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42990A - 具有提升推动件的提升车桥悬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提升推动件的提升车桥悬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42990A
CN117042990A CN202280022485.7A CN202280022485A CN117042990A CN 117042990 A CN117042990 A CN 117042990A CN 202280022485 A CN202280022485 A CN 202280022485A CN 117042990 A CN117042990 A CN 1170429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
pad
pusher
leaf spring
axle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24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T·达丁
S·T·林赛
R·M·埃滕霍夫
M·P·罗宾逊
R·J·奥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drickson USA LLC
Original Assignee
Hendrickson USA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drickson USA LLC filed Critical Hendrickson USA LLC
Publication of CN117042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429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1/0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 B60G11/26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having fluid springs only, e.g. hydropneumatic springs
    • B60G11/27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having fluid springs only, e.g. hydropneumatic springs wherein the fluid is a ga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1/0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 B60G11/32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having springs of different kinds
    • B60G11/34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having springs of different kinds including leaf springs
    • B60G11/46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having springs of different kinds including leaf springs and also fluid springs
    • B60G11/465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having springs of different kinds including leaf springs and also fluid springs with a flexible wa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2/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spring, damper or actuator
    • B60G2202/10Type of spring
    • B60G2202/11Leaf sp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2/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spring, damper or actuator
    • B60G2202/10Type of spring
    • B60G2202/15Fluid spring
    • B60G2202/152Pneumatic sp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10Mounting of suspension elements
    • B60G2204/12Mounting of springs or dampers
    • B60G2204/121Mounting of leaf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10Mounting of suspension elements
    • B60G2204/14Mounting of suspension arms
    • B60G2204/148Mounting of suspension arms on the unsprung part of the vehicle, e.g. wheel knuckle or rigid ax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40Auxiliary suspension parts; Adjustment of suspensions
    • B60G2204/47Means for retracting the suspension
    • B60G2204/4702Means for retracting the suspension pneumatic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结合有提升推动件的提升车桥悬架系统。该提升推动件包括第一衬垫、第二衬垫以及将第一衬垫和第二衬垫固定成彼此成固定关系的刚性支撑臂。第一衬垫附接到提升弹簧,第二衬垫固定到主支撑构件/板簧的底表面。提升弹簧的致动致使车桥被提升脱离与地面的接触。

Description

具有提升推动件的提升车桥悬架系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21年3月19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63/163,539的权益和优先权,该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用于轮式车辆(例如,重型卡车、商用车辆和拖车)的辅助提升车桥悬架系统。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辅助提升车桥悬架系统,其具有用于选择性地提升和降低车辆的车轮轴承辅助车桥以与道路接合和脱离与道路的接合的经改进的机构。
背景技术
在本领域中众所周知的是对于某些车辆(例如,重型卡车、商用车辆和半拖车等)而言需要具有至少一个(并且通常多于一个)指定的车轮轴承车桥悬架系统(多个系统),其能够选择性地升高和降低,以与路面承载接合和脱离与路面的承载接合。这种需要的出现通常是为了使车辆能够合法地满足公路最大限重法律的要求以及在车辆受载时提供额外的安全措施。在这方面,这种最大限重法律通常不仅规定了车辆的最大重量,而且还进一步规定所需数量的车桥需要以一定方式间隔开,以便将车辆及其货物的重量分布在车辆的选定长度上。这种额外的车桥及其附接的悬架系统通常被称为辅助或可提升或提升车桥悬架系统。
合法地运载法律所允许的最大载重量(货物)的能力往往在经济上转化为利润最大化以及更经济高效地使用车辆。
然而,相对于不可提升车桥悬架系统,提升车桥悬架系统有可能增加所需维护工作的复杂性以及频率和性质。在尝试开发商业上可行的提升车桥悬架系统时面临挑战,即,在降低车辆悬架的重量、复杂性以及购买和维护成本的同时还要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公开解决了在现有技术悬架系统中所发现的缺点。
发明内容
具有可以在本文描述和要求保护的装置和系统中单独或一起体现本主题的若干方面。这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与主题的其他方面组合使用,并且这些方面一起的描述并不旨在排除单独使用这些方面,也不排除如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的那样单独要求保护这些方面。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一种提升车桥悬架组件包括吊架支架、车桥和板簧。板簧包括前臂和座部。板簧被配置为用于使用车桥联接紧固件在座部的位置处联接到车桥。板簧的前臂具有顶表面和底表面并且是大体实心构造,而且包括孔眼或连接到孔眼延伸部。板簧被配置为用于可枢转地安装到吊架支架。车桥悬架还包括成操作关系布置的提升支架、提升弹簧和提升推动件(paddle)。提升支架的第一端部部分固定到吊架支架,提升支架的第二端部部分连接到提升弹簧的第一端部部分。该推动件包括第一衬垫、第二衬垫和第一刚性支撑臂,所述第一刚性支撑臂将第一衬垫与第二衬垫以彼此成固定的关系进行连接。提升推动件的第一衬垫附接到提升弹簧的第二端部部分。提升弹簧致动并且负载被从提升弹簧传递到提升推动件,再从提升推动件传递到板簧,从而致使车桥被提升脱离与地面的接触。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提升车桥悬架的板簧和提升推动件的组合。板簧包括前臂和座部并且被配置为用于在座部的位置处联接到车桥。板簧的前臂具有顶表面和底表面并且为大体实心构造,而且包括孔眼或连接到孔眼延伸部以允许板簧和提升推动件的组合可枢转地安装到车辆吊架支架。提升推动件包括第一衬垫、第二衬垫以及将第一衬垫与第二衬垫以彼此成固定的关系进行连接的第一刚性支撑臂。
附图说明
在描述优选示例时,参考附图,在所述附图中相同的部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在所述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安装到车辆底盘的提升车桥悬架系统的两侧的左侧立视图,该提升车桥悬架系统结合有板簧和提升推动件;
图2是图1的提升车桥悬架系统的左侧的左侧立视图,其中,用虚线表示选定的部件;
图3是图2的主题的左侧立视图,其中,车桥处于提升位置;
图4是来自图1至图3的提升车桥悬架系统的提升支架的左侧后透视图;
图5是图4的支架的左侧立视图,图4的支架的右侧立视图和左侧立视图互为镜像;
图6是图4的支架的俯视平面图;
图7是图4的支架的仰视平面图;
图8是图4的支架的前立视图;
图9是图4的支架的后立视图;
图10是1至图3的提升推动件的右后透视图;
图11是图10的提升推动件的后立视图;
图12是图12的提升推动件的前右侧透视图;
图13是图10的提升推动件的前立视图;
图14是图10的提升推动件的俯视平面图;
图15是图10的提升推动件的左侧立视图,图10的主题的右侧立视图和左侧立视图互为镜像;
图16是图10的提升推动件的仰视平面图;
图17是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定位器支架的左侧上部透视图;
图18是图17的定位器支架的俯视平面图;
图19是图17的定位器支架的仰视平面图;
图20是图17的定位器支架的左侧立视图,图17的定位器支架的右侧立视图和左侧立视图互为镜像;
图21是图17的定位器支架的后立视图;
图22是图17的定位器支架的前立视图;
图23是图1至图3的实施例的具有选定部件的板簧的局部俯视平面图;
图24是图23的主题的局部仰视平面图;
图25是沿着其线25-25截取的图24的主题的剖面后立视图;
图26是沿着其线23-23截取的图23的主题的左侧的剖面侧视图;
图27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安装到车辆底盘的提升车桥悬架系统的左侧立视图,该提升车桥悬架系统结合有板簧和提升推动件,并且其中以虚线表示选定的部件;
图28是图27的板簧、孔眼延伸部和提升推动件的左侧立视图;
图29是图28的主题的左侧前透视图;
图30是图29的主题的左侧后透视图;
图31是图29的主题的俯视立视图;
图32是图29的主题的仰视立视图;
图33是图29的主题的后立视图;
图34是图29的主题的前立视图;
图35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具有孔眼延伸部、衬套、板簧的前臂和紧固件的提升推动件的左侧上部透视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是为了提供对本主题的描述的目的,并且应当理解的是主题可以以未详细示出的各种其他形式和组合来实施。因此,本文所公开的特定设计和特征不应被解释为限制如所附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主题。
结合有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提升推动件70的提升车桥悬架系统总体以附图标记15表示(图1)。图1移除了车轮端部和制动器,以便更清楚地看到本文将提及或讨论的部件。纵向延伸的车架构件12出现在车辆底盘的每一侧上。横向延伸的车桥13设置在车架构件12的下方。
结合有第一示例性提升推动件70的提升车桥悬架系统15包括纵向取向的悬架连杆或主支撑构件,所述悬架连杆或主支撑构件在该示例中为板簧2的形式。应当理解的是纵向取向的悬架连杆无论是处于先导臂构型还是处于如图1所示的拖曳臂构型中都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单板簧,所述单板簧可以是包括如图1所示的前臂6和座部2的半板簧;梁弹簧;全板簧或多板簧。图1所示的提升车桥悬架系统15中的板簧2以上悬布置方式在车桥13上方延伸。在其他悬架系统中,悬架连杆可以在不背离本公开的范围的前提下在车桥13上方、下方、穿过车桥或围绕车桥延伸。
车桥13使用车桥联接组件连接或固定到板簧2,在该示例中,所述车桥联接组件以下文所讨论的方式将车桥13在座部4的位置处刚性地固定到板簧2。板簧13具有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包括圆柱形孔眼部分或孔眼8,所述圆柱形孔眼部分或孔眼利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材料和技术可移动地连接或可枢转地连接到车架吊架支架11,所述材料和技术可以包括视情况而定例如使用衬套组件8a和枢轴螺栓9、螺纹螺母或连接件9a以及端板或端盖9b。车桥13和板簧2围绕旋转轴线枢转。在正常使用期间,车桥13和板簧2的行进路径或运动大体遵循大部分由主支撑构件经由吊架支架11与车辆车架的枢转连接所限定的弧。
车桥联接组件将车桥13可操作地联接到板簧2。从顶部安装衬垫开始从上向下,车轴联接组件包括:顶部安装衬垫或第一安装衬垫21,其也被称为第一导向板或夹板;设置在板簧2的座部4和车桥13之间的后倾楔形件(caster wedge)或中间衬垫22;和底部安装衬垫或第二安装衬垫24,其也被称为第二导向板或夹板,所述第二导向板或夹板包括提供用于安装空气弹簧30的平台的向后延伸部26,所述空气弹簧还在其顶端处安装到车辆车架构件12。一对U形紧固件组件25、27用于将前述部件以彼此成固定的关系夹持在一起,所述一对U形紧固件组件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被示出为第一U形螺栓和连接件以及第二U形螺栓和连接件。减震器34在其上端处可枢转地连接到安装在车辆车架构件12上的支架并且在其底端处附接到底部安装衬垫23的向后延伸部24。尽管本公开采用了空气弹簧30,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这种构型,并且可以在不背离本公开的范围的前提下与其他悬架类型一起部署:诸如像US 9,050,873中所示的悬架类型,其采用带有空气弹簧和没有空气弹簧的具有减震器34的直单板簧设计;以及在本文中提及或公开的其他悬架类型。
板簧保持器32被构造为带,以便如果板簧2在车辆运行期间断裂,则缠绕并且捕获该板簧。在图2中,板簧保持器的一端固定在顶部衬垫21和板簧2的座部4之间。板簧保持器向前并且围绕孔眼8延伸,以便固定在板簧2的前臂6的前端部部分的底表面和推动件70的顶部衬垫76之间。
提升弹簧60的第一端部部分62固定到其的提升支架50(图4至图9)在第一端部部分或上部分处固定到车架吊架支架11。提升支架50用作吊架支架12的延伸部并且提供相对于提升弹簧60和提升推动件70的大体静止平台以用于安装提升弹簧60。在该示例中,提升支架50包括主体52,所述主体具有被配置为用于附接到吊架支架的第一端部部分或上端部部分。第二端部部分或下端部部分拥有用于安装提升弹簧60的第一端部部分62的盘或衬垫54。已安装的提升弹簧60的第二端部或可移动端部64被第一示例性提升推动件70接收或固定到第一示例性提升推动件,如下文进一步讨论的那样。
图2示出了图1的提升车桥悬架系统的一侧,其中,用虚线示出了吊架支架,以更好地示出第一示例性提升推动件70,所述第一示例性提升推动件在孔眼8后方和附近固定到板簧2的前臂6。类似的系统将设置在车辆的相对侧上。
图3示出了处于提升位置中的图2的主题,所述提升位置将提升车桥的车轮(未示出)以脱离与地面的接触。在提升模式下,提升弹簧被致动,从而致使提升弹簧将负载传递到提升推动件,所述提升推动件提升板簧和车桥,以使得车桥不再处于通过其车轮(未示出)与地面相接合的位置。空气弹簧(如果存在)可以释放由其当车桥处于与地面相接合的位置时所施加的部分或全部向下压力。
在本公开的第一示例中,在图10至图16中单独示出的推动件70包括连接到第二衬垫76的第一衬垫72。第一衬垫72和第二衬垫76各自在提升推动件70的外部上拥有接合表面,用于将所述第一衬垫和所述第二衬垫分别附接或牢固地固定到提升弹簧60的可移动端部64和板簧的底表面。在图1至图3的示例中,第一衬垫72和第二衬垫76的大体平面的外部接合表面基本彼此垂直或相互略微成钝角。然而,第一衬垫72和第二衬垫76以及它们各自的接合表面的尺寸、间距、取向和几何形状可以在不背离本公开的范围的前提下根据它们附接到的悬架部件的尺寸、间距、取向和几何形状变化。限定在第二衬垫中以及限定在板簧2的前臂6中的对应孔(76a,6a)配准定位并且接收合适的紧固件77。
第一衬垫72和第二衬垫76直接地或间接地经由大体平面的中间衬垫、壁或板74连接或连结在提升推动件70的外部上,所述中间衬垫、壁或板形成桥接件,诸如像如图12所示。第一衬垫72、中间衬垫74和第二衬垫76一起形成连续的外壁,所述外壁从第一衬垫与提升弹簧60的可移动端部64的附接部延伸到第二衬垫与板簧2的牢固的固定部。如图15所示,第一推动件的该部分的竖直剖面或侧立视图可以由三个分段限定或表征,每个所述分段均具有不同的取向角度。如图15所示,与第一衬垫相关联的大体竖直的第一分段和与第二衬垫相关联的大体水平的最后分段经由与中间衬垫相关联的分段连接,所述分段在图15所示的示例中具有与第一分段和第三分段不同的取向。
该第一示例的提升推动件70还包括第一刚性支撑臂80和第二刚性支撑臂84。第一刚性支撑臂80和第二刚性支撑臂84是大体平面的,大体相互平行,并且沿着第一推动件70的侧向维度间隔开,从而分别定位在提升推动件70的内侧和外侧上。在第一示例中,第一刚性支撑臂和第二刚性支撑臂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然而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中,第一刚性支撑臂和第二刚性支撑臂也可以在不背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变化。第一刚性支撑臂80和第二刚性支撑臂84的前表面和顶表面或边缘通过焊件(如图10和图15所示)或者通过其他合适的紧固器件连结或以其他方式固定到第一衬垫72和第二衬垫76以及任何中间衬垫74或桥接件,所述中间衬垫或桥接件连接或连结第一衬垫72和第二衬垫76。在第一示例中,当第一刚性支撑臂和第二刚性支撑臂从上向下行经推动件70时,第一刚性支撑臂和第二刚性支撑臂的前表面和顶表面或边缘连续地遵循由第一衬垫72、中间衬垫74和第二衬垫76所限定的推动件70的内部几何形状(参见,例如图10、图12和图15)。这种构造有助于有效地处理和分布应力负载并且最大限度地减少应力集中。
从上向下,第一刚性支撑臂80和第二刚性支撑臂84的后边缘或后表面从第二衬垫的底表面的后边缘大体笔直向下下降。然后,第一刚性支撑臂和第二刚性支撑臂弧形转弯,直到后边缘或后表面的切线大体水平,该切线大体是中间衬垫74的底边缘的高度。第一刚性支撑臂80和第二刚性支撑臂84的后边缘或后表面随后在相反方向上再次转弯,以便在形成转折点或转折区域时所述后边缘或后表面继续下降。在底部衬垫72的顶部处或稍高于底部衬垫的顶部,第一刚性支撑臂80和第二刚性支撑臂84的后边缘或后表面以大体直线取向,使得在推动件70的下半部中形成楔形,该楔形在推动件70的底部处与第一衬垫的内表面会合。
当第一刚性支撑臂80和第二刚性支撑臂84通过焊件或其他合适的紧固器件固定到具有第一取向的第一衬垫72、具有第二取向的第二衬垫76和具有在第一取向和第二取向之间的第三取向的中间衬垫74或桥接件时,示例性提升推动件70实现了抵抗提升车桥13并且保持车桥13脱离与地面相接触所需的主要压缩和拉伸负载的强度,与此同时保持适应试图扭转提升推动件70的力所需的柔顺性,如果管理不当,该力可能会损坏提升弹簧60或其他附接部件。当板簧扭转或旋转时,诸如像在侧倾运动或十字轴铰接期间,板簧可能会受到这种力。在这些事件发生期间,车桥的一侧向上移动,而车桥的另一侧向下移动,从而导致板簧围绕其纵向轴线扭转或旋转。这种力在拖曳式板簧悬架中可能比在拖曳式刚性梁悬架中更大。
在图17至图22中单独示出的定位器支架40使用螺纹紧固件77牢固以及可逆地固定到第一示例性提升推动件70,以有助于板簧和第一支架在安装期间纵向对准并且在车辆运行期间保持该对准。定位器支架40包括大体水平的基部42和大体竖直的臂部分。基部42大体类似于T形并且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细长的杆或主干。基部42的第一部分被接收在顶部衬垫76的下侧上由平行的间隔开的第一刚性支撑臂80和第二刚性支撑臂84形成的槽中。基部42的第一部分的侧向边缘平行延伸,随后渐缩43,之后该侧向边缘侧向张开以形成基部42的肩部部分44,所述肩部部分包括第一侧向端部部分和第二侧向端部部分,然后所述第一侧向端部部分和所述第二侧向端部部分竖直延伸且同时间隔开以分别形成第一臂46和第二臂48,每个臂均可以抵接接收在第一臂46和第二臂48之间的板簧2的中性轴线3处的侧向表面(图24、25)。限定在板簧2的前臂6的前端部部分(孔眼8的后方)、提升推动件7的顶部衬垫76以及定位器支架40的基部42中的每一个中的相应孔(6a、76a、42a)通过这些结构的相对定位而配准,以接收紧固件77并且形成本公开的板簧、提升推动件170组件(图26)。板簧保持器32的前端也由紧固件77固定在板簧保持器孔32a中(图33)。
应当注意的是,虽然第一示例的提升推动件70被示出为使用包括孔眼8的板簧2,但是其也可以利用其中前臂连接到孔眼延伸部的板簧来操作。
在图27至图34中示出了本公开的第二示例,并且其包括许多与先前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因此,上面关于第一示例的相同附图标记和描述适用于那些相同的部件。
结合有第二示例性提升推动件170的提升车桥悬架系统总体上用附图标记115表示(图27)。该第二示例性提升推动件170适合与制造成没有孔眼或旨在有助于板簧与车辆车架12或车辆车架吊架11的枢转连接的其他远侧端部构型的板簧一起使用。该第二示例的板簧102包括前臂106和座部104并且在前臂106的前端处连接或固定到孔眼延伸部108。
该第二示例的提升推动件170包括第一衬垫172和第二衬垫176,所述第一衬垫和所述第二衬垫间隔开并且一体地形成在框架中,或者以彼此固定的关系固定到框架,所述提升推动件还包括第一臂或前臂180、第二臂或后臂184、以及第三臂或内臂183。第一衬垫172定位成拥有用于附接到提升弹簧60的第二端部或可移动端部64的前表面或外表面或接合表面。第一衬垫172大体竖直取向并且定位在提升推动件170的下部分和前部分中,并且与第一臂180一体地形成或使用其他紧固件牢固地固定到第一臂,所述第一臂配置作为第一衬垫172在其后表面上行经的细长轨道或框架构件。第二衬垫176定位在提升推动件170的上部分中并且拥有用于接合板簧102的底表面的面向上的接合表面。
框架的第一臂或前臂180具有与第一衬垫172一体地形成或使用其他紧固件牢固地固定到第一衬垫的下端部部分或第一端部部分,第一臂180从所述第一衬垫在大体竖直方向上延伸。当第一臂180到达提升推动件170的顶部时,其在提升推动件170的上前区段中形成弧形,之后第一臂的上端部部分或第二端部部分与顶部衬垫或第二衬垫176的前端部部分或后表面一体地形成或使用其他紧固件固定到顶部衬垫或第二衬垫的前端部部分或后表面。
框架的第二臂或后臂184具有与第一衬垫172的底后部分一体地形成或使用其他紧固件固定到第一衬垫的底后部分的下端部部分或第一端部部分,所述下端部部分或第一端部部分,第二臂184从所述第一衬垫的底后部分沿着远离第一衬垫172的竖直和水平方向对角地延伸。在第一衬垫172的接合表面的顶部边缘处或稍高于第一衬垫的接合表面的顶部边缘,第二臂184改变其取向以主要在大体垂直于板簧102的竖直方向上上升,并且在提升推动件170的侧向维度上的尺寸增加,直到其到达提升推动件170的顶部,在此处第二臂随后在向前方向上转弯以拥有与顶部衬垫或第二衬垫176的后端部部分或后表面一体地形成或使用其他紧固件固定到顶部衬垫或第二衬垫的后端部部分或后表面的顶端部分或第二端部部分。第二臂184在提升推动件170的侧向维度上的尺寸增加有助于提升推动件170的负载能力,并且当第二臂184如本文所述和所示牢固地固定到孔眼延伸部108时,该第二臂有助于提升推动件170弹簧的组合抵抗试图使得板簧围绕其纵向轴线扭转或旋转的力。
框架的第三臂或内臂183延伸穿过第二示例性提升推动件170的框架的内部。第三臂的第一端部或前端部在第一衬垫172处或稍高于第一衬垫与第一臂或前臂180一体地形成或使用其他紧固件固定到第一臂或前臂。第三臂的第二端部或后端部与第二臂或后臂184一体地形成或使用其他紧固件固定到第二臂或后臂。当以这种方式配置时,第三臂或内臂183有助于限定提升推动件170的上区段和下区段:上区段具有限定纵向和竖直设置的窗口188的四个侧面,下区段通常限定纵向和竖直设置的三角形或楔形186,所述三角形或楔形在推动件170的中间区段中最大并且在第一衬垫172的基部处与第一衬垫172的后表面会合。壁填充下区段的内部以增加强度。上区段中没有壁减轻了推动件170的重量。应当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公开的情况下,提升推动件170的上区段和下区段的尺寸和形状可以变化。
第二实施例的孔眼延伸部108包括呈圆柱体或大体圆柱形部分108a形式的孔眼,其配置成接收衬套组件108b。圆柱体108a的外表面包括大体向下延伸的第一安装设置109和大体向后延伸的第二安装设置110,所述第一安装设置和所述第二安装设置一起允许孔眼延伸部108附接或固定到提升推动件170和板簧102的前臂106的前端部部分中的每一个并且当固定在一起时允许该组件可枢转地安装到车辆吊架支架11。
在该第二示例中,第一安装设置109和第二安装设置110是定位在孔眼延伸部108的圆柱形部分108a的外表面上并且间隔开的延伸部。
孔眼延伸部108的第一安装设置109位于大体圆柱形部分108a的五点钟位置和六点钟位置之间并且被配置成抵接推动件170的第一臂180处的位于第一衬垫172的顶部和提升推动件170的顶部之间的第一安装区段182。如图28所示,限定在孔眼延伸部108的第一安装设置109中和推动件170的第一臂180的第一安装区段182中的相应孔通过孔眼延伸部108和提升推动件170的相对定位而配准放置,以接收紧固件181以有助于将孔眼延伸部108和提升推动件170牢固地固定在一起。
孔眼延伸部108的第二安装设置位于从第一安装设置逆时针大约八十(80)至一百(100)度处。板簧102的前臂106的前端部部分定位在孔眼延伸部108的第二安装设置110和提升推动件170的第二衬垫176之间,以将这三个结构中的每一个中的相应的孔以配准的关系放置。紧固接收在相应孔(110a、110b、110d;106a、106b、106c、106d;176a、176b、176c、176d)中的紧固件(177a、177b、177c、177d),以有助于以相对于彼此成牢固固定的关系固定这三个结构。板簧保持器132的前端部也由紧固件(177c,177d)固定在板簧保持器孔132c、132d中(图33)。
图38中示出了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并且其包括许多与之前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因此,上面关于第一示例的相同附图标记和描述适用于那些相同的部件。在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中(图35),示例性提升推动件270和包括衬套组件208b的孔眼延伸部208一体地形成为一件式构造。
前述示例的每个结构均可以由各种材料构造而成,包括钢、球墨铸铁、铝、合金或其他合适的基本上刚性的材料。还应当理解的是,零部件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法制造而成,例如通过铸造、锻造、机械加工等。对于每个零部件而言不需要使用相同的材料和/或制造方法。转向节部件的制造还可以包括机械加工,例如钻孔和/或攻丝孔或者使接合表面变平,如本文进一步讨论的那样。
应当理解的是,在整个本公开中,关于所提供的所有示例的描述,诸如上、下、顶部、底部、左、右、前和后的术语都是相对术语并且不旨在限制,这是因为它们取决于使用它们的上下文以及装置当时的相对位置。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本主题的原理的一些应用的说明。在不背离要求保护的主题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修改,包括本文单独公开或要求保护的特征的组合。由于这些原因,本公开的范围不限于以上描述,而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并且应当理解的是,权利要求可以针对本公开的特征,包括本文单独公开或要求保护的特征的组合。

Claims (20)

1.一种提升车桥悬架系统,所述提升车桥悬架系统包括,
-配置为用于附接到车辆车架的吊架支架;
-车桥;
-板簧,所述板簧包括前臂和座部,所述前臂从所述座部向前延伸,所述前臂具有顶表面和底表面并且为大体实心构造,所述板簧配置为用于使用车桥联接紧固件在所述座部的位置处联接到所述车桥,所述板簧的所述前臂包括孔眼或连接到孔眼延伸部,所述板簧配置为引用可枢转地安装到所述吊架支架;
-提升支架和提升弹簧,所述提升支架的第一端部部分固定到所述吊架支架,所述提升支架的第二端部部分连接到所述提升弹簧的第一端部部分;
-提升推动件,所述提升推动件包括第一衬垫、第二衬垫和第一刚性支撑臂,所述第一衬垫提供用于将所述第一衬垫附接到所述提升弹簧的第二端部部分的接合表面,所述第二衬垫提供用于将所述第二衬垫固定到所述板簧的所述前臂的所述底表面的接合表面,并且所述第一刚性支撑臂连接所述第一衬垫和所述第二衬垫,以支撑所述第一衬垫和所述第二衬垫相对于彼此的固定位置;
-其中,所述提升支架、所述提升弹簧和所述提升推动件配置为用于彼此成操作关系布置,其中通过所述提升弹簧的致动,负载从所述提升弹簧传递到所述提升推动件,再从所述提升推动件传递到所述板簧,从而致使所述车桥被提升以脱离与地面的接触。
2.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提升车桥悬架,其中,所述提升弹簧包括空气弹簧。
3.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提升车桥悬架,其中,所述提升弹簧定位在所述板簧下方。
4.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提升车桥悬架,其中,所述提升弹簧配置成沿着平行于所述板簧的所述前臂或不与所述板簧的所述前臂相交的中心操作轴线伸展和收缩。
5.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提升车桥悬架,其中,所述推动件进一步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衬垫和所述第二衬垫的第二刚性支撑臂,以进一步支撑所述第一衬垫和所述第二衬垫相对于彼此的固定位置。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提升车桥悬架,其中,所述第一衬垫以及所述第一刚性支撑臂和所述第二刚性支撑臂中的至少一个刚性支撑臂形成在所述提升推动件的底部处会合的楔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车桥悬架,其中,所述第一刚性支撑臂和所述第二刚性支撑臂彼此间隔开地定位在所述提升推动件的相对侧上。
8.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提升车桥悬架,其中,所述板簧的所述前臂包括孔眼,所述孔眼与所述板簧一体地形成为一件式构造。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车桥悬架,其中,所述第一刚性支撑臂和所述第二刚性支撑臂在形状和尺寸上相似并且分别定位在所述提升推动件的内侧和外侧上,以分别形成所述提升推动件的内侧面和外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车桥悬架,其中,所述第一刚性支撑臂和所述第二刚性支撑臂是板。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车桥悬架,其中,所述第一衬垫和所述第二衬垫还通过中间衬垫彼此连接以形成连续壁,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衬垫、所述中间衬垫和所述第二衬垫各自有不同的取向。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提升车桥悬架,其中,所述第一衬垫、所述中间衬垫和所述第二衬垫由具有第一弯曲线和第二弯曲线的同一块材料形成,所述第一弯曲线大体平行于所述第二弯曲线,所述第一弯曲线代表所述第一衬垫和所述中间衬垫之间的边界线,所述第二弯曲线代表所述中间衬垫和顶部衬垫之间的边界线。
13.根据任意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提升车桥悬架,所述提升推动件包括定位器支架,所述定位器支架配置成在安装期间以及在车辆运行期间有助于所述板簧的所述前臂和所述提升推动件侧向对准,
所述定位器支架包括基部和臂部分,所述基部具有提供第一纵向端部部分和第二纵向端部部分的宽度和长度,所述基部的顶表面是大体平面的,所述臂部分具有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在所述第二纵向端部部分的相对侧上定位成位于彼此对面并且相对于所述基部部分在大体竖直方向上延伸,
其中,所述定位器支架的所述第一纵向端部部分的所述基部在如下位置处相对于所述提升推动件的所述第二衬垫固定:所述位置使得将所述定位器支架的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定位成在所述第二衬垫的顶表面上方延伸并且将所述板簧的所述第一臂接收在所述定位器支架的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之间。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提升车桥悬架,其中,所述定位器支架的所述基部定位在所述提升推动件的底表面的下方并且与所述底表面相接触,将所述定位器支架的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放置在所述顶部衬垫的后方,并且其中,所述板簧的前臂、所述提升推动件的顶部衬垫和所述定位支架使用至少一个紧固件固定在一起。
15.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车桥悬架,其中,所述第一刚性支撑臂和所述第二刚性支撑臂在形状和尺寸上不同并且在所述提升推动件的纵向维度上间隔开,所述第一刚性支撑臂定位在所述提升推动件的前部中,所述第二刚性支撑臂定位在所述提升推动件的后部中。
16.根据权利要求5至7、15所述的提升车桥悬架,其中,所述提升推动件包括纵向和竖直设置的窗口,所述窗口至少部分地由所述第一刚性支撑臂的定位在所述提升推动件的前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刚性支撑臂的定位在所述提升推动件的后部中的至少一部分限定。
17.根据权利要求5至7、15或16所述的提升车桥悬架,其中,所述第二刚性支撑臂的所述至少一部分随着其在竖直方向上延伸而在侧向维度上的尺寸增加。
18.根据权利要求5至7、15、16或17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车桥悬架,所述板簧的所述前臂连接到所述孔眼延伸部,所述孔眼延伸部包括圆柱形部分以及间隔开并且定位在所述圆柱形部分的外表面上的第一安装设置和第二安装设置,
所述提升推动件的所述第一刚性支撑臂包括定位在所述提升推动件的前部中的安装区段,所述孔眼延伸部的所述第一安装设置牢固地固定到所述安装区段,
所述板簧的所述前臂具有前端部部分,所述前端部部分定位在所述孔眼延伸部的所述第二安装设置和所述提升推动件的所述第二衬垫的顶表面之间,
所述孔眼延伸部的所述第二安装设置、所述板簧的所述前臂的所述前端部部分和所述提升推动件的所述第二衬垫使用至少一个紧固件牢固以及可逆地固定在一起。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提升车桥悬架,其中,所述孔眼延伸部的所述第一安装设置与所述提升推动件的所述第一刚性支撑臂的所述安装区段一体地形成为一件式构造。
20.一种用于提升车桥悬架的板簧和提升推动件的组合,所述板簧和提升推动件的组合包括:
板簧,所述板簧包括前臂和座部,所述前臂从所述座部向前延伸,所述前臂具有顶表面和底表面并且为大体实心构造,所述板簧配置为用于在所述座部的位置处联接到车桥,所述板簧的所述前臂包括孔眼或连接到孔眼延伸部,以允许所述板簧和所述提升推动件的组合可枢转地安装到车辆吊架支架;
提升推动件,所述提升推动件包括第一衬垫、第二衬垫和第一刚性支撑臂,所述提升推动件的所述第一衬垫提供接合表面,以将所述第一衬垫附接到安装的提升弹簧的可移动端部,所述提升推动件的所述第二衬垫提供接合表面,用于将所述第二衬垫固定到所述板簧的所述前臂的所述底表面,并且所述第一刚性支撑臂连接所述第一衬垫和所述第二衬垫,以支撑所述第一衬垫和所述第二衬垫相对于彼此的固定位置。
CN202280022485.7A 2021-03-19 2022-03-18 具有提升推动件的提升车桥悬架系统 Pending CN1170429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163539P 2021-03-19 2021-03-19
US63/163,539 2021-03-19
PCT/US2022/020987 WO2022198070A1 (en) 2021-03-19 2022-03-18 Lift axle suspension systems with lift paddl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42990A true CN117042990A (zh) 2023-11-10

Family

ID=81325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2485.7A Pending CN117042990A (zh) 2021-03-19 2022-03-18 具有提升推动件的提升车桥悬架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74040A1 (zh)
EP (1) EP4308389A1 (zh)
CN (1) CN117042990A (zh)
AU (1) AU2022237659A1 (zh)
CA (1) CA3212709A1 (zh)
MX (1) MX2023010880A (zh)
WO (1) WO20221980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7100A1 (en) * 2022-08-31 2024-03-07 Vdl Weweler B.V. Axle lift with lever attached pivoting end of trailing arm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16069B1 (en) * 1999-08-16 2002-07-09 The Boler Company Underbeam axle lift assembly
ES2425021B2 (es) * 2011-11-30 2014-04-15 Accesorios Y Elevadores Valencia, S.L. Dispositivo elevador de conexión rápida
US9050873B2 (en) 2012-08-06 2015-06-09 Hendrickson Usa, L.L.C. Suspension system having a leaf spring
NL2019746B1 (en) * 2017-10-17 2019-04-24 Vdl Weweler Bv Axle lift
NL2019948B1 (en) * 2017-11-21 2019-05-27 Vdl Weweler Bv Axle lif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23010880A (es) 2023-09-29
US20240174040A1 (en) 2024-05-30
WO2022198070A1 (en) 2022-09-22
CA3212709A1 (en) 2022-09-22
AU2022237659A1 (en) 2023-09-28
EP4308389A1 (en) 2024-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16069B1 (en) Underbeam axle lift assembly
AU2010248944B2 (en) Suspension system for heavy and vocational vehicles
US9493048B2 (en) Motor vehicle axle suspension with longitudinal leaf spring
US10569814B2 (en) Lift axle auxiliary suspension systems
US5908198A (en) Center beam suspension system
US8459666B2 (en) Side-beam lift assembly for heavy-duty vehicles
US9193236B2 (en) Heavy-duty vehicle axle-to-beam or crossbrace-to-beam connection
US7198298B2 (en) Movable subframe for semi-trailers
US5791681A (en) Single beam suspension system
US20130277936A1 (en) Heavy-duty vehicle axle-to-beam or crossbrace-to-beam connection
US7841607B2 (en) Spring beam suspension system
US7178817B1 (en) Trailing arm suspension system
CN117042990A (zh) 具有提升推动件的提升车桥悬架系统
EP1447248A2 (en) Bracket for an air spring
CN104736359A (zh) 重型轴/悬架系统
CA3093746A1 (en) Rear railgear and railgear pin-off systems
US20190337347A1 (en) Suspension Travel Control System
WO2024047100A1 (en) Axle lift with lever attached pivoting end of trailing ar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