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40561A - 操作机构及运维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操作机构及运维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40561A
CN117140561A CN202311036992.9A CN202311036992A CN117140561A CN 117140561 A CN117140561 A CN 117140561A CN 202311036992 A CN202311036992 A CN 202311036992A CN 117140561 A CN117140561 A CN 1171405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sliding
assembly
operating mechanism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369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日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3699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405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40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405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3/00Controls for manipul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1/00Manipulat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9/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nipulators, e.g. for monitoring, for viewing; Safety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nipulators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操作机构及运维机器人,涉及服务器技术领域,用于将电子设备的上下架,降低运维成本。该操作机构包括:操作机构包括:支撑体、驱动组件、两个传动组件和两个执行件。驱动组件安装于支撑体;驱动组件用于驱动传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转轴和驱动连接件;驱动连接件的中部连接于转轴;驱动连接件的一端与一个传动组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驱动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另一个传动组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每个传动组件的第二端与一个执行件转动连接;两个传动组件用于在驱动连接件的带动下,带动两个执行件同步朝向或背离驱动组件的方向转动,以将待运维电子设备放置入机柜中,或从机柜中取出。上述操作机构应用于运维机器人。

Description

操作机构及运维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服务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操作机构及运维机器人。
背景技术
数据中心通常包括机柜和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位于机柜内。在运维过程中,如果需要将电子设备从机柜内拆下进行维护,或者需要将电子设备安装于机柜内时,需要运维人员手动操作操作件(例如扳手),将电子设备与机柜之间解锁,或者将电子设备与机柜之间锁止,造成了人力浪费,增加了运维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机构及运维机器人,用于实现电子设备的上架或者下架,无需运维人员手动操作,降低数据中心的运维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操作机构,该操作机构包括:操作机构包括:支撑体、驱动组件、两个传动组件和两个执行件。驱动组件安装于支撑体;驱动组件用于驱动传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转轴和驱动连接件;驱动连接件的中部连接于转轴;驱动连接件的一端与一个传动组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驱动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另一个传动组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每个传动组件的第二端与一个执行件转动连接;两个传动组件用于在驱动连接件的带动下,带动两个执行件同步朝向或背离驱动组件的方向转动,以将待运维电子设备放置入机柜中,或从机柜中取出。
其中,驱动组件可以通过传动组件驱动执行件朝向或背离驱动组件转动,进而使得执行件可以对电子设备的弹性卡接件施加压力或撤销对弹性卡接件的压力,以此可以使得弹性卡接件与机柜卡接,或者使得弹性卡接件与机柜解除卡接状态,从而操作机构可以将电子设备放入机柜或者将电子设备从机柜内取出,完成电子设备的上架与下架。其中,执行件的转动可以由驱动组件驱动,无需人工操作,进而可以减少人力投入,降低人工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其中,第一传动组件的第一端与驱动连接件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传动组件的第二端与第二传动组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一传动组件用于在驱动连接件转动时,带动第二传动组件运动;第二传动组件的第二端与执行件转动连接;第二传动组件用于在第一传动组件的带动下,带动执行件朝向或背离驱动组件的方向转动。
其中,当驱动组件的转轴带动驱动连接件绕驱动连接件的中部转动时,驱动连接件可以带动两个传动组件中的第一传动组件运动,从而带动两个传动组件中的第二传动组件运动,而两个第二传动组件的运动可以带动两个执行件朝向或背离驱动组件的方向转动,以此使得电子设备解锁或锁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组件;其中,第一连杆的第一端连接于驱动连接件的一端;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组件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连杆组件的第二端与第二传动组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
其中,当驱动组件的转轴带动驱动连接件绕驱动连接件的中部转动时,两个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可以随驱动连接件的端部运动,从而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可以随之运动,而第二连杆组件的第一端可以随第一连杆的第二端运动,从而可以第二连杆组件的第二端可以运动,以此能够带动第二传动组件运动,进而带动执行件朝向或背离驱动组件的方向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动组件包括:支撑臂、第一摇杆、第二摇杆、第一执行连杆和第二执行连杆;其中,支撑臂和第一执行连杆相对设置;第一执行连杆和第二执行连杆相对设置;第一摇杆为三端结构;第一摇杆的三个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位、第二安装位和第三安装位;第二摇杆为两端结构;第二摇杆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位、第二安装位;其中,第二摇杆远离支撑臂的端部外缘凸设有第三安装位;第一摇杆的第一安装位转动连接于支撑臂的第一安装位;第一摇杆的第二安装位转动连接于第一执行连杆的第一安装位;第一摇杆的第三安装位转动连接于第一传动组件的第二端;第二摇杆的第一安装位转动连接于支撑臂的第二安装位;第二摇杆的第二安装位转动连接于第一执行连杆的第二安装位;第二摇杆的第三安装位转动连接于第二执行连杆的第一安装位;第一执行连杆的第三安装位转动连接于执行件的第一安装位;第二执行连杆的第二安装位转动连接于执行件的第二安装位;第一摇杆的第一安装位、第一执行连杆的第一安装位、第一执行连杆的第二安装位和第二摇杆的第一安装位的连线形成第一平行四边形;第一执行连杆的第三安装位、第二执行连杆的第一安装位、第二执行连杆的第二安装位和第一执行连杆的第二安装位的连线形成第二平行四边形。
其中,当第一传动组件驱动第一摇杆运动时,第一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会发生改变,此时,第一摇杆可以绕其第一安装位转动,此时,第一摇杆的第二安装位可以做曲线运动,该曲线运动的轨迹可以为弧形。第一摇杆和第二摇杆之间通过第一执行连杆转动连接,因此,第一摇杆带动第一执行连杆运动,以此带动第二摇杆绕其第一安装位转动,此时,第二摇杆的第二安装位可以做曲线运动。在这个过程中,第一执行连杆的第一安装位可以做曲线运动,第一执行连杆的第二安装位做曲线运动,且第一执行连杆的第三安装位可以做曲线运动,即可以带动执行件的第一安装位做曲线运动。在第一平行四边形发生形变的情况下,会使得第二平行四边形发生形变,此时,第二摇杆绕其第一安装位转动,进而,第二摇杆的第三安装位可以绕第二摇杆的第一安装位做曲线运动。同时,第二执行连杆的第二安装位可以相对于第一执行连杆的第二安装位做曲线运动,同时由于第二执行连杆的第二安装位连接于执行件的第二安装位,进而可以带动执行件的第二安装位做曲线运动,从而使得执行件转动。综上,第二传动组件可以驱动执行件转动,从而可以使得操作机构仿生操控执行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杆组件包括套杆、第一滑杆、第二滑杆、弹性件、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套杆内设置有滑动通道,套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阻挡部,套杆远离第一阻挡部的一端通过第一转接件转动与第一连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一滑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转接件与第二传动组件转动连接,第一滑杆的第二端位于滑动通道内,且第一滑杆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阻挡部,第一滑杆内具有滑动腔;第二滑杆的第一端位于滑动腔内,第二滑杆的第二端抵触于第一转接件;弹性件设置于滑动腔内,且位于第二滑杆远离第一转接件的一端;其中,若第一阻挡部与第二阻挡部抵触,弹性件处于自由状态,若第一阻挡部远离第二阻挡部,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其中,在第二连杆组件连接于第一摇杆的一端逐渐远离扳手时,由于第二连杆组件内的弹性件可以被压缩,因此弹性件可以提供回弹力,因此,可以使得扳手与把手件的支点柱之间的柔性对接,避免支点柱滑入槽口部的开口槽的过程中,扳手与把手件的支点柱之间刚性接触,对扳手或者电子设备造成损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杆上具有滑块;支撑体包括机架;机架上开设有沿机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滑块位于滑槽内,且第一连杆可带动滑块在滑槽内运动;滑槽用于限定第一连杆的运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机构还包括位置检测装置;位置检测装置设置于滑槽的边缘位置;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滑块的运动位置。
其中,通过设置位置检测装置,可以便于对第一连杆的位置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执行件包括扳手;其中,扳手包括主体部和钳口部;主体部的第一端连接于传动组件;主体部的第二端与钳口部连接;钳口部包括槽口部;主体部用于在传动组件的带动下,带动槽口部绕待运维电子设备把手件上的支点柱以第一旋转方向转动,以将待运维电子设备推入机柜中;或,带动槽口部绕待运维电子设备把手件上的支点柱以第二旋转方向转动,将待运维设备与机柜解锁;其中,第二旋转方向和第一旋转方向相反。
其中,扳手旋转至某一角度时,主体部能够在传动组件的带动下,带动槽口部绕待运维电子设备把手件上的支点柱以第一旋转方向转动,并对支点柱产生推动作用力,将待运维电子设备推入机柜中,进而可以便于运维机器人将电子设备安装于机柜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扳手还包括卡位柱,卡位柱设置于钳口部背离槽口部的部分;卡位柱用于在扳手旋转至指定角度时,与待运维电子设备把手件上的限位槽配合,使扳手将待运维电子设备从机柜中拉出。
其中,通过设置卡位柱,能够使得卡位柱与限位槽配合,而扳手可以与电子设备相对固定,进而可以通过操作机构将电子设备从机柜中拉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机构还包括角度检测装置;角度检测装置连接于支撑体,角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执行件的旋转角度。
其中,通过设置检测装置检测执行件的旋转角度,可以方便对执行件的旋转角度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体还包括支撑主体、两个悬挂件和两个第一滑动件;两个悬挂件沿支撑主体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于支撑主体上,且与支撑主体固定连接;每个第一滑动件与一个悬挂件固定连接;第一滑动件用于将所操作机构连接于机器人本体。
其中,支撑主体可以连接于传动组件,而支撑主体可以通过两个悬挂件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滑动件,两个第一滑动件又连接于机器人本体。其中,通过设置两个悬挂件和两个第一滑动件可以提高支撑主体与第一滑动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并且提高第一滑动件与机器人本体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运维机器人,该运维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和以上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操作机构;操作机构与机器人本体连接;机器人本体用于带动操作机构运动;操作机构可相对于机器人本体靠近或远离机柜运动。
其中,上述运维机器人具有与上述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操作机构相同的结构和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除此之外,机器人本体可以带动操作机构靠近或远离机柜运动,以此可以提高运维机器人的适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运维机器人包括滑动组件;操作机构通过滑动组件与运维机器人本体连接。
其中,操作机构可以通过滑动组件相对于机器人本体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组件包括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其中,第一滑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两个第一导轨和两个第二导轨;第一连接件沿着操作机构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连接件具有相对设置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两个第一导轨的第一端相对设于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表面;每个第一导轨的另一端与一个第一滑动件滑动连接;两个第二导轨的第一端相对设于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表面;第二滑动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和两个第二滑动件;第二连接件沿着操作机构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相对设置;两个第二滑动件一端设于第二连接件朝向第一连接件的表面;每个第二导轨的另一端与一个第二滑动件滑动连接。
其中,支撑主体沿第一导轨移动,以此可以带动操作机构靠近或远离机器人本体。而第一连接件还可以相对于第二连接件移动,因此,通过设置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可以增大操作机构的移动范围,从而可以增大操作机构在机柜内的进入深度,以此,可以提高运维机器人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信号的实际时序等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中心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机柜的结构图;
图3为图2中Q1区域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4为电子设备与机柜锁止的结构图;
图5为图4中的电子设备与机柜解锁的结构图;
图6为图4中A1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中A2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的结构图;
图9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的另一结构图;
图10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运维机器人的结构图;
图1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运维机器人的另一结构图;
图12为图11中的操作机构的结构图;
图1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运维机器人的又一结构图;
图14为图11中的操作机构的另一结构图;
图15为图12中A3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运维机器人将电子设备上架时的状态图;
图17为运维机器人将电子设备上架,且电子设备的进入深度为第二指定深度时的状态图;
图18为运维机器人将电子设备上架,且电子设备的进入深度为第一指定深度时的状态图;
图19为运维机器人将电子设备下架时的状态图;
图20为图14中A4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1为图20中的第二传动组件结构简化后的运动示意图;
图22为图12中的操作机构的结构图;
图23为图22中驱动组件、一个传动组件和一个执行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24为图22中驱动组件、一个传动组件和一个执行件的另一结构爆炸图;
图25为图20中的第二连杆组件的结构图;
图26为图25中的第二连杆组件的爆炸图;
图27为图12中的操作机构的另一结构图;
图28为图24中的扳手的结构图;
图29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图30为图29中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结构图;
图31为图30中的把手件和弹性卡接件沿B-B方向的剖面图;
图32为图30中的把手件和弹性卡接件的结构图;
图3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下架过程的状态图;
图3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下架过程的另一状态图;
图3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下架过程的又一状态图;
图3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下架过程的再一状态图;
图37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下架过程的另一状态图;
图38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上架过程的状态图;
图39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上架过程的另一状态图;
图40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上架过程的又一状态图;
图4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上架过程的再一状态图;
图4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上架过程的另一状态图;
图43为图12中的操作机构的再一结构图;
图44为图12中的操作机构的另一结构图;
图45为图12中的操作机构的又一结构图;
图46为图45中A5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 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约”或“近似”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垂直”包括所阐述的情况以及与所阐述的情况相近似的情况,该相近似的情况的范围处于可接受偏差范围内,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例如,“垂直”包括绝对垂直和近似垂直,其中近似垂直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也可以是5°以内偏差。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的厚度和区域的面积。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中心的结构框图。
请参阅图1,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1000。其中,数据中心1000是全球协作的特定设备网络,用来在Internet(中文名称: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上实现数据的传递、加速、展示、计算以及存储等功能。
其中,数据中心1000可以包括计算设备100,示例性的,计算设备100可以为整机柜服务器。计算设备100可以包括机柜110和电子设备120,电子设备120可以位于机柜110内,使得机柜110能够对电子设备120起到保护的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电子设备120可以包括服务器或者交换机等。可以理解地,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电子设备120的种类不做进一步限定。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数据中心1000可以包括多个计算设备100,多个计算设备100可以阵列排布。一个计算设备10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电子设备120,至少两个电子设备120可以堆叠设置于同一个机柜110内,以提高数据中心1000的空间利用率,降低空间成本。
在一些示例中,数据中心1000还可以包括电力系统(图1中未示出),电力系统可以与电子设备120电连接,用于为电子设备120供电,使得电子设备120能够正常运行。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机柜110的结构图。
请参阅图2,在一些示例中,机柜110可以包括柱体111、顶板112和底板(图中未示出),柱体111的一端可以与顶板112相连,柱体111的另一端可以与底板相连,以形成机柜110。
柱体111可以沿第三方向Z延伸。示例的,第三方向Z可以为竖直方向。柱体111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四个柱体111可以阵列排布。在一些示例中,柱体111可以包括两个第一柱体111a和两个第二柱体111b,机柜110还可以包括门体(图2中未示出),两个第一柱体111a可以沿第二方向Y依次设置,且位于分别门体的两侧,两个第二柱体111b可以沿第二方向Y依次设置,且一个第一柱体111a和一个第二柱体111b可以沿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且二者间隔设置。
示例的,第二方向Y可以与第一方向X相交。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方向Y可以与第一方向X垂直或者近似垂直。可以理解地,第二方向Y可以与第一方向X“近似垂直”,此时,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可以约等于90°,例如88°、89°、91°或者92°等。
示例的,第三方向Z可以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所在的平面相交。在一些示例中,第三方向Z可以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所在的平面垂直或者近似垂直。可以理解地,第三方向Z可以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所在的平面“近似垂直”,此时,第三方向Z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约等于90°,例如88°、89°、91°或者92°等。
其中,在一个机柜110内,多个电子设备120可以沿着第三方向Z依次设置。
在一些示例中,数据中心1000还可以包括冷凝器(图2中未示出),冷凝器可以用于为电子设备120散热。下面对冷凝器为电子设备120散热的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请继续参阅图2,在一些示例中,计算设备100可以包括分液管路130,分液管路130可以与第二柱体111b相连。电子设备120(如图1所示)可以包括液冷散热装置(例如,冷板),冷凝器内的制冷剂(例如液冷工质)能够通过分液管路130传输到液冷散热装置内,液冷散热装置内的制冷剂也能够通过分液管路130传输至冷凝器内,使得制冷剂可以在液冷散热装置和冷凝器之间循环。
可以理解地,位于液冷散热装置内的制冷剂可以吸收电子设备120内电子部件产生的热量,并流动至冷凝器,在冷凝器内冷凝放热,之后再流回到液冷散热装置内,从而使得冷凝器能够实现对于电子设备120的散热,降低温度过高导致电子设备120无法正常工作的风险。示例的,电子设备120的液冷散热装置可以为蒸发器。
图3为图2中Q1区域沿A-A方向的剖面图。
请参阅图3,在一些示例中,分液管路130可以包括第一分液管路131和第二分液管路132。第一分液管路131可以包括第一进液口和多个第一出液口,第一进液口可以与冷凝器的出液口连通,多个第一出液口可以分别与多个电子设备120的液冷散热装置的进液口连通。
示例的,第二分液管路132可以包括第二出液口和多个第二进液口,多个第二进液口可以分别与多个电子设备120的液冷散热装置的出液口连通,第二出液口可以与冷凝器的进液口连通。
如此设置,冷凝器内的制冷剂就能够经由第一分液管路131的第一进液口流入到第一分液管路131内,并经由第一分液管路131的多个第一出液口流入多个电子设备120的液冷散热装置内。多个电子设备120的液冷散热装置内的制冷剂能够在吸收电子设备120散发的热量之后,经由第二分液管路132的多个第二进液口流入第二分液管路132,并经由第二分液管路132的第二出液口流回到冷凝器内,使得制冷剂能够在液冷散热装置和冷凝器之间的循环,从而使得冷凝器能够实现对于电子设备120的散热。
下面对分液管路130(包括第一分液管路131和第二分液管路132)与液冷散热装置之间的连通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在一些示例中,电子设备120可以包括第一液冷接头(图2和图3中未示出),第一液冷接头可以包括第一进液接头和第一出液接头。第一进液接头可以与液冷散热装置的进液口连通,第一出液接头可以与液冷散热装置的出液口连通。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分液管路130可以包括第二液冷接头133,第二液冷接头133可以包括第二出液接头133a和第二进液接头133b。第二出液接头133a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出液接头133a可以与第一分液管路131的多个第一出液口一一对应地连通。第二进液接头133b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进液接头133b可以与第二分液管路132的多个第二进液接口一一对应地连通。
其中,在将电子设备120上架时(在将电子设备120放置在机柜110之内时),可以将电子设备120上的第一进液接头与第二出液接头133a插接,并且将第一出液接头与第二进液接头133b插接,这样一来,使得液冷散热装置的进液口能够通过第一进液接头和第二出液接头133a与第一分液管路131的第一出液口连通;并且,使得液冷散热装置的出液口能够通过第一出液接头和第二进液接头133b与第二分液管路132的第二进液接口连通,从而使得液冷散热装置能够与冷凝器连通,使得制冷剂能够在液冷散热装置与冷凝器之间循环。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液冷接头133(包括第二出液接头133a和第二进液接头133b)可以包括弹簧133c,弹簧133c能够在第一方向X上发生弹性形变,从而能够对第二液冷接头133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进行补偿,降低第二液冷接头133与第一液冷接头(包括第一进液接头和第一出液接头)插接时,制冷剂经由第二液冷接头133和第一液冷接头的插接处泄露的风险,实现第二液冷接头133与第一液冷接头之间的无溢流对接。
其中,在将第一液冷接头与第二液冷接头133插接时(也即是在将电子设备120上架时),需要克服弹簧133c的弹性阻力。并且,电子设备120在位于机柜110之内时,电子设备120会时刻受到弹簧133c的弹力,弹簧133c的弹力会使得电子设备120处于向外(向远离第二柱体111b的方向)推的趋势。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在将电子设备120上架时,如将电子设备120安装于机柜110时,需要将电子设备120与机柜110锁止。其中,“锁止”指的是:将电子设备120与机柜110之间位置相对固定,此时,电子设备120在外力(例如弹簧133c的弹力)的作用下不会相对于机柜110发生移动。
可以理解地,在将电子设备120下架时,如将电子设备120从机柜110之内取出时,需要将电子设备120与机柜110解锁。其中,“解锁”指的是:电子设备120能够相对于机柜110发生移动,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20能够从机柜110中脱离。
接下来,下面对电子设备120与机柜110之间的锁止方式以及解锁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图4为电子设备120与机柜110锁止的结构图。
请参阅图4,电子设备120还可以包括电子设备本体121和弹性卡接件122。其中,电子设备本体121可以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内存、芯片组和电源等电子器件。
弹性卡接件122连接于电子设备本体121。在一些示例中,弹性卡接件122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20的壳体内。
弹性卡接件122可以与电子设备本体121活动连接,此时,弹性卡接件122可以相对于电子设备本体121运动。示例的,弹性卡接件122可以与电子设备本体121转动连接。
机柜110上可以设置有卡接槽,弹性卡接件122可以与卡接槽卡接。
请参阅图4,当弹性卡接件122卡接于卡接槽内,电子设备120与机柜110锁止,此时,弹性卡接件122处于第一状态。
图5为图4中的电子设备120与机柜110解锁的结构图。
请参阅图5,当弹性卡接件122脱离卡接槽,电子设备120与机柜110解锁,此时,弹性卡接件122处于第二状态。
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一些示例中,弹性卡接件12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弹性卡接件122分别设置于电子设备本体121在第二方向Y上的两侧。卡接槽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卡接槽分别设置于机柜110在第二方向Y上的两侧。其中,两个弹性卡接件122可以分别卡接于两个卡接槽内。通过设置两个弹性卡接件122,当电子设备120与机柜110锁止时,电子设备120在第二方向Y上的两侧均可以与机柜110卡接,以此提高了电子设备120与机柜110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两个弹性卡接件122在第二方向Y上对称设置。
在一些示例中,卡接槽可以设置于第一柱体111a上,示例的,两个第一柱体111a上各设置有一个卡接槽。
下面对弹性卡接件122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图6为图4中A1处的局部放大图,在图6中,弹性卡接件122处于第一状态;图7为图5中A2处的局部放大图,在图7中,弹性卡接件122处于第二状态。
请参阅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卡接件122可以包括卡接凸起1221、活动部1222和弹力部1223。其中,卡接凸起1221设置于活动部1222上,在一些示例中,卡接凸起1221与活动部1222可以一体成型。
活动部1222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连接端1225和抵触端1226,其中,连接端1225可以与电子设备本体121转动连接,且连接端1225可以位于电子设备本体121的内部。卡接凸起1221可以设置于活动部1222的中部,且位于活动部1222靠近机柜110的一侧。其中,活动部1222的中部可以为活动部1222的连接端1225和抵触端1226之间的部分。
抵触端1226可以位于电子设备本体121的外部,活动部1222的抵触端1226可以用于接收外力,在外力的作用下,活动部1222可以绕其连接端1225转动,以此带动卡接凸起1221靠近或远离机柜110,以此使得卡接凸起1221卡入机柜110的卡接槽,或脱离机柜110的卡接槽。
示例的,如图6所示,在电子设备120安装于机柜110内时,电子设备120与机柜110锁止。
在对电子设备120下架时,也即是将电子设备120从机柜110内取出时,需要将电子设备120与机柜110解锁,此时,可以对活动部1222的抵触端1226施加第一转动力F1,此时,活动部1222可以绕其连接端1225第一转动力F1所指的方向转动,以此使得卡接凸起1221可以脱离机柜110的卡接槽,使得弹性卡接件122处于图7所示出的第二状态,从而电子设备120与机柜110可以解锁。此时,拉动电子设备120沿着退出方向G1运动,以使得电子设备120向着机柜110外部运动,便可以将电子设备120由机柜110内取出,其中,退出方向G1由机柜110的内部指向机柜110的柜门,如图7所示,箭头G1所指的方向即为退出方向G1。其中,电子设备120由机柜110内退出时的状态,还可以参阅图5。
在对电子设备120上架时,也即是将电子设备120安装于机柜110内时,首先,可以使得弹性卡接件122处于图7所示出的第二状态,进而可以使得弹性卡接件122可以避让机柜110,进而可以方便电子设备120进入机柜110内,此时,弹性卡接件122可以避让机柜110。而随着电子设备120进入机柜110内,弹性卡接件122逐渐靠近机柜110的卡接槽,当电子设备120在机柜110内进入到第一指定深度,弹性卡接件122在第二转动力F2的作用下,则可以卡入机柜110的卡接槽内,以此使得电子设备120与机柜110锁止。其中,如图7所示,第二转动力F2的方向与第一转动力F1的方向相反。
请继续参阅图6和图7,在一些示例中,抵触凸起1221包括抵触边缘1221a,抵触边缘1221a位于抵触凸起1221靠近活动部1222的连接端1225的一侧。在电子设备120进入机柜110的过程中。其中,沿着活动部1222的连接端1225指向抵触端1226的方向G2,抵触边缘1221a与活动部122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此时,抵触边缘1221a与活动部1222设置有抵触凸起1221的表面之间形成钝角。如此设置,在电子设备120进入机柜110的过程中,可以减少抵触边缘1221a卡在机柜110的内壁的问题,以此可以便于电子设备120上架。
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部1222的抵触端1226可以设置有抵触凸出1224,通过在抵触端1226设置抵触凸出1224,可以方便其他结构对活动部1222的抵触端1226施加第一转动力F1。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卡接件122还可以包括弹力部1223。弹力部1223的一端连接于活动部1222,另一端连接于电子设备本体121,其中,弹力部1223可以对活动部1222施加第二转动力F2。其中,通过设置弹力部1223,在电子设备120(如图4所示)的上架过程中,当卡接凸起1221运动至机柜110的卡接槽所在位置时,在弹力部1223所提供的第二转动力F2的作用下,卡接凸起1221可以自动卡入卡接槽内,以此实现电子设备120的自动锁止。
示例的,弹力部1223可以为扭簧。
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一些示例中,电子设备120可以包括两个弹性卡接件122,当需要将电子设备120与机柜110解锁时,可以使得弹性卡接件122的抵触端1226向着另一弹性卡接件122的方向转动,此时,两个弹性卡接件122的转动方向相反。其中,两个弹性卡接件122所对应的第一转动力在F1的方向相反,同理,二者所对应的第二转动力F2的方向相反。
示例的,在图4和图5中,位于左侧的弹性卡接件122所对应的第一转动力F1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而位于右侧的弹性卡接件122所对应的第一转动力F1的方向为顺时针。而位于右侧的弹性卡接件122所对应的第二转动力F2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而位于右侧的弹性卡接件122所对应的第二转动力F2的方向为逆时针。
在相关技术中,在电子设备120上架和下架的过程,需要人工转动弹性卡接件122以使的电子设备120与机柜110锁止或解锁,导致人力投入较大。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运维机器人,该运维机器人可以用于数据中心中对服务器进行运维。例如,对服务器进行上架或者下架。
图8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数据中心1000的结构图,图9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数据中心1000的另一结构图。
请参阅图8和图9,数据中心1000可以包括运维机器人200,运维机器人200可以包括机器人本体300和操作机构400。其中,操作机构400可以与机器人本体300连接,机器人本体300可以带动操作机构400运动;操作机构400可相对于机器人本体300靠近或远离机柜110运动。
运维机器人200可以通过操作机构400将待运维电子设备放入机柜110中,或者从机柜110中取出,以此实现待运维电子设备的上架或下架。其中,待运维电子设备可以为以上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120(如图4所示)。其中,在上架或下架的过程中,操作机构400可以将电子设备120与机柜110(如图4所示)锁止或解锁,以此实现电子设备120的上架或下架的自动化,无需运维人员手动操作,进而可以减少人力投入,降低了数据中心的运维成本。
图10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运维机器人200的结构图。
请参阅图10,机器人本体300可以包括滑轨310,操作机构400可以与滑轨310滑动连接。滑轨310可以沿第三方向Z延伸。也即是,滑轨310的延伸方向与机柜110的柱体111(如图2所示)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同,滑轨310的延伸方向与机柜110中的多个电子设备120的排列方向相同。
其中,操作机构400可以沿滑轨310的延伸方向(也即是第三方向Z)滑动,其中,操作机构400可以固定于滑轨310的任一位置。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操作机构400对机柜110(如图4所示)中位于不同高度的电子设备120进行上架或下架,以此提高了运维机器人200的适用性。
在一些示例中,运维机器人2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图10中未示出)和移动部(图10中未示出),其中,移动部可以设置于机器人本体300的底部。控制器可以与移动部电连接,用于驱动移动部运动。移动部可以与机器人本体300相连,使得移动部在运动时可以带动机器人本体300移动。
在一些示例中,移动部可以包括万向轮,万向轮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在另一些示例中,移动部也可以包括履带等。
其中,通过设置移动部,控制器驱动移动部运动,使得移动部能够带动机器人本体300移动,从而使得运维机器人200能够移动至数据中心1000的不同的位置,以此使得运维机器人200能够将电子设备120上架于不同位置处的机柜110,并进行锁止,以及将不同位置处的机柜110内的电子设备120与该机柜110解锁,并且下架,提高了运维机器人200的适用性。
在一些示例中,运维机器人200还可以包括托盘210,托盘210可以与机器人本体300相连,用于承载电子设备120。
下面对操作机构400的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1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运维机器人200的另一结构图。其中,图11中未示出机器人本体300。图12为图11中的操作机构400的结构图。
请参阅图11和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机构400可以包括支撑体410、驱动组件420、两个传动组件430和两个执行件440。
接下来,先对支撑体410进行介绍。
请继续参阅图11,支撑体410可以包括支撑主体411、两个悬挂件412和两个第一滑动件413。
其中,支撑主体411可以大致呈条形。如图11所示,箭头E1所指的方向为支撑主体411的长度方向。其中,支撑主体411的长度方向E1可以平行于第二方向Y。
两个悬挂件412可以沿支撑主体411的长度方向E1分别设置于支撑主体411上,且与支撑主体411固定连接。每个第一滑动件413与一个悬挂件412固定连接,也就是说,两个第一滑动件413分别与两个悬挂件412固定连接;第一滑动件413用于将所操作机构400连接于运维机器人200。
示例的,两个悬挂件412可以分别设置于支撑主体411在长度方向E1上的两端。
机器人本体300(如图10所示)可以驱动支撑体410移动,而支撑体410与操作机构400固定连接,该支撑体410可以带动操作机构400运动。换言之,支撑体410可以带动驱动组件420、传动组件430和执行件440可以随支撑体410运动,靠近或远离电子设备120(如图4所示)。
请参阅图12,在一些示例中,两个悬挂件412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4121和第二连接部4122,其中,第一连接部4121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其中,一个表面可以与支撑主体411连接,且第二连接部4122与支撑主体411连接于第一连接部4121的同一表面。此时,第二连接部4122与支撑主体411位于第一连接部4121的同一侧。
第一连接部4121的另一个表面可以用于与第一滑动件413(如图11所示)连接。示例的,第一连接部4121与第一滑动件413之间可以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其中,支撑体410可以与运维机器人200连接,下面对支撑体410与运维机器人200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
请再次参阅图11,在一些示例中,运维机器人200还可以包括滑动组件500,操作机构400通过滑动组件500与运维机器人本体300(如图10所示)连接。
其中,操作机构400可以通过滑动组件500相对于机器人本体300移动,进而靠近或远离机柜110。此时,机器人本体300可以调整操作机构400在机柜110内的进入深度,以此,可以提高运维机器人200的适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组件500可以包括第一滑动组件510和第二滑动组件520。
第一滑动组件51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件511、两个第一导轨512和两个第二导轨513。第一连接件511具有相对设置第一表面5111和第二表面5112;其中,两个第一导轨512的第一端相对设于第一连接件511的第一表面5111;每个第一导轨512的另一端与一个第一滑动件413滑动连接,也就是说两个第一导轨512分别与两个第一滑动件413滑动连接。
图1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运维机器人200的又一结构图。
请参阅图13,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连接件511可以呈板状,第一连接件511在第二方向Y上具有指定宽度,此时,第一表面5111(如图11所示)在第二方向Y上具有指定宽度,第二表面5112(如图11所示)在第二方向Y上具有指定宽度,而两个第一导轨512可以设置于第一表面5111在第二方向Y上的两侧。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连接件511上可以设置有镂空部5110,通过设置镂空部5110可以降低第一连接件511的重量。
示例的,第一导轨512可以呈条形,第一导轨512可以沿第一方向X延伸,也就是说,第一导轨512的长度方向可以为第一方向X。
请再次参阅图11,第一导轨512可以与第一滑动件413滑动连接。示例的,如图11所示,第一滑动件413上设置有第一滑动凹槽,第一导轨512可以位于第一滑动凹槽内。
其中,通过使得两个第一导轨512与第一连接件511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一导轨512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滑动件413,两个第一滑动件413又可以分别通过两个悬挂件412连接于支撑主体411,以此可以使得支撑主体411与第一连接件511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可靠。
两个第二导轨513的第一端相对设于第一连接件511的第二表面5112。
第二滑动组件520可以包括第二连接件521和两个第二滑动件523。
第二连接件521沿着操作机构40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连接件521与第一连接件511相对设置。其中,操作机构400的长度方向可以为第二方向Y。
示例的,第二连接件521可以呈板状,而第二连接件521可以与第一连接件511平行设置。第二连接件521在操作机构400的长度方向上具有指定宽度。
第二滑动件523可以与第二连接件521固定连接。
其中,两个第二滑动件523一端设于第二连接件521朝向第一连接件511的表面。示例的,第二连接件521可以包括第三表面5211和第四表面5212,其中,第三表面5211朝向第一连接件511,此时,第一连接件511的第二表面5112与第三表面5211相对设置。
示例的,两个第二滑动件523可分别设置于第三表面5211在第二方向Y上的两端。
每个第二导轨513的另一端与一个第二滑动件523滑动连接,也就是说,两个第二导轨513分别与两个第二滑动件523滑动连接。此时,第二导轨513和第二滑动件523位于第二连接件521和第一连接件511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滑动件523朝向第一连接件5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动凹槽,而第二导轨513可以位于第二滑动凹槽内,且可以在第二滑动凹槽内滑动。
其中,第一连接件511可以通过第二导轨513相对于第二滑动件523移动,以此第一连接件511可以相对于第二连接件521移动。
在一些示例中,机器人本体300(如图10所示)可以连接于支撑主体411和第二连接件521,其中,第二连接件521可以与机器人本体300固定连接,而机器人本体300可以驱动支撑主体411沿第一导轨512移动,以此支撑主体411可以带动操作机构400相对于第二连接件521移动,从而使得操作机构400靠近或远离机器人本体300。而第一连接件511还可以相对于第二连接件521移动,因此,通过设置第一滑动组件510和第二滑动组件520,可以增大操作机构400的移动范围,从而可以增大操作机构400在机柜110内的进入深度,以此,可以提高运维机器人200的适用性。
上面对支撑体410以及支撑体410与机器人本体300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行了介绍,接下来对操作机构400中的驱动组件420、两个传动组件430和两个执行件440进行示例性说明。
请再次参阅图12-图13,驱动组件420安装于支撑体410,驱动组件420用于驱动传动组件430。其中,支撑体410可以对驱动组件420进行支撑。
图14为图11中的操作机构400的另一结构图。
请参阅图14,驱动组件420包括转轴421和驱动连接件422;驱动连接件422的中部连接于转轴421。
在一些示例中,驱动连接件422可以与转轴421固定连接,因此,当转轴421转动时,驱动连接件422可以随转轴421转动,此时,驱动连接件422可以绕其中部自转。
图15为图12中A3处的局部放大图。
请参阅图15,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420还可以包括电机423、皮带组件424、蜗杆425和涡轮426,其中,电机423的输出端连接于皮带组件424,皮带组件424连接于蜗杆425,蜗杆425与涡轮426啮合。涡轮426的中部与转轴421(如图14所示)固定连接。其中,电机423可以通过皮带组件424带动蜗杆425转动,蜗杆425可以带动涡轮426绕其中部自转,转轴421又连接于涡轮426的中部,因此,当涡轮426绕其中部自转时,可以带动转轴421自转,从而转轴421可以带动驱动连接件422转动。
在一些示例中,驱动组件420还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第一支撑板设置于皮带组件424和电机423之间,其中,第一支撑板可以与电机423固定连接,且第一支撑板与支撑体410固定连接,以此可以将电机安装于支撑体410上。此外,皮带组件424也可以安装于第一支撑板,其中,皮带组件424可以相对于第一支撑板运动。
而第二支撑板设置于皮带组件424和蜗杆425之间,第二支撑板可以与支撑体410固定连接,蜗杆425可以安装于第二支撑板,且蜗杆425可以相对于第二支撑板运动。
第三支撑板设置于蜗杆425远离皮带组件424的一端,第三支撑板可以与支撑体410固定连接,蜗杆425远离皮带组件424的一端可以安装于第三支撑板,且蜗杆425可以相对于第三支撑板运动。
其中,电机423可以与控制器耦接,控制器可以向电机423发送控制信号,以此可以控制电机423的输出端转动,从而电机423可以通过皮带组件424、蜗杆425和涡轮426带动转轴421转动。
请再次参阅图14,驱动连接件422的一端与一个传动组件430的第一端431转动连接;驱动连接件42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传动组件430的第一端431转动连接。
示例的,驱动连接件422可以呈条形,驱动连接件422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端,其两端分别与两个传动组件430的第一端431转动连接。
每个传动组件430的第二端432与一个执行件440转动连接,也即是,两个传动组件430的第二端432分别与两个执行件440转动连接。
两个传动组件430用于在驱动连接件422的带动下,带动两个执行件440同步朝向或背离驱动组件420的方向转动,以将待运维电子设备(即上述电子设备120)放置入机柜110中,或从机柜110中取出。
其中,当转轴421转动时,可以带动驱动连接件422转动,因此,驱动连接件422的两端的位置会发生改变,而传动组件430的第一端431连接于驱动连接件422的端部,因此,传动组件430的第一端431可以随驱动连接件422的端部移动,进而可以带动传动组件430的第二端432随之移动,进而可以带动执行件440绕传动组件430的第二端432转动,以此可以使得执行件440朝向或者背离驱动组件420的方向转动,从而将电子设备120放入机柜110内,完成电子设备120的上架,或者将电子设备120从机柜110中取出,完成电子设备120的下架。
下面对电子设备120上架过程和下架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16为运维机器人200将电子设备120上架时的状态图。其中,在图16中,仅示意出电子设备120以及操作机构400的部分。
请参阅图16,执行件440可以与电子设备120的抵触凸出1224抵触,对抵触凸出1224施加压力,以使得弹性卡接件122可以绕活动部1222的连接端1225转动,从而执行件440可以将弹性卡接件122压入电子设备120的内部,此时,弹性卡接件122的卡接凸起1221可以避让机柜110,进而不会阻碍电子设备120进入机柜110内。
图17为运维机器人200将电子设备120上架,且电子设备120的进入深度为第二指定深度时的状态图。
请参阅图17,当电子设备120在机柜110内进入第二指定深度,弹性卡接件122的卡接凸起1221可以与机柜110的内壁抵触,此时机柜110的内壁可以使得弹性卡接件122保持在第二状态。此时,驱动组件420可以通过传动组件430驱动执行件440向着背离驱动组件420的方向转动,以此使得执行件440远离弹性卡接件122,此时执行件440不再限制弹性卡接件122的状态。同时,机器人本体300(如图10所示)控制电子设备120继续进入机柜110内。
图18为运维机器人200将电子设备120上架,且电子设备120的进入深度为第一指定深度时的状态图。其中,第一指定深度与第二指定深度不同。
请参阅图18,当电子设备120在机柜110内进入第一指定深度,弹性卡接件122的卡接凸起1221运动至机柜110的卡接槽,且弹力部1223可以对活动部1222施加第二转动力F2,以此使得活动部1222向着第二转动方向H2转动,进而弹性卡接件122的卡接凸起1221可以卡入机柜110的卡接槽内,以此实现电子设备120和机柜110的锁止,以此完成了电子设备120的上架。
在电子设备120与机柜110锁止之后,运维机器人200可以控制操作机构400退出机柜110。
除此之外,运维机器人200还可以将电子设备120下架。
图19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运维机器人200将电子设备120下架时的状态图。
请参阅图19,在运维机器人200将电子设备120下架之前,电子设备120与机柜110之间锁止。此时,驱动组件420可以通过传动组件430驱动执行件440向着朝向驱动组件420的方向转动,从而执行件440可以抵触于弹性卡接件122的抵触凸出1224,并且驱动组件420可以控制执行件440继续朝向驱动组件420转动,以此对抵触凸出1224施加沿第一转动方向H1的压力,使得弹性卡接件122向着第一转动方向H1转动,从而使得抵触凸出1224可以脱离机柜110上的卡接槽,解除弹性卡接件122与机柜110的卡接状态,以此对电子设备120进行解锁。
而在将电子设备120从机柜110内取出的过程中,操作机构400与电子设备120之间可以维持图19所示出的状态。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20中包括两个弹性卡接件122,两个弹性卡接件122所对应的第一转动方向H1相反,例如,图19中所示出的弹性卡接件122所对应的第一转动方向H1为逆时针方向,而未示出的另一个弹性卡接件122所对应的第一转动方向H1位顺时针方向。
综上,驱动组件420可以通过传动组件430驱动执行件440朝向或背离驱动组件420转动,进而使得执行件440可以对弹性卡接件122施加压力或撤销对弹性卡接件122的压力,以此可以使得弹性卡接件122与机柜110卡接,或者使得弹性卡接件122与机柜110解除卡接状态,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20与机柜110锁止或解锁,从而操作机构400可以将电子设备120放入机柜110或者将电子设备120从机柜110内取出,完成电子设备120的上架与下架。其中,执行件440的转动可以由驱动组件420驱动,无需人工操作,进而可以减少人力投入,降低人工成本。
此外,在相关技术中,运维人员使用执行件440掰动弹性卡接件122,需要转动执行件440,以使得弹性卡接件122脱离机柜110上的卡接槽。而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420可以通过传动组件430带动执行件440转动,此时,驱动组件420所驱动的执行件440的运动轨迹,可以模仿运维人员操作执行件440掰动弹性卡接件122时,执行件440的运动轨迹,进而操作机构400可以仿生操控执行件440。
除此之外,驱动组件420可以通过两个传动组件430分别驱动两个执行件440同步朝向或背离驱动组件420的方向转动,从而两个执行件440可以同步对弹性卡接件122施加压力,使得两个弹性卡接件122同步与机柜110接触卡接状态,以对电子设备120解锁;或者两个执行件440可以同步远离弹性卡接件122,以此可以使得两个弹性卡接件122同步卡入机柜110上的卡接槽内,与机柜110卡接,从而对电子设备120进行锁止。
接下来对传动组件430的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
请再次参阅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组件430包括第一传动组件700和第二传动组件600。
第一传动组件700的第一端701与驱动连接件422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传动组件700的第二端与第二传动组件60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一传动组件700用于在驱动连接件422转动时,带动第二传动组件600运动。其中,第一传动组件700的第一端701即为传动组件430的第一端431。
第二传动组件600的第二端602与执行件440转动连接,第二传动组件600用于在第一传动组件700的带动下,带动执行件440朝向或背离驱动组件420的方向转动。其中,第二传动组件600的第二端602即为传动组件430的第二端432。
其中,当驱动组件420的转轴421带动驱动连接件422绕驱动连接件422的中部转动时,驱动连接件422可以带动两个传动组件430中的第一传动组件700运动,从而带动两个传动组件430中的第二传动组件600运动,而两个第二传动组件600的运动可以带动两个执行件440朝向或背离驱动组件420的方向转动,以此使得电子设备120与机柜110解锁或锁止。
接下来分别对第一传动组件700和第二传动组件600分别进行介绍。
图20为图14中A4处的局部放大图。
请参阅图20,第二传动组件600包括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610和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620。
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610连接于第一传动组件700的第二端和执行件440的第一安装位440A。其中,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610的形状可以发生变化。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610配置为,在驱动组件420通过第一传动组件700驱动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610的形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带动执行件440的第一安装位440A做曲线运动。
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620连接于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610和执行件440的第二安装位440B。其中,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620的形状可以发生变化。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620配置为,在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610的形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带动执行件440的第二安装位440B做曲线运动,以此使得执行件440转动。
其中,类平行四边形结构可以呈平行四边形,或近似平行四边形。
其中,当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610发生形变时,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610可以带动执行件440的第一安装位440A做曲线运动。此外,当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610发生形变时,还可以带动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610与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620的连接处的位置改变,进而可以带动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620发生形变,以此带动执行件440的第二安装位440B做曲线运动,并同时绕执行件440的第一安装位440A转动,此时,执行件440整体可以绕其第一安装位440A转动。
而在相关技术中,运维人员使用执行件440掰动弹性卡接件122,需要转动执行件440,以使得弹性卡接件122脱离机柜110上的卡接槽。而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610和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620,可以使得执行件440整体可以绕其第一安装位440A转动,此时,操作机构400可以模仿运维人员操作执行件440掰动弹性卡接件122时,执行件440的运动轨迹,进而操作机构400可以仿生操控执行件440。
请继续参阅图2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动组件600包括:支撑臂611、第一摇杆612、第二摇杆613、第一执行连杆614和第二执行连杆615。
其中,支撑臂611和第一执行连杆614相对设置,第一执行连杆614和第二执行连杆615相对设置。
示例的,支撑臂611的长度方向可以平行于第一执行连杆614,并且平行于第二执行连杆615。其中,第二执行连杆615可以位于第一执行连杆614远离支撑臂611的一侧。
在一些示例中,支撑臂611可以与悬挂件412(如图12所示)的第二连接部4122远离第一连接部4121的一端固定连接,其中,支撑臂611与悬挂件412之间的连接方式还可以参阅图12。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摇杆612为三端结构。第一摇杆612的三个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位612A、第二安装位612B和第三安装位612C。
其中,第一摇杆612为三端结构。示例的,第一摇杆612可以包括三个端部,此时,第一摇杆612可以呈近似三角形,近似三角形可以包括三条直边,而相邻的两条边之间可以通过圆弧连接。
其中,第一安装位612A、第二安装位612B和第三安装位612C可以分别设置于第一摇杆612的三个端部。
其中,第一摇杆612的第一安装位612A转动连接于支撑臂611的第一安装位611A。
第一摇杆612的第二安装位612B转动连接于第一执行连杆614的第一安装位614A。
第一摇杆612的第三安装位612C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杆组件720的第二端。
在一些示例中,支撑臂611可以包括第一子支撑臂6111、第一连接臂6113和第二连接臂6114。其中,第一子支撑臂的一端可以与悬挂件412(如图13所示)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臂6113的一端可以连接于第一子支撑臂6111的中部,支撑臂611的第一安装位611A可以设置于第一连接臂6113远离第一子支撑臂6111的一端。
第二连接臂6114的一端可以连接第一子支撑臂6111远离悬挂件412(如图13所示)的一端,支撑臂611的第二安装位611B可以设置于第二连接臂6114远离第一子支撑臂6111的一端。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摇杆613的第一安装位612A、第二安装位612B和第三安装位612三者的连线形成三角形。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摇杆613为两端结构。第二摇杆613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位613A和第二安装位613B。其中,第二摇杆613远离支撑臂611的端部外缘凸设有第三安装位613C。
其中,第二摇杆613为两端结构。示例的,第二摇杆613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部,其中,第一安装位613A和第二安装位613B可以分别设置于第二摇杆613的两个端部。
其中,第二摇杆613的第一安装位613A转动连接于支撑臂611的第二安装位611B。
第二摇杆613的第二安装位613B转动连接于第一执行连杆614的第二安装位614B。
第二摇杆613的第三安装位613C转动连接于第二执行连杆615的第一安装位615A。
第一执行连杆614的第三安装位614C转动连接于执行件440的第一安装位440A。
第二执行连杆615的第二安装位615B转动连接于执行件440的第二安装位440B。
其中,第一摇杆612的第一安装位612A、第一执行连杆614的第一安装位614A、第一执行连杆614的第二安装位614B和第二摇杆613的第一安装位614C的连线形成第一平行四边形。
第一执行连杆614的第三安装位614C、第二执行连杆615的第一安装位615A、第二执行连杆615的第二安装位615B和第一执行连杆614的第二安装位614B的连线形成第二平行四边形。
其中,第一平行四边形可以为标准平行四边形或类平行四边形。其中,在标准平行四边形中,相对设置的两条边平行设置,而在类平行四边形中,相对设置的两条边可以近似平行,此时,相对设置的两条边之间的夹角可以大于0,且小于等于5°。
第二平行四边形可以为标准平行四边形或类平行四边形。
其中,支撑臂611、第一摇杆612中位于第一安装位621A和第二安装位612B之间的部分、第二摇杆613的第一部分6131和第一执行连杆614的第一部分6141形成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610。其中,第二摇杆613的第一部分6131为第二摇杆613位于其第一安装位613A和第二安装位613B之间的部分;第一执行连杆614的第一部分6141为第一执行连杆614位于其第一安装位614A和第二安装位614B之间的部分。
第一执行连杆614的第二部分6142、第二执行连杆615、第二摇杆613的第二部分6132和执行件440的第一部分4401形成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620。其中,第一执行连杆614的第二部分6142为第一执行连杆614位于其第二安装位614B和第三安装位614C之间的部分;第二摇杆613的第二部分6132为第二摇杆613位于其第二安装位613B和第三安装位613C之间的部分;执行件440的第一部分4401为执行件440位于其第一安装位440A和第二安装位440B之间的部分。
当第一传动组件700带动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610中的第一摇杆612移动时,则可以使得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610发生变形。
图21为图20中的第二传动组件600结构简化后的运动示意图。
请参阅图21,当第一传动组件700(如图20所示)驱动第一摇杆612运动时,第一摇杆612可以绕其第一安装位612A(支撑臂611的第一安装位611A)转动,此时,第一摇杆612的第二安装位612B(第一执行连杆614的第一安装位614A)可以做曲线运动,该曲线运动的轨迹可以为弧形。如图21所示,第一摇杆612转动之后其位置可以参阅图中标号612’所指示的位置,第一摇杆612的第二安装位612B曲线运动轨迹可以如S1所示。
第一摇杆612和第二摇杆613之间通过第一执行连杆614转动连接,因此,第一摇杆612带动第一执行连杆614运动,以此带动第二摇杆613绕其第一安装位613A(支撑臂611的第二安装位611B)转动,此时,第二摇杆613的第二安装位613B(第一执行连杆614的第二安装位614B)可以做曲线运动。如图21所示,第一摇杆612转动之后,第二摇杆613的第一部分6131的位置可以参阅图中标号6131’所指示的位置,第一执行连杆614的位置可以参阅图中标号614’所指示的位置,而第二摇杆613的第二安装位613B所做的曲线运动轨迹可以如S2所示。
在这个过程中,第一执行连杆614的第一安装位614A可以做曲线运动,第一执行连杆614的第二安装位614B做曲线运动,且第一执行连杆614的第三安装位614C(执行件440的第一安装位440A)可以做曲线运动。如图21所示,执行件440的第一安装位440A所做的曲线运动轨迹可以如S3所示。
综上,通过包括支撑臂611、第一摇杆612、第二摇杆613的第一部分6131和第一执行连杆614的第一部分6141的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610驱动执行件440运动,可以使得执行件440的第一安装位440A做曲线运动。
请继续参阅图20,在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610发生形变的情况下,第二摇杆613绕其第一安装位613A转动,进而第二摇杆613的第二部分6132的位置可以发生改变,其中,第二摇杆613的第三安装位613C可以绕第二摇杆613的第一安装位613A做曲线运动,示例的,第二摇杆613的第一安装位613A的曲线运动轨迹可以为弧形。如图21所示,在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610发生形变时,第二摇杆613的第二部分6132的位置可以如6132’所示,而第二摇杆613的第三安装位613C所做的曲线运动轨迹可以如S4所示。
其中,第一执行连杆614的第一部分6141与第二摇杆613的第一部分6131之间的夹角会改变,进而第一执行连杆614的第二部分6142与第二摇杆613的第二部分6132之间的夹角会改变,此时,第二执行连杆615连接于第二摇杆613的第三安装位613C的一端可以相对于第一执行连杆614的第二安装位614B(第二摇杆613的第二安装位613B)做曲线运动,同时由于第二执行连杆615的另一端连接于执行件440的第二安装位440B,进而可以带动第二执行连杆615的另一端(执行件440的第二安装位440B)做曲线运动。
综上,通过设置包括第二摇杆613的第二部分6132、第一执行连杆614的第二部分6142、执行件440和第二执行连杆615的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620,可以使得执行件440的第二安装位440B做曲线运动。如图21所示,在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620发生变形后,执行件440的第一部分4401的位置可以如4401’所示,第二执行连杆615的位置可以如615’所示,执行件440的第一安装位440A所做的曲线运动的轨迹可以如S5所示。
综上,通过设置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610和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620可以使得执行件440的第一安装位440A做曲线运动,同时使得执行件440的第二安装位440B做曲线运动,进而可以使得执行件440转动,从而可以使得操作机构400仿生操控执行件440。
上面对第二传动组件600的传动方式进行了介绍,接下来对第二传动组件600中各个部件的结构进行介绍。
图22为图12中的操作机构400的结构图;图23为图22中驱动组件420、一个传动组件430和一个执行件440的结构爆炸图;图24为图22中驱动组件420、一个传动组件430和一个执行件440的另一结构爆炸图。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2中未示出操作机构400中的支撑体410。
请参阅图22、图23和图24,在一些示例中,支撑臂611可以呈条形,此时,支撑臂611的长度方向可以与操作机构400的长度方向平行,示例的,支撑臂611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方向Y。
其中,支撑臂611上可以设置有镂空孔6110,以此可以减小支撑臂611的重量,使得操作机构400更加轻量化。示例的,镂空孔611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示例的,镂空孔6110可以呈条形,镂空孔6110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方向Y。
请参阅图22和图23,在一些示例中,支撑臂611可以包括第一子支撑臂6111、第二子支撑臂6112、第一连接臂6113和第二连接臂6114,其中,第一子支撑臂6111和第二子支撑臂6112在第三方向Z上的正投影重叠。第一连接臂6113的一端位于第一子支撑臂6111和第二子支撑臂6112之间,且与二者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臂6113的另一端与第一摇杆612转动连接。此时,支撑臂611的第一安装位611A(如图20所示)可以位于第一连接臂6113的另一端。
示例的,第一连接臂6113远离第一子支撑臂6111的一端可以通过转动轴与第一摇杆612的第一安装位612A转动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连接臂6114的一端位于第一子支撑臂6111和第二子支撑臂6112之间,且与二者固定连接,而第二连接臂6114的另一端与第二摇杆613转动连接。此时,支撑臂611的第二安装位611B(如图20所示)可以位于第二连接臂6114的另一端。
其中,通过设置第一子支撑臂6111和第二子支撑臂6112,使得两个子支撑臂均可以通过第一连接臂6113连接于第一摇杆612以及通过第二连接比6114连接于第二摇杆613,可以提高支撑臂611的强度。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摇杆612可以呈近似三角形,此时,第一摇杆612相邻的两条直线边缘之间可以通过圆角边缘连接。第一摇杆612的第一安装位612A、第二安装位612B和第三安装位612C可以分别设置于第一摇杆612的三个拐角处。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摇杆6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摇杆612在第三方向Z上的投影重叠。两个第一摇杆612分别设置于第一连接臂6113在第三方向Z上的两侧,且两个第一摇杆612的第一安装位612A均可以通过转动轴与第一连接臂6113远离第一子支撑臂6111的一端转动连接,两个第一摇杆612的第三安装位613C均可以通过转动轴与第二连杆组件72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以此,两个第一摇杆612可以同步运动。
其中,通过设置第一摇杆612与第一连接臂6113连接,可以提高第一摇杆612与第一连接臂6113的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摇杆613可以包括第一摇动部6131、第二摇动部6132和摇杆连接部6133,其中,第二摇杆613的第一安装位613A可以位于第一摇动部6131的一端和第二摇动部6132的一端。第一摇动部6131的一端和第二摇动部6132的一端分别设置于第二连接臂6114在第三方向Z上的两侧。第一摇动部6131的一端和第二摇动部6132的一端可以通过转动轴与第二连接臂6114转动连接。
摇杆连接部6133连接于第一摇动部6131远离第二连接臂6114的一端和第二摇动部6132远离第二连接臂6114的一端,以此使得第一摇动部6131和第二摇动部6132,从而第一摇动部6131和第二摇动部6132可以同步运动。如此设置,可以提高第二摇杆613与第二连接臂6114的连接的可靠性。
其中,第一摇动部6131和第二摇动部6132在第三方向Z上的投影可以重叠。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执行连杆614可以呈条形,且第一执行连杆614的长度方向可以为第二方向Y。而第一执行连杆614的第一安装位614A和第三安装位614C分别位于第一执行连杆614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第一执行连杆614的第二安装位614B位于第一执行连杆614的中部。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执行连杆6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执行连杆614别位于第二摇杆613在第三方向Z上的两侧,第二摇杆613可以位于两个第一执行连杆614之间。
其中,一个第一执行连杆614于第一安装位614A通过转动轴与该第一执行连杆614相邻的第一摇杆612转动连接,于第二安装位614B通过另一转动轴与第二摇杆613转动连接。
示例的,两个第一执行连杆614在第三方向Z上的投影重叠,且两个第一执行连杆614同步运动。
其中,通过设置两个第一执行连杆614与两个第一摇杆612以及第二摇杆613连接,可以增加第一执行连杆614与第一摇杆612之间,以及第一执行连杆614与第二摇杆613之间连接的可靠性,进而提高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610的稳定性。
此外,执行件440的一端可以位于两个第一执行连杆614之间,且两个第一执行连杆614均于第三安装位614C通过一转动轴与执行件440转动连接。
两个第一执行连杆614于第三安装位614C通过一转动轴与执行件440转动连接,如此设置,可以提高第一执行连杆614与执行件44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执行连杆615可以呈条形,第二执行连杆615的长度方向可以为第二方向Y。第二执行连杆615的第一安装位615A和第二安装位615B分别位于第二执行连杆615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执行连杆615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其中,两个第二执行连杆615于第一安装位615A通过两个转动轴与分别与两个第二摇杆613连接。
两个第二执行连杆615于第二安装位615B通过转动轴与执行件440连接。其中,执行件440的部分可以位于两个第二执行连杆615之间,且与两个第二执行连杆615转动连接。其中,两个第二执行连杆615在第三方向Z上的正投影可以重叠,且两个第二执行连杆615可以同步运动。
其中,通过设置两个第二执行连杆615与第二摇杆614以及执行件440连接,可以提高第二执行连杆615与第二摇杆613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以及第二执行连杆615与执行件440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23,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执行连杆615可以包括执行部6151和加强部6152,其中,执行部6151与加强部6152均可以呈板状,且执行部6151可以与加强部6152垂直。执行部6151和加强部6152均可以沿第二方向Y延伸,此时,第二执行连杆615的第一安装位615A和第二安装位615B可以分别位于执行部6151的两端。
其中,两个第二执行连杆615的执行部6151可以分别位于两个第二摇杆613在第三方向Z的两侧,且位于两个第一执行连杆614之间,而加强部6152可以避让第一执行连杆614,且位于第一执行连杆614远离支撑臂611的一侧。
上面对第二传动组件600中各个部件的结构进行了示例性介绍,接下来,对第一传动组件700的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
请再次参阅图2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组件700包括第一连杆710和第二连杆组件720。其中,第一连杆710的第一端连接于驱动连接件422的一端,第一连杆710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组件720的第一端连接。其中,第一连杆710的第一端即为第一传动组件700的第一端701。
第二连杆组件720的第二端与第二传动组件60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其中,第二连杆组件720的第二端即为第一传动组件700的第二端。
示例的,第二连杆组件720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一摇杆612的第三安装位612C转动连接。
其中,当驱动组件420的转轴421带动驱动连接件422绕驱动连接件422的中部转动时,两个第一连杆710的第一端可以随驱动连接件422的端部运动,从而第一连杆710的第二端可以随之运动,而第二连杆组件720的第一端可以随第一连杆710的第二端运动,从而可以第二连杆组件720的第二端可以运动,以此能够带动第二传动组件600运动,进而带动执行件440朝向或背离驱动组件420的方向转动。
请继续参阅图20,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连杆710可以为曲柄,示例的,曲柄可以包括连杆主体711、第一弯折部712和第二弯折部713,第一弯折部712与第二弯折部713分别连接于连杆主体711的两端。其中,第一弯折部712与连杆主体711之间具有夹角,第二弯折部713与连杆主体711之间具有夹角,且第一弯折部712与第二弯折部713位于连杆主体711的同一侧。其中,第一弯折部712远离连杆主体711的一端与驱动连接件422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弯折部713远离连杆主体711的一端与第二连杆组件72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曲柄的连杆主体711上可以设置有减重孔,以此可以降低曲柄的重量。
图27为图12中的操作机构400的另一结构图,在图27中示意出了机架414、驱动组件420、传动组件430和执行件440。
请参阅图2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杆710上具有滑块714。
可回见图23,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连杆710与第二连杆组件720之间可以通过一转动轴转动连接,滑块714可以设置于第一连杆710与第二连杆组件720之间的转动轴上。
请继续参阅图27,支撑体410还可以包括机架414,机架414上开设置有沿机架414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4140,滑块714位于滑槽4140内,且第一连杆710可带动滑块714在滑槽4140内运动;滑槽4140用于限定第一连杆710的运动范围。
其中,机架414可以呈条形,其中,机架414的长度方向可以为第二方向Y,而可以与滑槽4140可以呈条形,滑槽4140的长度方向可以为第二方向Y。
当驱动组件420的转轴421带动驱动连接件422绕驱动连接件422的中部自转时,第一连杆710连接于第一连杆710的一端,可以绕驱动连接件422的中部转动,而滑槽4140则可以通过滑块714限定第一连杆710连接于第二连杆组件720的一端做直线运动。
其中,通过在第一连杆710上设置滑块714,并使得滑块714在机架414上的滑槽4140内滑动,以此可以限制第一连杆710的运动轨迹。
示例的,滑块714可以设置于第一连杆710的第二弯折部713远离连杆主体711的一端。
在一些示例中,机架414上可以设置有两个滑槽4140,两个滑槽4140沿第二方向Y依次设置。两个滑槽4140的延伸方向均为第二方向Y。此时,两个第一连杆710上所设置的滑块714分别位于两个滑槽4140内,且均能够在滑槽4140内滑动,进而能够限制两个第一连杆710的运动范围。
请再次参阅图22至图23,在一些示例中,机架41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机架414沿第三方向Z依次设置,且两个机架414的结构相同,此时,两个机架414在第三方向Z上的投影重叠。
在一些示例中,其中,一个机架414可以连接于驱动组件420中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
其中,每个机架414上均设置有两个滑槽4140,此时,第一连杆710连接于第二连杆组件720的一端(即第二弯折部713远离连杆主体711的一端)可以位于两个机架414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弯折部713在第三方向Z上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滑块714,此时,第二弯折部713可以通过两个滑块714沿滑槽4140往复滑动连接。
其中,通过将第一连杆710连接于第二连杆组件720的一端设置于两个机架414之前,且与两个机架414上的滑槽4140滑动连接,可以提高第一连杆710与机架414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2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支撑体410还可以包括连接柱415,两个机架414可以通过连接柱415固定连接,其中,连接柱415的数量可以为多个。
在一些示例中,转轴421可以连接于两个机架414,并且可以贯穿两个机架414,其中,转轴421可以相对于机架414转动。
在一些示例中,两个机架414可以分别与两个支撑臂611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杆组件720可以为可伸缩连杆。
下面对第二连杆组件720的结构进行示例性介绍。
图25为图20中的第二连杆组件720的结构图;图26为图25中的第二连杆组件720的爆炸图。
请参阅图25和图2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杆组件720包括套杆721、第一滑杆722、第二滑杆725、弹性件728、第一转接件723和第二转接件724。
套杆721内设置有滑动通道7211。套杆7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阻挡部7212,套杆721远离第一阻挡部7212的一端通过第一转接件723与第一连杆710(如图20所示)的第二端转动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转接件723可以包括第一转接部7231和第一转轴件7232,其中,第一转接部7231可以通过第一转轴件7232与套杆721远离第一阻挡部7212的一端转动连接。示例的,第一转接部7231的端部设置有转接孔,套杆721远离第一阻挡部7212的一端设置有转接孔,第一转轴件7232可以穿过第一转接部7231的端部上的转接孔和套杆721远离第一阻挡部7212的端部上所设置的转接孔。
而第一转接部7231的远离第一转轴件7232的一端可以与第一连杆710(如图20所示)远离驱动连接件422(如图20所示)的一端转动连接。示例的,第一转接件723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弯折部713转动连接。例如,二者之间通过一转动轴连接。
第一滑杆722的第一端7222通过第二转接件724与第二传动组件600转动连接,第一滑杆722的第二端位于滑动通道7211内,且第一滑杆722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阻挡部7221,第一滑杆722内具有滑动腔。其中,第一滑杆722可以在滑动通道7211内滑动。
示例的,第一滑杆722的第一端7222可以与第二转接件724的一端转动连接,例如,二者之间可以通过第二转轴件727转动连接。
而第二转接件724远离第一滑杆722的一端可以与第一摇杆612的第三安装位612C(如图20所示)转动连接。示例的,第二转接件724与第一摇杆612之间可以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其中,第一转轴727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转接件724与第一摇杆612之间的转动轴的延伸方向不同。
其中,第一滑杆722的第二端可以穿过第一阻挡部7212的上的孔延伸至滑动通道7211内。
第二滑杆725的第一端7251位于滑动腔内,第二滑杆725的第二端7252抵触于第一转接件723。示例的,第二滑杆725的第二端7252抵触于第一转轴件7232的侧表面。
弹性件728设置于滑动腔内,且位于第二滑杆725远离第一转接件723的一端。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滑杆725远离第一转接件723的一端设置有安置腔,弹性件728靠近第一转接件723的一端可以位于安置腔内,而弹性件728的另一端可以位于第二滑杆725的滑动腔内。
示例的,弹性件728可以为由弹性材质制成的弹性柱,或者弹性件728还可以包括弹簧。
其中,若第一阻挡部7212与第二阻挡部7221抵触,弹性件728处于自由状态,若第一阻挡部7212远离第二阻挡部7221,弹性件728处于压缩状态。
其中,当驱动组件420通过第一连杆710带动第一转接件723向着远离执行件440的方向移动,而第一转接件723则可以带动套杆721向着远离执行件440的方向移动。若此时第一阻挡部7212与第二阻挡部7221抵触,套杆721则可以带动第一滑杆722向着远离执行件440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压缩弹性件728。
当第一摇杆612向着远离执行件440的方向移动,第一摇杆612则可以带动第二转接件724向着远离执行件440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带动第一滑杆722在滑动通道7211内移动,且相对于第二滑杆725移动,此时,第一滑杆722上的第二阻挡部7221则可以远离第一阻挡部7212,从而能够压缩弹性件728。
其中,当执行件440与电子设备120接触时,若弹性件728被压缩,那么弹性件728则可以提供回弹力,使得执行件440与电子设备之间柔性接触,以此减少执行件440或电子设备120硬接触被损坏。
在上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对第一传动组件700和第二传动组件600的结构进行了介绍,下面对执行件440的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28为图24中的扳手800的结构图。
请参阅图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执行件440可以包括扳手800。其中,扳手800包括主体部810和钳口部820;主体部810的第一端连接于传动组件430(如图27所示);主体部810的第二端与钳口部820连接;钳口部820包括槽口部821。
其中,执行件440的第一安装位440A和第二安装位440B均设置于主体部810上。其中,执行件440于第一安装位440A与第一执行连杆614转动连接,执行件440于第二安装位440B与第二执行连杆615转动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槽口部821可以为开口槽,开口槽的槽口背离主体部810。
示例的,槽口部821可以包括钳口边缘8211,钳口边缘8211可以围成开口槽。
在一些示例中,钳口部820还可以包括凸起部822,凸起部822连接于槽口部821远离主体部810的一侧。其中,凸起部822可以包括弧形凸起边缘8221,弧形凸起边缘8221连接于钳口边缘8211远离第二传动组件600的一端。
请继续参阅图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执行件440还包括卡位柱840,卡位柱840设置于钳口部820背离槽口部821的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20还可以包括把手件,扳手800可以与把手件配合,以使得操作机构400可以将电子设备120放入机柜110或者从机柜110内取出。接下来对把手件123的结构进行介绍。
图29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20的结构图;图30为图29中的电子设备120的另一结构图。
请参阅图29和图30,电子设备120可以包括两个把手件123,两个把手件123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本体121在第二方向Y上的两侧。示例的,电子设备本体121可以包括壳体1211,两个把手件123可以位于电子设备120的壳体1211内。
图31为图30中的把手件123和弹性卡接件122沿B-B方向的剖面图;图32为图30中的把手件123的结构图。
请参阅图31,把手件123包括把手主体1230和支点柱1231。把手主体1230上设置有卡接件容纳槽1233和限位槽1232,弹性卡接件122可以位于卡接件容纳槽1233内,限位槽1232与卡接件容纳槽1233连通,且限位槽1232相比于卡接件容纳槽1233,更靠近操作机构400。而支点柱1231可以位于把手主体1230靠近操作机构400的一端。此时,支点柱1231可以位于限位槽1232远离卡接件容纳槽1233的一侧。其中,在图31中,使用虚线描绘出限位槽1232的边界。
其中,把手件123大致呈条形,把手件123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X。
请参阅图32,在一些示例中,把手件123包括第一把手部1234、第二把手部1235和把手连接部1236,其中,第一把手部1234和第二把手部1235在第三方向Z相对设置,把手连接部1236可以连接于第一把手部1234和第二把手部1235,且位于第一把手部1234和第二把手部1235远离操作机构400的一端。
而支点柱1231位于第一把手部1234和第二把手部1235之间,支点柱123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把手部1234,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把手部1235,且支点柱1231位于第一把手部1234远离把手连接部1236的一端。
其中,卡接件容纳槽1233和限位槽1232位于第一把手部1234和第二把手部1235之间。
图33至图37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20下架过程的状态图。
请参阅图33至图37,扳手800的主体部810用于在传动组件430的带动下,带动槽口部821(如图28所示)绕待运维电子设备(即电子设备120)把手件123上的支点柱1231以第一旋转方向K1转动,以将待运维电子设备推入机柜110中。
或者,主体部810用于在传动组件430的带动下,带动槽口部821(如图28所示)绕待运维电子设备(即电子设备120)把手件123上的支点柱1231以第二旋转方向K2转动,将待运维设备与机柜110解锁。其中,第二旋转方向K2和第一旋转方向K1相反。
其中,操作机构400中包括两个扳手800,两个扳手800所对应的第一旋转方向K1相反,两个扳手800所对应的第二旋转方向K2相反。
示例的,在图33中,对于图33中所示出的扳手800而言,其所对应的第一旋转方向K1为逆时针方向,而其所对应的第二旋转方向K2为顺时针方向。而对于操作机构400中的另一扳手800而言,该扳手800所对应的第一旋转方向K1为顺时针方向,而其所对应的第二旋转方向K2为逆时针方向。
而卡位柱840用于在扳手800旋转至指定角度时,与待运行电子设备把手件123上的限位槽1232配合,使扳手800将待运维电子设备(即电子设备120)从机柜110中拉出。
下面基于操作机构400通过扳手800把手件123配合将电子设备120的下架的过程进行介绍。
请参阅图33,在对电子设备120下架时,需要先将电子设备120与机柜110解锁。在解锁之前,弹性卡接件122与机柜110锁止。
请参阅图31,在需要将电子设备120下架的情况下,首先,机器人本体300控制操作机构400整体逐渐靠近电子设备120,此时,扳手800可以避让机柜110。
示例的,驱动组件420可以驱动第一连杆710连接于第二连杆组件720的一端位于第一预设位置,以此控制扳手800运动至第一预设角度。此时,第二连杆组件720中的弹性件728处于自由状态。
当扳手800位于第一预设角度,在扳手800进入机柜110内时,扳手800与机柜110之间具有间隔,进而扳手800可以避让机柜110,机柜110不会阻碍扳手800靠近电子设备120。
请参阅图34,在扳手800接触电子设备120后,扳手800的弧形凸起边缘8221远离主体部810的一端可以先与把手件123的支点柱1231接触。
随着扳手800的深入,扳手800与支点柱123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改变,并且由于支点柱1231的抵触作用,扳手800可以沿第一旋转方向K1转动。
请参阅图35,随着扳手800的继续深入,支点柱1231与槽口部821(如图28所示)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请参阅图36,随着扳手800的继续深入,支点柱1231可以卡入槽口部821的开口槽内。在支点柱1231卡入槽口部821的开口槽之前,第二连杆组件720可以缩短,此时,第二连杆组件720连接于第一摇杆612的一端逐渐远离扳手800,从而使得第二阻挡部7221远离第一阻挡部7212,进而使得第二连杆组件720内的弹性件728处于压缩状态。而第二连杆组件720连接于第一连杆710的一端未发生位移,第二连杆组件720连接于第一连杆710的一端保持在第一预设位置。其中,在第二连杆组件720连接于第一摇杆612的一端逐渐远离扳手800时,由于第二连杆组件720内的弹性件728可以被压缩,因此弹性件728可以提供回弹力,因此,可以使得扳手800与把手件123的支点柱1231之间的柔性对接,避免支点柱1231滑入槽口部821的开口槽(如图27所示)的过程中,扳手800与把手件123的支点柱1231之间刚性接触,对扳手800或者电子设备120造成损伤。
请参阅图37,当支点柱1231卡入槽口部821的开口槽后,驱动组件420可以通过传动组件430驱动扳手800绕支点柱1231沿第二旋转方向K2转动,扳手800的弧形凸起边缘8221(如图28所示)可以抵触于弹性卡接件122的抵触凸出1224,从而使得弹性卡接件122沿着第一转动方向H1转动,此时,弹性卡接件122被压入电子设备120内,弹性卡接件122处于第二状态,机柜110与电子设备120解锁。
示例的,驱动组件420可以驱动第一连杆710连接于第二连杆组件720的一端可以向着靠近扳手800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一连杆710连接于第二连杆组件720的一端可以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其中,第二预设位置相比于第一预设位置更靠近扳手800。
其中,当扳手800将弹性卡接件122压入电子设备120内时,扳手800位于第四预设角度,此时,把手件123的支点柱1231可以位于槽口部821(如图28所示)的开口槽内,而扳手800上所设置的卡位柱840可以位于把手件123的限位槽1232内。在该状态下,扳手800的卡位柱840可以限制把手件123在第一方向X上移动,而把手件123又与电子设备本体121固定连接,因此,机器人本体300在带动操作机构400远离机柜110内时,操作机构400的扳手800可以带动电子设备120一同远离机柜110内,以此将电子设备120从机柜110内取出,完成电子设备120的下架。
上面对电子设备120的下架的过程进行了介绍,接下来,基于操作机构400通过扳手800把手件123配合将电子设备120的上架的过程进行介绍。
图38至图4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20的上架过程状态图。
请继续参阅图38,在运维机器人200将电子设备120上架的过程中,即将电子设备120安装入机柜的110的过程中,首先,运维机器人200需要控制操作机构400的两个扳手800夹持于电子设备120的两个把手件123。
示例的,驱动组件420可以通过传动组件430驱动扳手800运动至第四预设角度,而第一连杆710连接于第二连杆组件720的一端可以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此时,把手件123的支点柱1231可以位于槽口部821(如图28所示)的开口槽内,且扳手800上所设置的卡位柱840可以卡入把手件123的限位槽1232内。在该状态下,扳手800的卡位柱840可以限制把手件123沿第一方向X移动,进而操作机构400可以通过扳手800和把手件123的配合来带动电子设备120进入机柜110内。
此时,扳手800与机柜110之间有间隔,进而机柜110不会妨碍电子设备120进入。
请参阅图39,随着电子设备120的深入,当弹性卡接件122的卡接凸起1221抵触于机柜110时,机柜110可以使得弹性卡接件122保持被压入电子设备本体121内部的状态。此时,驱动组件420可以通过传动组件430驱动扳手800的槽口部821绕支点柱1231沿第一旋转方向K1转动,此时,扳手800的第一安装位440A可以逐渐靠近电子设备120,而扳手800远离第二传动组件600的一端可以远离弹性卡接件122的抵触凸出1224,进而扳手800可以撤销对弹性卡接件122的压力。当扳手800旋转至某一角度时,扳手800远离支点柱1231的一侧可以抵触于机柜110。此时,驱动组件420通过传动组件430驱动扳手800继续沿第一旋转方向K1转动,以此扳手800可以对机柜110施加指向机柜110外部外的压力,在机柜110施加给扳手800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电子设备120可以被压入机柜110内。
其中,把手件123的支点柱1231、扳手800以及机柜110三者可以形成杠杆结构,其中,机柜110上与扳手800抵触的位置则可以作为支点,而扳手800则可以作为动力臂。其中,在电子设备120上架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弹簧133c(如图3所示)所形成的弹性阻力,在上面一些实施例中,通过使得机柜110、扳手800和把手件123三者形成杠杆结构,可以增大电子设备120的推动力,进而可以便于运维机器人200将电子设备120安装于机柜110内。
其中,机器人本体300可以获取操作机构400的位移,并根据操作机构400的位移来确定弹性卡接件122的卡接凸起1221是否与机柜110的内壁抵触。
请参阅图40,当扳手800转动至第三预设角度,而第一连杆710连接于第二连杆组件720的一端运动至第四预设位置,扳手800则可以将电子设备120完全压入机柜110内,且弹性卡接件122的卡接凸起1221则可以卡入机柜110的卡接槽内,以此完成电子设备120的上架以及机柜110与电子设备120锁止。
示例的,当扳手800转动至第三预设角度时,扳手800的长度方向可以与第二方向Y平行,此时,扳手800的长度方向可以与操作机构400的长度方向平行。
在电子设备120与机柜110锁止之后,机器人本体300则可以控制操作机构400退出机柜110,下面对操作机构400退出机柜110的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
请参阅图41,在电子设备120与机柜110锁止之后,驱动组件420通过传动组件430驱动扳手800绕把手件123的支点柱1231沿第二旋转方向K2转动,直至扳手800转动第二预设角度,且第一连杆710连接于第二连杆组件720的一端可以运动至第三预设位置,扳手800与机柜110之间在第二方向Y上具有间隔,进而扳手800可以避让机柜110,此时,机柜110不会限制操作机构400移动。此外,扳手800的卡位柱840可以限位槽1232的外部,因此,限位槽1232不会限制扳手800退出机柜110。综上,当后扳手800位于第二预设角度时,机器人本体300可以控制操作机构400顺利退出机柜110。
其中,第二预设位置、第一预设位置、第三预设位置和第四预设位置沿着扳手800指向转轴421的方向依次设置。
请参阅图42,驱动组件420控制扳手800保持在第四预设角度,机器人本体300控制操作机构400退出机柜110。
图43为图12中的操作机构400的再一结构图。
请参阅图43,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机构400还包括:位置检测装置920,运维机器人2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位置检测装置920耦接于控制器,位置检测装置920设置于滑槽4140的边缘位置,其用于检测第一连杆710的运动位置。其中,位置检测装置920所检测到的位置信息可以发送至控制器。
在一些示例中,位置检测装置920可以包括多个位置传感器,多个位置传感器可以沿着滑槽4140的边缘依次设置。位置传感器具有位置检测范围,当滑块714运动至位置传感器的位置检测范围内时,该位置传感器则可以检测到滑块714。其中,滑块714设置于第一连杆710与第二连杆组件720之间的转动轴上,因此,滑块714所在位置,可以反馈出第一连杆710连接于第二连杆组件720的一端的位置。
多个位置传感器可以包括第一位置传感器921、第二位置传感器922、第三位置传感器923和第四位置传感器924,其中,第一位置传感器921、第二位置传感器922、第三位置传感器923以及第四位置传感器924可以沿滑槽414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其中,第一位置传感器921可以设置于滑槽4140远离驱动连接件422的一端,第一位置传感器921、第二位置传感器922、第三位置传感器923和第四位置传感器924与转轴421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当第一位置传感器921检测到滑块714,机器人本体300则可以确定第一连杆710连接于第二连杆组件720的一端运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当第二位置传感器922检测到滑块714,控制器则可以确定第一连杆710连接于第二连杆组件720的一端运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当第三位置传感器923检测到滑块714,控制器则可以确定第一连杆710连接于第二连杆组件720的一端运动至第三预设位置;当第四位置传感器924检测到滑块714,控制器则可以确定第一连杆710连接于第二连杆组件720的一端运动至第四预设位置。
在一些示例中,位置检测装置920还可以包括第二支撑件925,第二支撑件925与机架414固定连接,且位于机架414背离驱动连接件422的一侧。在机架414的数量为两个的情况下,第二支撑件925可以设置于任一机架414背离驱动连接件422的一侧。
第二支撑件925可以呈条形,其长度方向可以与机架414的长度方向相同,示例的,第二支撑件925的长度方向可以为第二方向Y。
其中,第二支撑件925可以沿滑槽4140的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边缘设置,第一位置传感器921、第二位置传感器922、第三位置传感器923以及第四位置传感器924位于第二支撑件925朝向滑槽4140的一侧,且沿第二支撑件925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在运维机器人200将电子设备120放入机柜110或者将电子设备120从机柜110内取出的过程中,驱动组件420可以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第一连杆710运动以及扳手800运动。
图44为图12中的操作机构400的另一结构图,图45为图12中的操作机构400的又一结构图。
请参阅图44和图45,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机构400还包括:角度检测装置910。角度检测装置910连接于支撑体410,角度检测装置910用于检测执行件440的旋转角度。其中,角度检测装置910连接于支撑体410,可以理解为,角度检测装置910与支撑体410可以直接连接,此时,角度检测装置910与支撑体410直接接触,并连接,此外,还可以理解为,角度检测装置910与支撑体410可以间接连接,此时,角度检测装置910与支撑体410之间可以通过其他部件连接。
角度检测装置910耦接于控制器,角度检测装置910用于检测执行件440的转动角度。其中,角度检测装置910所检测到的角度信息可以发送至控制器。
其中,控制器可以根据角度信息和位置信息确定机柜110与电子设备120之间的状态。
接下来,先对角度检测装置910的结构进行介绍。
图46为图45中A5处的局部放大图。
请参阅图46,在一些实施例中,角度检测装置910可以包括:第一传感器911、第二传感器912、第三传感器913和第一支撑件914。其中,第一支撑件914可以连接于支撑臂611,第一支撑件914包括弧形边缘,第一传感器911、第二传感器912和第三传感器913可以沿着支撑体410的弧形边缘设置。其中,每个传感器具有其所对应的检测范围,当待检测件进入该传感器的检测范围,该传感器则可以检测到待检测件。
示例的,第一支撑件914可以包括安装部9141、第一支撑部9142和固定部9143。其中,安装部9141可以呈板状,固定部9143连接于支撑臂611远离第一连杆710的一端,而第一支撑部9142连接于安装部9141和固定部9143之间,第一支撑部9142可以将安装部9141支撑至与固定部9143在第三方向Z上间隔设置。其中,安装部9141包括上述弧形边缘。
执行件440还可以包括位置传递件940。位置传递件940的一端连接于扳手800的第一安装位440A,另一端可以随扳手800的运动依次经过第一传感器911、第二传感器912和第三传感器913的检测范围。其中,当位置传递件940的另一端运动至第一传感器911的检测范围,机器人本体300则可以确定执行件440运动至第一预设角度,当位置传递件940至第二传感器912的检测范围,机器人本体300则可以确定扳手800运动至第二预设角度,当位置传递件940运动至第三传感器913的检测范围,机器人本体300则可以确定扳手800运动至第三预设角度。当位置传递件940运动至第二传感器912的检测范围,机器人本体300则可以确定扳手800运动至第四预设角度。
其中,位置传递件940连接于扳手800的第一安装位440A,因此,位置传递件940可以随扳手800的第一安装位440A运动,且位置传递件940的位置与扳手800的第一安装位440A的位置一一对应,而扳手800的第一安装位440A又与扳手800的转动角度一一对应,因此,可以通过获取位置传递件940的位置,来确定扳手800的转动角度。
示例的,位置传递件940可以包括角度检测部941、第二支撑部942、角度传递部943和支撑柱944。其中,角度传递部943连接于扳手800的第一安装位440A,第二支撑部942连接于角度传递部943和角度检测部941之间,以此使得角度传递部943和角度检测部941在第三方向Z上间隔设置。支撑柱944的一端连接于扳手800的主体部810,另一端连接于角度传递部943。其中,角度检测部941可以依次经过第一传感器911、第二传感器912和第三传感器913的检测范围。
其中,角度检测部941位于角度传递部943背离扳手800的一侧。
在一些示例中,角度传递部943可以沿着扳手800的长度方向(也即是第一方向X延伸),而第二支撑部942可以沿着第三方向Z延伸,角度检测部941可以沿着扳手800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角度传递部943和角度检测部941可以设位于第二支撑部942的同一侧。
下面结合角度检测装置910以及位置检测装置920对电子设备120的上架过程以及下架过程进行介绍。
在对电子设备120下架时,请参阅图33,控制器向驱动组件420发送第一控制信号,驱动组件420可以根据第一控制信号驱动第一传动组件700和第二传动组件600,以此带动执行件440转动至第一预设角度,而滑块714可以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此时,滑块714进入了第一位置传感器921的检测范围,此外,在第二连杆组件720,第一阻挡部7212与第二阻挡部7221抵触,弹性件728处于自由状态。此时,扳手800可以避让机柜110。
请再次参阅图34,机器人本体300控制操作机构400整体逐渐靠近电子设备120,此时,扳手800可以避让机柜110。扳手800的弧形凸起边缘8221远离主体部810的一端可以与把手件123的支点柱1231接触。此时,第二阻挡部7221可以远离第一阻挡部7212,弹性件728可以被压缩,进而可以避免扳手800与支点柱1231硬接触。
请再次参阅图35和图34,随着操作机构400逐渐靠近电子设备120,扳手800与把手件123的支点柱1231抵触,而在把手件123的支点柱1231逐渐卡入槽口部821的开口槽内的过程中,扳手800可以沿第一旋转方向K1转动,此时,扳手800的第一安装位440A向着转轴421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执行连杆614向着转轴421移动,进而第一执行连杆614的第一安装位614A可以向着转轴421移动,由于第二连杆组件720处于可压缩状态,因此,第二连杆组件720连接于第一摇杆612的一端可以向着转轴421移动,而第二连杆组件720连接于第一连杆710的一端的位置可以保持不变,即第二连杆组件720连接于第一连杆710的一端,也就是第一连杆710远离驱动连接件422的一端,可以保持在第一预设位置。
在一些示例中,控制器可以获取机器人本体300对操作机构400的推动力,当支点柱1231滑入槽口部821内,支点柱1231则会阻碍操作机构400进入机柜110内,因此,操作机构400的推动力会突然增大。因此,当控制器获取到操作机构400的推动力突然增大时,则可以确定支点柱1231已滑入槽口部821内。
请参阅图37,在把手件123的支点柱1231卡入扳手800的槽口部821的开口槽内之后,控制器可以向驱动组件420发送第二控制信号,而驱动组件420可以根据该第二控制信号,驱动第一连杆710连接于第二连杆组件720的一端向着远离转轴421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带动扳手800向着第二旋转方向K2转动,当扳手800转动至第一预设角度,扳手800则可以将弹性卡接件122压入电子设备120的内部,以此使得电子设备120与机柜110解锁。
因此,当控制器根据位置检测装置920所获取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连杆710连接于第二连杆组件720的一端运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则可以确定电子设备120已经与机柜110解锁。
当滑块714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扳手800转动至第四预设角度,扳手800的卡位柱840可以卡入把手件123的限位槽1232内,此时,控制器则可以控制操作机构400退出机柜110内,同时操作机构400将电子设备120从机柜内取出。
至此,操作机构400可以将电子设备120从机柜110内取出。
其中,请参阅图33至图36,由于第二连杆组件720为可伸缩连杆,在支点柱1231卡入槽口部821的开口槽内之前,虽然扳手800可以沿第一旋转方向K1转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第二连杆组件720内的弹性件728被压缩,仅第二连杆组件720远离第一连杆710的一端在靠近转轴421,而第二连杆组件720连接于第一连杆710的一端未移动,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扳手800与第一连杆710的位置固定,二者之间的关系无法满足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设置角度检测装置910和位置检测装置920,可以便于确定操作机构400的当前状态。
接下来对电子设备120的下架过程进行介绍。
请再次参阅图38,在操作机构400将电子设备120安装进机柜110的过程中,操作机构400的两个扳手800可以分别卡入两个把手件123的两限位槽1232内,进而扳手800可以对电子设备120进行固定,当机器人本体300带动操作机构400靠近机柜110时,操作机构400可以带动电子设备120进入到机柜110内。
在一些示例中,运维机器人还可以包括位移检测装置,位移检测装置可以设置于机器人本体300上。位移检测装置可以获取操作机构400的位移,并且在操作机构400的位移达到预设位移的情况下,确定弹性卡接件122的卡接凸起1221是否与机柜110的内壁抵触。
请再次参阅图39,当控制器根据操作机构400的位移确定弹性卡接件122的卡接凸起1221与机柜110的内壁抵触时,控制器则可以向驱动组件420发送第三控制信号,驱动组件420可以根据第三控制信号驱动第一连杆710连接于第二连杆组件720的一端向着转轴421移动,以此带动扳手800沿着第一旋转方向K1转动。此时,滑块714可以随着第一连杆710连接于第二连杆组件720的一端向着转轴421移动。
请再次参阅图40,当角度检测装置910检测到扳手800转动至第三预设角度,即第三传感器913可以检测到扳手800时,且位置检测装置920可以检测到滑块714移动至第四预设位置,也即是,第四位置传感器924能够检测到滑块714时,控制器则可以确定弹性卡接件122的弹性凸起1224与机柜110卡接,以此确定电子设备120已经安装于机柜110内,且与机柜110锁止。
在电子设备120与机柜110锁止后,则可以使得操作机构400退出机柜110内。此时,控制器则可以向驱动组件420发送第四控制信号,驱动组件420可以根据第四控制信号带动第一连杆710连接于第二连杆组件720的一端向着远离转轴421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扳手800沿第二旋转方向K2转动。此时,滑块714可以随着第一连杆710连接于第二连杆组件720的一端向着远离转轴421的方向移动。
请再次参阅图41,当角度检测装置910检测到扳手800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也就是,第二传感器912检测到扳手800,且位置检测装置920检测到滑块714运动至第三预设位置,即第三位置传感器检测到滑块714,控制器则可以确定扳手800可以避让机柜110,此时,控制器控制操作机构400退出机柜110内。而图42则为操作机构400已经退出机柜110时的状态图。
至此,运维机器人200将电子设备120安装于机柜110内,完成了电子设备120的上架。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支撑体、驱动组件、两个传动组件和两个执行件;
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体;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传动组件;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轴和驱动连接件;所述驱动连接件的中部连接于所述转轴;
所述驱动连接件的一端与一个传动组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另一个传动组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
每个传动组件的第二端与一个所述执行件转动连接;
所述两个传动组件用于在所述驱动连接件的带动下,带动两个执行件同步朝向或背离所述驱动组件的方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连接件的一端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用于在所述驱动连接件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运动;
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执行件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带动下,带动所述执行件朝向或背离所述驱动组件的方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连接件的一端;
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支撑臂、第一摇杆、第二摇杆、第一执行连杆和第二执行连杆;
其中,所述支撑臂和所述第一执行连杆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执行连杆和所述第二执行连杆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摇杆为三端结构;所述第一摇杆的三个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位、第二安装位和第三安装位;
所述第二摇杆为两端结构;所述第二摇杆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位、第二安装位;其中,所述第二摇杆远离所述支撑臂的端部外缘凸设有第三安装位;
所述第一摇杆的第一安装位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臂的第一安装位;
所述第一摇杆的第二安装位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执行连杆的第一安装位;
所述第一摇杆的第三安装位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摇杆的第一安装位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臂的第二安装位;
所述第二摇杆的第二安装位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执行连杆的第二安装位;
所述第二摇杆的第三安装位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执行连杆的第一安装位;
所述第一执行连杆的第三安装位转动连接于所述执行件的第一安装位;
所述第二执行连杆的第二安装位转动连接于所述执行件的第二安装位;
所述第一摇杆的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一执行连杆的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一执行连杆的第二安装位和所述第二摇杆的第一安装位的连线形成第一平行四边形;
所述第一执行连杆的第三安装位、第二执行连杆的第一安装位、第二执行连杆的第二安装位和所述第一执行连杆的第二安装位的连线形成第二平行四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包括套杆、第一滑杆、第二滑杆、弹性件、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
所述套杆内设置有滑动通道,所述套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阻挡部,所述套杆远离所述第一阻挡部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转接件转动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滑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转接件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杆的第二端位于所述滑动通道内,且所述第一滑杆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一滑杆内具有滑动腔;
所述第二滑杆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滑动腔内;所述第二滑杆的第二端抵触于所述第一转接件;
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滑动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二滑杆远离所述第一转接件的一端;
其中,在所述第一阻挡部与所述第二阻挡部抵触时,所述弹性件处于自由状态;在所述第一阻挡部远离所述第二阻挡部时,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上具有滑块;
所述支撑体包括机架;
所述机架上开设有沿所述机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块位于所述滑槽内,且所述第一连杆可带动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槽内运动;所述滑槽用于限定所述第一连杆的运动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位置检测装置;所述位置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滑槽的边缘位置;所述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滑块的运动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件包括扳手;
其中,所述扳手包括主体部和钳口部;
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传动组件;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与所述钳口部连接;所述钳口部包括槽口部;
所述主体部用于在所述传动组件的带动下,带动所述槽口部绕待运行电子设备把手件上的支点柱以第一旋转方向转动,以将待运维电子设备推入机柜中;或,
带动所述槽口部绕所述待运维电子设备把手件上的支点柱以第二旋转方向转动,将所述待运维设备与所述机柜解锁;
其中,所述第二旋转方向和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扳手还包括卡位柱,所述卡位柱设置于所述钳口部背离所述槽口部的部分;所述卡位柱用于在所述扳手旋转至指定角度时,与所述待运维电子设备把手件上的限位槽配合,使所述扳手将所述待运维电子设备从所述机柜中拉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角度检测装置;所述角度检测装置连接于所述支撑体,所述角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执行件的旋转角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还包括支撑主体、两个悬挂件和两个第一滑动件;所述两个悬挂件沿所述支撑主体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上,且与所述支撑主体固定连接;每个第一滑动组件与一个所述悬挂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组件用于将所操作机构连接于机器人本体。
12.一种运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维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机构;
所述操作机构与所述机器人本体连接;所述机器人本体用于带动所述操作机构运动;所述操作机构可相对于所述机器人本体靠近或远离机柜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运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维机器人包括滑动组件;所述操作机构通过所述滑动组件与所述运维机器人本体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运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组件包括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两个第一导轨和两个第二导轨;
所述第一连接件沿着所述操作机构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相对设置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所述两个第一导轨的第一端相对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表面;每个第一导轨的另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滑动件滑动连接;
所述两个第二导轨的第一端相对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表面;
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和两个第二滑动件;
所述第二连接件沿着所述操作机构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设置;所述两个第二滑动件一端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朝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表面;每个第二导轨的另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二滑动件滑动连接。
CN202311036992.9A 2023-08-16 2023-08-16 操作机构及运维机器人 Pending CN1171405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36992.9A CN117140561A (zh) 2023-08-16 2023-08-16 操作机构及运维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36992.9A CN117140561A (zh) 2023-08-16 2023-08-16 操作机构及运维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40561A true CN117140561A (zh) 2023-12-01

Family

ID=88909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36992.9A Pending CN117140561A (zh) 2023-08-16 2023-08-16 操作机构及运维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4056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08289C (zh) 用于将电气设备锁定到支撑轨上的装置
CN109624935B (zh) 一种电池自动更换结构、装置及无人机机场
US20090080165A1 (en) Mechanically-Assisted Insertion and Removal of Modular Device
US7282017B2 (en) Tool-switching device
EP2110906B1 (en) Racking mechanism for a circuit breaker
US7581959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eng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172254B2 (en) Handle lock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system having the same
US20030143896A1 (en) Electrical system to be fitted to a top hat rail
CN104093529A (zh) 联接装置
JPH06260778A (ja) プリント回路カードの補剛用ラッチ・アセンブリ
JP2010049683A (ja) レバーロックアウト組立体
EP3735859B1 (en) Slide rail assembly
US20150123685A1 (en) Module for exchanging an interface unit in a testing system for test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and testing system comprising such a module
CN111656160B (zh) 用于测量系统的锁定组件
CN117140561A (zh) 操作机构及运维机器人
CN115306915A (zh) 一种真空插板阀
EP3231267B1 (en) Interlock bracket unit
JP7366560B2 (ja) 産業用マニピュレータ用のダブテールツールチェンジャー
US20150003006A1 (en) Casing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21001367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alignment and locking of removable elements with a connector
US11729934B2 (en) System for securing a computing system in a host infrastructure
CN216361111U (zh) 一种机械臂刹车阀
SE521856C2 (sv) Anordning och förfarande för att montera vitvara i ett skåputrymme
CN211681792U (zh) 力矩扳手
CN112025367B (zh) 移载机构和加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