬密、经纱颜色、纬纱颜色、纱支材质以及织后加工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结构信息和所述间隔值,确定所述初始图像的宽度像素与高度像素包括:px1=a×b;当所述间隔值为1时,当所述间隔值为2时,其中,px1为初始图像的高度像素,px2为初始图像的宽度像素,a为纬密,b为织物长度,c为经密,d为织物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自定义颜色包括自定色仿色和基本色防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第一预处理图像添加中间色位得到第二预处理图像包括:中间色位的左右两主色为同色时,中间色位的颜色值与左右两主色相同,当中间色位的左右两主色为异色时,中间色位的颜色值为左右两主色的中间色,中间色的数量其中,f为主色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第一预处理图像添加中间色位得到第二预处理图像还包括:从第一预处理图像的第2列开始添加中间色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第一预处理图像添加中间色位得到第二预处理图像还包括:当间隔值为1时,按照奇数行第2列、偶数行第3列开始错位添加中间色位;当间隔值为2时,以1、2、3行各行每间隔2行的行数为一组,每组依次按照第2、3、4列开始交替添加中间色位,或随机按照第2、3、4列开始交替添加中间色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第一预处理图像添加中间色位得到第二预处理图像还包括:第二预处理图像的最后列为中间色位时,最后列像素点的颜色与最后列的前一列像素点的颜色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第二预处理图像进行组织规划处理包括:第二预处理图像中主色的色块或色点按照纬面组织进行组织规划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画类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还包括织造和/或成形加工,织造包括制作电子纹版,用织机织造并分条,成形加工包括根据预设轮廓形状,以剪折或镭射切割成形织物的个体。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图画类提花织物,图画类提花织物由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图画类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制备得到。
上述图画类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中,通过织物表面图样的纬纱浮长最小跨经纱数为2,该设置能够对网梭点有较好的遮盖;通过织物表面图样的纬浮点位与网梭组织点位的最小经纱距离为1,让纬浮点位与网梭组织点位交错开,能够避免网梭点位粘连同一色梭的纬浮点位。由此,本申请图画类提花织物的织造能够进行网梭,使得织物背面的纬纱不凌乱,进而不会影响织物品质和后续加工。另外,本申请图画类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与数码提花双点法相比较,前者单位区域内的像素点比后者多了20%-33%,提高了图案的精细度和清晰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图画类提花织物的实样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图画类提花织物的实样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图画类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获取织物的结构信息和初始图像,并基于初始图像确定间隔值。
织物的结构信息包括花样设计方法、织机类型、织物宽度、织物长度、经密、纬密、经纱颜色、纬纱颜色、纱支材质以及织后加工类型。
间隔值为图画类提花织物的初始图像沿纬向添加所述中间色位的步长值,间隔值为1或2。间隔值为1时简称间1加1,间隔值为2时简称间2加1。
图画类提花织物沿纬向具有固定间隔值的中间色位,中间色位用于表现图画类提花织物图样的相邻两纬色公共起。
例如,图画类提花织物原始图片为喀纳斯风景,喀纳斯风景图片的颜色多而杂,采用数码提花的8个基本色仿全色的设计方法;织物的织机类型为平面机织造,织物长度为10cm,宽度为6.67cm;织物经密为57.6根/cm,织物纬密为48根/cm;织物写花设计图的宽度像素为经密与织物宽度的乘积,即写花设计图的宽度像素为57.6根/cm*6.67cm≈384;写花设计图的高度像素为纬密与织物长度的乘积,即写花设计图的高度像素为48根/cm*织物长10cm=480;织物经纱为50D白,织物纬纱为50D,8个色梭,其颜色分别为白、洋红、红、黄、绿、青、蓝、黑。本实施例中,间隔值为2,即在初始图像的基础上沿纬向间2加1。
S200、根据结构信息和间隔值,确定初始图像的宽度像素与高度像素。
初始图像的高度像素为纬密与织物长度的乘积,当间隔值为1时,初始图像的宽度像素为经密与织物宽度乘积的一半;当间隔值为2时,初始图像的宽度像素为经密与织物宽度乘积的三分之二。
具体地,将图画类提花织物原始图片导入图像处理软件,调整图片方向,宽方向=X坐标=纬向=行,高方向=Y坐标=经向=列。根据步骤100中确定的间隔值2、经密和所需的织造纬密,确定图画类提花织物初始图像的宽度像素与高度像素。图画类提花织物初始图像的宽度像素并不等于写花设计图的宽度像素。当间隔值为2时,初始图像的宽度像素=经密57.6根/cm*织物宽6.67cm/3*2≈256,初始图像的高度像素=纬密48根/cm*织物长10cm=480。
S300、通过索引颜色模式和自定义颜色抖动对初始图像进行图像减色处理得到第一预处理图像。
织机一般有8个色梭,无论图画的颜色有多少种,织物只能使用8种纱线颜色来表现。要用有限的纬纱颜色,呈现图画丰富的颜色,需要对图画图像进行减色处理。
运用图像处理软件中“索引颜色模式”,自定义颜色并抖动进行初始图像减色处理得到第一预处理图像。自定义颜色也称“强制颜色”,为纬纱的颜色,称为主色,其数量不高于织机的色梭个数。在索引颜色模式中,如果原图像中的某种颜色没有出现在“强制颜色”表中,则程序将选取现有“强制颜色”表中最接近的一种,或使用现有“强制颜色”表中的颜色,采用色彩抖动(扩散仿色),改变像素排列来模拟该颜色,其扩散仿色的数量一般为70%-100%。
自定义颜色依据图像的颜色特征包括两种方式,其一是自定色仿色,即选取图像中主要颜色的自定义颜色;其二是基本色仿色,即用生理四原色红、黄、蓝、绿,再加黑、白6个基本色仿全色,或用三原色扩展的白、洋红、红、黄、绿、青、蓝、黑8个基本色仿全色。为最大限度的模拟出各个色相,可以采用基本色仿色,如用三原色扩展的白、洋红、红、黄、绿、青、蓝、黑8个基本色仿全色,或为了省成本,可用生理四原色红、黄、蓝、绿,再加黑、白6个基本色仿全色。本实施例中,以白、洋红、红、黄、绿、青、蓝、黑8个基本色为强制颜色。
调整扩散仿色数量的经验为色点分布较合理,主图案没有明显瑕疵,本实施例的扩散仿色数量为94%。
S400、根据间隔值,对第一预处理图像添加中间色位得到第二预处理图像。
基于第一预处理图像,使用脚本,从图像的第2列开始添加中间色位得到第二预处理图像。当中间色位点的左右两主色为同色时,中间色位点的颜色值与左右主色相同;当中间色位点的左右两主色为异色时,中间色位点的颜色值为左右两主色的混合色,也称为中间色。
混合色可用RGB色彩模式计算,其计算方式为:
混合色R=(左色R+右色R)/2
混合色G=(左色G+右色G)/2
混合色B=(左色B+右色B)/2
中间色的数量=主色数量*(主色数量-1)/2,本实施例中的主色为8个,中间色有28个。
第二预处理的图像的最后列为中间色位时,该列的像素点的颜色与前一列像素点的颜色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添加中间色位的起始添加位可以固定为第2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间隔值对第一预处理图像添加中间色位得到第二预处理图像。具体地,当间隔值为1时,起始添加位分别为第2列和第3列,其按照奇数行第2列、偶数行第3列开始错位添加中间色位。当间隔值为2时,起始添加位分别为第2列、第3列、第4列,以1、2、3行各行每间隔2行的行数为一组,每组依次按照第2、3、4列开始交替添加中间色位,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间隔值为2,第1行从第2列开始添加中间色位,第2行从第3列开始添加中间色位,第3行从第4列开始添加中间色位,第4行从第2列开始添加中间色位,如此反复交替添加中间色位,即第1、4、7、…行从第2列开始添加中间色位,第2、5、8、…行从第3列开始添加中间色位,第3、6、9、…从第4列开始添加中间色位。或者可以随机按照第2、3、4列开始交替添加中间色位,例如,第1、4、7、…行从第3列开始添加中间色位,第2、5、8、…行从第4列开始添加中间色位,第3、6、9、…从第2列开始添加中间色位,即每组行数可以从第2、3、4中的任一列开始添加中间色位。
根据间隔值对图像添加中间色位相对于固定从第2列开始添加中间色位来说,前者的中间色位会多一些交错和偏移,有一个经纱上都是公共起,中间色位的交错和偏移可以让颜色在不同的经纱上体现出来,有利于织物颜色的呈现。另外,根据间隔值对图像添加中间色位可以让经纱的张力均匀。
将第二预处理图像保存为位图格式,如BMP格式。
S500、对第二预处理图像进行组织规划处理和网梭处理。
该步骤也为写花处理步骤,具体地,将第二预处理图像导入至写花软件中,可先进行颜色排序处理,以适应写花软件组织功能模板函数的调用。
然后进行色点块的组织规划处理,主色的色块或色点按纬面组织进行组织规划,中间色的色点为其左右相邻两纬色公共起,使构成织物表面图样的纬纱浮长最小跨经纱数为2,对网梭点有较好的遮盖。从表面花样的表现来看,相邻两纬色公共起,在此位置相邻两纬色各进驻半个像素点位,其最小像素点相当于1.5。
再进行网梭处理,构成织物表面图样的纬浮点位与其网梭组织点位的最小经纱距离为1,避免网梭点位粘连邻近同一色梭的纬浮点位而影响花样。
图画类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S600、织造。
织造包括制作电子纹版,用织机织造并分条。
S700、成形加工。
成形加工包括根据预设轮廓形状,以剪折或镭射切割成形织物的个体。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得到间2加1的图画类提花织物。
基于实施例1,图画类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与适合在平面机织造的单点法与双点法比较:
图画类提花织物遵循“色彩的空间混合理论”:当并列或距离甚近的色彩点或线在一定的视觉距离上,若它们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尺寸小于感色细胞的直径,人眼将无法将其区分开,从而产生混合。即产生一种“对一个区域取混合色”模糊的视觉效果。且色空间混合的效果与视觉距离有关,即必须在一定的视觉距离之外,距离越远,混合效果越明显,通俗的说法就是“距离产生美”。
图画类提花织物表面纱线段的色彩要达到空间混合,必须要使织物纱线段为密集状排列的细点或细线。数码提花以自定义颜色的色点并抖动来仿色,在图像处理上,单位区域内的像素点越多,表现出来的图样越逼真、细节越清晰。
从上表可以看到,本实施例间2加1的方法与双点法比较,单位区域内的像素点多了33%左右,提高了图案的精细度和清晰度;与单点法相比较,本实施例间2加1的方法能够进行网梭,织物背面纬纱不凌乱,适合烫朴等后续加工。
实施例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图画类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获取织物的结构信息和初始图像,并基于初始图像确定间隔值。
图画类提花织物原始图片为小鳄鱼,小鳄鱼图片颜色的色相少但色点杂乱,采用数码提花的自定色仿色的设计方法,即选取图像中4个主要颜色为自定义颜色。织物的织机类型为平面机织造,织物长度14.5cm,宽度6.67cm;织物经密57.6根/cm,织物纬密57.6根/cm;写花设计图的宽度像素为经密57.6根/cm*织物宽6.67cm≈384,写花设计图的高度像素为纬密57.6根/cm*织物长14.5cm≈840;织物经纱为50D白,织物纬纱为50D,4个色梭,其颜色分别为白、黄、灰、黑。本实施例中,间隔值为1,即在初始图像的基础上沿纬向间1加1。
S200、根据结构信息和间隔值,确定初始图像的宽度像素与高度像素。
当间隔值为1,初始图像的宽度像素为经密57.6根/cm*织物宽6.67cm/2≈192,初始图像的高度像素为纬密57.6根/cm*织物长14.5cm≈840。
S300、通过索引颜色模式和自定义颜色抖动对初始图像进行图像减色处理得到第一预处理图像。
本实施例图片色相少,可以采用自定色仿色,即选取图像中主要颜色为自定义颜色,白、黄、灰、黑。其优点是用色少,主色突出。
调整扩散仿色数量的经验为色点分布较合理,主图案没有明显瑕疵,本实施例的扩散仿色数量为92%。
S400、根据间隔值,对第一预处理图像添加中间色位得到第二预处理图像。
本实施例中,间隔值为1,起始添加位分别为第2列和第3列,其按照奇数行第2列、偶数行第3列开始错位添加中间色位。
当中间色位点的左右两主色为同色时,中间色位点的颜色值与左右主色相同;当中间色位点的左右两主色为异色时,中间色位点的颜色值为左右两主色的混合色,称为中间色。
混合色可用RGB色彩模式计算,其计算方式为:
混合色R=(左色R+右色R)/2
混合色G=(左色G+右色G)/2
混合色B=(左色B+右色B)/2
中间色的数量=主色数量*(主色数量-1)/2,本实施例主色为4个,中间色有6个。
第二预处理的图像的最后列为中间色位时,该列的像素点的颜色与前一列像素点的颜色相同。
将第二预处理图像保存为位图格式,如BMP格式。
S500、对第二预处理图像进行组织规划处理和网梭处理。
将第二预处理图像导入至写花软件中,可先进行颜色排序处理,以适应写花软件组织功能模板函数的调用。
然后进行色点块的组织规划处理,主色的色块或色点按纬面组织进行组织规划,中间色的色点为其左右相邻两纬色公共起,使构成织物表面图样的纬纱浮长最小跨经纱数为2。从表面花样的表现来看,相邻两纬色公共起,在此位置相邻两纬色各进驻半个像素点位,其最小像素点相当于2。
再进行网梭处理,构成织物表面图样的纬浮点位与其网梭组织点位的最小经纱距离为1,避免网梭点位粘连邻近同一色梭的纬浮点位而影响花样。
图画类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S600、织造。
织造包括制作电子纹版,用织机织造并分条。
S700、成形加工。
成形加工包括根据预设轮廓形状,以剪折或镭射切割成形织物的个体。
如图2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得到间1加1的图画类提花织物。
基于实施例2,图画类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与适合在平面机织造的单点法与双点法比较: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实施例间1加1的方法与双点法比较,纬纱表面覆盖性加强,露经少,纬密提高,单位区域内的像素点多了20%左右,提高了图案的精细度和清晰度;与单点法相比较,本实施例间1加1的方法能够进行网梭,织物背面纬纱不凌乱,适合烫朴等后续加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图画类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织物沿纬向具有固定间隔值的中间色位,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织物的结构信息和初始图像,并基于所述初始图像确定所述间隔值;
根据所述结构信息和所述间隔值,确定所述初始图像的宽度像素与高度像素;
通过索引颜色模式和自定义颜色抖动对所述初始图像进行图像减色处理得到第一预处理图像;
根据所述间隔值,对所述第一预处理图像添加所述中间色位得到第二预处理图像;以及
对所述第二预处理图像进行组织规划处理和网梭处理;
其中,所述间隔值为1或2,所述组织规划处理的控制规律为构成织物表面图样的纬纱浮长最小跨经纱数为2,所述网梭处理包括构成所述织物表面图样的纬浮点位与网梭组织点位的最小经纱距离为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画类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的结构信息包括花样设计类型、织机类型、织物宽度、织物长度、经密、纬密、经纱颜色、纬纱颜色、纱支材质以及织后加工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画类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结构信息和所述间隔值,确定所述初始图像的宽度像素与高度像素包括:
px1=a×b;
当所述间隔值为1时,
当所述间隔值为2时,
其中,px1为初始图像的高度像素,px2为初始图像的宽度像素,a为纬密,b为织物长度,c为经密,d为织物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画类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定义颜色包括自定色仿色和基本色防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画类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预处理图像添加所述中间色位得到第二预处理图像包括:所述中间色位的左右两主色为同色时,所述中间色位的颜色值与左右两主色相同,当所述中间色位的左右两主色为异色时,所述中间色位的颜色值为左右两主色的中间色,所述中间色的数量
其中,f为主色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画类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预处理图像添加所述中间色位得到第二预处理图像还包括:从所述第一预处理图像的第2列开始添加所述中间色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画类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预处理图像添加所述中间色位得到第二预处理图像还包括:当所述间隔值为1时,按照奇数行第2列、偶数行第3列开始错位添加所述中间色位;当所述间隔值为2时,以1、2、3行各行每间隔2行的行数为一组,每组依次按照第2、3、4列开始交替添加所述中间色位,或随机按照第2、3、4列开始交替添加所述中间色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画类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预处理图像添加所述中间色位得到第二预处理图像还包括:所述第二预处理图像的最后列为所述中间色位时,所述最后列像素点的颜色与所述最后列的前一列像素点的颜色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画类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二预处理图像进行组织规划处理包括:所述第二预处理图像中主色的色块或色点按照纬面组织进行组织规划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图画类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织造和/或成形加工,所述织造包括制作电子纹版,用织机织造并分条,所述成形加工包括根据预设轮廓形状,以剪折或镭射切割成形所述织物的个体。
11.一种图像类提花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类提花织物采用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图画类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制备得到。
CN202311057154.XA 2023-08-22 2023-08-22 图画类提花织物及其制作方法 Pending CN1171661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57154.XA CN117166110A (zh) 2023-08-22 2023-08-22 图画类提花织物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57154.XA CN117166110A (zh) 2023-08-22 2023-08-22 图画类提花织物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66110A true CN117166110A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32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57154.XA Pending CN117166110A (zh) 2023-08-22 2023-08-22 图画类提花织物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6611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50791B2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color jacquard fabric
US20050241719A1 (en) Patterned fabric and a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CN103088515B (zh) 一种适用于织造大纹针数彩色提花织物的方法
US5829487A (en) Method for representing a fabric consisting of warp and weft threads
US6753858B2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image display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4954976A (en) Method for simulating dyed fabric
US7272462B2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knitted fabric
CN104073949A (zh) 基于组合全显色结构的肌理效果提花织物设计方法
CN117166110A (zh) 图画类提花织物及其制作方法
US6390143B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lored patterned, aerial textile structures, system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and aerial textile structure form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ethod
JP2006219810A (ja) 写真風織物の製織方法
JP4629150B1 (ja) 織物用の画像データ処理装置、画像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画像データ処理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1020796B (zh) 基于网点叠加组合的彩色仿真提花织物设计方法
JP2836761B2 (ja) 表面柄パターン作成装置
CN114561733B (zh) 一种基于图形组合表现的彩色提花织物设计方法
JP4528354B1 (ja) 織物の製織方法、織物の生産方法、織物の製織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織物の製織装置
CN117702341A (zh) 一种改善彩色像景画面精细度的织物组织设计方法
TW538157B (en) Method for knitting a double or two-layered woven fabric with embossed patterns of dual color images
JP2739701B2 (ja) 先染ドビー織物の表面柄パターン作成装置
TW564269B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jacquard shuttle fabric with computerized color and pattern
JP2992040B2 (ja) 先染ドビー織物の表面柄パターン作成装置
JP2006152520A (ja) 写真風織物の製織方法
KR101884885B1 (ko) 직물 제직용 선 단위 색상 이미지 생성 방법
JP2836760B2 (ja) 表面柄パターン作成装置
JP2837524B2 (ja) 表面柄パターン作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