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92392U - 电控盒和包括电控盒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电控盒和包括电控盒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92392U
CN220292392U CN202321232572.3U CN202321232572U CN220292392U CN 220292392 U CN220292392 U CN 220292392U CN 202321232572 U CN202321232572 U CN 202321232572U CN 220292392 U CN220292392 U CN 2202923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box
electrical
mounting plate
electrical component
electronic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3257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飞
程远
黄雪娣
徐书成
沈朝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3257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923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923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923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控盒和包括电控盒的空调器。电控盒包括:盒体;安装板,在竖直的第一方向上,安装板第一侧面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区域以及位于下部的第二区域;至少两个电气元件,至少两个电气元件设置在安装板上,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电气元件包括第一电气元件和第二电气元件,并且第一电气元件的发热量大于第二电气元件;以及冷却组件,冷却组件用于调节电控盒内的温度,其中,第一电气元件设置在安装板的第二区域,并且第二电气元件设置在安装板的第一区域。通过调整电气元件的布置,以实现高效的散热性能并且避免发热量大的元件的热量的集中和堆积。

Description

电控盒和包括电控盒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控盒,通过重新布局其中的电气元件,避免由于电气元件彼此之间的热量的叠加影响,对电控盒的可靠运行产生不利影响。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包括电控盒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内部通常设有电控盒,电控盒是在空调器中实现电气控制的部件。电控盒装配了控制空调器各个部件的电路板以及电抗器等的电气元件。电气元件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发热量大,可能会导致电气元件因过热而不能正常工作。
为确保电子器件的正常运行,需要对电气元件进行散热,以避免电控盒内的温度急剧升高,影响电气元件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现有的电控盒的散热方式,主要是通过风冷的方式,利用风扇气流带走电气元件上的热量。电控盒的顶部和底部设有出气口和进气口,允许外部空气流到电控盒里面,把里面的热量带走。
现有技术中,常规的电控盒中电气元件在电控盒内的排布方式通常为发热量大的电气元件设置在上部靠近出气口,发热量小的电气元件设置在下部,让产生更多热量的元器件的热量直接从出气口而出,从而减少在电控盒内部的热量积存时间。
然而,发热部件散发的热量随着空气从下往上升起,因此在运行过程中,上方的电气元件除了自身发散的热量还有从下方升起的热量,即发热量小的元件发出的热量积聚、叠加到上方发热量大的元件,导致热量的集中和堆积,对发热量大的元件的可靠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在实际应用中,一些电控盒是密闭式电控盒,电控盒的顶部和底部不设置出气口和进气口。上方的电气元件的热量无法直接从电控盒流出,更加剧了热量的集中和堆积。
因此,仍然存在对现有电控盒的电气元件布局作进一步改进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控盒,通过调整电气元件的布置,避免发热量大的元件的热量的集中和堆积。
在该电控盒的第一示例中,该电控盒包括:盒体,盒体限定电控盒的内部空间;安装板,安装板设置在盒体的内部空间中,安装板包括彼此相背的安装板第一侧面和安装板第二侧面,并且其中,在竖直的第一方向上,安装板第一侧面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区域以及位于下部的第二区域;至少两个电气元件,至少两个电气元件设置在安装板上,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电气元件包括第一电气元件和第二电气元件,并且第一电气元件的发热量大于第二电气元件;以及冷却组件,冷却组件用于调节电控盒内的温度,其中,第一电气元件设置在安装板的第二区域,并且第二电气元件设置在安装板的第一区域,以避免在发热量大的元件处发生显著的热量的集中和堆积,提高发热量大的电气元件的运行可靠性。
在该电控盒的第二示例中,可选地包括第一示例,在沿第一方向的投影面上,第一电气元件的投影和第二电气元件的投影至少有一部分不重叠,或者第一电气元件具有第一发热区和第二发热区,并且其中,在沿第一方向的投影面上,第一发热区、第二发热区中的至少一者的投影与第二电气元件的发热区的投影至少有一部分不重叠,避免下方热量随空气流动上升后过于集中,实现电控盒内热量的较分散的分布。
在该电控盒的第三示例中,可选地包括第一示例和第二示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电气元件为变频电路板,或者第一电气元件为变频和风机电路板;第二电气元件为滤波电路板;并且第一电气元件的第一发热区为设置电容器的位置,第一电气元件的第二发热区为设置第一集成功率模块的位置,并且第二电气元件的发热区为设置共模滤波线圈的位置。
在该电控盒的第四示例中,可选地包括第一示例至第三示例中的一个或多个,至少两个电气元件还包括第三电气元件,并且第三电气元件发热量大于第二电气元件,并且第三电气元件设置在第二区域。
在该电控盒的第五示例中,可选地包括第一示例至第四示例中的一个或多个,在沿第一方向的投影面上,第三电气元件的投影与第二电气元件的投影至少有一部分不重叠,或者在沿第一方向的投影面上,第三电气元件的发热区的投影与第二电气元件的发热区的投影至少有一部分不重叠,避免下方热量随空气流动上升后过于集中。
在该电控盒的第六示例中,可选地包括第一示例至第五示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电气元件和第三电气元件具有如下布置中的至少一种:在第一方向上,第一电气元件和第三电气元件设置在安装板的第二区域远离第一区域的位置;在安装板的板平面中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第一电气元件和第三电气元件设置成间隔预定距离,缓解高发热量的电气元件彼此间热量过于集中,减少横向布置的两个电气元件之间互相的热量叠加影响。
在该电控盒的第七示例中,可选地包括第一示例至第六示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控盒还包括第四电气元件,并且第四电气元件的发热量小于第一电气元件,并且第四电气元件设置在安装板的第一区域。
在该电控盒的第八示例中,可选地包括第一示例至第七示例中的一个或多个,在安装板的板平面中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第四电气元件与第一电气元件设置在第二电气元件的同一侧,避免强电元件的连接导线跨接所产生的电磁干扰。
在该电控盒的第九示例中,可选地包括第一示例至第八示例中的一个或多个,该电控盒还包括第三电气元件,第三电气元件在安装板的安装板第一侧面上设置在第二区域,以及第四电气元件,第四电气元件设置在第二区域中,并且其中,第一电气元件、第三电气元件和第四电气元件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缓解高发热量的电气元件彼此间热量过于集中,减少横向布置的三个电气元件之间互相的热量叠加的影响。
在该电控盒的第十示例中,可选地包括第一示例至第九示例中的一个或多个,在沿第一方向的投影面上,第一电气元件、第三电气元件以及第四电气元件中每一个电气元件的发热区的投影与第二电气元件的发热区的投影至少有一部分不重叠,避免下方热量随空气流动上升后过于集中形成高温区,实现电控盒内热量的较分散的分布。
在该电控盒的第十一示例中,可选地包括第一示例至第十示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电气元件和第四电气元件的耐热性大于第一电气元件和第三电气元件。由此,虽然第二电气元件和第四电气元件设置在上方的第一区域,可能会受到下方电气元件热量的叠加,但由于耐热性更好,第二和第四电气元件不容易因过热损坏,电控盒的整体可靠性提高。
在该电控盒的第十二示例中,可选地包括第一示例至第十一示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电气元件为变频电路板,第二电气元件为滤波电路板,第三电气元件为风机电路板,并且第四电气元件为电抗器,并且其中,第一电气元件的第一发热区为设置电容器的位置,第一电气元件的第二发热区为设置第一集成功率模块的位置,其中,第二电气元件的发热区为设置共模滤波线圈的位置,其中,第三电气元件的发热区为设置第二集成功率模块的位置,并且其中,第四电气元件的发热区为设置电抗器线圈的位置。
在该电控盒的第十三示例中,可选地包括第一示例至第十二示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控盒还包括第一支承板和第一传热膜,第一电气元件包括电容器,并且其中,第一支承板在安装板的安装板第一侧面上安装到第二区域,并且第一电气元件安装到第一支承板远离安装板第一侧面的第一支承板第一侧面,并且其中,第一传热膜设置在第一支承板与第一电气元件之间,并且对应于第一电气元件上电容器的位置来设置,通过直接接触配合高效地去除第一电气元件生成的热量。
在该电控盒的第十四示例中,可选地包括第一示例至第十三示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控盒还包括第三电气元件,第三电气元件在安装板的安装板第一侧面上设置在第二区域,冷却组件包括第一冷却部,第一冷却部在安装板的安装板第二侧面上设置成对应于第一电气元件和第三电气元件的位置的至少一部分,安装板上设有分别对应于第一电气元件和第三电气元件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并且第一冷却部设置成通过安装板上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与第一电气元件的第一集成功率模块和第三电气元件的第二集成功率模块配合,通过直接接触配合高效地去除第一电气元件、第三电气元件生成的热量。
在该电控盒的第十五示例中,可选地包括第一示例至第十四示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盒体包括底板,底板包括彼此相背的底板第一侧面和底板第二侧面,并且其中,安装板在盒体的内部空间中设置成使得安装板第一侧面与底板的底板第二侧面彼此相对,并且冷却组件包括第二冷却部,第二冷却部包括第一冷却区和第二冷却区,其中,第一冷却区设置在底板背离安装板的底板第一侧面,并且第一冷却区定位成对应于安装板第一侧面的第一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定位成对应于第二电气元件的位置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其中,第二冷却区设置在底板背离安装板的底板第一侧面,并且第二冷却区定位成对应于安装板第一侧面的第二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定位成对应于第一电气元件的第一发热区的位置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在对应位置处设置冷却部的冷却区,更有效地缓解温度上升。
在该电控盒的第十六示例中,可选地包括第一示例至第十五示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控盒还包括气流分隔板,气流分隔板设置在盒体的内部空间中,气流分隔板包括彼此相背的分隔板第一侧面和分隔板第二侧面,并且其中,气流分隔板的分隔板第一侧面设置成与底板的底板第二侧面具有间隙,并且其中,气流分隔板的周边设置成与盒体在第一方向上的上方的顶壁以及下方的底壁都具有间隙,通过设置气流分隔板促进电控盒内部的气流循环。
在该电控盒的第十七示例中,可选地包括第一示例至第十六示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控盒还包括第四电气元件,第四电气元件在安装板的安装板第一侧面上设置在第一区域,并且电控盒还包括第二传热膜,第二传热膜设置在第四电气元件与气流分隔板的分隔板第二侧面之间,通过直接接触配合高效地去除第四电气元件生成的热量。
在该电控盒的第十八示例中,可选地包括第一示例至第十七示例中的一个或多个,至少两个电气元件还包括弱电电气元件,弱电电气元件设置在安装板的安装板第二侧面。将强电电气元件和弱电电气元件分别布置在安装板的两侧防止弱电电气元件受到强电电气元件的电磁干扰。
在该电控盒的第十九示例中,可选地包括第一示例至第十八示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控盒还包括盒盖,并且安装板设置在盒体与盒盖形成的内部空间中,并且电控盒是密闭的,以满足实际使用场景对防尘防水的需求。
在该电控盒的第二十示例中,可选地包括第一示例至第十九示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控盒还包括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安装板的第一区域,并且在第一方向上,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二电气元件的上方,能够检测到盒内的热量聚集处的温度,以便恰当地调节盒内环境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电控盒,并且该电控盒整体上是竖直安装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控盒与现有电控盒相比,发热量大的电气元件安装在下部,发热量较小的部件安装在上部,因此发热量大的部件不会受到热量的集中和叠加,可靠性较高,能够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的实施方式,将参考附图中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来呈现以上简要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更具体描述。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实用新型的各示例性实施例,而不应当被认为是对其范围的限制,将通过使用附图并利用附加特征和细节来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电控盒的爆炸图;
图2是图1的安装板的第一侧面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安装板的第一侧面的正视图,并且安装有四个电气元件;以及
图4是图3的电路板安装至支承板的爆炸图。
图1至4大致按比例绘制,然而附图中的尺寸仅是示意性的,不必按比例绘制,而是旨在更清楚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其他相对尺寸。
在此以及在下文的所有内容中,不同附图中出现的相同特征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
附图标记列表:
10 盒体
11 底板
12 盒盖
20 安装板
21 安装板第一侧面
22 安装板第二侧面
31 第一电气元件
31a 第一集成功率模块
32 第二电气元件
33 第三电气元件
34 第四电气元件
41 第一支承板
51 第一传热膜
52 第二传热膜
61 第一冷却部
61a 第一集成功率模块导热件
62 第二冷却部
70 气流分隔板
80 温度传感器
100 电控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4中提供了坐标系统以供参考。在一个示例中,z轴线可以是竖直轴线(例如,平行于重力轴线),y轴线可以是横向轴线(例如,水平轴线),并且x轴线可以是纵向轴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定义“大致”为形容偏离程度在20%或10%之内。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控盒100,其主要包括提供外围壳体的盒体10、供电气元件安装于其上的安装板20,若干电气元件以及用于调节电控盒内的温度的冷却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电控盒100的盒体10限定该电控盒100的内部空间。安装板20设置在盒体10的内部空间中。安装板20包括彼此相背的安装板第一侧面21(未示出)和安装板第二侧面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控盒100可以用于空调器,例如室外机,并且可以整体上沿竖直方向布置,并且其中的安装板20也可以大致沿竖直方向布置。
竖直方向也称为z方向,第一方向,竖直方向大致在安装板的板平面中,并且竖直方向的正方向竖直向上,即,竖直方向的正方向将会是热空气的移动方向,发热部件散发的热量随着空气从下往上升起,因此在运行过程中,上方的元件除了自身发散的热量还有从下方升起的热量,容易产生热量的集中和堆积,这将在后文中参考电气元件进一步描述。横向方向也称为y方向,第二方向,横向方向大致在安装板的板平面中并且垂直于竖直方向,并且横向方向的正方向朝向图2的右侧。纵向方向也称为x方向,第三方向,纵向方向垂直于竖直方向和横向方向两者,并且纵向方向的正方向从安装板的安装板第二侧面向外指出。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安装板20的第一侧面的正视图,其中示意性的示出了安装板20的安装板第一侧面21,并且未安装任何电气元件。在竖直方向上,安装板20第一侧面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区域以及位于下部的第二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控盒100允许在安装板20的安装板第一侧面21上安装至少两个电气元件,并且较佳地,安装板第一侧面21上安装的是强电的电气元件。
此外,至少两个电气元件包括两个电气元件,或者多于两个电气元件,例如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安装板20的第一侧面的正视图,并且安装有四个电气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设置在安装板20的安装板第一侧面21上的至少两个电气元件包括两个电气元件。具体地,包括第一电气元件31和第二电气元件32,并且第一电气元件31的发热量大于第二电气元件32,具体地,第一电气元件31的损耗功率大于第二电气元件32,并且同等时间内产生更多的热量。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气元件31可以设置在安装板20的安装板第一侧面21的第二区域,并且第二电气元件32可以设置在安装板的第一区域。
考虑到从下方升起的热量,容易对上方的元件产生热量的集中和堆积,因此较佳地,在沿竖直方向的投影面上,可以将第一电气元件31和第二电气元件32设置成使得它们的投影至少有一部分不重叠,并且更优选地可以完全不重叠,缓解热量的集中和堆积。
更优选地,考虑到电气元件的发热区多为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电子器件,期望缓解这些电子器件生成热量的集中和堆积。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气元件31可以是变频电路板或者是变频和风机电路板(即变频和风机一体式的电路板),并且具有第一发热区和第二发热区,其中第一电气元件31的第一发热区为设置电容器的位置,第一电气元件31的第二发热区为设置第一集成功率模块的位置;第二电气元件32可以是滤波电路板,并且第二电气元件32的发热区为设置共模滤波线圈的位置,其中第一电气元件31的损耗功率以第一集成功率模块的损耗功率来估算,并且第二电气元件32的损耗功率以共模滤波线圈的损耗功率来估算。
类似地,考虑到从下方升起的热量,因此更优选地,在沿竖直方向的投影面上,第一电气元件31的第一发热区、第二发热区中的至少一者的投影与第二电气元件32的发热区的投影可以设置成至少有一部分不重叠,并且更优选地可以完全不重叠,缓解第一电气元件的发热区的热量,与第二电气元件的发热区的热量的集中和堆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气元件32的耐热性大于第一电气元件31。因此,虽然第一电气元件的热量和第二电气元件的热量会移动至电控盒的上方,但是,位于上方的第一区域内的第二电气元件能够对应更高的电控盒内的环境温度,因此,第二电气元件仍能保持良好、稳定的运行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电气元件包括三个电气元件,具体地,包括第一电气元件31、第二电气元件32和第三电气元件33,并且第一电气元件31、第三电气元件33的发热量大于第二电气元件32。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气元件31、第三电气元件33可以设置在安装板20的安装板第一侧面21的第二区域,并且第二电气元件32可以设置在安装板的第一区域。
同样地,考虑到从下方升起的热量,因此较佳地,在沿竖直方向的投影面上,可以将第一电气元件31、第三电气元件33与第二电气元件32设置成使得它们的投影至少有一部分不重叠,并且更优选地可以完全不重叠,缓解热量的集中和堆积。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气元件31可以是变频电路板,并且第一电气元件31的第一发热区为设置电容器的位置,第一电气元件31的第二发热区为设置第一集成功率模块的位置;第二电气元件32可以是滤波电路板,并且第二电气元件32的发热区为设置共模滤波线圈的位置;第三电气元件33可以是风机电路板,并且第三电气元件33的发热区为设置第二集成功率模块的位置。
同样类似地,考虑到从下方升起的热量,因此更优选地,在沿竖直方向的投影面上,第一电气元件31的第一发热区、第二发热区中的至少一者的投影与第二电气元件32的发热区的投影可以设置成至少有一部分不重叠,并且第三电气元件33的发热区的投影与第二电气元件32的发热区的投影可以设置成至少有一部分不重叠,并且更优选地可以完全不重叠,缓解热量的集中和堆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气元件32的耐热性大于第一电气元件31和第三电气元件33。因此,虽然第一电气元件、第三电气元件的热量和第二电气元件的热量会移动至电控盒的上方,但是,位于上方的第一区域内的第二电气元件能够对应更高的电控盒内的环境温度,因此,第二电气元件仍能保持良好、稳定的运行状态。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气元件31和第三电气元件33都是发热量较大的电气元件,并且都安装在安装板20的安装板第一侧面21的第二区域中,因此期望对于它们的布置作进一步的改善。
因此较佳地,在竖直方向上,第一电气元件31和第三电气元件33设置在安装板20的安装板第一侧面21的第二区域远离第一区域的位置,因此尽可能拉开它们与第二电气元件32之间的距离,期望安装板周围的受到冷却组件冷却的热量较低的空气尽可能地带走由第一电气元件31和第三电气元件33生成的热量,而不是热量产生后直接上升并完全叠加到第二电气元件所在的区域,从而减少位于下方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一和第三电气元件的热量对位于上方的第一区域中的第二电气元件的可靠运行的影响。
还较佳地,在安装板的板平面中垂直于竖直方向的横向方向上,第一电气元件31和第三电气元件33可以设置成间隔预定距离。将第一电气元件31和第三电气元件33间隔开可以期望安装板周围的空气尽可能地带走由第一电气元件31和第三电气元件33生成的热量而不是发散后直接彼此影响,从而提升第一电气元件和第三电气元件的运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电气元件包括三个电气元件,具体地,包括第一电气元件31、第二电气元件32和第四电气元件34,并且第一电气元件31的发热量大于第二电气元件32和第四电气元件34。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气元件31可以设置在安装板20的安装板第一侧面21的第二区域,并且第二电气元件32和第四电气元件34可以设置在安装板的第一区域。
同样地,考虑到从下方升起的热量,因此较佳地,在沿竖直方向的投影面上,可以将第一电气元件31与第二电气元件32和第四电气元件34设置成使得它们的投影至少有一部分不重叠,并且更优选地可以完全不重叠,缓解热量的集中和堆积。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气元件31可以是变频电路板,或者是变频和风机电路板(即变频和风机一体的电路板),并且第一电气元件31的第一发热区为设置电容器的位置,第一电气元件31的第二发热区为设置第一集成功率模块的位置;第二电气元件32可以是滤波电路板,并且第二电气元件32的发热区为设置共模滤波线圈的位置;第四电气元件34可以是电抗器,并且第四电气元件34的发热区为设置电抗器线圈的位置。
同样类似地,考虑到从下方升起的热量,因此更优选地,在沿竖直方向的投影面上,第一电气元件31的第一发热区、第二发热区以及第四电气元件34的发热区中的至少一者的投影与第二电气元件32的发热区的投影可以设置成至少有一部分不重叠,并且更优选地可以完全不重叠,缓解热量的集中和堆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气元件32和第四电气元件34的耐热性大于第一电气元件31。因此,虽然第一电气元件的热量会移动至电控盒的上方,但是,位于上方的第一区域内的第二电气元件和第四电气元件能够对应更高的电控盒内的环境温度,因此,第二电气元件和第四电气元件仍能保持良好、稳定的运行状态。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电气元件31、第二电气元件32和第四电气元件34都为强电电气元件,不同强电单元间可以通过强电导线电连接,导线从各个强电电气元件上跨过会引发电气元件的电磁干扰,降低电控盒控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不宜跨接,否则会影响装置的稳定性。
因此较佳地,在y方向上,第四电气元件34与第一电气元件31设置在第二电气元件32的同一侧,以避免其间连接的导线的跨接。
下面将结合上文所述的实施例以及参考图3,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至少两个电气元件包括四个电气元件,具体地,包括第一电气元件31、第二电气元件32、第三电气元件33和第四电气元件34,并且第一电气元件31、第三电气元件33的发热量大于第二电气元件32、第四电气元件34。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电气元件31和第三电气元件33可以设置在安装板20的安装板第一侧面21的第二区域,并且第二电气元件32和第四电气元件34可以设置在安装板的第一区域。
同样地,考虑到从下方升起的热量,因此较佳地,在沿竖直方向的投影面上,可以将第一电气元件31、第三电气元件33中每一个电气元件与第二电气元件32、第四电气元件34设置成使得它们的投影至少有一部分不重叠,例如,第一电气元件的投影和第二电气元件的投影在沿竖直方向的投影面上完全不重叠,第三电气元件的投影和第二电气元件的投影部分地不重叠,从而一定程度的避免第二区域的第一和第三电气元件的热量在第一区域中与第二、第四电器元件的热量叠加。
可选地,在沿竖直方向的投影面上,位于第二区域的第一、第三电气元件的投影与位于第一区域的第二、第四电器元件的投影可以完全不重叠,从而更高程度地缓解热量的集中和堆积。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气元件31可以是变频电路板,并且第一电气元件31的第一发热区为设置电容器的位置,第一电气元件31的第二发热区为设置第一集成功率模块的位置;第二电气元件32可以是滤波电路板,并且第二电气元件32的发热区为设置共模滤波线圈的位置;第三电气元件33可以是风机电路板,并且第三电气元件33的发热区为设置第二集成功率模块的位置;第四电气元件34可以是电抗器,并且第四电气元件34的发热区为设置电抗器线圈的位置。图3中,第三电气元件为两块风机电路板,可以理解,根据所要控制的风机的数量,风机电路板的数量可以调整,例如可以是一块。
同样类似地,考虑到从下方升起的热量,因此更优选地,在沿竖直方向的投影面上,第一电气元件31的第一发热区、第二发热区以及第三电气元件33的发热区中的至少一者的投影与第二电气元件32的发热区的投影、第四电气元件34的发热区的投影可以设置成至少有一部分不重叠,例如,第一电气元件的第一发热区的投影与第四电气元件的发热区的投影至少部分不重叠,减少了第一发热区的热量在第四电气元件的发热区处的热量叠加;第一电气元件的第一发热区和第二发热区的投影与第二电气元件的发热区的投影完全不重叠,避免了第一电气元件的热量在第二电气元件的发热区的叠加。
可选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区域的第一电气元件的第一发热区的投影、第二发热区的投影及第三电气元件的发热区的投影,与第一区域的第二电气元件的发热区的投影和第四电气元件的发热区的投影完全不重叠,因此,在电气元件整体在竖直方向可能存在重叠的情况下,通过发热区的投影的不重叠设置,也能够缓解第二区域中电气元件的热量在第一区域中的电气元件处叠加的情况,使电控盒内安装板的第一侧面所对应空间的热量的合理分布,避免热量过度集中产生的局部高温,从而提高电气元件的运行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气元件32和第四电气元件34的耐热性大于第一电气元件31和第三电气元件33。因此,虽然第一电气元件的热量和第三电气元件的热量会移动至电控盒的上方,但是,位于上方的第一区域内的第二电气元件和第四电气元件能够对应更高的电控盒内的环境温度,因此,第二电气元件和第四电气元件仍能保持良好、稳定的运行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电气元件同样包括四个电气元件,并且该实施例与图3中所述的可选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将第四电气元件34可以设置在安装板20的安装板第一侧面21的第二区域中空余的位置。考虑到强电电气元件不宜跨接,可以选择绕周边布置导线以避免跨接问题。
同样地,考虑到从下方升起的热量,因此较佳地,在沿竖直方向的投影面上,可以将第一电气元件31、第三电气元件33以及第四电气元件34中每一个电气元件与第二电气元件32设置成使得它们的投影至少有一部分不重叠,并且更优选地可以完全不重叠,缓解热量的集中和堆积。
同样类似地,考虑到从下方升起的热量,因此更优选地,在沿竖直方向的投影面上,第一电气元件31的第一发热区、第二发热区以及第三电气元件33的发热区、第四电气元件34的发热区中的至少一者的投影与第二电气元件32的发热区的投影可以设置成至少有一部分不重叠,并且更优选地可以完全不重叠,缓解热量的集中和堆积。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气元件31、第三电气元件33都是发热量较大的电气元件,第四电气元件34也具有一定的发热量,并且都安装在安装板20的安装板第一侧面21的第二区域中,因此期望对于它们的布置作进一步的改善。
因此较佳地,在竖直方向上,第一电气元件31、第三电气元件33、第四电气元件34设置在安装板20的安装板第一侧面21的第二区域远离第一区域的位置,因此尽可能拉开它们与第二电气元件32之间的距离,期望安装板周围的空气尽可能地带走由第一电气元件31和第三电气元件33生成的热量而不是直接上升,从而减小热量对于它们上方第二电气元件32的影响。
还较佳地,在横向方向上,第一电气元件31、第三电气元件33、第四电气元件34可以设置成间隔预定距离。将它们间隔开可以期望安装板周围的空气尽可能地带走由第一电气元件31、第三电气元件33、第四电气元件34生成的热量,而不是因为互相之间的间隙过小,导致发散后的热量直接彼此影响。
下面将进一步讨论可选实施例的电气元件的被动散热方法。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的例如第一电气元件31的电路板安装至支承板的爆炸图。图4显示出第一电气元件31包括电容器。第一电气元件31在其面向安装板20的一侧还包括第一集成功率模块31a。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设置于安装板20的第一电气元件31与安装板20(未示出)之间的部件,其中电控盒100还包括第一支承板41和第一传热膜51,用于提供进一步的散热效果。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支承板41安装到安装板20的安装板第一侧面21的第二区域,并且第一电气元件31安装到第一支承板41远离安装板第一侧面21的第一支承板第一侧面,即,第一支承板41以三明治形式设置在第一电气元件31与安装板20之间。
较佳地,第一支承板41是金属板,能够更有效地传递热量。
此外,第一支承板41与第一电气元件31的第一集成功率模块对应的位置可以设有开口,允许第一集成功率模块至少部分位于该开口中。进一步优选地,在第一支承板41与安装板20之间对应于第一支承板41的开口的位置可以设有第一集成功率模块导热件61a,较佳地为铝板。冷却组件的第一冷却部的第一集成功率模块导热件61a易于将由第一集成功率模块生成的热量通过冷却组件传递而出,第一冷却部将在下文中配合图1详细描述。
第一传热膜51以三明治形式设置在第一支承板41与第一电气元件31之间。第一传热膜51与第一支承板41和第一电气元件31两者都保持彼此接触配合,可以实现热量的直接传递,将热量发散到安装板20。
较佳地,第一传热膜51与第一支承板41的接触位置对应于第一电气元件31的第一发热区,即对应于设置电容器的位置,因此能够直接地将第一发热区生成的热量传递而出。
上述的支承板、集成功率模块导热件和传热膜也可选地设置到其他电气元件,例如第三电气元件33,并且第三电气元件的发热区可以包括第二集成功率模块。另外,上述传热膜也可以单独应用到其他电气元件,例如在第二电气元件与安装板之间,设置传热膜,使得第二电气元件的热量能通过传热膜传递至安装板;可选地,传热膜设置在第二电气元件的发热区对应的位置。
由于第一电气元件31和第三电气元件33在运行时的发热量较大,需要进一步进行散热,现在回到图1,将在下文中对优选实施例的冷却组件详细描述。
冷却组件可以包括第一冷却部,第一冷却部61可以包括冷媒管和冷媒管导热件,冷媒管中的冷媒的冷量通过冷媒管导热件与用于电气元件的导热用部件接触配合,例如与第一冷却部61的第一集成功率模块导热件61a接触配合来去除电气元件生成的热量。冷媒管导热件较佳地为铝板。
较佳地,第一冷却部61设置在安装板20的安装板第二侧面22,且对应于第一电气元件31和第三电气元件33的位置的至少一部分。
此外,安装板20上可以设有对应于设置第一电气元件31和第三电气元件33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冷却部61的多个冷媒管导热件可以设置成穿过安装板20上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对应于第一电气元件31的第一集成功率模块和第三电气元件33的第二集成功率模块的位置,并且可以对应地设有第一集成功率模块导热件61a和第二集成功率模块导热件,从而形成多个冷媒管导热件分别与第一集成功率模块导热件61a和第二集成功率模块导热件的接触配合。
在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冷却部61的冷媒管导热件与与各电气元件的各集成功率模块导热件通过涂覆硅脂导热接触,通过接触配合可以更高效地将热量带离电气元件。
冷却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冷却部,为描述第二冷却部需要参考图1进一步描述盒体10的结构。盒体10包括底板11,底板11包括彼此相背的底板第一侧面和底板第二侧面,其中,安装板20在盒体10的内部空间中可以设置成使得安装板第一侧面21与底板的底板第二侧面彼此相对。较佳地,安装板20设置成大致平行于底板11。
第二冷却部62可以包括第一冷却区和可选的第二冷却区,各自包括对应的冷媒管和冷媒管导热件。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冷却部62的第一冷却区设置在底板11背离安装板20的底板第一侧面,即设置在盒体10的外部。可以理解的是,尽管没有显示,第二冷却部62也可以布置在底板第二侧面,即设置在盒体10的内部。
较佳地,第二冷却部62的第一冷却区可以设置成对应于安装板第一侧面21的第一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具体地,在横向方向(y方向)的长度可以控制,不必在横向方向上延伸跨越安装板20的整个长度。
可选地,第一冷却区可以设置成对应于第二电气元件22的位置的至少一部分。
可选地,在竖直方向(z方向)的高度可以控制,不必在竖直方向上延伸跨越安装板20的第一区域的整个高度,而是更高效地针对发热区域布置。
此外,第二冷却部62的可选的第二冷却区可以设置在底板11背离安装板20的底板第一侧面,并且可选的,第二冷却区与第一冷却区布置成大致彼此平行。
较佳地,第二冷却部62的第二冷却区可以定位成对应于安装板第一侧面21的第二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具体地,在横向方向(y方向)的长度可以控制,不必在横向方向上延伸跨越安装板20的整个长度。
较佳地,第二冷却区可以定位成对应于第一电气元件31的第一发热区的位置和第三电气元件33的发热区域的位置的至少一部分。具体地,在竖直方向(z方向)的高度可以控制,不必在竖直方向上延伸跨越安装板20的第二区域的整个高度,而是更高效地针对发热区域布置。
此外,考虑到各个集成功率模块已经设有直接配合的第一冷却部61,因此第二冷却区也可以定位得略微靠上,对应到除了集成功率模块之外的其他可能的发热区域。
在盒体10的底板11处设置第二冷却部62,底板11朝向盒体10内部的底板第二表面处生成相比于盒内环境较冷的空气,较冷空气下降,因此产生向下气流;而在安装板的安装板第一侧,电气元件产生的热量导致其附近的较热空气上升,产生向上气流;因此,在安装板第一侧面和底板第二侧面之间的空间中,会因冷空气下降和热空气上升,形成自然流动,从而实现电控箱内温度的控制。
为了促进盒内的气流循环并且因此增强散热效果,电控盒还可以包括气流分隔板70。
在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气流分隔板70设置在盒体10的内部空间中,其包括彼此相背的分隔板第一侧面和分隔板第二侧面。较佳地,气流分隔板70是金属板。
较佳地,气流分隔板70的分隔板第一侧面设置成与底板11的底板第二侧面具有间隙,更优选地,气流分隔板70与底板11平行设置并且相距预定的距离,限定间隙空间。
较佳地,气流分隔板70的周边设置成与盒体10在竖直方向上的上方的顶壁以及下方的底壁都具有间隙,更优选地,气流分隔板70的顶边缘和底边缘与盒体10顶壁以及底壁都平行设置并且相距预定的距离,允许盒内的气流循环。
气流分隔板70朝向盒体10的底板11的分隔板第一侧面处,受冷却组件的第二冷却部对电控盒底板的作用生成较冷空气,并且气流分隔板70朝向安装板20的分隔板第二侧面处由于电子元件生成较热空气。在竖直方向上,气流能从间隙空间向下移动,经过气流分隔板70的底边缘移动至气流分隔板70朝向安装板20的第二侧面,被电气元件加热的空气向上移动,并从气流分隔板的上顶边缘移动至间隙空间,由此形成盒内的气流循环,实现电控盒内温度的控制。
此外,在第四电气元件34与底板11之间也可以设置传热膜,或者在设置气流分隔板70的情况下传热膜也可以定位在第四电气元件34与气流分隔板70之间,通过直接接触强化第四电气元件34的散热效果。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四电气元件34在安装板20的安装板第一侧面21上设置在第一区域。电控盒10还包括第二传热膜52,该第二传热膜52设置在第四电气元件34与气流分隔板70的分隔板第二侧面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经由支承件将第四电气元件34安装到安装板20,可以使第四电气元件34远离安装板20并且靠近气流分隔板70,通过设置第二传热膜52使第四电气元件34与气流分隔板70直接接触配合,实现热量直接传递,强化第四电气元件34的散热效果。
通过上述的电气元件的布局设置、冷却组件的设置、传热膜的设置等中的至少一个,电气元件的热量能够高效发散。另外,相对于在电控盒中直接设置风扇进行降温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电控盒,因为不设置风扇,成本更低,也不会产生风扇运转噪声,且节能性更好。
在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中示出安装板20的安装板第二侧面上也设有电气元件,至少两个电气元件还包括弱电电气元件,并且可选地,弱电电气元件设置在安装板20的安装板第二侧面。较佳地,弱电电气元件包括主控电路板。将弱电电气元件与强电电气元件分别设置在安装板的两侧,能进一步减少强电电气元件处的热量堆积。并且,由于弱电电气元件的发热量相对较小,通过与之设置在同一侧的第一冷却部的间接作用,也能满足其降温需求。
图1中示出的盒体10还包括盒盖12,并且安装板20设置在盒体10与盒盖12形成的内部空间中。较佳地,电控盒100是密闭的。在优选实施例中,电控盒100可以具备IP55的防水防尘等级。电控盒100的密闭设置,例如可以通过在盒体与盒盖之间设置密封件,在电控盒的过线孔、过管孔处设置密封件,以实现密闭。
图1中示出的电控盒还包括用于检测电控盒的盒内环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80,该温度传感器80与冷却部件的联动,通过精确地控制冷媒管内冷媒流量,允许冷却部件恰当地调节盒内环境温度。
期望将该温度传感器80设置在热量聚集的位置处,根据上文所述,盒内热空气向上流动,因此容易在安装多个电气元件的安装板的上部存在最高温位置。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80可以设置安装板20的第一区域并且在第二电气元件32的上方,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二电气元件32的发热区的上方,能够检测到盒内的热量聚集处的温度,以便恰当地调节盒内环境温度。
以上,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清楚、完整地描述。
尽管以上已经描述了各种实施例,但应当理解,它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非全部的实施方式,它们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提出。对相关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所公开的主题可以其它特定的形式实施而不脱离其精神和必要特征。
因此,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被认为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限制的依据。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本公开也包含各种各样的变形例、等同范围内的变形。除此之外,各种各样的组合、方式、进一步包含有仅一个要素、一个以上或一个以下的其他组合、方式也属于本公开的范畴、思想范围。

Claims (21)

1.一种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包括:
盒体,所述盒体限定所述电控盒的内部空间;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盒体的内部空间中,所述安装板包括彼此相背的安装板第一侧面和安装板第二侧面,并且
其中,在竖直的第一方向上,所述安装板第一侧面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区域以及位于下部的第二区域;
至少两个电气元件,所述至少两个电气元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并且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电气元件包括第一电气元件和第二电气元件,并且所述第一电气元件的发热量大于所述第二电气元件;以及
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电控盒内的温度,
其中,所述第一电气元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第二区域,并且所述第二电气元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第一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面上,所述第一电气元件的投影和所述第二电气元件的投影至少有一部分不重叠,或者
所述第一电气元件具有第一发热区和第二发热区,并且其中,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面上,所述第一发热区、所述第二发热区中的至少一者的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气元件的发热区的投影至少有一部分不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气元件为变频电路板,或者所述第一电气元件为变频和风机电路板;
所述第二电气元件为滤波电路板;并且
所述第一电气元件的第一发热区为设置电容器的位置,所述第一电气元件的第二发热区为设置第一集成功率模块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二电气元件的发热区为设置共模滤波线圈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电气元件还包括第三电气元件,并且
所述第三电气元件发热量大于所述第二电气元件,并且所述第三电气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面上,所述第三电气元件的投影与第二电气元件的投影至少有一部分不重叠,或者
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面上,所述第三电气元件的发热区的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气元件的发热区的投影至少有一部分不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气元件和所述第三电气元件具有如下布置中的至少一种: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气元件和所述第三电气元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所述第二区域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的位置;
在所述安装板的板平面中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气元件和所述第三电气元件设置成间隔预定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控盒还包括第四电气元件,并且
所述第四电气元件的发热量小于第一电气元件,并且所述第四电气元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第一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板的板平面中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所述第四电气元件与所述第一电气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气元件的同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控盒还包括:
第三电气元件,所述第三电气元件在所述安装板的安装板第一侧面上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以及
第四电气元件,所述第四电气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中,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电气元件、所述第三电气元件和所述第四电气元件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面上,所述第一电气元件、所述第三电气元件以及所述第四电气元件中每一个电气元件的发热区的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气元件的发热区的投影至少有一部分不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气元件和所述第四电气元件的耐热性大于所述第一电气元件和所述第三电气元件。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气元件为变频电路板,所述第二电气元件为滤波电路板,所述第三电气元件为风机电路板,并且所述第四电气元件为电抗器,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电气元件的第一发热区为设置电容器的位置,所述第一电气元件的第二发热区为设置第一集成功率模块的位置,
其中,所述第二电气元件的发热区为设置共模滤波线圈的位置,
其中,所述第三电气元件的发热区为设置第二集成功率模块的位置,并且
其中,所述第四电气元件的发热区为设置电抗器线圈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控盒还包括第一支承板和第一传热膜,
所述第一电气元件包括电容器,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支承板在所述安装板的所述安装板第一侧面上安装到所述第二区域,并且所述第一电气元件安装到所述第一支承板远离所述安装板第一侧面的第一支承板第一侧面,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传热膜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承板与所述第一电气元件之间,并且对应于所述第一电气元件上所述电容器的位置来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控盒还包括第三电气元件,所述第三电气元件在所述安装板的安装板第一侧面上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
所述冷却组件包括第一冷却部,所述第一冷却部在所述安装板的安装板第二侧面上设置成对应于所述第一电气元件和所述第三电气元件的位置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电气元件和所述第三电气元件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并且
所述第一冷却部设置成通过安装板上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气元件的第一集成功率模块和所述第三电气元件的第二集成功率模块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包括彼此相背的底板第一侧面和底板第二侧面,并且
其中,所述安装板在所述盒体的内部空间中设置成使得所述安装板第一侧面与所述底板的所述底板第二侧面彼此相对,并且
所述冷却组件包括第二冷却部,所述第二冷却部包括第一冷却区和第二冷却区,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区设置在所述底板背离所述安装板的所述底板第一侧面,并且所述第一冷却区定位成对应于所述安装板第一侧面的第一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定位成对应于所述第二电气元件的位置的至少一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冷却区设置在所述底板背离所述安装板的所述底板第一侧面,并且所述第二冷却区定位成对应于所述安装板第一侧面的第二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定位成对应于所述第一电气元件的第一发热区的位置的至少一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控盒还包括气流分隔板,所述气流分隔板设置在所述盒体的内部空间中,所述气流分隔板包括彼此相背的分隔板第一侧面和分隔板第二侧面,并且
其中,所述气流分隔板的分隔板第一侧面设置成与所述底板的所述底板第二侧面具有间隙,并且
其中,所述气流分隔板的周边设置成与所述盒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上方的顶壁以及下方的底壁都具有间隙。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控盒还包括第四电气元件,所述第四电气元件在所述安装板的安装板第一侧面上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并且
所述电控盒还包括第二传热膜,所述第二传热膜设置在所述第四电气元件与所述气流分隔板的分隔板第二侧面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电气元件还包括弱电电气元件,所述弱电电气元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所述安装板第二侧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控盒还包括盒盖,并且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盒体与所述盒盖形成的内部空间中,并且所述电控盒是密闭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控盒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第一区域,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气元件的上方。
21.一种空调器,包括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并且其中,所述电控盒整体上是竖直安装的。
CN202321232572.3U 2023-05-19 2023-05-19 电控盒和包括电控盒的空调器 Active CN2202923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2572.3U CN220292392U (zh) 2023-05-19 2023-05-19 电控盒和包括电控盒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2572.3U CN220292392U (zh) 2023-05-19 2023-05-19 电控盒和包括电控盒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92392U true CN220292392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39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32572.3U Active CN220292392U (zh) 2023-05-19 2023-05-19 电控盒和包括电控盒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923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79476B1 (en) Electric apparatus
CN107906705B (zh) 空调器及其电器盒
KR100747946B1 (ko) 공기 조화기용 실외 유닛
KR20160145208A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104718807A (zh) 磁部件的冷却构造以及具备该冷却构造的电力转换装置
CN203104252U (zh) 新型散热结构
CN220292392U (zh) 电控盒和包括电控盒的空调器
CN215872164U (zh) 电控盒及空调器
CN215872163U (zh)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5187943U (zh) 电控盒及冷藏车用制冷机组
CN104121640A (zh) 横吹式的空调机室外机
CN212413573U (zh) 导风组件和导风装置
JP6939899B2 (ja) 密閉型電子装置
CN105610374A (zh) 电动机控制单元
JPS60141148A (ja) 制御装置内蔵形回転電機
CN219421281U (zh) 变频柜和暖通设备
CN213938680U (zh) 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9531016U (zh) 电器盒组件及空调机组
CN220493472U (zh) 散热装置及电器盒
CN220798572U (zh) 射频解冻系统、射频解冻装置及冰箱
CN220874954U (zh) 一种变频器的散热结构
CN212936508U (zh) 控制箱
CN116592491A (zh) 一种空调机控制器
CN215379513U (zh) 一种防尘型不间断电源
CN215453522U (zh) 一种绝缘型电源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