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59855B - 动力工具 - Google Patents

动力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59855B
CN112059855B CN202010265996.4A CN202010265996A CN112059855B CN 112059855 B CN112059855 B CN 112059855B CN 202010265996 A CN202010265996 A CN 202010265996A CN 112059855 B CN112059855 B CN 1120598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detection
housing
power tool
detection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6599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59855A (zh
Inventor
沼田文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059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598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598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598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 B25F5/025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with torque reaction bars for rotary tools
    • B25F5/026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with torque reaction bars for rotary tools in the form of an auxiliary hand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3/00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3/005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o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3/00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3/02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rotating grinding too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1/00Component parts such as frames, beds, carriages, headstocks
    • B24B41/007Weight compensation;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Vibration dam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9/00Measuring or gauging equipment for controlling the feed movement of the grinding tool or work; Arrangements of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equipment, e.g. for indicating the start of the grinding operation
    • B24B49/12Measuring or gauging equipment for controlling the feed movement of the grinding tool or work; Arrangements of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equipment, e.g. for indicating the start of the grinding operation involving optical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55/00Safety devic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machines; Accessories fitted to grinding or polishing machines for keeping tools or parts of the machine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7/00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 B24B47/10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for rotating or reciprocating working-spindles carrying grinding wheels or workpieces
    • B24B47/12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for rotating or reciprocating working-spindles carrying grinding wheels or workpieces by mechanical gearing or electric pow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 Constituent Portions Of Griding Lathes, Driving, Sensing And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工具。研磨机(1)具有内壳体(3)、主轴(6)和外壳体(2),其中,所述内壳体(3)收装无刷马达(4);所述主轴(6)由无刷马达(4)进行驱动;所述外壳体(2)在内侧配置内壳体(3),并且一体设置有后筒部(8),内壳体(3)经由筒状橡胶(80)(弹性体)被保持于外壳体(2),另一方面,在外壳体(2)设置有手柄安装部(83)和用于检测侧手柄(25)的安装的手柄检测机构(86)。据此,能够具有耐用性和可靠性高而并不受振动的影响的手柄检测机构。

Description

动力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壳体上设置有主手柄和辅助用的侧手柄的研磨机(grinder)等动力工具。
背景技术
例如还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在研磨机中,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壳体的后部成为主手柄,能够选择左右任一侧将辅助用的侧手柄安装于壳体的前部。作业人员通过用一只手握持壳体的后部,用另一只手握持侧手柄来操作研磨机进行研磨作业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518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这种动力工具中,虽然可以考虑设置用于检测侧手柄的安装的检测机构,以使得若未安装侧手柄则电动工具无法起动,但是若将检测机构直接设置于壳体,则存在由于受到作业中产生的振动的影响而耐用性下降或引起误动作的担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耐用性和可靠性高而并不受振动的影响的手柄检测机构的动力工具。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是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内壳体、最终输出轴和外壳体,其中,所述内壳体收装马达;所述最终输出轴由马达进行驱动;所述外壳体在内侧配置内壳体,并且一体设置有手柄,内壳体经由弹性体被保持于外壳体,另一方面,在外壳体设置有侧手柄的安装部和用于检测侧手柄的安装的手柄检测机构。
在技术方案1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的特征在于,手柄检测机构与侧手柄的安装动作联动来检测侧手柄的安装。
在技术方案1或2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的特征在于,手柄检测机构被设置于多个部位。
在技术方案3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的特征在于,手柄检测机构被设置于外壳体的左右两侧。
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的特征在于,内壳体经由与最终输出轴平行的连结轴而被连结于外壳体。
在技术方案1至5中任一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的特征在于,手柄检测机构是非接触式的检测机构。
在技术方案1至6中任一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的特征在于,手柄检测机构具有在安装侧手柄时侧手柄所抵接的检测部件,所述检测部件能够通过前侧的支点摆动,在检测部件的后部设置有通过侧手柄抵接而摆动的检测部件的检测部,在支点和检测部之间设置有侧手柄的承受部。
在技术方案7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的特征在于,检测部被防尘罩覆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内壳体经由弹性体被保持于外壳体,在外壳体设置有侧手柄的安装部和手柄检测机构。即,手柄检测机构被设置于外壳体,所述外壳体通过弹性体而与作为振动源的马达、最终输出轴隔离振动。据此,能够得到具有耐用性和可靠性高而并不受振动的影响的手柄检测机构的动力工具。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除了上述效果之外,由于手柄检测机构与侧手柄的安装动作联动来检测侧手柄的安装,因此,即使设置手柄检测机构,也不需要与检测有关的多余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除了上述效果之外,由于手柄检测机构被设置于多个部位,因此能够按照多个手柄的安装部的每个单独地检测侧手柄的安装。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除了上述效果之外,由于手柄检测机构被设置于外壳体的左右两侧,因此能够匹配左右的侧手柄的安装部来检测侧手柄的安装。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除了上述效果之外,由于内壳体经由与最终输出轴平行的连结轴而被连结于外壳体,因此,能够有效减轻在马达起动时、向最终输出轴施加负荷时的反作用力传递给作业人员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除了上述效果之外,由于手柄检测机构为非接触式检测机构,因此不容易发生粉尘等异物造成的故障或误检测,能够期待提高耐用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除了上述效果之外,手柄检测机构具有在安装侧手柄时侧手柄所抵接的检测部件,所述检测部件能够通过前侧的支点摆动,在检测部件的后部设置有通过侧手柄抵接而摆动的检测部件的检测部,在支点和检测部之间设置有侧手柄的承受部,因此,能够可靠地使检测部件与侧手柄的安装动作同时摆动并由检测部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除了上述效果之外,由于检测部被防尘罩覆盖,因此能够有效防止粉尘等异物的侵入,从而提高检测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研磨机的立体图。
图2是研磨机的俯视图。
图3是研磨机的左视图。
图4是研磨机的中央纵剖视图。
图5是图4的A-A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6的(A)是图4的B-B放大剖视图,图6的(B)是图4的C-C放大剖视图。
图7的(A)是图4的D-D放大剖视图,图7的(B)是图4的E-E放大剖视图。
图8的(A)是图4的F-F放大剖视图,图8的(B)是图5的G-G放大剖视图。
图9是表示内壳体和无刷马达的保持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手柄检测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充电式研磨机;2:外壳体;3:内壳体;4:无刷马达;5:齿轮壳体;6:主轴;7:前筒部;8:后筒部;9:电池安装部;10:大径部;11:电池组;20:控制器;25:侧手柄;26:螺纹部;30:锥部;31:扩展部;32:定子;33:转子;50:轴承承托;51:轴承保持部;53:连结部;61:锁定环;65:旋转轴;75:连结杆;76:连结杆承受部;78:橡胶端帽;80:筒状橡胶;81:固定环;83:手柄安装部;86:手柄检测机构;87:检测板;88:光遮断器;93:遮光板;97:受光部;98:承受部;107:顶端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还作为动力工具一例的充电式研磨机的立体图,图2是其俯视图,图3是其左视图,图4是其中央纵剖视图。
作为壳体,研磨机1具有筒状的外壳体2、筒状的内壳体3和齿轮壳体5,其中,所述外壳体2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内壳体3在外壳体2内保持无刷马达4并向前方突出;所述齿轮壳体5连结于内壳体3的前侧并使主轴6向下方突出。
外壳体2为将大径的前筒部7、小径的后筒部8和电池安装部9一体形成而构成的树脂制的部件,且通过螺钉组装左右一对的对开壳体2a、2b而形成,其中,所述前筒部7保持内壳体3;所述后筒部8在前筒部7的后方形成于向上方偏心的位置;所述电池安装部9形成于后筒部8的后端。但是,前筒部7的前端形成为向前方进一步扩展的大径部10。成为电源的电池组11能够从上方滑动安装于电池安装部9。
在外壳体2的后筒部8上,作为通过接通(ON)动作使从后述的接线端子24至控制电路基板21导通的机械接点,配置有使柱塞(plunger)13向下突出的主开关12。另外,在主开关12的前侧,在后筒部8上,作为通过接通动作使从控制电路基板21至无刷马达4导通的电气接点,配置有使按钮部15向下突出的微动开关(microswith)14。在外壳体2的下侧以能够向上下方向摆动的方式设置有开关操作柄16,所述开关操作柄16以前端为支点从前筒部7一边与后筒部8的下表面形状相适配地折弯一边向后方延伸,通常状态下,所述开关操作柄16被螺旋弹簧17向朝下方突出的突出位置施力,所述螺旋弹簧17被设置于开关操作柄16的后部和后筒部8的下表面之间。
在开关操作柄16设置有通过向上方进行推压操作来推压主开关12的柱塞13的推压板18,并且,在推压板18的前方设置有锁定操作柄19,在通常状态下被旋转施力为图4中的纵向姿势来限制对开关操作柄16的推压,在同图中通过使其向左旋转来允许对开关操作柄16的推压。在此,后筒部8被作为主手柄来使用,当用握持着后筒部8的手指向左旋转锁定操作柄19之后握紧开关操作柄16时,开关操作柄16的推压板18推压主开关12的柱塞13,之后使锁定操作柄19推压微动开关14的按钮部15。
在主开关12的后方,控制器20以相对于外壳体2的后筒部8的轴线以下端位于比上端靠前方的位置的倾斜姿势被支承,其中,所述控制器20通过将控制电路基板21收装于铝制的盘状的盒体22而构成,所述控制电路基板21搭载有与无刷马达4的各线圈37对应的6个FET(省略图示)、电容器和微型计算机(省略图示)等。在控制器20的后方,在电池安装部9的左右形成有狭缝状的进气口23、23……。在进气口23的后方以纵向姿势保持有接线端子24,所述接线端子24通过从上方滑动安装电池组11而被电连接。
这样,除无刷马达4以外的电子零部件在内壳体3的后方被收装于外壳体2内。
另一方面,内壳体3为外径比外壳体2的前筒部7小并收纳于前筒部7内的树脂制壳体,还如图5所示,在从外壳体2向前方突出的前端形成有锥部30和扩展部31,其中,所述锥部30的外径随着向前方而变大;所述扩展部31从锥部30的前端向前方延伸,具有与前筒部7的大径部10大致相同的外径。
无刷马达4是由圆筒状的定子32和贯穿其内侧的转子33构成的内转子型马达,定子32具有筒状的定子铁芯34、前绝缘体35和后绝缘体36以及线圈37、37……,其中,所述定子铁芯34由多张层叠钢板形成;所述前绝缘体35和所述后绝缘体36被设置在定子铁芯34在轴向上前后的端面;所述线圈37、37……经由前绝缘体35和后绝缘体36卷绕于定子铁芯34。后绝缘体36安装有传感器电路基板38和接线部件40,其中,所述传感器电路基板38检测被插入于转子铁芯的永磁铁67的位置;所述接线部件40具有将各线圈37通过熔接端子39进行接线的端子配件41。
如图6和图9所示,向轴心侧突出的4个凸部42、42……在周向上隔开等间隔在沿前后方向形成于内壳体3的前部内表面。该凸部42的前部具有随着向内壳体3的前方而从内表面突出的突出量(壁厚)阶段性变大的第1突出部43和第2突出部44。
在前绝缘体35形成有上下一对嵌合凹部45、45和左右一对倒角部46、46,其中,所述上下一对嵌合凹部45、45与上下凸部42、42的相位一致,嵌合到第2突出部44;所述左右一对倒角部46、46与左右凸部42、42的相位一致,不干涉到第2突出部44。
据此,在使嵌合凹部45、45与上下的凸部42、42相位一致,倒角部46、46与左右的凸部42、42相位一致,并且从内壳体3的后方插入定子32时,通过上下的凸部42、42的第2突出部44、44与嵌合凹部45、45嵌合,定子32被止转,并且定子铁芯34与各凸部42的第1突出部43抵接而被限定前进位置。如图6的(B)所示,在该状态下,除第1突出部43、第2突出部44之外,各凸部42的内表面与定子铁芯34的外表面抵接而保持定子铁芯34。
在各凸部42的前侧,环状的挡板(baffle plate)47从前方嵌合于内壳体3内。如图5、6所示,通过使设置于左右的钩片48、48在前绝缘体35的倒角部46、46的外侧分别卡止于左右的凸部42、42的第2突出部44、44来对该挡板47进行定位。
在内壳体3的后端从后方嵌合有金属制的轴承承托(bearing retainer)50。该轴承承托50为圆盘状,在中心具有向前方开口的轴承保持部51,如图7的(A)和图9所示,在该轴承保持部51的周围形成多个圆弧状的透孔52、52……,在轴承保持部51的后部设置有连结部53,所述连结部53向后方突出并在上下方向上具有通孔54。
另外,在轴承承托50的前表面,以在同心圆上隔开等间隔的方式突出设置有4根以基部56为大径的销55、55……。
另一方面,在内壳体3的后部内表面突出设置有具有供轴承承托50能够嵌合的内径的厚壁部58。如图7的(B)所示,在后绝缘体36的外周,在周向上隔开等间隔地形成有4个V字状的缺口59、59……。
据此,当轴承承托50使各销55与后绝缘体36的各缺口59相位一致地从内壳体3的后方插入厚壁部58时,如图7的(B)所示,各销55卡合于各缺口59并抵接于定子铁芯34的后表面,使各基部56接近后绝缘体36的后表面。
在轴承承托50的后端内周形成有内螺纹部60,在轴承承托50被插入于厚壁部58的状态下,通过使树脂制的锁定环61旋合于内螺纹部60,轴承承托50被锁定环61从后方推压而防止脱落。在该状态下,连结部53贯穿锁定环61的中央并向内壳体3的后方突出。
转子33具有旋转轴65、大致圆筒状的转子铁芯66和4个板状的永磁铁67,67……,其中,所述旋转轴65位于轴心;所述转子铁芯66被配置在旋转轴65的周围,通过层叠多张钢板而成;所述永磁铁67,67……被固定于转子铁芯66的内部。
旋转轴65的后端被轴承68枢支,其中所述轴承68被轴承承托50的轴承保持部51保持,旋转轴65的前端被轴承70枢支,并使顶端向齿轮壳体5内突出,其中所述轴承70被分隔板69保持,该分隔板69被组装于齿轮壳体5和内壳体3的扩展部31之间。在分隔板69的后方,在旋转轴65安装有离心风扇71,所述离心风扇71在挡板47的前侧从内壳体3的锥部30跨扩展部31而被收装。
(内壳体的弹性保持结构的说明)
这样保持无刷马达4的内壳体3通过外壳体2被弹性保持。以下,对该弹性保持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在轴承承托50中,在从内壳体3向后方突出的连结部53的通孔54中,在上下方向上贯穿有金属制的连结杆75。如图8的(A)和图9所示,该连结杆75被上下一对方筒状的连结杆承受部76、76支承上下两端,各连结杆承受部76在彼此的配合面上形成连结杆75的插入孔77,在内部保持有供贯穿插入孔77的连结杆75的端部插入的橡胶端帽78,其中,所述上下一对方筒状的连结杆承受部76、76通过将外壳体2的对开壳体2a、2b上分别所形成的对开部分配合而形成。该橡胶端帽78具有向左右延伸的一对端部79、79,各端部79插入于连结杆承受部76的各对开部分而被支承。
据此,通过贯穿轴承承托50的连结部53的连结杆75被连结杆承受部76、76支承,内壳体3被保持为能够以连结杆75为中心左右摆动。成为支点的连结杆75的上下两端经由橡胶端帽78、78被弹性地保持于连结杆承受部76、76。
另一方面,在内壳体3的外周安装有从锥部30延伸到后方部分的筒状橡胶80,筒状橡胶80夹装在外壳体2的大径部10和内壳体3之间。筒状橡胶80的左右形成为沿锥部30的后表面延伸的圆弧状的凸缘部80a,80a。据此,内壳体3的前部整周经由筒状橡胶80而被弹性保持于外壳体2,其中所述内壳体3能够以由橡胶端帽78弹性保持的连结杆75为中心向左右摆动。在此,相比筒状橡胶80的硬度,橡胶端帽78的硬度更低。
另外,在锥部30和大径部10之间,在筒状橡胶80上,外装有具有与大径部10相同外径的金属制的固定环81。在固定环81的左右两侧表面,沿上下方向形成有一对平面部82、82。
如图2、图5等所示,在外壳体2前端的左右的侧表面,一体形成有一对手柄安装部83、83,所述一对手柄安装部83、83向左右外侧伸出,以与内壳体3和分隔板69的外表面不接触的方式向前方延伸到齿轮壳体5的外侧。该手柄安装部83用于安装侧手柄25(图1、2等),沿着在上下和前后方向被限定的平面形成为板状,如图8的(B)所示,在各内表面抵接于固定环81的平面部82、82的状态下,由上下一对螺钉84、84从左右外侧螺纹紧固于固定环81。这样。外壳体2的左右的对开壳体2a、2b除了彼此的螺纹紧固连结之外,经由手柄安装部83还被固定环81螺纹紧固连结。
(手柄检测机构的说明)
另外,如图5和图9所示,在各手柄安装部83的前后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在左右方向上贯穿形成有螺纹孔85,该螺纹孔85用于拧入设置于侧手柄25顶端的螺纹部26而固定,在各手柄安装部83设置有手柄检测机构86,该手柄检测机构86用于检测在螺纹孔85安装着侧手柄25的情况。
还如图10所示,该手柄检测机构86包括检测板87和光遮断器88,其中,所述检测板87按照有无安装侧手柄25而改变位置;所述光遮断器88检测安装侧手柄25时的检测板87的位置并将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器20,控制器20仅在获得了侧手柄25的检测信号的情况下允许无刷马达4的驱动。
首先,检测板87通过支点销90以前端能够旋转地被安装,后端能够向左右方向摆动,其中,所述支点销90在上下方向上被支承于手柄安装部83的外表面所突出设置的框部89内。在支点销90的后方,在检测板87上形成有位于螺纹孔85的外侧的透孔91,允许侧手柄25的螺纹部26的插入。
另外,检测板87的后端向手柄安装部83的内部侧折弯,插入于手柄安装部83所设置的光遮断器88的收装部92内,在插入端设置有遮光板93。在收装部92的入口侧,在手柄安装部83设置有止挡部94,该止挡部94在检测板87向外侧摆动时与遮光板93抵接来限制摆动位置。在比检测板87的透孔91靠后方的位置,在手柄安装部83收装有螺旋弹簧95,所述螺旋弹簧95对检测板87向与止挡部94抵接的外侧位置施力。
光遮断器88在收装部92内的后侧,在左右方向上被保持的基板96的前表面设置有受光部97,通过受光部97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插入于收装部92内的检测板87的遮光板93。在此,在检测板87的外侧位置,由于遮光板93位于受光部97的外侧而不遮挡受光部97的光,因此成为不输出检测信号的非检测状态。另一方面,在检测板87抵抗螺旋弹簧95的施力而向内侧摆动并抵接于手柄安装部83的外表面所形成的侧手柄25的承受部98的内侧位置,由于遮光板93遮挡受光部97的光,因此成为输出检测信号的检测状态。在光遮断器88上,除设置有遮光板93穿过的狭缝88b之外,还设置有防尘罩88a,所述防尘罩88a覆盖受光部97和一部分基板96。
另一方面,齿轮壳体5通过将在正面观察时位于四个角的、从前方贯穿的4根螺钉100、100经由分隔板69拧入内壳体3而被固定。在向齿轮壳体5内突出的旋转轴65的前端固定安装有锥齿轮101,如图4所示,与固定安装于主轴6的上端的锥齿轮102啮合。在齿轮壳体5的前表面形成有排气口103,103……,经由设置于分隔板69的未图示的透孔与内壳体3内连通。在排气口103的前方设置有轴锁定件104,所述轴锁定件104能够通过推压操作经由锥齿轮102锁定主轴6的旋转。
主轴6被上下的轴承106、106枢支并向下方突出,在其下端能够安装圆盘状的研磨轮等顶端工具107(图4),其中,所述上下的轴承106、106由齿轮壳体5和被组装于齿轮壳体5的下部的轴承箱105保持。在轴承箱105的外周能够安装覆盖顶端工具107的后半部的研磨轮罩(省略图示)。
(研磨机的动作的说明)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研磨机1中,在将侧手柄25通过使螺纹部26经由检测板87的透孔91拧入螺纹孔85而安装于左右的手柄安装部83、83中的任一方时,保持螺纹部26的侧手柄25的顶端部27将检测板87向内侧推压,抵抗螺旋弹簧95的施力而推压到承受部98。与该侧手柄25的安装同时,检测板87向内侧位置摆动,遮光板93遮挡光遮断器88的受光部97的光。
然后,当在通过用握持着后筒部8的手指使锁定操作柄19旋转而解除锁定的状态下握紧开关操作柄16时,如上面所述,推压板18推压柱塞13,从而先使主开关12进行接通动作。据此向控制器20的控制电路基板21供给来自电池组11的电源。在此,控制电路基板21确认有无来自光遮断器88的检测信号。
当进一步握紧开关操作柄16时,此次锁定操作柄19推压微动开关14的按钮部15,使微动开关14进行接通动作。于是,获得来自光遮断器88的检测信号和微动开关14的接通信号的控制电路基板21向无刷马达4供给电池组11的电源,起动无刷马达4。即,控制电路基板21的微型计算机获得从传感器电路基板38的旋转检测元件输出的表示转子33的永磁铁67的位置的旋转检测信号,从而获取转子33的旋转状态,且根据所获取到的旋转状态控制各FET的接通(ON)/断开(OFF),通过使电流依次流通定子32的各线圈37来使转子33旋转。据此,旋转轴65进行旋转,并且经由锥齿轮101、102使主轴6旋转(从上方观察时为向右旋转),因此,能够进行顶端工具107的研磨作业等。
在此,由于在高速旋转的无刷马达4的转子33和安装于主轴6的顶端工具107分别存在不平衡,因此,转子33和顶端工具107成为振动源,并向内壳体3、齿轮壳体5传递振动。
但是,由于在内壳体3和外壳体2之间夹装有筒状橡胶80,因此,能够有效地隔离振动,减少传递给外壳体2的振动。据此,不容易向握持作为主手柄的后筒部8的作业人员的手传递振动。另外,由于侧手柄25也被安装于隔离振动的外壳体2的手柄安装部83,因此,不容易向握持侧手柄25的作业人员的手传递振动,能够实现低振动化。
并且,在起动无刷马达4时或者对正在旋转中的顶端工具107施加负荷时,内壳体3将要以连结杆75为中心向在俯视观察时的左旋转方向(反作用力方向)旋转。但是,由于在内壳体3和外壳体2之间夹装有筒状橡胶80,因此,内壳体3的旋转由筒状橡胶80缓冲,反作用不容易传递到外壳体2以及安装于外壳体2的侧手柄25。
另一方面,当离心风扇71伴随着旋转轴65的旋转而旋转时,从后方的进气口23吸入外部空气,从下方绕过控制器20并在外壳体2内前进。据此,控制器20和接线端子24被冷却。
外壳体2内的气流在穿过主开关12和微动开关14并分别对其进行冷却之后,经由设置于轴承承托50的透孔52进入内壳体3内,穿过无刷马达4的定子32和转子33之间,对无刷马达4进行冷却。在此之后,从锥部30穿过扩展部31经由分隔板69到达齿轮壳体5,并从排气口103向外部排出。
(内壳体的弹性保持结构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的效果)
这样,在上述方式的研磨机1中包括内壳体3、主轴6(最终输出轴)和外壳体2,其中,所述内壳体3收装无刷马达4(马达);所述主轴6(最终输出轴)配置在无刷马达4的前方;所述外壳体2在内侧配置内壳体3,并且一体设置有后筒部8(手柄),内壳体3和外壳体2通过与主轴6平行的连结杆75(连结轴)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被连结,另一方面,内壳体3经由配置于连结杆75前方的筒状橡胶80(前侧弹性体)被保持于外壳体2。据此,能够有效减轻振动、反作用力传递给作业人员的情况,从而使使用感和操作性良好。
特别是在此,由于连结杆75经由橡胶端帽78(后侧弹性体)被保持在外壳体2内,因此,也能够有效降低从连结杆75传递给外壳体2的振动。
另外,由于在外壳体2设置有手柄安装部83(侧手柄安装部),因此也能够有效防止向侧手柄25传递振动和反作用力。
并且,外壳体2通过组装左右一对对开壳体2a、2b而构成,由于将各对开壳体2a、2b固定于固定环81(环状部件),因此对开壳体2a、2b彼此能够通过固定环81被牢固地连结,其中所述固定环81(环状部件)经由筒状橡胶80被外装于内壳体3。
另一方面,由于内壳体3中的连结部53(与连结轴连结的部分)为金属制,因此能够确保连结部53的强度。
另外,由于内壳体3中无刷马达4的收装部为筒状,因此能在整周上有效地进行由筒状橡胶80实现的振动隔离。
并且,由于将无刷马达4以外的主开关12、微动开关14、控制器20和接线端子24等电子零部件收装在外壳体2内,因此,能够将这些电子零部件在远离作为振动源的无刷马达4、顶端工具107的位置配置且在振动被隔离的状态下配置,从而能够保护电子零部件免受振动影响。
除此之外,由于在外壳体2设置有成为电源的电池组11(电池),因此外壳体2的质量增加,能够有效降低振动。
并且,由于设定为橡胶端帽78的硬度低于筒状橡胶80的硬度,因此能够有效防止反作用力的传递。
此外,在弹性保持结构所涉及的技术方案中,连结轴也可以与轴承承托的连结部一体形成,而不是如上述方式的连结杆那样的与轴承承托分开设置的零部件。另外,连结轴并不限定于轴承承托等的分开设置的零部件,还可以直接设置于内壳体。还可以省略弹性保持连结轴的后侧弹性体。
另外,在本发明中,不一定是将手柄安装部设置于外壳体的结构,即使如现有技术那样将侧手柄设置于齿轮壳体,也能够获得由弹性保持内壳体实现的一定的减振效果。
并且,外壳体也可以与内壳体一样为一体的筒状,而不是如上述方式那样的对开结构。可以为不使用电池的AC研磨机,还可以使用无刷马达以外的马达。
(手柄检测机构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的效果)
这样,在上述方式的研磨机1(动力工具)中包括内壳体3、主轴6(最终输出轴)和外壳体2,其中,所述内壳体3收装无刷马达4(马达);所述主轴6(最终输出轴)由无刷马达4驱动;所述外壳体2在内侧配置内壳体3于,并且一体设置有后筒部8(手柄),内壳体3经由筒状橡胶80(弹性体)被保持于外壳体2,另一方面,在外壳体2设置有手柄安装部83(侧手柄的安装部)和用于检测侧手柄25的安装的手柄检测机构86。即,手柄检测机构86被设置于外壳体2,所述外壳体2通过筒状橡胶80与作为振动源的无刷马达4和主轴6(顶端工具107)隔离振动。据此,能够得到具有耐用性和可靠性高而并不受振动的影响的手柄检测机构86的研磨机1。
特别是在此,由于手柄检测机构86与侧手柄25的安装动作联动来检测侧手柄25的安装,因此,即使设置手柄检测机构86也不需要有关检测的多余的操作。
另外,由于手柄检测机构86被设置在多个部位(在此为2处),因此能够按照多个手柄安装部83中的每个单独地检测侧手柄25的安装。
并且,由于手柄检测机构86被设置于外壳体2的左右两侧,因此能够匹配左右的手柄安装部83来检测侧手柄25的安装。
除此之外,由于内壳体3经由与主轴6平行的连结杆75(连结轴)而被连结于外壳体2,因此,能够有效减轻在无刷马达4起动时、向顶端工具107施加负荷时的反作用力传递给作业人员的情况。
另一方面,由于手柄检测机构86是非接触式的机构,因此不容易发生粉尘等异物造成的故障或误检测,能够期待提高耐用性和可靠性。
另外,手柄检测机构86具有在安装侧手柄25时侧手柄25所抵接的检测板87(检测部件),所述检测板87(检测部件)能够通过前侧的支点销90(支点)摆动,在检测板87的后部设置有光遮断器88(检测部),所述光遮断器88(检测部)检测通过侧手柄25抵接而摆动的检测板87,由于在支点销90和光遮断器88之间设置有侧手柄25的承受部98,因此,能够可靠地使检测板87与侧手柄25的安装动作同时摆动并由光遮断器88检测。
并且,由于光遮断器88被防尘罩88a覆盖,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粉尘等异物的侵入,从而提高检测的可靠性。
此外,在手柄检测机构所涉及的技术方案中,支点销和光遮断器的位置关系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能够根据动力工具的方式进行适当变更,如前后位置相反、或在上下方向上配置等。
另外,作为检测部并不限定于光遮断器,可以使用其他非接触式传感器,例如使用磁铁的接近传感器等,还可以使用微动开关或压力开关等接触式传感器。
并且,在上述方式中,按照每个手柄安装部分别设置手柄检测机构,但还可以根据手柄检测机构的结构,通过1个手柄检测机构分别检测多个手柄安装部。
并且,本发明并不限定于研磨机,只要具有侧手柄的安装部,还可以适用于角钻或打磨机等其他动力工具。据此,在采用通过连结轴来连结内壳体和外壳体的结构时,只要最终输出轴不朝下,则使连结轴的朝向与其相匹配而平行即可。
除此之外,可以为不使用电池的AC工具,还可以使用除了无刷马达以外的马达。

Claims (7)

1.一种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内壳体、最终输出轴和外壳体,其中,
所述内壳体收装马达;
所述最终输出轴由所述马达进行驱动;
所述外壳体在内侧配置所述内壳体,并且一体设置有手柄,
所述内壳体经由弹性体被保持于所述外壳体,另一方面,
在所述外壳体设置有侧手柄的安装部和用于检测所述侧手柄的安装的手柄检测机构,
所述手柄检测机构具有在安装所述侧手柄时所述侧手柄所抵接的检测部件,所述检测部件能够通过前侧的支点摆动,在所述检测部件的后部设置有通过所述侧手柄抵接而摆动的所述检测部件的检测部,在所述支点和所述检测部之间设置有所述侧手柄的承受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检测机构与所述侧手柄的安装动作联动来检测所述侧手柄的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检测机构被设置于多个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检测机构被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左右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检测机构是非接触式的检测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被防尘罩覆盖。
7.一种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内壳体、最终输出轴和外壳体,其中,
所述内壳体收装马达;
所述最终输出轴由所述马达进行驱动;
所述外壳体在内侧配置所述内壳体,并且一体设置有手柄,
所述内壳体经由弹性体被保持于所述外壳体,另一方面,
在所述外壳体设置有侧手柄的安装部和用于检测所述侧手柄的安装的手柄检测机构,
所述内壳体经由与所述最终输出轴平行的连结轴而被连结于所述外壳体。
CN202010265996.4A 2019-06-10 2020-04-07 动力工具 Active CN1120598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08152A JP7350523B2 (ja) 2019-06-10 2019-06-10 動力工具
JP2019-108152 2019-06-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59855A CN112059855A (zh) 2020-12-11
CN112059855B true CN112059855B (zh) 2023-11-17

Family

ID=73459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65996.4A Active CN112059855B (zh) 2019-06-10 2020-04-07 动力工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72018B2 (zh)
JP (1) JP7350523B2 (zh)
CN (1) CN112059855B (zh)
DE (1) DE1020201150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96078B2 (en) * 2019-06-10 2022-07-26 Makita Corporation Grinder
JP2022117603A (ja) * 2021-02-01 2022-08-12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非接触給電装置
JP2022162914A (ja) * 2021-04-13 2022-10-25 株式会社マキタ 工具
US11931879B2 (en) 2021-06-07 2024-03-19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 dual-trigger operation
JP2023090449A (ja) * 2021-12-17 2023-06-29 株式会社マキタ 動力工具
JP2023158943A (ja) 2022-04-19 2023-10-31 株式会社マキタ 研削工具
JP2024010568A (ja) 2022-07-12 2024-01-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研削工具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6520A (zh) * 2004-08-27 2007-04-11 株式会社牧田 动力工具
CN201175870Y (zh) * 2008-02-15 2009-01-07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内置式带有气囊抛光头的手持式电动抛光工具
JP2011131364A (ja) * 2009-12-25 2011-07-07 Makita Corp 打撃工具
JP2013233636A (ja) * 2012-05-10 2013-11-21 Panasonic Corp 電動工具
CN203901061U (zh) * 2014-05-26 2014-10-29 南通东利德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角向磨光机
CN205915687U (zh) * 2015-04-02 2017-02-01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电动工具
CN106457543A (zh) * 2014-04-30 2017-02-22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作业工具
WO2018003369A1 (ja) * 2016-06-30 2018-01-04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DE102017125168A1 (de) * 2016-11-02 2018-05-03 Makita Corporation Kraftwerkzeug
CN208644986U (zh) * 2018-06-15 2019-03-26 邓泰 一种建筑装修的打磨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000223U1 (de) 2000-01-10 2001-05-23 Bosch Gmbh Robert Winkelschleifer mit Elektroantrieb
US7252156B2 (en) * 2005-03-31 2007-08-07 Makita Corporation Vibration isolation handle
DE102009002970A1 (de) 2009-05-11 2010-11-18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insbesondere Elektrohandwerkzeugmaschine
DE102011089673A1 (de) * 2011-12-22 2013-06-27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CN103372855A (zh) 2012-04-26 2013-10-30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摆动动力工具
DE102013202832A1 (de) 2013-02-21 2014-08-21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r Handwerkzeugmaschine
CN106470804B (zh) * 2014-06-30 2019-09-10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电动工具
WO2017051892A1 (ja) 2015-09-25 2017-03-30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グラインダ
DE102016216794A1 (de) * 2015-09-29 2017-03-30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mindestens einem maschinenseitigem Kontaktelement
US9889536B2 (en) 2015-12-31 2018-02-13 Brett George Bradshaw Angle grinder control systems
JP6703417B2 (ja) * 2016-02-19 2020-06-03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6520A (zh) * 2004-08-27 2007-04-11 株式会社牧田 动力工具
CN201175870Y (zh) * 2008-02-15 2009-01-07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内置式带有气囊抛光头的手持式电动抛光工具
JP2011131364A (ja) * 2009-12-25 2011-07-07 Makita Corp 打撃工具
JP2013233636A (ja) * 2012-05-10 2013-11-21 Panasonic Corp 電動工具
CN106457543A (zh) * 2014-04-30 2017-02-22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作业工具
CN203901061U (zh) * 2014-05-26 2014-10-29 南通东利德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角向磨光机
CN205915687U (zh) * 2015-04-02 2017-02-01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电动工具
WO2018003369A1 (ja) * 2016-06-30 2018-01-04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DE102017125168A1 (de) * 2016-11-02 2018-05-03 Makita Corporation Kraftwerkzeug
CN108000307A (zh) * 2016-11-02 2018-05-08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工具
CN208644986U (zh) * 2018-06-15 2019-03-26 邓泰 一种建筑装修的打磨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0115051A1 (de) 2020-12-10
US20200384627A1 (en) 2020-12-10
US11472018B2 (en) 2022-10-18
JP2020199590A (ja) 2020-12-17
CN112059855A (zh) 2020-12-11
JP7350523B2 (ja) 202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59855B (zh) 动力工具
JP6277042B2 (ja) 電動工具
CN108000307B (zh) 电动工具
US11396078B2 (en) Grinder
JP5253717B2 (ja) Dc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CN111065491B (zh) 电气设备
JP3515425B2 (ja) モータの収容構造
JP4647796B2 (ja) モータの組立方法
JP6389489B2 (ja) 電動工具
JP2015174214A (ja) 充電式グラインダ
JP5797608B2 (ja) Dc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を備えた電動工具
JP7412187B2 (ja) グラインダ
JP5554427B2 (ja) Dc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を備えた電動工具
US20230302624A1 (en) Electric power tool
JP2012257452A5 (zh)
CN112847260A (zh) 电动工具
CN112638591B (zh) 电动工具
JP5961669B2 (ja) Dc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を備えた電動工具
JP5379317B2 (ja) Dc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を備えた電動工具
JP7458162B2 (ja) グラインダ
JP5319028B2 (ja) Dc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を備えた電動工具
JP7365834B2 (ja) 電動工具
JP2002210619A (ja) ワーク送り出し用治具
JP7382190B2 (ja) 回転工具
US11478916B2 (en) Electric power too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