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21317A - 电连接箱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21317A
CN117121317A CN202280025713.6A CN202280025713A CN117121317A CN 117121317 A CN117121317 A CN 117121317A CN 202280025713 A CN202280025713 A CN 202280025713A CN 117121317 A CN117121317 A CN 1171213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base member
bus bar
wall member
s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571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胜濑俊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121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213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1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bayonet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16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support for line-connecting terminals within the bo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保持为稳定的组装状态。电连接箱(A)具备具有侧面敞开的器件收纳室(12)的基座部件(10)、以及作为与基座部件(10)分体的部件并以覆盖器件收纳室(12)的侧面的方式组装于基座部件(10)的侧壁部件(11),在基座部件(10)设置有槽部(35)、嵌合凹部(37)、板状限制部(27)以及钩挂部(24)来作为限制侧壁部件(11)从基座部件(10)向侧方离开的离开限制部。

Description

电连接箱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连接箱。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形成于连接箱主体的遮断元件收纳部内安装遮断元件的技术。遮断元件收纳部具有在连接箱主体的上表面敞开的空间,遮断元件从连接箱主体的上方嵌入到遮断元件收纳部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0024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的构造中,遮断元件收纳部的周壁部从前后左右包围电气器件。因此,当用手指捏取遮断元件将其安装于遮断元件收纳部时,有捏取遮断元件的手指与周壁部干涉的担忧。作为其对策,考虑将连接箱主体中的覆盖遮断元件收纳部的侧面的侧壁部成形为其他器件。这样的话,能够使安装人员的手指不与侧壁部件干涉地将遮断元件收纳于遮断元件收纳部内。在将遮断元件收纳于遮断元件收纳部之后,通过将侧壁部件组装于基座部件,能够保护遮断元件。
作为将侧壁部件和基座部件保持为组装状态的构造,考虑使形成于侧壁部件和基座部件中的一方的弹性卡止片相对于形成于另一方的卡止部弹性地卡止。但是,在使弹性卡止片弹性地卡止的构造中,有侧壁部件以从基座部件离开的方式位移的担忧。
本公开的电连接箱是基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保持为稳定的组装状态。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电连接箱具备:
基座部件,其具有侧面敞开的器件收纳室;以及
侧壁部件,其是与所述基座部件分体的部件,以从侧方封堵所述器件收纳室的方式组装于所述基座部件,
在所述基座部件设置有限制所述侧壁部件从所述基座部件向侧方离开的离开限制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保持为稳定的组装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上前方观察到的实施例1的电连接箱的立体图。
图2是从斜上后方观察到的电连接箱的立体图。
图3是从斜上前方观察到的基座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从斜上后方观察到的基座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从斜上前方观察到的侧壁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从斜上后方观察到的侧壁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将侧壁部件分离为侧壁主体和汇流条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前侧嵌合部与前侧嵌入部的嵌合状态的主视剖视图。
图9是表示前侧嵌合部的槽部与前侧嵌入部的嵌合状态的俯视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前侧嵌合部的嵌合凹部与前侧嵌入部的嵌合突起的嵌合状态的俯视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由外伸部限制侧壁部件的扩开的状态的主视剖视图。
图12是电连接箱的仰视图。
图13是表示将基座部件与一对侧壁部件分离的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电连接箱构成为,
(1)具备:基座部件,其具有侧面敞开的器件收纳室;以及侧壁部件,其是与所述基座部件分体的部件,以从侧方封堵所述器件收纳室的方式组装于所述基座部件,在所述基座部件设置有限制所述侧壁部件从所述基座部件向侧方离开的离开限制部。根据本公开的结构,由离开限制部限制侧壁部件从基座部件离开,因此能够将基座部件和侧壁部件保持为稳定的组装状态。
(2)优选为,在所述侧壁部件的外侧面形成有使所述外侧面的一部分在宽度方向上局部地凹下的形状的凹下区域,所述离开限制部抵接于所述凹下区域。根据该结构,离开限制部以重叠的方式配置于侧壁部件的外侧面,但能够抑制侧壁部件的宽度尺寸因离开限制部的存在而变大。
(3)在(2)的基础上,优选为,所述离开限制部仅配置于所述侧壁部件的所述外侧面中的比位于最外侧的最外侧区域靠内侧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即使离开限制部以重叠的方式配置于侧壁部件的外侧面,侧壁部件的宽度尺寸也不会变大。
(4)优选为,所述基座部件具有弹性卡止部,该弹性卡止部通过卡止于所述侧壁部件的卡止部来将所述侧壁部件保持为组装状态,所述离开限制部与所述弹性卡止部相连。根据该结构,由离开限制部限制侧壁部件从基座部件离开,因此能够防止卡止部从弹性卡止部脱离。
(5)在(4)的基础上,优选为,所述离开限制部从所述弹性卡止部的侧缘垂直地突出。根据该结构,离开限制部提高弹性卡止部的挠曲刚性,因此弹性卡止部与卡止部的卡止功能的可靠性变高。
(6)优选为,所述侧壁部件具有收纳汇流条的汇流条收纳室,所述汇流条收纳室由构成所述侧壁部件的外侧面的外壁部和位于所述外壁部与所述基座部件之间的内壁部划分,所述离开限制部具有从外侧钩挂于所述内壁部的钩挂部。根据该结构,由于钩挂部钩挂于内壁部而并非外壁部,所以不会大幅度地向侧壁部的外侧方突出。因此,能够避免侧壁部件在宽度方向上的大型化。
(7)在(6)的基础上,优选为,所述离开限制部配置于限制所述汇流条从所述汇流条收纳室脱离的位置。根据该结构,由于离开限制部兼具限制汇流条的脱离的功能,所以与形成用于限制汇流条的脱离的专用的部位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基座部件的形状。
(8)在(6)或(7)的基础上,优选为,所述侧壁部件具有使所述汇流条收纳室与外部连通的汇流条安装口,所述离开限制部仅覆盖所述汇流条安装口的一部分。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汇流条所产生的热从汇流条安装口释放。
(9)在(6)~(8)的基础上,优选为,在所述离开限制部形成有使所述汇流条收纳室内与所述侧壁部件的外部连通的连通孔。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连通孔将汇流条所产生的热释放到侧壁部件的外部。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13对将本公开的电连接箱具体化了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示例,而是指由权利要求书示出,并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在本实施例1中,关于电连接箱A的前后的方向,将图1、图3、图5、图7中的斜左下方、图2、图4、图6中的斜左上方、以及图9、图10、图12、图13中的左方定义为前方。关于上下的方向,将在图1~图8、图11中表示的方向直接定义为上方、下方。关于左右的方向,将在图8、图11中表示的方向直接定义为左方、右方。
<电连接箱A的概要>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1的电连接箱A具备一个基座部件10和作为与基座部件10分体的部件的左右对称的一对侧壁部件11。一对侧壁部件11相对于基座部件10以从左右夹持的方式组装。电连接箱A具有由基座部件10和一对侧壁部件11划分出的器件收纳室12。器件收纳室12在电连接箱A的上表面敞开。如图11所示,在器件收纳室12内收纳熔断丝等多个电气器件64。
在基座部件10的前端部形成有左右一对前侧嵌合部13,在基座部件10的后端部形成有左右一对后侧嵌合部14。在侧壁部件11的前端部形成有左右一对前侧嵌入部15,在侧壁部件11的后端部形成有左右一对后侧嵌入部16。通过前侧嵌合部13与前侧嵌入部15的嵌合以及后侧嵌合部14与后侧嵌入部16的嵌合,基座部件10和侧壁部件11保持为组装状态。
<基座部件10>
基座部件10具备合成树脂制的保持部件17、作为与保持部件17分体的器件的合成树脂制的端子台18、以及左右对称的一对金属制的板19。如图3、图4所示,保持部件17是单一器件,具有呈使长边朝向前后方向的长方体的主体部20、从主体部20的前端缘向上方伸出的前板部21、以及从主体部20的后端缘向上方伸出的后板部22。由主体部20的上表面、前板部21的后表面、以及后板部22的前表面包围的空间作为器件收纳室12发挥功能。在未将侧壁部件11组装于基座部件10的状态下,器件收纳室12在基座部件10的上表面以及基座部件10的左右两侧面向基座部件10的外部敞开。
如图3、图4、图11~图13所示,在主体部20的后端部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外伸部23。外伸部23从主体部20的外侧面的下端缘向左右方向外方突出。如图3、图4、图11、图13所示,在外伸部23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突出端缘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肋状的钩挂部24。如图11、图13所示,在外伸部23中的主体部20与钩挂部24之间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的多个连通孔25。
在后板部22的左右两端部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后侧嵌合部14。如图3、图4所示,后侧嵌合部14具有使板厚方向朝向前后方向的板状的弹性卡止部26和使板厚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板状限制部27。在弹性卡止部26的后表面形成有卡止孔28。如图13所示,弹性卡止部26的侧缘部与板状限制部27的后缘部成直角地相连。弹性卡止部26的下端缘和板状限制部27的下端缘经由加强部29而与主体部20的下端部外表面相连。由主体部20、弹性卡止部26以及板状限制部27包围的空间作为向前方以及上方敞开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向槽30发挥功能。
如图1、图3、图8、图12所示,端子台18是单一器件,具有使板厚方向朝向前后方向的支撑板部31和使板厚方向朝向上下方向的承接板部32。如图12所示,在承接板部32形成有上下贯通承接板部32的螺栓孔33。端子台18以覆盖前板部21的前表面的状态组装于保持部件17。如图3、图4、图9、图10所示,在保持部件17的前板部21与端子台18的支撑板部31之间形成有左右一对收纳空间34。收纳空间34的上端呈左右方向的狭缝状地向基座部件10的前方敞开。
在端子台18的左右两端部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前侧嵌合部13。如图4、图8、图9、图13所示,在前侧嵌合部13的后表面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槽部35。槽部35的上端在端子台18的上表面敞开。在槽部35的上端部形成有锥状的引导部36。如图8、图10所示,在前侧嵌合部13形成有前后左右的四个面被包围的嵌合凹部37。嵌合凹部37的上端与槽部35的下端连通。如图8、图12所示,在前侧嵌合部13的下端部形成有使嵌合凹部37与前侧嵌合部13的下端面在上下方向上连通的窗孔38。
板19是对细长的金属板材进行弯曲加工而成形的单一器件。板19具有相互成直角地相连的板状供电部39(参照图3、图4、图9、图10)和板状安装部40(参照图1~图3、图8、图13)。板状供电部39呈使板厚方向朝向前后方向的平板状。在板状供电部39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供电用连接孔41(参照图8)。板状安装部40呈使板厚方向朝向上下方向的平板状,从板状供电部39的上端缘向前方伸出。如图3所示,在板状安装部40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板状安装部40的安装孔68。
板19以将板状供电部39收纳于收纳空间34内并使板状安装部40露出到收纳空间34的外部地载置于承接板部32的状态组装于基座部件10。板状供电部39中的供电用连接孔41的孔缘部在形成于支撑板部31的切口部处露出。与电池(图示省略)连接的供电端子(图示省略)利用供电用连接孔41而与板状供电部39连接。
<侧壁部件11>
侧壁部件11通过将合成树脂制的侧壁主体42和金属制的汇流条43组装来构成。如图5~图7所示,侧壁主体42是俯视形状在前后方向上细长并使壁厚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单一器件。如图9~图12所示,侧壁主体42具有使壁厚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外壁部44和使壁厚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内壁部45。侧壁主体42的前端缘部中的下端侧的部位作为前侧嵌入部15发挥功能。如图5~图8所示,在前侧嵌入部15的下端部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嵌合突起46。如图1、图5、图7、图8所示,在前侧嵌入部15的上端部形成有呈台阶状地向前方以及侧方突出的止动件47。侧壁主体42的后端缘部中的下端侧的部位作为后侧嵌入部16发挥功能。如图2、图6所示,在侧壁主体42的后端面形成有突起状的卡止突起48。
如图9~图12所示,在侧壁主体42的内部形成有被外壁部44和内壁部45夹持的一个汇流条收纳室49。汇流条收纳室49是左右尺寸比前后尺寸以及上下尺寸小的宽度较窄的空间。如图11、图12所示,在侧壁主体42的下表面形成有呈前后方向的狭缝状地开口的汇流条安装口50。汇流条安装口50是用于将汇流条43安装于汇流条收纳室49的开口。
汇流条43是对冲裁成预定形状的金属制的平板实施弯曲加工而成形的单一器件。如图7所示,汇流条43具有使板厚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一片平板状的基板部51、一片平板状的散热板部52、多个突片53以及一个平板状的连接板部54。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汇流条43的侧视中,基板部51和散热板部52呈长方形。散热板部52从基板部51的下端缘起以与基板部51的内表面重叠的方式伸出。多个突片53配置为从基板部51的上端缘向上方突出,并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
连接板部54从基板部51的前端部的支撑部55的上端缘向水平方向内侧突出。在连接板部54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连接板部54的贯通孔56。汇流条43以将基板部51、散热板部52以及突片53收纳在汇流条收纳室49内的状态组装于侧壁主体42。连接板部54露出到侧壁主体42的外部,并在左右方向上向比侧壁主体42靠内侧、即靠基座部件10侧的位置突出。
如图1、图2、图5、图12、图13所示,在侧壁主体42的上端部形成有宽度较宽的扩宽部57。在扩宽部57内,以沿前后方向排成一列的方式形成有在侧壁主体42的上表面开口的多个熔断器收纳室58。多个熔断器收纳室58的下端部与汇流条收纳室49连通。从侧壁部件11的上方在熔断器收纳室58安装熔断器59(参照图5)。熔断器59的一方的引线60与汇流条43的突片53连接。在扩宽部57的下端侧区域内,以沿前后方向排成一列的方式形成有在侧壁主体42的下表面开口的多个空腔61(参照图12)。多个空腔61的上端与多个熔断器收纳室58的下端分别连通。在各空腔61内收纳有与构成线束的多个电线62分别连接的线束端子63。线束端子63与熔断器59的另一方的引线60连接。
<电连接箱A的组装顺序>
当组装电连接箱A时,使保持部件17与端子台18成为分离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以将板状安装部40载置于承接板部32、将板状供电部39重叠于端子台18的后表面的状态将板19临时保持于端子台18。接着,通过相对于保持部件17从下压入端子台18和板19来进行组装。通过将端子台18组装于保持部件17,构成收纳空间34,并且在收纳空间34内收纳板19的板状供电部39,从而基座部件10的组装完成。
当组装基座部件10后,将电气器件64以从基座部件10的上方收纳于器件收纳室12的方式安装于保持部件17。由于器件收纳室12向基座部件10的左右两侧方敞开,所以若安装人员从左右捏取电气器件64,则捏取电气器件64的手指不会与基座部件10干涉。因此,安装电气部时的安装性良好。即使在用自动机安装电气器件64的情况下,若由自动机的爪部以从左右夹持的方式保持电气器件64,则爪部不会与基座部件10干涉。
接着,在基座部件10组装一对侧壁部件11。在组装时,相对于前侧嵌合部13以从上插入的方式嵌合前侧嵌入部15,并且相对于后侧嵌合部14以从上插入的方式嵌合后侧嵌入部16。详细而言,使前侧嵌入部15与槽部35嵌合,并且使后侧嵌入部16与导向槽30嵌合。即使前侧嵌入部15相对于前侧嵌合部13在左右方向上产生错位,也能够由引导部36矫正错位。
若侧壁部件11相对于基座部件10达到预定的组装状态,则止动件47与前侧嵌合部13的上端抵接,并且后侧嵌入部16与加强部29抵接。同时,嵌合突起46与嵌合凹部37嵌合,卡止突起48卡止于卡止孔28。通过前侧嵌入部15与前侧嵌合部13嵌合,相对于基座部件10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定位侧壁部件11。通过卡止突起48与卡止孔28的卡止,限制侧壁部件11相对于基座部件10向上方脱离。
若将侧壁部件11安装于基座部件10,则器件收纳室12由侧壁部件11从左右两侧覆盖,从而电连接箱A的组装完成。器件收纳室12成为从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遍及整周地被包围的状态。
在将侧壁部件11组装于基座部件10的状态下,汇流条43的连接板部54从上重叠于板19的板状安装部40的上表面。也就是说,侧壁部件11相对于基座部件10的组装方向与连接板部54相对于板状安装部40的组装方向是相同的方向。在连接板部54载置于板状安装部40的状态下,螺栓70贯通贯通孔56、安装孔68以及螺栓孔33。通过将螺栓70拧入到设置于承接板部32的下表面的螺母71并拧紧,将板19和汇流条43固定于端子台18。通过将连接板部54固定于承接板部32,将侧壁部件11的前端部固定于基座部件10的前端部。
<实施例的作用及效果>
本实施例的电连接箱A具备具有侧面敞开的器件收纳室12的基座部件10、以及作为与基座部件10分体的部件的侧壁部件11。侧壁部件11以从侧方封堵器件收纳室12的方式组装于基座部件10。在侧壁部件11形成有前侧嵌入部15和后侧嵌入部16。在基座部件10形成有前侧嵌合部13和后侧嵌合部14。在将侧壁部件11组装于基座部件10的过程中,前侧嵌合部13与前侧嵌入部15一边滑动一边嵌合,并且后侧嵌合部14与后侧嵌入部16一边滑动一边嵌合。由于一边使侧壁部件11滑动一边使之与基座部件10嵌合,所以能够将侧壁部件11和基座部件10保持为稳定的组装状态。
在基座部件10形成有将前侧嵌入部15导入至前侧嵌合部13的槽部35的引导部36,因此将侧壁部件11组装于基座部件10时的安装性优异。前侧嵌合部13具有在收纳有前侧嵌入部15的状态下使之滑动的槽部35。在前侧嵌合部13形成有经由嵌合凹部37使槽部35与前侧嵌合部13的外部下方连通的窗孔38。窗孔38配置于槽部35中的前侧嵌入部15的嵌合方向里端部、即前侧嵌合部13的下端部。根据该结构,通过从前侧嵌合部13之下观察窗孔38,能够通过目视来确认槽部35内的前侧嵌入部15的嵌合状态、即前侧嵌入部15的嵌合突起46是否到达槽部35的里端的嵌合凹部37。
基座部件10具有形成有板状安装部40的板19。侧壁部件11具有形成有连接板部54的汇流条43。连接板部54在与侧壁部件11相对于基座部件10的组装方向相同的方向上与板状安装部40重叠。根据该结构,通过将侧壁部件11组装于基座部件10,能够进行板状安装部40与连接板部54的连接。连接板部54相对于前侧嵌入部15在左右方向上接近地配置。根据该结构,通过将前侧嵌入部15与前侧嵌合部13嵌合,能够相对于板状安装部40高精度地定位连接板部54。
前侧嵌合部13和板19的板状安装部40配置于基座部件10的前端部。板状安装部40和汇流条43的连接板部54由作为紧固部件的螺栓70和螺母71固定。形成于基座部件10的后端部的弹性卡止部26通过相对于侧壁部件11弹性地卡止而将侧壁部件11保持为组装状态。根据该结构,侧壁部件11在基座部件10的前后两端部的两个部位被基座部件10保持,因此基座部件10与侧壁部件11的组装状态稳定。螺栓70和螺母71的紧固作业仅在基座部件10的前端部进行即可,因此与在前后两端部进行紧固部件的紧固的情况相比,安装性良好。
在基座部件10的前端部形成有具有槽部35和嵌合凹部37的前侧嵌合部13。槽部35和嵌合凹部37作为通过使前侧嵌入部15与嵌合突起46嵌合来限制侧壁部件11从基座部件10向侧方离开的离开限制部发挥功能。在基座部件10的后端部形成有具有板状限制部27的后侧嵌合部14。板状限制部27具有作为限制侧壁部件11从基座部件10向侧方离开的离开限制部的功能。板状限制部27通过使后侧嵌入部16抵接来发挥作为离开限制部的功能。在基座部件10的下端部形成有具有钩挂部24的外伸部23。钩挂部24具有作为限制侧壁部件11从基座部件10向侧方离开的离开限制部的功能。钩挂部24通过卡止于侧壁部件11的内壁部45而发挥作为离开限制部的功能。由于由上述离开限制部限制侧壁部件11从基座部件10离开,所以能够将基座部件10和侧壁部件11保持为稳定的组装状态。
如图1、图2、图5、图11所示,在侧壁部件11的外侧面形成有使外侧面的一部分在宽度方向上局部地凹下的形状的凹下区域66。凹下区域66是侧壁部件11的侧面中的比扩宽部57靠下方的区域。凹下区域66包含前侧嵌入部15和后侧嵌入部16。作为离开限制部的前侧嵌合部13和后侧嵌合部14抵接于凹下区域66。前侧嵌合部13和后侧嵌合部14以重叠的方式配置于侧壁部件11的外侧面,但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抑制侧壁部件11的宽度尺寸因前侧嵌合部13和后侧嵌合部14的存在而变大。
侧壁部件11的外侧面中的形成有扩宽部57的区域定义为侧壁部件11的外侧面中的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最外侧区域67。前侧嵌合部13和后侧嵌合部14在左右方向上仅配置于比最外侧区域67靠内侧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即使前侧嵌合部13和后侧嵌合部14以重叠的方式配置于侧壁部件11的外侧面,侧壁部件11的宽度尺寸也不会变大。
基座部件10具有弹性卡止部26,该弹性卡止部26通过卡止于侧壁部件11的卡止突起48来将侧壁部件11保持为组装状态。板状限制部27与弹性卡止部26的侧缘相连。由于由板状限制部27限制侧壁部件11从基座部件10离开,所以能够防止卡止突起48从弹性卡止部26脱离。板状限制部27从弹性卡止部26的侧缘垂直地突出,因此弹性卡止部26的挠曲刚性因板状限制部27而变高。由此,弹性卡止部26与卡止突起48的卡止功能的可靠性变高。
侧壁部件11具有收纳汇流条43的汇流条收纳室49。汇流条收纳室49由构成侧壁部件11的外侧面的外壁部44和位于外壁部44与基座部件10之间的内壁部45划分。外伸部23具有从外侧钩挂于内壁部45的钩挂部24。由于钩挂部24钩挂于内壁部45而并非钩挂于外壁部44,所以不会大幅度地向侧壁部的外侧方突出。因此,能够避免侧壁部件11在宽度方向上的大型化。
外伸部23配置于限制汇流条43从汇流条收纳室49脱离的位置。外伸部23除了限制侧壁部件11从基座部件10离开的功能之外,还兼具限制汇流条43的脱离的功能。和与外伸部23相独立地形成用于限制汇流条43的脱离的专用部位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基座部件10的形状。
侧壁部件11具有使汇流条收纳室49与外部连通的汇流条安装口50。外伸部23配置为仅覆盖汇流条安装口50的一部分、即后端部。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汇流条43所产生的热从汇流条安装口50有效地释放。在外伸部23形成有使汇流条收纳室49内与侧壁部件11的外部连通的连通孔25。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连通孔25将汇流条43所产生的热释放到侧壁部件11的外部。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载以及附图而说明的实施例,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本发明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含义以及权利要求书内的所有变更,也包含下述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例中,离开限制部从弹性卡止部的侧缘垂直地突出,但离开限制部也可以从弹性卡止部呈同一平面状地伸出。
在上述实施例中,离开限制部与弹性卡止部相连,但离开限制部也可以配置于与弹性卡止部不同的部位。
在上述实施例中,离开限制部兼具限制汇流条的脱离的功能,但也可以在基座部件形成用于限制汇流条的脱离的专用的部位。
在上述实施例中,离开限制部仅覆盖汇流条安装口的一部分,但离开限制部也可以覆盖汇流条安装口的整个区域。
在上述实施例中,外伸部具有连通孔,但外伸部也可以呈不具有连通孔的形状。
附图标记说明
A…电连接箱
10…基座部件
11…侧壁部件
12…器件收纳室
13…前侧嵌合部
14…后侧嵌合部
15…前侧嵌入部
16…后侧嵌入部
17…保持部件
18…端子台
19…板
20…主体部
21…前板部
22…后板部
23…外伸部
24…钩挂部(离开限制部)
25…连通孔
26…弹性卡止部
27…板状限制部(离开限制部)
28…卡止孔
29…加强部
30…导向槽
31…支撑板部
32…承接板部
33…螺栓孔
34…收纳空间
35…槽部(离开限制部)
36…引导部
37…嵌合凹部(离开限制部)
38…窗孔
39…板状供电部
40…板状安装部
41…供电用连接孔
42…侧壁主体
43…汇流条
44…外壁部
45…内壁部
46…嵌合突起
47…止动件
48…卡止突起(卡止部)
49…汇流条收纳室
50…汇流条安装口
51…基板部
52…散热板部
53…突片
54…连接板部
55…支撑部
56…贯通孔
57…扩宽部
58…熔断器收纳室
59…熔断器
60…引线
61…空腔
62…电线
63…线束端子
64…电气器件
66…凹下区域
67…最外侧区域
68…安装孔
70…螺栓
71…螺母。

Claims (9)

1.一种电连接箱,具备:
基座部件,其具有侧面敞开的器件收纳室;以及
侧壁部件,其是与所述基座部件分体的部件,以从侧方封堵所述器件收纳室的方式组装于所述基座部件,
在所述基座部件设置有限制所述侧壁部件从所述基座部件向侧方离开的离开限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
在所述侧壁部件的外侧面形成有使所述外侧面的一部分在宽度方向上局部地凹下的形状的凹下区域,
所述离开限制部抵接于所述凹下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
所述离开限制部仅配置于所述侧壁部件的所述外侧面中比位于最外侧的最外侧区域靠内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
所述基座部件具有弹性卡止部,该弹性卡止部通过卡止于所述侧壁部件的卡止部来将所述侧壁部件保持为组装状态,
所述离开限制部与所述弹性卡止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
所述离开限制部从所述弹性卡止部的侧缘垂直地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
所述侧壁部件具有收纳汇流条的汇流条收纳室,
所述汇流条收纳室由构成所述侧壁部件的外侧面的外壁部和位于所述外壁部与所述基座部件之间的内壁部划分,
所述离开限制部具有从外侧钩挂于所述内壁部的钩挂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
所述离开限制部配置于限制所述汇流条从所述汇流条收纳室脱离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
所述侧壁部件具有使所述汇流条收纳室与外部连通的汇流条安装口,
所述离开限制部仅覆盖所述汇流条安装口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6至权利要求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
在所述离开限制部形成有使所述汇流条收纳室内与所述侧壁部件的外部连通的连通孔。
CN202280025713.6A 2021-04-09 2022-03-17 电连接箱 Pending CN1171213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66187A JP2022161399A (ja) 2021-04-09 2021-04-09 電気接続箱
JP2021-066187 2021-04-09
PCT/JP2022/012353 WO2022215480A1 (ja) 2021-04-09 2022-03-17 電気接続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21317A true CN117121317A (zh) 2023-11-24

Family

ID=83546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5713.6A Pending CN117121317A (zh) 2021-04-09 2022-03-17 电连接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61399A (zh)
CN (1) CN117121317A (zh)
WO (1) WO202221548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74744B2 (ja) * 2006-11-15 2012-11-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6620690B2 (ja) * 2016-07-01 2019-12-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2018190914A (ja) * 2017-05-11 2018-11-2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回路構成体及び電気接続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15480A1 (ja) 2022-10-13
JP2022161399A (ja) 2022-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0851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US8142234B2 (en) Terminal block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JP5360582B2 (ja) 電気接続箱
CN109156085B (zh) 基板单元
JP2013016379A (ja)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CN111682471B (zh) 电连接盒
CN110323397B (zh) 保护件、连接模块及连接模块的端部连结构件
CN109148803B (zh) 导体模块装接结构
CN109219991B (zh) 基板单元
JP2022171472A (ja) 電圧検知ユニット
CN117121317A (zh) 电连接箱
JP2016096674A (ja) 電気接続箱
WO2022215478A1 (ja) 電気接続箱
CN117044057A (zh) 电连接箱
CN117044055A (zh) 电连接箱
CN117136479A (zh) 电连接箱
CN117063362A (zh) 电连接箱
JP6980488B2 (ja) 電気接続箱
CN111293650B (zh) 电气连接箱
US20240186781A1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US20240186777A1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WO2022215477A1 (ja) 電気接続箱
WO2023127620A1 (ja) 車載部品内回路ユニット
JP7221805B2 (ja) 電気接続箱
JP2022107354A (ja) 電気接続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