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42634A - 一种速溶型纳米粒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速溶型纳米粒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42634A
CN116942634A CN202310461824.8A CN202310461824A CN116942634A CN 116942634 A CN116942634 A CN 116942634A CN 202310461824 A CN202310461824 A CN 202310461824A CN 116942634 A CN116942634 A CN 1169426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noparticle composition
nanoparticle
composition according
suspension
dialy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6182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春雷
李彦辉
李萌萌
李永丰
李晶晶
王彩霞
王丹青
田海伟
王世霞
王业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PC Zhongqi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PC Zhongqi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PC Zhongqi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PC Zhongqi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942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426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48Preparations in capsules, e.g. of gelatin, of chocolate
    • A61K9/50Microcapsules having a gas, liquid or semi-solid filling; Solid microparticles or pellets surrounded by a distinct coating layer, e.g. coated microspheres, coated drug crystals
    • A61K9/51Nanocapsules; Nanoparticles
    • A61K9/5107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513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Dendrimers
    • A61K9/5169Proteins, e.g. albumin, gelat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 A61K31/337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four-membered rings, e.g. tax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02Inorganic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06Organic compounds,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hydrocarbons, polyolefins, mineral oil, petrolatum or ozokerite
    • A61K47/26Carbohydrates, e.g. sugar alcohols, amino sugars, nucleic acids, mono-, di- or oligo-sacchar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polysorbates, sorbitan fatty acid esters or glycyrrhiz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30Macromolecular organic or inorganic compounds, e.g. inorganic polyphosphates
    • A61K47/36Polysacchar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gums, starch, alginate, dextrin, hyaluronic acid, chitosan, inulin, agar or pect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30Macromolecular organic or inorganic compounds, e.g. inorganic polyphosphates
    • A61K47/42Proteins; Polypeptides; Degradation products thereof; Derivatives thereof, e.g. albumin, gelatin or ze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14Particulate form, e.g. powders, Processes for size reducing of pure drugs or the resulting products, Pure drug nanoparticles
    • A61K9/19Particulate form, e.g. powders, Processes for size reducing of pure drugs or the resulting products, Pure drug nanoparticles lyophilised, i.e. freeze-dried, solutions or dispers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48Preparations in capsules, e.g. of gelatin, of chocolate
    • A61K9/50Microcapsules having a gas, liquid or semi-solid filling; Solid microparticles or pellets surrounded by a distinct coating layer, e.g. coated microspheres, coated drug crystals
    • A61K9/51Nanocapsules; Nanoparti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48Preparations in capsules, e.g. of gelatin, of chocolate
    • A61K9/50Microcapsules having a gas, liquid or semi-solid filling; Solid microparticles or pellets surrounded by a distinct coating layer, e.g. coated microspheres, coated drug crystals
    • A61K9/51Nanocapsules; Nanoparticles
    • A61K9/5107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5115Inorganic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48Preparations in capsules, e.g. of gelatin, of chocolate
    • A61K9/50Microcapsules having a gas, liquid or semi-solid filling; Solid microparticles or pellets surrounded by a distinct coating layer, e.g. coated microspheres, coated drug crystals
    • A61K9/51Nanocapsules; Nanoparticles
    • A61K9/5107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5123Organic compounds, e.g. fats, suga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48Preparations in capsules, e.g. of gelatin, of chocolate
    • A61K9/50Microcapsules having a gas, liquid or semi-solid filling; Solid microparticles or pellets surrounded by a distinct coating layer, e.g. coated microspheres, coated drug crystals
    • A61K9/51Nanocapsules; Nanoparticles
    • A61K9/5107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513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Dendrimers
    • A61K9/5161Polysaccharides, e.g. alginate, chitosan, cellulose derivatives; Cyclodextr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A61P37/02Immunomodulators
    • A61P37/06Immunosuppressants, e.g. drugs for graft rejec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速溶型纳米粒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白蛋白和粒子稳定剂,任选地含有冻干保护剂。所述活性成分具有以下特性:水中不溶或微溶、在特定有机溶剂中可溶或易溶,优选紫杉醇或多西他赛。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快速溶解,不需要复杂操作,起沫少,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更少的过敏反应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速溶型纳米粒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含人血清白蛋白与疏水性药物的速溶型纳米粒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紫杉醇是从红豆杉属植物紫杉醇的树干和树皮中提取开发得到一种抗癌药物,属有丝分裂的微管抑制剂,其具有聚合和稳定细胞内微管的作用。有丝分裂阶段,紫杉醇使微管不能分开,从而将细胞阻断于细胞周期G2与M期。因此,紫杉醇致使快速分裂的肿瘤细胞被固定在有丝分裂阶段,使细胞复制受阻断而死亡。紫杉醇对多种癌症(例如乳腺癌、卵巢癌、肺癌、膀胱癌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活性。
然而,由于水溶性较差,紫杉醇在人体的用药上遇到了困境。为了使紫杉醇适宜静脉内注射,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BMS)开发了在其中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蓖麻油(/>EL)和无水乙醇共同作为溶剂以增大紫杉醇的溶解度。泰素对卵巢癌、乳腺癌、肺癌、食管癌和头颈癌具有显著活性。然而,已经显示出泰素能够诱导与给药有关的毒性,以及显著的急性和累积毒性,如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过敏反应等。这些副作用与所用的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蓖麻油有关(Anantbhushan等人,AsiaPac J Clin Oncol.2013;9:176-181)。根据临床研究报告及上市后安全性资料,泰素过敏反应的总体发生率约为39%。目前在使用泰素时,需预先给与患者抗组胺药和类固醇类激素以减弱表面活性剂引起的副作用。
US5439686、US6537579、US6749868、US2006121119、CN97199720.9、CN03108361.7和CN200610077006.4等公开了一种制备紫杉醇白蛋白纳米颗粒的方法,得到具有显著优势的处方,开发出上市产品包括1)给药前不用抗组胺药预处理,过敏发生率显著低于/>与PD-1/PDL1联用时可以不影响PD-1/PDL1的活性;2)输液时间由普通制剂的3个小时缩短为30分钟;3)注射入血后,迅速崩解分散,通过特殊转运机制转运到肿瘤组织,安全性有效性提高。
然而这一体系仍有许多缺陷,例如冻干后的粉针剂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使用前配液操作复杂,包括六个步骤:1)在无菌操作下,每瓶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ml分散溶解。2)用无菌注射器将0.9%氯化钠注射液20ml沿瓶内壁缓慢注入,时间不应少于1分钟。3)请勿将0.9%氯化钠注射液直接注射到冻干块/粉上,以免形成泡沫。4)注入完成后,让药瓶静置至少5分钟,以保证冻干块/粉完全浸透。5)轻轻地摇动药瓶或缓慢地将药瓶上下倒置至少2分钟,让瓶内所有冻干块/粉完全分散溶解,避免形成泡沫。6)如产生泡沫,静止放置15分钟,直到泡沫消退。按照该标准配液操作,最短需要8分钟,如不慎导致泡沫产生,则需要23分钟以上。该临床使用前配液操作极其复杂,容易出现配制人员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产品分散时间长,药品配制期间污染风险增加;配液操作占用空间和人员时间长,影响配制人员工作效率;配液操作不规范时,易出现泡沫多、溶解不完全的现象,进而引起药液计量不准确、堵塞输液管路等问题,有可能影响用药安全或导致医疗纠纷。
另外该体系中含有较多可能引起过敏的人血清白蛋白(HSA)。HSA的来源仍是人类的血液,由于血液采集、储存等过程中可能存在污染,使得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存在隐患。另外,HSA价格高昂并且在某些地区仍然短缺。
申请人在2015年申请的专利201580045838.5提供了由活性成分和人血清白蛋白组成的纯化的治疗性纳米粒子,其中人血清白蛋白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选自0.01∶1至8.5∶1之间的范围,其中治疗性纳米粒子基本不含有未包含于纳米粒子中的游离的HSA。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药物组合物以冻干粉形式提供时,其含有一种或多种冻干赋形剂,选自甘露醇、蔗糖、乳糖、麦芽糖、海藻糖、右旋糖酐或其组合。该专利所公开的治疗性纳米粒子是希望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给药,因此需保证产品的无菌。纳米粒子以及人血清白蛋白均是温度敏感的,因此无法通过加热灭菌的方式除菌,可行的除菌方案包括全程无菌生产,或通过除菌过滤。在这种情况下,去除有机溶剂之后得到的混悬液经过滤膜过滤除菌,随后进行冷冻干燥而得到固体。将这种固体重悬于水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这种固体重悬于水中,使紫杉醇调整至5mg/ml附近。
Ismael B等2011年报道了一种不使用乳化均质,仅仅将紫杉醇溶液与HSA溶液共同孵育来增强紫杉醇溶解度的方法,该方法需要对HSA进行预处理(即调节HSA溶液pH为2.7以使蛋白的疏水端暴露,增强其与紫杉醇的结合能力),然后缓慢加入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紫杉醇,将pH调节至7.0。在制备过程中加入NaCl(考察了0,0.2M,0.4M,0.6M,0.8M和1.0M),并且表明当NaCl为0-0.8M(对应重量百分比为0-4.6%)时,对紫杉醇均有增溶作用,当NaCl为0.4M(对应重量百分比为2.3%)时,紫杉醇与HSA的结合率最高,为91.0%。该方法中,加入的NaCl没有从体系中除去。该报道未提及该体系中是否含有纳米粒子,未涉及将该体系进行冻干,更不涉及其冻干前后稳定性的考察、复溶时间等现有技术急需解决的问题的研究(Reversible exposure of hydrophobic residues on albumin as a novel strategyfor formulation of nanodelivery vehicles for taxanes[J].International Journalof Nanomedicine,2011,2011:1193-120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组合物,将制剂的复溶时间缩短至2分钟内,并且可以减少起沫现象,避免溶解不完全等问题。进一步地,保持纳米粒子功能结构和稳定性不发生变化,具有相同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更进一步地,速溶型纳米粒子组合物中HSA使用量减少,可降低HSA引起的过敏反应。
与Ismael B等2011年的研究相比,本发明的制备过程中涉及纳米粒子的形成,且不需要对体系的pH进行调节,并且本发明的发明人出乎意料地发现,不仅适宜浓度的NaCl在制备速溶型纳米粒子组合物时是必须的,而且在最终获得的速溶型纳米粒子组合物中,NaCl的含量需要控制。术语说明:
本文使用的术语“纳米粒子”表示在至少一个维度(例如一个、两个或三个维度)上具有纳米级尺寸的粒子,例如约1nm、约10nm、约100nm级别的尺寸。
本文使用的术语“纯化纳米粒子”表示由人血清白蛋白和活性成分形成的纳米粒子,其中游离人血清白蛋白被除去至初始时的5%~50%。
本文使用的术语“速溶型纳米粒子组合物”表示上述纯化纳米粒子冻干后得到的纳米粒子组合物,加入溶剂后可迅速分散。
本文使用的术语”约”表示大于或小于具体值的10%。例如,“约50nm”指45nm到55nm。
“人血清白蛋白单体”或“HSA单体”:是指由585个氨基酸组成可溶的球蛋白,分子量约6.6万道尔顿,是人血浆中最丰富的蛋白质,在分子排阻色谱中最晚出峰,在正常人血清白蛋白产品中占绝大多数。HSA具有多个疏水结合位点,可以结合一组不同的药物,特别是中性或带负电荷的疏水性化合物。
本文使用的术语“活性成分”表示药物活性成分。特别地,所述活性成分表示能够起到治疗作用(例如治疗、预防、缓解或抑制任何疾病和/或病症)的任何物质或实体。
术语“透析倍数”是指采用等体积透析过程中,料液的体积不发生变化,透析结束后所消耗透析液的体积与料液体积的比值。
术语“冻干保护剂”是指加入到含有纯化纳米粒子的药物组合物中的物质,以便在冻干过程中保护纳米粒子。
术语“治疗”或“疗法”是指用于病人的疾病、障碍或健康状况的临床方案(参见,例如,Stedman's MedicalDictionary),“治疗肿瘤”是指较少肿瘤症状的数目,降低一种或多种肿瘤症状的程度,或延缓肿瘤进程。
一种特定治疗剂的“治疗有效量”是指治疗剂的量足以较少肿瘤症状的数目,降低一种或多种肿瘤症状的程度,或延缓肿瘤进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速溶型纳米粒子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白蛋白、和粒子稳定剂,任选地含有冻干保护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一种速溶型纳米粒子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白蛋白、冻干保护剂和粒子稳定剂。
所述活性成分选自适于被包裹在人血清白蛋白中的活性成分,应具有以下特性:水中不溶或微溶、在特定有机溶剂中可溶或易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活性成分选自紫杉烷类药物,其包括但不限于紫杉醇或多西他赛、卡巴他赛、多西他赛亲脂衍生物;大环内酯类药物,其包括但不限于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埃博霉素B及其衍生物、坦螺旋霉素及其衍生物等;喜树碱类药物,其包括但不限于10-羟基喜树碱、SN38及其衍生物等;蒽环类药物,其包括但不限于阿柔比星、吡柔比星等;以及其他活性成分,包括秋水仙碱及其衍生物、硫代秋水仙碱二聚体、胺碘达隆、碘塞罗宁、环孢菌素、依西美坦、氟他胺、氟维司群、罗米地辛、司莫司汀、布洛芬等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活性成分选自紫杉烷类药物,优选地,所述紫杉烷类药物选自紫杉醇或多西他赛。
所述白蛋白选自具有载体作用的血清白蛋白,例如人血清白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优选人血清白蛋白。
所述冻干保护剂选自甘露醇、蔗糖、乳糖、麦芽糖、海藻糖、右旋糖酐或其任意组合。优选甘露醇和蔗糖组合,两者比例优选10:1~1:1,优选8:1-2:1,优选8:1-3:1,进一步优选5:1~2:1,进一步优选5:1~3:1,最优选5:1。
所述粒子稳定剂选自氯化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氯化钾,优选氯化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速溶型纳米粒子组合物中,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为:活性成分1~30%、蛋白0.1~30%,粒子稳定剂0.00001-3%,余量为冻干保护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速溶型纳米粒子组合物中,所述粒子稳定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00001-3%,优选0.0001-1%,或者所述范围中的任意范围,例如0.0001-1%,0.0001-0.1%,0.0005-0.5%,0.001-0.1%,0.005-0.05%,0.008-0.02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速溶型纳米粒子组合物中,所述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30%,优选2-20%或3-15%或5-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速溶型纳米粒子组合物中,所述蛋白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1~30%或1-25%或5-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活性成分与蛋白的结合率>90%。
所述组合物中,蛋白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0.1:1-5:1,优选0.3:1-3:1或者0.5:1-3:1或者1:1-3:1或者0.5:1-2.5:1。例如选自0.1:1、0.2:1、0.3:1、0.4:1、0.5:1、0.6:1、0.70:1、0.8:1、0.9:1、0.95:1、1: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8:1、1.9:1、2: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1、3.5:1、4:1、4.5:1、5:1或上述任意两个比例之间的范围。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蛋白为人血清白蛋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中速溶型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30-200nm,优选100-180nm,优选110-170nm,更优选110-160nm,更优选110-140nm,进一步优选115-130nm,更进一步优选118-125nm,最优选118-122nm。例如选自30、40、50、60、70、80、90、100、110、111、112、113、114、115、1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5、170、175、180、185、190、195、200nm或上述任意两个数值之间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使用有机溶剂溶解活性成分。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活性成分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有机溶剂。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低水溶性、低沸点的纯溶剂或者其与小分子醇类的混合溶剂。优选的,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乙醇或叔丁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三氯甲烷或三氯甲烷与乙醇的组合。本发明使用任何适当的方法以去除乳剂中的有机溶剂,例如通过减压蒸发、透析等手段尽量减少产品中有机溶剂残留。所述速溶型纳米粒子组合物中,所述有机溶剂的残留量小于0.1mg/ml,优选小于0.08mg/ml、0.05mg/ml、0.04mg/ml、0.03mg/ml、0.02mg/ml或者0.01mg/ml,进一步优选的,小于5mg/ml、1mg/ml、0.5mg/ml、0.1mg/ml、0.05mg/ml或0.01μg/ml。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速溶型纳米粒子组合物不含有任何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蓖麻油、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羟丙甲基纤维素、泊洛沙姆、卵磷脂、胆酸盐等。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含第一方面所述的速溶型纳米粒子组合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药物组合物为固体形式或液体形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以液体形式提供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但不限于适于向受试者注射施用的形式。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药物组合物为注射液。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药物组合物以液体形式提供,速溶型纳米粒子悬浮于可药用载体中。可药用载体包括但不限于缓冲液、防腐剂、注射用水、生理盐水、等渗溶液。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液体形式药物组合物中活性药物(例如紫杉醇)的含量为0.1-100mg/ml,优选0.5-50mg/ml,更优选1-20mg/ml,例如5mg/ml。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药物组合物为固体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干粉或冻干粉。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以固体形式提供药物组合物。所述的速溶型纳米粒子组合物中活性药物(例如紫杉醇)的含量为按重量计1-30%,优选2-20%或3-15%或5-10%。这种固体形式的药物组合物可重悬于可药用载体中。所述可药用载体包括但不限于缓冲液、防腐剂、注射用水、生理盐水、等渗溶液。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将这种固体重悬于注射用水中,优选所得重悬液中活性药物(例如紫杉醇)的含量约5mg/ml。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上述速溶型纳米粒子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含有如下步骤:(1)将活性成分溶于有机溶剂制成油相,将蛋白溶于水制成水相,(2)将油相和水相混合均质形成纳米乳剂,(3)除去纳米乳剂中的有机溶剂,得到悬浮液,(4)透析。任选地包含步骤(5),冷冻干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低水溶性、低沸点的纯溶剂或者其与小分子醇类的混合溶剂。优选的,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乙醇或叔丁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三氯甲烷或三氯甲烷与乙醇的组合。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活性成分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有机溶剂。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当活性成分是紫杉烷类药物时,可用的有机溶剂选自氯仿和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更具体而言,当活性成分是紫杉醇或多西他赛时,可用的有机溶剂是氯仿和乙醇的混合体系。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氯仿和乙醇的体积比为1:1至20:1,优选1:1至15:1,优选1:1至11:1;例如选自1:1、4:1、9:1和11:1。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活性成分在油相中的浓度在20~500mg/ml范围内,优选50~350mg/ml,优选60~250mg/ml,优选80~200mg/ml。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活性成分在油相中的浓度选自20mg/ml、30mg/ml、50mg/ml、83mg/ml、100mg/ml、133mg/ml、150mg/ml、167mg/ml、180mg/ml、200mg/ml、250mg/ml、300mg/ml、333mg/ml、450mg/ml和500mg/ml。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蛋白在水相中的浓度为2%至10%(w/v),优选2%至7%(w/v),优选2%至5%(w/v);例如选自2%、4%、5%和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将油相和水相混合形成纳米乳剂,所述油相和水相的体积比为1:10至1:100,优选1:10至1:60,更优选1:20至1:40。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油相和水相的混合比例是3:100或1:25。采用本领域已知的方法形成纳米乳剂,包括但不限于均质法。例如,采用高剪切分散机将油相和水相的混合物进行匀浆,然后采用高压均质机进行均质,得到水包油的乳剂。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采用高剪切分散机将油相和水相的混合物匀浆2-10分钟,然后采用高压均质机在10000-20000psi下进行均质,得到水包油的乳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3)除去纳米乳剂中的有机溶剂,可采用已知的任意适宜的方法,例如减压蒸发、透析等。其中,减压蒸发包括降膜蒸发。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降膜蒸发的方法去除纳米乳剂中的有机溶剂。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用降膜蒸发器将乳剂在60℃下,以40mbar减压去除乳剂中的有机溶剂。去除有机溶剂之后,得到的混悬液中即包含了本公开的纳米粒子。然而,此时的混悬液中还包含了过量的白蛋白,而这些白蛋白实际上并没有参与纳米粒子的构成。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透析的方法去除纳米乳剂中的有机溶剂。在此情况下,步骤(3)可以与步骤(4)合并进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4)透析,透析倍数为2-10倍,优选3~6倍。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析方法为:在步骤(3)所得悬浮液中加入粒子稳定剂,使粒子稳定剂在悬浮液中浓度为0.01%-1.4%(w/v),以冻干保护剂的水溶液进行透析。优选的,使粒子稳定剂在悬浮液中浓度为0.1%-1.4%(w/v),优选0.1%-0.9%(w/v)。优选地,冻干保护剂的水溶液中含有冻干保护剂1%-10%,优选2%-8%,优选5%-6%。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析方法为:以冻干保护剂的水溶液进行透析,所述水溶液中进一步含有粒子稳定剂,所述粒子稳定剂浓度为0.01%-1.4%(w/v),优选的,所述粒子稳定剂浓度为0.05%-0.9%(w/v),优选0.05%-0.5%(w/v),更优选0.05%-0.15%。优选地,冻干保护剂的水溶液中含有冻干保护剂1%-10%,优选2%-8%,优选5%-6%。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析方法为:以适当浓度的粒子稳定剂溶液进行透析,粒子稳定剂的浓度为0.01%-1.4%(w/v),优选0.1%-1.4%(w/v),优选0.1%-0.9%(w/v)。任选地,透析结束后加入冻干保护剂,优选地,加入冻干保护剂直至所得的液体中含有冻干保护剂1%-10%,优选2%-8%,更优选5%-6%。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4)所述冷冻干燥的条件为在-20℃和-60℃之间冷冻,并在0℃和+40℃之间的温度下干燥。
本发明所涉及的速溶型纳米粒子希望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给药,因此需保证产品的无菌。纳米粒子以及人血清白蛋白均是温度敏感的,因此无法通过加热灭菌的方式除菌,可行的除菌方案包括全程无菌生产,或通过除菌过滤。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使用上述速溶型纳米粒子或药物组合物的方法。因为该速溶型纳米粒子或药物组合物可有效转运多种活性成分,因此它们可用于治疗对所述活性成分有应答的疾病。例如,所述该速溶型纳米粒子或其组合物可用于治疗癌症,如肝癌、前列腺癌、肺癌、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移植排斥、结肠癌、淋巴瘤。其他疾病还包括发热等等。
第五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上述速溶型纳米粒子或药物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对所述活性成分有应答的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例如,所述疾病包括癌症,如肝癌、前列腺癌、肺癌、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移植排斥、结肠癌、淋巴瘤。其他疾病还包括发热等等。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科技术语具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相同含义。
尽管本发明所示的数字范围和参数近似值在广泛范围内,但是具体实施例中所示的数值尽可能准确的进行记载。然而,任何数值本来就必然含有一定的误差,其是由它们各自的测量中存在的标准偏差所致。另外,本文公开的所有范围应理解为涵盖其中包含的任何和所有子范围。例如记载的“1至10”的范围应认为包含最小值1和最大值10之间(包含端点)的任何和所有子范围;也就是说,所有以最小值1或更大起始的子范围,例如1至6.1,以及以最大值10或更小终止的子范围,例如5.5至10。另外,任何称为“并入本文”的参考文献应理解为以其整体并入。
另外应注意,如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包括其所指对象的复数形式,除非清楚且明确的限于一个所指对象。术语“或”可与术语“和/或”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另有清楚指明。
技术人员理解,可以使用任何现有的或未来适当方法测量粒子的粒径,包括但不限于沉降法、筛分法、显微镜观察、或激光粒度测量仪。还应当理解的是,当本公开的纳米粒子是多个时,并非每一个纳米粒子的粒径都是一致的,只要其平均粒径满足上述限定,也包含在本公开所涵盖的范围内。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粒径是采用激光粒度测定仪确定的。
本发明的速溶型纳米粒子或药物组合物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优势:
(1)溶解速度快,起沫少。
已上市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使用前配液包括六个步骤,操作复杂,最短需要8分钟,产品分散时间长,药品配制期间污染风险增加;配液操作占用空间和人员时间长,影响配制人员工作效率;配液操作不规范时,易出现泡沫多、溶解不完全的现象,进而引起药液计量不准确、堵塞输液管路等问题,有可能影响用药安全或导致医疗纠纷。
本发明冻干产品可以快速溶解,不需要复杂操作,将制剂的复溶时间缩短至2分钟内,甚至缩短至1分钟,并且可以减少起沫现象,避免溶解不完全等问题,大大提高了临床应用的便利性和工作效率,有利于保障用药安全。
(2)稳定性好。
本发明的速溶型纳米粒子或药物组合物,不论是在制备过程中,还是复溶重悬后,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室温下放置24h甚至48h,液体性状、粒径、透光率等均无明显变化。将速溶型纳米粒子或药物组合物在加速条件下放置10天,粒径、透光率、复溶时间等均无显著变化。
(3)安全性改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优化处方组成,大大减少了人血清白蛋白的用量,不仅保持了纳米粒子功能结构和稳定性,并可明显减轻HSA引起的过敏反应。与相比,本发明产品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安全性明显改善。
(4)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便易行,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Beagle犬给予冻干粉4和Abraxane后血浆中总量紫杉醇平均浓度-时间对比曲线(Mean±SD,N=24)
图2Beagle犬给予冻干粉4和Abraxane后血浆中游离紫杉醇平均浓度-时间对比曲线(Mean±SD,N=24)
图3人乳腺癌JIMT-1荷瘤鼠尾静脉注射20mg/kg冻干粉4及后组织分布结果
图4药物对人乳腺癌JIMT-1移植瘤肿瘤的抑制作用(*p<0.05,***p<0.001,与Vehicle control组比较。)
图5药物对人乳腺癌KPL-4移植瘤肿瘤的抑制作用(***p<0.001,与Vehiclecontrol组比较。)
图6药物对人胰腺癌CFPAC-1移植瘤肿瘤的抑制作用(***p<0.001,与Vehiclecontrol组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检测方法(一)产品各组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1.人血清白蛋白含量测定
采用HPLC法。在228nm的检测波长下,使用配有Tosohaas TSK G3000 SWXL凝胶色谱柱的紫外检测器,流动相为0.1mol/L磷酸氢二钾溶液(用盐酸调pH值至7.0±0.1),柱温25℃,流速0.7ml/min,进样体积10μl,采用外标法计算白蛋白含量。
供试品溶液制备:采用0.9%氯化钠溶液将待测溶液稀释至白蛋白浓度低于3mg/ml,作为供试品溶液。
2.紫杉醇含量测定
采用HPLC法。使用配有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的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28nm,流动相为乙腈-水(1:1,v/v),柱温25℃,流速1.0ml/min,进样体积10μl,采用外标法计算紫杉醇含量。
供试品溶液制备:采用乙腈将待测溶液稀释至紫杉醇完全溶解,浓度20-200μg/ml,作为供试品溶液。
3.甘露醇含量测定
采用HPLC法,使用配有Sepax Carbomix Ca-NP色谱柱的示差折光检测器。以水为流动相;流速为每分钟0.5ml;柱温为50℃;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温度为55℃;进样体积20μl,采用外标法计算甘露醇含量。
4.蔗糖含量测定
采用HPLC法,使用配有Agilent ZORBAX NH2色谱柱的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流动相为乙腈-水(80:20,v/v),流速为每分钟1.5ml;柱温为35℃;蒸发光散射检测器,雾化器温度为55℃,漂移管温度为55℃,气体流速1.0ml/min;进样体积5μL,采用标准曲线计算蔗糖含量。
5.钠离子测定
采用离子色谱法,使用配有阳离子交换色谱柱(DionexIonPacTM CS16)的电导检测器。流动相为30mM甲基磺酸水溶液,流速为每分钟0.4ml;柱温为30℃,进样体积为25μL,采用外标法计算钠离子含量。检测方法(二)透光率测定方法
可透光产品(透射光强度≥0.2%)的透光率变化可以来反映产品的稳定性变化,一定时间内透光率变化越小,稳定性越好;如透光率降低说明粒子发生聚集;如透光率升高,说明粒子发生了沉降。
采用多重光散射仪(Turbiscan,Formulaction)进行该项检测,该仪器通过在不同时间扫描产品,监测产品的透光率或背散射光的变化判断产品是否发生了聚集、沉降、分层等不稳定现象。
准备样品池:将待测样品摇匀,装入样品池中,装样品量大约20ml,置于样品架上,用样品池帽盖好。
样品测定:采用智能扫描,设定扫描时间为24h,仪器每30s自动进行一次测量,选取固定位置、不同时间的透光率数值。
下述实施例旨在为了更好的揭示本发明公开的组合物,而非限制本公开的任何方面。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使用的试剂和器械源自相同的型号和/或生产厂商。
实施例1制备过程中粒子稳定剂浓度筛选
将20g的紫杉醇(CAS:33069-62-4,海南紫杉园制药有限公司)溶解在120ml的氯仿/乙醇(11:1,v/v)中作为油相溶液,量取800ml人血清白蛋白溶液(CAS:70024-90-7,河北大安制药有限公司)(20%w/v)加水至4L作为水相溶液,油水相采用高剪切分散机(型号F22E,,上海弗鲁克流体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在线乳化,形成初乳液,然后采用高压均质机(型号M-110EH30K,Microfluidics公司)在10000-20000psi下进行均质,得到纳米乳,纳米乳转移至降膜蒸发器(型号APLS-70L,上海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设定加热温度50℃,真空度低于80mbar进行减压蒸发去除溶液中的有机溶剂,产生的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子平均直径为114nm,悬浮液呈半透明状。
得到的悬浮液,采用300kD的超滤膜进行透析,分别用下述表格中的透析用物质透析6倍后,悬浮液中游离的绝大部分人血清白蛋白被置换。得到纯化纳米粒子悬浮液1-1至1-8。
将上述纯化纳米粒子悬浮液采用上述“检测方法(二)透光率测定方法”进行透光率检测,同时在室温放置24h,观察其外观,结果如下。
表1稳定性结果
结果表明,制备过程中使用0.1-1.4%的氯化钠溶液透析后及放置24小时均未沉淀,且产品透光率与透析前的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子相比无明显变化,表明一定浓度范围内的氯化钠可以对产品起到稳定作用,特别是0.9%的NaCl溶液最好,过高浓度的NaCl不利于粒子稳定。
实施例2含有氯化钠的速溶型纳米粒子的制备及稳定性考察(不同透析倍数)
将20g的紫杉醇溶解在200ml的氯仿/乙醇(11:1,v/v)中作为油相溶液,称800g人血清白蛋白溶液(20%w/v)加水定重至4L作为水相溶液,油水相采用高剪切分散机在线乳化,形成初乳液,然后采用高压均质机在10000-20000psi下进行均质,得到纳米乳,纳米乳转移至降膜蒸发器中,设定加热温度50℃,真空度低于80mbar进行减压蒸发去除溶液中的有机溶剂,产生的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子平均直径为112nm,悬浮液呈半透明状。
将得到的悬浮液采用300kD的超滤膜进行透析,采用5%甘露醇溶液为透析液(分别含有0、0.05%、0.1%、0.2%、0.3%、0.4%、0.5%氯化钠),分别透析4倍体积。透析完成后,悬浮液中游离的绝大部分人血清白蛋白被置换。得到纯化纳米粒子悬浮液2-0至2-6。将纯化纳米粒子悬浮液分别取20ml装入西林瓶进行冻干,得到速溶型纳米粒子冻干粉2-0至2-6,为白色饼块。
考察冻干粉加速稳定性,结果见表2。
将上述得到速溶型纳米粒子冻干粉2-0至2-6,分别加入20ml注射用水,轻轻地摇动药瓶让瓶内所有冻干块/粉完全分散溶解,白色饼块均可在1min左右完全溶解。与冻干前纳米粒子悬浮液(粒径112nm)相比,冻干粉2-1至2-6重悬后混悬液粒径未发生显著变化。而样品2-0冻干之后复溶粒径即增大为137nm。上述样品的复溶混悬液在室温放置24小时,溶液外观及透光率均未见有显著变化。提示透析过程中加入氯化钠有利于保持冻干复溶过程中的粒径稳定。
将上述冻干粉2-0至2-6放置在60℃高温条件下放置5天,白色饼块也可在2min内完全溶解。将复溶样品在室温下静置24h,所有样品的外观均无明显变化;静置48h,样品2-1和2-2未见沉淀。
表2速溶型纳米粒子冻干粉加速稳定性结果
实施例3不同冻干保护剂的筛选
将20g的紫杉醇溶解在200ml的氯仿/乙醇(11:1,v/v)中作为油相溶液,称800ml人血清白蛋白溶液(20%w/v)加水定重至4L作为水相溶液,油水相采用高剪切分散机在线乳化,形成初乳液,然后采用高压均质机在10000-20000psi下进行均质,得到纳米乳,纳米乳转移至降膜蒸发器中,设定加热温度50℃,真空度低于80mbar进行减压蒸发去除溶液中的有机溶剂,产生的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子平均直径为122nm,悬浮液呈半透明状。
得到的悬浮液,加入适量的氯化钠使其浓度为0.9%。采用300kD的超滤膜进行透析,分别采用下表中的5种含有不同冻干保护剂组成的透析液,透析3倍体积,得到纯化纳米粒子悬浮液3-1至3-5。结果显示透析过程中粒径未发生明显变化,
将纯化纳米粒子悬浮液3-1至3-5分装后分别置于冻干机中冷冻干燥40小时,得到稳定的白色饼块,为速溶型纳米粒子冻干粉3-1至3-5。
将速溶型纳米粒子冻干粉3-1至3-5加入水重悬使成为等渗溶液,白色饼块可在2min内完全溶解,室温放置24h无显著变化,且5%甘露醇+1%蔗糖溶液透析冻干样品重悬后混悬液室温放置更为稳定,放置48h未见显著变化。
表3冻干保护剂种类和组合筛选
将上述速溶型纳米粒子冻干粉3-1至3-5放置在60℃高温条件下放置10天,采用“检测方法(二)透光率测定方法”测定透光率,并测定其平均粒径。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4纯化纳米粒子悬浮液及冻干粉加速稳定性结果
结果表明,甘露醇作为冻干保护剂可对纯化的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子起到保护作用,并且加入蔗糖更好的保证紫杉醇纳米粒子冻干过程中的稳定性(透光率0h和24h相比,变化较小)。采用甘露醇/蔗糖的组合作为冻干保护剂,无论对透析过程的料液还是对冻干后的产品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加速放置后,冻干粉3-1、3-2、3-4、3-5复溶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粒径增长现象,而冻干粉3-3的粒径及透光率均保持不变。说明5%甘露醇+1%蔗糖作为冻干保护剂效果最好,且不需要额外加入渗透压调节剂即可满足要求。
此外,与冻干粉3-3一致,冻干粉3-4和3-5的粒径及透光率均保持基本不变,1%甘露醇+1%蔗糖以及4%甘露醇+2%蔗糖作为冻干保护剂效果也是最好的。
实施例4速溶型纳米粒子冻干粉的制备
将50g的紫杉醇溶解在500ml的氯仿/乙醇(11:1,v/v)中作为油相溶液,称2.08kg人血清白蛋白溶液(20%w/v)加水至10L作为水相溶液,油水相采用高剪切分散机在线乳化,形成初乳液,然后采用高压均质机在10000-20000psi下进行均质,得到纳米乳,纳米乳转移至降膜蒸发器中,设定加热温度50℃,真空度低于80mbar进行减压蒸发去除溶液中的有机溶剂,产生的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子平均直径为118,悬浮液呈半透明状。
所得到的悬浮液加入适量的氯化钠使其浓度为0.9%,采用300kD的超滤膜进行透析,用5%甘露醇+1%蔗糖透析4倍体积后,透析后的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子的平均直径为121nm,得到纯化纳米粒子4,为白色半透明液体。
透析后的纯化纳米粒子混悬液可顺利经0.22微米的除菌滤芯(德国赛多利斯公司)过滤,滤后粒子粒径未发生显著改变,混悬液室温放置48小时未见有显著变化。将混悬液分装后置于冻干机中冷冻干燥80小时,即得稳定的白色饼块,为速溶型纳米粒子冻干粉4(简称冻干粉4)。
将冻干得到的白色饼块,加入注射水使之成为等渗溶液,轻轻摇晃使溶解完全,白色饼块可在1min左右完全溶解,且起沫轻微。重悬后混悬液室温放置48小时未见有显著变化。
实施例5更多批次速溶型纳米粒子冻干粉的制备
采用实施例4中的方法制备3批速溶型纳米粒子冻干粉,分别命名为5-1、5-2和5-3。样品名称及主要处方工艺如下表所示。
表5速溶型纳米粒子冻干粉17、18和19的制备
实施例6蛋白药物比例的筛选
将实施例3得到纯化纳米粒子悬浮液3-3,透析不同倍数,在每一次透析后采用“检测方法(一)产品各组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测定人血清白蛋白和紫杉醇含量,得蛋白药物比;将每一次透析后的产品冻干,之后分别加入20ml注射水,轻轻摇晃使溶解完全,观察不同透析倍数冻干样品的复溶分散时间及起泡情况,结果如下。
表6不同透析倍数冻干样品的分散时间及起泡情况
注:泡沫情况使用+代替,+越多泡沫越多,±表示稍有泡沫。-表示无泡沫。
结果表明,而采用透析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纯化纳米粒子悬浮液中的蛋白药物比。随着透析倍数的增加,产品复溶时间明显缩短,且泡沫情况显著改善;结合实施例3,当白蛋白/紫杉醇比例小于3时,产品的分散时间在1min左右,且产生的泡沫明显减少。透析倍数继续增加,可进一步降低蛋白药物比,但对分散时间和泡沫的改善作用不明显。
实施例7高温条件稳定性考察
将实施例4第一段描述制备得到的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子悬浮液(未透析)冻干,与速溶型纳米粒子冻干粉4在40℃、60℃加速条件下放置5天、10天,取出后分别用0.9%氯化钠溶液和20ml注射水复溶。记录分散时间、粒径及透光率变化,结果如下。
表7速溶型纳米粒子冻干粉与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子加速放置后稳定性
由以上结果可见,与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子冻干粉相比,速溶型纳米粒子冻干粉4的在试验条件下加速放置后,等渗复溶后粒径、放置24h透光率变化情况无明显差异,稳定性未见劣势,但复溶速度明显加快,泡沫明显减少。
实施例8复溶现象的对比
将实施例4中的速溶型纳米粒子冻干粉4,加入20ml注射水,轻轻摇晃使溶解完全,白色饼块24秒完全溶解,仅有轻微起沫。
取2支市售Abraxane冻干粉针剂,其中一支采用说明书的标准操作加入20ml0.9%氯化钠溶液分散,样品完全溶解需要10分钟,有轻微起沫;另外一支加入0.9%氯化钠时不控制注入角度速度,结果23分钟仍未完全分散,可见白色固形物,且产生较多泡沫。
将纳米粒子冻干粉4和Abraxane的重悬液放置室温稳定性,在72h内均未发生显著变化。
结果表明,Abraxane使用前配液操作复杂,操作不当即容易引起泡沫多、溶解不完全问题。本发明中的粒子分散不需要复杂的操作步骤,分散时间不到1分钟,比Abraxane显著缩短,起沫明显减少。
实施例9质量对比研究
将实施例5中的速溶型纳米粒子冻干粉5-1至5-3与市售Abraxane进行质量对比,对比项包括性状、酸碱度、水分、分散时间、平均粒径、总杂质、人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多聚体、紫杉醇结合率、体外释放率及含量等。
表8速溶型纳米粒子冻干粉与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子质量对比
结果表明,本发明的组合物人血白蛋白含量及复溶时间显著降低,且总杂质和人血白蛋白多聚体含量更低,优于Abraxane,其他指标基本一致。
实施例10高温稳定性对比研究
将实施例5中的速溶型纳米粒子冻干粉5-1放置于60℃条件下,并与市售商业批次的Abraxane进行对比,对比项包括性状、酸碱度、水分、分散时间、平均粒径、有关物质、人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多聚体、紫杉醇结合率、体外释放率及含量等。
表9速溶型纳米粒子冻干粉与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子高温稳定性
结果表明:高温条件放置10天后,本发明速溶型纳米粒子冻干粉与Abraxane总杂质均有所增长,且增长程度一致;Abraxane人血白蛋白有所降低,本发明速溶型纳米粒子冻干粉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说明高温条件下本发明速溶型纳米粒子冻干粉人血白蛋白较Abraxane稳定。
实施例11光照稳定性对比研究
将实施例5中的速溶型纳米粒子冻干粉5-1放置于光照条件下,并与市售商业批次的Abraxane进行对比,对比项包括性状、酸碱度、水分、分散时间、平均粒径、有关物质、人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多聚体、紫杉醇结合率,体外释放率及含量等。
表10速溶型纳米粒子冻干粉与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子光照稳定性
结果表明:光照条件放置10天后,本发明速溶型纳米粒子冻干粉总杂质无明显增长,显著低于Abraxane;其他指标各产品均无显著变化趋势。
实施例12速溶型纳米粒子冻干粉中的各组分含量测定
将实施例4~5中的速溶型纳米粒子冻干粉采用“检测方法(一)产品各组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测定甘露醇、蔗糖、钠离子含量。
表11速溶型纳米粒子冻干粉中各组分检测结果
/>
注:*根据钠离子含量计算得到
实施例13.犬药代研究
试验药物选用市售制剂Abraxane及实施例4中的冻干粉4,采用比格(beagle)犬进行两个制剂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给药剂量为5mg/kg,给药时间控制在30分钟。于给药前(0h)、输液过程中15min(从给药开始计0.25h)、拔针点(从给药开始计0.5h)以及从给药开始计0.58、0.75、1.0、1.5、2.5、3.5、4.5、6.5、8.5、24.5h由比格犬前肢头静脉采血2ml,分别置于肝素抗凝管中,摇匀,3000rpm离心10min,分取血浆。采用HPLC/MS/MS测定血浆中紫杉醇浓度,得到药代动力学参数,并绘制药物浓度与时间曲线,见图1~2,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见表12~13。由两种制剂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图可以看出,两者的体内行为几乎完全一致。
实施例14.犬药代研究中的过敏现象
在实施例13进行的犬药代研究中,在给药过程中观察了两种制剂对于犬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在Abraxane组中,全部受试比格犬(100%)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明显过敏反应,主要为给药过程中的剧烈挣扎、大量流涎、口周围皮肤出现红斑、个别实验动物给药过程中出现呕吐、尿失禁等。而速溶型纳米粒子冻干粉4组仅部分动物(50%)出现轻微挣扎、流涎、口周围皮肤红斑,且症状较轻。可见,本发明的产品能够显著降低药物的致敏反应。
实施例15组织分布
试验药物选用市售制剂Abraxane及实施例4中的速溶型纳米粒子冻干粉4。48只人乳腺癌JIMT-1荷瘤鼠随机分为2个试验组,每试验组每个时间点共6只小鼠。两个制剂分别以20mg/kg剂量尾静脉推注给予各试验小鼠,各组分别于给药后0.25,1,3和24h采集血样并立即处死,剖取肿瘤、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小肠、胰腺及卵巢组织,经匀浆等前处理后采用蛋白沉淀-LC/MS/MS法测定各组织样品中药物浓度,采用Phoenix WinNonlin8.0软件(美国Pharsight公司)的非房室模型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组织分布结果见图3。
结果显示,紫杉醇在小鼠体内广泛分布,肿瘤、肝脏、肺脏、心脏、胃、小肠、脾脏、肾脏组织中均能检测到紫杉醇,在肝脏中的暴露最高。根据药物在体内的暴露情况显示,两制剂在小鼠体内各组织中的暴露情况基本一致,没有明显区别。
实施例16对人乳腺癌JIMT-1肿瘤的抑制作用
试验模型:采用荷人乳腺癌JIMT-1的NU/NU裸小鼠模型,考察纯化粒子冻干粉4对人乳腺癌JIMT-1的抑制作用,并与等剂量的Abraxane进行比较。
试验方法:70只NU/NU雌性小鼠,右前肢腋部皮下接种人乳腺癌JIMT-1细胞(1×107/0.1mL/只),接种后第10天,平均肿瘤体积长至约165mm3,挑选肿瘤生长良好的40只动物,将动物按肿瘤体积均衡分为5组(Day0),每组8只动物,分别为:溶剂对照组(Vehiclecontrol),冻干粉4的10、20、40mg/kg组,20mg/kg组。每周静脉给药一次,共给药3次(简写qw×3,即D0,D7,D14给药),Day24结束试验。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Repeated Measure过程分析随时间变化多次测量间肿瘤体积的变化。
结果显示:1)JIMT-1荷瘤鼠qw×3静脉给药后,各给药组动物耐受良好。2)本试验条件下,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冻干粉4的10、20、40mg/kg静脉给药能剂量依赖性地显著抑制人乳腺癌JIMT-1移植瘤的生长。3)等剂量下(20mg/kg),冻干粉4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与Abraxane相当。各组肿瘤生长曲线见图4。
实施例17对人乳腺癌KPL-4肿瘤的抑制作用
试验模型:采用荷人乳腺癌KPL-4的NU/NU裸小鼠模型,考察纯化粒子冻干粉4对人乳腺癌KPL-4的抑制作用,并与等剂量的Abraxane进行比较。
试验方法:70只NU/NU雌性小鼠,右前肢腋部皮下接种人乳腺癌KPL-4细胞(1×107/0.1mL/只),接种后第12天,平均肿瘤体积长至约105mm3,挑选肿瘤生长良好的48只动物,将动物按肿瘤体积均衡分为6组(Day0),分别为:溶剂对照组(Vehicle control),冻干粉4的15、30、60mg/kg组,30、60mg/kg组。给药频率均为qw×3,D22结束试验。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Repeated Measure过程分析随时间变化多次测量间肿瘤体积的变化。
结果显示:1)本试验条件下,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冻干粉4的15、30、60mg/kg静脉给药能剂量依赖性地显著抑制人乳腺癌KPL-4移植瘤的生长。2)等剂量下(30mg/kg和60mg/kg),冻干粉4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与Abraxane相当。各组肿瘤生长曲线见图5。
实施例18对人胰腺癌CFPAC-1肿瘤的抑制作用试验模型:
采用荷人胰腺癌CFPAC-1的NU/NU裸小鼠模型,考察注冻干粉4对人胰腺癌CFPAC-1的抑制作用,并与等剂量的Abraxane进行比较。
试验方法:70只NU/NU雌性小鼠,右前肢腋部皮下接种人胰腺癌CFPAC-1细胞(1×107/0.1mL/只),接种后第7天,平均肿瘤体积长至约195mm3,挑选肿瘤生长良好的35只动物,将动物按肿瘤体积均衡分为5组(Day0),分别为:溶剂对照组(Vehicle control),冻干粉4的10、20、40mg/kg组,20mg/kg组。给药频率均为qw×3,D23结束试验。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Repeated Measure过程分析随时间变化多次测量间肿瘤体积的变化。
结果显示:1)CFPAC-1荷瘤鼠qw×3静脉给药后,各给药组动物耐受良好。2)本试验条件下,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冻干粉4的10、20、40mg/kg静脉给药能剂量依赖性地显著抑制人胰腺癌CFPAC-1移植瘤的生长。3)等剂量下(20mg/kg),冻干粉4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与Abraxane相当。各组肿瘤生长曲线见图6。
实施例19Beagle犬静脉注射三周重复给药毒性试验
本次试验选取Beagle犬4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7组,包括冻干粉4低剂量组(0.3mg/kg)、冻干粉4中剂量组(0.6mg/kg),冻干粉4高剂量组(1.2mg/kg),组(1.2mg/kg),阴性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赋形剂对照组-1(人血清白蛋白剂量1.7mg/kg,与供试品冻干粉4高剂量组蛋白含量一致)、赋形剂对照组-2(人血清白蛋白剂量10.8mg/kg,与/>组蛋白含量一致)。采用等浓度(5mg/ml)不等体积的方式静脉推注给药,每周给药1次,共给药3次。
结果显示,试验期间未见动物死亡/濒死,体重、摄食量、体温、血液学和凝血、血清生化、尿液、粪潜血、大体解剖未见明显异常。
赋形剂对照组-2可见2/3例雌性动物于D15给药后呕吐黄色泡沫,市售对照组可见1/3例雄性动物不能站立和活动减少等过敏反应(肌注给予地塞米松急救后恢复)。其余各剂量组未见过敏相关反应。
等剂量下,冻干粉4和D1和D15给药后雌性或雄性犬体内紫杉醇的暴露量(Cmax和AUC(0-t))未见统计学差异。
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冻干粉4和体内PK特征类似。冻干粉4明显减少致敏反应。
实施例20.体外溶血试验
采用新西兰白兔红细胞进行体外溶血试验,采用浓度为5mg/mL冻干粉4进行加样,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赋形剂对照组(人血清白蛋白)及阳性对照组(去离子水)。
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管(0.9%氯化钠注射液)无溶血或红细胞凝聚发生,阳性对照管(去离子水)有溶血发生,证明本试验体系可以准确反映供试品/对照品对红细胞的溶血作用。试验期间,供试品管和赋形剂对照品管无溶血或红细胞凝聚发生。
结果表明浓度为5mg/mL冻干粉4不会导致溶血或红细胞凝聚发生。
实施例21.血管/肌肉刺激试验
本次试验选取新西兰白兔9只,雌雄不限,随机分成3组,包括赋形剂对照组(人血清白蛋白剂量22.8mg/kg,与供试品高剂量蛋白含量一致)、冻干粉4的11mg/kg组、16.5mg/kg组。采用等浓度(5mg/ml)不等体积的方式耳缘静脉推注给药,每周给药1次,共给药2次。在血管刺激试验末次给药日于后肢肌肉注射给予冻干粉4,实验采用左右侧同体对照,静脉或肌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
结果显示,所有动物肉眼及病理组织学观察均未见与供试品有关的血管或肌肉刺激。
实施例22.CD1小鼠急毒试验
本次试验选取CD1小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8组,包括阴性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赋形剂对照组(人血清白蛋白剂量103.5mg/kg,与供试品高剂量蛋白含量一致)、供试品冻干粉4的25mg/kg组、75mg/kg组、225mg/kg组,市售对照25mg/kg组、75mg/kg组、225mg/kg组。采用等浓度(5mg/ml)不等体积的方式静脉推注给药,给药3次,每次给药间隔至少4h。
结果显示,所有组别均未见动物死亡/濒死。冻干粉4和的毒性特征相似,最大耐受剂量(MTD)为225mg/kg/天。
实施例23多西他赛白蛋白速溶型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后续性质考察
将3g的多西他赛溶解在15ml的二氯甲烷/乙醇(1:1,v/v)中,然后上述溶液加入500ml的人血清白蛋白溶液(4%w/v),将混合物采用高剪切分散机(fluko FZ-20)匀浆2分钟,形成初乳液,然后采用高压均质机在10000-20000psi下进行均质,得到纳米乳,将纳米乳转移至旋转蒸发仪中,于40℃水浴加热,40mbar减压蒸发去除溶液中的有机溶剂,产生的多西他赛白蛋白纳米粒直径在102nm,混悬液呈半透明状。
所得多西他赛白蛋白纳米粒混悬液,采用100kD的超滤膜及0.9%氯化钠溶液进行透析,透析5倍体积后纳米粒子的平均直径均为104nm,透析过程中粒径未发生明显变化,得到多西他赛纯化纳米粒子悬浮液,为白色半透明液体。
透析后的多西他赛纯化纳米粒子悬浮液可顺利通过0.22微米滤膜,采用HPLC法测定溶液中多西他赛含量,根据含量调整装量为50mg/瓶,分装后置于冻干机中冷冻干燥75小时,即得稳定的白色饼块。
将冻干得到的白色饼块,加入注射水,轻轻摇晃使溶解完全,白色饼块可在2min内完全溶解,混悬液为半透明状,仅轻微起沫。与冻干前相比,重悬后混悬液粒径未发生显著变化。室温放置24小时性状及透光率均未见有显著变化。分别测定产品中人血清白蛋白和多西他赛含量,得出白蛋白与多西他赛的比例为0.83:1。
实施例24卡巴他赛白蛋白速溶型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后续性质考察
将500mg的卡巴他赛溶解在3ml的氯仿/乙醇(8:1,v/v)中,然后上述溶液加入150ml的人血清白蛋白溶液(5%w/v),将混合物采用高剪切分散机(fluko FZ-20)匀浆2分钟,形成初乳液,然后采用高压均质机在10000-20000psi下进行均质,得到纳米乳,将纳米乳转移至旋转蒸发仪中,于40℃水浴加热,40mbar减压蒸发去除溶液中的有机溶剂,产生的卡巴他赛白蛋白纳米粒直径在100nm,混悬液呈半透明状。
所得卡巴他赛白蛋白纳米粒混悬液加入适量的氯化钠使其浓度为0.4%,采用100kD的超滤膜及5%甘露醇+1%蔗糖溶液进行透析,透析3倍体积,纳米粒子的平均直径均为101nm,透析过程中粒径未发生明显变化,得到卡巴他赛纯化纳米粒子悬浮液,为白色半透明液体。
透析后的卡巴他赛纯化纳米粒子悬浮液可顺利通过0.22微米滤膜,采用HPLC法测定溶液中卡巴他赛含量,根据含量调整装量为5mg/瓶,分装后置于冻干机中冷冻干燥48小时,即得稳定的白色饼块。
将冻干得到的白色饼块,加入注射水,轻轻摇晃使溶解完全,白色饼块可在2min内完全溶解,混悬液为半透明状,仅轻微起沫。与冻干前相比,重悬后混悬液粒径未发生显著变化。室温放置24小时性状及透光率均未见有显著变化。分别测定产品中人血清白蛋白和卡巴他赛含量,得出白蛋白与卡巴他赛的比例为2.53:1。
实施例25多西他赛乙酰基衍生物白蛋白速溶型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后续性质考察
将200mg的多西他赛乙酰基衍生物溶解在2ml的氯仿/乙醇(1:1,v/v)中,然后上述溶液加入100ml的人血清白蛋白溶液(5%w/v),将混合物采用高剪切分散机(fluko FZ-20)匀浆2分钟,形成初乳液,然后采用高压均质机在10000-20000psi下进行均质,得到纳米乳,将纳米乳转移至旋转蒸发仪中,于40℃水浴加热,40mbar减压蒸发去除溶液中的有机溶剂,产生的多西他赛乙酰基衍生物白蛋白纳米粒直径在122nm,混悬液呈半透明状。
所得多西他赛乙酰基衍生物白蛋白纳米粒混悬液,采用1000kD的超滤膜及5%甘露醇+0.2%NaCl溶液进行透析,透析4倍体积,纳米粒子的平均直径均为161nm,透析过程中粒径未发生明显变化,得到多西他赛乙酰基衍生物纯化纳米粒子悬浮液,为白色半透明液体。
透析后的多西他赛乙酰基衍生物纯化纳米粒子悬浮液可顺利通过0.22微米滤膜,采用HPLC法测定溶液中多西他赛乙酰基衍生物含量,根据含量调整装量为5mg/瓶,分装后置于冻干机中冷冻干燥48小时,即得稳定的白色饼块。
将冻干得到的白色饼块,加入注射水,轻轻摇晃使溶解完全,白色饼块可在2min内完全溶解,混悬液为半透明状,仅轻微起沫。与冻干前相比,重悬后混悬液粒径未发生显著变化。室温放置24小时性状及透光率均未见有显著变化。分别测定产品中人血清白蛋白和多西他赛乙酰基衍生物含量,得出白蛋白与多西他赛乙酰基衍生物的比例为1.66:1。
实施例26雷帕霉素白蛋白速溶型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后续性质考察
将166mg的雷帕霉素溶解在1ml的氯仿中,然后上述溶液加入40ml的人血清白蛋白溶液(5%w/v),将混合物采用高剪切分散机(fluko FZ-20)匀浆2分钟,形成初乳液,然后采用高压均质机在10000-20000psi下进行均质,得到纳米乳,将纳米乳转移至旋转蒸发仪中,于40℃水浴加热,40mbar减压蒸发去除溶液中的有机溶剂,产生的雷帕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直径在78nm,混悬液呈半透明状。
所得雷帕霉素白蛋白纳米粒混悬液加入适量的氯化钠使其浓度为0.9%,采用100kD的超滤膜及4%甘露醇+2%蔗糖溶液进行透析,透析4倍体积,纳米粒子的平均直径均为61nm,透析过程中粒径未发生明显变化,得到雷帕霉素纯化纳米粒子悬浮液,为白色半透明液体。
透析后的雷帕霉素纯化纳米粒子悬浮液可顺利通过0.22微米滤膜,采用HPLC法测定溶液中雷帕霉素含量,根据含量调整装量为10mg/瓶,分装后置于冻干机中冷冻干燥75小时,即得稳定的白色饼块。
将冻干得到的白色饼块,加入注射水,轻轻摇晃使溶解完全,白色饼块可在2min内完全溶解,混悬液为半透明状,仅轻微起沫。与冻干前相比,重悬后混悬液粒径未发生显著变化。室温放置24小时性状及透光率均未见有显著变化。分别测定产品中人血清白蛋白和雷帕霉素含量,得出白蛋白与雷帕霉素的比例为1.53:1。
实施例27.替西罗莫司白蛋白速溶型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后续性质考察
将101mg的替西罗莫司溶解在0.5ml的二氯甲烷中,然后上述溶液加入19.5ml的人血清白蛋白溶液(5%w/v),将混合物采用高剪切分散机(fluko FZ-20)匀浆2分钟,形成初乳液,然后采用高压均质机在10000-20000psi下进行均质,得到纳米乳,将纳米乳转移至旋转蒸发仪中,于40℃水浴加热,40mbar减压蒸发去除溶液中的有机溶剂,产生的替西罗莫司白蛋白纳米粒直径在88nm,混悬液呈半透明状。
所得替西罗莫司白蛋白纳米粒混悬液加入适量的氯化钠使其浓度为1.0%,采用100kD的超滤膜及5%甘露醇+1%蔗糖溶液进行透析,透析3倍体积,纳米粒子的平均直径均为77nm,透析过程中粒径未发生明显变化,得到替西罗莫司纯化纳米粒子悬浮液,为白色半透明液体。
透析后的替西罗莫司纯化纳米粒子悬浮液可顺利通过0.22微米滤膜,采用HPLC法测定溶液中替西罗莫司含量,根据含量调整装量为10mg/瓶,分装后置于冻干机中冷冻干燥66小时,即得稳定的白色饼块。
将冻干得到的白色饼块,加入20ml注射水,轻轻摇晃使溶解完全,白色饼块可在2min内完全溶解,混悬液为半透明状,仅轻微起沫。与冻干前相比,重悬后混悬液粒径未发生显著变化。室温放置24小时性状及透光率均未见有显著变化。分别测定产品中人血清白蛋白和替西罗莫司含量,得出白蛋白与替西罗莫司的比例为2.27:1。
实施例28.埃博霉素B白蛋白速溶型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后续性质考察
将127mg的埃博霉素B溶解在2ml的氯仿/乙醇(10:1,v/v)中,然后上述溶液加入52ml的人血清白蛋白溶液(5%w/v),将混合物采用高剪切分散机(fluko FZ-20)匀浆2分钟,形成初乳液,然后采用高压均质机在10000-20000psi下进行均质,得到纳米乳,将纳米乳转移至旋转蒸发仪中,于40℃水浴加热,40mbar减压蒸发去除溶液中的有机溶剂,产生的埃博霉素B白蛋白纳米粒直径在113nm,混悬液呈半透明状。
所得埃博霉素B白蛋白纳米粒混悬液,采用300kD的超滤膜及5%蔗糖溶液+0.5%氯化钠进行透析,透析5倍体积,纳米粒子的平均直径均为102nm,透析过程中粒径未发生明显变化,得到埃博霉素B纯化纳米粒子悬浮液,为白色半透明液体。
透析后的埃博霉素B纯化纳米粒子悬浮液可顺利通过0.22微米滤膜,采用HPLC法测定溶液中埃博霉素B含量,根据含量调整装量为10mg/瓶,分装后置于冻干机中冷冻干燥65小时,即得稳定的白色饼块。
将冻干得到的白色饼块,加入20ml注射水,轻轻摇晃使溶解完全,白色饼块可在2min内完全溶解,混悬液为半透明状,仅轻微起沫。与冻干前混悬液相比,重悬后混悬液粒径未发生显著变化。室温放置24小时性状及透光率均未见有显著变化。分别测定产品中人血清白蛋白和埃博霉素B含量,得出白蛋白与埃博霉素B的比例为1.03:1。
实施例29.坦螺旋霉素白蛋白速溶型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后续性质考察
将78mg的坦螺旋霉素溶解在0.6ml的氯仿中,然后上述溶液加入22ml的人血清白蛋白溶液(8%w/v),将混合物采用高剪切分散机(fluko FZ-20)匀浆2分钟,形成初乳液,然后采用高压均质机在10000-20000psi下进行均质,得到纳米乳,将纳米乳转移至旋转蒸发仪中,于40℃水浴加热,40mbar减压蒸发去除溶液中的有机溶剂,产生的坦螺旋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直径在105nm,混悬液呈半透明状。
所得坦螺旋霉素白蛋白纳米粒混悬液加入适量的氯化钠使其浓度为0.9%,采用300kD的超滤膜及3%甘露醇+3%蔗糖溶液进行透析,透析4倍体积,纳米粒子的平均直径均为102nm,透析过程中粒径未发生明显变化,得到坦螺旋霉素纯化纳米粒子悬浮液,为紫色液体。
透析后的坦螺旋霉素纯化纳米粒子悬浮液可顺利通过0.22微米滤膜,采用HPLC法测定溶液中坦螺旋霉素含量,根据含量调整装量为10mg/瓶,分装后置于冻干机中冷冻干燥45小时,即得稳定的紫色饼块。
将冻干得到的紫色饼块,加入注射水,轻轻摇晃使溶解完全,紫色饼块可在2min内完全溶解,混悬液为紫色,仅轻微起沫。与冻干前相比,重悬后混悬液粒径未发生显著变化。室温放置24小时性状及透光率均未见有显著变化。分别测定产品中人血清白蛋白和坦螺旋霉素含量,得出白蛋白与坦螺旋霉素的比例为1.76:1。
实施例30.10-羟喜树碱白蛋白速溶型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后续性质考察
将93mg的10-羟喜树碱溶解在2ml的二氯甲烷/乙醇(10:1,v/v)中,然后上述溶液加入48ml的人血清白蛋白溶液(5%w/v),将混合物采用高剪切分散机(fluko FZ-20)匀浆2分钟,形成初乳液,然后采用高压均质机在10000-20000psi下进行均质,得到纳米乳,将纳米乳转移至旋转蒸发仪中,于40℃水浴加热,40mbar减压蒸发去除溶液中的有机溶剂,产生的10-羟喜树碱白蛋白纳米粒直径在118nm,混悬液呈黄色半透明状。
所得10-羟喜树碱白蛋白纳米粒混悬液,采用300kD的超滤膜及5%甘露醇+0.1%氯化钠进行透析,透析4倍体积,纳米粒子的平均直径均为102nm,透析过程中粒径未发生明显变化,得到10-羟喜树碱纯化纳米粒子悬浮液,为黄色半透明液体。
透析后的10-羟喜树碱纯化纳米粒子悬浮液可顺利通过0.22微米滤膜,采用HPLC法测定溶液中10-羟喜树碱含量,根据含量调整装量为20mg/瓶,分装后置于冻干机中冷冻干燥45小时,即得稳定的黄色饼块。
将冻干得到的黄色饼块,加入注射水,轻轻摇晃使溶解完全,黄色饼块可在2min内完全溶解,混悬液为黄色半透明状,仅轻微起沫。与冻干前相比,重悬后混悬液粒径未发生显著变化。室温放置24小时性状及透光率均未见有显著变化。分别测定产品中人血清白蛋白和10-羟喜树碱含量,得出白蛋白与10-羟喜树碱的比例为1.49:1。

Claims (31)

1.一种速溶型纳米粒子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蛋白、和粒子稳定剂,任选地含有冻干保护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粒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蛋白、冻干保护剂和粒子稳定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粒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选自适于被包裹在人血清白蛋白中的活性成分,应具有以下特性:水中不溶或微溶、在特定有机溶剂中可溶或易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纳米粒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选自紫杉烷类,其包括但不限于紫杉醇或多西他赛、卡巴他赛、多西他赛亲脂衍生物;大环内酯类药物,其包括但不限于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埃博霉素B及其衍生物,坦螺旋霉素及其衍生物等;喜树碱类药物,其包括但不限于10-羟基喜树碱、SN38及其衍生物等;蒽环类药物,其包括但不限于阿柔比星、吡柔比星等;以及其他活性成分包括秋水仙碱及其衍生物、硫代秋水仙碱二聚体、胺碘达隆、碘塞罗宁、环孢菌素、依西美坦、氟他胺、氟维司群、罗米地辛、司莫司汀、布洛芬等,优选紫杉醇或多西他赛。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粒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选自具有载体作用的血清白蛋白,例如人血清白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优选人血清白蛋白。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粒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冻干保护剂选自甘露醇、蔗糖、乳糖、麦芽糖、海藻糖、右旋糖酐或其任意组合,优选甘露醇和蔗糖组合,两者比例优选10:1~1:1,优选8:1-3:1,最优选5:1。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粒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粒子稳定剂选自氯化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氯化钾。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纳米粒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粒子稳定剂选自氯化钠。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粒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速溶型纳米粒子组合物中,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为:活性成分1~30%、蛋白0.1~30%,粒子稳定剂0.00001-3%,余量为冻干保护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纳米粒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速溶型纳米粒子组合物中,所述粒子稳定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00001-3%,优选0.0001-1%,或者所述范围中的任意范围,例如0.0001-1%,0.0001-0.1%,0.0005-0.5%,0.001-0.1%,0.005-0.05%,0.008-0.022%。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纳米粒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速溶型纳米粒子组合物中,所述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30%,优选2-20%,或者所述范围中的任意范围,3-15%,5-10%。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纳米粒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速溶型纳米粒子组合物中,所述人血白蛋白的重量百分含量蛋白0.1~30%,或者所述范围中的任意范围,例如1-25%,5-20%。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粒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与蛋白的结合率>90%,优选≥94%。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粒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中,蛋白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0.1:1-5:1,例如选自0.1:1、0.2:1、0.3:1、0.4:1、0.5:1、0.6:1、0.70:1、0.8:1、0.9:1、0.95:1、1: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8:1、1.9:1、2: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1、3.5:1、4:1、4.5:1、5:1或上述任意两个比例之间的范围。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粒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中速溶型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30-200nm,例如选自30、40、50、60、70、80、90、100、110、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5、170、175、180、185、190、195、200nm或上述任意两个数值之间的范围。
1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粒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不含有任何表面活性剂。
17.一种药物组合物,含有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粒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为固体形式或液体形式。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为注射液,干粉或冻干粉。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当药物组合物以液体形式提供时,速溶型纳米粒子悬浮于可药用载体中,可药用载体包括但不限于缓冲液、防腐剂、注射用水、生理盐水、等渗溶液,液体形式药物组合物中活性药物的含量为0.1-100mg/ml,优选0.5-50mg/ml,更优选1-20mg/ml,例如5mg/ml。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当组合物以固体形式提供时,速溶型纳米粒子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为按重量计1-30%,优选2-20%或3-15%或5-10%。
21.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速溶型纳米粒子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含有如下步骤:(1)将活性物质溶于有机溶剂制成有机相,将蛋白溶于水制成水相,(2)将有机相和水相混合均质形成纳米乳剂,(3)除去纳米乳剂中的有机溶剂,得到悬浮液,(4)透析,
任选地包含步骤(5),冷冻干燥。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低水溶性、低沸点的纯溶剂或者其与小分子醇类的混合溶剂,优选的,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乙醇或叔丁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三氯甲烷或三氯甲烷与乙醇的组合。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析方法为:在步骤(3)所得悬浮液中加入粒子稳定剂,使粒子稳定剂在悬浮液中浓度为0.01%-1.4%(w/v),以冻干保护剂的水溶液进行透析,优选的,使粒子稳定剂在悬浮液中浓度为0.1%-1.4%(w/v),优选0.1%-0.9%(w/v),优选地,冻干保护剂的水溶液中含有冻干保护剂1%-10%,优选2%-8%,优选5%-6%。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析方法为:以冻干保护剂的水溶液进行透析,所述水溶液中进一步含有粒子稳定剂,所述粒子稳定剂浓度为0.01%-1.4%(w/v),优选的,所述粒子稳定剂浓度为0.05%-0.9%(w/v),优选0.05%-0.5%(w/v),更优选0.05%-0.15%,优选地,冻干保护剂的水溶液中含有冻干保护剂1%-10%,优选2%-8%,优选5%-6%。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析方法为:以适当浓度的粒子稳定剂溶液进行透析,粒子稳定剂的浓度为0.01%-1.4%(w/v),优选0.1%-1.4%(w/v),优选0.1%-0.9%(w/v),任选地,透析结束后加入冻干保护剂,优选地,加入冻干保护剂直至所得的液体中含有冻干保护剂1%-10%,优选2%-8%,更优选5%-6%。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冷冻干燥的条件为在-20℃和-60℃之间冷冻,并在0℃和+40℃之间的温度下干燥。
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析的透析倍数为2-10倍,优选3~6倍。
28.如权利要求24-2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粒子稳定剂为氯化钠。
29.一种速溶型纳米粒子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蛋白、冻干保护剂和粒子稳定剂,所述组合物由权利要求21-2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得到。
30.如权利要求1-16或29所述纳米粒子组合物或权利要求17-20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对所述活性成分有应答的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疾病选自癌症,优选肝癌、前列腺癌、肺癌、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移植排斥、结肠癌、淋巴瘤。
CN202310461824.8A 2022-04-27 2023-04-26 一种速溶型纳米粒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69426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50810 2022-04-27
CN2022104508101 2022-04-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42634A true CN116942634A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46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61824.8A Pending CN116942634A (zh) 2022-04-27 2023-04-26 一种速溶型纳米粒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42634A (zh)
WO (1) WO202320800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8516B (zh) * 2008-08-26 2011-10-05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紫杉醇类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WO2015018380A2 (en) * 2014-07-03 2015-02-12 Cspc Zhongqi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Shijiazhuang)Co., Ltd. Therapeutic nanoparticles and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thereof
CN105055341A (zh) * 2015-08-13 2015-11-18 黑龙江泰华源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冻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12251A (zh) * 2015-08-24 2015-11-04 吉林大学 注射用紫杉烷类药物白蛋白纳米粒冻干制剂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08009A1 (zh) 2023-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87110B (zh) 一种纯化的治疗性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AU2013370955B2 (en) Nanoparticle compositions of albumin and paclitaxel
KR101721281B1 (ko) 치료제의 미셀 캡슐화
CN105853403B (zh) 一种紫杉醇棕榈酸酯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RU2391966C1 (ru) Наносистема на основе растительных фосфолипидов для включения биологически активных соединений и способ ее получения (варианты)
KR20100112564A (ko) 나노분산액
CN108926533B (zh) 一种替西罗莫司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WO2016015522A1 (zh) 脂肪酸结合型白蛋白-药物纳米粒子冻干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14796111A (zh) 一种含有难溶性药物的浓缩液以及由其制备的乳剂
US11534410B2 (en) Amphotericin loaded PEGylated lipid nanoparticles and methods of use
WO2022242762A1 (zh) 一种特定药脂比的药物组合物在抗肿瘤中的应用
CN116942634A (zh) 一种速溶型纳米粒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97164A (zh) 一种眼用制剂的载体或辅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177589B (zh) 一种紫杉醇脑靶向脂质体和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US20230355544A1 (en)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Elemene,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Use Thereof
CN110200920B (zh) 一种还原敏感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WO2024002385A1 (zh) 棘霉素类抗生素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WO2024032050A1 (zh) 可自乳化的多西他赛注射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A3231432A1 (e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ntitumor drug,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use thereof
CN112168785A (zh) 熊果酸脂质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hen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aclitaxel Palmitate Albumin Nanoparticles With High Loading E cacy: an in Vitro and in Vivo Anti-tumor Study in Mouse Models
US20170071866A1 (en) Nanoparticles loaded with active ingredients, their process of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10207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