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14490A - 一种旋扣式互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扣式互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14490A
CN116914490A CN202310864932.XA CN202310864932A CN116914490A CN 116914490 A CN116914490 A CN 116914490A CN 202310864932 A CN202310864932 A CN 202310864932A CN 116914490 A CN116914490 A CN 1169144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positioning
clamping
clamping block
type inter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649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JUNLEI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JUNLEI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JUNLEI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JUNLEI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6493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144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14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144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52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扣式互锁结构,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所述旋扣式互锁结构包括:接头,包括形成为回转体结构的主体和与所述主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主体形成有定位部;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形成有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形成有定位槽,并且所述定位槽的底部形成有贯穿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镂空部;当所述接头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时,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定位槽对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能够穿过所述镂空部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对应卡接。

Description

一种旋扣式互锁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扣式互锁结构。
背景技术
线束是汽车或电动自行车的重要部件,其能够将不同的元器件与控制件(例如PCB板)连接,以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照明或鸣笛等。目前,在线束部分的装配过程中,通常采用在线束的一端设置接头,再将接头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控制件的壳体上的方式,来提高线束与控制件连接的稳定性。但接头的体积较小,在其外壁以及在控制件壳体内壁开设螺纹的工艺均较为复杂,从而增加了其二者的生产时间和生产成本;进一步地,工人将接头与控制件壳体连接时,每个体积较小的接头均需要多次旋拧,并且工人需要使出较大的力气来确认接头是否装配到位(即是否旋拧到位),这会导致工人的劳动强度过大以及装配效率较低;此外,当接头与控制件壳体经螺纹连接并被长时间使用时,螺纹可能因振动等因素产生磨损,进而导致接头与控制件之间的连接松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扣式互锁结构,以解决现有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得接头以及控制件的生产装配效率较低、连接稳定性较差以及工人劳动强度过大的问题。
根据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旋扣式互锁结构,其中,所述旋扣式互锁结构包括:
接头,包括形成为回转体结构的主体和与所述主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主体形成有定位部;以及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形成有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形成有定位槽,并且所述定位槽的底部形成有贯穿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镂空部;
当所述接头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时,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定位槽对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能够穿过所述镂空部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对应卡接。
优选地,所述主体形成为具有轴线的柱状结构,所述定位部环绕设置于所述主体中段处的外侧壁,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主体轴线方向的第一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多个间隔环绕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外侧壁的卡块;多个所述卡块为同一圆环上不同位置处的弧状段。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至少包括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分布于所述主体直径方向的两端,并且所述第一卡块的弧长小于所述第二卡块的弧长;所述镂空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卡块、所述第二卡块以及所述主体的组合体的外轮廓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与所述定位部的第一端之间形成为限位部,沿所述主体的轴线方向,所述限位部的厚度与所述定位槽的底部的厚度相等;当所述接头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时,所述定位槽的底部能够对应嵌入所述限位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突出于所述连接件第一端的端面的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的内径与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所在的所述圆环的外径相同。
优选地,所述环形结构的内壁形成有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分布于所述环形结构直径方向的两端,并且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镂空部错开,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穿过所述镂空部并与所述主体沿第一方向同步转动时,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对应卡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接部形成有突出于所述环形结构的内壁的第一凸点和第一挡块,并且当所述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卡块先与所述第一凸点接触;所述第二卡接部形成有突出于所述环形结构的内壁的第二凸点和第二挡块,并且当所述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卡块先与所述第二凸点接触。
优选地,所述定位部包括沿所述主体的轴线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子定位部和第二子定位部,所述第一子定位部位于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子定位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子定位部的外径,以使得所述定位部形成为阶梯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定位槽的开口位于所述连接件第二端的端面;所述定位槽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的底部贴合的环形凸部,以使得所述定位槽依次形成有小径端和大径端,所述小径端和所述大径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子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子定位部对应适配。
根据本发明的旋扣式互锁结构,将接头的主体设置为回转体结构,以便于接头的转动;接头的主体形成有定位部并且连接有第一连接部;此外,本旋扣式互锁结构还包括连接件,其可以形成为控制件壳体的一部分,本连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形成有第二连接部和定位槽,并且定位槽的底部形成有贯穿连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镂空部;如此,当接头与连接件连接时,定位部与定位槽对应连接,以能够保证接头连接的准确性,并且使工人在装配时能够轻易感知到是否装配到位;同时,第一连接部能够穿过镂空部并与第二连接部对应卡接,以实现接头与连接件的连接,卡接的结构不会因受到振动等外力影响而脱落,从而有效提高了接头与连接件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卡接的结构能够进一步便于工人感知是否装配到位;相较于现有的螺纹结构,本旋扣式互锁结构的卡接结构更便于生产,并且相较于螺纹需要多次旋拧的结构特点,接头与连接件对应卡接的装配方式更加高效稳定,即本申请中的旋扣式互锁结构能够有效提高接头和连接件(即控制件的壳体)的生产装配效率和装配后的稳定性,还能够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接头与连接件连接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接头与连接件连接时的另一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接头装配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接头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件的另一示意图。
图标:1-接头;10-插针结构;11-定位部;110-第一子定位部;111-第二子定位部;12-限位部;130-第一卡块;131-第二卡块;2-连接件;20-定位槽;201-环形凸部;21-镂空部;220-环形结构;221-第一卡接部;2210-第一凸点;2211-第一挡块;222-第二卡接部;2220-第二凸点;2221-第二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限于这里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已知的特征的描述。
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了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仅用于示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现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板)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之上”或“直接覆盖”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
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尽管可在这里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相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之上”、“上部”、“在……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上”或“上部”的元件随后将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下”或“下部”。因此,术语“在……之上”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而包括“在……之上”和“在……之下”两种方位。所述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将对在这里使用的空间关系术语做出相应的解释。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的。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旋扣式互锁结构包括接头1和连接件2,该接头1用于连接固定线束,从而将接头1与连接件2对应连接,就能够实现线束与控制件的连接。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旋扣式互锁结构的具体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2形成为控制件的部分壳体,从而将本连接件2与其他壳体部件(图中未示出)通过焊接或一体注塑的方式连接,即能够组成为控制件的外壳,进而再将PCB板设置于控制件外壳的内部,当接头1通过下述镂空部21贯穿连接件2时即能够实现与PCB板的连接。基于此,连接件2的形状、厚度等应根据实际情况例如控制件外壳的设计方案等综合而定,只要其能够与接头1稳定连接,且能够便于接头1以及线束与PCB板的连接即可。
如图4所示,接头1包括形成为回转体结构的主体,如此便于接头1与连接件2连接时的旋转卡接,但该主体的具体结构没有限制,例如本实施例中的接头1被设置为具有轴线的柱状结构,其也可以形成为锥状结构,只要能够与连接件2对应卡接即可。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主体中段处的外侧壁环绕设置有定位部11,主体轴线方向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主体轴线方向的第二端形成为与线束对应连接的插针结构10(此结构为现有技术,因此不再赘述)。
对应地,如图5至图6所示,连接件2的第一端形成有第二连接部,连接件2的第二端形成有定位槽20,并且定位槽20的底部形成有贯穿连接件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镂空部21。如此,当接头1与连接件2连接时,将定位部11与定位槽20对应连接,以保证接头1与连接件2连接位置的准确性,并且第一连接部能够穿过镂空部21以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对应卡接。
具体地,如图4所示,上述定位部11包括沿主体的轴线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子定位部110和第二子定位部111,该第一子定位部110位于靠近第一连接部的一侧,并且第一子定位部110的外径小于第二子定位部111的外径,以使得定位部11形成为阶梯状结构。对应地,定位槽20的开口位于连接件2第二端的端面,该定位槽20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20的底部贴合的环形凸部201,以使得定位槽20依次形成有小径端和大径端,并且该小径端和大径端分别与第一子定位部110和第二子定位部111对应适配。
当接头1与连接件2连接时,第一子定位部110与定位槽20的小径端对应贴合,第二子定位部111与定位槽20的大径端对应贴合。即第一子定位部110靠近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的端面与定位槽20的底部贴合,第二子定位部111第一端的端面与环形凸部201靠近定位槽20开口的一侧贴合,并且第二子定位部111第二端的端面与连接件2第二端的端面平齐。如此设置能够便于接头1与连接件2的连接,并且能够保证连接位置的准确性,以使得工人在装配时通过定位槽20与定位部11的配合状况就能够轻易感知到是否装配到位;此外,阶梯结构还能够减少应力集中,以进一步增加接头1与连接件2连接时的稳定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卡块130和第二卡块131,其二者环绕设置于主体第一端的外侧壁,并且其二者形成为同一圆环上不同位置处的弧状段。具体地,该第一卡块130和该第二卡块131分布于主体的第一端的直径方向的两端(设定该直径为第一直径),第一卡块130以及第二卡块131的对称轴均与第一直径共线;此外,第一卡块130的弧长小于所述第二卡块131的弧长,而镂空部21的形状则与第一卡块130、第二卡块131以及主体的第一端的组合体的外轮廓相适配,如此能够进一步保证接头1与连接件2连接时的准确性,即大小不同的第一卡块130和第二卡块131起到了防呆的技术效果,以提高接头1与连接件2的装配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部中的卡块数量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置三个卡块(但至少应设置两个卡块),只要能够实现上述技术效果即可。此外,为了保证接头1整体结构的一致性和美观性,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卡块130和第二卡块131第一端的端面(即第一连接部第一端的端面)均与主体第一端的端面平齐。
更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6所示,第一连接部第二端的端面与定位部11第一端的端面之间形成为限位部12,并且沿主体的轴线方向,该限位部12的厚度与上述定位槽20的底部的厚度(即镂空部21的厚度)相等,从而当接头1与连接件2连接时(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卡接时),第一连接部第二端的端面能够与连接件2第一端的端面贴合,定位部11第一端的端面(即第一子定位部110靠近第一连接部的端面)能够与定位槽20的底部(面对接头1的一侧)贴合,以使得定位槽20的底部能够对应嵌入至上述限位部12。
此外,如图6所示,第二连接部包括突出于连接件2第一端的端面的环形结构220,该环形结构220的内径与第一卡块130和第二卡块131所在圆环的外径相同,以能够对接头1进行径向方向的限位,即使得接头1与连接件2连接时不会产生径向方向的窜动,从而有效增加了其二者连接时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进一步地,该环形结构220的内壁形成有第一卡接部221和第二卡接部222,其二者分布于环形结构220直径方向的两端,并且该第一卡接部221和该第二卡接部222与上述镂空部21错开,以使得第一连接部穿过镂空部21并与主体沿第一方向(本实施例中为逆时针方向)同步转动时,第一卡块130和第二卡块131能够分别与第一卡接部221和第二卡接部222对应卡接,即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222所在位置处未设置有镂空结构,从而该位置处的定位槽20底部背离接头1的一侧能够对第一连接部起到轴向限位的作用。
更进一步地,第一卡接部221形成有突出于环形结构220的内壁的第一凸点2210和第一挡块2211,第二卡接部222形成有突出于所述环形结构220的内壁的第二凸点2220和第二挡块2221,当所述主体沿第一方向转动时,第一卡块130先与第一凸点2210接触,而后第一卡块130被第一挡块2211限位(即限制其继续转动);相似地,当所述主体沿第一方向转动时,第二卡块131先与所述第二凸点2220接触,而后第二卡块131被第二挡块2221限位。也就是说,当接头1与连接件2卡接时,第一凸点2210和第一挡块2211分别与第一卡块130的两侧抵接,第二凸点2220和第二挡块2221分别与第二卡块131的两侧抵接。通过第二连接部的上述结构(例如第一挡块2211和第二挡块2221),能够进一步便于工人感知接头1是否装配到位。
此外,主体的第一端的端面设置有能够与PCB板对应连接的插针,此结构为现有技术,因此不再赘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接头1的数量并不固定,应根据实际情况例如线缆的数量而定;当接头1为多个时,连接板可以形成有多个对应的定位槽20和第二连接部。
根据本发明的如上所述的旋扣式互锁结构,当装配接头1与连接件2时,将接头1插入连接件2的定位槽20中,以使得定位部11与定位槽20对应贴合连接,而后第一连接部能够穿过镂空部21,进而再按照第一方向(本实施例为逆时针方向)转动接头1,以使得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对应卡接,同时定位槽20的底部嵌入至限位部12中,如此即能够实现接头1与连接件2的稳定连接。相较于现有的螺纹结构,本旋扣式互锁结构的卡接结构更便于生产,例如接头1的第一卡块130以及连接件2的第一挡块2211等结构均可以通过模具一体制成;此外,相较于螺纹需要多次旋拧的结构特点,接头1与连接件2对应卡接的装配方式更加高效,并且能够便于工人感知其二者是否装配到位,即本申请中的旋扣式互锁结构能够有效提高接头1和连接件2的生产装配效率和装配后的稳定性,还能够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旋扣式互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扣式互锁结构包括:
接头,包括形成为回转体结构的主体和与所述主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主体形成有定位部;以及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形成有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形成有定位槽,并且所述定位槽的底部形成有贯穿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镂空部;
当所述接头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时,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定位槽对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能够穿过所述镂空部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对应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扣式互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形成为具有轴线的柱状结构,所述定位部环绕设置于所述主体中段处的外侧壁,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主体轴线方向的第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扣式互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多个间隔环绕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外侧壁的卡块;多个所述卡块为同一圆环上不同位置处的弧状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扣式互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至少包括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分布于所述主体直径方向的两端,并且所述第一卡块的弧长小于所述第二卡块的弧长;所述镂空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卡块、所述第二卡块以及所述主体的组合体的外轮廓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扣式互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与所述定位部的第一端之间形成为限位部,沿所述主体的轴线方向,所述限位部的厚度与所述定位槽的底部的厚度相等;当所述接头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时,所述定位槽的底部能够对应嵌入所述限位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扣式互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突出于所述连接件第一端的端面的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的内径与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所在的所述圆环的外径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扣式互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结构的内壁形成有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分布于所述环形结构直径方向的两端,并且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镂空部错开,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穿过所述镂空部并与所述主体沿第一方向同步转动时,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对应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扣式互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形成有突出于所述环形结构的内壁的第一凸点和第一挡块,并且当所述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卡块先与所述第一凸点接触;所述第二卡接部形成有突出于所述环形结构的内壁的第二凸点和第二挡块,并且当所述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卡块先与所述第二凸点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扣式互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沿所述主体的轴线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子定位部和第二子定位部,所述第一子定位部位于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子定位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子定位部的外径,以使得所述定位部形成为阶梯状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扣式互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的开口位于所述连接件第二端的端面;所述定位槽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的底部贴合的环形凸部,以使得所述定位槽依次形成有小径端和大径端,所述小径端和所述大径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子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子定位部对应适配。
CN202310864932.XA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旋扣式互锁结构 Pending CN1169144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64932.XA CN116914490A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旋扣式互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64932.XA CN116914490A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旋扣式互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14490A true CN116914490A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62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64932.XA Pending CN116914490A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旋扣式互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1449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25445B2 (en) Strain/vibration relieving cable housing device
US8992250B1 (en) Clockable cable adapter
KR102208955B1 (ko) 낮은 수동 상호변조 rf 커넥터
WO2007040013A1 (ja) コネクタ
EP2523258A1 (en) Electrical wire holding device
JP2005310640A (ja) コネクタ
US10483665B2 (en) Ground terminal and wire harness
US10355400B2 (en) Connector device
EP2056412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1876321B2 (en) Plug connecting el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lug connecting element of this type
KR20210089216A (ko) 고전류 플러그 커넥터 및 플러그 커넥터 시스템
CN220368223U (zh) 一种旋扣式互锁结构
CN116914490A (zh) 一种旋扣式互锁结构
WO2015107962A1 (ja) センサ固定装置
JP2002075542A (ja) 極性プラグインコネクタ
JP6101138B2 (ja) バッテリターミナル一体型電流センサ
JP2015185486A (ja) 端子付電線及びアース端子
JP2014211954A (ja) 圧縮端子
EP1655809B1 (en) A cable clamp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507910B2 (ja) 端子金具の取付構造
US20150357739A1 (en) Power connector
JP2009200017A (ja) 電線と電気機器との接続端子
CN219203640U (zh) 一种传感器探头连接用限位旋转结构及传感器
JP2012139040A (ja) フランジ付きハウジング
CN216624689U (zh) 密封装置及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