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33045B - 基于温室气体的碳排放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温室气体的碳排放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33045B
CN116933045B CN202311193309.2A CN202311193309A CN116933045B CN 116933045 B CN116933045 B CN 116933045B CN 202311193309 A CN202311193309 A CN 202311193309A CN 116933045 B CN116933045 B CN 1169330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information
carbon content
emission
stand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933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33045A (zh
Inventor
张艺
刘建升
王集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Yil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Yil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Yil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Yil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9330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330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33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330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330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330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004Gaseous mixtures, e.g. polluted air
    • G01N33/0009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 G01N33/0027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concerning the detector
    • G01N33/0036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concerning the detector specially adapted to detect a particular compon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4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 G06F18/243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relating to the number of classes
    • G06F18/2433Single-class perspective, e.g. one-against-all classification; Novelty detection; Outlier det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温室气体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包括基础数据获取单元、碳含量数据核验单元、排放含量监测单元和排放信息输出单元,本发明涉及温室气体碳排放监测技术领域,解决了没有针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核验,存在的外界因素导致整体误差较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将检测仪获取到的数据与去除影响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通过判断二者是否相同来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分析,进一步地根据多次相同区域检测结果来判断异常数据的来源,并根据异常数据来进行合理的调整,一方面能够提高数据的精准度,另一方面能够根据异常数据来进行系统的调整,从而来达到合理的排放。

Description

基于温室气体的碳排放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室气体碳排放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温室气体的碳排放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越来越重视环境污染的问题。而碳排放是环境污染中的一种重要的污染类型,碳排放带来了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
部分现有技术在对温室气体中碳含量进行监测的时候,通过现有仪器对其进行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来判断是否能够进行排放,由于采用仪器进行检测的时候存在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检测得到的结果不准确,进一步地会导致存在错误排放的情况,从而影响了碳排放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基于温室气体的碳排放监测系统,解决了没有针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核验,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整体存在误差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基于温室气体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包括:
基础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对象基础数据,并将其传输到碳含量数据核验单元,其中目标对象包括温室气体,基础数据包括:区域体积和含碳气体占比;
碳含量数据核验单元,用于获取到传输的目标对象基础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将碳含量检测仪对应的检测数据与根据基础数据计算得到的计算数据进行比较判断二者的差异性,同时生成比较结果,其中比较结果包括:数据相同信息和数据不同信息,接着将数据相同信息传输到正常数据分析单元,将数据不相同信息传输到异常数据核验单元;
正常数据分析单元,用于获取到传输的数据相同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对数据相同信息与排放标准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超标的情况,并生成对应的分析结果,其中分析结果包括:超标信号和未超标信号,同时将分析结果传输到排放含量检测单元;
排放含量检测单元,用于获取到传输的分析结果和核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对分析结果中不同的信号进行分析生成对应的排放信息,通过对核验结果分析得到的排放信息包括:正常排放信息和调整排放信息,同时将排放信息传输到排放信息输出单元;
异常数据核验单元,用于获取到传输的数据不相同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对检测数据JC进行正确性分析同时生成对应的核验结果,其中核验结果包括:检测数据异常信息和计算数据异常信息,同时将核验结果传输到排放含量检测单元;
所述排放信息输出单元,用于获取到传输的排放信息并将其通过显示设备显示给操作人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碳含量数据核验单元生成比较结果的具体方式如下:
S1:获取到碳含量检测仪检测的数据,并将其标记为检测数据JC,具体地,碳含量检测仪在检测的时候通过选取任意一块区域进行检测,将得到的数据标记为检测数据JC,接着根据基础数据来计算得到计算数据并将其标记为JS,具体得到计算数据JS的方式如下:
S11:获取到区域体积并将其标记为目标体积同时记作为V1,接着获取任意目标体积V1内的一块区域并将其记作为取样区域,同时将其体积记作为V2,接着获取到目标体积与取样区域体积比值
S12:接着获取到取样区域内碳含量占比值记作为C,具体的,采取区域内碳含量占比值依旧通过采样取样的方式来进行计算得到,同时获取到取样区域内空气流向和空气流通量S,并判断对应空气流向处的空气含碳量同时将其标记为对流碳含量CD,当对流碳含量高于取样区域内的碳含量占比值C时,区域体积V1内碳含量计算公式为,其中S为空气流通量,JL为单位速度碳含量对流交换量,且a为影响因子,a的具体数值由操作人员自行设定;
S13:当对流碳含量低于取样区域内的碳含量占比值C时,区域体积V1内碳含量计算公式为,其中S为空气流通量,JL为单位速度碳含量对流交换量,且a为影响因子,a的具体数值由操作人员自行设定;具体地,由于空气存在流动性,在正常情况下由于空气受热不均,受热的空气膨胀上升,而受冷的空气下沉,因此在对其进行计算的时候需要考虑到空气对流的情况,如果对流时的空气流向含碳量高的区域,则二者会进行中和,在后续计算的时候需要将影响因素除去进行计算,反之如果对流时的空气流向含碳量低的区域,同样的二者会进行中和,在后续计算的时候需要将中和的部分含碳空气计算在内。
S2:接着将检测数据JC与计算数据JS进行比较,其中计算数据JS包括Q=Q1或者Q=Q2,当检测数据JC与计算数据JS相同时,则表示数据正确同时将检测数据与计算数据整合为数据相同信息,反之当二者不相同时,则将检测数据与计算数据整合为数据不相同信息。具体地,如果检测数据JC与计算数据JS相同,则说明数据为真实的,反之如果不相同则表示检测数据与计算数据中存在错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正常数据分析单元生成分析结果的具体方式如下:
获取到传输的数据相同信息中的碳含量Q,接着获取到排放标准中的碳含量YC,接着将二者进行比较,当Q≥YC时,则表示目标对象存在碳含量超标情况,同时生成超标信号,反之当Q<YC时,则生成未超标信号。具体地,此处碳含量Q表示为Q1或者Q2,具体的数值根据对流区域的碳含量而定,如果对流区域碳含量高则Q=Q1,如果对流区域碳含量低则Q=Q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排放含量检测单元对分析结果分析生成排放信息的具体方式如下:
当获取到未超标信号时,系统判定可以直接对目标对象进行排放同时生成正常排放信息,当获取到超标信号时,则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判断,将Q和YC代入公式Qc=Q-YC计算得到碳含量超标量Qc,并生成调整信号,接着根据调整信号对目标对象进行调整生成对应的调整信息;具体的,根据公式计算得到超标的碳含量Qc,然后显示给操作人员,操作人员根据超标的碳含量Qc来对目标对象进行合理的碳含量处理措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异常数据核验单元生成核验结果的具体方式如下:
获取到检测数据JC,同时获取到不同区域内的检测数据并将其记作为JCi,且i=1、2、…n,接着将不同检测区域进行判断,当不同区域内的检测数据相同时,则表示碳含量检测仪检测的数据为正确的,同时生成计算数据异常信息,反之当不同区域内的检测数据不相同时,则表示碳含量检测仪检测的数据存在错误,同生成检测数据异常信息。具体地,不同区域所表示的意思为同一空间内不同地方采集到的数据,正常情况下同一空间采集到的数据为相同的,如果存在不相同或者差异较大的情况,则表示检测仪检测不准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排放含量检测单元对核验结果分析生成排放信息的具体方式如下:
A1:当获取到核验结果为检测数据异常信息时,获取到相对应的正常计算数据信息同时获取到正常计算数据中的碳含量Q,并将其与排放标准YC进行比较,当Q≥YC时,则表示目标对象存在碳含量超标情况,同时生成超标信号,接着计算碳含量超标值并记作为Q-YC,并将其作为调整标准生成调整排放信息,反之当Q<YC时,则表示目标对象不存在碳含量超标情况,同时生成正常排放信息;
A2:当获取到核验结果为计算数据异常信息时,同理A1中的分析方式生成对应的调整排放信息和正常排放信息。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温室气体的碳排放监测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将检测仪获取到的数据与去除影响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通过判断二者是否相同来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分析,进一步地根据多次相同区域检测结果来判断异常数据的来源,并根据异常数据来进行合理的调整,一方面能够提高数据的精准度,另一方面能够根据异常数据来进行系统的调整,从而来达到合理的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了基于温室气体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包括:
基础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对象基础数据,并将其传输到碳含量数据核验单元,其中目标对象包括温室气体,基础数据包括:区域体积和含碳气体占比。
碳含量数据核验单元,用于获取到传输的目标对象基础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将碳含量检测仪对应的检测数据与根据基础数据计算得到的计算数据进行比较判断二者的差异性,同时生成比较结果,其中比较结果包括:数据相同信息和数据不同信息,接着将数据相同信息传输到正常数据分析单元,将数据不相同信息传输到异常数据核验单元,且生成比较结果的具体方式如下:
S1:获取到碳含量检测仪检测的数据,并将其标记为检测数据JC,具体地,碳含量检测仪在检测的时候通过选取任意一块区域进行检测,将得到的数据标记为检测数据JC,接着根据基础数据来计算得到计算数据并将其标记为JS,具体得到计算数据JS的方式如下:
S11:获取到区域体积并将其标记为目标体积同时记作为V1,接着获取任意目标体积V1内的一块区域并将其记作为取样区域,同时将其体积记作为V2,接着获取到目标体积与取样区域体积比值
S12:接着获取到取样区域内碳含量占比值记作为C,具体的,采取区域内碳含量占比值依旧通过采样取样的方式来进行计算得到,同时获取到取样区域内空气流向和空气流通量S,并判断对应空气流向处的空气含碳量同时将其标记为对流碳含量CD,当对流碳含量CD高于取样区域内的碳含量占比值C时,区域体积V1内碳含量计算公式为,其中S为空气流通量,JL为单位速度碳含量对流交换量,且a为影响因子,a的具体数值由操作人员自行设定;
S13:当对流碳含量CD低于取样区域内的碳含量占比值C时,区域体积V1内碳含量计算公式为,其中S为空气流通量,JL为单位速度碳含量对流交换量,且a为影响因子,a的具体数值由操作人员自行设定;具体地,由于空气存在流动性,在正常情况下由于空气受热不均,受热的空气膨胀上升,而受冷的空气下沉,因此在对其进行计算的时候需要考虑到空气对流的情况,如果对流时的空气流向含碳量高的区域,则二者会进行中和,在后续计算的时候需要将影响因素除去进行计算,反之如果对流时的空气流向含碳量低的区域,同样的二者会进行中和,在后续计算的时候需要将中和的部分含碳空气计算在内。
S2:接着将检测数据JC与计算数据JS进行比较,其中计算数据JS包括Q=Q1或者Q=Q2,当检测数据JC与计算数据JS相同时,则表示数据正确同时将检测数据与计算数据整合为数据相同信息,反之当二者不相同时,则将检测数据与计算数据整合为数据不相同信息。具体地,如果检测数据JC与计算数据JS相同,则说明数据为真实的,反之如果不相同则表示检测数据与计算数据中存在错误。
正常数据分析单元,用于获取到传输的数据相同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对数据相同信息与排放标准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超标的情况,并生成对应的分析结果,其中分析结果包括:超标信号和未超标信号,同时将分析结果传输到排放含量检测单元,且生成分析结果的具体方式如下:
获取到传输的数据相同信息中的碳含量Q,接着获取到排放标准中的碳含量YC,接着将二者进行比较,当Q≥YC时,则表示目标对象存在碳含量超标情况,同时生成超标信号,反之当Q<YC时,则表示目标对象不存在碳含量超标情况,同时生成未超标信号。具体地,此处碳含量Q表示为Q1或者Q2,具体的数值根据对流区域的碳含量而定,如果对流区域碳含量高则Q=Q1,如果对流区域碳含量低则Q=Q2。
排放含量检测单元,用于获取到传输的分析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对分析结果中不同的信号进行分析生成对应的排放信息,其中排放信息包括:正常排放信息和调整排放信息,同时将排放信息传输到排放信息输出单元,且生成排放信息的具体方式如下:
当获取到未超标信号时,系统判定可以直接对目标对象进行排放同时生成正常排放信息,当获取到超标信号时,则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判断,将Q和YC代入公式Qc=Q-YC计算得到碳含量超标量Qc,并生成调整信号,接着根据调整信号对目标对象进行调整生成对应的调整信息;具体的,根据公式计算得到超标的碳含量Qc,然后显示给操作人员,操作人员根据超标的碳含量Qc来对目标对象进行合理的碳含量处理措施。
排放信息输出单元,用于获取到传输的排放信息并将其通过显示设备显示给操作人员。
实施例二,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碳含量数据核验单元将生成的数据不相同信息传输到异常数据核验单元并对其进行分析。
异常数据核验单元,用于获取到传输的数据不相同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对检测数据JC进行正确性分析同时生成对应的核验结果,其中核验结果包括:检测数据异常信息和计算数据异常信息,同时将核验结果传输到排放含量检测单元,且生成核验结果的具体方式如下:
获取到检测数据JC,同时获取到不同区域内的检测数据并将其记作为JCi,且i=1、2、…n,接着将不同检测区域进行判断,当不同区域内的检测数据相同时,则表示碳含量检测仪检测的数据为正确的,同时生成计算数据异常信息,反之当不同区域内的检测数据不相同时,则表示碳含量检测仪检测的数据存在错误,同生成检测数据异常信息。具体地,不同区域所表示的意思为同一空间内不同地方采集到的数据,正常情况下同一空间采集到的数据为相同的,如果存在不相同或者差异较大的情况,则表示检测仪检测不准确。
排放含量检测单元,用于获取到传输的核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分别对检测数据异常信息和计算数据异常信息对应的正常计算数据信息和正常检测数据信息进行分析,通过将其与排放标准进行比较得到对应的排放信息,其中排放信息包括:正常排放信息和调整排放信息,同时将排放信息传输到排放信息传输单元,且生成排放信息的具体方式如下:
A1:当获取到核验结果为检测数据异常信息时,获取到相对应的正常计算数据信息同时获取到正常计算数据中的碳含量Q,并将其与排放标准YC进行比较,当Q≥YC时,则表示目标对象存在碳含量超标情况,同时生成超标信号,接着计算碳含量超标值并记作为Q-YC,并将其作为调整标准生成调整排放信息,反之当Q<YC时,则表示目标对象不存在碳含量超标情况,同时生成正常排放信息;
A2:当获取到核验结果为计算数据异常信息时,获取到相对应的正常检测数据信息同时获取到正常计算数据中的碳含量JC,并将其与排放标准YC进行比较,当JC≥YC时,则表示目标对象存在碳含量超标情况,同时生成超标信号,接着计算碳含量超标值并记作为JC-YC,并将其作为调整标准生成调整排放信息,反之当JC<YC时,则表示目标对象不存在碳含量超标情况,同时生成正常排放信息。
排放信息输出单元,用于获取到传输的排放信息并将其通过显示设备显示给操作人员。
实施例三,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重点在于将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实施过程结合实施。
上述公式中的部分数据均是去其纲量进行数值计算,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法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法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法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基于温室气体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础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对象基础数据,并将其传输到碳含量数据核验单元,其中目标对象包括温室气体,基础数据包括:区域体积和含碳气体占比;
碳含量数据核验单元,用于获取到传输的目标对象基础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将碳含量检测仪对应的检测数据与根据基础数据计算得到的计算数据进行比较判断二者的差异性,同时生成比较结果,其中比较结果包括:数据相同信息和数据不同信息,接着将数据相同信息传输到正常数据分析单元,将数据不相同信息传输到异常数据核验单元;
正常数据分析单元,用于获取到传输的数据相同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对数据相同信息与排放标准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超标的情况,并生成对应的分析结果,其中分析结果包括:超标信号和未超标信号,同时将分析结果传输到排放含量检测单元;
排放含量检测单元,用于获取到传输的分析结果和核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对分析结果中不同的信号进行分析生成对应的排放信息,通过对核验结果分析得到的排放信息包括:正常排放信息和调整排放信息,同时将排放信息传输到排放信息输出单元;
异常数据核验单元,用于获取到传输的数据不相同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对检测数据进行正确性分析同时生成对应的核验结果,其中核验结果包括:检测数据异常信息和计算数据异常信息,同时将核验结果传输到排放含量检测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温室气体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含量数据核验单元生成比较结果的具体方式如下:
S1:获取到碳含量检测仪检测的数据,并将其标记为检测数据JC,接着根据基础数据来计算得到计算数据并将其标记为JS,具体得到计算数据JS的方式如下:
S11:获取到区域体积并将其标记为目标体积同时记作为V1,接着获取任意目标体积V1内的一块区域并将其记作为取样区域,同时将其体积记作为V2,接着获取到目标体积与取样区域体积比值
S12:接着获取到取样区域内碳含量占比值记作为C,同时获取到取样区域内空气流向和空气流通量S,并判断对应空气流向处的空气含碳量同时将其标记为对流碳含量CD,当对流碳含量高于取样区域内的碳含量占比值C时,区域体积V1内碳含量计算公式为,其中S为空气流通量,JL为单位速度碳含量对流交换量,且a为影响因子,a的具体数值由操作人员自行设定;
S13:当对流碳含量低于取样区域内的碳含量占比值C时,区域体积V1内碳含量计算公式为,其中S为空气流通量,JL为单位速度碳含量对流交换量,且a为影响因子,a的具体数值由操作人员自行设定;
S2:接着将检测数据JC与计算数据JS进行比较,当检测数据JC与计算数据JS相同时,则表示数据正确同时将检测数据与计算数据整合为数据相同信息,反之当二者不相同时,则将检测数据与计算数据整合为数据不相同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温室气体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常数据分析单元生成分析结果的具体方式如下:
获取到传输的数据相同信息中的碳含量,并标记为Q,接着获取到排放标准中的碳含量YC,接着将二者进行比较,当Q≥YC时,则表示目标对象存在碳含量超标情况,同时生成超标信号,反之当Q<YC时,则生成未超标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温室气体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排放含量检测单元对分析结果分析生成排放信息的具体方式如下:
当获取到未超标信号时,系统判定直接对目标对象进行排放同时生成正常排放信息,当获取到超标信号时,则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判断,将Q和YC代入公式Qc=Q-YC计算得到碳含量超标量Qc,并生成调整信号,接着根据调整信号对目标对象进行调整生成对应的调整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温室气体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数据核验单元生成核验结果的具体方式如下:
获取到检测数据JC,同时获取到不同区域内的检测数据并将其记作为JCi,且i=1、2、…n,接着将不同检测区域进行判断,当不同区域内的检测数据相同时,则表示碳含量检测仪检测的数据为正确的,同时生成计算数据异常信息,反之当不同区域内的检测数据不相同时,则表示碳含量检测仪检测的数据存在错误,同生成检测数据异常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温室气体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排放含量检测单元对核验结果分析生成排放信息的具体方式如下:
A1:当获取到核验结果为检测数据异常信息时,获取到相对应的正常计算数据信息同时获取到正常计算数据中的碳含量Q,并将其与排放标准YC进行比较,当Q≥YC时,则表示目标对象存在碳含量超标情况,同时生成超标信号,接着计算碳含量超标值并记作为Q-YC,并将其作为调整标准生成调整排放信息,反之当Q<YC时,则表示目标对象不存在碳含量超标情况,同时生成正常排放信息;
A2:当获取到核验结果为计算数据异常信息时,同理A1中的分析方式生成对应的调整排放信息和正常排放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温室气体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信息输出单元,用于获取到传输的排放信息并将其通过显示设备显示给操作人员。
CN202311193309.2A 2023-09-15 2023-09-15 基于温室气体的碳排放监测系统 Active CN1169330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93309.2A CN116933045B (zh) 2023-09-15 2023-09-15 基于温室气体的碳排放监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93309.2A CN116933045B (zh) 2023-09-15 2023-09-15 基于温室气体的碳排放监测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33045A CN116933045A (zh) 2023-10-24
CN116933045B true CN116933045B (zh) 2023-12-05

Family

ID=88386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93309.2A Active CN116933045B (zh) 2023-09-15 2023-09-15 基于温室气体的碳排放监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330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71694B (zh) * 2023-11-02 2024-01-30 北京龙德缘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i技术的配电场景安全识别系统
CN117268119B (zh) * 2023-11-15 2024-02-09 山东鼎晟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真空烧结炉的气氛控制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2876A (zh) * 2004-08-30 2007-10-10 利·艾伯特·沙利文 用于测定碳排放信用额度的系统和方法
CN102507586A (zh) * 2011-11-14 2012-06-20 辽宁师范大学 碳排放遥感监测方法
WO2015109808A1 (zh) * 2014-01-24 2015-07-30 深圳市华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碳排量提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160008781A (ko) * 2014-07-15 2016-01-25 한국가스공사 온실가스 및 에너지 통합 관리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5063253A (zh) * 2022-06-25 2022-09-16 武汉市秀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碳排放量计算的农田修复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5409338A (zh) * 2022-08-17 2022-11-29 安徽南国冷热综合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碳排放智能监管系统
CN116228023A (zh) * 2023-03-02 2023-06-06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减少基建场地碳排放量的方法、设备与介质
CN116308958A (zh) * 2023-03-24 2023-06-23 深圳市慧科达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的碳排放在线检测预警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75906B2 (en) * 2020-10-30 2023-10-03 Cibo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verification of carbon footprint in agricultural parcel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2876A (zh) * 2004-08-30 2007-10-10 利·艾伯特·沙利文 用于测定碳排放信用额度的系统和方法
CN102507586A (zh) * 2011-11-14 2012-06-20 辽宁师范大学 碳排放遥感监测方法
WO2015109808A1 (zh) * 2014-01-24 2015-07-30 深圳市华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碳排量提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160008781A (ko) * 2014-07-15 2016-01-25 한국가스공사 온실가스 및 에너지 통합 관리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5063253A (zh) * 2022-06-25 2022-09-16 武汉市秀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碳排放量计算的农田修复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5409338A (zh) * 2022-08-17 2022-11-29 安徽南国冷热综合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碳排放智能监管系统
CN116228023A (zh) * 2023-03-02 2023-06-06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减少基建场地碳排放量的方法、设备与介质
CN116308958A (zh) * 2023-03-24 2023-06-23 深圳市慧科达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的碳排放在线检测预警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yber-physical system-based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visualization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of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Guiwen Liu 等;《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第246卷;第1-15页 *
燃煤电力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对比分析;段志洁 等;《中国电力》;第47卷(第2期);第120-12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33045A (zh) 2023-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933045B (zh) 基于温室气体的碳排放监测系统
CN107862338B (zh) 基于双检验法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9239360B (zh) 一种反应曲线异常检测方法及装置
EP2028454A1 (en) A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CN1103946C (zh) 分析测量值的方法以及实施此方法的测量值分析器
JP2008166644A (ja) 集積回路装置異常検出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0060733B (zh) 基于单样本的二代测序肿瘤体细胞变异检测装置
KR20190083531A (ko) 먼지농도 보정 장치
CN115435843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医疗成像设备运行监管系统
JP5933386B2 (ja) データ管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940475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determine an operational status of a device
JP2721799B2 (ja) 機械の異常判定方法
CN111537755A (zh) 发生装置产生的酒精标准气体的比对验证方法
CN112307416B (zh) 一种电参数通用自动化测试与计量系统及测试计量方法
CN113721007A (zh) 一种快速筛查型酒精检测仪的校准方法及装置
CN112557282B (zh) 一种血球分析仪的小孔堵孔识别方法和装置
JP2002214185A (ja) センサ異常の検出方法及び検出装置
KR20100130055A (ko) 차량밀도 검지방법
CN110864769A (zh) 压差流量传感器分类方法及分类系统
CN105044086A (zh) 一种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变色判断设备
US2002014605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non-contact temperature sensing
JPH06324158A (ja) 放射線監視装置
CN205581119U (zh) 半自动单通道凝血分析仪
CN109633208A (zh) 风速传感器质量检测方法及装置
JPH0823312A (ja) 信号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