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49153A - 一种利用循环水培育海水鱼苗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循环水培育海水鱼苗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49153A
CN116849153A CN202310853032.5A CN202310853032A CN116849153A CN 116849153 A CN116849153 A CN 116849153A CN 202310853032 A CN202310853032 A CN 202310853032A CN 116849153 A CN116849153 A CN 1168491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ries
seedling raising
pond
p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530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49153B (zh
Inventor
张海发
刘苏
吴锦辉
杨宇晴
黄培卫
黄锦雄
甘松永
罗裕燕
曾伟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31085303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491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849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491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8491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491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1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fish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1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fish
    • A01K61/17Hatching, e.g. incub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03Aquaria; Terra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03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06Accessories for aquaria or terra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2Introducing gases into the water, e.g. aerators, air pu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5Filters for aquari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一种利用循环水培育海水鱼苗的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培育海水鱼苗的方法,采用育苗池+缓冲净水池+水处理系统的育苗系统进行培育,将循环水处理技术与工厂化育苗技术进行结合,提高苗种质量和成活率,实现海水苗种高效稳定的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循环水培育海水鱼苗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循环水培育海水鱼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苗种培育海水鱼苗的模式主要为池塘育苗和工厂化育苗。
池塘育苗模式是指整个育苗过程在室外海水池塘进行,并在鱼苗培育期间采用针对生物饵料的大量稳定培养技术、池塘水质调控技术,所以仔鱼生长快且苗体健壮,因此该模式具有投资少、周期短等优点,但培育过程受季节、气候影响大,不可控的影响因素较多,容易出现大批死亡,甚至全部死亡的现象,即育苗稳定性低;而且由在于育苗过程中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如败藻、缺氧、暴雨等,并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对技术人员的经验要求程度较高。
工厂化育苗模式是指整个育苗过程在较为封闭的室内水泥池进行,并在仔鱼生长的各个阶段针对性地提供适宜的饵料,减少了天气对育苗的影响,减小了仔鱼生长所受的环境协迫,但由于使用外来源水进行培育,对水源要求较高,水质条件变化幅度大,会造成苗种出现应激反应,从而导致死亡,育苗存在不稳定性;且该模式需要技术人员时刻关注育苗过程水质变化,将水质理化因子的变化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技术要求较高。
综上所述,上述两种育苗模式对经验和技术的要求较高,培育效果稳定性差,成活率低,严重制约了苗种产业的发展。
此外,传统的育苗模式管理方式粗放,即培育过程为了肥水容易过量使用营养物,由此也会带入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不仅易造成水域富营养化,对养殖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还会导致苗种质量差,病害增加或携带病原,严重影响后期的养殖成活率。
针对培育效果稳定性差、成活率低的问题,中国专利CN103444603B公开了一种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该方法在室内进行,为苗种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通过不断添加和更替浓缩小球藻、活菌和新鲜海水以及通过含全池吸底的补充过程来调控整个育苗池水体系统的平衡;虽然该方法提高了单位水体的出苗量,但培育过程需要配备大量的养殖池用于储备洁净海水,不利于苗种的规模化培育,且到育苗后期需要转池,操作繁琐,易出现苗种应激死亡或受伤,不适宜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循环水培育海水鱼苗的方法,提高苗种质量和成活率,实现海水苗种高效稳定的生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利用循环水培育海水鱼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造育苗系统:
所述育苗系统为封闭式的养殖系统,包括育苗池、缓冲净水池,以及水处理系统;所述育苗池和缓冲净水池均与水处理系统作闭环式连通,以进行水循环处理;
(2)培育鱼苗:
向育苗系统引入外源水,在育苗池内孵化受精卵,并将孵出的鱼苗培育成所需规格;
其中,在育苗期间对育苗池全程进行充气以保证充足的溶氧,以及对育苗池和缓冲净水池的水进行循环处理以调节水质;
所述循环处理的具体操作为:
鱼苗孵出后第1-20天,在白天的时候仅缓冲净水池中的水进入水处理系统进行循环,在晚上的时候育苗池和缓冲净水池的水均进入水处理系统进行循环;其中,鱼苗孵出后第1-3天,每日循环交换量为30-80%,鱼苗孵出后第4-10天,每日循环交换量为100-130%,鱼苗孵出后第11-20天,每日循环交换量为150-200%;
鱼苗孵出后第21天至育苗完成,育苗池和缓冲净水池的水进入水处理系统进行24小时循环,每日循环交换量为200-400%。
上述的封闭式,是指除了在育苗前向育苗系统引入外源水,育苗期间不补充/更换新的外源水,而是通过所述循环处理,达到控制水质的目的。
所述循环交换量为育苗池与缓冲净水池内的水体进入水处理系统总的水量。
本发明所述养殖系统中可以采用一个或以上的育苗池,以及一个或以上的缓冲净水池,优选为多个育苗池与一个缓冲净水池的组合;当采用一个以上育苗池时,各育苗池之间作串联连通,当采用一个以上缓冲净水池时,各缓冲净水池作串联连通。
发明人经过长时间的试验,确认本发明的方法能够维持水质稳定,有效提高苗种质量和成活率;本发明方法的原理是:
①针对鱼苗孵出后第1-20天:
首先,由于孵出后第1-20天的鱼苗摄食能力弱,因此,在白天的时候,即投喂饵料的时段,本发明不对育苗池中的水进行循环处理;这样能够保证鱼苗能摄食到足量的饵料,使饵料达到最大利用率,避免饵料投喂后进入水处理系统被处理掉而造成饵料浪费或导致鱼苗摄食量不够的现象;
其次,由于育苗池中的水在白天的时候不进行循环处理,水中的氨氮、亚硝酸氮、细菌含量就会因投喂饵料的原因而上升,所以本发明在育苗系统中增设了缓冲净水池,减轻育苗系统中水体处理压力;
具体地,在育苗池不参与循环的条件下,缓冲净水池的水进入水处理系统进行循环,持续对水质进行处理,降低氨氮、亚硝酸氮、细菌等含量;到晚上的时候,育苗池的水加入循环后,由于缓冲净水池的水持续在循环,所以育苗池的水质指标亦可更快的降低到预期值,这样可保证育苗用水水质条件的优良和稳定性,提高育苗成活率;此外,由于缓冲净水池的水持续在循环,避免了育苗池的水质在一开始进行循环时产生过大的变化,达到维持育苗用水水质稳定的目的;
而且,经过大量实验确定,根据本发明方案适时调整循环交换量,能有效净化育苗池内水质,并维持稳定。
②鱼苗孵出后第21天至育苗完成:
随着鱼苗的生长,摄食的饵料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加,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细菌等含量增幅变大,有可能出现部分水质指标瞬间飙升的情况,极易导致鱼苗大量死亡。;且此时鱼苗摄食能力较强,因此育苗池和缓冲池开始全天进入循环处理模式,并将水循环交换量调整为200-400%,有效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实现育苗水质的稳定。
本发明所述海水鱼包括鮨科、鲷科等常见海水鱼类,具体为石斑鱼、黑鲷鱼、黄鳍鲷等海水鱼;优选为石斑鱼,本发明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石斑鱼苗的成活率。
所述水处理系统包括网/筛滤装置、一级生物硝化池、蛋白分离器、臭氧消毒装置、二级生物硝化池和紫外杀菌装置;所述育苗池和缓冲净水池排出的水,依次经过网/筛滤装置、一级生物硝化池、蛋白分离器、臭氧消毒装置、二级生物硝化池和紫外杀菌装置,使水质得以更新,再回流至育苗池和缓冲净水池。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中,鱼苗孵出后第1-20天,水进入水处理系统时开启紫外杀菌,关闭臭氧消毒;鱼苗孵出后第21天至育苗完成,水进入水处理系统时,同时开启紫外杀菌和臭氧消毒。
在育苗过程中,由于饵料投喂,有可能带入外源病菌,为了保持水质的安全、稳定,需要对水体进行杀菌处理;而在育苗前期,鱼苗摄食量不大,因投喂引起的水质的变化不大,且此阶段的鱼苗比较娇嫩,开启臭氧可能会对其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前期只开启紫外杀菌;到了育苗后期,鱼苗对臭氧的耐受性增强,且随着鱼苗的摄食量增大和饵料品种的增多,残饵和外源物质对水质产生较大的影响,氨氮、亚硝酸盐氮、细菌含量递增,如不加以处理,可能会引起水质恶化从而造成鱼苗的死亡,所以,此时加入臭氧消毒,一方面能够对水体中的致病菌起到杀灭的作用,另一方面,臭氧的强氧化性会将毒性较大的亚硝酸盐氮氧化为毒性较小的硝酸盐,结合紫外杀菌的使用,能够更有效地对水质进行更新,保证鱼苗培育环境的优良与稳定,从而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中,在育苗前,向育苗系统引入外源水后进行循环养水;
所述循环养水的流程为:在育苗池和缓冲净水池进水后,向水中加10-20ppm活性炭和3-5ppm强氯精进行消毒,并且进入水处理系统进行循环;其中,进水后的前12小时不充气,12小时后进行循环并充气;待余氯消除后,向缓冲净水池的水体加浓缩芽孢杆菌,停止充气并持续进行循环,育苗池内的水体则停止循环,此时即可向育苗池投放受精卵进行孵化。
本发明在孵化受精卵期间,育苗池内采用静水充气的方式,即向水体充气但不进行循环,而缓冲净水池的水体持续进行循环。
更进一步地,所述外源水经过砂滤沉淀、水质调节、杀毒灭菌后,再进入育苗系统。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中,本发明在育苗期间(即鱼苗孵出后)向育苗池泼洒EM菌或浓缩芽孢杆菌,并通过添加浓缩小球藻、螺旋藻粉等方式维持水体藻相。
更进一步地,在鱼苗孵出后第3-20天,每天向育苗池和缓冲净水池添加浓缩小球藻和/或螺旋藻粉,第21天停止投放;在鱼苗孵出后第3天起至育苗结束,每隔5天向育苗池泼洒EM菌或浓缩芽孢杆菌。
在本发明的具体方案中,对育苗池和缓冲净水池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通过调整水的循环交换量以及EM菌或浓缩芽孢杆菌的投放量,维持水质稳定。
在本发明的具体方案中,在鱼苗孵出后要及时投喂充足生物饵料作为开口饵料,且生物饵料在投喂前要进行消毒,随着鱼苗的成长,要保证丰年虫、桡足类、枝角类等生物饵料的大量稳定供应;而且在育苗过程中,人工配合饲料需尽早介入,如尽早将人工配合饲料与生物饵料组合投喂,以早日替代生物饵料。
所述生物饵料在投喂前需经过富含EPA、DHA等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剂进行营养强化。
在本发明的具体方案中,在培育鮨科海水鱼苗时,在孵化后第3-20天每天投喂轮虫;在第9-20天时每天投喂虾片和/或人工配合饲料,以使鱼苗熟悉甚至尝试摄食人工配合饲料,而具体虾片和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量根据鱼苗的摄食情况而定,使其饱食为主;第13天开始至育苗完成,每天投喂丰年虫和/或桡足类,第21天开始至育苗完成,每天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或者同时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和仔虾。
在本发明的具体方案中,在培育鲷科海水鱼苗时,在孵化后第3-21天每天投喂轮虫,第9天开始至育苗完成每天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第13天开始至育苗完成每天投喂丰年虫、桡足类和/或枝角类。
上述具体的投喂方案中,投喂不同饵料的时间会存在交集,即该交集的时间段内,会同时结合投喂对应的不同饵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育苗池+缓冲净水池+水处理系统的育苗系统,将循环水处理技术与工厂化育苗技术进行结合,实现育苗用水“全循环”、“不换水”,避免了育苗过程中天气和外界污染对水质的影响,降低了水交换带来的病毒传播风险,可保证育苗全过程的水质优良、稳定、安全;
本发明保障了育苗用水具有优良水质,尤其是水质变化幅度较大的培育后期,从而保证获得稳定且较高的鱼苗成活率和质量,从而也提高了设施场地的利用效率以及饵料的利用率,即本发明能够提高苗种培育的最大利用率。
2.本发明通过对水的循环交换量和循环时长的控制,以及水处理系统紫外和臭氧的配合使用,达到更新水质,减少病害的目的,从而提高育苗成活率和苗种的质量,也保证了育苗成活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所以本发明方法能够整体提高培育海水鱼苗的经济效益。
3.本发明的方法是将循环水处理技术与工厂化育苗技术进行结合,通过水处理系统的运行对水体进行循环处理,去除水中的有害成分,并结合微生态制剂的使用,保持育苗水质优良、稳定、安全;进一步,通过藻类、生物饵料、配合饲料的合理运用,为海水鱼苗提供充足的能量来源,确保每次育苗的出苗量,保证获得稳定且高的育苗成活率;
换言之,本发明从“水质”和“营养”两个层面最大限度地满足海水鱼苗的生长需求,最终实现育苗“稳定性”及“成活率”的提高。
4.采用本发明方法培育的海水鱼苗,操作简便,培育效果稳定,出苗量大,培育出的苗种质量优良,病害少,有利于下一阶段的生长。
5.另外,相比现有技术采用换水的方式维持育苗用水的水质,本发明在整个育苗过程中,是利用所述循环处理保证水质的清新和稳定,无需换水,从而使用水量大大减少,按照育苗池8m3计,采用本发明方法,每个育苗池用水量比传统方式育苗用水量至少减少100吨以上,即大大减少养殖废水的产生,所以本发明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的理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循环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仅用于阐述本发明,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所述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以上本发明公开的内容和各参数所取范围,均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以下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的育苗系统为封闭式的养殖系统,包括育苗池、缓冲净水池以及水处理系统;其中,水处理系统包括网/筛滤装置、一级生物硝化池、蛋白分离器、臭氧消毒装置、二级生物硝化池和紫外杀菌装置。
水处理系统中网/筛滤装置用于过滤水体中的粒径较大的残饵、粪便等物质,降低后续处理过程中水体有机物对系统的压力;一级生物硝化池和二级生物硝化池分阶段地、有效地对系统内的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氮等有害物质进行充分分解,达到去除有害物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目的;蛋白分离器利用气泡表面吸附颗粒状的污垢以及可溶性的有机物,将有机物颗粒、蛋白质、有害金属离子等从系统中去除;臭氧消毒装置通过向蛋白质分离器中通入具有强氧化性的臭氧,起到杀灭致病菌和增加水体含氧量的作用,同时,进一步氧化降解水体中的亚硝酸盐、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降低鱼苗致病的机率;紫外杀菌装置能直接杀灭水体中的致病菌,与臭氧结合使用能提高净化池对水体的净化能力。
育苗池和缓冲净水池均与水处理系统作闭环式连通;如图1所示,进行循环处理时,育苗池和缓冲净水池排出的水(育苗池和缓冲净水池的水会在进入水处理系统前汇合),依次经过网/筛滤装置、一级生物硝化池、蛋白分离器、臭氧消毒装置、二级生物硝化池和紫外杀菌装置,使水质得以更新,再回流至育苗池和冲净水池;在育苗期间,根据每日循环交换量,即每日进入水处理系统的水量,计算进入水处理系统的水的流量,进而调节流量计,控制进入水处理系统的水量,以保证达到每日循环交换量。
在以下具体实施例中,每日8:00-18:00为苗种投喂摄食时间(即为上述白天的时候),在此时间段,育苗池水不进行循环,采用静水充气的方式,保证充足的溶氧,18:00-次日8:00(即为上述晚上的时候),育苗池水进入循环,降低投喂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培育石斑鱼苗包含以下步骤:
1.建造育苗系统:育苗系统配备2个育苗池和1个缓冲净水池,以及水处理系统;育苗池和缓冲净水池均为8m3的室内水泥池,并与水处理系统连通;
育苗系统清洗干净后,2个育苗池和缓冲净水池加满水,然后加15ppm活性炭和3ppm强氯精进行消毒,并进行循环;其中,前12小时内只进行循环不充气,12小时后进行循环并充气,继续循环4天;待余氯消除后,缓冲净水池加浓缩芽孢杆菌持续循环养水,2个育苗池停止循环,即可向其加入受精卵进行孵化。
2.将石斑鱼受精卵直接投放到育苗池内,密度为10000粒/m3,微充气,鱼苗孵出后利用浓缩小球藻和活菌调控养殖系统的平衡:
a.鱼苗孵出后第3天一次性向育苗池添加浓缩小球藻至藻细胞终浓度500亿个/吨水体;孵化后第4-20天,每天向育苗池补充浓缩小球藻,藻细胞投放量为1000亿个/吨水体,分两次投放;第21天后不再投放浓缩小球藻;
b.鱼苗孵出后第3天起,每隔5天向育苗池泼洒浓缩芽孢杆菌。
3.鱼苗孵出后及时投喂充足的开口饵料,随着鱼苗的生长,保证适口饵料的大量和稳定供应:
a.生物饵料投喂前要需用有效碘进行消毒,并用富含EPA、DHA等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剂进行营养强化,确保幼苗有足够的营养完成生长发育;
b.孵出后第3天一次性投喂轮虫至终密度为5个/ml水体;第4-20天,每天分三次投放轮虫,每次投喂5个/ml水体;
c.第9-15天每天投喂虾片两次,每次投喂3g/池;第16-20天每天投喂虾片三次,每次投喂5g/池;
d.第13-21天每天投喂丰年虫幼体两次,每次投喂3个/ml水体;第22-28天每天投喂丰年虫幼体和桡足类三次,每次投喂7个/ml水体;第29-35天每天投喂丰年虫成虫和仔虾三次,每次投喂10个/ml水体;生物饵料投喂前及投喂后2h对育苗池中生物饵料进行计数,然后根据鱼苗具体摄食情况调整下次投喂比例;
e.第21-28天每天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三次,每次投喂8g/池;第29-35天每天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三次,每次投喂12g/池。
4.育苗期间对水进行循环处理,即,育苗系统排出的水依次经过网(筛)滤装置、一级生物硝化池、蛋白分离池、臭氧消毒装置、二级生物硝化池、紫外杀菌装置,通过控制消毒杀菌强度、调整育苗循环水量等操作维持育苗水质的清新和稳定,再回流至育苗系统;
具体地:孵化后第1-3天,开启紫外杀菌,白天的时候仅缓冲净水池循环,18:00-次日8:00育苗池加入循环,日循环交换量50%;第4-10天,开启紫外杀菌,白天仅缓冲净水池循环,18:00-次日8:00育苗池加入循环,日循环交换量100%;第11-20天,开启紫外杀菌,白天的时候仅缓冲净水池循环,18:00-次日8:00育苗池加入循环,日循环交换量200%;第21-35天,开启紫外杀菌,开启臭氧消毒,臭氧量为100%,育苗池和缓冲净水池全天循环,日循环交换量300%。
本实施例投放的16万粒石斑鱼受精卵,孵出苗种15万尾,然后经过35天的培育,孵化率93.8%,共培育出3cm以上规格苗种1.5万尾(达到3cm以上规格的鱼苗已成功完成变态发育,基本渡过育苗危险期,在后续养殖中亦不会出现大批死亡现象),即本实施例从受精卵到鱼苗的育苗成活率达到9.4%;
而在现有技术中石斑鱼的鱼苗培育难度十分大,育苗成活率平均不足5%;换言之,本发明方法的育苗成活率远远高于现有技术的水平,产出效率高,单位效益好,具有重要的应用推广价值。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培育石斑鱼苗包含以下步骤:
1.建造育苗系统:育苗系统配备3个育苗池和1个缓冲净水池,以及水处理系统;育苗池和缓冲净水池均为8m3的室内水泥池,并与水处理系统连通;
育苗系统清洗干净后,4个池子加满水,然后加15ppm活性炭和3ppm强氯精进行消毒,并进行循环;其中,前12小时内只进行循环不充气,12小时后进行循环并充气,继续循环4天;待余氯消除后,缓冲净水池加浓缩芽孢杆菌持续循环养水,3个育苗池停止循环,即可向其加入受精卵进行孵化。
2.将石斑鱼受精卵直接投放到育苗池内,密度为10000粒/m3,微充气,鱼苗孵出后利用浓缩小球藻和活菌调控养殖系统的平衡:
a.鱼苗孵出后第3天一次性向育苗池添加浓缩小球藻至藻细胞终浓度800亿个/吨水体;孵化后第4-20天,每天向育苗池补充浓缩小球藻,藻细胞投放量为1000亿个/吨水体,分两次投放;第21天后不再投放浓缩小球藻;
b.鱼苗孵出后第3天起,每隔5天向育苗池泼洒浓缩芽孢杆菌。
3.鱼苗孵出后及时投喂充足的开口饵料,随着鱼苗的生长,保证适口饵料的大量和稳定供应:
a.生物饵料投喂前要需用有效碘进行消毒,并用富含EPA、DHA等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剂进行营养强化,确保幼苗有足够的营养完成生长发育;
b.孵出后第3天一次性投喂轮虫至终密度为5个/ml水体;第4-20天,每天分三次投放轮虫,每次投喂10个/ml水体。
c.第9-15天每天投喂虾片两次,每次投喂4g/池;第16-20天每天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三次,每次投喂4g/池。
d.第13-21天每天投喂丰年虫幼体两次,每次投喂3个/ml水体;第22-28天每天投喂丰年虫幼体或桡足类三次,每次投喂7个/ml水体;第29-35天每天投喂丰年虫成虫和桡足类三次,每次投喂10个/ml水体,生物饵料投喂前及投喂后2h对育苗池中生物饵料进行计数,然后根据鱼苗具体摄食情况调整下次投喂比例。
e.第21-28天每天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三次,每次投喂10g/池,每天投喂仔虾至饱食两次;第29-35天每天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三次,每次投喂15g/池,每天投喂仔虾至饱食四次。
4.育苗期间对水进行循环处理,即,育苗系统排出的水依次经过网(筛)滤装置、一级生物硝化池、蛋白分离器、臭氧消毒装置、二级生物硝化池、紫外杀菌装置,通过控制消毒杀菌强度、调整育苗循环水量等操作维持育苗水质的清新和稳定,再回流至育苗系统;
具体地:孵化后第1-3天,开启紫外杀菌,白天的时候仅缓冲净水池循环,18:00-次日8:00育苗池加入循环,日循环交换量80%;第4-10天,开启紫外杀菌,白天仅缓冲净水池循环,18:00-次日8:00育苗池加入循环,日循环交换量130%;第11-20天,开启紫外杀菌,白天的时候仅缓冲净水池循环,18:00-次日8:00育苗池加入循环,日循环交换量200%;第21-35天,开启紫外杀菌,开启臭氧消毒,臭氧量为100%,育苗池和缓冲净水池全天循环,日循环交换量400%。
本实施例投放24万粒石斑鱼受精卵,孵出苗种20万尾,孵化率83.3%,经过35天的培育,共培育出3cm以上规格苗种2.5万尾,即本实施例从受精卵到鱼苗的育苗成活率为10.4%,产出效率高,单位效益好,具有重要的应用推广价值。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培育黑鲷鱼苗包含以下步骤:
1.建造育苗系统:育苗系统配备3个育苗池和1个缓冲净水池,以及水处理系统;育苗池和缓冲净水池均为8m3的室内水泥池,并与水处理系统连通;
育苗系统清洗干净后,4个池子加满水,然后加15ppm活性炭和5ppm强氯精进行消毒,并进行循环;其中,前12小时内进行循环不充气,12小时后进行循环并充气,继续循环4天;待余氯消除后,缓冲净水池加浓缩芽孢杆菌持续循环养水,3个育苗池停止循环,即可向其加入受精卵进行孵化。
2.将黑鲷受精卵直接投放到育苗池内,密度为10000粒/m3,微充气,鱼苗孵出后利用浓缩小球藻和活菌调控养殖系统的平衡:
a.鱼苗孵出后第3天一次性向育苗池添加浓缩小球藻至藻细胞终浓度1000亿个/吨水体;孵化后第4-20天,每天向育苗池补充浓缩小球藻,藻细胞投放量为2000亿个/吨水体,分两次投放;第21天后不再投放浓缩小球藻;
b.鱼苗孵出后第3天起,每隔5天向育苗池泼洒浓缩芽孢杆菌。
3.鱼苗孵出后及时投喂充足的开口饵料,随着鱼苗的生长,保证适口饵料的大量和稳定供应:
a.生物饵料投喂前要需用有效碘进行消毒,并富含EPA、DHA等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剂进行营养强化,确保幼苗有足够的营养完成生长发育;
b.孵化后第3天一次性投喂轮虫至终密度为3个/ml水体;第4-21天,每天分三次投放轮虫,每次投喂5个/ml水体。
c.第9-15天每天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两次,每次投喂4g/池;第16-21天每天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三次,每次投喂5g/池;第22-28天每天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三次,每次投喂10g/池;第29-35天每天人工投喂配合饲料三次,每次投喂15g/池。
d.第13-21天每天投喂丰年虫幼体两次,每次投喂3个/ml水体;第22-35天每天投喂丰年虫和桡足类三次,每次投喂6个/ml水体,生物饵料投喂前及投喂后2h对育苗池中生物饵料进行计数,然后根据鱼苗具体摄食情况调整下次投喂比例;。
4.育苗期间对水进行循环处理,即育苗系统排出的水依次经过网(筛)滤装置、一级生物硝化池、蛋白分离器、臭氧消毒装置、二级生物硝化池、紫外杀菌装置,通过控制消毒杀菌强度、调整育苗循环水量等操作维持育苗水质的清新和稳定,再回流至育苗系统;
具体地:孵化后第1-3天,开启紫外杀菌,白天的时候仅缓冲净水池循环,18:00-次日8:00育苗池加入循环,日循环交换量80%;第4-10天,开启紫外杀菌,白天仅缓冲净水池循环,18:00-次日8:00育苗池加入循环,日循环交换量130%;第11-20天,开启紫外杀菌,白天的时候仅缓冲净水池循环,18:00-次日8:00育苗池加入循环,日循环交换量200%;第21-29天,开启紫外杀菌和臭氧消毒,臭氧量为100%,全天循环,日循环交换量300%;第29-35天,开启紫外杀菌和臭氧消毒,臭氧量为100%,育苗池和缓冲净水池全天循环,日循环交换量400%。
本实施例投放24万粒黑鲷受精卵,孵出苗种21万尾,孵化率87.5%,经过35天的培育,共培育出3cm以上规格苗种6万尾,即本实施例从受精卵到鱼苗的育苗成活率为25%,产出效率高,单位效益好,具有重要的应用推广价值。
除了上述实施例一至三外,本发明还进行了数十次的海水育苗培育试验,以对本发明方法育苗效果的稳定性进行验证;下表具体列出6组试验结果。(注:试验用的育苗池和缓冲净水池均为8m3的室内水泥池;出苗量是指培育出3cm以上规格苗种数量。)
实施例一至三和上表的结果表明,本发明方法不仅能够获得较高育苗成活率,而且能够保证每批次育苗的成活率均稳定地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基于此,本发明方法能够整体提高培育海水鱼苗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可用其他的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或主要特征的具体形式来概述。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都只能认为是对本发明的说明而不是限制。因此凡是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利用循环水培育海水鱼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建造育苗系统:
所述育苗系统为封闭式的养殖系统,包括育苗池、缓冲净水池,以及水处理系统;所述育苗池和缓冲净水池分别与水处理系统闭环式连通,以进行水循环处理,使所述育苗池和缓冲净水池形成并联状态;
(2)培育鱼苗:
向育苗系统引入外源水,在育苗池内孵化受精卵,并将孵出的鱼苗培育成所需规格;
其中,在育苗期间对育苗池全程进行充气以保证充足的溶氧,以及对育苗池和缓冲净水池的水进行循环处理以调节水质;
所述循环处理的具体操作为:
鱼苗孵出后第1-20天,在白天的时候仅缓冲净水池中的水进入水处理系统进行循环,在晚上的时候育苗池和缓冲净水池的水均进入水处理系统进行循环;其中,鱼苗孵出后第1-3天,每日循环交换量为30-80%,鱼苗孵出后第4-10天,每日循环交换量为100-130%,鱼苗孵出后第11-20天,每日循环交换量为150-200%;
鱼苗孵出后第21天至育苗完成,育苗池和缓冲净水池的水进入水处理系统进行24小时循环,每日循环交换量为200-4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循环水培育海水鱼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系统包括网/筛滤装置、一级生物硝化池、蛋白分离器、臭氧消毒装置、二级生物硝化池和紫外杀菌装置;所述育苗池和/或缓冲净水池排出的水,依次经过网/筛滤装置、一级生物硝化池、蛋白分离器、臭氧消毒装置、二级生物硝化池和紫外杀菌装置,使水质得以更新,再回流至育苗池和/或缓冲净水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利用循环水培育海水鱼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鱼苗孵出后第1-20天,水进入水处理系统时开启紫外杀菌,关闭臭氧消毒;鱼苗孵出后第21天至育苗完成,水进入水处理系统时,同时开启紫外杀菌和臭氧消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利用循环水培育海水鱼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育苗前,向育苗系统引入外源水后进行循环养水;
所述循环养水的流程为:在育苗池和缓冲净水池进水后,向水中加10-20ppm活性炭和3-5ppm强氯精进行消毒,并且进入水处理系统进行循环;其中,进水后的前12小时不充气,12小时后进行循环并充气;待余氯消除后,向缓冲净水池的水体加浓缩芽孢杆菌,停止充气并持续进行循环,育苗池内的水体则停止循环,此时即可向育苗池投放受精卵进行孵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利用循环水培育海水鱼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孵化受精卵期间,育苗池内采用静水充气的方式,即向水体充气但不进行循环,而缓冲净水池的水体持续进行循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利用循环水培育海水鱼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源水经过砂滤沉淀、水质调节、杀毒灭菌后,再进入育苗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利用循环水培育海水鱼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鱼苗孵出后第3-20天,每天向育苗池和缓冲净水池添加浓缩小球藻和/或螺旋藻粉,第21天停止投放;在鱼苗孵出后第3天起至育苗结束,每隔5天向育苗池泼洒EM菌或浓缩芽孢杆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利用循环水培育海水鱼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鱼苗孵出后及时投喂充足生物饵料作为开口饵料,且生物饵料在投喂前要进行消毒;随着鱼苗的成长,要保证丰年虫、桡足类、枝角类的大量稳定供应;而且在育苗过程中尽早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以早日替代生物饵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利用循环水培育海水鱼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培育鮨科海水鱼苗时,在孵化后第3-20天每天投喂轮虫;在第9-20天时每天投喂虾片和/或人工配合饲料,以使鱼苗熟悉甚至尝试摄食人工配合饲料,而具体虾片和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量根据鱼苗的摄食情况而定,使其饱食为主;第13天开始至育苗完成,每天投喂丰年虫和/或桡足类,第21天开始至育苗完成,每天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或者同时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和仔虾。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利用循环水培育海水鱼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培育鲷科海水鱼苗时,在孵化后第3-21天每天投喂轮虫,第9天开始至育苗完成每天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第13天开始至育苗完成每天投喂丰年虫、桡足类和/或枝角类。
CN202310853032.5A 2023-07-12 2023-07-12 一种利用循环水培育海水鱼苗的方法 Active CN1168491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53032.5A CN116849153B (zh) 2023-07-12 2023-07-12 一种利用循环水培育海水鱼苗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53032.5A CN116849153B (zh) 2023-07-12 2023-07-12 一种利用循环水培育海水鱼苗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49153A true CN116849153A (zh) 2023-10-10
CN116849153B CN116849153B (zh) 2024-03-01

Family

ID=88233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53032.5A Active CN116849153B (zh) 2023-07-12 2023-07-12 一种利用循环水培育海水鱼苗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49153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5673A (zh) * 2007-08-27 2009-03-04 海南大学 一种石斑鱼工厂化人工育苗方法
CN102257972A (zh) * 2010-05-29 2011-11-30 海南大学 鞍带石斑鱼工厂化育苗方法
CN103004668A (zh) * 2013-01-04 2013-04-03 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 一种豹纹鳃棘鲈苗种北方工厂化高密度循环水培育方法
CN103444603A (zh) * 2013-08-21 2013-12-18 中山大学 一种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
CN104221946A (zh) * 2013-06-17 2014-12-24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封闭式水产养殖苗种培育系统
CN104430083A (zh) * 2014-11-21 2015-03-25 广东省渔业种质保护中心 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及其水产育苗的方法
CN108040955A (zh) * 2018-02-11 2018-05-18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一种圆口铜鱼苗简易循环水养殖方法及装置
CN208273900U (zh) * 2018-04-24 2018-12-2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鱼虾藻鲍参循环水生态综合养殖系统
CN109463323A (zh) * 2018-12-25 2019-03-15 佛山市顺德区旭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墨瑞鳕养殖系统及墨瑞鳕养殖方法
CN109463324A (zh) * 2018-12-25 2019-03-15 佛山市顺德区旭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墨瑞鳕循环式水养殖系统及墨瑞鳕养殖方法
CN111758617A (zh) * 2020-07-08 2020-10-13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一种密斑刺鲀的室内水泥池人工育苗方法
CN112715434A (zh) * 2021-01-07 2021-04-30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一种基于双循环系统的石斑鱼人工育苗方法
WO2022142018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苏州鱼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优质苗种的设备及构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5673A (zh) * 2007-08-27 2009-03-04 海南大学 一种石斑鱼工厂化人工育苗方法
CN102257972A (zh) * 2010-05-29 2011-11-30 海南大学 鞍带石斑鱼工厂化育苗方法
CN103004668A (zh) * 2013-01-04 2013-04-03 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 一种豹纹鳃棘鲈苗种北方工厂化高密度循环水培育方法
CN104221946A (zh) * 2013-06-17 2014-12-24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封闭式水产养殖苗种培育系统
CN103444603A (zh) * 2013-08-21 2013-12-18 中山大学 一种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
CN104430083A (zh) * 2014-11-21 2015-03-25 广东省渔业种质保护中心 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及其水产育苗的方法
CN108040955A (zh) * 2018-02-11 2018-05-18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一种圆口铜鱼苗简易循环水养殖方法及装置
CN208273900U (zh) * 2018-04-24 2018-12-2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鱼虾藻鲍参循环水生态综合养殖系统
CN109463323A (zh) * 2018-12-25 2019-03-15 佛山市顺德区旭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墨瑞鳕养殖系统及墨瑞鳕养殖方法
CN109463324A (zh) * 2018-12-25 2019-03-15 佛山市顺德区旭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墨瑞鳕循环式水养殖系统及墨瑞鳕养殖方法
CN111758617A (zh) * 2020-07-08 2020-10-13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一种密斑刺鲀的室内水泥池人工育苗方法
US20220007619A1 (en) * 2020-07-08 2022-01-13 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 Method for artificial rearing of porcupine pufferfish fry in indoor cement pond
WO2022142018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苏州鱼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优质苗种的设备及构建方法
CN112715434A (zh) * 2021-01-07 2021-04-30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一种基于双循环系统的石斑鱼人工育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49153B (zh) 2024-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85098B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的混合生态养殖方法
CN107047429A (zh) 超高密度工业化池塘生态养殖系统及其调控方法
CN104521832A (zh) 一种鱼苗、成鱼养殖方法
CN103444603B (zh) 一种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
CN102165925A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阶段式淡化养殖方法
CN102754610A (zh) 一种提高线纹海马幼苗养成率的方法
CN105706886A (zh) 一种适合城市家庭的复合养殖装置及养殖方法
CN106889002A (zh) 一种箱式种养同体生态养殖浮床
CN111771772B (zh) 一种石斑鱼育苗方法
CN106472376B (zh) 一种生态培育南美白对虾虾苗的方法
CN104304126A (zh) 一种利用池塘水面无土栽培中草药防治鱼病的方法
CN110771543A (zh) 一种基于多级生物自调节体系的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方法
CN112119950A (zh) 一种大口黑鲈仔鱼转食驯化的方法
CN102415345A (zh) 一种使用水产臭氧养殖系统培育罗氏沼虾苗种的方法
CN110024733A (zh) 一种凡纳滨对虾生态工业化养殖方法和系统
CN108713489A (zh) 一种鱼植共生的综合套养循环养殖模式及方法
CN105309388B (zh) 一种水溞耐温驯化方法及利用水溞对水体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
CN112352710A (zh) 一种高温季节大规模灰海马养殖方法
CN111066699A (zh) 一种尖吻鲈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方法
CN208590369U (zh) 一种鱼菜共赢的工厂化养鱼尾液循环利用系统
CN108633802B (zh) 一种生态培育南美白对虾亲虾的方法
CN116849153B (zh) 一种利用循环水培育海水鱼苗的方法
CN108911146B (zh) 一种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CN110915735A (zh) 一种对虾的高效健康养殖方法
CN205320805U (zh) 一种适合城市家庭的复合养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