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25172A - 一种车架安装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架安装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25172A
CN117125172A CN202311404879.1A CN202311404879A CN117125172A CN 117125172 A CN117125172 A CN 117125172A CN 202311404879 A CN202311404879 A CN 202311404879A CN 117125172 A CN117125172 A CN 1171251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head
sleeve
bushing
pressure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0487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25172B (zh
Inventor
王越柳
李天音
吴国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xia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Wanxiang Qiancha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xia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Wanxiang Qiancha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xia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Wanxiang Qianchao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xia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0487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251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251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251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251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251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or structurally modifying 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5/02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or structurally modifying 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5/02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 B62D65/024Positioning of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车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架安装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车架完成粗定位后,第一压合组件、第二压合组件、第三压合组件分别驱动第一后座、第二后座、第三后座,使其各自与车架的第一压合套、第二压合套、第三压合套的端面抵接。第一引导头、第二引导头、第三引导头分别伸入第一压合套、第二压合套、第三压合套内,完成车架的精定位。将三个衬套分别套设在第一引导头、第二引导头、第三引导头的伸出部分。第一压头、第二压头、第三压头分别对三个衬套提供预压力。第一压头先将衬套压入第一压合套。第二压头、第三压头分别将衬套压入第二压合套、第三压合套。这样就解决了如何提高车架安装衬套的精确度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车架安装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车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架安装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车架可以分为主车架和副车架。副车架可以看成是前后车桥的骨架,可以用于支承前后车桥、悬挂,是前后车桥的组成部分。副车架的作用是阻隔车辆行驶时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减少其直接进入车厢的影响。传统的没有副车架的承载式车身,其悬挂是直接与车身钢板相连的。因此前后车桥的悬挂摇臂机构都为散件,并非总成。在副车架诞生以后,前后悬挂可以先组装在副车架上,构成一个车桥总成,然后再将这个总成一同安装到车身上。
副车架与车辆其他部件连接前,需要通过车架安装装置将衬套压装至副车架预留的各个衬套安装孔内。衬套一般由内钢套、第一缓冲套、第二缓冲套组成。第一缓冲套可以是由橡胶制成,第一缓冲套可以套设在内钢套上。第二缓冲套可以是由尼龙制成,第二缓冲套可以套设在第一缓冲套上。第一缓冲套的弹性模量可以小于第二缓冲套的弹性模量。衬套是可以起到减震、降噪等作用的配套件。衬套压装时,衬套容易变形或歪斜,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副车架与其它部件的连接处不牢靠(出现异响、松动等问题),使得车辆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解决如何提高车架安装衬套的精确度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架安装方法及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架安装方法,车架安装方法包括:
步骤S11,基于车架放入基座组件完成粗定位,第一压合组件驱动第一后座与所述车架的第一压合套端面抵接,第二压合组件驱动第二后座与所述车架的第二压合套端面抵接,第三压合组件驱动第三后座与所述车架的第三压合套端面抵接;其中,所述第一压合套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压合套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压合套的轴线和所述第三压合套的轴线重合;
步骤S12,所述第一压合组件驱动第一引导头的第一大引导头伸入所述第一压合套内,所述第二压合组件驱动第二引导头的第二大引导头伸入所述第二压合套内,所述第三压合组件驱动第三引导头的第三大引导头伸入所述第三压合套内,完成所述车架的精定位;
步骤S13,基于所述车架的精定位完成,将三个衬套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引导头的第一小引导头、所述第二引导头的第二小引导头、所述第三引导头的第三小引导头;
步骤S14,第一压头、第二压头、第三压头分别对三个所述衬套提供预压力,使三个所述衬套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合套、所述第二压合套、所述第三压合套抵接;
步骤S15,所述第一压头将所述衬套压入所述第一压合套;
步骤S16,所述第二压头将所述衬套压入所述第二压合套;所述第三压头将所述衬套压入所述第三压合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5包括:
步骤S151,基于所述第一压头的第一大压头将所述衬套压入所述第一压合套直至所述第一大压头与所述第一压合套抵接,所述第一大压头停止压合;其中,所述第一大压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压合套的轮廓最大外径;
步骤S152,基于所述第一大压头停止压合,更换第一小压头压合所述衬套至所述第一压合套内的设定位置;其中,所述第一小压头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压合套的内孔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5还包括:
步骤S153,基于所述第一小压头压合所述衬套至所述第一压合套内的设定位置,所述第一小压头对所述衬套提供第一预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6包括:
步骤S161,基于所述第一小压头对所述衬套提供第一预压力,所述第二压头的第二大压头将所述衬套压入所述第二压合套直至所述第二大压头与所述第二压合套抵接,所述第二大压头停止压合;所述第三压头的第三大压头将所述衬套压入所述第三压合套直至所述第三大压头与所述第三压合套抵接,所述第三大压头停止压合;其中,所述第二大压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压合套的轮廓最大外径;所述第三大压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压合套的轮廓最大外径;
步骤S162,基于所述第二大压头停止压合,更换第二小压头压合所述衬套至所述第二压合套内的设定位置;基于所述第三大压头停止压合,更换第三小压头压合所述衬套至所述第三压合套内的设定位置;其中,所述第二小压头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压合套的内孔直径;所述第三小压头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三压合套的内孔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6还包括:
步骤S163,基于所述第二小压头压合所述衬套至所述第二压合套内的设定位置和基于所述第三小压头压合所述衬套至所述第三压合套内的设定位置,所述第一小压头、所述第二小压头、所述第三小压头退回至起始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5还包括:
步骤S154,基于三个所述衬套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合套、所述第二压合套、所述第三压合套抵接,第二浮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二压头对所述衬套提供压合方向的第二推力,第三浮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三压头对所述衬套提供压合方向的第二推力;
步骤S155,所述第一压头将所述衬套压入所述第一压合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6还包括:
步骤S164,基于所述第一压头将所述衬套压入所述第一压合套,第一浮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一压头对所述衬套提供压合方向的第一推力;
步骤S165,所述第二压头将所述衬套压入所述第二压合套;所述第三压头将所述衬套压入所述第三压合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4包括:
步骤S141,所述第一压头对所述衬套提供预压力,使所述衬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合套抵接;
步骤S142,第二压头、第三压头分别对两个所述衬套提供预压力,使两个所述衬套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压合套、所述第三压合套抵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架安装装置,车架安装装置包括:
基座组件,所述基座组件包括底座、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柱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用于对所述车架进行粗定位;
第一压合组件,所述第一压合组件包括第一压合单元、第一引导单元;所述第一压合单元包括第一压头、第一后座;所述第一压头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压头沿其轴向移动;所述第一压头与所述第一后座的通孔同心设置;所述第一后座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后座沿其通孔轴向移动;所述第一引导单元包括第一引导头;所述第一引导头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引导头沿其轴向移动;所述第一引导头包括第一大引导头、第一小引导头;所述第一大引导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小引导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大引导头、所述第一小引导头、所述第一后座的通孔同心设置;
第二压合组件,所述第二压合组件包括第二压合单元、第二引导单元;所述第二压合单元包括第二压头、第二后座;所述第二压头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压头沿其轴向移动;所述第二压头与所述第二后座的通孔同心设置;所述第二后座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后座沿其通孔轴向移动;所述第二引导单元包括第二引导头;所述第二引导头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引导头沿其轴向移动;所述第二引导头包括第二大引导头、第二小引导头;所述第二大引导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小引导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大引导头、所述第二小引导头、所述第二后座的通孔同心设置;
第三压合组件,所述第三压合组件包括第三压合单元、第三引导单元;所述第三压合单元包括第三压头、第三后座;所述第三压头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压头沿其轴向移动;所述第三压头与所述第三后座的通孔同心设置;所述第三后座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后座沿其通孔轴向移动;所述第三引导单元包括第三引导头;所述第三引导头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引导头沿其轴向移动;所述第三引导头包括第三大引导头、第三小引导头;所述第三大引导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小引导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大引导头、所述第三小引导头、所述第三后座的通孔同心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合组件还包括第一浮动单元;所述第一浮动单元包括第一浮动座;所述第一浮动座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浮动座与所述第一压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浮动座与所述第一后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浮动座与所述第一引导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压合单元还包括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与所述第一浮动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压头包括第一大压头、第一小压头;所述第一大压头与所述第二驱动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小压头与所述第二驱动部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压合组件还包括第二浮动单元;所述第二浮动单元包括第二浮动座;所述第二浮动座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浮动座与所述第二压头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浮动座与所述第二后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浮动座与所述第二引导头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压合单元还包括第五驱动部;所述第五驱动部与所述第二浮动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压头包括第二大压头、第二小压头;所述第二大压头与所述第五驱动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小压头与所述第五驱动部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三压合组件还包括第三浮动单元;所述第三浮动单元包括第三浮动座;所述第三浮动座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浮动座与所述第三压头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浮动座与所述第三后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浮动座与所述第三引导头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压合单元还包括第八驱动部;所述第八驱动部与所述第三浮动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压头包括第三大压头、第三小压头;所述第三大压头与所述第八驱动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小压头与所述第八驱动部可拆卸连接。
为解决如何提高车架安装衬套的精确度的问题,本发明有以下优点:
1、通过基座组件对车架完成粗定位,并分别驱动第一后座、第二后座、第三后座与车架的第一压合套、第二压合套、第三压合套端面抵接,从而可以将车架固定,可以避免衬套压装过程中车架发生偏斜,进而可以确保衬套压装的精确度。
2、通过第一大引导头、第二大引导头、第三大引导头分别伸入第一压合套、第二压合套、第三压合套内,以完成对车架的精定位,从而可以进一步固定车架,减少衬套压装过程中车架受力产生的晃动,进而可以提高衬套压装的精确度。
3、通过第一小引导头、第二小引导头、第三小引导头对衬套进行定位并导向,使得车架安装装置可以将衬套精准压入车架的对应位置,从而可以避免衬套压装时发生偏斜,进一步提高衬套压装的精确度。
4、由于车架的第一压合套、第二压合套、第三压合套呈T型布置,可以先将衬套压入第一压合套后,再将剩余衬套分别压入第二压合套、第三压合套,从而可以使得车架压装衬套时受力均匀,减少车架产生的晃动,确保衬套压装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一种实施例的车架安装方法示意图;
图2示出了一种实施例的车架安装装置安装示意图;
图3示出了另一种实施例的车架安装装置示意图;
图4示出了一种实施例的车架示意图;
图5示出了一种实施例的衬套示意图;
图6示出了一种实施例的第一大压头和第一小压头示意图;
图7示出了一种实施例的第二大压头和第二小压头示意图;
图8示出了一种实施例的第三大压头和第三小压头示意图。
附图标记:01基座组件;11底座;12第一定位柱;13第二定位柱;02第一压合组件;21第一浮动单元;211第一浮动座;212第一浮动导轨;213第一驱动部;22第一压合单元;221第一压头;2211第一大压头;2212第一小压头;222第一压合导轨;223第二驱动部;224第一后座;23第一引导单元;231第一引导头;2311第一大引导头;2312第一小引导头;232第三驱动部;03第二压合组件;31第二浮动单元;311第二浮动座;312第二浮动导轨;313第四驱动部;32第二压合单元;321第二压头;3211第二大压头;3212第二小压头;322第二压合导轨;323第五驱动部;324第二后座;33第二引导单元;331第二引导头;3311第二大引导头;3312第二小引导头;332第六驱动部;04第三压合组件;41第三浮动单元;411第三浮动座;412第三浮动导轨;413第七驱动部;42第三压合单元;421第三压头;4211第三大压头;4212第三小压头;422第三压合导轨;423第八驱动部;424第三后座;43第三引导单元;431第三引导头;4311第三大引导头;4312第三小引导头;432第九驱动部;05车架;51架体;52第一压合套;53第二压合套;54第三压合套;55第一定位套;56第二定位套;06衬套;61内钢套;62第一缓冲套;63第二缓冲套。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若干示例性实施例来论述本公开的内容。应当理解,论述了这些实施例仅是为了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且因此实现本公开的内容,而不是暗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任何限制。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体要被解读为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的开放式术语。术语“基于”要被解读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和“一种实施例”要被解读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个实施例”要被解读为“至少一个其他实施例”。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架05安装方法,如图1所示,可以包括:
步骤S11,基于车架05放入基座组件01完成粗定位,第一压合组件02驱动第一后座224与车架05的第一压合套52端面抵接,第二压合组件03驱动第二后座324与车架05的第二压合套53端面抵接,第三压合组件04驱动第三后座424与车架05的第三压合套54端面抵接;其中,第一压合套52的轴线与第二压合套53的轴线垂直,第二压合套53的轴线和第三压合套54的轴线重合;
步骤S12,第一压合组件02驱动第一引导头231的第一大引导头2311伸入第一压合套52内,第二压合组件03驱动第二引导头331的第二大引导头3311伸入第二压合套53内,第三压合组件04驱动第三引导头431的第三大引导头4311伸入第三压合套54内,完成车架05的精定位;
步骤S13,基于车架05的精定位完成,将三个衬套06分别套设在第一引导头231的第一小引导头2312、第二引导头331的第二小引导头3312、第三引导头431的第三小引导头4312;
步骤S14,第一压头221、第二压头321、第三压头421分别对三个衬套06提供预压力,使三个衬套06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压合套52、第二压合套53、第三压合套54抵接;
步骤S15,第一压头221将衬套06压入第一压合套52;
步骤S16,第二压头321将衬套06压入第二压合套53;第三压头421将衬套06压入第三压合套54。
在本实施例中,车架05安装装置可以对车架05进行衬套06压装,如图2所示,车架05安装装置可以包括基座组件01、第一压合组件02、第二压合组件03、第三压合组件04。基座组件01可以包括底座11、第一定位柱12、第二定位柱13。第一压合组件02、第二压合组件03、第三压合组件04可以分别设置在基座组件01的底座11上。第一定位柱12、第二定位柱13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压合组件02的两侧,用于对车架05进行粗定位。
如图4所示,车架05可以包括架体51、第一压合套52、第二压合套53、第三压合套54、第一定位套55、第二定位套56。第一压合套52、第二压合套53、第三压合套54、第一定位套55、第二定位套56可以分别设置在车架05的架体51上。第一压合套52可以位于第一定位套55、第二定位套56之间的架体51中部位置上。第二压合套53、第三压合套54(图4中未示出)可以分别位于架体51远离第一压合套52的一侧的左右两端。
如图2、图3所示,车架05安装装置的第一压合组件02可以包括第一浮动单元21、第一压合单元22、第一引导单元23。第一浮动单元21可以分别与第一压合单元22、第一引导单元23可拆卸连接,第一压合单元22、第一引导单元23可以间隔设置。第一压合单元22可以包括第一压头221、第一压合导轨222、第二驱动部223、第一后座224。第二驱动部223可以驱动第一压头221在第一压合导轨222上滑动并将衬套06压入车架05的第一压合套52内。第一后座224可以在第一浮动单元21的驱动下沿第一压合套52的轴线方向移动。第一引导单元23可以包括第一引导头231、第三驱动部232。第三驱动部232可以驱动第一引导头231沿第一压合套52的轴线方向移动,用于引导衬套06压装。第二压合组件03可以包括第二浮动单元31、第二压合单元32、第二引导单元33。第二浮动单元31可以分别与第二压合单元32、第二引导单元33可拆卸连接,第二压合单元32、第二引导单元33可以间隔设置。第二压合单元32可以包括第二压头321、第二压合导轨322、第五驱动部323、第二后座324。第五驱动部323可以驱动第二压头321在第二压合导轨322上滑动并将衬套06压入车架05的第二压合套53内。第二后座324可以在第二浮动单元31的驱动下沿第二压合套53的轴线方向移动。第二引导单元33可以包括第二引导头331、第六驱动部332。第六驱动部332可以驱动第二引导头331沿第二压合套53的轴线方向移动,用于引导衬套06压装。第三压合组件04可以包括第三浮动单元41、第三压合单元42、第三引导单元43。第三浮动单元41可以分别与第三压合单元42、第三引导单元43可拆卸连接,第三压合单元42、第三引导单元43可以间隔设置。第三压合单元42可以包括第三压头421、第三压合导轨422、第八驱动部423、第三后座424。第八驱动部423可以驱动第三压头421在第三压合导轨422上滑动并将衬套06压入车架05的第三压合套54内。第三后座424可以在第三浮动单元41的驱动下沿第三压合套54的轴线方向移动。第三引导单元43可以包括第三引导头431、第九驱动部432。第九驱动部432可以驱动第三引导头431沿第三压合套54的轴线方向移动,用于引导衬套06压装。
如图1所示,车架05安装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1至步骤S16。下文可以对上述步骤进行详细描述:
步骤S11中,在车架05安装装置对车架05进行衬套06压装前,可以将车架05放入基座组件01上,使得车架05的第一定位套55、第二定位套56分别套入基座组件01的第一定位柱12、第二定位柱13,部分架体51的下侧面分别与第一压合组件02、第二压合组件03、第三压合组件04抵接,从而可以完成对车架05的粗定位。随后,第一压合组件02的第一浮动单元21可以驱动第一后座224与车架05的第一压合套52端面抵接,第二压合组件03的第二浮动单元31可以驱动第二后座324与车架05的第二压合套53端面抵接,第三压合组件04的第三浮动单元41可以驱动第三后座424与车架05的第三压合套54端面抵接,从而可以将车架05稳定固定,避免其压装衬套06时因受力发生偏斜,进而可以确保衬套06压装的精确度。其中,如图4所示,车架05上第一压合套52的轴线可以与第二压合套53的轴线垂直,第二压合套53的轴线可以和第三压合套54(图4中被遮挡)的轴线重合,可以使得第一压合套52、第二压合套53、第三压合套54呈T型布置在车架05上,便于车架05受力均匀稳定。
步骤S12中,车架05进行粗定位并固定完成后,第一压合组件02的第三驱动部232可以驱动第一引导头231的第一大引导头2311伸入第一压合套52内,第二压合组件03的第六驱动部332可以驱动第二引导头331的第二大引导头3311伸入第二压合套53内,第三压合组件04的第九驱动部432可以驱动第三引导头431的第三大引导头4311伸入第三压合套54内,从而可以将第一压合套52、第二压合套53、第三压合套54的位置固定,完成对车架05的精定位,进而可以确保各个衬套06分别压入第一压合套52、第二压合套53、第三压合套54的精确度。
步骤S13中,在车架05安装装置完成对车架05的精定位的同时,第三驱动部232、第六驱动部332、第九驱动部432可以分别驱动第一引导头231的第一小引导头2312、第二引导头331的第二小引导头3312、第三引导头431的第三小引导头4312移动,使得第一小引导头2312、第二小引导头3312、第三小引导头4312可以分别穿过车架05的第一压合套52、第二压合套53、第三压合套54。随后,可以将三个衬套06(三个衬套06的规格可以不相同)分别套设在第一小引导头2312、第二小引导头3312、第三小引导头4312伸出的一端上,从而使得三个衬套06可以分别在第一小引导头2312、第二小引导头3312、第三小引导头4312的导向作用下,顺畅地压装至车架05,提高车架05安装衬套06的效率。
步骤S14中,当三个衬套06分别套入第一小引导头2312、第二小引导头3312、第三小引导头4312后,第二驱动部223、第五驱动部323、第八驱动部423可以分别驱动第一压头221、第二压头321、第三压头421移动,使得第一压头221、第二压头321、第三压头421可以分别对三个衬套06提供预压力,从而可以推动三个衬套06移动,使得三个衬套06各自的一端端面可以分别与第一压合套52、第二压合套53、第三压合套54抵接,使得三个衬套06可以分别对准第一压合套52、第二压合套53、第三压合套54,进而可以便于后续对衬套06进行压装,提高衬套06压装至车架05的精准度。
步骤S15中,当三个衬套06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压合套52、第二压合套53、第三压合套54抵接后,由于第一压合套52的轴线垂直于第二压合套53和第三压合套54的轴线(垂足大体位于第二压合套53和第三压合套54连线的中间位置),衬套06压入第一压合套52时车架05上的第二压合套53和第三压合套54可以对称受力,可以减少车架05发生偏斜的概率,所以第二驱动部223可以驱动第一压头221先将衬套06压入第一压合套52内,从而可以完成第一压合套52的衬套06压装,便于车架05压装剩余的两个衬套06。
步骤S16中,第二驱动部223驱动第一压头221将衬套06压入第一压合套52内后,第五驱动部323可以驱动第二压头321将衬套06压入第二压合套53内,同时,第八驱动部423可以驱动第三压头421将衬套06压入第三压合套54内。衬套06压入第二压合套53的压合方向和衬套06压入第三压合套54的压合方向可以相反,从而可以使得第二压头321对第二压合套53产生的冲击力和第三压头421对第三压合套54产生的冲击力相互抵消,使得车架05受力均匀,避免车架05一侧受力产生较大的偏斜,进而可以确保压入第二压合套53、第三压合套54的两个衬套06之间的同轴度,提高衬套06压装的精确度和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5包括:
步骤S151,基于第一压头221的第一大压头2211将衬套06压入第一压合套52直至第一大压头2211与第一压合套52抵接,第一大压头2211停止压合;其中,第一大压头2211的直径大于第一压合套52的轮廓最大外径;
步骤S152,基于第一大压头2211停止压合,更换第一小压头2212压合衬套06至第一压合套52内的设定位置;其中,第一小压头2212的外径小于第一压合套52的内孔直径。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衬套06可以包括内钢套61、第一缓冲套62、第二缓冲套63。第一缓冲套62可以是由橡胶制成,第一缓冲套62可以套设在内钢套61上。第二缓冲套63可以是由尼龙制成,第二缓冲套63可以套设在第一缓冲套62上。第一缓冲套62的弹性模量可以小于第二缓冲套63的弹性模量,从而可以减少衬套06使用时产生的噪音和震动,同时,减少衬套06压装时的变形量,确保衬套06压装时可以与车架05保持过盈配合。如图6所示,第一压头221可以包括第一大压头2211、第一小压头2212。第一大压头2211可以与第二驱动部223可拆卸连接,第一小压头2212可以与第二驱动部223可拆卸连接。步骤S15可以包括步骤S151和步骤S152。步骤S151中,当第一压头221对衬套06提供的预压力使得衬套06的一端与第一压合套52抵接后,第二驱动部223可以驱动第一压头221的第一大压头2211沿压合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大压头2211可以将衬套06压入第一压合套52中,直至第一大压头2211的部分端面与第一压合套52抵接,第一大压头2211可以停止压合。其中,当第一大压头2211压装衬套06时,衬套06的一端可以逐渐嵌入第一压合套52内,第一压合套52可以对衬套06的部分外周侧施加挤压力,从而使得衬套06可以发生变形,衬套06的变形可以从其靠近第一压合套52的一端传递至远离第一压合套52的一端,可以使得衬套06远离第一压合套52的一端外径变大。由于第一大压头2211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一压合套52的轮廓最大外径,使得衬套06远离第一压合套52的一端变大的外径仍小于第一大压头2211的直径,在第一大压头2211的部分端面与第一压合套52抵接时,可以避免衬套06远离第一压合套52一端发生形变后外径变大部分被第一大压头2211和第一压合套52剪切,从而减少压装过程中因衬套06变形造成的损坏,使得衬套06可以完整压入第一压合套52内,确保衬套06可以在车架05内正常工作。步骤S152中,当第一大压头2211的部分端面与第一压合套52抵接,第一大压头2211可以停止对衬套06的压合,衬套06此时还未压入设定位置。随后,车架05安装装置可以更换第一小压头2212,第二驱动部223可以驱动第一小压头2212移动,从而可以将衬套06继续压合,直至衬套06压入第一压合套52内的设定位置,避免衬套06在后续使用时脱落,使得衬套06可以正常使用。其中,第一小压头2212的外径可以小于第一压合套52的内孔直径,从而使得第一小压头2212的部分一端可以伸入第一压合套52内,并将衬套06压入第一压合套52内的设定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5还包括:
步骤S153,基于第一小压头2212压合衬套06至第一压合套52内的设定位置,第一小压头2212对衬套06提供第一预压力。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5还可以包括步骤S153。步骤S153中,第一小压头2212在第二驱动部223的驱动力下沿压合方向进行移动并继续压合衬套06。当衬套06压至第一压合套52内的设定位置时,第一小压头2212可以停止移动并可以对衬套06提供第一预压力,从而可以进一步固定车架05,减少车架05产生的晃动,便于剩余衬套06进行稳定地压装,确保衬套06压装的精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6包括:
步骤S161,基于第一小压头2212对衬套06提供第一预压力,第二压头321的第二大压头3211将衬套06压入第二压合套53直至第二大压头3211与第二压合套53抵接,第二大压头3211停止压合;第三压头421的第三大压头4211将衬套06压入第三压合套54直至第三大压头4211与第三压合套54抵接,第三大压头4211停止压合;其中,第二大压头3211的直径大于第二压合套53的轮廓最大外径;第三大压头4211的直径大于第三压合套54的轮廓最大外径;
步骤S162,基于第二大压头3211停止压合,更换第二小压头3212压合衬套06至第二压合套53内的设定位置;基于第三大压头4211停止压合,更换第三小压头4212压合衬套06至第三压合套54内的设定位置;其中,第二小压头3212的外径小于第二压合套53的内孔直径;第三小压头4212的外径小于第三压合套54的内孔直径。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6可以包括步骤S161和步骤S162。
步骤S161中,当第一小压头2212对衬套06提供第一预压力后,第五驱动部323可以驱动第二压头321的第二大压头3211沿压合方向移动,使得第二大压头3211可以将衬套06压入第二压合套53中,直至第二大压头3211的部分端面与第二压合套53抵接,第二大压头3211可以停止压合。同时,第八驱动部423可以驱动第三压头421的第三大压头4211沿压合方向移动,使得第三大压头4211可以将衬套06压入第三压合套54中,直至第三大压头4211的部分端面与第三压合套54抵接,第三大压头4211可以停止压合。衬套06压入第二压合套53的压合方向和衬套06压入第三压合套54的压合方向可以相反,从而可以使得第二大压头3211对第二压合套53产生的冲击力和第三大压头4211对第三压合套54产生的冲击力相互抵消,使得车架05受力均匀,避免车架05一侧受力产生较大的偏斜,进而可以确保压入第二压合套53、第三压合套54的两个衬套06之间的同轴度,提高衬套06压装的精确度和效率。其中,当第二大压头3211压装衬套06时,衬套06的一端可以逐渐嵌入第二压合套53内,第二压合套53可以对衬套06的部分外周侧施加挤压力,从而使得衬套06可以发生变形,衬套06的变形可以从其靠近第二压合套53的一端传递至远离第二压合套53的一端,可以使得衬套06远离第二压合套53的一端外径变大。由于第二大压头3211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二压合套53的轮廓最大外径,使得衬套06远离第二压合套53的一端变大的外径仍小于第二大压头3211的直径,在第二大压头3211的部分端面与第二压合套53抵接时,可以避免衬套06远离第二压合套53一端发生形变后外径变大部分被第二大压头3211和第二压合套53剪切,从而减少压装过程中因衬套06变形造成的损坏,使得衬套06可以完整压入第二压合套53内,确保衬套06可以在车架05内正常工作。当第三大压头4211压装衬套06时,衬套06的一端可以逐渐嵌入第三压合套54内,第三压合套54可以对衬套06的部分外周侧施加挤压力,从而使得衬套06可以发生变形,衬套06的变形可以从其靠近第三压合套54的一端传递至远离第三压合套54的一端,可以使得衬套06远离第三压合套54的一端外径变大。由于第三大压头4211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三压合套54的轮廓最大外径,使得衬套06远离第三压合套54的一端变大的外径仍小于第三大压头4211的直径,在第三大压头4211的部分端面与第三压合套54抵接时,可以避免衬套06远离第三压合套54一端发生形变后外径变大部分被第三大压头4211和第三压合套54剪切,从而减少压装过程中因衬套06变形造成的损坏,使得衬套06可以完整压入第三压合套54内,确保衬套06可以在车架05内正常工作。
步骤S162中,当第二大压头3211的部分端面与第二压合套53抵接,第二大压头3211可以停止对衬套06的压合,衬套06此时还未压入设定位置。随后,车架05安装装置可以更换第二小压头3212,第五驱动部323可以驱动第二小压头3212移动,从而可以将衬套06继续压合,直至衬套06压入第二压合套53内的设定位置,避免衬套06在后续使用时脱落,使得衬套06可以正常使用。当第三大压头4211的部分端面与第三压合套54抵接,第三大压头4211可以停止对衬套06的压合,衬套06此时还未压入设定位置。随后,车架05安装装置可以更换第三小压头4212,第八驱动部423可以驱动第三小压头4212移动,从而可以将衬套06继续压合,直至衬套06压入第三压合套54内的设定位置,避免衬套06在后续使用时脱落,使得衬套06可以正常使用。衬套06压入第二压合套53的压合方向和衬套06压入第三压合套54的压合方向可以相反,从而可以使得第二小压头3212对第二压合套53产生的冲击力和第三小压头4212对第三压合套54产生的冲击力相互抵消,使得车架05受力均匀,避免车架05一侧受力产生较大的偏斜,进而可以确保压入第二压合套53、第三压合套54的两个衬套06之间的同轴度,提高衬套06压装的精确度和效率。其中,第二小压头3212的外径可以小于第二压合套53的内孔直径,从而使得第二小压头3212的部分一端可以伸入第二压合套53内,并将衬套06压入第二压合套53内的设定位置。第三小压头4212的外径可以小于第三压合套54的内孔直径,从而使得第三小压头4212的部分一端可以伸入第三压合套54内,并将衬套06压入第三压合套54内的设定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6还包括:
步骤S163,基于第二小压头3212压合衬套06至第二压合套53内的设定位置和基于第三小压头4212压合衬套06至第三压合套54内的设定位置,第一小压头2212、第二小压头3212、第三小压头4212退回至起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6还可以包括步骤S163。步骤S163中,第五驱动部323可以驱动第二小压头3212将衬套06压合至第二压合套53内的设定位置,第八驱动部423可以驱动第三小压头4212将衬套06压合至第三压合套54内的设定位置。当第二压合套53、第三压合套54内的衬套06都压合至设定位置后,第二驱动部223、第五驱动部323、第八驱动部423可以分别驱动第一小压头2212、第二小压头3212、第三小压头4212退回至起始位置,从而使得车架05安装装置完成对车架05的衬套06压装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5还包括:
步骤S154,基于三个衬套06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压合套52、第二压合套53、第三压合套54抵接,第二浮动单元31驱动第二压头321对衬套06提供压合方向的第二推力,第三浮动单元41驱动第三压头421对衬套06提供压合方向的第二推力;
步骤S155,第一压头221将衬套06压入第一压合套52。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5还可以包括步骤S154和步骤S155。步骤S154中,当第一压头221、第二压头321、第三压头421沿各自的压合方向移动时,第一压头221、第二压头321、第三压头421可以分别推动三个衬套06,使三个衬套06的一端可以分别与第一压合套52、第二压合套53、第三压合套54抵接。随后,第二浮动单元31可以驱动第二压头321对衬套06提供压合方向的第二推力,第三浮动单元41可以驱动第三压头421对衬套06提供压合方向的第三推力,从而可以减少车架05压装衬套06时产生的晃动,便于衬套06压入第一压合套52。步骤S155中,第二驱动部223可以驱动第一压头221沿压合方向将衬套06压入第一压合套52。此时,在第一定位柱12和第二定位柱13的固定下,车架05的中部受力可以使得车架05的第二压合套53有沿第二压头321方向靠近的趋势,第三压合套54有沿第三压头421方向靠近的趋势。步骤S154中的第二推力和第三推力可以有效避免第二压合套53、第三压合套54相互远离的趋势,进一步稳定固定车架05,从而可以减少车架05的变形量,确保衬套06压入车架05的精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6还包括:
步骤S164,基于第一压头221将衬套06压入第一压合套52,第一浮动单元21驱动第一压头221对衬套06提供压合方向的第一推力;
步骤S165,第二压头321将衬套06压入第二压合套53;第三压头421将衬套06压入第三压合套54。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6还可以包括步骤S164和步骤S165。步骤S164中,当第一压头221将衬套06压入第一压合套52内后,第一浮动单元21可以驱动第一压头221对衬套06提供压合方向的第一推力,从而可以进一步稳定车架05,避免后续压装衬套06的过程中车架05发生偏斜,便于压装剩余的两个衬套06。步骤S165中,在第一定位柱12和第二定位柱13的固定作用下,当第一推力作用在第一压合套52内的衬套06上后,第二压头321可以在第五驱动部323的驱动力作用下将衬套06压入第二压合套53。同时,第三压头421可以在第八驱动部423的驱动力作用下将衬套06压入第三压合套54,从而使得第二压头321对第二压合套53产生的冲击力和第三压头421对第三压合套54产生的冲击力可以相互抵消,使得车架05受力均匀,避免车架05一侧受力产生较大的偏斜,进而可以确保压入第二压合套53、第三压合套54的两个衬套06之间的同轴度,提高衬套06压装的精确度和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4包括:
步骤S141,第一压头221对衬套06提供预压力,使衬套06的一端与第一压合套52抵接;
步骤S142,第二压头321、第三压头421分别对两个衬套06提供预压力,使两个衬套06的一端分别与第二压合套53、第三压合套54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4可以包括步骤S141和步骤S142。步骤S141中,当衬套06套入第一小引导头2312后,第二驱动部223可以驱动第一压头221沿压合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压头221可以对衬套06提供预压力,从而可以推动衬套06移动,使其一端端面可以与第一压合套52抵接,使得衬套06可以对准第一压合套52,进而可以便于后续对衬套06进行压装,提高衬套06压装至车架05的精准度。步骤S142中,当第一压头221推动衬套06对准第一压合套52后,第五驱动部323、第八驱动部423可以分别驱动第二压头321、第三压头421移动,使得第二压头321、第三压头421可以分别对剩余两个衬套06提供预压力,从而可以推动两个衬套06移动,使得两个衬套06的一端端面可以分别与第二压合套53、第三压合套54抵接,使得两个衬套06可以分别对准第二压合套53、第三压合套54,进而可以便于后续对衬套06进行压装,提高衬套06压装至车架05的精准度。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上述实施例的车架05安装装置,如图2、图3所示,车架05安装装置可以包括:
基座组件01,基座组件01包括底座11、第一定位柱12、第二定位柱13;第一定位柱12与底座11可拆卸连接,第二定位柱13与底座11可拆卸连接;第一定位柱12和第二定位柱13用于对车架05进行粗定位;
第一压合组件02,第一压合组件02包括第一压合单元22、第一引导单元23;第一压合单元22包括第一压头221、第一后座224;第一压头221与底座11滑动连接,第一压头221沿其轴向移动;第一压头221与第一后座224的通孔同心设置;第一后座224与底座11滑动连接,第一后座224沿其通孔轴向移动;第一引导单元23包括第一引导头231;第一引导头231与底座11滑动连接,第一引导头231沿其轴向移动;第一引导头231包括第一大引导头2311、第一小引导头2312;第一大引导头2311的一端与第一小引导头231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大引导头2311、第一小引导头2312、第一后座224的通孔同心设置;
第二压合组件03,第二压合组件03包括第二压合单元32、第二引导单元33;第二压合单元32包括第二压头321、第二后座324;第二压头321与底座11滑动连接,第二压头321沿其轴向移动;第二压头321与第二后座324的通孔同心设置;第二后座324与底座11滑动连接,第二后座324沿其通孔轴向移动;第二引导单元33包括第二引导头331;第二引导头331与底座11滑动连接,第二引导头331沿其轴向移动;第二引导头331包括第二大引导头3311、第二小引导头3312;第二大引导头3311的一端与第二小引导头331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大引导头3311、第二小引导头3312、第二后座324的通孔同心设置;
第三压合组件04,第三压合组件04包括第三压合单元42、第三引导单元43;第三压合单元42包括第三压头421、第三后座424;第三压头421与底座11滑动连接,第三压头421沿其轴向移动;第三压头421与第三后座424的通孔同心设置;第三后座424与底座11滑动连接,第三后座424沿其通孔轴向移动;第三引导单元43包括第三引导头431;第三引导头431与底座11滑动连接,第三引导头431沿其轴向移动;第三引导头431包括第三大引导头4311、第三小引导头4312;第三大引导头4311的一端与第三小引导头431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大引导头4311、第三小引导头4312、第三后座424的通孔同心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车架05安装装置可以包括基座组件01、第一压合组件02、第二压合组件03、第三压合组件04。第一压合组件02、第二压合组件03、第三压合组件04可以呈T型分别设置在基座组件01上。
基座组件01可以包括底座11、第一定位柱12、第二定位柱13。底座11可以用于承托车架05安装装置的其他部件。第一定位柱12的一端可以与底座11的上侧面可拆卸连接,第二定位柱13可以与底座11的上侧面可拆卸连接,便于后期对第一定位柱12、第二定位柱13进行检修或更换。第一定位柱12、第二定位柱13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压合组件02的两侧,用于对车架05进行粗定位。
第一压合组件02可以包括第一压合单元22、第一引导单元23。第一压合单元22可以与第一引导单元23间隔设置。第一压合单元22可以包括第一压头221、第一后座224。第一压头221可以与底座11滑动连接,第一压头221可以沿其轴向移动。第一后座224的一端可以设置通孔,第一压头221可以与第一后座224的通孔同心设置。第一后座224可以与底座11滑动连接,第一后座224可以沿其通孔轴向移动。第一引导单元23可以包括第一引导头231。第一引导头231可以与底座11滑动连接,第一引导头231可以沿其轴向移动。第一引导头231可以包括第一大引导头2311、第一小引导头2312。第一大引导头2311的一端可以与第一小引导头231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大引导头2311、第一小引导头2312、第一后座224的通孔可以同心设置,使得第一大引导头2311、第一小引导头2312的一端可以穿过第一后座224的通孔,对衬套06压装起到导向的作用。
第二压合组件03可以包括第二压合单元32、第二引导单元33。第二压合单元32可以与第二引导单元33间隔设置。第二压合单元32可以包括第二压头321、第二后座324。第二压头321可以与底座11滑动连接,第二压头321可以沿其轴向移动。第二后座324的一端可以设置通孔,第二压头321可以与第二后座324的通孔同心设置。第二后座324可以与底座11滑动连接,第二后座324可以沿其通孔轴向移动。第二引导单元33可以包括第二引导头331。第二引导头331可以与底座11滑动连接,第二引导头331可以沿其轴向移动。第二引导头331可以包括第二大引导头3311、第二小引导头3312。第二大引导头3311的一端可以与第二小引导头331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大引导头3311、第二小引导头3312、第二后座324的通孔可以同心设置,使得第二大引导头3311、第二小引导头3312的一端可以穿过第二后座324的通孔,对衬套06压装起到导向的作用。
第三压合组件04可以包括第三压合单元42、第三引导单元43。第三压合单元42可以与第三引导单元43间隔设置。第三压合单元42可以包括第三压头421、第三后座424。第三压头421可以与底座11滑动连接,第三压头421可以沿其轴向移动。第三后座424的一端可以设置通孔,第三压头421可以与第三后座424的通孔同心设置。第三后座424可以与底座11滑动连接,第三后座424可以沿其通孔轴向移动。第三引导单元43可以包括第三引导头431。第三引导头431可以与底座11滑动连接,第三引导头431可以沿其轴向移动。第三引导头431可以包括第三大引导头4311、第三小引导头4312。第三大引导头4311的一端可以与第三小引导头431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大引导头4311、第三小引导头4312、第三后座424的通孔可以同心设置,使得第三大引导头4311、第三小引导头4312的一端可以穿过第三后座424的通孔,对衬套06压装起到导向的作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压合单元22还可以包括第一压合导轨222。第一压头221可以在第一压合导轨222上沿第一压头221的轴向滑动。第一引导单元23还可以包括第三驱动部232。第三驱动部232可以驱动第一引导头231移动。第二压合单元32还可以包括第二压合导轨322。第二压头321可以在第二压合导轨322上沿第二压头321的轴向滑动。第二引导单元33还可以包括第六驱动部332。第六驱动部332可以驱动第二引导头331移动。第三压合单元42还可以包括第三压合导轨422。第三压头421可以在第三压合导轨422上沿第三压头421的轴向滑动。第三引导单元43还可以包括第九驱动部432。第九驱动部432可以驱动第三引导头431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第一压合组件02还包括第一浮动单元21;第一浮动单元21包括第一浮动座211;第一浮动座211与底座11滑动连接;第一浮动座211与第一压头221滑动连接;第一浮动座211与第一后座224可拆卸连接;第一浮动座211与第一引导头231滑动连接;第一压合单元22还包括第二驱动部223;第二驱动部223与第一浮动座211可拆卸连接;第一压头221包括第一大压头2211、第一小压头2212;第一大压头2211与第二驱动部223可拆卸连接,第一小压头2212与第二驱动部223可拆卸连接;
第二压合组件03还包括第二浮动单元31;第二浮动单元31包括第二浮动座311;第二浮动座311与底座11滑动连接;第二浮动座311与第二压头321滑动连接;第二浮动座311与第二后座324可拆卸连接;第二浮动座311与第二引导头331滑动连接;第二压合单元32还包括第五驱动部323;第五驱动部323与第二浮动座311可拆卸连接;第二压头321包括第二大压头3211、第二小压头3212;第二大压头3211与第五驱动部323可拆卸连接,第二小压头3212与第五驱动部323可拆卸连接;
第三压合组件04还包括第三浮动单元41;第三浮动单元41包括第三浮动座411;第三浮动座411与底座11滑动连接;第三浮动座411与第三压头421滑动连接;第三浮动座411与第三后座424可拆卸连接;第三浮动座411与第三引导头431滑动连接;第三压合单元42还包括第八驱动部423;第八驱动部423与第三浮动座411可拆卸连接;第三压头421包括第三大压头4211、第三小压头4212;第三大压头4211与第八驱动部423可拆卸连接,第三小压头4212与第八驱动部423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第一压合组件02还可以包括第一浮动单元21。第一浮动单元21用于提供第一推力,其可以分别与第一压合单元22、第一引导单元23的下侧面可拆卸连接,便于车架05安装装置检修或更换部件。第一浮动单元21可以包括第一浮动座211。第一浮动座211的下侧面可以与底座11滑动连接。第一浮动座211的上侧面可以与第一压头221通过第一压合导轨222滑动连接。第一浮动座211可以与第一后座224可拆卸连接。第一浮动座211可以与第一引导头231滑动连接。第一压合单元22还可以包括第二驱动部223。第二驱动部223可以与第一浮动座211可拆卸连接。第二驱动部223可以驱动第一压头221在第一压合导轨222上沿第一压头221的轴向滑动。如图6所示,第一压头221可以包括第一大压头2211、第一小压头2212。第一大压头2211可以与第二驱动部223可拆卸连接,第一小压头2212可以与第二驱动部223可拆卸连接。
第二压合组件03还可以包括第二浮动单元31。第二浮动单元31用于提供第二推力,其可以分别与第二压合单元32、第二引导单元33的下侧面可拆卸连接,便于车架05安装装置检修或更换部件。第二浮动单元31可以包括第二浮动座311。第二浮动座311的下侧面可以与底座11滑动连接。第二浮动座311的上侧面可以与第二压头321通过第二压合导轨322滑动连接。第二浮动座311可以与第二后座324可拆卸连接。第二浮动座311可以与第二引导头331滑动连接。第二压合单元32还可以包括第五驱动部323。第五驱动部323可以与第二浮动座311可拆卸连接。第五驱动部323可以驱动第二压头321在第二压合导轨322上沿第二压头321的轴向滑动。如图7所示,第二压头321可以包括第二大压头3211、第二小压头3212。第二大压头3211可以与第五驱动部323可拆卸连接,第二小压头3212可以与第五驱动部323可拆卸连接。
第三压合组件04还可以包括第三浮动单元41。第三浮动单元41用于提供第三推力,其可以分别与第三压合单元42、第三引导单元43的下侧面可拆卸连接,便于车架05安装装置检修或更换部件。第三浮动单元41可以包括第三浮动座411。第三浮动座411的下侧面可以与底座11滑动连接。第三浮动座411的上侧面可以与第三压头421通过第三压合导轨422滑动连接。第三浮动座411可以与第三后座424可拆卸连接。第三浮动座411可以与第三引导头431滑动连接。第三压合单元42还可以包括第八驱动部423。第八驱动部423可以与第三浮动座411可拆卸连接。第八驱动部423可以驱动第三压头421在第三压合导轨422上沿第三压头421的轴向滑动。如图8所示,第三压头421可以包括第三大压头4211、第三小压头4212。第三大压头4211可以与第八驱动部423可拆卸连接,第三小压头4212可以与第八驱动部423可拆卸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浮动单元21还可以包括第一浮动导轨212、第一驱动部213。第一浮动座211可以通过第一浮动导轨212与底座11滑动连接,第一驱动部213可以驱动第一浮动座211移动。第二浮动单元31还可以包括第二浮动导轨312、第四驱动部313。第二浮动座311可以通过第二浮动导轨312与底座11滑动连接,第四驱动部313可以驱动第二浮动座311移动。第三浮动单元41还可以包括第三浮动导轨412、第七驱动部413。第三浮动座411可以通过第三浮动导轨412与底座11滑动连接,第七驱动部413可以驱动第三浮动座411移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公开的具体案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安装方法包括:
步骤S11,基于车架放入基座组件完成粗定位,第一压合组件驱动第一后座与所述车架的第一压合套端面抵接,第二压合组件驱动第二后座与所述车架的第二压合套端面抵接,第三压合组件驱动第三后座与所述车架的第三压合套端面抵接;其中,所述第一压合套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压合套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压合套的轴线和所述第三压合套的轴线重合;
步骤S12,所述第一压合组件驱动第一引导头的第一大引导头伸入所述第一压合套内,所述第二压合组件驱动第二引导头的第二大引导头伸入所述第二压合套内,所述第三压合组件驱动第三引导头的第三大引导头伸入所述第三压合套内,完成所述车架的精定位;
步骤S13,基于所述车架的精定位完成,将三个衬套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引导头的第一小引导头、所述第二引导头的第二小引导头、所述第三引导头的第三小引导头;
步骤S14,第一压头、第二压头、第三压头分别对三个所述衬套提供预压力,使三个所述衬套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合套、所述第二压合套、所述第三压合套抵接;
步骤S15,所述第一压头将所述衬套压入所述第一压合套;
步骤S16,所述第二压头将所述衬套压入所述第二压合套;所述第三压头将所述衬套压入所述第三压合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5包括:
步骤S151,基于所述第一压头的第一大压头将所述衬套压入所述第一压合套直至所述第一大压头与所述第一压合套抵接,所述第一大压头停止压合;其中,所述第一大压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压合套的轮廓最大外径;
步骤S152,基于所述第一大压头停止压合,更换第一小压头压合所述衬套至所述第一压合套内的设定位置;其中,所述第一小压头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压合套的内孔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5还包括:
步骤S153,基于所述第一小压头压合所述衬套至所述第一压合套内的设定位置,所述第一小压头对所述衬套提供第一预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6包括:
步骤S161,基于所述第一小压头对所述衬套提供第一预压力,所述第二压头的第二大压头将所述衬套压入所述第二压合套直至所述第二大压头与所述第二压合套抵接,所述第二大压头停止压合;所述第三压头的第三大压头将所述衬套压入所述第三压合套直至所述第三大压头与所述第三压合套抵接,所述第三大压头停止压合;其中,所述第二大压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压合套的轮廓最大外径;所述第三大压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压合套的轮廓最大外径;
步骤S162,基于所述第二大压头停止压合,更换第二小压头压合所述衬套至所述第二压合套内的设定位置;基于所述第三大压头停止压合,更换第三小压头压合所述衬套至所述第三压合套内的设定位置;其中,所述第二小压头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压合套的内孔直径;所述第三小压头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三压合套的内孔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6还包括:
步骤S163,基于所述第二小压头压合所述衬套至所述第二压合套内的设定位置和基于所述第三小压头压合所述衬套至所述第三压合套内的设定位置,所述第一小压头、所述第二小压头、所述第三小压头退回至起始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5还包括:
步骤S154,基于三个所述衬套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合套、所述第二压合套、所述第三压合套抵接,第二浮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二压头对所述衬套提供压合方向的第二推力,第三浮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三压头对所述衬套提供压合方向的第二推力;
步骤S155,所述第一压头将所述衬套压入所述第一压合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6还包括:
步骤S164,基于所述第一压头将所述衬套压入所述第一压合套,第一浮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一压头对所述衬套提供压合方向的第一推力;
步骤S165,所述第二压头将所述衬套压入所述第二压合套;所述第三压头将所述衬套压入所述第三压合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4包括:
步骤S141,所述第一压头对所述衬套提供预压力,使所述衬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合套抵接;
步骤S142,第二压头、第三压头分别对两个所述衬套提供预压力,使两个所述衬套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压合套、所述第三压合套抵接。
9.应用于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一种车架安装方法的车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安装装置包括:
基座组件,所述基座组件包括底座、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柱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用于对所述车架进行粗定位;
第一压合组件,所述第一压合组件包括第一压合单元、第一引导单元;所述第一压合单元包括第一压头、第一后座;所述第一压头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压头沿其轴向移动;所述第一压头与所述第一后座的通孔同心设置;所述第一后座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后座沿其通孔轴向移动;所述第一引导单元包括第一引导头;所述第一引导头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引导头沿其轴向移动;所述第一引导头包括第一大引导头、第一小引导头;所述第一大引导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小引导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大引导头、所述第一小引导头、所述第一后座的通孔同心设置;
第二压合组件,所述第二压合组件包括第二压合单元、第二引导单元;所述第二压合单元包括第二压头、第二后座;所述第二压头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压头沿其轴向移动;所述第二压头与所述第二后座的通孔同心设置;所述第二后座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后座沿其通孔轴向移动;所述第二引导单元包括第二引导头;所述第二引导头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引导头沿其轴向移动;所述第二引导头包括第二大引导头、第二小引导头;所述第二大引导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小引导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大引导头、所述第二小引导头、所述第二后座的通孔同心设置;
第三压合组件,所述第三压合组件包括第三压合单元、第三引导单元;所述第三压合单元包括第三压头、第三后座;所述第三压头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压头沿其轴向移动;所述第三压头与所述第三后座的通孔同心设置;所述第三后座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后座沿其通孔轴向移动;所述第三引导单元包括第三引导头;所述第三引导头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引导头沿其轴向移动;所述第三引导头包括第三大引导头、第三小引导头;所述第三大引导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小引导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大引导头、所述第三小引导头、所述第三后座的通孔同心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车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压合组件还包括第一浮动单元;所述第一浮动单元包括第一浮动座;所述第一浮动座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浮动座与所述第一压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浮动座与所述第一后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浮动座与所述第一引导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压合单元还包括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与所述第一浮动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压头包括第一大压头、第一小压头;所述第一大压头与所述第二驱动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小压头与所述第二驱动部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压合组件还包括第二浮动单元;所述第二浮动单元包括第二浮动座;所述第二浮动座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浮动座与所述第二压头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浮动座与所述第二后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浮动座与所述第二引导头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压合单元还包括第五驱动部;所述第五驱动部与所述第二浮动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压头包括第二大压头、第二小压头;所述第二大压头与所述第五驱动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小压头与所述第五驱动部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三压合组件还包括第三浮动单元;所述第三浮动单元包括第三浮动座;所述第三浮动座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浮动座与所述第三压头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浮动座与所述第三后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浮动座与所述第三引导头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压合单元还包括第八驱动部;所述第八驱动部与所述第三浮动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压头包括第三大压头、第三小压头;所述第三大压头与所述第八驱动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小压头与所述第八驱动部可拆卸连接。
CN202311404879.1A 2023-10-27 2023-10-27 一种车架安装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71251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04879.1A CN117125172B (zh) 2023-10-27 2023-10-27 一种车架安装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04879.1A CN117125172B (zh) 2023-10-27 2023-10-27 一种车架安装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25172A true CN117125172A (zh) 2023-11-28
CN117125172B CN117125172B (zh) 2024-01-05

Family

ID=88860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04879.1A Active CN117125172B (zh) 2023-10-27 2023-10-27 一种车架安装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2517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62645A (ja) * 1999-08-27 2001-03-13 Toyota Motor Corp ブッシュ圧入装置
JP2005138263A (ja) * 2003-11-10 2005-06-02 Toyota Motor Corp ブッシュ圧入装置
KR20140014720A (ko) * 2012-07-25 2014-02-06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서브프레임용 부시
CN110253265A (zh) * 2019-07-17 2019-09-20 苏州托克斯冲压设备有限公司 汽车副车架衬套压装设备
CN211589889U (zh) * 2019-12-31 2020-09-29 重庆坤恩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副车架的衬套压装夹具
CN114012431A (zh) * 2021-11-26 2022-02-08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副车架压装设备
CN116408634A (zh) * 2023-02-03 2023-07-11 宁波拓普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适用于汽车副车架衬套装配的浮动式钳体卧式装配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62645A (ja) * 1999-08-27 2001-03-13 Toyota Motor Corp ブッシュ圧入装置
JP2005138263A (ja) * 2003-11-10 2005-06-02 Toyota Motor Corp ブッシュ圧入装置
KR20140014720A (ko) * 2012-07-25 2014-02-06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서브프레임용 부시
CN110253265A (zh) * 2019-07-17 2019-09-20 苏州托克斯冲压设备有限公司 汽车副车架衬套压装设备
CN211589889U (zh) * 2019-12-31 2020-09-29 重庆坤恩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副车架的衬套压装夹具
CN114012431A (zh) * 2021-11-26 2022-02-08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副车架压装设备
CN116408634A (zh) * 2023-02-03 2023-07-11 宁波拓普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适用于汽车副车架衬套装配的浮动式钳体卧式装配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25172B (zh) 2024-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125172B (zh) 一种车架安装方法及装置
EP0885757A2 (de) Einrichtung zur elastischen Verbindung wenigstens zweier Bauteile
CN116408634A (zh) 适用于汽车副车架衬套装配的浮动式钳体卧式装配设备
CN105773110A (zh) 转向节衬套压装机
CN109277805B (zh) 分段式压装设备及分段式压装方法
CN114734233B (zh) 一种马达转子用压装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14310243B (zh) 牵引拉杆压装装置
JP2548931B2 (ja) カルダン継手組立装置
CN219665650U (zh) 适用于汽车副车架衬套装配的浮动式钳体立式装配设备
CN219665651U (zh) 适用于汽车副车架衬套装配的浮动式钳体卧式装配设备
CN220739975U (zh) 焊接夹具套管自适应定位机构
KR100807387B1 (ko) 하이드로 축상스프링 시험용 지그
JP2011212766A (ja) ブッシュ圧入方法及びブッシュ圧入装置
CN220240589U (zh) 轴箱拉杆压装机
CN219685421U (zh) 一种装配压装工装
CN116252134A (zh) 适用于汽车副车架衬套装配的浮动式钳体立式装配设备
CN218426756U (zh) 一种装载机缓冲弹簧的压装装置
CN210400852U (zh) 一种三轴向弹性轴承衬套疲劳试验机
CN220533455U (zh) 一种用于装配支重轮轴套的双向压装装置
CN219598620U (zh) 阻尼器端部轴承压装辅助装置
CN219053512U (zh) 隐形门把手扭簧安装机构
CN216912872U (zh) 一种sp型汽车空调压缩机主轴与斜盘的定位校正装置
CN110553843B (zh) 一种三轴向弹性轴承衬套疲劳试验机
CN213711307U (zh) 一种压裂泵
CN216503308U (zh) 一种副车架衬套伺服压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