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63777A - 一种猴头菇的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猴头菇的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63777A
CN117063777A CN202311103505.6A CN202311103505A CN117063777A CN 117063777 A CN117063777 A CN 117063777A CN 202311103505 A CN202311103505 A CN 202311103505A CN 117063777 A CN117063777 A CN 1170637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ivation
culture
bottle
hericium erinaceus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035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正祥
陈诗杰
宋昀程
林营营
黄明键
李金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INC BIO-TECH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INC BIO-TECH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INC BIO-TECH Inc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INC BIO-TECH Inc
Priority to CN20231110350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637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63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637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猴头菇的栽培方法,该猴头菇的栽培方法包括将菌种接入装有栽培料的无菌栽培瓶中,并盖上栽培瓶盖;将接种之后的栽培瓶置于无光照条件下培养,待菌丝发满后熟后及时下架并揭去上盖;将揭去上盖的栽培瓶置于暗培养条件,长出原基,待原基长出下盖后,将栽培瓶置于光照条件下继续培养至长出幼菇;将长出幼菇的栽培瓶继续培养,待子实体成熟后进行采收。本发明通过在栽培瓶菌丝发满后熟之后仅需要将上盖揭掉即可,能够降低污染风险。将长出幼菇的栽培瓶继续培养12‑15天,子实体即全部达到商品成熟,可进行子实体采收,猴头菇每批次采收1潮即清房,降低了栽培房的污染,提高了栽培房的周转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猴头菇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猴头菇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猴头菇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猴头菇是齿菌科,猴头菇属真菌。子实体中等、较大或大型,直径3.5-10(30)厘米,肉质,外形呈头状或倒卵状,似猴子的头,故名“猴头”。目前猴头菇瓶栽生产已经在产业上得到一定应用。目前对于猴头菇的瓶栽技术还存在一些缺陷:
比如:公开号CN107711285A的专利公开一种栽培瓶工厂化栽培猴头菇的方法,该方法以栽培瓶作为栽培容器进行工厂化栽培,包括如下步骤:(1)配制培养基,(2)向栽培瓶中灌装培养基,(3)给栽培瓶灭菌,(4)向培养瓶中接种,(5)菌丝培养,(6)催蕾,(7)第一潮采收,(8)第二潮采收。但该方法在猴头菇的培养阶段使用了一种栽培瓶盖,催蕾时转换成出菇专用瓶盖,上述方式在操作过程中会因环境、机器、操作等原因提高原基的污染率,且对菌丝有所损伤。同时,单独灭菌后的专用瓶盖盖内会存在积水现象,更换时需要人工除水,且除水后瓶盖内残留的水分会促进气生菌丝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期出菇朵型。另外,在工厂化瓶栽生产模式中,出菇潮数的选择与工厂实际生产规模,房间卫生,周转效率等因素密切相关,多潮采收存在滞留时间延长,房间污染增加,能源加大损耗的风险。
因此,现有的猴头菇的栽培方法存在瓶栽猴头菇朵型不稳定,单产和培养周期存在波动,瓶栽猴头菇下架之后需要换盖,存在污染风险,且有额外耗材投入,瓶栽猴头菇采收时需要第一潮才采收和第二潮采收,多潮采收的方式存在产品品质波动,提高了栽培房污染,增加能源损耗的生产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该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猴头菇的栽培方法,以解决现有的猴头菇的栽培方法存在朵型不稳定,单产和培养周期存在波动,瓶栽猴头菇在长出菌丝之后需要换盖,存在污染风险,且有额外耗材投入,采收多潮采收的方式存在产品品质波动,提高了栽培房污染,增加能源损耗的生产风险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猴头菇的栽培方法,包括:
S1:将菌种接入装有栽培料的无菌栽培瓶中,并盖上栽培瓶盖,其中,所述栽培瓶盖包括上盖和下盖;
S2:将接种之后的栽培瓶置于暗培养条件培养,待长出菌丝至菌丝发满后,将所述上盖揭去;
S3:将揭去上盖的栽培瓶置于暗培养条件培养,长出原基,待原基至少长至下盖后,将栽培瓶置于光照条件下继续培养至长出幼菇;
S4:将长出幼菇的栽培瓶继续培养,待子实体成熟后进行采收。
优选地,所述S1包括:
S11:栽培料的制备;
S12:栽培料的装瓶,将所述栽培料装到栽培瓶中并压实、打孔,盖上栽培瓶盖;
S13:栽培料的灭菌,将装有栽培料的所述栽培瓶进行灭菌处理;
S14:栽培料的接种,待灭菌之后的栽培瓶冷却至18-22℃,打开所述栽培瓶盖,接种,再次盖上所述栽培瓶盖。
优选地,所述S11具体包括:按重量份数称取10-15份木屑、20-25份橡木屑、棉籽壳15-20份、玉米芯5-10份、麸皮5-10份、甜菜粕5-10份、大豆皮5-10份、豆渣5-10份和玉米粉3-5份混合搅拌,在搅拌过程中加水,形成栽培料,其中,栽培料的含水率为65-70%。
优选地,在所述S13中,所述栽培瓶于温度为121℃、压力为1.05kg/cm3条件下通过高压蒸汽进行灭菌,且灭菌的时间持续2h以上。
优选地,在所述S14中,将杀菌之后的栽培瓶放置到无菌冷却室,通过自然冷却的方式降温至18-22℃。
优选地,所述S2包括:
将接种之后的栽培瓶于温度为23.5-25℃、空气湿度为65-70%和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500mg/kg并且在暗培养条件下培养。
优选地,所述S3包括;
S31:将长出菌丝的栽培瓶置于温度为16-18℃、空气湿度为75-85%和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000mg/kg的暗培养条件下培养至长出原基;
S32:待原基至少长至所述下盖时,将栽培瓶置于温度为16-18℃、空气湿度为85-95%和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000mg/kg的光照条件下培养至长出幼菇。
优选地,所述光照为白光或者蓝光,且持续照射1-2h。
优选地,所述光照为200-4001x的蓝光,且持续照射1-2h。
优选地,在所述S2中,将所述上盖之前,该猴头菇的栽培方法还包括:
将菌丝发满的栽培瓶置于温度为16-18℃、空气湿度为75-85%和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000mg/kg并在暗培养条件下培养24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猴头菇的栽培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S1:将菌种接入装有栽培料的无菌栽培瓶中,并盖上栽培瓶盖,其中,所述栽培瓶盖包括上盖和下盖;S2:将接种之后的栽培瓶置于无光照条件下培养,待长出菌丝至菌丝发满后,将所述上盖揭去;S3:将揭去上盖的栽培瓶置于暗培养条件下培养,长出原基,待原基至少长至下盖后,将栽培瓶置于光照条件下继续培养至长出幼菇;S4:将长出幼菇的栽培瓶继续培养,待子实体成熟后进行采收。由此,本发明提供的猴头菇的栽培方法,通过将接种之后的栽培瓶置于暗培养条件下培养,菌种菌丝发满并后熟后,及时下架后揭去上盖,由于猴头菇每批次栽培时,均使用一种栽培瓶盖,在栽培瓶菌丝发满后熟并下架之后不需要进行换盖,仅需要将上盖揭掉即可,因此,能够降低污染风险,减少了额外的耗材投入。猴头菇在生长的过程中,下盖的第一容置空间对幼菇的生长起到限制的作用,从而使得猴头菇朵型稳定,每批次生长的朵型一致。通过将长出幼菇的栽培瓶继续培养12-15天,子实体即可全部成熟,进行子实体采收,只需要采收1潮即可清房,栽培房的周转率为100%,不仅能够保证头潮猴头菇的品质,而且降低了产品品质的波动,降低了栽培房的污染,同时,也减少了能源损耗的生产风险,从而起到节能增产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猴头菇栽培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图1中步骤S1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土1中步骤S3的流程图;
图4是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猴头菇的栽培方法所栽培的瓶栽猴头菇图;
图5是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猴头菇的栽培方法所栽培的瓶栽猴头菇整筐出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猴头菇的栽培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应当了解,说明书附图并不一定按比例地显示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并且在说明书附图中用于说明本发明某些原理的图示性特征也会采取略微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外形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以及,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有时在不同的附图之间共同使用同一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部分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而省略其重复说明。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相似的标号和字母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参图1至图5所揭示的一种猴头菇的栽培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猴头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至步骤S4。
步骤S1:将菌种接入装有栽培料的无菌栽培瓶中,并盖上栽培瓶盖,其中,栽培瓶盖包括上盖和下盖;
具体地,参图1和图2所示,步骤S1可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1至步骤S14:
步骤S11:栽培料的制备,按重量份数称取10-15份木屑、20-25份橡木屑、棉籽壳15-20份、玉米芯5-10份、麸皮5-10份、甜菜粕5-10份、大豆皮5-10份、豆渣5-10份和玉米粉3-5份混合搅拌,并在搅拌过程中加水,形成栽培料,其中,栽培料的含水率为65-70%;
具体地,参图1和图2所示,按重量份数称取10-15份木屑、20-25份橡木屑、棉籽壳15-20份、玉米芯5-10份、麸皮5-10份、甜菜粕5-10份、大豆皮5-10份、豆渣5-10份和玉米粉3-5份加入搅拌锅中,并在搅拌锅中混合搅拌均匀。在搅拌过程中,向搅拌锅中加水,使得形成的栽培料最终的含水率为65-70%。
步骤S12:栽培料的装瓶,将栽培料装到栽培瓶中并压实、打孔,并盖上栽培瓶盖;
具体地,参图1和图2所示,将步骤S11中的栽培料通过自动分装机灌装到栽培瓶中。同时,通过打孔机将栽培料压实、打孔。在栽培料中打孔的深度为从栽培料的表面延伸至栽培瓶的内壁的底部。接着,通过压盖机将栽培瓶上盖上栽培瓶盖。其中,栽培瓶为公开号为CN202232255U的专利所揭示的灰树花栽培瓶。需要说明的是,在栽培不同的猴头菇时,可选择不同容积的栽培瓶进行栽培,以栽培猴头菇为例,优选栽培瓶的容积为850毫升。栽培瓶盖为申请号为202110172471.0的专利所揭示的一种猴头菇栽培用瓶盖。栽培瓶盖包括上盖和下盖。需要说明的是,在下文的解释说明中,均以猴头菇的栽培为例进行解释说明。
步骤S13:栽培料的灭菌,将装有栽培料的栽培瓶进行灭菌处理;
具体地,参图1和图2所示,将经过步骤S12装好栽培料的栽培瓶分装于不同的筐中。然后,将栽培瓶按筐堆叠至移动车架上。接着,将车架推入灭菌锅通过高压蒸汽进行灭菌。在灭菌时,栽培瓶置于温度为121℃、压力为1.05kg/cm3条件下且持续2h以上。不仅能够起到杀灭栽培料中的微生物和繁殖体,还能起到熟化栽培料的目的。
步骤S14:栽培料的接种,待灭菌之后的栽培瓶冷却至18-22℃,打开栽培瓶盖,接种,再次盖上栽培瓶盖,整个接种过程均处于无菌条件。
具体地,参图1和图2所示,将经过步骤S13灭菌之后的栽培瓶放置到无菌冷室中,自然冷却到18-22℃。然后,打开栽培瓶盖,用自动接种机将菌种接入步骤S12中的打孔中,以向栽培瓶中接入菌种。接种完成之后,通过压盖机将栽培瓶盖上栽培瓶盖。
步骤S2:将接种之后的栽培瓶置于暗培养条件下培养,待长出菌丝至菌丝发满后,将上盖揭去;
具体地,参图1所示,将步骤S14中接种之后的栽培瓶转移至层架式培养房内在暗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15-18天,直至菌种长出菌丝,菌丝发满瓶身,完成菌丝后熟培养。15-18天菌丝即可长满栽培瓶。培养房的培养条件温度为23.5-25℃,空气湿度为65-70%,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500mg/kg。培养房中的温度可以通过加热器或者空调等方式维持在23.5℃或25℃或者23.5-25℃中的任意温度。培养房可以通过空气加湿器或者通风设备等方式用以保持空气的湿度维持在65%或70%或者65-70%中的任意值。可以通过通风设备等方式调控培养房中二氧化碳浓度,以使得培养房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小于1500mg/kg。栽培瓶在培养房培养期间可以通过物理消毒、化学消毒等方式及时剔除污染。将培养完成的栽培瓶及时下架至栽培房,并揭去上盖,通过将栽培瓶盖的上盖去除,而不是将整个栽培瓶盖进行更换,从而能够降低对菌丝的污染风险,减少了额外的耗材投入。
为了进一步提高猴头菇的生长质量,菌种培养完成下架之后,并且栽培瓶盖揭去上盖之前,该猴头菇的栽培方法还包括:将下架的栽培瓶置于温度为16-18℃、空气湿度为75-85%和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000mg/kg并在暗培养条件下培养24h。栽培瓶盖在揭去上盖之前,通过将菌丝进一步培养,使得菌丝扭结形成原基,为接下来形成幼菇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接种之后的栽培瓶置于暗培养条件下培养15-18天,菌种长出菌丝,菌丝发满瓶身,完成菌丝后熟培养的过程中,菌种具体培养阶段性状发育情况详见表1所示。
S3:将揭去上盖的栽培瓶置于暗培养条件下培养,长出原基,待原基至少长至下盖后,将栽培瓶置于光照条件下继续培养至长出幼菇;
具体地,参图1和图3所示,将揭去上盖的栽培瓶置于无光照条件下培养,长出原基,待原基至少长至下盖后,将栽培瓶置于光照条件下继续培养至长出幼菇还可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31至步骤S32。
步骤S31:将长出菌丝的栽培瓶置于温度为16-18℃、空气湿度为75-85%和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000mg/kg并在无光照条件下培养至长出原基;
具体地,参图1和图3所示,将步骤S2中培养完成的栽培瓶下架由培养房转移至栽培房中进行培养直至长出原基。栽培瓶在栽培房中培养的条件为温度为16-18℃、空气湿度为75-85%、二氧化碳的浓度为小于1000mg/kg并且在暗培养条件下培养。同培养房中培养条件调节的方式一样,栽培房中的温度可以通过加热器或者空调等方式维持在16℃或18℃或者16-18℃中的任意温度,栽培房也可以通过空气加湿器或者通风设备等方式用以保持空气的湿度维持在75%或85%或者75-85%中的任意值。栽培房可以通过通风设备等方式调控栽培房中二氧化碳浓度,以使得栽培房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小于1000mg/kg。
步骤S32:待原基至少长至下盖时,将栽培瓶置于温度为16-18℃,空气湿度为85-95%和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000mg/kg的暗培养条件下培养至长出幼菇。
具体地,参图1和图3所示,待步骤S31中长出的原基长出盖时,调整原基的培养条件,继续培养。下盖能够对原基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猴头菇向外发散,使得猴头菇只长出一个朵,从而能够确保猴头菇的朵型稳定,猴头菇每批次朵型生长一致。下盖具有第一容置空间。优选地,原基生长至第一容置空间内,第一容置空间能够更优地对猴头菇的生长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猴头菇向外发散,使得猴头菇只长出一个头,从而能够确保猴头菇的朵型稳定,猴头菇每批次朵型生长一致,洁白圆整、无发红、发软、菌刺棉絮现象。接下来,将原基膨大长出菌刺,形成幼菇,将栽培瓶继续留在栽培房中进行培养,同时调整栽培房的培养条件,在同样的温度范围下,即16-18℃,将空气湿度调整为85-95%,并且给予幼菇每天1-2h的光照,直至长出菌刺,形成幼菇。通过调整环境条件,原基能够感受外界环境的变化,长出第一容置空间,原基通过持续的生长,长成幼菇之后,继续发育。
示例性地,可以采用白光或者蓝光等光照对幼菇进行照射,但是,为了提高幼菇的生长速度和生长质量,优选光照为200-4001x的蓝光,且持续照射1-2h。
步骤S4:将长出幼菇的栽培瓶继续培养12-15天,待子实体成熟后进行采收。
具体地,参图1、图4和图5所示,子实体即为成型的猴头菇。当幼菇长出后的12-15天,长至如图4所示的瓶栽猴头菇图所示的猴头菇或者如图5所示的瓶栽猴头菇整筐出菇图所示的猴头菇,猴头菇饱满圆润、菌刺分明,即可进行采收。由于瓶栽猴头菇着生于下盖之上,因此,猴头菇与栽培瓶内的栽培料隔离,因此,猴头菇不易存在粘料污损现象。另外,由于下盖的第一容置空间对幼菇的生长起到限制的作用,猴头菇朵型稳定,每批次生长的朵型一致。将长出幼菇的栽培瓶继续培养12-15天,待子实体成熟后进行采收,猴头菇每批次采收1潮即清房,栽培房的周转率为100%,不仅能够保证头潮猴头菇的品质,而且降低了产品品质的波动,降低了栽培房的污染,同时,也减少了能源损耗的生产风险。猴头菇整个培养周期在32-35天,减少了单产和培养周期的波动,从而起到节能增产的作用。
对于步骤S3和步骤S4中,栽培瓶中猴头菇具体栽培阶段性状发育情况详见表2。
本发明每批次猴头菇的栽培,以850毫升栽培瓶以及与栽培瓶配套的栽培瓶盖的基础上,通过上述的猴头菇的栽培方法对猴头菇进行栽培的,每瓶均产120克以上,节能增产。通过上述的猴头菇的栽培方法和栽培条件对猴头菇进行栽培的生育时期进行了观察和归纳,具体总结的内容如下表1和表2所示:
表1为瓶栽猴头菇的培养阶段性状发育统计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的菌丝恢复萌发、瓶底露白、满颈、发至瓶肩下1-2cm、五花、发满、后熟、下架均为接种之后,栽培瓶中的菌种在培养至形成菌丝,并且菌丝长满栽培瓶过程中常用的术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已经熟悉了解菌种在培养的各个阶段常用的术语的具体含义。还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的下架是指栽培瓶由在培养房中培养转移至栽培房中培养的过程。
表2为瓶栽猴头菇的出菇阶段性状发育统计情况
本发明本提供的猴头菇的栽培方法,由于猴头菇每批次栽培时,均使用一种栽培瓶盖,在栽培瓶长满菌丝之后不需要进行换盖,仅需要将上盖揭掉即可,因此,能够降低污染风险,减少了额外的耗材投入。
采用本发明的猴头菇栽培方法栽培,菌丝体培养后,将长出幼菇的栽培瓶继续培养12-15天,待子实体成熟后进行采收,只需要采收1潮即可清房,栽培房的周转率为100%,不仅能够保证头潮猴头菇的品质,而且降低了产品品质的波动,降低了栽培房的污染,同时,也减少了能源损耗的生产风险。猴头菇整个培养周期在32-35天。通过实验可知,每筐放置有16个栽培有猴头菇的栽培瓶,每一个栽培瓶中的猴头菇均稳定在120g以上,且16个栽培瓶均长出猴头菇,猴头菇的出菇率达到100%,由此,可知,采用本发明的猴头菇的栽培方法能够节能增产。
综上,上述实施例对猴头菇的栽培方法的不同构型进行了详细说明,当然,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包括但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中所列举的构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举一反三,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猴头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将菌种接入装有栽培料的无菌栽培瓶中,并盖上栽培瓶盖,其中,所述栽培瓶盖包括上盖和下盖;
S2:将接种之后的栽培瓶置于暗培养条件培养,待长出菌丝至菌丝发满后,将所述上盖揭去;
S3:将揭去上盖的栽培瓶置于暗培养条件培养,长出原基,待原基至少长至下盖后,将栽培瓶置于光照条件下继续培养至长出幼菇;
S4:将长出幼菇的栽培瓶继续培养,待子实体成熟后进行采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猴头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包括:
S11:栽培料的制备;
S12:栽培料的装瓶,将所述栽培料装到栽培瓶中并压实、打孔,盖上栽培瓶盖;
S13:栽培料的灭菌,将装有栽培料的所述栽培瓶进行灭菌处理;
S14:栽培料的接种,待灭菌之后的栽培瓶冷却至18-22℃,打开所述栽培瓶盖,接种,再次盖上所述栽培瓶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猴头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1具体包括:按重量份数称取10-15份木屑、20-25份橡木屑、棉籽壳15-20份、玉米芯5-10份、麸皮5-10份、甜菜粕5-10份、大豆皮5-10份、豆渣5-10份和玉米粉3-5份混合搅拌,在搅拌过程中加水,形成栽培料,其中,栽培料的含水率为65-7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猴头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3中,所述栽培瓶于温度为121℃、压力为1.05kg/cm3条件下通过高压蒸汽进行灭菌,且灭菌的时间持续2h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猴头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4中,将杀菌之后的栽培瓶放置到无菌冷却室,通过自然冷却的方式降温至18-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猴头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包括:
将接种之后的栽培瓶于温度为23.5-25℃、空气湿度为65-70%和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500mg/kg并且在暗培养条件下培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猴头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包括;
S31:将长出菌丝的栽培瓶置于温度为16-18℃、空气湿度为75-85%和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000mg/kg的暗培养条件下培养至长出原基;
S32:待原基至少长至所述下盖时,将栽培瓶置于温度为16-18℃、空气湿度为85-95%和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000mg/kg的光照条件下培养至长出幼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猴头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为白光或者蓝光,且持续照射1-2h。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猴头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为200-4001x的蓝光,且持续照射1-2h。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猴头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中,将所述上盖之前,该猴头菇的栽培方法还包括:
将菌丝发满的栽培瓶置于温度为16-18℃、空气湿度为75-85%和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000mg/kg并在暗培养条件下培养24h。
CN202311103505.6A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猴头菇的栽培方法 Pending CN1170637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03505.6A CN117063777A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猴头菇的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03505.6A CN117063777A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猴头菇的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63777A true CN117063777A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16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03505.6A Pending CN117063777A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猴头菇的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6377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48564B (zh) 一种香菇的工厂化生产方法
CN109757307B (zh) 适用于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株及其工厂化栽培方法
CN102050673B (zh) 食用菌木株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02273378B (zh) 一种海鲜菇的瓶栽方法
CN103270887B (zh) 蚕蛹北冬虫夏草工厂化栽培技术
CN105210671A (zh) 一种段木灵芝培育方法
CN106818207B (zh) 一种金针菇的袋栽直生法
KR101662392B1 (ko) 흰목이 버섯 재배용 배지 및 흰목이 버섯 재배방법
CN109197381B (zh) 一种固体菌种液化种植海鲜菇的方法
CN101715696A (zh) 灰树花工厂化栽培方法
CN105453894A (zh) 一种瓶载金针菇高产的方法
CN105684733A (zh) 袋栽金针菇培育方法
KR101148759B1 (ko) 자실체의 모양을 균일하게 만드는 버섯의 병재배 방법
CN102369838B (zh) 蘑菇的液体种菌的生产方法
KR100823541B1 (ko) 꽃송이버섯 재배방법
CN106856984A (zh) 一种珊瑚状猴头菌树花及其栽培方法
CN106676018B (zh) 一种适用于标准化工厂的双孢菇菌种繁育方法
CN105379556A (zh) 一种采用温控式出菇管理技术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方法
CN102286385B (zh) 一种球孢白僵菌的分阶段固体培养方法
CN107711285A (zh) 一种栽培瓶工厂化栽培猴头菇的方法
US4987698A (en) Mushroom cultivation
CN106171511A (zh) 一种白灵菇的瓶栽方法
CN110150032A (zh) 一种食用菌谷粒菌种的制作方法
CN108184548B (zh) 一种棕色蘑菇高密度液体发酵方法
CN109247190A (zh) 一种白参菌株及其白参短周期工厂化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