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87969A - 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面板 - Google Patents

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87969A
CN116887969A CN202280015552.2A CN202280015552A CN116887969A CN 116887969 A CN116887969 A CN 116887969A CN 202280015552 A CN202280015552 A CN 202280015552A CN 116887969 A CN116887969 A CN 1168879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split mold
pinch
burr
resin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55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原泽友纪
丹治忠敏
福田达也
松田卓朗
中岛祥
长岛慎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rak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yorak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raku Co Ltd filed Critical Kyoraku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22/00666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2181487A1/ja
Publication of CN116887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879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更可靠地切断毛边部的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在所述毛边部赋形工序中,通过经由所述吸引部将所述毛边部吸引到所述卡合部,使所述毛边部赋形于所述卡合部,在所述切断工序中,通过在使所述毛边部赋形于所述卡合部的状态下使所述可动部相对于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进行相对移动,从而以沿着所述切断线的方式将所述毛边部从所述成型体主体切断。

Description

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能够经由铰链部而折弯的面板。
背景技术
(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共通)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了具有包围空腔部的夹断部的模具的树脂制面板的成型方法。在专利文献1的成型方法中,在空腔部配置有例如由发泡体构成的芯材、包覆芯材的树脂片以及例如由无纺布构成的表皮材料,它们在空腔部内被一体成型。这样成型的成型体具有在空腔部内成型的成型体主体和配置在空腔部外的毛边部。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附设于模具的可动部来切断毛边部的方法。专利文献1的可动部构成为,通过以相对于模具离开的方式进行驱动,从而将毛边部从构成成型体主体的树脂片切断。
(第三观点)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使用模具和配置在模具的周围的外框来制造树脂制的结构体的方法。专利文献2的外框以从模具突出的方式前进,与下垂的树脂片接触,能够吸附该树脂片。在该外框吸附了树脂片的状态下,树脂片与模具之间的空间(空腔)成为封闭空间。因此,通过对该空间进行减压,能够将树脂片赋形于模具。
(第四观点)
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具有薄壁的铰链部的树脂制的面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20/026928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12246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9-0516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观点)
基于毛边部的结构(例如,原材料、形状以及表面积等),存在专利文献1的可动部难以与毛边部卡合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可动部驱动时,毛边部不与可动部一起移动,毛边部无法从树脂片切断的可能性变高。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提供一种能够更可靠地切断毛边部的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第二观点)
在专利文献1中,在模具的端部形成有夹断部,另外,在可动部位于初始位置时,可动部抵接于夹断部。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毛边部的切断线成为与夹断部对应的位置。其中,根据成型体的形状来确定夹断部的形状,但在可动部不与抵接于夹断部的部分平滑地连接的情况下,切断线会变形,存在毛边部难以被切断的情况。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毛边部难以被切断的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第三观点)
外框为了适当地使树脂片赋形于模具而需要从前进位置后退一定程度。根据该外框的后退量、模具的形状等,存在树脂片变得难以追随模具表面、树脂片从模具表面或外框剥落而引起成型不良的情况。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成型不良的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第四观点)
考虑一种为了使铰链部容易弯曲而使铰链部进一步变薄的方法。但是,难以稳定地制造薄的铰链部,由于微小的制造偏差而会产生折断等问题。追求铰链部的薄度的方法是有限的。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提供一种提高铰链部的弯曲容易度的面板。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第一观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具有成型工序、毛边部赋形工序和切断工序,在所述成型工序中,使用模具对成型体进行成型,所述模具具有可动部和成对的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分别具有空腔部和夹断部,所述可动部以能够相对于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附设于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并且所述可动部具有吸引部和卡合部,所述成型体具有成型体主体、切断线和毛边部,所述成型体主体在所述成型工序中在所述空腔部内被成型,所述切断线在所述成型工序中被所述夹断部压扁,所述毛边部经由所述切断线而与所述成型体主体连结,并且设置于所述可动部,在所述毛边部赋形工序中,通过经由所述吸引部将所述毛边部吸引到所述卡合部,从而使所述毛边部赋形于所述卡合部,在所述切断工序中,通过在使所述毛边部赋形于所述卡合部的状态下使所述可动部相对于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进行相对移动,从而以沿着所述切断线的方式将所述毛边部从所述成型体主体切断。
在本发明中,在毛边部赋形工序中,经由吸引部将毛边部吸引到可动部的卡合部。由此,毛边部被赋形于可动部,毛边部更可靠地与可动部卡合。因此,在使可动部相对于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进行相对移动时,抑制毛边部相对于可动部滑动,使毛边部以追随可动部的方式移动,其结果,毛边部更可靠地从成型体主体被切断。
以下,对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例示。
提供一种方法,优选地,第一分割模具具有端面部,所述可动部具有抵接面部,在所述毛边部赋形工序中,所述抵接面部抵接于所述端面部。
提供一种方法,优选地,所述模具还具有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安装在所述端面部或所述抵接面部。
提供一种方法,优选地,第一分割模具具有第一外侧部,在第一外侧部形成有第一分割模具的所述夹断部,并且在第一外侧部形成有所述端面部,第二分割模具具有第二外侧部,在第二外侧部形成有第二分割模具的所述夹断部,并且第二外侧部配置为在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的开闭方向上与第一外侧部对置。
提供一种方法,优选地,所述成型体具有树脂片和表皮材料,所述表皮材料配置在所述树脂片的外侧。
提供一种方法,优选地,在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上分别形成有减压吸引孔,所述减压吸引孔形成在所述空腔部,并且所述减压吸引孔以将所述树脂片赋形于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的方式形成,在所述树脂片被赋形于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的状态下,配置于所述空腔部的所述表皮材料以沿着第一分割模具的方式设置,所述减压吸引孔没有形成在第一分割模具的第一外侧部。
提供一种方法,优选地,在第一外侧部与第二外侧部之间形成有表皮材料余量空间,在所述成型工序中,在所述表皮材料余量空间配置有所述表皮材料的端部。
(第二观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具有成型工序、卡合工序和切断工序,在所述成型工序中,使用模具对成型体进行成型,所述模具具有可动部和成对的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分别具有空腔部、内侧夹断部和外侧夹断部,所述内侧夹断部与所述空腔部连接,所述外侧夹断部设置在比所述内侧夹断部远离所述空腔部的位置,所述可动部以能够相对于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附设于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并且所述可动部具有卡合部,所述成型体具有成型体主体、外侧线部和外侧毛边部,所述成型体主体具有内侧线部和内侧毛边部,所述成型体主体在所述成型工序中在所述空腔部内被成型,所述内侧线部在所述成型工序中被所述内侧夹断部压扁,所述内侧毛边部形成在所述内侧线部与所述外侧线部之间,所述外侧线部在所述成型工序中被所述外侧夹断部压扁,所述外侧毛边部与所述外侧线部连结,在所述卡合工序中,使所述外侧毛边部与所述可动部的所述卡合部卡合,在所述切断工序中,通过在使所述外侧毛边部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下使所述可动部相对于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进行相对移动,从而以沿着所述外侧线部的方式将所述外侧毛边部从所述内侧毛边部切断。
在本发明中,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分别具有与空腔连接的内侧夹断部和设置在比内侧夹断部远离所述空腔部的位置的外侧夹断部。其中,外侧夹断部是不与空腔部连接的部分,是划分不需要的内侧毛边部以及外侧毛边部的部分。因此,抑制外侧夹断部像内侧夹断部那样与成型体主体的周缘部形状相匹配的制约。这样,在本发明中,由于抑制了该制约,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夹断部设定为考虑了与可动部的连接的形状,其结果,能够抑制毛边部变得难以被切断。
以下,对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例示。
提供一种方法,优选地,在俯视第一分割模具以及所述可动部时,所述外侧夹断部形成为沿着所述卡合部。
提供一种方法,优选地,所述外侧夹断部的顶部的面与所述卡合部的顶部的面一致。
提供一种方法,优选地,所述可动部还具有吸引部,在所述卡合工序中,通过经由所述吸引部将所述外侧毛边部吸引到所述卡合部,使所述外侧毛边部赋形于所述卡合部,从而使所述外侧毛边部与所述卡合部卡合。
提供一种方法,优选地,第一分割模具具有端面部,所述可动部具有抵接面部,在所述卡合工序中,在所述抵接面部抵接于所述端面部的状态下,经由所述吸引部将所述外侧毛边部吸引到所述卡合部。
提供一种方法,优选地,所述模具还具有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安装在所述端面部或所述抵接面部。
提供一种方法,优选地,第一分割模具具有第一外侧部,在第一外侧部形成有第一分割模具的所述内侧夹断部以及所述外侧夹断部,并且在第一外侧部形成有所述端面部,第二分割模具具有第二外侧部,在第二外侧部形成有第二分割模具的所述内侧夹断部以及所述外侧夹断部,并且第二外侧部配置为在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的开闭方向上与第一外侧部对置。
提供一种方法,优选地,所述成型体具有树脂片和表皮材料,所述表皮材料配置于所述树脂片的外侧。
提供一种方法,优选地,在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上分别形成有减压吸引孔,所述减压吸引孔形成在所述空腔部,并且所述减压吸引孔以将所述树脂片赋形于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的方式形成,在所述树脂片被赋形于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的状态下,配置于所述空腔部的所述表皮材料设置为沿着第一分割模具,所述减压吸引孔没有形成在第一分割模具的第一外侧部。
提供一种方法,优选地,在第一外侧部与第二外侧部之间,形成有表皮材料余量空间,所述成型工序中,在所述表皮材料余量空间配置有所述表皮材料的端部。
(第三观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使用了模具以及外框,其中,具有下垂工序、吸附工序和赋形工序,在所述下垂工序中,使熔融的树脂片向所述模具的正面下垂,所述模具具有空腔部、夹断部和倒角部,所述倒角部设置在所述外框与所述夹断部之间,并且形成为在从所述夹断部朝向所述外框的方向上与下垂的所述树脂片的间隔变宽,在所述吸附工序中,使所述外框前进,用所述外框吸附所述树脂片,在所述外框、所述树脂片和所述模具之间形成封闭空间,所述外框配置在所述模具的周围,并且,构成为能够吸附所述树脂片,在所述赋形工序中,使所述外框后退,并且对所述封闭空间进行减压从而将所述树脂片赋形于所述空腔部,所述树脂片通过所述外框后退而与所述外框一起移动,以沿着所述倒角部的方式配置。
在本发明中,由于模具具有倒角部,因此,在赋形工序中,在树脂片与外框一起移动时,树脂片以沿着倒角部的方式顺畅地配置。由此,能够抑制树脂片从模具或外框剥落,能够避免产生成型不良。
以下,对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例示。
提供一种方法,优选地,所述倒角部由锥面构成。
提供一种方法,所述锥面的倾斜角为60度以下。
提供一种方法,优选地,在所述赋形工序中,所述外框后退至所述倒角部的后端部的位置。
提供一种方法,优选地,在所述赋形工序中,所述外框的后退距离为30mm以上且80mm以下。
提供一种方法,优选地,在所述制造方法中,还使用可动部,并且所述制造方法还具有成型工序,所述模具具有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所述可动部构成为相对于第一分割模具进行相对移动,将所述树脂片的一部分切断,并且附设在第一分割模具的周围,第二分割模具具有所述倒角部,所述外框配置在第二分割模具的周围,在所述成型工序中,将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闭模,在所述成型工序完成的状态下,所述可动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比所述倒角部的前端部的位置靠近所述外框的位置。
提供一种方法,优选地,所述倒角部在所述模具的开闭方向上的宽度为10mm以上且63mm以下。
提供一种方法,优选地,所述倒角部从所述夹断部朝向所述外框的方向的宽度为5.7mm以上。
(第四观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面板,具有树脂面板体,其中,所述树脂面板体具有一体地设置的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和铰链部,所述铰链部具有铰链片和狭缝,所述铰链片将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能够转动地连结,所述狭缝设置在所述铰链片的旁边,将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分离。
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狭缝,能够提高铰链部的弯曲容易度。
以下,对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例示。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能够相互组合。
优选地,具有表皮材料,所述表皮材料跨越所述铰链部而粘贴在所述第一主体部以及所述第二主体部。
优选地,在将遍及所述铰链部的两端的长度设为全长L0,将所述狭缝的合计长度设为狭缝总长LS时,LS/L0为0.50~0.99。
优选地,所述铰链片包括端部铰链片,所述端部铰链片分别设置在所述铰链部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铰链片包括中间铰链片,所述中间铰链片设置在所述端部铰链片之间。
附图说明
图1A是第一观点~第三观点的实施方式的树脂制面板1的立体图。图1B是第一观点~第三观点的实施方式的芯材3的立体图。
图2A是第一观点~第三观点的实施方式的芯材3的分解立体图。图2B是图2A中的区域B的放大图。图2C是加强构件3c的端视图。
图3是示出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的实施方式的成型机10的结构的主视图(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及其附近的构件为剖视图)。在图3中,省略了图5所示的驱动机构24的图示。
图4A是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的实施方式的插入装置19的立体图,图4B示出在插入装置19中安装有芯材3的状态。
图5是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正在开模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区域A的放大图。
图7是从与图5不同的方向观察时的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的区域A的放大图。
图9A是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的实施方式的一对可动部23的立体图。图9B是图9A所示的区域B的放大图。
图10A以及图10B是示出实施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切断工序时的可动部23的动作的主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的实施方式的成型工序的与图3对应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在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关闭,并且可动部23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端视图。图12与图3所示的A-A端对应。
图13示出在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的实施方式中在卡合工序(毛边部赋形工序)后且第一切断工序的开始时的状态。图13是与图12所示的区域A对应的端视图。
图14是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切断工序的动作说明图。在图14中,示出可动部23以从第一分割模具21离开的方式移动,外侧毛边部5bc2从内侧毛边部5bc1被切断的情形。
图15示出第一观点~第三观点的实施方式的成型体5的主视图。
图16是示意性地示出在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中,图13所示的成型体5的外侧毛边部5bc2从内侧毛边部5bc1被切断的状态的主视图。在图16中,示出在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中,外侧毛边部5bc2被可动部23拉拽,沿右线5cr以及左线5cl被撕裂的状态。图16是示意性地示出在第三观点中,通过实施第一切断工序,所示的成型体5的外侧毛边部5bc2从内侧毛边部5bc1被切断的状态。
图17是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的端视图。图17示出第一切断工序开始时的状态。
图18是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第一切断工序的动作说明图。
图19是在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的实施方式中,制造具有铰链部的树脂制面板时使用的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的剖视图。图19是穿过树脂制面板的铰链部且与铰链部的延伸方向平行的面上的剖视图。
图20A是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可动部23的分解立体图。图20B是从与图20A不同的方向观察时的分解立体图。图20C示出利用支撑部21f支撑可动部23的状态。
图21是示出第三观点的实施方式的成型机10的结构的主视图(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外框31以及芯材3等为剖视图)。
图22是示出第三观点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正在开模的状态的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以及外框31、32的立体图。
图23是图22所示的区域A的放大图。
图24是从与图22不同的方向观察时的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以及外框31、32的立体图。在图28~图34中,示出了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等被图24所示的穿过上下的点P1的水平面切断的端面。在图26以及图27中,示出了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等被图24所示的穿过上下的点P2的垂直面切断的端面。
图25A~图25C示出实施第三观点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切断工序时的可动部23的动作。
图26示出第三观点的实施方式的表皮材料安装工序完成并正在实施下垂工序的状态。
图27示出正在实施第三观点的实施方式的吸附工序的状态。
图28是图27所示的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等的水平端视图。
图29是图28所示的区域A的放大图。在图29中,虚线L1以及虚线L5与后端部22ab的位置对应,虚线L2以及虚线L4与前端部22af的位置对应,虚线L3与外框32的前端面的位置。
图30示出实施了第三观点的实施方式的赋形工序的状态。
图31示出实施了第三观点的实施方式的芯材熔接工序的状态。
图32示出实施了第三观点的实施方式的成型工序的状态。
图33是图32所示的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等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在图33中,虚线T1与外框32的前端面的位置对应,虚线T2与吸引部23g的前端面的位置对应,虚线T3与对置面部23a的位置对应。
图34示出实施了第三观点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切断工序的状态。在图34中,示出可动部23以从第一分割模具21离开的方式移动,外侧毛边部5bc2从内侧毛边部5bc1被切断的情形。
图35A是从表面侧(表皮材料侧)观察面板时的俯视图,图35B是面板的侧视图。
图36A是从背面侧观察面板时的俯视图,图36B是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7是面板的背面中的图36的部分B1~B3的放大俯视图。
图38是沿图37的C-C线的剖视图。
图39是示出铰链部弯曲的情形的一个示例的剖视图。
图40是能够用于面板的制造的成型机10的结构图(对于模具121、131及其附近的构件为纵剖视图)。
图41是示出在图40的虚线D的位置模具关闭时的情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各种特征事项能够相互组合。另外,对于各技特征事项,能够独立地使发明成立。
(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共通)
1.关于树脂制面板1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树脂制面板1(“结构体”的一个示例)是俯视时被大致矩形形状的树脂成型体2覆盖的面板。
如图1~图2C所示,树脂制面板1具有中空的树脂成型体2和芯材3,芯材3配置在树脂成型体2内。在树脂成型体2的单面,以延伸至分型线PL的方式粘贴有表皮材料4。表皮材料4例如为无纺布,在成型时与树脂成型体2一体成型。
芯材3的两面紧贴于树脂成型体2。芯材3由基体3a、3b和将它们连结的加强构件3c构成。加强构件3c是截面形状固定的细长构件。基体3a、3b例如由发泡体构成。
加强构件3c为大致H形状,由上壁3c1、下壁3c2、将它们连结的柱部3c3构成。在上壁3c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朝向下壁3c2突出的突起3c11。在下壁3c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朝向上壁3c1突出的突起3c21。通过突起3c11、3c21卡合于基体3a、3b,基体3a、3b和加强构件3c被一体化。在基体3a、3b的端部,设置有凹陷一级的凹部3a1、3b1,通过在凹部3a1、3b1收纳上壁3c1和下壁3c2,基体3a、3b和加强构件3c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成为大致齐平。
2.树脂制面板1的制造方法
2-1.制造装置的说明
如图3所示,在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使用成型机10以及插入装置19,形成图15所示的成型体5。如图3~图9所示,成型机10具有一对片形成装置14、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可动部23以及驱动机构24。
2-1-1.片形成装置14的结构
如图3所示,片形成装置14具有料斗12、挤出机13、蓄能器17、T型模18。挤出机13和蓄能器17经由连结管15而连结。蓄能器17和T型模18经由连结管16而连结。以下,对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料斗12、挤出机13>
料斗12用于将原料树脂11投入挤出机13的缸13a内。原料树脂11的形态没有特别地限定,但通常为颗粒状。原料树脂例如为聚烯烃等热塑性树脂,作为聚烯烃,可列举低密度聚乙烯、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等。原料树脂11也可以包含由粉碎机将毛边部粉碎而制造的再生原料。原料树脂11在从料斗12被投入缸13a内之后,在缸13a内被加热而熔融成为熔融树脂。另外,利用配置在缸13a内的螺杆的旋转,朝向缸13a的前端被运送。螺杆配置在缸13a内,利用其旋转一边混匀熔融树脂一边运送熔融树脂。在螺杆的基端设置有齿轮装置,利用齿轮装置旋转驱动螺杆。
<蓄能器17、T型模18>
原料树脂从缸13a的树脂挤出被挤出,通过连结管15而被注入蓄能器17内。蓄能器17具有缸17a和在其内部能够滑动的活塞17b,在缸17a内能够贮存熔融树脂11a。然后,在缸17a内贮存了规定量的熔融树脂11a后,使活塞17b移动,从而通过连结管16将熔融树脂11a从设置于T型模18内的狭缝挤出并使之下垂而形成熔融状态的树脂片p1、p2。
2-1-2.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
如图11所示,树脂片p1、p2被引导至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之间。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能够由在闭模时进行抵接的分型面分割,通过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形成成型体5。也就是说,在成型工序中,使用能够分割的一对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形成成型体5。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之间,形成有表皮余量空间sp(参照图13)。表皮余量空间sp在成型时,配置有表皮材料4的端部。
<第一分割模具21>
如图7、图8、图13以及图14所示,第一分割模具21具有主体部21a1、一对第一外侧部21a2以及端面部21a3。在主体部21a1形成有空腔部cvt(参照图12)。在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关闭的状态下,空腔部cvt是形成在第一分割模具21与第二分割模具22之间的封闭空间,是供成型体成型的空间。第一外侧部21a2与主体部21a1的横宽方向的端部(左右的端部)连接。此外,所谓横宽度方向,是与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的开闭方向正交且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在端面部21a3形成有供可动部23抵接的面。在实施方式中,端面部21a3形成在第一外侧部21a2的侧面。
在第一分割模具21设置有多个减压吸引孔hl(参照图13),能够对树脂片p1进行减压吸引而赋形为沿着第一分割模具21的内表面21b的形状。此外,内表面21b面向空腔部cvt。
第一分割模具21具有夹断部21d,夹断部21d以包围空腔部cvt的方式设置。夹断部21d是从第一分割模具21侧向第二分割模具22侧突出地形成的突部。夹断部21d具有内侧夹断部21d1和外侧夹断部21d2。如图13所示,内侧夹断部21d1以及外侧夹断部21d2形成在第一外侧部21a2。
内侧夹断部21d1以面向空腔部cvt的方式设置。内侧夹断部21d1形成为与树脂制面板1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具体来说,在实施方式中,内侧夹断部21d1的顶部的面成为平坦面。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内侧夹断部21d1以折弯的直线状延伸。
外侧夹断部21d2设置在比内侧夹断部21d1远离空腔部cvt的位置。外侧夹断部21d2形成为与可动部23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具体来说,外侧夹断部21d2形成为与后述的可动部23的卡合部23d(参照图8)中离第一分割模具21最近的卡合部23d(以下,称为最接近的卡合部23d)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另外,在俯视观察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可动部23时(从图11的箭头C2方向观察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可动部23时),外侧夹断部21d2形成为沿着最接近的卡合部23d。换句话说,在俯视观察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可动部23时,外侧夹断部21d2形成为与最接近的卡合部23d平行。由此,避免毛边部的切断线变形,能够抑制毛边部变得难以被切断。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最接近的卡合部23d为配置在后述的可动部23的对置面部23a的端部的卡合部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最接近的卡合部23d也可以配置在如下位置,即,在可动部23的驱动方向上比对置面部23a的端部的位置靠内侧的位置。
另外,外侧夹断部21d2的顶部的面与该最接近的卡合部23d的顶部的面一致。也就是说,在延长外侧夹断部21d2的顶部的面时,与最接近的卡合部23d的顶部的面重合。因此,外侧夹断部21d2的顶部的面与最接近的卡合部23d的顶部的面平滑地连接。因此,在实施方式中,更有效地避免毛边部的切断线变形,能够有效地抑制毛边部变得难以被切断。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内侧夹断部21d1的形状成为与最接近的卡合部23d对应的形状,因此,外侧夹断部21d2相对于内侧夹断部21d1平行地形成,但也可以不像这样将外侧夹断部21d2的形状限制为内侧夹断部21d1的形状。也就是说,外侧夹断部21d2的形状只要与可动部23的形状相匹配地确定即可。也就是说,内侧夹断部21d1的形状受到树脂制面板1的形状的限制,与此相对,外侧夹断部21d2不被树脂制面板1的形状所限制,能够采用与可动部23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
第一分割模具21具有阳型突起21e。阳型突起21e设置在与插入装置19的后述的阴型突起19c对置的位置。阳型突起21e能够相对于第一分割模具21滑动移动并被收纳在第一分割模具21内。
<第二分割模具22>
如图13所示,第二分割模具22具有主体部22a1、一对第二外侧部22a2、一对对置部22a3。在主体部22a1形成有空腔部cvt(参照图12)。第二外侧部22a2与主体部22a1的横宽方向的端部(左右的端部)连接。另外,各对置部22a3与各第二外侧部22a2的横宽度方向的端部连接。对置部22a3以与可动部23对置的方式配置。
在第二分割模具22上设置有多个减压吸引孔hl(参照图13),能够对树脂片p2进行减压吸引而赋形为沿着第二分割模具22的内表面22b的形状。此外,内表面22b面向空腔部cvt。
第二分割模具22具有夹断部22d,夹断部22d以包围空腔部cvt的方式设置。夹断部22d是以从第二分割模具22侧向第一分割模具21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的突部。夹断部22d具有内侧夹断部22d1和外侧夹断部22d2。如图13所示,内侧夹断部22d1以及外侧夹断部22d2形成在第二外侧部22a2。
内侧夹断部22d1以及外侧夹断部22d2和内侧夹断部21d1以及外侧夹断部21d2为同样的结构。内侧夹断部22d1设置为面向空腔部cvt。内侧夹断部22d1形成为与树脂制面板1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具体来说,内侧夹断部22d1的顶部的面成为平坦面。另外,内侧夹断部22d1以折弯的直线状延伸。
外侧夹断部22d2设置在比内侧夹断部22d1远离空腔部cvt的位置。外侧夹断部22d2与外侧夹断部21d2同样地,形成为与可动部23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外侧夹断部22d2的顶部的面与最接近的卡合部23d的顶部的面一致。因此,外侧夹断部22d2的顶部的面平滑地与最接近的卡合部23d的顶部的面连接。
<表皮材料余量空间sp>
表皮材料余量空间sp是配置多余的表皮材料4的空间。另外,在表皮余量空间sp配置表皮材料4的端部。表皮材料余量空间sp形成在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之间。具体来说,表皮材料余量空间sp是第一外侧部21a2与第二外侧部22a2之间的空间,并且是内侧夹断部21d1以及内侧夹断部22d1与外侧夹断部21d2以及外侧夹断部22d2之间的空间。
成型时所使用的表皮材料4比空腔部cvt的尺寸大。因此,在成型时,产生多余的表皮材料4。此外,多余的表皮材料4在后工序中,被操作员切除。另外,构成毛边部的原料树脂11能够再利用,但多余的表皮材料4一旦附着于与原料树脂11对应的树脂片p1,则会地粘在一起,存在难以将表皮材料4从树脂片p1剥离的情况。在不能剥离的情况下,由于毛边部会被废弃,所以不能实现树脂的再利用。因此,在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上形成表皮材料余量空间sp。
在此,针对在树脂片p1的壁厚以及树脂片p2的壁厚分别为0.6(mm)~1.7(mm)的情况下,图13所示的表皮材料余量空间sp的横宽尺寸w1以及表皮材料余量空间sp的深度尺寸w2进行说明。
横宽尺寸w1例如优选设定为15.0、15.5、16.0、16.5、17.0、17.5、18.0、18.5、19.0、19.5、20.0、20.5、21.0、21.5、22.0、22.5、23.0、23.5、24.0、24.5、25.0(mm),另外,横宽尺寸w1也可以在此处所例示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
另外,表皮材料余量空间sp的深度尺寸w2例如优选设定为4.0、4.2、4.4、4.6、4.8、5.0、5.2、5.4、5.6、5.8、6.0、6.2、6.4、6.6、6.8、7.0、7.2、7.4、7.6、7.8、8.0(mm),另外,深度尺寸w2也可以在此处所例示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
这样,通过设定表皮材料余量空间sp的横宽尺寸w1以及表皮材料余量空间sp的深度尺寸w2,能够抑制表皮材料4与树脂片p1粘接。
另外,在第一外侧部21a2上没有设置减压吸引孔hl。也就是说,在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的空腔部cvt形成有减压吸引孔hl,但在第一外侧部21a2上没有设置减压吸引孔hl。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表皮材料4与树脂片p1粘接。此外,在实施方式中,对在第二外侧部22a2设置有减压吸引孔hl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设置减压吸引孔hl。
2-1-3.可动部23的结构
可动部23具有与毛边部卡合并将毛边部切断的功能。可动部23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进行相对移动。如图9A~图10B以及图13所示,可动部23附设于第一分割模具21的第一外侧部21a2的侧方。可动部23具有对置面部23a、抵接面部23b、吸引部23c、卡合部23d以及密封构件23e。
如图13所示,对置面部23a设置为与第二分割模具22的对置部22a3对置。在对置面部23a形成有多个卡合部23d。
如图14所示,抵接面部23b形成为能够抵接于第一分割模具21的端面部21a3。抵接面部23b以沿着端面部21a3的方式形成。因此,在抵接面部23b抵接于端面部21a3的状态下经由减压吸引孔hl对空气进行减压吸引时,能够抑制空气从抵接面部23b与端面部21a3之间流入树脂被赋形的部分。此外,所谓树脂被赋形的部分是例如空腔部cvt内、毛边部与卡合部23d的表面之间的间隙等。
如图13所示,吸引部23c是形成于对置面部23a的孔,并且在卡合部23d的形成区域开口。通过使空气经由吸引部23c被减压吸引,毛边部(外侧毛边部5bc2)被卡合部23d赋形。由此,毛边部(外侧毛边部5bc2)更可靠地钩挂于可动部23,在驱动可动部23时,抑制毛边部相对于可动部23滑动。其结果,在实施方式中,在驱动可动部23时,毛边部适当地追随可动部23,能够更可靠地切断毛边部。
例如,在将树脂片p1赋形于空腔部cvt时,若被吸引部23c减压吸引,则在树脂片p1上会产生褶皱等,有可能损害成型性。因此,吸引部23c中的减压吸引系统与第一分割模具21的减压吸引孔hl的减压吸引系统相独立。由此,能够分别控制吸引部23c的减压吸引的时机与减压吸引孔hl的减压吸引的时机,能够避免损害成型性。
卡合部23d具有与毛边部卡合的功能。卡合部23d是以朝向第二分割模具22突出的方式形成的突部。在对置面部23a上形成有多个卡合部23d,因此,对置面部23a的形成卡合部23d的区域形成为凹凸状。此外,在实施方式中,以吸引部23c在对置面部23a中的2个相邻的卡合部23d间的区域开口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吸引部23c也可以在卡合部23d的表面开口。
如图9B所示,密封构件23e安装于抵接面部23b。具体来说,在抵接面部23b形成有槽部,密封构件23e安装在槽部内。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空气从抵接面部23b与端面部21a3之间流入上述树脂被赋形的部分。此外,在实施方式中,以密封构件23e安装于抵接面部23b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密封构件23e也可以安装于第一分割模具21的端面部21a3。
2-1-4.驱动机构24的结构
如图5所示,驱动机构24配置在第一分割模具21的背面部。驱动机构24构成为驱动可动部23。如图5所示,驱动机构24具有一对上驱动机构24a和一对下驱动机构24b。各上驱动机构24a以及各下驱动机构24b例如能够由缸等构成。各上驱动机构24a以及各下驱动机构24b跨越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可动部23而设置,各上驱动机构24a以及各下驱动机构24b固定于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可动部23。通过各上驱动机构24a的缸以及各下驱动机构24b的缸伸长,可动部23进行移动。
各上驱动机构24a以及各下驱动机构24b能够独立地控制。因此,如图10A以及图10B所示,驱动机构24能够在使可动部23的上部移动之后,使可动部23的下部移动。由此,将毛边部撕裂的力成为局部性的,可动部23能够顺畅地将毛边部撕裂。
2-1-5.插入装置19
插入装置19构成为能够利用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移动。如图4A所示,插入装置19具有基座19a、吸附垫19b、阴型突起19c。各构件被基座9a保持。吸附垫9b用于吸附保持芯材3。阴型突起19c能够保持表皮材料4,用于将表皮材料4安装于第一分割模具21。
2-2.成型体5
树脂制面板1是通过将以下所说明的成型体5(参照图15)的毛边部去除而得到的。也就是说,成型体5是在用模具进行成型后,去除毛边部之前的状态的成型体。
如图15所示,成型体5是通过成型体主体5a和大毛边部5b经由以包围成型体主体5a的方式设置的切断线5c连结而构成的。切断线5c对应于被夹断部21d、22d压扁的部分。通过遍及成型体主体5a的整周而沿着切断线5c将成型体5切断,能够将成型体5分离为成型体主体5a和大毛边部5b。
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成型体主体5a由与上述的树脂制面板1对应的部分(成型品5d)和与该部分连结的小毛边部5e以及内侧毛边部5bc1构成。也就是说,通过从成型体主体5a去除小毛边部5e以及内侧毛边部5bc1,能够得到树脂制面板1。
另外,大毛边部5b由位于成型体主体5a的上部的上毛边部5bu、位于成型体主体5a的下部的下毛边部5bb、位于上毛边部5bu与下毛边部5bb之间的外侧毛边部5bc2构成。外侧毛边部5bc2在被可动部23切断之前,与内侧毛边部5bc1连结。
如图13所示,内侧毛边部5bc1由树脂片p1、p2以及表皮材料4构成。另一方面,外侧毛边部5bc2由树脂片p1、p2构成。也就是说,外侧毛边部5bc2不包含表皮材料4。换句话说,表皮材料4配置为,表皮材料4的端部位于内侧夹断部21d1、22d1与外侧夹断部21d2、22d2之间。
切断线5c具有左线5cl(外侧线部的一个示例)、右线5cr(外侧线部的一个示例)、上线5cu以及下线5cb。左线5cl、右线5cr、上线5cu以及下线5cb在从图11所示的第二分割模具22的闭模方向(图11的箭头C2方向)观察成型体5时分别配置在成型体主体5a的左侧、右侧、上侧以及下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利用第一分割模具21及第二分割模具22和可动部23沿着右线5cr以及左线5cl切断成型体5的第一切断工序。然后,在从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取出成型体5后,进行沿着切断线5c的剩余部分(也就是说,上线5cu以及下线5cb)切断成型体5的第二切断工序。
成型体主体5a是通过经由分型线5f将成型品5d(相当于树脂制面板1)和小毛边部5e及内侧毛边部5bc1连结而构成的。换句话说,成型体主体5a具有成型品5d、小毛边部5e及内侧毛边部5bc1、分型线5f的一部分(左线5fl以及右线5fr)。因此,通过遍及成型品5d的整周而沿着分型线5f将成型体主体5a切断,能够从成型品5d分割出小毛边部5e以及内侧毛边部5bc1。
分型线5f具有左线5fl(内侧线部的一个示例)、右线5fr(内侧线部的一个示例)、上线5fu以及下线5fb。左线5fl、右线5fr、上线5fu以及下线5fb在从图11所示的第二分割模具22的闭模方向(箭头C2)观察成型体5时分别配置在成型体主体5a的左侧、右侧、上侧以及下侧。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切断线5c的下线5cb与分型线5f的下线5fb重合。
另外,切断线5c的上线5cu设置在与分型线5f的上线5fu的上侧相邻的位置。因此,成型品5d和小毛边部5e经由上线5fu而被连结。
进而,切断线5c的左线5cl以及右线5cr分别设置在与分型线5f的左线5fl以及右线5fr的侧方相邻的位置。因此,成型品5d和内侧毛边部5bc1经由左线5cl以及右线5cr而被连结。
分型线5f的上线5fu为非直线状。因此,例如,操作员需要使用切割器沿上线5fu切断成型体5。因此,本在实施方式中,在与上线5fu的上侧相邻的位置,设置有直线状的上线5cu。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分型线5f的下线5fb也为直线状。通过使用毛边部的切断装置的切割器,能够切断这样的直线状的线。这样一来,在左线5cl以及右线5cr被切断后,上线5cu以及下线5cb被切断,成型体主体5a从大毛边部5b分离。
2-3.制造方法的各工序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制面板1的制造方法具有表皮材料安装工序、下垂工序、树脂片赋形工序、芯材熔接工序、成型工序、卡合工序、第一切断工序、成型体取出工序、第二切断工序以及后工序。
2-3-1.表皮材料安装工序
在表皮材料安装工序中,将表皮材料4安装于第一分割模具21。具体来说,预先将阴型突起19c插入在表皮材料4上形成的通孔中,如图3所示,将表皮材料4保持于插入装置19。在表皮材料安装工序中,在使阴型突起19c与阳型突起21e对置后,使两者卡合,在该状态下,通过将表皮材料4向阳型突起21e侧按压来使表皮材料4向阳型突起21e移动。由此,如图11所示,表皮材料4被安装于第一分割模具21。
2-3-2.下垂工序
在下垂工序中,如图11所示,在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之间,使从T型模18被挤出的树脂片p1、p2下垂。树脂片p1在芯材3与表皮材料4之间下垂。树脂片p2在插入装置19与第二分割模具22之间下垂。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进行直接使用从T型模18挤出的树脂片p1、p2的直接真空成型,因此,树脂片p1、p2无需在成型前冷却至室温并硬化,也无需对被硬化的树脂片p1、p2在成型前进行加热。
2-3-3.树脂片赋形工序
在实施树脂片赋形工序时,预先使树脂片p1与第一分割模具21的突出部(例如,夹断部)紧贴,在树脂片p1与第一分割模具21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对于树脂片p2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也是如此。此外,在形成密闭空间时,也可以使用与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分体的外框(省略图示)。各外框配置在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的周面部。而且,各外框在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的开闭方向上自由移动,并形成有减压吸引孔。第一分割模具21的外框通过吸引树脂片p1而紧贴树脂片p1,密闭空间形成在第一分割模具21、树脂片p1和外框之间。对于第二分割模具22的外框也是如此。
然后,在树脂片赋形工序中,经由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的减压吸引孔hl而对该密闭空间内的空气进行减压吸引,将树脂片p1、p2赋形于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在第一分割模具21中,树脂片p1被赋形为沿着空腔部的内表面21b的外形的形状。树脂片p2被赋形为空腔部的内表面22b的形状。对树脂片p1、p2进行赋形的时机可以错开,例如,可以在芯材熔接工序后对树脂片p2进行赋形,或者在合模工序中对树脂片p2进行赋形。
此外,在第一外侧部21a2上没有形成减压吸引孔hl。因此,即使在树脂片赋形工序中实施,也可以抑制表皮材料4与树脂片p1粘接。因此,在将内侧毛边部5bc1从成型体主体5a去除时,能够对构成内侧毛边部5bc1的树脂进行再利用。
2-3-4.芯材熔接工序
在芯材熔接工序中,使芯材3熔接于树脂片p1。如图11所示,插入装置19将表皮材料4安装于第一分割模具21,因此在插入装置19上残留有芯材3。在该状态下,通过使插入装置19朝向树脂片p1移动,能够使芯材3熔接于树脂片p1。在使芯材3熔接于树脂片p1之后,使插入装置19移动至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的移动轨迹外的位置。
将芯材3配置于树脂片p1、p2之间的时机没有限定,可以在下垂工序或赋形工序中配置于树脂片p1、p2之间。另外,也可以先将芯材3熔接于树脂片p2。
2-3-5.成型工序
在成型工序中,通过使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沿图11中的箭头C1、C2的方向移动,将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关闭。由此,在与夹断部21d以及夹断部22d对应的部位,树脂片p1、p2被压扁并被熔接,形成图15所示的成型体5。
2-3-6.卡合工序(毛边部赋形工序)
卡合工序是将成型体5的外侧毛边部5bc2赋形于可动部23,使外侧毛边部5bc2卡合于可动部23的工序(毛边部赋形工序)。也就是说,在卡合工序中,如图13所示,通过经由吸引部23c将外侧毛边部5bc2向卡合部23d吸引,使外侧毛边部5bc2的树脂片p1以沿着卡合部23d的方式赋形。
此外,在成型工序中,在将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关闭的状态下,构成外侧毛边部5bc2的树脂(树脂片p1、p2)彼此熔接(参照图13)。在该状态下,通过实施卡合工序(毛边部赋形工序),树脂片p1、p2中未熔接的部分容易分离,其结果,外侧毛边部5bc2成为中空。由此,即使树脂片p1、p2较薄,在外侧毛边部5bc2(树脂片p1)上也能够清楚地形成沿着卡合部23d的凹凸,卡合部23d容易钩挂在外侧毛边部5bc2(树脂片p1)上。其结果,可动部23能够有效地将外侧毛边部5bc2从内侧毛边部5bc1撕裂。
另外,如上所述,构成外侧毛边部5bc2的树脂片p1、p2相互熔接。由此,外侧毛边部5bc2的刚性提高,其结果,卡合部23d拉拽外侧毛边部5bc2的力容易传递至外侧毛边部5bc2,变得容易将外侧毛边部5bc2从内侧毛边部5bc1撕裂。
2-3-7.第一切断工序
在卡合工序后,成型体主体5a被收纳在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内,大毛边部5b卡合于设置在第一分割模具21的可动部23的卡合部23d。在该状态下,如图10A所示,当可动部23的上侧以从主体部22a1离开的方式倾斜时,成型体5以沿着切断线5c的左线5cl以及右线5cr从上侧裂开的方式开始被切断。接下来,如图10B所示,当以可动部23的下侧从第一分割模具21离开的方式使可动部23移动时,成型体5的裂纹朝向下方发展,第一切断工序完成(参照图15)。
2-3-8.成型体取出工序
在成型体取出工序中,用省略图示的夹持装置在例如夹持上毛边部5bu等毛边部的状态下,打开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之后,成型体5被夹持装置运送至用于实施下一工序的期望的位置。如图16所示,成型体5沿着切断线5c的左线5cl以及右线5cr被切断。另一方面,成型体5没有沿着切断线5c的上线5cu以及下线5cb被切断。若沿着上线5cu以及下线5cb中的任一条线切断成型体5,则成型体主体5a变得容易相对于大毛边部5b晃动,变得难以处理,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时间点,仅沿左线5cl以及右线5cr切断成型体5,因此容易进行成型体5的处理。
2-3-9.第二切断工序
在第二切断工序中,沿着上线5cu以及下线5cb将成型体5切断,将成型体5分离为成型体主体5a和大毛边部5b。在第二切断工序中,例如,能够使用能够识别上线5cu以及下线5cb的位置并自动将切断线切断的切断装置。
2-3-10.后工序
在后工序中,去除小毛边部5e以及内侧毛边部5bc1,得到树脂制面板1。该工序能够由操作员实施。
3.实施方式的效果
3-1.关于可动部23的减压吸引功能
在实施方式的卡合工序(毛边部赋形工序)中,经由吸引部23c将外侧毛边部5bc2吸引到可动部23的卡合部23d。由此,外侧毛边部5bc2被赋形于可动部23,外侧毛边部5bc2更可靠地卡合于可动部23。因此,在使可动部23相对于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进行相对移动时,抑制外侧毛边部5bc2相对于可动部23滑动,外侧毛边部5bc2以追随可动部23的方式移动,其结果,外侧毛边部5bc2被更可靠地从成型体主体5a切断。
3-2.关于双重的夹断部
在实施方式中,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具有双重夹断构造。也就是说,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分别具有与空腔部cvt连接的内侧夹断部21d1、22d1和设置在比内侧夹断部21d1、22d1远离空腔部cvt的位置的外侧夹断部21d2、22d2。其中,内侧夹断部21d1、22d1需要为与成型体主体5a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另一方面,外侧夹断部21d2、22d2配置在划分内侧毛边部5bc1和外侧毛边部5bc2的位置。而且,内侧毛边部5bc1以及外侧毛边部5bc2被一起切断,是产品中不需要的部分。也就是说,外侧夹断部21d2、22d2是不与空腔部cvt连接的部分,并且由于是划分产品中不需要的内侧毛边部5bc1以及外侧毛边部5bc2部分,因此抑制了外侧夹断部21d2、22d2像内侧夹断部21d1、22d1那样形成为与成型体主体5a相匹配的形状的限制。因此,在实施方式中,能够将外侧夹断部21d2、22d2的形状容易设定为考虑了与可动部23的连接的形状。也就是说,能够避免毛边部的切断线变形,能够抑制毛边部变得难以被切断。
在实施方式中,以内侧夹断部21d1、22d1的顶部的面为平坦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内侧夹断部21d1、22d1的顶部的面也可以以成为凹凸状(波状)的方式延伸。在对这种内侧夹断部21d1、22d1的形状进行说明时,以与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树脂制面板不同形状的树脂制面板为例进行说明。即,树脂制面板也可以是例如在由树脂片包覆的2个基体3a、3b之间配置有树脂片被模具压溃而构成的铰链部的结构。其中,铰链部是通过利用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的夹断部21dd,22dd(参照图19)将树脂片p1、p2压扁而构成的薄壁部分,树脂制面板能够经由该铰链部而折弯。另外,该铰链部形成为靠近树脂制面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在这种形态的树脂制面板中,基体3a、3b中的分型线为树脂制面板的厚度方向的中央,相对于此,铰链部中的分型线为铰链部自身,因此靠近树脂制面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也就是说,在树脂制面板的分型线中,将基体3a、3b与铰链部连接的部分成为复杂的结构。换句话说,为了制造这种树脂制面板,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的夹断部21d、22d的形状成为复杂的结构。具体来说,如图19所示,在铰链部的位置中的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的截面中,内侧夹断部22d1具有形成为凸状的部分,内侧夹断部21d1具有形成为凹状的部分。
本实施方式适合于具有这样的铰链部的树脂制面板。
当像以往的模具那样,用不具有外侧夹断部21d2、22d2的模具制造具有上述那样的铰链部的树脂制面板时,铰链部中的毛边部的切断线会变形,而且模具设计变得复杂。对此,在实施方式中,能够不受内侧夹断部21d1、22d1的形状的限制地确定外侧夹断部21d2、22d2的形状。因此,在实施方式中,能够避免毛边部的切断线变形,抑制毛边部变得难以被切断。另外,由于能够避免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的结构成为错综复杂的结构,因此容易进行模具设计。
在以往的制造方法中,可动部是将实施方式中的与成型体主体5a与内侧毛边部5bc1的连结部分对应的部分切断的结构。在这样的制造方法中,在无法切断该部分的情况下,在将成型体主体从模具取出时,有可能以该部分为起点而产生树脂片的剥离或翻卷,导致成型体主体成为不良品。由于实施方式是切断内侧毛边部5bc1与外侧毛边部5bc2的连结部分的结构,因此,即使不能将外侧毛边部5bc2从内侧毛边部5bc1切断,产生剥离或翻卷的部分也是不需要的内侧毛边部5bc1。因此,实施方式能够避免成型体主体成为不良品,能够提高成品率。另外,如上所述,实施方式采用双重的夹断构造,因此毛边部自身变得难以被切断,提高成品率的效果进一步提高。
以往的制造方法是可动部也切断表皮材料的结构。其中,有时即使能够切断树脂片,也不能切断表皮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在将成型体主体从模具取出时,有可能以没有被切断的表皮材料为起点而产生表皮材料的翻卷,使成型体主体成为不良品。
在实施方式中,表皮材料4的端部比外侧夹断部21d2、22d2靠内侧,因此可动部23不是切断表皮材料4自身的结构。因此,实施方式能够避免成型体主体5a成为不良品,能够提高成品率。
此外,在假设表皮材料4波及到外侧毛边部5bc2为止的情况下,即使表皮材料4没有被可动部23切断,产生翻卷的部分也是不需要的内侧毛边部5bc1。也就是说,实施方式由于采用双重的夹断构造,即使在假设表皮材料4波及到外侧毛边部5bc2为止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成型体主体成为不良品,能够提高成品率。
4.变形例
4-1.变形例1
如图17所示,即使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外侧夹断部21d2、22d2没有设置在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上,也能够得到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可动部23的减压吸引功能的效果。也就是说,即使是图17所示的形态,外侧毛边部5bc2也更可靠地卡合于可动部23,外侧毛边部5bc2被更可靠地从成型体主体5a切断。
此外,在本变形例1中,由于在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上未设置外侧夹断部21d2、22d2,因此如图18所示,在切断工序中,内侧毛边部5bc1和外侧毛边部5bc2不会被切断,内侧毛边部5bc1从成型体主体5a被切断。此时,由于在第一外侧部21a2没有形成减压吸引孔hl,所以抑制树脂片p1与表皮材料4粘接,即使驱动可动部23,也可以避免表皮材料4与毛边部一起被切断。因此,在再利用树脂时,能够节省从切断的内侧毛边部5bc1以及外侧毛边部5bc2的连结体剥离表皮材料4的工夫。
4-2.变形例2
第一分割模具21与可动部23经由驱动机构24而连结。其中,在驱动机构24的行程较大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可动部23的构造,可动部23有可能从第一分割模具21脱落而使可动部23难以返回初始位置。例如,在驱动机构24的行程较大的情况下,可动部23不与第一分割模具21接触,可动部23从第一分割模具21脱落。此时,可动部23经由驱动机构24而与第一分割模具21连结,因此可动部23不会落到地面。然而,当为了使可动部23返回原来的初始位置而驱动驱动机构24时,存在可动部23与第一分割模具21的侧面干涉,而不能使可动部23返回初始位置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例如需要操作员在每次脱落时使可动部23向初始位置移动。
在本变形例2中,如图20A以及图20B所示,第一分割模具21具有支撑部21f,可动部23具有被支撑部23f。此外,在图20A以及图20B中,省略了驱动机构24的图示。
支撑部21f构成为防止可动部23从第一分割模具21脱落,支撑部21f形成为向从第一分割模具21朝向可动部23的方向突出。支撑部21f与第一分割模具21的横侧面连接。具体来说,在本变形例中,支撑部21f与第一外侧部21a2连接。另外,在从正面侧观察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可动部23时(从图20A的箭头Ar方向观察时),支撑部21f设置为比第一分割模具21的端面部21a3向可动部23侧突出。换句话说,在从图20A的箭头Ar方向观察时,支撑部21f设置为比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夹断部(外侧夹断部21d2)更向可动部23侧突出。另外,支撑部21f在第一分割模具21的厚度方向Dr上配置在比第一分割模具21的正面部靠里侧的位置。其中,所谓第一分割模具21的正面部是例如形成有内侧夹断部21d1、外侧夹断部21d2以及内表面21b等的部分。
被支撑部23f构成为由支撑部21f支撑。被支撑部23f是供支撑部21f插入的凹状部。如图20C所示,在被支撑部23f中插入支撑部21f,因此在驱动可动部23时,被支撑部23f被支撑在支撑部21f的上表面。由此,能够防止可动部23从第一分割模具21脱落。
此外,如图10A以及图10B所示,可动部23以摆动的方式移动,因此被支撑部23f的尺寸比支撑部21f的尺寸大。由此,在可动部23以摆动的方式移动时,能够避免支撑部21f与被支撑部23f干涉,使可动部23顺畅地动作。
本变形例2也能够应用于变形例1的形态。
(第三观点)
1.关于树脂制面板1
第三观点的实施方式的树脂制面板1(“结构体”的一个示例)的结构与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的实施方式的树脂制面板1相同(参照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的“1.关于树脂制面板1”),因此省略说明。
2.树脂制面板1的制造方法
2-1.制造装置的说明
如图21所示,在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使用成型机10以及插入装置19,形成图15所示的成型体5。如图21~图22所示,成型机10具有一对片形成装置14、模具(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外框31、32以及可动部23。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成型机10如图25A~图25C所示,还具有使可动部23以从第一分割模具21离开的方式进行动作的未图示的驱动机构(参照图5的驱动机构24)。该驱动装置能够如图25B以及图25C所示那样,在使可动部23的上部移动之后,使可动部23的下部移动,从而能够顺畅地将毛边部(树脂片的一部分)撕裂。
2-1-1.片形成装置14的结构
图21所示的第三观点的实施方式的片形成装置14、使用的树脂与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片形成装置14、使用的树脂相同(参照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的“2-1-1.片形成装置14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
2-1-2.模具(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以及外框31、32
如图26所示,树脂片p1、p2被引导至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之间。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能够由闭模时抵接的分型面分割,通过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形成成型体5(参照图15)。也就是说,在成型工序中,使用能够分割的一对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形成成型体5。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之间,形成有表皮余量空间sp(参照图33以及图34)。表皮余量空间sp在成型时配置表皮材料4的端部。
<第一分割模具21>
如图24所示,第一分割模具21具有主体部21a1、一对第一外侧部21a2以及端面部21a3(参照图34)。在主体部21a1上形成有空腔部cvt。在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关闭的状态下,空腔部cvt是形成在第一分割模具21与第二分割模具22之间的封闭空间,是将成型体成型的空间。第一外侧部21a2与主体部21a1的横宽方向的端部(左右的端部)连接。此外,所谓横宽度方向,是与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的开闭方向正交且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在端面部21a3形成有供可动部23抵接的面。在实施方式中,端面部21a3形成在第一外侧部21a2的侧面。
在第一分割模具21上设置有多个减压吸引孔hl(参照图29),能够对树脂片p1进行减压吸引将其赋形为沿着第一分割模具21的内表面21b的形状。此外,如图24所示,内表面21b面向空腔部cvt。
如图24所示,第一分割模具21具有夹断部21d,夹断部21d设置为包围空腔部cvt。夹断部21d是以从第一分割模具21侧向第二分割模具22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的突部。如图29所示,夹断部21d具有内侧夹断部21d1和外侧夹断部21d2。内侧夹断部21d1以及外侧夹断部21d2形成在第一外侧部21a2。
内侧夹断部21d1设置为面向空腔部cvt。内侧夹断部21d1形成为与树脂制面板1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具体来说,在实施方式中,内侧夹断部21d1的顶部的面成为平坦面。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内侧夹断部21d1以折弯的直线状延伸。
外侧夹断部21d2设置在比内侧夹断部21d1远离空腔部cvt的位置。外侧夹断部21d2形成为与可动部23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具体来说,外侧夹断部21d2形成为与后述的可动部23的卡合部23d(参照图24~图25C)中最靠近第一分割模具21的卡合部23d(以下,称为最接近的卡合部23d)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另外,在俯视观察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可动部23时,外侧夹断部21d2以沿着最接近的卡合部23d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避免毛边部的切断线变形,能够抑制毛边部变得难以被切断。
如图24所示,第一分割模具21具有一对吸引部21A。吸引部21A分别设置在第一分割模具21的上部以及下部。上下的吸引部21A分别与主体部21a1的上下的端部连接。吸引部21A形成为从第一分割模具21侧朝向第二分割模具22侧突出。由此,在第一分割模具21前进时,吸引部21A比夹断部21d先与树脂片p1接触。在吸引部21A的前端面形成有吸引孔21B,吸引部21A能够通过从吸引孔21B吸引空气来吸附树脂片p1。如图24所示,在吸引部21A形成有倾斜面21C,在树脂片p1被赋形于第一分割模具21时,树脂片p1变得容易追随第一分割模具21的表面。
如图21所示,第一分割模具21具有阳型突起21e。阳型突起21e设置在与插入装置19的后述的阴型突起19c对置的位置。阳型突起21e能够相对于第一分割模具21滑动移动而收纳在第一分割模具21内的孔(省略图示)中。
<第二分割模具22>
如图22以及图23所示,第二分割模具22具有主体部22a1、一对第二外侧部22a2、一对对置部22a3以及4个倒角部22a4。在主体部22a1形成有空腔部cvt。第二外侧部22a2与主体部22a1的横宽方向的端部(左右的端部)连接。另外,各对置部22a3与各第二外侧部22a2的横宽方向的端部连接。对置部22a3配置为与可动部23的卡合部23d对置。各对置部22a3由平坦面构成,与上下的倒角部22a4和左右的倒角部22a4中的一方连接。
倒角部22a4形成在第二分割模具22的周缘部。在实施方式中,第二分割模具22的俯视形状为四边形,因此与之对应地,倒角部22a4分别设置在第二分割模具22的四边。各倒角部22a4具有前端部22af和后端部22a。前端部22af是在模具的开闭方向上倒角部22a4中的最靠近第一分割模具21的部分。后端部22ab是在模具的开闭方向上倒角部22a4中的最远离第一分割模具21的部分。
左右的倒角部22a4设置在外框32与夹断部(外侧夹断部22d2)之间。在树脂片p2下垂时观察左右的倒角部22a4时,左右的倒角部22a4在从外侧夹断部22d2朝向外框32的方向上,以扩大与下垂的树脂片p2的间隔的方式形成。在实施方式中,倒角部22a4由锥面(倾斜面)构成。具体来说,倒角部22a4的锥面(倾斜面)从前端部22af朝向后端部22ab形成。此外,在倒角部22a4上没有形成用于吸附树脂片p2的吸引孔。
如图29所示,倒角部22a4的锥面的倾斜角θ优选大于0度并且在60度以下。具体来说,例如,倾斜角θ(度)为5、10、15、20、25、30、35、40、45、50、55、60。另外,倾斜角θ也能够定义在此处所例示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例如,5度以上、60度以下)。
如图29所示,倒角部22a4的模具的开闭方向的宽度w1优选为10mm以上、63mm以下。具体来说,例如,宽度w1(mm)为10、15、20、25、30、35、40、45、50、55、60、63,也能够定义在此处所例示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
如图29所示,从倒角部22a4的夹断部22d朝向外框31、32的方向的宽度w2优选为5.7mm以上、70mm以下。更优选为宽度w2在12mm以上、40mm以下。具体来说例如,宽度w2(mm)为5.7、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44、46、48、50、52、54、56、58、60、62、64、66、68、70,也能够定义在此处所例示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
在实施方式中,第二分割模具22具有共计4个倒角部22a4(上下的倒角部22a4和左右的倒角部22a4)。这些倒角部22a4的结构(倾斜角θ、宽度w1、宽度w2)只要满足上述的数值或数值范围,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上下的倒角部22a4的结构相同,左右的倒角部22a4的结构相同,但也可以是上下的倒角部22a4的结构与左右的倒角部22a4的结构不同。
在第二分割模具22上设置有多个减压吸引孔hl(参照图29),能够对树脂片p2进行减压吸引而将其赋形为沿着第二分割模具22的内表面22b的形状。此外,内表面22b面向空腔部cvt。
第二分割模具22具有夹断部22d,夹断部22d设置为包围空腔部cvt。夹断部22d是形成为从第二分割模具22侧朝向第一分割模具21侧突出的突部。夹断部22d具有内侧夹断部22d1和外侧夹断部22d2。内侧夹断部22d1以及外侧夹断部22d2形成在第二外侧部22a2。
内侧夹断部22d1以及外侧夹断部22d2与内侧夹断部21d1以及外侧夹断部21d2为相同的结构。内侧夹断部22d1设置为面向空腔部cvt。内侧夹断部22d1形成为与树脂制面板1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具体来说,内侧夹断部22d1的顶部的面成为平坦面。另外,内侧夹断部22d1以折弯的直线状延伸。
外侧夹断部22d2设置在比内侧夹断部22d1远离空腔部cvt的位置。外侧夹断部22d2与外侧夹断部21d2同样地,形成为与可动部23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
<外框31、32>
如图22以及图23所示,外框31、32配置在第二分割模具22的周围。具体来说,外框31分别附设于第二分割模具22的上部以及下部,外框32分别附设于第二分割模具22的左右的侧部。外框31、32构成为能够与模具的开闭方向平行地移动。换句话说,外框31、32构成为能够在模具的开闭方向上前进以及后退。在外框31、32的前端面分别形成有吸引孔31a、32a,外框31、32通过从吸引孔31a、32a吸引空气而能够对树脂片p2进行吸附。
外框31、32在吸附树脂片p2时前进,之后,在实施方式中,外框31、32后退。通过后退,树脂片p2被适当地赋形于第二分割模具22,另外,在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闭模时,避免外框31、32与第一分割模具21、可动部23干涉。
在此,如图29所示,外框32后退至倒角部22a4的后端部22ab的位置。对于外框31也同样。外框31、32的后退距离w3为30mm以上、80mm以下。外框31、32的后退距离w3(mm)具体来说例如为30、35、40、45、50、55、60、65、70、75、80,也能够定义在此处所例示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
如图33所示,优选在外框32与吸引部23g最接近的状态下(成型工序完成时),确保外框32的前端面与吸引部23g的前端面之间的距离t1为5mm以上。距离t1(mm)具体来说例如为5、6、7、8、9、10、11、12、13、14、15,也能够定义在此处所例示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此外,对于外框31和吸引部21A也同样。也就是说,外框31的前端面与吸引部21A的前端面之间的距离也能够与上述的距离t1同样地定义。
<表皮材料余量空间sp>
图33以及图34所示的第三观点的实施方式的表皮材料余量空间sp与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的实施方式所说明的表皮材料余量空间sp相同(参照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的“<表皮材料余量空间sp>”),因此省略说明。
2-1-3.可动部23的结构
可动部23具有与毛边部卡合并切断毛边部的功能。如图25A~图25C所示,可动部23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第一分割模具21进行相对移动。如图25B所示,可动部23附设于第一分割模具21的第一外侧部21a2的侧方。如图34所示,可动部23具有对置面部23a、抵接面部23b、吸引部23c、卡合部23d、密封构件23e以及吸引部23g。
对置面部23a设置为与第二分割模具22的对置部22a3对置。在对置面部23a形成有多个卡合部23d。
抵接面部23b形成为能够抵接于第一分割模具21的端面部21a3。抵接面部23b以沿着端面部21a3的方式形成。因此,在以抵接面部23b抵接于端面部21a3的状态经由减压吸引孔hl将空气减压吸引时,能够抑制空气从抵接面部23b与端面部21a3之间流入树脂被赋形的部分。另外,密封构件23e安装于抵接面部23b。具体来说,在抵接面部23b形成有槽部,密封构件23e安装于槽部内。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空气从抵接面部23b与端面部21a3之间流入树脂被赋形的部分。此外,所谓树脂被赋形的部分,是例如空腔部cvt内、毛边部与卡合部23d的表面之间的间隙等。
吸引部23c是形成于对置面部23a的孔,并且在卡合部23d的形成区域开口。空气经由吸引部23c被减压吸引,由此毛边部(外侧毛边部5bc2)被赋形于卡合部23d。由此,毛边部(外侧毛边部5bc2)更可靠地钩挂在可动部23上,在驱动可动部23时,抑制了毛边部相对于可动部23滑动。其结果,在实施方式中,在驱动可动部23时,毛边部适当地追随可动部23,能够更可靠地切断毛边部。
卡合部23d具有与毛边部卡合的功能。卡合部23d是以朝向第二分割模具22突出的方式形成的突部。在对置面部23a形成有多个卡合部23d,因此对置面部23a的卡合部23d的形成区域形成为凹凸状。此外,在实施方式中,以吸引部23c在对置面部23a中2个相邻的卡合部23d之间的区域开口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吸引部23c也可以在卡合部23d的表面开口。
吸引部23g在可动方向(可动部23从图25A的状态向图25C的状态移动的方向)上设置在可动部23中的端部侧。吸引部23g以从可动部23侧朝向外框32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由此,在可动部23与第一分割模具21一同前进时,吸引部23g的前端面比卡合部23d先与树脂片p1接触。此外,在实施方式中,吸引部23g的前端面的位置与第一分割模具21的吸引部21A的前端面的位置一致。在吸引部23g的前端面形成有吸引孔23g1,吸引部23g通过从吸引孔23g1吸引空气而能够吸附树脂片p1。如图29所示,在吸引部23g上形成有倾斜面23g2,在树脂片p1赋形于可动部23时,树脂片p1变得容易追随可动部23的表面。倾斜面23g2与对置面部23a连接。
如图33所示,吸引部23g的突出量t2(在模具的开闭方向上,吸引部23g的前端面的位置与对置面部23a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优选为15mm以上。突出量t2(mm)具体来说例如为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也能够定义在此处所例示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
2-1-4.插入装置19
第三观点的实施方式的插入装置19的结构与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的实施方式的插入装置19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2-2.成型体5
第三观点的实施方式的成型体5的结构与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的实施方式的成型体5相同(参照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的“2-2.成型体5”),因此省略说明。
2-3.制造方法的各工序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制面板1的制造方法具有表皮材料安装工序、下垂工序、吸附工序、赋形工序、芯材熔接工序、成型工序、第一切断工序、成型体取出工序、第二切断工序以及后工序。
2-3-1.表皮材料安装工序
在表皮材料安装工序中,预先将阴型突起19c插入形成于表皮材料4的通孔中,如图21所示,使表皮材料4保持于插入装置19。以下,本工序与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的“2-3-1.表皮材料安装工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2-3-2.下垂工序
在下垂工序中,如图26所示,在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之间,使从T型模18挤出的树脂片p1、p2下垂。以下,本工序与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的“2-3-2.下垂工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2-3-3.吸附工序
在吸附工序中,如图27~图29所示,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可动部23一起前进,吸引部23g与树脂片p1接触。然后,树脂片p1通过吸引部23g的吸引孔23g1的吸引作用而被吸附于吸引部23g的前端面。此外,第一分割模具21也同样地前进,因此如图27所示,上下的吸引部21A也与树脂片p1接触。然后,树脂片p1通过吸引部21A的吸引孔21B的吸引作用而被吸附于吸引部21A的前端面。由此,如图29所示,在树脂片p1、第一分割模具21和可动部23之间,形成有密闭空间SD1。
另外,如图27~图29所示,外框32前进,外框32与树脂片p2接触。然后,树脂片p2因外框32的吸引孔32a的吸引作用而被吸附于外框32的前端面。如图27所示,外框31也同样地前进。然后,树脂片p2因外框31的吸引孔31a的吸引作用而被吸附于外框31的前端面。由此,如图29所示,在树脂片p2、第二分割模具22和外框31、32之间形成有密闭空间SD1。
2-3-4.赋形工序
如图30所示,在赋形工序中,经由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的减压吸引孔hl、可动部23的吸引部23c,对密闭空间SD1,SD2内的空气进行减压吸引,将树脂片p1、p2赋形于第一分割模具21、第二分割模具22以及可动部23。另外,在赋形工序中,使在吸附工序中前进的外框31、32后退。具体来说,使外框31、32后退,直到外框31、32的前端面的位置到达倒角部22a4的后端部22ab的位置。
随着外框31、32的后退,树脂片p2被赋形为沿着第二分割模具22的表面的形状。在此,第二分割模具22具有倒角部22a4,所以在树脂片p1与外框31、32一同移动时,树脂片p1以沿着倒角部22a4的方式顺畅地配置。由此,能够抑制树脂片p1从第二分割模具22、外框31、32剥离,能够避免产生成型不良。
例如,在第二分割模具22上未形成倒角部22a4而成为直角的角部的情况下,若外框31、32从该角部的位置后退,则树脂片p1以以该角部为起点直角地弯曲的方式延伸。然而,根据树脂片p1的物性,有时树脂片p1不能顺利地追随外框31、32的后退动作,该角部、其周边的部分会从外框31、32、第二分割模具22分离(剥离)。换句话说,树脂片p1在上述角部被强行延伸,树脂片p1不能顺利地追随外框31、32的后退动作,树脂片p1会从外框31、32、第二分割模具22剥离。在这种情况下,树脂片p1的减压赋形变得不适当,导致密闭空间SD1的泄漏。
然而,在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分割模具22具有倒角部22a4,所以在外框31、32后退,树脂片p1与外框31、32一同移动时,树脂片p1以沿着倒角部22a4的方式追随,避免从第二分割模具22的剥离。
此外,虽然也可以考虑放缓外框31、32的后退速度来提高树脂片p1的追随性的方法,但在这种方法中,不仅成型体5的成型时间变长,还存在对其他工序的制造条件产生制约的缺点。但是,在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无需放缓外框31、32的后退速度,不但能够避免成型体5的成型时间变长,另外,还能够避免对制造条件产生制约。
此外,开始减压吸引的时机和开始外框31、32的后退的时机既可以同时,也可以错开。
另外,对树脂片p1、p2进行赋形的时机也可以错开,例如,可以在芯材熔接工序后对树脂片p2进行赋形,或者在合模工序中对树脂片p2进行赋形。另外,对吸引部23c进行减压的时机也可以在后述的成型工序之后。
2-3-5.芯材熔接工序
如图30以及图31所示,插入装置19将表皮材料4安装于第一分割模具21,因此在插入装置19上残留有芯材3。在该状态下,通过使插入装置19朝向树脂片p1移动,能够使芯材3熔接于树脂片p1。以下,本工序与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的“2-3-4.芯材熔接工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2-3-6.成型工序
在成型工序中,实施第一分割模具21以及第二分割模具22的闭模。由此,在与夹断部21d以及夹断部22d对应的部位,树脂片p1、p2被压扁并被熔接,形成图15所示的成型体5。
此外,在成型工序完成的状态下,可动部23的至少一部(实施方式中吸引部23g)配置在比倒角部22a4的前端部22af的位置靠近外框32的位置。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吸引部21A也同样,吸引部21A配置在比倒角部22a4的前端部22af的位置靠近外框31的位置。在赋形工序中,由于使外框31、32适当地后退,所以避免了构件彼此的接触。
2-3-8.第一切断工序、成型体取出工序、第二切断工序以及后工序这些工序与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的“2-3-7.第一切断工序”~“2-3-10.后工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3.其他实施方式
倒角部22a4并不限定于锥面。只要是在从外侧夹断部22d2朝向外框32的方向上,倒角部22a4与树脂片P2的间隔扩大的形状即可。例如,倒角部22a4也可以由斜率不同的多个锥面(多个倾斜面)构成。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倒角部22a4的锥面形成为平面状,但也可以形成为曲面状,也可将平面状的部分和曲面状的部分相组合。
另外,只要在从外侧夹断部22d2朝向外框32的方向上,倒角部22a4与树脂片P2的间隔扩大,倒角部22a4也可以具有1个或多个台阶部(形成为阶梯状的部分)。
在实施方式中,对第二分割模具22具有4个倒角部22a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第二分割模具22可以仅具有左右的倒角部22a4,而不具有上下的倒角部22a4,也可以反过来。而且,第二分割模具22也可以是仅具有上下以及左右的4个倒角部22a4中的1个倒角部的结构。
在实施方式中,以成型机10具有可动部23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不具有可动部23。
在实施方式中,以在第一分割模具21的左右配置一对可动部23的形态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第一分割模具21的左右的可动部23的基础上追加地在第一分割模具21的下面配置可动部23。另外,也可以代替第一分割模具21的左右的可动部23,在第一分割模具21的下面配置可动部23。
(第四观点)
1.面板的结构
使用图35~图38对面板101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5A以及图35B所示,面板101具有树脂面板体102和表皮材料108。树脂面板体102是第一主体部102a、第二主体部102b以及铰链部105一体设置而成的。图35A示出树脂面板体102的表面侧(表侧),以覆盖树脂面板体102的整个表面的方式粘贴有表皮材料108。表皮材料108跨过铰链部105而粘贴在第一主体部102a以及第二主体部102b上。树脂面板体102的背面露出。
面板101是具有全长L0和宽度W0的大致矩形的平板面板。在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第一主体部102a和第二主体部102b和铰链部105的全长相等,均具有与面板101相同的全长L0。在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第一主体部102a具有宽度Wa,第二主体部102b具有宽度Wb(Wb<Wa)。包括铰链部105的宽度(图38的Wh),W0=Wa+Wb+Wh
如图36A所示,铰链部105在第一主体部102a与第二主体部102b之间延伸。在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铰链部105具有3个铰链片105h和2个狭缝105s。在图36A的示例中,各个铰链片105h的长度Lh相对于铰链部105的全长L0非常地小。3个铰链片105h能够转动地连结第一主体部102a和第二主体部102b。狭缝105s设置在铰链片105h的旁边,将第一主体部102a与第二主体部102b分离。通过设置狭缝105s,铰链部105的弯曲容易度提高。
图37是图36A的部分B1~B3的放大图。作为一个示例,铰链片105h具有一个中间铰链片105h1和二个端部铰链片105h2。二个端部铰链片105h2设置在铰链部105的两端。中间铰链片105h1设置在比铰链部105的两端靠内侧的部位。在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中间铰链片105h1正好设置在铰链部105的中央位置(即,距离铰链部105的端部L0/2的位置)。
图38示出沿图37的C-C线的截面。树脂面板体102具有表壁103和里壁104。表壁103和里壁104空开间隔地对置。在表壁103与里壁104之间设置有中空部107。此外,表壁103和里壁104的周围通过周壁(未图示)而相连。表壁103的表面是平坦的。铰链部105是通过里壁104朝向表壁103凹陷而形成的。在里壁104上,在与铰链部105相邻的位置设置有倾斜部104a,表壁103与里壁104的间隔在倾斜部104a上随着朝向铰链部105而变窄。
铰链部105具有宽度Wh。狭缝105s既可以是由1条线构成的切口,或者也可以是对铰链部105进行裁剪而成的裁剪口。狭缝105s的宽度(粗细)也称为狭缝宽度WS,在狭缝105s为1条线的切口的情况下的狭缝宽度WS实质为零。作为一个示例,若规定狭缝105s的宽度WS与铰链部的宽度Wh之比为WS/Wh,则WS/Wh例如为0~1,具体来说,例如为0、0.1、0.2、0.3、0.4、0.5、0.6、0.7、0.8、0.9、1,也可以在此处所例示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另外,作为一个示例,狭缝宽度WS可以是WS<Wh,但也可以设置成随着成为WS=Wh而加宽狭缝宽度的裁剪口。此外,铰链片105h的宽度与铰链部105相同,为宽度Wh。此外,在狭缝宽度WS较大的情况下,从狭缝105s露出表皮材料108的一部分。
如图38所示,表皮材料108设置在面板101的表壁103侧。表皮材料108跨过铰链部105而从第一主体部102a设置到第二主体部102b。表皮材料108也可以由无纺布那样的具有透气性的地毯状的构件构成。
第一主体部102a和第二主体部102b中的表壁103以及里壁104的厚度例如为0.5~2mm,具体来说例如为0.5、1.0、1.5、2.0mm,也可以在此处所例示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
如图36A所示,铰链片105h与狭缝105s沿着铰链部105延伸的方向交替排列。二个狭缝105s分别具有狭缝长度LS1、LS2。在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LS1=LS2。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3个铰链片105h具有相同的长度Lh。L0=3Lh+LS1+LS2。此外,LS1+LS2也称为狭缝总长度LS
铰链片105h的厚度例如为0.001~1.0mm,具体来说,例如为0.001、0.01、0.1、0.2、0.3、0.4、0.5、0.6、0.7、0.8、0.9、1.0mm,也可以在此处所例示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铰链片105h的宽度Wh(即铰链部105的宽度Wh)例如为1~8mm,具体来说例如为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mm,也可以在此处所例示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
此外,在本申请说明书中,铰链部105的厚度(即铰链片105h的厚度)是指不包含表皮材料108的厚度的厚度。另外,各种构件的厚度以及宽度等的值在没有特别的规定的情况下,是指平均值。
铰链部105的全长L0是遍及铰链部105的两端的长度。狭缝总长LS是狭缝105s的合计长度。它们的比即LS/L0越大,则狭缝105s占铰链部105的比例变得越大,随之铰链片105h占铰链部105的比例(即多个铰链片105h的长度Lh的合计)变小。LS/L0可以为例如0.50~0.99,也可以为例如0.70~0.97。LS/L0具体来说例如为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86、0.87、0.88、0.89、0.90、0.91、0.92、0.93、0.94、0.95、0.96、0.97、0.98、0.99,也可以在此处所例示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
各个铰链片105h的长度Lh能够任意地确定。作为一个示例,铰链片105h的长度Lh可以为10mm,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5~15mm,或者也可以例如为2~100mm。长度Lh具体来说例如为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5、40、45、50、55、60、70、80、90、100mm,也可以在此处所例示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为了确保一定以上的强度,也可以将长度Lh增大一定程度。
设置于铰链部105的铰链片105h的个数不限于3个,也可以是2个或4个以上。铰链片105h的个数具体来说例如为5、6、7、8、9,或者也可以是10个,也可以在此处所例示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多个铰链片105h既可以全都具有相同的长度Lh,也可以为相互不同的长度。例如,用一个中间铰链片105h1的长度Lh1与一个端部铰链片105h2的长度Lh2进行比较的情况下,既可以是Lh1<Lh2,也可以是Lh1>Lh2。各个铰链片105h的长度Lh也可以在上述的数值范围内相互不同。
设置铰链片105h的间隔由各个狭缝105s的长度确定。多个狭缝105s的长度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若以铰链片105h彼此靠近的方式缩短狭缝105s,则强度提高。另一方面,若以使铰链片105h彼此远离而设置的方式加长狭缝105s,则铰链部105的弯曲容易度增加。
通过设置狭缝105s来提高弯曲容易度。由于能够通过狭缝105s来调节弯曲容易度,因此不需要使铰链片105h过薄,具有抑制切断、抑制铰链片105h碎裂的优点。另外,在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表皮材料108,能够用铰链片105h和表皮材料108双方将第一主体部102a和第二主体部102b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如果由足够厚的原材料来构筑表皮材料108,则能够得到高强度。
铰链部105的弯曲容易度能够进行各种控制,根据所需的弯曲容易度(柔软性)的程度,至少能够任意地改变狭缝105s以及铰链片105h的个数、长度、宽度以及深度或厚度。图39例示了铰链部105的弯曲角度θ。由第二主体部102b的自重而产生的弯曲角度θ例如可以为45°以上,例如也可以为60°以上,例如还可以为70°以上,或者,例如还可以为85°以上。由第二主体部102b的自重而产生的弯曲角度θ具体来说例如为45°、50°、55°、60°、65°、70°、75°、80°、85°或90°,也可以在此处所例示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
但是,铰链部105容易因第二主体部102b的自重而弯曲,但铰链部105的结构并不限于此。铰链部105也可以在第二主体部102b的自重作用下完全不弯曲(即图39中自重产生的θ实质为0°),或者也可以只弯曲一点点的程度(例如0°<θ≤15°或者0°<θ≤30°,或者0°<θ≤45°等)。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设置狭缝105s,当向第二主体部102b施加力时,使铰链部105容易弯曲。
此外,面板101的全长L0作为一个示例可以为500~1300mm。全长L0具体来说例如为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mm,也可以在此处所例示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面板101例如作为汽车用的行李箱底板(luggage board)、车身底板(deckboard)、行李舱用地板等而提供。
图35A等所记载的第一主体部102a的宽度Wa与第二主体部102b的宽度Wb之间的关系能够任意地设定。若第二主体部102b的宽度Wb大,则铰链部105容易因第二主体部102b的自重而弯曲。因此,在Wb<Wa的情况下,宽度比率Wb/Wa例如可以为0.20~0.80,例如也可以为0.40~0.60。宽度比率Wb/Wa具体来说例如为0.20、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90或者0.95,也可以在此处所例示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但是并不限于上述的条件,也可以为Wb=Wa(也就是Wb/Wa=1.0),或者也可以为Wb>Wa
也可以将以上说明的各种变形中的任意2个以上相互组合使用。
2.面板101的制造方法
以下,对面板101的制造方法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具有准备工序、狭缝裁切工序和粘贴工序。具体来说,首先,在准备工序中准备狭缝形成前的树脂面板体102。在该树脂面板体102进行狭缝105s的形成以及表皮材料108的粘贴。
2-1.成型机的结构
首先,使用图40对能够用于树脂面板体102的制造方法的实施的成型机10进行说明。成型机10具有一对片形成装置14和模具121、131。各片形成装置14具有料斗12、挤出机13、蓄能器17以及T型模18。挤出机13和蓄能器17经由连结管15而连结。蓄能器17和T型模18经由连结管16而连结。
图40所示的第四观点的实施方式的片形成装置14、使用的树脂与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的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片形成装置14、使用的树脂相同(参照第一观点以及第二观点的“2-1-1.片形成装置14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
<模具121、131>
树脂片123、133在打开能够开闭的模具121、131的状态下被挤出至模具121、131之间。如图40所示,模具121、131具有空腔面121a、131a,并以包围空腔面121a、131a的方式设置有夹断部121b、131b。在空腔面121a、131a内,设置有减压吸引孔(未图示),通过减压吸引孔对树脂片123、133进行减压吸引而能够将其赋形为沿着空腔面121a、131a的形状。树脂片123、133的厚度例如为0.5~2mm,具体来说例如为0.5、1.0、1.5、2.0mm,也可以在此处所例示的任意2个数值之间的范围内。
在模具131上设置有形成铰链部105的凸条135。凸条135是细长的突部,优选构成为凸条135的长边方向与树脂片123、133的挤出方向不平行,更优选构成为凸条135的长边方向与树脂片123、133的挤出方向正交。在该情况下,抑制沿着铰链部105的长边方向的树脂片123、133的厚度的变化。
2-2.准备工序(面板主体的制造工序)
在准备工序中,准备狭缝105s形成前的阶段的树脂面板体102。本实施方式的准备工序更详细来说具有挤出工序、赋形工序以及闭模工序。
在挤出工序中,如图38所示,向模具121、131之间挤出树脂片123、133。树脂片133配置在树脂片123与模具131之间。
接下来,在赋形工序中,将树脂片123、133分别沿着模具121、131的空腔面121a、131a赋形。该工序能够通过利用模具121、131进行树脂片123、133的减压吸引来执行。
接下来,在闭模工序中,进行模具121、131的闭模。当进行模具121、131的闭模时,树脂片123、133沿着夹断部121b、131b被相互熔接,得到沿着由一对模具121、131形成的空腔的内表面的形状的树脂面板体102。在凸条135与模具121之间,树脂片123、133被压缩而形成铰链部105(参照图41)。夹断部121b、131b的外侧的部位成为毛边。之后,打开模具121、131取出面板101,通过去除毛边,得到形成狭缝105s前的阶段的树脂面板体102。
2-3.狭缝裁切工序
接下来,在树脂面板体102的铰链部105设置预先确定的个数以及长度的狭缝105s。对形成狭缝105s的具体的方法没有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冲压机、超声波切割器或刀等。
2-4.表皮材料108的粘贴工序
接下来,通过用粘接剂将表皮材料108粘贴于树脂面板体102,提供面板101。由于进行这样的后粘贴,所以在实施方式中对表皮材料108的原材料没有限定。后粘贴不需要透气性,所以具有能够使用的表皮材料108的变形丰富的优点。例如,表皮材料108可以不是无纺布,可以是没有透气性的例如合成皮革等表皮材料。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狭缝105s这样的新方法,能够提高铰链部105的弯曲容易度。尤其是,如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各种变形那样,通过适当地设计狭缝105s和铰链片105h,具有如下优点,即,能够控制铰链部105的弯曲容易度和确保耐久性,并兼顾量产性。即,由于通过铰链片105h将第一主体部102a和第二主体部102b连结,所以第一主体部102a和第二主体部102b不用分成不同的部件。由此,后工序中的表皮材料108的后粘贴作业容易,另外,也可抑制面板101的尺寸(宽度W0)的制造偏差。另外,通过调节铰链片105h的长度Lh,能够容易将铰链部105的弯曲容易度控制在所期望的程度。
3.变形例
对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应用各种变形。例如,可以从面板101省略掉表皮材料108。
树脂面板体102的结构是一个示例,第一主体部102a和第二主体部102b能够应用各种结构。作为一个示例,可以在中空部107设置由发泡体构成的芯材。作为芯材的发泡体在中空部107内确保表壁103与里壁104之间的空间,或者提高面板101的强度、隔热性。为了设置芯材,在赋形工序与闭模工序之间实施嵌入工序即可。在嵌入工序中,在树脂片123、133之间配置凸条135的位置较薄的发泡体,进入闭模工序即可。作为其他的示例,也可以利用不具有中空部107的发泡树脂板构筑第一主体部102a和第二主体部102b。作为其他的示例,也可以在第一主体部102a和第二主体部102b的宽度方向的任意的位置以规定间隔设置加强肋。也可以设置使里壁104的一部分朝向表壁103凹陷而熔接于表壁103的内表面的多个加强肋,由此提高树脂面板体102的刚性以及强度。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观点~第三观点)
1:树脂制面板,2:树脂成型体,3:芯材,3a:基体,3a1:凹部,3b:基体,3b1:凹部,3c:加强构件,3c1:上壁,3c11:突起,3c2:下壁,3c21:突起,3c3:柱部,4:表皮材料,5:成型体,5a:成型体主体,5b:大毛边部,5bb:下毛边部,5bc1:内侧毛边部,5bc2:外侧毛边部,5bu:上毛边部,5c:切断线,5cb:下线,5cl:左线,5cr:右线,5cu:上线,5d:成型品,5e:小毛边部,5f:分型线,5fb:下线,5fl:左线,5fr:右线,5fu:上线,9a:基座,9b:吸附垫,10:成型机,11:原料树脂,11a:熔融树脂,12:料斗,13:挤出机,13a:缸,14:片形成装置,15:连结管,16:连结管,17:蓄能器,17a:缸,17b:活塞,18:T型模,19:插入装置,19a:基座,19b:吸附垫,19c:阴型突起,21:第一分割模具,21A:吸引部,21B:吸引孔,21C:倾斜面,21a1:主体部,21a2:第一外侧部,21a3:端面部,21b:内表面,21d:夹断部,21d1:内侧夹断部,21d2:外侧夹断部,21dd:夹断部,21e:阳型突起,21f:支撑部,22:第二分割模具,22a:后端部,22a1:主体部,22a2:第二外侧部,22a3:对置部,22a4:倒角部,22ab:后端部,22af:前端部,22b:内表面,22d:夹断部,22d1:内侧夹断部,22d2:外侧夹断部,22dd:夹断部,23:可动部,23a:对置面部,23b:抵接面部,23c:吸引部,23d:卡合部,23e:密封构件,23f:被支撑部,23g:吸引部,23g1:吸引孔,23g2:倾斜面,24:驱动机构,24a:上驱动机构,24b:下驱动机构,31:外框,31a:吸引孔,32:外框,32a:吸引孔,A:区域,Ar:箭头,B:区域,C1:箭头,C2:箭头,Dr:厚度方向,PL:分型线,SD1:密闭空间,SD2:密闭空间,cvt:空腔部,hl:减压吸引孔,p1:树脂片,p2:树脂片,sp:空间,w1:横宽尺寸,w2:深度尺寸,t1:距离,t2:突出量,w3:后退距离。
(第四观点)
101:面板,102:树脂面板体,102a:第一主体部,102b:第二主体部,103:表壁,104:里壁,104a:倾斜部,105:铰链部,105h:铰链片,105h1:中间铰链片,105h2:端部铰链片,105s:狭缝,107:中空部,108:表皮材料,10:成型机,11:原料树脂,12:料斗,13:挤出机,13a:缸,17:蓄能器,17a:缸,17b:活塞,18:T型模,14:片形成装置,121:模具,121a:空腔面,121b:夹断部,123:树脂片,15:连结管,16:连结管,131:模具,131a:空腔面,131b:夹断部,133:树脂片,135:凸条,L0:铰链部的全长,LS:狭缝总长,LS1、LS2:狭缝长度,Lh:铰链片的长度,WS:狭缝宽度。

Claims (30)

1.一种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具有成型工序、毛边部赋形工序和切断工序,
在所述成型工序中,使用模具对成型体进行成型,
所述模具具有可动部和成对的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
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分别具有空腔部和夹断部,
所述可动部以能够相对于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附设于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并且所述可动部具有吸引部和卡合部,
所述成型体具有成型体主体、切断线和毛边部,
所述成型体主体在所述成型工序中在所述空腔部内被成型,
所述切断线在所述成型工序中被所述夹断部压扁,
所述毛边部经由所述切断线而与所述成型体主体连结,并且设置于所述可动部,
在所述毛边部赋形工序中,通过经由所述吸引部将所述毛边部吸引到所述卡合部,从而使所述毛边部赋形于所述卡合部,
在所述切断工序中,通过在使所述毛边部赋形于所述卡合部的状态下使所述可动部相对于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进行相对移动,从而以沿着所述切断线的方式将所述毛边部从所述成型体主体切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第一分割模具具有端面部,
所述可动部具有抵接面部,
在所述毛边部赋形工序中,所述抵接面部抵接于所述端面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模具还具有密封构件,
所述密封构件安装在所述端面部或所述抵接面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
第一分割模具具有第一外侧部,
在第一外侧部形成有第一分割模具的所述夹断部,并且在第一外侧部形成有所述端面部,
第二分割模具具有第二外侧部,
在第二外侧部形成有第二分割模具的所述夹断部,并且第二外侧部配置为在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的开闭方向上与第一外侧部对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成型体具有树脂片和表皮材料,
所述表皮材料配置在所述树脂片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上分别形成有减压吸引孔,
所述减压吸引孔形成在所述空腔部,并且所述减压吸引孔以将所述树脂片赋形于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的方式形成,
在所述树脂片被赋形于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的状态下,配置于所述空腔部的所述表皮材料以沿着第一分割模具的方式设置,
所述减压吸引孔没有形成在第一分割模具的第一外侧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第一外侧部与第二外侧部之间形成有表皮材料余量空间,
在所述成型工序中,在所述表皮材料余量空间配置有所述表皮材料的端部。
8.一种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具有成型工序、卡合工序和切断工序,
在所述成型工序中,使用模具对成型体进行成型,
所述模具具有可动部和成对的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
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分别具有空腔部、内侧夹断部和外侧夹断部,
所述内侧夹断部与所述空腔部连接,
所述外侧夹断部设置在比所述内侧夹断部远离所述空腔部的位置,
所述可动部以能够相对于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附设于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并且所述可动部具有卡合部,
所述成型体具有成型体主体、外侧线部和外侧毛边部,
所述成型体主体具有内侧线部和内侧毛边部,
所述成型体主体在所述成型工序中在所述空腔部内被成型,
所述内侧线部在所述成型工序中被所述内侧夹断部压扁,
所述内侧毛边部形成在所述内侧线部与所述外侧线部之间,
所述外侧线部在所述成型工序中被所述外侧夹断部压扁,
所述外侧毛边部与所述外侧线部连结,
在所述卡合工序中,使所述外侧毛边部与所述可动部的所述卡合部卡合,
在所述切断工序中,通过在使所述外侧毛边部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下使所述可动部相对于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进行相对移动,从而以沿着所述外侧线部的方式将所述外侧毛边部从所述内侧毛边部切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俯视第一分割模具以及所述可动部时,所述外侧夹断部形成为沿着所述卡合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外侧夹断部的顶部的面与所述卡合部的顶部的面一致。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可动部还具有吸引部,
在所述卡合工序中,通过经由所述吸引部将所述外侧毛边部吸引到所述卡合部,使所述外侧毛边部赋形于所述卡合部,从而使所述外侧毛边部与所述卡合部卡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
第一分割模具具有端面部,
所述可动部具有抵接面部,
在所述卡合工序中,在所述抵接面部抵接于所述端面部的状态下,经由所述吸引部将所述外侧毛边部吸引到所述卡合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模具还具有密封构件,
所述密封构件安装在所述端面部或所述抵接面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中,
第一分割模具具有第一外侧部,
在第一外侧部形成有第一分割模具的所述内侧夹断部以及所述外侧夹断部,并且在第一外侧部形成有所述端面部,
第二分割模具具有第二外侧部,
在第二外侧部形成有第二分割模具的所述内侧夹断部以及所述外侧夹断部,并且第二外侧部配置为在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的开闭方向上与第一外侧部对置。
15.根据权利要求8~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成型体具有树脂片和表皮材料,
所述表皮材料配置在所述树脂片的外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上分别形成有减压吸引孔,
所述减压吸引孔形成在所述空腔部,并且所述减压吸引孔以将所述树脂片赋形于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的方式形成,
在所述树脂片被赋形于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的状态下,配置于所述空腔部的所述表皮材料设置为沿着第一分割模具,
所述减压吸引孔没有形成在第一分割模具的第一外侧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第一外侧部与第二外侧部之间,形成有表皮材料余量空间,
所述成型工序中,在所述表皮材料余量空间配置有所述表皮材料的端部。
18.一种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使用了模具以及外框,其中,
具有下垂工序、吸附工序和赋形工序,
在所述下垂工序中,使熔融的树脂片向所述模具的正面下垂,
所述模具具有空腔部、夹断部和倒角部,
所述倒角部设置在所述外框与所述夹断部之间,并且形成为在从所述夹断部朝向所述外框的方向上与下垂的所述树脂片之间的间隔变宽,
在所述吸附工序中,使所述外框前进,用所述外框吸附所述树脂片,在所述外框、所述树脂片和所述模具之间形成封闭空间,
所述外框配置在所述模具的周围,并且构成为能够吸附所述树脂片,
在所述赋形工序中,使所述外框后退,并且对所述封闭空间进行减压从而将所述树脂片赋形于所述空腔部,
所述树脂片通过所述外框后退而与所述外框一起移动,以沿着所述倒角部的方式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倒角部由锥面构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锥面的倾斜角为60度以下。
21.根据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赋形工序中,所述外框后退至所述倒角部的后端部的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8~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赋形工序中,所述外框的后退距离为30mm以上且80mm以下。
23.根据权利要求18~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制造方法中,还使用可动部,并且所述制造方法还具有成型工序,
所述模具具有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
所述可动部构成为相对于第一分割模具进行相对移动,将所述树脂片的一部分切断,并且附设在第一分割模具的周围,
第二分割模具具有所述倒角部,所述外框配置在第二分割模具的周围,
在所述成型工序中,将第一分割模具以及第二分割模具闭模,在所述成型工序完成的状态下,所述可动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比所述倒角部的前端部的位置靠近所述外框的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18~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倒角部在所述模具的开闭方向上的宽度为10mm以上且63mm以下。
25.根据权利要求18~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倒角部从所述夹断部朝向所述外框的方向的宽度为5.7mm以上。
26.一种面板,具有树脂面板体,其中,
所述树脂面板体具有一体地设置的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和铰链部,
所述铰链部具有铰链片和狭缝,
所述铰链片将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能够转动地连结,
所述狭缝设置在所述铰链片的旁边,将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分离。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面板,其中,
具有表皮材料,
所述表皮材料跨越所述铰链部而粘贴在所述第一主体部以及所述第二主体部上。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面板,其中,
在将遍及所述铰链部的两端的长度设为全长L0,将所述狭缝的合计长度设为狭缝总长LS时,LS/L0为0.50~0.99。
29.根据权利要求26~28中任一项所述的面板,其中,
所述铰链片包括端部铰链片,
所述端部铰链片分别设置在所述铰链部的两端。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面板,其中,
所述铰链片包括中间铰链片,
所述中间铰链片设置在所述端部铰链片之间。
CN202280015552.2A 2021-02-26 2022-02-18 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面板 Pending CN1168879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30769 2021-02-26
JP2021-030774 2021-02-26
JP2021-138343 2021-08-26
JP2021-192085 2021-11-26
JP2021192085A JP2023078802A (ja) 2021-11-26 2021-11-26 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PCT/JP2022/006665 WO2022181487A1 (ja) 2021-02-26 2022-02-18 構造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パネ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87969A true CN116887969A (zh) 2023-10-13

Family

ID=86646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5552.2A Pending CN116887969A (zh) 2021-02-26 2022-02-18 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78802A (zh)
CN (1) CN116887969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78802A (ja) 2023-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79520B1 (ko) 수지 적층판의 제조 방법
US6695998B2 (en) Mol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ne step steam chest molding
KR20120111720A (ko) 용기 제조
CN116887969A (zh) 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面板
JP6215023B2 (ja) 車両用内装材の製造方法
KR20140053368A (ko) 장비 부품의 제조 방법 및 공구, 그리고 차량용 장비 부품
KR102251327B1 (ko) 일체 성형체 및 일체 성형체의 제조 방법
WO2022181487A1 (ja) 構造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パネル
JP3822208B2 (ja) 内装品の真空成形方法及び真空成形機
WO2022113999A1 (ja) 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7239825B2 (ja) 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997374B2 (ja) 樹脂製パネル
US20240227277A9 (en) Structural bod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panel
JPH1170573A (ja) 合成樹脂中空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2022131698A (ja) 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7057496B2 (ja) 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2131701A (ja) 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KR101373922B1 (ko) 트림웰트 제조 어셈블리 및 제조방법
JP6933806B2 (ja) 樹脂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EP4100224B1 (de) Spritzgusswerkzeu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formteilen
JP7457245B2 (ja) 樹脂製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19048391A (ja) 車両用内装材の成形装置及び車両用内装材の製造方法
JP4854416B2 (ja) 合成樹脂積層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H07276425A (ja) 樹脂製品の成形方法及び成形用金型装置
TW201422409A (zh) 吹氣成形模具、吹氣成形方法以及成形品之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