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09060A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09060A
CN116909060A CN202310011886.9A CN202310011886A CN116909060A CN 116909060 A CN116909060 A CN 116909060A CN 202310011886 A CN202310011886 A CN 202310011886A CN 116909060 A CN116909060 A CN 1169090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tern
spacer
electronic device
insulating layer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118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名柔
蔡嘉豪
程怡瑄
鲁又诚
邱维彦
吴勇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lu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Display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to EP2316421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4261604A3/en
Priority to US18/127,641 priority patent/US20230324748A1/en
Priority to KR1020230043694A priority patent/KR20230146454A/ko
Publication of CN116909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090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6Spacers having different siz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装置,其具有复数个子像素且包含一基板、一闸极线以及一间隙子。所述闸极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沿着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间隙子设置于所述闸极线上且与所述闸极线重叠,其中所述间隙子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一宽度W1。所述复数个子像素中的一个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一子像素间距P,所述第一宽度W1与所述子像素间距P满足下列关系式:P≤W1。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分辨率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搭载有显示器的电子装置,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然而,这些电子装置仍未在各个方面皆符合期待,随着分辨率提高、像素面积减小,如何提升电子装置的分辨率并且改善制程良率仍为目前业界致力研究的课题之一,例如,上、下面板对组偏移,或者,当应用于液晶显示器时,间隙子所导致的配向膜刮伤、配向膜晕、间隙子周遭配向不佳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具有复数个子像素且包含一基板、一闸极线以及一间隙子。所述闸极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沿着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间隙子设置于所述闸极线上且与所述闸极线重叠,其中所述间隙子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一宽度W1。所述复数个子像素中的一个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一子像素间距P,所述第一宽度W1与所述子像素间距P满足下列关系式:P≤W1。
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一基板、一数据线、一对侧基板、一间隙子以及一第一图案。所述数据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具有一延伸方向。所述对侧基板与所述基板对应设置。所述间隙子设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对侧基板之间。所述第一图案设置于所述数据线与所述间隙子之间且沿着所述延伸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图案与所述数据线重叠。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A是图1中电子装置沿割面线A-A’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2B是图1中电子装置沿割面线B-B’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A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主间隙子与第一图案的俯视放大示意图。
图3B是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主间隙子与第一图案的俯视放大示意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电子装置沿割面线A-A’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7是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8是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9是图7中电子装置沿割面线A-A’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0是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1是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电子装置沿割面线A-A’及割面线B-B’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3是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电子装置沿割面线A-A’及割面线B-B’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5是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电子装置沿割面线A-A’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7是图15中电子装置沿割面线B-B’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8是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电子装置沿割面线A-A’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20是图18中电子装置沿割面线B-B’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10a、10b、10c、10d、10e、10f、10g、10i、10j-电子装置;11-子像素;11a-第一子像素;11b-第二子像素;11c-第三子像素;12-驱动元件;100-基板;110-绝缘层;112-遮光层;120-绝缘层;122-半导体层;124-闸极线;130-绝缘层;140-绝缘层;142-数据线;144-汲极;150-绝缘层;151-孔洞;160-像素电极;170-绝缘层;180-共享电极;190-绝缘层;200-对侧基板;210-遮光层;211-开口;220-彩色滤光层;221-绿色光阻层;222-蓝色光阻层;223-红色光阻层;230-绝缘层;300-显示介质层;310-间隙子;311-主间隙子;312-次间隙子;410、410’、410a、410b、410c、410d、410f、410g、410i、410j-第一图案;411a、411c-第一挡部;412a、412c-第二挡部;413a、413c-第一连接部;420、420a、420b、420c、420d、420e、420i、420j-第二图案;421a、421c、421e-第三挡部;422a、422c、422e-第四挡部;423a、423c-第二连接部;A、A’、B、B’、X、Y、Z-方向;A1-第一面积;AA-重叠面积;CS1-第一嵌设空间;CS2-第二嵌设空间;H1-第一高度;H2-第二高度;HH-孔洞;M1、M2、M5、M7-顶表面;M3-上表面;M4、M6-内表面;ML1-第一金属层;ML2-第二金属层;P-子像素间距;PD-突出距离;PD1-第一突出距离;PD2-第二突出距离;S1-第一距离;S2-第二距离;T1-第一厚度;T2-第二厚度;TT3-第三重叠厚度;TT4-第四重叠厚度;W1-第一宽度;W2-第二宽度;W11、W12、W3、W4、W51、W52-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详细地参考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号在图式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本发明通篇说明书与所附的权利要求中会使用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元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电子装置制造商可能会以不同的名称来指称相同的元件。本文并不意在区分那些功能相同但名称不同的元件。在下文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中,“含有”与“包含”等词为开放式词语,因此其应被解释为“含有但不限定为…”之意。
本发明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而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在附图中,各图式绘示的是特定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法、结构及/或材料的通常性特征。然而,这些图式不应被解释为界定或限制由这些实施例所涵盖的范围或性质。举例来说,为了清楚起见,各膜层、区域及/或结构的相对尺寸、厚度及位置可能缩小或放大。
本发明中所叙述的一结构(或层别、元件、基材)位于另一结构(或层别、元件、基材)之上/上方,可以指两个结构相邻且直接连接,或是可以指两个结构相邻而非直接连接。非直接连接是指两个结构之间具有至少一中介结构(或中介层别、中介元件、中介基材、中介间隔),一结构的下侧表面相邻或直接连接于中介结构的上侧表面,另一结构的上侧表面相邻或直接连接于中介结构的下侧表面。而中介结构可以是单层或多层的实体结构或非实体结构所组成,并无限制。在本发明中,当某结构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直接”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间接”在其它结构上,即某结构和其它结构间还夹设有至少一结构。
术语“等于”、“相等”或“相同”或“大致上”一般解释为在所给定的值或范围的20%以内,或解释为在所给定的值或范围的10%、5%、3%、2%、1%或0.5%以内。
再者,任两个用来比较的数值或方向,可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若第一数值等于第二数值,其隐含着第一数值与第二数值之间可存在着约10%的误差;若第一方向垂直于或“大致”垂直于第二方向,则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角度可介于80度至100度之间;若第一方向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第二方向,则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角度可介于0度至10度之间。
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等的用词用以修饰元件,其本身并不意含及代表该(或该些)元件有任何之前的序数,也不代表某一元件与另一元件的顺序、或是制造方法上的顺序,该些序数的使用仅用来使具有某命名的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元件能作出清楚区分。权利要求书与说明书中可不使用相同用词,据此,说明书中的第一构件在权利要求中可能为第二构件。
此外,用语“给定范围为第一数值至第二数值”、“给定范围落在第一数值至第二数值的范围内”表示所述给定范围包括第一数值、第二数值以及它们之间的其它数值。
此外,本发明所揭示的电子装置可包含显示装置、背光装置、天线装置、感测装置、拼接装置、触控电子装置(touch display)、曲面电子装置(curved display)或非矩形电子装置(free shape display),但不以此为限。电子装置可例如包含液晶(liquid crystal)、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荧光(fluorescence)、磷光(phosphor)、其它合适的显示介质、或前述的组合,但不以此为限。显示装置可为非自发光型显示装置或自发光型显示装置。天线装置可为液晶型态的天线装置或非液晶型态的天线装置,感测装置可为感测电容、光线、热能或超声波的感测装置,但不以此为限。电子装置所包含的电子元件可包括被动元件与主动元件,例如电容、电阻、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二极管可包括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或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发光二极管可例如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ED)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ED),但不以此为限。拼接装置可例如是显示器拼接装置或天线拼接装置,但不以此为限。需注意的是,电子装置可为前述的任意排列组合,但不以此为限。此外,电子装置可为可弯折或可挠式电子装置。需注意的是,电子装置可为前述的任意排列组合,但不以此为限。此外,电子装置的外型可为矩形、圆形、多边形、具有弯曲边缘的形状或其他适合的形状。电子装置可以具有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光源系统…等周边系统以支持显示装置、天线装置或拼接装置。
应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使用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e,OM)、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薄膜厚度轮廓测量仪(α-step)、椭圆测厚仪、或其他合适的方式测量各元件的深度、厚度、宽度或高度、或元件之间的间距或距离。根据一些实施例,可使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取得包含欲测量的元件的剖面结构影像,并测量各元件的深度、厚度、宽度或高度、或元件之间的间距或距离。
须知悉的是,以下所举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下,可将数个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替换、重组、混合以完成其他实施例。各实施例间特征只要不违背发明精神或相冲突,均可任意混合搭配使用。
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语(包含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涵义。能理解的是,这些用语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用语,应被解读成具有与相关技术及本发明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应以一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方式解读,除非在本发明实施例有特别定义。
本发明中,为便于说明,以下图式皆配合XYZ直角坐标系进行描述。本发明中,对于元件之间的“间距”或“距离”,或元件的“宽度”或“长度”等描述,是该元件在XY平面、YZ平面或XZ平面上的投影沿着方向X、Y或Z来定义。同样的“平行”或“不平行”是指元件的延伸线在XY平面、YZ平面或XZ平面上的投影为“平行”或“不平行”。本发明中元件之间的“夹角”是指两元件的边缘之间的夹角。
本发明中,两个元件“重叠”,是指两个元件于一方向至少有部分重叠。
请参照图1、图2A及图2B,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的俯视示意图,图2A是图1中电子装置10沿割面线A-A’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2B是图1中电子装置10沿割面线B-B’的局部剖视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应用为一显示装置,但不以此为限。电子装置10亦可包含其他的功能例如触控、侦测等,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可包含虚拟现实电子装置。
电子装置10具有复数个子像素11,复数个子像素11沿着第一方向(例如是方向X)和第二方向(例如是方向Y)排列而构成子像素矩阵,在此例示标示出第一子像素11a、第二子像素11b及第三子像素11c。子像素11的形状可根据产品需求而调整,在此是以一平面电子装置为例,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可以是非平面电子装置,例如是曲面电子装置。
电子装置10可包含一基板100以及一对侧基板200,对侧基板200与基板100对应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还可包含一显示介质层300,设置于基板100以及对侧基板200之间,显示介质层300例如是液晶层,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还可包含一封胶层(图未示),设置于基板100以及对侧基板200之间,可用来黏合基板100以及对侧基板200并将显示介质层300封装于基板100以及对侧基板200之间。
基板100例如是作为阵列基板或驱动基板的基板,前述驱动基板是指上面形成有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TFT)及/或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电极的基板,在此以基板100形成有TFT为例示。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00的上表面M3由下往上可依序形成有图案化的遮光层112、绝缘层110、图案化的半导体层122、绝缘层120(例如为闸极介电层(gate dielectric layer))、图案化的第一金属层ML1(示于图1)、绝缘层130、图案化的第二金属层ML2、绝缘层140、绝缘层150。绝缘层110覆盖遮光层112,绝缘层120位于半导体层122与第一金属层ML1之间,绝缘层140覆盖第二金属层ML2。其中,第一金属层ML1可形成多条闸极线124,沿着方向X延伸,第二金属层ML2可形成多条数据线142与复数个汲极144,数据线142可沿着方向Y延伸并与闸极线124交错。在一些实施例中,闸极线124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142的延伸方向可以不垂直。半导体层122与其对应的闸极线124的一部分、数据线142的一部分(作为源极)及汲极144构成薄膜晶体管,以作为驱动元件12。像素电极160及共享电极180设置于绝缘层150的上方,绝缘层170设置于像素电极160及共享电极180之间用以电性分隔像素电极160及共享电极180,绝缘层150具有复数个孔洞(via)151,孔洞151用以暴露出汲极144的至少一部分,像素电极160透过孔洞151与汲极144电性连接,绝缘层120及绝缘层130形成有孔洞HH(参见图1,图1中以虚线绘示孔洞HH的位置),孔洞HH的延伸方向可大致与闸极线124的延伸方向平行,皆是平行于第一方向,通过孔洞HH,数据线142当作源极的部分可与对应的半导体层122电性连接,汲极144也可透过孔洞HH与对应的半导体层122电性连接。换句话说,驱动元件12设置于基板100上,绝缘层150设置于驱动元件12上,绝缘层150具有孔洞151,像素电极160设置于绝缘层150上,像素电极160透过孔洞151与驱动元件12电性连接。
对侧基板200的内表面M6由上往下可依序形成有遮光层210、彩色滤光层220、绝缘层230,遮光层210例如是黑色矩阵层(black matrix),其包括多个开口211。彩色滤光层220可包含绿色光阻层221、蓝色光阻层222及/或红色光阻层223,彩色滤光层220的至少一部分与遮光层210的开口211重叠,以调整通过各开口211的光线颜色。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像素11a、第二子像素11b、第三子像素11c可分别对应彩色滤光层220的绿色光阻层221、蓝色光阻层222及红色光阻层223,但不以此为限。绝缘层230的材料可包含但不限透明有机材料,例如包括光阻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对侧基板200上的至少部分层别及/或元件设置在基板100上,但不限于此。另外,电子装置10的一侧还可设置有一背光源元件(图未示),例如设置在基板100下方。背光源元件可包含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ED)、量子点(quantum dot,Q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QD-LED)、荧光(fluorescence)、磷光(phosphor)、其他适合的材料,或上述材料的组合,但不限于此。
基板100与对侧基板200可例如为可挠或不可挠基板。基板100与对侧基板200可为透明基板,其材料可分别例如包括玻璃、石英或蓝宝石、聚亚酰胺材料(polyimide,PI)、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材料(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或其他适合的材料,或上述材料的组合,但不限于此。绝缘层110、绝缘层120、绝缘层130、绝缘层140及绝缘层170的材料可例如包括无机材料(例如: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或上述至少两种材料的堆叠层),绝缘层150的材料可例如包括有机材料(例如:聚酰亚胺系树脂、环氧系树脂或压克力系树脂),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半导体层122的材料例如包括非晶硅(amorphous silicon)、低温多晶硅(LTPS)、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铟镓锌(IGZO))、其他合适的材料或上述材料的组合。
为了简化图示,图1中省略了设置在基板100及对侧基板200的部分元件,例如基板100上的绝缘层110、绝缘层120、绝缘层130、绝缘层140、绝缘层150、遮光层112、像素电极160、共享电极180、绝缘层170等元件,以及对侧基板200上的彩色滤光层220、绝缘层230等元件。图1中另省略了显示介质层300。
前述“子像素”可指两条相邻数据线142与两条相邻闸极线124围出来的区域中的法线方向(即方向Z)上的所有膜层(至少可包含像素电极160、部分的共享电极180及对应的驱动元件12)。
电子装置10更包含间隙子310。如图1所示,闸极线124设置于基板100上且沿着第一方向(例如沿方向X)延伸,间隙子310设置于闸极线124上且与闸极线124重叠,其中间隙子310沿着第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一宽度W1,复数个子像素11中的一个沿着第一方向上具有一子像素间距P,第一宽度W1与子像素间距P满足下列关系式:P≤W1(式(1))。以此,有利于降低间隙子310所需要的遮光范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宽度W1与子像素间距P可满足下列关系式:P≤W1<3×P(式(2))。前述“间隙子310与闸极线124重叠”可指于一俯视视角(例如平行于方向Z),间隙子310与闸极线124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前述“子像素间距P”,以沿着方向X为例,可指两条相邻数据线142的相同边缘(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之间的距离或是两条相邻数据线142的中心线(图未示)到中心线的距离,图1中的子像素间距P分别是以两条相邻数据线142的右侧边缘之间的距离以及两条相邻数据线142的左侧边缘之间的距离为例示。
详细来说,间隙子310在此例示包含主间隙子311及次间隙子312,主间隙子311设置于闸极线124(图1中较下方的闸极线124)上且与闸极线124(图1中较下方的闸极线124)至少部分重叠,主间隙子311沿着第一方向上具有宽度W11,其满足下列关系式:P≤W11<3×P。次间隙子312设置于闸极线124上(图1中较上方的闸极线124)且与闸极线124(图1中较上方的闸极线124)至少部分重叠,次间隙子312沿着第一方向上具有宽度W12,其满足下列关系式:P≤W12<3×P。前述间隙子310的“第一宽度W1”可为主间隙子311的宽度W11或者次间隙子312的宽度W12。换句话说,只要主间隙子311的宽度W11及次间隙子312的宽度W12至少一者可满足式(1)或者式(2)的关系式即可。图2A及图2B中,主间隙子311及次间隙子312沿着方向Z可具有渐变的宽度,且主间隙子311的顶表面M1及次间隙子312的顶表面M2可为平坦表面,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主间隙子311的顶表面M1及次间隙子312的顶表面M2可为非平坦表面,例如是往上突起的弧形表面。主间隙子311的宽度W11可为主间隙子311沿着第一方向的最大宽度,次间隙子312的宽度W12可为次间隙子312沿着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宽度。换言之,主间隙子311的宽度W11可为主间隙子311于XY平面上的投影沿着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宽度,次间隙子312的宽度W12可为次间隙子312于XY平面上的投影沿着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宽度。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主间隙子311”的相对两端(例如沿着方向Z的相对两端)可分别接触基板100以及对侧基板200上的膜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次间隙子312”的相对两端(例如沿着方向Z的相对两端),其中一端可设置在基板100以及对侧基板200的其中一个上,且次间隙子312的另一端在电子装置10未被按压时不与基板100以及对侧基板200的其中另一个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间隙子310的材料可包括光阻材料,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2A及图2B所示,主间隙子311与次间隙子312设置于基板100上且位于基板100与对侧基板200之间,主间隙子311具有一第一高度H1,次间隙子312具有一第二高度H2,第一高度H1大于第二高度H2。电子装置10可更包含第一图案410及第二图案420,第一图案410设置于对侧基板200与主间隙子311之间,第二图案420设置于对侧基板200与次间隙子312之间,第一图案410具有第一厚度T1,第二图案420具有第二厚度T2,第一厚度T1与第二厚度T2可相等。前述第一高度H1可为主间隙子311的顶表面M1与基板100的上表面M3沿着法线方向的最大距离。前述第二高度H2可为次间隙子312的顶表面M2与基板100的上表面M3沿着法线方向的最大距离。前述第一厚度T1可为第一图案410于法线方向的突起长度或突起高度,例如是第一图案410相对于绝缘层230的内表面M4于法线方向的最大突起高度。前述第二厚度T2可为第二图案420于法线方向的突起长度或突起高度,例如是第二图案420相对于绝缘层230的内表面M4于法线方向的最大突起高度。
第一图案410与主间隙子311彼此相抵可于基板100与对侧基板200之间形成面板间隙(cell gap),面板间隙可用来容置电子装置10的其他元件,例如显示介质层300。通过设置第一图案410及第二图案420,可以在维持相同面板间隙的情况下降低第一高度H1及第二高度H2。当电子装置10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时,在基板100及对侧基板200形成所欲的膜层后,会于基板100及对侧基板200的内侧涂布配向膜(图未示),配向膜的材料可包含但不限于聚酰亚胺(Polyimide,PI),通过降低第一高度H1及第二高度H2,可降低基板100、对侧基板200因对组时间隙子偏移刮伤配向膜的几率,并可减缓配向膜晕、配向不佳的范围(例如液晶排列不佳)。再者,通过第一厚度T1与第二厚度T2相等,有利于简化第一图案410及第二图案420的制程。
第一图案410及第二图案420可使用透明或不透明的材料,例如,第一图案410及第二图案420的材料可各自独立使用与遮光层210、绝缘层230或间隙子310相同的材料或者颜料。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图案410及第二图案420的材料可以与间隙子310的材料相同或相似。在另一些实施例中,
第一图案410及第二图案420的材料可以包括导电材料(例如金属或铟锡氧5化物)或绝缘材料,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主间隙子311与第一图案410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S1,次间隙子312与
第二图案420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S2,第一距离S1小于第二距离S2。在此实施例中,主间隙子311与第一图案410彼此相抵,第一距离S1为0,次间隙子312与第二图案420未彼此相抵,第二距离S2大于0。
0在一些实施例中,主间隙子311的第一高度H1可等于次间隙子312的第二高度H2,此时,电子装置10可仅包含第一图案410而未包含第二图案420,第一图案410设置于对侧基板200与主间隙子311之间,且第一图案410与主间隙子311彼此相抵。以此,有利于简化主间隙子311及次间隙子
312的制程,例如相较于高度不同的主间隙子311及次间隙子312,可减少一5道光罩程序,或是可不需使用复杂的半灰阶光罩来制作不同高度的主间隙子311及次间隙子312,以节省制程成本。
如图2A及图2B所示,彩色滤光层220设置于第一图案410与对侧基板20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图案410及第二图案420皆对应蓝色光阻层
222设置,但不限于此,第一图案410及第二图案420可各自独立对应绿色0光阻层221、蓝色光阻层222或红色光阻层223设置。当第一图案410及第
二图案420对应于蓝色光阻层222或红色光阻层223设置时,有利于降低主间隙子311、次间隙子312漏光对显示画面的影响程度。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彩色滤光层220也可设置于基板100与间隙子310之间,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5如图1所示,主间隙子311具有一长轴方向(例如是方向X)平行于第一方
向,且主间隙子311与闸极线124(图1中较下方的闸极线124)重叠。具体来说,主间隙子311于俯视视角具有一矩形形状,其中长轴方向是对应矩形形状的长边方向且平行于闸极线124的延伸方向。如图2B所示,主间隙子31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孔洞151中。如图2A所示,次间隙子312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孔洞151中。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矩形”的四角可为非直角,例如具有圆角或是弧形的形状。
请参照图3A,其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主间隙子311与第一图案410的俯视放大示意图。主间隙子311沿着垂直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二宽度W2(亦即主间隙子311的短轴方向的长度),第一图案410沿着第二方向相对于主间隙子311具有一突出距离PD,第二宽度W2与突出距离PD可满足下列关系式:PD>0.05×W2(式(3))。以此,有利于提升主间隙子311与第一图案410的对顶稳定度,而有利于维持基板100及对侧基板200之间的面板间隙的稳定性。此外,长轴定义为纵向地(lengthwise)延伸穿过物体的中心的直线。对于狭长或椭圆形的物体,长轴最接近于其纵向的最大尺寸。对于不具有明确长轴的物体,长轴可代表可围绕所述物体的最小矩形的长边。
详细来说,第一图案410沿着第二方向相对于主间隙子311具有一第一突出距离PD1,其满足下列关系式:PD1>0.05×W2。第一图案410沿第二方向相对于主间隙子311具有一第二突出距离PD2,其满足下列关系式:PD2>0.05×W2。第一突出距离PD1与第二突出距离PD2可相等或不相等。“突出距离PD”可为第一突出距离PD1或者第二突出距离PD2。换句话说,只要第一突出距离PD1及第二突出距离PD2至少一者可满足式(3)的关系式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于第二方向,第一图案410的双侧皆相对于主间隙子311突出,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图案410可仅单侧相对于主间隙子311突出。
第一图案410具有一第一面积A1,第一图案410与主间隙子311具有一重叠面积AA,第一面积A1与重叠面积AA满足下列关系式:AA>0.05×A1。更进一步,第一面积A1与重叠面积AA可满足下列关系式:AA>0.3×A1。以此,有利于提升主间隙子311与第一图案410的对顶稳定度,进而有利于维持基板100及对侧基板200之间的面板间隙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图案410及主间隙子311皆配置为矩形,以此,重叠面积AA较小,亦即
对顶面积较小,在偏移时较不会影响到像素开口率。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5施例中,第一图案410及主间隙子311可依实际需求各自独立配置为其他形
状,例如正方形、菱形、椭圆形等。
请参照图3B,其是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主间隙子311与第一图案410’的俯视示意图。图3A与图3B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图案410’配置为椭
圆形,以此,重叠面积AA较大,亦即对顶面积较大,可提升基板100及对0侧基板200之间的面板间隙的稳定性。关于主间隙子311与第一图案410’的其他细节可参照图3A的说明,在此不予赘述。
请参照图4及图6,图4是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a的俯视示意图,图6是图4中电子装置10a沿割面线A-A’的局部剖视示意图。与图
1相似,图4中省略了设置在基板100及对侧基板200的部分元件,与图15不同之处在于图4绘示出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图案410a及第二图案420a。电子装置10a与电子装置10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第一图案410a及第二图案420a的配置方式。第一图案410a包含第一挡部411a及第二挡部412a,第二图案420a包含第三挡部421a及第四挡部422a。第一挡部411a、第二挡
部412a、第三挡部421a、第四挡部422a可由绝缘层230的内表面M4平行0于法线方向(例如方向Z)往外一体延伸形成,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
第一图案410a及第二图案420a也可包括其他材料层,形成在绝缘层230的内表面M4。第一挡部411a及第二挡部412a之间形成第一嵌设空间CS1,第三挡部421a及第四挡部422a之间形成第二嵌设空间CS2,第一嵌设空间CS1
及第二嵌设空间CS2于俯视视角具有一矩形形状或呈现狭长条状。此外,第5一挡部411a、第二挡部412a、第三挡部421a、第四挡部422a于俯视视角具
有一矩形形状或长条形状,且所述矩形形状或长条形状的一长轴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例如是方向X)。此外,第一图案410a及第二图案420a与主间隙子311、次间隙子312不重叠,第一图案410a及第二图案420a与孔洞151部分重叠。如图6所示,次间隙子312对应于孔洞151设置,亦即至少部分位于孔洞151中,第三挡部421a与次间隙子312沿着法线方向(例如方向Z)具有一第三重叠厚度TT3,第四挡部422a与次间隙子312沿着法线方向(例如方向Z)具有一第四重叠厚度TT4,第三重叠厚度TT3等于第四重叠厚度TT4。类似地,第一挡部411a与主间隙子311沿着法线方向(例如方向Z)具有一第一重叠厚度(图未示),第二挡部412a与主间隙子311沿着法线方向(例如方向Z)具有一第二重叠厚度(图未示),第一重叠厚度等于第二重叠厚度。以此,主间隙子311嵌设于第一挡部411a及第二挡部412a之间的第一嵌设空间CS1中,次间隙子312嵌设于第三挡部421a及第四挡部422a之间的第二嵌设空间CS2中,有利于限制主间隙子311及次间隙子312沿着第二方向的位移程度。本实施例中,次间隙子312的第二高度H2小于主间隙子的311的第一高度H1(参考图2B),次间隙子312与绝缘层230的内表面M4未彼此相抵,而主间隙子311与绝缘层230的内表面M4彼此相抵(图未绘示)。第一图案410a及第二图案420a的材料可包含透明材料或不透明材料。于本发明中,透明材料可例如包括氧化物、氮化物、铟锡氧化物、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或上述的组合,不透明材料例如可包含光阻材料、树脂、金属等,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5,其是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b的俯视示意图。由于图5中电子装置10b及图4中电子装置10a沿割面线A-A’的局部剖视示意图相同,故请一并参考图6。电子装置10b与电子装置10a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第一图案410b及第二图案420b的配置方式。第一图案410b包含第一挡部411a、第二挡部412a及第一连接部413a,第一连接部413a连接于第一挡部411a及第二挡部412a之间,第二图案420a包含第三挡部421a、第四挡部422a及第二连接部423a,第二连接部423a连接于第三挡部421a及第四挡部422a之间。第一挡部411a、第二挡部412a、第一连接部413a可由绝缘层230的内表面M4平行于法线方向往外一体延伸形成,而于第一挡部411a、第二挡部412a及第一连接部413a之间形成第一嵌设空间CS1,第三挡部421a、第四挡部422a及第二连接部423a可由绝缘层230的内表面M4沿着法线方向往外一体延伸形成,而于第三挡部421a、第四挡部422a及第二连接部423a之间形成第二嵌设空间CS2,第一嵌设空间CS1及第二嵌设空间CS2于俯视视角具有一矩形形状、椭圆形状或是其他合适的形状,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主间隙子311嵌设于第一嵌设空间CS1中,次间隙子312嵌设于第二嵌设空间CS2中,以此,有利于限制主间隙子311及次间隙子312沿着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位移程度。本实施例中,次间隙子312的第二高度H2小于主间隙子的311的第一高度H1(参考图2B),次间隙子312与绝缘层230的内表面M4未彼此相抵,而主间隙子311与绝缘层230的内表面M4彼此相抵(图未绘示)。第一图案410b及第二图案420b的材料可包含透明材料或不透明材料。关于电子装置10b的其他细节可参照电子装置10a。
请参照图7及图9,图7是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c的俯视示意图。图9是图7中电子装置10c沿割面线A-A’的局部剖视示意图。电子装置10c与电子装置10a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图案410c及第二图案420c的配置方式。图7中,第一挡部411c、第二挡部412c、第三挡部421c、第四挡部422c于第二方向具有较大的长度,且第一挡部411c与第四挡部422c一体连接,而于第一挡部411c及第二挡部412c之间形成第一嵌设空间CS1、于第三挡部421c及第四挡部422c之间形成第二嵌设空间CS2,第一嵌设空间CS1及第二嵌设空间CS2于俯视视角具有一矩形形状或狭长条状。此外,第一挡部411c、第二挡部412c、第三挡部421c、第四挡部422c于俯视视角具有一矩形形状或长条形状,且所述矩形形状或长条形状的一长轴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此外,第一图案410c及第二图案420c与主间隙子311、次间隙子312不重叠,第一图案410c及第二图案420c与孔洞151可至少部分重叠,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主间隙子311嵌设于第一嵌设空间CS1中,次间隙子312嵌设于第二嵌设空间CS2中,以此,有利于限制主间隙子311及次间隙子312沿着第二方向的位移程度。第一图案410c及第二图案420c的材料可包含透明材料。关于电子装置10c的其他细节可参照电子装置10a。
请参照图8,其是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d的俯视示意图。由于图8中电子装置10d及图7中电子装置10c沿割面线A-A’的局部剖视示意图相同,故请一并参考图9。电子装置10d与电子装置10c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第一图案410d及第二图案420d的配置方式。第一图案410d包含第一挡部421c、第二挡部412c及第一连接部413c,第一连接部413c连接于第一挡部411c及第二挡部412c之间,第二图案420c包含第三挡部421c、第四挡部422c及第二连接部423c,第二连接部423c连接于第三挡部421c及第四挡部422c之间。第一挡部411c、第二挡部412c、第一连接部413c可由绝缘层230的内表面M4平行于法线方向往外一体延伸形成,而于第一挡部411c、第二挡部412c及第一连接部413c之间形成第一嵌设空间CS1,第三挡部421c、第四挡部422c及第二连接部423c可由绝缘层230的内表面M4沿着法线方向往外一体延伸形成,而于第三挡部421c、第四挡部422c及第二连接部423c之间形成第二嵌设空间CS2,第一嵌设空间CS1及第二嵌设空间CS2于俯视视角具有一矩形形状、椭圆形状或是其他合适的形状,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主间隙子311嵌设于第一嵌设空间CS1中,次间隙子312嵌设于第二嵌设空间CS2中,以此,有利于限制主间隙子311及次间隙子312沿着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位移程度。第一图案410d及第二图案420d的材料可包含透明材料。关于电子装置10d的其他细节可参照电子装置10c。
请参照图10,其是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e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10的视角与图6相同。电子装置10e与电子装置10a不同之处说明如下。间隙子310包含主间隙子(图未示)及次间隙子312,主间隙子(图未示)及次间隙子312设置于对侧基板200的内表面M6,具体来说,主间隙子(图未示)及次间隙子312设置于绝缘层230的内表面M4。电子装置10e更包含绝缘层190,绝缘层190设置于绝缘层150上,具体来说,绝缘层190可设置于共享电极180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层190可以设置于共享电极180下,例如是设置于汲极144及共享电极180之间,第二图案420e的第三挡部421e及第四挡部422e由绝缘层190的顶表面M5平行于法线方向往外一体延伸形成,而于第三挡部421e及第四挡部422e之间形成第二嵌设空间CS2。类似地,第一图案(图未示)的第一挡部及第二挡部由绝缘层190的顶表面M5平行于法线方向往外一体延伸形成,而于第一挡部及第二挡部之间形成第一嵌设空间(图未示)。主间隙子嵌设于第一嵌设空间中,次间隙子312嵌设于第二嵌设空间CS2中,以此,有利于限制主间隙子及次间隙子312沿着第二方向的位移程度。本实施例中,次间隙子312的第二高度H2小于主间隙子的第一高度(图未示),次间隙子312与绝缘层190的顶表面M5未彼此相抵,而主间隙子与绝缘层190的顶表面M5彼此相抵(图未绘示),另外,当间隙子310设置于对侧基板200上时,第一高度可为主间隙子的顶表面(图未示)与对侧基板200的内表面M6沿着法线方向的最大距离。第二高度H2可为次间隙子312的顶表面M2与对侧基板200的内表面M6沿着法线方向的最大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图5的电子装置10b可更包含绝缘层190(参考图10),绝缘层190设置于绝缘层150上,例如,绝缘层190可设置于共享电极180上,间隙子310可改为设置于绝缘层230的内表面M4,且第一图案410b及第二图案420b可改为由绝缘层190的顶表面M5平行于法线方向往外一体延伸形成,可实现限制主间隙子311及次间隙子312沿着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位移程度的功效。在一些实施例中,图7的电子装置10c可更包含绝缘层190(参考图10),绝缘层190设置于绝缘层150上,例如,绝缘层190可设置于共享电极180上,间隙子310可改为设置于绝缘层230的内表面M4,且图7的第一图案410c及第二图案420c可改为由绝缘层190的顶表面M5平行于法线方向往外一体延伸形成,可实现限制主间隙子311及次间隙子312沿着第二方向的位移程度的功效。在一些实施例中,图8的电子装置10d可更包含绝缘层190(参考图10),绝缘层190设置于绝缘层150上,例如,绝缘层190可设置于共享电极180上,间隙子310可改为设置于绝缘层230的内表面M4,且第一图案410d及第二图案420d也可改为由绝缘层190的顶表面M5平行于法线方向往外一体延伸形成,亦可实现限制主间隙子311及次间隙子312沿着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位移程度的功效。
通过电子装置10a、10b、10c、10d、10e的配置,当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可降低间隙子310刮伤配向膜的几率,并可降低基板100及对侧基板200对组偏移所造成的开口率的损失,其中电子装置10b、10d的配置,可进一步控制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对组精度。由电子装置10a、10b、10c、10d、10e可知,第一图案410a、410b、410c、410d及第二图案420a、420b、420c、420d、420e可形成于既有的层别(例如绝缘层230、绝缘层190)上。以此,有利于简化第一图案410a、410b、410c、410d及第二图案420a、420b、420c、420d、420e的制程。
请参照图11及图12,图11是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f的俯视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电子装置10f沿割面线A-A’及割面线B-B’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如图11、图12所示,数据线142设置于基板100上且具有一延伸方向(例如平行方向Y),间隙子310设置于基板100与对侧基板200之间,第一图案410f设置于数据线142与间隙子310之间且沿着所述延伸方向延伸,其中第一图案410f与数据线142重叠。在本实施例中,间隙子310设置于对侧基板200的内表面M6,具体来说,间隙子310设置于绝缘层230的内表面M4,间隙子310包含主间隙子311及次间隙子312,主间隙子311具有一第一高度H1,次间隙子312具有一第二高度H2,第一高度H1大于第二高度H2,各数据线142上皆对应设置有第一图案410f,其中主间隙子311与第一图案410f彼此相抵,而次间隙子312与第一图案410f未彼此相抵。然而,本发明不以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主间隙子311的第一高度H1可等于次间隙子312的第二高度H2,而对应主间隙子311的数据线142上对应设置有第一图案410f,而使主间隙子311与第一图案410f彼此相抵,对应次间隙子312的数据线142上则未设置第一图案410f,而使次间隙子312不与第
一图案410f彼此相抵,亦即,次间隙子312与共享电极180之间可具有间隔5距离。通过第一高度H1等于第二高度H2,有利于简化间隙子310的制程。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图案410f于俯视视角具有一矩形形状或条状形状,与数据线142沿着相同方向延伸,但不以此为限。第一图案410f与开口211错开而不重叠。当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时,通过设置第一图案410f,有利于降低
间隙子310偏移时刮伤开口211的配向膜的几率,而可减少对应间隙子3100的遮光范围,进而有利于维持开口率。第一图案410f沿着第一方向具有一宽
度W3,在一些实施例中,宽度W3可小于10μm,第一图案410f上未形成配向膜,而可避免间隙子310刮伤配向膜,但不以此为限。第一图案410f的材料可包含低反射的导电材料,例如钼(Mo)、钛(Ti)、铬(Cr)或其氧化物,或
者,第一图案410f的材料可包含透明导电材料(例如ITO),当第一图案410f5的材料为包含导电材料时,第一图案410f与共享电极180电性连接可改善共
享电极180的电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图案410f的材料也可包含非导电材料,例如硅氮化物(SiNx)、硅氧化物(SiOx)或光阻材料,可减少对像素电场影响。此外,当第一图案410f的材料为包含透明材料,有利于降低因制程变
异所造成的开口率损失,当第一图案410f的材料为包含非透明材料,有利于0遮蔽金属(例如数据线142)反光。在本实施例中,数据线142沿着第一方向具
有一宽度W4,宽度W3大于宽度W4,以此,配合第一图案410f的材料包含非透明材料,有利于遮蔽数据线142的金属反射,也有利于提供较佳遮蔽混色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宽度W3可小于宽度W4,有利于减少对显示区域
的液晶排列影响。前述宽度W3可为第一图案410f左侧边缘及右侧边缘沿着5第一方向之间的距离,前述宽度W4可为数据线142左侧边缘及右侧边缘沿
着第一方向之间的距离。
请参照图13及图14,图13是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g的俯视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电子装置10g沿割面线A-A’及割面线B-B’的局部剖视示意图。电子装置10g与电子装置10f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电子装置10g的第一图案410g的配置方式。与电子装置10f相似,数据线142设置于基板100上且具有一延伸方向(例如平行方向Y),间隙子310设置于基板100与对侧基板200之间,第一图案410g设置于数据线142与间隙子310之间且沿着所述延伸方向延伸,第一图案410g与数据线142重叠。电子装置10g可更包含闸极线124设置于基板100上,其中闸极线124与数据线142交错,且闸极线124与第一图案410g重叠。在本实施例中,数据线142具有一延伸方向(例如平行方向Y),闸极线124具有一延伸方向(例如平行方向X)垂直于数据线142的延伸方向,第一图案410g沿着数据线142的延伸方向与闸极线124的延伸方向延伸,且第一图案410g同时与数据线142与闸极线124重叠。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图案410g与开口211错开而不重叠。在本实施例中,间隙子310设置于绝缘层230的内表面M4,间隙子310包含主间隙子311及次间隙子312,主间隙子311具有第一高度H1,次间隙子312具有第二高度H2,第一高度H1大于第二高度H2,其中主间隙子311与第一图案410g彼此相抵,而次间隙子312与第一图案410g未彼此相抵。然而,本发明不以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主间隙子311的第一高度H1可等于次间隙子312的第二高度H2,第一图案410g设置于数据线142与主间隙子311之间,且第一图案410g不设置于数据线142与次间隙子312之间,而使主间隙子311与第一图案410g彼此相抵、次间隙子312不与第一图案410g彼此相抵,亦即,次间隙子312与共享电极180之间可具有间隔距离。通过第一高度H1等于第二高度H2,有利于简化间隙子310的制程。
请参照图15、图16及图17,图15是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i的俯视示意图,图16是图15中电子装置10i沿割面线A-A’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17是图15中电子装置10i沿割面线B-B’的局部剖视示意图。为了简化图面,与图1相较,图15更省略了对侧基板200上的遮光层210。电子装置10i包含第一图案410i及第二图案420i,如图15所示,第一图案410i具有一长轴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例如是方向Y),且第一图案410i与闸极线124(图15中较下方的闸极线124)重叠。具体来说,第一图案410i于俯视视角具有一矩形形状,其中长轴方向是对应矩形形状的长边方向且垂直于闸极线124的延伸方向。第二图案420i具有一长轴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且第二图案420i与闸极线124(图15中较上方的闸极线124)重叠。具体来说,第二图案420i于俯视视角具有一矩形形状,其中长轴方向是对应矩形形状的长边方向且垂直于闸极线124的延伸方向。在本实施例中,间隙子310包含主间隙子311及次间隙子312,主间隙子311具有一长轴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例如是方向X),且主间隙子311与闸极线124(图15中较下方的闸极线124)重叠。次间隙子312具有一长轴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且次间隙子312与闸极线124(图15中较上方的闸极线124)重叠。具体来说,主间隙子311及次间隙子312于俯视视角具有长条形状,且所述长条形状的一长轴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此外,主间隙子311及次间隙子312于第二方向(例如是方向Y)的长度可具有变化,例如,主间隙子311对应第一图案410i处可具有较长的长度,次间隙子312对应第二图案420i处可具有较长的长度,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主间隙子311及次间隙子312可与复数个孔洞151重叠,在此,主间隙子311及次间隙子312例示为填入至少一孔洞151中,可减少漏光而可提高显示对比。如图16、图17所示,主间隙子311及次间隙子312设置于共享电极180的顶表面M7,主间隙子311具有第一高度H1,次间隙子312具有第二高度H2,第一高度H1大于第二高度H2,第一图案410i与主间隙子311重叠,第二图案420i与次间隙子312重叠,第一图案410i与主间隙子311彼此相抵,第二图案420i与次间隙子312未彼此相抵。
请参照图18、图19及图20,图18是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j的俯视示意图,图19是图18中电子装置10j沿割面线A-A’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20是图18中电子装置10j沿割面线B-B’的局部剖视示意图。电子装置10j包含绝缘层190。绝缘层190设置于绝缘层150上,其中间隙子310与绝缘层190重叠。换句话说,至少部分的绝缘层190可设置于间隙子310及绝缘层150之间。在此,绝缘层190的延伸方向与闸极线124的延伸方向平行,皆平行于第一方向(例如是方向X),绝缘层190于俯视视角具有一矩形形状或长条形状,且所述矩形形状或长条形状的一长轴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层190于第二方向(例如是方向Y)的长度可具有变化,例如,对应间隙子310处或第一图案410j或第二图案420j处可具有较长的长度,例如,绝缘层190可与图15中主间隙子311及次间隙子312的形状相似。绝缘层190与复数个孔洞151重叠,换句话说,至少部分的绝缘层190可设置于孔洞151中。在此,绝缘层190例示为填满孔洞151,可减少漏光而可提高显示对比。电子装置10j可更包含第一图案410j,间隙子310设置于第一图案410j与绝缘层190之间,且电子装置10j可更包含第二图案420j,间隙子310设置于第二图案420j与绝缘层190之间。第一图案410j沿着第一方向上具有一宽度W51,宽度W51与子像素间距P可满足下列关系式:P≤W51<3×P,第一图案420j沿着第一方向上具有一宽度W52,宽度W52与子像素间距P可满足下列关系式:P≤W52<3×P。详细来说,本实施例中,间隙子310设置于绝缘层190的顶表面M5,间隙子310包含主间隙子311及次间隙子312,主间隙子311的第一宽度W11与子像素间距P可满足下列关系式:P≤W11<3×P,次间隙子312的第一宽度W12与子像素间距P可满足下列关系式:P≤W12<3×P。主间隙子311具有一第一高度H1,次间隙子312具有一第二高度H2,第一高度H1大于第二高度H2。主间隙子311设置于第一图案410j与绝缘层190之间,次间隙子312设置于第二图案420j与绝缘层190之间。第一图案410j具有第一厚度T1,第二图案420具有第二厚度T2,第一厚度T1等于第二厚度T2。第一图案410j与主间隙子311彼此相抵,第二图案420j与次间隙子312未彼此相抵。在此第一厚度T1可为第一图案410j于法线方向的突起长度或突起高度,例如是第一图案410j相对于绝缘层230的内表面M4于法线方向的最大突起高度。前述第二厚度T2可为第二图案420j于法线方向的突起长度或突起高度,例
如是第二图案420j相对于绝缘层230的内表面M4于法线方向的最大突起高5度。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高度H1可等于第二高度H2,且第一厚度T1可大于第二厚度T2,而使第一图案410j与主间隙子311彼此相抵,第二图案420j与次间隙子312未彼此相抵。
本发明中,间隙子可为岛状或一个层别中厚度或高度较高的部分。间隙子的材料可包含有机材料(例如光阻材料)或金属材料。
0本发明中,开口率的计算方式如下:开口率=(开口211的面积/子像素11的面积)×100%。
根据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图案与主间隙子彼此相抵,有利于降低主间隙子的高度,或者,通过第一图案、第二图案形成嵌设空间供主间隙子、次
间隙子嵌设,有利于限制主间隙子及次间隙子于第一方向及/或第二方向的位5移程度,进而有利于降低基板、对侧基板对组时因对组偏移而需要增加遮光
范围的问题,当电子装置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时,并可降低刮伤配向膜的几率、减缓配向膜晕、降低配向不佳的范围,而有利于维持开口率及高解析显示装置的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0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具有复数个子像素,该电子装置包含:
一基板;
一闸极线,设置于该基板上且沿着一第一方向延伸;以及
一间隙子,设置于该闸极线上且与该闸极线重叠,其中该间隙子沿着该第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一宽度W1;
其中,该复数个子像素中的一个沿着该第一方向上具有一子像素间距P,该第一宽度W1与该子像素间距P满足下列关系式:P≤W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宽度W1与该子像素间距P满足下列关系式:
P≤W1<3×P。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还包含:
一对侧基板,与该基板对应设置,其中该间隙子包含一主间隙子以及一次间隙子,该主间隙子与该次间隙子设置于该基板上且位于该基板与该对侧基板之间,该主间隙子具有一第一高度,该次间隙子具有一第二高度,该第一高度大于该第二高度;
一第一图案,设置于该对侧基板与该主间隙子之间;以及
一第二图案,设置于该对侧基板与该次间隙子之间;
其中该第一图案具有一第一厚度,该第二图案具有一第二厚度,该第一厚度与该第二厚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还包含:
一彩色滤光层,设置于该第一图案与该对侧基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间隙子与该第一图案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该次间隙子与该第二图案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小于该第二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间隙子具有一长轴方向平行于该第一方向,且该主间隙子与该闸极线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间隙子沿着垂直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上具有一第二宽度W2,该第一图案沿着该第二方向相对于该主间隙子具有一突出距离PD,该第二宽度W2与该突出距离PD满足下列关系式:PD>0.05×W2。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图案具有一第一面积A1,该第一图案与该主间隙子具有一重叠面积AA,该第一面积A1与该重叠面积AA满足下列关系式:AA>0.05×A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包含一虚拟现实电子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还包含:
一驱动元件,设置于该基板上;
一第一绝缘层,设置于该驱动元件上,其中该第一绝缘层具有一孔洞;以及
一像素电极,设置于该第一绝缘层上;
其中该像素电极透过该孔洞与该驱动元件电性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还包含:
一第二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一绝缘层上,且至少部分的该第二绝缘层设置于该孔洞中,其中该至少部分的该第二绝缘层设置于该间隙子与该第一绝缘层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还包含:
一第一图案,其中该间隙子设置于该第一图案与该第二绝缘层之间。
13.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包含:
一基板;
一数据线,设置于该基板上且具有一延伸方向;
一对侧基板,与该基板对应设置;
一间隙子,设置于该基板与该对侧基板之间;以及
一第一图案,设置于该数据线与该间隙子之间且沿着该延伸方向延伸,其中该第一图案与该数据线重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还包含:
一闸极线,设置于该基板上,其中该闸极线与该数据线交错,且该第一图案与该闸极线重叠。
CN202310011886.9A 2022-04-12 2023-01-05 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69090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3164218.2A EP4261604A3 (en) 2022-04-12 2023-03-27 Electronic device
US18/127,641 US20230324748A1 (en) 2022-04-12 2023-03-28 Electronic device
KR1020230043694A KR20230146454A (ko) 2022-04-12 2023-04-03 전자 장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263329896P 2022-04-12 2022-04-12
US63/329,896 2022-04-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09060A true CN116909060A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53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11886.9A Pending CN116909060A (zh) 2022-04-12 2023-01-05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09060A (zh)
TW (1) TW202340829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0829A (zh) 2023-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9253B (zh) 顯示裝置
CN111627967B (zh) 显示设备
US2022029155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2007025674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US10957718B2 (en) Pixel structure
US10877307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289044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200321356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6909060A (zh) 电子装置
EP4261604A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1006620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nic device
US1060611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21039703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JP482428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用基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US2024019469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1522178B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1190686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3003334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4002176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3039343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4000656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170126552A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 기판
CN118173607A (zh) 电子装置
CN113820890A (zh) 电子装置
CN114333563A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