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05001A - 顺线设备 - Google Patents

顺线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05001A
CN117105001A CN202311237862.1A CN202311237862A CN117105001A CN 117105001 A CN117105001 A CN 117105001A CN 202311237862 A CN202311237862 A CN 202311237862A CN 117105001 A CN117105001 A CN 1171050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straightening
following
station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3786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光彬
侯士杰
卢兴国
伦洪利
孙希祥
傅庆祝
邹淑亭
李琪
代晓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31123786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050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05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050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7/00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Suppo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3/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顺线设备,包括机座、承载工装、转运装置和顺线装置,所述机座上形成有上料工位、顺线工位和下料工位;所述承载工装用以承载产品,所述承载工装活动设置于所述机座,在其活动行程内能够到达所述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所述转运装置用以将产品自所述上料工位转运至所述顺线工位,且将顺线后的产品自所述顺线工位转运至所述下料工位;所述顺线装置包括顺线机构,所述顺线机构用以将自产品引出的线缆按照预设走线路径与设于所述预设走线路径上的卡持部卡持限位。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实现了所述顺线设备的全自动顺线,降低工人成本,顺线效率和质量更高。

Description

顺线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组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顺线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UPH在不断提升,现有产线仍有大量人工进行手动顺线。在流水生产线上,采用手工顺线,效率较低,人力成本大,且容易导致手指肌肉疲劳,顺线状态不一致,顺线状态不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顺线设备,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全自动进行顺线的顺线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顺线设备,包括:
机座,所述机座上形成有上料工位、顺线工位和下料工位;
承载工装,用以承载产品,所述承载工装活动设置于所述机座,在其活动行程内能够到达所述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
转运装置,用以将产品自所述上料工位转运至所述顺线工位,且将顺线后的产品自所述顺线工位转运至所述下料工位;以及,
顺线装置,包括顺线机构,所述顺线机构用以将自产品引出的线缆按照预设走线路径与设于所述预设走线路径上的卡持部卡持限位。
可选地,所述上料工位和所述下料工位在横向上呈间隔设置,所述顺线工位处于所述上料工位和所述下料工位在纵向上的一侧;
所述顺线设备还包括沿横向延伸的输送架,所述输送架位于所述顺线工位,所述顺线工位包括沿横向间隔设置的顺线位置、接料位置和卸料位置,所述顺线装置还包括顺线承载件,所述顺线承载件活动设置于所述输送架,以在其活动行程能够到达所述顺线位置、所述接料位置和所述卸料位置,所述顺线机构用以在所述顺线承载件到达所述顺线位置时与所述顺线承载件配合,以对产品顺线;
所述转运装置包括两个沿纵向延伸的转运机构,两个所述转运机构在横向上呈间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转运机构用以将产品自所述上料工位转运至所述顺线工位处的接料位置,另一个所述转运机构用以将产品自所述顺线工位处的卸料位置转运至所述下料工位。
可选地,所述顺线位置包括沿横向呈间隔设置的第一顺线位置和第二顺线位置,所述第一顺线位置、所述接料位置、所述卸料位置和所述第二顺线位置沿横向依次间隔设置;
所述顺线承载件包括第一顺线承载部和第二顺线承载部,所述第一顺线承载部在其活动行程内能够到达所述第一顺线位置和所述接料位置,所述第二顺线承载部在其活动行程内能够到达所述第二顺线位置和所述卸料位置;
所述顺线机构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顺线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顺线承载部和所述第二顺线承载部对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顺线机构用以在所述第一顺线承载部到达所述第一顺线位置时与所述第一顺线承载部配合以对产品上部分线缆顺线,另一个所述顺线机构用以在所述第二顺线承载部到达所述第二顺线位置时与所述第二顺线承载部配合以对产品的剩余部分线缆顺线;
所述顺线设备还包括转移装置,所述转移装置能够将产品自所述第一顺线位置转移至所述第二顺线位置。
可选地,所述顺线位置还包括中间切换位置,所述中间切换位置呈间隔设置在所述接料位置和所述卸料位置之间,所述第一顺线承载部和所述第二顺线承载部均能够到达所述中间切换位置;
所述转移装置包括位于所述中间切换位置上方的拾取部,所述拾取部用以在所述第一顺线承载部到达所述中间切换位时拾取产品,并在所述第二顺线承载部到达所述中间切换位时释放产品。
可选地,所述顺线设备还包括:
输送线,用以输送所述承载工装,以使得所述承载工装能够到达所述上料工位和所述下料工位;以及,
顶升机构,包括第一顶升部和第二顶升部,所述第一顶升部和所述第二顶升部均沿上下向可活动设置,所述第一顶升部用以在所述承载工装到达所述上料工位时向上顶升所述承载工装,所述第二顶升部用以在所述承载工装到达所述下料工位时向下活动,以将所述承载工装释放至所述输送线上。
可选地,所述顺线设备还包括位置检测装置,所述位置检测装置用以检测所述承载工装、产品和线缆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顺线机构包括可活动设置的夹持部和压入部,所述夹持部用以将自产品引出的线缆按照预设走线路径牵引,所述压入部用以将所述线缆压入设于所述预设走线路径上的卡持部上卡持限位。
可选地,所述顺线机构包括相对所述机座活动安装的安装座,所述夹持部设于所述安装座;
所述压入部沿上下方向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
可选地,所述安装座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相对所述机座转动安装,且还能够沿上下方向相对所述机座直线活动。
可选地,所述顺线机构还包括:
多臂转动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相互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相对转动安装的连接臂,多个所述连接臂处于两端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转动安装于所述机座;以及,
连接座,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臂;
所述安装座沿上下方向活动安装于所述连接座。
可选地,所述夹持部可拆卸设置,且具有信息码;
所述顺线设备还包括信息识别装置和警报装置,所述信息识别装置用以识别所述夹持部和产品上的信息码,以在所述信息码中的信息参数不匹配时通过所述警报装置发出警报信号。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流水线上的所述承载工装将承载的产品输送至所述上料工位,然后所述转运装置将产品运送至所述顺线工位,在所述顺线工位,所述顺线装置将自产品引出的线缆按照预设走线路径与设于所述预设走线路径上的卡持部卡持限位,在完成顺线后,所述转运装置将产品运送至所述下料工位处,随流水线输送,完成全自动的顺线,实现了所述顺线设备的全自动顺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顺线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顺线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顺线设备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顺线设备 412 夹持部
1 机座 413 压入部
11 上料工位 414 多臂转动连接结构
12 顺线工位 4141 第一连接臂
121 第一顺线位置 4142 第二连接臂
122 接料位置 415 连接座
123 中间切换位置 42 顺线承载件
124 卸料位置 421 第一顺线承载部
125 第二顺线位置 422 第二顺线承载部
13 下料工位 5 输送架
2 承载工装 6 转移装置
3 转运装置 61 拾取部
31 转运机构 7 输送线
4 顺线装置 8 顶升机构
41 顺线机构 201 线缆
411 安装座 202 卡持部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随着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UPH在不断提升,现有产线仍有大量人工进行手动顺线。在流水生产线上,采用手工顺线,效率较低,人力成本大,且容易导致手指肌肉疲劳,顺线状态不一致,顺线状态不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顺线设备,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全自动进行顺线的顺线设备,图1至图4为本发明顺线设备所提供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至图2,并参考图5,本发明提出一种顺线设备100,包括机座1、承载工装2、转运装置3和顺线装置4,所述机座1上形成有上料工位11、顺线工位12和下料工位13;所述承载工装2用以承载产品,所述承载工装2活动设置于所述机座1,在其活动行程内能够到达所述上料工位11和下料工位13;所述转运装置3用以将产品自所述上料工位11转运至所述顺线工位12,且将顺线后的产品自所述顺线工位12转运至所述下料工位13;所述顺线装置4包括顺线机构41,所述顺线机构41用以将自产品引出的线缆201按照预设走线路径与设于所述预设走线路径上的卡持部202卡持限位。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流水线上的所述承载工装2将承载的产品输送至所述上料工位11,然后所述转运装置3将产品运送至所述顺线工位12,在所述顺线工位12,所述顺线装置4将自产品引出的线缆201按照预设走线路径与设于所述预设走线路径上的卡持部202卡持限位,在完成顺线后,所述转运装置3将产品运送至所述下料工位13处,随流水线输送,完成全自动的顺线,实现了所述顺线设备100的全自动顺线。
为了使得加工效率更高,所述上料工位11和所述下料工位13在横向上呈间隔设置,所述顺线工位12处于所述上料工位11和所述下料工位13在纵向上的一侧;如此设置,流水线上的产品在依次经过所述上料工位11和所述下料工位13的行程时,可在旁侧的所述顺线工位12上进行顺线后,再次流入流水线,使得整体所述顺线设备100,以及整体流水线路上各部件能够有序的进行排布,结构更加紧凑。
具体地,请参考图2,所述顺线设备100还包括沿横向延伸的输送架5,所述输送架5位于所述顺线工位12,所述顺线工位12包括沿横向间隔设置的顺线位置、接料位置122和卸料位置124,所述顺线装置4还包括顺线承载件42,所述顺线承载件42活动设置于所述输送架5,以在其活动行程能够到达所述顺线位置、所述接料位置122和所述卸料位置124,所述顺线机构41用以在所述顺线承载件42到达所述顺线位置时与所述顺线承载件42配合,以对产品顺线;所述转运装置3包括两个沿纵向延伸的转运机构31,两个所述转运机构31在横向上呈间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转运机构31用以将产品自所述上料工位11转运至所述顺线工位12处的接料位置122,另一个所述转运机构31用以将产品自所述顺线工位12处的卸料位置124转运至所述下料工位13。
如此设置,将所述顺线工位12进行细分,使得整体所述顺线装置4的运行更加具有条理,各部件之间的工作不易相互干扰,效率更高;需要接料时,所述顺线承载件42活动至所述接料位置122,通过其中一个所述转运机构31将产品自所述上料工位11转运至所述顺线工位12处的接料位置122,再通过所述顺线承载件42带动产品活动至所述顺线位置,以通过所述顺线机构41对产品进行顺线,顺线完成后,通过所述顺线承载件42带动产品活动至所述卸料位置124,通过另一个所述转运机构31用以将产品自所述顺线工位12处的卸料位置124转运至所述下料工位13,即两个所述转运机构31分别将所述上料工位11上的待顺线产品进行上料和将所述顺线工位12上顺线完成的产品进行下料,产品的上料和下料不会相互干扰,效率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制驱动所述顺线承载件42沿横向活动的驱动元件,可以是气缸、电动滑轮等。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转运机构31包括沿纵向活动设置的拾起部,其中一个所述拾起部用以拾起处在所述上料工位11的产品,然后沿纵向活动至所述接料位置122释放产品即可,另一个所述拾起部用以拾起处在所述卸料位置124的产品,然后沿纵向活动至所述下料工位13并释放即可,所述上料工位11与所述接料位置122处在同一纵向上,所述下料工位13与所述卸料位置124处在同一纵向上,如此设置,简化了所述转运机构31,所述拾起部只需进行纵向和上下向的活动即可转运产品,无需在横向上进行活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拾起部拾起产品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磁吸的方式,也可以是夹爪抓取的方式,本设计不限制所述拾起部拾起产品的方式。
进一步,为了提高顺线的效率,请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顺线位置包括沿横向呈间隔设置的第一顺线位置121和第二顺线位置125,所述第一顺线位置121、所述接料位置122、所述卸料位置124和所述第二顺线位置125沿横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顺线承载件42包括第一顺线承载部421和第二顺线承载部422,所述第一顺线承载部421在其活动行程内能够到达所述第一顺线位置121和所述接料位置122,所述第二顺线承载部422在其活动行程内能够到达所述第二顺线位置125和所述卸料位置124;所述顺线机构4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顺线机构41分别与所述第一顺线承载部421和所述第二顺线承载部422对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顺线机构41用以在所述第一顺线承载部421到达所述第一顺线位置121时与所述第一顺线承载部421配合以对产品上部分线缆201顺线,另一个所述顺线机构41用以在所述第二顺线承载部422到达所述第二顺线位置125时与所述第二顺线承载部422配合以对产品的剩余部分线缆201顺线;所述顺线设备100还包括转移装置6,所述转移装置6能够将产品自所述第一顺线位置121转移至所述第二顺线位置125。
如此设置,通过两个所述顺线机构41对产品进行顺线,能够大大提高顺线效率,在其中一个所述顺线机构41对产品顺线时,另一个所述顺线机构41能够对下一个到达所述顺线工位12的产品或者上一个到达所述顺线工位12的产品进行顺线,且所述第一顺线位置121和所述第二顺线位置125分别设置在所述顺线工位12在横向上靠近两端的位置,两个所述顺线机构41同时工作时,不易相互干扰。
为了使得所述转移装置6的活动行程更短,请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顺线位置还包括中间切换位置123,所述中间切换位置123呈间隔设置在所述接料位置122和所述卸料位置124之间,所述第一顺线承载部421和所述第二顺线承载部422均能够到达所述中间切换位置123,所述转移装置6包括位于所述中间切换位置123上方的拾取部61,所述拾取部61用以在所述第一顺线承载部421到达所述中间切换位时拾取产品,并在所述第二顺线承载部422到达所述中间切换位时释放产品。
如此设置,在产品在所述第一顺线位置121进行部分顺线后,所述第一顺线承载部421带动产品活动至所述中间切换位置123,由于所述第一顺线承载部421和所述第二顺线承载部422本身可以沿横向活动,所述转移装置6中的所述拾取部61只需进行沿上下向的活动即可将产品拾取所述第一顺线承载部421上的产品,并在所述第二顺线承载部422到达所述中间切换位置123后释放产品,所述拾取部61无需在横向上进行活动,行程更短。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拾取部61拾取产品的方式不作限制,可以是磁吸拾取,也可以是夹爪拾取。
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拾取部61拾取所述第一顺线承载部421上的产品后,所述第一顺线承载部421活动至所述接料位置122,以等待下一个待顺线的产品,提高效率;在所述拾取部61释放产品后,所述第二顺线承载部422活动至所述第二顺线位置125进行顺线。
进一步,为了使得所述转运机构31能够精准的拾取产品,并运送至所述顺线工位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顺线设备100还包括位置检测装置,所述位置检测装置用以检测所述承载工装2和产品的位置。
具体地,所述位置检测装置包括拍照部,通过图像采集的方式,只需采集一张图像就可以判断出产品及所述承载工装2的位置。
进一步,所述拍照部至少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拍照部分别与两个所述拾起部进行固定,跟随所述拾起部沿纵向活动,进而能够保证两个所述拾起部能够按照所需的角度和位置精准的拾取或放置产品。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拾取部61上也可以固定安装所述拍照部,以便能够更加精准的拾取或放置产品。
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顺线机构41上设置所述拍照部,以便能够获取产品上线缆201的位置,从而根据线缆201的位置设置走线路径对产品进行顺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顺线设备100还包括输送线7,所述输送线7用以输送所述承载工装2,以使得所述承载工装2能够到达所述上料工位11和所述下料工位13。
为了使得所述承载工装2在所述上料工位11能够停下,被运送至所述顺线工位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顺线设备100还包括顶升机构8,所述顶升机构8包括第一顶升部和第二顶升部,所述第一顶升部和所述第二顶升部均沿上下向可活动设置,所述第一顶升部用以在所述承载工装2到达所述上料工位11时向上顶升所述承载工装2,所述第二顶升部用以在所述承载工装2到达所述下料工位13时向下活动,以将所述承载工装2释放至所述输送线7上。
具体地,请参考图4,所述顺线机构41包括相对所述机座1活动安装的夹持部412和压入部413,所述夹持部412用以将自产品引出的线缆201按照预设走线路径牵引,所述压入部413用以将所述线缆201压入设于所述预设走线路径上的卡持部202上卡持限位。
在待顺线的产品到达所述顺线工位12位置后,根据产品中卡持部202的数量及位置信息确定预设走线路径,通过所述夹持部412将自产品引出的线缆201按照所述预设走线路径牵引,在将线缆201牵引至设于所述预设走线路径上的所述卡持部202时,通过所述压入部413将所述线缆201压入所述卡持部202上卡持限位,在将所述线缆201依次压入产品中所述预设走线路径上的多个所述卡持部202后,即可完成对产品的顺线组装,如此,实现了自动对产品进行顺线组装,以代替手工顺线操作,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节约人力成本,解决了手工顺线状态不稳定且效率低的问题。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产品的具体形式不做具体限制,可以是喇叭或其它的需要顺线的电子产品。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夹持部412和所述压入部413可以分别通过两个驱动机构带动活动以按照所述预设路径活动,但这样会使得所述顺线设备100结构复杂,控制难度增大,会存在两个驱动机构活动时产生干涉,为了使得所述顺线机构41的结构更为紧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顺线机构41包括相对所述机座1活动安装的安装座411,所述夹持部412设于所述安装座411,所述压入部413沿上下方向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411。通过将所述夹持部412与所述压入部413均设置于所述安装座411上,由安装座411带动二者按照所述预设路径活动即可,且所述压入部413能够沿上下方向活动,以在所述夹持部412自产品引出的线缆201按照预设走线路径牵引至对位于卡持部202时,向下活动将线缆201压入卡持部202上卡持限位。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驱动所述压入部413上下活动的驱动结构具体不做限制,可以为凸轴结构、连杆结构、丝杠结构等,在此不做详细说明,优选地,所述压入部413通过气缸驱动,所述压入部413与气缸的活塞杆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不同产品的大小不同,卡持部202的位置不同,线缆201的位置也存在差别,故而在顺线时不同产品对应不同的所述夹持部412,为了防止所述夹持部412与产品不匹配而导致顺线过程不顺利,所述夹持部412可拆卸设置,且具有信息码,所述顺线设备100还包括信息识别装置和警报装置,所述信息识别装置用以识别所述夹持部412和产品上的信息码,以在所述信息码中的信息参数不匹配时通过所述警报装置发出警报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产品中的多个所述卡持部202上的卡槽延伸方向可能存在各不相同的情况,为了使得所述线缆201的方向能够与所述卡持部202中卡槽的延伸方向保持一致,以便于所述压入部413下压将所述线缆201卡持于所述卡持部202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411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相对所述机座1转动安装,且还能够沿上下方向相对所述机座1直线活动,如此,当所述夹持部412夹持所述线缆201后可以通过所述安装座411进行旋转,调整至合适的方向与高度,再通过所述压入部413下压线缆201时,能够对准所述卡持部202的卡槽,不易损伤线缆201。
由于所述卡持部202可能会设于产品中空间异面的不同位置,为了能够带动所述夹持部412和所述压入部413能够活动至空间异面不同位置的所述卡持部202,请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顺线机构41还包括多臂转动连接结构414和连接座415,所述多臂转动连接结构414包括多个相互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相对转动安装的连接臂,多个所述连接臂处于两端的第一连接臂4141和第二连接臂4142,所述第一连接臂4141转动安装于所述机座1,所述连接座415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臂4142,所述安装座411沿上下方向活动安装于所述连接座415,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转动各个所述连接臂至不同的旋转角度,便可以使得所安装座411能够实现沿横向、纵向活动,又因为所述安装座411沿上下方向活动安装于所述连接座415,进而可以带动所述夹持部412和所述压入部413按照预设走线路径活动,完成将线缆201卡持于不同位置所述卡持部202中。
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的产品中,各个所述卡持部202的位置并不相同,为了能够获取到所述产品中的各个所述卡持部202的具体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顺线机构41还包括拍照部,所述拍照部相对所述机座1活动安装,用以对产品拍照,以确定所述产品上的卡持部202的位置,如此,可以根据所述拍照部获取的照片信息,确定产品中各个所述卡持部202的具体位置,再根据所述具体位置确定所述夹持部412的预设走线路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拍照部的具体形式不做具体限制,只需要可以拍照获取位置信息即可,例如,可以为照相机、摄像头等。
此外,为了保证竖直方向所述线缆201可以准确的卡入所述卡持部202中,避免所述压入部413下压距离不够未完全卡入,或下压距离过大损伤所述线缆20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顺线机构41还包括探测部,所述探测部与所述夹持部412联动活动,用于探测产品上各所述卡持部202的位置和/或与产品间的距离。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探测部的具体形式不做具体限制,例如,可以为激光位移传感器、超声波距离传感器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顺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座,所述机座上形成有上料工位、顺线工位和下料工位;
承载工装,用以承载产品,所述承载工装活动设置于所述机座,在其活动行程内能够到达所述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
转运装置,用以将产品自所述上料工位转运至所述顺线工位,且将顺线后的产品自所述顺线工位转运至所述下料工位;以及,
顺线装置,包括顺线机构,所述顺线机构用以将自产品引出的线缆按照预设走线路径与设于所述预设走线路径上的卡持部卡持限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顺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工位和所述下料工位在横向上呈间隔设置,所述顺线工位处于所述上料工位和所述下料工位在纵向上的一侧;
所述顺线设备还包括沿横向延伸的输送架,所述输送架位于所述顺线工位,所述顺线工位包括沿横向间隔设置的顺线位置、接料位置和卸料位置,所述顺线装置还包括顺线承载件,所述顺线承载件活动设置于所述输送架,以在其活动行程能够到达所述顺线位置、所述接料位置和所述卸料位置,所述顺线机构用以在所述顺线承载件到达所述顺线位置时与所述顺线承载件配合,以对产品顺线;
所述转运装置包括两个沿纵向延伸的转运机构,两个所述转运机构在横向上呈间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转运机构用以将产品自所述上料工位转运至所述顺线工位处的接料位置,另一个所述转运机构用以将产品自所述顺线工位处的卸料位置转运至所述下料工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顺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顺线位置包括沿横向呈间隔设置的第一顺线位置和第二顺线位置,所述第一顺线位置、所述接料位置、所述卸料位置和所述第二顺线位置沿横向依次间隔设置;
所述顺线承载件包括第一顺线承载部和第二顺线承载部,所述第一顺线承载部在其活动行程内能够到达所述第一顺线位置和所述接料位置,所述第二顺线承载部在其活动行程内能够到达所述第二顺线位置和所述卸料位置;
所述顺线机构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顺线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顺线承载部和所述第二顺线承载部对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顺线机构用以在所述第一顺线承载部到达所述第一顺线位置时与所述第一顺线承载部配合以对产品上部分线缆顺线,另一个所述顺线机构用以在所述第二顺线承载部到达所述第二顺线位置时与所述第二顺线承载部配合以对产品的剩余部分线缆顺线;
所述顺线设备还包括转移装置,所述转移装置能够将产品自所述第一顺线位置转移至所述第二顺线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顺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顺线位置还包括中间切换位置,所述中间切换位置呈间隔设置在所述接料位置和所述卸料位置之间,所述第一顺线承载部和所述第二顺线承载部均能够到达所述中间切换位置;
所述转移装置包括位于所述中间切换位置上方的拾取部,所述拾取部用以在所述第一顺线承载部到达所述中间切换位时拾取产品,并在所述第二顺线承载部到达所述中间切换位时释放产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顺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顺线设备还包括:
输送线,用以输送所述承载工装,以使得所述承载工装能够到达所述上料工位和所述下料工位;以及,
顶升机构,包括第一顶升部和第二顶升部,所述第一顶升部和所述第二顶升部均沿上下向可活动设置,所述第一顶升部用以在所述承载工装到达所述上料工位时向上顶升所述承载工装,所述第二顶升部用以在所述承载工装到达所述下料工位时向下活动,以将所述承载工装释放至所述输送线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顺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顺线设备还包括位置检测装置,所述位置检测装置用以检测所述承载工装、产品和线缆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顺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顺线机构包括可活动设置的夹持部和压入部,所述夹持部用以将自产品引出的线缆按照预设走线路径牵引,所述压入部用以将所述线缆压入设于所述预设走线路径上的卡持部上卡持限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顺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顺线机构包括相对所述机座活动安装的安装座,所述夹持部设于所述安装座;
所述压入部沿上下方向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顺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相对所述机座转动安装,且还能够沿上下方向相对所述机座直线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顺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顺线机构还包括:
多臂转动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相互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相对转动安装的连接臂,多个所述连接臂处于两端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转动安装于所述机座;以及,
连接座,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臂;
所述安装座沿上下方向活动安装于所述连接座。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顺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可拆卸设置,且具有信息码;
所述顺线设备还包括信息识别装置和警报装置,所述信息识别装置用以识别所述夹持部和产品上的信息码,以在所述信息码中的信息参数不匹配时通过所述警报装置发出警报信号。
CN202311237862.1A 2023-09-22 2023-09-22 顺线设备 Pending CN1171050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37862.1A CN117105001A (zh) 2023-09-22 2023-09-22 顺线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37862.1A CN117105001A (zh) 2023-09-22 2023-09-22 顺线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05001A true CN117105001A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00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37862.1A Pending CN117105001A (zh) 2023-09-22 2023-09-22 顺线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0500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0315B (zh) 一种自动化端子加工设备及方法
CN110202346B (zh) 一种插针系统
CN109514238B (zh) 一种小电机机壳自动压轴承设备
CN212577734U (zh) 变压器焊接组装一体化生产线
CN110548949A (zh) 焊线装置及电路板焊线机
CN210360138U (zh) 一种自动压线夹设备
CN117484202A (zh) 接线盒自动安装设备
CN117105001A (zh) 顺线设备
CN110519933B (zh) 一种折弯装置及生产线
CN216348385U (zh) 一种长宽尺寸检测装置
CN111307053A (zh) 一种接线盒引脚整形检测装置
CN213125011U (zh) 一种连接器用单芯线材全自动加工组装流水线
CN113291784B (zh) 一种电容自动上料设备
CN210651852U (zh) 软板折弯装置
CN211305121U (zh) 焊线装置及电路板焊线机
CN111745675B (zh) 用于自动装入电导体的设备和方法
CN211866229U (zh) 一种顶盖上料及整形装置
CN116193718A (zh) 软排线折弯设备
CN209834968U (zh) 一种应用于摄像头的热融装置
CN117284863A (zh) 顺线设备及其顺线方法
CN211740132U (zh) 一种接线盒引脚整形检测装置
CN214297935U (zh) 一种辅助上料机
CN110649512A (zh) 布线设备
CN220844358U (zh) 电池定距装置
CN117221806A (zh) 顺线装置和产品装配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