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40793A -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40793A
CN116940793A CN202180095222.4A CN202180095222A CN116940793A CN 116940793 A CN116940793 A CN 116940793A CN 202180095222 A CN202180095222 A CN 202180095222A CN 116940793 A CN116940793 A CN 1169407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outdoor unit
case
circuit board
insula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52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矢次庆和
筱崎健
百濑隆二
有泽浩一
高原贵昭
植村启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940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407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6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0Electric components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24Cooling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56Casing or covers of 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fan gu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提高了可靠性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室外单元(1000)的箱体的内部被划分为风扇室(110)和机器室(120)。在机器室(120)的下方设置有作为发热部件的压缩机以及电抗器。在发热部件的上方设置有包含印刷基板(51)以及电气部件(52)的电路板(50)和容纳电路板的由内箱(11)以及外箱(12)组成的电器件箱(10)。内箱的下表面(第1隔热板)以及外箱的下表面(第2隔热板)构成双重隔热板(10a)。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以下技术:为了提高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所具备的电路板的冷却效率,将外部空气导入到容纳电路板的电器件箱内来进行通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0024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存在如下课题:当将外部空气通风到电器件箱内时,由于尘埃等附着于容纳于电器件箱内的电路板,构成电路板的电气部件发生劣化,可靠性降低。
本公开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高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的可靠性。
本公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具备: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由隔板划分为机器室和风扇室;热交换器,设置于风扇室内;送风风扇,将空气从箱体的外部导入到风扇室内;发热部件,设置于机器室内;电路板,设置于发热部件的上方且包括印刷基板以及电气部件;以及双重隔热板,设置于发热部件与电路板之间,包括第1隔热板以及隔着空间配置于第1隔热板的下方的第2隔热板。
本公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具有能够提高可靠性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在使箱体的一部分透过的状态下从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上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的S1剖面的图。
图3是从风扇室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的S2剖面的图。
图4是从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的A部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所具备的电器件箱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所具备的电器件箱的内箱的立体图。
图7是从正面侧观察与实施方式2的室外单元的A部对应的部分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室外单元所具备的电器件箱的立体图。
图9是从正面侧观察与实施方式3的室外单元的A部对应的部分的图。
图10是从正面侧观察与实施方式4的室外单元的A部对应的部分的图。
(符号说明)
2:热交换器;3:送风风扇;4:支承板;5:喇叭口;5a:突状部;7:压缩机(发热部件);7a:防振橡胶;8:电抗器(发热部件);9:缓冲部件;10、20、31:电器件箱;10a、20a、30、40:双重隔热板;11、21:内箱;12、22:外箱;32:隔热板(第2隔热板);41:上部隔热板(第1隔热板);42:下部隔热板(第2隔热板);43:散热器保持器;50:电路板;51:印刷基板;52:电气部件;52a:电源控制部件;52b:电容器;52c:电阻;52d:线圈;53:散热器;53a:散热器基底板;53b:散热翅片;100:隔板;110:风扇室;120:机器室;200:箱体;201:顶面面板;202:底面面板;203:正面面板;204:背面面板;205、206:侧面面板;1000:室外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不重复其说明。
实施方式1.
使用图1至图6说明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
首先,使用图1至图3说明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的整体结构。图1是在使箱体200的一部分透过的状态下从正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室外单元1000的立体图。图2是从上侧观察室外单元1000的图1所示的S1剖面的图,图3是从风扇室侧观察室外单元1000的图1所示的S2剖面的图。
另外,在本公开中为了说明方便,在图1所示的室外单元1000中,有时将纸面朝前的设置有正面面板203的一侧称为“正面侧”、将纸面朝里的设置有背面面板204的一侧称为“背面侧”、将纸面朝上的设置有顶面面板201的一侧称为“上侧”、将纸面朝下的设置有底面面板202的一侧称为“下侧”、将纸面朝左的设置有风扇室110的一侧称为“风扇室侧”、将纸面朝右的设置有机器室120的一侧称为“机器室侧”。此外,同样地,有时将图1中的朝向纸面的上方向称为“上方”、将朝向纸面的下方向称为“下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空气调节机具备设置于屋外的室外单元1000(图1所示)以及设置于屋内的室内单元(未图示)。本实施方式的室外单元1000通过制冷剂配管与室内单元连接而构成制冷环路。此外,室外单元1000还通过对室内单元和制冷环路进行驱动控制的电源线以及信号线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室外单元1000具备:内部由隔板100划分为风扇室110和机器室120的箱体200、设置于风扇室110的热交换器2、设置于风扇室110内且用于从箱体200之外导入并排出空气的送风风扇3、设置于机器室120的下方的作为发热部件的压缩机7和电抗器8、以及容纳电路板50(在图1至图3中未图示)的电器件箱10。电器件箱10包括设置于电路板50与作为发热部件的压缩机7和电抗器8之间的双重隔热板10a作为其结构的一部分。
如图1所示,箱体200由顶面面板201、底面面板202、正面面板203、背面面板204、侧面面板205以及侧面面板206构成。构成箱体200的各面板例如能够通过板金加工而形成。另外,在使作为箱体200的一部分的顶面面板201以及正面面板203透过的状态下示出图1。在箱体200中,顶面面板201、底面面板202、正面面板203、背面面板204、侧面面板205以及侧面面板206可以构成为分别独立的面板,也可以例如将背面面板204和侧面面板205构成为一体等将2个以上的面板构成为一体。
为了通过送风风扇3将外部空气导入并排出,箱体200具有吸气口以及排气口。更具体而言,为了使外部空气流入到风扇室110,在侧面面板205以及背面面板204形成有作为多个贯通孔的吸气口。此外,为了使外部空气流入到机器室120,在侧面面板206还形成有作为贯通孔的吸气口。另一方面,在图1所示的正面面板203中,排气口形成于由喇叭口5包围的区域。另外,之后叙述室外单元1000中的空气的流动。
在箱体200的内部设置有例如通过板金加工形成的隔板100。如图1以及图2所示,箱体200的内部由隔板100分割为2个空间。2个空间中的一个空间是朝向图1的正面位于左侧的风扇室110。此外,另一个空间是朝向图1的正面位于右侧的机器室120。
如图1所示,在风扇室110配置有热交换器2、送风风扇3、喇叭口5等。另一方面,在机器室120配置有作为发热部件的压缩机7以及电抗器8等。此外,如图1以及图2所示,容纳电路板50的电器件箱10被设置成跨越风扇室110和机器室120。
关于室外单元1000的风扇室110侧的结构说明细节。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热交换器2在剖面视图中形成为L字形,沿着箱体200的侧面面板205和背面面板204配置。虽省略图示,但热交换器2包括由金属形成的多个翅片和贯通多个翅片的多个制冷剂配管。热交换器2构成空气调节机的制冷环路的一部分,经由制冷剂配管与压缩机7等连接。
如图1所示,送风风扇3通过螺钉紧固等固定于设置于箱体200的内部的支承板4。通过送风风扇3旋转,外部空气经由上述箱体200的吸气口被导入到箱体200内,并且箱体200内的空气被从箱体200的排气口排出。这样,送风风扇3通过进行动作而产生气流。
如图1以及图3所示,在正面面板203的内侧,喇叭口5被设置成包围形成于正面面板203的排气口。如图3所示,在喇叭口5的边缘部分形成有朝向箱体200的内部突出的环状的突状部5a。突状部5a具有将送风风扇3产生的气流向排气口的方向引导的功能。
接着,关于室外单元1000的机器室120侧的结构说明细节。
如图1所示,压缩机7设置于机器室120,经由防振橡胶7a固定于底面面板202。压缩机7经由制冷剂配管与构成制冷环路的热交换器2等连接,具有使制冷剂在制冷环路中循环的功能。此外,压缩机7是由于其动作而发热的发热部件。
如图1所示,电抗器8设置于机器室120,并且固定于压缩机7的上方。虽分别省略图示,但电抗器8由层叠有电磁钢板的芯、缠绕于芯的铜线等线圈和焊接于芯的端面的金属制的基底板构成。电抗器8的基底板通过螺钉等固定构件固定于隔板100。电抗器8具有改善交流电源的功率因数的功能。此外,电抗器8是因其动作而发热的发热部件。
虽省略图示,但在机器室120除此之外还配置有构成制冷环路的膨胀阀、四方阀和制冷剂配管、以及连接部件间的电布线等。
此外,在图1所示的A部配置有电器件箱10。在电器件箱10与顶面面板201之间设置有由发泡树脂材料等形成的缓冲部件9。电器件箱10包括双重隔热板10a作为其结构的一部分,在电器件箱10的内部容纳有电路板50。
此处,使用图4至图6说明图1的A部的细节。图4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室外单元1000的A部的图。此外,图5是表示室外单元1000所具备的电器件箱10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电器件箱10的内箱11的立体图。
如图4以及图5所示,电器件箱10由内箱11以及外箱12构成。如图4所示,电器件箱10具有由内箱11的下表面(第1隔热板)以及外箱12的下表面(第2隔热板)组成的双重隔热板10a。在内箱11的内部容纳有电路板50。外箱12被设置成覆盖内箱11的至少机器室侧。
如图4所示,内箱11被设置成跨越风扇室110和机器室120。如图4至图6所示,在内箱11的机器室侧的下表面形成有电路板50与送风风扇3、压缩机7以及电抗器8等的电连接所需的电布线(未图示)的抽出口11a。另外,在抽出口11a与电布线之间形成有间隙,但通过例如由发泡树脂材料等形成的海绵状缓冲部件等弹性构件(未图示)堵塞间隙,能够维持内箱11的封闭空间。此外,抽出口11a不限于在内箱11的下表面形成1个,例如可以在侧面形成,另外也可以形成多个。
如图4至图6所示,在内箱11,使散热翅片53b向内箱11的外部露出而安装散热器53。如图4所示,由内箱11和散热器53的散热器基底板53a形成容纳电路板50的箱型形状。内箱11由多个板状构件构成,例如由金属材料形成。具体而言,例如通过板金弯曲加工形成上部被开口的箱形状,从上方通过螺钉紧固安装盖子,从而能够形成内箱11。另外,在图6等中简化示出了内箱11的形状。
如图4所示,外箱12被设置成跨越风扇室110和机器室120。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外箱12的下表面形成有电路板50与送风风扇3、压缩机7以及电抗器8等的电连接所需的电布线(未图示)的抽出口12a。这样,通过使电布线从内箱11的抽出口11a以及外箱12的抽出口12a贯通,能够连接容纳于电器件箱10内的电路板50和设置于电器件箱10的外部的压缩机7以及电抗器8等。
外箱12由多个板状构件构成。关于外箱12,例如,下表面由热传导率低的树脂材料形成,其它面由金属材料形成。具体而言,例如,通过板金弯曲加工形成金属部分而螺钉紧固于树脂部分,从而如图5所示能够将外箱12形成为具备开口部12b、12c的箱型形状。另外,在图5等中简化示出了外箱12的形状。
在朝向外箱12的正面的右侧即机器室侧,形成有用于使空气经由侧面面板206的吸气口流入的开口部12b。此外,在朝向外箱12的正面的左侧即风扇室侧形成有能够使空气向风扇室110流出的开口部12c。如图4所示,开口部12b形成于机器室120内,开口部12c形成于风扇室110内。此外,为了抑制因自重导致的下落,外箱12被隔板100支承。
在内箱11和外箱12之间设置5mm左右的均匀的间隙。但是,也可以内箱11以及外箱12分别被固定地支承,在支承部分处存在内箱11和外箱12接触的区域。如图4所示,通过在内箱11和外箱12之间设置空间,能够使从开口部12b通过了内箱11和外箱12之间的空间的空气从开口部12c流出,可以说机器室120与风扇室110联通。
如图4所示,电器件箱10包括由内箱11的下表面(第1隔热板)以及外箱12的下表面(第2隔热板)形成的双重隔热板10a。双重隔热板10a设置于作为发热部件的压缩机7及电抗器8与电路板50之间。更详细地,双重隔热板10a配置于比设置于机器室120的作为发热部件的压缩机7以及电抗器8更上方且比电路板50更下方的位置。此外,如上所述,构成双重隔热板10a的内箱11的下表面(第1隔热板)和外箱12的下表面(第2隔热板)之间形成有5mm左右的间隙(空间)。进而,内箱11的下表面(第1隔热板)例如由金属材料形成,外箱12的下表面(第2隔热板)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即,外箱12的下表面(第2隔热板)由热传导率比内箱11的下表面(第1隔热板)低的材料形成。
电路板50容纳于由上述内箱11以及外箱12组成的电器件箱10的内部。电路板50具有印刷基板51和安装于印刷基板51上(印刷基板51的下方)的多个电气部件52。电路板50进行空气调节机的电源的控制以及压缩机7等设备的动作的控制。
如图4所示,印刷基板51是板状的布线基板。印刷基板51被设置成一个面与电器件箱10的内箱11的上表面相对置。另外,印刷基板51是能够安装电气部件的基板即可,并不限于印刷基板。
如图4所示,多个电气部件52例如是2个电源控制部件52a、电容器52b、电阻52c以及线圈52d。其中,电源控制部件52a是功率设备,设置于风扇室侧。此外,散热器53安装于电源控制部件52a。另外,此处的电气部件52的具体结构是例子,并不限于此。
电源控制部件52a隔着树脂制的间隔件(未图示)安装于印刷基板51。电源控制部件52a的端子焊接于印刷基板51。电源控制部件52a是搭载于印刷基板51的多个电气部件52之中发热量最多的部件。
在电源控制部件52a中的焊接于印刷基板51的面的相反面(电源控制部件52a的下方)安装有用于对从电源控制部件52a产生的热进行散热的散热器53。散热器53由散热器基底板53a以及多个散热翅片53b构成。
更详细地,散热器53构成为在散热器基底板53a的一个面配置有多个散热翅片53b。散热翅片53b是从散热器基底板53a垂直地向下方延伸且在表里具有长方形的散热面的板状的构件。这样的散热翅片53b配置成具有相互恒定的间隔。散热器基底板53a的另一个面、即与设置有散热翅片53b的面相反侧的面隔着热传导膏或者热传导片与电源控制部件52a相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散热器53被支承于内箱11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例如,散热器基底板53a的周围也可以通过未图示的树脂制的散热器保持器固定于内箱11,在下方向即重力方向上被支承。在该情况下,散热器保持器通过螺钉等固定于内箱11。
接着,说明室外单元1000的动作时的空气的流动。
首先,通过设置于风扇室110的送风风扇3进行动作,形成从室外单元1000之外向风扇室110流动的气流。更具体而言,外部空气从形成于侧面面板205以及背面面板204的吸气口被导入到风扇室110,在流经热交换器2的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剂和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此处,在空气调节机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室外单元1000的热交换器2的制冷剂将热提供给空气,所以通过热交换器2的空气的温度比外部空气温度高。另一方面,在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下,制冷剂从空气吸收热,所以通过热交换器2的空气的温度比外部空气温度低。
这样通过热交换器2而流入到风扇室110的空气被在内侧具备凹陷的喇叭口5引导,从正面面板203的排气口排出到室外单元1000之外。此时,气流的一部分通过散热器53的散热翅片53b,所以促进基于散热翅片53b的散热。
此处,通过送风风扇3排出风扇室110内的空气,风扇室110内的气压降低,所以与风扇室110联通的外箱12内成为与风扇室110内相比气压更高、与外部空气相比气压更低的状态。因此,通过送风风扇3进行动作,产生从侧面面板206的吸气口朝向箱体200内部的气流。这样,从侧面面板206的吸气口流入到机器室120的空气通过形成于外箱12与内箱11之间的空间而流入到风扇室110之后,被喇叭口5引导而从正面面板203的排气口排出。
关于这样构成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1000的效果进行说明。
在为了对具有室外单元以及室内单元的空气调节机进行驱动控制对电路板进行通电而对制冷环路进行驱动控制时,电源控制部件等电气部件发热。此处,多个电气部件中的发热量最大的是电源控制部件,但电源控制部件能够利用散热器进行冷却。另一方面,作为其它电气部件的电容器、电阻以及线圈等与电源控制部件相比较时,发热量小,所以关于各个电气部件自身的发热,能够通过自然空气冷却来进行冷却。
此处,压缩机以及电抗器配置于机器室的下方。压缩机以及电抗器是发热部件,与电容器、电阻以及线圈等电气部件相比温度高。进而,在制冷运转时,通过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温度比外部空气温度高10℃左右,所以设置于箱体内的隔板的温度比外部空气高,使机器室内的空气的温度上升。因此,特别在制冷运转时,构成电路板的电气部件在相对于外部空气升温的环境下温度上升。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1000具有容纳电路板50的电器件箱10,电器件箱10包括设置于作为发热部件的压缩机7及电抗器8与电路板50之间的双重隔热板10a作为其结构的一部分。室外单元1000通过具有这样的双重隔热板10a,构成电路板50的电气部件52难以受到来自作为发热部件的压缩机7以及电抗器8的热的影响,实现能够提高可靠性这样的效果。
更详细地,通过使内箱11以及外箱12成为双重构造,当然对热源遮蔽热,在内箱11和外箱12之间具有空气层,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隔热性能。此外,通过用树脂形成双重隔热板10a中的外箱12的下表面即发热部件侧的板,与金属相比热传导率低,所以实现能够得到更高的隔热效果这样的效果。
此外,设置于机器室120侧的电气部件52由于尘埃的附着、湿度变化等而发生短路、腐蚀,发生故障,从而有可能可靠性降低。室外单元1000设置在屋外的各种各样的环境下,所以为了尽可能地抑制尘埃等附着于搭载于电路板50的电气部件,优选不暴露于外部空气。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1000通过容纳电路板50的内箱11形成封闭空间,能够抑制尘埃、外部空气的影响,实现能够进一步提高可靠性的效果。此外,通过使内箱11内成为封闭空间,虽然构成电路板50的电气部件52的温度有可能上升,但在内箱11以及外箱12之间的空间产生上述那样的气流,所以能够促进内箱11的表面的热传导,实现能够降低电气部件52的温度上升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1000通过使内箱11形成封闭空间,实现能够抑制从电路板50产生的电噪声的效果。
进而,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1000通过使内箱11形成封闭空间,在例如使用丙烷等可燃性制冷剂作为在制冷环路中循环的制冷剂的情况下,即使因故障而发生泄漏,也实现能够防止起火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内箱11和外箱12之间的空间时形成5mm左右均匀的间隙,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10mm左右的间隙。此外,间隙也可以是不均匀的,例如,能够使形成于内箱11的下方的间隙小于形成于上方的间隙。由此,能够在内箱11的下方降低空气的对流而抑制向内箱11下表面的传热,提高双重隔热板10a的隔热效果,并且与下方相比,在上方空气的流量增加而促进传热,所以能够提高电气部件52的冷却性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外箱12的下表面位于隔板100上且外箱12作为整体而跨越风扇室110和机器室120地设置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外箱12作为整体而设置于机器室120内的情况下,优选外箱12的与隔板100相对置的侧面的材料也设为树脂而使隔热性能提高。这是为了抑制来自隔板100的传热。另外,即使如本实施方式的外箱12那样跨越风扇室110和机器室120地设置的情况下,外箱12的下表面以外当然也可以用树脂构成。
进而,不仅用树脂构成外箱12的一部分,为了抑制辐射还涂敷低辐射率的涂料,从而能够得到更高的隔热性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如“电器件箱”、“内箱”或者“外箱”那样有时称为“箱”,但这并非限于在6个面具有壁的独立的物体。具体而言,可以是并非由单一部件构成而是组合多个部件而构成为箱状,或者也可以如本实施方式的“外箱12”那样没有一部分的侧壁。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发热部件而说明了压缩机7以及电抗器8,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在电抗器8的发热小的情况下,也可以作为发热部件而考虑发热的仅是压缩机7。然后,这样在电抗器8的发热小的情况下,考虑将电抗器8容纳于电器件箱10的内箱11的内部。在这样构成的室外单元1000的情况下,内箱11形成封闭空间,从而实现能够抑制从电抗器8产生的电噪声的效果。
实施方式2.
使用图7以及图8说明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图7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室外单元中的与图1的A部对应的部分的图。此外,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室外单元所具备的电器件箱20的内箱21的立体图。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室外单元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代替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1000的设置于A部的电器件箱10而设置有电器件箱20。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1000相同,所以以下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电器件箱20由内箱21以及外箱22构成。电器件箱20具有由内箱21的下表面(第1隔热板)以及外箱22的下表面(第2隔热板)组成的双重隔热板20a。电路板50中的电气部件52容纳于内箱21的内部,印刷基板51向内箱21的外部露出。外箱22被设置成覆盖内箱21以及印刷基板51的至少机器室侧。
如图7所示,内箱21被设置成跨越风扇室110和机器室120。与实施方式1的内箱11同样地,在内箱21的机器室侧的下表面形成有电布线的抽出口21a。与实施方式1的内箱11的不同点在于,内箱21形成为构成电路板50的印刷基板51向内箱21的外部露出。
更具体而言,如图8(A)所示,构成电路板50的印刷基板51兼作内箱21的上盖。在内箱21的上表面形成有各边比印刷基板51的外形小10mm左右的开口部,以使印刷基板51不落下的方式用10mm左右的台阶板支承。此外,印刷基板51也可以通过螺钉紧固来固定角部。另外,在图8等中关于这些构造简化了一部分而图示,内箱21也可以不具有台阶构造。
如图7所示,外箱22被设置成跨越风扇室110和机器室120。与实施方式1的外箱12同样地,在外箱22的下表面形成有电布线的抽出口22a。此外,与实施方式1的外箱12同样地,在外箱22,开口部22b形成于机器室120内,开口部22c形成于风扇室110内。
在内箱21和外箱22之间设置有5mm左右的均匀的间隙。但是也可以内箱21以及外箱22分别被固定地支承,在支承部分处存在内箱21和外箱22接触的区域。如图7所示通过在内箱21和外箱22之间设置有空间,能够使从开口部22b通过了内箱21和外箱22之间的空间的空气从开口部22c流出,可以说机器室120与风扇室110联通。
如图7所示,电器件箱20包括由内箱21的下表面(第1隔热板)以及外箱22的下表面(第2隔热板)形成的双重隔热板20a。双重隔热板20a设置于作为发热部件的压缩机7及电抗器8与电路板50之间。更详细地,双重隔热板20a配置于比设置于机器室120的作为发热部件的压缩机7以及电抗器8更上方且比电路板50更下方的位置。此外,如上所述,构成双重隔热板20a的内箱21的下表面(第1隔热板)与外箱22的下表面(第2隔热板)之间形成有5mm左右的间隙(空间)。进而,内箱21的下表面(第1隔热板)例如由金属材料形成,外箱22的下表面(第2隔热板)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即,外箱22的下表面(第2隔热板)由热传导率比内箱21的下表面(第1隔热板)低的材料形成。
电路板50具有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外单元中,如图7以及图8所示,电路板50中的印刷基板51向内箱21的外部露出地设置,由内箱21、印刷基板51以及散热器53的散热器基底板53a形成封闭空间。
此处,详细说明电路板50,在电路板50中,在印刷基板51的下表面(下方)配置有电气部件52,电气部件52的钎焊部设置于印刷基板51的上表面(上方)。然后,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板50向内箱21的外部露出。因此,为了保护电气部件52的钎焊部,电路板50的上表面即作为印刷基板51的上表面的从内箱21露出的面涂敷有防湿绝缘涂层剂。涂层剂的材料例如是聚氨酯树脂等。
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室外单元也实现与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1000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外单元中,电路板50的表面从内箱21露出并且从外箱22的开口部22b流入的空气直接接触电路板50的上表面,所以进一步促进电气部件52的散热,实现能够提高可靠性的效果。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外单元中,电路板50与内箱21一体地构成,所以实现能够使电器件箱20小型化的效果。
实施方式3.
使用图9说明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图9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室外单元中的与图1的A部对应的部分的图。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室外单元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代替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1000的设置于A部的电器件箱10而设置电器件箱31,由电器件箱31的下表面(第1隔热板)以及隔热板32(第2隔热板)构成双重隔热板30。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1000相同,所以以下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电器件箱31相当于实施方式1的电器件箱10的内箱11。即,电器件箱31不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电器件箱10的外箱12相当的结构。
如图9所示,电器件箱31被设置成跨越风扇室110和机器室120。与实施方式1的内箱11同样地,在电器件箱31的机器室侧的下表面形成有电布线的抽出口31a。电器件箱31在内部容纳电路板50。
此外,在电器件箱31的下方设置有隔热板32。隔热板32是与实施方式1的外箱12的下表面相当的板状的构件,并设置于机器室侧。隔热板32(第2隔热板)优选由热传导率低的树脂形成。与实施方式1的外箱12同样地,在隔热板32形成有电布线的抽出口32a。
在电器件箱31的下表面和隔热板32之间设置有5mm左右的均匀的间隙。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室外单元具备由电器件箱31的下表面(第1隔热板)以及隔热板32(第2隔热板)组成的双重隔热板30。双重隔热板30设置于作为发热部件的压缩机7及电抗器8与电路板50之间。更详细地,双重隔热板30配置于比设置于机器室120的作为发热部件的压缩机7以及电抗器8更上方且比电路板50更下方的位置。此外,如上所述,构成双重隔热板30的电器件箱31的下表面(第1隔热板)与隔热板32(第2隔热板)之间形成有5mm左右的间隙(空间)。进而,电器件箱31的下表面(第1隔热板)例如由金属材料形成,隔热板32(第2隔热板)例如由树脂材形成。即,隔热板32(第2隔热板)由热传导率比电器件箱31的下表面(第1隔热板)低的材料形成。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在箱体200的侧面面板206形成吸气口。这是因为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器件箱31是一重的构造、且是空气不在电器件箱31与隔热板32之间流通的构造。即使是这样的构造,通过双重隔热板30形成空气的隔热层,所以能够提高发热部件与电路板50之间的隔热性,提高室外单元的可靠性。
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室外单元也实现与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1000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外单元中,电器件箱31是与实施方式1的内箱11相当的结构,所以实现能够使电器件箱31小型化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电器件箱31和隔热板32作为分开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电器件箱31和隔热板32一体而构成电器件箱。即,换言之,也可以构成为电器件箱的下表面具有由第1隔热板和第2隔热板组成的双重隔热板的构造。这样的结构也实现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4.
使用图10说明实施方式4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图10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室外单元中的与图1的A部对应的部分的图。
如图10所示,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代替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1000的设置于A部的电器件箱10而设置散热器保持器43以及双重隔热板40。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1000相同,所以以下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散热器保持器43被设置成跨越风扇室110和机器室120,包围散热器53的周围地支承电路板50。另外,此处示出了以散热器保持器43覆盖印刷基板51整体的方式设置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至少覆盖散热器53侧即风扇室110侧即可。
双重隔热板40由上部隔热板41(第1隔热板)以及下部隔热板42(第2隔热板)构成。上部隔热板41(第1隔热板)以及下部隔热板42(第2隔热板)分别是板状的部件。双重隔热板40设置于作为发热部件的压缩机7及电抗器8与电路板50之间。更详细地,双重隔热板40被配置于比设置于机器室120的作为发热部件的压缩机7及电抗器8更上方且比电路板50更下方的位置。此外,构成双重隔热板40的上部隔热板41(第1隔热板)和下部隔热板42(第2隔热板)之间形成有5mm左右的间隙(空间)。
与实施方式1的内箱11的下表面同样地,在上部隔热板41形成电布线的抽出口41a。此外,与实施方式3的隔热板32同样地,在设置于上部隔热板41的下方的下部隔热板42形成有电布线的抽出口42a。此外,优选上部隔热板41以及下部隔热板42中的至少下部隔热板42用热传导率低的树脂材料形成。即,下部隔热板42(第2隔热板)优选由热传导率比上部隔热板41(第1隔热板)低的材料形成。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在箱体200的侧面面板206形成吸气口。这是因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通过双重隔热板40提高隔热性能,不是空气在双重隔热板40之间形成的空间中流通的构造。
另外,为了保持双重隔热板40的刚性,还能够在面内的多个部位通过肋等连结构成双重隔热板40的上部隔热板41与下部隔热板42。其中,关于肋的材料,通过使用热传导率低的树脂,能够有效地对来自下方的热进行隔热。
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室外单元也实现与实施方式1的室外单元1000同样的效果。
另外,适当地组合、变形或省略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公开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具备:
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由隔板划分为风扇室和机器室;
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风扇室内;
送风风扇,将空气从所述箱体的外部导入到所述风扇室内;
发热部件,设置于所述机器室内;
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发热部件的上方,并且包括印刷基板以及电气部件;以及
双重隔热板,设置于所述发热部件与所述电路板之间,并且包括第1隔热板以及隔着空间配置于所述第1隔热板的下方的第2隔热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重隔热板设置于比所述发热部件更上方且比所述电路板更下方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隔热板由热传导率比所述第1隔热板低的材料形成。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容纳所述电路板的电器件箱的一部分构成所述双重隔热板的至少一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器件箱形成容纳所述电路板中的至少所述电气部件的封闭空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部件包括安装有散热器的电源控制部件,
所述散热器的散热翅片从所述电器件箱露出,
所述电器件箱与所述散热器的一部分一起形成所述封闭空间。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器件箱具有:
内箱,所述内箱的下表面构成所述第1隔热板,所述内箱形成所述封闭空间;以及
外箱,所述外箱的下表面构成所述第2隔热板,所述外箱包围所述内箱的至少所述机器室侧,在所述机器室侧以及所述风扇室侧分别形成有开口部,
在所述内箱与所述外箱之间形成空间,
所述送风风扇进行动作,从而空气从所述箱体的外部经由所述机器室被导入到所述空间并空气流通到所述风扇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基板被设置成从所述电器件箱的所述内箱露出。
9.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隔热板以及所述第2隔热板分别由板状的构件构成。
CN202180095222.4A 2021-03-10 2021-03-10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 Pending CN1169407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09566 WO2022190268A1 (ja) 2021-03-10 2021-03-10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40793A true CN116940793A (zh) 2023-10-24

Family

ID=83227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5222.4A Pending CN116940793A (zh) 2021-03-10 2021-03-10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25489A1 (zh)
JP (1) JP7422936B2 (zh)
CN (1) CN116940793A (zh)
DE (1) DE112021007237T5 (zh)
WO (1) WO202219026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93875U (ja) * 1983-12-01 1985-06-2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における電装品の冷却構造
JPH10122601A (ja) * 1996-10-21 1998-05-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JPH112435A (ja) 1997-06-11 1999-01-06 Fujitsu General Ltd 室外機の放熱装置
JP2008157587A (ja) * 2006-12-26 2008-07-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4923107B2 (ja) * 2007-09-28 2012-04-25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10054168A (ja) * 2008-08-29 2010-03-11 Toshiba Carrier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11080723A (ja) * 2009-10-09 2011-04-21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EP3067438B1 (en) 2013-11-06 2019-12-25 Dowa Thermotech Co., Ltd. Forming method of intermediate layer formed between base material and dlc film, dlc film forming method, and intermediate layer formed between base material and dlc fil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22936B2 (ja) 2024-01-26
JPWO2022190268A1 (zh) 2022-09-15
DE112021007237T5 (de) 2024-01-11
WO2022190268A1 (ja) 2022-09-15
US20240125489A1 (en) 2024-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2310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08121966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10169393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JP5870553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4946930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具備する格納装置
EP3686500B1 (en) Heat exchange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JP2010054168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15055465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7012874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14105948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WO2017022001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WO2017158707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5640791B2 (ja) 冷凍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CN116940793A (zh)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
KR20080084888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JP3088596B2 (ja) 制御盤
JP7483336B2 (ja) ダク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装ユニット
JPH07131953A (ja) 電力装置の空冷構造
JP6937937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WO2020044474A1 (ja) 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15161475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21807510U (zh) 一种带降温功能的机箱
CN219372780U (zh) 电控盒及可移动空调
JP7408322B2 (ja) ダク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装ユニット
WO2024057394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