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64333A - 螺旋桨式风扇和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螺旋桨式风扇和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64333A
CN116964333A CN202180095228.1A CN202180095228A CN116964333A CN 116964333 A CN116964333 A CN 116964333A CN 202180095228 A CN202180095228 A CN 202180095228A CN 116964333 A CN116964333 A CN 1169643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propeller
trailing edge
see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52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岩濑拓
岸谷哲志
尾原秀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Publication of CN116964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643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3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 F04D29/38Blades
    • F04D29/384Blades characterised by for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40/00Components
    • F05D2240/20Rotors
    • F05D2240/30Characteristics of rotor blades, i.e. of any element transforming dynamic fluid energy to or from rotational energy and being attached to a rotor
    • F05D2240/303Characteristics of rotor blades, i.e. of any element transforming dynamic fluid energy to or from rotational energy and being attached to a rotor related to the leading edge of a rotor bla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40/00Components
    • F05D2240/20Rotors
    • F05D2240/30Characteristics of rotor blades, i.e. of any element transforming dynamic fluid energy to or from rotational energy and being attached to a rotor
    • F05D2240/304Characteristics of rotor blades, i.e. of any element transforming dynamic fluid energy to or from rotational energy and being attached to a rotor related to the trailing edge of a rotor bla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薄型化的低噪音且高效率的螺旋桨式风扇等。螺旋桨式风扇(U1)包括:螺旋桨(3),其具有凸台部33)和多片叶片(32);以及喇叭口(8),其设置在螺旋桨(3)的外周侧,叶片(32)的前缘部(32a)中位于最靠吸入侧的第一位置(α)设置在叶片端部前缘(321)与叶片根部前缘(323)之间,在叶片端部前缘(321)与第一位置(α)之间,前缘部(32a)呈向吹出侧弯曲而成的凹状,叶片(32)的后缘部(32b)呈向吹出侧弯曲而成的凸状。

Description

螺旋桨式风扇和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旋桨式风扇等。
背景技术
作为实现螺旋桨的薄型化(缩短轴向的尺寸)的技术,例如已知一种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即,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轴流风扇,其沿着叶片的旋转方向的截面形状形成为交替地具有三处以上的向叶片的负压面侧鼓出的鼓出部以及向叶片的正压面侧鼓出的鼓出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509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有可能在向正压面侧鼓出的鼓出部的负压面侧产生空气流的剥离。当伴随着这样的空气流的剥离而产生压力变动时,空气动力噪音变大。因此,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在噪音的降低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另外,若为了实现螺旋桨的薄型化而例如减小叶片端部的叶片弦长、安装角,则除了静压的上升幅度(也称为静压上升)变小之外,风量也变小。在这样的情况下,若为了确保静压的上升幅度、风量而使螺旋桨的旋转速度上升,则会导致噪音的增加。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薄型化的低噪音且高效率的螺旋桨式风扇等。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具备:螺旋桨,其具有与马达轴一体旋转的凸台部和设置于上述凸台部的多片叶片;以及喇叭口,其设置于上述螺旋桨的外周侧,在上述叶片的前缘部中位于最靠吸入侧的第一位置设置于叶片端部前缘与叶片根部前缘之间,在上述叶片端部前缘与上述第一位置之间,上述前缘部呈向吹出侧弯曲而成的凹状,上述叶片的后缘部呈向吹出侧弯曲而成的凸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薄型化的低噪音且高效率的螺旋桨式风扇等。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的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的结构图。
图2是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的室外机的剖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所具备的螺旋桨的立体图。
图4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所具备的螺旋桨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从空气的吸入侧观察螺旋桨的图。
图5A是以包含图4的圆弧A-A的圆筒面剖切叶片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5B是以包含图4的圆弧B-B的圆筒面剖切叶片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5C是以包含图4的圆弧C-C的圆筒面剖切叶片时的剖视图。
图6A是以图4的跨度线D-D剖切叶片时的剖视图。
图6B是以图4的跨度线E-E剖切叶片时的剖视图。
图6C是以图4的跨度线F-F剖切叶片时的剖视图。
图7是具备第二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的室外机的剖视图。
图8是关于第三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的叶片截面的安装角的说明图。
图9是关于第四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的叶片截面的安装角的说明图。
图10是关于第五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的叶片弦长的说明图。
图11是关于第六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的叶片弦长的说明图。
图12是具备第七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的空调机的结构图。
图13是具备第七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的室外机的剖视图。
图14A是第一变形例的螺旋桨式风扇的剖视图。
图14B是第二变形例的螺旋桨式风扇的剖视图。
图14C是第三变形例的螺旋桨式风扇的剖视图。
图15是以规定的圆筒面剖切常见螺旋桨的叶片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16是具备比较例的螺旋桨的室外机的剖视图。
图17是比较例的螺旋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空调机的结构>
图1是包括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的空调机100的制冷剂回路Q的结构图。
另外,图1的实线箭头表示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
另一方面,图1的虚线箭头表示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
空调机100是进行制热运转、制冷运转等空气调节的设备。如图1所示,空调机100具备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螺旋桨3(室外风扇)以及膨胀阀4。另外,空调机100除了上述的结构之外,还具备室内换热器5、室内风扇6以及四通阀7。
压缩机1是将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压缩并作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排出的设备。作为这样的压缩机1,例如使用涡旋压缩机、旋转式压缩机。
室外换热器2是在该传热管(未图示)中流通的制冷剂与从螺旋桨3送入的外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
螺旋桨3(室外风扇)是向室外换热器2送入外部空气的轴流风扇。螺旋桨3具备作为驱动源的风扇马达31,且设置于室外换热器2的附近。
膨胀阀4是对通过“冷凝器”(室外换热器2以及室内换热器5中的一方)冷凝后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阀。此外,由膨胀阀4减压后的制冷剂被引导至“蒸发器”(室外换热器2以及室内换热器5中的另一方)。
室内换热器5是在该传热管(未图示)中流通的制冷剂与从室内风扇6送入的室内空气(空调机室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
室内风扇6是向室内换热器5送入室内空气的风扇。室内风扇6具备作为驱动源的室内风扇马达61,且设置在室内换热器5的附近。作为这样的室内风扇6,例如使用横流风扇。
四通阀7是根据空调机100的运转模式来切换制冷剂的流路的阀。例如,在制冷运转时(参照图1的虚线箭头),在制冷剂回路Q中,制冷剂依次经由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冷凝器)、膨胀阀4以及室内换热器5(蒸发器)而循环。另一方面,在制热运转时(参照图1的实线箭头),在制冷剂回路Q中,制冷剂依次经由压缩机1、室内换热器5(冷凝器)、膨胀阀4以及室外换热器2(蒸发器)而循环。
此外,在图1的例子中,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螺旋桨3(室外风扇)、膨胀阀4以及四通阀7设置于室外机10。另一方面,室内换热器5、室内风扇6设置于室内机20。除了压缩机1、螺旋桨3之外,膨胀阀4、室内风扇6、四通阀7等设备由控制装置(未图示)按预定控制。
图2是具备螺旋桨式风扇U1的室外机10的剖视图。
此外,在图2中,图示了以包含螺旋桨3的中心轴线Y的预定的水平面将横吹型的室外机10剖切的情况下的示意性的截面。另外,关于螺旋桨3的叶片32(也参照图3),在图2中示出该叶片32的子午面。在此,叶片32的“子午面”是以螺旋桨3的中心轴线Y为基准,将叶片32的形状按预定旋转投影而得到的。另外,在图2中,用空心的粗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
如图2所示,螺旋桨式风扇U1具备螺旋桨3和喇叭口8,并设置在室外机10的内部。
螺旋桨3是大致沿轴向输送空气的轴流风扇。螺旋桨3具备作为驱动源的风扇马达31、与风扇马达31的马达轴31a一体地旋转的外形圆柱状的凸台部33、以及设置于凸台部33的周壁的三片叶片32(也参照图3)。在图2的例子中,以中心轴线Y的方向(马达轴31a的轴向)与室外机10的前后方向平行的方式设置螺旋桨式风扇U1。
喇叭口8是将被吸入螺旋桨3的空气按预定引导,并且将从螺旋桨3吹出的空气按预定引导的空气的整流部件。喇叭口8呈圆筒状,设置于螺旋桨3的外周侧(径向外侧)。此外,喇叭口8的中心轴线与螺旋桨3的中心轴线Y大致一致。
如图2所示,喇叭口8具备弯曲部81和扩径部82。弯曲部81呈薄壁的圆筒状,以随着朝向空气流的下游侧(吹出侧)而其直径变小的方式弯曲成预定的形状。扩径部82呈圆锥台的侧面状,与弯曲部81的下游侧(吹出侧)相连。扩径部82形成为其直径随着朝向空气流的下游侧(吹出侧)而变大。
另外,在图2的例子中,在横截面视图中呈L字状的室外换热器2设置在室外机10的背面侧、左侧。在室外换热器2中,室外机10的背面侧的部分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位于螺旋桨3的上游侧。并且,在室外换热器2中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一边被喇叭口8整流一边被吸入螺旋桨3,进而从螺旋桨3按预定吹出。
图2所示的机械室R1是收纳压缩机1(参照图1)、储能器(未图示)、膨胀阀4(参照图1)等的空间,设置于螺旋桨式风扇U1的右侧。此外,收纳螺旋桨式风扇U1的风扇室R2和上述机械室R1被分隔板(未图示)按预定分隔开。另外,除了图2所示的叶片32的叶片端部前缘321、叶片端部后缘322、叶片根部前缘323以及叶片根部后缘324之外,关于第一位置α、第二位置β以及第三位置γ在后面叙述。
图3是螺旋桨式风扇所具备的螺旋桨3的立体图。
此外,图3等所示的带斜线的粗箭头表示螺旋桨3旋转的方向。另外,图3等所示的空心粗箭头表示空气随着螺旋桨3的旋转而流动的方向。
图3所示的三片叶片32以等角度间隔设置于凸台部33的周壁,从凸台部33大致沿径向呈放射状延伸。更详细而言,三片叶片32分别以相对于以中心轴线Y为基准的径向,向旋转方向的前方倾斜的方式延伸(也参照图4)。此外,叶片32的片数除了图3所示的三片以外,也可以是两片,另外,也可以是四片以上。
图4是在螺旋桨3的中心轴线Y的方向上从空气的吸入侧观察螺旋桨3的图。
如图4所示,多片叶片32分别具备前缘部32a、后缘部32b、叶片端部32c以及叶片根部32d。前缘部32a是在叶片32中在螺旋桨3的旋转方向上位于前方侧的缘部。后缘部32b是在叶片32中在螺旋桨3的旋转方向上位于后方侧的缘部。叶片端部32c是叶片32的外周侧的缘部。叶片根部32d是叶片32的内周侧的缘部。
如图4所示,叶片端部32c与前缘部32a经由叶片端部前缘321而相邻。叶片端部32c与后缘部32b经由叶片端部后缘322而相邻。叶片根部32d与前缘部32a经由叶片根部前缘323而分离接触。叶片根部32d与后缘部32b经由叶片根部后缘324而相邻。此外,关于叶片端部前缘321、叶片端部后缘322、叶片根部前缘323以及叶片根部后缘324,也表示在图2中的螺旋桨3的子午面。
如图4所示,在从空气的吸入侧观察螺旋桨3的情况下,前缘部32a以向旋转方向的后侧弯曲的方式呈凹状。另一方面,后缘部32b以向旋转方向的后侧弯曲的方式呈凸状。叶片端部32c以在与喇叭口8(参照图2)的内周面之间设置预定的间隙的方式呈圆弧状。叶片根部32d以沿着凸台部33的外周面的方式形成为圆弧状。
各片叶片32具备压力面32e(参照图3)和负压面32f。压力面32e是叶片32所具有的两个面中的在中心轴线Y的方向上的前方侧(吹出侧、图4的纸面背侧)的面。在螺旋桨3旋转时,随着叶片32的移动,空气被压力面32e按预定推出。
负压面32f是叶片32所具有的两个面中的在中心轴线Y的方向上的后方侧(吸入侧、图4的纸面近前侧)的面。即,负压面32f是压力面32e(参照图3)的背侧的面。在螺旋桨3旋转时,随着叶片32的移动,以朝向负压面32f的方式吸入空气。此外,图4是从螺旋桨3的吸入侧观察的图,因此能够看到负压面32f,另一方面,看不到背侧的压力面32e(参照图3)。
图5A是以包含图4的圆弧A-A的圆筒面剖切叶片32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此外,图4的虚线所示的圆弧A-A是以螺旋桨3的中心轴线Y为基准(圆弧的中心)而通过叶片端部32c的附近的假想的圆弧。另外,图4的圆弧A-A等符号附近的各箭头表示剖视叶片32时的方向。图5A等所示的带斜线的粗箭头表示叶片32随着螺旋桨3的旋转而移动的方向。另外,图5A等所示的空心粗箭头表示空气随着螺旋桨3的旋转而流动的方向。
在叶片端部32c(参照图4)的附近,如图5A所示,以越是位于螺旋桨3的旋转方向的前方(图5A的纸面右侧)的部位则越位于空气的吸入侧(图5A的纸面上侧)的方式按预定倾斜。
图5B是以包含图4的圆弧B-B的圆筒面剖切叶片32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此外,图4的虚线所示的圆弧B-B是以螺旋桨3的中心轴线Y为基准(圆弧的中心)而通过叶片端部32c与叶片根部32d之间的中间部的假想的圆弧。即,图4所示的从中心轴线Y到圆弧B-B的距离成为将从中心轴线Y到叶片端部32c的距离与从中心轴线Y到叶片根部32d的距离之和除以2而得到的值。如图5B所示,叶片32的中间部也以越是位于螺旋桨3的旋转方向的前方(图5B的纸面右侧)的部位则越位于空气的吸入侧(图5B的纸面上侧)的方式按预定倾斜。
图5C是以包含图4的圆弧C-C的圆筒面剖切叶片32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此外,图4的虚线所示的圆弧C-C是以螺旋桨3的中心轴线Y为基准(圆弧的中心)而通过叶片根部32d的附近的假想的圆弧。如图5C所示,在叶片根部32d(参照图4)的附近,也以越是位于螺旋桨3的旋转方向的前方(图5C的纸面右侧)的部位则越位于空气的吸入侧(图5C的纸面上侧)的方式按预定倾斜。
如图5A、图5B以及图5C所示,在径向上越接近叶片根部32d(参照图4),则叶片32的周向的长度越短。另外,除了叶片端部32c的附近(参照图5A)、中间部(参照图5B)之外,在叶片根部32d的附近(参照图5C)的任一方,从空气的吸入侧观察,叶片32都弯曲成平缓的凸状。由此,空气容易在叶片32的压力面32e升压。
图6A是以图4的跨度线D-D剖切叶片32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在此,“跨度线”是指,在以中心轴线Y(参照图4)为基准(中心)的多个圆筒截面的每一个中,将距前缘部32a(参照图4)的距离与距后缘部32b(参照图4)的距离之比恒定的点从叶片端部32c(参照图4)连结至叶片根部32d(参照图4)的线。此外,从前缘部32a到跨度线D-D的距离、从后缘部32b到跨度线D-D的距离是沿着叶片32的翘曲线以预定方式测定的。另外,将沿着跨度线的方向称为“跨度方向”。
图4所示的跨度线D-D(对应于图6A的截面)是通过叶片32的前缘部32a附近的跨度线。另外,叶片32的前缘部32a(参照图2)也呈与图6A相同的形状。因此,为了容易理解说明,在表示前缘部32a的附近的跨度方向的截面的图6A中,也方便地表示叶片端部前缘321、叶片根部前缘323等的符号。
如图6A所示,前缘部32a(参照图4)附近的跨度线D-D的截面呈倒S字状。另外,如图2所示,前缘部32a也呈同样的倒S字状。并且,如图2所示,在叶片32的前缘部32a中位于最靠吸入侧的第一位置α设置在叶片端部前缘321与叶片根部前缘323之间。另外,在叶片端部前缘321与第一位置α之间,前缘部32a呈向吹出侧弯曲而成的凹状。在此,向吹出侧弯曲而成的“凹状”是指在前缘部32a中,越是靠近叶片端部前缘321与第一位置α之间的第三位置γ的部位则越位于吹出侧的形状。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在具有朝向径向内侧的速度分量的倾斜方向的空气(参照图2的箭头W1、W2)流入叶片32的情况下,由于在叶片端部前缘321与第一位置α之间设置有凹状的部分,因此也能够使空气沿着叶片32流动。因此,能够抑制空气的流动从叶片32剥离,实现高效率化。这样的结构特别适合于由于在螺旋桨3的侧方设置有室外换热器2、机械室R1的影响而空气容易相对于叶片32沿倾斜方向流入的横吹型的室外机10。
另外,在图2的例子中,在螺旋桨3的中心轴线Y的方向上,叶片端部前缘321位于比第一位置α靠吹出侧的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与叶片端部前缘321位于比第一位置α靠吸入侧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螺旋桨3的螺旋桨高度HP(轴向的尺寸)变短。因此,能够实现螺旋桨3的薄型化。
图6B是以图4的跨度线E-E剖切叶片32时的剖视图。
此外,图4的跨度线E-E是通过前缘部32a与后缘部32b之间的周向的中间位置的跨度线。跨度线E-E处的截面也与图6A同样地呈倒S字状,但与跨度线D-D(参照图4)处的截面(参照图6A)相比,倒S字状的弯曲程度平缓。即,在跨度方向上,随着从前缘部32a(参照图2)朝向跨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参照图6B),上述的倒S字状的弯曲程度逐渐变缓。
图6C是以图4的跨度线F-F剖切叶片32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此外,图4的跨度线F-F是通过叶片32的后缘部32b附近的跨度线。另外,如图2所示,后缘部32b也呈与图6C相同的形状。因此,为了容易理解说明,在表示后缘部32b的附近的跨度方向的截面的图6C中,也为了方便而示出叶片端部后缘322、叶片根部后缘324等的符号。
如图2所示,叶片32的后缘部32b呈向吹出侧弯曲而成的凸状(从吸入侧观察时呈凹状)。具体而言,在后缘部32b中位于最靠吹出侧的第二位置β设置于叶片端部后缘322与叶片根部后缘324之间。另外,在后缘部32b中,越靠近第二位置β的部位则越位于吹出侧。
根据这样的结构,从螺旋桨3吹出的空气被比第二位置β靠径向外侧的区域的压力面32e以包含朝向径向外侧的速度分量的方式沿倾斜方向推出(参照图2的箭头W3、W4)。其结果,从螺旋桨3吹出的空气沿着喇叭口8的扩径部82流动。因此,能够减少喇叭口8处的空气的压力损失,进而抑制静压的上升幅度的降低。
此外,在跨度方向上,随着从图6B的中间位置朝向后缘部32b(参照图2),叶片32向吹出侧的弯曲程度逐渐变大。另外,后缘部32b在其整个区域向吹出侧弯曲成凸状。
另外,优选在沿着图2的前缘部32a的跨度方向上,在叶片端部前缘321与叶片根部前缘323之间的第一中间部325(参照图6A)设置第一位置α。并且,优选在沿着图2的后缘部32b的跨度方向上,在叶片端部后缘322与叶片根部后缘324之间的第二中间部326(参照图6C)设置第二位置β。作为上述的第一中间部325,例如也可以使用在跨度方向上将前缘部32a三等分而分为叶片端部侧、中间部、叶片根部侧这三个部分的情况下的中间部。对于第二中间部326也同样,也可以使用在跨度方向上将后缘部32b三等分的情况下的中间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跨度方向上,能够充分地确保第一位置α与叶片端部前缘321之间的范围。因此,具有朝向径向内侧的速度分量的倾斜方向的空气流动容易沿着叶片32。另外,在螺旋桨3的轴向上,容易确保第一位置α与第二位置β之间的长度。其结果,能够实现螺旋桨3的薄型化,并且抑制静压的上升幅度、风量的降低。
此外,在图2的例子中,从螺旋桨3的中心轴线Y到第二位置β的径向的距离比从中心轴线Y到第一位置α的径向的距离长,但这些距离的大小关系也可以相反。
接着,使用图15简单地说明“叶片弦长”以及“安装角”的定义。
图15是以预定的圆筒面剖切一般的螺旋桨的叶片34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15所示的叶片弦长L是叶片弦线S的长度。叶片弦线S是连结叶片34的叶片截面中的前缘34a和后缘34b的线段。另外,安装角ξ是指叶片弦线S与旋转面X的夹角。另外,旋转面X相对于螺旋桨的中心轴线(未图示)垂直。
图15所示的叶片弦长L越长,则除了静压的上升幅度越大之外,风量也越大。另外,安装角ξ越大,则除了静压的上升幅度越大之外,风量也越大。因此,叶片弦长L、安装角ξ是用于确保静压的上升幅度、风量的重要的设计值。
图16是具备比较例的螺旋桨3G的室外机10G的剖视图。
另外,关于螺旋桨3G的叶片32G(也参照图17),在图16中示出叶片32G的子午面。在图16的比较例中,前缘部32Ga越接近叶片端部前缘321G则越位于吸入侧。另一方面,后缘部32Gb越靠近叶片端部后缘322G则越位于吹出侧。并且,在叶片端部32Gc,以叶片弦长L(参照图15)、安装角ξ(参照图15)成为最大的方式形成有螺旋桨3G。在这样的结构中,螺旋桨高度HP由叶片端部32Gc处的叶片弦长L及安装角ξ决定。
图17是比较例的螺旋桨3G的立体图。
此外,图17所示的螺旋桨3G与图16的结构对应。在此前的螺旋桨3G的设计中,为了缩短螺旋桨高度HP(参照图16),采用了减小叶片端部32Gc处的叶片弦长L(参照图15)或减小安装角ξ(参照图15)的方法。然而,在这样的设计中,除了螺旋桨3G的静压的上升幅度降低之外,风量也降低。另外,若为了补偿静压的上升幅度、风量的降低而使螺旋桨3G的旋转速度上升,则导致噪音的增加。
与此相对,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叶片端部前缘321与第一位置α之间,前缘部32a呈向吹出侧弯曲而成的凹状。另外,叶片32的后缘部32b呈向吹出侧弯曲而成的凸状。若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螺旋桨高度HP(参照图2)由第一位置α以及第二位置β的轴向的位置决定。具体而言,第一位置α与第二位置β之间的轴向的距离成为螺旋桨高度HP。
这样,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规定螺旋桨高度HP的第一位置α、第二位置β设置于叶片端部32c与叶片根部32d之间的预定部位(例如,跨度方向的中间部的附近)。由此,在第一位置α、第二位置β的附近,能够使叶片弦长L(参照图15)、安装角ξ(参照图15)比较大。
<效果>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构成为由叶片32的前缘部32a的第一位置α和叶片32的后缘部32b的第二位置β决定螺旋桨高度HP。因此,通过在螺旋桨3的设计阶段适当地调整第一位置α、第二位置β,能够实现螺旋桨3的薄型化,并且充分地确保静压的上升幅度、风量。另外,通过实现螺旋桨3的薄型化,能够缩短横吹型的室外机1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
另外,在叶片端部前缘321与第一位置α之间,前缘部32a在吹出侧呈凹状。由此,即使在横向上室外换热器2、机械室R1相对于螺旋桨式风扇U1设置在比较近的位置的情况下,倾斜方向的空气(参照图2的箭头W1、W2)也沿着叶片32流动。即,具有朝向径向内侧的速度分量的空气的流动容易从螺旋桨3的外周侧被引导。其结果,能够抑制叶片32处的空气的分离,进而确保静压的上升幅度、风量。
另外,如图2所示,叶片32的后缘部32b在吹出侧呈凸状,因此从螺旋桨3吹出的空气以包含朝向径向外侧的速度分量的方式被向倾斜方向引导(参照图2的箭头W3、W4),进而沿着喇叭口8的扩径部82流动。由此,能够抑制喇叭口8中的空气的压力损失,进而提高效率。另外,在叶片32的后缘部32b,从吹出侧观察没有特别的凹状的部分,因此也几乎不会在叶片32的负压面32f(参照图3)产生空气流的剥离。因此,能够抑制静压的上升幅度的降低。
例如,相对于图16、图17的比较例,即使在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螺旋桨3的螺旋桨高度HP设为26%薄型的情况下,除了静压的上升幅度、风量之外,还得到螺旋桨3的效率与比较例同等的结果。这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可薄型化的低噪音且高效率的螺旋桨式风扇U1等。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从螺旋桨3A(参照图7)的中心轴线Y到第一位置α的径向的距离RD与从中心轴线Y到第二位置β的径向的距离RD相等。此外,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重复的部分省略说明。
图7是具备第二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UA1的室外机10A的剖视图。
此外,关于螺旋桨3A的叶片32A,在图7中示出了叶片32A的子午面。在图7的例子中,从螺旋桨3A的中心轴线Y到第一位置α的径向的距离RD与从中心轴线Y到第二位置β的径向的距离RD相等。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基于包含第一位置α及第二位置β的一个叶片截面(将叶片32A以预定的圆筒面剖切的情况下的截面),在设计阶段适当地调整第一位置α、第二位置β。因此,容易设计螺旋桨3A,因此能够减轻设计阶段的作业负担。
<效果>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在以预定的圆筒面剖切螺旋桨3A而得到的预定的叶片截面(一个叶片截面)中,能够在设计阶段适当地调整第一位置α、第二位置β,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螺旋桨3A的设计。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第一位置α(参照图2)处叶片截面的安装角成为最大,但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重复的部分省略说明。
图8是关于第三实施方式的螺旋浆式风扇的叶片截面的安装角ξ的说明图。
此外,图8的横轴是螺旋桨3(参照图2)的半径R(即,与中心轴线Y之间的径向的距离)。另外,图8的纵轴是与各半径对应的叶片截面上的安装角ξ。此外,“叶片截面”是指以预定的圆筒面剖切叶片32的情况下的截面。
图8的横轴中的“0”表示凸台部33(参照图2)的半径。另一方面,图8的横轴中的“1”表示叶片端部32c(参照图2)的半径。
图8的实线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螺旋桨3的各半径中的叶片截面的安装角ξ。另一方面,图8的单点划线表示比较例(参照图16、图17)的螺旋桨3G的各半径中的叶片截面的安装角ξ。
如图8所示,在比较例(图8的单点划线)中,越接近叶片端部(横轴的“1”),则安装角ξ越小。与此相对,在第三实施方式(图8的实线)中,如点Pα所示,在第一位置α(参照图2)的半径Rα处,叶片截面的安装角ξ成为最大。由此,能够在第一位置α的附近充分地确保安装角ξ的大小,因此能够增大静压的上升幅度、风量。此外,关于第二位置β(参照图2),虽然在图8中没有特别示出,但第二位置β也可以相对于第一位置α设置在叶片端部侧、叶片根部侧中的任一侧。
<效果>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一位置α(参照图2)处叶片截面的安装角ξ成为最大,因此第一位置α的附近处的螺旋桨3的做功量比较大。由此,能够充分地确保静压的上升幅度、风量。
《第四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第二位置β(参照图2)处叶片截面的安装角成为最大,但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重复的部分省略说明。
图9是关于第四实施方式的螺旋浆式风扇的叶片截面的安装角ξ的说明图。
此外,图9的横轴是螺旋桨3(参照图2)的半径R(即,与中心轴线Y之间的径向的距离),纵轴是安装角ξ。如图9所示,在第四实施方式(图9的实线)中,如点Pβ所示,在第二位置β(参照图2)的半径Rβ处,叶片截面的安装角ξ最大。由此,能够在第二位置β的附近充分地确保安装角ξ的大小,因此能够增大静压的上升幅度、风量。此外,关于第一位置α(参照图2),在图9中没有特别示出,但第一位置α也可以相对于第二位置β设置在叶片端部侧、叶片根部侧中的任一侧。
<效果>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在第二位置β(参照图2)处叶片截面的安装角ξ成为最大,因此第二位置β的附近处的螺旋桨3的做功量比较大。由此,能够充分地确保静压的上升幅度、风量。
《第五实施方式》
第五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第一位置α(参照图2)处叶片弦长成为最大,但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重复的部分省略说明。
图10是关于第五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的叶片弦长L的说明图。
此外,图10的横轴是螺旋桨3(参照图2)的半径R(即,与中心轴线Y之间的径向的距离)。另外,图10的纵轴是与各半径对应的叶片截面处的叶片弦长L。另外,图10的实线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螺旋桨3的各半径中的叶片弦长L。另一方面,图10的单点划线表示比较例(参照图16、图17)的螺旋桨3G的各半径中的叶片弦长L。如图10所示,在比较例(图10的单点划线)中,越接近叶片端部(横轴的“1”),则叶片弦长越长。
与此相对,在第五实施方式(图10的实线)中,如点Pα所示,在第一位置α(参照图2)的半径Rα处,叶片弦长L成为最大。由此,能够在第一位置α的附近充分地确保叶片弦长L的长度,因此能够增大静压的上升幅度、风量。此外,关于第二位置β(参照图2),虽然在图10中没有特别示出,但第二位置β也可以相对于第一位置α设置在叶片端部侧、叶片根部侧中的任一侧。
<效果>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在第一位置α(参照图2)处叶片弦长L成为最大,因此在第一位置α的附近的螺旋桨3的做功量比较大。由此,能够充分地确保静压的上升幅度、风量。
《第六实施方式》
第六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第二位置β(参照图2)处叶片弦长成为最大,但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重复的部分省略说明。
图11是关于第六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的叶片弦长L的说明图。
此外,图11的横轴是螺旋桨3(参照图2)的半径R(即,与中心轴线Y之间的径向的距离),纵轴是叶片弦长L。在第六实施方式(图11的实线)中,如点Pβ所示,在第二位置β(参照图2)的半径Rβ处,叶片弦长L成为最大。由此,能够在第二位置β的附近充分地确保叶片弦长L的长度,因此能够增大静压的上升幅度、风量。此外,关于第一位置α(参照图2),在图11中没有特别示出,但第一位置α也可以相对于第二位置β设置在叶片端部侧、叶片根部侧中的任一侧。
<效果>
根据第六实施方式,在第二位置β(参照图2)处叶片弦长L成为最大,因此在第二位置β的附近的螺旋桨3的做功量比较大。由此,能够充分地确保静压的上升幅度、风量。
《第七实施方式》
第七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螺旋桨式风扇UB1(参照图13)设置于上吹型室外机10B(参照图13)。另外,第七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空调机100B是具备多个室内机21~24(参照图12)的多联式空调机。此外,其他方面(螺旋桨3的结构等:参照图13)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重复的部分省略说明。
图12是具备第七实施方式的螺旋桨式风扇的空调机100B的结构图。
此外,在图12中,简化制冷剂配管K1的图示,用共同的实线图示从室外机10B向室内机21等引导制冷剂的制冷剂配管以及从室内机21等向室外机10B引导制冷剂的制冷剂配管。图12所示的多联式空调机100B具备上吹型室外机10B以及四台天花板埋入型的室内机21~24。并且,在经由制冷剂配管K1并联连接的制冷剂回路QB中,制冷剂按预定循环。另外,与室外机10B连接的室内机的台数可以是三台以下,另外,也可以是五台以上。
图13是具有螺旋桨式风扇UB1的室外机10B的剖视图。
如图13所示,在室外机10B的箱体11的上端附近设置有螺旋桨式风扇UB1。在箱体11的内部,在螺旋桨3的空气流的上游侧(吸入侧)的空间,除了压缩机1、储能器12之外,还设置有室外换热器2、电气元件箱13。
螺旋桨式风扇UB1具备螺旋桨3(室外风扇)和喇叭口8B。在螺旋桨3的凸台部33设置有风扇马达31。风扇马达31以马达轴31a成为铅垂方向的方式固定于马达夹具14。此外,螺旋桨3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2)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喇叭口8B设置于螺旋桨3的外周侧(径向外侧)。如图13所示,喇叭口8B具备弯曲部81B和扩径部82。弯曲部81B呈薄壁的圆筒状,以随着朝向空气流的下游侧(吹出侧)而其直径变小的方式按预定弯曲。扩径部82呈圆锥台的侧面状,与弯曲部81B的下游侧(吹出侧)相连。并且,通过螺旋桨3旋转,经由喇叭口8B向上吹起空气。具体而言,如箭头W5、W6所示,具有朝向径向内侧的速度分量的空气从斜下方流入螺旋桨3。
<效果>
根据第七实施方式,能够实现螺旋桨3的薄型化,并且确保静压的上升幅度、风量。另外,通过实现螺旋桨3的薄型化,能够缩短室外机10B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在图13的例子中,室外换热器2比较远离螺旋桨3,但另一方面,箱体11的上端附近的壁与喇叭口8B之间的距离比较短。在此,螺旋桨3在叶片端部前缘321与第一位置α之间呈前缘部32a向吹出侧弯曲而成的凹状,因此能够使空气的流动沿着叶片32。由此,能够确保静压的上升幅度、风量。另外,能够实现螺旋桨3的薄型化,并且抑制效率的降低。
《变形例》
以上,在各实施方式中对本发明的螺旋桨式风扇U1等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喇叭口8(参照图2)所具备的扩径部82的结构,示出了随着在轴向上朝向空气流的下游侧(吹出侧),扩径部82的直径直线地单调增加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例如,喇叭口8也可以是接下来说明的图14A~图14C那样的结构。
图14A是第一变形例的螺旋桨式风扇UC1的剖视图。
此外,在图14A中,省略了螺旋桨3的风扇马达31的图示。
在图14A的变形例中,随着在轴向上朝向空气流的下游侧(吹出侧),喇叭口8C的扩径部82C的直径呈阶梯状增加。在这样的结构中,叶片32的后缘部32b也呈向吹出侧弯曲而成的凸状,因此能够使从螺旋桨3吹出的空气的流动沿着喇叭口8C。因此,在螺旋桨式风扇UC1中能够降低空气的压力损失,实现高效率化。
图14B是第二变形例的螺旋桨式风扇UD1的剖视图。
在图14B的变形例中,随着在轴向上朝向空气流的下游侧(吹出侧),喇叭口8D的扩径部82D的直径单调增加,并且,扩径部82D成为向径向内侧凸出的形状。在这样的结构中,叶片32的后缘部32b也呈向吹出侧弯曲而成的凸状,因此能够使从螺旋桨3吹出的空气的流动沿着喇叭口8D。
图14C是第三变形例的螺旋桨式风扇UE1的剖视图。
在图14C的变形例中,随着在轴向上朝向空气流的下游侧(吹出侧),喇叭口8E的扩径部82E的直径单调增加,而且,扩径部82E成为向径向外侧凸出的形状。在这样的结构中,叶片32的后缘部32b也呈向吹出侧弯曲而成的凸状,因此能够使从螺旋桨3吹出的空气的流动沿着喇叭口8E。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在跨度方向上在第一位置α(参照图2)与第三位置γ(参照图2)之间设置第二位置β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跨度方向上比第一位置α靠叶片根部侧设置第二位置β的结构。这样的结构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在叶片端部前缘321(参照图2)与叶片根部前缘323(参照图2)之间的第一中间部325(参照图6A)设置第一位置α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即,也可以在比第一中间部325靠叶片端部侧或叶片根部侧设置第一位置α。此外,对于第二~第七实施方式也是同样的。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在叶片端部后缘322(参照图2)与叶片根部后缘324(参照图2)之间的第二中间部326(参照图6C)设置第二位置β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即,也可以在比第二中间部326靠叶片端部侧或叶片根部侧设置第二位置β。此外,对于第二~第七实施方式也是同样的。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对叶片端部前缘321(参照图2)位于比第一位置α靠吹出侧的位置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即,也可为叶片端部前缘321以及第一位置α的轴向的位置大致相等的结构,另外,叶片端部前缘321也可位于比第一位置α靠吸入侧。这样的结构也起到与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在从叶片根部前缘323到第一位置α的范围内前缘部32a为向吸入侧凸出的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随着从叶片根部前缘323向第一位置α接近而从向吹出侧凸出的形状经由预定的拐点(未图示)成为向吸入侧凸出的形状。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螺旋桨式风扇U1等除了适用于室内空调机之外,还能够适用于柜式空调机、大厦用多联空调机之类的各种空调机。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螺旋桨式风扇U1等也能够应用于空调机以外的各种设备。
另外,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记载的,并不限定于必须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对于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另外,上述的机构、结构示出了认为说明上必要的结构,并不一定示出了产品上所有的机构、结构。
符号的说明
1—压缩机,2—室外换热器,3、3A—螺旋桨(室外风扇),4—膨胀阀,5—室内换热器,6—室内风扇,7—四通阀,31—风扇马达,31a—马达轴,32、32A—叶片,33—凸台部,321—叶片端部前缘,322—叶片端部后缘,323—叶片根部前缘,324—叶片根部后缘,325—第一中间部,326—第二中间部,32a—前缘部,32b—后缘部,32c—叶片端部,32d—叶片根部,8、8B、8C、8D、8E—喇叭口,100、100B—空调机,α—第一位置,β—第二位置,γ—第三位置,Q、QB—制冷剂回路,U1、UA1、UB1、UC1、UD1、UE1—螺旋桨式风扇,Y—中心轴线。

Claims (9)

1.一种螺旋桨式风扇,其特征在于,具备:
螺旋桨,其具有与马达轴一体旋转的凸台部和设置于上述凸台部的多片叶片;以及
喇叭口,其设置于上述螺旋桨的外周侧,
在上述叶片的前缘部中位于最靠吸入侧的第一位置设置于叶片端部前缘与叶片根部前缘之间,
在上述叶片端部前缘与上述第一位置之间,上述前缘部呈向吹出侧弯曲而成的凹状,
上述叶片的后缘部呈向吹出侧弯曲而成的凸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后缘部中位于最靠吹出侧的第二位置设置于叶片端部后缘与叶片根部后缘之间,
在上述后缘部越靠近上述第二位置的部位越则位于吹出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桨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在沿着上述前缘部的跨度方向上,在上述叶片端部前缘与上述叶片根部前缘之间的第一中间部设置有上述第一位置,
在沿着上述后缘部的跨度方向上,在上述叶片端部后缘与上述叶片根部后缘之间的第二中间部设置有上述第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桨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螺旋桨的中心轴线到上述第一位置的径向的距离与从上述中心轴线到上述第二位置的径向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桨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上述叶片在上述第一位置处叶片截面的安装角成为最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桨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上述叶片在上述第二位置处叶片截面的安装角成为最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桨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上述叶片在上述第一位置处叶片弦长成为最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桨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上述叶片在上述第二位置处叶片弦长成为最大。
9.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膨胀阀以及室内热交换,
并且具备:
室外风扇,其具有与马达轴一体旋转的凸台部、以及设置于上述凸台部的多片叶片;以及
喇叭口,其设置于上述室外风扇的外周侧,
在上述叶片的前缘部中位于最靠吸入侧的第一位置设置于叶片端部前缘与叶片根部前缘之间,
在上述叶片端部前缘与上述第一位置之间,上述前缘部呈向吹出侧弯曲而成的凹状,
上述叶片的后缘部呈向吹出侧弯曲而成的凸状。
CN202180095228.1A 2021-05-25 2021-05-25 螺旋桨式风扇和空调机 Pending CN1169643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19737 WO2022249270A1 (ja) 2021-05-25 2021-05-25 プロペラファン及び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64333A true CN116964333A (zh) 2023-10-27

Family

ID=84229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5228.1A Pending CN116964333A (zh) 2021-05-25 2021-05-25 螺旋桨式风扇和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350151A1 (zh)
JP (1) JPWO2022249270A1 (zh)
CN (1) CN116964333A (zh)
WO (1) WO202224927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03487A1 (en) * 2013-02-22 2016-01-07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opeller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Equipped with the Same
WO2020234997A1 (ja) * 2019-05-21 2020-11-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軸流ファン、送風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249270A1 (zh) 2022-12-01
WO2022249270A1 (ja) 2022-12-01
EP4350151A1 (en) 2024-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6741B (zh) 離心式送風機、送風裝置、空調裝置以及冷凍循環裝置
CN107923413B (zh) 送风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09247023B (zh) 离心送风机、空气调节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06481574B (zh) 离心式风机和包括其的空调机
AU2019450775B2 (en) Centrifugal fa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CN116964333A (zh) 螺旋桨式风扇和空调机
WO2018092262A1 (ja) プロペラファン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11333166B2 (en) Propeller fan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CN112601892B (zh) 离心送风机、送风装置、空调装置及制冷循环装置
JP7130061B2 (ja) 遠心送風機、送風装置、空気調和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H11182884A (ja) エアコンの室内機
CN110892201B (zh) 空气调节机
WO2023286208A1 (ja) 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7378505B2 (ja) 遠心送風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6430032B2 (ja) 遠心ファン、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19415317U (zh) 集流器、轴流风机及空调室外机
EP4012191B1 (en) Axial flow fan,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WO2022234630A1 (ja) 送風機、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7301236B2 (ja) 遠心送風機のスクロールケーシング、このスクロールケーシングを備えた遠心送風機、空気調和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KR102128580B1 (ko) 축류팬
WO2024038573A1 (ja) 送風機用ファン、多翼遠心送風機、及び、空調室内機
WO2023223383A1 (ja)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送風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KR102140064B1 (ko) 공기 조화기
JP7360823B2 (ja) 空気調和機
WO2019012578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