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83772A - 一种空气过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过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83772A
CN116983772A CN202311242895.5A CN202311242895A CN116983772A CN 116983772 A CN116983772 A CN 116983772A CN 202311242895 A CN202311242895 A CN 202311242895A CN 116983772 A CN116983772 A CN 1169837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sliding
elastic
air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428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83772B (zh
Inventor
张兴中
刘儆怡
安静
温宏仙
关恩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Mingp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Mingp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Mingp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Mingp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4289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837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83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837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837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837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66Regeneration of the filtering material or filter elements inside the filter
    • B01D46/68Regeneration of the filtering material or filter elements inside the filter by means acting on the cake side involving movement with regard to the filter elements
    • B01D46/681Regeneration of the filtering material or filter elements inside the filter by means acting on the cake side involving movement with regard to the filter elements by scrapers, brushe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24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rigid hollow filter bodies
    • B01D46/2403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rigid hollow filter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hysical shape or structure of the filtering element
    • B01D46/2411Filter cartridg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气过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空气过滤装置,限位筒设于壳体内,壳体设有连通限位筒和外界的输风装置,滤筒并和限位筒滑动连接,滤筒和限位筒之间形成环形通道,壳体设有分别与环形通道和滤筒连通的出风口,滤筒的外周壁设有呈折线状的环槽,套环套设于滤筒并设有滑动配合于环槽内的滑柱,套环和限位筒转动连接,叶板有多个并封闭环形通道,叶板和套环活动连接,以便滤筒阻塞时,风压通过叶板驱动套环转动,第一刮板为环形并同轴设于限位筒内,第一刮板的内缘和滤筒的外周壁滑动贴合。本发明的空气过滤装置实现了滤筒上粉尘的自清洁,从而节省了人力,提升了滤筒清洁的及时性。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过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过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过滤是指从气固两相流中捕集粉尘,并使空气得到净化的过程。另外,空气过滤的过程还可以测定大气中的含尘量和尘粒特征,便于大气监测。
公开号为CN21434517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空气过滤用滤筒,包括底座和底板,底座设有电机,电机的转轴和底板相连,底板设有金属网撑体和设于金属网撑体的褶形滤料,底座设有可上下伸缩的外罩。当褶形滤料过滤对空气中粉尘过滤一段时间后,可以将外罩上拉,使外罩完全罩设褶形滤料,然后将盖板盖合于外罩上。紧接着,电机通过底板和金属网撑体驱动褶形滤料转动,褶形滤料将所吸附的粉尘甩出。之后,倒立该空气过滤用滤筒,被甩出的粉尘汇集于盖板上,便于取出,由此实现了褶形滤料上粉尘的清除,延长了该空气过滤用滤筒的使用寿命。然而,发明人在实施该空气过滤用滤筒时发现其存在如下的缺陷:为避免堵塞,褶形滤料需每间隔一段时间对自身的粉尘进行一次清除,而粉尘堵塞褶形滤料的时刻并不规律,工作人员较难判断褶形滤料的具体堵塞时刻,从而无法及时地清理褶形滤料;在清除褶形滤料的粉尘时,需人为地启闭电机和倒立滤筒,从而无法解放双手,增加了人力的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过滤装置,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褶形滤料无法及时清理以及在清除褶形滤料的粉尘时人力负担较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空气过滤装置包括壳体、限位筒、滤筒、套环、叶板和第一刮板,所述限位筒设于所述壳体内并在竖向上延伸,所述壳体设有连通所述限位筒和外界的输风装置;所述滤筒同轴设于所述限位筒内并和所述限位筒竖直滑动连接,所述滤筒和所述限位筒之间形成环形通道,所述壳体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分别与所述环形通道和所述滤筒连通;所述滤筒的外周壁设有在其周向上延伸并呈折线状的环槽,所述套环套设于所述滤筒并设有滑动配合于所述环槽内的滑柱,所述套环和所述限位筒转动连接;所述叶板有多个并在所述套环的周向上间隔分布,多个所述叶板位于所述环形通道内并封闭所述环形通道,所述叶板和所述套环活动连接,以便所述滤筒阻塞时,风压通过所述叶板驱动所述套环转动并打开所述环形通道;所述第一刮板为环形并同轴设于所述限位筒内,所述第一刮板的内缘和所述滤筒的外周壁滑动贴合。
优选地,所述限位筒内设有同轴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设有位于所述环形通道内并在所述滤筒的周向上间隔分布的多个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连接所述固定环和所述限位筒,相邻所述支撑台之间形成通风槽,所述通风槽和所述叶板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叶板位于相应所述通风槽内并封闭所述通风槽,所述限位筒滑动穿设于所述固定环内,所述套环和所述固定环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套环的外周壁设有与所述叶板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的第一滑槽,所述叶板为与所述套环同心的弧形板并设有滑杆,所述滑杆能够在相应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所述滑杆和所述套环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所述滤筒阻塞时,所述叶板在风压作用下下移并具有工作位,在所述工作位,所述叶板脱离所述通风槽且内缘和所述套环间隔开,所述叶板绕所述滑杆偏转。
优选地,所述滑杆上转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滑槽的侧壁设有第一斜面,所述滑杆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匹配的凸齿,所述滑杆下移时,所述凸齿抵于所述第一斜面并带动所述滑杆偏转;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所述滑块和所述套环,所述滑杆和所述滑块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在常态下维持所述滑杆的水平姿态。
优选地,空气过滤装置还包括第二刮板和步进机构,所述第二刮板有多个并在竖向上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刮板和所述限位筒竖直滑动连接,相邻所述第二刮板之间连接有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一刮板相对于多个所述第二刮板靠近所述输风装置,且所述第一刮板和邻近的所述第二刮板之间连接有第四弹性件;所述步进机构设于所述限位筒内并连接所述滤筒和多个所述第二刮板,以便所述滤筒往复滑动时,带动多个所述第二刮板远离所述第一刮板。
优选地,所述步进机构包括导条、第一弹力条和止回组件,所述滤筒的外周壁设有在竖向上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导条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导条的底端止抵于所述滑块,所述导条和所述滤筒之间连接有第五弹性件,所述第五弹性件朝向所述滑块压迫所述导条;所述滤筒的外周壁设有在竖向上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在所述滤筒的径向上延伸并连通所述第二滑槽和外界,所述第一弹力条和所述第一通槽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弹力条朝下倾斜并和所述导条相连,所述第一弹力条容纳于相应所述第一通槽内,每个所述第二刮板均位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弹力条的下方;所述止回组件设于所述限位筒内并用于止回所述第二刮板。
优选地,所述止回组件包括导管、导杆和第二弹力条,所述导管和所述支撑台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导管设于相应所述支撑台并在竖向上延伸,所述导管依次滑动贯穿多个所述第二刮板;所述导杆和所述导管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导杆滑动配合于相应所述导管内并和所述导管之间连接有第六弹性件,所述支撑台设有与所述导管连通的滑腔,所述滑腔内滑动配合有传动块,所述传动块具有与所述导杆接触的第一曲面,所述第六弹性件朝向所述第一曲面压迫所述导杆,所述传动块的一端凸出于所述滑腔并止抵于所述叶板;所述导管设有在竖向上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通槽,所述第二弹力条和所述第二通槽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弹力条朝下倾斜并和所述导杆相连,所述第二弹力条容纳于相应所述第二通槽内。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二刮板中位于最下方的一者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和所述导管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减震弹簧套设于相应所述导管。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设有位于所述滤筒下方的水室,所述滤筒和所述环形通道分别通过所述水室和所述出风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输风装置包括涡轮风机。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滚轮。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滤筒堵塞时,在风压的作用下,叶板带动套环转动,从而驱使滤筒往复滑动,第一刮板实现了对滤筒外周壁的粉尘的刮除。由此,滤筒在堵塞时可以自发地清除自身的粉尘,从而实现粉尘的自动清除,无需工作人员的参与,由此解放了双手,节省了人力。另外,滤筒的堵塞引起了各部件的运转,从而实现了滤筒的自清洁,换言之,滤筒的堵塞和滤筒的自清洁在时间上前后紧邻,由此,滤筒可以在第一时间实现粉尘的去除,提升了滤筒清洁的及时性。
2、凸齿和斜面的设计使得滑杆在下移时可以主动地朝向一侧偏转,从而带动叶板朝向一侧偏转,限定了叶板的偏转方向,避免了风压迫使叶板偏转时叶板的偏转方向不确定的情况。
3、滤筒下移时,通过步进机构带动第二刮板下移,从而实现第二刮板位置的下调。滤筒上移时,第二刮板被步进机构锁定,不能被第三弹性件和第四弹性件拉回。当滤筒再次下移时,又通过步进机构带动第二刮板下移,第二刮板的位置得以继续下调。以此类推,多个第二刮板能够以步进的形式逐级下移,从而多个第二刮板能够在滤筒的长度方向上展开,每个第二刮板可以对应滤筒的外周壁的不同部位并对该部位上的粉尘进行刮除。这样设计极大地增加了多个第二刮板对滤筒外周壁的刮除范围,避免了多个第二刮板和第一刮板在第三弹性件和第四弹性件的作用下积聚在一起,从而只能对滤筒外周壁的少量区域进行刮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空气过滤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壳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输风装置至套环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滤筒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套环至滑块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输风装置至套环部分的又一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图6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叶板至凸齿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导条至第一弹力条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固定环至导管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导杆至传动块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传动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导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壳体至滤筒部分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11、输风装置;12、出风口;13、水室;131、第一容水空间;132、第二容水空间;14、滚轮;2、限位筒;21、环形通道;22、固定环;221、滑动条;23、支撑台;231、传动块;2311、第一曲面;232、滑腔;24、通风槽;3、滤筒;31、环槽;32、第二滑槽;321、第五弹性件;322、第一通槽;33、滑动槽;34、滤孔;4、套环;41、滑柱;42、第一滑槽;421、第一弹性件;422、第一斜面;5、叶板;51、滑杆;511、凸齿;52、滑块;6、第一刮板;61、第四弹性件;7、第二刮板;71、第三弹性件;72、减震弹簧;8、步进机构;81、导条;811、压杆;82、第一弹力条;83、止回组件;831、导管;8311、第六弹性件;8312、第二通槽;832、导杆;833、第二弹力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至图14描述本发明的空气过滤装置。
如图1至图5所示,实施例1,本发明的空气过滤装置包括壳体1、限位筒2、滤筒3、套环4、叶板5和第一刮板6。限位筒2设于壳体1内并在竖向上延伸,壳体1设有连通限位筒2和外界的输风装置11。滤筒3同轴设于限位筒2内并和限位筒2竖直滑动连接,滤筒3和限位筒2之间形成环形通道21,壳体1设有出风口12,出风口12分别与环形通道21和滤筒3连通。滤筒3的外周壁设有在其周向上延伸并呈折线状的环槽31,套环4套设于滤筒3并设有滑动配合于环槽31内的滑柱41,套环4和限位筒2转动连接。叶板5有多个并在套环4的周向上间隔分布,多个叶板5位于环形通道21内并封闭环形通道21,叶板5和套环4活动连接,以便滤筒3阻塞时,风压通过叶板5驱动套环4转动并打开环形通道21。第一刮板6为环形并同轴设于限位筒2内,第一刮板6的内缘和滤筒3的外周壁滑动贴合。
为了便于理解,图1中的箭头A所示为竖向,即上下方向。
输风装置11将外界的空气输入限位筒2内,空气先流入环形通道21内,此时由于叶板5的阻塞,空气透过滤筒3流入滤筒3的内侧,从而滤筒3实现了对空气的过滤,空气中被过滤下的粉尘附着于滤筒3的外周壁。随后,空气经滤筒3内侧流入出风口12并通过出风口12外排。
当粉尘堵塞在滤筒3的外周壁上时,环形通道21的空气不能透过滤筒3,而输风装置11又不断地向环形通道21输入空气,由此导致环形通道21的风压不断升高,该风压作用于叶板5,待风压增大至设定值时,风压迫使叶板5倾斜并带动叶板5转动,叶板5带动套环4转动,套环4带动滑柱41绕套环4的轴线转动,滑柱41在环槽31内滑动并通过环槽31带动滤筒3上下往复滑动,由此第一刮板6的内缘可以对往复滑动的滤筒3的外周壁进行刮蹭,便于将滤筒3外周壁上附着的粉尘刮除下来。
由上可知,滤筒3堵塞时,在风压的作用下,滤筒3可以自发地清除自身的粉尘,从而实现粉尘的自动清除,无需工作人员的参与,由此解放了双手,节省了人力。另外,滤筒3的堵塞引起了各部件的运转,从而实现了滤筒3的自清洁,换言之,滤筒3的堵塞和滤筒3的自清洁在时间上前后紧邻,由此,滤筒3可以在第一时间实现粉尘的去除,提升了滤筒3清洁的及时性。
需要说明地,输风装置11设于壳体1的顶端并连通限位筒2的顶端和外界。
需要说明地,滤筒3的顶端封闭,滤筒3的底端开放并形成排气口,出风口12和排气口连通。
其中,滤筒3可以由金属丝或玻璃丝编织而成,也可以由玻璃纤维毡卷制而成。可以理解的是,滤筒3的周壁上形成了均匀布置的多个滤孔34。
具体地,滑柱41有多个并在套环4的周向上等间隔分布。
继续参考图3、图5、图8和图10,进一步地,限位筒2内设有同轴的固定环22,固定环22设有位于环形通道21内并在滤筒3的周向上间隔分布的多个支撑台23,支撑台23连接固定环22和限位筒2,相邻支撑台23之间形成通风槽24,通风槽24和叶板5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叶板5位于相应通风槽24内并封闭通风槽24,限位筒2滑动穿设于固定环22内,套环4和固定环22的底端转动连接。套环4的外周壁设有与叶板5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的第一滑槽42,叶板5为与套环4同心的弧形板并设有滑杆51,滑杆51能够在相应第一滑槽42内滑动,滑杆51和套环4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421,滤筒3阻塞时,叶板5在风压作用下下移并具有工作位,在工作位,叶板5脱离通风槽24且内缘和套环4间隔开,叶板5绕滑杆51偏转。
常态下,空气通过滤筒3并在滤筒3的外周壁上过滤粉尘。此时叶板5封闭通风槽24,从而实现对环形通道21的封闭。滤筒3阻塞时,风压作用于叶板5并逐渐增大,随后,风压推动叶板5下移,叶板5脱离通风槽24并错开固定环22,叶板5带动滑杆51在第一滑槽42内滑动,叶板5到达工作位时,叶板5和套环4位于同一高度,叶板5内缘和套环4的外周面间隔开并形成余量间隙,在该余量间隙的作用下,叶板5具有偏转的空间,其偏转不受限制,叶板5得以在风压作用下绕滑杆51的轴线偏转,同时叶板5带动滑杆51偏转。
由此,该实施方式既使叶板5打开了通风槽24,实现了环形通道21的畅通,又使叶板5偏转,使得叶板5的姿态变得倾斜,便于叶板5在风压作用下转动,叶板5在转动时通过滑杆51和第一滑槽42带动套环4转动。
可以理解地,固定环22的外径大于套环4的外径。
需要说明地,滤筒3包括位于固定环22上方的第一筒段和穿入固定环22内侧的第二筒段,第一筒段的外径和固定环22的外径大体相等,第二筒段的外径和固定环22的内径大体相等。第一筒段设有在其周向上等间隔分布的多个滑动槽33,滑动槽33在竖向上延伸,固定环22设有与滑动槽33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的滑动条221,滑动条221在竖向上延伸并滑动配合于相应滑动槽33内。
继续参考图5和图8,进一步地,滑杆51上转动连接有滑块52,滑块52滑动配合于第一滑槽42内,第一滑槽42的侧壁设有第一斜面422,滑杆51设有与第一斜面422匹配的凸齿511,滑杆51下移时,凸齿511抵于第一斜面422并带动滑杆51偏转。第一弹性件421连接滑块52和套环4,滑杆51和滑块52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用于在常态下维持滑杆51的水平姿态。
凸齿511和斜面的设计使得滑杆51在下移时可以主动地朝向一侧偏转,从而带动叶板5朝向一侧偏转,限定了叶板5的偏转方向,避免了风压迫使叶板5偏转时叶板5的偏转方向不确定的情况。此外,第一弹性件421用于滑杆51和滑块52在下移后的复位。
具体地,第一弹性件421包括第一弹簧,第二弹性件包括扭簧。
继续参考图2和图3,进一步地,空气过滤装置还包括第二刮板7和步进机构8,第二刮板7有多个并在竖向上间隔分布,第二刮板7和限位筒2竖直滑动连接,相邻第二刮板7之间连接有第三弹性件71,第一刮板6相对于多个第二刮板7靠近输风装置11,且第一刮板6和邻近的第二刮板7之间连接有第四弹性件61。步进机构8设于限位筒2内并连接滤筒3和多个第二刮板7,以便滤筒3往复滑动时,带动多个第二刮板7远离第一刮板6。
滤筒3下移时,通过步进机构8带动第二刮板7下移,从而实现第二刮板7位置的下调。滤筒3上移时,第二刮板7被步进机构8锁定,不能被第三弹性件71和第四弹性件61拉回。当滤筒3再次下移时,又通过步进机构8带动第二刮板7下移,第二刮板7的位置得以继续下调。以此类推,多个第二刮板7能够以步进的形式逐级下移,从而多个第二刮板7能够在滤筒3的长度方向上展开,每个第二刮板7可以对应滤筒3的外周壁的不同部位并对该部位上的粉尘进行刮除。这样设计极大地增加了多个第二刮板7对滤筒3外周壁的刮除范围,避免了多个第二刮板7和第一刮板6在第三弹性件71和第四弹性件61的作用下积聚在一起,从而只能对滤筒3外周壁的少量区域进行刮除。
需要说明地,第一刮板6位于多个第二刮板7的上方并邻近滤筒3的顶部,常态下,在第三弹性件71和第四弹性件61的作用下,多个第二刮板7和第一刮板6积聚在一起并均邻近滤筒3的顶部。
其中,第三弹性件71有多个并在滤筒3的周向上等间隔分布,第三弹性件71包括第三弹簧。
其中,第四弹性件61有多个并在滤筒3的周向上等间隔分布,第四弹性件61包括第四弹簧。
继续参考图4、图6、图7、图9和图10,进一步地,步进机构8包括导条81、第一弹力条82和止回组件83,滤筒3的外周壁设有在竖向上延伸的第二滑槽32,导条81滑动配合于第二滑槽32内,导条81的底端止抵于滑块52,导条81和滤筒3之间连接有第五弹性件321,第五弹性件321朝向滑块52压迫导条81。滤筒3的外周壁设有在竖向上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通槽322,第一通槽322在滤筒3的径向上延伸并连通第二滑槽32和外界,第一弹力条82和第一通槽322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第一弹力条82朝下倾斜并和导条81相连,第一弹力条82容纳于相应第一通槽322内,每个第二刮板7均位于其中一个第一弹力条82的下方。止回组件83设于限位筒2内并用于止回第二刮板7。
常态下,滑块52由第一弹性件421撑起并处于初始位置,此时第五弹性件321的弹力不能克服第一弹性件421的弹力,由此导条81不能推动滑块52。滤筒3阻塞时,风压推动叶板5下移,叶板5通过滑杆51带动滑块52下移,此时滑块52给导条81让出了下移的空间,导条81在第五弹性件321的弹力作用下下移,导条81带动第一弹力条82下移,第一弹力条82在第一通槽322的阻挡下伸出第一通槽322。此时在风压的作用下,滤筒3上下往复滑动。
滤筒3下移时,带动第一弹力条82下移,第一弹力条82抵在下方的第二刮板7上并带动第二刮板7下移。第二刮板7下移后,受到止回组件83的作用下,不能在第三弹性件71和第四弹性件61的拉力下上移。滤筒3上移时,带动第一弹力条82上移并越过上方第二刮板7,第一弹力条82在越过上方的第二刮板7时,由于第一弹力条82朝下倾斜,该第二刮板7顺应第一弹力条82的倾斜方向下压第一弹力条82,从而第一弹力条82实现了对第二刮板7的避让,由此实现越过上方的第二刮板7的效果。以此类推,滤筒3再次下移时,再次带动第一弹力条82下移,此时第一弹力条82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恢复原有形状并再次带动第二刮板7下移,此时可以看做第二刮板7的内缘挂在第一弹力条82上并被第一弹力条82驱使下移。由此第二刮板7实现了层层下移的效果,便于多个第二刮板7分布于滤筒3外周壁的各个部位。
当第二刮板7对滤筒3外周壁的粉尘刮除后,滤筒3不再堵塞,外界空气继续透过滤筒3并被滤筒3过滤。此时叶板5不再受到风压的作用,滑块52在第一弹性件421的作用下复位并带动叶板5复位。同时,滑块52推动导条81上移,导条81带动第一弹力条82上移,第一弹力条82在第一通槽322的限制下收回第一通槽322内,由此为第二刮板7的上移让位。
具体地,多个第一通槽322在竖向上等间隔分布,第一弹力条82的第一端高于第二端并和导条81固定连接,第一弹力条82的材质为可适当变形的橡胶。
具体地,导条81在竖向上延伸,导条81的底端具有在竖向上延伸的压杆811,固定环22设有供压杆811滑动穿过的过孔,压杆811的底端止抵于滑块52。
其中,第五弹性件321包括第五弹簧。
需要说明地,导条81、第二滑槽32、压杆811、过孔、弹力条、第一通槽322构成了单向推动单元,单向推动单元有多个并在滤筒3的周向上等间隔分布。
继续参考图10至图13,进一步地,止回组件83包括导管831、导杆832和第二弹力条833,导管831和支撑台23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导管831设于相应支撑台23并在竖向上延伸,导管831依次滑动贯穿多个第二刮板7。导杆832和导管831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导杆832滑动配合于相应导管831内并和导管831之间连接有第六弹性件8311,支撑台23设有与导管831连通的滑腔232,滑腔232内滑动配合有传动块231,传动块231具有与导杆832接触的第一曲面2311,第六弹性件8311朝向第一曲面2311压迫导杆832,传动块231的一端凸出于滑腔232并止抵于叶板5。导管831设有在竖向上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通槽8312,第二弹力条833和第二通槽8312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第二弹力条833朝下倾斜并和导杆832相连,第二弹力条833容纳于相应第二通槽8312内。
常态下,叶板5在第一弹性件421的作用下配合于通风槽24内。第六弹性件8311的弹力通过导杆832作用于传动块231上,然而第六弹性件8311作用于传动块231上的力并不能克服第一弹性件421的弹力,导杆832不能下移。滤筒3堵塞时,叶板5在风压作用下下移,叶板5不再和传动块231接触并让出了传动块231的滑动空间,此时第六弹性件8311通过导杆832驱使传动块231在滑腔232内滑动,同时导杆832下移并带动第二弹力条833下移,在第二通槽8312的阻挡下,第二弹力条833伸出第二通槽8312。
然后,当第一弹力条82推动第二刮板7下移时,第二刮板7经过第二弹力条833并顺应第二弹力条833的倾斜方向下压第二弹力条833,从而第二弹力条833实现了对第二刮板7的避让,第二刮板7得以越过第二弹力条833。第二刮板7越过第二弹力条833后,第一弹力条82随滤筒3上移时,第二刮板7在第三弹性件71或第四弹性件61的作用下也会上移,然而此时第二弹力条833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恢复原有形状,第二刮板7受到第二弹力条833的阻挡并挂在第二弹力条833上,由此实现了第二刮板7的止回。
当滤筒3不再堵塞并再次通风时,第一弹性件421通过滑块52和滑杆51驱动叶板5上移并复位,叶板5逐渐搭在支撑台23上并在第一弹性件421和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伸入通风槽24,待叶板5完全伸入通风槽24内时,叶板5再次封闭通风槽24,从而实现了对于环形通道21的封闭。同时叶板5推动传动块231再次滑入滑腔232内,传动块231通过第一曲面2311驱使导杆832上移并复位,导杆832带动第二弹力条833上移,第二弹力条833在第二通槽8312的限制下收回第二通槽8312内,由此为第二刮板7的上移让位。
当第二弹力条833收回第二通槽8312内时,第一弹力条82也收回第一通槽322内,此时第二刮板7的上移不再受到阻碍,第二刮板7在第三弹性件71和第四弹性件61的作用下上移并复位。
具体地,多个第二通槽8312在竖向上等间隔分布,第二弹力条833的第一端高于第二端并和导杆832固定连接,第一弹力条82的材质为可适当变形的橡胶。
具体地,导杆832和导管831同轴。
其中,第六弹性件8311包括第六弹簧。
其中,第一曲面2311设于传动块231的一端,传动块23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曲面,第二曲面用于在叶板5复位时对接叶板5,便于叶板5推动传动块231。
如图3所示,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多个第二刮板7中位于最下方的一者设有减震弹簧72,减震弹簧72和导管831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减震弹簧72套设于相应导管831。
由此,最下方的第二刮板7在第一弹力条82的推动下下移时,该第二刮板7因惯性易触碰至支撑台23,减震弹簧72的设计使得减震弹簧72可以在先接触于支撑台23,由此实现了对于该第二刮板7的缓冲和保护,避免了该第二刮板7和支撑台23的刚性碰撞。
可以理解地,减震弹簧72设于第二刮板7的下方。
其中,减震弹簧72的底端设有柔性的橡胶环。
继续参考图1和图2,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内设有位于所述滤筒3下方的水室13,所述滤筒3和所述环形通道21分别通过所述水室13和所述出风口12连通。
常态下,经过滤筒3过滤的空气继续流入水室13内,水室13内的水对空气中的其它杂质进行溶解,进一步净化空气,经过水室13后的空气流入出风口12并由出风口12外排。滤筒3堵塞时,空气通过环形通道21流入水室13,水室13内的水吸收空气中的粉尘和其它杂质,实现了空气的净化,净化后的空气通过出风口12外排,同时,第一刮板6和第二刮板7从滤筒3的外周壁上刮除下来的粉尘落入水室13的水中,水对该粉尘进行吸收。
继续参考图14,可以理解地,限位筒2的底端固定于壳体1的底壁,空气过滤装置还包括位于壳体1内并套设于限位筒2的环板,环板邻近限位筒2的底部并连接限位筒2和壳体1,环板设有在其周向上等间隔分布的通气孔,限位筒2的底部设有位于环板下方的多个通水口,多个通水口在限位筒2的周向上等间隔分布。限位筒2的底部和壳体1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一容水空间131,环板的下方和壳体1之间形成第二容水空间132,第一容水空间131和第二容水空间132共同构成水室13。
具体地,滤筒3的底部插入第一容水空间131的水中。
可以理解地,水室13中的水还可以替换成化学溶液,用以吸收空气中的氨气等有害气体,本实施例不以此为限制。
具体地,出风口12分为上下并列的两组,每组出风口12均包括沿限位筒2的周向等间隔分布的四个出风口12,所有的出风口12均位于环板的上方。多个出风口12的设计改善了空气的流通效果。
继续参考图2,进一步地,输风装置11包括涡轮风机。
涡轮风机实现了向限位筒2内输入空气的效果。
继续参考图1,进一步地,壳体1的底部设有滚轮14。
滚轮14用于驱动壳体1移动,便于壳体1行进。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空气过滤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位筒(2),所述限位筒(2)设于所述壳体(1)内并在竖向上延伸,所述壳体(1)设有连通所述限位筒(2)和外界的输风装置(11);
滤筒(3),所述滤筒(3)同轴设于所述限位筒(2)内并和所述限位筒(2)竖直滑动连接,所述滤筒(3)和所述限位筒(2)之间形成环形通道(21),所述壳体(1)设有出风口(12),所述出风口(12)分别与所述环形通道(21)和所述滤筒(3)连通;
套环(4),所述滤筒(3)的外周壁设有在其周向上延伸并呈折线状的环槽(31),所述套环(4)套设于所述滤筒(3)并设有滑动配合于所述环槽(31)内的滑柱(41),所述套环(4)和所述限位筒(2)转动连接;
叶板(5),所述叶板(5)有多个并在所述套环(4)的周向上间隔分布,多个所述叶板(5)位于所述环形通道(21)内并封闭所述环形通道(21),所述叶板(5)和所述套环(4)活动连接,以便所述滤筒(3)阻塞时,风压通过所述叶板(5)驱动所述套环(4)转动并打开所述环形通道(21);
第一刮板(6),所述第一刮板(6)为环形并同轴设于所述限位筒(2)内,所述第一刮板(6)的内缘和所述滤筒(3)的外周壁滑动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筒(2)内设有同轴的固定环(22),所述固定环(22)设有位于所述环形通道(21)内并在所述滤筒(3)的周向上间隔分布的多个支撑台(23),所述支撑台(23)连接所述固定环(22)和所述限位筒(2),相邻所述支撑台(23)之间形成通风槽(24),所述通风槽(24)和所述叶板(5)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叶板(5)位于相应所述通风槽(24)内并封闭所述通风槽(24),所述限位筒(2)滑动穿设于所述固定环(22)内,所述套环(4)和所述固定环(22)的底端转动连接;
所述套环(4)的外周壁设有与所述叶板(5)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的第一滑槽(42),所述叶板(5)为与所述套环(4)同心的弧形板并设有滑杆(51),所述滑杆(51)能够在相应所述第一滑槽(42)内滑动,所述滑杆(51)和所述套环(4)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421),所述滤筒(3)阻塞时,所述叶板(5)在风压作用下下移并具有工作位,在所述工作位,所述叶板(5)脱离所述通风槽(24)且内缘和所述套环(4)间隔开,所述叶板(5)绕所述滑杆(51)偏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51)上转动连接有滑块(52),所述滑块(52)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一滑槽(42)内,所述第一滑槽(42)的侧壁设有第一斜面(422),所述滑杆(51)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422)匹配的凸齿(511),所述滑杆(51)下移时,所述凸齿(511)抵于所述第一斜面(422)并带动所述滑杆(51)偏转;所述第一弹性件(421)连接所述滑块(52)和所述套环(4),所述滑杆(51)和所述滑块(52)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在常态下维持所述滑杆(51)的水平姿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空气过滤装置还包括:
第二刮板(7),所述第二刮板(7)有多个并在竖向上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刮板(7)和所述限位筒(2)竖直滑动连接,相邻所述第二刮板(7)之间连接有第三弹性件(71),所述第一刮板(6)相对于多个所述第二刮板(7)靠近所述输风装置(11),且所述第一刮板(6)和邻近的所述第二刮板(7)之间连接有第四弹性件(61);
步进机构(8),所述步进机构(8)设于所述限位筒(2)内并连接所述滤筒(3)和多个所述第二刮板(7),以便所述滤筒(3)往复滑动时,带动多个所述第二刮板(7)远离所述第一刮板(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进机构(8)包括:
导条(81),所述滤筒(3)的外周壁设有在竖向上延伸的第二滑槽(32),所述导条(81)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二滑槽(32)内,所述导条(81)的底端止抵于所述滑块(52),所述导条(81)和所述滤筒(3)之间连接有第五弹性件(321),所述第五弹性件(321)朝向所述滑块(52)压迫所述导条(81);
第一弹力条(82),所述滤筒(3)的外周壁设有在竖向上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通槽(322),所述第一通槽(322)在所述滤筒(3)的径向上延伸并连通所述第二滑槽(32)和外界,所述第一弹力条(82)和所述第一通槽(322)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弹力条(82)朝下倾斜并和所述导条(81)相连,所述第一弹力条(82)容纳于相应所述第一通槽(322)内,每个所述第二刮板(7)均位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弹力条(82)的下方;
止回组件(83),所述止回组件(83)设于所述限位筒(2)内并用于止回所述第二刮板(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组件(83)包括:
导管(831),所述导管(831)和所述支撑台(23)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导管(831)设于相应所述支撑台(23)并在竖向上延伸,所述导管(831)依次滑动贯穿多个所述第二刮板(7);
导杆(832),所述导杆(832)和所述导管(831)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导杆(832)滑动配合于相应所述导管(831)内并和所述导管(831)之间连接有第六弹性件(8311),所述支撑台(23)设有与所述导管(831)连通的滑腔(232),所述滑腔(232)内滑动配合有传动块(231),所述传动块(231)具有与所述导杆(832)接触的第一曲面(2311),所述第六弹性件(8311)朝向所述第一曲面(2311)压迫所述导杆(832),所述传动块(231)的一端凸出于所述滑腔(232)并止抵于所述叶板(5);
第二弹力条(833),所述导管(831)设有在竖向上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通槽(8312),所述第二弹力条(833)和所述第二通槽(8312)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弹力条(833)朝下倾斜并和所述导杆(832)相连,所述第二弹力条(833)容纳于相应所述第二通槽(8312)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刮板(7)中位于最下方的一者设有减震弹簧(72),所述减震弹簧(72)和所述导管(831)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减震弹簧(72)套设于相应所述导管(83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位于所述滤筒(3)下方的水室(13),所述滤筒(3)和所述环形通道(21)分别通过所述水室(13)和所述出风口(12)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风装置(11)包括涡轮风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滚轮(14)。
CN202311242895.5A 2023-09-26 2023-09-26 一种空气过滤装置 Active CN1169837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42895.5A CN116983772B (zh) 2023-09-26 2023-09-26 一种空气过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42895.5A CN116983772B (zh) 2023-09-26 2023-09-26 一种空气过滤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83772A true CN116983772A (zh) 2023-11-03
CN116983772B CN116983772B (zh) 2023-12-19

Family

ID=88532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42895.5A Active CN116983772B (zh) 2023-09-26 2023-09-26 一种空气过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8377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50607A (zh) * 2023-12-22 2024-01-26 广州普华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加湿滤芯及生产车间通风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17631A (ja) * 1995-10-26 1997-05-06 Hitachi Ltd 空気清浄機
EP0916381A2 (de) * 1997-11-11 1999-05-19 Peter Dieckmann Produktabscheider
US6461507B1 (en) * 1998-09-17 2002-10-08 Ishigaki Company Limited Continuous squeeze-dewatering device
JP2009018220A (ja) * 2007-07-10 2009-01-29 Panasonic Corp 除塵装置
CN112915715A (zh) * 2021-04-13 2021-06-08 张军 一种管式炉烟气超低排放治理设备
CN113476964A (zh) * 2021-06-18 2021-10-08 宁夏威尔信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水泥仓顶除尘器滤芯
CN216092757U (zh) * 2021-10-25 2022-03-22 辉县市方圆过滤器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滤芯的清洁机构
CN216726373U (zh) * 2022-02-28 2022-06-14 河南绿金矿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清洁滤尘器
CN217773597U (zh) * 2022-04-20 2022-11-11 江苏宏仕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粉尘回收结构的气体滤芯
CN115669599A (zh) * 2022-11-01 2023-02-03 广东一帆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产增氧设备
CN218774483U (zh) * 2022-10-12 2023-03-31 江苏德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粉尘防爆干式除尘器
CN116099296A (zh) * 2023-04-06 2023-05-12 江苏诚铸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焚烧用烟气除尘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17631A (ja) * 1995-10-26 1997-05-06 Hitachi Ltd 空気清浄機
EP0916381A2 (de) * 1997-11-11 1999-05-19 Peter Dieckmann Produktabscheider
US6461507B1 (en) * 1998-09-17 2002-10-08 Ishigaki Company Limited Continuous squeeze-dewatering device
JP2009018220A (ja) * 2007-07-10 2009-01-29 Panasonic Corp 除塵装置
CN112915715A (zh) * 2021-04-13 2021-06-08 张军 一种管式炉烟气超低排放治理设备
CN113476964A (zh) * 2021-06-18 2021-10-08 宁夏威尔信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水泥仓顶除尘器滤芯
CN216092757U (zh) * 2021-10-25 2022-03-22 辉县市方圆过滤器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滤芯的清洁机构
CN216726373U (zh) * 2022-02-28 2022-06-14 河南绿金矿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清洁滤尘器
CN217773597U (zh) * 2022-04-20 2022-11-11 江苏宏仕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粉尘回收结构的气体滤芯
CN218774483U (zh) * 2022-10-12 2023-03-31 江苏德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粉尘防爆干式除尘器
CN115669599A (zh) * 2022-11-01 2023-02-03 广东一帆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产增氧设备
CN116099296A (zh) * 2023-04-06 2023-05-12 江苏诚铸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焚烧用烟气除尘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50607A (zh) * 2023-12-22 2024-01-26 广州普华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加湿滤芯及生产车间通风装置
CN117450607B (zh) * 2023-12-22 2024-03-22 广州普华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加湿滤芯及生产车间通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83772B (zh) 2023-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983772B (zh) 一种空气过滤装置
EP1563890B1 (en) System for mounting filters in a tubesheet
CN205641453U (zh) 换新风装置
CN108619811B (zh) 高效粉尘回收仓
CN117357982B (zh) 一种通风排烟管道用烟雾杂质过滤装置
CN109357337B (zh) 一种便于更换滤芯的空气净化设备
CN109939497A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便捷型空气净化设备
CN116474503A (zh) 一种无菌空气过滤装置
CN108895576B (zh) 一种模块化可清洁滤芯新风系统
CN106582132B (zh) 一种清洗效果好的空气净化设备
CN117366706A (zh) 一种净化装置及洁净室
CN115245714A (zh) 一种纺织车间用粉尘过滤装置
CN115234917A (zh) 一种用于火化炉尾气净化装置
CN210302816U (zh) 一种快速更换滤袋的过滤器
CN113181734A (zh) 一种滤板自清洁的橡胶加工用粉尘处理装置
CN117582749B (zh) 一种空气滤净设备
CN217662133U (zh) 一种工业除尘设备
JPS5932917A (ja) 内部収集濾過用バツグの効率増進方法とその装置
CN111730640B (zh) 一种用于机器人生产的具有粉尘清理功能的送风装置
CN212790238U (zh) 细灰库顶除尘器
CN214746246U (zh) 一种便于处理灰尘的人防战时通风装置
CN219283545U (zh) 一种烟道用防倒烟装置
CN116950887A (zh) 一种油泵用双向排气装置
CN220633353U (zh) 具有反冲洗及自清洁功能的前置过滤器
CN116371088B (zh) 一种蒸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