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96514B - 顶盖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顶盖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96514B
CN117096514B CN202311360647.0A CN202311360647A CN117096514B CN 117096514 B CN117096514 B CN 117096514B CN 202311360647 A CN202311360647 A CN 202311360647A CN 117096514 B CN117096514 B CN 1170965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hole
pole
battery
top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6064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96514A (zh
Inventor
解伟淦
张玉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6064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965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96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965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965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965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盖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顶盖组件包括顶盖片,顶盖片上设有第一通孔;下塑胶,下塑胶设置于顶盖片沿第一方向的一侧,并与顶盖片连接,下塑胶上设有第一穿孔,第一通孔和第一穿孔沿第一方向对应设置;极柱,极柱装配于顶盖片,并能够穿设于第一通孔和第一穿孔;卡位件,下塑胶沿第二方向的至少一端设置有卡位件,卡位件用于抵接于电池的电芯的侧面,并且卡位件的至少部分能够在电芯的作用下产生形变,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以及固定件,固定件与卡位件连接,且固定件上设有限位孔;极柱穿设于限位孔、第一通孔和第一穿孔;固定件的至少部分与卡位件接触设置,并用于在卡位件产生形变时固定极柱。

Description

顶盖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盖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近些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不断增长,电池产业也有了快速的发展,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也日益受到关注。
电池的极柱通常是穿过顶盖插入到电池的内部,在受到一定外力的时极柱容易被拔出,造成电池损坏,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顶盖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解决了电池的极柱容易被拔出造成电池损害的问题。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顶盖组件,应用于电池,顶盖组件包括:
顶盖片,顶盖片上设有第一通孔;
下塑胶,下塑胶设置于顶盖片沿第一方向的一侧,并与顶盖片连接,下塑胶上设有第一穿孔,第一通孔和第一穿孔沿第一方向对应设置;
极柱,极柱装配于顶盖片;
卡位件,下塑胶沿第二方向的至少一端设置有卡位件,且卡位件的至少部分能够在电芯的作用下产生形变,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以及
固定件,固定件上设有限位孔;极柱穿设于限位孔、第一通孔和第一穿孔;
固定件的至少部分与卡位件接触设置,并用于在卡位件产生形变时固定极柱。
本申请中的顶盖组件通过设置卡位件以及固定件,其中,于下塑胶沿第二方向的至少一端设置有卡位件,且卡位件的至少部分能够在电芯的作用下产生形变,则在卡位件产生形变时,使得与卡位件接触的至少部分固定件移动,从而通过限位孔实现对极柱的卡紧固定,使得极柱能够稳定地固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卡位件包括形变板和定位头,形变板与下塑胶连接;形变板朝向下塑胶的表面设有定位头,定位头用于与电芯的侧面接触。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设置形变板和定位头,其中,形变板与下塑胶连接,形变板朝向下塑胶的表面设有定位头,定位头能够与电芯的侧面接触,则在电芯的作用下,定位头带动形变板产生形变,带动固定件产生移动,实现对极柱的固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卡位件还包括承载部,承载部设置于形变板背离定位头的表面上,固定件的至少部分抵接于承载部,且固定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承载部沿第一方向朝向顶盖片的一侧。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设置于形变板背离定位头的表面上的承载部,并将固定件的至少部分抵接于承载部,则可以使得形变板在形变后,通过承载部推动固定件移动,从而对极柱实现固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承载部设置于形变板沿着第一方向的下部。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将承载部设置于形变板沿着第一方向的下部,则可以增加固定件的移动空间和移动范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顶盖组件还包括第一导轨,卡位件沿着第二方向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第一导轨,第一导轨用于引导固定件的至少一部分滑动。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在卡位件沿着第二方向的至少一端设置第一导轨,第一导轨用于引导固定件的至少一部分滑动,则可使得固定件的移动更加顺畅,起到导向的作用。另外,这里的第一导轨也可以起到对形变板的限位作用,降低形变板在受到外力时发生弯曲的几率,提高了固定件对极柱的夹持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顶盖组件还包括第二导轨,顶盖片背离下塑胶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导轨,第二导轨用于引导固定件的至少另一部分滑动;第二导轨和第一导轨相交设置。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设置在顶盖片背离下塑胶的表面上的第二导轨,第二导轨用于引导固定件的至少另一部分滑动,则可以使得固定件的至少另一部分的移动更加顺畅,实现对极柱的固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片和定位片,定位片上设有限位孔;固定片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能够沿着第一导轨滑动,第二板体和定位片能够沿着第二导轨滑动。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将固定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片和定位片,并在定位片上设有限位孔,其中,固定片包括能够沿第一导轨滑动的第一板体和能够沿第二导轨滑动的第二板体,则可以通过第一板体的滑动,带动第二板体和定位片产生滑动,实现对极柱的固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片为具有弯曲形变能力的金属件。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将固定片采用具有弯曲形变能力的金属件,则可以使得固定片能够适应形变板发生的形变,且能够重复使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顶盖组件还包括定位件,定位件套设于极柱的外侧,并能够安装于第一通孔内。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设置套设于极柱的外侧的定位件,且定位件能够安装于第一通孔内,则可以通过固定件作用于定位件,实现对极柱的固定,使得极柱的固定更加稳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件的外周面上设有凹槽,凹槽卡接于限位孔的孔壁。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在定位件的外周面设置凹槽,并将凹槽卡接于限位孔的孔壁,可使得凹槽和限位孔之间的配合更加稳定,实现对极柱的稳定固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件朝向极柱的表面和极柱的外周面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为粗糙面。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将定位件朝向极柱的表面和极柱的外周面两者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为粗糙面,则可以增加定位件和极柱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极柱能够稳定地固定,降低极柱在外力作用下被拔出的几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顶盖组件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套设于极柱的外侧,密封件设置于定位件沿第一方向的一侧,且密封件较定位件更远离第一通孔。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设置套设于极柱的外侧的密封件,并将密封件设置于定位件远离第一通孔的一侧,则可实现对第一通孔和第一穿孔的密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顶盖片上还设有第一安装孔,下塑胶上还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沿着第一方向对应设置;顶盖组件还包括防爆片,防爆片设置于第一安装孔和/或第二安装孔内。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增加设置于第一安装孔和/或第二安装孔内的防爆片,则可以通过防爆片实现电池的压力释放。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顶盖组件还包括保护片,保护片设置于防爆片沿第一方向的一侧,且保护片较防爆片远离下塑胶设置。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在防爆片沿第一方向的一侧设置保护片,可以阻挡电解液等外来物质等对防爆片的影响和污染,提高防爆片的安全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极柱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极柱间隔设置于顶盖片上;卡位件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卡位件分别设置于下塑胶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固定件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固定件的至少部分分别与两个卡位件接触设置。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将极柱设置为两个,且间隔设置在顶盖片上,同时,将卡位件和固定件的数量均设置为两个,则可以同时实现对两个极柱的固定。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电池,电池包括:
电芯;
壳体,电芯设置于壳体内;以及
如上面实施例中所提到的顶盖组件,顶盖组件用于封盖壳体的开口。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用电设备,用电设备包括上面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电池,电池用于为用电设备供电。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顶盖组件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顶盖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的顶盖组件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电池;200、用电设备;300、控制器;400、马达;
1、顶盖组件;
10、顶盖片;11、第一通孔;12、第一安装孔;
20、下塑胶;21、第一穿孔;22、第二安装孔;23、凸起部;231、气孔;
30、极柱;
40、卡位件;41、形变板;42、定位头;43、承载部;
50、固定件;51、固定片;511、第一板体;512、第二板体;52、定位片;521、限位孔;
60、第一导轨;
70、第二导轨;
81、定位件;811、凹槽;82、密封件;83、防爆片;84、保护片;
2、壳体;
3、电芯;
4、极耳;
X-X、第一方向;
Y-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形变,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从市场形势的发展来看,动力电池的应用越加广泛。动力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随着动力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增。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电池可以但不限用于车辆、船舶或飞行器等用电设备中。可以使用具备本申请涉及的电池单体、电池等组成该用电设备的电源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电池作为电源的用电设备可以为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等等。其中,电动玩具可以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航天器可以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不仅仅局限适用于上述所描述的电池包和用电设备,还可以适用于所有包括箱体的电池以及使用电池的用电设备。
电池的极柱通常是穿过顶盖插入到电池的内部,在受到一定外力的时极柱容易被拔出,造成电池损坏,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为了降低极柱被拔出的几率,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顶盖组件,顶盖组件包括卡位件和固定件,通过卡位件产生形变,带动固定件移动,实现对极柱的卡紧固定,从而将极柱稳定地固定在顶盖片上。
本申请中的顶盖组件,可以应用在电池等产品上。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车辆、电池和顶盖组件的结构进行介绍。
参照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用电设备200的内部设置有电池100,电池100可以设置在用电设备200的底部或头部或尾部。电池100可以用于用电设备200的供电,例如,电池100可以作为用电设备200的操作电源。用电设备2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300和马达400,控制器300用来控制电池100为马达400供电,例如,用于用电设备200的启动、导航和行驶时的工作用电需求。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00不仅仅可以作为用电设备200的操作电源,还可以作为用电设备200的驱动电源,代替或部分地代替燃油或天然气为用电设备200提供驱动动力。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顶盖组件1,如图1至图4所示,顶盖组件1应用于电池100,顶盖组件1包括顶盖片10,下塑胶20,极柱30,卡位件40和固定件50,顶盖片10上设有第一通孔11;下塑胶20设置于顶盖片10沿第一方向X-X的一侧,并与顶盖片10连接,下塑胶20上设有第一穿孔21,第一通孔11和第一穿孔21沿第一方向X-X对应设置;极柱30装配于顶盖片10;下塑胶20沿第二方向Y-Y的至少一端设置有卡位件40,且卡位件40的至少部分能够在电芯3的作用下产生形变;固定件50上设有限位孔521;极柱30穿设于限位孔521、第一通孔11和第一穿孔21;固定件50的至少部分与卡位件40接触设置,并能够在卡位件40产生形变时卡紧固定极柱30;第二方向Y-Y与第一方向X-X相交,具体地,第二方向Y-Y和第一方向X-X垂直设置。
这里所提到的顶盖片10、下塑胶20和极柱30都是顶盖组件1的常见部件,这里不再进行说明。
这里所提到的卡位件40是指对电芯3进行夹持和固定的部件,能够产生形变。这里所提到的固定件50是可以对极柱30进行卡紧固定的部件,固定件50能够在卡位件40产生形变时进行移动,实现对极柱30的卡紧固定。
这里的第二方向Y-Y与第一方向X-X相交,具体地,第二方向Y-Y和第一方向X-X垂直或者第二方向Y-Y和第一方向X-X具有其他的夹角,如夹角为85度或者95度等。
本申请中的顶盖组件1通过设置卡位件40以及固定件50,其中,卡位件40设置于下塑胶20沿第二方向Y-Y的一端,且卡位件40的至少部分能够在电芯3的作用下产生形变,则在卡位件40产生形变时,使得与卡位件40接触的至少部分固定件50移动,从而通过限位孔521实现对极柱30的固定,使得极柱30能够稳定地固定。
可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卡位件40包括形变板41和定位头42,形变板41与下塑胶20连接;形变板41朝向下塑胶20的表面设有定位头42,定位头42用于与电芯3的侧面接触。
这里所提到的形变板41是能够在电芯3的作用下发生形变的板体,形变板41可以与下塑胶20沿第二方向Y-Y的至少一端连接。这里的定位头42是与电芯3接触的部件,可以呈梯形块的结构,定位头42设置于形变板41朝向电芯3的表面上,卡位件40通过定位头42实现对电芯3的夹持和固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设置形变板41和定位头42,其中,形变板41与下塑胶20连接,形变板41朝向下塑胶20的表面设有定位头42,定位头42能够与电芯3接触,则在电芯3的作用下,定位头42带动形变板41产生形变,带动固定件50产生移动,实现对极柱30的卡紧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头42靠近形变板41远离下塑胶20的一端设置,可以使得形变板41产生的形变较大,从而使得固定件50的移动距离大,实现对极柱30的卡紧固定。
可选地,如图4所示,卡位件40还包括承载部43,承载部43设置于形变板41背离定位头42的表面上,固定件50的至少部分抵接于承载部43,且固定件50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承载部43沿第一方向X-X朝向顶盖片10的一侧。
这里的承载部43为长条形条状结构,且承载部43和定位头42分别设置于形变板41的相反两侧,固定件50的至少部分位于承载部43的上方,并抵接于承载部43,当形变板41产生形变时,承载部43可以使得固定件50产生移动,这里的形变板41的形变主要是旋转方面的,这里的固定件50的产生的移动主要是沿着第二方向Y-Y的向上运动和沿着第一方向X-X向远离顶盖片10中心的方向移动,在图3中的直线箭头方向就是固定件50的移动方向。在图3中的曲线箭头就是形变板41的形变方向。
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设置于形变板41背离定位头42的表面上的承载部43,并将固定件50的至少部分抵接于承载部43,则可以使得形变板41在形变后,通过承载部43推动固定件50移动,从而对极柱30实现卡紧固定。
可选地,承载部43设置于形变板41沿着第一方向X-X的下部。具体地,承载部43可以设置于形变板41靠近底部的位置,从而可以使得固定件50的移动范围更大,且方便在承载部43的上方空间中安装其他部件,如下面所提到的第一导轨60。
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将承载部43设置于形变板41沿着第一方向X-X的下部,则可以增加固定件50的移动空间和移动范围。
可选地,顶盖组件1还包括第一导轨60,卡位件40沿着第二方向Y-Y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第一导轨60,第一导轨60用于引导固定件50的至少一部分滑动。这里的第一导轨6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一导轨60相对平行设置。
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在卡位件40沿着第二方向Y-Y的至少一端设置第一导轨60,且第一导轨60用于引导固定件50的至少一部分滑动,则可使得固定件50的移动更加顺畅,起到导向的作用。另外,这里的第一导轨60也可以起到对形变板41的限位作用,降低形变板41在受到外力时发生弯曲的几率,提高了固定件50对极柱30的夹持力,能够实现定位片52对极柱30更好的固定效果。
可选地,如图3所示,顶盖组件1还包括第二导轨70,顶盖片10背离下塑胶20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导轨70,第二导轨70用于引导固定件50的至少另一部分滑动;第二导轨70和第一导轨60相交设置。
这里的第二导轨7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二导轨70相对平行设置。
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导轨70,并将第二导轨70设置在顶盖片10背离下塑胶20的表面上,且固定件50的至少另一部分能够沿着第二导轨70滑动,则可以使得固定件50的至少另一部分的移动更加顺畅,实现对极柱30的卡紧固定。
可选地,如图3所示,固定件50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片51和定位片52,定位片52上设有限位孔521;固定片51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板体511和第二板体512,第一板体511能够沿着第一导轨60滑动,第二板体512和定位片52能够沿着第二导轨70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固定片51和定位片52采用的材质是不同的,其中,定位片52具有绝缘性能,固定片51可以采用导体,如金属材质,具有弯曲能力,能够适应形变板41的形变。
这里的第一板体511可以插入第一导轨60中,第二板体512插入第二导轨70中,实现第一板体511沿着第一导轨60运动,第二板体512沿着第二导轨70运动。
极柱30在安装时,需要依次插入限位孔521、第一通孔11和第一穿孔21后,与电芯3上的极耳4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第一限位孔521、第一通孔11和第一穿孔21均为圆形孔,且沿着第一方向X-X对应设置。
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将固定件50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片51和定位片52,并在定位片52上设有限位孔521,其中,固定片51包括能够沿第一导轨60滑动的第一板体511和能够沿第二导轨70滑动的第二板体512,则可以通过第一板体511的滑动,带动第二板体512和定位片52产生滑动,实现对极柱30的固定。
可选地,固定片51为具有弯曲形变能力的金属件,如铝合金、合金钢或者钛合金等。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将固定片51采用具有弯曲形变能力的金属件,则可以使得固定片51能够适应形变板41发生的形变,且能够重复使用。
可选地,如图4所示,顶盖组件1还包括定位件81,定位件81套设于极柱30的外侧,并能够安装于第一通孔11内。这里的定位件81可以采用塑胶材质制成的环状结构,固定件50与定位件81直接接触,从而固定件50可以通过定位件81实现对极柱30的卡紧固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设置套设于极柱30的外侧的定位件81,且定位件81能够安装于第一通孔11内,则可以通过定位片52作用于定位件81,实现对极柱30的卡紧固定,使得极柱30的卡紧固定更加稳定。
可选地,如图4所示,定位件81的外周面上设有凹槽811,凹槽811与定位片52配合,以固定极柱30。凹槽811为环形槽,可以方便地将定位片52卡接在凹槽811内,从而实现对定位件81内部的极柱30的卡紧固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在定位件81的外周面设置凹槽811,可使得凹槽811和定位片52之间的配合更加稳定,实现对极柱30的稳定固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件81朝向极柱30的表面和极柱30的外周面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为粗糙面。也就是说,定位件81的朝向极柱30的内表面是粗糙面,或者极柱30的外周面为粗糙面,也可以是定位件81朝向极柱30的内表面和极柱30的外周面均为粗糙面,从而可以使得极柱30与定位件81之间的摩擦力更大。
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将定位件81朝向极柱30的表面和极柱30的外周面两者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为粗糙面,则可以增加定位件81和极柱30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极柱30能够稳定地固定,降低极柱30在外力作用下被拔出的几率。
可选地,如图4所示,顶盖组件1还包括密封件82,密封件82套设于极柱30的外侧,且密封件82设置于定位件81沿第一方向X-X的一侧,且密封件82较定位件81更远离第一通孔11。
这里的密封件82可以是密封圈的结构,且密封件82设置于定位件81的下方。
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设置套设于极柱30的外侧的密封件82,并将密封件82设置于定位件81更远离第一通孔11的一侧,则可实现对第一通孔11和第一穿孔21的密封。
可选地,如图3所示,顶盖片10上还设有第一安装孔12;下塑胶20上还设有第二安装孔22,第二安装孔22和第一安装孔12沿着第一方向X-X对应设置;顶盖组件1还包括防爆片83,防爆片83设置于第一安装孔12和/或第二安装孔22内。
这里所提到的防爆片83可以是防爆阀或者其他结构,能够实现电池内的压力释放。这里的防爆片83可以设置在第一安装孔12内或者第二安装孔22内。
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增加设置于第一安装孔12和/或第二安装孔22内的防爆片83,则可以通过防爆片83实现电池的压力释放。
可选地,如图3所示,顶盖组件1还包括保护片84,保护片84设置于防爆片83沿第一方向X-X的一侧,且保护片84较防爆片83远离电芯3设置。也就是说,保护片84设置于防爆片83的上方,对防爆片83起到保护的作用。
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在防爆片83沿第一方向X-X的一侧设置保护片84,可以阻挡电解液等外来物质等对防爆片83的影响和污染,提高防爆片83的安全性能,另外也可以通过防爆片83起到阻挡的作用,并通过保护片84降低电池内的碎片对外界造成的伤害。
可选地,如图3所示,极柱3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极柱30间隔设置于顶盖片10上;卡位件4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卡位件40分别设置于下塑胶20沿第二方向Y-Y的两端;固定件5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固定件50的至少部分分别与两个卡位件40接触设置。
这里的两个极柱30可以分别是正极极柱30和负极极柱30,两个极柱30在顶盖片10上对称设置。相应地,卡位件40、固定件50、定位件81和密封件82的数量也均为两个,分别实现对两个极柱30的固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将极柱30设置为两个,且间隔设置在顶盖片10上,同时,将卡位件40和固定件50的数量均设置为两个,则可以同时实现对两个极柱30的固定。
可选地,下塑胶20沿第二方向Y-Y靠近两端的位置形成有凸起部23,凸起部23为槽状结构,且槽状结构的表面设有气孔231,方便排气。
需要重点指出的是,这里的定位头42为梯形块的结构,且两个定位头42相对设置,可以从电芯3的两侧形成对电芯3的夹持效果。且两个定位头42之间的距离沿着第二方向Y-Y的距离依次变小,然后保持稳定,可以方便地将顶盖组件1插入到壳体2的内部。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电池,如图5所示,电池包括电芯3、壳体2以及如上面实施例中所提到的顶盖组件1,电芯3设置于壳体2内;顶盖组件1用于封盖壳体2的开口。
电芯3上安装有极耳4,极耳4与极柱30电连接,其中,极耳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和两个极柱30电连接。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用电设备,如图6所示,用电设备包括上面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电池,电池用于为用电设备供电。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顶盖组件1,在将顶盖组件1插入到壳体2的过程中,电芯3的两侧会对定位头42进行挤压,使得形变板41向外侧发生形变,带动固定件50产生移动,并通过凹槽811和定位片52的配合将定位件81和极柱30进行固定。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 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
顶盖组件1应用于电池,电池包括电芯3,顶盖组件1包括顶盖片10,下塑胶20,极柱30,卡位件40和固定件50,顶盖片10上设有第一通孔11;下塑胶20设置于顶盖片10沿第一方向X-X的一侧,并与顶盖片10连接,下塑胶20上设有第一穿孔21,第一通孔11和第一穿孔21沿第一方向X-X对应设置;极柱30装配于顶盖片10,并能够穿设于第一通孔11和第一穿孔21;卡位件40设置于下塑胶20沿第二方向Y-Y的一端,且卡位件40的至少部分能够在电芯3的作用下产生形变;固定件50与卡位件40连接,且固定件50上设有限位孔521;极柱30穿设于限位孔521;固定件50的至少部分与卡位件40接触设置,并能够在卡位件40产生形变时,固定极柱30;第二方向Y-Y与第一方向X-X相交。
本申请中的顶盖组件1通过设置卡位件40以及固定件50,其中,卡位件40设置于下塑胶20沿第二方向Y-Y的一端,且卡位件40的至少部分能够在电芯3的作用下产生形变,则在卡位件40产生形变时,使得与卡位件40接触的至少部分固定件50移动,从而通过限位孔521实现对极柱30的固定,使得极柱30能够稳定地固定。
进一步地,卡位件40包括形变板41和定位头42,形变板41与下塑胶20连接;形变板41朝向下塑胶20的表面设有定位头42,定位头42用于与电芯3的侧面接触。
进一步地,卡位件40还包括承载部43,承载部43设置于形变板41背离定位头42的表面上,固定件50的至少部分抵接于承载部43,且固定件50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承载部43沿第一方向X-X朝向顶盖片10的一侧。
进一步地,承载部43设置于形变板41沿着第一方向X-X的下部。
进一步地,顶盖组件1还包括第一导轨60,下塑胶20沿着第二方向Y-Y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第一导轨60,第一导轨60用于引导固定件50的至少一部分滑动。
进一步地,顶盖组件1还包括第二导轨70,顶盖片10背离下塑胶20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导轨70,第二导轨70用于引导固定件50的至少另一部分滑动;第二导轨70和第一导轨60相交设置。
进一步地,固定件50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片51和定位片52,定位片52上设有限位孔521;固定片51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板体511和第二板体512,第一板体511能够沿着第一导轨60滑动,第二板体512和定位片52能够沿着第二导轨70滑动。
进一步地,固定片51为具有弯曲形变能力的金属件。
进一步地,顶盖组件1还包括定位件81,定位件81套设于极柱30的外侧,并能够安装于第一通孔内。
进一步地,定位件81的外周面上设有凹槽,凹槽卡接于限位孔521的孔壁。
进一步地,定位件81朝向极柱30的表面和极柱30的外周面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为粗糙面。
进一步地,顶盖组件1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套设于极柱30的外侧,密封件设置于定位件81沿第一方向X-X的一侧,且密封件较定位件81更远离第一通孔。
进一步地,顶盖片10上还设有第一安装孔12,下塑胶20上还设有第二安装孔22,第二安装孔22和第一安装孔12沿着第一方向X-X对应设置;顶盖组件1还包括防爆片,防爆片设置于第一安装孔12和/或第二安装孔22内。
进一步地,顶盖组件1还包括保护片,保护片设置于防爆片沿第一方向X-X的一侧,且保护片较防爆片远离下塑胶20设置。
进一步地,极柱3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极柱30间隔设置于顶盖片10上;卡位件4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卡位件40分别设置于下塑胶20沿第二方向Y-Y的两端;固定件5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固定件50的至少部分分别与两个卡位件40接触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顶盖组件,应用于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包括:
顶盖片,所述顶盖片上设有第一通孔;
下塑胶,所述下塑胶设置于所述顶盖片沿第一方向的一侧,并与所述顶盖片连接,所述下塑胶上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穿孔沿所述第一方向对应设置;
极柱,所述极柱装配于所述顶盖片;
卡位件,所述下塑胶沿第二方向的至少一端设置有所述卡位件,所述卡位件用于抵接于所述电池的电芯的侧面,并且所述卡位件的至少部分能够在所述电芯的作用下产生形变,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以及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设有限位孔,所述极柱穿设于所述限位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穿孔,所述固定件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卡位件接触设置,并用于在所述卡位件产生形变时固定所述极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件包括形变板和定位头,所述形变板与所述下塑胶连接;
所述形变板朝向所述下塑胶的表面设有所述定位头,所述定位头用于与所述电芯的侧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件还包括承载部,所述承载部设置于所述形变板背离所述定位头的表面上;
所述固定件的至少部分抵接于所述承载部,且所述固定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承载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顶盖片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设置于所述形变板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下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第一导轨,所述卡位件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至少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用于引导所述固定件的至少一部分滑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第二导轨,所述顶盖片背离所述下塑胶的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用于引导所述固定件的至少另一部分滑动;
所述第二导轨和所述第一导轨相交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片和定位片,所述定位片上设有所述限位孔;
所述固定片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导轨滑动,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定位片能够沿着所述第二导轨滑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为具有弯曲形变能力的金属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套设于所述极柱的外侧,并安装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的外周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卡接于所述限位孔的孔壁。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朝向所述极柱的表面和所述极柱的外周面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为粗糙面。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套设于所述极柱的外侧,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定位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且所述密封件较所述定位件更远离所述第一通孔。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片上还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下塑胶上还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安装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对应设置;
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防爆片,所述防爆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或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保护片,所述保护片设置于所述防爆片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且所述保护片较所述防爆片远离所述下塑胶设置。
15.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极柱间隔设置于所述顶盖片上;
所述卡位件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卡位件分别设置于所述下塑胶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
所述固定件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固定件的至少部分分别与两个所述卡位件接触设置。
16.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
电芯;
壳体,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所述顶盖组件用于封盖所述壳体的开口。
17.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用于为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CN202311360647.0A 2023-10-20 2023-10-20 顶盖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1170965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60647.0A CN117096514B (zh) 2023-10-20 2023-10-20 顶盖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60647.0A CN117096514B (zh) 2023-10-20 2023-10-20 顶盖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96514A CN117096514A (zh) 2023-11-21
CN117096514B true CN117096514B (zh) 2024-03-29

Family

ID=88780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60647.0A Active CN117096514B (zh) 2023-10-20 2023-10-20 顶盖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96514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89907A1 (en) * 2011-01-26 2012-07-26 Dukjung Kim Secondary battery
CN209675429U (zh) * 2019-05-21 2019-11-2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电池
CN111048728A (zh) * 2020-03-18 2020-04-21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
CN213150886U (zh) * 2020-08-17 2021-05-07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
CN218300193U (zh) * 2022-08-26 2023-01-13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电池顶盖及电池
WO2023124106A1 (zh) * 2021-12-30 2023-07-06 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引脚及电池盖板
CN219610594U (zh) * 2023-04-20 2023-08-29 苏州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顶盖组件及电池
CN219610681U (zh) * 2023-04-27 2023-08-29 苏州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用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99972B2 (en) * 2011-09-28 2016-03-29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with separating member between current collector and battery cas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89907A1 (en) * 2011-01-26 2012-07-26 Dukjung Kim Secondary battery
CN209675429U (zh) * 2019-05-21 2019-11-2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电池
CN111048728A (zh) * 2020-03-18 2020-04-21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
CN213150886U (zh) * 2020-08-17 2021-05-07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
WO2023124106A1 (zh) * 2021-12-30 2023-07-06 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引脚及电池盖板
CN218300193U (zh) * 2022-08-26 2023-01-13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电池顶盖及电池
CN219610594U (zh) * 2023-04-20 2023-08-29 苏州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顶盖组件及电池
CN219610681U (zh) * 2023-04-27 2023-08-29 苏州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用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96514A (zh) 202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306722U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5693049A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117096514B (zh) 顶盖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6848714A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144442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8586282U (zh)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
CN217562770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7334238U (zh) 外壳、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EP4358174A1 (en) Electrode sheet, electrode assembly,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electric apparatus
CN217768552U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CN117063346A (zh)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电池单体的制造设备及方法
CN116762216A (zh)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及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
CN212136560U (zh) 电池及装置
CN220341437U (zh) 泄压机构、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710554U (zh) 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20065874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066045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692086U (zh) 支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6903202U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253345U (zh) 顶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774573U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710499U (zh)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以及支架
CN220253348U (zh) 顶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934318U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20692244U (zh) 一种连接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