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52897A - 基于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建设的自监测阻防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建设的自监测阻防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52897A
CN117152897A CN202311197446.3A CN202311197446A CN117152897A CN 117152897 A CN117152897 A CN 117152897A CN 202311197446 A CN202311197446 A CN 202311197446A CN 117152897 A CN117152897 A CN 1171528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s
assembly
monitoring
main body
f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9744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52897B (zh
Inventor
潘静娟
朱力
施渊
杨巍
陈杰
沈悦新
万浩
成嘉楠
杨洋
夏海燕
王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filed Critical Nanto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Priority to CN20231119744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528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52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28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528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28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7/00Fire alarms; Alarms responsive to explosion
    • G08B17/06Electric actuation of the alarm, e.g. using a thermally-operated switc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20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 F16M11/24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changeable in height or length of legs, also for transport only, e.g. by means of tubes screwed into each other
    • F16M11/38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changeable in height or length of legs, also for transport only, e.g. by means of tubes screwed into each other by folding, e.g. pivoting or scissors tong mechanis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42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with arrangement for propelling the support stands on wheel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7/00Fire alarms; Alarms responsive to explosion
    • G08B17/10Actuation by presence of smoke or gases, e.g. automatic alarm devices for analysing flowing fluid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7/00Fire alarms; Alarms responsive to explosion
    • G08B17/12Actuation by presence of radiation or particles, e.g. of infrared radiation or of ions
    • G08B17/125Actuation by presence of radiation or particles, e.g. of infrared radiation or of ions by using a video camera to detect fire or smoke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08B25/01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G08B25/08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using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lines
    • G08B25/085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using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lines using central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H04N7/181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for receiving images from a plurality of remote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H04N7/183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for receiving images from a single remote source
    • H04N7/185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for receiving images from a single remote source from a mobile camera, e.g. for remote control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建设的自监测阻防系统及方法,包括:移动机器人;装配架体结构,固接装配于机器人主体,且装配架体结构具有两个第一装配端;两组调位折叠支架,分别与两个第一装配端之间固接相连,且调位折叠支架具有伸缩设置的第二装配端;两组装配立架结构,分别与两个第二装配端之间固接相连;阻断折叠屏,与装配立架结构之间固接相连;监测控制结构,与监控中心远程通信连接,且监测控制结构通过电路连接有烟雾监测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电力变电站火灾事故抢修位置的固定式围栏架体,仅能依靠人工进行搬运,难以对事故风险快速进行远程干预隔断,且固定式围栏架体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灵活收纳储放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基于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建设的自监测阻防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建设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建设的自监测阻防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力变电站面临着火灾、漏水等众多安全风险问题,上述风险可能导致设备故障,造成环境温度上升、设备浸水等危害设备运行和人员安全。
当前在对于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设施建设时,由于其电力特殊性,无法确定在事故之后完全排除其漏电情况,且无法保证漏电后是否仍存在再次发生火灾的事故隐患,因此在工程人员到达抢修之前通常需要设置围栏暂时隔离。
但是,传统围栏普遍为固定式架体,需要借助人工进行搬运,无法在火情事故发生时对风险快速进行隔断。尤其是无人值守式电力变电站,在远程监控中心发现异常报警信号并派出工程人员到达现场控制故障之前,缺乏现场快速干预技术手段,导致险情迅猛发展难以掌控,最终易造成事故蔓延;并且传统固定式架体对于火情的隔断效果不好,此外整体占用空间大,不利于灵活储放。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建设的自监测阻防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电力变电站火灾事故抢修位置的固定式围栏架体,仅能依靠人工进行搬运,难以对事故风险快速进行远程干预隔断,且固定式围栏架体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灵活收纳储放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建设的自监测阻防系统,包括:
移动机器人;
装配架体结构,固接装配于所述机器人主体,且所述装配架体结构具有沿相反方向电驱动伸缩设置的两个第一装配端;
调位折叠支架,设有两组,两组所述调位折叠支架分别一一对应与两个所述第一装配端之间固接相连,且所述调位折叠支架具有电驱动伸缩设置的第二装配端,所述第二装配端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装配端的伸缩方向;
装配立架结构,设有两组,两组所述装配立架结构分别一一对应与两个所述第二装配端之间固接相连;
阻断折叠屏,两侧部分别一一对应与两组所述装配立架结构之间固接相连;
监测控制结构,与监控中心远程通信连接,所述监测控制结构的控制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移动机器人、所述装配架体结构和所述调位折叠支架之间通过电路相连,且所述监测控制结构的控制输入端通过电路连接有烟雾监测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本发明做如下进一步说明: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装配架体结构包括装配架主体、滑座主体和导向伸缩杆。
所述装配架主体固接装配于所述机器人主体。
所述滑座主体固接装配于所述装配架主体,且所述滑座主体分别开设有相平行设置且朝向相反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
所述导向伸缩杆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导向伸缩杆的尾端分别一一对应固接装配于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装配架体结构还包括架高块,所述架高块作为所述第一装配端。
所述第一卡槽所处的直线和所述第二卡槽所处的直线之间具有预定间距。
所述调位折叠支架设有两组,两组所述调位折叠支架分别一一对应通过所述架高块架高固定设置于两组所述导向伸缩杆远离所述滑座主体的一端部。
所述滑座主体对应于所述第一卡槽的顶部位置开设有第一容置槽,且所述滑座主体对应于所述第二卡槽的顶部位置开设有第二容置槽。
两组所述调位折叠支架对应的所述架高块分别一一对应与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之间滑动装配相连。
所述架高块的底部位置固接装配有第二电驱动轮,所述第二电驱动轮与所述监测控制结构的控制输出端之间通过电路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位折叠支架包括第一转接座、第二连接臂和展收控制气缸。
所述第一转接座沿竖向对应设有两组,且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一转接座固接装配于其中一组所述导向伸缩杆对应所述架高块的顶部。
每组第一转接座均转接装配有相对称设置的两条第一连接臂,位于两组所述第一转接座相同侧的两条所述第一连接臂之间还转接装配有一个转接轴;两组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部分别一一对应与两个所述转接轴之间转接装配相连,且两组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部分别转接装配设于第二转接座,所述第二转接座作为所述第二装配端与所述装配立架结构的背部之间固接装配相连。
所述展收控制气缸的基础端和动力端分别一一对应转接装配于同一组所述调位折叠支架对应的两个所述转接轴,且所述展收控制气缸对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上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两组所述第一转接座沿竖向具有预定间距,且两组所述第一转接座及其装配的所述第一连接臂之间对应形成所述容置空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装配立架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二转接座之间固接装配相连的立架主体以及分别一一对应固接装配于所述立架主体上部和下部的两组挂置凸座。
所述装配立架结构还包括激光测距传感器。
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设有四组,且四组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之间两两分布对应固接于两组所述立架主体的相背一侧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阻断折叠屏包括折叠屏主体以及一一对应开设于所述折叠屏主体四角部的四组装配扣孔。
四组所述装配扣孔分别一一对应可分离式挂置固定于两组所述装配立架结构对应的四组所述挂置凸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监测控制结构包括装配壳体以及分别固接装配于所述装配壳体外壁的烟雾监测器、状态监测摄像头、温度传感器、方位传感器和信号收发天线。
所述装配壳体固接装配于所述装配架主体的顶部,且所述装配壳体内置装配有电控模块,所述电控模块包括通过电路相连的移动电源和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信号收发天线之间通过电路相连,且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信号收发天线与监控中心远程通信相连。
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出端通过电路连接有继电器的输入端,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移动机器人、所述第二电驱动轮和所述展收控制气缸之间通过电路相连。
所述烟雾监测器、所述状态监测摄像头、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方位传感器和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入端通过电路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还包括:
自适应调拉结构,包括固接装配于所述装配架主体的至少两组电驱动辊体,至少两组所述电驱动辊体分别与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之间通过电路相连,且至少两组所述电驱动辊体均绕设装配有一条调拉绳体,至少两条所述调拉绳体的自由端部与所述折叠屏主体的中间背部位置之间可分离式固接装配相连。
一种基于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建设的自监测阻防方法,应用了所述的基于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建设的自监测阻防系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监测控制结构监测环境烟雾浓度,并将监测数据实时发送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通过其监控数据即时获得当前对应监测环境的事故发生信息;
S2:监控中心根据获得的事故发生信息,自动识别规划最佳围合路径;
S3:多组移动机器人及其装配架构分别到达最佳围合路径的不同位置;
S4:多组移动机器人对应的装配架体结构分别沿横向展开;
S5:多组移动机器人对应的调位折叠支架分别沿纵向展开,带动装配立架结构同步位移,直至相邻的装配立架结构之间达到标准间距后确定所处位置,装配立架结构对应的阻断折叠屏展开,形成封闭围合区域;
S6:通过自适应调拉结构调整阻断折叠屏的弯折角度,形成标准围合区域;
S7: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所处位置的环境温度,在监控所处位置的环境温度达到安全范围最大阈值时,移动机器人及其装配架构朝远离事故发生位置的方向后退,且当前移动机器人相邻近的移动机器人同步调整。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系统及方法能够通过移动机器人作为整体架构的移动装配基础,并通过装配架体结构有效作为整体架构的展开及收合基础;同时,能够利用监测控制结构实时监测外部环境变化,并与外部监控中心建立远程通信连接,进而实现对于整体架构的远程自动化控制,使得架构能够快速干预即时阻断火情,有效减少火情蔓延;此外,还可借助两组调位折叠支架的可折叠性实现对于两组装配立架结构之间倾斜角度的灵活调整,并能够利用两组装配立架结构可拆装式固定阻断折叠屏,以此针对性提升隔断位置的调整灵活性,并能够折叠减少架构的占用面积,提升储放灵活性,增强了工程设施建设的功能安全性及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建设的自监测阻防系统的整体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建设的自监测阻防系统未设置阻断折叠屏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建设的自监测阻防系统中移动机器人及其装配架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建设的自监测阻防系统中装配架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建设的自监测阻防系统中装配架体结构的装配架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建设的自监测阻防系统的应用原理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移动机器人1:机器人主体11、第一电驱动轮12;
装配架体结构2:装配架主体21、滑座主体22、第一卡槽221、第二卡槽222、第一容置槽223、第二容置槽224、导向伸缩杆23、架高块24;
监测控制结构3:装配壳体31、烟雾监测器32、状态监测摄像头33、温度传感器34、方位传感器35、信号收发天线36;
调位折叠支架4:第一转接座41、第一连接臂42、容置空间43、转接轴44、第二连接臂45、第二电驱动轮46、展收控制气缸47;
装配立架结构5:立架主体51、挂置凸座52、激光测距传感器53;
阻断折叠屏6:折叠屏主体61、装配扣孔62;
自适应调拉结构7:电驱动辊体71、调拉绳体72。
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建设的自监测阻防系统,包括移动机器人1、装配架体结构2、监测控制结构3、调位折叠支架4、装配立架结构5、阻断折叠屏6和自适应调拉结构7,用以通过移动机器人1作为整体架构的移动装配基础,并通过装配架体结构2有效作为整体架构的展开及收合基础;同时,能够利用监测控制结构3实时监测外部环境变化,并与外部监控中心建立远程通信连接,进而实现对于整体架构的远程自动化控制,使得架构能够快速干预即时阻断火情,有效减少火情蔓延;此外,还可借助两组调位折叠支架4的可折叠性实现对于两组装配立架结构5之间倾斜角度的灵活调整,并能够利用两组装配立架结构5可拆装式固定阻断折叠屏6,以此针对性提升隔断位置的调整灵活性,并能够折叠减少架构的占用面积,提升储放灵活性,增强了功能安全性及实用性。具体设置如下:
请参考图1至图3,所述移动机器人1包括机器人主体11以及万向转动装配于所述机器人主体11底部的若干个第一电驱动轮12,用以通过机器人主体11和第一电驱动轮12相配合作为整体架构的移动装配基础。
请参考图4和图5,所述装配架体结构2包括装配架主体21、滑座主体22、导向伸缩杆23和架高块24;其中,所述装配架主体21固接装配于所述机器人主体11;所述滑座主体22固接装配于所述装配架主体21,且所述滑座主体22分别开设有相平行设置且朝向相反的第一卡槽221和第二卡槽222,所述第一卡槽221所处的直线和所述第二卡槽222所处的直线之间具有预定间距;所述导向伸缩杆23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导向伸缩杆23的尾端分别一一对应固接装配于所述第一卡槽221和所述第二卡槽222,用以以此实现两组导向伸缩杆23可错位安装,在能够保证既定伸缩功能的基础上,还可有效错位收合减少空间冲突,进而降低了储放空间占用,提升了功能灵活性和实用性。
所述调位折叠支架4设有两组,两组所述调位折叠支架4分别一一对应通过所述架高块24架高固定设置于两组所述导向伸缩杆23远离所述滑座主体22的一端部;所述滑座主体22对应于所述第一卡槽221的顶部位置开设有第一容置槽223,且所述滑座主体22对应于所述第二卡槽222的顶部位置开设有第二容置槽224;两组所述调位折叠支架4对应的所述架高块24分别一一对应与所述第一容置槽223和所述第二容置槽224之间滑动装配相连;用以以此使得两组调位折叠支架4能够基于架高块24有效错位伸缩,并可利用架高块24在调位折叠支架4收合后对应位于滑座主体22的顶部位置。
具体的是,请参考图1和图2,所述调位折叠支架4包括第一转接座41、第一连接臂42、转接轴44、第二连接臂45、第二电驱动轮46和展收控制气缸47;其中,所述第一转接座41沿竖向对应设有两组,且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一转接座41固接装配于其中一组所述导向伸缩杆23对应所述架高块24的顶部;每组所述第一转接座41均转接装配有相对称设置的两条所述第一连接臂42,位于两组所述第一转接座41相同侧的两条所述第一连接臂42之间还转接装配有一个所述转接轴44;两组所述第二连接臂45的一端部分别一一对应与两个所述转接轴44之间转接装配相连,且两组所述第二连接臂45的另一端部分别转接装配设于第二转接座,所述第二转接座与所述装配立架结构5的背部之间固接装配相连;用以使得第一连接臂42和第二连接臂45之间可通过转接轴44实现折叠伸展或收纳设置,以此可分别调整两组装配立架结构5的伸展位置,进而实现灵活调整两组装配立架结构5之间的倾斜角度。
更为具体地,所述第二电驱动轮46固接装配于所述架高块24的底部位置,用以利用第二电驱动轮46对于架高块24以及导向伸缩杆23远离滑座主体22的一端部起到支撑作用,并可有效驱动导向伸缩杆23进行伸展或收缩。
更为具体地,所述展收控制气缸47的基础端和动力端分别一一对应转接装配于同一组所述调位折叠支架4对应的两个所述转接轴44,且所述展收控制气缸47对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臂42的上部,用以利用展收控制气缸47的伸缩作用驱动两个转接轴44调整间距,进而使得第二连接臂45能够基于第一连接臂42进行伸缩调整,以此完成装配立架结构5伸展位置的自动化调整。
优选地,两组所述第一转接座41沿竖向具有预定间距,且两组所述第一转接座41及其装配的所述第一连接臂42之间对应形成所述容置空间43,用以利用容置空间43作为第二连接臂45的折叠空间,进一步提升调位折叠支架4的整体收纳性能,减少了空间占用,提升了储放灵活性。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所述装配立架结构5设有两组,且每组所述装配立架结构5均包括立架主体51、挂置凸座52和激光测距传感器53;其中,所述挂置凸座52设有两组,且两组所述挂置凸座52分别一一对应固接装配于所述立架主体51的上部和下部,用以利用两组装配立架结构5对应的四组挂置凸座52对于阻断折叠屏6形成四角支撑固定;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53设有四组,且四组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53之间两两分布对应固接于两组所述立架主体51的相背一侧部,用以在对事故区域进行围合隔断时,利用激光测距传感器53有效确定相邻两组阻断折叠屏6之间的间距,进而保证围合封闭性。
所述阻断折叠屏6包括折叠屏主体61以及一一对应开设于所述折叠屏主体61四角部的四组装配扣孔62;其中,四组所述装配扣孔62分别一一对应可分离式挂置固定于两组所述装配立架结构5对应的四组所述挂置凸座52,用以借助挂置凸座52对于装配扣孔62的挂置固定作用,利用间距增大的两组装配立架结构5带动折叠屏主体61稳定展开形成阻断防火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折叠屏主体61可采用但不限于阻燃、绝缘材料制成。
请参考图3,所述监测控制结构3固接装配于所述装配架体结构2的顶部;具体的是,所述监测控制结构3包括装配壳体31以及分别固接装配于所述装配壳体31外壁的烟雾监测器32、状态监测摄像头33、温度传感器34、方位传感器35和信号收发天线36;其中,所述装配壳体31固接装配于所述装配架主体21的顶部,且所述装配壳体31内置装配有电控模块,所述电控模块包括通过电路相连的移动电源和控制模块,所述移动电源可采用但不限于锂电池,所述控制模块可选择但不限于型号为AT80C51的单片机控制板、型号为STM32的微控制器;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信号收发天线36之间通过电路相连,且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信号收发天线36与外部监控中心远程通信相连,用以以此实现与外部监控中心之间建立远程通信数据传输。
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出端通过电路连接有继电器的输入端,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驱动轮12、所述第二电驱动轮46和所述展收控制气缸47之间通过电路相连,用以以此实现设备的电力自动化驱动;所述烟雾监测器32、所述状态监测摄像头33、所述温度传感器34、所述方位传感器35和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53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入端通过电路相连,用以利用烟雾监测器32实现对于监测区域烟雾浓度的实时监测反馈,利用状态监测摄像头33监测并反馈折叠屏主体61的实时展开状态,利用温度传感器34在系统整体前进时实时监测环境温度的增大变化情况并进行反馈,进而根据设定的温度阈值调整靠近距离,以此有效避免过度靠近火情位置,利用方位传感器35实时监测系统整体的转动方向和角度,并配合来自外部监控中心的监控图像调整系统整体的围合角度,保证了系统整体的功能适用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请参考图3和图6,所述装配架体结构2还固接装配有所述自适应调拉结构7;具体地,所述自适应调拉结构7包括固接装配于所述装配架主体21的至少两组电驱动辊体71,至少两组所述电驱动辊体71分别与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之间通过电路相连,且至少两组所述电驱动辊体71均绕设装配有一条调拉绳体72,至少两条所述调拉绳体72的自由端部与所述折叠屏主体61的中间背部位置之间可分离式固接装配相连,用以利用电驱动辊体71自动控制拉动调拉绳体72,并进一步拉动折叠屏主体61中间位置,以此增加折叠屏主体61的弯折角度,进一步提升围合功能灵活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建设的自监测阻防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监测控制结构3监测环境烟雾浓度,并将监测数据实时发送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通过其监控数据即时获得当前对应监测环境的事故发生信息;
具体为:监测控制结构3的烟雾监测器32感应到其监测环境的烟雾浓度变化时,将烟雾浓度变化数据信号实时发送至控制模块,由控制模块经信号收发天线36将数据信号远程发送至外部监控中心,外部监控中心接收信号后通过其监控数据即时获得当前监测控制结构3对应监测环境的事故发生信息;
所述事故发生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事故发生位置、位置周边设备、事故大小。
S2:监控中心根据获得的事故发生信息,自动识别规划最佳围合路径;
具体为:通过外部监控中心设定围合原则,即,在事故发生位置的周围预定长度距离范围内设定围合区域,围合区域具有一个最小内围合距离和一个外围合距离,在围合区域没有位置周边设备完全覆盖时,则围合路径靠近最小内围合距离,在围合区域有位置周边设备完全覆盖最小内围合距离和外围合距离时,则围合路径贴近位于外围合距离的外侧,以此形成最佳围合路径。
S3:多组移动机器人1及其装配架构分别到达最佳围合路径的不同位置;
具体为:多组监测控制结构3的控制模块分别控制多组移动机器人1及其装配架构到达最佳围合路径的不同位置,并通过方位传感器35微调自身方位,使得多组移动机器人1保持特定间距,且其对应的导向伸缩杆23延伸相交;
S4:多组移动机器人1对应的装配架体结构2分别沿横向展开;
具体为:每组监测控制结构3的控制模块均控制其对应的两组第二电驱动轮46行进,使得两组导向伸缩杆23横向展开,展开后的两组导向伸缩杆23分别经架高块24带动两组调位折叠支架4位移至横向特定位置;
S5:多组移动机器人1对应的调位折叠支架4分别沿纵向展开,带动装配立架结构5同步位移,直至相邻的装配立架结构5之间达到标准间距后确定所处位置,装配立架结构5对应的阻断折叠屏6展开,形成封闭围合区域;
具体为:每组监测控制结构3的控制模块均控制其对应的两组展收控制气缸47收缩,以此使得两组调位折叠支架4对应纵向展开,展开动作的两组调位折叠支架4分别带动两组装配立架结构5沿纵向位移,此时,相邻组移动机器人1对应的相邻装配立架结构5之间经激光测距传感器5测距并经控制模块实时反馈至外部监控中心,直至达到标准间距后,装配立架结构5确定所处位置,同时装配立架结构5对应的阻断折叠屏6完全展开,形成封闭围合区域;
S6:通过自适应调拉结构7调整阻断折叠屏6的弯折角度,形成标准围合区域;
具体为:通过监测控制结构3的控制模块控制自适应调拉结构7的电驱动辊体71启动,经电驱动辊体71带动调拉绳体72进一步向后拉动折叠屏主体61中间位置,以此调整折叠屏主体61的弯折角度,并整体形成标准围合区域;
S7:通过温度传感器34实时监控所处位置的环境温度,在监控所处位置的环境温度达到安全范围最大阈值时,移动机器人1及其装配架构朝远离事故发生位置的方向后退,且当前移动机器人1相邻近的移动机器人1同步调整;
具体为:多组监测控制结构3对应的温度传感器34实时监控所处位置的环境温度,并在监控所处位置的环境温度达到安全范围最大阈值时,监测控制结构3的控制模块控制驱动当前移动机器人1及其装配架构朝远离事故发生位置的方向后退,且当前移动机器人1相邻近的移动机器人1及其装配架构分别按照激光测距传感器5确定的标准间距进行同步调整,即可。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基于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建设的自监测阻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机器人;
装配架体结构,固接装配于所述机器人主体,且所述装配架体结构具有沿相反方向电驱动伸缩设置的两个第一装配端;
调位折叠支架,设有两组,两组所述调位折叠支架分别一一对应与两个所述第一装配端之间固接相连,且所述调位折叠支架具有电驱动伸缩设置的第二装配端,所述第二装配端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装配端的伸缩方向;
装配立架结构,设有两组,两组所述装配立架结构分别一一对应与两个所述第二装配端之间固接相连;
阻断折叠屏,两侧部分别一一对应与两组所述装配立架结构之间固接相连;
监测控制结构,与监控中心远程通信连接,所述监测控制结构的控制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移动机器人、所述装配架体结构和所述调位折叠支架之间通过电路相连,且所述监测控制结构的控制输入端通过电路连接有烟雾监测器;
所述装配架体结构包括装配架主体、滑座主体和导向伸缩杆;
所述装配架主体固接装配于所述机器人主体;
所述滑座主体固接装配于所述装配架主体,且所述滑座主体分别开设有相平行设置且朝向相反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
所述导向伸缩杆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导向伸缩杆的尾端分别一一对应固接装配于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
所述装配架体结构还包括架高块,所述架高块作为所述第一装配端;
所述第一卡槽所处的直线和所述第二卡槽所处的直线之间具有预定间距;
所述调位折叠支架设有两组,两组所述调位折叠支架分别一一对应通过所述架高块架高固定设置于两组所述导向伸缩杆远离所述滑座主体的一端部;
所述滑座主体对应于所述第一卡槽的顶部位置开设有第一容置槽,且所述滑座主体对应于所述第二卡槽的顶部位置开设有第二容置槽;
两组所述调位折叠支架对应的所述架高块分别一一对应与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之间滑动装配相连;
所述架高块的底部位置固接装配有第二电驱动轮,所述第二电驱动轮与所述监测控制结构的控制输出端之间通过电路相连;
所述调位折叠支架包括第一转接座、第二连接臂和展收控制气缸;
所述第一转接座沿竖向对应设有两组,且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一转接座固接装配于其中一组所述导向伸缩杆对应所述架高块的顶部;
每组第一转接座均转接装配有相对称设置的两条第一连接臂,位于两组所述第一转接座相同侧的两条所述第一连接臂之间还转接装配有一个转接轴;两组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部分别一一对应与两个所述转接轴之间转接装配相连,且两组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部分别转接装配设于第二转接座,所述第二转接座作为所述第二装配端与所述装配立架结构的背部之间固接装配相连;
所述展收控制气缸的基础端和动力端分别一一对应转接装配于同一组所述调位折叠支架对应的两个所述转接轴,且所述展收控制气缸对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建设的自监测阻防系统,其特征在于,
两组所述第一转接座沿竖向具有预定间距,且两组所述第一转接座及其装配的所述第一连接臂之间对应形成所述容置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建设的自监测阻防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配立架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二转接座之间固接装配相连的立架主体以及分别一一对应固接装配于所述立架主体上部和下部的两组挂置凸座;
所述装配立架结构还包括激光测距传感器;
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设有四组,且四组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之间两两分布对应固接于两组所述立架主体的相背一侧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建设的自监测阻防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断折叠屏包括折叠屏主体以及一一对应开设于所述折叠屏主体四角部的四组装配扣孔;
四组所述装配扣孔分别一一对应可分离式挂置固定于两组所述装配立架结构对应的四组所述挂置凸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建设的自监测阻防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监测控制结构包括装配壳体以及分别固接装配于所述装配壳体外壁的烟雾监测器、状态监测摄像头、温度传感器、方位传感器和信号收发天线;
所述装配壳体固接装配于所述装配架主体的顶部,且所述装配壳体内置装配有电控模块,所述电控模块包括通过电路相连的移动电源和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信号收发天线之间通过电路相连,且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信号收发天线与监控中心远程通信相连;
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出端通过电路连接有继电器的输入端,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移动机器人、所述第二电驱动轮和所述展收控制气缸之间通过电路相连;
所述烟雾监测器、所述状态监测摄像头、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方位传感器和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入端通过电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建设的自监测阻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自适应调拉结构,包括固接装配于所述装配架主体的至少两组电驱动辊体,至少两组所述电驱动辊体分别与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之间通过电路相连,且至少两组所述电驱动辊体均绕设装配有一条调拉绳体,至少两条所述调拉绳体的自由端部与所述折叠屏主体的中间背部位置之间可分离式固接装配相连。
7.一种基于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建设的自监测阻防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建设的自监测阻防系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监测控制结构监测环境烟雾浓度,并将监测数据实时发送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通过其监控数据即时获得当前对应监测环境的事故发生信息;
S2:监控中心根据获得的事故发生信息,自动识别规划最佳围合路径;
S3:多组移动机器人及其装配架构分别到达最佳围合路径的不同位置;
S4:多组移动机器人对应的装配架体结构分别沿横向展开;
S5:多组移动机器人对应的调位折叠支架分别沿纵向展开,带动装配立架结构同步位移,直至相邻的装配立架结构之间达到标准间距后确定所处位置,装配立架结构对应的阻断折叠屏展开,形成封闭围合区域;
S6:通过自适应调拉结构调整阻断折叠屏的弯折角度,形成标准围合区域;
S7: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所处位置的环境温度,在监控所处位置的环境温度达到安全范围最大阈值时,移动机器人及其装配架构朝远离事故发生位置的方向后退,且当前移动机器人相邻近的移动机器人同步调整。
CN202311197446.3A 2023-09-18 2023-09-18 基于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建设的自监测阻防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71528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97446.3A CN117152897B (zh) 2023-09-18 2023-09-18 基于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建设的自监测阻防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97446.3A CN117152897B (zh) 2023-09-18 2023-09-18 基于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建设的自监测阻防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2897A true CN117152897A (zh) 2023-12-01
CN117152897B CN117152897B (zh) 2024-04-19

Family

ID=88898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97446.3A Active CN117152897B (zh) 2023-09-18 2023-09-18 基于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建设的自监测阻防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52897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112017A (ko) * 2007-06-20 2008-12-24 (주)레인보우 횡단 보도의 입구에 광고겸용 지능형 교통순경 로봇이설치된 교통안전 대기장치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KR101710926B1 (ko) * 2016-10-20 2017-02-28 국방과학연구소 접이식 들것을 장착한 무인 인명 구난로봇
CN106683329A (zh) * 2017-01-19 2017-05-17 浙江科技学院 用于应对平面区域范围内安全风险事件的现场处置机器人
CN207087888U (zh) * 2017-08-22 2018-03-13 智邦高科(成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机器人防火装置
CN208465022U (zh) * 2018-05-04 2019-02-0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适用于电力系统仓库的火灾快速隔断装置
CN111135486A (zh) * 2019-11-26 2020-05-12 重庆特斯联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传感的消防逃生系统和方法
CN112302514A (zh) * 2019-07-29 2021-02-02 沈阳大学 一种水平防火卷帘门及其使用方法
CN113090171A (zh) * 2021-04-01 2021-07-09 青岛正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折叠提升式防火卷帘门及其控制系统
CN214678904U (zh) * 2020-09-10 2021-11-12 方明 一种屏蔽x光的折叠装置
CN115635486A (zh) * 2022-12-23 2023-01-24 国网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供电有限公司 地下式无人电力站自动化监测、检修及抗灾机器人系统
CN116427568A (zh) * 2023-04-27 2023-07-14 集美大学 一种外层剥离式梁柱支撑构件及建筑结构自隔离火势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112017A (ko) * 2007-06-20 2008-12-24 (주)레인보우 횡단 보도의 입구에 광고겸용 지능형 교통순경 로봇이설치된 교통안전 대기장치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KR101710926B1 (ko) * 2016-10-20 2017-02-28 국방과학연구소 접이식 들것을 장착한 무인 인명 구난로봇
CN106683329A (zh) * 2017-01-19 2017-05-17 浙江科技学院 用于应对平面区域范围内安全风险事件的现场处置机器人
CN207087888U (zh) * 2017-08-22 2018-03-13 智邦高科(成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机器人防火装置
CN208465022U (zh) * 2018-05-04 2019-02-0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适用于电力系统仓库的火灾快速隔断装置
CN112302514A (zh) * 2019-07-29 2021-02-02 沈阳大学 一种水平防火卷帘门及其使用方法
CN111135486A (zh) * 2019-11-26 2020-05-12 重庆特斯联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传感的消防逃生系统和方法
CN214678904U (zh) * 2020-09-10 2021-11-12 方明 一种屏蔽x光的折叠装置
CN113090171A (zh) * 2021-04-01 2021-07-09 青岛正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折叠提升式防火卷帘门及其控制系统
CN115635486A (zh) * 2022-12-23 2023-01-24 国网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供电有限公司 地下式无人电力站自动化监测、检修及抗灾机器人系统
CN116427568A (zh) * 2023-04-27 2023-07-14 集美大学 一种外层剥离式梁柱支撑构件及建筑结构自隔离火势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2897B (zh) 2024-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40763B2 (en) Explosion-proof device
CN117152897B (zh) 基于电力变电站工程安全建设的自监测阻防系统及方法
CN210258835U (zh) 用于线路施工的机械手及无人操作系统
CN111431088A (zh) 一种输电线路自动检修装置
CN103378564A (zh) 电缆分支箱气箱
CN210380275U (zh) 海上风电直流并网系统平台
CN203367844U (zh) 电缆分支箱气箱
CN211456369U (zh) 一种新型防失火且方便搬运的配电箱
CN217303858U (zh) 一种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装置
CN212282624U (zh) 一种分布式光伏电站屋面火灾处理系统
CN114629248A (zh) 一种微电网应用的电化学储能一体机
CN210326679U (zh) 一种预制式紧凑型智能化箱式变电站
CN111038697A (zh) 一种可变形急救无人机
CN117748401A (zh) 一种电缆监测保护装置和系统
CN116230309B (zh) 一种电力通讯电缆
CN111885751A (zh) 一种智能型双桅杆应急通信车及控制方法
CN216748921U (zh) 一种无线智能组合式电气火灾探测器
CN219067586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安全用电装置
CN219592482U (zh) 一种变电站微型红外摄像仪装置
CN116995614B (zh) 一种低压光伏户外接线装置
CN215061032U (zh) 一种面向突发火情应急机动拍摄的红外相机吊舱
CN219651402U (zh) 一种探测无人机
KR102640612B1 (ko) 건축물에 포함되는 전선 위치 감시 및 유지보수 시스템 및 이를 사용한 건축물에 포함되는 전선 위치 감시 및 유지보수방법
KR102621883B1 (ko) 변압기에 접속되는 가공 배전선로 전주의 위치 확인 시스템
CN218923642U (zh) 一种高速公路隧道远程侦查灭火智能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