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61757B - 电动气泵后盖组装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动气泵后盖组装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61757B
CN117161757B CN202311444435.0A CN202311444435A CN117161757B CN 117161757 B CN117161757 B CN 117161757B CN 202311444435 A CN202311444435 A CN 202311444435A CN 117161757 B CN117161757 B CN 1171617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conveyor
fixed
cylinder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444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61757A (zh
Inventor
张道保
张陆海
庞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dong Fengxin Pum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dong Fengxin Pum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dong Fengxin Pump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dong Fengxin Pum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4443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617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61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617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617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617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气泵领域,公开一种电动气泵后盖组装系统,包括底板,底板正上方设有呈相互垂直放置的第一输送机和第二输送机,第一输送机和第二输送机均通过多个支撑脚与底板固定,第一输送机与第二输送机上端面齐平,第二输送机任一端与第一输送机靠近任一端位置处的侧壁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第一输送机、第二输送机、机械臂、取圈机构、圆筒、第一滑槽、第一螺纹杆、推盘、连接条、压块、插销片的配合设置,实现对盖体与密封圈的组装以及盖体与阀座的初步组装;同时通过圆筒、第一螺纹杆、推盘、连接条、压块、插销片的配合设置,实现密封圈的及时上料补充,且可避免拿取密封圈时最上层密封圈与下方密封圈之间粘连,保证一次仅拿取一个密封圈。

Description

电动气泵后盖组装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气泵后盖组装系统。
背景技术
气泵,即“空气泵”,从一个封闭空间排除空气或向封闭空间添加空气的一种装置。气泵根据动力的不同,主要分为手动气泵、脚动气泵和电动气泵。
现阶段的应用中,对于气泵相关部件的密封性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气泵盖。现有的密封结构大都是通过在盖体和阀座之间设置密封圈实现的,如专利“一种气泵盖的密封结构”(申请号:CN212202416U)中所述的一种气泵盖的密封结构,其记载有“阀座的一端与盖体的一端转轴连接,阀座的另一端与盖体的另一端卡扣配合,作为两者的开合结构;密封圈由环状基座和凸出形成在基座表面的一圈薄唇组成;盖体面向阀座的一面上对应开口周缘的位置设置有安装槽,基座紧配合在安装槽中”;该专利中公开一种气泵盖的密封结构,在提高产品密封性能,但现有技术中针对该气泵盖的组装加工,大多通过人工操作,需经密封圈卡接安装、盖体与阀座组装等多个步骤,组装过程复杂且繁琐,因此,提出一种电动气泵后盖组装系统,便于对气泵盖组装时进行盖体与密封圈的卡接安装以及盖体与阀座的初步组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气泵后盖组装系统,便于对气泵盖组装时进行盖体与密封圈的卡接安装以及盖体与阀座的初步组装。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电动气泵后盖组装系统,包括底板,底板正上方设有呈相互垂直放置的第一输送机和第二输送机,第一输送机和第二输送机均通过多个支撑脚与底板固定,第一输送机与第二输送机上端面齐平,第二输送机任一端与第一输送机靠近任一端位置处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输送机与第二输送机连接部位处安装有一对机械臂,底板上固定有操作台,操作台上设置有取圈机构。
底板上固定有圆筒,圆筒呈内部中空且上端开口状,圆筒周侧壁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四个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均与圆筒呈同轴向放置,圆筒内转动连接有同轴线放置的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推盘,推盘与第一滑槽滑动卡接,推盘上放置有一摞密封圈,密封圈外侧圆直径与圆筒内侧壁直径相等。
圆筒内设有均匀分布的四个连接条,连接条均位于密封圈内侧,且连接条与圆筒位于相邻两第一滑槽之间的筒壁一一对应,连接条靠近密封圈内侧的一面均固定有压块,压块靠近密封圈内侧的一面为凸弧面,且凸弧面所在圆的直径与密封圈内侧圆直径相等,压块均与一摞密封圈中由上至下数的第二个密封圈在同一水平高度,压块上端面均固定有插销片,插销片均与最上方的两密封圈贴合位置处齐平,且插销片与密封圈内侧周壁距离小于压块与密封圈内侧周壁距离。
第一螺纹杆上端固定套设有同轴线放置的第一齿轮,圆筒内固定有四个竖直放置的滑杆,四个滑杆关于圆筒中心轴线呈环形均匀分布,滑杆与推盘滑动连接,滑杆与连接条一一对应,滑杆上端均固定有导向轴,导向轴一端均朝向圆筒中心轴线,导向轴另一端均垂直朝向连接条,滑杆上均套设有转动连接的齿柱,齿柱下段部分均与第一齿轮齿合连接,齿柱上段部分均齿合连接有第一直齿条,第一直齿条均与对应导向轴呈同轴向放置,导向轴上均开设有同轴线放置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均设有滑动卡接的推杆,推杆一端伸出第二滑槽并与连接条固定,导向轴侧壁上开设有同轴向放置的第三滑槽,第三滑槽内均设有滑动卡接的连接件,连接件一端均与第一直齿条固定,连接件另一端均与推杆固定。
推杆上均固定有圆环板,圆环板均位于第二滑槽内,推杆上均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一端均与第二滑槽靠近圆筒中心轴线端槽壁固定,第一弹簧另一端均与圆环板固定,第一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第一齿轮周侧开设有四个均匀分布的缺齿槽,当任一缺齿槽转动至齿柱对应位置处时,齿柱与第一齿轮分离,第一弹簧推动圆环板与第二滑槽远离圆筒中心轴线端槽壁贴合,压块上凸弧面与密封圈内侧壁贴合。
第一齿轮与第一螺纹杆之间设有差速器,差速器与第一螺纹杆呈同轴线放置,第一螺纹杆上端与差速器输入端连接,差速器输出端设有与第一螺纹杆同轴线放置的第一转轴,第一齿轮固定套设在第一转轴上,且第一螺纹杆转动一周,差速器输出端的第一转轴转动四分之一周。
第一螺纹杆的螺距的大小等于密封圈上下端面之间距离的大小。
圆筒内侧底面固定有同轴线放置的第一转动电机,第一转动电机输出端与第一螺纹杆下端固定连接。
取圈机构包括电动滑轨,电动滑轨水平放置在操作台上端面上,操作台上设置有驱动电动滑轨在水平平面内转动的驱动单元,电动滑轨上设有滑动卡接的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上固定有竖直向下放置的支撑板,支撑板上滑动卡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可沿支撑板进行上下滑动,第二滑块上固定有连接板,连接板下端固定有套筒,套筒呈下端开口的中空壳体状,且套筒外侧壁直径圆密封圈内侧壁直径相等。
套筒上端面滑动卡接有绕其中心轴线呈均匀分布的滑轴,滑轴均可沿其轴线方向滑动,滑轴远离套筒中心轴线端均固定有垂直向下放置的夹板,夹板位于套筒外侧,夹板靠近套筒中心轴线侧面均设为凹弧面,且凹弧面所在圆面的直径大小与密封圈外侧壁直径大小相等。
当圆筒与套筒呈同轴线放置时,夹板与第一滑槽一一对应,夹板均可穿过第一滑槽与密封圈外侧壁贴合。
驱动单元包括第二转动电机,第二转动电机位于操作台正上方并呈垂直向下放置状态,第二转动电机上固定有安装件,安装件另一端与操作台固定,第二转动电机输出端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与电动滑轨上端面固定。
支撑板上固定安装有竖直方向放置的第三转动电机,第三转动电机输出端设有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穿过第二滑块并与第二滑块螺纹连接。
套筒外侧壁上套设有滑动连接的压环,压环位于套筒与夹板之间,压环外侧壁直径小于密封圈外侧壁直径,滑轴下端面均开设有锲槽,压环可与锲槽挤压接触。
套筒上端面中心轴线位置处固定有安装块,滑轴与安装块之间均通过伸缩套管固定连接,伸缩套管均与滑轴呈同轴线放置,伸缩套管上均套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一端均与安装块固定,第二弹簧另一端均与滑轴固定。
套筒上端面固定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伸缩气缸,伸缩气缸输出端均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均与压环固定。
当伸缩气缸输出端伸长时连接杆带动压环可上移与锲槽挤压,并推动滑轴向套筒中心轴线端靠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第一输送机、第二输送机、机械臂、取圈机构、圆筒、第一滑槽、第一螺纹杆、推盘、连接条、压块、插销片的配合设置,实现对专利“一种气泵盖的密封结构”中所述盖体与密封圈的组装以及盖体与阀座的初步组装;
同时通过圆筒、第一螺纹杆、推盘、连接条、压块、插销片的配合设置,实现密封圈的及时上料补充,且可避免拿取密封圈时最上层密封圈与下方密封圈之间粘连,保证一次仅拿取一个密封圈;
本发明通过第一螺纹杆、差速器、第一齿轮、缺齿槽、齿柱、第一直齿条、滑杆、导向轴、第二滑槽、第三滑槽、推杆、连接件、第一弹簧、圆环板的配合设置,实现密封圈上料与插销片伸缩移动进行联动控制,且对密封圈上料过程的移动与插销片的伸缩进行有序控制,保证原上方次外层密封圈上移至原最外层密封圈位置处的过程中插销片仅发生一次伸缩变化,避免上料过程中插销片多次伸缩与密封圈的上料发生冲突;
本发明通过伸缩气缸、连接杆、压环、滑轴的联动配合设置,当取圈机构由圆筒内拿取密封圈时,通过夹板与套筒的相互挤压对密封圈进行稳定夹持拿取;当取圈机构带动密封圈与盖体进行组装时,可通过伸缩气缸、连接杆、压环的联动配合设置,将密封圈推入盖体内进行卡接组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不同视角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取圈机构及圆筒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圆筒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圆筒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插销片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直齿条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一齿轮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取圈机构及第二齿轮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压环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套筒处部分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11所示,电动气泵后盖组装系统,包括底板1,底板1正上方设有呈相互垂直放置的第一输送机2和第二输送机3,第一输送机2和第二输送机3均通过多个支撑脚与底板1固定,第一输送机2与第二输送机3上端面齐平,第二输送机3任一端与第一输送机2靠近任一端位置处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输送机2与第二输送机3连接部位处安装有一对机械臂4,底板1上固定有操作台,操作台上设置有取圈机构;
底板1上固定有圆筒5,圆筒5呈内部中空且上端开口状,圆筒5周侧壁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四个第一滑槽6,第一滑槽6均与圆筒5呈同轴向放置,圆筒5内转动连接有同轴线放置的第一螺纹杆7,第一螺纹杆7上螺纹连接有推盘8,推盘8与第一滑槽6滑动卡接,推盘8上放置有一摞密封圈,密封圈外侧圆直径与圆筒5内侧壁直径相等;
圆筒5内设有均匀分布的四个连接条9,连接条9均位于密封圈内侧,且连接条9与圆筒5位于相邻两第一滑槽6之间的筒壁一一对应,连接条9靠近密封圈内侧的一面均固定有压块10,压块10靠近密封圈内侧的一面为凸弧面,且凸弧面所在圆的直径与密封圈内侧圆直径相等,压块10均与一摞密封圈中由上至下数的第二个密封圈在同一水平高度,压块10上端面均固定有插销片11,插销片11均与最上方的两密封圈贴合位置处齐平,且插销片11与密封圈内侧周壁距离小于压块10与密封圈内侧周壁距离;
本发明用于对现有专利“一种气泵盖的密封结构”(申请号:CN212202416U)中所述气泵盖的密封结构的盖体与密封圈组装、以及盖体与阀座的初步组装;
第一输送机2用于对盖体的输送上料,第二输送机3用于对阀座进行输送上料,取圈机构用于从圆筒5内拿取密封圈,且取圈机构每次拿取一个密封圈后将该密封圈与第一输送机2上输送的盖体进行组装,安装有密封圈的盖体沿第一输送机2向靠近第二输送机3端移动,至靠近第一输送机2与第二输送机3连接位置处时,任一机械臂4拾取第一输送机2上已安装有密封圈的盖体,另一机械臂4拾取第二辊式输送任一阀座,通过两机械臂4的相互配合对已安装有密封圈的盖体与阀座进行初步拼合组装;
同时转动第一螺纹杆7与推盘8进行螺纹齿合传动,当取圈机构每取走最上方的一层密封圈后,推盘8推动整摞密封圈上移,使原位于由上至下第二层位置处的密封圈上移至原位于最上层的密封圈位置处,实现组装加工过程中密封圈的及时上料补充;
由于密封圈大多为橡胶材质,相邻两密封圈之间存在一定的粘连吸附,拿取密封圈时容易造成一次拿取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密封圈;取圈机构每次在圆筒5内进行密封圈拿取时,先同步移动各连接条9,连接条9带动压块10和插销片11,使压块10最上方的次外层密封圈内侧壁进行挤压,同时插销片11插入整摞密封圈中最上方的两密封圈贴合部位之间,使最上层的密封圈与下方其余密封圈分离,避免拿取密封圈时最上层密封圈与下方密封圈之间粘连,保证一次仅拿取一个密封圈;
通过上述过程,实现对专利“一种气泵盖的密封结构”中所述盖体与密封圈的组装以及盖体与阀座的初步组装,且通过圆筒5、第一螺纹杆7、推盘8、连接条9、压块10、插销片11的配合设置,实现密封圈的及时上料补充,且可避免拿取密封圈时最上层密封圈与下方密封圈之间粘连,保证一次仅拿取一个密封圈。
为了便于控制各插销片11同步移动,第一螺纹杆7上端固定套设有同轴线放置的第一齿轮12,圆筒5内固定有四个竖直放置的滑杆13,四个滑杆13关于圆筒5中心轴线呈环形均匀分布,滑杆13与推盘8滑动连接,滑杆13与连接条9一一对应,滑杆13上端均固定有导向轴14,导向轴14一端均朝向圆筒5中心轴线,导向轴14另一端均垂直朝向连接条9,滑杆13上均套设有转动连接的齿柱15,齿柱15下段部分均与第一齿轮12齿合连接,齿柱15上段部分均齿合连接有第一直齿条16,第一直齿条16均与对应导向轴14呈同轴向放置,导向轴14上均开设有同轴线放置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均设有滑动卡接的推杆17,推杆17一端伸出第二滑槽并与连接条9固定,导向轴14侧壁上开设有同轴向放置的第三滑槽,第三滑槽内均设有滑动卡接的连接件18,连接件18一端均与第一直齿条16固定,连接件18另一端均与推杆17固定;
通过转动第一螺纹杆7带动第一齿轮12,第一齿轮12依次带动各齿柱15、第一直齿条16、连接件18、推杆17、连接条9、压块10、插销片11,使各压块10及各插销片11保持同步移动,便于控制插销片11插入最上层两密封圈之间。
为了便于密封圈上料与插销片11伸缩移动进行联动控制,避免插销片11伸缩移动过程对密封圈上料造成干扰,推杆17上均固定有圆环板19,圆环板19均位于第二滑槽内,推杆17上均套设有第一弹簧20,第一弹簧20一端均与第二滑槽靠近圆筒5中心轴线端槽壁固定,第一弹簧20另一端均与圆环板19固定,第一弹簧20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第一齿轮12周侧开设有四个均匀分布的缺齿槽,当任一缺齿槽转动至齿柱15对应位置处时,齿柱15与第一齿轮12分离,第一弹簧20推动圆环板19与第二滑槽远离圆筒5中心轴线端槽壁贴合,压块10上凸弧面与密封圈内侧壁贴合;
初始状态时,插销片11插入整摞密封圈最上层的两密封圈之间,且齿轮柱均保持将要与第一齿轮12齿合的状态;
当取圈机构拿取最上层密封圈后,转动第一螺纹杆7,第一螺纹杆7与推盘8螺纹齿合传动对密封圈进行上料,同时第一螺纹杆7带动第一齿轮12,第一齿轮12转动并与齿柱15齿合连接,齿柱15带动直齿条、连接件18、推杆17、连接条9、插销片11、压块10,使插销片11及压块10向圆筒5中心轴线端靠近,且推杆17移动过程中带动圆环板19对第一弹簧20进行挤压压缩;
当原位于最上方次外层的密封圈上移至原最外层密封圈位置处时,第一齿轮12上缺齿槽再次转动至齿柱15位置处,齿柱15与第一齿轮12分离,第一弹簧20推动圆环板19及推杆17弹出,使插销板再次插入最上层的两密封圈贴合位置处;
通过上述设置,第一螺纹杆7无需交替改变旋转方向对插销片11移动进行控制,使第一齿轮12与齿轮柱仅对第一直齿条16向圆筒5中心轴线靠近时的移动进行控制,实现对插销片11及压块10收缩是的移动控制;通过第一弹簧20及第一齿轮12上缺齿槽的配合,实现对推杆17、连接条9、插销片11、压块10的自动弹出,避免通过改变第一螺纹杆7转动方向进行插销片11的收缩控制而造成的密封圈无法成功上料的问题。
为了便于对密封圈上料过程的移动与插销片11的伸缩进行有序控制,避免原上方次外层密封圈上移至原最外层密封圈位置处的过程中插销片11发生多次伸缩变化,第一齿轮12与第一螺纹杆7之间设有差速器21,差速器21与第一螺纹杆7呈同轴线放置,第一螺纹杆7上端与差速器21输入端连接,差速器21输出端设有与第一螺纹杆7同轴线放置的第一转轴,第一齿轮12固定套设在第一转轴上,且第一螺纹杆7转动一周,差速器21输出端的第一转轴转动四分之一周;
第一螺纹杆7的螺距的大小等于密封圈上下端面之间距离的大小;
通过上述设置,第一螺纹杆7转动一周时,使推盘8带动密封圈摞上移一个密封圈的距离,同时第一螺纹杆7转动一周,通过差速器21的作用,使第一齿轮12转动四分之一周,第一齿轮12转动四分之一周的过程中,任一齿柱15仅与第一齿轮12发生一次齿合与分离两种状态的交替过程,使插销片11仅进行一次伸缩变化,实现对密封圈上料位移与插销片11伸缩进行有效控制。
为了便于自动控制第一螺纹杆7的转动,圆筒5内侧底面固定有同轴线放置的第一转动电机22,第一转动电机22输出端与第一螺纹杆7下端固定连接;通过开启第一转动电机22进行第一螺纹杆7转动的自动控制。
为了便于对圆筒5内最上层密封圈进行拿取,取圈机构包括电动滑轨23,电动滑轨23水平放置在操作台上端面上,操作台上设置有驱动电动滑轨23在水平平面内转动的驱动单元,电动滑轨23上设有滑动卡接的第一滑块24,第一滑块24上固定有竖直向下放置的支撑板25,支撑板25上滑动卡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可沿支撑板25进行上下滑动,第二滑块上固定有连接板26,连接板26下端固定有套筒27,套筒27呈下端开口的中空壳体状,且套筒27外侧壁直径圆密封圈内侧壁直径相等;
套筒27上端面滑动卡接有绕其中心轴线呈均匀分布的滑轴28,滑轴28均可沿其轴线方向滑动,滑轴28远离套筒27中心轴线端均固定有垂直向下放置的夹板29,夹板29位于套筒27外侧,夹板29靠近套筒27中心轴线侧面均设为凹弧面,且凹弧面所在圆面的直径大小与密封圈外侧壁直径大小相等;
当圆筒5与套筒27呈同轴线放置时,夹板29与第一滑槽6一一对应,夹板29均可穿过第一滑槽6与密封圈外侧壁贴合;
拿取圆筒5内密封圈时,先沿操作台上端面旋转转动电动滑轨23,并配合第一滑块24的移动,使套筒27移动至与圆筒5呈同轴线放置,然后沿支撑板25下移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带动连接板26、套筒27,使套筒27下端与最上层密封圈的下面齐平,然后移动滑轴28带动夹板29向套筒27中心轴线靠近,夹板29上凹弧面与套筒27外侧壁的配合设置对最上层密封圈进行挤压固定,实现对圆筒5内密封圈的稳定拿取。
为了便于自动控制电动滑轨23的旋转转动,驱动单元包括第二转动电机30,第二转动电机30位于操作台正上方并呈垂直向下放置状态,第二转动电机30上固定有安装件,安装件另一端与操作台固定,第二转动电机30输出端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与电动滑轨23上端面固定;通过第二转动电机30驱动电动滑轨23在水平平面内旋转转动。
为了便于自动控制套筒27的上下移动,支撑板25上固定安装有竖直方向放置的第三转动电机31,第三转动电机31输出端设有第二螺纹杆32,第二螺纹杆32穿过第二滑块并与第二滑块螺纹连接;通过第三转动电机31控制第二螺纹杆32旋转转动,第二滑块与第二螺纹杆32进行螺纹齿合传动,实现控制第二滑上下移动控制,第二滑块进而带动连接板26、套筒27移动。
为了便于控制控制夹板29的移动,套筒27外侧壁上套设有滑动连接的压环33,压环33位于套筒27与夹板29之间,压环33外侧壁直径小于密封圈外侧壁直径,滑轴28下端面均开设有锲槽34,压环33可与锲槽34挤压接触;
套筒27上端面中心轴线位置处固定有安装块,滑轴28与安装块之间均通过伸缩套管固定连接,伸缩套管均与滑轴28呈同轴线放置,伸缩套管上均套设有第二弹簧35,第二弹簧35一端均与安装块固定,第二弹簧35另一端均与滑轴28固定;
套筒27上端面固定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伸缩气缸36,伸缩气缸36输出端均固定有连接杆37,连接杆37均与压环33固定;
当伸缩气缸36输出端伸长时连接杆37带动压环33可上移与锲槽34挤压,并推动滑轴28向套筒27中心轴线端靠近;
通过开启伸缩气缸36,伸缩气缸36输出端带动连接杆37、压环33,使滑轴28带动夹板29向圆筒5中心轴线端靠近;当套筒27移动至与所需加装密封圈的盖体呈同轴线放置时,伸缩气缸36输出端带动连接杆37及压环33下移时,压板下移过程中第二弹簧35推动滑轴28,滑轴28带动夹板29使其松开对密封圈的固定夹持,同时压环33的下移推动密封圈沿套筒27外侧壁下移,并卡套进入盖体的密封圈安装槽内。
优选的,为了便于控制套筒27与第一输送机2上盖体保持同轴线放置,第一输送机2正下方设有第四转动电机38,第四转动电机38输出端设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上固定套设有同轴线放置的第二齿轮39,第二齿轮39齿合连接有一对呈中心对称放置的第二直齿条40,第二直齿条40均与第一输送机2输送方向垂直,第四转动电机38上端壳壁固定有托台,第二直齿条40均与托台滑动卡接,第一输送机2上设有一对关于第三转轴中心轴线呈中心对称放置的档杆41,档杆41与第二直齿条40呈同轴向放置,档杆41与对应第二直齿条40之间均通过连接杆37固定;
当电动滑轨23与档杆41呈同轴向放置时,套筒27轴线与第三转轴轴线所在平面与档杆41呈平行放置状态;
启动第四转动电机38带动第二齿轮39,第二齿轮39带动第二直齿条40,使两第二直齿条40交替伸出或移出第一输送机2上,两档杆41之间距离等于盖体直径大小,使第一输送机2上任一盖体进入两档杆41之间,然后控制电动滑轨23与档杆41呈同轴向放置,驱动滑动带动套筒27进行位置调节,最终达到盖体与套筒27呈同轴线放置的目的。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容。

Claims (7)

1.电动气泵后盖组装系统,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底板(1)正上方设有呈相互垂直放置的第一输送机(2)和第二输送机(3),第一输送机(2)和第二输送机(3)均通过多个支撑脚与底板(1)固定,第一输送机(2)与第二输送机(3)上端面齐平,第二输送机(3)任一端与第一输送机(2)靠近任一端位置处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输送机(2)与第二输送机(3)连接部位处安装有一对机械臂(4),底板(1)上固定有操作台,操作台上设置有取圈机构;
底板(1)上固定有圆筒(5),圆筒(5)呈内部中空且上端开口状,圆筒(5)周侧壁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四个第一滑槽(6),第一滑槽(6)均与圆筒(5)呈同轴向放置,圆筒(5)内转动连接有同轴线放置的第一螺纹杆(7),第一螺纹杆(7)上螺纹连接有推盘(8),推盘(8)与第一滑槽(6)滑动卡接,推盘(8)上放置有一摞密封圈,密封圈外侧圆直径与圆筒(5)内侧壁直径相等;
圆筒(5)内设有均匀分布的四个连接条(9),连接条(9)均位于密封圈内侧,且连接条(9)与圆筒(5)位于相邻两第一滑槽(6)之间的筒壁一一对应,连接条(9)靠近密封圈内侧的一面均固定有压块(10),压块(10)靠近密封圈内侧的一面为凸弧面,且凸弧面所在圆的直径与密封圈内侧圆直径相等,压块(10)均与一摞密封圈中由上至下数的第二个密封圈在同一水平高度,压块(10)上端面均固定有插销片(11),插销片(11)均与最上方的两密封圈贴合位置处齐平,且插销片(11)与密封圈内侧周壁距离小于压块(10)与密封圈内侧周壁距离;
第一螺纹杆(7)上端固定套设有同轴线放置的第一齿轮(12),圆筒(5)内固定有四个竖直放置的滑杆(13),四个滑杆(13)关于圆筒(5)中心轴线呈环形均匀分布,滑杆(13)与推盘(8)滑动连接,滑杆(13)与连接条(9)一一对应,滑杆(13)上端均固定有导向轴(14),导向轴(14)一端均朝向圆筒(5)中心轴线,导向轴(14)另一端均垂直朝向连接条(9),滑杆(13)上均套设有转动连接的齿柱(15),齿柱(15)下段部分均与第一齿轮(12)齿合连接,齿柱(15)上段部分均齿合连接有第一直齿条(16),第一直齿条(16)均与对应导向轴(14)呈同轴向放置,导向轴(14)上均开设有同轴线放置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均设有滑动卡接的推杆(17),推杆(17)一端伸出第二滑槽并与连接条(9)固定,导向轴(14)侧壁上开设有同轴向放置的第三滑槽,第三滑槽内均设有滑动卡接的连接件(18),连接件(18)一端均与第一直齿条(16)固定,连接件(18)另一端均与推杆(17)固定;
推杆(17)上均固定有圆环板(19),圆环板(19)均位于第二滑槽内,推杆(17)上均套设有第一弹簧(20),第一弹簧(20)一端均与第二滑槽靠近圆筒(5)中心轴线端槽壁固定,第一弹簧(20)另一端均与圆环板(19)固定,第一弹簧(20)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第一齿轮(12)周侧开设有四个均匀分布的缺齿槽,当任一缺齿槽转动至齿柱(15)对应位置处时,齿柱(15)与第一齿轮(12)分离,第一弹簧(20)推动圆环板(19)与第二滑槽远离圆筒(5)中心轴线端槽壁贴合,压块(10)上凸弧面与密封圈内侧壁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气泵后盖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齿轮(12)与第一螺纹杆(7)之间设有差速器(21),差速器(21)与第一螺纹杆(7)呈同轴线放置,第一螺纹杆(7)上端与差速器(21)输入端连接,差速器(21)输出端设有与第一螺纹杆(7)同轴线放置的第一转轴,第一齿轮(12)固定套设在第一转轴上,且第一螺纹杆(7)转动一周,差速器(21)输出端的第一转轴转动四分之一周;
第一螺纹杆(7)的螺距的大小等于密封圈上下端面之间距离的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气泵后盖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圆筒(5)内侧底面固定有同轴线放置的第一转动电机(22),第一转动电机(22)输出端与第一螺纹杆(7)下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气泵后盖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取圈机构包括电动滑轨(23),电动滑轨(23)水平放置在操作台上端面上,操作台上设置有驱动电动滑轨(23)在水平平面内转动的驱动单元,电动滑轨(23)上设有滑动卡接的第一滑块(24),第一滑块(24)上固定有竖直向下放置的支撑板(25),支撑板(25)上滑动卡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可沿支撑板(25)进行上下滑动,第二滑块上固定有连接板(26),连接板(26)下端固定有套筒(27),套筒(27)呈下端开口的中空壳体状,且套筒(27)外侧壁直径圆密封圈内侧壁直径相等;
套筒(27)上端面滑动卡接有绕其中心轴线呈均匀分布的滑轴(28),滑轴(28)均可沿其轴线方向滑动,滑轴(28)远离套筒(27)中心轴线端均固定有垂直向下放置的夹板(29),夹板(29)位于套筒(27)外侧,夹板(29)靠近套筒(27)中心轴线侧面均设为凹弧面,且凹弧面所在圆面的直径大小与密封圈外侧壁直径大小相等;
当圆筒(5)与套筒(27)呈同轴线放置时,夹板(29)与第一滑槽(6)一一对应,夹板(29)均可穿过第一滑槽(6)与密封圈外侧壁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气泵后盖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驱动单元包括第二转动电机(30),第二转动电机(30)位于操作台正上方并呈垂直向下放置状态,第二转动电机(30)上固定有安装件,安装件另一端与操作台固定,第二转动电机(30)输出端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与电动滑轨(23)上端面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气泵后盖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撑板(25)上固定安装有竖直方向放置的第三转动电机(31),第三转动电机(31)输出端设有第二螺纹杆(32),第二螺纹杆(32)穿过第二滑块并与第二滑块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气泵后盖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套筒(27)外侧壁上套设有滑动连接的压环(33),压环(33)位于套筒(27)与夹板(29)之间,压环(33)外侧壁直径小于密封圈外侧壁直径,滑轴(28)下端面均开设有锲槽(34),压环(33)可与锲槽(34)挤压接触;
套筒(27)上端面中心轴线位置处固定有安装块,滑轴(28)与安装块之间均通过伸缩套管固定连接,伸缩套管均与滑轴(28)呈同轴线放置,伸缩套管上均套设有第二弹簧(35),第二弹簧(35)一端均与安装块固定,第二弹簧(35)另一端均与滑轴(28)固定;
套筒(27)上端面固定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伸缩气缸(36),伸缩气缸(36)输出端均固定有连接杆(37),连接杆(37)均与压环(33)固定;
当伸缩气缸(36)输出端伸长时连接杆(37)带动压环(33)可上移与锲槽(34)挤压,并推动滑轴(28)向套筒(27)中心轴线端靠近。
CN202311444435.0A 2023-11-02 2023-11-02 电动气泵后盖组装系统 Active CN1171617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44435.0A CN117161757B (zh) 2023-11-02 2023-11-02 电动气泵后盖组装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44435.0A CN117161757B (zh) 2023-11-02 2023-11-02 电动气泵后盖组装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61757A CN117161757A (zh) 2023-12-05
CN117161757B true CN117161757B (zh) 2023-12-29

Family

ID=88945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44435.0A Active CN117161757B (zh) 2023-11-02 2023-11-02 电动气泵后盖组装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61757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70773A (en) * 1968-08-15 1971-03-16 Rex Chainbelt Inc Chipper feeder
SU1308192A3 (ru) * 1981-11-20 1987-04-30 Понт-А-Муссон С.А. (Фирм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укладки в пакет чугунных труб с раструбами
CN103287841A (zh) * 2013-05-31 2013-09-11 嘉兴市一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圆形堆取料机出料漏斗装置
CN105173761A (zh) * 2015-09-14 2015-12-23 河南科技大学 托盘堆码料袋自动拆袋机
CN212202416U (zh) * 2020-03-06 2020-12-22 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气泵盖的密封结构
CN213111443U (zh) * 2020-09-10 2021-05-04 安徽品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轮毂上下轴承之间的内密封圈上料机构
CN214166528U (zh) * 2020-12-30 2021-09-10 南京迅驰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密封圈生产用自动上料装置
CN113858106A (zh) * 2021-10-18 2021-12-31 广东蓝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组装检测密封圈的一体化设备
CN218260864U (zh) * 2022-10-19 2023-01-10 临西县华源轴承有限公司 轴承套圈加工用自动上料设备
CN218370505U (zh) * 2022-10-18 2023-01-24 广东瑞福密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o型圈的堆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70773A (en) * 1968-08-15 1971-03-16 Rex Chainbelt Inc Chipper feeder
SU1308192A3 (ru) * 1981-11-20 1987-04-30 Понт-А-Муссон С.А. (Фирм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укладки в пакет чугунных труб с раструбами
CN103287841A (zh) * 2013-05-31 2013-09-11 嘉兴市一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圆形堆取料机出料漏斗装置
CN105173761A (zh) * 2015-09-14 2015-12-23 河南科技大学 托盘堆码料袋自动拆袋机
CN212202416U (zh) * 2020-03-06 2020-12-22 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气泵盖的密封结构
CN213111443U (zh) * 2020-09-10 2021-05-04 安徽品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轮毂上下轴承之间的内密封圈上料机构
CN214166528U (zh) * 2020-12-30 2021-09-10 南京迅驰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密封圈生产用自动上料装置
CN113858106A (zh) * 2021-10-18 2021-12-31 广东蓝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组装检测密封圈的一体化设备
CN218370505U (zh) * 2022-10-18 2023-01-24 广东瑞福密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o型圈的堆叠装置
CN218260864U (zh) * 2022-10-19 2023-01-10 临西县华源轴承有限公司 轴承套圈加工用自动上料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61757A (zh) 202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91304A (zh) 一种具有耐老化生产聚乙烯埋地双壁波纹管的装置
CN117161757B (zh) 电动气泵后盖组装系统
CN113070371A (zh) 一种钢结构预制件装配连接结构成型加工方法
CN209382961U (zh) 一种螺母分装输送装置
CN115255741B (zh) 一种板材焊接装置
CN111739980A (zh) 一种高透光eva光伏组件的组合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CN115555825A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枪的连续自动装配生产线
CN212477057U (zh) 一种袜机用成品收纳装置
CN210756323U (zh) 一种汽车冷凝器自动装配设备
CN218344102U (zh) 一种轴承运输用运输箱
CN214568550U (zh) 一种螺旋式料筒传送装置
CN109502322A (zh) 一种螺母分装输送装置
CN110842511A (zh) 一种汽车板簧生产制备装置
CN117161716B (zh) 一种自动定位的电气元件组装设备
CN217169978U (zh) 一种便于盒套快速成型的自动成型机
CN117862662B (zh) 一种车窗支撑块摩擦焊接装置
CN117697374B (zh) 一种插装阀自动装配设备
CN114797669B (zh) 一种合成材料制作用高效制粒机
CN116871801B (zh) 一种电动车座椅生产用焊接装置
CN115945605B (zh) 一种挤压式高翅片管成型设备
CN214779666U (zh) 一种pvc膜收卷的自动卸料装置
CN217170264U (zh) 一种移动贴布装置
CN107234588B (zh) 一种自动装珠巢滚轮的设备
CN2403244Y (zh) 包饺子机
CN117444942B (zh) 一种机箱板加工用的转运机械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