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10258B - 一种用于调平机构刚弹一体调平顶杆的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调平机构刚弹一体调平顶杆的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10258B
CN117010258B CN202311278193.2A CN202311278193A CN117010258B CN 117010258 B CN117010258 B CN 117010258B CN 202311278193 A CN202311278193 A CN 202311278193A CN 117010258 B CN117010258 B CN 1170102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jector rod
leveling
rod sleeve
spring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781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10258A (zh
Inventor
符传亮
李和薇
潘格格
李赛
王利欣
邰洋
胡成军
张新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707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Original Assignee
707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707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filed Critical 707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to CN20231127819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102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10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102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102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102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7Mechanical parametric or variational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04Constraint-based C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调平机构刚弹一体调平顶杆的设计方法。设计步骤:1、根据调平机构工作状况确定调平顶杆的受力;2、根据各顶杆受力进行弹簧的选型;3、根据弹簧的结构尺寸和工作行程确定顶杆套筒的尺寸;4、构建顶杆套筒有限元模型;5、确定顶杆套筒的载荷加载和边界条件;6、以体积分数最小为优化目标,以结构刚度和最大应力为约束,以单元密度为设计变量构建顶杆套筒的拓扑优化数学模型;7、对顶杆套筒进行建模。刚弹一体调平顶杆包括顶杆套筒、下盖、弹簧和调平顶杆,刚弹一体调平顶杆增加了弹性元件,弹性元件被压缩至近似刚体后仍保有精调所需的调平裕度,保证精调过程顺利进行,能够有效地提高调平精度并缩短调平所用的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调平机构刚弹一体调平顶杆的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平机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调平机构刚弹一体调平顶杆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调平机构设计是测绘仪器机械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测量结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保证测绘的准确性,在实际测绘前需要对测量机器人进行水平校正。
纵观当前测量机器人反向调平机构,大多数调平顶杆与调平基准平面均为刚性接触。调平过程分为粗调和精调,粗调使得各调平顶杆上升接触调平基准面,精调则是微调各调平顶杆的上升距离进而实现测量机器人的调平。这种调平方式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调平顶杆与调平基准面为刚性接触,由于调平顶杆的运动,调平基准平面容易产生不可逆的形变,极大影响调平精度;第二,在调平机构完成粗调后,调平顶杆与调平基准面相互接触,留给精调过程的调平裕度过小,导致调平时间大幅度增加。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调平机构刚弹一体调平顶杆的设计方法。本发明提出的刚弹一体调平顶杆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弹性元件,调平过程中,弹性元件被压缩至近似刚体后,仍保有精调所需的调平裕度,保证精调过程顺利进行。该调平机构能够有效地提高测量机器人的调平精度并缩短调平所用的时间。刚弹一体调平顶杆套筒中设有滑槽,大大降低了顶杆套筒结构的整体强度,因此,需要通过结构优化设计对顶杆套筒的结构强度进行加强。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调平机构刚弹一体调平顶杆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根据测量机器人的重量,确定各调平顶杆的受力大小。
S2:根据各调平顶杆的受力大小,进行调平顶杆内弹簧的选型。
S3:根据选好所述弹簧的结构尺寸和工作行程,确定顶杆套筒的整体尺寸。
S4:构建所述顶杆套筒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
S5:确定所述顶杆套筒在工作过程中的载荷加载和边界条件。
S6:以所述顶杆套筒的体积分数最小为优化目标,以所述顶杆套筒的结构刚度和最大应力为约束,以顶杆套筒有限元模型单元密度为设计变量,构建所述顶杆套筒的拓扑优化数学模型。
S7:对所述顶杆套筒进行建模,得到顶杆套筒具体结构。
本发明所述的刚弹一体调平顶杆包括顶杆套筒、下盖、弹簧和调平顶杆,所述顶杆套筒设有滑槽,对称设有两个第一螺钉孔,所述下盖对称设有两个第二螺钉孔和两个凹槽,所述调平顶杆对称设有两个螺纹孔;所述调平顶杆、弹簧、下盖依次装进所述顶杆套筒,所述弹簧的前端与顶杆套筒的前端相接触;用两个第一螺钉分别穿过所述弹簧缝隙、所述顶杆套筒的滑槽、所述下盖的两个凹槽通过所述调平顶杆的两个螺纹孔将调平顶杆固定;再用两个第二螺钉通过所述顶杆套筒的两个第一螺钉孔和下盖上的两个第二螺钉孔将所述顶杆套筒与下盖相固定。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解决了当前反向调平机构在调平过程中的两大问题:第一,调平顶杆与调平基准面为刚性接触,由于顶杆的运动,调平基准平面容易产生不可逆的形变,极大影响调平精度;第二,在调平机构完成粗调后,调平顶杆与调平基准面相互接触,留给精调过程的调平裕度过小,导致调平时间大幅度增加。
(2)本发明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弹性元件,调平过程中,弹性元件被压缩至近似刚体后,仍保有精调所需的调平裕度,保证精调过程顺利进行。该调平机构能够有效地提高测量机器人的调平精度并缩短调平所用的时间。
(3)刚弹一体调平顶杆套筒中设有滑槽,大大降低了顶杆套筒结构的整体强度,本发明通过结构优化设计对顶杆套筒的结构强度进行加强,获得更加可靠的套筒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调平机构刚弹一体调平顶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下盖放大的结构图;
图3是图1的整体装配正视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3的侧视图;
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
图7是图1中顶杆套筒结构正视图;
图8是图7的侧视图;
图9是图8的C-C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调平机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设计方法中顶杆套筒的初始有限元模型;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设计方法流程图。
图中:1—顶杆套筒;1-1—滑槽;1-2—第一螺钉孔;1-3—加强筋;2—下盖;2-1—第二螺钉孔;2-2—凹槽;3—弹簧;4—调平顶杆;4-1—螺纹孔;5—第一螺钉;6—第二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用于调平机构刚弹一体调平顶杆包括顶杆套筒1、下盖2、弹簧3和调平顶杆4,顶杆套筒1设有滑槽1-1,对称设有两个第一螺钉孔1-2,下盖2对称设有两个第二螺钉孔2-1和两个凹槽2-2,调平顶杆4对称设有两个螺纹孔4-1;调平顶杆4、弹簧3、下盖2依次装进顶杆套筒1,弹簧3的前端与顶杆套筒1的前端相接触;用两个第一螺钉5分别穿过弹簧缝隙、顶杆套筒1的滑槽1-1、下盖2的两个凹槽2-2,通过调平顶杆4的两个螺纹孔4-1将调平顶杆4固定;当调平顶杆4上下移动时,两个第一螺钉5将力传递到弹簧3上,弹簧3产生压缩或拉伸;再用两个第二螺钉6通过顶杆套筒1的两个第一螺钉孔1-2和下盖2的两个第二螺钉孔2-1将顶杆套筒1与下盖2相固定。
本发明设计原理:调平过程分为粗调平和精调平。粗调平过程为:调平电机带动顶杆向上运动,两个第一螺钉5将力传到弹簧3上,弹簧3产生压缩。当3个顶杆套筒与调平基准面相接触后,粗调平完成,弹簧被压缩至近似刚体状态,但仍有少量调节裕度。精调平过程为:通过传感器和调平算法计算,得出各调平顶杆所需上升的位移大小,电机带动调平顶杆向上缓慢运动,完成精调平。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用于调平机构刚弹一体调平顶杆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测量机器人的重量,确定各调平顶杆的受力大小。调平顶杆的受力大小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式中,F为每个调平顶杆的受力,单位:N;W为测量机器人的重量,单位:N;N为调平机构中调平顶杆个数。
S2:根据各调平顶杆的受力大小,进行调平顶杆内弹簧的选型。弹簧的选型包括弹簧的刚度、弹簧的直径,其中弹簧的刚度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式中,F为每个调平顶杆的受力,单位:N;λ为调平顶杆在调平过程中的行程,单位:mm;k为弹簧的刚度系数,单位:N/mm。
弹簧的直径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式中,k为弹簧的刚度系数, 单位:N/mm;d为弹簧的直径,单位:mm;D'为调平顶杆直径,单位:mm;n为弹簧有效圈数;G为弹簧的切变模量,单位:N/mm2
S3:根据选好弹簧的结构尺寸和工作行程,确定顶杆套筒的整体尺寸。选好弹簧的结构尺寸为弹簧的总体长度,根据所选弹簧的总体长度确定顶杆套筒的长度,根据选好弹簧的工作行程确定顶杆套筒滑槽的长度。
S4:构建顶杆套筒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顶杆套筒的有限元模型采用PSHELL单元进行建模,网格划分均为四边形网格(如图11所示),网格尺寸为1 mm×1 mm。
S5:确定所述顶杆套筒在工作过程中的载荷加载和边界条件。顶杆套筒在工作过程中的载荷加载为:在顶杆套筒顶端平面施加一个压强载荷,压强载荷大小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式中,p为压强载荷,单位:MPa;F为每个调平顶杆的受力,单位:N;π=3.14;r为顶杆套筒半径,单位:mm。
顶杆套筒在工作过程中的边界条件为:固定所述顶杆套筒底边及滑槽边缘的6个自由度。6个自由度为x轴的移动和旋转、y轴的移动和旋转、z轴的移动和旋转。
S6:以顶杆套筒的体积分数最小为优化目标,以顶杆套筒的结构刚度和最大应力为约束,以顶杆套筒有限元模型单元密度为设计变量,构建顶杆套筒的拓扑优化数学模型。
顶杆套筒拓扑优化数学模型为:
;式中,v为顶杆套筒体积分数;x为顶杆套筒有限元模型中各单元的密度;t为顶杆套筒的刚度,单位:N/mm;t D 为顶杆套筒刚度的下限值,单位:N/mm;s为顶杆套筒在工作状态下的最大应力,单位:MPa;s U 为顶杆套筒在工作状态下最大应力的上限值,单位:Mpa;l为顶杆套筒在工作状态下的最大位移值,单位:mm;F为每个调平顶杆的受力,单位:N;ρ为材料密度,单位:g/cm3E为材料弹性模量,单位:N/mm2
顶杆套筒在工作状态下的最大位移值l和顶杆套筒在工作状态下的最大应力s通过Optistruct求解器得出;若顶杆套筒拓扑优化数学模型不收敛,则修改约束条件;若顶杆套筒拓扑优化数学模型收敛,则直接进入步骤下一步。
修改约束条件是需要放宽约束条件(即减小顶杆套筒刚度的下限值t D 或增大顶杆套筒在工作状态下最大应力的上限值s U )。
S7:对顶杆套筒进行建模,得到顶杆套筒具体结构。
顶杆套筒最终设计方案如图7至图9所示,在重构顶杆套筒三维模型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制造因素,在顶杆套筒上加强筋1-3的相交处增加大小为R3的圆角,如图7所示。
实施例:如图10所示,调平机构测量机器人的调平方式为反向调平,测量机器人重心上方通过挂钩与调平基准面上的吊环相接触,调平过程通过驱动电机控制3根调平顶杆的相对运动实现测量机器人调平。
测量机器人总重72 kg(即G =706N),各调平顶杆的受力为:
根据实际调平情况需求,调平顶杆在调平过程中的行程λ定为30 mm。弹簧的刚度系数为:
根据实际调平情况需求,弹簧的有效圈数n定为5,调平顶杆的直径D'为22 mm,弹簧材料的切变模量G为72000N/mm2。根据以下公式能够确定弹簧的直径:
根据计算可得,弹簧的直径d约为5mm。
弹簧总长度为80 mm,顶杆套筒的长度也应为80 mm;弹簧的工作行程与顶杆套筒滑槽的长度相同,均为30 mm。
顶杆套筒的有限元模型如图11所示,顶杆套筒网格均为四边形网格,网格总数量为14621,网格尺寸为1 mm×1 mm。
顶杆套筒在工作过程中的边界条件为:固定顶杆套筒底边及滑槽边缘的6个自由度。
顶杆套筒在工作过程中的载荷加载情况为:在顶杆套筒顶端平面施加一压强载荷。压强载荷的大小为:
本实例中顶杆套筒的拓扑优化模型为:
;式中,v为体积分数;x为各单元的密度;t为顶杆套筒的刚度;t D 为顶杆套筒刚度的下限值,取值1175 N/mm;s为顶杆套筒在工作状态下的最大应力;s U 为顶杆套筒在工作状态下最大应力的上限值,取值30MPa;l为顶杆套筒在工作状态下的最大位移值;F为每个调平顶杆的受力,值为235 N;该顶杆套筒材料为钢,ρ为材料密度,取值为7.85g/cm3E为材料弹性模量,取值为2.1×105N/mm2
每一迭代步的顶杆套筒在工作状态下的最大位移值l和顶杆套筒在工作状态下的最大应力s通过Optistruct求解器得出。顶杆套筒的刚度t等于每个调平顶杆的受力F与顶杆套筒在工作状态下的最大位移l比值。
根据拓扑优化结果可以得出顶杆套筒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传力路径,在重构顶杆套筒三维模型过程中,应适当地在其传力路径上增加加强筋以提升整体结构的强度。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调平机构刚弹一体调平顶杆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根据测量机器人的重量,确定各调平顶杆的受力大小;
S2:根据各调平顶杆的受力大小,进行调平顶杆内弹簧的选型;
S3:根据选好所述弹簧的结构尺寸和工作行程,确定所述顶杆套筒的整体尺寸;
S4:构建所述顶杆套筒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
S5:确定所述顶杆套筒在工作过程中的载荷加载和边界条件;
S6:以所述顶杆套筒的体积分数最小为优化目标,以所述顶杆套筒的结构刚度和最大应力为约束,以顶杆套筒有限元模型单元密度为设计变量,构建所述顶杆套筒的拓扑优化数学模型;
S7:对所述顶杆套筒进行建模,得到顶杆套筒具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调平机构刚弹一体调平顶杆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刚弹一体调平顶杆包括顶杆套筒(1)、下盖(2)、弹簧(3)和调平顶杆(4),所述顶杆套筒(1)设有滑槽(1-1),对称设有两个第一螺钉孔(1-2),所述下盖(2)对称设有两个第二螺钉孔(2-1)和两个凹槽(2-2),所述调平顶杆(4)对称设有两个螺纹孔(4-1);所述调平顶杆(4)、弹簧(3)、下盖(2)依次装进所述顶杆套筒(1),所述弹簧(3)的前端与顶杆套筒(1)的前端相接触;用两个第一螺钉(5)分别穿过所述弹簧缝隙、所述顶杆套筒(1)的滑槽(1-1)、所述下盖(2)的两个凹槽(2-2)通过所述调平顶杆(4)的两个螺纹孔(4-1)将调平顶杆(4)固定;再用两个第二螺钉(6)通过所述顶杆套筒(1)的两个第一螺钉孔(1-2)和下盖(2)上的两个第二螺钉孔(2-1)将所述顶杆套筒(1)与下盖(2)相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调平机构刚弹一体调平顶杆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调平顶杆的受力大小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式中,F为每个调平顶杆的受力,单位:N;W为测量机器人的重量,单位:N;N为调平机构中调平顶杆个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调平机构刚弹一体调平顶杆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弹簧的选型包括弹簧的刚度和弹簧的直径,其中弹簧的刚度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式中,F为每个调平顶杆的受力,单位:N;λ为调平顶杆在调平过程中的行程,单位:mm;k为弹簧的刚度系数,单位:N/mm;
弹簧的直径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式中,k为弹簧的刚度系数, 单位:N/mm;d为弹簧的直径,单位:mm;D'为调平顶杆直径,单位:mm;n为弹簧有效圈数;G为弹簧的切变模量,单位:N/m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调平机构刚弹一体调平顶杆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选好弹簧的结构尺寸为弹簧的总体长度,根据所选弹簧的总体长度确定所述顶杆套筒的长度,根据选好弹簧的工作行程确定所述顶杆套筒滑槽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调平机构刚弹一体调平顶杆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所述顶杆套筒的有限元模型采用PSHELL单元进行建模,所述网格划分均为四边形网格,网格尺寸为1 mm×1 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调平机构刚弹一体调平顶杆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所述顶杆套筒在工作过程中的载荷加载为:在顶杆套筒顶端平面施加一压强载荷,压强载荷大小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式中,p为压强载荷,单位:MPa;F为每个调平顶杆的受力,单位:N;π=3.14;r为顶杆套筒半径,单位: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调平机构刚弹一体调平顶杆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所述顶杆套筒在工作过程中的边界条件为:固定所述顶杆套筒底边及滑槽边缘的6个自由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调平机构刚弹一体调平顶杆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所述顶杆套筒拓扑优化数学模型为:
;式中,v为顶杆套筒体积分数;x为顶杆套筒有限元模型中各单元的密度;t为顶杆套筒的刚度,单位:N/mm;t D 为顶杆套筒刚度的下限值,单位:N/mm;s为顶杆套筒在工作状态下的最大应力,单位:MPa;s U 为顶杆套筒在工作状态下最大应力的上限值,单位:Mpa;l为顶杆套筒在工作状态下的最大位移值,单位:mm;F为每个调平顶杆的受力,单位:N;ρ为材料密度,单位:g/cm3E为材料弹性模量,单位:N/mm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调平机构刚弹一体调平顶杆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套筒在工作状态下的最大位移值l和顶杆套筒在工作状态下的最大应力s通过Optistruct求解器得出;若顶杆套筒拓扑优化数学模型不收敛,则修改约束条件;若顶杆套筒拓扑优化数学模型收敛,则直接进入步骤下一步。
CN202311278193.2A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用于调平机构刚弹一体调平顶杆的设计方法 Active CN1170102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78193.2A CN117010258B (zh)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用于调平机构刚弹一体调平顶杆的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78193.2A CN117010258B (zh)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用于调平机构刚弹一体调平顶杆的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10258A CN117010258A (zh) 2023-11-07
CN117010258B true CN117010258B (zh) 2024-02-27

Family

ID=88574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78193.2A Active CN117010258B (zh) 2023-10-07 2023-10-07 一种用于调平机构刚弹一体调平顶杆的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1025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69969B1 (en) * 1997-03-06 2004-08-03 Keltech Engineering, Inc. Raised island abrasive, method of use and lapping apparatus
CN102519610A (zh) * 2011-12-26 2012-06-27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高精度横向剪切干涉仪相移装置
CN108153981A (zh) * 2017-12-26 2018-06-12 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复合材料机身加筋壁板结构后屈曲分析方法
CN115270582A (zh) * 2022-09-15 2022-11-0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 一种用于测量机器人调平顶杆的减振防护套筒设计方法
WO2023082040A1 (en) * 2021-11-09 2023-05-19 Flexcrete Technology Limited Elastic reinforced composite for forming diverse structural system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onolithic sandwich material composit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69969B1 (en) * 1997-03-06 2004-08-03 Keltech Engineering, Inc. Raised island abrasive, method of use and lapping apparatus
CN102519610A (zh) * 2011-12-26 2012-06-27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高精度横向剪切干涉仪相移装置
CN108153981A (zh) * 2017-12-26 2018-06-12 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复合材料机身加筋壁板结构后屈曲分析方法
WO2023082040A1 (en) * 2021-11-09 2023-05-19 Flexcrete Technology Limited Elastic reinforced composite for forming diverse structural system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onolithic sandwich material composite
CN115270582A (zh) * 2022-09-15 2022-11-0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 一种用于测量机器人调平顶杆的减振防护套筒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chor-yield exposed column bases for minimizing residual deformations in seismic-resistant steel moment frames;H Inamasu et al.;《Earthquake Engineering Structural Dynamics》;1083-1100 *
自力式混油切割装置局部流场模拟及动力学分析;左永刚 等;《中国储运》;96-9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10258A (zh) 2023-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35088B1 (en) Hollow topology generation with lattices for 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CN111027110B (zh) 一种连续体结构拓扑与形状尺寸综合优化方法
CN108038324B (zh) 一种面向各向异性材料的连续体结构双材料拓扑优化方法
CN115769208B (zh) 促进制造和结构性能的具有总体厚度控制的计算机辅助生成式设计
CN117010258B (zh) 一种用于调平机构刚弹一体调平顶杆的设计方法
CN115618503B (zh) 一种舵翼类结构增材工艺仿真及工艺优化方法
CN113158273A (zh) 一种恒定孔隙尺寸的极小曲面连续梯度多孔结构生成方法
CN107679348A (zh) 软土地基格栅式地下连续墙桥梁基础沉降计算方法
CN110210130A (zh) 针对工字梁二维模型的形状优化方法
CN104598693A (zh) 一种确定薄壁结构高刚度连接区载荷传递的方法
CN111695259A (zh) 一种基于3d打印的连续梯度壁厚的tpms结构的加工方法
CN112749492A (zh) 一种壳体结构上的雕刻优化设计方法
CN103488813A (zh) 基于p范数的多组件结构系统布局优化设计方法
CN106777693A (zh) 一种基于catia数模的实时优化设计方法
Park et al. Comparing mechanical and geometrical properties of lattice structure fabricated using Electron Beam Melting
WO2021077900A1 (zh) 一种陶瓷基复合材料流固耦合响应计算方法
Soto et al. CFD shape optimization using an incomplete‐gradient adjoint formulation
Zhang et al. A moving mesh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for non-monotone solutions of non-equilibrium equations in porous media
Hassani et al. Isogeometric shape optimiza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problems
WO2005045274A2 (en) Universal spring mechanism for automobile suspension system design
CN116796605A (zh) 一种基于tpu的高回弹性能蜂窝结构的设计方法
CN111353229B (zh) 一种实体结构光滑粒子动力学建模方法
JP5427134B2 (ja) 当り付け解析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及び、当り付け解析装置
CN110866299B (zh) 基于有限元直接内力法的加高重力坝混凝土分载计算方法
CN114580041B (zh) 一种基于变尺寸晶格填充的减振鞋底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