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27539A - 装卸输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装卸输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27539A
CN117127539A CN202311176641.8A CN202311176641A CN117127539A CN 117127539 A CN117127539 A CN 117127539A CN 202311176641 A CN202311176641 A CN 202311176641A CN 117127539 A CN117127539 A CN 1171275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ffic cone
driving
traffic
bracket
driv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766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湛良传
龙亮
罗瑶
符驱
李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7664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275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27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275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9/00Arrangement of road signs or traffic signals; Arrangements for enforcing caution
    • E01F9/60Upright bodies, e.g. marker posts or bollards; Supports for road signs
    • E01F9/70Storing, transporting, placing or retrieving portabl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oading Or Unloading Of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卸输送设备,所述装卸输送设备包括:运输装置、存放装置、驱动装置和收放装置,所述存放装置与所述运输装置相连,并配置用于存放交通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存放装置配合,并配置用于所述存放装置的交通锥移入和移出;所述收放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配合,并配置用于放置交通锥转移至工作面以及从工作面回收交通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卸输送设备,能够实现对交通锥从存放空间内自动摆放至工作面,以及从工作面自动回收交通锥至存放空间内,提高装卸输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作业效率,保障从业人员施工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装卸输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输或贮存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卸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交通锥,又称锥形路标、锥形筒等,是一种用于交通管理的道路设施,用于道路施工或其它临时封闭情景下的区域划分,避免发生人员或车辆的碰撞事故,也用于引导正常道路环境下的人车分流等。
相关技术中交通锥的摆放及收取主要靠人工操作,交通锥运输车通常仅具有运输的功能,部分交通锥收放车为半自动式的,但自动化程度较低,部分的工作仍需要依靠人工来完成,从业人员的施工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且作业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装卸输送设备,装卸输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卸输送设备,包括:运输装置、存放装置、驱动装置和收放装置,所述存放装置与所述运输装置相连,并配置用于存放交通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存放装置配合,并配置用于所述存放装置的交通锥移入和移出;所述收放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配合,并配置用于放置交通锥转移至工作面以及从工作面回收交通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卸输送设备,能够对交通锥进行运输,且能够实现对交通锥从存放空间内自动摆放至工作面,以及从工作面自动回收交通锥至存放空间内,提高装卸输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作业效率,保障从业人员施工的安全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装卸输送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存放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收纳空间,所述收纳空间配置为适于交通锥沿前后方向摆放和移动,且所述收纳空间在前后方向上具有收放端,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推出机构和推进机构,所述推出机构配置为沿前后方向从所述收纳空间内朝向所述收放端推送交通锥;所述推进机构配置为沿前后方向从所述收放端朝向所述收纳空间内推送交通锥。
可选地,所述推出机构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用于支撑所述交通锥;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连,并沿前后方向相对可移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
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与所述第二部分相连,并配置为与所述存放装置配合以锁止和解锁所述第二部分;其中,锁止时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固定,解锁时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可移动。
可选地,所述锁止组件包括:
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部分相连;
锁舌,所述锁舌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相连,并具有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所述锁舌在所述锁止位置锁定所述第二部分,并在所述解锁位置解锁所述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二驱动件配置为驱动所述锁舌在所述锁止位置和所述解锁位置之间移动。
可选地,所述存放装置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部,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部沿前后方向布置,所述锁止组件适于与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部中的一部分配合以锁止所述第二部分。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为通孔,所述锁止组件可插入所述通孔以锁止所述第二部分,且所述锁止组件可脱出所述通孔以解锁所述第二部分。
可选地,所述推进机构设于所述收放端,所述推进机构包括:
第二支架;
定位件,所述定位件沿上下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
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并可驱动所述定位件沿上下移动;
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分别与所述存放装置和所述第二支架相连,并可驱动所述第二支架沿前后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定位件包括:
横梁,所述横梁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
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横梁相连,并沿上下方向凸出所述横梁,所述第二定位部配置用于沿所述前后方向推送交通锥。
可选地,所述存放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定位件设于所述底板的一侧,并适于穿过所述让位槽伸入所述底板的另一侧,以推送位于所述底板的所述另一侧的交通锥;和/或,所述存放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一部分凹陷,以在底板的一侧构造出导向结构,并在底板的另一侧构造出第一导向槽,所述导向结构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并沿上下方向与所述定位件配合,以引导所述定位件沿所述前后方向移动,所述收放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底部设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配置为在所述收放端和预定位置之间移动交通锥。
可选地,所述传送机构包括:机架;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机架相连;
夹取装置,所述夹取装置配置用于夹持交通锥,所述夹取装置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并由所述驱动组件驱动。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移位装置,所述移位装置设于所述预定位置,并配置为沿左右方向移位交通锥。
可选地,所述移位装置包括:托架组件,设有多个第二容置位,所述第二容置位配置为容置沿前后方向布置的交通锥;
转动件,具有靠近所述托架组件的第一位置和远离所述托架组件的第二位置,所述转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托架组件沿所述前后方向相对,以使多个交通锥排布整齐;
第八驱动件,与所述转动件相连,并配置为驱动所述转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可选地,所述收放装置包括:拾取机构,所述拾取机构配置用于夹持和释放交通锥;
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与所述拾取机构相连,并可驱动所述拾取机构绕预定轴线旋转,所述预定轴线平行于交通锥的轴线;
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与所述旋转机构相连,并可沿前后方向翻转所述拾取机构。
可选地,所述翻转机构包括: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沿前后方向延伸;
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后端相连,并沿前后方向可翻转;
第十五驱动件,所述第十五驱动件与所述第一连杆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杆绕所述第一连杆的前端前后翻转;
第十六驱动件,所述第十六驱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杆绕所述第一连杆的后端沿前后方向翻转;
其中,所述拾取机构与所述第二连杆传动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装卸输送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装卸输送设备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推出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推出机构的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装卸输送设备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圈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推进机构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推进机构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装卸输送设备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圈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装卸输送设备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圈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底板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传送机构的示意图。
图15图14中圈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传送机构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传送机构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传送机构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和夹取装置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夹取装置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移位装置的轴测图。
图22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移位装置的俯视图。
图23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移位装置的侧视图。
图24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移位装置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传送机构和移位装置的示意图。
图28是图27中圈E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托架组件的侧视图。
图30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托架组件的主视图(局部)。
图31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托架组件的俯视图(局部)。
图32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托架组件的轴测图。
图33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机架的部分示意图。
图34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收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5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收放装置的示意图。
图36是图35中圈F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7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收放装置的示意图。
图38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收放装置的示意图。
图39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收放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结合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卸输送设备,包括运输装置1000,运输装置1000可包括汽车底盘、驾驶室总成、发动机总成、车架总成等除货箱以外的车体部分,运输装置1000可为装卸输送设备提供驾驶及刹车等系统。
装卸输送设备还可包括存放装置2000,存放装置2000与运输装置1000相连,并配置用于存放交通锥,具体而言,装卸输送设备可将工作面的交通锥回收并放入存放装置2000,或者从存放装置2000内取出交通锥以摆放至工作面。
装卸输送设备还可包括驱动装置3000,驱动装置3000与存放装置2000配合,并配置用于将存放装置2000的交通锥移入和移出,换言之,驱动装置3000可驱动交通锥从存放装置2000内移出,以方便将交通锥摆放到工作面,或者驱动交通锥移入到存放装置2000内,以方便将从工作面回收的交通锥能够放置在存放装置2000内。
装卸输送设备还可包括收放装置5000,收放装置5000与驱动装置3000配合,并配置用于放置交通锥至工作面以及从工作面回收交通锥,具体地,当需要摆放交通锥时,驱动装置3000可驱动交通锥从存放装置2000内移出,再通过收放装置5000将交通锥放置到工作面,能够实现将交通锥从存放空间自动放置到工作面,当需要回收交通锥时,收放装置5000可回收工作面上的交通锥,并通过驱动装置3000,将交通锥移入到存放装置2000内。
其中,工作面可以是路面,具体地,可以是高速公路、城市道路、郊区公路等,在道路的维修保养、绿化带修剪时的交通改道、临时封道作业环境,通过设置交通锥提醒驾驶员注意道路上的变化。
通过设置存放装置2000、驱动装置3000和收放装置5000配合,能够实现对交通锥从存放空间内自动摆放至工作面,以及从工作面自动回收交通锥至存放空间内,提高装卸输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作业效率,且能够保障从业人员施工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存放装置2000具有至少一个收纳空间2100,收纳空间2100配置为适于交通锥沿前后方向摆放和移动,且收纳空间2100在前后方向上具有收放端2110,其中收放端2110为收纳空间2100的远离运输装置1000的一端,也就是装卸输送设备的后部,交通锥可从收放端2110取出,或者从收放端2110将交通锥移入到存放装置2000内。
其中,驱动装置3000可包括推出机构100,推出机构100可配置为沿前后方向从收纳空间2100朝向收放端2110推动交通锥,通过设置推出机构100,实现交通锥从存放空间内的自动推出,相对于相关技术中需要人工从车厢内取出交通锥,提升了装卸输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进而提升作业效率。
驱动装置3000还可包括推进机构200,推进机构200配置为沿前后方向从收放端2110朝向收纳空间2100内推送交通锥,具体地,回收的交通锥在到达收放端2110后,可通过推进机构200自动推入进收纳空间2100,实现交通锥的自动收纳,相对于相关技术中人工摆放交通锥,提升了装卸输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进而能够提升作业效率。
驱动装置3000通过设置推出机构100和推进机构200,实现交通锥自动移入到收纳空间2100或者从收纳空间2100中自动移出,同时,配合收放装置5000,有效提升装卸输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相对于相关技术中人工摆放和回收工作区域的交通锥,降低作业人员近距离直面过往车辆的风险,且能够提升作业效率。
结合图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存放装置2000可包括多个底板2200,多个底板2200沿上下方向层叠且间隔设置,相邻的底板2200之间构造出收纳空间2100。通过多个底板2200可使存放装置2000分割成多个收纳空间2100,每个收纳空间2100均可容置交通锥,以极大地提高存放装置2000的空间利用率,同时在作业时,可根据需要推出部分收纳空间2100中交通锥,提高作业效率。
其中,存放装置2000的大小可以调整,存放空间内可包括一个收纳空间2100,也可包括沿上下方向布置的多个收纳空间2100,收纳空间210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等,具体可以根据装卸输送设备的型号进行调整,例如可以根据不同道路的需求配置不同大小的存放装置2000,以及不同数量的收纳空间2100,本申请对存放装置2000的大小以及收纳空间2100的数量不做限制。
另外,可根据交通锥的尺寸,来设置相邻底板2200之间的间隔,以通过底板2200来对交通锥进行限位,避免车辆抖动时交通锥散乱。
结合图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收放端2110沿上下方向的投影中,位于下侧的底板2200端部伸出位于上侧的底板2200端部,如此,可避免交通锥收放时发生结构相撞。具体而言,通过设置存放装置2000的收放端2110,可对交通锥进行取放,在取放下侧底板2200上的交通锥时,相对上侧的底板2200会阻碍交通锥的取放,例如,在通过驱动装置3000取放下侧底板2200上的交通锥时,驱动装置3000会与相对上侧的底板2200发生结构碰撞,通过将位于下侧的底板2200端部伸出位于上侧的底板2200端部,便于交通锥的取放,可避免驱动装置3000在作业时产生干涉,提高作业效率。
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推出机构100可包括第一支架110、第一驱动件120和锁止组件130。
其中,第一支架110可用于支撑交通锥,以使存放装置2000内的交通锥可有序地躺置,避免摆放混乱,第一驱动件120可包括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第一部分121可和第二部分122相连,并沿前后方向相对可移动,第一部分121可与第一支架110相连,锁止组件130可与第二部分122相连,并配置为锁止和解锁第二部分122,这样设置,可提高交通锥收放作业时的稳定性,提高工作效率。
其中,推出机构100可用于推出交通锥;在推出机构100使用过程中,锁止组件130可从解锁状态切换至锁止状态,以将第二部分122进行锁止,随后第一部分121可相对于第二部分122沿前后方向移动,以驱动第一支架110沿前后方向朝远离锁止组件130的方向移动;随后,锁止组件130可从锁止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以将第二部分122进行解锁,此时第二部分122可相对于第一部分121沿前后方向朝第一支架110移动,以驱动锁止组件130移向下一个位置;在应用时,推出机构100可设置在存放装置2000内,并通过重复前述步骤,第一支架110可逐渐向存放装置2000的收放端2110移动,以将第一支架110上的交通锥推出;
此外,在前述过程中,锁止组件130处于解锁状态时,在第一驱动件120的作用下,第一支架110和锁止组件130可相互靠近,导致第一支架110远离收放端2110,影响交通锥的推出,因此可在第一支架110上增加配置或设置阻尼件,以阻碍第一支架110沿前后方向移动,保证推出机构100的正常推送。
当然,推出机构100也可以用于辅助交通锥的收回;例如,将锁止组件130从解锁状态切换至锁止状态,以将第二部分122进行锁止,随后第一部分121可相对于第二部分122沿前后方向移动,以驱动第一支架110沿前后方向朝向锁止组件130移动;随后,锁止组件130可从锁止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以将第二部分122进行解锁,此时第二部分122可相对于第一部分121沿前后方向朝远离第一支架110的方向移动,以驱动锁止组件130移向下一个位置;在应用时,推出机构100可设置在存放装置2000内,并通过重复前述步骤,第一支架110可逐渐远离存放装置2000的收放端2110,以辅助交通锥的回收。
其中,第一支架110上可以支撑交通锥,通过上述方式驱动第一支架110移动时,将可以驱动设于第一支架110上的交通锥,从而可以将第一支架110上的交通锥推出或收回。在采用前述的推出机构100推出交通锥时,可以将交通锥至少部分伸出,便于取出交通锥以进行投放;可以通过重复前述的步骤,使推出机构100沿前后方向步履式自动行进,以将多个叠放的交通锥逐个稳定地推出,以便于交通锥的取出,实现交通锥的放置,同时可避免交通锥推出的数量过多造成掉落,提高作业的稳定性。
另外,还可以利用推出机构100辅助回收交通锥,其中,可将第一个交通锥躺置在车内,并支撑在第一支架110上,随后可将第二个交通锥叠放在第一个交通锥后,此时,可以利用推出机构100辅助回收交通锥,通过推出机构100沿前后方向步履式自动行进,实现推出机构100对交通锥回收的辅助,以提高交通锥收放作业的稳定性。
当然,根据实际情况,第一部分121与第二部分122的相对移动方式有多种;例如,在前后方向上,第一部分121可相对于第二部分122滑动;又如,在前后方向上,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可铰接,以在折叠和伸展之间切换,实现第一部分121相对于第二部分122的移动;但这并非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一部分121可具有驱动作用,以驱动第二部分122相对于第一部分121沿前后方向移动;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二部分122可具有驱动作用,以驱动第一部分121相对于第二部分122沿前后方向移动;在再一些示例中,可通过外接具有驱动作用的结构件,以驱动第一部分121相对于第二部分122沿前后方向移动,实现交通锥的推送。
因此,推出机构100可对车辆内的交通锥逐个推出,以使车辆可稳定地进行交通锥收放作业,提高装卸输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锁止组件130可包括第二驱动件131和锁舌132。
其中,第二驱动件131可与第二部分122相连,锁舌132可与第二驱动件131相连,并具有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锁舌132在锁止位置锁定第二部分122,并在解锁位置解锁第二部分122;其中,第二驱动件131配置为驱动锁舌132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在需要推出交通锥时,通过第二驱动件131可驱动锁舌132从解锁位置移动至锁止位置,以锁定第二部分122,随后第一部分121可相对于第二部分122朝远离锁止组件130的方向运动,以驱动第一支架110上的交通锥向外推出预定距离,然后第二驱动件131可驱动锁舌132从锁止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以解锁第二部分122,随后第二部分122可相对于第一部分121朝第一支架110移动,并再次重复前述的步骤,以通过推出机构100的步履式自动运动,将多个堆叠放置的交通锥逐个稳定地推出至收放端2110,以方便收放装置5000将交通锥转移到工作面,提升装卸输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提升作业效率。
进一步的,锁舌132沿上下方向可伸缩地与第二驱动件131相连,锁舌132在锁止位置伸出第二驱动件131,并在解锁位置缩回至第二驱动件131内;详细的,在需要推出交通锥时,第二驱动件131可驱动锁舌132沿上下方向伸出,以移动至锁止位置,随后可通过第一驱动件120驱动第一支架110移动,以使交通锥的部分伸出车辆,便于将交通锥从存放装置2000内推出,然后第二驱动件131可驱动锁舌132沿上下方向缩回,以移动至解锁位置,随后可通过第一驱动件120驱动锁止组件130移动,以使锁止组件130可移动至下一个锁止位置,并重复前述的步骤,以将车辆内叠放的交通锥逐个稳定地推出。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10上可连接有第一滚轮111,第一滚轮111可配置为支撑第一支架110,并沿前后方向可滚动,可以理解的是,推出机构100可设置在存放装置2000内,以推送叠放在存放装置2000内的交通锥,通过第一滚轮111可使第一支架110与存放装置2000隔开预定距离,避免推送交通锥时,第一支架110与存放装置2000发生摩擦影响工作。
详细地,第一支架110上连接的第一滚轮111可与存放装置2000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以使推出机构100实现对交通锥的步履式自动推送,换言之,由于第一支架110通过第一滚轮111支撑在存放装置2000内,通过第一滚轮111与存放装置2000之间的摩擦作用,可使锁止组件130处于解锁状态时,第二部分122相对于第一部分121沿前后方向驱动第一支架110移动,以使推出机构100通过步履式自动运动,将第一支架110上的交通锥逐步推送出去,便于交通锥的放置。
另外,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一滚轮111可设置在第一支架110的底部,以将第一支架110支撑在存放装置2000内;或者,第一滚轮111可设置在第一支架110的侧面,以便于第一支架110支撑在存放装置2000内;又或,可以分别在第一支架110的底部和侧面设置第一滚轮111,以支撑第一支架110在存放装置2000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10上可设有阻尼件,该阻尼件可配置为阻碍第一支架110沿前后方向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在推出机构100推出或辅助收回交通锥的过程中,第一驱动件120的第一部分1211和第二部分122可沿前后方向发生相对位移,换言之,在第一支架110沿前后方向朝存放装置2000的收放端2110移动时,由于第一支架110与存放装置2000之间的阻尼较小或没有阻尼,第一支架110会受到第一驱动件120的作用远离存放装置2000的收放端2110,从而影响交通锥的推送,因此,可以在第一支架110上设有阻尼件,以克服第一驱动件120的驱动力,使得推出机构100可朝收放端2110逐步移动,实现交通锥的稳定推出。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10的顶部可设有第一容置槽112,第一容置槽112沿前后方向延伸,这样设置,可提高第一支架110的支撑稳定性,保证交通锥在存放装置2000内整齐放置,且避免运输过程中交通锥发生散落。
详细来讲,一般的交通锥是由锥体和座体组成,躺置在车内的交通锥的锥体可容置在第一容置槽112内,换言之,通过第一容置槽112可使交通锥稳定躺置,并在交通锥推出或推进车辆时,可保持交通锥的稳定,避免交通锥摆放混乱。
另外,第一容置槽112沿前后方向延伸,可使多个交通锥沿前后方向叠放在收纳空间2100内,以提高收纳空间2100的容置率。
当然,交通锥整体也可放置在第一容置槽112内,以通过第一驱动件120驱动第一支架110向车辆外移动,便于交通锥的取放。
进一步的,第一容置槽112可构造出与交通锥锥体结构适配的面,便于交通锥的锥体放置在第一容置槽112内,提高交通锥躺置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第一支架110上可设有多个第一容置槽112,多个第一容置槽112并排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容置槽112沿前后方向延伸,多个第一容置槽112可沿垂直于前后方向排布,以使多个第一容置槽112并排设置,在应用时,多个第一容置槽112可分别容置多个交通锥,通过推出机构100可将多个交通锥整体从存放装置2000内推出;或者,通过推出机构100可辅助多个交通锥整体推送进车辆,以提高交通锥在收放作业时稳定性。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10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两端均可设有第一驱动件120和锁止组件130,可提高推出机构100的稳定性,以使交通锥可步履式自动推出。
可选地,在交通锥被推出时,第一支架110可左右方向步履式自动推出,以使支撑在第一支架110第一容置槽112上的交通锥可逐个推出,便于交通锥放置,同时,通过设置在第一支架110两端的第一驱动件120和锁止组件130,可进一步的提高推出机构100的工作稳定性,以使推出机构100可稳定地步履行进,以将交通锥逐个稳定地推出,提升推出机构100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可选地,在交通锥被推出时,第一支架110可沿前后方向步履式自动推出,其中,在前后方向上,多个交通锥可堆叠成一排,换言之,在左右方向上可具有多个第一容置槽112,以使多排交通锥的首个可放置在第一容置槽112上,通过第一驱动件120驱动第一支架110沿前后方向移动,使得多排交通锥可被逐个推出,便于对多个交通锥进行取出,提高工作效率。
其中,存放装置2000具有收纳空间2100,收纳空间2100配置为容置交通锥,推出机构100设于收纳空间2100内,第一支架110用于支撑交通锥,锁止组件130配置为与存放装置2000配合以锁止和解锁第二部分122,通过应用前述的推出机构100,可使交通锥稳定地在收纳空间2100中移动,便于交通锥进行收放作业,提高装卸输送设备的工作效率。
具体而言,在交通锥推出时,第二驱动件131可驱动锁舌132沿上下方向伸出至锁止位置,以锁定第二部分122,随后,第一部分121可相对于第二部分122沿前后方向远离锁止组件130,以驱动第一支架110上的交通锥推出预定距离,以便于取出交通锥,然后,第二驱动件131可驱动锁舌132沿上下方向缩回至解锁位置,以解锁第二部分122,随后,第二部分122可相对于第一部分121朝第一支架110移动,以驱动锁止组件130移动至下一个位置,并重复上述步骤,以使推出机构100可步履式自动行进,从而可将交通锥逐个稳定地推出,便于交通锥取出。
另外,在第一支架110的底部可设有第一滚轮111,推出机构100设置在收纳空间2100时,第一滚轮111可支撑在收纳空间2100中,以便于第一支架110沿前后方向移动,实现推出机构100的步履式自动运动,同时,第一滚轮111还可提高推出机构100移动的稳定性。
再者,第一支架110可沿左右方向延伸,并在第一支架110上可设有多个第一容置槽112,以使多排交通锥中的首个可放置在第一容置槽112上,且在推出机构100沿前后方向步履式自动行进时,可同时将多排交通锥进行推送,提高交通锥收放的效率。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存放装置2000上可设有多个第一定位部2210。
其中,多个第一定位部2210可沿前后方向布置,锁止组件130适于与多个第一定位部2210中的一部分配合以锁止第二部分122,以实现推送步履式自动运动,便于交通锥逐个推送。
在交通锥被推出时,第二驱动件131可驱动锁舌132沿上下方向伸出至锁止位置,此时锁舌132可与存放装置2000上的多个第一定位部2210中的一部分配合,以锁定第二部分122,随后第一部分121可相对于第二部分122沿前后方向远离锁止组件130,以驱动第一支架110上的交通锥推出,然后第二驱动件131可驱动锁舌132沿上下方向缩回至解锁位置,以解锁第二部分122,随后第二部分122可相对于第一部分121沿前后方向朝第一支架110移动,以将交通锥逐个推出至收放端2110,通过推出机构100与第一定位部2210的配合,提升推出机构100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对于锁止组件130与多个第一定位部2210的配合,本发明中提供了如下实施方式,以进一步的说明,当然,这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得限制。
实施例1
第一定位部2210可为通孔,锁止组件130可插入通孔,以锁止第二部分122,且锁止组件130可脱出通孔以解锁第二部分122。其中,锁舌132可沿上下方向伸出第二驱动件131,并插入通孔内以锁止第二部分122,此时锁舌132处于锁止位置;或者,锁舌132可沿上下方向缩回第二驱动件131,并脱出通孔以解锁第二部分122,此时锁舌132处于解锁位置,总而言之,通过锁舌132与通孔的配合,可使推出机构100步履式自动推出交通锥,提高作业的效率。
实施例2
第一定位部2210可为第一磁性结构,锁止组件130可设有第二磁性结构,第一磁性结构和第二磁性结构可构造出磁性相吸。其中,第二驱动件131可驱动锁舌132沿上下方向伸出至第一定位部2210,以使第一磁性结构和第二磁性结构可磁性相吸,以锁止第二部分122,此时锁舌132处于锁止位置;或者,第二驱动件131可驱动锁舌132沿上下方向脱离第一定位部2210,以解除第一磁性结构和第二磁性结构之间的磁性相吸,从而可解锁第二部分122,此时锁舌132处于解锁位置,因此,通过第一磁性结构和第二磁性结构的配合,可使推出机构100步履式自动推出交通锥,提高作业的效率。
实施例3
第一定位部2210可为吸盘结构,锁止组件130可抵压在吸盘结构上,以锁止第二部分122,且锁止组件130可脱出吸盘结构以解锁第二部分122。其中,第二驱动件131可驱动锁舌132沿上下方向伸出至第一定位部2210,使得锁止组件130可抵压在吸盘结构上,以使吸盘结构可吸住锁止组件130,以锁止第二部分122,此时锁舌132处于锁止位置;或者,第二驱动件131可驱动锁舌132沿上下方向脱离第一定位部2210,并移动至解锁位置,换言之,通过吸盘结构可使推出机构100步履式自动推出交通锥,提高作业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存放装置2000上可设有多个第一定位部2210,多个第一定位部2210沿前后方向布置,锁止组件130适于与多个第一定位部中的一部分配合以锁止第二部分。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底板2200上可设有第一定位部2210,通过第二驱动件131驱动锁舌132伸出、缩回,以使锁舌132与第一定位部2210配合,锁止和解锁第二部分122。
其次,在底板2200上可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第一定位部2210,通过锁舌132与第一定位部2210的配合,可实现推出机构100沿前后方向的步履式自动运动,其中,第一定位部2210可为通孔,锁舌132沿上下方向插入和脱出通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收纳空间2100的底壁上可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槽,第一支架110上设有伸入导槽并沿前后方向可移动的第一滚轮111,以此通过导槽,可对推出机构100的步履式自动运动进行导向,以更好的推出交通锥。
可选地,第一支架110底部设置的第一滚轮111可伸入导槽内,当推出机构100沿前后方向步履式自动移动时,通过导槽与第一滚轮111的配合,可对推出机构100进行导向,实现交通锥的推送。另外,通过第一滚轮111与导槽的配合,还可对推出机构100进行限位,避免装卸输送设备受冲击时,推出机构100脱离存放装置2000。
当然,在收纳空间2100的底壁上也可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槽,而第一滚轮111可设置在第一支架110的底部,第一滚轮111可与导槽配合,以实现推出机构100的导向。
具体而言,在交通锥推送时,第二驱动件131可驱动锁舌132向下伸出,以插入底板2200上的通孔,此时锁舌132处于锁止位置,随后第一部分121可相对于第二部分122沿前后方向远离锁止组件130,以驱动第一支架110上的交通锥推出预定距离,然后,第二驱动件131可驱动锁舌132向上缩回,以脱离底板2200上的通孔,此时锁舌132处于解锁位置,随后第二部分122可相对于第一部分121沿前后方向朝第一支架110移动,以驱动锁止组件130向下一个位置移动,并再次重复前述的步骤,可使推出机构100沿前后方向步履式自动行进,以将收纳空间2100中的多个叠放的交通锥逐个稳定地推出,便于将交通锥放置在路面上。
进一步的,在底板2200上还可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槽,第一支架110的底部可设有第一滚轮111,第一滚轮111可伸入导槽,以为推出机构100的移动提供导向,提高装卸输送设备的稳定性,同时,还可通过第一滚轮111与导槽的配合,对推出机构100进行限位,避免车辆抖动导致推出机构100脱出存放装置2000。另外,在第一支架110的顶部可设有第一容置槽112,以便于交通锥的锥体可放置在第一容置槽112内。
本发明中的推出机构100具有以下功能:
1、防抖功能,即在运输和作业的过程中,遇到路面不平引起的存放装置2000抖动,厢体内部的推出机构100第一滚轮111不至于跳槽,交通锥摆放不至于零乱。
2、整体推出及导向功能,即将一层交通锥朝存放装置2000的收放端2110方向平行匀速地推出一定距离,以方便收放装置5000的定点夹取;
3、防磨损降噪音功能,及防止钢铁之间的干摩擦发出尖锐的噪音,此处用塑料轮式滚动代替钢铁之间的滑动摩擦;
4、方便维护保养,维护保养时不需要借助外部起重机等其他工具,各零部件维护位置靠近存放装置2000门及各零部件更换时自身重量不超过千克;
5、高性价比,即其使用性能优良,产品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不容易出现故障。
具体而言,本发明包括如下结构:
存放装置2000:可通过不同规格型号的矩形管搭建焊接而成,对交通锥的自动收放主要有支撑、限位、导向、收纳等功能;
推出机构100:推出机构100由垂直气缸(即锁止组件130)、水平气缸(即第一驱动件120)、第一支架110、第一滚轮111等组成,第一支架110底部四角安装第一滚轮111,第一滚轮111在底板2200导槽内滚动,使第一支架110底部与底板2200上表面分离,以免产生钢板之间的干摩擦;在锁止组件130和第一驱动件120的复合作用下,推动第一支架110和整层交通锥向存放装置2000的收放端2110做整体步履式自动推出运动。
护管链条:护管链条一端与第一支架110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底板2200上,在推出机构100中,护管链条主要用来保护气路管和油路管的有序运动,避免产生管路故障;
交通锥:交通锥规格型号可根据不同用途场景满足国标制作要求,交通锥成列分层倒置在厢体,交通锥顶端朝存放装置2000前端,座体朝存放装置2000后端(即收放端2110)。
底板2200:底板2200焊接于存放装置2000上,多个底板2200的前端对齐,后端呈阶梯状,避免交通锥取放时产生干涉;多个底板2200可分别带有导槽,第一滚轮111可在导槽内滚动移位,为推出机构100减少阻力,同时为锥筒滑移起到导向、限位、防抖保护功能;当采取推出机构100的插孔整体步进推出方式推出交通锥时,多个底板2200底部分别设有插销孔,当锁舌132送进底板2200的插销孔中,第一驱动件120驱动第一支架110移动,实现装卸输送设备步履式自动整体推出功能;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锁止组件130可包括:垂直气缸、垂直套筒和垂直推杆,垂直气缸用螺钉安装于垂直套筒上端,垂直气缸杆与垂直推杆连接,在垂直气缸的伸缩运动下,带动垂直推杆在垂直套筒内上下运动,以达到将垂直推杆送进底板2200的插销孔中,当水平气缸带动水平推杆运动时,实现装卸输送设备步履式自动整体推出功能;垂直套筒由矩形管加工而成,焊接在水平推杆前端,主要用来安装垂直气缸、导向限位垂直推杆运动以及保护垂直气缸免受径向力延长其使用寿命;
垂直推杆由矩形管加工而成,用销轴与垂直气缸杆相连,在垂直气缸的伸缩运动下,带动垂直推杆在垂直套筒内上下运动,以达到将垂直推杆送进底板2200的插销孔中,当水平气缸带动水平推杆运动时,实现装卸输送设备步履式自动整体推出功能;
在另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一驱动件120可包括水平推杆、水平气缸和水平套筒,水平推杆由矩形管加工而成,用销轴与水平气缸杆相连,在水平气缸的伸缩运动下,带动水平推杆在水平套筒内水平运动,以实现装卸输送设备步履式自动整体推出功能;
水平气缸用螺钉安装于第一支架110前端,水平气缸杆与水平推杆用销轴连接,在水平气缸的伸缩运动下,带动水平推杆在水平套筒内运动,以实现装卸输送设备步履式自动整体推出功能;
水平套筒由矩形管加工而成,焊接在第一支架110前端,主要用来导向限位水平推杆运动以及保护水平气缸免受径向力延长其使用寿命。
第一支架110:第一支架110由钣金件拼焊而成呈箱子结构,第一支架110上端有一排半锥形孔与交通锥锥筒底部外表面向匹配,第一支架110底部四角有第一滚轮111,第一滚轮111在底板2200的导槽内滚动,使第一支架110底部与底板2200上表面分离,以免产生钢板之间的干摩擦,在垂直气缸和水平气缸的复合作用下,推动第一支架110和整层交通锥向存放装置2000后端座整体步履式自动推出运动;
第一滚轮111:第一滚轮111安装于第一支架110四角底部,第一滚轮111在底板2200的导槽内滚动,使第一支架110底部与底板2200上表面分离,以免产生钢板之间的干摩擦,同时第一滚轮111陷入底板2200的深度大于交通锥顶部与上层底板2200的高度,以实现防抖功能,即在运输和作业的过程中,遇到路面不平引起的存放装置2000抖动,厢体内部的推出机构100第一滚轮111不至于跳槽,交通锥摆放不至于零乱。
本发明通过底板2200的导槽深度、存放装置2000中每层层高与交通锥座体的结构尺寸控制,在运输和作业的过程中,遇到路面不平引起的存放装置2000抖动,厢体内部的推出机构100第一滚轮111不至于跳槽,交通锥摆放不至于零乱,使设备拥有防抖功能。
通过对推出机构100的设计,在锥形托底部四角安装第一滚轮111,第一滚轮111在底板2200导槽内滚动,使锥形托底部与底板2200上表面分离,以免产生钢板之间的干摩擦,同时推出机构100可以与交通锥的锥托和座体上表面造型匹配;在锁止组件130和第一驱动件120的复合作用下,第一支架110和整层交通锥向存放装置2000后端座整体步履式自动推出运动,即将一层交通锥整体朝存放装置2000后端方向平行匀速地推出一定距离,以方便交通锥取放,使设备拥有整体推出及导向功能。
另外,塑料轮式滚动代替钢铁之间的滑动摩擦,使设备拥有防磨损降噪音功能。
如图7至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推进机构200,推进机构200可包括第二支架210、定位件220、第三驱动件230和第四驱动件240,定位件220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于第二支架210上,第三驱动件230可与第二支架210相连,并可驱动定位件220沿上下方向移动,第四驱动件240可与第二支架210相连,并可驱动第二支架210沿前后方向移动,这样设置,可将交通锥逐步推送,以提高交通锥收放作业的稳定性。
其中,定位件220可与交通锥配合,以使交通锥与定位件220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例如,定位件220上可设有粘接结构,通过粘接结构与交通锥固定连接;又如,定位件220上可设有卡接结构,通过卡接结构与交通锥固定连接;再如,定位件220上可设有磁吸结构,交通锥上可设有对应的磁性件,通过磁性结构与磁性件之间的磁性配合,以使交通锥与定位件220固定连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前述的定位件220与交通锥的配合方式。
举例而言,结合附图8,在从前往后的方向上,第四驱动件240和第三驱动件230依次设置,在推进机构200的工作过程中,定位件220处于初始位置(其中,初始位置时,定位件220与交通锥分离),第三驱动件230可驱动定位件220向上移动以靠近交通锥,使得定位件220与交通锥配合,以使定位件220与交通锥的相对位置可保持不变,随后第四驱动件240可驱动第二支架210沿向前移动,从而可通过驱动件带动交通锥向前移动预定距离,以对交通锥进行推送;然后第三驱动件230可驱动定位件220向下移动以远离交通锥,以使定位件220与交通锥解除配合,随后第四驱动件240可驱动第二支架210向后移动,以驱动定位件220向后移动至初始位置;通过前述步骤可将交通锥推送预定距离,可以理解的是,推进机构200可重复地将交通锥推送预定距离,以将多个交通锥逐步推送,实现交通锥收放作业的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
当然,根据实际情况,推进机构200也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交通锥的推送;详细地,在从前往后的方向上,第三驱动件230和第四驱动件240依次设置,定位件220可处于初始位置,第四驱动件240可驱动第二支架210向后移动,以驱动定位件220向后移动,随后第三驱动件230可驱动定位件220向上移动以靠近交通锥,使得定位件220与交通锥配合,以使定位件220与交通锥的相对位置可保持不变;然后第四驱动件240可驱动第二支架210向前移动,以驱动定位件220向前移动,从而带动交通锥向前移动预定距离,以对交通锥进行推送,随后第三驱动件230可驱动定位件220向下移动以远离交通锥,以使定位件220与交通锥解除配合,同时定位件220可回到初始位置。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推进机构200,推进机构200可将交通锥从收放端2110逐步向存放空间2000内推进,提升装卸输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对方位的描述,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在不改变本发明设计本意的基础上,对方案的调整依然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8和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架210内可具有容置腔211,定位件220可插入容置腔211内,并沿上下方向在容置腔211内可移动,这样设置,通过容置腔211对定位件220的限位作用,以使定位件220可沿上下方向移动预定距离,实现推进机构200对交通锥的推送。
具体地,在推进机构200工作时,定位件220处于初始位置,第三驱动件230可驱动定位件220在容置腔211内移动,以使定位件220靠近交通锥并配合,随后第四驱动件240可驱动第二支架210沿前后方向移动靠近第四驱动件240,以使定位件220可沿前后方向带动交通锥移动预定距离;然后第三驱动件230可驱动定位件220在容置腔211内移动,以使定位件220与交通锥解除配合,随后第四驱动件240可驱动第二支架210沿前后方向远离第四驱动件240,以使定位件220可沿前后方向回到初始位置,并通过不断重复前述步骤,实现交通锥的自动推送;
另外,第二支架210可包括顶壁和底壁,换言之,可通过顶壁和底壁来对定位件220进行限位,以使定位件220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在预定范围内移动,以保证推进机构200的正常工作;例如,通过顶壁和底壁的限位,可避免定位件220从第二支架210上掉落,或可避免定位件220的移动超过预定范围,导致定位件220与其他结构件发生碰撞,换言之,通过顶壁和底壁可提高推进机构200的安全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如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容置腔211的侧壁上可设有定位槽212,定位槽212沿上下方向延伸,定位件220上设有滑块,滑块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地设于定位槽212内,可以理解的是,当定位件220沿上下方向移动时,滑块可在定位槽212内沿上下方向滑动,实现定位槽212的导向功能,从而使定位件220可稳定地沿上下方向移动,保证推进机构200的正常工作。
另外,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第四驱动件240可为气缸,气缸的气杆可通过销轴与定位件220相连,且销轴可滑动地设置在定位槽212内,以为定位件220的移动提供导向。
如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架210可包括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定位件220沿左右方向延伸,并可分别与多个第二支架210可移动地相连,多个第二支架210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有第三驱动件230,且多个第二支架210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有第四驱动件240,以此可提高定位件220的移动稳定性,以提高推进机构200的结构强度,保证推进机构200可正常工作。
可选地,定位件220沿左右方向延伸,多个第二支架210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在定位件220上,定位件220可移动地与多个第二支架210相连,其中,多个第二支架210均连接有第三驱动件230和第四驱动件240,可以理解的是,可通过多个第三驱动件230和多个第四驱动件240对一个定位件220进行驱动,提高定位件220的推送能力,同时,定位件220具有一定的长度,当多个交通锥沿左右方向排布时,定位件220可对多个交通锥同时推送,提高收放作业的效率。
如图8和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220可包括横梁221和第二定位部222。
其中,横梁221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于第二支架210上,第二定位部222可与横梁221相连,并沿上下方向凸出横梁221,第二定位部222可配置用于沿前后方向推送交通锥,以此可使定位件220与交通锥的配合,以通过第二定位部222实现交通锥的推送。
详细地,在推进机构200工作时,第二定位部222处于初始位置,第三驱动件230可驱动横梁221沿上下方向移动,以使第二定位部222靠近交通锥,随后第四驱动件240可间接驱动横梁221沿前后方向靠近第四驱动件240,此时横梁221上的第二定位部222可抵接在交通锥上,以驱动交通锥沿前后方向移动预定距离,实现交通锥的推送;然后第三驱动件230可驱动横梁221沿上下方向移动,以使第二定位部222远离交通锥,随后第四驱动件240可间接横梁221沿前后方向远离第四驱动件240,以使第二定位部222回到初始位置;并可重复将交通锥推送预定距离,提高交通锥收放作业的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定位件220可设有凹槽223,凹槽223可沿前后方向贯穿横梁221,并与第二定位部222位于横梁221的同一侧,且凹槽223配置为用于引导定位件220沿前后方向移动,这样可提高定位件220的移动稳定性,进而可提高推进机构200的可靠性。
详细地,推进机构200可安装在存放装置2000上,且存放装置2000可包括底板2200,底板2200可设有导向结构2230,导向结构2230可沿前后方向延伸,因此,在推进机构200工作时,第三驱动件230可沿上下方向移动,以使定位件220上的凹槽223可脱离和嵌入导向结构2230,通过凹槽223与导向结构2230的配合,可引导定位件220沿前后方向移动,以提高定位件220的移动稳定性;
另外,凹槽223可与第二定位部222位于横梁221的同一侧,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驱动件230可驱动定位件220沿上下方向移动,使得第二定位部222可靠近交通锥,且凹槽223可嵌入导向结构,随后在第四驱动件240的驱动下,第二定位部222可驱动交通锥沿前后方向移动预定距离,且导向结构2230可引导定位件220沿前后方向稳定地移动,提高移动可靠性。
如图8、图11和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横梁221可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定位部222包括多个,多个第二定位部222沿左右方向布置于横梁221上,并适于与交通锥配合,以此可提高推进机构200的工作效率。
具体地,横梁221沿左右方向延伸,可具有一定的长度,且在横梁221上可布置多个第二定位部222,在推进机构200工作时,横梁221可沿预定轨迹对交通锥进行推送,在此过程中,多个交通锥可沿左右方向排布多个,而设置在横梁221上的多个第二定位部222可分别对多个交通锥进行推送,从而可提高推进机构200的推送效率。
如图8、图11和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定位部222可包括设于横梁221的上表面的至少一个定位柱,以实现推进机构的推送。
具体地,当推进机构200工作时,第三驱动件230可驱动横梁221向上移动至容置腔211的顶壁,以使定位柱可向上移动,且当第四驱动件240驱动第二支架210时,定位柱可抵接在交通锥上,以驱动交通锥沿前后方向移动,实现交通锥的推送。
如图7和图1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驱动件240可包括第一驱动部241、第一套筒242和第二套筒243,第二套筒243沿前后方向可伸缩地与第一套筒242套接,第一驱动部241与第一套筒242相连,且驱动端连接第二套筒243,这样设置,可使第二支架210稳定地沿前后方向移动,实现交通锥的推送。
详细地,第一驱动部241可与第一套筒242相连,第一驱动部241的驱动端可在第一套筒242内移动,并与第二套筒243相连,在第四驱动件240运行时,第二套筒243可相对于第一套筒242沿前后方向移动,以使第二套筒243可伸出和缩回第一套筒242,通过第一套筒242与第二套筒243的套接,可提高第四驱动件240移动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驱动件230可包括气缸或液压缸,通过气缸或液压缸驱动,可简化推进机构200的结构,且气缸或液压缸通用性较高,便于维修。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驱动件240可包括气缸或液压缸,通过气缸或液压缸驱动,可简化推进机构200的结构,且气缸或液压缸通用性较高,便于维修。
在本发明的再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驱动件230和第四驱动件240可均包括气缸或液压缸,以简化推进机构200的结构,且便于驱动件的更换维修。
当然,根据实际情况,第三驱动件230和第四驱动件240中的至少一个可为螺杆驱动结构,以此可提高推进机构200的稳定性;举例而言,第一驱动部241的驱动端可为螺杆结构,驱动端可与第二套筒243螺杆传动配合,以使第二套筒243可沿前后方向相对于第一套筒242伸出和缩回,且由于螺杆传动机构的特性,无法通过第二套筒243反向驱动第一驱动部241的驱动端,以提高推进机构200的工作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装卸输送设备,装卸输送设备可包括存放装置2000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推进机构200。
其中,存放装置2000可具有收纳空间2100,收纳空间2100可配置为容置交通锥,第四驱动件240可与存放装置2000相连,通过应用前述的推进机构200,可使交通锥稳定地在收纳空间2100中推送,在收放装置5000将交通锥从工作面回收后,可通过推进机构200将交通锥推进至存放空间2000内,提升装卸输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便于交通锥收放作业,提高作业效率。
具体而言,交通锥可容置在收纳空间2100中,第四驱动件240的第一驱动部241和/或第一套筒242可与存放装置2000相连,第一驱动部241的驱动端可与第二套筒243相连;在装卸输送设备工作时,第二定位部222可处于初始位置,第三驱动件230可驱动横梁221从容置腔211的底壁移动至顶壁,以使横梁221上的第二定位部222可与交通锥配合,随后第四驱动件240可驱动第二支架210沿前后方向靠近第四驱动件240,以使第二定位部222可沿前后方向抵接在交通锥上,以驱动交通锥沿前后方向移动预定距离,实现交通锥的推送;然后第三驱动件230可驱动横梁221从容置腔211的顶壁移动至底壁,以使横梁221上的第二定位部222可与交通主解除配合,随后第四驱动件240可驱动之间沿前后方向远离第四驱动件240,以使第二定位部222可沿前后方向移动至初始位置;
因此,通过重复前述步骤,可实现交通锥的推送;在将交通锥推进收纳空间2100的过程中,可将第一个交通锥躺置在收纳空间2100内,随后可通过推进机构200将第二个交通锥推送预定距离,以使第二个交通锥叠放在第一个交通锥后,并随着推进机构200的重复推送,可使多个交通锥叠放在收纳空间2100中。
如图11至图1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存放装置2000可包括底板2200。
其中,底板2200上可设有让位槽2220,让位槽2220沿前后方向延伸,定位件220可设于底板2200的一侧,并适于穿过让位槽2220伸入底板2200的另一侧,以推送位于底板2200的另一侧的交通锥,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前述实施例,在装卸输送设备工作时,第三驱动件230可驱动横梁221从容置腔211的底壁移动至顶壁,以使横梁221上的第二定位部222可伸入底板2200的另一侧,随后可在第四驱动件240的作用下,第二定位部222可沿前后方向在让位槽2220内移动,同时第二定位部222可抵接在交通锥上,以驱动交通锥沿前后方向移动预定距离;然后第三驱动件230可驱动横梁221从容置腔211的顶壁移动至底壁,第二定位部222可从底板2200的另一侧移动回一侧,换言之,让位槽2220可用于定位件220的移动让位,便于更好的实现推进机构200的推送,且还可避免交通锥与推进机构200除定位件220的其他结构发生碰撞,影响正常推送。
如图11至图1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存放装置2000可包括底板2200,底板2200上可设有导向结构2230,定位件220上设有凹槽223,导向结构2230沿前后方向延伸,并沿上下方向与定位件220配合,以引导定位件220沿前后方向移动,可提高定位件220的移动稳定性。
其中,导向结构2230和定位件220的配合方式有多种;例如,导向结构2230可为导轨,定位件220可设有滑轮,滑轮可滚动地设置在导轨内;又如,导向结构2230可构造出凹槽223,定位件220可设有凸块,凸块可脱离和嵌入凹槽223;当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前述的配合方式。
可选地,第三驱动件230可使驱动件沿上下方向与导向结构2230嵌合,此时导向结构2230可为驱动件沿前后方向的移动提供导向,从而可提高推送的稳定性;并在推送完成后,第三驱动件230可使驱动件沿上下方向移动,以脱离导向结构2230。
进一步的,推出机构100可设于存放空间2000的前侧,推进机构200可设于存放空间的后侧,推出机构100可配置为从前向后将存放空间2000内的交通锥逐步推出至收放端2110,推进机构200可配置为从后向前将收放端2110处的交通锥逐步推进到存放空间2000,参照图1和图13,底板2200的一部分可凹陷,以在底板2200的一侧构造出导向结构2230,并在底板2200的另一侧构造出第一导向槽2240,推出机构100可包括第一支架110,第一支架110底部设有第一滚轮111,第一滚轮111可滑动地设于第一导向槽2240内;具体地,第一支架110可用于支撑交通锥,例如叠放在收纳空间2100中的多个交通锥,通过第一支架110支撑多个交通锥的第一个,以使多个交通锥可整齐的容置在收纳空间2100中,另外,推出机构100可将交通锥推出到收放端2110,此时第一支架110可通过底部的第一滚轮111与第一导向槽2240的配合沿前后方向移动,以辅助交通锥的推出。换言之,通过将底板2200的一部分可凹陷,在底板2200的上部形成第一导向槽2240,能够对推出机构100的行程进行定位,在底板2200的下部形成导向结构2230,能够对推进机构200的行程进行定位,提升推出机构100和推进机构200的运动稳定性,进而能够提升装卸输送设备的工作稳定性,降低故障率。
如图9和图1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存放装置2000可包括多个底板2200,多个底板2200沿上下方向层叠且间隔设置,每个底板2200的上方构造出收纳空间2100,因此,通过多个底板2200可构造出多个收纳空间2100,以提高存放装置2000对交通锥的收纳率。
存放装置2000包括上下层叠且间隔设置的多个底板2200,每个底板2200的上方可构造出收纳空间2100,其中,推进机构200的第一套筒242和/或第一驱动部241连接在底板2200的下侧,且底板2200上设有让位槽2220,当推进机构200工作时,定位件220可穿过让位槽2220,以伸入底板2200的另一侧,以推送位于底板2200另一侧的交通锥。
另外,底板2200上的至少一部分凹陷,以在底板2200的一侧构造出导向结构2230,并在另一侧构造出第一导向槽2240;第一支架110可设置在底板2200的另一侧上,以支撑交通锥,便于交通锥的收放,且在第一支架110的底部可设有第一滚轮111,滚轮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导向槽2240内,以引导第一支架110沿前后方向移动,提高作业稳定性,避免装卸输送设备受到震动导致第二支架210偏离。其次,设置底板2200另一侧的定位件220上可设有凹槽223,第三驱动件230可驱动定位件220可脱离和嵌入导向结构2230,可通过导向结构2230引导定位件220沿前后方向移动,便于推进机构200的推送。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示例中,推杆步进机构(即推进机构200)由垂直气缸、水平气缸、横梁221等组成,在垂直气缸和水平气缸的复合作用下,推杆步进机构推动整层交通锥向车厢前端步履式推进运动;
其中,第三驱动件230的结构可包括:
垂直套筒,垂直套筒由矩形管加工而成,焊接在水平推杆上,主要用来安装垂直气缸、导向限位横梁221及垂直推杆运动以及保护垂直气缸免受径向力延长其使用寿命;
垂直推杆,垂直推杆由矩形管加工而成焊接在横梁221上表面,横梁221两端用销轴与垂直气缸杆相连,在垂直气缸的伸缩运动下,横梁221带动垂直推杆在垂直套筒及底板2200孔槽内上下运动,当水平气缸带动水平推杆运动时,实现装卸输送设备步履式整体推进功能;
横梁221,横梁221由矩形管加工而成,为垂直推杆提供焊接平台,当水平气缸带动水平推杆运动时,实现装卸输送设备步履式整体推进功能;
垂直气缸,垂直气缸用螺钉安装于垂直套筒下端,垂直气缸杆与横梁221连接,在垂直气缸的伸缩运动下,带动横梁221在垂直套筒、垂直推杆在底板2200孔槽内上下运动,当水平气缸带动水平推杆运动时,实现装卸输送设备步履式整体推进功能;
另外,第四驱动件240可包括:
第一驱动部241,第一驱动部241用螺钉安装于第一套筒242前端,第一驱动部241的驱动端与第二套筒243用销轴连接,在第一驱动部241的伸缩运动下,带动第二套筒243在第一套筒242内运动,以实现装卸输送设备步履式整体推进功能;
第一套筒242,第一套筒242由矩形管加工而成,焊接于底板2200下方,主要用来导向限位第二套筒243运动,以及保护第一驱动部241免受径向力延长其使用寿命;
第二套筒243,第二套筒243由矩形管加工而成,用销轴与第一驱动部241的驱动端相连,在第一驱动部241的伸缩运动下,带动第二套筒243在第一套筒242内水平运动,以实现装卸输送设备步履式整体推进功能。
参照图14至图2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000还可包括传送机构300,传送机构300可配置为在收放端2110和预定位置之间移动交通锥。
其中,预定位置可以是在收放装置5000将交通锥从工作面回收后的位置,或者是收放装置5000从预定位置将交通锥转移至工作面,换言之,传动机构300可取走收放端2110的交通锥以方便收放装置5000进行摆放至工作面,或者收放装置5000回收的交通锥移位至收放端2110方便通过推进装置200推进至存放空间2000。可以理解地是,由于装卸输送设备动作极快,通过设置传送机构300,能够保证各项动作的连贯与高效性。
传送机构300可包括机架310、驱动组件320和夹取装置330,驱动组件320可与机架310相连,夹取装置330可配置用于夹持交通锥,夹取装置330可与驱动组件320相连,并由驱动组件320驱动,这样可实现交通锥的自动传动,提高交通锥收放作业的工作效率,同时可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具体而言,装卸输送设备上设有存放装置2000,且存放装置2000具有收放端2110用于交通锥的取放,可通过收放端2110将交通锥推进至存放装置2000,或者通过收放端2110从存放装置2000内取出交通锥,且传送机构300可具有第一端310a和第二端310b,所以可使传送机构300的第一端310a与收放端2110相对设置;在交通锥收放作业时,连接在机架310上的驱动组件320可驱动夹取装置330在机架310内移动,并移动至第一端310a,以夹取交通锥,并在驱动组件320的驱动作用下,夹取装置330可移动至第二端310b,以便于交通锥的收放,提高驱动装置3000与收放装置5000的动作连贯性,提高交通锥收放作业的工作效率。当然,传送机构300的第一端310a可不与存放装置2000相对,也可实现交通锥的传送。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传送机构300,通过夹取装置330对交通锥进行夹取,并通过驱动组件320的驱动,可实现交通锥的自动传送,便于交通锥收放作业,提高作业效率,且通过自动化的交通锥作业模式,提升了装卸输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进而能够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参照图14至图1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20可包括滑动件321、第五驱动件322和第六驱动件323。
其中,滑动件321沿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机架310上,第五驱动件322分别与机架310和滑动件321相连,并适于驱动滑动件321沿前后方向移动,第六驱动件323分别与滑动件321和夹取装置330相连,并适于驱动夹取装置330沿上下方向移动,这样设置,可提高夹取装置330在机架310中的移动自由度,从而可提高交通锥收放作业的效率。
详细地,第六驱动件323可驱动夹取装置330沿上下方向移动,且滑动件321可分别与第五驱动件322和第六驱动件323相连,通过第五驱动件322可间接驱动夹取装置330沿前后方向移动,换言之,通过第五驱动件322和第六驱动件323可使夹取装置330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进行移动,通过前后方向与上下方向的移动复合,可使夹取装置330在机架310中具有较高的移动自由度,以提高夹取装置330的移动效率,以提高交通锥收放作业效率
参照图14和图1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机架310上可具有第二导向槽314,其中,第二导向槽314沿前后方向延伸,滑动件321至少一部分可滑动地嵌入第二导向槽314,可提高滑动件321的移动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二导向槽314可为滑动件321提供导向,使得滑动件321可稳定地沿前后方向移动,以提高夹取装置330的移动稳定性。
进一步的,第二导向槽314可包括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滑动件321的一端可滑动地设于一个第二导向槽314内,另一端可滑动地设于另一个第二导向槽314内,以此可提高滑动件321与第二导向槽314的配合度,提高滑动件321的移动稳定性。
具体地,机架310可包括两个第二导向槽314,两个第二导向槽314可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滑动件321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可分别滑动地设置在两个第二导向槽314内,通过第二导向槽314与滑动件321端部的配合,可提高滑动件321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稳定性,从而可提高夹取装置330的移动稳定性。
参照图14和图1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滑动件321上可设有第二滚轮3211,第二滚轮3211可滚动地支撑于机架310上,以提高滑动件321与机架310的配合度,便于滑动件321相对于机架310沿前后方向移动,实现夹取装置330的位移。
且结合前述实施例,滑动件321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可分别设有第二滚轮3211,在滑动件321端部嵌入对应的第二导向槽314内时,滑动件321端部上的第二滚轮3211可滚动地设置在第二导向槽314内,以减少滑动件321与第二导向槽314之间的摩擦,提高滑动件321的移动稳定性。
参照图14至图1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机架310上可设有限位件315。
其中,限位件315具有限位状态和释放状态,限位件315在限位状态止抵滑动件321以限制滑动件321滑动,并在释放状态释放对滑动件321的止抵以使滑动件321可以滑过限位件315,以避免夹取装置330与存放装置2000发生碰撞,以保证交通锥收放作业的安全性。
具体地,限位件315设置在机架310上,当限位件315处于释放状态时,在第五驱动件322的作用下,滑动件321可沿前后方向在第二导向槽314内自由移动,并可滑过限位件315;当限位件315处于限位状态时,在第五驱动件322的作用下,滑动件321可沿前后方向在第二导向槽314内移动预定距离后被限位件315止抵,以阻止滑动件321滑过限位件315;在实际应用时,可将限位件315设置在靠近传送机构300的第一端310a的位置,以避免夹取装置330夹取交通锥时,距离过近导致发生碰撞,以保证交通锥收放作业的安全性。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限位件315可为气缸。
进一步的,限位件315可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这样设置,可进一步提高交通锥收放作业的安全性。
在实际使用时,多个交通锥可分别放置在多个底板上,多个底板层叠并间隔设置,且多个底板靠近传送机构300的端部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呈阶梯状排布;夹取装置330可夹取多个底板中的一个上的交通锥,此时对应的限位件315可切换至限位状态,以避免夹取装置330夹取交通锥时与该底板相撞,导致传送机构300损坏。
参照图14至图1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机架310可包括前横梁311、左侧横梁312和右侧横梁313,第五驱动件322的前端连接前横梁311,且后端连接滑动件321,并适于沿前后方向驱动滑动件321,第六驱动件323的上端连接滑动件321,且下端连接夹取装置330,并适于沿上下方向驱动夹取装置330,以此可实现交通锥的自动传送,便于交通锥收放作业,提高作业效率。
详细来讲,第六驱动件323可分别与滑动件321与夹取装置330相连,以驱动夹取装置330沿上下方向移动,同时,第五驱动件322可分别与机架310的前横梁311和滑动件321相连,以驱动滑动件321沿前后方向移动,也就是说,通过第五驱动件322和第六驱动件323,可提高夹取装置330的移动自由度,以使夹取装置330在机架310内进行复杂的空间移动,便于对交通锥进行夹取。
另外,结合前述实施例,第二导向槽314可包括两个,左侧横梁312可具有一个第二导向槽314,右侧横梁313可具有另一个第二导向槽314,一个第二导向槽314和另一个第二导向槽314沿左右方向相对,滑动件321的左右两端可分别嵌入一个第二导向槽314和另一个第二导向槽314内,以通过两个第二导向槽314,提高滑动件321的移动稳定性。
此外,左侧横梁312和右侧横梁313可分别设有限位件315,滑动件321沿两个第二导向槽314滑动时,限位件315可切换至限位状态以止抵滑动件321,以避免夹取装置330与存放装置2000相撞,提高交通锥收放作业的安全性。
参照图14至图1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机架310可具有第一端310a和第二端310b,第五驱动件322可配置用于驱动夹取装置330在第一端310a和第二端310b之间移动,且第一端310a和第二端310b中的至少一处设有检测元件316,用于检测夹取装置330的位置,这样可提高传送机构300的传送准确性,且保证安全性。
可选地,夹取装置330可在第五驱动件322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一端310a,此时设置在第一端310a的检测元件316可检测到夹取装置330的位置,以使夹取装置330停在预定位置,并当夹取装置330移动至预定位置时,检测元件316可与第五驱动件322和第六驱动件323信号传输,以使第五驱动件322和第六驱动件323停止驱动,以提高夹取装置330的移动准确性,同时还可保证传送机构300的结构安全。
可选地,夹取装置330可在第五驱动件322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二端310b,此时设置在第二端310b的检测元件316可检测到夹取装置330的位置,以使夹取装置330停在预定位置,并当夹取装置330移动至预定位置时,检测元件316可与第五驱动件322和第六驱动件323信号传输,以使第五驱动件322和第六驱动件323停止驱动,以提高夹取装置330的移动准确性,同时还可保证传送机构300的结构安全。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检测元件316可为接近开关。
参照图14至图1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机架310的第一端310a可设有多个检测元件316,多个检测元件316可沿上下方向布置,并在沿上下方向远离第五驱动件322的方向上,逐渐靠近第二端310b,以提高传送机构300的准确性,同时还可保证安全性。
详细地,机架310的第一端310a可与收放端2110相对设置,存放装置2000可包括多个底板,多个底板在靠近收放端2110的端部可沿上下方向布置,并沿上下方向远离第五驱动件322的方向上,逐渐靠近第二端310b,换言之,多个检测元件316可分别一一对应多个底板的靠近收放端2110的端部;
在第五驱动件322和第六驱动件323的作用下,夹取装置330可移动至第一端310a,此时对应的检测元件316可检测到夹取装置330,并与第五驱动件322和第六驱动件323信号传输,以使第五驱动件322和第六驱动件323停止驱动,使得夹取装置330停在预定位置,避免底板与夹取装置330之间的距离过近,导致相互碰撞,以提高交通锥作业的安全性。
参照图14至图1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五驱动件322和第六驱动件323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剪叉式折叠部和驱动部,剪叉式折叠部可与驱动部相连,驱动部可配置为驱动剪叉式折叠部展开和折叠,以提高夹取装置330的移动速度,从而可提高传送机构300的传送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第五驱动件322和第六驱动件323的至少一个可包括剪叉式折叠部和驱动部;当第五驱动件322和/或第六驱动件323工作时,驱动部可驱动剪叉式折叠部展开,通过剪叉式折叠部可将驱动部的驱动距离放大,以提高夹取装置330的移动效率,从而可提高传送机构的工作效率。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五驱动件322可包括第一剪叉式折叠部3221和第二驱动部3222;第六驱动件323可包括第二剪叉式折叠部3231和第三驱动部3232;其中,第二驱动部3222和第三驱动部3232可均为气缸或液压缸。
参照图14至图2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夹取装置330可包括第一夹持部331、第二夹持部332和第七驱动件333,第二夹持部332可与第一夹持部331铰接,第七驱动件333可分别与第一夹持部331和第二夹持部332相连,并可配置为驱动第二夹持部332相对于第一夹持部331转动,以夹持交通锥,便于交通锥收放作业。
详细地,当夹取装置330移动至第一端310a时,第七驱动件333可驱动第二夹持部332相对于第一夹持部331转动,以使第一夹持部331和第二夹持部332可配合夹持交通锥,随后可夹取装置330可在第五驱动件322和第六驱动件323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二端310b,此时第七驱动件333可驱动第二夹持部332相对于第一夹持部331转动,以使第一夹持部331和第二夹持部332可配合解除对交通锥夹持,以使交通锥可放置在第二端310b,并通过第二端310b将交通锥放置在地面。
相反地,也可通过第七驱动件333驱动第二夹持部332,以使第一夹持部331和第二夹持部332配合夹持第二端310b的交通锥,随后夹取装置330可在第五驱动件322和第六驱动件323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一端310a,此时可通过第七驱动件333驱动第二夹持部332,以使第一夹持部331和第二夹持部332配合解除对交通锥夹持,以便于交通锥的回收。
机架310可包括前横梁311、左侧横梁312和右侧横梁313,第五驱动件322的前端可与前横梁311相连,后端可与滑动件321相连,第六驱动件323的上端可与滑动件321相连,下端可与夹取装置330相连;在交通锥收放作业时,第六驱动件323可驱动夹取装置330沿上下方向移动,第五驱动件322可间接地驱动夹取装置330沿前后方向移动,也就是说,通过第五驱动件322和第六驱动件323可提高夹取装置330的移动自由度,使得夹取装置330可在机架310上进行复杂的空间移动,以便于传送交通锥,提高作业效率。
进一步的,左侧横梁312可具有第二导向槽314,右侧横梁313可具有第二导向槽314,且两个第二导向槽314沿左右方向相对,滑动件321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可分别嵌入两个第二导向槽314内,以提高滑动件321沿前后方向的移动稳定性。另外,滑动件321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可分别设有第二滚轮3211,第二滚轮3211可滚动地支撑在第二导向槽314内,以减少滑动件321与第二导向槽314之间的摩擦,提高滑动件321的移动稳定性。
再进一步的,在左侧横梁312与右侧横梁313上可分别设有限位件315,应用时,限位件315可设置在靠近第一端310a的位置;当限位件315处于释放状态时,滑动件321可沿前后方向在第二导向槽314上自由滑动,并可滑过限位件315;当限位件315处于限位转改时,滑动件321可沿前后方向在第二导向槽314上滑动预定行程后被限位件315止抵,以阻止滑动件321滑过限位件315,从而可避免夹取装置330与存放装置2000发生碰撞,以提高作业的安全性。
更进一步的,机架310可具有第一端310a和第二端310b,机架310的第一端310a可与收放端2110相对设置,在第五驱动件322的作用下,夹取装置330可在第一端310a和第二端310b之间移动,以实现交通锥的传送。另外,在第一端310a和第二端310b中国的至少一处课设有检测元件316,以检测夹取装置330的位置,从而可提高夹取装置330的位移准确性,同时还可避免夹取装置330与其他结构件相撞,提高安全性。其次,在机架310的第一端310a可设有多个检测元件316,多个检测元件316在自上而下的方向上逐渐靠后布置,而在存放装置2000上也可设有多个底板,多个底板在靠近收放端2110的端部分别与多个检测元件316一一对应,以当夹取装置330夹取底板上的交通锥时,底板所对应的检测元件316可检测到夹取装置330,并与第五驱动件322和第六驱动件323信号传输,以使第五驱动件322和第六驱动件323停止运行,避免夹取装置330与底板碰撞,保证传送机构300的安全性。
在实际应用时,传送机构300可与存放装置2000相对设置,通过传送机构300可将交通锥取出或放回存放装置2000内;其中,传送机构300可将存放装置2000的交通锥从第一端310a传送至第二端310b,可在第二端310b设置收放装置5000来放置交通锥转移至工作面或者从工作面回收交通锥,实现交通锥的自动收放,提升装卸输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提升作业效率。
另外,结合前述实施例,存放装置2000可包括多个底板2200,多个底板2200沿上下方向层叠且间隔设置,相邻的底板2200之间构造出收纳空间2100。换言之,存放装置2000在沿上下方向上可具有多个收纳空间2100,通过设置传送机构300,可将上方收纳空间2100的交通锥移送至下方,以方便收放装置5000来转移至工作面,或者在收放装置5000将交通锥回收后,通过传送机构300将交通锥移送到上方的收纳空间2100。存放装置2000通过设置多个收纳空间2100,提升了交通锥的存放数量,且通过传送机构300来实现上方收纳空间2100的交通锥的平台补充或取走,再通过推进机构200和推出机构100的配合,将存放装置2000内的交通锥移入和移出,有效提升了装卸输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提升作业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传送机构300:装卸输送设备在作业过程中,传送机构300可将交通锥进行传送,以补充或收回交通锥,便于收放装置5000放置交通锥转移至工作面或者从工作面回收交通锥。由于装卸输送设备动作快,通过设置传送结构300,能够确保保证各项动作的连贯与高效性,传送机构300具有以下特点:
1、精准快速竖移功能,即精确快速地在竖向的不同位置进行整排交通锥的夹取与运输;
2、精准快速横移功能,即精确快速地在横向的不同位置进行整排交通锥的夹取与运输;
3、防单摆晃动功能,即在竖向最大位移情况下的横向突然停止运动时产生的加速度会引起排夹交通锥随剪叉式折叠部摆动;
4、横移导向功能,保证横向快速运动与停止动作的平稳交替;
5、高效性,即在执行动作的过程中,各项运动响应与传输速度要求高效率,以适应交通锥自动收放车的正常工作;
6、通用性,能满足专用与普通等不同规格型号的交通锥对夹取装置330存在不同要求的通用化设计。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示例中,传送机构300可包括如下结构:
机架310:机架310由矩形管、安装板、筋板等组焊而成,为传送机构300提供安装平台;在夹取装置330的工作过程中,存在垂直与水平两种空间运动,第二驱动部3222即是在垂直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在第一剪叉式折叠部3221的作用下,第二驱动部3222的速度与位移行程成倍的放大,能将交通锥安全有序地传送到相应位置;同时在其动作过程中,为进一步提升作业效率,第二驱动部3222动作会与第三驱动部3232等其他动作产生复合联动;
第五驱动件322:第一剪叉式折叠部3221由焊接在机架310横梁上的固定座、焊接在滑动件321横梁上的固定支座、短连杆和长连杆等组件用销轴连接而成。两个第一剪叉式折叠部3221在横移油缸的伸缩作用下带动滑动件321在第二导向槽314内快速移动,能成倍数地方第二驱动部3222的行程和移位大小,实现横向搬运交通锥的功能,同时在限位件315的作用下,实现精准横移限位;
其中,可包括第二驱动部3222:第二驱动部3222一端用销轴与第一剪叉式折叠部3221的固定座相连,另一端用销轴与短连杆相连,经过第二驱动部3222的伸缩运动,使第一剪叉式折叠部3221带动滑动件321和第六驱动件323快速移动;
限位件315:限位件315由限位支座、导向套、导向杆、限位气缸等组成。限位支座焊接于第二导向槽314下方,在限位气缸的伸缩运动下带动导向杆在导向套内运动,当限位气缸伸出时,带动导向杆伸出,伸出的导向杆阻挡滑动件321的横向运动(在阻挡的过程中,液压系统有防碰撞溢流保护功能用来保护伸缩与滑动件321的碰撞损害),用机械限位达到横向限位功能;
托管链条:托管链条一端用螺钉固定于滑动件321上,另一端用螺钉固定于传送机构300上,内部有受保护的油管与气管等随着滑动件321有序运动,防止横移运动时管路凌乱;
第二导向槽314:第二导向槽314焊接于机架310的顶部,两根第二导向槽314等高平行,用于滑动件321的横移导向、支撑与限位;
滑动件321:滑动件321由矩形钢管横梁、横移轮座、轮子等组成;矩形钢管横梁下焊接第六驱动件323的安装座,用于带动第六驱动件323的横向精确、平稳有序移动,通过第二导向槽314的限位能平衡第六驱动件323因受力不均带来的力矩。
第六驱动件323:第六驱动件323由第三驱动部3232和第二剪叉式折叠部3231,且第二剪叉式折叠部3231的一端可与夹取装置330相连,以实现交通锥的传送。
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对第五驱动件322、滑动件321与第二导向槽314等结构的设计,第五驱动件322能成倍地放大第二驱动部3222的横向转移速度和位移量,配合限位件315的作用,能精确快速地在横向的不同位置进行交通锥的夹取与运输转移,在滑动件321及第二导向槽314的作用下,更好地带动夹取装置330的横向精确、平稳有序移动,通过横移第二导向槽314能平衡排夹竖移机构因受力不均带来的力矩,同时护管链条能使油管与气管等随着横移机架310有序运动,防止横移运动时管路凌乱,整个机构能精确快速地在横向的不同位置进行交通锥的夹取与运输,使设备拥有精准快速横移功能;
2、通过对剪叉式折叠部的设计,要求加工时对尺寸精度及公差进行严格控制,接触端面采用宽大且高平面度、平行度和粗糙度的精配合,对轴孔采取加长增粗型高同轴度、高粗糙度的精密配合连接方式,同时增大了剪叉式折叠部的强度和刚性,能有效防止在竖向最大位移情况下的横向突然停止运动时产生的加速度,引起交通锥随驱动件的摆动,使设备拥有防单摆晃动功能;
3、通过对滑动件321与第二导向槽314等结构的设计,其中滑动件321可由矩形钢管横梁、横移轮座、轮子等组成;在横移轮座与轮子的引导以及滑槽的限位下,能更好地带动夹取装置330的横向精确、平稳有序移动,特别是能保持两端移动的速度和位移量相同;通过横移第二导向槽314的限位能平衡第六驱动件323因受力不均带来的力矩,同时护管链条能使油管与气管等随着滑动件321有序运动,防止横移运动时管路凌乱,整个机构能精确快速地在横向的不同位置进行交通锥的夹取与运输,保证横向快速运动与停止动作的平稳交替,使设备拥有横移导向功能。
进一步地,驱动装置3000还可包括移位装置400,移位装置400设于预定位置,并配置沿左右方向移位交通锥。
具体而言,存放装置2000沿左右方向可排布有多列交通锥,通过设置移位装置400沿左右方向移动交通锥,以方便在推出机构100在将存放装置2000的交通锥推出后,通过移位装置400将交通锥移动到定点位置,以方便收放装置5000定点取走交通锥。另外,在收放装置5000将交通锥回收到定点位置后,可通过移位装置400对交通锥进行移动,将交通锥移动到不同的位置,以方便交通锥可以摆放到收放端2110沿左右方向的不同位置,再通过推进机构200将交通锥推进至存放装置2000内。通过设置移位装置400,能够方便交通锥的定点取放,提升装卸输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以及各部件之间的作业的连贯性,进而提升交通锥收放的效率。
其中,本发明的移位装置400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形式,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移位装置400的不同实施例。
结合图21至图2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中,移位装置可包括第三支架440、第一支撑件450、第十一驱动件460和第十二驱动件470。
其中,第一支撑件450在让位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可移动地与第三支架440相连,第一支撑件450上可设有用于容置交通锥的第一容置位454,第十一驱动件460分别与第一支撑件450和第三支架440相连,以驱动第一支撑件450在让位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移动,第十二驱动件470与第三支架440相连,以驱动第三支架440沿左右方向移动;如此可将交通锥移动至预定位置,便于交通锥取放,可提高交通锥收放效率。
具体而言,装卸输送设备的第一底座361上可具有初始位置和预定位置;在交通锥收放过程中,可在装卸输送设备上的初始位置和预定位置对交通锥进行收放;例如,在交通锥放置时,第一支撑件450可位于初始位置,此时交通锥可放置在第一支撑件450的第一容置位454上,随后第十二驱动件470可驱动第三支架440沿左右方向移动,以使与第三支架440连接的第一支撑件450可沿左右方向移动至预定位置,然后可通过收放装置5000来将第一支撑件450上的交通锥取出并放置在路面上,完成交通锥的放置;
相反的,在交通锥回收时,第一支撑件450可位于预定位置,此时回收的交通锥可放置在第一支撑件450的第一容置位454上,随后第十二驱动件470可驱动第三支架440沿左右方向移动至初始位置,以使与第三支架440连接的第一支撑件450可沿左右方向移动至初始位置,然后可通过传送机构300将第一支撑件450上的交通锥取出,再通过推进机构200将交通锥推进至存放装置2000并收纳,完成交通锥的回收。
在前述交通锥放置过程中,由于交通锥收放速度较快,在容置有交通锥的第一支撑件450移动至预定位置的同时,下一个交通锥已放置在初始位置,第一支撑件450在往初始位置移动时可与第十一驱动件460配合,以让位交通锥;详细地,第十一驱动件460可驱动第一支撑件450切换至让位位置,以对交通锥进行让位,随后第十一驱动件460可驱动第一支撑件450切换至支撑位置,以支撑初始位置上的交通锥,换言之,第一支撑件450此时回归至初始位置。当然,根据同样的思路,在交通锥回收时,第十一驱动件460也可驱动第一支撑件450在让位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切换,以让位交通锥,保证交通锥移位的正常进行,同时还可提高交通锥收放作业的效率。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位装置400,通过第一支撑件450可将交通锥移动至预定位置,便于交通锥取放,以提高交通锥收放效率。
当然,第一支撑件450的让位方式有多种;例如,第十一驱动件460可驱动第一支撑件450沿垂直于左右方向移动,以使第一支撑件450可在让位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移动;又如,第十一驱动件460可驱动第一支撑件450转动,以使第一支撑件450可在让位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移动;但这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优选地,第一支撑件450在让位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连接第三支架440,且第一支撑件450的旋转轴沿左右方向延伸;如此可通过第一支撑件450的转动来避让交通锥,避免第一支撑件450与交通锥之间发生结构干涉,影响交通锥的正常收放;
其中,第一支撑件450沿左右方向移动时,第一支撑件450位于支撑位置可驱动交通锥沿左右方向移动,第一支撑件450位于让位位置可避让交通锥,便于第一支撑件450复位,即第一支撑件450恢复至初始位置或预定位置。
当然,根据实际情况,第一支撑件450的旋转轴可沿垂直于左右方向延伸,并通过第十一驱动件460驱动第一支撑件450在让位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转动,实现对交通锥的让位以及支撑。
参照图21至图2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移位装置400还可包括第一导杆480,第一导杆480沿左右方向延伸,且第一支撑件450可沿左右方向可移动地连接第一导杆480,通过第一支撑件450与第一导杆480的连接配合,第十二驱动件470可驱动第一支撑件450沿左右方向移动;另外,第一支撑件450可绕第一导杆480可转动,通过第一支撑件450与第一导杆480的转动配合,第十一驱动件460可驱动第一支撑件450在让位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转动,以让位和支撑交通锥;这样设置,可实现第一支撑件450沿左右方向的移动,以及第一支撑件450在让位位置和支撑位置的切换,且可降低移位装置400的复杂度。
参照图21至图2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450可包括支撑部451和第四套筒452,支撑部451可与第四套筒452相连,第三支架440可包括架体441和第三套筒442,架体441可与第三套筒442相连,第四套筒452和第三套筒442可套接于第一导杆480,并沿左右方向可移动,第四套筒452和第三套筒442沿左右方向传动配合,以使第一支撑件450可沿左右方向移动,提高移动稳定性,实现交通锥移位。
其中,第十二驱动件470可与架体441连接,在第十二驱动件470的驱动下,第三套筒442可沿第一导杆480移动,即第三套筒442沿左右方向移动,同时第三套筒442可与第四套筒452传动配合,以驱动第四套筒452沿第一导杆480移动,即第四套筒452沿左右方向,从而可使支撑部451沿左右方向,便于实现交通锥的移位;简而言之,通过第一导杆480分别与第四套筒452和第三套筒442之间的配合,可为第一支撑件450提供导向,提高第一支撑件450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稳定性。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第四套筒452和第三套筒442可通过抵接传动;详细地,第四套筒452可包括多个,第三套筒442可包括多个,多个第四套筒452可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第三套筒442可设置在相邻两个第四套筒452的间隔内,在第三套筒442沿左右方向移动时可抵接第四套筒452,以驱动支撑部451沿左右方向移动。
参照图21至图2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移位装置400还可包括第二导杆490。
其中,第二导杆490可沿左右方向延伸,且第一导杆480和第二导杆490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第三支架440沿左右方向可滑动地连接第一导杆480和第二导杆490,以提高第三支架440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交通锥移位的可靠性。
具体地,结合前述实施例,在交通锥移位时,架体441可受到外部的力,使得架体441绕第一导杆480摆动,从而影响交通锥的移位,因此,可设置第二导杆490,通过将第三支架440分别与第一导杆480和第二导杆490滑动连接,可避免第三支架440的摆动,且在第三支架440与第一导杆480和第二导杆490的配合下,第一支撑件450可沿左右方向移位交通锥,提高第三支架440的稳定性。
参照图21至图2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450上可设有传动部453,传动部453可与第一支撑件450相连,并与第十一驱动件460铰接,第十一驱动件460为直线驱动结构,换言之,通过第十一驱动件460的直线驱动即可实现第一支撑件450在让位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的切换,这样可降低移位装置400的成本,以及提高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直线驱动结构指的是,可用于实现直线运动的驱动结构;例如,气缸、液缸等。
可选地,直线驱动结构可包括气缸,气缸可与传动部453铰接,通过气缸驱动,传动部453传动,可使第一支撑件450在让位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切换;在维护移位装置400时,由于气缸的结构简单,因而可降低维护成本,且可使第十一驱动件460具有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另外,传动部453的传动方式有多种;例如,传动部453可为座体,座体固定在第一支撑件450上,且座体可与第十一驱动件460铰接,因此,通过第十一驱动件460可驱动第一支撑件450转动;又如,传动部453可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接,第一部分可与第一支撑件450固定连接,第二部分伸出第一支撑件450并与第十一驱动件460铰接,因此,在第十一驱动件460驱动时,传动部453可通过杠杆原理,撬动第一支撑件450转动;但这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照图21至图2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十二驱动件470可包括第四驱动部471和剪叉式折叠部472,第四驱动部471可与剪叉式折叠部472相连,并配置为驱动剪叉式折叠部472沿左右方向在展开和折叠之间切换,剪叉式折叠部472与第三支架440传动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第十二驱动件470工作时,第四驱动部471可驱动剪叉式折叠部472沿左右方向展开和折叠,通过剪叉式折叠部472自身的结构特性,可将第四驱动部471的驱动行程放大,以提高第一支撑件450对交通锥的移位速度,从而可提高交通锥的收放效率。
参照图21至图2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450上可设有多个第一容置位454,且多个第一容置位454沿左右方向排布;换言之,在第一支撑件450移位时可带动多个第一容置位454内的交通锥移位,便于对多个交通锥进行收放,以此可提高交通锥收放效率。
参照图24和图2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装卸输送设备,装卸输送设备可包括第一底座361和上述实施例中的移位装置400。
其中,移位装置400可与第一底座361相连,并沿左右方向在第一底座361上移位交通锥,通过应用前述的移位装置400,可提高交通锥收放效率。
具体而言,在交通锥放置作业时,第一支撑件450可位于第一底座361上的初始位置,且第一支撑件450可切换至支撑位置,以支撑第一底座361上的交通锥,随后第三支架440在第十二驱动件470的驱动下,可带动第一支撑件450上的交通锥沿左右方向移动至第一底座361上的预定位置,然后可通过收放装置5000将将第一支撑件450上的交通锥取放并放置在路面上;然后在第十一驱动件460的驱动下,第一支撑件450可切换至让位位置,以在复位时让位放置在初始位置上的交通锥;也就是说,通过不断重复前述步骤,可实现交通锥在第一底座361上的移位,便于交通锥的放置。当然,根据同样的原理,交通锥也可从预定位置移动回初始位置,实现交通锥的回收。
进一步的,在沿前后方向上,移位装置400可间隔布置有第一导杆480和第二导杆490,第三支架440可分别与第一导杆480和第二导杆490可滑动地连接,这样可提高第三支架440的移动稳定性;其中,第三支架440的第三套筒442可套接在第一导杆480上,通过第一导杆480可为第三支架440导向。
更进一步的,第一支撑件450的第四套筒452可套接在第一导杆480上,通过第一导杆480可为第一支撑件450提供导向,以提高第一支撑件450对交通锥的移动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装卸输送设备还可包括第一挡板362,第一挡板362可沿左右方向延伸,并可与第一底座361连接,第一支撑件450在支撑位置与第一挡板362层叠并具有间隙,以沿前后方向定位交通锥,避免交通锥脱离预定轨迹,保证交通锥移位的稳定性。
详细地,结合前述实施例,第一支撑件450可设有多个第一容置位454,第十一驱动件460可驱动第一支撑件450切换至支撑位置,随后第十二驱动件470可驱动第一支撑件450沿左右方向移动,以将第一支撑件450上的多个交通锥从初始位置移动至预定位置,且交通锥可包括椎体和座体,椎体连接在座体的一侧,第一支撑件450上的第一容置位454可用于容置椎体,在前述的移位过程中,第一支撑件450在支撑位置可与第一挡板362层叠并具有间隙,以整齐第一支撑件450上的多个交通锥,保证移位的平稳,同时还可避免多个交通锥脱离第一容置位454,影响交通锥的收放。
参照图24和图2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装卸输送设备还可包括第二挡板363和第十三驱动件364。
第二挡板363可与第一底座361可转动地相连,并具有整齐位置和分离位置,第十三驱动件364可分别与第一底座361和第二挡板363相连,并配置为驱动第二挡板363转动,且所述第二挡板363的旋转轴沿所述左右方向延伸;其中,整齐位置时第二挡板363与第一支撑件450层叠以整齐交通锥,分离位置时第二挡板363与第一支撑件450分离,如此可提高交通锥移位的平稳度,提高交通锥的收放效率。
具体地,当第一支撑件450移动至第一底座361上的初始位置时,交通锥可容置在第一支撑件450的第一容置位454上,随后,第十三驱动件364可驱动第二挡板363切换至整齐位置,以使第二挡板363与第一支撑件450层叠将交通锥整齐,随后第十三驱动件364可驱动第二挡板363切换至分离位置,以使第二挡板363与第一支撑件450分离;然后在第十二驱动件470的作用下,第一支撑件450可沿左右方向移动至预定位置,以便于后续交通锥的摆放;换言之,通过第二挡板363的整齐作用,可提高交通锥移位时的平稳度。
另外,第二挡板363的旋转轴可沿左右方向延伸,且结合前述实施例,可在第二挡板363上设有套筒结构,通过将套筒结构套接在第一导杆480上,即可实现第二挡板363的转动,这样可进一步简化装卸输送设备的结构。
需要补充的是,交通锥可沿前后方向布置,换言之,交通锥的椎体的轴线可与前后方向平行,同时交通锥的座体可放置在第一支撑件450与第二挡板363之间,通过第一支撑件450与第二挡板363沿前后方向的层叠,实现交通锥的整齐。另外,交通锥的整齐指的是,交通锥的座体可与预定方向保持预定角度,其中,预定方向可为左右方向、前后方向。
参照图24和图2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装卸输送设备还可包括托杆365和第十四驱动件367。
其中,托杆365可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与第一底座361可转动地相连,第十四驱动件367可分别与托杆365和第一底座361相连,并配置为驱动托杆365转动,且托杆365的旋转轴沿左右方向延伸,如此可支撑第一底座361上的交通锥,使得交通锥的座体与前后方向保持预定角度,以便于交通锥的移位和取出。
可以理解的是,在移位装置400将交通锥移送至预定位置后,可通过用于摆放交通锥的装置将预定位置上的交通锥取出,并放置在路面上;在此过程中,需要交通锥的座体与前后方向保持预定交通锥,这样可便于交通锥的取出,因此,可通过第十四驱动件367驱动托杆365转动,托杆365可用于支撑交通锥的椎体,以使交通锥的座体保持预定角度,便于取出。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可通过第十四驱动件367驱动托杆365转动,以支撑交通锥的椎体,以使交通锥的座体与水平面垂直,可便于交通锥的取出。
在另一些具体示例中,托杆365可与第二导杆490可转动地连接,第二挡板363可与第一导杆480可转动地连接,并可与移位装置400配合,可在交通锥移位前以及移位后,将交通锥支撑和整齐,以便于交通锥的移位和取放。
参照图24和图2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装卸输送设备还可包括多个第一传感器368,多个第一传感器368沿左右方向排布,且配置为感应交通锥,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布置在装卸输送设备上的多个第一传感器368,当第一支撑件450沿左右方向移动时,多个第一传感器368可感知第一支撑件450上是否存在交通锥,便于作业的正常进行,以提高交通锥的移位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示例中,装卸输送设备可包括如下结构:
托杆365:用于将交通锥托平。用销轴与第一底座361连接,在第十四驱动件367缩回驱动其沿销轴转动至垂直状态,第一底座361上有机械限位块以限位托杆365处于垂直状态,或者可通过第十四驱动件367实现第一底座361的限位。移位动作完成后,第十四驱动件367伸出,托杆365复位水平。
第十四驱动件367:可通过伸出或缩回动作,以驱动托杆365运动。
移位装置400:由两个驱动件(驱动件可为伸缩缸)配合执行一个往复功能的周期性动作。能使第一底座361上的一排交通锥移动一个固定距离的位置,其移位交通锥的方向可以是交通锥从左往右移位,也可以是交通锥从右往左移位。
第二挡板363:用于将交通锥第一底座361整平。用销轴与第一底座361连接,在伸缩缸的伸出和缩回下,绕销轴做90度的周期性旋转动作。第一底座361上有机械限位块以限位第二挡板363处于垂直状态,或者可通过第十三驱动件364实现第二挡板363的限位。移位动作完成后,第十四驱动件367伸出,第二挡板363复位水平。
第一挡板362:用于将交通锥第一底座361整平,固定于第一底座361上。
第一传感器368:感应该位置的交通锥是否存在,将信号传递控制器执行相应动作,保证设备作业有序进行。
更具体地,移位装置400可包括如下结构:
第二导杆490:固定于第一底座361底部,与第一导杆480平行。用于导向第三支架440。
第三支架440:可以平行滑动的第一底座361第三支架440。通过圆套管一端与第二导杆490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导杆480连接,在第四驱动部471和剪叉式折叠部472的作用下,沿左右方向快速平稳移动。
剪叉式折叠部472:剪叉式折叠部472一端用销轴与第三支架440连接,另一端用销轴与第一底座361连接,中间位置用销轴与第四驱动部471杆体连接。在第四驱动部471的伸缩作用下带动移位装置400在沿导杆快速移动,能成倍数地放大驱动件的行程和速度,实现搬运交通锥的功能;
第四驱动部471:第四驱动部471的杆体用销轴与剪叉式折叠部472连接,第四驱动部471的缸体用销轴与第一底座361的支座连接。用于驱动剪叉式折叠部472伸缩动作。
第四套筒452:在第一导杆480上滑动,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450,用于卡住交通锥第一底座361,实现平稳移位导向功能。
销轴:零部件之间的连接件。
第一支撑件450:与交通锥第一底座361匹配,带有圆弧缺口,用于限位和驱动交通锥,实现有序移位。
第十一驱动件460:第十一驱动件460的缸体用销轴与第三支架440连接,第十一驱动件460的杆体用销轴与焊接在第四套筒452上的支座连接,在其伸缩的作用下,带动第一支撑件450在0-90°之间转动。
第一导杆480:固定于第一底座361底部,与第二导杆490平行。用于导向第三支架440、第四套筒452和第一支撑件450。
固定座:焊接在第一底座361上。
移位装置400:装卸输送设备在作业过程中,移位装置400需要及时对第一底座361收放口转移交通锥,以保证设备收放交通锥动作的正常进行,在此过程中,移位装置400作用非常重要。由于装卸输送设备动作极快,需保证各项动作的连贯与高效性。
在取走或收回交通锥后,移位装置400可快速转移或补充交通锥,动作应快速、平稳、精准,无明显晃动,无卡滞、无异响。除此之外,本装置还具备以下特点:1、快速动作匹配,原则上4秒内完成一个动作周期,包含多个动作复合联动;2、整齐功能,将交通锥端面整齐扶正,方便横移与排夹动作;3、缚心功能,缚束交通锥重心,让移位更有序;4、导向限位功能,让受力不均的横移装置能平稳快速移位。
参照图26至图3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移位装置400可包括托架组件410、转动件420和第八驱动件430。
其中,托架组件410沿左右方向可设有多个第二容置位4121,第二容置位4121配置为容置沿前后方向布置的交通锥,转动件420可具有靠近托架组件410的第一位置和远离托架组件410的第二位置,转动件420在第一位置与托架组件410沿前后方向相对,以使多个交通锥排布整齐,第八驱动件430与转动件420相连,并可配置为驱动转动件4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这样设置,可整齐多个交通锥,便于对多个交通锥进行移位,提高交通锥收放效率。
具体而言,在交通锥放置作业时,夹取装置330可将多个交通锥夹取并放置到托架组件410上,此时,多个交通锥可分别放置在多个第二容置位4121上,且第二容置位4121可容置沿前后方向布置的交通锥,换言之,交通锥可包括锥体和座体,锥体的轴线可沿前后方向延伸,交通锥座体可位于转动件420与托架组件410之间,随后第八驱动件430可驱动转动件420切换至第一位置,以使转动件420可与托架组件410沿前后方向相对,并分别从交通锥座体的沿前后方向的两侧抵接,以使多个交通锥排布整齐;然后,第八驱动件430可驱动转动件420切换至第二位置,以使转动件420远离托架组件410,便于后续托架组件410对交通锥的移位。
根据同样的原理,在交通锥回收作业时,通过第八驱动件430驱动,转动件4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以与托架组件410配合,将多个交通锥排布整齐,便于夹取装置330将多个交通锥夹取,实现交通锥的回收。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位装置400,通过托架组件410与转动件420的配合,可整齐多个交通锥,便于对多个交通锥进行移位,提高交通锥收放效率。
当然,根据实际情况,托架组件410上的多个第二容置位4121可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便于托架组件410与转动板配合,以使多个交通锥排布整齐;
举例而言,参照图3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容置位4121在托架组件410上可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可使放置在托架组件410上的多个交通锥排布整齐。
具体地,夹取装置330可将多个交通锥夹取并放置在多个第二容置位4121上,多个第二容置位4121上的多个对应的交通锥可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以减少多个交通锥之间的相互干涉;随后,第八驱动件430可驱动转动件4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实现托架组件410与转动件420的配合,以使多个交通锥排布整齐。
另外,转动件420沿左右方向延伸,且至少部分可与多个第二容置位4121沿前后方向相对,可以理解的是,在左右方向上,转动件420的尺寸可不小于托架组件410的尺寸,通过转动件420可将多个第二容置位4121上的多个交通锥排布整齐,且在托架组件410沿左右方向对交通锥移位时,托架组件410可在转动件420沿左右方向上的两端之间移动,保证转动件420可与多个第二容置位4121沿前后方向相对,可使多个交通锥受到转动件420的作用而排布整齐。
进一步的,转动件420可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状或条状,板状或条状的转动件420可与托架组件410分别从交通锥座体沿前后方向的两侧抵接,以整齐多个交通锥;其中,板状或条状的转动件420可包括多个,并分别由多个第八驱动件430驱动,以与托架组件410配合整齐多个交通锥。可选地,板状的转动件420可提高与交通锥座体的接触面积,便于更好的实现交通锥的整齐;可选地,条状的转动件420可降低加工制造的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托架组件410可包括第二底座411、升降架412、第九驱动件413和第十驱动件414。
其中,升降架412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连接第二底座411,多个第二容置位4121设于升降架412,第九驱动件413连接第二底座411,并配置为驱动第二底座411沿左右方向移动,第十驱动件414分别与第二底座411和升降架412相连,并配置为驱动升降架412沿上下方向移动;因此,通过托架组件410可实现多个交通锥的移位,提高交通锥收放作业的效率。
其中,前述的方位仅为了更好的描述实施例,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在不改变本发明设计原理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方位来实现本方案,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交通锥收放作业时,可通过收放装置5000进行交通锥的定点取放,此时为了便于交通锥的定点取放,第九驱动件413可驱动托架组件410沿左右方向移动,以使托架组件410上的交通锥可移动至预定位置,便于多个第二容置位4121上的交通锥可逐一移动至预定位置,从而实现交通锥的定点取放。
另外,移位装置400可安装在传送机构300的机架310上,在多个第二容置位4121上放置交通锥时,在重力的作用下,交通锥会与机架310发生抵触,不利于交通锥的移位;因此,可设有第十驱动件414,第十驱动件414可分别与第二底座411和升降架412相连,以驱动升降架412沿上下方向移动,使得交通锥与机架310分离,避免交通锥在沿左右方向移位时,与机架310发生摩擦磨损,保证装置移动的平稳。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托架组件410上的多个第二容置位4121可沿上下方向排布,也可实现交通锥的定点取放;详细地,第十驱动件414可驱动托架组件410上的多个交通锥沿上下方向抬升,随后可沿左右方向移动至预定位置,实现交通锥的定点取放。
参照图30至图3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底座411和升降架412中的一个可设有导杆,另一个可设有导孔415,导杆和导孔415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导杆可滑动地套设于导孔415内,换言之,通过导杆与导孔415的配合,可提高升降架412沿上下方向移动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二底座411可设有导杆,升降架412可设有导孔415,导杆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地套设于导孔415内;在第十驱动件414驱动升降架412时,导杆与导孔415可沿上下方向滑动配合,以提高升降架412移动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二底座411可设有导孔415,升降架412可设有导杆,导杆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地套设于导孔415内;在第十驱动件414驱动升降架412时,导杆与导孔415可沿上下方向滑动配合,以提高升降架412移动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十驱动件414可包括多个,多个第十驱动件414可沿左右方向排布,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前述实施例,多个第二容置位4121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因此需要在左右方向上布置多个第十驱动件414,以在升降架412沿上下方向移动时,多个第十驱动件414可使升降架412上的多个交通锥受到同样的作用力,从而可提高升降架412的移动稳定性,避免交通锥与机架310发生摩擦磨损。
参照图30和图32,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升降架412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均连接有第十驱动件414,也就是说,在第十驱动件414驱动时,升降架412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均可受到第十驱动件414的驱动力,以提高升降架412在上下方向移动的稳定性,保证交通锥收放作业的正常进行。
参照图27和图2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传送机构300可包括机架310和上述实施例中的移位装置400。
其中,移位装置400可设于机架310上,通过应用前述的移位装置400,可提高交通锥的移位效果,从而可提高交通锥的收放效率。
具体而言,移位装置400可设置在机架310上,多个交通锥可对应放置在托架组件410的多个第二容置位4121,随后第八驱动件430可驱动转动件4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以使托架组件410可与转动件420配合将多个交通锥排布整齐,其中,第二容置位4121上的交通锥可沿前后方向布置,即交通锥锥体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交通锥座体可位于托架组件410与转动板之间,托架组件410和转动板可分别从交通锥座体沿前后方向的两侧抵接交通锥,以使多个交通锥排布整齐,便于后续托架组件410对交通锥移位;
随后第十驱动件414可驱动升降架412相对于第二底座411沿上下方向移动,以使升降架412上的交通锥可上升并与机架310分离,避免后续沿左右方向移动时交通锥与机架310发生摩擦磨损;然后连接在第二底座411的第九驱动件413可驱动托架组件410沿左右方向移动,以使交通锥可向预定位置移动;
且升降架412上的多个第二容置位4121可沿左右方向排布,以在多次重复前述步骤后,可将多个第二容置位4121上的多个交通锥逐一移动至预定位置,便于交通锥作业时的定点取放。
进一步的,转动件420可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状,以提高转动件420与交通锥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更好地使多个交通锥排布整齐。或者,转动件420可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条状,以节约转动件420的制造成本。
更进一步的,在第二底座411和升降架412中的一个可设有导杆,另一个可设有打孔,导孔415和导杆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导杆可滑动地套设于导孔415内,可为升降架412相对于第二底座411沿上下方向移动时,提供稳定地导向,保证交通锥可正常收放作作业。
再进一步的,在沿左右方向上,可排布有多个第十驱动件414,在多个第十驱动件414驱动升降架412时,可使升降架412上的多个交通锥受到相同的作用力,以保证升降架412的移动稳定性。或者,可在升降架412沿左右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十驱动件414,以提高升降架412在上下方向移动的稳定性,保证交通锥收放作业的正常进行。
参照图26至图3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移位装置400可设有第三滚轮416,机架310可设有第三导向槽317,第三导向槽317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三滚轮416沿前后方向伸入并可滚动地设于第三导向槽317内;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三滚轮416和第三导向槽317的配合,可使移位装置400沿左右方向稳定地移动,同时第三导向槽317可与第三滚轮416配合,以限位移位装置400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避免移位装置400偏离预定位置。
参照图26至图33,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移位装置400可设有第四滚轮417,机架310可设有第四导向槽318,第四导向槽318沿左右方向延伸,第四滚轮417沿上下方向伸入并可滚动地设于第四导向槽318内;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四滚轮417和第四导向槽318的配合,可使移位装置400沿上下方向稳定地移动,同时第四导向槽318可与第四滚轮417配合,以限位移位装置400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避免移位装置400偏离预定位置。
结合前述实施例,移位装置400可设有第三滚轮416和第四滚轮417,第三滚轮416可沿前后方向伸入并可滚动地设于第三导向槽317内,第四滚轮417可沿上下方向伸入并可滚动地设于第四导向槽318内,即通过第三滚轮416与第三导向槽317的配合,以及第四滚轮417与第四导向槽318的配合,可使移位装置400稳定地沿左右方向移动,保证交通锥收放作业的进行。
且第三导向槽317可在上下方向上对第三滚轮416限位,第四导向槽318可在前后方向上对第四滚轮417限位,也就是说,机架310可分别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对移位装置400进行限位,以避免移位装置400移动时脱离预定轨迹。
另外,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三滚轮416和第四滚轮417可分别设置在第二底座411上。
参照图27和图28,结合前述实施例,传送机构300可包括夹取装置330和第六驱动件323。
其中,夹取装置330配置用于夹持交通锥,并可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第六驱动件323分别与夹取装置330和机架310相连,并配置为驱动夹取装置330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以实现交通锥收放作业。
可选地,夹取装置330在第三位置时可与移位装置400配合,在第四位置时取放交通锥;详细地,在交通锥放置作业时,在第六驱动件323的作用下,夹取装置330可在第四位置夹取交通锥,并在第三位置与移位装置400配合,以将交通锥放置在托架组件410上,由托架组件410将交通锥移动至预定位置,便于交通锥取出放置。需要补充的是,交通锥可容置在容置空间中,在第四位置时,夹取装置330可与容置空间配合以取放交通锥。
当然,夹取装置330可在第三位置时取放交通锥,在第四位置时与移位装置400配合,以实现交通锥的收放作业;但这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照图27和图2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传送机构300还可包括限位座340,限位座340可与机架310相连,第一位置时限位座340限位转动件420,第二位置时限位座340与转动件420分离;具体地,第八驱动件430可驱动转动件420切换至第一位置,使转动件420与托架组件410沿前后方向相对,以整齐多个交通锥,此时限位座340可止抵转动件420,以限制转动件420朝托架组件410转动,避免损坏交通锥;随后在多个交通锥整齐完成后,第八驱动件430可驱动转动件420切换至第二位置,以使转动件420与限位座340分离。
参照图2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机架310设有支撑件350,支撑件350与托架组件410沿前后方向相对设置;可以理解的是,交通锥沿前后方向布置在第二容置位4121上,此时交通锥座体可位于托架组件410与转动件420之间,交通锥的椎体可通过支撑件350进行支撑,以此可使得交通锥座体所在平面可垂直于前后方向,为交通锥后续取放提供有利条件;
更具体地,通过支撑件350可使交通锥座体与水平面垂直,便于交通锥的取放。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第八驱动件430、第九驱动件413、第十驱动件414和第六驱动件323可包括气缸,气缸在应用中非常广泛且生产标准化,因此,当气缸损坏时可通过低成本进行替换。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传送机构300可具有前端和后端,传送机构300的前端可与存放装置2000的后端对接,存放装置2000可用于交通锥的容置,夹取装置330可从存放装置2000的后端夹取交通锥,并传送到传送机构300的后端,而位于传送机构300后端的移位装置400可对多个交通锥进行整齐,并将多个交通锥移至预定位置,方便交通锥的定点取放。
结合图34至图3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装卸输送设备可包括收放装置5000,收放装置5000与驱动装置配合,并配置用于放置交通锥至工作面以及从工作面回收交通锥,实现装卸输送设备的自动摆放交通锥以及自动收取交通锥,提升装卸输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提升交通锥的收放效率。
其中,收放装置5000可包括:拾取机构5110、旋转机构5120和翻转机构5130。请参阅图34,拾取机构5110可用于夹持和释放交通锥。拾,是指交通锥在从地面被捡拾的过程动作;取,是指交通锥在从工作平台被取走放置在目标位置的过程动作。无论是拾还是取,都需要先将交通锥夹持起来再移动到指定位置后释放完成放置。旋转机构5120用于交通锥在拾取过程中的旋转和复位,旋转机构5120与拾取机构5110相连,并可驱动拾取机构5110绕预定轴线旋转,预定轴线平行于交通锥的轴线。翻转机构5130用于交通锥在拾取过程中的调头,翻转机构5130与旋转机构5120相连,并可沿前后方向翻转拾取机构5110。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收放装置5000,通过拾取机构5110夹持地面或工作平台上的交通锥,通过旋转机构5120绕预定轴线旋转,以使拾取机构5110总能夹持在交通锥的远离地面的一端;通过翻转机构5130使拾取机构5110可沿前后方向翻转完成调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翻转机构5130可以包括第一连杆5131、第二连杆5132、第十五驱动件5133和第十六驱动件5134,请参阅图35和图37,第一连杆5131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连杆5132与第一连杆5131的后端相连,并沿前后方向可翻转。第十五驱动件5133与第一连杆5131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一连杆5131绕第一连杆5131的前端前后翻转。例如,可以在第一连杆5131上固定连接第一安装座5137,第一安装座5137通过销轴与第十五驱动件5133相连,通过将第一安装座5137固定在第一连杆5131上,可以传递和转化第十五驱动件5133在运动过程中的力、速度及位移。第十六驱动件5134分别与第一连杆5131和第二连杆5132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二连杆5132绕第一连杆5131的后端沿前后方向翻转。例如,可以在第一连杆5131上设置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座5138a,在第二连杆5132上设置固定连接的第三安装座5138b,将第十六驱动件5134的两端通过销轴分别与第二安装座5138a和第三安装座5138b传动连接。在第十六驱动件5134行程的改变下,产生围绕第一连杆5131、第二连杆5132连接处销轴做±90°的旋转动作,能将交通锥安全有序地传送到相应位置。此外,拾取机构5110与第二连杆5132传动连接,通过第二连杆5132的翻转等动作,带动拾取机构5110在拾取过程中完成调头。
上述实施例中,第十五驱动件5133和第十六驱动件5134可以是任意合适的驱动零部件的一种或多种,包括但不限于翻转油缸、翻转气缸、电机驱动等。此外,第一连杆5131和第二连杆5132的具体结构和与第十五驱动件5133、第十六驱动件5134的传动方式可以根据现有的技术方案设置,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改进,此处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杆5131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连杆5131在第一位置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在第二位置沿上下方向延伸。请参阅图35和图37,在第十五驱动件5133行程的改变下,第一连杆5131产生围绕传动连接处的销轴做±90°的旋转动作,设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为第一位置,则在第一连杆5131做出+90°的旋转后呈现出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为第二位置,复位时通过继续做-90°的旋转回到第一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杆5132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第二连杆5132在第三位置与第一连杆5131相平,并在第四位置与第一连杆5131垂直。请参阅图35和图37,第二连杆5132在第十六驱动件5134的带动下可实现与第一连杆±90°的旋转动作,设第二连杆5132与第一连杆5131相平的状态为第三位置,则在第二连杆5132做出+90°的旋转后呈现出的与第一连杆5131垂直的状态为第四位置,复位时通过继续做-90°的旋转回到第三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杆5131的后端设有第三定位部5135和第四定位部5136,请参阅图35至图37,第三定位部5135和第四定位部5136绕第二连杆5132设置,其中,在第二连杆5132的翻转方向上,第二连杆5132在第三位置抵接第三定位部5135,并在第四位置抵接第四定位部5136。结合前述实施例,即当第二连杆5132与第一连杆5131相平时,第二连杆5132抵接第三定位部5135;当第二连杆5132与第一连杆5131垂直时,第二连杆5132抵接第四定位部5136。故第三定位部5135可以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杆5131的下表面,用于第二连杆5132顺时针旋转90°的动作限位,避免过转引起的交通锥与地面的碰撞损坏。第四定位部5136可以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杆5131的上表面,用于第二连杆5132在逆时针旋转90°的动作限位,避免过转引起的交通锥与放置平台的碰撞损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杆5131包括主体部5131a和折弯部5131b,请参阅图35至图37,主体部5131a和折弯部5131b相连且主体部5131a中心轴线与折弯部5131b中心轴线相交并呈一定角度,主体部5131a沿前后方向延伸,弯折部连接在主体部5131a的前端并向前向上延伸,弯折部通过销轴与车体上的导轨滑座相连。主体部5131a的前端连接有第一安装座5137,第一安装座5137用于连接第十五驱动件5133,主体部5131a的后端通过销轴与第二连杆5132相连。通过在第一连杆5131前端设置弯折部,可以限制第十五驱动件5133的运动范围,同时能借用杠杆原理,利用较小的力臂带动整个翻转拾取机构,提升了作业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杆5131上连接有第二安装座5138a,第二安装座5138a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杆5131上用于传递和转化力、速度及位移,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第十六驱动件5134相连。第二连杆5132上连接有第三安装座5138b,第三安装座5138b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杆上表面用于传递和转化力、速度及位移,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第十六驱动件5134相连。其中,固定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螺接等。第十六驱动件5134高于第一连杆5131和第二连杆5132,第十六驱动件5134位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上方,并分别与第二安装座5138a和第三安装座5138b相连。当第十六驱动件5134行程改变时,产生围绕第一、第二连杆连接处销轴做±90°的旋转动作,能将交通锥安全有序地传送到相应位置,同时在其动作过程中,为提升作业效率,第十五驱动件5133动作会与第十六驱动件5134的动作产生复合联动。
其中,第二连杆5132可以包括杆体、安装盘、筋板等,第二连杆5132上表面焊接第十六驱动件5134,在第十六驱动件5134的带动下可实现与第一连杆±90°的旋转动作,能将交通锥安全有序地传送到相应位置,同时第二连杆5132安装盘的一端还可以连接旋转机构,为旋转机构的±180°的旋转动作提供稳定可靠的着力平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收放装置5000还可以包括第二传感器5118,第二传感器5118安装在拾取机构5110上,用于检测交通锥的实时位置,当交通锥到指定位置时发讯控制器执行夹取动作。请参阅图38和图39,第二传感器5118可以安装在拾取机构5110的中间板5111上,在检测到交通锥的实时位置后可以将信号进行实时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发布并由收放装置5000执行夹取交通锥的动作。其中,第二传感器5118包括但不限于光电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此处不做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的收放装置5000。
请参阅图35,本实施例的收放装置5000主要包括翻转机构5130、旋转机构5120和拾取机构5110,翻转机构5130与旋转机构5120相连,并可沿前后方向翻转拾取机构5110,旋转机构5120与拾取机构5110相连,并可驱动拾取机构5110绕预定轴线旋转。
翻转机构5130包括第一连杆5131、第二连杆5132、第十五驱动件5133和第十六驱动件5134。第一连杆5131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连杆5132与第一连杆5131的后端相连,并沿前后方向可翻转。第十五驱动件5133与第一连杆5131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一连杆5131绕第一连杆5131的前端前后翻转。第一连杆5131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连杆5131在第一位置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在第二位置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连杆5132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第二连杆5132在第三位置与第一连杆5131相平,并在第四位置与第一连杆5131垂直。第一连杆5131的后端设有第三定位部5135和第四定位部5136,请参阅图35至图37,第三定位部5135和第四定位部5136绕第二连杆5132设置,其中,在第二连杆5132的翻转方向上,第二连杆5132在第三位置抵接第三定位部5135,并在第四位置抵接第四定位部5136。此外,第一连杆5131包括主体部5131a和折弯部5131b,请参阅图35至图37,主体部5131a和折弯部5131b相连且主体部5131a中心轴线与折弯部5131b中心轴线相交并呈一定角度,主体部5131a沿前后方向延伸,弯折部连接在主体部5131a的前端并向前向上延伸。主体部5131a的前端连接有第一安装座,第一安装座用于连接第十五驱动件5133,主体部5131a的后端通过销轴与第二连杆相连。第一连杆5131上连接有第二安装座5138a,第二连杆5132上连接有第三安装座5138b,第十六驱动件5134高于第一连杆5131和第二连杆5132,并分别与第二安装座5138a和第三安装座5138b相连。
旋转机构5120包括旋转气缸和螺钉,将旋转气缸的一端用螺钉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杆5132上,另一端通过螺钉与拾取机构5110相连,通过旋转气缸可实现交通锥在翻转拾取过程中的绕旋转机构5120中心旋转±180°动作,保证交通锥安全有序地传送到相应位置,同时在其动作过程中,可与第十五驱动件5133、第十六驱动件5134等其他动作产生复合联动。
拾取机构5110包括中间板5111、内夹板5112、外夹板5113、第十七驱动件5114和第二传感器5118,请参阅34至图38,中间板5111与旋转机构5120相连,内夹板5112与中间板5111可转动地连接,外夹板5113与中间板5111可转动地连接,第十七驱动件5114与内夹板5112和外夹板5113传动连接,第十七驱动件5114通过其伸缩动作转化成内、外夹板5113绕中间板5111销轴的旋转运动,以驱动内夹板5112和外夹板5113相互靠拢和分离,从而更贴切拾取交通锥的动作状态。其中,内夹板5112包括夹板5112a、托板5112b,请参阅图39,夹板5112a与托板5112b相连,夹板5112a和外夹板5113分别设于中间板5111的相对两侧,中间板5111具有让位孔5115(请参阅图39),托板5112b可穿过让位孔5115与外夹板5113相对,以夹持交通锥。第二传感器5118安装在中间板5111上,在检测到交通锥的实时位置后可以将信号进行实时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发布并由收放装置5000执行夹取交通锥的动作。拾取机构5110还包括第五定位部5116和第六定位部5117,请参阅图35至图39,第五定位部5116与中间板5111相连,且夹板可转动地限位于第五定位部5116与中间板5111之间。第六定位部5117与中间板5111相连,且外夹板5113可转动地限位于第六定位部5117与中间板5111之间。中间板5111的一端与旋转机构5120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内夹板5112和外夹板5113铰接。中间板5111垂直于旋转机构5120的轴线,内夹板5112的旋转轴线和外夹板5113的旋转轴线重合,以便更好更紧地夹取交通锥。第十七驱动件5114分别与内夹板5112和外夹板5113铰接,通过铰接传动使第十七驱动件5114的伸缩动作转化成内、外夹板5113绕中间板5111销轴的旋转运动,以更贴切拾取交通锥的动作状态,更好地保证交通锥的顺利拾取。
根据本申请的装卸输送设备,通过设置收放装置5000,能够实现交通锥的自动摆放和自动回收,收放装置5000可以设置在车尾,且收放装置5000的翻转机构5130与车体相连。通过将收放装置5000设置在车尾,可以避免侧向伸出的机架影响行车安全。翻转机构5130与车体尾部导轨滑座沿前后可翻转地连接,使收放装置5000可以前后翻转;驱动装置3000则可控制收放装置5000既能从车尾的左侧对交通锥进行自动收放作业,也能从车尾的右侧对交通锥进行自动收放作业,还能在作业过程中从车尾的左侧对交通锥进行自动收放作业变换至右侧对交通锥进行自动收放作业或者从车尾的又侧对交通锥进行自动收放作业变换至左侧对交通锥进行自动收放作业,以适应交通锥的斜线自动摆放、直线自动摆放、自动回收等多种作业模式,提升装卸输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满足不同路况下交通锥的自动摆放需求,提升作业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卸输送设备,在需要将交通锥摆放至路面时,可先通过推出机构100将交通锥从存放空间内逐步推出至收放端2110,传送机构300可移动收放端2110的交通锥,还可将上层收纳空间2100的交通锥移动到下层,方便收放装置5000将交通锥转移到工作面,收放装置5000可实现将交通锥摆放至工作面。在需要将交通锥回收至存放空间内时,可先通过收放装置5000将工作面的交通锥进行拾取,再通过传送机构300将交通锥传送至存放空间的收放端2110,其中,传送机构300可将下层的交通锥移动至上层,还可对交通锥进行整理,方便交通锥进行收纳,在交通锥通过传送机构300传送至收放端2110后,可通过推进机构200逐步将交通锥推进至存放空间内,如此,实现交通锥的自动摆放以及自动收取,且通过多个部件的配合,使装卸输送设备的动作连贯性高,有效提升装卸输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能够提升交通锥收放的作业效率,且能够避免作业人员人工摆放交通锥时,直面过往车辆,从业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的问题。
其中,装卸输送设备的存放装置2000可通过车架连接在运输装置1000上,当运输装置1000也就是车辆行驶时,通过装卸输送设备可在路面上进行交通锥的收取和摆放。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4)

1.一种装卸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运输装置(1000);
存放装置(2000),所述存放装置(2000)与所述运输装置(1000)相连,并配置用于存放交通锥;
驱动装置(3000),所述驱动装置(3000)与所述存放装置(2000)配合,并配置用于所述存放装置(2000)的交通锥移入和移出;
收放装置(5000),所述收放装置(5000)与所述驱动装置(3000)配合,并配置用于放置交通锥转移至工作面以及从工作面回收交通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卸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装置(2000)具有至少一个收纳空间(2100),所述收纳空间(2100)配置为适于交通锥沿前后方向摆放和移动,且所述收纳空间(2100)在前后方向上具有收放端(2110),
所述驱动装置(3000)包括:推出机构(100)和推进机构(200),所述推出机构(100)配置为沿前后方向从所述收纳空间(2100)内朝向所述收放端(2110)推送交通锥;所述推进机构(200)配置为沿前后方向从所述收放端(2110)朝向所述收纳空间(2100)内推送交通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卸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出机构(100)包括:
第一支架(110),所述第一支架(110)用于支撑所述交通锥;
第一驱动件(120),所述第一驱动件(120)包括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所述第一部分(121)和所述第二部分(122)相连,并沿前后方向相对可移动,所述第一部分(121)与所述第一支架(110)相连;
锁止组件(130),所述锁止组件(130)与所述第二部分(122)相连,并配置为与所述存放装置(2000)配合以锁止和解锁所述第二部分(122);
其中,锁止时所述第二部分(122)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固定,解锁时所述第二部分(122)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可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卸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组件(130)包括:
第二驱动件(131),所述第二驱动件(131)与所述第二部分(122)相连;
锁舌(132),所述锁舌(132)与所述第二驱动件(131)相连,并具有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所述锁舌(132)在所述锁止位置锁定所述第二部分(122),并在所述解锁位置解锁所述第二部分(122);
其中,所述第二驱动件(131)配置为驱动所述锁舌(132)在所述锁止位置和所述解锁位置之间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卸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装置(2000)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部(2210),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部(2210)沿前后方向布置,所述锁止组件(130)适于与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部(2210)中的一部分配合以锁止所述第二部分(122);
所述第一定位部(2210)为通孔,所述锁止组件(130)可插入所述通孔以锁止所述第二部分(122),且所述锁止组件(130)可脱出所述通孔以解锁所述第二部分(12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卸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机构(200)设于所述收放端(2110),所述推进机构(200)包括:
第二支架(210);
定位件(220),所述定位件(220)沿上下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支架(210)上;
第三驱动件(230),所述第三驱动件(230)与所述第二支架(210)相连,并可驱动所述定位件(220)沿上下移动;
第四驱动件(240),所述第四驱动件(240)分别与所述存放装置(2000)和所述第二支架(210)相连,并可驱动所述第二支架(210)沿前后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卸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220)包括:
横梁(221),所述横梁(221)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支架(210)上;
第二定位部(222),所述第二定位部(222)与所述横梁(221)相连,并沿上下方向凸出所述横梁(221),所述第二定位部(222)配置用于沿所述前后方向推送交通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卸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装置(2000)包括底板(2200),所述底板(2200)上设有让位槽(2220),所述让位槽(2220)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定位件(220)设于所述底板(2200)的一侧,并适于穿过所述让位槽(2220)伸入所述底板(2200)的另一侧,以推送位于所述底板(2200)的所述另一侧的交通锥;
和/或,所述存放装置(2000)包括底板(2200),所述底板(2200)的一部分凹陷,以在底板(2200)的一侧构造出导向结构(2230),并在底板(2200)的另一侧构造出第一导向槽(2240),所述导向结构(2230)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并沿上下方向与所述定位件(220)配合,以引导所述定位件(220)沿所述前后方向移动,所述推出机构(100)包括第一支架(110),所述第一支架(110)底部设有第一滚轮(111),所述第一滚轮(111)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槽(2240)内。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卸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3000)还包括传送机构(300),所述传送机构(300)配置为在所述收放端(2110)和预定位置之间移动交通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卸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300)包括:
机架(310);
驱动组件(320),所述驱动组件(320)与所述机架(310)相连;
夹取装置(330),所述夹取装置(330)配置用于夹持交通锥,所述夹取装置(330)与所述驱动组件(320)相连,并由所述驱动组件(320)驱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卸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3000)还包括:
移位装置(400),所述移位装置(400)设于所述预定位置,并配置为沿左右方向移位交通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卸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装置(400)包括:
托架组件(410),设有多个第二容置位(4121),所述第二容置位(4121)配置为容置沿前后方向布置的交通锥;
转动件(420),具有靠近所述托架组件(410)的第一位置和远离所述托架组件(410)的第二位置,所述转动件(420)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托架组件(410)沿所述前后方向相对,以使多个交通锥排布整齐;
第八驱动件(430),与所述转动件(420)相连,并配置为驱动所述转动件(4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卸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装置(5000)包括:
拾取机构(5110),所述拾取机构(5110)配置用于夹持和释放交通锥;
旋转机构(5120),所述旋转机构(5120)与所述拾取机构(5110)相连,并可驱动所述拾取机构(5110)绕预定轴线旋转,所述预定轴线平行于交通锥的轴线;
翻转机构(5130),所述翻转机构(5130)与所述旋转机构(5120)相连,并可沿前后方向翻转所述拾取机构(5110)。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卸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5130)包括:
第一连杆(5131),所述第一连杆(5131)沿前后方向延伸;
第二连杆(5132),所述第二连杆(5132)与所述第一连杆(5131)的后端相连,并沿前后方向可翻转;
第十五驱动件(5133),所述第十五驱动件(5133)与所述第一连杆(5131)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杆(5131)绕所述第一连杆(5131)的前端前后翻转;
第十六驱动件(5134),所述第十六驱动件(5134)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5131)和所述第二连杆(5132)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杆(5132)绕所述第一连杆(5131)的后端沿前后方向翻转;
其中,所述拾取机构(5110)与所述第二连杆(5132)传动连接。
CN202311176641.8A 2023-09-12 2023-09-12 装卸输送设备 Pending CN1171275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76641.8A CN117127539A (zh) 2023-09-12 2023-09-12 装卸输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76641.8A CN117127539A (zh) 2023-09-12 2023-09-12 装卸输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27539A true CN117127539A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52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76641.8A Pending CN117127539A (zh) 2023-09-12 2023-09-12 装卸输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2753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92028U (zh) 装车系统
CN111827162B (zh) 一种交通锥桶全自动收放储存车及方法
KR20160024984A (ko) 차량의 배터리 교환 방법 및 장치
CN202215026U (zh) 汽车搬运器
JP5626579B2 (ja) 物品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物品搬送用の移動体
CN109205326A (zh) 码垛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CN102839838A (zh) 汽车搬运器
JP6628847B1 (ja) 台車搬送装置
CN113788091A (zh) 柔性化汽车装配系统
CN111731730A (zh) 运输车及仓储系统
CN206782905U (zh) 装车平台
CN117127539A (zh) 装卸输送设备
JP5940035B2 (ja) 無人搬送車の連結装置
CN113651000A (zh) 搬运机器人及转移货箱的方法
JP7114536B2 (ja) 運搬装置
CN216996258U (zh) 一种运载车以及运载系统
CN107777624B (zh) 一种适用于工业车辆的取料装置
CN113650998B (zh) 货箱取出装置及方法、搬运机器人
CN210707337U (zh) 一种直连式双车道换电站
CN210312597U (zh) 装卸系统
CN210707338U (zh) 一种双车道式换电站
CN208603364U (zh) 码垛机器人
JP6961164B2 (ja) 搬送システム
CN117536152A (zh) 交通锥传送机构和交通锥工程车
CN112141728A (zh) 一种码垛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