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69020A - 检测管贴标机 - Google Patents

检测管贴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69020A
CN116969020A CN202311071972.5A CN202311071972A CN116969020A CN 116969020 A CN116969020 A CN 116969020A CN 202311071972 A CN202311071972 A CN 202311071972A CN 116969020 A CN116969020 A CN 1169690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plate
tube
guide
blan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719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文彬
何燕燕
胡冲
李长军
黄海涛
熊勇
王良前
杨登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Microi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Microi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Microi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Microi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7197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690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69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690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9/00Details of labelling machines or apparatus
    • B65C9/02Devices for moving articles, e.g. containers, past labelling s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9/00Details of labelling machines or apparatus
    • B65C9/26Devices for applying lab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9/00Details of labelling machines or apparatus
    • B65C9/40Controls; Safety devices

Landscapes

  • Labe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管贴标机,包括检测管架、贴标机构、下料机构及送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与检测管架配合安装用于对检测管架内的检测管进行单管下料,送料机构设置在检测管架的下料端,用于将下料后的检测管传送至贴标机构进行贴标处理,贴标后的检测管从贴标机构的卸料口导出。本发明中,将现有技术中一体式结构的移动取管机构设置成下料机构与送料机构,下料机构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对检测管架上放置的检测管进行单管下料,下料后的检测管又能通过送料机构移动至贴标机构的进料口并进入贴标机构进行贴标操作,完成贴标后的检测管从卸料口导出。本发明设置的贴标机各机构之间分工明确,能有效降低使用过程中的故障率,提高整机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检测管贴标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管自动贴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管贴标机。
背景技术
医院检测项目包括血液检验、尿检、便检等,在上述检验过程中会涉及使用检测试管进行采样或传送样本。在检验过程中,需要把病人信息等内容打印并贴标至对应的检测管上,以确保病人检测样本的准确性。
现有技术中,为提高医院的信息化水平以及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设有一体式试管贴标装置,由于试管的根据其检测科目具有不同类型(例如,血液检测的试管就有九种类型),为此,现有的试管贴标机可以先选择不同类型的试管后进行贴标操作。
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910763632.6、名称为一种全自动试管打印贴标机的专利,该专利技术中记载的贴标机利用试管料架对不同类型的试管进行存放,采用移动取管机构对目标试管从试管料架上取拿并移动至打印贴标机构,打印贴标机构对试管进行贴标操作,贴标后的试管导出机体使用即可。
上述专利中,试管料架是由多个并排设置的导料槽组成,每个导料槽倾斜设置,则移动取管机构将任意导料槽下方的试管取走后,导料槽内的其他试管在重力作用下自带下移将取拿的试管空位补齐,移动取管机构只需反复对导料槽下端的试管取拿即可。通常检测管(采血管等)根据管帽的颜色不同可分为九类,虽然上述专利的图示中导料槽的数量只有四个,但是通常设置时都需要设置九个直至更多,便于对不同类型的试管进行放置。这就导致,每种检测管从导料槽的下料都是通过移动取管机构的往复移动实现的,使得移动取管机构在空间内会沿X、Y、Z至少两个方向一直往复移动,使得移动取管机构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的概率大大增加,影响设备整体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管贴标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检测管的下料、运输采用同一个机构导致的故障率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检测管贴标机,包括检测管架与贴标机构,还包括配合使用的下料机构与送料机构,
所述下料机构与检测管架配合安装用于对检测管架内的检测管进行单管下料,送料机构用于将下料后的检测管传送至贴标机构进行贴标处理,贴标后的检测管从贴标机构的卸料口导出。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将现有技术中一体式结构的移动取管机构设置成下料机构与送料机构,下料机构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对检测管架上放置的检测管进行单管下料,下料后的检测管又能通过送料机构移动至贴标机构的进料口并进入贴标机构进行贴标操作,完成贴标后的检测管从卸料口导出。本发明设置的贴标机各机构之间分工明确,能有效降低使用过程中的故障率,提高整机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维护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管架包括并排且倾斜设置的多个导料槽,所述下料机构为多个,每个下料机构与对应的导料槽配合使用;
所述下料机构包括设置在导料槽下端外则的挡块与设置在挡块与导料槽下端之间的提升块,所述挡块用于拦截检测管,所述提升块用于提升被拦截的检测管,使该检测管在外力的作用下穿过挡块进行单管下料。
进一步地,所述提升块呈“门”型结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限位滑块及连接两限位滑块的连接板,
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贯穿检测管架上固定的安装架的连接杆,
所述限位滑块上设有朝向另一限位滑块凸设的限位凸起,两限位凸起之间的距离小于检测管的管帽外径并大于检测管的管体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提升块通过升降组件驱动上下移动,
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弹簧和连接有步进电机的凸轮,所述凸轮与连接杆上固定的顶板相抵设置,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连接杆上,且第一弹簧一端与连接杆固定,第一弹簧另一端与安装架固定,凸轮转动带动提升块上下往复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挡块为两个,两挡块分别通过连接块与导料槽的两侧壁固定连接,两挡块之间的距离小于检测管的管帽外径并大于检测管的管体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机构还设有配合使用的阻隔块,所述阻隔块用于降低多个检测管在重力作用下的推力,所述阻隔块与导料槽的安装位置固定设置,在阻隔块上设有圆弧曲面。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机构包括设置在检测管架下料端的挡板与挡板上往复移动的送料杯,
所述挡板上在送料杯的移动路径上设有下料口,所述送料杯设有用于对检测管进行方位矫正的腔体结构,送料杯移动使腔体结构与下料口相对使检测管沿竖直方向穿过下料口进入贴标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杯包括竖直设置且呈通槽结构的导向槽,在导向槽的两侧壁分别设有向内凸设并沿导向槽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块,每个导向块的上端均呈由导向槽的槽口至导向槽的槽底方向倾斜设置的斜面;
两导向块之间的空间构成导向通道,所述导向通道由导向槽的槽口至导向槽的槽底方向呈先缩后扩设置;
所述导向槽的内底部与两导向块之间的空间构成与检测管结构适配的弧形的放置空间,且所述导向通道与放置空间构成腔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的上端沿其槽底设有向外延伸设置的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上设有朝向导向槽的槽口方向凸设的导向凸起;
所述导向槽内设有沿导向槽长度方向设置的凸块;
所述导向槽侧壁开设有用于安装传感器的安装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上设有用于限制送料杯往复移动距离的感应组件,
所述感应组件包括间隔布设的两凹槽型的光传感器和传感器挡片,所述传感器挡片与送料杯固定随接料移动并与两光传感器配合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上设有相对向下倾斜的两倾斜段,两倾斜段的下端之间形成条形结构的水平段,且水平段沿长度方向与两倾斜段接触设置,所述送料杯沿水平段长度方向往复滑动,
其中,任意倾斜段的下端与水平段呈钝角设置并构成便于检测管移动的沟槽。
进一步地,所述贴标机构包括底座、支撑架、主动辊和置物仓,底座上安装支撑架和主动辊,支撑架上安装电机和置物仓,电机与主动辊传动连接;
置物仓上端开口设置为贴标机构的进料口,置物仓的下部设有通孔,置物仓下部设有配合使用的检测管夹紧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管夹紧组件包括第一驱动器、底板、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连接件和可以在底板上沿x轴移动的支架;支架一侧连接辊轴,另一侧安装连接件;第一连接臂一端与第一驱动器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臂一端铰接;第二连接臂尾端可在连接件中沿y轴往复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管夹紧组件包括固定板、第二驱动器、缓冲件、伸缩杆和位移架;第二驱动器滑动安装在固定板上,第二驱动器尾端与固定板之间设有缓冲件,第二驱动器前端通过伸缩杆与位移架连接,位移架上转动连接两个辊轴;固定板包括前端水平板和尾端竖直板,缓冲件设置在尾端竖直板与第二驱动器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与卸料口相通的提升料斗及用于驱动提升料斗升降的位移组件。
进一步地,还包括外置的壳体,所述壳体中上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壳体在检测管架的上方设有开合设置的箱盖,所述箱盖通过锁止机构与壳体连接;
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定位部与锁紧部,所述定位部包括与箱盖连接的承重板及承重板一侧向外延伸设置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有通槽结构的定位槽;所述锁紧部包括中空设置与壳体连接的固定架,所述承重板设置在固定架内并在固定架内活动设置,在固定架外围设有与固定架滑动连接的限位块;
使用时,翻转箱盖带动承重板、定位板及定位槽移动至预设位置,滑动限位块使限位块与定位槽插接或分离,使箱盖与壳体锁紧或解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去掉外壳的内部结构(未含下料机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检测管架、送料机构、贴标机构以及提升机构的位置关系图;
图6为本发明中检测管架、送料机构和贴标机构的位置关系图;
图7为本发明箱盖与壳体(上部)通过锁止机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锁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定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锁紧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检测管架与下料机构配合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1中A部的结构放大图;
图15为本发明中升降组件、提升块与安装架配合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中检测管架与送料机构配合安装位置关系图;
图17为本发明中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中送料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中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送料杯放有检测管与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送料杯的结构俯视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贴标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夹紧组件未设置辊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夹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26中B部的结构放大图;
图28为发明实施例2中的贴标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夹紧组件未设置辊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夹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图30中C部的结构放大图。
图中:壳体101、出料口102、箱盖103、进料口104、作用板105、锁止机构1、锁紧部11、过渡板11、“Z”型板112、限位板113、固定架114、安装空间115、限位块116、限位销117、滑动座118、移动把手119、定位部12、安装板121、连接段122、承重板123、加强筋124、定位槽125、定位板126、检测管架2、侧板21、倾斜板22、安装架23、安装条24、导料槽25、支撑杆26、提升块6、顶板61、凸轮62、限位滑块63、限位凸起631、连接板64、第一弹簧65、连接杆66、转动电机67、阻隔块8、连接块7、滑槽71、挡块72、送料机构3、送料杯33、导向凸起331、延伸板332、导向槽333、安装通孔334、导向块335、凸块336、导向通道339、放置空间338、对射红外传感器337、检测管9、管体91、管帽92、挡板32、下料口31、第二斜板322、第一斜板323、沟槽321、安装座34、滑块341、移动座342、步进电机343、传感器挡片344、光传感器345、同步轮346、同步带348、贴标机构4、卸料槽41、卸料口42、底座43、主动辊44、支撑架45、驱动电机46、置物仓47、第一驱动器48、支架49、辊轴410、伸缩杆411、第二驱动器412、位移架413、固定板414、第一定位孔415、尾端竖直板416、第三弹簧417、横杆418、限位件419、第二连接臂420、第二定位孔421、尾端422、第一连接臂423、限位槽425、连接件426、位移组件5、提升料斗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检测管贴标机,包括壳体101及壳体101内设置的机体,在壳体101顶部设有开合设置的箱盖103,箱盖103打开使壳体101构成进料口104,便于对壳体101内进料和检修;在壳体101的中上部设有出料口102,更适用于操作人员的使用,避免出料口102高度过低导致的取管不便捷的问题。而壳体101进行设计时,考虑抗冲击、抗压能力等指标,一般采用不锈钢等金属材质,这就导致壳体101的整体重量较重,在对壳体101内进料或检修时就需要翻转箱盖103,箱盖103与壳体101采用的是相同材质,为此,本实施例中,限定了箱盖103与壳体101的连接关系,既能方便箱盖103的翻转又能使箱盖103能与壳体101进行锁紧,确保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具体的,如图1、7、8、9、10所示,在壳体101与箱盖103之间设有锁止机构1,该锁止机构1包括配合使用且活动连接的定位部12与锁紧部11,其中,壳体101与锁紧部11连接,所述箱盖103与定位部12连接。定位部12包括承重板123及承重板123一侧向外延伸设置的定位板126,所述定位槽125设置在定位板126上呈通槽结构,定位板126与承重板123的安装角度可以根据设计需求进行限定,以确保箱盖103与壳体101的转动角度满足要求,本实施例中承重板123和定位板126成垂直连接,承重板123与箱盖103可通过螺栓或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所述锁紧部11包括中空设置的固定架114,所述承重板123设置在固定架114内并在固定架114内活动设置,所述限位块116设置在固定架114外与固定架114滑动连接,承重板123贯穿固定架114并可以在固定架114内转动,固定架114与壳体101可通过螺栓或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使用时,需要打开进料口104,外力施加在箱盖103上驱动箱盖103转动,使箱盖103转动至预设位置,此时,定位板126上的定位槽125正好转动至限位块116可插接的位置,再滑动限位块116,限位块116移动并进入定位槽125内,将定位部12与锁紧部11锁紧,避免箱盖103在受到外力冲击或撞击导致箱盖103回落闭合进料口104,导致的损伤位于进料口104的操作人员或进料检测管9的问题。
如图7、8、9所示,为方便承重板123与箱盖103的固定连接,在承重板123另一侧固定有与定位板126延伸方向相反设置的连接段122,连接段122与承重板123垂直连接且与定位板126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段122固定连接有与承重板123平行设置的安装板121,安装板121与箱盖103焊接固定。
如图8、9所示,为增加承重板123的支撑效果,本实施例中的承重板123呈条形结构,所述连接段122与定位板126分别设置在承重板123的两短侧边向外延伸设置,所述承重板123的两长侧边分别设有朝向连接段122延伸设置的加强筋124,两加强筋124的设置能确保承重板123的强度,并且,将承重板123、连接段122、定位板126、安装板121及两加强筋124设置成一体式结构,能避免采用板与板焊接方式导致焊接点容易开裂的问题,增加使用寿命。
上述,限定了定位部12的结构,为使锁紧部11与定位部12更加适配,如图8、10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114包括对称且相对设置的两“Z”型板112及设置在两“Z”型板112任意横段之间连接两“Z”型板112的限位板113,所述限位块116设置在限位板113的一侧,所述限位板113的另一侧与两“Z”型板112构成供承重板123活动设置的安装空间115。本实施例中,将限位板113与两“Z”型板112的其中一个横段的端部进行连接;在两“Z”型板112的另一横向段上,分别设有由“Z”型板112的另一横向段上方相接并背离另一“Z”型板112延伸设置的过渡板11,所述过渡板11与“Z”型板112的横段垂直设置,且过渡板11与壳体101内顶部焊接固定,承重板123位于两“Z”型板112与限位板113构成的安装空间115内,便于承重板123的转动。限位板113另一侧固定有中空设置的滑动座118,滑动座118与限位板11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滑动座118上设有通孔,限位块116贯穿滑动座118与滑动座118滑动连接。为避免限位块116从滑动座118上脱离,也便于施加外力移动限位块116,限位块116上位于滑动座118的两侧分别设有限制限位块116滑动距离的移动把手119与限位销117。移动把手119设置成便于提拉的杆状结构,限位销117沿限位块116向外凸设,且限位销117的伸出长度根据滑动座118的通孔宽度设置,能避免限位块116与滑动座118分离。
锁止机构1使用时:需要对壳体101内进料或者检修时,外力控制箱盖103翻转,带动箱盖103上设置的定位槽125旋转至预设位置,此时需要将箱盖103与壳体101进行锁紧,外力施加在限位块116上移动限位块116,将限位块116插入定位槽125内,此时定位部12与锁紧部11锁紧,同时箱盖103与壳体101锁紧,避免箱盖103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影响沿壳体101进行转动,存在误伤使用者的情况。需要箱盖103闭合时,反向移动限位块116,使限位块116与定位槽125分离,即可实现定位部12与锁紧部11的解锁,外力就可带动箱盖103转动,将壳体101与箱盖103的闭合。
上述结构中,限定了壳体101、箱盖103以及锁止机构1的结构,以确保整个壳体101能正常导料与检修,并能保证箱盖103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而对检测管9进行贴标操作的部件是壳体101内的机体实现的,为此,进一步限定了机体的部分结构。
如图2-6所示,机体包括用于放置检测管9的检测管架2、设置在检测管架2出料端的送料机构3、设置在检测管架2下方的贴标机构4及提升机构,其中,检测管架2上设有配合使用的下料机构。使用时,不同类型的检测管9从进料口104导入壳体101内,并分类放置在检测管架2上,下料机构控制对检测管架2内的检测管9进行单管下料,下料后的检测管9通过送料机构3传送至贴标机构4进行贴标处理,贴标后的检测管9从贴标机构4卸料口42导入提升机构,提升机构将贴标后的检测管9从壳体101导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最大区别点在于,将现在一体式的移动取管机构进行了拆分,分为了下料机构和送料机构3,下料机构和送料机构3配合使用实现下料和送料的目的。
下料机构与送料机构3都需要和检测管架2配合安装,检测管架2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的结构基本雷同,具体的,如图11、12、13所示,检测管架2包括两相对设置的侧板21及设置在两侧板21之间倾斜设置的倾斜板22,在倾斜板22上方设有沿倾斜板22倾斜方向设置的多个安装条24,安装条24与倾斜板22通过支撑杆26固定连接,安装条24与倾斜板22之间的距离与检测管9的长度适配,且任意相邻的两安装条24之间或位于边缘位置的安装条24与侧边之间均构成导料槽25,每个导料槽25用于放置相同类型的多个检测管9,且多个检测管9成排插设在导料槽25内。由于倾斜板22与安装条24的设置,使得导料槽25也成倾斜设置,则设置在导料槽25内的多个检测管9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导料槽25长度方向向导料槽25下端滑动,无需外加驱动力即可实现检测管9的导料。
为使每个导料槽25都能进行单管下料,每个导料槽25的下端都设有配合使用的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用于拦截检测管9的挡块72与可上下移动并用于提升检测管9的提升块6。
由于该类检测管9的均由管帽92和管体91组成,且管帽92的外径是大于管体91的,使得检测管9整体呈一个变径管结构。本发明设置的下料机构是利用待下料的检测管9的结构特点进行设定的,为此,对挡块72与提升块6的结构也进行了限定。如图11、14所示,具体的,所述挡块72为两个,两挡块72分别通过连接块7与导料槽25下端的两侧壁固定连接,连接块7与配合的挡块72呈一体式结构,两挡块72之间的距离小于检测管9的管帽92外径并大于检测管9的管体91外径。两挡块72之间的距离能对检测管9的管帽92进行拦截,而提升块6将检测管9提升后,检测管9的管体91将位于两挡块72之间并能在后续的检测管9的重力推力作用下穿过两挡块72进行下料。
如图11、13、14、15所示,对应的,为使提升块6与挡块72能配合使用,并能实现提升的目的,所述提升块6呈“门”型结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限位滑块63及连接两限位滑块63的连接板64,所述连接板64上设有贯穿导料槽25上固定的安装架23的连接杆66,所述限位滑块63上设有朝向另一限位滑块63凸设的限位凸起631,两限位凸起631之间的距离小于检测管9的管帽92外径并大于检测管9的管体91外径。使用时,提升块6位于下方位置,检测管9在重力作用下移动至两挡块72位置被拦截,正好两限位凸起631位于被拦截的检测管9的管帽92下方或与管帽92下端接触使该检测管9能被提升。然后控制提升块6上移将该检测管9上移,检测管9上移使检测管9的管帽92位于挡块72的上方,该检测管9在后续检测管9的重力推力作用下就会穿过两挡块72之间进行下料。
设置时,需要注意限位凸起631沿竖直方向的长度。限位凸起631的长度需要确保整个提升块6上移后,两限位凸起631能对后一位置的检测管9的管帽92进行阻拦,以便提升块6下移后,后一位置的检测管9再穿过两限位凸起631之间被两挡块72拦截。如此重复,对同一导料槽25内的多个检测管9进行单管下料。
为实现提升块6的上下移动,本发明设置了与提升块6配合使用的升降组件,用于驱动提升块6上下移动,如图14、15所示,具体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配合使用的凸轮62与第一弹簧65,所述凸轮62与连接杆66上固定的顶板61相抵设置,所述凸轮62连接有转动电机67,转动电机67与安装架23固定,所述第一弹簧65套设在连接杆66上,且第一弹簧65一端与连接杆66固定,第一弹簧65另一端与安装架23固定,转动电机67采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可通过贴标机总的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用时:指定位置的检测管9进行下料时,控制单元控制该位置的转动电机67启动,转动电机67转动带动凸轮62转动,凸轮62转动将顶板61顶起,带动连接杆66、连接板64及两限位滑块63向上移动,在两限位凸起631的作用下将检测管9提起,配合后续检测管9的重力推力,穿过两挡块72之间进行下料。完成下料后,转动电机67反向转动或正向转动,使连接杆66在第一弹簧65的作用下复位,带动提升块6整体下移,使两限位凸起631的位置下移,便于在后位置的检测管9穿过并被两挡块72拦截。设置的升降组件利用转动电机67单向转动一圈就能完成提升块6的提升与复位,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机长时间呈一定角度(小于360°)的往复转动带来的对电机损耗较大,影响电机使用寿命的问题。
如图14、15所示,连接杆66是贯穿安装架23设置,连接杆66与安装架23之间可进行限位滑动;为进一步确保限位滑块63的滑动方向,在连接块7上开设有滑槽71,限位滑块63与对应的滑槽71滑动连接。
如图11、13、14、15所示,在使用过程中,多个检测管9导料时的推动力是靠检测管9重力推动,为降低后续检测管9对下料导料的推力影响,下料机构还设有配合使用的阻隔块8,所述阻隔块8用于降低多个检测管9在重力作用下的推力。阻隔块8与安装架23固定,阻隔块8设置在提升块6的后方,阻隔块8的安装高度与后一检测管9的高度适配,待前一检测管9下料后,后一位置的检测管9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下移,阻隔块8高度不变,检测管9下移过程中存在高度下移的情况,进而能滑过阻隔块8,而相继滑动的检测管9移动至阻隔块8位置时,由于前一检测管9的存在,移动至阻隔块8位置的检测管9不能进一步下移降低高度,则会被阻隔块8阻拦,进而能有效降低前一检测管9下料后,后续检测管9下移过程中的冲击力影响。为降低检测管9滑过阻隔块8的阻力,阻隔块8的下端设有圆弧曲面,通过圆弧曲面能有效降低摩擦,便于检测管9的通行。
多个导料槽25可放置不同类型的检测管9,而每个导料槽25内的多个检测管9成排设置,由于导料槽25的开口位置不变,使得从导料槽25内下料的检测管9的下料位置可以保持不变,通过挡块72与提升块6以及外部驱动力的配合就能实现检测管9的单根下料,降低检测管9导料难度,能有利于送料机构3的设置。
上述限定了检测管架2与下料机构的配合安装结构以及下料机构的使用原理,而下料后的检测管9将进入送料机构3进行导料,使得检测管9能顺利进入贴标机构4中进行贴标处理,为此,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进一步限定了能与检测管架2、下料机构适配的送料机构3。
具体的,如图16所示,所述送料机构3包括挡板32与挡板32上往复移动的送料杯33。挡板32设置在多个导料槽25下端的下方,在挡板32上设有下料口31,送料杯33沿多个导料槽25的排布方向往复移动。如图19所示,为便于挡板32的安装,挡板32上设有相对向下倾斜的两倾斜段,两倾斜段的下端之间形成条形结构的水平段,且水平段沿长度方向与两倾斜段接触设置,所述送料杯33沿水平段长度方向往复滑动,其中,任意倾斜段的下端与水平段呈钝角设置并构成便于检测管9移动的沟槽321。本实施例中,挡板32由第一斜板323与第二斜板322拼接而成,且第一斜板323与第二斜板322接缝处以上下交叠的方式设置,更有利于挡板32与检测管架2的固定安装,同时,设置的沟槽321与检测管9的底部结构能加适配,能有效降低检测管9在使用过程中对其底部的损耗。
为使送料杯33在挡板32上往复移动,以便对不同导料槽25内下料的检测管9都能进行导料,如图16、17、18所示,送料杯33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在挡板32上往复移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挡板32固定的安装座34、安装座34上轴向并排设置的两同步轮346及套设在两同步轮346上的同步带348,任意同步轮346连接有同轴设置的步进电机343,所述送料杯33与同步带348固定。如图16、17、18所示,安装座34呈槽型结构,安装座34的底部与挡板3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两同步轮346沿安装座34长度方向布设,并通过安装座34侧壁上转动连接的转动轴与安装座34悬空设置,同步带348套设在两同步轮346上,两同步轮346转动能带动同步带348呈环形移动。其中一个同步轮346连接有同轴设置的步进电机343,步进电机343与安装座34固定设置。送料杯33固定连接有移动座342,移动座342与同步带348固定,则步进电机343转动,带动两同步轮346转动,同时带动同步带348转动,同步带348转动带动导向槽333移动,进而能对不同位置的导料槽25的检测管9进行接料并导料至下料口31下料。
如图17、18所示,为确保送料杯33能按照设置路径沿直线往复移动,在所述安装座34的槽底设有沿安装槽长度方向设置并与同步轮346径向平行的滑块341,所述滑块341与送料杯33固定的移动座342滑动连接。通过滑块341的限位,能确保送料杯33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沿直线往复移动。
如图17、18所示,送料杯33的移动是通过步进电机343控制的,为避免步进电机343出现故障,使送料杯33的移动距离脱离原始设计路线,也为对送料杯33和其他部件进行保护。本发明中在安装座34上沿送料杯33的移动方向设有用于限制送料杯33往复移动距离的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包括间隔布设的两凹槽型的光传感器345和传感器挡片344,所述传感器挡片344与送料杯33固定随接料移动并与两光传感器345配合使用。两光传感器345分别固定在安装座34的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确保送料杯33在两光传感器345之间移动的距离能涵盖所有的导料槽25下料端;传感器挡片344与移动座342固定连接。当步进电机343发生故障时,步进电机343持续转动,带动送料杯33与传感器挡片344移动至任意光传感器345的凹陷位置将光传感器345阻挡,说明送料杯33已经移动至可移动范围的边缘处,此时,可通过整个贴标机设的控制单元发出控制指令使步进电机343断电处理,进而对送料杯33及其连接部件进行保护。
送料杯33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能将不同导料槽25下料的检测管9进行接料并导料。但是,由于该类检测管9都包括管帽92和管体91,检测管9下料过程中由于其上部与中下部重力差异,检测管9在下落过程中会发生倾斜,送料杯33需要对检测管9的方位进行矫正,确保检测管9沿竖直方位穿过下料口31进入贴标机构4进行贴标处理,为此,还对送料杯33的结构进行了限定。
如图20-23所示,送料杯33包括竖直设置且呈通槽结构的导向槽333,在导向槽333的两侧壁分别设有向内凸设并沿导向槽333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块335,每个导向块335的上端均呈由导向槽333的槽口至导向槽333的槽底方向倾斜设置的斜面,两导向块335之间的空间构成导向通道339,所述导向通道339由导向槽333的槽口至导向槽333的槽底方向呈先缩后扩设置,所述导向槽333的内底部与两导向块335构成与检测管9结构适配的弧形的放置空间338。由于检测管9的结构特殊性,由外径不同的管帽92和管体91组成,设置的两导向块335之间的间距可与检测管9的管体91外径适配,便于倾斜状态的管体91通过。由于检测管9倾斜从导向槽333的槽口方向进入导向槽333,导向通道339与管体91适配,则管体91在经过导向通道339时,检测管9的管帽92是从导向通道339的上方经过,导向块335的上端设置的斜面使得检测管9在重力作用下能滑动,检测管9移动时,管帽92并先于检测管9的管体91与导向槽333的槽底接触,管帽92被导向槽333拦截后,检测管9的管体91还会在下落惯性的作用下朝向检测管9的管帽92位置偏移,直至整个检测管9进入放置空间338内。
为使放置空间338与检测管9的结构更加适配,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导向槽333呈U型槽结构,同时,导向通道339后扩的位置与放置空间338重合。该种结构的导向通道339既能对倾斜下料的检测管9进行限位,又能避免检测管9进入放置空间338内方向倾斜,使掉落至导向槽333的检测管9能基本保持竖直状态在挡板32上移动至下料口31处。
如图20-22所示,为使检测管9的管帽92的阻挡更加便捷,在所述导向槽333的上端沿其槽底设有向外延伸设置的延伸板332,所述延伸板332上设有朝向导向槽333的槽口方向凸设的导向凸起331。导向槽333的槽内空间分为了导向通道339和放置空间338,使得导向槽333的深度(宽度)有一定要求,检测管9在下落过程中,直到检测管9的管帽92与导向槽333的底部接触时,存在检测管9整体的倾斜角度过大的问题,此时,导向槽333就需要设置更大的空间确保检测管9顺利进入放置空间338内进行方位矫正,而为方便整体部件,降低导向槽333设计尺寸,故设置了导向凸起331。导向凸起331会现与检测管9的管帽92接触并拦截管帽92,此时检测管9的倾斜角度相对较小,为此,检测管9的管体91在惯性的作用下稍加移动就能进行方位矫正,并顺利进入放置空间338内,使送料杯33能在较为紧凑的安装空间115内使用。
为避免检测管9的方位纠正过多(朝向反向偏移),在所述导向槽333内设有与导向凸起331配合使用并沿导向槽333长度方向设置的凸块336。如图23所示,凸块336位于导向凸起331的正下方并且凸块336端部与导向槽333内槽底的距离略小于导向凸起331端部与导向槽333内槽底的距离。凸块336的设置使得检测管9的管帽92被拦截时,检测管9的管体91(尾端422)在惯性作用下继续移动与凸块336接触后被限制,减管体91沿竖直方向的偏移角度,掉落至放置空间338内能保持基本竖向设置的状态进行移动。
值得注意的是,导向槽333的槽口可与导向槽333的下开口端连通,也可不与导向槽333的下开口端连通,只需确保检测管9能从导向通道339通行并最终进入放置空间338内即可,检测管9最终是从导向槽333的下开口端下料,为此,导向槽333的槽口是否与导向槽333的下开口端相通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在使用过程中,为避免送料杯33出现“接空”的情况,可以在所述导向槽333侧壁开设用于安装传感器的安装通孔334。如图20、21、22所示,根据检测管9的长度范围,在所述导向槽333两侧壁均设有多个安装通孔334,多个安装通孔334沿导向槽333长度方向成排设置。本实施例中,设置的传感器采用对射红外传感器337,在每个导向槽333的侧壁的上、中、下部均开有安装通孔334,且导向槽333两侧壁上分别设置的三个安装通孔334的位置两两相对设置,位于导向槽333上部的安装通孔334设置的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检测管9的管帽92是否到位,设置在中、下部的传感器可根据检测管9的长度进行设置。
送料机构3的原理:
1、贴标机的控制单元给出信号,需要取拿对应的导料槽25内的检测管9,此时,控制单元控制步进电机343转动,带动送料杯33移动至对应的导料槽25的出料口102位置并使导向槽333的槽口与导料槽25的下端开口相对;
2、控制单元控制该导料槽25对应的下料机构的转动电机67转动,转动电机67转动带动凸轮62转动,凸轮62转动将顶板61顶起,带动连接杆66、连接板64及两限位滑块63向上移动,在两限位凸起631的作用下将检测管9提起,配合后续检测管9的重力推力,提起的检测管9将穿过两挡块72之间进行下料;
3、下料的检测管9进入送料杯33内,通过导向槽333上设置的对射红外传感器337确定检测管9已经到达预设位置;
4、控制单元根据对射红外传感器337反馈的信号,确保检测管9在送料杯33内,控制单元在控制步进电机343转动,带动送料杯33移动至挡板32上下料口31的位置,送料杯33内的检测管9穿过下料口31进入下方的贴标机构4,完成检测管9的导料操作。
上述限定了送料机构3的结构,而穿过挡板32下料口31的检测管9会进入贴标机构4内进行贴标操作,为此,本发明进一步限定了贴标机构4的结构,贴标机构4包括夹紧组件、底座43、支撑架45、主动辊44和置物仓47。
如图24所示,主动辊44竖直设置并与支撑架45上的水平板转动连接,支撑架45固定在底座43上,支撑架45上设有用于固定驱动电机46的竖直部分,驱动电机46采用伺服电机,在驱动电机46的输出轴设有同轴设置的转动皮带轮,在主动辊44上固定有与转动皮带轮设有配合使用的从动皮带轮,转动皮带轮与从动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则驱动电机46转动能带动主动辊44转动。置物仓47呈竖直设置的通腔结构,置物仓47与支撑架45固定安装,置物仓47上端与下料口31相对设置,置物仓47对应主动辊44的斜上方,置物仓47的下部设有通孔,夹紧组件与置物仓47相对设置。
贴标机构4使用时:
穿过挡板32设置的下料口31的检测管9,竖直下料并进入置物仓47,置物仓47对检测管9进行导料,检测管9下端待贴标的位置落至预设位置,夹紧组件工作将检测管9与主动辊44贴合,主动辊44配合自动打印标签机的标签传送组件使用,如美松品牌型号为MS-LP212B、MS-LPB的自动打印标签机的标签传送组件,还可以是其他现有的品牌型号的自动打印标签机的标签传送组件(具体原理可以参照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0437334.4的专利中记载的原理)实现对检测管9的贴标操作;完成贴标后,夹紧组件工作将检测管9松开,检测管9从底座43上开的卸料口42进行卸料。
本实施例中,贴标机构4与现有技术(如专利公开号为CN206562007U的专利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夹紧组件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具体的,如图25-27所示,夹紧组件包括固定板414、第二驱动器412、缓冲件、伸缩杆411和位移架413;位移架413上转动连接两个辊轴410,第二驱动器412前端通过伸缩杆411与位移架413连接,第二驱动器412尾端422与固定板414之间设有缓冲件,固定板414上滑动安装第二驱动器412。
如图26所示,在位移架413上转动连接两个辊轴410,两辊轴410与主动辊44平行设置,两辊轴410竖直设置并与位移架413转动连接,两辊轴410能抵紧检测管9的同时不影响检测管9的转动。位移架413通过伸缩杆411与第二驱动器412前端连接,第二驱动器412滑动设置在固定板414上且第二驱动器412的尾端422与固定板414之间设置缓冲件。第二驱动器412滑动设置在固定板414上,具体方式可采用在固定板414上安装导轨,在导轨上滑动安装第二驱动器412;或者在固定板414上开设导向槽333,在导向槽333内嵌入第二驱动器412使第二驱动器412在固定板414上滑动设置;或者在固定板414上安装滑轨,在滑轨上安装滑动块,滑动块与第二驱动器412固定连接,滑动块沿滑轨滑动带动第二驱动器412滑动;使得第二驱动器412在固定板414上沿直线路径上往复运动。
夹紧组件运行时,第二驱动器412驱动伸缩杆411伸出带动位移架413向前移动,由于物品的背后也有限位体,位移架413上的两个辊轴410逐渐向前与物品背后的限位体配合从不同方向抵住物品,使限位体和两个辊轴410共同将物品夹紧,需要夹紧较大物品时,第二驱动器412仍驱动伸缩杆411伸出设定较长距离,伸缩杆411伸出带动位移架413向前移动,辊轴410抵住物品后,伸缩杆411继续伸出,由于辊轴410已不能前进从而产生对伸缩杆411反方向的力,而第二驱动器412的尾端422与固定板414之间设置缓冲件,产生的反方向的力从伸缩杆411传输到第二驱动器412,第二驱动器412向后滑动压缩缓冲件,从而实现对较大物品的夹紧。整个夹紧组件可对不同大小物品进行夹紧,操作更加简便,同时减少配件,降低成本。
为方便位移架413的直线移动,将位移架413与固定板414滑动连接,位移架413与固定板414的滑动连接方式可以参照第二驱动器412与固定板414的滑动连接方式,确保第二驱动器412在驱动伸缩杆411伸出时带动位移架413移动时,位移架413能保持在一条直线路径上移动,避免位移架413移动时偏向导致无法夹紧物品。
为方便位移架413对辊轴410的定位安装,位移架413包括背板、上横板和下横板,在上、下横板对应处开设的一对第一定位孔415,上下设置的两第一定位孔415为一组,对应的一个辊轴410的上下两端穿过上、下横板的第一定位孔415,通过连接件426(螺帽等)转动连接在位移架413上。
为了便于缓冲件安装,设置固定板414尾端422有竖直板,缓冲件的一端固定连接竖直板,另一端连接第二驱动器412,从水平方向对第二驱动器412对进行位移调节;固定板414为L形或者其他形状以保证缓冲件可以水平安装。缓冲件可为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与尾端422竖直板41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驱动器412尾端422固定连接。缓冲件采用第二弹簧,在夹紧较大物品时,第二驱动器412驱动伸缩杆411伸出既定距离,伸缩杆411带动位移架413前行,位移架413上的两个辊轴410提前抵住物品,伸缩杆411继续伸出,由于辊轴410已无法前行产生相反的力,该反向作用力最终传递到第二驱动器412,驱使第二驱动器412向后压缩第二弹簧,从而实现对较大物品夹紧。
如图26、27所示,缓冲件的结构还可以包括横杆418、第三弹簧417和限位件419,第二驱动器412下端穿过横杆418,横杆418一端与尾端422竖直板416固定连接,另一端套有限位件419,横杆418上套有第三弹簧417,第三弹簧417的一端连接尾端422直板,另一端连接第二驱动器412,设置的横杆418能有利于第二驱动器412的定向移动。
其中,第二驱动器412的可以伺服气缸或直线电机等,能与贴标机的控制单元电信连接,实现检测管9到达预设位置后,控制单元能控制第二驱动器412工作,带动位移架413朝向检测管9移动对检测管9夹持。
由于贴标机构4是位于检测管架2的下方,导致从贴标机构4卸料的检测管9距离地面距离较小,不符合操作人员的常规操作高度,为此,本发明还设有提升机构,如图4、5所示,所述提升机构包括与卸料口42相通的提升料斗51及用于驱动提升料斗51升降的位移组件5。位移组件5可为现有技术中任意可实现往复移动的机构,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具体设置时,可以将提升料斗51上固定一个螺纹套,螺纹套连接丝杆,丝杆通过伺服电机驱动,丝杆与壳体101的骨架转动连接,则使用时,控制单元控制伺服电机正向、方向转动带动丝杆正向、反向转动,进而带动提升料斗51上下移动。
如图4、5所示,在卸料口42出设有卸料槽41,提升料斗51位于最下方位置时能将卸料槽41导出的检测管9接料,接料后的提升料斗51在位移组件5的作用下上移,直至提升料斗51与出料口102相通,由于提升料斗51具有朝向出料口102的斜面,能便于检测管9的导出。为使提升料斗51能与出料口102相通,出料口102呈由壳体101内至壳体101外的扩口结构,在出料口102内部开口端设有作用板105,提升料斗51一端开口且该开口端贴合作用板105移动,则接料后的提升料斗51在位移组件5的作用下上移时,能有效将检测管9拦截在提升料斗51内,直至提升料斗51和出料口102相通将检测管9导出壳体101。
可以在卸料槽41或者贴标机构44上设置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判断贴标后的检测管9是否进入提升料斗51内,以便控制单元控制位移组件5工作带动提升料斗51上升与出料口102相接进行出料。
提升机构的设置能避免操作人员需要弯腰拿取贴标后的检测管9的问题,能有利于操作人员的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包括用于控制上述部件运作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为现有技术的单片机或PLC控制单元。上述的转动电机67、步进电机343、驱动电机46、传感器、第一驱动器48、第二驱动器412、自动打印标签机等均与控制单元电信连接,通过控制单元实现对应检测管9的贴标操作。
控制单元涉及的电器元件可以安装在检测管架2下方空间,更有利于整体布局,使得贴标机的占地空间更小,设计更紧凑。
本实施例中贴合在检测管9上的标签可以是一般的条形码、二维码,条形码与二维码可通过现有技术中的贴标机构4实现标签的打印与粘贴。
而上述的标签也可以是RFID标签,RFID标签可以用于输入信息,便于患者信息的追踪,有利于降低操作失误带来的影响。标签为RFID标签时,可以在输入和检测信息后进行在检测管9上的贴标;也可以在贴标后的检测管9上进行信输入与检测操作(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680030246.0中记载的技术);优选的,还可以在贴标机构4使用过程中进行信息录入与检测,具体设计位置,可以是与主动辊44相邻设置,并能正对贴标后的标签位置,设置RFID的信息输入与检测部件(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680030246.0中记载的技术),利用该部件,能有效确保检测管9上的RFID标签已经录入相关信息,录入信息后的检测管9再从贴标机构4下料。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提供了另一种夹紧组件的结构,如图28-31所示,夹紧组件包括第一驱动器48、底板、第一连接臂423、第二连接臂420、连接件426和可以在底板上沿x轴移动的支架49,支架49连接辊轴410,背部安装连接件426;第一驱动器48穿过底座43与第一连接臂423首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臂423尾端422转动连接第二连接臂420首端,第二连接臂420尾端422可在连接件426中沿y轴上往复移动。
如图29、30所示,底板为平板,底板上竖直安装第一驱动器48,第一驱动器48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臂423一端;或者是底板的形状为Z形,底板的顶部开设有通孔,第一驱动器48的底部穿过通孔连接第一连接臂423。第一连接臂423尾端422铰接第二连接臂420首端,第二连接臂420的尾端422与支架49上的连接件426连接,且第二连接臂420的尾端422可在连接件426中往复移动。
本夹紧组件使用时,第一驱动器48转动驱动第一连接臂423摆动,与第一连接臂423铰接的第二连接臂420受到x轴和y轴方向的力,第二连接臂420带动与之连接的支架49向前移动同时第二连接臂420的尾端422在连接件426中沿y轴正方向移动,支架49前行时支架49上连接的辊轴410逐渐靠近物品,由于物品背后有限位体,辊轴410与限位体配合夹紧物品,若物品较大,支架49前进时支架49上连接的辊轴410已配合限位体夹紧物品,支架49不能继续前进产生反作用力,反作用力驱使第二连接臂420沿y轴反方向偏移,同时第二连接臂420尾端422在连接件426中沿y轴反方向移动,从而分解掉支架49多余的进程。由于第一驱动器48连接第一连接臂423,第一连接臂423铰接第二连接臂420,第二连接臂420可在连接件426中沿y轴往复移动,所以该夹紧组件可以对不同尺寸的物品进行夹紧,并且结构简单,方便维修和更换。
在连接件426上开设有镂空限位槽425,第二连接臂420尾端422设有尾端422,尾端422卡入限位槽425中并可在限位槽425中移动。第一驱动器48驱动第一连接臂423摆动,由于第一连接臂423转动连接第二连接臂420,第二连接臂420的尾端422卡入连接件426上的限位槽425中,第一连接臂423摆动带动第二连接臂420的尾端422在限位槽425中沿y轴水平移动,同时第二连接臂420带动支架49整体向前移动,若物品较大时,辊轴410抵住物品后,第二连接臂420向右偏移同时第二连接的尾端422在限位槽425中沿y轴反方向水平移动,以分解掉多余的进程。
长条镂空的限位槽425的两端可以为圆弧形配合第二连接臂420的尾端422截面为圆形,或者长条镂空的两端为直线形配合第二连接臂420的尾端422的截面为矩形;该尾端422穿过长条镂空且直径略微小于长条镂空的宽度,可以在尾端422紧贴连接件426的两端设置限位件419,该限位件419可以是限位螺母,用于限制尾端422在长条镂空中只能水平移动,不能竖直移动。
支架49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定位辊轴410的第二定位孔421,辊轴410通过该第二定位孔421与支架49转动连接。支架49底部与底板滑动连接,具体方式可采用实施例4中第二驱动器412与固定板414的滑动连接方式,保支架49在运行过程中能沿直线路径上往复运动以准确夹紧检测管9。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Claims (17)

1.一种检测管贴标机,包括检测管(9)架与贴标机构(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合使用的下料机构与送料机构(3),
所述下料机构与检测管(9)架配合安装用于对检测管(9)架内的检测管(9)进行单管下料,所述送料机构(3)设置在检测管架(2)的下料端,用于将下料后的检测管(9)传送至贴标机构(4)进行贴标处理,贴标后的检测管(9)从贴标机构(4)的卸料口(42)导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管贴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管(9)架包括并排且倾斜设置的多个导料槽(25),所述下料机构为多个,每个下料机构与对应的导料槽(25)配合使用;
所述下料机构包括设置在导料槽(25)下端外则的挡块(72)与设置在挡块(72)与导料槽(25)下端之间的提升块(6),所述挡块(72)用于拦截检测管(9),所述提升块(6)用于提升被拦截的检测管(9),使该检测管(9)在外力的作用下穿过挡块(72)进行单管下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检测管贴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块(6)呈“门”型结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限位滑块(63)及连接两限位滑块(63)的连接板(64),
所述连接板(64)上设有贯穿检测管(9)架上固定的安装架(23)的连接杆(66),
所述限位滑块(63)上设有朝向另一限位滑块(63)凸设的限位凸起(631),两限位凸起(631)之间的距离小于检测管(9)的管帽(92)外径并大于检测管(9)的管体(91)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检测管贴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块(6)通过升降组件驱动上下移动,
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弹簧(65)和连接有步进电机(343)的凸轮(62),所述凸轮(62)与连接杆(66)上固定的顶板(61)相抵设置,所述第一弹簧(65)套设在连接杆(66)上,且第一弹簧(65)一端与连接杆(66)固定,第一弹簧(65)另一端与安装架(23)固定,凸轮(62)转动带动提升块(6)上下往复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所述的一种检测管贴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72)为两个,两挡块(72)分别通过连接块(7)与导料槽(25)的两侧壁固定连接,两挡块(72)之间的距离小于检测管(9)的管帽(92)外径并大于检测管(9)的管体(91)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检测管贴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还设有配合使用的阻隔块(8),所述阻隔块(8)用于降低多个检测管(9)在重力作用下的推力,所述阻隔块(8)与导料槽(25)的安装位置固定设置,在阻隔块(8)上设有圆弧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1、2、3、4、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检测管贴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包括设置在检测管(9)架下料端的挡板(32)与挡板(32)上往复移动的送料杯(33),
所述挡板(32)上在送料杯(33)的移动路径上设有下料口(31),所述送料杯(33)设有用于对检测管(9)进行方位矫正的腔体结构,送料杯(33)移动使腔体结构与下料口(31)相对使检测管(9)沿竖直方向穿过下料口(31)进入贴标机构(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检测管贴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杯(33)包括竖直设置且呈通槽结构的导向槽(333),在导向槽(333)的两侧壁分别设有向内凸设并沿导向槽(333)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块(335),每个导向块(335)的上端均呈由导向槽(333)的槽口至导向槽(333)的槽底方向倾斜设置的斜面;
两导向块(335)之间的空间构成导向通道(339),所述导向通道(339)由导向槽(333)的槽口至导向槽(333)的槽底方向呈先缩后扩设置;
所述导向槽(333)的内底部与两导向块(335)之间的空间构成与检测管(9)结构适配的弧形的放置空间(338),且所述导向通道(339)与放置空间(338)构成腔体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检测管贴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333)的上端沿其槽底设有向外延伸设置的延伸板(332),所述延伸板(332)上设有朝向导向槽(333)的槽口方向凸设的导向凸起(331);
所述导向槽(333)内设有沿导向槽(333)长度方向设置的凸块(336);
所述导向槽(333)侧壁开设有用于安装传感器的安装通孔(334)。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检测管贴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32)上设有用于限制送料杯(33)往复移动距离的感应组件,
所述感应组件包括间隔布设的两凹槽型的光传感器(345)和传感器挡片(344),所述传感器挡片(344)与送料杯(33)固定随接料移动并与两光传感器(345)配合使用。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检测管贴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32)上设有相对向下倾斜的两倾斜段,两倾斜段的下端之间形成条形结构的水平段,且水平段沿长度方向与两倾斜段接触设置,所述送料杯(33)沿水平段长度方向往复滑动,
其中,任意倾斜段的下端与水平段呈钝角设置并构成便于检测管(9)移动的沟槽(321)。
12.根据权利要求1、2、3、4、6、8、9、10、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检测管贴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贴标机构(4)包括底座(43)、支撑架(45)、主动辊(44)和置物仓(47),底座(43)上安装支撑架(45)和主动辊(44),支撑架(45)上安装电机和置物仓(47),电机与主动辊(44)传动连接;
置物仓(47)上端开口设置为贴标机构(4)的进料口(104),置物仓(47)的下部设有通孔,置物仓(47)下部设有配合使用的检测管(9)夹紧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检测管贴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管(9)夹紧组件包括第一驱动器(48)、底板、第一连接臂(423)、第二连接臂(420)、连接件(426)和可以在底板上沿x轴移动的支架(49);支架(49)一侧连接辊轴(410),另一侧安装连接件(426);第一连接臂(423)一端与第一驱动器(48)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臂(420)一端铰接;第二连接臂(420)尾端(422)可在连接件(426)中沿y轴往复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检测管贴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管(9)夹紧组件包括固定板(414)、第二驱动器(412)、缓冲件、伸缩杆(411)和位移架(413);第二驱动器(412)滑动安装在固定板(414)上,第二驱动器(412)尾端(422)与固定板(414)之间设有缓冲件,第二驱动器(412)前端通过伸缩杆(411)与位移架(413)连接,位移架(413)上转动连接两个辊轴(410);固定板(414)包括前端水平板和尾端(422)竖直板(416),缓冲件设置在尾端(422)竖直板(416)与第二驱动器(412)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2、3、4、6、8、9、10、11、13、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检测管贴标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与卸料口(42)相通的提升料斗(51)及用于驱动提升料斗(51)升降的位移组件(5)。
16.根据权利要求1、2、3、4、6、8、9、10、11、13、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检测管贴标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置的壳体(101),所述壳体(101)中上部设有出料口(102),所述壳体(101)在检测管(9)架的上方设有开合设置的箱盖(103),所述箱盖(103)通过锁止机构(1)与壳体(101)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检测管贴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1)包括定位部(12)与锁紧部(11),
所述定位部(12)包括与箱盖(103)连接的承重板(123)及承重板(123)一侧向外延伸设置的定位板(126),所述定位板(126)上设有通槽结构的定位槽(125);
所述锁紧部(11)包括中空设置与壳体(101)连接的固定架(114),所述承重板(123)设置在固定架(114)内并在固定架(114)内活动设置,在固定架(114)外围设有与固定架(114)滑动连接的限位块(116);
使用时,翻转箱盖(103)带动承重板(123)、定位板(126)及定位槽(125)移动至预设位置,滑动限位块(116)使限位块(116)与定位槽(125)插接或分离,使箱盖(103)与壳体(101)锁紧或解锁。
CN202311071972.5A 2023-08-24 2023-08-24 检测管贴标机 Pending CN1169690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71972.5A CN116969020A (zh) 2023-08-24 2023-08-24 检测管贴标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71972.5A CN116969020A (zh) 2023-08-24 2023-08-24 检测管贴标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69020A true CN116969020A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78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71972.5A Pending CN116969020A (zh) 2023-08-24 2023-08-24 检测管贴标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6902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55975B (zh) 一种采血管分拣机
CN110631878B (zh) 一种液基细胞自动制片医疗设备的样本移送机构
CN116281142B (zh) 上料装置、上料方法
CN220640570U (zh) 送料杯、送料机构及贴标机
CN116969020A (zh) 检测管贴标机
CN112278791B (zh) 一种试管无序上料装置
CN212284943U (zh) 铁芯自动检测装置
CN110155706B (zh) 多工位输送装置及食品罐打码机
CN110125554B (zh) 食品罐自动打码设备
CN216460228U (zh) 一种用于试管分拣的自动扫描分拣装置
CN218709038U (zh) 一种全自动定位压盖机
CN114669982B (zh) 用于生产线的杯盖五金件自动安装装置
CN114130708B (zh) 一种全自动试管样品智能分拣机
CN212494024U (zh) 一种采血管分拣系统
CN108838670B (zh) 一种圆管组装设备
CN114506637A (zh) 一种汽车顶盖输送装置
CN220563456U (zh) 一种试管导料机构及试管贴标机
CN216880486U (zh) 一种真空样品瓶供给装置
CN114054375B (zh) 一种试管样品自动扫描分拣装置
CN108196074B (zh) 全自动血型分析仪
CN216460225U (zh) 一种用于试管分拣的全自动上料扫描分拣装置
CN114054376B (zh) 一种试管样品自动上料分拣装置
CN218595697U (zh) 条码检测装置
CN219731425U (zh) 纤维布料检测设备
CN219597375U (zh) 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