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98833A - 润滑脂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润滑脂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98833A
CN117098833A CN202280025753.0A CN202280025753A CN117098833A CN 117098833 A CN117098833 A CN 117098833A CN 202280025753 A CN202280025753 A CN 202280025753A CN 117098833 A CN117098833 A CN 1170988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ease composition
grease
composition according
mass
melamine cyanu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575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渡边刚
隐田圭典
高根孝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demitsu Kos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demitsu Kos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demitsu Kos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098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988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69/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containing as components a mixture of at least two types of ingredient selected from base-materials, thickeners or additives, covered by the preceding groups, each of these compounds being essential
    • C10M169/06Mixtures of thickeners and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63/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 being a mixture of a compound of unknown or incompletely defined constitution and a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 each of these compounds being essent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2205/00Organic macromolecular hydrocarbon compounds or fractions, whether or not modified by oxidation as ingredients in lubricant compositions
    • C10M2205/02Organic macromolecular hydrocarbon compounds or fractions, whether or not modified by oxidation as ingredients in lubricant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acyclic mono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2205/00Organic macromolecular hydrocarbon compounds or fractions, whether or not modified by oxidation as ingredients in lubricant compositions
    • C10M2205/02Organic macromolecular hydrocarbon compounds or fractions, whether or not modified by oxidation as ingredients in lubricant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acyclic monomers
    • C10M2205/028Organic macromolecular hydrocarbon compounds or fractions, whether or not modified by oxidation as ingredients in lubricant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acyclic monomers containing aliphatic monomers having more than four carbon atoms
    • C10M2205/0285Organic macromolecular hydrocarbon compounds or fractions, whether or not modified by oxidation as ingredients in lubricant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acyclic monomers containing aliphatic monomers having more than four carbon atoms used as base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2207/00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hydrocarbon compounds containing hydrogen, carbon and oxygen as ingredients in lubricant compositions
    • C10M2207/02Hydroxy compounds
    • C10M2207/023Hydroxy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 C10M2207/026Hydroxy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with tertiary alkyl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2215/00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s ingredients in lubricant compositions
    • C10M2215/02Amines, e.g. polyalkylene polyamines; Quaternary amines
    • C10M2215/04Amines, e.g. polyalkylene polyamines; Quaternary amines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or cycloaliphatic carbo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2215/00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s ingredients in lubricant compositions
    • C10M2215/08Am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2215/00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s ingredients in lubricant compositions
    • C10M2215/10Amides of carbonic or haloformic acids
    • C10M2215/102Ureas; Semicarbazides; Allophanates
    • C10M2215/1026Ureas; Semicarbazides; Allophanates used as thickening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2215/00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s ingredients in lubricant compositions
    • C10M2215/22Heterocyclic nitrogen compounds
    • C10M2215/221Six-membered rings containing nitrogen and carbon on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2215/00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s ingredients in lubricant compositions
    • C10M2215/30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2217/00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s ingredients in lubricant compositions
    • C10M2217/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from nitrogen-containing mono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10M2217/045Polyureas; Polyurethanes
    • C10M2217/0456Polyureas; Polyurethanes used as thickening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N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C10M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20/00Specified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or characteristics, i.e. function, of component of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N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C10M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20/00Specified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or characteristics, i.e. function, of component of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20/01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C10N2020/02Viscosity; Viscosity index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N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C10M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20/00Specified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or characteristics, i.e. function, of component of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20/01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C10N2020/04Molecular weight;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N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C10M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20/00Specified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or characteristics, i.e. function, of component of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20/01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C10N2020/055Particles related characteristics
    • C10N2020/06Particles of special shape or siz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N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C10M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30/00Specified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which is improved by the additive characterising the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e.g. multifunctional additives
    • C10N2030/06Oiliness; Film-strength; Anti-wear; Resistance to extreme press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N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C10M RELATING TO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 C10N2050/00Form in which the lubricant is applied to the material being lubricated
    • C10N2050/10Semi-solids; greas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ubricants (AREA)

Abstract

提供耐磨耗性优异的润滑脂组合物,其含有基础油(A)、脲系增稠剂(B)、和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前述润滑脂组合物中的包含前述脲系增稠剂(B)的颗粒满足下述要件(I)。·要件(I):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前述颗粒时的以面积基准计的算术平均粒径为2.0μm以下。前述润滑脂组合物中的包含前述脲系增稠剂(B)的颗粒进一步满足下述要件(II)。·要件(II):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前述颗粒时的比表面积为0.5×105cm2/cm3以上。

Description

润滑脂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润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润滑脂组合物与润滑油相比容易密封,能够实现所应用的机械的小型化和轻量化。因此,一直以来广泛用于汽车、电气设备、产业机械、和工业机械等各种各样的滑动部分的润滑。
近年来,从轻量化、安静性等观点出发,作为滑动部分的构件,研究使用树脂材料。
例如,汽车的电动动力转向(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的蜗杆齿轮中,蜗杆的材质从强度的观点出发,一般而言为金属。另一方面,蜗轮的材质从汽车部件的轻量化、防止因与蜗杆的接触而导致的撞击音、振动音等不愉快声音的发生(安静性)、防止与蜗杆的咬粘等观点出发,大多使用树脂。并且,作为所使用的树脂,例如已知聚酰胺系树脂等。
因此,寻求能适合于由蜗杆等金属材料和蜗轮等树脂材料构成的滑动部分的润滑的润滑脂组合物。
在此,为了提高润滑性能,研究了在润滑剂组合物中添加作为固体润滑剂的三聚氰胺氰脲酸盐。
例如,专利文献1中,作为能适合于由金属材料和树脂材料构成的滑动部分的润滑的润滑剂组合物,公开了含有包含氟系聚醚油的基础油和三聚氰胺氰脲酸盐的树脂-金属滑动用润滑剂组合物。
此外,专利文献2中,作为含有三聚氰胺氰脲酸盐的润滑脂组合物,公开了含有包含合成烃油的基础油、包含锂皂的增稠剂、和三聚氰胺氰脲酸盐的润滑脂组合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0215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33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树脂-金属滑动用润滑剂组合物不是包含基础油和增稠剂的润滑脂组合物。此外,基础油不是一般使用的矿物油、烃系合成油。
此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润滑脂组合物是提高橡胶构件之间、或橡胶构件与树脂构件的滑动部位的摩擦特性的组合物。
因此,针对配合三聚氰胺氰脲酸盐且能适合于由金属材料和树脂材料构成的滑动部分的润滑的润滑脂组合物,没有进行研究。
在此,近年来在大型车辆中正在推进采用EPS。大型车辆相比以往的汽车承受更大的力,因此对于以往的由树脂材料形成的蜗轮有时强度不充分。因此,作为蜗轮的材质,使用混合玻璃纤维(glass fiber)、提高强度的树脂。
含有玻璃纤维的强化树脂存在在树脂的表面等处玻璃纤维垂直取向的倾向,因此蜗杆的接触金属面刮擦玻璃纤维,玻璃纤维被破坏,由此树脂材料的表面容易产生缺陷。进而,由于长时间对树脂材料施加高载重,因此树脂材料的缺陷发展,磨耗增大。因此,要求也能够降低由金属材料、和具有与以往不同性能的树脂材料构成的滑动部分的磨耗量的润滑脂组合物。
然而,专利文献1的树脂-金属滑动用润滑剂组合物、专利文献2的润滑脂组合物未对金属材料与树脂材料的耐磨耗性进行任何研究。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耐磨耗性优异的润滑脂组合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在含有基础油和脲系增稠剂的润滑脂组合物中,着眼于包含该润滑脂组合物中的脲系增稠剂的颗粒的粒径。并且,发现将该颗粒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时的以面积基准计的算术平均粒径调整为规定的范围,同时含有三聚氰胺氰脲酸盐的润滑脂组合物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下述[1]。
[1]润滑脂组合物,其含有基础油(A)、脲系增稠剂(B)、和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
前述润滑脂组合物中的包含前述脲系增稠剂(B)的颗粒满足下述要件(I),
·要件(I):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前述颗粒时的以面积基准计的算术平均粒径为2.0μm以下。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耐磨耗性优异的润滑脂组合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使用的润滑脂制造装置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润滑脂制造装置的容器主体侧的第一凹凸部中的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的截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针对优选的数值范围(例如含量等范围),阶段性记载的下限值和上限值可以各自独立地组合。例如,根据“优选为10~90、更优选为30~60”这一记载,可以将“优选的下限值(10)”与“更优选的上限值(60)”组合而设为“10~60”。
此外,本说明书中,实施例的数值是可以用作上限值或下限值的数值。
本说明书中,各成分的质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是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值,具体而言是指通过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测定的值。
本说明书中,例如“(甲基)丙烯酸酯”是指用作表示“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两者的词语,针对其他类似术语、同样的标记也同样如此。
[润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含有基础油(A)、脲系增稠剂(B)、和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前述润滑脂组合物中的包含前述脲系增稠剂(B)的颗粒满足下述要件(I)。
·要件(I):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前述颗粒时的以面积基准计的算术平均粒径为2.0μm以下。
以下的说明中,“基础油(A)”、“脲系增稠剂(B)”、和“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各自也称为“成分(A)”、“成分(B)”、和“成分(C)”。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中,成分(A)、成分(B)、和成分(C)的总计含量以该润滑脂组合物的总量(100质量%)为基准计,优选为6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此外,通常为100质量%以下、优选为低于100质量%、更优选为99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8质量%以下。
应予说明,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范围内,也可以包含除了成分(A)、(B)、和(C)之外的其他成分。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中,可以根据需要包含油性剂(D)、耐磨耗剂(E)、减摩剂(F)、和添加剂(G)。
后述说明中,将"油性剂(D)"、"耐磨耗剂(E)"、和"减摩剂(F)"分别称为"成分(D)"、"成分(E)"、和"成分(F)"。
根据需要包含成分(D)、成分(E)、和成分(F)时,成分(A)、成分(B)、成分(C)、成分(D)、成分(E)、和成分(F)的总计含量以该润滑脂组合物的总量(100质量%)基准计,优选为6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此外,通常为100质量%以下、优选低于100质量%、更优选为99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8质量%以下。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润滑脂组合物包含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时,可得到耐磨耗性优异的润滑脂组合物。
具体而言,本发明人等发现如下。
如上所述,含有玻璃纤维的强化树脂由于存在在树脂的表面等玻璃纤维垂直取向的倾向,因此蜗杆等接触金属面刮擦玻璃纤维,玻璃纤维被破坏,由此在树脂材料的表面容易产生缺陷。
在此,推测若使该树脂材料与含有三聚氰胺氰脲酸盐的润滑脂组合物接触,则作为固体润滑剂的三聚氰胺氰脲酸盐进入树脂材料的表面产生的缺陷,三聚氰胺氰脲酸盐发挥堵住缺陷的作用。此外,推测即使长时间向树脂材料施加高载重,也会抑制树脂材料的缺陷的发展。因此,实现包含三聚氰胺氰脲酸盐的润滑脂组合物可降低磨耗量。
<要件(I)>
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中,前述润滑脂组合物中的包含前述脲系增稠剂(B)的颗粒满足下述要件(I)。
·要件(I):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前述颗粒时的以面积基准计的算术平均粒径为2.0μm以下。
通过满足上述要件(I),形成耐磨耗性优异的润滑脂组合物。
上述要件(I)也可以称为表示润滑脂组合物中的脲系增稠剂(B)的凝集的状态的参数。
在此,成为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的对象的“包含脲系增稠剂(B)的颗粒”是指润滑脂组合物中包含的脲系增稠剂(B)凝集得到的颗粒。
应予说明,在润滑脂组合物中包含除了脲系增稠剂(B)之外的添加剂的情况下,上述要件(I)中规定的粒径利用将在不配合该添加剂而在同一条件下制备的润滑脂组合物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而得到。但是,该添加剂在室温(25℃)下为液状的情况下,或该添加剂在基础油(A)中溶解的情况下,也可以将配合有该添加剂的润滑脂组合物作为测定对象。
脲系增稠剂(B)通常可以通过使异氰酸酯化合物与单胺反应而得到,但反应速度非常快,因此脲系增稠剂(B)凝集,大的颗粒(胶束颗粒、所谓“结块”)容易过剩产生。本发明人等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如果上述要件(I)中规定的粒径大于2.0μm,则在提高润滑脂组合物的工作锥入度的情况下,无法确保润滑脂组合物的耐磨耗性。即,发现如果上述要件(I)中规定的粒径大于2.0μm,则即使使用特定的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也难以制成耐磨耗性优异的润滑脂组合物。
对此,本发明人等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将上述要件(I)中规定的粒径微细化至2.0μm以下,利用与特定的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的组合,能够制成耐磨耗性优异的润滑脂组合物。
该效果推测通过下述实现:通过将上述要件(I)中规定的粒径微细化至2.0μm以下,包含脲系增稠剂(B)的颗粒容易进入蜗杆齿轮等润滑部位(摩擦面),同时也难以从该润滑部位去除,由此该润滑部位中的润滑脂组合物的保持力提高。此外,通过将上述要件(I)中规定的粒径微细化至2.0μm以下,利用该颗粒的基础油(A)的保持力提高。因此,向蜗杆齿轮等润滑部位(摩擦面)良好地传递基础油(A),同时与此相伴地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也良好地传递至润滑部位的作用提高,耐磨耗性提高。
从上述观点出发,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中,上述要件(I)中规定的粒径优选为1.5μm以下、更优选为1.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9μ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0.8μm以下、进一步还优选为0.7μm以下、更加优选为0.6μm以下、进而更加优选为0.5μm以下、进一步更加优选为0.4μm以下。此外,通常为0.01μm以上。
<要件(II)>
在此,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优选进一步满足下述要件(II)。
·要件(II):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前述颗粒时的比表面积为0.5×105cm2/cm3以上。
上述要件(II)中规定的比表面积是表示润滑脂组合物中的包含脲系增稠剂(B)的颗粒的微细化的状态和大的颗粒(结块)的存在的次要指标。即,通过满足上述要件(I)、进一步满足上述要件(II),表示润滑脂组合物中的包含脲系增稠剂(B)的颗粒的微细化的状态更良好,大的颗粒(结块)的存在也被进一步抑制。因此,可以制成耐磨耗性优异、容易发挥出基于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的效果的润滑脂组合物。
从上述观点出发,上述要件(II)中规定的比表面积优选为0.7×105cm2/cm3以上、更优选为0.8×105cm2/cm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105cm2/cm3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1.5×105cm2/cm3以上、进一步还优选为1.8×105cm2/cm3以上、更加优选为2.0×105cm2/cm3以上。应予说明,比表面积通常为1.0×106cm2/cm3以下。
本说明书中,上述要件(I)、进一步上述要件(II)中规定的值是通过后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测定的值。
此外,上述要件(I)、进一步上述要件(II)中规定的值主要可以通过脲系增稠剂(B)的制造条件调整。
以下,着眼于用于调整上述要件(I)、进一步上述要件(II)中规定的值的具体手段,同时针对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中包含的各成分的详情进行说明。
<基础油(A)>
作为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中包含的基础油(A),包含选自矿物油和合成油中的1种以上即可。
作为矿物油,可以举出例如将石蜡系原油、中间基系原油、或环烷烃系原油进行常压蒸馏或减压蒸馏而得到的馏出油、将这些馏出油按照常规方法精制由此得到的精制油。
作为精制方法,可以举出例如溶剂脱蜡处理、加氢异构化处理、加氢精制处理、白土处理等。
作为合成油,可以举出例如烃系油、芳族系油、酯系油、醚系油、对通过费托法等制造的蜡(GTL蜡)进行异构化而由此得到的合成油等。
作为烃系油,可以举出例如正链烷烃、异链烷烃、聚丁烯、聚异丁烯、1-癸烯低聚物、1-癸烯和乙烯共聚低聚物等聚-α-烯烃(PAO)和它们的氢化物等。
作为芳族系油,可以举出例如单烷基苯、二烷基苯等烷基苯;单烷基萘、二烷基萘、多烷基萘等烷基萘等。
作为酯系油,可以举出癸二酸二丁基酯、癸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己二酸二辛基酯、己二酸二异癸基酯、己二酸二(十三烷基)酯、戊二酸二(十三烷基)酯、甲基乙酰基蓖麻油酯等二酯系油;偏苯三甲酸三辛基酯、偏苯三甲酸三癸基酯、均苯四甲酸四辛基酯等芳族酯系油;三羟甲基丙烷辛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壬酸酯、季戊四醇-2-乙基己酸酯、季戊四醇壬酸酯等多元醇酯系油;多元醇与二元酸和一元酸的混合脂肪酸的低聚酯等复合酯系油等。
作为醚系油,可以举出例如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单醚、聚丙二醇单醚等聚二醇;单烷基三苯基醚、烷基二苯基醚、二烷基二苯基醚、五苯基醚、四苯基醚、单烷基四苯基醚、二烷基四苯基醚等苯基醚系油等。
本实施方式的基础油(A)的40℃运动粘度优选为10mm2/s以上、更优选为20mm2/s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mm2/s以上。如果基础油(A)的40℃运动粘度为10mm2/s以上,则更容易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础油(A)的40℃运动粘度优选为420mm2/s以下、更优选为300mm2/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mm2/s以下。如果基础油(A)的40℃运动粘度为420mm2/s以下,则更容易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这些数值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可以任意组合。具体而言,优选为10~420mm2/s、更优选为20~300mm2/s、进一步优选为30~200mm2/s。
应予说明,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使用的基础油(A)可以组合高粘度的基础油和低粘度的基础油,使用将运动粘度制备为上述范围的混合基础油。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使用的基础油(A)的粘度指数,优选为90以上、更优选为11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30以上。
应予说明,本说明书中,运动粘度和粘度指数是指按照JIS K2283:2000测定或算出的值。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中,基础油(A)的含量以该润滑脂组合物的总量(100质量%)为基准计,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62质量%以上,此外,优选为98.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7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5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93质量%以下。
<脲系增稠剂(B)>
作为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中包含的脲系增稠剂(B),只要是具有脲键的化合物即可,优选为具有2个脲键的二脲化合物,更优选为下述通式(b1)所示的二脲化合物。
R1-NHCONH-R3-NHCONH-R2 (b1)
应予说明,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使用的脲系增稠剂(B)可以包含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的混合物。
上述通式(b1)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6~24的1价烃基。R1和R2可以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R3表示碳原子数6~18的2价芳族烃基。
作为能够选作前述通式(b1)中的R1和R2的1价烃基的碳原子数,为6~24、优选为6~20、更优选为6~18。
此外,作为能够选作R1和R2的1价烃基,可以举出饱和或不饱和的1价链式烃基、饱和或不饱和的1价脂环式烃基、1价芳族烃基。
在此,前述通式(b1)中的R1和R2中的链式烃基的含有率记作X摩尔当量、脂环式烃基的含有率记作Y摩尔当量、和芳族烃基的含有率记作Z摩尔当量时,优选满足下述要件(a)和(b)。
·要件(a):[(X+Y)/(X+Y+Z)]×100的值为90以上(优选为95以上、更优选为98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
·要件(b):X/Y比为0/100(X=0、Y=100)~100/0(X=100、Y=0)(优选为10/90~90/10、更优选为80/20~20/80、进一步优选为70/30~40/60)。
应予说明,前述脂环式烃基、前述链式烃基、和前述芳族烃基是能够选作上述通式(b1)中的R1和R2的基团,因此X、Y、和Z的值的总和相对于上述通式(b1)所示的化合物1摩尔为2摩尔当量。此外,上述要件(a)和(b)的值是指相对于润滑脂组合物中包含的上述通式(b1)所示的化合物组总量的平均值。
通过使用满足上述要件(a)和(b)的上述通式(b1)所示的化合物,容易制成低温特性优异的润滑脂组合物。
应予说明,X、Y、和Z的值可以由用作原料的各胺的摩尔当量算出。
作为1价饱和链式烃基,可以举出碳原子数6~24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十八碳烯基、十九烷基、二十烷基等。
作为1价不饱和链式烃基,可以举出碳原子数6~24的直链或支链的烯基,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己烯基、庚烯基、辛烯基、壬烯基、癸烯基、十一碳烯基、十二碳烯基、十三碳烯基、十四碳烯基、十五碳烯基、十六碳烯基、十七碳烯基、十八碳烯基、十九碳烯基、二十碳烯基、油烯基、香叶基、法尼基、亚油烯基等。
应予说明,1价饱和链式烃基和1价不饱和链式烃基可以为直链状,也可以为支链状。
作为1价饱和脂环式烃基,可以举出例如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环壬基等环烷基;甲基环己基、二甲基环己基、乙基环己基、二乙基环己基、丙基环己基、异丙基环己基、1-甲基-丙基环己基、丁基环己基、戊基环己基、戊基-甲基环己基、己基环己基等被碳原子数1~6的烷基取代的环烷基(优选为被碳原子数1~6的烷基取代的环己基)等。
作为1价不饱和脂环式烃基,可以举出例如环己烯基、环庚烯基、环辛烯基等环烯基;甲基环己烯基、二甲基环己烯基、乙基环己烯基、二乙基环己烯基、丙基环己烯基等被碳原子数1~6的烷基取代的环烯基(优选为被碳原子数1~6的烷基取代的环己烯基)等。
作为1价芳族烃基,可以举出例如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二苯基甲基、二苯基乙基、二苯基丙基、甲基苯基、二甲基苯基、乙基苯基、丙基苯基等。
作为能够选作前述通式(b1)中的R3的2价芳族烃基的碳原子数,为6~18、优选为6~15、更优选为6~13。
作为能够选作R3的2价芳族烃基,可以举出例如亚苯基、二苯基亚甲基、二苯基亚乙基、二苯基亚丙基、甲基亚苯基、二甲基亚苯基、乙基亚苯基等。
这些之中,优选为亚苯基、二苯基亚甲基、二苯基亚乙基、或二苯基亚丙基,更优选为二苯基亚甲基。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中,成分(B)的含量以该润滑脂组合物的总量(100质量%)为基准计,优选为1.0~20.0质量%、更优选为1.5~15.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2.0~13.0质量%、更进一步优选为2.5~10.0质量%、进一步还优选为4.0质量%~9.0质量%。
如果成分(B)的含量为1.0质量%以上,则容易将所得润滑脂组合物的工作锥入度制备为适度的范围内。
另一方面,如果成分(B)的含量为20.0质量%以下,则能够灵活地调整所得润滑脂组合物,因此容易将润滑性设为良好,容易提高耐磨耗性。
<脲系增稠剂(B)的制造方法>
脲系增稠剂(B)通常可以通过使异氰酸酯化合物与单胺反应而得到。该反应优选为在上述的基础油(A)中溶解异氰酸酯化合物,在所得经加热的溶液α中添加在基础油(A)中溶解单胺得到的溶液β的方法。
例如,合成前述通式(b1)所示的化合物的情况下,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使用具有与前述通式(b1)中的R3所示的2价芳族烃基对应基团的二异氰酸酯,作为单胺,使用具有与R1和R2所示的1价烃基对应基团的胺,通过上述的方法,可以合成期望的脲系增稠剂(B)。
应予说明,以满足上述要件(I)、进一步上述要件(II)的方式,从将润滑脂组合物中的脲系增稠剂(B)微细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下述[1]所示那样的润滑脂制造装置,制造包含成分(A)和成分(B)的润滑脂组合物。
[1]润滑脂制造装置,其具有:
容器主体,其具有导入润滑脂原料的导入部、和向外部喷出润滑脂的喷出部;和
转子,其在前述容器主体的内周的轴向上具有旋转轴,以能够在前述容器主体的内部旋转的方式设置;
前述转子具有第一凹凸部,所述第一凹凸部
(i)沿着前述转子的表面,交替设置凹凸,该凹凸相对于前述旋转轴倾斜,
(ii)具有从前述导入部向前述喷出部方向输送的能力。
以下,针对上述[1]所述的润滑脂制造装置进行说明,但以下的记载的被视为“优选的”的规定在没有特别限制的情况下,是从以满足上述要件(I)、进一步上述要件(II)的方式将润滑脂组合物中的脲系增稠剂(B)微细化的观点出发的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能够使用的上述[1]的润滑脂制造装置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1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1具有将润滑脂原料导入内部的容器主体2;和在容器主体2的内周的中心轴线上具有旋转轴12且以旋转轴12为中心轴旋转的转子3。
转子3以旋转轴12为中心轴高速旋转,在容器主体2的内部对润滑脂原料施加高剪切力。由此,制造包含脲系增稠剂(B)的润滑脂。
容器主体2如图1所示那样,从上游侧按顺序划分为导入部4、滞留部5、第一内周面6、第二内周面7、和喷出部8。
容器主体2如图1所示那样,具有按照从导入部4向喷出部8,内径逐步扩径的截头圆锥状的内周面。
形成容器主体2的一端的导入部4具有从容器主体2的外部导入润滑脂原料的多个溶液导入管4A、4B。
滞留部5被配置在导入部4的下游部,是使从导入部4导入的润滑脂原料暂时滞留的空间。如果在该滞留部5润滑脂原料长时间滞留,则附着在滞留部5的内周面的润滑脂形成大的结块,因此优选在尽可能短时间内运输至下游侧的第一内周面6。进一步优选不经过滞留部5,优选直接运输至第一内周面6。
第一内周面6被配置在与滞留部5相邻的下游部,第二内周面7被配置在与第一内周面6相邻的下游部。详情如后所述,在第一内周面6设置第一凹凸部9、和在第二内周面7设置第二凹凸部10,使第一内周面6和第二内周面7作为对润滑脂原料或润滑脂赋予高剪切力的高剪切部而发挥功能,故而优选。
成为容器主体2的另一端的喷出部8是将被第一内周面6和第二内周面7搅拌的润滑脂喷出的部分,具有喷出润滑脂的喷出口11。喷出口11形成为与旋转轴12垂直的方向或近似垂直的方向。由此,润滑脂从喷出口11以与旋转轴12垂直的方向或近似垂直的方向喷出。但是,喷出口11也可以未必与旋转轴12垂直,也可以形成为与旋转轴12平行的方向或近似平行方向。
转子3以容器主体2的截头圆锥状的内周面的中心轴线为旋转轴12可旋转地设置,如图1所示那样从上游部向下游部观察容器主体2时,以逆时针方向旋转。
转子3具有根据容器主体2的截头圆锥的内径的扩大而扩大的外周面,转子3的外周面与容器主体2的截头圆锥的内周面维持一定的间隔。
转子3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沿着转子3的表面交替设置凹凸的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
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从导入部4向喷出部8方向相对于转子3的旋转轴12倾斜,具有从导入部4向喷出部8方向输送的能力。即,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在转子3以图1所示的方向旋转时,在将溶液向下游侧挤出的方向上倾斜。
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的凹部13A与凸部13B的高低差在将转子3的外周面的凹部13A的直径设为100时,优选为0.3~30、更优选为0.5~15、进一步优选为2~7。
圆周方向上的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的凸部13B的数量优选为2~1000个、更优选为6~500个、进一步优选为12~200个。
与转子3的旋转轴12垂直的截面中的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的凸部13B的宽度与凹部13A的宽度之比〔凸部的宽度/凹部的宽度〕优选为0.01~100、更优选为0.1~10、进一步优选为0.5~2。
相对于旋转轴12而言的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的倾斜角度优选为2~85度、更优选为3~45度、进一步优选为5~20度。
容器主体2的第一内周面6上,优选具有沿着内周面形成多个凹凸的第一凹凸部9。
此外,容器主体2侧的第一凹凸部9的凹凸优选在与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相反方向上倾斜。
即,容器主体2侧的第一凹凸部9的多个凹凸在转子3的旋转轴12以图1所示的方向旋转时,优选在将溶液向下游侧挤出的方向上倾斜。通过容器主体2的第一内周面6上具备的具有多个凹凸的第一凹凸部9,进一步增强搅拌能力和喷出能力。
容器主体2侧的第一凹凸部9的凹凸的深度在将容器内径(直径)记作100时,优选为0.2~30、更优选为0.5~15、进一步优选为1~5。
容器主体2侧的第一凹凸部9的凹凸的根数优选为2~1000根、更优选为6~500根、进一步优选为12~200根。
容器主体2侧的第一凹凸部9的凹凸的凹部的宽度与槽间的凸部的宽度之比〔凹部的宽度/凸部的宽度〕优选为0.01~100、更优选为0.1~10、进一步优选为0.5~2以下。
相对于旋转轴12而言的容器主体2侧的第一凹凸部9的凹凸的倾斜角度优选为2~85度、更优选为3~45度、进一步优选为5~20度。
应予说明,通过在容器主体2的第一内周面6上具有第一凹凸部9,能够使第一内周面6作为对润滑脂原料或润滑脂赋予高剪切力的剪切部而发挥功能,但可以不必设置第一凹凸部9。
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的下游部的外周面上,优选设置沿着转子3的表面交替设置凹凸的转子的第二凹凸部14。
转子的第二凹凸部14相对于转子3的旋转轴12倾斜,具有从导入部4向喷出部8将溶液挤回上游侧的输送抑制能力。
转子的第二凹凸部14的高低差在将转子3的外周面的凹部的直径记作100时,优选为0.3~30、更优选为0.5~15、进一步优选为2~7。
圆周方向上的转子的第二凹凸部14的凸部的数量优选为2~1000个、更优选为6~500个、进一步优选为12~200个。
转子3的与旋转轴垂直的截面中的转子的第二凹凸部14的凸部的宽度与凹部的宽度之比〔凸部的宽度/凹部的宽度〕优选为0.01~100、更优选为0.1~10、进一步优选为0.5~2。
相对于旋转轴12而言的转子的第二凹凸部14的倾斜角度优选为2~85度、更优选为3~45度、进一步优选为5~20度。
容器主体2的第二内周面7上,优选具有与容器主体2侧的第一凹凸部9中的凹凸的下游部相邻、且形成多个凹凸的第二凹凸部10。
凹凸在容器主体2的内周面上形成多个,各个凹凸优选在与转子的第二凹凸部14的倾斜方向相反方向上倾斜。
即,容器主体2侧的第二凹凸部10的多个凹凸在转子3的旋转轴12在图1所示的方向上旋转时,优选在将溶液挤回上游侧的方向上倾斜。通过容器主体2的第二内周面7中具有的第二凹凸部10的凹凸,搅拌能力进一步增强。此外,能够使容器主体的第二内周面7作为对润滑脂原料或润滑脂赋予高剪切力的剪切部而发挥功能。
容器主体2侧的第二凹凸部10的凹部的深度在将容器主体2的内径(直径)记作100时,优选为0.2~30、更优选为0.5~15、进一步优选为1~5。
容器主体2侧的第二凹凸部10的凹部的根数优选为2~1000根、更优选为6~500根、进一步优选为12~200根。
与转子3的旋转轴12垂直的截面中的容器主体2侧的第二凹凸部10的凹凸的凸部的宽度与凹部的宽度之比〔凸部的宽度/凹部的宽度〕优选为0.01~100、更优选为0.1~10、进一步优选为0.5~2以下。
相对于旋转轴12而言的容器主体2侧的第二凹凸部10的倾斜角度优选为2~85度、更优选为3~45度、进一步优选为5~20度。
容器主体2侧的第一凹凸部9的长度与容器主体2侧的第二凹凸部10的长度之比〔第一凹凸部的长度/第二凹凸部的长度〕优选为2/1~20/1。
图2是润滑脂制造装置1的容器主体2侧的第一凹凸部9中的与旋转轴12垂直的方向的截面的图。
图2所示的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中,设置有多个与第一凹凸部13的凸部13B的突出方向前端相比,前端在容器主体2的内周面侧突出的刮刀15。此外,虽然省略图示,第二凹凸部14中,也与第一凹凸部13同样地,设置有多个凸部的前端在容器主体2的内周面侧突出的刮刀。
刮刀15刮取容器主体2侧的第一凹凸部9和容器主体2侧的第二凹凸部10的内周面上附着的润滑脂。
相对于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的凸部13B的突出量而言,刮刀15的前端的突出量优选刮刀15的前端的半径(R2)与凸部13B的前端的半径(R1)之比〔R2/R1〕大于1.005且低于2.0。
刮刀15的数量优选为2~500个部位、更优选为2~50个部位、进一步优选为2~10个部位。
应予说明,图2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1中,设置刮刀15,但也可以不设置刮刀15,也可以间歇地设置刮刀15。
通过润滑脂制造装置1,在制造包含脲系增稠剂(B)的润滑脂中,将作为前述润滑脂原料的溶液α和溶液β从容器主体2的导入部4的溶液导入管4A、4B各自导入,通过使转子3高速旋转,从而能够制造包含脲系增稠剂(B)的润滑脂基材。
并且,像这样得到的润滑脂基材中,即使配合硫-磷系极压剂(C)、和其他添加剂(D),也可以以满足上述要件(I)、进一步上述要件(II)的方式将润滑脂组合物中的脲系增稠剂(B)微细化。
作为转子3的高速旋转条件,以对润滑脂原料给予的剪切速度计,优选为102s-1以上、更优选为103s-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4s-1以上,此外,通常为107s-1以下。
此外,转子3的高速旋转时的剪切中的最高剪切速度(Max)与最低剪切速度(Min)之比(Max/Min)优选为10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
对混合液的剪切速度尽可能均一,由此容易将润滑脂组合物中的脲系增稠剂(B)、其前体微细化,形成更均一的润滑脂结构。
在此,最高剪切速度(Max)是指对混合液赋予的最高的剪切速度,最低剪切速度(Min)是指对混合液赋予的最低的剪切速度,如下所述定义。
·最高剪切速度(Max)=(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的凸部13B前端的线速度)/(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的凸部13B前端与容器主体2的第一内周面6的第一凹凸部9的凸部的间隙A1)
·最低剪切速度(Min)=(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的凹部13A的线速度)/(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的凹部13A与容器主体2的第一内周面6的第一凹凸部9的凹部的间隙A2)
应予说明,间隙A1和间隙A2如图2所示。
润滑脂制造装置1具有刮刀15,由此能够刮取容器主体2的内周面上附着的润滑脂,因此能够防止在混炼中发生结块,能够连续地短时间内制造将脲系增稠剂(B)微细化的润滑脂。
此外,刮刀15刮取附着的润滑脂,由此能够防止滞留润滑脂形成转子3的旋转的阻抗,因此能够减少转子3的旋转扭矩,减少驱动源的消耗电力,能够高效率地进行润滑脂的连续制造。
容器主体2的内周面为随着从导入部4向喷出部8,内径扩大的截头圆锥状,因此离心力具有将润滑脂或润滑脂原料向下游方向排出的效果,能够减少转子3的旋转扭矩,进行润滑脂的连续制造。
转子3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相对于转子3的旋转轴12倾斜,具有从导入部4向喷出部8输送的能力,转子的第二凹凸部14相对于转子3的旋转轴12倾斜,具有从导入部4向喷出部8的输送抑制能力,因此能够对溶液赋予高剪切力,在配合添加剂后,也能够以满足上述要件(I)、进一步上述要件(II)的方式将润滑脂组合物中的脲系增稠剂(B)微细化。
容器主体2的第一内周面6上形成第一凹凸部9,在与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相反方向上倾斜,因此除了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的效果之外,进一步还能够在将润滑脂或润滑脂原料向下游方向挤出的同时,进行充分的润滑脂原料的搅拌,即使在配合添加剂后,也能够以满足上述要件(I)、进一步上述要件(II)的方式,将润滑脂组合物中的脲系增稠剂(B)微细化。
此外,在容器主体2的第二内周面7上设置第二凹凸部10,同时在转子3的外周面上设置转子的第二凹凸部14,由此能够防止润滑脂原料以必要以上从容器主体的第一内周面6流出,因此对溶液施加高剪切力而将润滑脂原料高分散化,即使在配合添加剂后,也能够以满足上述要件(I)、进一步上述要件(II)的方式,将脲系增稠剂(B)微细化。
<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
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包含成分(A)和成分(B)的同时包含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
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通过包含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可以得到耐磨耗性优异的润滑脂组合物。
三聚氰胺氰脲酸盐是指由三聚氰胺和氰脲酸形成的有机盐,具有石墨结构。
作为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的粒径,优选为5.0μm以下、更优选为4.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μ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2.5μm以下,此外,还优选为2.0μm以下。此外,作为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的粒径,下限值没有限制,通常为0.005μm以上。
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的粒径越小,则作为固体润滑剂的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越容易进入润滑脂组合物接触的树脂材料的表面所产生的缺陷,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堵住缺陷,因此即使长期间对树脂材料施加高载重,也可抑制树脂材料的缺陷的发展,可以降低磨耗量。因此,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的粒径越小越优选。
应予说明,本说明书中,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的粒径是指利用以下方法测定而得的平均粒径。此外,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单体的粒径在润滑脂组合物中也可维持同等粒径。(即,润滑脂组合物中含有的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的粒径为与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本身的粒径相同的程度。)
[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的粒径]
作为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的粒径(平均粒径),可以使用通过动态光散射法(光子相关法)在25℃下测定,根据通过CONTIN法解析的分散粒径分布而算出的散射强度基准的50%粒径(体积中值粒径、D 50)。
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中,作为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的含量,从耐磨耗性的观点出发,以润滑脂组合物的总量(100质量%)为基准计,优选为0.2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3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5质量%以上。此外,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中,作为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的含量,从降低磨耗量的观点出发,以润滑脂组合物的总量(100质量%)为基准计,优选为1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下。
作为脲系增稠剂(B)与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的含有比率[(B)/(C)],从耐磨耗性的观点出发,以质量比计,优选为1.0~18.0、更优选为3.0~15.0、进一步优选为5.0~12.0。
<油性剂(D)>
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优选在包含成分(A)、成分(B)、和成分(C)的同时包含油性剂(D)。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通过包含油性剂(D),可得到摩擦系数更加降低的润滑脂组合物。
作为油性剂(D),例如优选为选自肌氨酸衍生物(D1)、胺化合物(D2)、聚酰胺化合物(D3)、醚化合物(D4)中的至少1种以上。它们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肌氨酸衍生物(D1)>>
作为肌氨酸衍生物(D1),只要是键合有羧基的碳原子上键合有带甲基的仲氨基或叔氨基的α-氨基酸、且是N-甲基甘氨酸或具有N-甲基甘氨酸骨架的脂肪族氨基酸即可。
作为肌氨酸衍生物(D1),可列举出例如N-油酰肌氨酸、N-甲基-油酰肌氨酸、N-甲基-硬脂酰肌氨酸、N-辛基-油酰肌氨酸、N-月桂基-油酰肌氨酸和N-月桂基-硬脂酰肌氨酸等。其中,优选为N-油酰肌氨酸。
这些肌氨酸衍生物(D1)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使用的肌氨酸衍生物(D1),优选为下述通式(d-1)所示的化合物。
[化1]
式(d-1)中,R为碳原子数1~30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30的烯基。
作为该烷基和烯基的碳原子数,为1~30、优选为6~27、更优选为10~24、进一步优选为12~20。
该烷基可以为直链烷基,也可以为支链烷基。
另外,该烯基可以为直链烯基,也可以为支链烯基。
<<胺化合物(D2)>>
作为胺化合物(D2),只要是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即可,可列举出单胺、二胺、三胺等。
胺化合物(D2)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这些之中,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使用的胺化合物(D2),优选为单胺、更优选为脂肪族单胺。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使用的脂肪族单胺,可列举出下述通式(d2-i)所示的伯脂肪族单胺、下述通式(d2-ii)所示的仲脂肪族单胺和下述通式(d2-iii)所示的叔脂肪族单胺。
[化2]
上述通式(d2-i)~(d2-iii)中,R11~R13各自独立地为烷基或烯基,优选为烯基。
作为可选作R11~R13的烷基和烯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8~22、更优选为10~20、进一步优选为12~18。
该烷基可以为直链烷基,也可以为支链烷基。
另外,该烯基可以为直链烯基,也可以为支链烯基。
作为前述通式(d2-i)所示的伯脂肪族单胺,可列举出例如辛基胺、月桂基胺、硬脂基胺、油烯基胺等。其中,优选为油基胺。
作为前述通式(d2-ii)所示的仲脂肪族单胺,可列举出例如二辛基胺、二月桂基胺、二硬脂基胺、二油烯基胺等。
作为前述通式(d2-iii)所示的叔脂肪族单胺,可列举出例如三辛基胺、三月桂基胺、三硬脂基胺、三油烯基胺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使用的胺化合物(D2),优选为前述通式(d2-i)所示的伯脂肪族单胺,更优选前述通式(i)中的R1为碳原子数8~22的烯基的伯脂肪族单胺。
<<聚酰胺化合物(D3)>>
聚酰胺化合物(D3)只要是具有多个酰胺键的化合物即可,优选为使羧酸类与胺类发生反应而成的酰胺,更优选为脂肪酸与胺类发生反应而成的脂肪酸酰胺。
聚酰胺化合物(D3)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羧酸类,可列举出直链或支链的饱和或不饱和的单羧酸,具体而言,可列举出庚酸、辛酸、壬酸、癸酸、十一烷酸、十二烷酸、十三烷酸、十四烷酸、十五烷酸、十六烷酸、十七烷酸、十八烷酸、异硬脂酸、十九烷酸、二十烷酸、二十一烷酸、二十二烷酸、二十三烷酸、二十四烷酸等饱和脂肪酸;庚烯酸、辛烯酸、壬烯酸、癸烯酸、十一碳烯酸、十二碳烯酸、十三碳烯酸、十四碳烯酸、十五碳烯酸、十六碳烯酸、十七碳烯酸、十八碳烯酸(包含油酸)、十九碳烯酸、二十碳烯酸、二十一碳烯酸、二十二碳烯酸、二十三碳烯酸、二十四碳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等。其中,优选异硬脂酸。
应予说明,这些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为直链和支链中的任一者。
另外,不饱和脂肪酸中具有的双键的位置是任意的。
作为羧酸类的碳原子数,优选为7~30、更优选为8~24、进一步优选为10~22。
作为胺类,可列举出例如烷基胺、烷醇胺、聚亚烷基多胺等。其中,优选聚亚烷基多胺。
作为烷基胺,可列举出例如单甲基胺、单乙基胺、单丙基胺、单丁基胺、单戊基胺、单己基胺、单庚基胺等伯脂肪族烷基胺类;二甲基胺、甲基乙基胺、二乙基胺、甲基丙基胺、乙基丙基胺、二丙基胺、甲基丁基胺、乙基丁基胺、丙基丁基胺、二丁基胺、二戊基胺、二己基胺、二庚基胺等仲脂肪族烷基胺类等。
应予说明,烷基胺所具有的烷基可以为直链和支链中的任一者。
作为烷醇胺,可列举出例如单甲醇胺、单乙醇胺、单丙醇胺、单丁醇胺、单戊醇胺、单己醇胺、二甲醇胺、甲醇乙醇胺、二乙醇胺、甲醇丙醇胺、乙醇丙醇胺、二丙醇胺、甲醇丁醇胺、乙醇丁醇胺、丙醇丁醇胺、二丁醇胺、二戊醇胺、二己醇胺等。
应予说明,烷醇胺所具有的烷醇基可以为直链和支链中的任一者。
作为聚亚烷基多胺可列举出例如二亚乙基三胺、三亚乙基四胺、四亚乙基五胺、五亚乙基六胺、六亚乙基七胺、四亚丙基五胺、六亚丁基七胺等。其中,优选四亚乙基五胺。
<<醚化合物(D4)>>
作为醚化合物(D4),只要是具有醚键的化合物即可,可以举出例如脂肪族醚等。
作为脂肪族醚,可以举出例如单烷基甘油醚等。
作为单烷基甘油醚所含的烷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20、更优选为4~10。单烷基甘油醚所含的烷基可以为直链,也可以具有支链。
作为单烷基甘油醚所含的烷基,可以举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正丁基、异丁基、正戊基、2-甲基丁基、异戊基、正己基、异己基、正庚基、正辛基、2-乙基己基、正癸基、异癸基等。
作为单烷基甘油醚,可以举出例如1-甲基甘油醚、2-甲基甘油醚、1-乙基甘油醚、1-戊基甘油醚、2-戊基甘油醚、1-辛基甘油醚等。
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中,作为油性剂(D)的含量,从降低摩擦系数的观点出发,以润滑脂组合物的总量(100质量%)基准计,优选为0.1~5.0质量%、更优选为0.5~3.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8~1.5质量%。
作为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与油性剂(D)的含有比率[(C)/(D)],从耐磨耗性、摩擦特性的观点出发,以质量比计,优选为0.3~3.0、更优选为0.4~2.0、进一步优选为0.6~1.5。
<耐磨耗剂(E)>
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优选包含成分(A)、成分(B)、和成分(C)的同时包含耐磨耗剂(E)。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通过包含耐磨耗剂(E),可以得到使耐磨耗性更加提高的润滑脂组合物。
作为耐磨耗剂(E),可以举出例如选自酯化合物(E1)、双酰胺化合物(E2)中的至少1种以上。它们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酯化合物(E1),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举出例如脂肪酸酯等。
作为构成脂肪酸酯的脂肪酸,可以为饱和脂肪酸,也可以为不饱和脂肪酸。
作为构成脂肪酸酯的脂肪酸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0~24、更优选为12~22、进一步优选为16~20。
作为脂肪酸酯,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举出例如硬脂酸甲基酯、月桂酸甲基酯、肉豆蔻酸甲基酯、棕榈酸甲基酯、油酸甲基酯、芥酸甲基酯、山嵛酸甲基酯、月桂酸丁基酯、硬脂酸丁基酯、肉豆蔻酸异丙基酯、棕榈酸异丙基酯、棕榈酸辛基酯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其中,优选为硬脂酸甲基酯。
作为双酰胺化合物(E2),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举出例如脂肪酸双酰胺等。
作为脂肪酸双酰胺,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举出例如亚乙基双硬脂酰胺、亚甲基双辛酰胺、亚甲基双癸酰胺、亚甲基双月桂酰胺、亚甲基双肉豆蔻酰胺、亚甲基双棕榈酰胺、亚甲基双硬脂酰胺、亚甲基双异硬脂酰胺、亚甲基双山嵛酰胺、亚甲基双油酸酰胺、亚甲基双芥酸酰胺、亚乙基双辛酰胺、亚乙基双癸酰胺、亚乙基双月桂酰胺、亚乙基双肉豆蔻酰胺、亚乙基双棕榈酰胺、亚乙基双异硬脂酰胺、亚乙基双山嵛酰胺、亚乙基双油酸酰胺、亚乙基双芥酸酰胺、亚丁基双硬脂酰胺、亚丁基双山嵛酰胺、亚丁基双油酸酰胺、亚丁基双芥酸酰胺、六亚甲基双硬脂酰胺、六亚甲基双山嵛酰胺、六亚甲基双油酸酰胺、六亚甲基双芥酸酰胺、间二甲苯双硬脂酰胺、间二甲苯双-12-羟基硬脂酰胺、对二甲苯双硬脂酰胺、对亚苯基双硬脂酰胺、亚甲基双羟基硬脂酰胺、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酰胺、亚丁基双羟基硬脂酰胺、六亚甲基双羟基硬脂酰胺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其中,优选为亚乙基双硬脂酰胺。
作为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与耐磨耗剂(E)的含有比率[(C)/(E)],从耐磨耗性的观点出发,以质量比计,优选为0.1~2.0、更优选为0.2~1.0、进一步优选为0.3~0.5。
<减摩剂(F)>
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优选含有成分(A)、成分(B)、和成分(C)的同时含有减摩剂(F)。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通过包含减摩剂(F),可使润滑脂组合物的摩擦特性更加提高。
作为减摩剂(F),可以举出例如高分子化合物(F1)等。
作为高分子化合物(F1),可以举出例如非分散型聚(甲基)丙烯酸酯、分散型聚(甲基)丙烯酸酯、星形聚合物、烯烃系共聚物、分散型烯烃系共聚物、聚烷基苯乙烯、苯乙烯系共聚物等聚合物。
作为烯烃系共聚物,可以举出例如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等。
作为苯乙烯系共聚物,可以举出例如苯乙烯-二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等。
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此外,它们可以为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中任一者。
这些之中,优选为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
作为高分子化合物(F1)的质均分子量(Mw),从耐磨耗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50,000以上、更优选为100,000以上。此外,作为高分子化合物(F1)的质均分子量(Mw),从高分子化合物的获取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000,000以下。
作为高分子化合物(F1)的数均分子量(Mn),从耐磨耗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30,000以上、更优选为50,0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000以上。此外,作为高分子化合物(F1)的数均分子量(Mn),从高分子化合物的获取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500,000以下。
作为高分子化合物(F1)的分子量分布(Mw/Mn),从耐磨耗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2.20以下、更优选为2.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90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85以下。此外,作为高分子化合物(F1)的分子量分布(Mw/Mn),从高分子化合物的获取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10以上。
作为高分子化合物(F1)的树脂换算成分的含量,从降低摩擦系数的观点出发,以润滑脂组合物的总量(100质量%)为基准计,优选为0.1~35.0质量%、更优选为1.0~30.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5.0~27.0质量%、更进一步优选为8.0~26.0质量%。
<添加剂(G)>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范围内,可以含有一般的润滑脂中配合的除了成分(B)、成分(C)、成分(D)、成分(E)、和成分(F)之外的添加剂(G)。
作为添加剂(G),可以举出例如抗氧化剂、防锈剂、极压剂、增粘剂、固体润滑剂、清净分散剂、防腐蚀剂、金属惰化剂等。
添加剂(G)各自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抗氧化剂,可以举出例如酚系抗氧化剂等。
作为防锈剂,可以举出例如烯基丁二酸多元醇酯等羧酸系防锈剂、硬脂酸锌、噻二唑和其衍生物、苯并三唑和其衍生物等。
作为极压剂,可以举出例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无灰系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等硫代氨基甲酸类;硫化油脂、硫化烯烃、聚硫醚、硫代磷酸类、硫代萜烯类、硫代二丙酸二烷基酯类等硫化合物;磷酸三(甲苯基)酯等磷酸酯;亚磷酸三苯基酯等亚磷酸酯等。
作为固体润滑剂,可以举出例如聚酰亚胺、PTFE、石墨、金属氧化物、氮化硼素、和二硫化钼等。
作为清净分散剂,可以举出例如丁二酸酰亚胺、硼系丁二酸酰亚胺等无灰分散剂。
作为防腐蚀剂,可以举出例如苯并三唑系化合物、噻唑系化合物等。
作为金属惰化剂,可以举出例如苯并三唑系化合物等。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中,这些添加剂(G)的含量根据添加剂的种类而适当设定,各自独立地以该润滑脂组合物的总量(100质量%)为基准计,通常为0.01~20质量%、优选为0.01~15质量%、更优选为0.01~1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01~7质量%。
<润滑脂组合物的物性>
(工作锥入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的25℃中的工作锥入度,从制成耐磨耗性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为220~430、更优选为240~360、进一步优选为250~350、更进一步优选为260~330。
应予说明,本说明书中,润滑脂组合物的工作锥入度是指按照JIS K2220:2013(条目7),在25℃下测定的值。
(耐磨耗性)
针对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可以通过后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测定磨耗量的减少率,由此评价耐磨耗性。
<润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可以通过将基础油(A)、包含脲系增稠剂(B)的润滑脂(基础润滑脂)、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和根据需要的油性剂(D)、耐磨耗剂(E)、减摩剂(F)、和添加剂(G)混合而制造。
例如,将基础油(A)与包含脲系增稠剂(B)的润滑脂(基础润滑脂)混合,然后添加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和根据需要的油性剂(D)、耐磨耗剂(E)、减摩剂(F)、和添加剂(G)而混合,进行均质化,由此可以制造。
<润滑脂组合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的耐磨耗性优异。特别是用于由金属材料和树脂材料构成的滑动部分的润滑时,耐磨耗性优异。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可以适合地用于各种装置的滑动部分的润滑用途,特别优选用于具有由金属材料和树脂材料构成的滑动部分的装置的润滑用途。
金属材料优选为碳钢、不锈钢等各种钢、铝合金等各种合金、铜。应予说明,金属材料可以替换为强度高的材料(例如陶瓷材料等)。
作为树脂材料,可以为天然树脂,也可以为合成树脂,优选为合成树脂的通用塑料(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和工程塑料,从耐热性和机械的强度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为工程塑料。
作为工程塑料,可以举出例如聚酰胺树脂、聚缩醛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砜树脂、聚亚苯基硫醚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聚醚醚酮树脂、苯酚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等合成树脂。
此外,作为树脂材料,优选为纤维强化树脂材料。
作为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可以举出例如玻璃纤维强化树脂材料。
作为可以适合使用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的装置的领域,可以举出汽车领域、办公机器领域、工作机械领域、风车领域、建设用领域、农业机械用领域或产业机器人领域等。
作为可以适合使用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的汽车用领域的装置内的润滑部分,可以举出例如散热器风扇电机、风扇级联、交流发电机、惰轮、枢纽单元、水泵、电动窗、雨刮器、电动动力转向、驱动用电动电机飞轮、球形接头、轮毂轴承、花键部、等速接头等装置内的轴承部分;门锁、门铰链、离合加速器等装置内的轴承部分、齿轮部分、滑动部分等。
更具体而言,可以举出枢纽单元、电动动力转向、驱动用电动电机飞轮、球形接头、轮毂轴承、花键部、等速接头、离合加速器、伺服电机、刀片轴承或发电机的轴承部分等。
作为可以适合使用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的办公机器领域的装置内的润滑部分,可以举出例如打印机等装置内的固定辊、多边形电机等装置内的轴承和齿轮部分等。
作为可以适合使用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的工作机械领域的装置内的润滑部分,可以举出例如纺锤、伺服电机、工作用机器人等减速机内的轴承部分等。
作为可以适合使用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的风车领域的装置内的润滑部分,可以举出例如刀片轴承和发电机等的轴承部分等。
作为可以适合使用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的建设用或农业机械用领域的装置内的润滑部分,可以举出例如球形接头、花键部等的轴承部分、齿轮部分和滑动部分等。
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可以应用的装置的一个方式优选前述滑动机构为具有金属制的蜗杆、和树脂制的蜗轮的电动动力转向的减速机(蜗杆齿轮)。通过将装置设为该构成,耐磨耗性优异。
[滑动机构的润滑方法]
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可以应用的滑动机构的润滑方法中,将金属材料与树脂材料发生滑动的滑动机构通过上述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润滑。
根据可以应用于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的滑动机构的润滑方法,可以适当降低润滑部中的磨耗量。其效果在于,前述滑动机构为具有金属制的蜗杆、和树脂制的蜗轮的电动动力转向的减速机(蜗杆齿轮)的情况下,耐磨耗性优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下述[1]~[16]。
[1]润滑脂组合物,其含有基础油(A)、脲系增稠剂(B)、和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
前述润滑脂组合物中的包含前述脲系增稠剂(B)的颗粒满足下述要件(I),
·要件(I):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前述颗粒时的以面积基准计的算术平均粒径为2.0μm以下。
[2]根据[1]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润滑脂组合物中的包含前述脲系增稠剂(B)的颗粒进一步满足下述要件(II),
·要件(II):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前述颗粒时的比表面积为0.5×105cm2/cm3以上。
[3]根据[1]或[2]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的含量以前述润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为0.2质量%以上。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的粒径为5.0μm以下。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进一步含有选自肌氨酸衍生物(D1)、胺化合物(D2)、聚酰胺化合物(D3)、和醚化合物(D4)中的1种以上的油性剂(D)。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的含量与前述油性剂(D)的含有比率[(C)/(D)]以质量比计为0.3~3.0。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进一步含有选自酯化合物(E1)和双酰胺化合物(E2)中的1种以上的耐磨耗剂(E)。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的含量与前述耐磨耗剂(E)的含有比率[(C)/(E)]以质量比计为0.1~2.0。
[9]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脲系增稠剂(B)的含量以润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为1.0质量%~20.0质量%。
[10]根据[1]~[9]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脲系增稠剂(B)与前述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的含有比率[(B)/(C)]以质量比计为1.0~18.0。
[11]根据[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基础油(A)的40℃运动粘度为30mm 2/s~200mm 2/s。
[12]根据[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中,工作锥入度为260~330。
[13]根据[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用于金属材料与树脂材料发生滑动的滑动机构的润滑。
[14]根据[13]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树脂材料为玻璃纤维强化树脂材料。
[15]润滑方法,其中,通过[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对金属材料与树脂材料发生滑动的滑动机构进行润滑。
[16]根据[15]所述的润滑方法,其中,前述树脂材料为玻璃纤维强化树脂材料。
实施例
针对本发明,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具体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各种物性值]
各种物性值的测定法如下所述。
(1)基础油(A)的40℃运动粘度和粘度指数
按照JIS K2283:2000测定和计算。
(2)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的平均粒径
利用动态光散射法(光子相关法)在25℃下测定,使用根据通过CONTIN法解析的分散粒径分布而算出的散射强度基准的50%粒径(体积中值粒径、D50)。
(3)高分子化合物(F1)的质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和分子量分布(Mw/Mn)
使用凝胶渗透色谱装置(アジレント公司制、装置名“1260型HPLC”),按照下述的测定条件,使用通过标准聚苯乙烯换算测定的值。
-测定条件-
·柱:将“Shodex LF404”2根依次连结。
·柱温度:35℃
·洗脱溶剂:氯仿
·流速:0.3mL/min
(4)润滑脂组合物的工作锥入度
按照JIS K2220:2013(条目7),在25℃下测定。
[原料]
在实施例1~4和比较例1~2中,用作用于制备润滑脂组合物的原料的基础油(A)、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油性剂(D)、耐磨耗剂(E)、减摩剂(F)、和添加剂(G)如下所述。
应予说明,表1中的含量为树脂分换算的含量。
<基础油(A)>
·基础油(A1)(聚-α-烯烃(PAO)、40℃运动粘度:30mm2/s、粘度指数:130)
·基础油(A2)(聚-α-烯烃(PAO)、40℃运动粘度:63mm2/s、粘度指数:150)
<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
·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1)(平均粒径:约4.5μm)
·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2)(平均粒径:约3.0μm)
·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3)(平均粒径:约1.5μm)
<油性剂(D)>
·肌氨酸衍生物(D1):N-油酰肌氨酸
·胺化合物(D2):油烯基胺
·聚酰胺化合物(D3):异硬脂酸与四亚乙基五胺的反应物
<耐磨耗剂(E)>
·酯化合物(E1):硬脂酸甲基酯
·双酰胺化合物(E2):亚乙基双硬脂酰胺
<减摩剂(F)>
·高分子化合物(F1):乙烯-丙烯共聚物(质均分子量(Mw):172,000、数均分子量(Mn):93,500、分子量分布(Mw/Mn):1.84)
<添加剂(G)>
·抗氧化剂:酚系抗氧化剂
(实施例1)
(1)脲润滑脂的合成
向加热至70℃的基础油(A1)13.00质量份和基础油(A2)26.45质量份的混合基础油中,添加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MDI)3.25质量份,制备溶液α。
此外,向另外准备的加热至70℃的基础油(A1)13.00质量份和基础油(A2)25.00质量份的混合基础油中,添加环己基胺1.03质量份、和十八烷基胺(硬脂基胺)4.20质量份,制备溶液β。
并且,使用图1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1,将加热至70℃的溶液α从溶液导入管4A,将加热至70℃的溶液β从溶液导入管4B,各自等量地同时导入容器主体2内,在使转子3旋转的状态下,将溶液α和溶液β连续持续导入容器主体2内。其后,将该混合物用搅拌装置升温至160℃,进行1小时搅拌后,进行辊磨处理而均一化,合成脲润滑脂(b1)。
应予说明,使用的润滑脂制造装置1的转子3的转速设为8,000rpm。此外,此时的最高剪切速度(Max)为10,500s-1,最高剪切速度(Max)与最低剪切速度(Min)之比〔Max/Min〕设为3.5,进行搅拌。
应予说明,所得脲润滑脂中包含的脲系增稠剂(B1)相当于前述通式(b1)中的R1和R2为环己基或十八烷基(硬脂基)、R3为二苯基亚甲基的化合物。
此外,用作原料的环己基胺与十八烷基胺的摩尔比(环己基胺/十八烷基胺)为40/60。
(2)润滑脂组合物的制备
上述(1)中,将由图1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1喷出的脲润滑脂(b1)搅拌后,通过自然放冷而冷却。
接着,向通过自然放冷而冷却至25℃的脲润滑脂(b1)中以表1所示的配合量添加表1所示的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2)~酚系抗氧化剂的各成分并混合。然后,用3根辊进行均质化,得到实施例1的润滑脂组合物。
(实施例4)
实施例1的(1)脲润滑脂的合成中,如下所述变更各成分的含量,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4的润滑脂组合物。
·加热至70℃的基础油(A1)30.00质量份
·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MDI)4.10质量份
·另外准备的加热至70℃的基础油(A1)29.95质量份
·环己基胺2.60质量份
·十八烷基胺(硬脂基胺)1.77质量份
应予说明,所得脲润滑脂中包含的脲系增稠剂(B2)相当于前述通式(b1)中的R1和R2为环己基或十八烷基(硬脂基)、R3为二苯基亚甲基的化合物。
此外,用作原料的环己基胺与十八烷基胺的摩尔比(环己基胺/十八烷基胺)为80/20。
(实施例2~3、比较例1~2)
变更为表1所示的含量,除此之外,与上述润滑脂组合物同样地,制备各润滑脂组合物。
[要件]
针对实施例1~4和比较例1~2中合成的脲润滑脂,进行下述的计算。
(1)包含脲系增稠剂的颗粒的粒径的计算:要件(I)
评价润滑脂组合物中的包含脲系增稠剂的颗粒的粒径。具体而言,将实施例1中合成的脲润滑脂和比较例1中合成的脲润滑脂作为测定试样,通过以下的流程,求出包含脲系增稠剂(B)的颗粒的粒径。
首先,将测定试样真空脱泡后填充至1mL注射器中,从注射器挤出0.10~0.15mL的试样,在糊剂单元用固定夹具的板状的单元的表面上载置挤出的试样。接着,在试样上,进一步重叠另一板状的单元,用2张单元夹持试样,得到测定用单元。接着,使用激光衍射型粒径测定机(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制、商品名:LA-920),对测定用单元的试样中的颗粒的以面积基准计的算术平均粒径进行测定。
在此,“以面积基准计的算术平均粒径”是指将以面积基准计的粒径分布进行算术平均得到的值。以面积基准计的粒径分布是将作为测定对象的颗粒全体中的粒径的频次分布以由该粒径算出的面积(详细而言,具有该粒径的颗粒的截面积)为基准示出的。此外,以面积基准计的粒径分布进行算术平均得到的值可以通过下述式(1)计算。
[数1]
算术平均粒径=Σ{q(J)×X(J)}÷Σ{q(J)}…(1)
上述式(1)中,J是指粒径的区隔编号。q(J)是指频次分布值(单位:%)。X(J)是指第J个粒径范围的代表直径(单位:μm)。
(2)包含脲系增稠剂的颗粒的比表面积的计算:要件(II)
使用上述的要件(I)的栏目中测定的润滑脂组合物中的包含增稠剂的颗粒的粒径分布,算出比表面积。具体而言,使用该粒径分布,算出单位体积(1cm3)的颗粒的表面积(单位:cm2)的总计,将其记作比表面积(单位:cm2/cm3)。
接着,通过上述的实施例1~4、和比较例1~2,针对耐磨耗性进行评价。
[耐磨耗的评价]
按照JIS K7218-A法,在下述试验条件下进行滑动试验,测定金属材料与树脂材料的滑动部分的树脂材料的磨耗量。应予说明,通过下述试验得到的磨耗量是指树脂材料的蠕变变形导致的树脂的变化量和树脂的磨耗导致的树脂的变化量的总计。
此外,算出相对于设为基准值的比较例的磨耗量的比例(磨耗量的减少率),按照下述评价基准,评价耐磨耗性。应予说明,下述评价基准中,“B”以上为可实施的水平。
应予说明,实施例1~4、比较例2以仅包含基础油(A)、脲系增稠剂(B1)、和酚系抗氧化剂的比较例1为基准值。
-试验条件-
·试验装置:推力型滑动试验机(装置名:EFM-III-F-ADX-S、株式会社エー·アンド·デイ制)
·金属试验片:滚轮形状、直径1.8mm、材质为S45C
·树脂试验片:环形状、外径25.6mm、内径20mm、材质是聚酰胺66中混合玻璃纤维15质量%
·滑动速度:1.0m/s
·载重:350N
·试验时间:45分钟
·试验温度:室温(25℃)
-耐磨耗性的评价基准-
A:从基准值的磨耗量起算减少的磨耗量的比例(磨耗量的减少率)为75%以上
B:从基准值的磨耗量起算减少的磨耗量的比例(磨耗量的减少率)为50%以上且低于75%
C:从基准值的磨耗量起算减少的磨耗量的比例(磨耗量的减少率)低于50%
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表1]
表1
由表1所示的结果可知,实施例1~4的润滑脂组合物的从基准值的磨耗量起算减少的磨耗量的比例(磨耗量的减少率)为50%以上,耐磨耗性优异。
另一方面,不含有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的比较例2的润滑脂组合物的从基准值的磨耗量起算减少的磨耗量的比例(磨耗量的减少率)低于50%,磨耗量未充分降低。
接着,针对相对于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的粒径的耐磨耗性进行验证。
(比较例3)
制备从比较例1的组成中除去酚系抗氧化剂的组成的润滑脂组合物,作为比较例3。
(实施例5)
相对于比较例3的润滑脂组合物99质量份,添加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1)1质量份并混合。然后,用3根辊进行均质化,得到实施例5的润滑脂组合物。
(实施例6~7)
将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1)分别变更为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2)、(C3),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制备实施例6、7的润滑脂组合物。
[相对于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的粒径的耐磨耗性的评价]
针对实施例5~7,以比较例3作为基准值,与上述耐磨耗性的评价同样地,算出相对于比较例3的磨耗量的磨耗量的比例(磨耗量的减少率),按照下述评价基准,评价耐磨耗性。应予说明,下述评价基准中,“B”以上为可实施的水平。
-耐磨耗性的评价基准-
A:从基准值的磨耗量起算减少的磨耗量的比例(磨耗量的减少率)为30%以上
B:从基准值的磨耗量起算减少的磨耗量的比例(磨耗量的减少率)为20%以上且低于30%
C:从基准值的磨耗量起算减少的磨耗量的比例(磨耗量的减少率)低于20%
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
[表2]
表2
如表2所示,实施例5~6的润滑脂组合物的从基准值的磨耗量起算减少的磨耗量的比例(磨耗量的减少率)为20%以上且低于30%。此外,实施例7的润滑脂组合物的从基准值的磨耗量起算减少的磨耗量的比例(磨耗量的减少率)为30%以上。由该结果可知,润滑脂组合物中的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的平均粒径越小,耐磨耗性越优异。
附图标记说明
1 润滑脂制造装置
2 容器主体
3 转子
4 导入部
4A、4B 溶液导入管
5 滞留部
6 第一凹凸部
7 第二凹凸部
8 喷出部
9 容器主体侧的第一凹凸部
10 容器主体侧的第二凹凸部
11 喷出口
12 旋转轴
13 转子的第一凹凸部
13A 凹部
13B 凸部
14 转子的第二凹凸部
15 刮刀
A1、A2 间隙

Claims (16)

1.润滑脂组合物,其含有基础油(A)、脲系增稠剂(B)、和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
前述润滑脂组合物中的包含前述脲系增稠剂(B)的颗粒满足下述要件(I),
·要件(I):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前述颗粒时的以面积基准计的算术平均粒径为2.0μ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润滑脂组合物中的包含前述脲系增稠剂(B)的颗粒进一步满足下述要件(II),
·要件(II):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前述颗粒时的比表面积为0.5×105cm2/cm3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的含量以前述润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为0.2质量%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的粒径为5.0μ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进一步含有选自肌氨酸衍生物(D1)、胺化合物(D2)、聚酰胺化合物(D3)、和醚化合物(D4)中的1种以上的油性剂(D)。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的含量与前述油性剂(D)的含有比率[(C)/(D)]以质量比计为0.3~3.0。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进一步含有选自酯化合物(E1)和双酰胺化合物(E2)中的1种以上的耐磨耗剂(E)。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的含量与前述耐磨耗剂(E)的含有比率[(C)/(E)]以质量比计为0.1~2.0。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脲系增稠剂(B)的含量以润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计,为1.0质量%~20.0质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脲系增稠剂(B)与前述三聚氰胺氰脲酸盐(C)的含有比率[(B)/(C)]以质量比计为1.0~18.0。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基础油(A)的40℃运动粘度为30mm 2/s~200mm 2/s。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中,工作锥入度为260~330。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用于金属材料与树脂材料发生滑动的滑动机构的润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树脂材料为玻璃纤维强化树脂材料。
15.润滑方法,其中,通过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对金属材料与树脂材料发生滑动的滑动机构进行润滑。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润滑方法,其中,前述树脂材料为玻璃纤维强化树脂材料。
CN202280025753.0A 2021-03-31 2022-03-31 润滑脂组合物 Pending CN1170988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62426 2021-03-31
JP2021-062426 2021-03-31
PCT/JP2022/016962 WO2022211119A1 (ja) 2021-03-31 2022-03-31 グリース組成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98833A true CN117098833A (zh) 2023-11-21

Family

ID=83459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5753.0A Pending CN117098833A (zh) 2021-03-31 2022-03-31 润滑脂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74943A1 (zh)
EP (1) EP4317382A1 (zh)
JP (1) JPWO2022211119A1 (zh)
CN (1) CN117098833A (zh)
WO (1) WO202221111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88895B2 (ja) * 1996-03-22 2007-10-10 協同油脂株式会社 等速ジョイント用グリース組成物
JP4107822B2 (ja) * 2000-10-06 2008-06-25 新日本石油株式会社 グリース組成物
JP2005281457A (ja) * 2004-03-29 2005-10-13 Nippon Oil Corp 等速ジョイント用グリース組成物
JP4829523B2 (ja) * 2005-04-15 2011-12-07 Ntn株式会社 等速ジョイント用グリースおよび等速ジョイント
JP4937658B2 (ja) * 2006-07-27 2012-05-23 コスモ石油ルブリカンツ株式会社 樹脂用グリース組成物
JP2011202061A (ja) * 2010-03-26 2011-10-13 Thk Co Ltd グリース組成物、および該グリース組成物で潤滑された運動案内装置
JP2011236354A (ja) * 2010-05-12 2011-11-24 Kyodo Yushi Co Ltd ボール型等速ジョイント用グリース組成物
JP5931510B2 (ja) * 2012-03-05 2016-06-08 Jx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グリース組成物
CN107109293B (zh) * 2014-12-26 2021-06-18 协同油脂株式会社 树脂润滑用润滑脂组合物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EP3677661A4 (en) * 2017-08-31 2021-05-05 Idemitsu Kosan Co.,Ltd. GREASE COMPOSITION
CN113490733B (zh) * 2019-03-05 2023-07-28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润滑脂组合物、使用了该润滑脂组合物的滑动机构的润滑方法和装置
US11802254B2 (en) * 2019-03-06 2023-10-31 Idemitsu Kosan Co., Ltd. Grease composition
US11555160B2 (en) * 2019-03-06 2023-01-17 Idemitsu Kosan Co., Ltd. Grease composi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17382A1 (en) 2024-02-07
US20240174943A1 (en) 2024-05-30
JPWO2022211119A1 (zh) 2022-10-06
WO2022211119A1 (ja)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90733B (zh) 润滑脂组合物、使用了该润滑脂组合物的滑动机构的润滑方法和装置
JP7281416B2 (ja) グリース組成物
JP7467410B2 (ja) グリース組成物
CN112639060B (zh) 等速万向节用润滑脂组合物
CN113348234B (zh) 润滑脂组合物
US20210095219A1 (en) Grease composition
JP7341940B2 (ja) グリース組成物
CN117098833A (zh) 润滑脂组合物
CN115279874B (zh) 润滑脂组合物
US20240174942A1 (en) Grease composition
WO2023277044A1 (ja) グリース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