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93532A - 面状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面状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93532A
CN116893532A CN202310325812.2A CN202310325812A CN116893532A CN 116893532 A CN116893532 A CN 116893532A CN 202310325812 A CN202310325812 A CN 202310325812A CN 116893532 A CN116893532 A CN 1168935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clined portion
light source
substrate
light
planar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258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芝井功喜
柏木直哉
笹冈慎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ch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chi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chia Corp filed Critical Nichi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8935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935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5Flexible substrates, e.g. plastics, organic fil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具有多个区划部件的面状光源,能够对亮度不均进行抑制。本面状光源具有:多个光源、基板、以及区划部件,区划部件具有第一部件,通过将第一区划部呈行列状布置而成,第一区划部布置在基板上,并且具有第一底部、以及包围第一底部的第一倾斜部;以及第二部件,通过将第二区划部呈行列状布置而成,第二区划部布置在基板上,并且具有第二底部、以及包围第二底部的第二倾斜部,第一部件还具有第一外侧倾斜部,第一外侧倾斜部与位于第二部件侧的外缘的第一倾斜部的上端相连,并且重叠在位于第一部件侧的外缘的第二倾斜部上,在第一底部和第二底部分别设有光源布置用开口部,多个光源分别布置在从光源布置用开口部内露出的基板上。

Description

面状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面状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面状光源,其具有在基板上在行列方向上排列的光源、以及包括包围各个光源的倾斜部的区划部件。在这种面状光源中,如果面状光源的外形较大,则有时在一片基板上布置多个区划部件。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针对亮度不均的对策,提出了在区划部件邻接的部分布置覆盖部件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0248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在布置有多个具有区划部的部件的面状光源中,对亮度不均进行抑制。另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面状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面状光源具有:多个光源;基板;以及区划部件,其中,所述区划部件具有第一部件,通过将第一区划部呈行列状布置而成,该第一区划部布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具有第一底部、以及包围所述第一底部的第一倾斜部;以及第二部件,通过将第二区划部呈行列状布置而成,该第二区划部布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具有第二底部、以及包围所述第二底部的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一部件还具有第一外侧倾斜部,该第一外侧倾斜部与位于所述第二部件侧的外缘的所述第一倾斜部的上端相连,并且重叠在位于所述第一部件侧的外缘的所述第二倾斜部上,在所述第一底部和所述第二底部分别设有光源布置用开口部,所述多个光源分别布置在从所述光源布置用开口部内露出的基板上。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在布置有多个具有区划部的部件的面状光源中,能够对亮度不均进行抑制。另外,能够提供一种使用该面状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例性地示出区划部件1的俯视图(其一)。
图2是示例性地示出区划部件1的俯视图(其二)。
图3是图1的III-III线处的剖视图。
图4是对区划部的宽度等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5是示例性地示出第一部件10L的俯视图。
图6是示例性地示出区划部件1A的剖视图。
图7是示例性地示出区划部件1B的俯视图(其一)。
图8是示例性地示出区划部件1R的俯视图(其二)。
图9是图7的IX一IX线处的剖视图。
图10是示例性地示出区划部件1C的俯视图(其一)。
图11是示例性地示出区划部件1C的俯视图(其二)。
图12是图10的XII-XII线处的剖视图。
图13是示例性地示出区划部件1D的俯视图(其一)。
图14是示例性地示出区划部件1D的俯视图(其二)。
图15是图13的XV-XV线处的剖视图。
图16是示例性地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面状光源的俯视图。
图17是图16的XVII-XVII线处的剖视图。
图18是示例性地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装置的构成图。
符号说明
1、1A、1B、1C、1D:区划部件
10、10A、10B、10C、10D、10L:第一部件
11:第一区划部
12:第一底部
13:第一倾斜部
14、141、142:第一外侧倾斜部
15、25、35:光源布置用开口部
16:第一连接倾斜部
17:第一凸部
20、20A、20B、20C、20D:第二部件
21:第二区划部
22:第二底部
23:第二倾斜部
24:第二外侧倾斜部
27:第二凸部
30、30B、30C、30D:第三部件
31:第三区划部
32:第三底部
33:第三倾斜部
34:第三外侧倾斜部
40:基板
50:光源
51:基板
51m:上表面
55:覆盖部件
58A、58B:导体布线
59:接合部件
60:面状光源
62:光源
62a:发光元件
62b:密封部件
62c:光反射膜
710:光学片
720:液晶面板
1000:液晶显示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使用表示特定的方向或位置的用语(例如,“上”、“下”、以及包含这些用语的其他用语)。然而,这些用语的使用是为了容易参照附图来理解本公开,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并不被这些用语的含义所限制。另外,多个附图所示的相同符号的部分表示相同或同等的部分或部件。
此外,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示例性地示出用于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面状光源等,并不将本发明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另外,只要没有特定的记载,则以下记载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其相对的布置等并非将本发明的范围仅限定于此的目的,而是旨在对其进行示例性的示出。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也能够适用于其他实施方式或变形例。另外,为了使说明明确,有时会将附图所示的部件的大小或位置关系等夸大。此外,为了避免附图变得过度复杂,有时使用将一部分要素的图示省略的示意图,或者使用仅表示切断面的端面图作为剖视图。
<第一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的面状光源具有多个光源、基板、以及区划部件。多个光源和区划部件布置在基板上。区划部件是作为面状光源的反射器发挥功能,并且在通过使面状光源的一部分发光来进行局部调光时,构成用于提高发光区域与非发光区域的对比度的分隔部的部件。
以下,对构成面状光源的各要素进行说明。然后,对面状光源的细节进行说明。
(区划部件1)
图1是示例性地示出区划部件1的俯视图(其一)。在图1中,示出了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20重叠的状态。图2是示例性地示出区划部件1的俯视图(其二)。在图2中,示出了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20未重叠的状态。图3是图1的III-III线处的剖视图。在图3中,示出了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20未重叠的状态和重叠的状态两者。
如图1~图3所示,区划部件1具有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在图1~图3的示例中,在X方向上,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并排布置。第一部件10重叠地布置在第二部件20的一部分之上。
第一部件10包括呈多行和多列的行列状布置的第一区划部11。在各个行方向和各个列方向上布置的第一区划部11的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在俯视图中,多个正方形的第一区划部11布置有4行3列。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将行方向设为X方向,将列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X方向和Y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Z方向。
各第一区划部11包括第一底部12、包围第一底部12的第一倾斜部13、以及设在第一底部12上的光源布置用开口部15。
在图2的示例中,第一底部12在俯视图中为正方形。在各第一底部12的X+侧、X-侧、Y+侧及Y-侧的外缘布置有第一倾斜部13。如图3所示,被夹着第一底部12相对的第一倾斜部13夹着的区域之间的距离越靠下端侧(第一底部侧)越窄。
光源布置用开口部15是能够布置光源的区域。光源布置在从光源布置用开口部15内露出的基板上。光源布置用开口部15位于第一底部12的中央部,并且未到达第一倾斜部13的下端。光源布置用开口部15例如在俯视图中为圆形。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后述的光源布置用开口部25、35也同样。
在图3的示例中,在相互邻接的第一区划部11中,在位于X+侧的第一区划部11的X-侧的第一倾斜部13与位于X-侧的第一区划部11的X+侧的第一倾斜部13之间存在空间,并且彼此的上端彼此相连。对于后述的第二区划部21和第三区划部31也同样。
第一部件10具有与位于第二部件20侧的外缘的第一倾斜部13的上端相连的第一外侧倾斜部14。第一外侧倾斜部14与第二部件20的一部分重叠。更详细地说,第一外侧倾斜部14重叠在后述的第二倾斜部之中的位于第一部件10侧的外缘的第二倾斜部23上。
第一外侧倾斜部14可以粘接在第二部件20上,也可以不粘接。在第一外侧倾斜部14粘接在第二部件20上的情况下,能够使用粘接部件等使第一外侧倾斜部14和第二部件20粘接。另外,在第一外侧倾斜部14不与第二部件20粘接的情况下,第一外侧倾斜部14可以和与第二部件20重叠的部分的一部分或全部接触,也可以不接触。对于后述的第三部件与第二部件重叠的情况以及第三部件与第一部件重叠的情况也相同。
在俯视图中,如图2所示,第一外侧倾斜部14与第一倾斜部13的上端整体相连。在图2的示例中,第一外侧倾斜部14的俯视形状和第一倾斜部13的俯视形状关于第一倾斜部13的上端的直线对称。
在剖面视图中,第一外侧倾斜部14的下端可以与第二底部22的上表面分离,也可以与其相接。如图3所示,通过使第一外侧倾斜部14的下端与第二底部22的上表面相接,从而在将区划部件用作面状光源的反射器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光取出效率。另外,通过使第一外侧倾斜部14的下端与第二底部22的上表面相接,使得第一外侧倾斜部14与第二部件20相接的面积增加。由此,在使用粘接部件将第一外侧倾斜部14粘接在第二部件20上的情况下,第一部件10难以从第二部件20剥离。如图3所示,优选第一外侧倾斜部14和第一倾斜部13所成的角度α与在彼此的上端相连的2个第一倾斜部13所成的角度β相同。由此,能够对第一区划部11内的亮度不均进行抑制。
在图3的示例中,第一外侧倾斜部14的厚度与第一倾斜部13的厚度相同。但是,不限于此,第一外侧倾斜部14的厚度可以比第一倾斜部13的厚度薄。此处的厚度是指与第一外侧倾斜部14的上表面或第一倾斜部13的上表面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
第一外侧倾斜部14与位于第二部件20侧的外缘的第一倾斜部13的个数相对应地布置。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由于在第二部件20侧的外缘布置有4个第一倾斜部13,因此布置有4个第一外侧倾斜部14。
第二部件20包括呈多行和多列的行列状布置的第二区划部21。在各个行方向和各个列方向上布置的第二区划部21的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在俯视图中,多个正方形的第二区划部21布置有4行3列。第一区划部11和第二区划部21的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各第二区划部21包括第二底部22、包围第二底部22的第二倾斜部23、以及设在第二底部22上的光源布置用开口部25。
在图2的示例中,第二底部22在俯视图中为正方形。在各第二底部22的X+侧、X-侧、Y+侧及Y-侧的外缘布置有第二倾斜部23。如图3的示例所示,被夹着第二底部22相对的第二倾斜部23夹着的区域之间的距离越靠下端侧(第二底部22侧)越窄。
图4是对区划部的宽度等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在图4的示例中,区划部件1被布置在基板上。
将隔着第一底部12相对的第一倾斜部13的上端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设为L1。将第一外侧倾斜部14的上端与和与第一外侧倾斜部14重叠的第二倾斜部23相对的第二倾斜部23(即,位于第一部件10侧的外缘的第二区划部21的X+侧的第二倾斜部23)的上端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设为L2。优选L1和L2相同。
在第一外侧倾斜部14的下端与第二底部22的上表面相接的情况下,优选从第一外侧倾斜部14的下端到与位于第一部件10侧的外缘的第二倾斜部23相对的第二倾斜部23的下端的宽度L3与第一底部12的宽度L4相同。
在第一外侧倾斜部14的下端与第二底部22的上表面相接的情况下,优选从第一外侧倾斜部14的下端到和与第一外侧倾斜部14重叠的第二倾斜部23相对的第二倾斜部23的下端的宽度L3与和与第一外侧倾斜部14重叠的第二区划部21相邻的第二区划部21的第二底部22的宽度L6相同。
在第一外侧倾斜部14的下端与第二底部22的上表面相接的情况下,优选从第一外侧倾斜部14的下端到和与第一外侧倾斜部14重叠的第二倾斜部23相对的第二倾斜部23的下端的宽度L3比位于第一部件10侧的外缘的第二底部22的宽度L5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宽度”是指X方向上的距离。
优选位于第一部件10侧的外缘的第二倾斜部23的上端的高度H1比第一外侧倾斜部14的上端的高度H2低。
优选第一倾斜部13的上端的高度H3与第二倾斜部23的上端的高度H4相同。另外,优选第一外侧倾斜部14的上端的高度H2与第一倾斜部13的上端的高度H3和第二倾斜部23的上端的高度H4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高度”是指在Z方向上距基板51的上表面的距离。
通过使高度H1~H4之间的关系和宽度L1~宽度L6之间的关系如上所述,从而在将区划部件1用作面状光源的反射器的情况下,能够对亮度不均进行抑制。
在将区划部件1用作面状光源的反射器的情况下,由于第一部件10的一部分和第二部件20的一部分重叠,因此能够对在俯视图中在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进行抑制,因此能够对亮度不均进行抑制。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区划部件的优选的尺寸的数值和材料等的详细内容后面将进行说明。
图5是示例性地示出作为第一部件10的变形例的第一部件10L的俯视图。除了上述的第一部件10的构成以外,第一部件10L还包括第一连接倾斜部16。第一连接倾斜部16分别与相互邻接的第一外侧倾斜部14连接。第一连接倾斜部16重叠在与位于第一外侧倾斜部14之下的第二倾斜部23邻接的第二倾斜部23上。通过由第一连接倾斜部16将邻接的第一外侧倾斜部14连接,从而能够提高第一外侧倾斜部14的强度,并对第一外侧倾斜部14的变形进行抑制。由此,在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因光源驱动等的热量而收缩时,即使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以相互分离的方式收缩,也能够通过第一外侧倾斜部14对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的收缩进行抑制。需要说明的是,“与位于第一外侧倾斜部14之下的第二倾斜部23邻接的第二倾斜部23”是指位于第一部件10侧的外缘的第二区划部21的Y+侧或Y-侧的第二倾斜部23。
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分别与邻接的第一外侧倾斜部14连接的第一连接倾斜部16由第一连接倾斜部16a和第一连接倾斜部16b构成。第一连接倾斜部16a与邻接的第一外侧倾斜部14之中的Y+侧的第一外侧倾斜部14连接。第一连接倾斜部16a相对于第一底部12倾斜,并且重叠在位于第一连接倾斜部16a之下的第二倾斜部23上。第一连接倾斜部16b与邻接的第一外侧倾斜部14之中的Y-侧的第一外侧倾斜部14连接。第一连接倾斜部16b相对于第一底部12倾斜,并且重叠在位于第一连接倾斜部16b之下的第二倾斜部23上。
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在X方向上,第一连接倾斜部16的最大长度与第一外侧倾斜部14的最大长度相同。但是,不限于此,在X方向上,第一连接倾斜部16的最大长度可以比第一外侧倾斜部14的最大长度长,且比第二区划部21的长度短。
优选第一连接倾斜部16的上端的高度与第一外侧倾斜部14的上端的高度相同。位于第一外侧倾斜部14之下的第二倾斜部23的上端的高度可以与第一外侧倾斜部14的上端的高度相同,也可以比其低。
另外,在后述的第二部件和/或第三部件具有外侧倾斜部的情况下,第二部件和/或第三部件可以具有连接倾斜部。
图6是示例性地示出作为区划部件1的变形例的区划部件1A的剖视图。区划部件1A具有第一部件10A和第二部件20A。除了上述的第一部件10的构成以外,第一部件10A还在第一外侧倾斜部14上具有第一凸部17。第一凸部17从第一外侧倾斜部14上的和与第一外侧倾斜部14重叠的第二倾斜部23相对的一侧的表面向X-侧突出。除了上述的第二部件20的构成以外,第二部件20A还在位于第一部件10侧的外缘的第二倾斜部23上具有第二凸部27。第二凸部27从第二倾斜部23上的与第一外侧倾斜部14相对的一侧的表面向X+侧突出。第一凸部17被第二凸部27和第二底部22夹着。由此,能够对在区划部件1收缩时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相互分离的情况进行抑制。
图7是示例性地示出作为区划部件1的变形例的区划部件1B的俯视图(其一)。在图7中,示出了第一部件10B、第二部件20B及第三部件30B重叠的状态。
图8是示例性地示出区划部件1B的俯视图(其二)。在图8中,示出了第一部件10B、第二部件20B及第三部件30B未重叠的状态。图9是图7的IX-IX线处的剖视图。在图9中,示出了第一部件10B、第二部件20B及第三部件30B未重叠的状态和重叠的状态两者。
如图7~图9所示,区划部件1B具有第一部件10B、第二部件20B、以及第三部件30B。在图7~图9的示例中,朝向X+侧,依次布置有第一部件10B、第二部件20B及第三部件30B。第一部件10B被重叠地布置在第二部件20B的一部分之上,并且第二部件20B被重叠地布置在第三部件30B的一部分之上。
在区划部件1B中,第一部件10B与上述的第一部件10类似。除了上述的第二部件20的构成以外,第二部件20B还包括第二外侧倾斜部24。第二外侧倾斜部24与位于后述的第三部件30B侧的外缘的第二倾斜部23的上端相连,并且重叠在位于第二部件20侧的外缘的第三倾斜部33上。
在俯视图中,如图8所示,第二外侧倾斜部24与第二倾斜部23的上端整体相连。
在剖面视图中,第二外侧倾斜部24可以与位于第三部件30B侧的外缘的第二倾斜部23的一部分重叠,也可以与其全部重叠。在剖面视图中,优选第二外侧倾斜部24的下端与第三底部32的上表面相接。
在剖面视图中,优选第二外侧倾斜部24与第二倾斜部23所成的角度和在彼此的上端处连接的2个第二倾斜部23所成的角度相同。
第二外侧倾斜部24的俯视形状、厚度及个数与第一外侧倾斜部14类似。
第三部件30B包括呈多行和多列的行列状布置的第三区划部31。在各个行方向和各个列方向上布置的第三区划部31的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图7和图8的示例中,在俯视图中,多个正方形的第三区划部31布置有4行3列。第一区划部11、第二区划部21及第三区划部31的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后述的第三部件30C、30D也类似。
第三区划部31包括第三底部32、包围第三底部32的第三倾斜部33、以及设在第三底部32上的光源布置用开口部35。对于后述的第三部件30C、30D也类似。
在图8的示例中,第三底部32例如在俯视图中为正方形。在各第三底部32的X+侧、X-侧、Y+侧及Y-侧的外缘布置有第三倾斜部33。如图9的示例所示,被相对的第三倾斜部33夹着的区域之间的距离越靠下端侧(第三底部32侧)越窄。
优选隔着第二底部22相对的第二倾斜部23的上端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与第二外侧倾斜部24的上端与和与第二外侧倾斜部24重叠的第三倾斜部33相对的第三倾斜部33的上端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和与第二外侧倾斜部24重叠的第三倾斜部33相对的第三倾斜部33”是指位于第二部件20侧的外缘的第三区划部31的X+侧的第三倾斜部33。
在第二外侧倾斜部24的下端与第三底部32的上表面相接的情况下,优选从第二外侧倾斜部24的下端到和与第二外侧倾斜部24重叠的第三倾斜部33相对的第三倾斜部33的下端的宽度与第二底部22的宽度相同。
在第二外侧倾斜部24的下端与第三底部32的上表面相接的情况下,优选从第二外侧倾斜部24的下端到和与第二外侧倾斜部24重叠的第三倾斜部33相对的第三倾斜部33的下端的宽度与和与第二外侧倾斜部24重叠的第三区划部31邻接的第三区划部31的第三底部32的宽度相同。
在第二外侧倾斜部24的下端与第三底部32的上表面相接的情况下,优选从第二外侧倾斜部24的下端到和与第二外侧倾斜部24重叠的第三倾斜部33相对的第三倾斜部33的下端的宽度比位于第二部件20B侧的外缘的第三底部32的宽度窄。
优选位于第二部件20B侧的外缘的第三倾斜部33的上端的高度比第二外侧倾斜部24的上端的高度低。
优选第二倾斜部23的上端的高度与第三倾斜部33的上端的高度相同。
通过使宽度和高度的关系如上所述,从而在将区划部件1B用作面状光源的反射器的情况下,能够对亮度不均进行抑制。
图10是示例性地示出作为区划部件1的变形例的区划部件1C的俯视图(其一)。在图10中,示出了第一部件10C、第二部件20C及第三部件30C重叠的状态。图11是示例性地示出区划部件1C的俯视图(其二)。在图11中,示出了第一部件10C、第二部件20C及第三部件30C未重叠的状态。图12是图10的XII-XII线处的剖视图。在图12中,示出了第一部件10C、第二部件20C及第三部件30C未重叠的状态和重叠的状态两者。
如图10~图12所示,区划部件1C具有第一部件10C、第二部件20C、以及第三部件30C。在图10~图12的示例中,朝向X+侧,依次布置第一部件10C、第二部件20C以及第三部件30C。第一部件10C重叠地布置在第二部件20C的一部分之上,第三部件30C重叠地布置在第二部件20C的一部分之上。
在区划部件1C中,第一部件10C和第二部件20C与上述的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类似。除了上述的第三部件30B的构成以外,第三部件30C还具有第三外侧倾斜部34。第三外侧倾斜部34与位于第二部件20C侧的外缘的第三倾斜部33的上端相连,并且重叠在位于第三部件30C侧的外缘的第二倾斜部23上。
在俯视图中,在图11的示例中,第三外侧倾斜部34与第三倾斜部33的上端整体相连。
在剖面视图中,第三外侧倾斜部34可以与位于第二部件20C侧的外缘的第三倾斜部33的一部分重叠,也可以与其全部重叠。在剖面视图中,优选第三外侧倾斜部34的下端与第二底部22的上表面相接。
在剖面视图中,优选第三外侧倾斜部34与第三倾斜部33所成的角度与在彼此的上端连接的2个第三倾斜部33所成的角度相同。
第三外侧倾斜部34的俯视形状、厚度及个数与第一外侧倾斜部14类似。
优选隔着第三底部32相对的第三倾斜部33的上端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与第三外侧倾斜部34的上端与和与第三外侧倾斜部34重叠的第二倾斜部23相对的第二倾斜部23的上端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和与第三外侧倾斜部34重叠的第二倾斜部23相对的第二倾斜部23”是指位于第三部件30侧的外缘的第二区划部21的X-侧的第二倾斜部23。
在第三外侧倾斜部34的下端与第二底部22的上表面相接的情况下,优选从第三外侧倾斜部34的下端到与位于第三部件30C侧的外缘的第二倾斜部23相对的第二倾斜部23的下端的宽度与第三底部32的宽度相同。
在第三外侧倾斜部34的下端与第二底部22的上表面相接的情况下,优选从第三外侧倾斜部34的下端到与位于第三部件30C侧的外缘的第二倾斜部23相对的第二倾斜部23的下端的宽度与和与第三外侧倾斜部34重叠的第二区划部21邻接的第二区划部21的第二底部22的宽度相同。
在第三外侧倾斜部34的下端与第二底部22的上表面相接的情况下,优选从第三外侧倾斜部34的下端到与位于第三部件30C侧的外缘的第二倾斜部23相对的第二倾斜部23的下端的宽度比位于第三部件30C侧的外缘的第二底部22的宽度窄。
优选位于第三部件30C侧的外缘的第二倾斜部23的上端的高度比第三外侧倾斜部34的上端的高度低。
优选第二倾斜部23的上端的高度与第三倾斜部33的上端的高度相同。
通过使宽度和高度的关系如上所述,从而在将区划部件1C用作面状光源的反射器的情况下,能够对亮度不均进行抑制。
图13是示例性地示出作为区划部件1的变形例的区划部件1D的俯视图(其一)。在图13中,示出了第一部件10D、第二部件20D及第三部件30D重叠的状态。图14是示例性地示出区划部件1D的俯视图(其二)。在图14中,示出了第一部件10D、第二部件20D及第三部件30D未重叠的状态。图15是图13的XV-XV线处的剖视图。在图15中,示出了第一部件10D、第二部件20D及第三部件30D未重叠的状态和重叠的状态两者。
如图13~图15所示,区划部件1D具有第一部件10D、第二部件20D、以及第三部件30D。在图13~图15的示例中,朝向X+侧,依次布置第三部件30D、第一部件10D及第二部件20D。第一部件10D重叠地布置在第二部件20D的一部分之上和第三部件30D的一部分之上。
在区划部件1D中,除了上述的第一部件10的构成以外,第一部件10D还具有位于第三部件30D侧的外缘的第一外侧倾斜部。区划部件1D的第一部件10D具有位于第一部件10D的X+侧(即,第二部件20D侧)的外缘的第一外侧倾斜部141、以及位于第一部件10D的X-侧(即,第三部件30D侧)的外缘的第一外侧倾斜部142。
如在区划部件1中所说明的那样,第一外侧倾斜部141与位于第二部件20D侧的外缘的第一倾斜部13的上端相连,并且重叠在位于第一部件10D侧的外缘的第二倾斜部23上。第一外侧倾斜部142与位于第三部件30D侧的外缘的第一倾斜部13的上端相连,并且重叠在位于第一部件10D侧的外缘的第三倾斜部33上。
第二部件20D与上述的第二部件20类似。第三部件30D与上述的第三部件30B类似。
在俯视图中,如图14所示,第一外侧倾斜部142与第一倾斜部13的上端整体相连。
在剖面视图中,第一外侧倾斜部142可以与位于第一部件10D侧的外缘的第三倾斜部33的一部分重叠,也可以与其全部重叠。在剖面视图中,优选第一外侧倾斜部142的下端与第三底部32的上表面相接。
在剖面视图中,优选第一外侧倾斜部142与第一倾斜部13所成的角度与在彼此的上端连接的2个第一倾斜部13所成的角度相同。
第一外侧倾斜部142的俯视形状、厚度及个数与第一外侧倾斜部14类似。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第一外侧倾斜部141,与第一外侧倾斜部14类似。
优选隔着第一底部12相对的第一倾斜部13的上端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与第一外侧倾斜部142的上端与和与第一外侧倾斜部142重叠的第三倾斜部33相对的第三倾斜部33的上端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和与第一外侧倾斜部142重叠的第三倾斜部33相对的第三倾斜部33”是指位于第一部件10侧的外缘的第三区划部31的X-侧的第三倾斜部33。
在第一外侧倾斜部142的下端与第三底部32的上表面相接的情况下,优选从第一外侧倾斜部142的下端到和与第一外侧倾斜部142重叠的第三倾斜部33相对的第三倾斜部33的下端的宽度与第一底部12的宽度相同。
在第一外侧倾斜部142的下端与第三底部32的上表面相接的情况下,优选从第一外侧倾斜部142的下端到和与第一外侧倾斜部142重叠的第三倾斜部33相对的第三倾斜部33的下端的宽度与和与第一外侧倾斜部142重叠的第三区划部31相邻的第三区划部31的第三底部32的宽度相同。
在第一外侧倾斜部142的下端与第三底部32的上表面相接的情况下,优选从第一外侧倾斜部142的下端到和与第一外侧倾斜部142重叠的第三倾斜部33相对的第三倾斜部33的下端的宽度比位于第一部件10D侧的外缘的第三底部32的宽度窄。
优选位于第一部件10D侧的外缘的第三倾斜部33的上端的高度比第一外侧倾斜部142的上端的高度低。
优选第三倾斜部33的上端的高度与第一倾斜部13的上端的高度相同。
通过使宽度和高度的关系如上所述,从而在将区划部件1D用作面状光源的反射器的情况下,能够对亮度不均进行抑制。
(面状光源)
通过将光源和上述的各区划部件布置在基板上,从而能够构成面状光源。在此,以区划部件1为例对面状光源进行说明。但是,也可以使用上述的区划部件1A~1D来代替区划部件1。
图16是示例性地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面状光源的俯视图。图17是图16的XVII-XVII线处的剖视图。如图16和图17所示,面状光源60是具有基板51、覆盖部件55、区划部件1、以及多个光源62的面发光型的发光装置。在图17所示的示例中,覆盖部件55覆盖基板51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区划部件1隔着覆盖部件55布置在基板51上。根据需要设置覆盖部件55。
需要说明的是,在区划部件1中,将由第一倾斜部13包围的区域、由第一外侧倾斜部14和第二倾斜部23包围的区域、由第二倾斜部23包围的区域设为区划C。另外,将各倾斜部的上端设为1u。在俯视图中,邻接的区划C的边界可以被视为上端1u。区划部件1优选为具有反射性的部件。
在面状光源60中,区划部件1的第一底部12的下表面和第二底部22的下表面能够与布置在基板51上的覆盖部件55接合。在图17的示例中,区划部件1的第一底部12的下表面和第二底部22的下表面隔着覆盖部件55与基板51间接地接合。
另外,在面状光源60中,光源62布置在从第一底部12的光源布置用开口部15内和第二底部22的光源布置用开口部25内露出的基板51上。以下,对面状光源60详细进行说明。
(基板51)
基板51是用于放置多个光源62的部件。在基板51的上表面51m上,布置有用于向光源62供给电力的导体布线58A和58B。优选在导体布线58A和58B之中的未与发光元件进行电连接的区域的一部分上覆盖有覆盖部件55。
作为基板51的材料,只要是能够将至少一对导体布线58A和58B绝缘分离的材料即可,例如可以举出陶瓷、树脂、复合材料等。作为树脂,可以举出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BT树脂、聚邻苯二甲酰胺(PP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作为复合材料,可以举出在上述树脂中混合了玻璃纤维、SiO2、TiO2、Al2O3等无机填料的材料、玻璃纤维强化树脂(玻璃环氧树脂)、在金属部件上覆盖了绝缘层的金属基板等。
基板51的厚度可以适当地选择。基板51可以是能够以辊对辊方式制造的柔性基板或刚性基板的任一种。刚性基板可以是能够弯曲的薄型刚性基板。导体布线58A和58B只要是导电性部件则对材料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通常用作电路基板等布线层的材料。可以在导体布线58A和58B的表面上布置光反射膜等。
覆盖部件55优选由绝缘性的材料构成。作为覆盖部件55的材料,可以举出与作为基板51的材料所例示的材料类似的材料。通过使用在上述的树脂中含有白色系的填料等的材料作为覆盖部件55来反射从光源62发出的光,从而能够提高面状光源60的光取出效率。
(光源62)
光源62是发光的部件,在图17所示的示例中,用透光性树脂将发光元件密封。透光性树脂的形状例如为大致半球。透光性树脂的材料例如是有机硅树脂。透光性树脂可以包含或可以不包含荧光体和/或扩散材料。光源62不限于此,也可以是自身发光的发光元件本身,也可以是将发光元件收容在树脂成形体的凹部中,并用透光性部件将发光元件密封而成的光源。或者,也可以构成为包括包含包围发光元件的侧面的光反射性材料的树脂、以及覆盖发光元件的上表面和包含光反射性材料的树脂的上表面的透光性部件。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包括覆盖发光元件的上表面的透光性部件、以及包含包围发光元件的侧面和透光性部件的侧面的光反射性材料的树脂。该透光性部件可以包含荧光体。可以在发光元件与透光性部件之间设置将发光元件与透光性部件粘接的透光性的粘接部件。
为了在由区划部件1D的各倾斜部包围的各区划C中以减少亮度不均的方式进行发光,优选光源62为宽配光。特别优选各个光源62具有蝙蝠翼配光特性。由此,能够对向光源62的正上方方向射出的光量进行抑制,使各个光源62的配光扩散,并将扩散后的光照射到各倾斜部和各底部,从而能够对由各倾斜部包围的各区划C中的亮度不均进行抑制。
在此,蝙蝠翼配光特性被定义为:将光轴0A设为0度,在配光角的绝对值比0度大的角度下,具有发光强度比0度强的发光强度分布的特性。需要说明的是,光轴0A被定义为:如图17所示,通过光源62的中心,并与基板51的上表面51m垂直相交的线。
特别是,作为具有蝙蝠翼配光特性的光源62,例如可以举出如图17所示使用了在上表面具有光反射膜62c的发光元件62a的光源。通过在发光元件62a的上表面设置光反射膜62c,使得向发光元件62a的上方方向的光的大部分被光反射膜62c反射而抑制发光元件62a的正上方的光量,从而获得蝙蝠翼配光特性。为了形成蝙蝠翼配光,可以另外组合透镜。
光反射膜62c可以是银、铜等金属膜、在树脂中含有白色系的填料等的膜、其组合等中的任一种。另外,光反射膜62c也可以为电介质多层膜(DBR膜),并且相对于发光元件62a的发光波长,具有相对于入射角的反射率角度依赖性。具体而言,光反射膜62c的反射率优选设定成倾斜入射比垂直入射低。由此,能够对发光元件62a的正上方的亮度的变化变得缓慢、发光元件62a的正上方变成暗点等极端变暗的情况进行抑制。需要说明的是,光反射层可以布置在上述的透光性部件的上方。
发光元件62a的厚度可以为100μm~500μm。光反射膜62c的厚度可以为0.1μm~3.0μm。具有密封部件的光源的厚度可以约为0.5mm~2.0mm。
多个光源62能够相互独立地驱动,优选以能够进行每个光源62的调光控制(例如,本地调光或高动态范围)的方式在基板51上进行布线。
(发光元件62a)
发光元件62a包括半导体结构体。半导体结构体包括n侧半导体层、p侧半导体层、以及夹在n侧半导体层和p侧半导体层之间的有源层。有源层可以为单一量子阱(SQW)结构,也可以为包括多个阱层的多量子阱(MQW)结构。半导体结构体包括由氮化物半导体构成的多个半导体层。氮化物半导体包括在由InxAlyGa1-x-yN(0≤x,0≤y,x+y≤1)组成的化学式中在各自的范围内使组成比x和y变化的所有组成的半导体。有源层的发射峰值波长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有源层例如构成为能够发出可见光或紫外光。
半导体结构体可以包括多个发光部,该发光部包括n侧半导体层、有源层、以及p侧半导体层。在半导体结构体包括多个发光部的情况下,在各个发光部中,可以包括发光峰值波长不同的阱层,也可以包括发光峰值波长相同的阱层。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发光峰值波长相同,也包括存在几nm左右的偏差的情况。可以适当地选择多个发光部的发光峰值波长的组合。例如,在半导体结构体包括两个发光部的情况下,作为各个发光部发出的光的组合,可以举出蓝色光与蓝色光、绿色光与绿色光、红色光与红色光、紫外光与紫外光、蓝色光与绿色光、蓝色光与红色光、或者绿色光与红色光等的组合。例如,在半导体结构体包括三个发光部的情况下,作为各个发光部发出的光的组合,可以举出蓝色光、绿色光以及红色光的组合。各个发光部分可以包括一个以上具有与其他阱层不同的发光峰值波长的阱层。
接合部件59是用于将光源62接合在导体布线上的部件,可以举出导电性的部件等。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含Au合金、含Ag合金、含Pd合金、含In合金、含Pb-Pd合金、含Au-Ga合金、含Au-Sn合金、含Sn合金、含Sn-Cu合金、含Sn-Cu-Ag合金、含Au-Ge合金、含Au-Si合金、含Al合金、含Cu-In合金、金属与焊剂的混合物等。
(区划部件1)
区划部件1布置在基板51上。需要说明的是,区划部件1可以布置在基板51的上表面上,也可以布置为夹着在基板51的上表面上布置的覆盖部件55等。
在区划部件1中,各光源布置用开口部(光源布置用开口部15及25)在俯视图中布置在区划C的中央部。各光源布置用开口部的形状和大小只要是使光源62全部露出的形状和大小即可,优选设定为使各光源布置用开口部的外缘位于光源62的附近。由此,在区划部件1具有光反射性的情况下,来自光源62的光也能够在各底部(第一底部1b、第二底部2b、第三底部3b、以及第五底部5b)反射,能够提高光的取出效率。
在彼此的上端连接的2个倾斜部所成的角度(图17中的α、β)优选例如为60度~90度。通过设为该范围,从而能够对区划部之间的亮度不均进行抑制。
区划部件1的各倾斜部的上端1u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光源的大小、所希望的面状光源的大小等适当地进行调整。间距例如可以为1mm~50mm,优选为5mm~20mm,更优选为6mm~15mm。
另外,区划部件1自身的高度H、即从区划部件1的各底部的下表面到上端1u的长度优选为8mm以下,在作为更薄型的面状光源的情况下优选为1mm~4mm左右。
区划部件1的第一底部12和第二底部22的上表面可以是平坦面,也可以是粗糙面。另外,可以在各底部的上表面上布置从底部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多个突起部。突起部是光反射性的。由此,由于来自光源的光被突起部向上方反射,因此能够对区划部内的亮度不均进行抑制。
在底部为正方形的情况下,多个突起部例如布置在四个角部的每一个角部。多个突起部布置在四个底部的每一个底部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各突起部的上端优选比各倾斜部的上端低,且比发光元件的上表面高。
各突起部的形状例如为锤状。
突起部的材料可以与区划部件的材料相同或不同。
优选区划部件1使用粘接部件与基板接合。由此,能够对区划部件1的位置偏移进行抑制。区划部件1可以使用光反射性的粘接部件将各光源布置用开口部的周围接合,以使来自光源的射出光不入射到基板51与区划部件1之间。例如,更优选沿着各光源布置用开口部的外缘呈环状布置光反射性的粘接部件。粘接部件例如可以是在PET基材的两面上配置有丙烯酸树脂类粘合剂的双面胶带,也可以是热熔型的粘接片,也可以是热固化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等树脂类粘接剂。该些粘接部件优选具有高阻燃性。另外,区划部件1向基板上的接合也可以利用螺钉固定或固定用销等。
区划部件1可以使用含有由氧化钛、氧化铝或氧化硅等粒子构成的反射材料的树脂等,也可以在不含有反射材料的树脂的表面设置反射材料。或者,也可以使用含有多个微细的气泡的树脂。另外,作为在区划部件1D中使用的树脂,可以举出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环状聚烯烃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酯等热塑性树脂,或者环氧树脂或有机硅树脂等热固性树脂等。区划部件1优选被设定成相对于来自光源62的出射光的反射率为70%以上。
区划部件1可以通过使用模具的成型方法、基于光成形的成型方法等分别形成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也可以通过购买来准备。作为使用模具的成型方法,可以应用射出成型、挤出成型、压缩成型、真空成型、冲压成型等成型方法。例如,可以通过使用由PET等构成的反射片进行真空成型,来得到将各底部和各倾斜部一体地成型而成的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第一部件的第一外侧倾斜部14可以与第一底部12和第一倾斜部13一体地成型而得到。需要说明的是,在对倾斜部进行成型时,可以与倾斜部同时对上述的突起部进行成型。
面状光源60可以具有隔着区划部件1布置在光源62的上方的光学部件。光学部件例如是扩散片。通过使面状光源60具有扩散片,从而能够提高透过扩散片的光的均匀性。另外,面状光源60可以在扩散片的上方还具备选自由波长变换片、棱镜片偏振片、亮度上升片、滤色片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通过使面状光源60具有该些光学部件中的一种以上,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透过扩散片的光的均匀性。棱镜片具有在其表面上排列有沿预定方向延伸的多个棱镜的形状。棱镜片例如是将具有在X方向和与X方向正交的Y方向的二维对片的平面进行观察时沿Y方向延伸的多个棱镜的棱镜片、具有沿X方向延伸的多个棱镜的棱镜片层叠而成的棱镜片。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区划部的俯视形状为矩形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区划部的俯视形状也可以是六边形。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示出将面状光源用作背光光源的液晶显示器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的示例。
图18是示例性地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装置的构成图。如图18所示,液晶显示器装置1000从上侧起依次具备液晶面板720、光学片710、以及面状光源60。
液晶显示器装置1000是在液晶面板720的下方层叠面状光源60的所谓正下型的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器装置1000将从面状光源60照射的光照射到液晶面板720上。
从面状光源的薄型化的观点出发,可以将面状光源的厚度设为15mm以下。由此,能够使面状光源变薄,并且使液晶显示器装置1000薄型化。
面状光源60不限于用作液晶显示器装置1000的背光。面状光源60可以用作电视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平视显示器、数字标牌、或公告板等的背光。另外,面状光源60也可以用作照明用的光源,也可以用于应急灯或线照明、或者各种装饰灯或车载用的安装等。

Claims (10)

1.一种面状光源,具有:
多个光源;
基板;以及
区划部件,
其中,所述区划部件具有
第一部件,通过将第一区划部呈行列状布置而成,该第一区划部布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具有第一底部、以及包围所述第一底部的第一倾斜部;以及
第二部件,通过将第二区划部呈行列状布置而成,该第二区划部布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具有第二底部、以及包围所述第二底部的第二倾斜部,
所述第一部件还具有第一外侧倾斜部,该第一外侧倾斜部与位于所述第二部件侧的外缘的所述第一倾斜部的上端相连,并且重叠在位于所述第一部件侧的外缘的所述第二倾斜部上,
在所述第一底部和所述第二底部分别设有光源布置用开口部,
所述多个光源分别布置在从所述光源布置用开口部内露出的基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状光源,其中,
所述第一外侧倾斜部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底部的上表面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面状光源,其中,
在剖面视图中,隔着所述第一底部相对的所述第一倾斜部的上端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一外侧倾斜部的上端与和与所述第一外侧倾斜部重叠的所述第二倾斜部相对的第二倾斜部的上端之间的距离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面状光源,其中,
在剖面视图中,从所述第一外侧倾斜部的下端到和与所述第一外侧倾斜部重叠的所述第二倾斜部相对的所述第二倾斜部的下端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底部的宽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面状光源,其中,
在剖面视图中,位于所述第一部件侧的外缘的所述第二倾斜部的上端的高度比所述第一外侧倾斜部的上端的高度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面状光源,其中,
在俯视图中,所述第一部件具有第一连接倾斜部,该第一连接倾斜部分别与相互邻接的所述第一外侧倾斜部连接,并且重叠在与位于所述第一外侧倾斜部之下的所述第二倾斜部邻接的所述第二倾斜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面状光源,具有:
第三部件,通过将第三区划部呈行列状布置而成,该第三区划部布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具有第三底部、以及包围所述第三底部的第三倾斜部,
其中,所述第二部件还具有第二外侧倾斜部,该第二外侧倾斜部与位于所述第三部件侧的外缘的所述第二倾斜部的上端相连,并且重叠在位于所述第二部件侧的外缘的所述第三倾斜部上,
在所述第三底部设有光源布置用开口部,
所述多个光源分别布置在从所述光源布置用开口部露出的基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面状光源,具有:
第三部件,通过将第三区划部呈行列状布置而成,该第三区划部布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具有第三底部、以及包围所述第三底部的第三倾斜部,
其中,所述第三部件还具有第三外侧倾斜部,该第三外侧倾斜部与位于所述第二部件侧的外缘的所述第三倾斜部的上端相连,并且重叠在位于所述第三部件侧的外缘的所述第二倾斜部上,
在所述第三底部设有光源布置用开口部,
所述多个光源分别布置在从所述光源布置用开口部露出的基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面状光源,具有:
第三部件,通过将第三区划部呈行列状布置而成,该第三区划部布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具有第三底部、以及包围所述第三底部的第三倾斜部,
其中,所述第一部件还具有另一个第一外侧倾斜部,该另一个第一外侧倾斜部与位于所述第三部件侧的外缘的所述第一倾斜部的上端相连,并且重叠在位于所述第一部件侧的外缘的所述第三倾斜部上,
在所述第三底部设有光源布置用开口部,
所述多个光源分别布置在从所述光源布置用开口部露出的基板上。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将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面状光源用作背光光源。
CN202310325812.2A 2022-03-31 2023-03-29 面状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8935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58257A JP2023149603A (ja) 2022-03-31 2022-03-31 面状光源、液晶表示装置
JP2022-058257 2022-03-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93532A true CN116893532A (zh) 2023-10-17

Family

ID=88018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25812.2A Pending CN116893532A (zh) 2022-03-31 2023-03-29 面状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14873A1 (zh)
JP (1) JP2023149603A (zh)
CN (1) CN116893532A (zh)
DE (1) DE10202310801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024876A (ja) 2018-08-08 2020-02-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2022058257A (ja) 2020-09-30 2022-04-11 コイズミ照明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14873A1 (en) 2023-10-05
DE102023108018A1 (de) 2023-10-05
JP2023149603A (ja) 2023-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43807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emitting module and light emitting module
KR102524438B1 (ko) 발광장치 및 면발광 광원
TWI784376B (zh) 發光裝置以及液晶顯示裝置
CN216792629U (zh) 面状光源
CN111668202A (zh) 光源装置
CN110794614A (zh) 发光模块
CN112444909B (zh) 发光组件以及面发光光源
CN111668201A (zh) 发光模块
JP2020107506A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
CN112882147A (zh) 面发光光源
JP7007591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
JP6959535B2 (ja) 発光装置
EP4063945A1 (en) Light-reflecting member and light source device
CN116893532A (zh) 面状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
JP6863420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液晶表示装置
CN112151655A (zh) 发光模块
US11650457B2 (en) Demarcating member, demarcating structure body, surface light source, and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213093218U (zh) 发光模块
JP7116327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発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TW202300817A (zh) 分隔部件及面狀光源
JP2022027024A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面状光源、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