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92898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92898A
CN117092898A CN202310013260.1A CN202310013260A CN117092898A CN 117092898 A CN117092898 A CN 117092898A CN 202310013260 A CN202310013260 A CN 202310013260A CN 117092898 A CN117092898 A CN 1170928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main body
apparatus main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132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子敦士
滝口俊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092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928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2Toner waste contain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装卸体,其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在进深方向上装卸,并能够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操作部,在将所述装卸体从所述第一位置定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向接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方向操作该操作部;以及按压部件,其在所述操作部的操作完成状态下通过按压面与所述装卸体接触,并且将该装卸体朝向所述第二位置按压,所述按压部件随着所述操作部的操作,通过相对于所述按压面呈钝角的倾斜面与所述装卸体接触,并且使该装卸体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2-19664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该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能够装卸处理盒,该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操作单元,该操作单元能够移动到能够将处理盒相对于装置主体装卸的第一位置和将处理盒安装于装置主体并进行定位的第二位置,在操作单元不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对操作单元朝向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施力。
在日本特开2005-16518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旋转式显影装置,其将显影装置主体配置为能够旋转,并沿着显影装置主体的旋转方向配设有多个显影器和向显影器供给显影剂的显影剂盒;以及更换用盖,其能够装卸旋转式显影装置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杆部件,其与更换用盖的开闭动作连动地旋转,并且与没有安装在显影装置主体的适当的安装位置的显影剂盒的一部分干涉后,旋转动作被限制;抵接部件,其设置在更换用盖,当显影剂盒没有安装在显影装置主体的适当的安装位置时,与旋转动作被限制的杆部件接触而使得不能关闭更换盖。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与在对操作部进行操作而对装卸体进行定位时以与定位部的按压面成直角的面与装卸体接触并且使装卸体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结构相比,对操作部进行操作时的操作力小。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装卸体,其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在进深方向上装卸,并能够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操作部,在将所述装卸体从所述第一位置定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向接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方向操作该操作部;以及按压部件,其在所述操作部的操作完成状态下通过按压面与所述装卸体接触,并且将该装卸体朝向所述第二位置按压,所述按压部件随着所述操作部的操作,通过相对于所述按压面呈钝角的倾斜面与所述装卸体接触,并且使该装卸体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案,在所述第一方案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操作部具备:被操作部;以及支承部,其设置于所述被操作部的基部侧,并将所述按压部件支承为能够向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按压,在所述支承部,在与所述倾斜面相比更远离所述被操作部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装卸体接触的突起,所述突起的所述被操作部侧高于所述装卸体的进深方向侧。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案,在所述第二方案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操作部被构成为:通过配置于上下方向下侧的旋转轴而上下方向上侧旋转,在所述操作部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侧旋转了的状态下,所述突起配置于所述支承部的上侧,所述按压部件将所述装卸体向上下方向上侧按压而使所述装卸体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案,所述操作部旋转时的所述突起的移动轨迹的最大高度低于配置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装卸体的下表面。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案,在所述第一至第四方案中的任意一个方案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覆盖部件,该覆盖部件以能够移动到覆盖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内部的关闭位置和使内部露出的开放位置的方式设置,该覆盖部件在向所述关闭位置的方向移动时与操作前的所述操作部接触,所述覆盖部件中的在所述操作部的整个操作范围内与所述操作部接触的部分为平面。
根据本公开的第六方案,在所述第五方案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覆盖部件被构成为:通过配置于上下方向下侧的轴部,使上下方向上侧旋转而移动到所述开放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第七方案,在所述第五或第六方案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覆盖部件是回收废弃调色剂的回收盒。
根据本公开的第八方案,在所述第二或第三方案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根据本公开的第九方案,在所述第五至第八方案中的任意一个方案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该图像形成装置被构成为操作前的所述操作部的末端与所述覆盖部件面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第十方案,所述第一至第九方案中的任意一个方案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对所述按压部件向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施力,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方向的中心位置对于所述操作部的旋转轴配置在如下位置:该位置使得力矩作用于使所述操作部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方向移动的一侧。
根据本公开的第十一方案,在所述第一至第十方案中的任意一个方案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操作部的把持部是在使所述操作部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侧移动了的状态下覆盖所述装卸体的把手的形状。
根据本公开的第十二方案,在所述第一至第十一方案中的任意一个方案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操作部形成为如下形状:通过使所述操作部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侧移动的操作,将所述装卸体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所述进深方向的里部压入,使所述装卸体从所述里部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第十三方案,在所述第一至第十二方案中的任意一个方案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设置有限制部,该限制部限制所述装卸体在被压入所述进深方向上的里部之前向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移动。
(效果)
根据所述第一方案,与对操作部进行操作而对装卸体进行定位时通过和定位部的按压面成直角的面与装卸体接触的同时使装卸体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结构相比,对操作部进行操作时的操作力较小。
根据所述第二方案,与支承部的倾斜面相比更远离被操作部的一侧为平面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操作部的操作使装卸体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进深方向上移动。
根据所述第三方案,与操作部配置在与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情况相比,通过操作部的旋转操作,能够将装卸体沿进深方向压入,并且将装卸体向上下方向上侧抬起而使其移动到第二位置。
根据所述第四方案,与操作部旋转时的突起的移动轨迹的最大高度与配置于第二位置的装卸体的下表面相同的情况相比,通过操作部的旋转操作,能够在将装卸体沿进深方向压入之后,将装卸体向上下方向上侧抬起而使其移动到第二位置。
根据所述第五方案,与在覆盖部件向关闭位置移动时操作部卡在覆盖部件的凸部上的结构相比,能够在覆盖部件向关闭位置移动时使操作部向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侧移动,从而使装卸体定位于第二位置。
根据所述第六方案,与通过设置于覆盖部件的宽度方向的一端的轴部使覆盖部件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侧旋转的情况相比,在使覆盖部件向关闭位置移动时使操作部顺畅地向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侧移动,能够对装卸体进行定位。
根据所述第七方案,与平板状的覆盖部件相比,在按压操作部时覆盖部件不易变形。
根据所述第八方案,与操作部被设置在装卸体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成本。
根据所述第九方案,与操作前的操作部的末端以外的部分与覆盖部件面接触的情况相比,在覆盖部件向关闭位置移动时,能够使操作部顺畅地向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侧移动,对装卸体进行定位。
根据所述第十方案,与在施力部件的施力方向的中心位置的延长线上配置有操作部的旋转轴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操作部意外地向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相反的一侧移动。
根据所述第十一方案,与操作部的把持部不覆盖装卸体的把手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在操作部的操作前将装卸体拉出这样的误操作。
根据所述第十二方案,与通过使操作部向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侧移动的操作使装卸体从第一位置向与进深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而配置于第二位置的情况相比,抑制了装卸体的部件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干涉。
根据第十三方案,与在将装卸体压入进深方向上的内部之前装卸体的一部分不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接触的情况相比,抑制了装卸体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的结构图。
图3是示出使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盖旋转到内部露出的开放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使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盖向内部被覆盖的关闭位置的方向旋转的中途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在使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盖向关闭位置的方向旋转的中途,盖与杆接触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示出在使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盖向关闭位置的方向旋转的中途,杆的基部侧的按压部件使图像保持体单元移动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示出使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盖旋转到关闭位置的状态的盖附近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使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盖旋转到关闭位置的状态的杆附近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使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盖旋转到关闭位置的状态的按压部件附近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杆的把手覆盖像保持体单元的把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将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像保持体单元插入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进深方向上的里部的近前侧的状态的概要结构图。
图12是示出当将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像保持体单元插入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进深方向上的里部的近前侧时像保持体单元的里部附近的状态的概要结构图。
图13的(A)~(G)是依次示出在使杆向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方向旋转时通过杆使像保持体单元移动的过程的放大结构图。
图14是示出通过杆的移动将像保持体单元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第二位置处的状态的概要结构图。
图15是示出通过杆的移动将像保持体单元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第二位置时的按压部件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16的(A)至(E)是示出图13的一部分过程的放大结构图,并且是示出从杆的支承部的突起作用在像保持体单元上的力和像保持体单元移动的状态的放大结构图。
图17是示出在像保持体单元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插入方向上的里部的近前侧时限制部附近的概要结构图。
图18是示出在像保持体单元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插入方向上的最里部的近前侧时的像保持体附近的概要结构图。
图19是示出在使第一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盖向关闭位置的方向旋转时杆卡在盖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0是示出用于固定第一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像保持体单元的杆的概要结构图。
图21是示出第一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杆的基部附近的概要结构图。
图22是示出在第一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像保持体单元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插入方向的里部的近前侧时的像保持体单元的一部分的放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各图所示的箭头H是铅垂方向且表示装置上下方向,箭头W是水平方向且表示装置宽度方向,箭头D是水平方向且表示装置进深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概要结构图。
(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图像读取装置70,其读取形成于原稿G的图像;图像形成部12,其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输送部14,其沿着输送路径16输送记录介质P。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收纳记录介质P的收纳部件18和控制装置整体的控制部28。
在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通过图像读取装置70读取形成在原稿G的图像。此外,通过输送部14使被收纳在收纳部件18中的记录介质P沿着输送路径16被输送。此外,由图像形成单元12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在被输送的记录介质P上,并且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P被排出到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一例的装置主体10A的外部。
〔图像形成部12〕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部12具备分别形成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多个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0、和将由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0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的转印部32。而且,图像形成部12具备将通过转印部32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P上的定影装置34。
-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0-
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0以按照每种颜色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共计4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0。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在无需区分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的情况下,省略标记的Y、M、C以及K。
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0除了所使用的调色剂以外基本上同样地构成,如图2所示,具备旋转的圆筒状的像保持体40和使像保持体40带电的带电器42。而且,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0还包括:曝光装置44,其通过向已带电的像保持体40照射曝光光来形成静电潜像;以及显影装置46,其利用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Z将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由此,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0使用各颜色的调色剂形成各颜色的图像。
另外,如图1所示,各颜色的像保持体40与环绕移动的转印带50(详细情况后述)接触。而且,在转印带50的环绕方向(参照图中箭头)上,从上游侧起依次排列配置有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的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0。
-转印部32-
如图1所示,转印部32包括:转印带50;以及一次转印辊52,其隔着转印带50分别配置在各颜色的像保持体40的相反侧,将形成在各颜色的像保持体40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带50上。
此外,转印部32包括:卷挂辊56,其被卷挂有转印带50;以及驱动辊58,其被卷挂有转印带50,并且将旋转力传递至转印带50。由此,转印带50在图中箭头方向上环绕。
而且,转印部32设置有二次转印辊54,其隔着转印带50而设置在卷挂辊56的相对侧,并且将被转印到转印带50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而且,在二次转印辊54与转印带50之间形成有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的转印轴隙NT。
在该结构中,通过一次转印辊52以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顺序将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转印带50上。此外,调色剂图像通过二次转印辊54从转印带50转印到被夹在转印带50与二次转印辊54之间而被输送的记录介质P上。此外,被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P朝向定影装置34被输送。
-定影装置34-
如图1所示,定影装置34在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转印轴隙NT的下游侧。定影装置34对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加压而定影在记录介质P上。
〔输送部14〕
如图1所示,输送部14包括:送出辊20,其将收纳部件18中收纳的记录介质P送出到输送路径16;以及防止辊22,其防止由送出辊20送出的记录介质P的重叠输送。输送单元14还包括:调整辊24,其调整将被输送到转印轴隙NT的记录介质P的时刻;以及排出辊26,其将通过定影装置34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P排出到装置主体10A的外部。
具体而言,排出辊26将记录介质P从装置宽度方向的一侧(图中左侧)向另一侧(图中右侧)输送,并向形成于装置主体10A的排出部36排出。即,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P的排出方向是装置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方向。排出部36是第一排出部的一例。
〔图像读取装置70〕
如图1所示,图像读取装置70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上方部分。图像读取装置70具备载置原稿G的载置部72和相对于载置部72配置在装置宽度方向的一侧(图中左侧)并且输送原稿G的输送部74。输送部74通过多个输送辊76输送原稿G。并且,图像读取装置70具备:读取部78,其读取由输送部74输送的原稿G的图像;以及排出部80,其排出由读取部78读取了图像的原稿G。图像读取装置70读取记载于原稿G的图像。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根据由图像读取装置70读取的图像,由图像形成部12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像。
(主要部分结构)
接下来,说明将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像保持体单元102(参见图3等)安装在装置主体10A上的结构。
如图3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以能够移动到覆盖装置主体10A的内部的关闭位置P3(参照图7)和使装置主体10A的内部露出的开放位置P4(参照图3)的方式设置的盖100。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在装置主体10A的内部的盖100的内侧具备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10A装卸的像保持体单元102。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将像保持体单元102定位在装置主体10A的第二位置P2的杆104。盖100是覆盖部件的一例,并且像保持体单元102是装卸体的一例。杆104是操作部的一例。
〔像保持体单元102〕
像保持体单元102包括框体102A。作为一例,在框体102A的内部设置有像保持体40、带电器42以及显影装置46(参照图2)。此外,框体102A的内部的构成部件能够变更。在装置主体10A的内部中的盖100的内侧设置有安装像保持体单元102的空间。像保持体单元102通过相对于装置主体10A装卸而能够更换。作为一例,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共4种颜色的像保持体单元102,共4种颜色的像保持体单元102分别能够装卸地安装在装置主体10A上(参见图3)。
像保持体单元102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10A在进深方向(D方向)上装卸。作为一例,装置主体10A的进深方向(D方向)是沿着像保持体单元102的像保持体40(参见图2)的轴向的方向。像保持体单元102能够从除了被定位在装置主体10A上的位置之外的第一位置P1(参见图6)移动到作为被安装在装置主体10A而被定位的位置的第二位置P2(参见图8)。即,第二位置P2是像保持体单元102被定位在装置主体10A上的安装位置。
如图10所示,在像保持体单元102的框体102A的进深方向(D方向)上的盖100侧,设置有用于操作者在装卸像保持体单元102时把持的把手133。把手133从框体102A的前表面向进深方向(D方向)的近前侧延伸。在把手133的至少上部,为了操作者容易把持而设置有沿着进深方向(D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的多个凸部。由此,操作者能够把持把手133而在装置主体10A的进深方向(D方向)上装卸像保持体单元102。
〔盖100〕
如图3所示,盖100通过配置于上下方向下侧的轴部,使盖100的上下方上侧旋转而移动到开放位置P4(参照图3)和关闭位置P3(参照图7)。在装置主体10A设置有开口11,盖100构成为在旋转到关闭位置P3的状态下封闭开口11(参照图7)。开放位置P4是使盖100相对于装置主体10A向外侧旋转的状态。在盖100旋转到开放位置P4的状态下,装置主体10A内部的像保持体单元102的进深方向(D方向)上的一端侧(即,进深方向上的近前侧)露出。
如图4以及图5所示,盖100在从开放位置P4向关闭位置P3的方向(箭头A方向)移动时与操作前的杆104接触。而且,通过盖100在A方向上旋转时,杆104在与盖100的内表面112B接触的同时向上(箭头B的方向)滑动,从而能够使杆104朝向装置主体10A(箭头C的方向)移动(参见图5)。
在盖100的内侧,沿着与盖100的厚度方向交叉的方向设置有平面状的内侧面110A。另外,在内侧面110A设置有向盖100的厚度方向凹陷的凹部112A,在凹部112A的内部形成有平面状的内表面112B。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盖100中的在杆104的整个操作范围内与杆104接触的内侧面110A以及内表面112B为平面。内侧面110A和内表面112B是与杆104接触的部分的一例。
作为一例,盖100的凹部112A和内表面112B分别设置在与使4个像保持体单元102向第二位置P2移动的4个杆104对应的位置。
作为一例,盖100是回收废弃调色剂的回收盒。虽然省略图示,但在盖100的内部设置有收纳来自图像形成部12的废弃调色剂的收纳部。
〔杆104〕
如图3、图4以及图6所示,杆104是长条状的部件,配置为在向装置主体10A侧移动的状态下长度方向沿着装置主体10A的上下方向。杆104在上下方向的下侧的基部104A具备旋转轴114,末端部104B侧在上下方向上旋转(参照图6)。当将像保持体单元102从第一位置P1定位于第二位置P2时,杆104向接近装置主体10A的方向(图5中的箭头C的方向)被操作。作为一例,杆10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装置主体10A。
如图8所示,在杆104的基部104A上设置有按压部件120,该按压部件120在杆104的操作完成的状态下通过按压面120A与像保持体单元102接触,并且将像保持体单元102朝向第二位置P2按压。并且,设置有作为对按压部件120向第二位置P2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的一例的螺旋弹簧118。杆104具备支承螺旋弹簧118的支承部115。支承部115与基部104A一体地形成。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118的一端与支承部115接触,螺旋弹簧118的另一端与按压部件120接触。另外,杆104具备沿着螺旋弹簧118的伸缩方向配置并且对按压部件120进行引导的引导部116。
按压部件120的按压面120A配置在与螺旋弹簧118的施力方向交叉的方向(作为一例,正交的方向)上。因此,按压部件120能够朝向作为螺旋弹簧118的施力方向的第二位置P2按压像保持体单元102。
如图6以及图8所示,按压部件120具备相对于按压面120A呈钝角的倾斜面120B。倾斜面120B相对于按压面120A设置于与盖100相反的一侧。按压部件120随着使杆104向接近装置主体10A的方向(箭头C方向)旋转的操作,通过倾斜面120B与像保持体单元102接触,并且使像保持体单元102从第一位置P1向第二位置P2移动。
按压部件120中的按压面120A与倾斜面120B的角度优选为120°以上且165°以下,更优选为130°以上且15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35°以上且150°以下。
支承部115具备板状部,螺旋弹簧118的一端与板状的面接触。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支承部115的上部侧,在相对于螺旋弹簧118与盖100相反的一侧设置有沿着螺旋弹簧118的伸缩方向延伸的壁面115A(参照图6以及图8),但支承部115也可以是不具备壁面的结构。
如图9所示,螺旋弹簧118的施力方向的中心位置(箭头E所示的位置)相对于杆104的旋转轴114配置在如下位置:该位置使得力矩作用于使杆104向装置主体10A的方向移动的一侧。即,螺旋弹簧118的施力方向的中心位置(箭头E所示的位置)相对于旋转轴114的中心114C向盖100关闭的方向偏移。
如图3等所示,在杆104的末端部104B设置有相对于杆104的中间部向远离装置主体10A的方向弯曲的把持部124。把持部124例如从沿着装置宽度方向(W方向)的方向观察时,相对于杆104的中间部形成为L字状。当操作者把持杆104的把持部124而将像保持体单元102定位于装置主体10A的第二位置P2时,容易向接近装置主体10A的方向(图5中的箭头C的方向)操作杆104。
如图3所示,在操作前的杆104中,杆104的末端部104B侧相对于装置主体10A向外侧(在本例中为上下方向下侧)旋转。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被构成为在使盖100向关闭位置P3的方向旋转时,操作前的杆104的末端部104B与盖100面接触(参照图4以及图5)。更具体而言,操作前的杆104的末端部104B与盖100的平面状的内侧面110A和平面状的内表面112B接触。由此,通过盖100按压杆104,能够使杆104向装置主体10A侧(即,杆104的操作方向)移动。
如图10所示,杆104的把持部124如上述那样形成为L字状。杆104的把持部124是在使杆104朝向装置主体10A移动了的状态下覆盖像保持体单元102的把手133的形状。
(第一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
在此,对第一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以及课题进行说明。
图19是表示第一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500的盖502及杆504附近的放大结构图。如图19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500中,像保持体单元506在装置主体500A的进深方向(D方向)上能够装卸。如图20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500中,在像保持体单元506被插入到装置主体500A的进深方向上的最里部之后,进行使杆504向装置主体500A侧旋转的操作。由此,像保持体单元506被固定在装置主体500A的安装位置。盖502例如是回收废弃调色剂的回收盒。
如图21所示,在杆504的基部504A侧设置有一端与柱塞510接触的弹簧512。弹簧512的另一端与杆504的基部504A接触。
在图像形成装置500中,在像保持体单元506中设置有杆504、柱塞510和弹簧512。使杆504向装置主体500A侧旋转,弹簧512按压装置主体500A的引导件(设置面)侧的同时将像保持体单元506向上方侧抬起,由此将像保持体单元506定位于装置主体500A(参照图21)。
在图像形成装置500中,若在忘记使杆504向装置主体500A侧旋转的操作的状态下,使盖502向关闭位置的方向旋转,则盖502与杆504干涉(参照图19),有时会注意到忘记操作杆504。在未注意到忘记操作杆504而使盖502向关闭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产生以下那样的课题。
如图19所示,在杆504的基部504A与柱塞510之间配置有弹簧512。在剖视观察时,杆504的基部504A被设为:进深方向(D)的上部侧的角部被切除的矩形形状。在杆504的基部504A设置有将像保持体单元506按压到安装位置的按压面505A。另外,在杆504的基部504A,在与按压面505A正交的方向上形成有侧面505B,在杆504旋转时,侧面505B与像保持体单元506接触。即,在杆504的基部504A中,没有设置当旋转杆504时使像保持体单元506移动到装置主组件500A的安装位置的引导形状。因此,杆504的操作力较高,存在杆504无法顺畅地抬起(不向装置主体500A侧旋转)的情况。
另外,在盖502的内侧面502A设有以避开盖502的内部的部件(省略图示)的方式弯曲的凸状部502B。因此,存在杆504的末端部钩挂于凸状部502B,杆504不抬起(即,不向装置主体500A侧旋转)的情况。
(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
接下来,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设置有像保持体单元102,该像保持体单元102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10A在进深方向(D方向)上装卸,并且能够从第一位置P1移动到第二位置P2。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设置有在将像保持体单元102从第一位置P1定位于第二位置P2时向接近装置主体10A的方向被操作的杆104。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设置有按压部件120,该按压部件120在杆104的操作完成的状态下通过按压面120A与像保持体单元102接触,并且向第二位置P2按压像保持体单元102(参见图8)。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118配置在按压部件120与支承部115之间,并且按压部件120的按压面120A通过螺旋弹簧118向第二位置P2按压像保持体单元102(参见图8)。
另外,按压部件120具备相对于按压面120A呈钝角的倾斜面120B。因此,如图6和图8所示,随着杆104的操作,按压部件120在倾斜面120B处与像保持体单元102接触,并且使像保持体单元102从第一位置P1向第二位置P2移动。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按压部件120的倾斜面120B和按压面120A与像保持体单元102的下表面103接触,并且将像保持体单元102向上按压,从而使像保持体单元102从第一位置P1向第二位置P2移动(参照图6和图8)。
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与在对操作部进行操作而对装卸体进行定位时通过和定位部的按压面成直角的面与装卸体接触的同时使装卸体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结构相比,对杆104进行操作时的操作力较小。例如,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与像第一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500那样形成于杆504的基部504A的、与按压面505A成直角的侧面505B与像保持体单元506接触的同时使像保持体单元506移动到安装位置的结构相比,操作杆104时的操作力小。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设置有以能够移动到覆盖装置主体10A的内部的关闭位置P3和使内部露出的开放位置P4的方式设置的盖100。盖100在向关闭位置P3的方向移动时与操作前的杆104接触。并且,盖100中的在杆104的整个操作范围内与杆104接触的内侧面110A以及内表面112B为平面。
由此,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盖100向关闭位置P3的方向移动时,盖100的内侧面110A以及内表面112B与杆104的末端部104B接触,因此能够将杆104向装置主体10A侧推起。
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与如第一比较例那样在盖502移动到关闭位置时杆504钩挂于盖502的凸状部502B的结构相比,在盖100移动到关闭位置P3时使杆104向装置主体10A侧移动,能够将像保持体单元102定位于第二位置P2。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盖100构成为通过配置于上下方向下侧的轴部,使上下方向上侧旋转而移动到开放位置P4和关闭位置P3。
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与通过设置在盖的宽度方向的一端的轴部使盖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侧旋转的情况相比,在使盖100向关闭位置P3移动时,能够使杆104顺畅地向装置主体10A侧移动,对像保持体单元102进行定位。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盖100是回收废弃调色剂的回收盒。
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与平板状的盖相比,在压入杆104时盖100不易变形。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杆104设置于装置主体10A。
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与杆设置在像保持体单元中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成本。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被构成为操作前的杆104的末端部104B与盖100面接触。
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与操作前的杆的末端以外的部分与盖进行面接触的情况相比,在盖100向关闭位置P3移动时,能够使杆104顺畅地向装置主体10A侧移动,对像保持体单元102进行定位。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具备对按压部件120向第二位置P2的方向施力的螺旋弹簧118。螺旋弹簧118的施力方向的中心位置(参照箭头E)相对于杆104的旋转轴114配置在如下位置:该位置使得力矩作用于使杆104向装置主体10A的方向移动的一侧(参照图9)。
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与杆的旋转轴配置在螺旋弹簧的施力方向的中心位置的延长线上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杆104意外地向与装置主体10A相反的一侧移动。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杆104的把持部124为在使杆104朝向装置主体10A移动了的状态下覆盖像保持体单元102的把手133的形状。
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与杆的把持部不覆盖像保持体单元的把手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在杆104的操作前将像保持体单元102拉出这样的误操作。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1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50具备作为操作部的一例的杆154来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杆104。杆154能够旋转地支承在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一例的装置主体150A上。
(杆154的结构)
杆154具备末端部154B和与末端部154B相反的一侧的基部154A。末端部154B是被操作部的一例,基部154A是基部侧的一例。杆154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杆104同样地,被构成为通过配置于上下方向下侧的旋转轴114而上下方向上侧旋转。在杆154的基部154A侧设置有螺旋弹簧118和支承螺旋弹簧118的支承部156。更具体而言,螺旋弹簧118的一端与和基部154A一体形成的支承部156接触,螺旋弹簧118的另一端与按压部件120接触。由此,通过支承于支承部156的螺旋弹簧118,按压部件120被支承为能够向第二位置P2的方向按压(参照图15)。螺旋弹簧118以及支承部156是将按压部件120支承为能够向第二位置P2的方向按压的支承部的一例。
如图11所示,在支承部156,在与按压部件120的倾斜面120B相比更远离末端部154B的一侧设置有与像保持体单元102接触的突起158。突起158以杆154的末端部154B侧高于像保持体单元102的进深方向(D方向)侧的方式突出。更具体而言,在图11所示的杆154的操作前的状态(即,杆154向与装置主体150A相反的一侧旋转的状态)下,关于突起158的突出高度,杆154的末端部154B侧比图像保持体单元102的进深方向(D方向)侧高。
如图15所示,在杆154向装置主体150A侧旋转了的状态下,突起158配置于支承部156的上侧。作为一例,突起158是从比按压部件120的按压面120A更低的位置朝向装置主体150A的进深方向(D方向)的里侧呈三角形状突出的形状(参照图15)。
如图15所示,按压部件120利用按压面120A将像保持体单元102向上下方向上侧按压而使像保持体单元102移动到第二位置P2。
图13的(A)至图13的(G)示出了当杆154向装置主体150A的方向(箭头C的方向)旋转时通过突起158和按压部件120使像保持体单元102移动的过程。此外,图14和图15示出了这样的状态:当杆154向装置主体150A侧的旋转完成时,像保持体单元102被按压部件120定位在装置主体150A的第二位置P2处。图16的(A)至图16的(E)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在与图13的(A)至图13的(E)对应的状态下,当杆154向装置主体150A的方向(箭头C的方向)旋转时,突起158的移动轨迹和从突起158作用在像保持体单元102上的力的状态。
如图13的(A)至图13的(G)、图14和图15所示,杆154形成为这样的形状:通过使杆154向装置主体150A侧旋转的操作,将像保持体单元102从第一位置P1向装置主体150A的进深方向(D方向)的里部压入,使像保持体单元102从里部移动到第二位置P2。更具体地,如图13的(A)至图13的(D)所示,通过在杆154的基部154A侧的支承部156设置突起158,突起158与像保持体单元102接触,并且通过突起158将像保持体单元102从第一位置P1压入装置主体150A的进深方向(D方向)上的里部。作为一例,突起158与像保持体单元102的下表面103的近前侧的角部附近接触,并且通过突起158将像保持体单元102从第一位置P1压入装置主体150A的进深方向(D方向)上的里部。
然后,如图13的(E)所示,通过使杆154进一步向装置主体150A侧旋转的操作,突起158潜入像保持体单元102的下表面103的下侧,突起158在像保持体单元102的下表面103滑动。而且,如图13的(F)所示,按压部件120的倾斜面120B附近与像保持体单元102的下表面103接触。此外,如图13的(G)和图15所示,通过使杆154进一步向装置主体150A旋转的操作,按压部件120的按压面120A与像保持体单元102的下表面103接触,并且将像保持体单元102的下表面103向上下方向上侧按压而使其移动到第二位置P2。
如图16的(D)所示,杆154旋转时的突起158的移动轨迹的最大高度低于配置于第二位置P2的像保持体单元102的下表面103的设置位置T3。
(杆154以外的结构)
如图17所示,装置主体150A设置有限制部170,该限制部170限制像保持体单元102在被压入进深方向(D方向)上的里部之前向第二位置P2的方向的移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像保持体单元102的下部沿进深方向(D方向)设置有朝向装置主体150A的侧方突出的肋182。限制部170相对于肋182在装置主体150A的上下方上侧设置在与肋182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由此,在像保持体单元102被压入进深方向(D方向)上的里部之前,肋182与限制部170干涉,使得像保持体单元102不向上下方向上侧的第二位置P2的方向移动(参见图17)。
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在像保持体单元102被压入进深方向(D方向)的里部的状态下,肋182从在上下方向上与限制部170重叠的位置脱离,使得肋182不与限制部170干涉。由此,像保持体单元102能够向上下方向上侧的第二位置P2的方向移动。
在图像形成装置150中,在忘记了使杆154向装置主体150A侧旋转的操作的情况下,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使盖100(图11)向关闭位置P3移动,能够使杆154向装置主体150A侧旋转。当杆154朝向装置主体150A旋转时使像保持体单元102移动的操作在手动操作杆154的情况和通过盖100(图11)朝向关闭位置P3的移动使杆154旋转的情况下是相同的。
(第一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
在此,对第一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500的结构及课题进行说明。
如图20所示,在第一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500中,将像保持体单元506在进深方向(D方向)上插入至装置主体500A中的最里部。然后,通过使杆504向装置主体500A侧旋转,将像保持体单元506定位于装置主体500A的安装位置。如图21所示,在杆504的基部504A侧设置有一端与柱塞510接触的弹簧512,弹簧512的另一端与杆504的基部504A接触。
在图像形成装置500中,通过使杆504向装置主体500A侧旋转,弹簧512按压装置主体500A的引导件(设置面)侧的同时将像保持体单元506向上方侧抬起,从而将像保持体单元506定位于装置主体500A。
在图像形成装置500中,像保持体单元506的插入方向与将像保持体单元506定位时的按压方向不同。如图22所示,在像保持体单元506中,沿着进深方向(D方向)设置有轨道部520。在装置主体500A中,设置有突出部530,该突出部530在像保持体单元506未插入至进深方向(D方向)的最里部的状态下,与像保持体单元506的轨道部520干涉。由此,像保持体单元506的轨道部520与装置主体500A的突出部530接触,像保持体单元506向上方侧的移动被限制。
因此,当将像保持体单元506未插入至装置主体500A的进深方向(D方向)的最里部时,像保持体单元506的轨道部分520与装置主体500A的突出部530接触,并且杆504不被抬起。
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500中,即使在将像保持体单元506未插入至装置主体500A的进深方向(D方向)上的最里部的情况下,想要将像保持体单元506定位在装置主体500A上,杆504也不会朝向装置主体500A侧移动,并且可能错误地发生故障或故障。尽管如此,若要强行使杆504向装置主体500A侧移动,则杆504也有可能破损。
(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50中,除了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同样的结构的作用以及效果之外,还能够得到以下那样的作用以及效果。
在图像形成装置150中,杆154在基部154A侧具备将按压部件120支承为能够向第二位置P2的方向按压的螺旋弹簧118以及支承部156。在支承部156上,在与按压部件120的倾斜面120B相比更远离杆154的末端部154B的一侧设置有与像保持体单元102接触的突起158。突起158的杆154的末端部154B侧高于像保持体单元102的进深方向(D方向)侧(参见图11)。
如图13的(A)至图13的(D)所示,当使杆154向装置主体150A侧(即,箭头C方向)旋转时,突起158与像保持体单元102接触,通过突起158将像保持体单元102从第一位置P1向装置主体150A的进深方向(D方向)上的里部压入。作为一例,突起158与像保持体单元102的下表面103的近前侧的角部附近接触,并且像保持体单元102被突起158从第一位置P1压入到装置主体150A的进深方向(D方向)上的里部。
如图12所示,例如,作为除了定位在装置主体150A上的位置之外的第一位置P1,像保持体单元102中的像保持体40的轴部180有时位于在进深方向(D方向)上比设定位置T1更靠近近前侧的位置T2处。在这种状态下,如图13的(A)至图13的(D)所示,当使杆154向装置主体150A的方向(箭头C的方向)旋转时,像保持体单元102被突起158从第一位置P1压入到装置主体150A的进深方向(D方向)上的里部。
此时,如图16的(A)所示,如力F所示,杆154的突起158向斜上方推动像保持体单元102的下表面103。对于像保持体单元102的下表面103,从突起158向上方向(参照F1)和插入方向(参照F2)施加力。向上方向的力F1在与像保持体单元102的重力平衡的突起158的斜面上移动。作为一例,突起158与像保持体单元102的插入方向(D方向)上的近前侧的下表面103的角部附近接触,从而从突起158施加插入方向的力F2,像保持体单元102被压入到装置主体150A的进深方向(D方向)上的里部。
如图16的(B)和图16的(C)所示,当杆154朝向装置主体150A旋转并且突起158的倾斜面变急时,力F2逐渐增大,并且与像保持体单元102的重力平衡的位置朝向插入方向(D方向)上的里侧移动。由此,像保持体单元102进一步被压入装置主体150A的进深方向(D方向)上的里部。
如图16的(D)所示,当像保持体单元102与装置主体150A的进深方向(D方向)上的里部抵接时,突起158潜入像保持体单元102的下表面130的下侧,并且在像保持体单元102的下表面130滑动(参见图16的(F))。杆154旋转时的突起158的移动轨迹的最大高度低于配置于第二位置P2的像保持体单元102的下表面130的设置位置T3。因此,突起158潜入像保持体单元102的下表面130的下侧。
如图13的(F)和图13的(G)所示,当突起158穿过像保持体单元102的下表面130时,按压部件120向上推动像保持体单元102的下表面130,将像保持体单元102按压并固定在第二位置P2。作为一例,在图像形成装置150中,如图18所示,在装置主体150A的进深方向(D方向)的近前侧设置有从装置主体150A的上部向下方侧延伸的定位部172。虽然省略图示,但是通过使框体102A的在像保持体单元102的进深方向(D方向)上的近前侧的上部与装置主体150A的定位部172抵接,像保持体单元102被按压并固定在第二位置P2。
如上所述,在图像形成装置150中,在杆154的支承部156上,在比按压部件120的倾斜面120B更远离末端部154B的一侧设置有与像保持体单元102接触的突起158。
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50中,与支承部的比倾斜面更远离杆的末端部的一侧为平面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杆154的操作使像保持体单元102在装置主体150A的进深方向上移动。
另外,杆154构成为通过配置于上下方向下侧的旋转轴114而上下方向上侧旋转,在杆154向装置主体150A侧旋转了的状态下,突起158配置于支承部156的上侧(参照图14以及图15)。按压部件120向上下方向上侧按压像保持体单元102以使其移动到第二位置P2。
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50中,与沿着跟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配置杆的情况相比,通过杆154的旋转操作,能够将像保持体单元102沿进深方向压入,并且将像保持体单元102向上下方向上侧抬起而使其移动到第二位置P2。
此外,杆154旋转时的突起158的移动轨迹的最大高度低于配置于第二位置P2的像保持体单元102的下表面103(参照下表面103的设置位置T3)(参照图16的(D))。
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50中,与杆旋转时的突起的移动轨迹的最大高度与配置于第二位置的像保持体单元的下表面相同的情况相比,通过杆154的旋转操作,能够在将像保持体单元102向进深方向(D方向)压入之后,将像保持体单元102向上下方向上侧抬起而使其移动到第二位置P2。
此外,杆154形成为如下形状:通过使杆154向装置主体150A侧移动的操作,将像保持体单元102从第一位置P1向装置主体150A的进深方向(D方向)上的里部压入,使像保持体单元102从里部移动到第二位置P2。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杆154的突起158,将像保持体单元102从第一位置P1压入装置主体150A的进深方向(D方向)上的里部。
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50中,与通过使杆向装置主体侧移动的操作使像保持体单元从第一位置向与进深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而配置于第二位置的情况相比,抑制了像保持体单元102的部件与装置主体150A干涉。
此外,装置主体150A设置有限制部170,该限制部170限制像保持体单元102在被压入进深方向(D方向)上的里部之前向第二位置P2的方向的移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像保持体单元102的肋182与装置主体150A的限制部170干涉,所以像保持体单元102不向上下方向上侧的第二位置P2移动。
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50中,与在像保持体单元102被压入进深方向上的里部之前像保持体单元的一部分不与装置主体接触的情况相比,抑制了像保持体单元102的部件与装置主体150A干涉。例如,抑制了像保持体单元102的像保持体40与装置主体150A接触。
<其他>
此外,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进行设计变更。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杆104设置于装置主体10A,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杆104可以设置在像保持体单元102中。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杆154的支承部156设置有突起158,但突起158的形状能够变更。此外,在使杆154向装置主体150A侧旋转时,突起158与像保持体单元102接触的位置以及像保持体单元102的形状也只要是突起158能够将像保持体单元102向进深方向(D方向)压入的形状,就能够适当地变更。
<附记>
(((1)))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装卸体,其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在进深方向上装卸,并能够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操作部,在将所述装卸体从所述第一位置定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向接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方向操作该操作部;以及按压部件,其在所述操作部的操作完成状态下通过按压面与所述装卸体接触,并且将该装卸体向所述第二位置按压,所述按压部件随着所述操作部的操作,通过相对于所述按压面呈钝角的倾斜面与所述装卸体接触,并且使该装卸体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2)))
根据(((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具备:被操作部;以及支承部,其设置于所述被操作部的基部侧,并将所述按压部件支承为能够向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按压,在所述支承部,在与所述倾斜面相比更远离所述被操作部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装卸体接触的突起,所述突起的所述被操作部侧高于所述装卸体的进深方向侧。
(((3)))
根据(((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被构成为:通过配置于上下方向下侧的旋转轴而上下方向上侧旋转,在所述操作部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侧旋转了的状态下,所述突起配置于所述支承部的上侧,所述按压部件将所述装卸体向上下方向上侧按压而使所述装卸体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4)))
根据(((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旋转时的所述突起的移动轨迹的最大高度低于配置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装卸体的下表面。
(((5)))
根据(((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覆盖部件,该覆盖部件以能够移动到覆盖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内部的关闭位置和使内部露出的开放位置的方式设置,该覆盖部件在向所述关闭位置的方向移动时与操作前的所述操作部接触,所述覆盖部件中的在所述操作部的整个操作范围内与所述操作部接触的部分为平面。
(((6)))
根据(((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覆盖部件被构成为:通过配置于上下方向下侧的轴部,使上下方向上侧旋转而移动到所述开放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
(((7)))
根据(((5)))或(((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覆盖部件是回收废弃调色剂的回收盒。
(((8)))
根据(((2)))或(((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9)))
根据(5)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该图像形成装置被构成为操作前的所述操作部的末端与所述覆盖部件面接触。
(((10)))
根据(((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对所述按压部件向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施力,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方向的中心位置相对于所述操作部的旋转轴配置在如下位置:该位置使得力矩作用于使所述操作部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方向移动的一侧。
(((11)))
根据(((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的把持部是在使所述操作部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侧移动了的状态下覆盖所述装卸体的把手的形状。
(((12)))
根据(((1)))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形成为如下形状:通过使所述操作部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侧移动的操作,将所述装卸体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所述进深方向的里部压入,使所述装卸体从所述里部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13)))
根据(((1)))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设置有限制部,该限制部限制所述装卸体在被压入所述进深方向的里部之前向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移动。

Claims (13)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
装卸体,其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在进深方向上装卸,并能够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操作部,在将所述装卸体从所述第一位置定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向接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方向操作该操作体;以及
按压部件,其在所述操作部的操作完成状态下通过按压面与所述装卸体接触,并且将该装卸体朝向所述第二位置按压,所述按压部件随着所述操作部的操作,通过相对于所述按压面呈钝角的倾斜面与所述装卸体接触,并且使该装卸体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操作部具备:
被操作部;以及
支承部,其设置于所述被操作部的基部侧,并将所述按压部件支承为能够向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按压,
在所述支承部,在与所述倾斜面相比更远离所述被操作部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装卸体接触的突起,所述突起的所述被操作部侧高于所述装卸体的进深方向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操作部被构成为:通过配置于上下方向下侧的旋转轴而上下方向上侧旋转,
在所述操作部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侧旋转了的状态下,所述突起配置于所述支承部的上侧,
所述按压部件将所述装卸体向上下方向上侧按压而使所述装卸体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操作部旋转时的所述突起的移动轨迹的最大高度低于配置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装卸体的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覆盖部件,该覆盖部件以能够移动到覆盖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内部的关闭位置和使内部露出的开放位置的方式设置,该覆盖部件在向所述关闭位置的方向移动时与操作前的所述操作部接触,
所述覆盖部件中的在所述操作部的整个操作范围内与所述操作部接触的部分为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覆盖部件被构成为:通过配置于上下方向下侧的轴部,使上下方向上侧旋转而移动到所述开放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覆盖部件是回收废弃调色剂的回收盒。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该图像形成装置被构成为操作前的所述操作部的末端与所述覆盖部件面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对所述按压部件向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施力,
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方向的中心位置相对于所述操作部的旋转轴配置在如下位置:该位置使得力矩作用于使所述操作部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方向移动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操作部的把持部是在使所述操作部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侧移动了的状态下覆盖所述装卸体的把手的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操作部形成为如下形状:通过使所述操作部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侧移动的操作,将所述装卸体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所述进深方向的里部压入,使所述装卸体从所述里部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设置有限制部,该限制部限制所述装卸体在被压入所述进深方向上的里部之前向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移动。
CN202310013260.1A 2022-05-18 2023-01-05 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70928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81759 2022-05-18
JP2022081759A JP2023170199A (ja) 2022-05-18 2022-05-18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92898A true CN117092898A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72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13260.1A Pending CN117092898A (zh) 2022-05-18 2023-01-05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841672B1 (zh)
JP (1) JP2023170199A (zh)
CN (1) CN117092898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18962A (en) 1999-05-26 2000-09-12 Xerox Corporation Automatic camming of a developer module
JP3432208B2 (ja) * 2000-11-17 2003-08-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装着方法
JP3710377B2 (ja) 2000-12-25 2005-10-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65180A (ja) 2003-12-05 2005-06-23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710965B2 (ja) * 2008-11-28 2011-06-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感光体ユニット
JP6708443B2 (ja) * 2016-03-01 2020-06-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ロック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02939B2 (ja) * 2018-05-24 2022-07-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41672B1 (en) 2023-12-12
US20230375972A1 (en) 2023-11-23
JP2023170199A (ja) 202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58321B1 (en) Detachable ton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4678889B2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7184689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having protective cov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767617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cover and supporting unit
US820358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cleaning member configured to clean a transparent member of an optical device
US900854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00232832A1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38678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intermediate transfer unit movably supported on main body cover
JP534459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207575B2 (en) Developer container, developing device, developing supply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34830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cartridge that includes and image bearing member
JP200630879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471007B2 (en) Developer supply cartridge shutter opening projection that moves in two directions
JP6132133B2 (ja) ユニット落下防止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29431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topper preventing unintentional opening of main body
CN117092898A (zh) 图像形成装置
EP3428736B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JP4100395B2 (ja) レーザビームプリンタ及びプリンタ
JP4254689B2 (ja) レーザビームプリンタ
JPH0723019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84573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ransfer device
JPH0664279A (ja) レーザビームプリンタ及びその付属部材
US6731894B2 (en) Protective shutter for an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having a replaceable developer cartridge
JPH1119096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3199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