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81792U - 力矩扳手 - Google Patents

力矩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81792U
CN211681792U CN201922224352.6U CN201922224352U CN211681792U CN 211681792 U CN211681792 U CN 211681792U CN 201922224352 U CN201922224352 U CN 201922224352U CN 211681792 U CN211681792 U CN 2116817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groove
torque wrench
position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2435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汉军
丁伟
黄东升
嵇鑫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Ninebot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2435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817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817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817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力矩扳手,力矩扳手包括本体、第一卡接部和弹性件;本体包括连接杆和第二卡接部,第二卡接部设置在连接杆上,第二卡接部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槽;第一卡接部通过弹性件设置在连接杆上;第一卡接部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槽,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相对设置,第一开口槽和第二开口槽围成卡接口。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扭力力矩扳手的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力矩扳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操作工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力矩扳手。
背景技术
目前,扭力力矩扳手是一种可以提供需要扭矩值的高精密工具,当螺钉和螺栓的紧密度至关重要的情况下,使用扭力力矩扳手可以允许操作员施加特定扭矩值。
然而,现有的可以提供额定扭矩值的扭力力矩扳手的结构复杂,制造精度高,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力矩扳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扭力力矩扳手的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力矩扳手,力矩扳手包括本体、第一卡接部和弹性件;本体包括连接杆和第二卡接部,第二卡接部设置在连接杆上,第二卡接部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槽;第一卡接部通过弹性件设置在连接杆上;第一卡接部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槽,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相对设置,第一开口槽和第二开口槽围成卡接口。
进一步地,弹性件为弹片,弹片的一端与连接杆连接,弹片的另一端与第一卡接部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卡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一卡接板,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一卡接板连接,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用于与连接杆连接,第一开口槽设置在第一卡接板上;第一卡接部包括第二连接板和第二卡接板,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和第二卡接板连接,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与连接杆连接,第二开口槽设置在第二卡接板上。
进一步地,第一卡接板为第一弧形板,第一弧形板具有第一外侧面和第一内侧面,第一外侧面和第一内侧面连接,第一外侧面为弧形面,第一开口槽设置在第一内侧面上;和/或,第二卡接板为第二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具有第二外侧面和第二内侧面,第二外侧面和第二内侧面连接,第二外侧面为弧形面,第二开口槽设置在第二内侧面上。
进一步地,第一卡接部的端部与连接杆的端部间隔设置以形成活动间隙,第一卡接部的至少部分可活动地设置在活动间隙处。
进一步地,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与弹性件的至少部分连接;第一卡接部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与弹性件的至少部分进行连接;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一定位结构相对设置,弹性件设置在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之间,以通过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对弹性件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呈第一预定角度设置,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均用于与弹性件进行抵接。
进一步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第三定位面和第四定位面,第三定位面和第四定位面呈第二预定角度设置,第三定位面和第四定位面均用于与弹性件进行抵接。
进一步地,力矩扳手还包括:第一锁紧件,穿设在弹性件和第一卡接部上,以通过第一锁紧件将弹性件设置在第一卡接部上;和/或,第二锁紧件,穿设在弹性件和连接杆上,以通过第二锁紧件将弹性件设置在连接杆上。
进一步地,第一开口槽具有第一槽面、第二槽面和第三槽面,第一槽面和第三槽面相对设置,第二槽面设置在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之间;和/或,第二开口槽具有第四槽面、第五槽面和第六槽面,第四槽面和第六槽面相对设置,第五槽面设置在第四槽面和第六槽面之间。
进一步地,弹性件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卡接部和连接杆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通过力矩扳手对待操作件进行操作时,将卡接口卡接在待操作件上,当力矩扳手受到的扭矩超过额定扭矩值时,弹性件发生形变并带动第一卡接部向远离第二卡接部的方向运动,以使卡接口打开至使待操作件在卡接口内打滑。这样,使得力矩扳手具有预设的扭矩值,使得力矩扳手只能在扭矩小于等于预设的扭矩值时对待操作件进行操作,本申请中的力矩扳手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制造。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扭力力矩扳手的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力矩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力矩扳手的爆炸图;以及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力矩扳手的弹性件变形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本体;11、连接杆;111、第一定位结构;12、第二卡接部;121、第一开口槽;122、第一连接板;123、第一卡接板;20、第一卡接部;21、第二开口槽;22、第二连接板;23、第二卡接板;24、第二定位结构;30、弹性件;41、第一锁紧件;42、第二锁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力矩扳手,该力矩扳手包括本体10、第一卡接部20和弹性件30。本体10包括连接杆11和第二卡接部12,第二卡接部12设置在连接杆11上,具体的,第二卡接部12设置在连接杆11的端部,第二卡接部12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槽121。第一卡接部20设置在连接杆11上,第一卡接部20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槽21,第二卡接部12与第一卡接部20相对设置,以通过使第一开口槽121和第二开口槽21围成用于供待操作件卡设的卡接口。第一卡接部20通过弹性件30与连接杆11连接,以使第一卡接部20在弹性件30的作用下压紧在位于卡接口内的待操作件上。其中,力矩扳手施加扭矩的过程中弹性件30发生形变,在力矩扳手施加扭矩未超出额定扭矩值时待操作件可在扭矩作用下转动,在力矩扳手施加扭矩超过预设值(即当力矩扳手施加的扭矩超过额定扭矩值)时,卡接口打开至使待操作件在卡接口内打滑。具体的,可以根据弹片的弹性模量计算得到对应的额定扭矩值。本实施例中的待操作件可以为螺栓、螺母,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力矩扳手时,将卡接口卡设在螺栓(或螺母)上并进行作业,当力矩扳手施加的扭矩时弹性件30发生形变并带动第一卡接部20向远离第二卡接部12的方向运动,使得卡接口张开;未超出额定扭矩值时待操作件可在扭矩作用下转动,当达到额定扭矩值时,弹片张开的角度足够大,当卡接口打开至使得螺栓在卡接口内发生打滑现象时,以提示操作人员达到需要的额定扭矩。因此,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力矩扳手具有额定扭矩值,使得力矩扳手可以允许操作员施加特定的扭矩值。本实施例中的力矩扳手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制造,制造成本低,且能够提供额定的扭矩值,且易于识别扭矩是否达到额定扭矩值。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30为弹片,弹片的一端与连接杆11连接,弹片的另一端与第一卡接部20连接。采用这样的设置,便于通过弹片将第一卡接部20压紧在连接杆11上,以便于通过改变弹片的特性参数以改变力矩扳手的额定扭矩值,或,通过更换弹片改变力矩扳手的额定扭矩值,从而便于根据实际情况得到所需额定扭矩值的力矩扳手。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接部12包括第一连接板122和第一卡接板123,第一连接板122的一端与第一卡接板123连接,第一连接板122的另一端用于与连接杆11连接,第一开口槽121设置在第一卡接板123上。第一卡接部20包括第二连接板22和第二卡接板23,第二连接板22的一端和第二卡接板23连接,第二连接板22的另一端与连接杆11连接,第二开口槽21设置在第二卡接板23上。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第一连接板122便于使第二卡接部12与连接杆11进行连接,通过第二连接板22便于使第一卡接部20与连接杆11进行连接。
具体的,第一卡接板123为第一弧形板,第一弧形板具有第一外侧面和第一内侧面,第一外侧面和第一内侧面连接,第一外侧面为弧形面,第一外侧面位于第一内侧面远离第二卡接板23的一侧,第一开口槽121设置在第一内侧面上;和/或,第二卡接板23为第二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具有第二外侧面和第二内侧面,第二外侧面和第二内侧面连接,第二外侧面位于第二内侧面远离第一卡接板123的一侧,第二开口槽21设置在第二内侧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板123为第一弧形板,第一弧形板具有第一外侧面和第一内侧面,第一外侧面和第一内侧面连接,第一外侧面为弧形面,第一外侧面位于第一内侧面远离第二卡接板23的一侧,第一开口槽121设置在第一内侧面上,第二卡接板23为第二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具有第二外侧面和第二内侧面,第二外侧面和第二内侧面连接,第二外侧面位于第二内侧面远离第一卡接板123的一侧,第二开口槽21设置在第二内侧面上。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内侧面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内侧面包括第二平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相对设置,便于使第一卡接板123和第二卡接板23对螺栓进行卡接,以提高卡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20的端部与连接杆11的端部间隔设置以形成活动间隙,第一卡接部20的至少部分可活动地设置在活动间隙处,以便于使第一卡接部20向远离第二卡接部12的方向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1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111,第一定位结构111与弹性件30的至少部分连接;第一卡接部20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24,第二定位结构24与弹性件30的至少部分进行连接。第二定位结构24与第一定位结构111相对设置,弹性件30设置在第一定位结构111和第二定位结构24之间,以通过第一定位结构111和第二定位结构24对弹性件30进行定位。采用这样的设置,通过第一定位结构111和第二定位结构24能够对弹性件30进行定位,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弹性件30发生错位的情况,提高了作用的可靠性。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定位结构111具有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呈第一预定角度连接设置,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均用于与弹性件30进行抵接,以通过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对弹性件30进行定位。采用这样的设置,通过第一定位结构111能够将弹性件30定位在连接杆11上,提高了弹性件30的设置稳定性。第一预设角度可以设置为90°或接近90°的角度值,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可选的,连接杆11的一端大致呈阶梯状,具有两层阶梯,第一定位结构111呈L形且位于两层阶梯之间。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定位结构24具有第三定位面和第四定位面,第三定位面和第四定位面呈第二预定角度连接设置,第三定位面和第四定位面均用于与弹性件30进行抵接,以通过第三定位面和第四定位面对弹性件30进行定位。采用这样的设置,通过第二定位结构24能够将弹性件30定位在第二卡接结构上,进一步提高了弹性件30的设置稳定性。第二预设角度可以设置为90°或接近90°的角度值,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可选的,弹性件30呈长方体或正方体状,其第三定位面、第四定位面分别为底面、侧面。
具体的,力矩扳手可以包括第一锁紧件41,第一锁紧件41穿设在弹性件30和第一卡接部20上,以通过第一锁紧件41将弹性件30设置在第一卡接部20上。或者,力矩扳手可以包括第二锁紧件42,第二锁紧件42穿设在弹性件30和连接杆11上,以通过第二锁紧件42将弹性件30设置在连接杆11上;或者,力矩扳手包括第一锁紧件41和第二锁紧件42,第一锁紧件41穿设在弹性件30和第一卡接部20上,以通过第一锁紧件41将弹性件30设置在第一卡接部20上,第二锁紧件42穿设在弹性件30和连接杆11上,以通过第二锁紧件42将弹性件30设置在连接杆11上。
在本实施例中,力矩扳手包括第一锁紧件41和第二锁紧件42,第一锁紧件41穿设在弹性件30和第一卡接部20上,以通过第一锁紧件41将弹性件30设置在第一卡接部20上,第二锁紧件42穿设在弹性件30和连接杆11上,以通过第二锁紧件42将弹性件30设置在连接杆11上。采用这样的设置,不仅提高了弹性件30和第一卡接部20的连接可靠性,也提高了弹性件30和连接杆11的连接可靠性,也便于进行拆卸。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锁紧件41和第二锁紧件42可以均设置为螺钉,在连接杆11和第一卡接部20上均设置有螺纹孔,螺钉与螺纹孔配合以实现锁紧连接。
具体的,第一开口槽121具有第一槽面、第二槽面和第三槽面,第一槽面和第三槽面相对设置,第二槽面设置在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之间;或者,第二开口槽21具有第四槽面、第五槽面和第六槽面,第四槽面和第六槽面相对设置,第五槽面设置在第四槽面和第六槽面之间;或者,第一开口槽121具有第一槽面、第二槽面和第三槽面,第一槽面和第三槽面相对设置,第二槽面设置在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之间,第二开口槽21具有第四槽面、第五槽面和第六槽面,第四槽面和第六槽面相对设置,第五槽面设置在第四槽面和第六槽面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槽121具有第一槽面、第二槽面和第三槽面,第一槽面和第三槽面相对设置,第二槽面设置在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之间,第二开口槽21具有第四槽面、第五槽面和第六槽面,第四槽面和第六槽面相对设置,第五槽面设置在第四槽面和第六槽面之间。采用这样的设置,能够便于使第一开口槽121和第二开槽的结构与待操作件(这里的待操作件主要为螺栓或螺母)的外形相匹配,以便于更好地通过第一开口槽121和第二开口槽21起到卡接作用。
具体的,第二槽面为第一开口槽121的槽底,第一槽面远离第二槽面的一端和第三槽面远离第二槽面的一端形成第一开口,沿第一开口槽121的槽底至第一开口的延伸方向,第一开口槽121的开口面积逐渐增大。第五槽面为第二开口槽21的槽底,第四槽面远离第五槽面的一端和第六槽面远离第五槽面的一端形成第二开口,沿第二开口槽21的槽底至第二开口的延伸方向,第二开口槽21的开口面积逐渐增大。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开口槽121和第二开口槽21可以均为梯形槽。
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30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卡接部20和连接杆11上,具体的,弹性件30通过第一锁紧件41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卡接部上,弹性件30通过第二锁紧件42可拆卸地设置在连接杆11上。采用这样的设置,能够便于更换具有不同弹性模量的弹性件30。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与所需的额定扭矩对应的弹性件30,具体的,可以根据弹性件30的弹性模量计算得到对应的额定扭矩值。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本申请中的力矩扳手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制造,制造成本低,且能够提供预设的扭矩值,易于识别扭矩是否达到预设的扭矩值。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力矩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力矩扳手包括本体(10)、第一卡接部(20)和弹性件(30);
所述本体(10)包括连接杆(11)和第二卡接部(12),所述第二卡接部(12)设置在所述连接杆(11)上,所述第二卡接部(12)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槽(121);
所述第一卡接部(20)通过所述弹性件(30)设置在所述连接杆(11)上;
所述第一卡接部(20)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槽(21),所述第一卡接部(20)与所述第二卡接部(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开口槽(121)和所述第二开口槽(21)围成卡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矩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0)为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11)连接,所述弹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接部(2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矩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部(12)包括第一连接板(122)和第一卡接板(123),所述第一连接板(1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接板(123)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22)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连接杆(11)连接,所述第一开口槽(121)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接板(123)上;所述第一卡接部(20)包括第二连接板(22)和第二卡接板(23),所述第二连接板(22)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卡接板(23)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22)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11)连接,所述第二开口槽(21)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接板(2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力矩扳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接板(123)为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具有第一外侧面和第一内侧面,所述第一外侧面和所述第一内侧面连接,所述第一外侧面为弧形面,所述第一开口槽(121)设置在所述第一内侧面上;和/或,
所述第二卡接板(23)为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具有第二外侧面和第二内侧面,所述第二外侧面和所述第二内侧面连接,所述第二外侧面为弧形面,所述第二开口槽(21)设置在所述第二内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矩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20)的端部与所述连接杆(11)的端部间隔设置以形成活动间隙,所述第一卡接部(20)的至少部分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活动间隙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矩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111),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11)与所述弹性件(30)的至少部分连接;所述第一卡接部(20)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24),所述第二定位结构(24)与所述弹性件(30)的至少部分进行连接;所述第二定位结构(24)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11)相对设置,所述弹性件(30)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11)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24)之间,以通过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11)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24)对所述弹性件(30)进行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力矩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11)具有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一定位面和所述第二定位面呈第一预定角度连接设置,所述第一定位面和所述第二定位面均用于与所述弹性件(30)进行抵接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力矩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24)具有第三定位面和第四定位面,所述第三定位面和所述第四定位面呈第二预定角度连接设置,所述第三定位面和所述第四定位面均用于与所述弹性件(30)进行抵接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矩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力矩扳手还包括:
第一锁紧件(41),穿设在所述弹性件(30)和所述第一卡接部(20)上,以通过所述第一锁紧件(41)将所述弹性件(30)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接部(20)上;和/或,
第二锁紧件(42),穿设在所述弹性件(30)和所述连接杆(11)上,以通过所述第二锁紧件(42)将所述弹性件(30)设置在所述连接杆(1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矩扳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口槽(121)具有第一槽面、第二槽面和第三槽面,所述第一槽面和所述第三槽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槽面设置在所述第一槽面和所述第二槽面之间;和/或,
所述第二开口槽(21)具有第四槽面、第五槽面和第六槽面,所述第四槽面和所述第六槽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五槽面设置在所述第四槽面和所述第六槽面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矩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0)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接部(20)和所述连接杆(11)上。
CN201922224352.6U 2019-12-12 2019-12-12 力矩扳手 Active CN2116817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24352.6U CN211681792U (zh) 2019-12-12 2019-12-12 力矩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24352.6U CN211681792U (zh) 2019-12-12 2019-12-12 力矩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81792U true CN211681792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90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24352.6U Active CN211681792U (zh) 2019-12-12 2019-12-12 力矩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817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97016B1 (en) Gardening shears having retractable handles
EP2813447B1 (en) Clamping devices
US9352453B2 (en) Multiple-function hand tool
US9316240B2 (en) Clamping assembly
US9257806B2 (en) Pliers for crimping terminals on wires or conductors
US20060266162A1 (en) Fastening element guide device for a power drive-in tool
AU2003265705A1 (en) Bending tool and tool holding fixture therefor
US6427896B1 (en) Safety device for pneumatic nailers
EP3625002B1 (en) Workpiece gripping device
US7267606B2 (en) Angle retaining assembly of a hand tool
CN211681792U (zh) 力矩扳手
WO2016184311A1 (zh) 一种高强度自持式锁紧起子
AU2013407734C1 (en) Hydraulic tool
EP2929804B1 (en) Slide rail system and connecting device used for slide rail assembly
US20070163399A1 (en) Adjustable spanner capable of adjusting size of an opening rapidly
KR101914688B1 (ko) 그리퍼 장착용 연결 모듈
US8869366B2 (en) Universal ball joint extractor
TWM505102U (zh) 壓接鉗
WO2008136046A1 (ja) バインダー用金具
US20200340514A1 (en) Fastener structure
US6230592B1 (en) Turnable tightening device adapted to tighten and thereby facilitating screwing of a screw hook into a wall
JP4406906B2 (ja) プランジャ式接合ピン
CN203210281U (zh) 便于拆装的两用螺丝刀
JP3111868U (ja) 銃器のオプション品取り付け装置
US20140103275A1 (en) Claw hammer capable of adjusting an ang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