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58800A - 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58800A
CN117158800A CN202210582298.6A CN202210582298A CN117158800A CN 117158800 A CN117158800 A CN 117158800A CN 202210582298 A CN202210582298 A CN 202210582298A CN 117158800 A CN117158800 A CN 1171588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valve core
liquid
waste
pul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822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宁
祝汉营
薛领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8229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588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58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88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机技术领域,公开的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及其控制方法,加工腔设有排液口,排液阀包括阀壳、阀芯和驱动装置,阀芯设置于阀壳,并能够受驱动装置驱动以在排浆位、排废位和封闭位之间运动,阀芯设有开口,开口包括在阀芯位于排浆位和排废位时,分别与排液口导通配合的第一导通位和第二导通位,加工腔能够通过开口分别导通接浆腔和接废腔,驱动装置驱动开口运动至第一导通位时,加工腔通过排液口和开口与接浆腔连通,驱动装置驱动开口至第二导通位时,加工腔通过排液口和开口与接废腔连通。简化了现有技术中复杂的排液阀离合结构,使排液阀整体的结构更加简单,可靠性更高。

Description

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食品加工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其主要通过设置在食品加工机内腔底部的加工刀组对食品进行切削、粉碎,使食物达到要求的粉碎程度,以便于用户食用。
为了便于用户使用,现有食品加工机还设置了自动清洗系统,在制浆完成后向加工腔内注入清洗水,通过加工刀组件搅打清洗水以对加工腔内壁进行清洗,并在清洗完成后将浆液自动排出。
本申请人在不用手洗的食品加工机研究初期,中国专利201120527529.0和201420174646.7中,通过在排浆阀上设置执行件,在接浆杯的杯盖上设置驱动件,该执行件限制排浆阀的启闭,当没有放置接浆杯或接浆杯未放置到位时,排浆阀受到执行件的阻碍作用无法实现出浆,只有当接浆杯放置到位时,接浆杯杯盖上的驱动件驱动执行件动作,从而使得排浆阀不受阻碍,实现正常的排浆,具体通过动阀片相对定阀片转动电机带动齿轮旋转,该齿轮咬合动阀片上的齿槽带动动阀片转动,通过电机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动阀片转动,实现定阀片及动阀片的出浆口相对实现出浆;所述定阀片及动阀片上还开设有废水口,该废水口与废水盒连通;当接浆杯未放置或接浆杯未放置到位时,电机驱动齿轮带动动阀片转动至定阀片及动阀片上的废水出水口相对,将豆浆直接排放至废水盒。
为了解决不用手洗的食品加工机可以实现自动排浆及自动排废水的需求,申请了一件专利号为“CN201620511374.4”,名称为“一种自动清洗的豆浆机”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中公开了分体设置的阀芯与排液管由同一转阀电机驱动,其中,排液管通过齿轮组由转阀电机驱动,转阀电机在驱动阀芯转动的同时,排液管也在旋转,且排液管与阀芯在连通与关断间切换,实现排液管转动到排浆位置进行排浆,且转动到排废水位置进行排废水,实现了不用手洗的食品加工机无需人的参与,就能完成自动排浆和自动排废水的操作。
为了进一步的解决排液管未转动到位发生排液,造成消费者烫伤的问题,本申请人持续改进研究,后续又申请了一件专利号为“CN201810006500.4”,名称为“一种食品加工机”的发明专利。在该专利中,本申请人认为排液管在转动的过程中发生排液现象是一种低可靠性的表现,降低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基于此,本申请人在该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排液阀,该排液阀的动阀片与排液管相互独立设置,且动阀片与排液管通过驱动装置实现不同时转动,可以实现排液管转动到预定位置后,动阀片再转动至阀门开启状态,实现排液管到达确定的位置后排浆或者排废水,该专利的食品加工机充分考虑了人机操作的逻辑性,防止消费者烫伤,提升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但是,该专利实现的结构复杂。
中国专利CN202220584436.6公开了一种低成本的食品加工机,该专利中,阀体和出浆嘴通过双层的输出齿轮传动连接,通过上下两层双输出结构实现单动力双方向输出。但是仍需要通过较为复杂的传动方式实现出浆嘴的位置切换。
现有食品加工机在排液阀结构较为复杂,阀芯转动设置在阀壳内部,阀芯底部设有出浆嘴,出浆嘴与阀芯之间还设有离合结构,通过离合结构能够实现阀芯和出浆嘴的同步转动和相对转动,在离合结构啮合状态下,阀芯和出浆嘴同步转动,出浆嘴受到干涉时,离合结构起作用并使阀芯和出浆嘴相对运动,从而实现出浆嘴在排浆位置和排废位置时,通过阀芯的转动实现通断状态切换。上述结构需要较高的控制精度,结构复杂,故障率也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本发明提供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及其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食品加工机因阀相关结构复杂的问题,对于排液管转动的阀芯或阀片结构,排液管和阀芯或阀片之间设置离合结构或传动结构,以及加工腔开设多个排液口的方案,以便通过开口和排液口的相对位置变化,实现排浆和排废的切换,优化排液结构不易清洗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加工杯组件、接浆腔、接废腔和排液阀,所述加工杯组件设有用于制浆的加工腔,所述加工腔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阀包括阀壳、阀芯和驱动装置,所述阀芯设置于所述阀壳,并能够受所述驱动装置驱动以在排浆位、排废位和封闭位之间运动,所述阀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包括在所述阀芯位于排浆位和排废位时,分别与排液口导通配合的第一导通位和第二导通位,所述加工腔能够通过所述开口分别导通所述接浆腔和所述接废腔,所述驱动装置驱动开口运动至第一导通位时,所述加工腔通过所述排液口和所述开口与所述接浆腔连通,所述驱动装置驱动开口至第二导通位时,所述加工腔通过所述排液口和所述开口与所述接废腔连通。
本申请通过设置开口结构的阀芯切换排浆和排废,简化了现有技术中复杂的排液阀离合结构,使排液阀整体的结构更加简单,不易失效,可靠性更高。
作为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开口处于第一导通位和第二导通位中的至少一个位置时,所述开口与所述排液口偏移对位。
本申请将开口设置为在第一导通位和第二导通位时,与排液口形成偏移对位的结构,能够利用偏移对位的结构在排废时增加压强,从而提高清洗效率。
作为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开口处于第一导通位和第二导通位中的至少一个位置时,所述开口和所述排液口中的一个位于另一个的投影范围内。
本申请将开口与排液口设置为在排浆或者排废时的容纳与被容纳关系,从而保证在排浆或者排废时,具有最大的通道截面,提高排液效率。
作为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排液管,排液管与阀芯固定设置,驱动装置驱动阀芯在排浆位和排废位时,排液管分别位于接浆腔和接废腔上方。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排液管与阀芯设置离合结构驱动的方式,本申请将排液管和阀芯固定设置,并利用单一的开口结构即能实现排浆和排废的切换,大大简化了排液结构。
作为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阀芯设有排液通道,所述开口包括设置于所述排液通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的口径为L1,所述出液口的口径为L2,L2<L1;
或者,所述阀芯设有排液通道,所述开口包括设置于所述排液通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食品加工机还包括连接出液口的排液管,所述排液通道的进液口的口径为L1,所述排液管的出口口径为L3,L3<L1。
本申请通过限定排液通道进液口和出液口的口径关系,使整个排液路径形成收口式结构,阀芯移动过程中,即能实现进液口在排浆和排废时,均与排液口对位,还能实现出口在接浆腔和接废腔上方切换,降低阀芯的运动行程,缩小整机的尺寸。
作为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开口和所述排液口的口径不相等。
通过设置开口和排液口的口径不相等,可根据开口和排液口的尺寸关系,实现提高排液效率或者利用阻力增压提高清洗效果。
作为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阀芯直线运动,沿所述阀芯的运动方向,所述排液口的长度为D1,所述阀芯开口长度为D2,D1>D2。
或者,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阀芯转动,沿所述阀芯的转动方向,所述排液口的弧长所对应的开口角度为α1,所述阀芯开口的弧长所对应的开口角度为α2,α1<α2。
针对不同的排液阀结构限定排液口和开口的尺寸关系,当排液阀为平动阀时,阀芯开口长度小于排液口的长度,以便阀芯在移动过程中较易的切换排浆和排废的位置;当排液阀为转阀时,则开口弧长角度大于排液口弧长角度,以便在开口和排液口导通和错位时提高准确性。
作为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装置以第一运动方向驱动阀芯使开口运动至第一导通位,以使所述加工腔通过所述排液口和所述开口向所述接浆腔中排浆;所述驱动装置以第二运动方向驱动阀芯使开口运动至第二导通位,以使所述加工腔通过所述排液口和所述开口向所述接废腔排废。
驱动阀芯运动过程中,通过将阀芯设置为能够沿两个方向分别移动,以便在排浆和排废的功能切换时,浆液不期望的排入接废腔,或者,清洗水不期望的排入接浆腔,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作为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阀芯直线运动或转动,所述阀芯包括在制浆时封闭加工腔的第一封闭部和在清洗时封闭加工腔的第二封闭部,沿所述阀芯的运动方向,所述第一封闭部和所述第二封闭部分别位于所述开口两侧;
或者,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阀芯转动,所述阀芯包括在制浆和清洗时封闭加工腔的转动封闭部,所述转动封闭部位于所述开口的一侧。
当排液阀为平动阀或者转阀时,均可通过设置开口两侧的封闭部对排液口进行封闭,从而杜绝不期望的排液问题。当排液阀为转阀时,还可通过驱动阀芯转动至接近一整圈的角度来实现排浆和排废切换,并以此避免排液过程不期望的漏液问题。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食品加工机的控制方法,包括:
制浆阶段,控制驱动装置驱动阀芯运动至封闭位,将加工腔封闭,执行制浆功能以完成制浆;
排浆阶段,驱动装置驱动阀芯运动至阀芯的开口和加工腔的排液口的第一导通位,使加工腔通过排液口和开口与接浆腔连通,以将浆液排入接浆腔;
清洗阶段,驱动装置驱动阀芯运动至封闭位,以将加工腔封闭,清洗加工腔;
排废阶段,驱动装置驱动阀芯运动至阀芯的开口和加工腔的排液口的第二导通位,使加工腔通过排液口和开口与接废腔连通,以将浆液排入接废腔。
本申请公开的一种食品加工机的控制方法,在排浆和排废时,通过设置在阀芯上的一个开口实现,可简化食品加工机排液时的控制逻辑,降低食品加工机的生产成本,市场应用前景更好。
作为一种食品加工机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包括:
在排浆阶段,驱动装置以第一运动方向驱动阀芯使开口运动至第一导通位,加工腔通过排液口和开口向接浆腔中排浆;
在清洗阶段,驱动装置驱动阀芯运动至封闭位,清洗加工腔;
在排废阶段,驱动装置以第二运动方向驱动阀芯使开口运动至第二导通位,加工腔通过所述排液口和所述开口向所述接废腔排废。
当采用一个开口作为排浆和排废的通孔时,通过两个方向的驱动实现排浆和排废的切换,控制逻辑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平动直口阀芯制浆封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平动直口阀芯排浆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平动直口阀芯清洗封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平动直口阀芯排废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平动收口阀芯制浆封闭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平动收口阀芯排浆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平动收口阀芯清洗封闭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平动收口阀芯排废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平动直口阀芯制浆封闭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平动直口阀芯排浆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平动直口阀芯清洗封闭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平动直口阀芯排废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平动收口阀芯制浆封闭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平动收口阀芯排浆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平动收口阀芯清洗封闭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平动收口阀芯排废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转阀制浆封闭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转阀排浆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转阀清洗封闭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转阀排废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转阀制浆封闭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转阀排浆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转阀清洗封闭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转阀排废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具有对称开口阀芯的食品加工机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加工腔,2-排液口,3-阀壳,4-阀芯,5-开口,51-进液口,52-出液口,6-接废腔,7-接浆腔,8-排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发明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的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渡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首先,对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构思进行说明。现有技术中的食品加工机为了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增加了自清洗功能,由于增加了自清洗功能,需要在设置排浆、接浆功能的同时,还设置排废、接废功能。通过自清洗功能,用户无需手动清洗,食品加工机在排浆完成后启动对加工腔的清洗功能,通过排废功能将清洗水排出,接浆、接废的位置不同,导致需要控制排液阀在不同的位置之间切换来实现,这就会导致驱动排浆嘴转动的阀体结构相对复杂,成本较高,也会因结构复杂而导致结构可靠性下降,长期使用易发生结构失效,导致食品加工机寿命下降。考虑到上述问题,本申请公开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及其控制方法,简化阀体结构,优化排液效果。
具体采取的方案是:
如图1-图24所示,本实施方式公开的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加工杯组件、接浆腔、接废腔和排液阀,加工杯组件设有用于制浆的加工腔。自清洗食品加工机设有存储清洗水和制浆水的水箱,部分食品加工机还能够接入外部水源,本实施方式采用可拆卸安装在主机上的水箱为加工腔供水。排液阀包括阀壳、阀芯和驱动装置。阀壳固定在主机内部,阀芯设置于阀壳内部,并能够受驱动装置驱动以相对于阀壳移动。阀壳一端与加工腔连通,另一端与外部连通。加工腔内的浆液和清洗废水进入阀壳,并通过阀芯的位置变化,使浆液和清洗废水分别排出至下方的接浆腔和接废腔。排浆阀下方设置接浆杯和余水盒,以分别形成接浆腔和接废腔,接浆杯和余水盒均为放置于主机且可取放的分体部件。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可驱动阀芯在排浆位、排废位和封闭位之间移动,阀芯设有开口,开口包括在阀芯位于排浆位时,与排液口导通配合的第一导通位,和在阀芯位于排废位时,与排液口导通配合的第二导通位,加工腔能够通过开口分别导通接浆腔和接废腔。驱动装置驱动开口运动至第一导通位时,加工腔通过排液口和开口与接浆腔连通,驱动装置驱动开口至第二导通位时,加工腔通过排液口和开口与接废腔连通。当阀芯位于封闭位时,则与开口、和加工腔分别错位,使加工腔与外部保持隔断。
优选的,本申请通过设置单一开口结构的阀芯切换排浆和排废,简化了排液阀的结构,使排液阀整体的结构更加简单,不易失效,可靠性更高。
进一步的,在开口处于第一导通位和第二导通位中的至少一个位置时,开口与排液口偏移对位。开口与排液口偏移对位,体现为开口与排液口的非相对设置,以便通过开口和排液口的相对位置变化,实现排浆和排废的切换。具体而言,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采用同一个开口和排液口培行业实现切换排浆和排废,排液口和开口部分重叠实现第一导通位和第二导通位。偏移对位包括部分开口与全部或部分排液口相对,以在一投影方向上重叠;或者部分排液口与全部或部分开口相对,以在一投影方向上重叠。在排浆位或排废位,若排液口和开口尺寸相同且完全对准,则会影响阀芯另一个位置的工作。
实施方式1
如图1-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中,阀芯4为平动阀,驱动装置驱动阀芯4沿阀壳3做直线运动,平动阀结构可减少在排液阀内部的浆液积存,从而减少细菌滋生。在一种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开口5和排液口2的口径不相等,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阀芯4直线运动,沿所述阀芯4的运动方向,所述排液口2的长度为D1,所述阀芯4开口5长度为D2,D1>D2,如图9-图12。优选的,D1≥2D2,D2优选8-15mm,D1优选16-30mm,以保证在排浆和排废时均能充分利用开口5的口径。当阀芯4运动至排浆位时,阀芯4的开口5运动至第一导通位,开口5位于排液口2的投影范围内,加工腔1和外部的接浆腔7导通,排浆时的通道截面为开口5的口径;当阀芯4运动至排废位时,阀芯4的开口5运动至第二导通位,开口5位于排液口2的投影范围内,加工腔1和外部的接废腔6导通,排废时的截面为开口5的口径。
或者,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开口5和排液口2的口径不相等,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阀芯4直线运动,沿所述阀芯4的运动方向,所述排液口2的长度为D1,所述阀芯4开口5长度为D2,D1<D2,如图5-图8。当阀芯4运动至排浆位时,阀芯4的开口5运动至第一导通位,排液口2位于开口5的投影范围内,加工腔1和外部的接浆腔7导通,排浆时的通道截面最大,排浆流量最大,从而提高排浆效率。当阀芯4运动至排废位时,阀芯4的开口5运动至第二导通位,排液口2与开口5部分的重叠,加工腔1和外部的接废腔6导通,从而进行排废。
在一种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食品加工机还包括排液管8,排液管8与阀芯4固定设置,排液管8随阀芯4一同运动,如图13-图16。驱动装置驱动阀芯4在排浆位时,排液管8位于接浆腔7上方,以通过排液管8进行排浆,驱动装置驱动阀芯4在排废位时,排液管8位于接废腔6上方,以通过排液管8进行排废。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阀壳3设有对位接浆腔7的第一通孔,和对位接废腔6的第二通孔,阀芯4的开口5能够在排浆位和排废位,分别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对位。阀壳3作为固定结构,提前在阀壳3上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可预设定排浆和排废时的位置,并根据预设位置调整接浆腔7和接废腔6的位置,保证排浆和排废位置的准确。当采用排液管8排液时,阀壳3也可设置供排液管8移动的开口5槽,排液管8与阀芯4固定设置,阀芯4移动时排液管8随之移动,并通过排液管8的位置变化切换排浆和排废。
在一种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开口5为直口结构,更进一步的,也可在开口5为直口的同时,设置与开口5固定的排液管8,排液管与阀芯一同运动。可以理解的是,直口结构至少包括如下多种具体结构:
1.阀芯4设有排液通道,浆液和清洗水通过排液通道引流排出至接浆腔7和接废腔6。开口5包括设置于排液通道的进液口51和出液口52,进液口51在阀芯4位于排浆位、排废位时与加工腔1的排液口2导通,出液口52在阀芯4处于排浆位和排废位时,分别对位接浆腔7和接废腔6。本实施方式可利用排液通道进液口51和出液口52的相对位置关系,调整排液出口的位置,如调整后使排液通道的路径延长,更利于在外部放置接浆杯和余水盒,或者通过改善排液通道的排液曲线,提高排液效率,减少浆液残留。进液口51的口径为L1,出液口52的口径为L2,L1=L2,排液通道为竖直向下设置的直线型开口5,如图9-图12。在第一导通位,开口5与排液口2导通,且整个排液通道位于接浆腔7的正上方,在第二导通位,开口5与排液口2导通,且整个排液通道位于接废腔6的正上方。在实际导通时,可设置排液口2位于阀芯4开口5的投影内,或者,阀芯4开口5位于排液口2的投影内。
2.阀芯4设有排液通道,开口5包括设置于排液通道的进液口51和出液口52,进液口51的口径为L1,出液口52的口径为L2,L1=L2,排液通道为倾斜设置的斜线型开口5,未图示。在第一导通位,开口5与排液口2导通,且整个排液通道位于接浆腔7的斜上方,在第二导通位,开口5与排液口2导通,且整个排液通道位于接废腔6的斜上方。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以收口的方式进行排浆和排废。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阀芯4设有排液通道,开口5包括设置于排液通道的进液口51和出液口52,进液口51的口径为L1,出液口52的口径为L2,L2<L1,以此形成收口的排液通道,如图5-图8。由于进液口51大于出液口52,阀芯4在排浆位和排废位之间切换移动时,可依靠收口结构在接浆腔7上方和接废腔6上方移动,同时,在切换位置时,仍保持进液口51和排液口2的导通,以便排浆和排废。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阀芯4设有排液通道,开口5包括设置于排液通道的进液口51和出液口52,食品加工机还包括连接出液口52的排液管8,排液通道的进液口51的口径为L1,排液管8的出口口径为L3,L3<L1,以此形成整体的收口结构,排液管8的出口在接浆腔7和接废腔6上方移动,如图13-图16。优选的,L1≥1.5L3。在切换位置时,保持进液口51和排液口2的导通,以便排浆和排废。可以理解的是,以收口的方式进行排浆和排废时,可以在无排液管8时,将排液通道设置为收口结构,或者在有排液管8时,将排液通道和排液管8都设置为收口结构,或者仅将排液管8设置为收口结构,或者将阀芯设置为收口结构,同时将排液管设置为直口结构,以形成整体的收口结构。收口结构的出口移动距离跨过接浆腔7和接废腔6即能满足排浆和排废的不同位置功能切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排液口2的口径和开口5的口径相同,如图1-图4,D1:D2=1: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D1:D2=0.5~2之间,D2优选8-15mm,D1优选16-30mm,均能满足通过同一开口实现排浆和排废的切换。在第一导通位和第二导通位,排液口2和开口5分别部分的对位重叠,以进行排浆和排废。在未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阀芯4为阀片,阀片在阀壳3内受驱动装置驱动以移动。阀片不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排液通道,而是将开口5为设置在阀片上的通孔。开口5在第一导通位与排液口2部分的导通,且通过阀片遮挡部分排液口2,以使开口5仅对位接浆腔7,用于排浆;开口5在第二导通位与排液口2部分的导通,且通过阀片遮挡部分排液口2,以使开口5仅对位接废腔6,用于排废。如阀芯4包括具有进液口51和出液口52的排液通道,则排浆时,开口5在第一导通位与排液口2部分的导通,且通过阀芯4遮挡部分排液口2,以使开口5仅对位接浆腔7,用于排浆;排废时,开口5在第二导通位与排液口2部分的导通,且通过阀芯4遮挡部分排液口2,以使开口5仅对位接废腔6,用于排废。阀芯4上的开口5能够在排浆位和排废位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局部的与加工腔1连通,以使加工腔1能够通过开口5分别导通接浆腔7和接废腔6。当需要进行排浆时,阀芯4被驱动至排浆位,阀芯4上的开口5局部的与加工腔1导通,此时阀芯4底部对位接浆腔7,通过局部导通的间隙,将浆液由排液阀向外排出至接浆腔7;当需要进行排废时,阀芯4被驱动至排废位,阀芯4上的开口5另一部分局部的与加工腔1导通,此时阀芯4底部对位接废腔6,通过局部导通的间隙,将清洗水由排液阀向外排出至接废腔6。阀芯4在排浆和排废时所在的位置距离不超过阀芯4开口5的长度,该长度方向限定为沿阀芯4移动方向,从而确保无论阀芯4在排浆或者排废时都能与加工腔1保持连通。
当排液阀为平动阀时,驱动装置以第一运动方向驱动阀芯4使开口5运动至第一导通位,以使加工腔1通过排液口2和开口5向接浆腔7中排浆;驱动装置以第二运动方向驱动阀芯4使开口5运动至第二导通位,以使加工腔1通过排液口2和开口5向接废腔6排废。驱动装置驱动阀芯4直线运动,阀芯4包括在制浆时封闭加工腔1的第一封闭部和在清洗时封闭加工腔1的第二封闭部,沿阀芯4的运动方向,第一封闭部和第二封闭部分别位于开口5两侧。如果排废之前清洗过程中的第二封闭部与制浆过程中的第一封闭部位于相同位置,即设置阀芯4用于封闭的端部在靠近接废腔6的一侧,会导致阀芯4在清洗时的封闭位置移动至排废位时,阀芯4必须经过排浆位,即加工腔1内的清洗水会不受期望的流入下方的接浆腔7。同理,若改变阀芯4用于封闭的端部在靠近接浆腔7的一侧,会导致阀芯4在由制浆时的封闭位置移动至排浆位时,阀芯4必须经过排废位,即加工腔1内的浆液会不受期望的流入下方的接废腔6。因此,本实施方式在阀芯4上设置不同的封闭位置,分别用于制浆和清洗,可避免阀芯4移动时的漏液问题,用户体验更好。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设置为开口5口径大于排液口2的口径,并且在排浆时,排液口2位于开口5的投影范围内,以便排浆时的浆液流量面积最大,可快速将浆液排出至接浆腔7,并在排废时,开口5部分的与排液口2重叠,可在清洗水通过阀芯4时提供增压效果,清洗水可快速流出,并在排废时清洗水形成对阀芯4内壁的冲刷,实现对阀芯4的冲洗,从而可降低阀芯4积液,避免细菌滋生,提供使用卫生。此外,由于进液口51的口径待遇出液口52的口径,使得阀芯4在排浆位和排废位之间切换时,都能够使进液口51在于加工腔1连通的同时,在底部切换与接浆腔7和接废腔6的连通,通过单一排液通道实现,简化排液阀结构。
本申请还公开一种食品加工机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制浆阶段,控制驱动装置驱动阀芯4运动至封闭位,将加工腔1封闭,执行制浆功能以完成制浆;
排浆阶段,驱动装置驱动阀芯4运动至阀芯4的开口5和加工腔1的排液口2的第一导通位,使加工腔1通过排液口2和开口5与接浆腔7连通,以将浆液排入接浆腔7;
清洗阶段,驱动装置驱动阀芯4运动至封闭位,以将加工腔1封闭,清洗加工腔1;
排废阶段,驱动装置驱动阀芯4运动至阀芯4的开口5和加工腔1的排液口2的第二导通位,使加工腔1通过排液口2和开口5与接废腔6连通,以将浆液排入接废腔6。
具体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对于一种采用平动阀的食品加工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在制浆阶段,驱动装置驱动阀芯4直线运动至封闭位,阀芯4上位于开口5一侧的第一封闭部将排液口2封闭,执行制浆功能以完成制浆;
在排浆阶段,驱动装置以第一运动方向驱动阀芯4使开口5直线运动至第一导通位,加工腔1通过排液口2和开口5向接浆腔7中排浆;
在清洗阶段,驱动装置以第一运动方向驱动阀芯4直线运动至封闭位,清洗加工腔1;
在排废阶段,驱动装置以第二运动方向驱动阀芯4使开口5直线运动至第二导通位,加工腔1通过所述排液口2和所述开口5向所述接废腔6排废。
实施方式2
如图17-图24,本实施方式中,阀芯4为转阀,驱动装置驱动阀芯4在阀壳3内部沿轴心转动,转阀可减少排液阀的整体体积,利于实现主机小型化。在一种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沿阀芯4的转动方向,排液口2的弧长所对应的开口5角度为α1,阀芯4开口5的弧长所对应的开口5角度为α2,α1<α2。当阀芯4转动至排浆位时,阀芯4的开口5转动至第一导通位,开口5位于排液口2的投影范围内,加工腔1和外部的接浆腔7导通,通过开口5向外部排浆。当阀芯4转动至排废位时,阀芯4的开口5转动至第二导通位,开口5位于排液口2的投影范围内,加工腔1和外部的接废腔6导通,通过开口5向外部排废。
优选的,α1=50°~90°,α2=80°~130°,阀芯4开口5在排浆位和排废位时的夹角为45°-50°。
由上述优选角度可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设置阀芯4开口5和排液口2为相同的开口5角度。在第一导通位和第二导通位,排液口2和开口5分别部分的对位重叠,以进行排浆和排废。开口5在第一导通位与排液口2部分的导通,且通过阀片遮挡部分排液口2,以使开口5仅对位接浆腔7,用于排浆;开口5在第二导通位与排液口2部分的导通,且通过阀片遮挡部分排液口2,以使开口5仅对位接废腔6,用于排废。当采用转阀结构时,阀芯4开口5形成具有进液口51和出液口52的排液通道,排浆时,开口5在第一导通位与排液口2部分的导通,且通过阀芯4遮挡部分排液口2,以使排液管8对位接浆腔7,用于排浆;排废时,开口5在第二导通位与排液口2部分的导通,且通过阀芯4遮挡部分排液口2,以使排液管8仅对位接废腔6,用于排废。
阀芯4上的开口5能够在排浆位和排废位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局部的与加工腔1连通,以使加工腔1能够通过开口5分别导通接浆腔7和接废腔6。当需要进行排浆时,阀芯4被转动至排浆位,阀芯4上的开口5局部的与加工腔1导通,此时排浆管对位接浆腔7,通过局部导通的间隙,将浆液由排液阀向外排出至接浆腔7;当需要进行排废时,阀芯4被驱动至排废位,阀芯4上的开口5另一部分局部的与加工腔1导通,此时排浆管对位接废腔6,通过局部导通的间隙,将清洗水由排液阀向外排出至接废腔6。阀芯4在排浆和排废时所在的角度不超过阀芯4开口5的角度,从而确保无论阀芯4在排浆或排废时都能与加工腔1保持连通。
在一种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食品加工机还包括排液管8,排液管8与阀芯4固定设置,排液管8随阀芯4一同转动。驱动装置驱动阀芯4转动至排浆位时,排液管8位于接浆腔7上方,已通过排液管8进行排浆。驱动装置驱动阀芯4转动至排废位时,排液管8位于接废腔6上方,以通过排液管8进行排废。由于排液管8随阀芯4转动,因此可在阀芯4转动过程中,驱动排液管8以较大的转动角度进行移动,更利于控制排液管8在排浆和排废时的位置。
如图17-图20,当排液阀为转阀时,驱动装置以第一运动方向驱动阀芯4使开口5转动至第一导通位,以使加工腔1通过排液口2和开口5向接浆腔7中排浆;驱动装置以第二运动方向驱动阀芯4使开口5转动至第二导通位,以使加工腔1通过排液口2和开口5向接废腔6排废。驱动装置驱动阀芯4转动,阀芯4包括在制浆时封闭加工腔1的第一封闭部和在清洗时封闭加工腔1的第二封闭部,沿阀芯4的转动方向,第一封闭部和第二封闭部分别位于开口5两侧。如果排废之前清洗过程中的第二封闭部与制浆过程中的第一封闭部位于相同位置,即设置阀芯4用于封闭的端部在靠近接废腔6的一侧,会导致阀芯4在清洗时的封闭位置转动至排废位时,阀芯4必须经过排浆位,即加工腔1内的清洗水会不受期望的流入下方的接浆腔7。同理,若改变阀芯4用于封闭的端部在靠近接浆腔7的一侧,会导致阀芯4在由制浆时的封闭位置转动至排浆位时,阀芯4必须经过排废位,即加工腔1内的浆液会不受期望的流入下方的接废腔6。因此,本实施方式在阀芯4上设置不同的封闭部位,分别用于制浆和清洗,可避免阀芯4移动时的漏液问题,用户体验更好。
此外,如图21-图24,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与平动阀不同的时,作为转阀结构,阀芯4包括在制浆和清洗时封闭加工腔1的转动封闭部,转动封闭部位于开口5的一侧。
具体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对于采用转阀的食品加工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在制浆阶段,驱动装置驱动阀芯4转动至封闭位,阀芯4上位于开口5一侧的第一封闭部将排液口2封闭,执行制浆功能以完成制浆;
在排浆阶段,驱动装置以第一运动方向驱动阀芯4使开口5转动至第一导通位,加工腔1通过排液口2和开口5向接浆腔7中排浆;
在清洗阶段,驱动装置以第一运动方向驱动阀芯4转动至封闭位,清洗加工腔1;
在排废阶段,驱动装置以第二运动方向驱动阀芯4使开口5转动至第二导通位,加工腔1通过所述排液口2和所述开口5向所述接废腔6排废。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对于采用转阀的食品加工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在制浆阶段,驱动装置驱动阀芯4转动至封闭位,阀芯4上位于开口5一侧的转动封闭部将排液口2封闭,执行制浆功能以完成制浆;
在排浆阶段,驱动装置以第一运动方向驱动阀芯4使开口5转动至第一导通位,加工腔1通过排液口2和开口5向接浆腔7中排浆;
在清洗阶段,驱动装置以第二运动方向驱动阀芯4转动至封闭位,阀芯4上位于开口5一侧的转动封闭部将排液口2封闭,清洗加工腔1;
在排废阶段,驱动装置以第二运动方向驱动阀芯4使开口5转动至第二导通位,开口5另一侧导通排液口2,加工腔1通过所述排液口2和所述开口5向所述接废腔6排废。
如图25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排液阀为转阀,阀芯4呈圆柱形,阀芯4的转动轴为圆柱阀芯的中心轴,也即与水平面垂直的竖直轴,驱动装置位于阀芯4的上端驱动阀芯4围绕转动轴转动,且阀芯4的下端面设置有与排液管8连通的常通口,排液管8与常通口密封连接成一体,排液管8为弯折的柔性管,且排液管8随着阀芯4的转动也同步围绕转动轴转动。开口5沿径向贯通阀芯设置,相应的排液管在排浆位与排废位之间移动切换时,需要转动180°,才能实现排浆与排废。
本发明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应当指出,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结合,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加工杯组件、接浆腔、接废腔和排液阀,所述加工杯组件设有用于制浆的加工腔,所述加工腔设有排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阀包括阀壳、阀芯和驱动装置,所述阀芯设置于所述阀壳,并能够受所述驱动装置驱动以在排浆位、排废位和封闭位之间运动,所述阀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包括在所述阀芯位于排浆位和排废位时,分别与排液口导通配合的第一导通位和第二导通位,所述加工腔能够通过所述开口分别导通所述接浆腔和所述接废腔,所述驱动装置驱动开口运动至第一导通位时,所述加工腔通过所述排液口和所述开口与所述接浆腔连通,所述驱动装置驱动开口至第二导通位时,所述加工腔通过同一所述排液口和所述开口与所述接废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口处于第一导通位和第二导通位中的至少一个位置时,所述开口与所述排液口偏移对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口处于第一导通位和第二导通位中的至少一个位置时,所述开口和所述排液口中的一个位于另一个的投影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与所述阀芯固定设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阀芯在排浆位和排废位时,所述排液管分别位于所述接浆腔和所述接废腔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设有排液通道,所述开口包括设置于所述排液通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的口径为L1,所述出液口的口径为L2,L2<L1;
或者,所述阀芯设有排液通道,所述开口包括设置于所述排液通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食品加工机还包括连接出液口的排液管,所述排液通道的进液口的口径为L1,所述排液管的出口口径为L3,L3<L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和所述排液口的口径不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阀芯直线运动,沿所述阀芯的运动方向,所述排液口的长度为D1,所述阀芯开口长度为D2,D1>D2;
或者,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阀芯转动,沿所述阀芯的转动方向,所述排液口的弧长所对应的开口角度为α1,所述阀芯开口的弧长所对应的开口角度为α2,α1<α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以第一运动方向驱动阀芯使开口运动至第一导通位,以使所述加工腔通过所述排液口和所述开口向所述接浆腔中排浆;所述驱动装置以第二运动方向驱动阀芯使开口运动至第二导通位,以使所述加工腔通过所述排液口和所述开口向所述接废腔排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阀芯直线运动或转动,所述阀芯包括在制浆时封闭加工腔的第一封闭部和在清洗时封闭加工腔的第二封闭部,沿所述阀芯的运动方向,所述第一封闭部和所述第二封闭部分别位于所述开口两侧;
或者,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阀芯转动,所述阀芯包括在制浆和清洗时封闭加工腔的转动封闭部,所述转动封闭部位于所述开口的一侧。
10.一种食品加工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浆阶段,控制驱动装置驱动阀芯运动至封闭位,将加工腔封闭,执行制浆功能以完成制浆;
排浆阶段,驱动装置驱动阀芯运动至阀芯的开口和加工腔的排液口的第一导通位,使加工腔通过排液口和开口与接浆腔连通,以将浆液排入接浆腔;
清洗阶段,驱动装置驱动阀芯运动至封闭位,以将加工腔封闭,清洗加工腔;
排废阶段,驱动装置驱动阀芯运动至阀芯的开口和加工腔的排液口的第二导通位,使加工腔通过排液口和开口与接废腔连通,以将浆液排入接废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排浆阶段,驱动装置以第一运动方向驱动阀芯使开口运动至第一导通位,加工腔通过排液口和开口向接浆腔中排浆;
在清洗阶段,驱动装置驱动阀芯运动至封闭位,清洗加工腔;
在排废阶段,驱动装置以第二运动方向驱动阀芯使开口运动至第二导通位,加工腔通过所述排液口和所述开口向所述接废腔排废。
CN202210582298.6A 2022-05-26 2022-05-26 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71588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82298.6A CN117158800A (zh) 2022-05-26 2022-05-26 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82298.6A CN117158800A (zh) 2022-05-26 2022-05-26 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8800A true CN117158800A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32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82298.6A Pending CN117158800A (zh) 2022-05-26 2022-05-26 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5880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98395B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的排液方法
CN109998394B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的排液方法
CN202392168U (zh) 多档位可调水龙头
CN109998390B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17524838U (zh) 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
CN117158800A (zh) 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0974110B (zh) 一种喷淋孔出水可调的喷淋臂
CN215383525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17524675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115701338A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18094340U (zh) 一种流量调节按压开关连体阀
CN217524818U (zh) 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
KR101986220B1 (ko) 출몰하는 취수부를 가지는 음용수 공급 장치
CN117158809A (zh) 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5721004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用排液阀
CN210842700U (zh) 一种全自动出水嘴
CN217959828U (zh) 一种优化排液结构的食品加工机
CN217744108U (zh) 一种结构简单的食品加工机
CN115868831A (zh) 一种优化排浆结构的食品加工机
CN114747958B (zh) 一种自动切换排液的食品加工机
CN217365514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16416951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16020638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17524831U (zh) 一种自动排液的食品加工机
CN216167037U (zh) 一种优化排浆结构的食品加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