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53363A - 驾驶室及作业机械 - Google Patents

驾驶室及作业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53363A
CN116853363A CN202310862000.1A CN202310862000A CN116853363A CN 116853363 A CN116853363 A CN 116853363A CN 202310862000 A CN202310862000 A CN 202310862000A CN 116853363 A CN116853363 A CN 1168533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
frame
window
side window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6200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冬梅
舒全禄
权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Heavy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Heavy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Heavy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Heavy Machinery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6200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533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53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533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6Drivers' cab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驾驶室及作业机械,驾驶室包括第一前立柱总成、第二前立柱总成、顶盖、底板、后框架、第一侧窗和第二侧窗,第一侧窗的第一下窗框前端与第一前立柱总成的底端连接,第一侧窗的第一下窗框后端与后框架连接,第一侧窗的第一下窗框、底板和后框架围成三角形;第二侧窗的第二下窗框前端与第二前立柱总成的底端连接,第二侧窗的第二下窗框后端与后框架连接,第二侧窗的第二下窗框、底板和后框架围成三角形。使驾驶室两侧的侧面主框架形成三角形设计,可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外力,减少驾驶室骨架的用料;第一下窗框前端与第一前立柱总成的底端连接,第二下窗框前端与第二前立柱总成连接,有效增大驾驶操作视野。

Description

驾驶室及作业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驾驶室及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工程机械的驾驶操作视野一般包括直接视野和评估遮影,比如,矿区使用的超大挖的驾驶室,驾驶室离地面较高,机器在工作过程中对于视野一般包括直接视野和评估遮影;相关技术中,为了补偿直接视野不足,需要增加辅助监视境与后视镜;若视野还不能满足要求,需要额外增加辅助视野。比如,对于履带式自卸车来说,司机借助视镜至少应能看到地平面上机器左右两侧最后方的驱动链轮或引导轮中心线处履带最外缘地面投影(10m半径范围内)的视野区域。
但是,目前的工程机械的驾驶室为了满足振动疲劳和FOPS(落物保护装置)等安全性能要求,将左右前立柱主要骨架设计的比较粗壮,并且驾驶室的侧部骨架以四边形框架为主,以及在驾驶室靠近下部受力源处做加强处理,这样,会造成视野障碍角增大,致使视野减小,必须通过额外增加辅助监视境与后视镜才能满足视野要求,增加了成本,降低了座椅的操作便利性,以及增加了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驾驶室及作业机械,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工程机械的驾驶室为了满足安全性能要求其骨架较粗且驾驶室的侧部骨架以四边形框架为主,并在驾驶室靠近下部受力源处做加强处理,而造成视野障碍角增大,致使视野减小,必须借助额外的辅助监视镜和后视镜才能满足视野要求,增加了成本、降低了座椅的操作便利性以及增加了安全隐患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驾驶室,包括第一前立柱总成、第二前立柱总成、顶盖、底板、后框架、第一侧窗和第二侧窗,其中:
所述第一侧窗分别与所述顶盖、所述第一前立柱总成和所述后框架连接,所述第一侧窗的第一下窗框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前立柱总成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一侧窗的第一下窗框的后端与所述后框架连接,且所述第一侧窗的第一下窗框、所述底板和所述后框架围成三角形;
所述第二侧窗分别与所述顶盖、所述第二前立柱总成和所述后框架连接,所述第二侧窗的第二下窗框的前端与所述第二前立柱总成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二侧窗的第二下窗框的后端与所述后框架连接,且所述第二侧窗的第二下窗框、所述底板和所述后框架围成三角形。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驾驶室,还包括:
驾驶座椅,设置在所述驾驶室内;
前视窗,分别与所述顶盖、所述第一前立柱总成、第二前立柱总成和所述底板连接,驾驶室的前方视野角度大于或等于最小前方视野角度,基准眼点与所述顶盖的前端形成第一平面,所述前视窗的上窗框的底端位于所述第一平面上;其中,所述基准眼点为以标准坐姿坐在驾驶室的驾驶座椅上的标准人体模型的眼点位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驾驶室,还包括:
底部视窗,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底部视窗位于所述驾驶座椅的前方。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驾驶室,所述驾驶室内设置有前控箱总成,所述前控箱总成靠近第一侧窗设置,驾驶室的侧方视野角度大于或等于最小侧方视野角度,其中,所述基准眼点与所述第一下窗框相连形成第二平面,所述前控箱总成的顶端位于在所述第二平面上或低于所述第二平面。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驾驶室,所述第一前立柱总成包括:
第一前立柱骨架,所述第一前立柱骨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盖和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一前立柱骨架内设置有第一风道;
第一装饰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前立柱骨架上,所述第一装饰件位于所述驾驶室内,所述第一装饰件上设置有第一风口,所述第一风口朝向所述驾驶室内部设置,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且所述第一装饰件位于所述第一前立柱骨架的投影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驾驶室,所述第二前立柱总成包括:
第二前立柱骨架,所述第二前立柱骨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盖和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二前立柱骨架内设置有第二风道;
第二装饰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前立柱骨架上,所述第二装饰件位于所述驾驶室内,所述第二装饰件上设置有第二风口,所述第二风口朝向所述驾驶室内部设置,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且所述第二装饰件位于所述第二前立柱骨架的投影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驾驶室,还包括:
底部防护格栅,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底部防护格栅遮盖在所述底部视窗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驾驶室,还包括:
前护网,设置在所述前视窗的前端,所述前护网的边框分别与所述顶盖和所述底板连接,且所述前护网的边框、所述前护网与所述顶盖的连接点和所述前护网与所述底板的连接点均位于所述驾驶室的驾驶操作视野范围外。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驾驶室,还包括:
落物保护装置,设置在所述顶盖的上方,所述落物保护装置用于遮盖所述顶盖。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驾驶室,所述底部防护格栅包括:
格栅网,遮盖设置在所述底部视窗上;
多根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格栅网上,沿所述驾驶室的后端至前端的方向,多根所述加强筋向两侧呈发散状分布。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驾驶室。
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及作业机械,驾驶室包括第一前立柱总成、第二前立柱总成、顶盖、底板、后框架、第一侧窗和第二侧窗,第一侧窗分别与顶盖、第一前立柱总成和后框架连接,第一侧窗的第一下窗框的前端与第一前立柱总成的底端连接,第一侧窗的第一下窗框的后端与后框架连接,并且第一侧窗的第一下窗框、底板和后框架围成三角形;第二侧窗分别与顶盖、第二前立柱总成和后框架连接,第二侧窗的第二下窗框的前端与第二前立柱总成的底端连接,第二侧窗的第二下窗框的后端与后框架连接,并且第二侧窗的第二下窗框、底板和后框架围成三角形。
如此设置,由于第一侧窗的第一下窗框、底板和后框架相连形成三角形框架结构、第二侧窗的第二下窗框、底板和后框架相连形成三角形框架结构,可以使驾驶室两侧的侧面主框架形成三角形设计,可以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外力,可以减少驾驶室骨架的用料;并且第一下窗框的前端与第一前立柱总成的底端连接,第二下窗框的前端与第二前立柱总成连接,可以有效增大驾驶员的驾驶操作视野,减少辅助监视镜和后视镜的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从左向右看向驾驶室);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从右向左看向驾驶室);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的前视图之一(隐藏前护网);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的右视图之一(隐藏前护网);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的右视图之二(显示前护网);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的前视图之二(显示前护网);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以标准坐姿坐在驾驶室的驾驶座椅上的标准人体模型正视前方的视野分布图之一(驾驶室的侧部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以标准坐姿坐在驾驶室的驾驶座椅上的标准人体模型正视前方的视野分布图之二(驾驶室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以标准坐姿坐在驾驶室的驾驶座椅上的标准人体模型向左转头的视野分布图(驾驶室的俯视图);
图11是图9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图9中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顶盖;2、底板;3、后框架;
4、第一前立柱总成;5、第二前立柱总成;6、第一侧窗;
7、第二侧窗;8、第一下窗框;9、第二下窗框;
10、驾驶座椅;11、标准人体模型;12、前控箱总成;
13、上窗框;14、底部视窗;15、格栅网;
16、加强筋;17、第一前立柱骨架;18、第一装饰件;
19、第一风道;20、第一风口;21、第二前立柱骨架;
22、第二装饰件;23、第二风道;24、第二风口;25、前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结合图1至图12描述本发明的驾驶室及作业机械。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驾驶室,可以包括第一前立柱总成4、第二前立柱总成5、顶盖1、底板2、后框架3、第一侧窗6和第二侧窗7。
其中,第一侧窗6可以分别与顶盖1、第一前立柱总成4和后框架3连接,第一侧窗6的第一下窗框8的前端可以与第一前立柱总成4的底端连接,第一侧窗6的第一下窗框8的后端可以与后框架3连接,并且第一侧窗6的第一下窗框8、底板2和后框架3可以围成三角形。这样,第一侧窗6的第一下窗框8、底板2和后框架3可以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框架结构,既可以提供驾驶操作的最大视野,减少辅助监视镜和后视镜的使用,又可以保证驾驶室的强度。
第二侧窗7可以分别与顶盖1、第二前立柱总成5和后框架3连接,第二侧窗7的第二下窗框9的前端可以与第二前立柱总成5的底端连接,第二侧窗7的第二下窗框9的后端可以与后框架3连接,并且第二侧窗7的第二下窗框9、底板2和后框架3可以围成三角形。这样,第二侧窗7的第二下窗框9、底板2和后框架3可以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框架结构,既可以提供驾驶操作的最大视野,减少辅助监视镜和后视镜的使用,又可以保证驾驶室的强度。
这里,上述后框架3可以为四边形框架。
如此设置,由于第一侧窗6的第一下窗框8、底板2和后框架3相连形成三角形框架结构、第二侧窗7的第二下窗框9、底板2和后框架3相连形成三角形框架结构,可以使驾驶室两侧的侧面主框架形成三角形设计,可以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外力,可以减少驾驶室骨架的用料,无需加粗第一前立柱总成4和第二前立柱总成5;并且,第一侧窗6的第一下窗框8的前端与第一前立柱总成4的底端连接,第二侧窗7的第二下窗框9的前端与第二前立柱总成5的底端连接,可以有效增大驾驶员的驾驶操作视野,减少辅助监视镜和后视镜的使用。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驾驶室还可以包括前视窗,驾驶座椅10可以设置在驾驶室内,前视窗可以分别与顶盖1、第一前立柱总成4、第二前立柱总成5和底板2连接。
并且,基准眼点与顶盖1的前端形成第一平面,前视窗的上窗框13的底端位于第一平面上。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前视窗的视野。
需要说明的是,基准眼点可以为以标准坐姿坐在驾驶室的驾驶座椅10上的标准人体模型11的眼点位置。这里,标准人体模型11可以采用标准为GB/11559的人体模型。
前视窗的上窗框13的底端与第一平面相交形成第一直线,其中,若前视窗的上窗框13的底端低于第一直线,则会造成前视窗的视野变小;若前视窗的上窗框13的底端高于第一直线,则会致使雨刷等无法安装或降低驾驶室的强度。
这里,坐在驾驶室的驾驶座椅10上的驾驶员看到顶盖1的前端时为前方视野最小时的情况,无论向前或向后调节驾驶座椅10的位置或向上或向下调节驾驶座椅10的位置时驾驶员的前方视野均大于看到顶盖1时的视野。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平面与标准人体模型11视野中线的夹角可以为37°-45°,具体地可以为37°。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驾驶室还可以包括底部视窗14,底部视窗14可以设置在底板2上,并且底部视窗14可以位于驾驶座椅10的前方。这样,以便于坐在驾驶座椅10上的驾驶员通过底部视窗14观察驾驶室底部的环境,进一步地增大了驾驶室的驾驶操作视野。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驾驶室内可以设置有前控箱总成12,以起到装饰作用。这里,前控箱总成12可以靠近第一侧窗6设置。
其中,基准眼点与第一下窗框8相连形成第二平面,前控箱总成12的顶端可以位于第二平面上或低于第二平面。这样,可以避免驾驶员向第一侧窗6的方向看时,前控箱总成12不会遮挡第一下窗框8,不会对驾驶室的侧部和下部视野造成影响,有利于提高驾驶室的侧方视野。
需要说明的是,驾驶室的侧方视野可以指坐在驾驶座椅10上的驾驶员通过侧窗直接可见的视野范围。
这里,第二平面与标准人体模型11的视野中线的夹角可以为37°-45°,具体可以为37°。
上述第一侧窗6可以为左侧窗,第二侧窗7可以为右侧窗。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前立柱总成4可以包括第一前立柱骨架17和第一装饰件18,第一前立柱骨架17的两端可以分别与顶盖1和底板2连接,以支撑顶盖1;第一装饰件18可以设置在第一前立柱骨架17上,第一装饰件18可以位于驾驶室内,以提高驾驶室内部的美观性。
其中,第一前立柱骨架17内可以设置有第一风道19,第一装饰件18上可以设置有第一风口20,第一风口20可以与第一风道19连通,并且第一风口20可以朝向驾驶室内部设置,具体地第一风口20可以朝向驾驶座椅10设置。这样,可以保证驾驶室内部的通风性,满足驾驶室内部的热舒适性。
第二前立柱总成5可以包括第二前立柱骨架21和第二装饰件22,第二前立柱骨架21的两端可以分别与顶盖1和底板2连接,以支撑顶盖1;第二装饰件22可以设置在第二前立柱骨架21上,第二装饰件22可以位于驾驶室内,以提高驾驶室内部的美观性。
其中,第二前立柱骨架21内可以设置有第二风道23,第二装饰件22上可以设置有第二风口24,第二风口24可以与第二风道23连通,并且第二风口24可以朝向驾驶室内部设置,具体地第二风口24可以朝向驾驶座椅10设置。这样,可以保证驾驶室内部的通风性,满足驾驶室内部的热舒适性。
这里,空调风管可以设置在第一风道19和/或第二风道23内,可以优化驾驶室内部的设计。
此外,第一装饰件18可以位于第一前立柱骨架17的投影范围内,第二装饰件22可以位于第二前立柱骨架21的投影范围内。这样,可以使第一装饰件18和第二装饰件22分别在障碍角视野线内,可以避免第一装饰件18和第二装饰件22影响驾驶员驾驶操作的视野,从而保证视野的最大化。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前立柱骨架17和第二前立柱骨架21为影响驾驶员视野的障碍角。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前立柱骨架17和第二前立柱骨架21可以采用标准型材焊接而成的骨架,无需加粗第一前立柱骨架17和第二前立柱骨架21,可以进一步地保证驾驶员的驾驶操作视野最大化;并且标准型材焊接骨架,工艺简单,通过简易工装即可实现,容易控制加工精度。
这里,通过CAE(工程设计中的计算机辅助工程)对驾驶室车身骨架的振动疲劳仿真分析结果可以确定第一前立柱骨架17和第二前立柱骨架21在满足FOPS(落物保护装置)功能的前提下用料最少,以满足视野要求。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驾驶室还可以包括落物保护装置,落物保护装置可以设置在顶盖1的上方,并且落物保护装置可以用于遮盖顶盖1。这样,可以对驾驶室起到保护作用,避免落石等高空坠物砸到驾驶室的顶盖1,提高了驾驶室的安全性。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驾驶室还可以包括底部防护格栅,底部防护格栅可以设置在底板2上,并且底部防护格栅可以位于底部视窗14的上方,以用于增加底部视窗14的强度。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底部防护格栅可以包括格栅网15和多根斜加强筋16,格栅网15可以遮盖设置在底部视窗14上;多根加强筋16可以设置在格栅网15上,以对格栅网15起到加强作用,从而可以提高格栅网15的强度。
这里,格栅网15的形状和尺寸可以与底部视窗14的形状和尺寸相一致,或者,格栅网15的尺寸可以大于底部视窗14的尺寸。这样,可以保证格栅网15能够将底部视窗14遮盖,对底部视窗14起到防护的作用。
此外,沿驾驶室的后端至前端的方向,多根加强筋16可以向两侧呈发散状分布。这样,既可以提高格栅网15的强度,又可以将对视野的影响降到最小,有利于保证驾驶员的下视野最大化。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驾驶室还可以包括前护网25,前护网25可以设置在前视窗的前端,前护网25的边框可以分别与顶盖1和底板2连接。这样,前护网25可以对前视窗起到保护作用,提高了驾驶室的安全性。
并且,前护网25的边框、前护网25与顶盖1的连接点和前护网25与底板2的连接点均可以位于驾驶室的驾驶操作视野范围外,以避免前护网25的边框影响驾驶员的驾驶操作视野。
需要说明的是,驾驶室的驾驶操作视野可以包括驾驶室的前方视野、侧方视野、下方视野以及后方视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的左侧窗的下窗框与左前立柱总成的最下端连接,可以将左侧视野做到最大;并且左侧窗的下窗框与底板、后框架形成三角形框架或类三角形框架结构,可以提高左侧框架的强度,使其满足振动疲劳和FOPS的安全性能要求;右侧窗的下窗框与右前立柱总成的最下端连接,可以将右侧视野做到最大;并且右侧窗的下窗框与底板、后框架形成三角形框架或类三角形框架结构,可以提高右侧框架的强度,使其满足振动疲劳和FOPS的安全性能要求。这样,无需加粗前立柱总成,即可满足振动疲劳和FOPS的安全性能要求。
为了满足驾驶室内部热舒适性,需要根据风道仿真结果优化风管和风口布置,在左前立柱总成的左前立柱骨架中设置第一风道19、左前立柱总成的装饰件上设置与第一风道19连通的第一风口20;在右前立柱总成的右前立柱骨架中设置第二风道23、右前立柱总成的桩之间上设置与第二风道23连通的第二风口24。
并将左前控箱总成与左侧窗的下窗框相连形成的平面设置为与坐在驾驶座椅10上的驾驶员向左转头时的最佳视野线接近平行,以减小对驾驶员侧部和下部视野的影响。
利用视野线设计左前立柱总成和右前立柱总成,左前立柱总成和右前立柱总成的立柱骨架均采用标准型材制作而成,结合车身振动疲劳仿真分析结果优化数模,确保左前立柱骨架和右前立柱骨架用材料最少、障碍角最小,同时满足振动疲劳和FOPS,并且设计的装饰件均在障碍角视野线以内,对视野影响最小。
此外,在顶盖的上方设置落物保护装置、在底部视窗的上方设置底部防护格栅以及在前视窗的前方设置前护网25,可以有效对驾驶室起到保护作用,提高驾驶室的安全性能。并且,前护网25的边框与顶盖1和底板2的连接点都设置在驾驶员的视野不可见区域处,以避免对驾驶员的视野造成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驾驶室为驾驶座椅10设置在驾驶室左侧的驾驶室,即驾驶室为左侧驾驶室;当然,上述驾驶室的驾驶座椅10也可以设置在驾驶室的右侧,即驾驶室为右侧驾驶室,并且右侧驾驶室的其他结构可以与左侧驾驶室的其他结构镜像对称。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作业机械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作业机械与上文描述的驾驶室可相互对应参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作业机械,可以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驾驶室。
本发明提供的作业机械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与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所达到的有益效果相一致,由于驾驶室的第一侧窗6的第一下窗框8、底板2和后框架3相连形成三角形框架结构、第二侧窗7的第二下窗框9、底板2和后框架3相连形成三角形框架结构,可以使驾驶室两侧的侧面主框架形成三角形设计,可以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外力,可以减少驾驶室骨架的用料,无需加粗第一前立柱总成4和第二前立柱总成5;并且,驾驶室的第一侧窗6的第一下窗框8的前端与第一前立柱总成4的底端连接,驾驶室第二侧窗7的第二下窗框9的前端与第二前立柱总成5的底端连接,可以有效增大驾驶员的驾驶操作视野,减少辅助监视镜和后视镜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或消除安全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作业机械可以为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或其他工程机械。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驾驶室,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前立柱总成、第二前立柱总成、顶盖、底板、后框架、第一侧窗和第二侧窗,其中:
所述第一侧窗分别与所述顶盖、所述第一前立柱总成和所述后框架连接,所述第一侧窗的第一下窗框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前立柱总成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一侧窗的第一下窗框的后端与所述后框架连接,且所述第一侧窗的第一下窗框、所述底板和所述后框架围成三角形;
所述第二侧窗分别与所述顶盖、所述第二前立柱总成和所述后框架连接,所述第二侧窗的第二下窗框的前端与所述第二前立柱总成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二侧窗的第二下窗框的后端与所述后框架连接,且所述第二侧窗的第二下窗框、所述底板和所述后框架围成三角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前视窗,分别与所述顶盖、所述第一前立柱总成、第二前立柱总成和所述底板连接,基准眼点与所述顶盖的前端形成第一平面,所述前视窗的上窗框的底端位于所述第一平面上;其中,所述基准眼点为以标准坐姿坐在驾驶室的驾驶座椅上的标准人体模型的眼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底部视窗,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底部视窗位于所述驾驶座椅的前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内设置有前控箱总成,所述前控箱总成靠近第一侧窗设置,其中,所述基准眼点与所述第一下窗框相连形成第二平面,所述前控箱总成的顶端位于在所述第二平面上或低于所述第二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立柱总成包括:
第一前立柱骨架,所述第一前立柱骨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盖和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一前立柱骨架内设置有第一风道;
第一装饰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前立柱骨架上,所述第一装饰件位于所述驾驶室内,所述第一装饰件上设置有第一风口,所述第一风口朝向所述驾驶室内部设置,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且所述第一装饰件位于所述第一前立柱骨架的投影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立柱总成包括:
第二前立柱骨架,所述第二前立柱骨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盖和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二前立柱骨架内设置有第二风道;
第二装饰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前立柱骨架上,所述第二装饰件位于所述驾驶室内,所述第二装饰件上设置有第二风口,所述第二风口朝向所述驾驶室内部设置,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且所述第二装饰件位于所述第二前立柱骨架的投影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底部防护格栅,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底部防护格栅遮盖在所述底部视窗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前护网,设置在所述前视窗的前端,所述前护网的边框分别与所述顶盖和所述底板连接,且所述前护网的边框、所述前护网与所述顶盖的连接点和所述前护网与所述底板的连接点均位于所述驾驶室的驾驶操作视野范围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落物保护装置,设置在所述顶盖的上方,所述落物保护装置用于遮盖所述顶盖。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防护格栅包括:
格栅网,遮盖设置在所述底部视窗上;
多根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格栅网上,沿所述驾驶室的后端至前端的方向,多根所述加强筋向两侧呈发散状分布。
11.一种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驾驶室。
CN202310862000.1A 2023-07-13 2023-07-13 驾驶室及作业机械 Pending CN1168533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62000.1A CN116853363A (zh) 2023-07-13 2023-07-13 驾驶室及作业机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62000.1A CN116853363A (zh) 2023-07-13 2023-07-13 驾驶室及作业机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53363A true CN116853363A (zh) 2023-10-10

Family

ID=88228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62000.1A Pending CN116853363A (zh) 2023-07-13 2023-07-13 驾驶室及作业机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5336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47488B2 (en) Vehicle cab including centrally-located “A post”
US8998303B2 (en) Cab frame with integrated rollover protective structure
US11155981B2 (en) Cab of work vehicle, work vehicle, and wheel loader
EP2644420B1 (en) Cabin system
US10947698B2 (en) Low-profile machine cabin
US8851555B2 (en) Cab rollover protective structure for enhanced visibility
US8926003B2 (en) Cab frame with hydroformed rollover protective structure
JP5420605B2 (ja) ホイールローダ
US11926369B2 (en) Cab frame, cab, and engineering vehicle
CN116853363A (zh) 驾驶室及作业机械
CN113415347B (zh) 具有吸能结构的无a柱防滚翻防落物驾驶室及矿用自卸车
RU65850U1 (ru) Система защитных устройств оператора промышленного трактора
CN209852448U (zh) 驾驶室框架、驾驶室和工程车辆
JP2004345486A (ja) 運転室補強構造
CN216971912U (zh) 一种伸缩臂叉车驾驶室结构
JP6657021B2 (ja) 建設機械
JP7423393B2 (ja) 作業車両およびブルドーザ
JP2013053520A (ja) ホイールローダ
CN212290057U (zh) 一种高强度矿用自卸车增压驾驶室结构及矿用自卸车
JP6581160B2 (ja)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構造
JP2004322980A (ja) 建設機械の運転室
CN206579720U (zh) 用于作业机械的驾驶室框架及具有其的作业机械
Vormer et al. Comfortable View in an Earth-Moving Machine of 2015
JPS60139574A (ja) トラクタの安全フレ−ム取付装置
JP2002327462A (ja)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