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95556A - 电控箱及其散热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控箱及其散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95556A
CN116995556A CN202310923116.1A CN202310923116A CN116995556A CN 116995556 A CN116995556 A CN 116995556A CN 202310923116 A CN202310923116 A CN 202310923116A CN 116995556 A CN116995556 A CN 1169955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abinet
channel
temperature
air duct
negativ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231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麒乐
刘振邦
樊钊
黄雯慧
金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1092311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955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95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955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56Cooling; Ventilation
    • H02B1/565Cooling; Ventilation for cabi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6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02B1/28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6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02B1/46Boxe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控箱及其散热方法,该电控箱包括导热箱体、集尘盒以及负压件,导热箱体内部形成有腔体,腔体内形成有风道,风道的进出口和风道的出风口均开放地露出在所述腔体内;集尘盒设置于风道内,负压件设置于风道内,负压件用于实现风道内空气的流动。该电控箱以解决现有电控箱无法在矿井场景下使用问题,提高电控箱的使用范围。

Description

电控箱及其散热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控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控箱及其散热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控箱是包含一个或多个低压开关设备以及与之相关的控制、测量、信号、保护、调节等设备,并且由制造厂家负责用结构部件完整地组装在一起的。
电控箱的防护等级不高,一旦灰尘进入其内部,会造成产品失效或故障,而电控箱的内部也不能有效的清理内部灰尘,尤其是在恶劣的工业环境场所,电控箱内产品失效或故障更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目前电控箱为了对其内部的灰尘进行清理,通常会在电控箱上进行开孔,外置的吸尘器等部件通过开孔对电控箱实现除尘的功能,但是开孔的电控箱无法在矿井场景下使用,应用场景受限。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控箱及其散热方法,以解决现有电控箱无法在矿井场景下使用,导致应用场景受限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控箱,包括:
导热箱体,所述导热箱体内部形成有腔体,所述腔体内形成有风道,所述风道的进出口和所述风道的出风口均开放地露出在所述腔体内;
集尘盒,设置于所述风道内;以及
负压件,设置于所述风道内,所述负压件用于实现所述风道内空气的流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热箱体内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导热箱体的内壁合围形成所述风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和所述风道的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导热箱体的对角线两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热箱体的外壁面设置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以通过热传递方式对所述导热箱体降温散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风道包括:
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端为所述风道的进风口,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第一通道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通道第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通道第二端的高度;
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端为所述风道的出风口,所述第二通道第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通道第二端的高度,所述第二通道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通道的轴线之间形成夹角。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腔体内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与所述风道的出风口相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腔体内部还设置有液位检测件,所述液位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集水槽内的水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热箱体上的门体,所述门体通过电控锁具以打开或关闭,所述腔体体内还设置有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电控锁具以及所述液位检测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根据所述液位检测件的检测数据控制所述电控锁具的开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腔体内的温度检测件以及与所述温度检测件电连接的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检测件的检测数据控制所述负压件和/或所述散热器工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控箱的散热方法,用于控制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控箱,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电控箱腔体内的温度数值;
若所述温度数值高于预设数值,根据所述温度数值控制温度调节装置进行温度调节,以使所述腔体内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温度调节包括:调整所述散热器中散热介质的流量以及调整所述负压件的负压强度;
所述根据所述温度数值控制温度调节装置进行温度调节包括:
将所述负压件的负压强度设置为初始负压强度,并逐级增大所述散热介质的流量;
在所述散热介质的流量调整至最大值时,若所述温度数值仍高于所述预设数值,逐级增大所述负压件的负压强度,并在每级负压强度下,将所述散热介质的流量由最小值逐级调整至最大值,直至所述温度数值低于所述预设数值。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控箱及其散热方法,通过负压件的工作对导热箱体内部造成压差,带动导热箱体内空气的流动,流动的空气中夹杂着的灰尘会穿过风道中的集尘盒实现除尘的作用,导热箱体内部通过空气的流动还可以实现散热的功能。通过散热器设置在导热箱体外壁面上,散热器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导热箱体内部的热量带出,实现散热的效果。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控箱,无须在导热箱体上开孔即可实现除尘和散热的效果,还可以实现防爆的功能,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需求。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控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图1的后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控箱系统散热能力表;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控箱散热原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控箱液位传感器报警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控箱电控锁具控制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导热箱体;2、隔板;3、防爆腔;4、接线腔;5、风道;6、进风口;7、出风口;8、散热器;9、电磁阀;10、集水槽;11、液位检测件;12、集尘盒;13、第一通道;14、第二通道;15、门体;16、电控锁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运动情况,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前”、“后”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发生了位置翻转或者姿态变化或者运动状态变化,那么这些方向性的指示也相应的随着变化,例如: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为了解决电控箱为了对其内部的灰尘进行清理,通常会在电控箱上进行开孔,外置的吸尘器等部件通过开孔对电控箱实现除尘和散热的功能,但是开孔的电控箱无法在矿井场景下使用,应用场景受限的问题;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控箱无须在箱体上开孔,保障箱体的完整性,同时还可以实现散热和除尘的效果,保障电控箱内产品的可靠性和寿命的同时,还可以满足电控箱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使用。
参照图1-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控箱,包括:
导热箱体1,所述导热箱体1内部形成有腔体,所述腔体内形成有风道5,所述风道5的进出口和所述风道5的出风口7均与所述防爆腔3连通;所述腔体包括防爆腔3和接线腔4,所述防爆腔3和所述接线腔4通过隔板2分隔形成,风道5形成于所述防爆腔3内;
集尘盒12,设置于所述风道5内;以及
负压件,设置于所述风道5内,所述负压件用于实现所述风道5内空气的流动。
通过负压件的工作对导热箱体1内部造成压差,带动导热箱体1内空气的流动,流动的空气中夹杂着的灰尘会穿过风道5中的集尘盒12实现除尘的作用。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控箱,无须在导热箱体1上开孔即可实现除尘的效果,还可以实现防爆的功能,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需求。
所述导热箱体1的外壁面设置有散热器8,散热器8以通过热传递方式对所述导热箱体1降温散热。通过散热器8设置在导热箱体1外壁面上,散热器8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导热箱体1内部的热量带出,实现散热的效果。导热箱体1内部通过空气的流动还可以提高散热的效果。
其中,导热箱体1可以采用任一导热材质所制备形成,如金属等;而导热箱体1可以为任一形状的箱体结构,如正方体或长方体等形状,本申请中的导热箱体1为长方体形状设置;负压件也可以采用任一可实现负压功能的部件,负压件包括真空泵或风机等,本申请中的负压件采用真空泵;散热器8也可以为任一可实现散热的部件,可以通过热传递实现降温散热的功能即可,本申请中的散热器8为冷媒散热器8,故其实现热传递的散热介质为冷媒;当散热器8为其他散热器8时,散热介质还可以为冷却油或者冷却水等。
所述导热箱体1内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导热箱体1的内壁合围形成所述风道5;通过安装板的设置,并且利用安装板和导热箱体1的内壁面相围合,充分利用电控箱内部的结构,减少安装板的数量和成本,还可以减少风道5在导热箱体1内部所占的空间。此外,通过将风道5形成于导热箱体1的内壁上,散热器8可以设置于与风道5相对应的导热箱体1的外壁上,使得散热器8与风道5之间仅隔着导热箱体1的壁面,散热器8可以对与之对应的风道5内部分的空气进行降温散热,由于负压件的作用,导热箱体1内的空气均会通过风道5实现空气流通,从而在无须改变散热器8位置的情况下,可以对导热箱体1内部的空气均实现降温散热的效果,提高降温散热的速率,保障散热效果。
具体地,安装板可以为一块或多块,安装板也可以为直板状或者折弯的板状结构,故可以通过风道5的结构从而选择适配的安装板的结构形状,或通过多个安装板相互拼接从而与导热箱体1的内壁面合围形成风道5。
参照图1-图4,所述风道5的进风口6和所述风道5的出风口7分别位于所述导热箱体1的对角线两侧,通过将风道5的进风口6和风道5的出风口7分别设置于导热箱体1对角线的两侧,使得进风口6和出风口7一上一下位于导热箱体1内部的最远距离,在负压件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导热箱体1的防爆腔3的内部空气的最大程度的流动,使得防爆腔3内的空气均可以流动至风道5内,保障了除尘和散热效果。
为方便描述,导热箱体1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左面板、右面板、底板和隔板2,前面板、后面板、左面板、右面板、底板和隔板2相互围合其内部形成防爆腔3,其中,前面板和后面板相对设置,左面板和右面板相对设置,底板和隔板2相对设置。以安装板为多块进行描述,安装板包括设置于左面板的第一部分、设置于后面板的第二部分以及设置右面板的第三部分,第一部分位于左面板与后面板相连接的一侧,且位于左面板的顶部;第二部分的一端与第一部分连接,另一端与第三部分连接,第二部分位于后面板的顶部;第三部分呈长条状,其一端连接于第二部分,其另一端延伸至右面板的底部,且与底板之间存在间隔,从而使得风道5的进风口6和出风口7一个位于导热箱体1的左上角,另一个位于导热箱体1的右下角;当然,安装板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使得风道5的进风口6和出风口7一个位于导热箱体1的右上角,另一个位于导热箱体1的左下角。
可选地,安装板还包括第四部分,与第三部分相连接,且与底板平行设置,第四部分为矩形通孔结构,第四部分为了对空气起到导向的作用,第四部分未与导热箱体1的内壁面相围合。
其中,风道5的进风口6开设于第一部分上,位于左面板朝向右面板的一侧;风道5的出风口7开设于第四部分上,位于右面板朝向左面板的一侧,进而风道5的进风口6位于风道5出风口7的上方,由于热空气是向上走的,冷空气是向下走的,故而将进风口6设置于出风口7的上方可以进一步保障防爆腔3内空气的稳定循环,以及空气的散热效果。
参照图1-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5包括:
第一通道13,所述第一通道13的第一端为所述风道5的进风口6,所述散热器8与所述第一通道13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通道13第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通道13第二端的高度;
第二通道14,所述第二通道1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13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通道14的第二端为所述风道5的出风口7,所述第二通道14第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通道14第二端的高度,所述第二通道14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通道13的轴线之间形成夹角。
所述第一通道13第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通道13第二端的高度,所述第二通道14第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通道14第二端的高度,所述第二通道14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通道13的轴线之间形成夹;由于散热器8的设置,使得与散热器8相对应的风道5的部分其温度较低,与散热器8相对应的导热箱体1的壁面的部分温度较低,空气经过此部分后会冷凝形成冷凝水,冷凝水滴落后会通过有坡度的风道5从而被导向,便于对冷凝水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理。
可选地,第一通道13为沿水平面方向延伸,且其轴线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第二通道14为沿竖直平面延伸,且其轴线方向与竖直平面平行或形成夹角。
相对应的,即安装板的第二部分为倾斜设置的,且沿风道5内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倾斜向下设置的。
所述防爆腔3内设置有集水槽10,所述集水槽10与所述风道5的出风口7相连通;通过集水槽10对风道5内的冷凝水进行收集,便于集中处理。
可选地,第一通道13包括底部壁面,第二通道14包括与底部壁面相连接的侧部壁面,集水槽10设置于与侧壁壁面的底部相对应的位置,以保障集水槽10的收集效果。为了保障集水槽10的储水量,所述集水槽10的容积可设置的较大一些,如增大集水槽10的槽深,和/或增大集水槽10在水平面上的截面面积。当然,为了避免集水槽10与风道5出风口7的空气相互影响,集水槽10的开口可以设置的小一些,保障集水槽10的开口与侧壁壁面的底部相对应的位置即可。
参照图1-图4,当然,防爆腔3内设置有集水箱,集水箱内形成有集水槽10,集水箱可拆卸设置于防爆腔3内;通过集水箱的可拆卸设置,便于对集水箱内的集水进行处理。当然,为了减少集水槽10对防爆腔3内空间的占用,集水槽10还可以是通过多个板体与导热箱体1相互围合所形成的,此时可以通过水泵及水管连接至集水槽10的内部对集水槽10内的积水进行外排,也可以通过海绵等吸附件吸附集水槽10内的集水。
结合图7,所述防爆腔3内部还设置有液位检测件11,所述液位检测件11用于检测所述集水槽10内的水量;液位检测件11包括液位传感器或者接近感应器等可以实现检测集水槽10内水量的部件,避免集水槽10内的积水过多溢出影响导热箱体1内的其他部件。
参照图1-图4,电控箱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热箱体1上的门体15,所述门体15通过电控锁具16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防爆腔3体内还设置有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电控锁具16以及所述液位检测件11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根据所述液位检测件11的检测数据控制所述电控锁具16的开合;电控锁具16包括电磁锁,在液位检测件11检测到集水槽10内的水量超过阈值时,液位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用于发出报警信号提示操作人员清空集水槽10中的积水,当集水槽10未及时清空液位达到停机值时,液位传感器对机组发出停机信号保证机组用电安全。
结合图8,每当操作人员打开电控箱的门体15后后,若集水槽10液位达到阈值时,第一控制器控制电控锁具16锁死,即电磁锁弹出,不让电控箱的门体15正常闭合,防止出现打开电控箱的门体15打开后却忘记清空集水槽10内积水的情况。
此外,负压件还与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在启动负压件之前,还需要检测门体15是否已经关闭,若门体15未关闭则禁止负压件工作;若检测门体15已经关闭,才可以允许负压件启动。
参照图1-图4以及图6,电控箱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防爆腔3内的温度检测件以及与所述温度检测件电连接的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检测件的检测数据控制所述负压件和/或所述散热器8工作;温度检测件包括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防爆箱内的温度值,当温度值超过预设温度值时,将信号传递给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控制负压件和/或散热器8的工作,从而对导热箱体1进行散热。
但是由于负压件在工作的过程中,负压件也同样作为负载,且在高功率的作业情况下也会产生热量,故需要导热箱体1内外散热装置的联动,以最合适的配比来实现高效散热。即根据导热箱体1内的温度控制散热器8上的电磁阀9的开度以控制冷媒的流量,同步控制导热箱体1内真空泵的功率以控制导热箱体1内空气流动的速度,从而达到最优的散热工况。
当温度传感器监测得电控箱内温度超过预设温度,第二控制器控制负压件按照最低档位开始工作,并控制散热器8工作,一段时间后,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导热箱体1内的温度未能开始下降,第二控制器控制散热器8的电磁阀9开度加大,以增加冷媒的流量,若一段时间后,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导热箱体1内的温度仍未能开始下降,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散热器8的电磁阀9开度调整至最大,冷媒的流量最大。若一段时间后,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导热箱体1内的温度仍未能开始下降,增大负压件的工作档位,且将散热器8的流量调整至最小值,若一段时间后,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导热箱体1内的温度仍未能开始下降,控制负压件的工作档位不变,增大散热器8的流量,若一段时间后,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导热箱体1内的温度仍未能开始下降,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散热器8的电磁阀9开度调整至最大,冷媒的流量最大;若一段时间后,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导热箱体1内的温度仍未能开始下降,增大负压件的工作档位,且将散热器8的流量调整至最小值,持续监测温度值并按照上述步骤重复调整,直至监测到温度值开始下降,则维持当前工况,直至温度值下降至小于预设温度,将当前工况退回至上一档工况,并记录当前制冷功率下所采用的散热工况,作为最优散热工况,当将来按相同制冷功率,则采用相同散热工况,无需再逐级调节。
结合图5,示例性的,以冷媒散热器8的档位为三档,分别为a、b、c三档为例,其中,abc档的冷媒流量是逐渐增大的;以真空泵档位为三档,分别为1、2、3三档为例,其中123档的真空泵功率是逐渐增加的。
温度传感器监测得电控箱内温度超过预设温度,系统开始采用1a散热工况,一段时间可以采用1分钟、2分钟、5分钟或者10分钟等,本实施例以一段时间为1分钟为例,1分钟后检测温度未能开始下降,则开始采用1b工况,如此类推直到3c工况,若测得温度下降,则维持当前工况,直到下降至预设定温度后退回上一档工况(如:3c退回2c)并记录当前制冷功率下所采用的散热工况,作为最优散热工况,当将来按相同制冷功率,则采用相同散热工况,无需再逐级调节。
参照图1-图8,在一段时间后,若温度传感器监测得电控箱内温度超过预设温度,第二控制器可以检测其内部是否记录有最优散热工况,若记录有最优散热工况,则直接按照最优散热工况执行散热,若没有记录最优散热工况,则按照上述步骤开始调节。
综上所述,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控箱利用外置冷媒散热器8实现矿井场景下电控箱无需开孔就能实现有效散热,利用真空泵实现电控箱内部空气按固有风道5循环流动,带动电控箱箱体内空气中的煤尘及水汽穿过集尘盒12及冷凝壁实现除尘除湿及部分散热功能;利用外置冷媒散热器8及内部真空泵协同动作,实现按不同的箱体内部的温度以最优配比实现高效散热;利用液位传感器感应集水槽10中的水位达到设定水位后持续报警,保证机组用电安全,同时利用电磁锁,防止出现打开电控箱箱门后却忘记清空水箱的情况;此外,本申请中的电控箱是独立的箱体结构,可以根据需要搬运至任意位置进行使用,可以实现不同位置的应用。
参照图1-图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控箱的散热方法,所述方法用于控制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电控箱,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防爆腔3内的温度数值;
若所述温度数值高于预设数值,根据所述温度数值控制温度调节装置进行温度调节,以使所述防爆腔3内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
其中,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电控箱内的负压件以及位于所述电控箱外的散热器8。
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防爆腔3内的温度数值,当温度数值超过预设数值时,开启温度调节装置,对防爆腔3进行降温散热,直至防爆腔3内的温度数值低于预设数值。温度调节装置包括设置于电控箱内部的负压件以及设置于电控箱外部的散热器8,在开启温度调节装置时可以仅打开负压件进行工作,或者仅打开散热器8进行工作。但是由于电控箱内部的负压件在工作的时候也可能会产生热量,因此需要对负压件的功率以及散热器8进行综合调整。
所述温度调节包括:调整所述散热器8中散热介质的流量以及调整所述负压件的负压强度;
所述根据所述温度数值控制温度调节装置进行温度调节包括:
将所述负压件的负压强度设置为初始负压强度,并逐级增大所述散热介质的流量;
在所述散热介质的流量调整至最大值时,若所述温度数值仍高于所述预设数值,逐级增大所述负压件的负压强度,并在每级负压强度下,将所述散热介质的流量由最小值逐级调整至最大值,直至所述温度数值低于所述预设数值。
因此,在对防爆腔3内进行降温散热时,优选关闭负压件,仅通过散热器8的工作进行降温,但是由于散热器8位置是固定的,且防爆腔3是密闭的,因此其内部空气是相对稳定的,散热器8在工作过程中,对防爆箱内部的散热效果较差;故在对防爆腔3进行降温散热时,首先将负压件设置为初始负压强度进行工作,然后根据监测到的温度数值逐级增大散热器8散热介质的流量,从而使得防爆腔3内的空气是流动的,并均可以在风道5内与散热器8进行热交换,提高散热效果和散热效率;当散热器8的散热介质调整至最大化的时候仍不能对电控箱进行降温,才考虑增大负压件的负压强度,并在该负压强度下,再逐级增大散热器8散热介质的流量,由此可以保障电控箱可以以最合适的配比来实现高效散热。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电控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热箱体(1),所述导热箱体(1)内部形成有腔体,所述腔体内形成有风道(5),所述风道(5)的进出口和所述风道(5)的出风口(7)均开放地露出在所述腔体内;以及
集尘盒(12),设置于所述风道(5)内;以及
负压件,设置于所述风道(5)内,所述负压件用于实现所述风道(5)内空气的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箱体(1)内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导热箱体(1)的内壁合围形成所述风道(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5)的进风口(6)和所述风道(5)的出风口(7)分别位于所述导热箱体(1)的对角线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箱体(1)的外壁面设置有散热器(8),所述散热器(8)以通过热传递方式对所述导热箱体(1)降温散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5)包括:
第一通道(13),所述第一通道(13)的第一端为所述风道(5)的进风口(6),所述散热器(8)与所述第一通道(13)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通道(13)第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通道(13)第二端的高度;
第二通道(14),所述第二通道(1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13)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通道(14)的第二端为所述风道(5)的出风口(7),所述第二通道(14)第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通道(14)第二端的高度,所述第二通道(14)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通道(13)的轴线之间形成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内设置有集水槽(10),所述集水槽(10)与所述风道(5)的出风口(7)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内部还设置有液位检测件(11),所述液位检测件(11)用于检测所述集水槽(10)内的水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热箱体(1)上的门体(15),所述门体(15)通过电控锁具(16)以打开或关闭,所述腔体体内还设置有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电控锁具(16)以及所述液位检测件(11)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根据所述液位检测件(11)的检测数据控制所述电控锁具(16)的开合。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腔体内的温度检测件以及与所述温度检测件电连接的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检测件的检测数据控制所述负压件和/或所述散热器(8)工作。
10.一种电控箱的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箱,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电控箱腔体内的温度数值;
若所述温度数值高于预设数值,根据所述温度数值控制温度调节装置进行温度调节,以使所述腔体内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包括:调整所述散热器(8)中散热介质的流量以及调整所述负压件的负压强度;
所述根据所述温度数值控制温度调节装置进行温度调节包括:
将所述负压件的负压强度设置为初始负压强度,并逐级增大所述散热介质的流量;
在所述散热介质的流量调整至最大值时,若所述温度数值仍高于所述预设数值,逐级增大所述负压件的负压强度,并在每级负压强度下,将所述散热介质的流量由最小值逐级调整至最大值,直至所述温度数值低于所述预设数值。
CN202310923116.1A 2023-07-25 2023-07-25 电控箱及其散热方法 Pending CN1169955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23116.1A CN116995556A (zh) 2023-07-25 2023-07-25 电控箱及其散热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23116.1A CN116995556A (zh) 2023-07-25 2023-07-25 电控箱及其散热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95556A true CN116995556A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22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23116.1A Pending CN116995556A (zh) 2023-07-25 2023-07-25 电控箱及其散热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9555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247803A1 (en) Liquid submerged, horizontal computer server rack and systems and method of cooling such a server rack
EP2879476B1 (en) Electric apparatus
JP2000055411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0912009A (zh) 一种保持恒定温度的电控柜
JP276536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6995556A (zh) 电控箱及其散热方法
WO2019150560A1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16414320U (zh) 一种网络数据安全隔离设备
JPH05118672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電気品箱
CN219421179U (zh) 变频柜和暖通设备
CN219421281U (zh) 变频柜和暖通设备
CN220823620U (zh) 一种恒温隔热的用电箱
CN219068797U (zh) 变频设备、压缩机和暖通设备
CN220292392U (zh) 电控盒和包括电控盒的空调器
CN220672669U (zh) 一种自动散热电池箱
CN21564652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温控装置
CN218920865U (zh) 变频柜、压缩机和暖通设备
CN220287613U (zh) 电控盒组件、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6123420U (zh) 一种水冷网络智能型电磁屏蔽机柜
JP2004356274A (ja) 盤用クーラ
CN218182360U (zh) 一种用于核电厂蓄电池电子保护器
CN219068073U (zh) 变频柜和暖通设备
CN218955240U (zh) 散热装置及制冰机
CN214281979U (zh) 智能组合式电器控制柜
CN219227437U (zh) 变频柜和暖通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