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73603A - 一种高度检测装置、输料生产线及高度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度检测装置、输料生产线及高度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73603A
CN117073603A CN202311323928.9A CN202311323928A CN117073603A CN 117073603 A CN117073603 A CN 117073603A CN 202311323928 A CN202311323928 A CN 202311323928A CN 117073603 A CN117073603 A CN 1170736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or
height detection
base
detection devic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2392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凯
郑攀泽
李炳超
仇磊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2392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736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73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736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 G01B21/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01B21/08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度检测装置、输料生产线及高度检测方法,涉及检测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的高度检测装置包括基座、动力机构和检测器。其中,动力机构设置于基座上;检测器包括采集面,采集面的朝向与第一方向平行;在检测器处于检测状态下,当采集面与待检测物相对,检测器输出第一类型信息,当采集面与待检测物未相对,检测器输出第二类型信息;检测器设置于动力机构的输出端,以能够在动力机构的带动下相对基座运动,以使检测器的检测区域改变;检测器相对基座的运动具有沿第二方向的位移,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本申请提供的高度检测装置能够降低成本。本申请提供的高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高度。

Description

一种高度检测装置、输料生产线及高度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度检测装置、输料生产线及高度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高度检测装置需要具有较多的检测器,多个的检测器分别布置在多个的高度位置,以实现对不同高度的待检测物进行高度检测。然而,较多的检测器使得高度检测装置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度检测装置、输料生产线及高度检测方法,能够降低成本。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度检测装置,高度检测装置包括基座、动力机构和检测器,其中,动力机构设置于基座上;检测器包括采集面,采集面的朝向与第一方向平行;在检测器处于检测状态下,当采集面与待检测物相对,检测器输出第一类型信息,当采集面与待检测物未相对,检测器输出第二类型信息;检测器设置于动力机构的输出端,以能够在动力机构的带动下相对基座运动,以使检测器的检测区域改变,检测器相对基座的运动具有沿第二方向的位移。
通过使检测器设置于动力机构的输出端,在动力机构的带动下,检测器能够产生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移,使得检测器能够运动至与不同高度的待检测物的边缘相匹配的位置,以对不同高度的待检测物进行高度测量,通过检测器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的切换,仅需要较少检测器就能够对多种不同高度的待检测物进行测量,有利于降低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检测器与基座滑动连接,以能够在动力机构的带动下相对基座运动。
通过使检测器与基座滑动连接,检测器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调整能够较为方便的实现。而且,检测器相对基座的运动也较为稳定,运动效率较高,运动过程中,采集面的朝向始终保持不变,采集面可以始终采集信息,即采集面在第二方向上较多的位置均可以采集信息,有利于提高高度检测装置对不同高度的待检测物的适应性。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动力机构的带动下,检测器相对基座的运动为沿第二方向的移动。
通过使检测器相对基座的运动为沿第二方向的移动,检测器在第二方向上的运动效率较高,有利于提高高度检测装置的工作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高度检测装置还包括发射器,发射器包括发射面,发射面的朝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发射面在第二方向上与采集面平齐,发射面与采集面同步在与待检测物相对和未相对的状态之间切换;当发射面与待检测物未相对,发射面发射信息至采集面,以使检测器输出第二类型信息;当发射面与待检测物相对,发射面发射的信息被待检测物遮挡,以使检测器输出第一类型信息。
通过待检测物对发射面发射信息的遮挡状态来确认采集面是否与待检测物相对,有利于使检测器检测的精准性。发射面的朝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发射面在第二方向上与采集面平齐,即发射面发出的信息与采集面在第二方向上平齐,若发射的信息被遮挡,采集面未采集到发射的信息,表示采集面与待检测物相对,若发射的信息未被遮挡,采集面采集到发射的信息,表示采集面与待检测物未相对,这有利于提高检测的精准性。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第二方向,发射器与检测器同步相对基座运动,以使发射面在第二方向上与采集面平齐。
通过使发射器与检测器同步相对基座运动,发射器可以始终保持在与检测器相对应的位置,发射器发射的信息可以始终保持在与采集面平齐的位置,这样,仅需较少的发射器就能够满足处于不同高度的检测器的检测需求,有利于降低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射器设置于动力机构的输出端,以使发射器与检测器同步相对基座运动;发射面的朝向与采集面的朝向相同;高度检测装置还包括反射结构,沿第一方向,发射面和采集面均与反射结构相对设置,反射结构用于反射发射面发射的信号至采集面。
通过使发射器和检测器均设置在动力机构的输出端,发射器与检测器的同步运动能够较为方便的实现。反射结构能够将发射面发射的信号反射至采集面,使得在发射器和检测器均设置在动力机构的输出端的情况下,也能够保障发射器发射的信息具有较长的传递路径,便于使发射器发射的信息的传递路径经过待检测物,即为待检测物的设置预留了较大的空间,便于待检测物的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高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沿竖直方向堆叠的电池的高度,相邻两个电池之间设置有缓冲垫;检测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检测器的采集面的朝向相同,且沿竖直方向排列,且对应相邻的电池和缓冲垫设置。
通过使两个检测器分别对应相邻的电池和缓冲垫设置,两个检测器可以分别对相邻的电池和缓冲垫的高度进行检测,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输料生产线,输料生产线包括输料件和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高度检测装置。其中,输料件具有放置空间,放置空间用于放置待检测物,以使输料件能够输送待检测物,输料件的输料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高度检测装置的采集面朝向放置空间。
通过使采集面朝向放置空间,高度检测装置能够对输料件上的待检测物的高度进行检测,可以减少人工检测,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第三方向,高度检测装置设置于放置空间的一侧,第三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且与输料方向垂直;高度检测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沿输料方向排列。
通过沿输料方向设置至少两个高度检测装置,输料件上的待检测物可以在输送过程中得到至少两次检测,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高度检测装置设置于放置空间在第三方向上的一侧,使得高度检测装置不容易与输料件上的物料发生干涉,有利于保障物料的顺利输送。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两个高度检测装置中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高度检测装置和第二高度检测装置,第一高度检测装置的采集面的朝向和第二高度检测装置的采集面的朝向交叉,且交叉位置位于放置空间内。
通过使第一高度检测装置的采集面的朝向和第二高度检测装置的采集面的朝向交叉,且交叉位于放置空间内,第一高度检测装置和第二高度采集装置可以在同一时刻对待检测物进行两次检测,两次检测的结果可以相互印证,有利于提高检测的精准性。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高度检测装置的采集面的朝向和第二高度检测装置的采集面的朝向均不与输料方向垂直。
这样,第一高度检测装置的采集面和第二高度检测装置的采集面的采集范围均较大,有利于提高检测的精准性。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两个高度检测装置中包括第一高度检测装置和第三高度检测装置,第一高度检测装置的采集面的朝向不与输料方向垂直,第三高度检测装置的采集面的朝向与输料方向垂直。
这样,第一高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和第二高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能够相互印证,有利于提高检测的精准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度检测方法,应用于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高度检测装置,高度检测方法包括:控制动力机构带动检测器相对基座运动;在检测器输出的信息在第一类型信息和第二类型信息之间切换的情况下,记录检测器相对基座的位置;根据记录的检测器相对基座的位置确定待检测物的高度。
在检测器输出信息的类型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检测器的位置确定待检测物的高度,只需要较少的检测器即可实现对待检测物高度的检测,成本较低。在检测器在第二方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检测器输出的信息在第一类型信息和第二类型信息之间切换,表明检测器此情况下处于与待检测物边缘平齐的位置,故可根据此情况下检测器相对基座的位置确定待检测物的高度。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控制动力机构带动检测器相对基座运动包括:控制动力机构带动检测器相对基座由行程的最高位置向下运动,直至检测器输出的信息由第二类型信息切换为第一类型信息;或,控制动力机构带动检测器相对基座由行程的最低位置向上运动,直至检测器输出的信息由第一类型信息切换为第二类型信息。
通过使检测器相对基架进行单向运动以确定待检测物上端边缘的位置,有利于减少检测器的运动距离,从而提高检测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检测器相对基座由行程的最高位置向下运动,或由行程的最低位置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检测器相对基座依次运动预设距离,以依次保持在多个预设位置;在检测器输出的信息在第一类型信息和第二类型信息之间切换包括:在检测器保持在上一个预设位置的情况下,输出第一类型信息和第二类型信息中的一种,在检测器保持在下一个预设位置的情况下,输出第一类型信息和第二类型信息中的另一种;高度检测方法还包括:在检测器保持在预设位置的情况下,检测器处于检测状态,在检测器未保持在预设位置的情况下,检测器不处于检测状态。
通过使检测器依次保持在预设位置,并在保持在预设位置的情况下才处于检测状态,有利于节省功耗。而且,检测器在预设位置之间运动的过程中,可以以较快的速度进行运动,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高度检测方法还包括:在检测器相对基座静止,且检测器输出的信息在第一类型信息和第二类型信息之间切换的情况下,控制动力机构带动检测器相对基座向下运动。
这样,在待检测物的高度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减小的情况下,检测器可以向下运动,以重新运动至与待检测物上端对应的位置处,以检测待检测物的高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对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高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输料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高度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高度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高度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高度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高度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五。
附图标记说明:
1-基座;11-底板;12-立柱;13-导轨;2-动力机构;3-检测器;31-采集面;4-发射器;41-发射面;6-输料件;61-放置空间;7-第一高度检测装置;71-第一采集部分;72-第一反射部分;8-第二高度检测装置;81-第二采集部分;82-第二反射部分;9-第三高度检测装置;91-第三采集部分;92-第三反射部分;a-第二方向;b-输料方向;c-第一方向;d-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
高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待检测物的高度,相关技术中,高度检测装置需要具有较多的检测器,多个的检测器分别布置在多个的高度位置,以实现对不同高度的待检测物进行高度检测。然而,较多的检测器使得高度检测装置的成本较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度检测装置,高度检测装置包括基座、动力机构和检测器,检测器包括朝向与第一方向平行为采集面,在检测器处于检测状态下,当采集面与待检测物相对,检测器输出第一类型信息,当采集面与待检测物未相对,检测器输出第二类型信息;检测器能够在动力机构的带动下相对基座运动,以使检测器的检测区域改变,检测器相对基座的运动具有沿第二方向的位移。通过使检测器设置于动力机构的输出端,在动力机构的带动下,检测器能够产生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移,使得检测器能够运动至与不同高度的待检测物的边缘相匹配的位置,以对不同高度的待检测物进行高度测量,通过检测器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的切换,仅需要较少检测器就能够对多种不同高度的待检测物进行测量,有利于降低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中,高度检测装置检测的待检测物的种类不做限制。比如,高度检测装置可以应用于输料生产线上,用于检测输料生产线上输送的物料的高度,以减少人工测量,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物料可以是沿竖直方向堆叠的电池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池的实现形式可以有多种,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可以指电池单体。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单体可以为二次电池,二次电池是指在电池单体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材料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单体。电池单体可以为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钠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钠金属电池、锂硫电池、镁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铅蓄电池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也可以指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以提供更高的电压和容量的单一的物理模块。电池单体有多个时,多个电池单体通过汇流部件串联、并联或混联。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可以为电池模块,电池单体有多个时,多个电池单体排列并固定形成一个电池模块。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可以为电池包,电池包包括箱体和电池单体,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容纳于箱体中。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度检测装置,请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高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高度检测装置包括基座1、动力机构2和检测器3,其中,动力机构2设置于基座1上;检测器3包括采集面31,采集面31的朝向与第一方向c平行;在检测器3处于检测状态下,当采集面31与待检测物相对,检测器3输出第一类型信息,当采集面31与待检测物未相对,检测器3输出第二类型信息;检测器3设置于动力机构2的输出端,以能够在动力机构2的带动下相对基座1运动,以使检测器3的检测区域改变,检测器3相对基座1的运动具有沿第二方向a的位移。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座1用于对动力机构2和检测器3进行支撑,作为动力机构2和检测器3的支架。一般地,基座1需要与待检测物相对固定。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包括底板11和立柱12,底板11用于放置在一承载面如地面上,立柱12沿第二方向a延伸,动力机构2设置于立柱12上,动力机构2用于带动检测器3沿立柱12运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动力机构2用于为检测器3相对基座1的运动提供动力,动力机构2的实现形式可以有多种,动力机构2可以是电动、气动或油动等等,比如可以是采用电动机的驱动机构或采用动力缸的驱动机构等,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动力机构2可以采用直线电机,直线电机固定于基座1上,直线电机的输出端可带动检测器3相对基座1移动,动力机构2也可以是手动驱动机构,如动力机构2包括螺母和螺杆,螺母与基座1滑动连接,且与检测器3固定连接,螺杆与基座1转动连接,且与螺母螺旋连接,通过人手相对基座1旋转螺杆,带动检测器3相对基座1滑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检测器3与属于本申请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含义相同,能够根据环境中一变量的变化输出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变量为采集面31是否与待检测物相对,即采集面31是否与待检测物在第二方向a上平齐,且朝向待检测物。采集面31为环境中的信息进行检测器3的入口,采集面31的实现形式可以有多种,比如采集面31可以用于采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或电磁波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检测器3处于检测状态指的是采集面31能够正常采集信息,且检测器3能够根据采集面31采集的外界信息的不同而输出不同信息类型的状态,即当采集面31与待检测物相对,检测器3输出第一类型信息,当采集面31与待检测物未相对,检测器3输出第二类型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类型信息和第二类型信息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示例性地,可以是检测器3能够输出电压信号,第一类型信息和第二类型信息中的一个为高电压信号、另一个低电压信号;可以是检测器3能够输出电流信号,第一类型信息和第二类型信息中的一个为强电流信号、另一个弱电流信号;可以是检测器3能够输出数字信号,第一类型信息和第二类型信息分别对应数字信号不同的数字码;可以是检测器3能够输出脉冲信号,第一类型信息和第二类型信息中的一个为高频率脉冲信号、另一个低频率脉冲信号,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检测器3的检测区域改变是通过采集面31沿朝向对应的区域改变实现的。在动力机构2带动检测器3相对基座1运动的过程中,采集面31在第二方向a上的位置发生变化,使得采集面31沿朝向对应的区域改变,从而使检测器3的检测区域发生改变。可以理解的是,检测区域改变前和改变后检测器3应均处于检测状态,且采集面31的朝向不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检测器3相对基座1的运动具有沿第二方向a的位移,指的是检测器3相对基座1的运动可以为第二方向a,也可以不为第二方向a,但需要与第一方向c具有夹角。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方向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比如,可以是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等。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即,高度检测装置能够检测待检测物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示例性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高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沿竖直方向堆叠的电池的高度,在检测器3相对基座1运动的过程中,若检测器3输出的信息在第一类型信息和第二类型信息之间切换,则反映检测器3运动至待检测物的上端边缘相对应的位置,在此情况下,检测器3相对基座1的位置即可反应待检测物高度。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对本申请中高度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在检测器3相对基座1运动的过程中,若检测器3输出的信息在第一类型信息和第二类型信息之间切换,则反映采集面31运动至与待检测物相对与不相对的临界位置,即采集面31运动至与待检测物的边缘相对应的位置,在此情况下,检测器3相对基座1的位置即可反应待检测物边缘的位置,这样,高度检测装置就实现了对待检测物高度的检测。
可以理解的,采用较少的检测器3进行检测,不仅物料成本较低,加工、组装、维修、和更换的时间成本也较低,有利于减小检测器3异常引发的宕机时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检测器3与基座1滑动连接,以能够在动力机构2的带动下相对基座1运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检测器3与基座1滑动连接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比如可以是通过导轨13和滑块滑动连接,也可以通过插柱与滑孔的配合进行滑动连接等。
通过使检测器3与基座1滑动连接,检测器3在第二方向a上的位置调整能够较为方便的实现。而且,检测器3相对基座1的运动也较为稳定,运动效率较高,运动过程中,采集面31的朝向始终保持不变,采集面31可以始终采集信息,即采集面31在第二方向a上较多的位置均可以采集信息,有利于提高高度检测装置对不同高度的待检测物的适应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在动力机构2的带动下,检测器3相对基座1的运动为沿第二方向a的移动。
通过使检测器相对基座的运动为沿第二方向的移动,检测器在第二方向上的运动效率较高,有利于提高高度检测装置的工作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检测器3与基座1沿第二方向a滑动连接。
通过使检测器3与基座1沿第二方向a滑动连接,检测器3在第二方向a上的运动效率较高,有利于提高高度检测装置的工作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高度检测装置还包括发射器4,发射器4包括发射面41,发射面41的朝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发射面41第二方向a上与采集面31平齐,发射面41与采集面31同步在与待检测物相对和未相对的状态之间切换;当发射面41与待检测物未相对,发射面41发射信息至采集面31,以使检测器3输出第二类型信息;当发射面41与待检测物相对,发射面41发射的信息被待检测物遮挡,以使检测器3输出第一类型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射器4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比如可以用于发射视觉信息、声音信息或电磁波等等。示例性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射器4用于发射激光,这样检测器3的检测效果较为精准。
通过待检测物对发射面41发射信息的遮挡状态来确认采集面31是否与待检测物相对,有利于使检测器3检测的精准性。发射面41的朝向与第二方向a垂直,发射面41第二方向a上与采集面31平齐,即发射面41发出的信息与采集面31在第二方向a上平齐,若发射的信息被遮挡,采集面31未采集到发射的信息,表示采集面31与待检测物相对,若发射的信息未被遮挡,采集面31采集到发射的信息,表示采集面31与待检测物未相对,这有利于提高检测的精准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发射面41与采集面31相对设置,沿发射面41与采集面31相对设置的方向,发射面41与采集面31之间具有容放空间,容放空间内用于放置待检测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沿第二方向a,发射器4与检测器3同步相对基座1运动,以使发射面41在第二方向a上与采集面31平齐。
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射器4与检测器3同步相对基座1运动,是指发射器4与检测器3相对固定,即相对基座1的运动速度及方向均相同。
通过使发射器4与检测器3同步相对基座1运动,发射器4可以始终保持在与检测器3相对应的位置,发射器4发射的信息可以始终保持在与采集面31平齐的位置,这样,仅需较少的发射器4就能够满足处于不同高度的检测器3的检测需求,有利于降低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发射器4设置于动力机构2的输出端,以使发射器4与检测器3同步相对基座1运动;发射面41的朝向与采集面31的朝向相同;高度检测装置还包括反射结构,沿第一方向c,发射面41和采集面31均与反射结构相对设置,反射结构用于反射发射面41发射的信号至采集面31。
通过使发射器4和检测器3均设置在动力机构2的输出端,发射器4与检测器3的同步运动能够较为方便的实现。反射结构能够将发射面41发射的信号反射至采集面31,使得在发射器4和检测器3均设置在动力机构2的输出端的情况下,也能够保障发射器4发射的信息具有较长的传递路径,便于使发射器4发射的信息的传递路径经过待检测物,即为待检测物的设置预留了较大的空间,便于待检测物的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反射机构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比如可以是声波反射结构、电磁波反射结构或镜面反射机构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高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沿竖直方向a堆叠的电池的高度,相邻两个电池之间设置有缓冲垫;检测器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检测器3的采集面31的朝向相同,且沿竖直方向a排列,且对应相邻的电池和缓冲垫设置。
通过使两个检测器3分别对应相邻的电池和缓冲垫设置,两个检测器3可以分别对相邻的电池和缓冲垫的高度进行检测,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也可用于检测堆叠电池顶端是否具有泡棉垫。
一般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缓冲垫为泡棉垫。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输料生产线,请参照图1、图2和图3,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输料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输料生产线包括输料件6和高度检测装置。其中,输料件6具有放置空间61,放置空间61用于放置待检测物,以使输料件6能够输送待检测物,输料件的输料方向b与第二方向a垂直;高度检测装置的采集面31朝向放置空间61。
本申请实施例中输料生产线可以有多种应用,比如可以用于模组线的电芯大包装上料工位或下料工位等。
通过使采集面31朝向放置空间61,高度检测装置能够对输料件6上的待检测物的高度进行检测,可以减少人工检测,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沿第三方向d,高度检测装置设置于放置空间61的一侧,第三方向d与第二方向a垂直,且与输料件6的输料方向b垂直;高度检测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沿输料方向b排列。
通过沿输料方向b设置至少两个高度检测装置,输料件6上的待检测物可以在输送过程中得到至少两次检测,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高度检测装置设置于放置空间61在第三方向d上的一侧,使得高度检测装置不容易与输料件6上的物料发生干涉,有利于保障物料的顺利输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2和图3,至少两个高度检测装置中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高度检测装置7和第二高度检测装置8,第一高度检测装置7的采集面31的朝向和第二高度检测装置8的采集面31的朝向交叉,且交叉位置位于放置空间61内。
通过使第一高度检测装置7的采集面31的朝向和第二高度检测装置8的采集面31的朝向交叉,且交叉位于放置空间61内,第一高度检测装置7和第二高度采集装置可以在同一时刻对待检测物进行两次检测,两次检测的结果可以相互印证,有利于提高检测的精准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2和图3,第一高度检测装置7的采集面31的朝向和第二高度检测装置8的采集面31的朝向均不与输料方向b垂直。
这样,第一高度检测装置7的采集面31和第二高度检测装置8的采集面31的采集范围均较大,有利于提高检测的精准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2和图3,第一高度检测装置7的采集面31的朝向和第二高度检测装置8的采集面31的朝向与第三方向d的夹角的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这样,有利于提高检测的精准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2和图3,第一高度检测装置7包括第一采集部分71和第一反射部分72,第一高度检测装置7包括第一采集部分71和第一反射部分72,第一采集部分71和第二采集部分81均包括发射面41和采集面31,第一反射部分72和第二反射部分82包括均反射结构,第一反射部分72用于将第一采集部分71的发射面41发射的信号反射至第一采集部分71的采集面31上,第二反射部分82用于将第二采集部分81的发射面41发射的信号反射至第二采集部分81的采集面31上。沿第一采集部分71的采集面31的朝向,第一采集部分71的采集面31和第一反射部分72的反射结构之间的连线为第一连线;沿第二采集部分81的采集面31的朝向,第二采集部分81的采集面31和第二反射部分82的反射结构之间的连线为第二连线;第一连线与第二连线交叉,且均与第二方向a垂直,输料件6的输料路径经过第一连线与第二连线的交叉位置,以使第一高度检测装置7的采集面31的朝向和第二高度检测装置8的采集面31的朝向交叉,且交叉位置位于放置空间61内。这样,送料生产线的实现较为方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2和图3,至少两个高度检测装置中包括第一高度检测装置7和第三高度检测装置9,第一高度检测装置7的采集面31的朝向不与输料方向b垂直,第三高度检测装置9的采集面31的朝向与输料方向b垂直。
这样,第一高度检测装置7的检测结果和第二高度检测装置8的检测结果能够相互印证,有利于提高检测的精准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2和图3,第三高度检测装置9包括第三采集部分91和第三反射部分92,第三采集部分91和第三反射部分92的排列方向与输料方向b垂直,即第三高度检测装置9的采集面31的朝向与输料方向b垂直。这样,输料生产线的实现较为方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高度检测方法,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度检测装置,请参照图1、图2和图4,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高度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高度检测方法包括:
S101,控制动力机构带动检测器相对基座运动;
S102,在检测器输出的信息在第一类型信息和第二类型信息之间切换的情况下,记录检测器相对基座的位置;
S103,根据记录的检测器相对基座的位置确定待检测物的高度。
在检测器3输出信息的类型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检测器3的位置确定待检测物的高度,只需要较少的检测器3即可实现对待检测物高度的检测,成本较低。在检测器3在第二方向a上运动的过程中,检测器3输出的信息在第一类型信息和第二类型信息之间切换,表明检测器3此情况下处于与待检测物边缘平齐的位置,故可根据此情况下检测器3相对基座1的位置确定待检测物的高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2、图5和图6,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高度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高度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第二方向a为竖直方向,控制动力机构2带动检测器3相对基座1运动包括:控制动力机构2带动检测器3相对基座1由行程的最高位置向下运动,直至检测器3输出的信息由第二类型信息切换为第一类型信息;或,控制动力机构2带动检测器3相对基座1由行程的最低位置向上运动,直至检测器3输出的信息由第一类型信息切换为第二类型信息。
即高度检测方法包括:
S201,控制动力机构带动检测器相对基座由行程的最高位置向下运动,直至检测器输出的信息由第二类型信息切换为第一类型信息;
S202,在检测器输出的信息由第二类型信息切换为第一类型信息的情况下,记录检测器相对基座的位置;
S203,根据记录的检测器相对基座的位置确定待检测物的高度。
或,S301,控制动力机构带动检测器相对基座由行程的最低位置向上运动,直至检测器输出的信息由第一类型信息切换为第二类型信息;
S302,在检测器输出的信息由第一类型信息切换为第二类型信息的情况下,记录检测器相对基座的位置;
S303,根据记录的检测器相对基座的位置确定待检测物的高度。
通过使检测器相对基架进行单向运动以确定待检测物上端边缘的位置,有利于减少检测器的运动距离,从而提高检测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动力机构2带动检测器3相对基座1运动包括:控制动力机构2带动检测器3相对基座1由行程的最高位置向下运动,直至检测器3输出的信息由第二类型信息切换为第一类型信息。可以理解的是,检测器3相对基座1由行程的最高位置向下运动,有利于减少检测器3的运动距离,从而提高检测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2和图7,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高度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在检测器3相对基座1由行程的最高位置向下运动,或由行程的最低位置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检测器3相对基座1依次运动预设距离,以依次保持在多个预设位置;在检测器3输出的信息在第一类型信息和第二类型信息之间切换包括:在检测器3保持在上一个预设位置的情况下,输出第一类型信息和第二类型信息中的一种,在检测器3保持在下一个预设位置的情况下,输出第一类型信息和第二类型信息中的另一种;高度检测方法还包括:在检测器3保持在预设位置的情况下,检测器3处于检测状态,在检测器3未保持在预设位置的情况下,检测器3不处于检测状态。
即高度检测方法包括:
S401,控制动力机构带动检测器相对基座由行程的最高位置向下运动预设距离,或由行程的最低位置向上运动预设距离;
S402,判断检测器输出的信息是否在第一类型信息和第二类型信息之间切换;
S403,若是,记录检测器相对基座的位置,并根据记录的检测器相对基座的位置确定待检测物的高度。
S404,若否,控制动力机构带动检测器继续运动预设距离,并返回S402。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个预设位置之间在第二方向a上的距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过使检测器3依次保持在预设位置,并在保持在预设位置的情况下才处于检测状态,有利于节省功耗。而且,检测器3在预设位置之间运动的过程中,可以以较快的速度进行运动,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2和图8,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高度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五,高度检测方法还包括:在检测器3相对基座1静止,且检测器3输出的信息在第一类型信息和第二类型信息之间切换的情况下,控制动力机构2带动检测器3相对基座1向下运动。
即高度检测方法包括:
S501,在检测器相对基座静止,且检测器输出的信息在第一类型信息和第二类型信息之间切换的情况下,控制动力机构带动检测器相对基座向下运动;
S502,在检测器输出的信息在第一类型信息和第二类型信息之间切换的情况下,记录检测器相对基座的位置;
S503,根据记录的检测器相对基座的位置确定待检测物的高度。
这样,在待检测物的高度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减小的情况下,检测器3可以向下运动,以重新运动至与待检测物上端对应的位置处,以检测待检测物的高度。
示例性地,在高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堆叠的电池的情况下,堆叠的电池在卸料过程中会逐层卸料,堆叠的电池的高度会逐渐减小,堆叠的电池卸下一层或多层,检测器3也可以对应向下运动至下一个预设位置处,以检测此处的对应位置是否具有电池。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高度检测装置应用于模组线的电芯大包装上料工位,用于检测沿竖直方向a堆叠的电芯和泡棉垫的层数,泡棉垫用于设置于相邻的两电芯之间,和位于最上端的电芯的顶部,电芯和泡棉垫均呈板状结构。检测过程中,电芯大包装到位,高度检测装置的检测器3运动至行程的最高位置,开始检测,通过检测器3输出的信息的类型判断采集面31是否与堆叠的电芯相对,若相对,即得出相应的层高数据,若不相对运行到下一个预设位置,并保持在该预设位置,以此往复直至判断为采集面31是否与堆叠的电芯相对,即可得出相应的层高数据,以及有无泡棉垫。在卸料过程中,检测器3也可以对应向下运动至下一个预设位置处,以在下一个预设位置处检测是否有电芯。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

Claims (16)

1.一种高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动力机构,设置于所述基座上;
检测器,包括采集面,所述采集面的朝向与第一方向平行;在所述检测器处于检测状态下,当所述采集面与待检测物相对,所述检测器输出第一类型信息,当所述采集面与待检测物未相对,所述检测器输出第二类型信息;所述检测器设置于所述动力机构的输出端,以能够在所述动力机构的带动下相对所述基座运动,以使所述检测器的检测区域改变;所述检测器相对所述基座的运动具有沿第二方向的位移,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以能够在所述动力机构的带动下相对所述基座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力机构的带动下,所述检测器相对所述基座的运动为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检测装置还包括发射器,所述发射器包括发射面,所述发射面的朝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发射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采集面平齐,所述发射面与所述采集面同步在与待检测物相对和未相对的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发射面与待检测物未相对,所述发射面发射信息至所述采集面,以使所述检测器输出所述第二类型信息;当所述发射面与待检测物相对,所述发射面发射的信息被待检测物遮挡,以使所述检测器输出所述第一类型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发射器与所述检测器同步相对所述基座运动,以使所述发射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采集面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器设置于所述动力机构的输出端,以使所述发射器与所述检测器同步相对所述基座运动;所述发射面的朝向与所述采集面的朝向相同;所述高度检测装置还包括反射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发射面和所述采集面均与所述反射结构相对设置,所述反射结构用于反射所述发射面发射的信号至所述采集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高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沿竖直方向堆叠的电池的高度,相邻两个所述电池之间设置有缓冲垫;所述检测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检测器的所述采集面的朝向相同,且沿竖直方向排列,且对应相邻的所述电池和所述缓冲垫设置。
8.一种输料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料件,具有放置空间,所述放置空间用于放置待检测物,以使所述输料件能够输送待检测物,所述输料件的输料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高度检测装置,所述采集面朝向所述放置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料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沿第三方向,所述高度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放置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三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且与所述输料方向垂直;所述高度检测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沿所述输料方向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料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高度检测装置中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高度检测装置和第二高度检测装置,所述第一高度检测装置的所述采集面的朝向和所述第二高度检测装置的所述采集面的朝向交叉,且交叉位置位于所述放置空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料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度检测装置的所述采集面的朝向和所述第二高度检测装置的所述采集面的朝向均不与所述输料方向垂直。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输料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高度检测装置中包括第一高度检测装置和第三高度检测装置,所述第一高度检测装置的所述采集面的朝向不与所述输料方向垂直,所述第三高度检测装置的所述采集面的朝向与所述输料方向垂直。
13.一种高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度检测装置,包括:
控制所述动力机构带动所述检测器相对所述基座运动;
在所述检测器输出的信息在第一类型信息和第二类型信息之间切换的情况下,记录所述检测器相对所述基座的位置;
根据记录的所述检测器相对所述基座的位置确定待检测物的高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高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控制所述动力机构带动所述检测器相对所述基座运动包括:
控制所述动力机构带动所述检测器相对所述基座由行程的最高位置向下运动,直至所述检测器输出的信息由所述第二类型信息切换为所述第一类型信息;
或,控制所述动力机构带动所述检测器相对所述基座由行程的最低位置向上运动,直至所述检测器输出的信息由所述第一类型信息切换为所述第二类型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高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器相对所述基座由行程的最高位置向下运动,或由行程的最低位置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所述检测器相对所述基座依次运动预设距离,以依次保持在多个预设位置;
所述在所述检测器输出的信息在第一类型信息和第二类型信息之间切换包括:在所述检测器保持在上一个所述预设位置的情况下,输出所述第一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二类型信息中的一种,在所述检测器保持在下一个所述预设位置的情况下,输出所述第一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二类型信息中的另一种;
所述高度检测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检测器保持在所述预设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检测器处于检测状态,在所述检测器未保持在所述预设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检测器不处于检测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高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检测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检测器相对所述基座静止,且所述检测器输出的信息在所述第一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二类型信息之间切换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动力机构带动所述检测器相对所述基座向下运动。
CN202311323928.9A 2023-10-13 2023-10-13 一种高度检测装置、输料生产线及高度检测方法 Pending CN1170736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23928.9A CN117073603A (zh) 2023-10-13 2023-10-13 一种高度检测装置、输料生产线及高度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23928.9A CN117073603A (zh) 2023-10-13 2023-10-13 一种高度检测装置、输料生产线及高度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73603A true CN117073603A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17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23928.9A Pending CN117073603A (zh) 2023-10-13 2023-10-13 一种高度检测装置、输料生产线及高度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73603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85271A1 (ko) * 2014-11-26 2016-06-0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전지 셀의 두께 측정장치 및 방법
CN206876140U (zh) * 2017-07-11 2018-01-12 深圳市斯普雷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端子高度检测治具
CN110608696A (zh) * 2019-09-16 2019-12-24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高度测量装置
KR20210097571A (ko) * 2020-01-30 2021-08-09 주토스주식회사 차량용 배터리케이스 두께 검사장치
CN214470704U (zh) * 2021-03-23 2021-10-22 河南鑫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高度检测装置及电子产品组装生产线
CN114689108A (zh) * 2020-12-30 2022-07-01 深圳中科飞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方法、检测装置、检测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772770A (zh) * 2023-06-09 2023-09-19 惠州市多科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高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6839516A (zh) * 2023-08-17 2023-10-03 浙江天能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铅酸电池检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85271A1 (ko) * 2014-11-26 2016-06-0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전지 셀의 두께 측정장치 및 방법
CN206876140U (zh) * 2017-07-11 2018-01-12 深圳市斯普雷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端子高度检测治具
CN110608696A (zh) * 2019-09-16 2019-12-24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高度测量装置
KR20210097571A (ko) * 2020-01-30 2021-08-09 주토스주식회사 차량용 배터리케이스 두께 검사장치
CN114689108A (zh) * 2020-12-30 2022-07-01 深圳中科飞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方法、检测装置、检测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4470704U (zh) * 2021-03-23 2021-10-22 河南鑫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高度检测装置及电子产品组装生产线
CN116772770A (zh) * 2023-06-09 2023-09-19 惠州市多科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高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6839516A (zh) * 2023-08-17 2023-10-03 浙江天能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铅酸电池检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212208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upplying Stackable Goods
EP4137427A1 (en) Device for separately arranging supports for vacuum insulated glazing, and method
CN111615271B (zh) 多层电路板自动压合设备
JP6555418B2 (ja) 電極積層装置
CN117073603A (zh) 一种高度检测装置、输料生产线及高度检测方法
CN108928634A (zh) Fpc拼板的自动分料装料设备
CN110371685A (zh) 一种叠料装置及叠料机
CN110371686A (zh) 一种叠料机及叠料方法
CN220011362U (zh) 一种堆垛整形设备
CN216594862U (zh) 软包电池x射线检测系统
CN213622154U (zh) 装盘机构
CN109047025A (zh) 一种x光自动检测系统
CN110316163B (zh) 一种二次周转式充电仓及换电站
CN111717649A (zh) 全自动装盘机及电池
CN214651433U (zh) 分拣装置
CN219447452U (zh) 双斑鸠摆盘机
CN220641479U (zh) 一种全血制备流水线堆栈机构
CN218629589U (zh) 一种新型x光灰分仪
CN218023995U (zh) 一种分拣线
CN212636737U (zh) 一种纸箱对位贴合机械手
JP2019040804A (ja) 積層装置
CN220765661U (zh) 带有改进型叠料检测光纤的搬运结构
CN212711721U (zh) 双层机械手上下料堆垛
CN217946861U (zh) 重叠上料机械手
CN217049213U (zh) 一种袋库装置及包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