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66101B - 具有长丝输送机构的假捻变形机 - Google Patents

具有长丝输送机构的假捻变形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66101B
CN117166101B CN202311447241.6A CN202311447241A CN117166101B CN 117166101 B CN117166101 B CN 117166101B CN 202311447241 A CN202311447241 A CN 202311447241A CN 117166101 B CN117166101 B CN 1171661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ament
cylindrical cavity
air
air inle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472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66101A (zh
Inventor
胡欢庆
孙新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erlikon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erlikon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erlikon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erlikon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4724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661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66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661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661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661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长丝输送机构的假捻变形机,具有加热装置和长丝输送机构,所述长丝输送机构将长丝从一个位置运送到另一个位置,所述加热装置具有加热通道以及与所述加热通道相通的入口和出口,所述长丝输送机构具有气动机构以及可沿所述气动机构长度方向运动的送丝元件,所述长丝输送机构进一步包括气流导丝装置,长丝被输送气流导丝装置产生的气流引导入所述加热装置的所述入口,所述气流导丝装置的气流的开启通过移动到预定位置的所述送丝元件被触发,所述气流导丝装置的气流的关闭通过延时关闭机构以延时的方式被执行。所述送丝元件被送到预定位置后,所述气流导丝装置的气流自动被开启,长丝被引导进入所述加热装置的所述入口。

Description

具有长丝输送机构的假捻变形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假捻变形机,更具体地,一种具有长丝输送机构的假捻变形机。
背景技术
假捻变形机的基础构造在现有技术,如CN101634065B中,已得到披露。其包含冷却、加热、假捻、卷绕等多个长丝处理装置,对长丝进行预期的处理。
已知加热装置沿倾斜方向安装,并且其入口位于假捻变形机整体的最高点,因此需要长丝输送机构将长丝在加热装置入口高度和操作人员可接触到的高度之间运送长丝。操作人员将长丝挂到长丝输送机构的送丝元件之后,送丝元件在气动机构的作用下运送到加热装置入口附近,这种操作被称为“升丝”。
类似的长丝输送机构在现有技术中被公开,如CN216550900U。
封闭式热箱由于其封闭式箱体结构与开放式热箱不同,无可供长丝进入热箱内部的长形缝隙。因此,当该现有技术被运用到封闭式热箱的“升丝”时,需要额外地要求操作人员用一只手抓紧长丝的端部,一只手操作按钮或者推杆使得升丝元件上升到预定位置,同时,还需手动打开封闭式热箱入口附近的气流导丝装置的气源使得长丝可被引导进入热箱内部,最后,操作人员松开长丝端部。上述的操作流程无疑意味着较大的操作负担。
发明内容
旨在克服前述现有技术带来的困难,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减轻操作人员操作负担的长丝输送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具有长丝输送机构的假捻变形机,具有加热装置和长丝输送机构,其中,所述长丝输送机构将长丝从一个位置运送到另一个位置,所述加热装置具有加热通道以及与所述加热通道相通的入口和出口,其中,所述长丝输送机构具有与气源相连的气动机构以及在所述气动机构驱动下可沿所述气动机构长度方向运动的送丝元件,其中,所述长丝输送机构进一步包括气流导丝装置,通过其设置,长丝被输送气流导丝装置产生的气流引导入所述加热装置的所述入口,所述气流导丝装置的气流的开启通过移动到预定位置的所述送丝元件被触发,所述气流导丝装置的气流的关闭通过延时关闭机构以延时的方式被执行。
基于此技术方案,所述送丝元件被送到预定位置后,所述气流导丝装置的气流自动被开启,在气流的引导下,长丝被引导进入所述加热装置的所述入口。操作人员无需抬头观察送丝元件是否到达预定位置,并无需手动打开进入所述气流导丝装置的气流。
“升头”完成后,长丝在各长丝处理装置处被按需处理。外部的气流对长丝的影响是显著的,因此,在长丝被引入所述入口后,为避免气流对热箱加热效果以及对长丝状态的影响,气流以延迟一定时间的方式被自动关闭。此方案将原高度依赖人为操作的步骤高度自动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为,所述加热装置的所述入口附近安装有所述气流导丝装置和打开进入所述气流导丝装置的气路的触发按钮,其中,所述气流导丝装置对准所述加热装置的所述入口设置;所述触发按钮以及气路打开后可延时自动关闭气流通过的所述延时关闭机构均设置在与所述气流导丝装置相连的管路上;可按压所述触发按钮的按压部被集成在所述送丝元件上。
所述送丝元件的所述按压部在到达预定位置后可直接抵压在所述触发按钮上,这时,所述触发按钮自动打开所述气流导丝装置的气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延时关闭机构具有第一圆柱形腔体和第二圆柱形腔体;所述第一圆柱形腔体和所述第二圆柱形腔体中分别具有一对相连的活塞;所述第一圆柱形腔体具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圆柱形腔体具有延时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其中,延时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分别通过通道与所述第一圆柱形腔体第一出气口相通;第一对活塞之间形成第一连通部,第二对活塞之间形成第二连通部;所述第一连通部和所述第二连通部分别为可移动的,并可连通和断开通道;所述第二出气口通向所述气流导丝装置;所述延时进气口进气后,所述第二连通部移动,以至堵塞所述第二进气口。
所述第一连通部为可移动式,其处于不同的位置可决定与其相联的通道为开通或者关闭状态。所述第二连通部也为可移动式,在所述延时进气口的作用下,所述第二连通部可移动到所述第二进气口被堵塞的位置。所述第二进气口之前为与所述第二出气口相通的状态,因此,在该延时进气口的作用下,一段时长后所述第二进气口被堵塞,从而通入所述气流导丝状态的气流被关闭。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延时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二圆柱形腔体的端部上,所述第二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二圆柱形腔体横向壁的中部位置,第二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二圆柱形腔体的横向壁上并处于所述延时进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之间;从所述延时进气口进入的气流将所述第二对活塞推动,使得其中一个活塞堵住所述第二进气口。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道通过第四通道与所述延时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道通过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所述第四通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通道的直径;所述第二连通部一端通过压缩弹簧与所述第二圆柱形腔体的内侧壁相连。
直径更小的所述第四通道使得经过其的气流的压力更小,从而以更慢的速度推动所述第二连通部,从而以延迟更长的时间关闭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连通部相连的压缩弹簧使得其在不受气流的作用下可自动复位。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述第一连通部的一端通过压缩弹簧与所述第一圆柱形腔体的内侧壁相连;所述触发按钮与所述第一连通部相连以使所述触发按钮可直接推动所述第一连通部进行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所述送丝元件上设有长丝夹紧装置;所述按压部被集成在所述送丝元件的所述长丝夹紧装置上;所述加热装置的所述入口附近安装有将被所述长丝夹紧装置夹紧的长丝释放的长丝释放元件。
在所述长丝释放元件对所述长丝夹紧装置上夹紧的长丝进行释放的同时,所述按压部按压所述触发按钮,通往所述气流引导装置的气流被打开。所述气流引导装置的入口处产生气流引导作用,将长丝引导入所述加热装置中。随后,所述延时关闭机构在延迟一段时间后将通往所述气流引导装置的气流关闭,因此所述气流引导装置不再产生对所述加热装置产生副作用的干扰气流。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所述长丝夹紧装置具有夹紧部,所述夹紧部主要由在压缩弹簧下相互紧贴的压紧环和被压紧片组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所述被压紧片固定设置,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圆柱体外表面,所述圆柱体可活动地穿过所述被压紧片设置,其中,所述圆柱体一端与所述压紧环固定设置,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台阶,其中,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圆柱体的所述台阶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被压紧片上。
所述互相紧贴的所述压紧环和所述被压紧片形成用于夹紧长丝的夹紧部。所述圆柱体的可活动性使得其上固定的压紧环可与所述被压紧片压紧或者分开。
根据发明的第十方面,所述圆柱体的所述台阶与所述被压紧片的弯折延伸部间隔设置,所述长丝释放元件的厚度大于所述台阶和所述弯折延伸部之间的间隔,并可插入所述间隔。
所述长丝释放元件插入到所述台阶和所述弯折延伸部之间后,会产生所述压紧环与所述被压紧片远离的技术效果,因此可释放被夹持的长丝。
本发明也提供了一种长丝输送机构,其具有以上列出的若干方面的技术方案。
该机构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了一种以自动方式打开通往气流引导装置的气流和延时关闭该气流的长丝输送机构。进一步地,在所述长丝释放元件和所述长丝夹紧装置的配合下,所述长丝输送机构可先打开通往所述气流引导装置的气流,随后释放所述长丝,并延迟一短时长后关闭所述气流。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发明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发明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发明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发明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发明。
附图1为送丝元件处于上升状态时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所示状态下本发明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3为送丝元件处于预定位置时本发明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4为移动部位于气动机构一端时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移动部位于气动机构另一端时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触发按钮未被按压时触发按钮和延时关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触发按钮被按压时触发按钮和延时关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触发按钮被按压后,延时关闭机构关闭气流通道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附图1状态下沿C-C剖线的剖视图;
附图10为附图3状态下沿D-D剖线的剖视图。
实施方式
预取向丝(POY)经过假捻变形处理后形成可被直接应用到染色或织布等后道工序中的拉伸变形丝,此过程由假捻变形机来实现。假捻变形机的基本构造在现有技术中以得到充分披露,本专利中不再重复描述。在将长丝第一次挂在假捻变形机时,需要确保长丝从假捻变形机的原丝架被连续地依次穿过各处理装置,例如,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假捻装置,喷嘴和卷绕装置等。
由于假捻变形机本身的机械构造,通常情况下,热箱被竖直倾斜安装,以致热箱的入口处于操作人员的操作高度之外。因此,利用长丝输送机构是必须的。长丝被从一个低位置输送到一个高位置。除了承担输送任务,所述长丝输送机构还需承担长丝握持、长丝释放以及长丝气流引导等任务。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对不同元素从称谓上进行区分,但并不表示这些元素的空间排列或时间顺序等,这些元素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列出的术语的一种或多个中的任何一个和所有组合。术语“包含”、“包括”、“具有”等是指所陈述的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单数形式“一”、“该”等包括复数形式,应广义地理解为“一种”或“一类”而并不是限定为“一个”的含义;此外术语“所述”应理解为既包括单数形式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此外术语“根据”应理解为“至少部分根据……”,术语“基于”应理解为“至少部分基于……”,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
首先,本发明的长丝输送机构由附图1示出。附图1为送丝元件处于上升状态时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所示状态下的局部示意图。附图3为送丝元件处于预定位置时的局部示意图。除了另外指出,三张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识指示相同的部件。
结合附图1和附图2。附图1中局部示出加热装置1,其具有一个入口1.1和未示出的一个出口。所述长丝输送机构的任务为以自动的方式将长丝从低位置抬升、释放并向所述加热装置1的所述入口1.1引导。
为了将长丝从低位置抬升,所述长丝输送机构具有气动机构2和送丝元件3。所述气动机构2内部具有气流通道以及可沿气流通道移动的移动部(附图4中的22)。所述送丝元件3与所述移动部22相连,从而随着所述移动部22移动。
为了在所述送丝元件3到达最低点后,操作人员能将长丝端头夹持在所述送丝元件3上,所述送丝元件3上设有长丝夹紧装置9和杆部6。所述长丝夹紧装置9被固定在所述杆部6的端部。
为了在所述送丝元件3到达预定位置后,被夹持在所述长丝夹紧装置9的长丝能够被自动释放,所述加热装置1的所述入口1.1附近安装有长丝释放元件7。
为了在所述送丝元件3到达预定位置后,被所述长丝释放元件7释放的长丝能被引导入所述加热装置1的所述入口1.1,所述加热装置1的所述入口1.1附近安装有气流引导装置4。所述气流引导装置的出口和所述入口1.1相对,作为优选,二者相互对接,以形成连续的长丝通道。所述气流引导装置4与所述气动机构2无气路连接。
为了在所述长丝夹紧装置9到达预定位置后,所述气流引导装置4的气流能够被立即自动地打开,所述加热装置1的所述入口1.1附近安装有打开进入所述气流引导装置4的气流的触发按钮10,其被安装在通向所述气流引导装置4的气路上。所述长丝夹紧装置9集成有按压部(附图4中的23)通气后的所述气流引导装置4的入口处4.1产生吸力,以将长丝吸入到所述加热装置1中。进一步地,为了使气流被打开后能够自动关闭,可延时自动关闭气流通过的所述延时关闭机构5也被安装在所述气路上。具体地,进气路8.1与出气路8.2与所述延时关闭机构5相连。借此,所述气流引导装置4不再产生对工作中的所述加热装置1的气流干扰。
附图3示出了所述触发按钮10被所述按压部按下时的局部示意图。此时,所述长丝夹紧装置9与所述长丝释放元件7相互作用,长丝被释放。这部分解释将在下文中进行。
附图4为移动部位于一端时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移动部位于另一端时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根据附图4,所述气动机构2具有推杆11。此时的所述推杆11位于第一位置。在该位置下的所述推杆11的连通部24将通道18和通道19连通。气流从所述通道18进入,经过所述连通部24后,进入所述通道19。所述通道19的气流进入通道20后通过通道21被排出。在所述通道20流动的气流推动位于该通道内的移动部22,将其往图示的左侧(也就是附图1视角下的下侧)推移。根据附图5,所述推杆11位于相对所述第一位置靠右的第二位置,对应的所述连通部24也随之移动到更靠右的位置。此时,原先相通的所述通道18和所述通道19不再相通,换之,所述通道18和所述通道21相通。气流从所述通道18进入所述连通部24后,进入所述通道21。气流接着流经所述通道20和所述通道19。所述移动部22也随着气流移动,直至到图示位置。此时,安装在所述移动部22上的按压部23将所述触发按钮10按压。所述触发按钮与所述延时关闭机构集成设置。
附图6为触发按钮未被按压时触发按钮和延时关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触发按钮被按压时触发按钮和延时关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8为触发按钮被按压后,延时关闭机构关闭气流通道时的结构示意图。
根据附图6,所述触发按钮10未被按压。所述杆型触发按钮10被部分容纳在第一圆柱形腔体29内,一部分从所述第一圆柱形腔体29内伸出。被容纳在所述第一圆柱形腔体29中的还有第一对活塞39,其之间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对活塞39可沿所述第一圆柱形腔体29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触发按钮10与所述第一对活塞39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对活塞39之间的空间为第一连通部27。所述第一圆柱形腔体29的横向壁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口28和第一出气口41。此状态下,所述第一进气口28与所述第一出气口41不相通。第一通道26与所述第一进气口28相连。第二通道31与第一出气口41相连。
所述延时关闭机构进一步包括第二圆柱形腔体34。所述第二圆柱形腔体34上开设有延时进气口37,第二进气口38和第二出气口36。所述延时进气口37位于所述第二圆柱形腔体34的左端,所述第二出气口36位于所述第二圆柱形腔体34的中部,所述第二进气口38位于所述延时进气口37和所述第二出气口36之间的中间位置。第二对活塞40被容纳在所述第二圆柱形腔体34内。同样地,所述第二对活塞40之间通过连杆相连。所述第二对活塞40之间形成的空间为第二连通部35。附图6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连通部35将所述第二进气口38和所述第二出气口36连通。
所述第二通道31通过第三通道32与所述第二进气口38相连,同时,所述第二通道31也通过第四通道33与所述延时进气口37相连。所述第四通道33的通道直径小于所述第三通道32的通道直径。
附图7示出了所述触发按钮10被立即按压后,所述延时关闭机构5各部件的关系。如上述,这里的按压由所述按压部23实现。随着所述触发按钮10的被按压,所述第一连通部27朝向右侧移动,移动到图示位置。在该位置时,所述第一连通部27将所述进气路8.1、所述第一通道26、所述第一进气口28和所述第一出气口41连通,气流进入所述第二通道31。接着,气流进入与所述第二通道31相通的所述第三通道32和所述第四通道33后,分别通过所述延时进气口37和所述第二进气口38进入所述第二圆柱形腔体34。由于所述第二连通部35的位置以及其连通功能,所述第二进气口38与所述第二出气口36相通,从而气流进入所述出气路8.2。与所述出气路8.2相通的所述气流引导装置4中通入气流,在其入口处4.1产生负压。
除了所述第二进气口38进入气流外,所述延时进气口37也通入气流。气流从所述第二圆柱形腔体34的左端进入后,推动所述第二对活塞40往右侧移动。当所述左侧活塞40移动到堵塞所述第二进气口38的位置时,所述第二进气口38和所述第二出气口36之间的连通被切断,不再有气流进入所述出气路8.2。因此所述气流引导装置4不再产生气流,其气流引导作用消失,从而不再对所述加热装置1产生消极的气流影响。此时各部件的位置关系在附图8中得到示意。
在气流作用下移动的左侧活塞40从开始移动到堵塞所述第二进气口38的时间,基本为延迟关闭的时长。为了使延时可以延长,所述第三通道32的通道直径大于所述第四通道33的通道直径。
为了保持住该关闭状态,所述右侧活塞40的右端设置有抵杆42,当所述左侧活塞40处于堵塞所述第二进气口38的位置时,所述抵杆42的右侧端抵靠在所述第二圆柱形腔体34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通部35的右侧抵靠在压缩弹簧25的一端,所述压缩弹簧25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二圆柱形腔体34的内侧壁上,以使得所述第二连通部35在不受气流影响时能回到初始位置。所述第一连通部27的右侧也同样地通过压缩弹簧30与所述第一圆柱形腔体29的内侧壁上。
附图9和附图10示出了长丝释放元件,长丝夹紧装置和触发按钮的位置关系以及结构示意图。附图9为附图1状态下沿C-C剖线的剖视图,此时所述触发按钮10、所述长丝释放元件7与所述长丝夹紧装置9未接触。附图10为附图3状态下沿D-D剖线的剖视图,此时所述触发按钮10、所述长丝释放元件7和所述长丝夹紧装置9相互接触。除非特别说明,附图9和附图10中同一附图标识指向同一部件/装置。该实施例中,所述长丝夹紧装置9具有夹紧部,其由相互压紧的压紧环13和被压紧片14构成。长丝端部则被放入该夹紧部中。进一步地,所述长丝夹紧装置9包括可活动地穿过所述被压紧片14设置的圆柱体12。所述圆柱体12的一端固定有所述压紧环13,另一端设有台阶15。压缩弹簧16套设在所述圆柱体12外表面上,并且其一端抵靠在所述被压紧片14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台阶15上。如此设计可使所述压紧环13保持紧压在所述被压紧片14上。
所述被压紧片14具有弯折延伸部17。所述弯折延伸部17和所述被压紧片14以三面包围所述台阶15的方式围绕设置。所述台阶15与所述弯折延伸部17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所述长丝释放元件7为具有一定厚度的插入件,其厚度至少大于所述台阶15和所述弯折延伸部17之间的距离。在所述长丝夹紧装置9到达其工作位置时,所述长丝释放元件7插入所述台阶15和所述弯折延伸部17之间的空间。所述长丝释放元件7将所述圆柱体12向图示的上方推移,从而被夹持在所述压紧环13和所述被压紧片14之间的长丝端部被释放。
所述按压部23被集成在所述弯折延伸部17上。所述触发按钮、所述长丝释放元件7和所述长丝夹紧装置9之间的距离如此设置:在所述长丝释放元件7插入所述长丝夹紧装置9前,所述按压部23和所述触发按钮10即可接触,被按压的所述触发按钮10触发前面所述的所述气流引导装置4的通气。所述入口处4.1的引导作用被开启。随之,所述长丝释放元件7将长丝释放,位于所述入口处4.1的长丝被引导进入所述加热装置1。经过前述的延时,所述气流引导装置4的气流引导作用被自动关闭。
应当注意,对在此描述的当前优选实施方式的各种改变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不减少其附加优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这样的改变和修改。因此,这些改变和修改旨在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不限于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与此相反,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

Claims (19)

1.一种具有长丝输送机构的假捻变形机,具有加热装置和长丝输送机构,其中,所述长丝输送机构将长丝从一个位置运送到另一位置,所述加热装置具有加热通道以及与所述加热通道相通的入口和出口,其中,所述长丝输送机构具有与气源相连的气动机构以及在所述气动机构驱动下可沿所述气动机构长度方向运动的送丝元件,其中,所述长丝输送机构包括气流导丝装置,通过其设置,长丝被气流导丝装置产生的气流引导入所述加热装置的所述入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导丝装置的气流的开启通过移动到预定位置的所述送丝元件被触发,所述气流导丝装置的气流的关闭通过延时关闭机构以延时的方式被执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捻变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的所述入口附近安装有所述气流导丝装置和打开进入所述气流导丝装置的气路的触发按钮,其中,所述气流导丝装置对准所述加热装置的所述入口设置;
所述触发按钮、气路打开后可延时自动关闭气流通过的所述延时关闭机构均设置在与所述气流导丝装置相连的气路上;
可按压所述触发按钮的按压部被集成在所述送丝元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假捻变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关闭机构具有第一圆柱形腔体和第二圆柱形腔体;
所述第一圆柱形腔体和所述第二圆柱形腔体中分别具有一对相连的活塞;
所述第一圆柱形腔体具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
所述第二圆柱形腔体具有延时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其中,延时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分别通过通道与所述第一圆柱形腔体第一出气口相通;
所述第一圆柱形腔体中的一对活塞之间形成第一连通部,所述第二圆柱形腔体中的一对活塞之间形成第二连通部;
所述第一连通部和所述第二连通部分别为可移动的,并可连通和断开通道;
所述第二出气口通向所述气流导丝装置;
所述延时进气口进气后,所述第二连通部移动,以至堵塞所述第二进气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假捻变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二圆柱形腔体的端部上,所述第二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二圆柱形腔体横向壁的中部位置,第二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二圆柱形腔体的横向壁上并处于所述延时进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之间;
从所述延时进气口进入的气流将所述第二圆柱形腔体中的一对活塞推动,使得其中一个活塞堵住所述第二进气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假捻变形机,其特征在于,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
所述第二通道通过第四通道与所述延时进气口连通;
所述第二通道通过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
所述第四通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通道的直径;
所述第二连通部一端通过压缩弹簧与所述第二圆柱形腔体的内侧壁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假捻变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部的一端通过压缩弹簧与所述第一圆柱形腔体的内侧壁相连;
所述触发按钮与所述第一连通部相连以使所述触发按钮可直接推动所述第一连通部进行移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假捻变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丝元件上设有长丝夹紧装置;
所述按压部被集成在所述送丝元件的所述长丝夹紧装置上;
所述加热装置的所述入口附近安装有释放长丝的长丝释放元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假捻变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长丝夹紧装置具有夹紧部,所述夹紧部包括在压缩弹簧下相互紧贴的压紧环和被压紧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假捻变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压紧片固定设置,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圆柱体外表面,所述圆柱体可活动地穿过所述被压紧片设置,其中,所述圆柱体一端与所述压紧环固定设置,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台阶,其中,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圆柱体的所述台阶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被压紧片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假捻变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的所述台阶与所述被压紧片的弯折延伸部间隔设置,所述长丝释放元件的厚度大于所述台阶和所述弯折延伸部之间的间隔,并可插入所述间隔。
11.一种长丝输送机构,具有与气源相连的气动机构以及在所述气动机构驱动下可沿所述气动机构长度方向运动的送丝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长丝输送机构具有气流导丝装置和打开进入所述气流导丝装置的气路的触发按钮;
所述触发按钮、气路打开后可延时自动关闭气流通过的延时关闭机构均设置在与所述气流导丝装置相连的气路上;
所述送丝元件上设有按压部,所述送丝元件可移动到所述按压部按压到所述触发按钮的位置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长丝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丝元件上设有长丝夹紧装置;
所述按压部被集成在所述送丝元件的所述长丝夹紧装置上;
所述长丝输送机构包括释放长丝的长丝释放元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长丝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丝夹紧装置具有夹紧部,所述夹紧部包括在压缩弹簧下相互紧贴的压紧环和被压紧片;所述被压紧片固定设置,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圆柱体外表面,所述圆柱体可活动地穿过所述被压紧片设置,其中,所述圆柱体一端与所述压紧环固定设置,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台阶,其中,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圆柱体的所述台阶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被压紧片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长丝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的所述台阶与所述被压紧片的弯折延伸部间隔设置,所述长丝释放元件的厚度大于所述台阶和所述弯折延伸部之间的间隔,并可插入所述间隔。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长丝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丝输送机构包括可打开进入所述气流导丝装置的气路的触发按钮,其中,所述触发按钮、气路打开后可延时自动关闭气流通过的所述延时关闭机构均设置在与所述气流导丝装置相连的气路上,可按压所述触发按钮的按压部被集成在所述送丝元件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长丝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关闭机构具有第一圆柱形腔体和第二圆柱形腔体;
所述第一圆柱形腔体和所述第二圆柱形腔体中分别具有一对相连的活塞;
所述第一圆柱形腔体具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
所述第二圆柱形腔体具有延时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其中,延时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分别通过通道与所述第一圆柱形腔体第一出气口相通;
所述第一圆柱形腔体中的一对活塞之间形成第一连通部,所述第二圆柱形腔体中的一对活塞之间形成第二连通部;
所述第一连通部和所述第二连通部分别为可移动的,并可连通和断开通道;
所述第二出气口通向所述气流导丝装置;
所述延时进气口进气后,所述第二连通部移动,以至堵塞所述第二进气口。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长丝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二圆柱形腔体的端部上,所述第二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二圆柱形腔体横向壁的中部位置,第二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二圆柱形腔体的横向壁上并处于所述延时进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之间;
从所述延时进气口进入的气流将所述第二圆柱形腔体中的一对活塞推动,使得其中一个活塞堵住所述第二进气口。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长丝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
所述第二通道通过第四通道与所述延时进气口连通;
所述第二通道通过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
所述第四通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通道的直径;
所述第二连通部一端通过压缩弹簧与所述第二圆柱形腔体的内侧壁相连。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长丝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部的一端通过压缩弹簧与所述第一圆柱形腔体的内侧壁相连;
所述触发按钮与所述第一连通部相连以使所述触发按钮可直接推动所述第一连通部进行移动。
CN202311447241.6A 2023-11-02 2023-11-02 具有长丝输送机构的假捻变形机 Active CN1171661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47241.6A CN117166101B (zh) 2023-11-02 2023-11-02 具有长丝输送机构的假捻变形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47241.6A CN117166101B (zh) 2023-11-02 2023-11-02 具有长丝输送机构的假捻变形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66101A CN117166101A (zh) 2023-12-05
CN117166101B true CN117166101B (zh) 2024-01-30

Family

ID=88943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47241.6A Active CN117166101B (zh) 2023-11-02 2023-11-02 具有长丝输送机构的假捻变形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66101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40685A (en) * 1950-05-22 1955-11-16 Reiners Walter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supervising the running of automatic thread winding machines
GB1202368A (en) * 1966-11-29 1970-08-19 Heathcoat & Co Ltd Crinkle yarn machine
DE3801506A1 (de) * 1987-02-05 1988-08-18 Barmag Barmer Maschf Falschzwirnkraeuselmaschine
CN101268224A (zh) * 2005-09-22 2008-09-17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具有可翻开的导纱器的环锭纺纱机
CN208965145U (zh) * 2018-10-24 2019-06-11 苏州萧然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丝束提升装置
CN210826505U (zh) * 2019-09-29 2020-06-23 绍兴永乐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升丝装置
CN215050971U (zh) * 2021-04-25 2021-12-07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一种假捻变形机
WO2022021306A1 (zh) * 2020-07-31 2022-02-03 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 一种纱线假捻加弹的生产方法及纱线假捻加弹过程中过尾接头的检测方法
CN217104226U (zh) * 2022-01-19 2022-08-02 长乐力恒锦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仿棉dty加弹机升头杆装置
CN217709805U (zh) * 2022-06-01 2022-11-01 浙江鸿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收集假捻器杂物的加弹机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40685A (en) * 1950-05-22 1955-11-16 Reiners Walter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supervising the running of automatic thread winding machines
GB1202368A (en) * 1966-11-29 1970-08-19 Heathcoat & Co Ltd Crinkle yarn machine
DE3801506A1 (de) * 1987-02-05 1988-08-18 Barmag Barmer Maschf Falschzwirnkraeuselmaschine
CN101268224A (zh) * 2005-09-22 2008-09-17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具有可翻开的导纱器的环锭纺纱机
CN208965145U (zh) * 2018-10-24 2019-06-11 苏州萧然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丝束提升装置
CN210826505U (zh) * 2019-09-29 2020-06-23 绍兴永乐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升丝装置
WO2022021306A1 (zh) * 2020-07-31 2022-02-03 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 一种纱线假捻加弹的生产方法及纱线假捻加弹过程中过尾接头的检测方法
CN215050971U (zh) * 2021-04-25 2021-12-07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一种假捻变形机
CN217104226U (zh) * 2022-01-19 2022-08-02 长乐力恒锦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仿棉dty加弹机升头杆装置
CN217709805U (zh) * 2022-06-01 2022-11-01 浙江鸿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收集假捻器杂物的加弹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66101A (zh) 202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56227A (en) Device for automatically replacing thread bobbins and spooling device with replacement unit
EP0637643A2 (en) Sheet corner transfer
KR101157542B1 (ko) 인-라인 진공펌프
EP352148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of threading a yarn end into a ring traveller
CZ20022314A3 (cs) Způsob k opětovnému zapřadení a dopřádací stroj k jeho provádění
CN117166101B (zh) 具有长丝输送机构的假捻变形机
CN106460234B (zh) 用于抽出和牵伸合成纱束的装置
CN1980867B (zh) 自动拾线设备
US7735218B2 (en) Rivet delivery apparatus and method
US3981128A (en) Mechanism for transporting a yarn end in a textile machine
US3844621A (en) Device for spreading oriented stockings
JP2004131911A (ja) 多次元繊維プリフォームにおけるフィラメントの選択的レーシング方法及び当該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の装置
CN105668327B (zh) 纱线抽吸装置
CN100465363C (zh) 变形机和用于将丝线初始喂入变形机的卷绕装置中的方法
US6843050B2 (en) Yarn false twist texturing machine
JP4149914B2 (ja) テクスチャード機械
JP4169690B2 (ja) 繊維機械
CN113874566B (zh) 用于加热行进中的纱线的加热装置
CN220703906U (zh) 一种具有辅助装置的封闭式加热装置
FI67167C (fi) Anordning foer tillslutning av en rynkad omslagsstraeng
EP0157543B1 (en) Tow delivery apparatus
WO2016166866A1 (ja) 上糸つかみ装置及びミシン
CN209407724U (zh) 一种抽尘管以及一种抽尘装置
EP1136601A1 (en) Yarn se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textile machine
US4381021A (en) Handtool for threading yarns in yarn-process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