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00888A - 研磨工具 - Google Patents

研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00888A
CN116900888A CN202310130060.4A CN202310130060A CN116900888A CN 116900888 A CN116900888 A CN 116900888A CN 202310130060 A CN202310130060 A CN 202310130060A CN 116900888 A CN116900888 A CN 1169008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wiring
housing
shell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3006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沼田文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900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008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9/00Measuring or gauging equipment for controlling the feed movement of the grinding tool or work; Arrangements of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equipment, e.g. for indicating the start of the grinding operation
    • B24B49/10Measuring or gauging equipment for controlling the feed movement of the grinding tool or work; Arrangements of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equipment, e.g. for indicating the start of the grinding operation involving electrical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3/00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3/02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rotating grinding too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3/00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3/02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rotating grinding too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3/028Angle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55/00Safety devic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machines; Accessories fitted to grinding or polishing machines for keeping tools or parts of the machine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研磨工具。研磨机(1)包括壳体(2)、主轴、控制器、把手安装部和把手检测机构,壳体收容电机(6)且沿前后方向延伸;主轴从壳体的前部突出且通过电机(6)的驱动来进行旋转,能在突出端部上安装顶端工具;控制器对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把手安装部被设置于壳体的前部,能用于拆装侧把手;把手检测机构对侧把手相对于把手安装部的安装状态进行电检测,壳体具有筒状的内壳体(3)和筒状的外壳体(5),内壳体收容电机,外壳体覆盖内壳体(3)的外侧且比内壳体更向后方延伸,用于电连接控制器与把手检测机构的第1配线(90)、第2配线(91)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穿过。据此,能易于进行辅助把手的检测机构与控制器的配线。

Description

研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研磨机等研磨工具(grinding tool)。另外,本发明中的“研磨(grinding)”是包括“抛光(polishing)”的概念。
背景技术
在作为研磨工具的一例的研磨机(grinder)中,使主轴(spindle)从收容电机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壳体(housing)的前部向下方突出,在主轴的下端安装有圆盘状砂轮等顶端工具。据此,能够通过与主轴一起旋转的顶端工具进行被加工件的抛光作业等。
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在研磨机中,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壳体的后部成为主把手,在壳体的前部侧面上,侧把手(辅助把手)能够以选择左右中的任一方的方式进行安装。作业者通过用一只手把持壳体的后部且用另一只手把持侧把手来对研磨机进行操作。
在该研磨机中,为了防止因顶端工具从被加工件受到的反作用力而产生使研磨机摆动的反冲(kick back),设置有对辅助把手的安装进行电检测的把手检测机构。控制器在没有从把手检测机构得到检测信号的情况下,即使开关被接通也不会使电机驱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20-199590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控制器有时在壳体内被配置于电机的后方。在此情况下,在设置于壳体前部的辅助把手的安装部与壳体后部的控制器之间进行将二者相连接的配线,难以避开电机、风扇来进行配线。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易于进行辅助把手的检测机构与控制器之间的配线(布线)的研磨工具。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为一种研磨工具,包括壳体、主轴、控制器、把手安装部和把手检测机构,其中,
所述壳体收容电机且沿前后方向延伸;
所述主轴从壳体的前部突出且通过电机的驱动来进行旋转,能够在突出端部上安装顶端工具;
所述控制器对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
所述把手安装部被设置于壳体的前部,能用于拆装辅助把手;
所述把手检测机构对辅助把手相对于把手安装部的安装状态进行电检测。
并且,其特征在于,壳体至少具有筒状的内壳体和筒状的外壳体,其中,所述内壳体用于收容电机;所述外壳体覆盖内壳体的外侧且比内壳体更向后方延伸,
用于电连接控制器与把手检测机构的配线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穿过。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避开电机等易于进行把手检测机构与控制器之间的配线。
附图说明
图1是研磨机的立体图。
图2是研磨机的俯视图。
图3是研磨机的左视图。
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2的B-B放大剖视图。
图6是图2的C-C放大剖视图。
图7是图3的D-D剖视图。
图8是从左侧观察把手安装部和把手检测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从右侧观察把手检测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左侧的对开壳体的立体图。
图11是省略了外壳体的研磨机的从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12是省略了外壳体的研磨机的仰视图。
图13是省略外壳体来表示配线的变更例的研磨机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研磨机;2:壳体;3:内壳体;4:齿轮壳体;5:外壳体;6:电机;7:输出轴;14:主轴;19:顶端工具;25:主体部;26:主手柄部;28:开关;29:开关操作杆;42:控制器;43:控制电路基板;45:把手安装部;46:把手检测机构;50:侧把手;51:手柄部;52:螺栓;54:螺纹部;60:承接面;61:第1螺纹孔;63:伸出部;65:承接凹部;69:引出孔;70:压力传感器;71:按压橡胶;72:可动板;73:外罩;77:凹部;78:突部;80:内销;81:外销;87:螺钉;90:第1配线;91:第2配线;92:第1突条;93:第2突条;95:引导槽;S:筒状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可以为,外壳体由树脂制成,把手安装部与外壳体一体化设置。
根据该结构,使电机等的振动不易向侧把手传递。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可以为,把手安装部设置有多个,各把手安装部的各把手检测机构彼此通过第1配线相互连接,与第1配线连接的1条第2配线与控制器相连接。
根据该结构,能够简化控制器与把手检测机构之间的配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可以为,内壳体通过弹性部件被保持于外壳体内。
根据该结构,能够减轻从内壳体向外壳体传递的振动,不会使把持外壳体的作业者的使用感降低。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可以为,在内壳体的外表面和/或外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配线的引导部。
根据该结构,使从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穿过的配线的走线变得容易。
[实施例]
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表示作为研磨工具的一例的研磨机的立体图。图2是研磨机的俯视图。图3是研磨机的左视图。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
研磨机1的壳体2沿前后方向延伸。壳体2具有内壳体3、齿轮壳体4和外壳体5。内壳体3和外壳体5由树脂制成,齿轮壳体4由金属制成。
内壳体3呈筒状,用于收容电机6(在此为换向器电机)。电机6以输出轴7朝向前后方向的方式被保持于内壳体3内。
齿轮壳体4隔着齿轮壳体罩8被从前方螺纹紧固于内壳体3。在齿轮壳体4的前表面形成有与内壳体3内连通的多个排气口9、9......。输出轴7的前部贯穿齿轮壳体罩8向齿轮壳体4内突出。在齿轮壳体罩8上设置有用于支承输出轴7的轴承10。在齿轮壳体罩8的后方且在输出轴7上固定有风扇11。
在齿轮壳体4内且在输出轴7的前端设置有锥齿轮12。在齿轮壳体4的下部组装有轴承箱13。在齿轮壳体4与轴承箱13的内部沿上下方向设置有主轴14。主轴14在上部具有锥齿轮15。锥齿轮15与输出轴7的锥齿轮12啮合。
主轴14通过被保持于齿轮壳体4内和轴承箱13内的上轴承16、下轴承16来轴支承。主轴14的下端从轴承箱13向下方突出。在主轴14的下端,通过内凸缘17和锁紧螺母18能够安装顶端工具19(例如圆盘状砂轮)。在轴承箱13上安装有覆盖顶端工具19的后部上侧和后侧的轮罩20。
外壳体5呈筒状,通过从左右方向螺纹紧固左右一对对开壳体5a、5b而构成。外壳体5具有前侧的主体部25和后侧的主手柄部26。在主体部25的后部且在左右的侧面上形成有多个进气口27、27......。主手柄部26的直径比主体部25小,且一边从比主体部25的轴线向上侧偏心的位置向下方倾斜一边向后方延伸。主手柄部26具有开关28和开关操作杆29。开关操作杆29能够以后端为支点上下摆动,通过向上方的压入操作而使开关28接通。在主手柄部26的后端连接有电源线30。
主体部25的前部通过橡胶套筒31同轴地保持内壳体3。在主体部25的前侧,设置有外装于橡胶套筒31的金属制的固定环32。外壳体5通过在固定环32上螺纹紧固后述的伸出部63而与固定环32连接。
在内壳体3的后部一体地形成有轴承保持部33。从换向器向后方突出的输出轴7由被保持于轴承保持部33的轴承34支承。在轴承保持部33的上下设置有一对支承突起35、35。支承突起35、35在与输出轴7的轴线正交的上下方向上同轴配置。在各支承突起35上分别覆盖有橡胶帽36。在左右的对开壳体5a、5b的内表面上,也如图10所示,在上下设置有向左右方向的中央侧突出且在中央保持上下的橡胶帽36、36的保持部37、37。据此,内壳体3通过前侧的橡胶套筒31和后侧的橡胶帽36、36被弹性支承于外壳体5内。在该状态下,在内壳体3与外壳体5之间,如图6所示,沿整周形成有筒状空间S。
输出轴7的后端以贯穿轴承保持部33的方式向后方延伸。在输出轴7的后端固定有制动鼓38。在主体部25内且在制动鼓38的左右两侧,如图7所示,设置有一对制动臂39、39。制动臂39、39被支承为能够以上端为支点向左右摆动。制动臂39、39具有与制动鼓38的外周面相向的制动片40、40,且向制动鼓38侧施力。
制动臂39、39通过连杆机构41而与开关操作杆29的摆动联动。在开关28为断开状态的开关操作杆29的下限位置,制动鼓38被制动臂39、39的制动片40、40按压。据此,制动鼓38和输出轴7的旋转被限制。在将开关操作杆29从该位置向上方压入而对开关28进行接通操作时,制动臂39、39通过连杆机构41进行扩展动作,从而解除制动片40、40对制动鼓38的按压。据此,制动鼓38和输出轴7的旋转被允许。
在制动鼓38的后方且在主体部25内配置有控制器42。控制器42在左右方向的中央被呈纵向保持。控制器42在内部具有搭载有微型计算机、存储器等的控制电路基板43。在控制电路基板43的前表面上侧设置有调整拨盘44。如图1至图4所示,调整拨盘44的上部在外壳体5的上方露出。通过调整拨盘44的旋转操作,能够调整电机6的转速。
在壳体2的前部左右设置有把手安装部45和把手检测机构(以下,称为“检测机构”)46,所述把手安装部45能够拆装侧把手50;所述把手检测机构46对侧把手50相对于把手安装部45的安装状态进行检测。下面,对其细节进行说明。但是,由于把手安装部45和检测机构46为左右对称,因此主要说明左侧的把手安装部45和检测机构46。
图8是从左侧观察安装部和检测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9是从右侧观察检测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首先,也如图5所示,侧把手50具有手柄部51和螺栓52。手柄部51呈直线状延伸,在端部具有凸缘53。螺栓52被保持于手柄部51的中心且其螺纹部54从凸缘53的中心突出。在凸缘53的中心形成有除了螺纹部54的顶端以外覆盖其周围的凸台部55。在凸台部55的周围固定有抵接板56。抵接板56呈同轴地围绕凸台部55的圆盘状,端面形成于比凸台部55的端面低的位置(靠近凸缘53的位置)且使凸台部55的顶端露出。
在固定环32的左右侧面形成有承接面60。承接面60形成为由前后和上下方向规定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平面。在承接面6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突设有把手安装部45。把手安装部45形成向左侧突出的圆柱形状。在把手安装部45的中心,沿径向贯穿固定环32的第1螺纹孔61在左右方向上形成。通过侧把手50的螺纹部54拧入第1螺纹孔61,侧把手50被同轴地安装于把手安装部45。如图5所示,螺纹部54能够被拧入到凸台部55的端面与把手安装部45的端面抵接。
在承接面60上,在第1螺纹孔61的上下,以与第1螺纹孔61平行的方式形成有直径比第1螺纹孔61小的第2螺纹孔62、62。
在此,由于在金属制的固定环32的内侧配置有橡胶套筒31,因此能够实现安装于把手安装部45的侧把手50与内部的电机6等之间的绝缘。
在外壳体5的前端设置有左右一对伸出部63。伸出部63形成为在从外壳体5的前端向左右外侧伸出之后在固定环32的承接面60、60的左右外侧向前方突出的板状。伸出部63的前部侧视观察时呈半圆状。在伸出部63上,形成有沿左右方向贯穿伸出部63的筒部64。筒部64位于半圆状的中心。在筒部64的左端部能够嵌合侧把手50的凸台部55。
在伸出部63的左侧面,侧视观察时呈圆形的承接凹部65与筒部64同心地形成。在筒部64的上下且在承接凹部65上形成有沿左右方向贯穿伸出部63的小筒部66、66。小筒部66、66在设置于固定环32的承接面60的第2螺纹孔62、62的左外侧位于呈同轴的位置。在比筒部64靠后侧且在承接凹部65的外周形成有3个肋67、67......。各肋67在以筒部64为中心的同心圆上,沿周向隔开间隔形成为圆弧状。在伸出部63的前部的上下两个部位和伸出部63的后部中的上下方向的中心分别形成有缺口部68。在肋67的外侧且在伸出部63的后侧下部,形成有沿左右方向贯穿的引出孔69。
检测机构46设置于伸出部63。检测机构46具有压力传感器70、按压橡胶71、可动板72和外罩73。
压力传感器70为电阻值根据厚度方向的载荷而变化的片状。压力传感器70在侧视观察时呈环状,以使筒部64贯穿其中心的方式配置于承接凹部65的底面。在压力传感器70的上下外周形成有用于避免其与小筒部66、66相干涉的缺口74、74。从外壳体5内贯穿引出孔69且向伸出部63的左外侧引出的第1配线90与压力传感器70电连接。
按压橡胶71在肋67的内侧且从左侧重叠于压力传感器70。按压橡胶71呈被筒部64贯穿其中的圆盘状。在按压橡胶71的外周,形成有从内侧卡止于伸出部63的缺口部68、68......的3个突部75、75......。在按压橡胶71的上下外周形成有用于避免其与小筒部66、66相干涉的半圆状的内避让部76、76。在按压橡胶71的左侧面且在突部75、75......的径向内侧形成有凹部77、77......。凹部77、77......沿按压橡胶71的周向呈等间隔配置。在按压橡胶71的右侧面形成有位于凹部77、77......的背侧的凸部78、78......。
可动板72配置在肋67的内侧且位于按压橡胶71的左外侧。可动板72呈被筒部64贯穿其中的圆盘状。在可动板72的上下外周形成有用于避免其与小筒部66、66相干涉的半圆状的外避让部79、79。在可动板72的左右两面,内销80、80......和外销81、81......相互同轴地设置。内销80和外销81沿周向隔开等间隔地配置。内销80、80......分别位于按压橡胶71的凹部77、77......的外侧。
外罩73在侧视观察时与伸出部63成为相同形状。在外罩73的前部和后端的右侧面上,分别形成有与伸出部63的缺口部68、68......对应的卡止突起82、82......。在外罩73的前部形成有在伸出部63的筒部64的左侧与其呈同轴的圆孔83。侧把手50的凸台部55能够贯穿圆孔83。在圆孔83的上下凹设有一对承接座84、84。在各承接座84上分别形成有通孔85。各通孔85在伸出部63的小筒部66的左侧与其呈同轴地配置。在外罩73上形成有用于可动板72的外销81、81......分别贯穿其中的3个小孔86、86......。
检测机构46在承接凹部65上依次设置压力传感器70、按压橡胶71、可动板72。然后,从最外侧覆盖外罩73,使2个螺钉87、87从左外侧贯穿通孔85、85和伸出部63的小筒部66、66,并将其拧入承接面60的第2螺纹孔62、62。于是,把手安装部45被一体地固定于外壳体5的伸出部63。
而且,压力传感器70通过小筒部66与缺口74的卡合而在承接凹部65的底面上实现止转。按压橡胶71通过小筒部66与内避让部76的卡合和突部75与缺口部68的卡合而在承接凹部65内实现止转,使凸部78抵接于压力传感器70。可动板72被收容于按压橡胶71与外罩73之间且能够向左右方向移动。但是,可动板72在使各内销80抵接于按压橡胶71的各凹部77的状态下,利用按压橡胶71的弹性,如图7的右侧的检测机构46所示那样,对各外销81进行施力,使其位于从外罩73的各小孔86向外侧突出的最外侧位置。
压力传感器70与控制器42的控制电路基板43电连接。如图11和图12所示,左右的压力传感器70、70彼此通过由多个信号线构成的第1配线90相互电连接。由多个信号线构成的第2配线91与第1配线90电连接。第2配线91与控制电路基板43连接。
第1配线90和第2配线91被配线于内壳体3与外壳体5之间的筒状空间S内。
首先,在筒状空间S内,在左侧的对开壳体5a的前部内表面上,如图6和图10所示,突设有一对平行的第1突条92、92。第1突条92、92以左侧的伸出部63的引出孔69的后方为上端沿对开壳体5a的周向延伸至对开壳体5a的下端。
在对开壳体5a的内表面突设有一对平行的第2突条93、93。第2突条93、93在橡胶帽36的保持部37的前侧从对开壳体5a的下侧内表面附近沿周向竖起后,沿轴线方向朝向前方延伸,在左侧的伸出部63的引出孔69的后侧与第1突条92、92的上端相连。在各突条92、93上,沿伸长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向相互的突条92、93侧突出的多个突起94、94.....被设置在相互相向的位置上。
另外,在橡胶套筒31的后部且在右侧的下表面形成有引导槽95,该引导槽95从左右方向的中央的后端向前方右侧形成为倾斜状,在此之后沿周向朝右侧延伸。
第1配线90的两端分别贯穿左右伸出部63的引出孔69且被向伸出部63的左右外侧引出,在承接凹部65内分别与压力传感器70电连接。在筒状空间S内,第1配线90的中间部的右侧与橡胶套筒31的引导槽95嵌合而被保持,并且左侧被保持于对开壳体5a的第1突条92、92之间。
从控制电路基板43引出的第2配线91在筒状空间S内被保持于第2突条93、93之间,在该状态下,沿第2突条93、93向前方走线。然后,第2配线91在左侧的引出孔69的后方与第1配线90连接。
在如以上这样构成的研磨机1中,当从电源线30接通电源时,控制电路基板43的微型计算机通过第1配线90和第2配线91始终监视左右检测机构46、46中的压力传感器70、70的电阻值(载荷检测信号),并与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
在侧把手50未安装在左右任一方的把手安装部45、45的状态下,压力传感器70、70的电阻值均不超过阈值。据此,即使在该状态下对开关操作杆29进行压入操作而接通开关28,微型计算机也不会使电机6驱动。
另一方面,当侧把手50的螺纹部54拧入左右任一方的把手安装部45、45时,凸台部55抵接于把手安装部45。在该状态下,在外罩73的左右侧面与侧把手50的抵接板56的端面之间,形成有比外销81从外罩73突出的突出量小的间隙。据此,与抵接板56的端面抵接的各外销81成为能被按压的状态,从而可动板72向左右内侧移动。
于是,可动板72的各内销80对按压橡胶71的各凹部77进行按压。因此,各凹部77的背侧的各凸部78对压力传感器70进行按压。当压力传感器70被按压时电阻值发生变化,作为载荷检测信号被输入至控制电路基板43。当微型计算机确认到所输入的电阻值超过阈值时,判断为安装了侧把手50。
在该状态下,对开关操作杆29进行压入操作而使开关28接通。于是,微型计算机向电机6供给驱动电功率。如上所述,由于随着开关操作杆29的压入而对制动鼓38进行的制动被解除,因此输出轴7与制动鼓38一起旋转。输出轴7的旋转通过锥齿轮12、15被传递至主轴14。据此,顶端工具19进行旋转。作业者能够用一只手把持主手柄部26,用另一只手把持侧把手50的手柄部51进行顶端工具19对被加工件的研磨等。
这样,上述实施例的研磨机1包括壳体2、主轴14、控制器42、把手安装部45和检测机构46,其中,所述壳体2收容电机6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主轴14从壳体2的前部突出且通过电机6的驱动来进行旋转,能够在突出端部上安装顶端工具;所述控制器42对电机6的驱动进行控制;所述把手安装部45被设置于壳体2的前部,能用于拆装侧把手50(辅助把手的一例);所述检测机构46对侧把手50相对于把手安装部45的安装状态进行电检测。
并且,壳体2至少具有筒状的内壳体3和筒状的外壳体5,所述内壳体3用于收容电机6;所述外壳体5覆盖内壳体3的外侧且比内壳体3更向后方延伸,在内壳体3与外壳体5之间穿过用于对控制器42与检测机构46进行电连接的第1配线90、第2配线91(配线的一例)。
根据该结构,能够避开电机6、风扇11易于进行检测机构46与控制器42的配线。
外壳体5由树脂制成,把手安装部45与外壳体5一体化设置。
据此,使电机6等的振动不易向侧把手50传递。
把手安装部45设置有2个,各把手安装部45的各检测机构46、46彼此通过第1配线90相互连接,与第1配线90连接的1条第2配线91与控制器42连接。
据此,能够简化控制器42与检测机构46之间的配线。
内壳体3通过橡胶套筒31(弹性部件的一例)被保持于外壳体5内。
据此,能够减轻从内壳体3向外壳体5传递的振动,不会使把持主手柄部26的作业者的使用感降低。
在外壳体5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引导第1配线90、第2配线91的第1突条92、第2突条93(引导部的一例)。
据此,使从内壳体3与外壳体5之间穿过的第1配线90、第2配线91的走线变得容易。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变更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用第1配线来连接左右压力传感器,用1条第2配线将第1配线与控制器连接。配线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3所示,也可以将分别与左右检测机构46、46的压力传感器70、70连接的第1配线90、90直接向后方走线而与控制器42连接。
这样,如果将各检测机构46分别通过各自的第1配线90与控制器42连接,则在一方的配线90断路等的情况下,即使另一方的配线90没有问题,控制器42也能够判断为双方均未安装把手。
在此情况下,可以在右侧的对开壳体5b上也设置第2突条93、93来进行配线90的引导。
配线的引导部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突条。突条的方式、位置可以适当变更。突条可以改变其高度,也可以断续地设置。设置于突条的突起的形状、位置也可以变更。突起也可以省略。
配线的引导部不限于突条。例如,也可以在外壳体的内表面上设置引导槽等。
配线的引导部也可以设置于内壳体的外表面而不是外壳体的内表面。也可以在外壳体的内表面和内壳体的外表面上分别设置引导部来引导配线。
配线也可以从上侧、旁侧穿过而不是从筒状空间的下侧穿过。
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也可以不是筒状空间。也可以局部地形成沿轴线方向贯穿的空间,只要能够在检测机构与控制器之间进行配线的走线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和变更例中均也可以设置在配线断路等时告知异常的告知机构。
检测机构不限于采用1个片状的压力传感器的上述实施例。例如也可以对可动板的每个内销设置分别独立的压力传感器。在此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的一部分(例如2个)的电阻值超过阈值而不是全部来判断为安装有侧把手。内销和压力传感器的数量可以适当增减。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检测机构来检测侧把手的安装,但检测机构也可以检测手柄部的把持。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如上述那样设置多个压力传感器,根据一部分压力传感器的电阻值随着侧把手的倾斜而变化,判断为把持手柄部。
但是,检测机构不限于使用压力传感器。例如,如前面所示的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也可以为使用位置随着侧把手的安装而变化的检测板和对检测板的位置进行检测的光断续器的机构。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未安装侧把手的情况下,即使接通开关,控制器也禁止电机的驱动,但不限于此。例如在未安装侧把手的情况下,当接通开关时,控制器也可以向电机供给比通常小的驱动电功率来驱动电机。这是因为顶端工具从被加工件受到的反作用力减少而不易发生反冲,即使只把持主手柄部就能够作业也没有问题。
把手安装部不限于上述实施例那样隔着固定环间接地设置于外壳体。把手安装部也可以直接设置于外壳体、齿轮壳体。辅助把手也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侧把手,手柄部的形状等能够适当变更。辅助把手也可以采用拧入的连接结构以外的结构。
内壳体和外壳体的结构也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外壳体也可以不是对开结构。内壳体也可以是对开结构。
由外壳体对内壳体的弹性支承也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可以变更橡胶套筒的长度,也可以沿轴线方向配置多个短橡胶环。也可以省略弹性支承。
研磨机也可以是使用电池组的DC工具,而不是使用商用电源的AC工具。电机也可以是无刷电机。
本发明的研磨工具不限于研磨机。例如,抛光机(polisher)、砂光机(sander)等其他研磨/抛光工具等也能够适用本发明。据此,把手安装部不限于左右一对的方式。把手安装部可以仅设置在左右任一侧,也可以设置在3个部位以上。

Claims (6)

1.一种研磨工具,包括壳体、主轴、控制器、把手安装部和把手检测机构,其中,
所述壳体收容电机且沿前后方向延伸;
所述主轴从所述壳体的前部突出且通过所述电机的驱动来进行旋转,能够在突出端部上安装顶端工具;
所述控制器对所述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
所述把手安装部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部,能用于拆装辅助把手;
所述把手检测机构对所述辅助把手相对于所述把手安装部的安装状态进行电检测,
所述研磨工具的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至少具有筒状的内壳体和筒状的外壳体,其中,所述内壳体用于收容所述电机;所述外壳体覆盖所述内壳体的外侧且比所述内壳体更向后方延伸,
用于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把手检测机构的配线在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穿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体由树脂制成,所述把手安装部与所述外壳体一体化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研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安装部设置有多个,各所述把手安装部的各所述把手检测机构彼此通过第1配线相互连接,与所述第1配线连接的1条第2配线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研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安装部设置有多个,各所述把手安装部的各所述把手检测机构分别通过各自的所述配线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研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体通过弹性部件被保持于所述外壳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研磨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壳体的外表面和/或所述外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所述配线的引导部。
CN202310130060.4A 2022-04-19 2023-02-17 研磨工具 Pending CN1169008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69015A JP2023158943A (ja) 2022-04-19 2022-04-19 研削工具
JP2022-069015 2022-04-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00888A true CN116900888A (zh) 2023-10-20

Family

ID=88191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30060.4A Pending CN116900888A (zh) 2022-04-19 2023-02-17 研磨工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30808A1 (zh)
JP (1) JP2023158943A (zh)
CN (1) CN116900888A (zh)
DE (1) DE10202310729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50523B2 (ja) 2019-06-10 2023-09-26 株式会社マキタ 動力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30808A1 (en) 2023-10-19
JP2023158943A (ja) 2023-10-31
DE102023107297A1 (de) 2023-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60792B2 (en) Hand tool comprising a sensor for emitting a signal when the tool attachment is replaced
CN112059855B (zh) 动力工具
US11396078B2 (en) Grinder
JPH0579466B2 (zh)
KR20070110477A (ko) 각 연삭기
CN112018929B (zh) 轮内马达单元和电动车辆
CN116900888A (zh) 研磨工具
JP5492498B2 (ja) 乗物の車輪のバランスを調整するバランス調整機
CN117381612A (zh) 磨削工具
CN215433444U (zh) 螺丝紧固工具
JP4762634B2 (ja) 電動式小型車両
JP7360062B2 (ja) 作業機
JP2020199627A (ja) グラインダ
CN115922514A (zh) 动力工具
JP7402737B2 (ja) 工具
CN113941951A (zh) 便携式研磨机
CN112638591A (zh) 电动工具
US20220234161A1 (en) Rotary tool
JP2022186175A (ja) 作業機
JP7335936B2 (ja) 工具システム及びマーカホルダ
US20230023204A1 (en) Electric tool
EP4238729A1 (en) Work machine
JP2021109305A (ja) グラインダ
JP4758121B2 (ja) ラックピニオン式舵取装置及び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24076275A (ja) 電動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