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30083A - 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及其水产育苗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及其水产育苗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30083A
CN104430083A CN201410676400.4A CN201410676400A CN104430083A CN 104430083 A CN104430083 A CN 104430083A CN 201410676400 A CN201410676400 A CN 201410676400A CN 104430083 A CN104430083 A CN 1044300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water
regulation
nursery
intub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764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卫
黄维
梁德进
符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ROVINCE FISHERY GERMPLASM PROTECTION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ROVINCE FISHERY GERMPLASM PROTECTION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ROVINCE FISHERY GERMPLASM PROTECTION CENTER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ROVINCE FISHERY GERMPLASM PROTECTION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41067640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30083A/zh
Publication of CN104430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300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03Aquaria; Terra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5Filters for aquari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及其水产育苗的方法,该育苗系统由育苗池、沉淀分流池、物理过滤池、生物过滤池、调控池和水泵通过管路构成闭合回路,并通过控温系统调节调控池内的水温。该水产育苗方法为当上述育苗系统中水溶氧为3~5mg/L,氨氮量小于0.5mg/L,pH值为6.5~8,水温为25~30℃时,往育苗池内放养鱼苗经过25~30天培育,即可,所获鱼苗体型均匀,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本发明的育苗方法能进行高密度培育鱼苗种,不受气候、水质等条件限制,可工厂化,高效经济,适合我国国情。本发明节地、节水、出苗率高,鱼均匀,单位水体出苗率为传统育苗技术的20倍以上,可节省大量土地和水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及其水产育苗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育苗领域,涉及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及其水产育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工厂化养殖的方式大体上分为流水养殖、半封闭循环水养殖和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等三种形式。但仍主要以流水养殖、半封闭循环水养殖为主,真正意义上的全封闭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所占比例极少。近年来在淡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关键设备研制与系统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在养殖水体有机颗粒物过滤分离、生物净化、消毒杀菌、水质自动检测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投资规模大、运行成本高、系统集成水平低等制约应用推广的根本性问题。
目前我国的循环水养殖系统技术的系统设施和养殖生产处于相脱节的状况,大多数已建的循环水养殖设施很大一部分不能正常运转。究其原因,一是循环水养殖系统工艺过于复杂,涉及仪器设备多,不易实现平稳运行;二是一般养殖场的人员素质和结构不能满足循环水养殖管理的要求,用传统养殖设施的管理思路运作循环水设施,难以使设施系统体现工业化的生产效能。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 103518664 A公开了一种对养殖水进行重复利用和净化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所述养殖池通过管道与粗滤池相连,粗滤池与养殖池相通的地方设置有格栅;粗滤池通过管道与精滤池相连,精滤池内设置有净化箱 ;精滤池通过管道与养殖池相连。采用上述结构后,该发明的水产养殖系统依次通过粗滤池、 精滤池、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水温调节池;先对水产养殖循环水进行过滤,然后再通过化学试剂对循环水进行杀菌、杂质沉淀、最后通过水温调节池对经过沉淀的循环水进行控温,该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循环水的利用率高。该发明存在的缺陷:一是水处理环节仅解决了水中悬浮颗粒问题,对溶于水的有机物质处理能力差、易造成水质老化;二是依赖化学制剂对循环水进行杀菌,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
我国以往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以水处理技术和设备性能等方面,对应特定养殖品种的配套养殖技术研究较少,以至系统的构建和优化水平难以有效提高;循环水养殖仍简单沿用传统养殖技术,以设备系统和高密度生境为前提的养殖工艺技术没有形成,致使设备系统没能发挥最大功效,也是造成系统运行成本高的因素之一。
 罗非鱼(tilapia)为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丽鱼科(Cichlidae)的暖水性鱼类,原产自非洲大陆和中东地区咸淡水域。罗非鱼具有肉质鲜美、生长快、产量高、抗病力和适应性强等特点,经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世界各国推荐,已经成为国际性的重要养殖鱼类。
苗种培育是水产增养殖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受多项因素的制约,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一直存在靠天吃饭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的方法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该育苗系统包括育苗池、沉淀分流池、物理过滤池、生物过滤池、调控池、水泵、控温系统;所述育苗池、沉淀分流池、物理过滤池、生物过滤池、调控池和水泵通过管路构成闭合回路,水循环方向为从育苗池流入沉淀分流池,再流入物理过滤池,再流入生物过滤池,然后流入调控池,最后经水泵从调控池返回育苗池;所述控温系统通过管路与调控池连接,调节调控池内的水温。
进一步的,上述育苗系统还包括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弧形或环形微孔充气管分别与育苗池、生物过滤池、调控池连接,用于调控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进一步的,上述育苗系统还包括集污池,所述集污池通过管路分别与育苗池、沉淀分流池、物理过滤池、生物过滤池底部相连接,将池内底部沉积的污泥收集到集污池中。
进一步的,上述育苗池连接有进水管,使外源水体进入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
进一步的,上述育苗池底部的出水口处设有排水控制插管。
进一步的,上述排水控制插管包括插管和筛网,所述插管中间部分的管壁上钻有若干插管排水孔,所述插管排水孔外围包裹有20~40目的筛网,所述排水控制插管底部与排水管相连将水体排入沉淀分流池。
进一步的,上述沉淀分流池底部的排污口处设有分流集污装置,所述分流集污装置顶端部分的管壁上设若干溢水孔,在溢水孔下方设有阻流板,所述阻流板密布有孔径为2~3mm的流水孔,阻流板下方的管壁与进水管相连,将育苗池中的水体引入分流集污装置内,分流集污装置的底端与排污管相连,将沉积的污泥排入集污池中。
进一步的,上述物理过滤池内部填充有聚丙烯塑料球,填充量为物理过滤池容积的50%~70%。
进一步的,上述生物过滤池内部填充有比表面积为450~550m2/m3的聚丙烯波纹板滤料,填充量为生物过滤池容积的3/5~2/3。
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放养前3~5天将育苗池消毒,清毒后,外源水体从进水管进入育苗池,放满水,启动上述所述的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同时启动空气压缩机,待调控池内水体溶氧量为3 ~5 mg/L,氨氮含量小于0.5mg/L,pH值为6.5~8之间时,启动控温系统调节调控池内的水温为25~30℃;
2)放养鱼苗:往育苗池内放养鱼苗,每立方米水体内放养孵化出膜3~5天的鱼苗10000~12000尾;
3)饲喂:每天往育苗池内投喂4~5次含粗蛋白的粉状配合饲料,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6~10%;
4)在水温28~30℃的条件下,经过25~30天培育,即可,所获鱼苗体型均匀,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
在上述整个育苗过程中,控制循环水量,保持育苗池内水体循环量为每天循环3~5次之间,及时补充被消耗的水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针对现有罗非鱼工厂化养殖方法存在系统设备投资运行成本较大等不足,采用先进性、经济性、实用性相统一的工艺方案,特别在最关键的水生化处理工艺方面,采用生物滤池工艺,与常规的水处理工艺相比,不仅其占地面积和池容大大减少,处理相同的污水量其生化设施仅为常规水处理设施的1/4;更重要的是,采用生物滤池进行水处理不必使用能耗较大的纯氧或富氧增氧设备和泡沫分离器等,大大降低了设备投入。
2)本发明的育苗方法能进行高密度培育罗非鱼苗种,不受气候、水质等条件限制,高效经济,适合我国国情。
3)本发明节地、节水、出苗率高,鱼均匀,单位水体出苗率为传统育苗技术的20倍以上,可节省大量土地和水资源。
4)本发明获得的苗种规格整齐、成活率高。
5)本发明方法操作简便,可节省人力,减轻劳动强度。
6)本发明可保证全年育苗和种苗均衡供应。
7)本发明的全封闭循环水育苗因使用水量较少,能够充分运用现代工业技术和现代生物学技术,实现育苗过程封闭式控制管理、无污染生产。在育苗过程中对水质、水流、水温、投饵、排污、循环水处理等实行半自动或全自动化管理;同时对养殖鱼的种质、营养、生长和疾病防治等实行全面监控,使其能在适宜密度条件下,自始至终维持最佳生理、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健康、快速生长和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水体的产量和质量,且不产生环境污染。这种育苗方式可大幅度提高单位水体的生产力,缩短生产周期,节省劳力、水源和生产场地,特别在水源受限制、地价高、水域污染严重的大城市更为适宜。又因其灵活机动,应用范围广,生产管理方便,收获容易,不受气候条件限制,能终年连续育苗,实现按需上市。
附图说明
图1为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育苗池中的排水控制插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排水控制插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沉淀分流池中的分流集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的水循环育苗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为育苗池,101~108为育苗池,11为外源水进水管,12为排水控制插管,121为插管,122为筛网,123为接头,124为筛网压边固件,125为排水管,126为插管排水孔;2为沉淀分流池,21为分流集污装置,211为阻流板,212为溢水孔,213为排污管;3为物理过滤池;4为生物过滤池;5为调控池;6为集污池;7为水泵;8为空气压缩机;9为控温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该育苗系统包括育苗池、沉淀分流池、物理过滤池、生物过滤池、调控池、水泵、控温系统;所述育苗池、沉淀分流池、物理过滤池、生物过滤池、调控池和水泵通过管路构成闭合回路,水循环方向为从育苗池流入沉淀分流池,再流入物理过滤池,再流入生物过滤池,然后流入调控池,最后经水泵从调控池返回育苗池;所述控温系统通过管路与调控池连接,调节调控池内的水温。
优选的,上述育苗系统还包括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弧形或环形微孔充气管分别与育苗池、生物过滤池、调控池连接,用于调控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优选的,上述空气压缩机还与沉淀分流池、物理过滤池通过弧形或环形微孔充气管进行连接,用于调控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优选的,上述育苗系统还包括集污池,所述集污池通过管路分别与育苗池、沉淀分流池、物理过滤池、生物过滤池底部相连接,将池内底部沉积的污泥收集到集污池中。
优选的,上述育苗池连接有进水管,使外源水体进入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
优选的,上述育苗池底部的出水口处设有排水控制插管。
优选的,上述排水控制插管的顶部高于水面其高度与育苗池的深度相近。
优选的,上述排水控制插管包括插管和筛网,所述插管中间部分的管壁上钻有若干插管排水孔,所述插管排水孔外围包裹有20~40目的筛网,所述排水控制插管底部与排水管相连将水体排入沉淀分流池。
优选的,上述插管为直径为150~170mm的PVC插管。
优选的,上述插管排水孔孔径为3.0~5.0cm。
优选的,上述筛网为不锈钢筛网,筛网两端经筛网压边固件固定在插管上,所述筛网压边固件为铝条或PVC材料。
优选的,上述沉淀分流池底部的排污口处设有分流集污装置。
优选的,上述分流集污装置顶端高于水面,其高度与沉淀分流池的深度相近。
优选的,上述分流集污装置顶端部分的管壁上设若干溢水孔,在溢水孔下方设有阻流板,阻流板下方的管壁与进水管相连,将育苗池中的水体引入分流集污装置内,分流集污装置的底端与排污管相连,将沉积的污泥排入集污池中。
优选的,上述溢水孔孔径为9~11mm,所述溢水孔分布在距分流集污装置上顶0~30cm的管壁上。
优选的,上述阻流板设置在距分流集污装置上顶30~35cm处,所述阻流板密布有孔径为2~3mm的流水孔。
优选的,上述分流集污装置的底部呈漏斗状。
优选的,上述物理过滤池内部填充有聚丙烯塑料球,填充量为物理过滤池容积的50%~70%,最优选为60%。
优选的,上述聚丙烯塑料球的直径为10~15mm。
优选的,上述生物过滤池内部填充有比表面积为450~550m2/m3的聚丙烯波纹板滤料,填充量为生物过滤池容积的3/5~2/3。
所述育苗池的面积占整个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面积的8/10~9/10。
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放养前3~5天将育苗池消毒,清毒后,外源水体从进水管进入育苗池,放满水,启动上述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同时启动空气压缩机,待调控池内水体溶氧量为3 ~5 mg/L,氨氮含量小于0.5mg/L,pH值为6.5~8之间时,启动控温系统调节调控池内的水温为25~30℃;
2)放养鱼苗:往育苗池内放养鱼苗,每立方米水体内放养孵化出膜3~5天的鱼苗10000~12000尾;
3)饲喂:每天往育苗池内投喂4~5次含粗蛋白的粉状配合饲料,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6~10%;
4)在水温28~30℃的条件下,经过25~30天培育,即可,所获鱼苗体型均匀,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
优选的,在上述整个饲喂过程中,控制循环水量,保持育苗池内水体循环量为每天循环3~5次之间,及时补充被消耗的水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
参考图1所示,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包括育苗池1、沉淀分流池2、物理过滤池3、生物过滤池4、调控池5、水泵7、控温系统9;所述育苗池1、沉淀分流池2、物理过滤池3、生物过滤池4、调控池5和水泵7通过管路构成闭合回路,水循环方向为育苗池1→沉淀分流池2→物理过滤池3→生物过滤池4→调控池5→水泵7→育苗池1;所述控温系统9通过管路与调控池5连接,调节调控池5内的水温。
所述育苗池1、生物过滤池4、调控池5分别通过弧形或环形微孔充气管与空气压缩机8连接,用于调控水体的溶解氧含量。
所述育苗池1、沉淀分流池2、物理过滤池3、生物过滤池4底部分别通过管路与集污池6相连接,将池内底部沉积的污泥排放到集污池6中。
所述育苗池1连接有进水管11,使外源水体进入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
所述育苗池1底部的出水口处设有排水控制插管12(见图2~3)。
所述排水控制插管12的顶端高于水面,排水控制插管12的高度与育苗池1的深度相近。
所述排水控制插管12包括插管121和筛网122,所述插管12中间部分的管壁上钻有若干插管排水孔126,所述插管排水孔126外围包裹有20~40目的筛网122,以防止鱼苗进入排水控制插管12中,所述排水控制插管12底部与排水管125相连将水体排入沉淀分流池2(见图2~3)。
所述插管121为直径为160mm的PVC插管(见图2~3)。
所述插管排水孔126孔径为3.0~5.0cm(见图2~3)。
所述筛网122为不锈钢筛网,筛网122两端经筛网压边固件124固定在插管上,所述筛网压边固件124为铝条或PVC材料(见图2~3)。
所述排水控制插管12底部通过接头123与排水管125相连将水体排入沉淀分流池2(见图2~3)。
所述排水管125为直径为75mm的PVC管(见图2~3)。
所述沉淀分流池2底部的排污口处设有分流集污装置21(见图4),当水体流经分流集污装置21后,可将水体中残余饲料、鱼类排泄物等颗粒物进行初步沉淀分离,并通过闸门开关用少量的排水将底部的沉淀颗粒及时排到集污池6;分流后的水体再通过管路流入物理过滤池3中。
所述分流集污装置21顶端高于水面,分流集污装置21的高度与沉淀分流池2的深度相近。
所述分流集污装置21顶端部分的管壁上设若干溢水孔212,在溢水孔212下方设有阻流板211,阻流板211下方的管壁与进水管相连,将育苗池中的水体引入分流集污装置21内,分流集污装置21的底端与排污管213相连,将沉积的污泥排入集污池6中(见图4)。
所述溢水孔212孔径为9~11mm,分布在距分流集污装置21上顶0~30cm的管壁上(见图4)。
所述阻流板211设置在距分流集污装置21顶端30cm处,所述阻流板211密布有孔径为2~3mm的流水孔(见图4)。
所述分流集污装置21的底部呈漏斗状(见图4)。
所述物理过滤池3内部填充有直径为10~15mm的聚丙烯塑料球,填充量为物理过滤池3容积的3/5。
所述生物过滤池4内部填充有比表面积为500m2/m3的聚丙烯波纹板滤料,填充量为生物过滤池4容积的3/5~2/3。
所述育苗池1的面积占整个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面积的8/10~9/10。
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可以在育苗池面加盖一层薄膜,可有效降低能耗,节约成本。
实施例2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
参考图5所示,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包括育苗池(101~108)、沉淀分流池2、物理过滤池3、生物过滤池4、调控池5、水泵7、控温系统9;所述育苗池(101~108)、沉淀分流池2、物理过滤池3、生物过滤池4、调控池5和水泵7通过管路构成闭合回路,水循环方向为育苗池(101~108)→沉淀分流池2→物理过滤池3→生物过滤池4→调控池5→水泵7→育苗池(101~108);所述控温系统9通过管路与调控池5连接,调节调控池5内的水温。
所述育苗池(101~108)、沉淀分流池2、物理过滤池3、生物过滤池4、调控池5分别通过弧形或环形微孔充气管与空气压缩机8连接,用于调控水体的溶解氧含量。
所述育苗池(101~108)、沉淀分流池2、物理过滤池3、生物过滤池4底部分别通过管路与集污池6相连接,将池内底部沉积的污泥排放到集污池6中。
所述育苗池(101~108)连接有进水管11,使外源水体进入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
所述育苗池(101~108)底部的出水口处设有排水控制插管12(见图2~4)。
所述排水控制插管12的顶端高于水面,排水控制插管12的高度与育苗池1的深度相近。
所述排水控制插管12包括插管121和筛网122,所述插管12中间部分的管壁上钻有若干插管排水孔126,所述插管排水孔126外围包裹有20~40目的筛网122,以防止鱼苗进入排水控制插管12中,所述排水控制插管12底部与排水管125相连将水体排入沉淀分流池2(见图2~3)。
所述插管121为直径为160mm的PVC插管(见图2~3)。
所述插管排水孔126孔径为3.0~5.0cm(见图2~3)。
所述筛网122为不锈钢筛网,筛网122两端经筛网压边固件124固定在插管上,所述筛网压边固件124为铝条或PVC材料(见图2~3)。
所述排水控制插管12底部通过接头123与排水管125相连将水体排入沉淀分流池2(见图2~3)。
所述排水管125为直径为75mm的PVC管(见图2~3)。
所述沉淀分流池2底部的排污口处设有分流集污装置21(见图4),当水体流经分流集污装置21后,可将水体中残余饲料、鱼类排泄物等颗粒物进行初步沉淀分离,并通过闸门开关用少量的排水将底部的沉淀颗粒及时排到集污池6;分流后的水体再通过管路流入物理过滤池3中。
所述分流集污装置21顶端高于水面,分流集污装置21的高度与沉淀分流池2的深度相近。
所述分流集污装置21顶端部分的管壁上设若干溢水孔212,在溢水孔212下方设有阻流板211,阻流板211下方的管壁与进水管相连,将育苗池中的水体引入分流集污装置21内,分流集污装置21的底端与排污管213相连,将沉积的污泥排入集污池6中(见图4)。
所述溢水孔212孔径为9~11mm,分布在距分流集污装置21上顶0~30cm的管壁上(见图4)。
所述阻流板211设置在距分流集污装置21上顶30cm处,所述阻流板211密布有孔径为2~3mm的流水孔(见图4)。
所述分流集污装置21的底部呈漏斗状(见图4)。
所述物理过滤池3内部填充有直径为10~15mm的聚丙烯塑料球,填充量为物理过滤池3容积的3/5。
所述生物过滤池4内部填充有比表面积为500m2/m3的聚丙烯波纹板滤料,填充量为生物过滤池4容积的3/5~2/3。
所述育苗池(101~108)的面积占整个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面积的8/10~9/10。
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可以在育苗池(101~108)面加盖一层薄膜,可有效降低能耗,节约成本。 
实施例3水循环水产育苗的方法
利用上述实施例2所述的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进行罗非鱼的能苗,育苗池建在塑料大棚的温室中,每个育苗池的面积为12㎡,池深1米。每8个育苗池(101~108)为1组,每组配设有总面积为12㎡的沉淀分流池2、物理过滤池3、生物过滤池4、调控池5、集污池6、水泵7、空气压缩机8和控温系统9,用于净化育苗用水。利用空气压缩机8向育苗池(101~108)、沉淀分流池2、物理过滤池3、生物过滤池4、调控池5充气调节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用控温系统9控制水温,为了进一步减少热量的散失,可以在育苗池(101~108)表面加盖一层薄膜,可有效降低能耗,节约成本。具体步骤如下所述:
1)放养前3~5天将育苗池(101~108)消毒,清毒后,外源水体从进水管11进入育苗池(101~108),放满水,启动实施例2所述的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同时启动空气压缩机8,待调控池5内水体溶氧量为3 ~5 mg/L,氨氮含量小于0.5mg/L,pH值为6.5~8之间时,启动控温系统9调节调控池5内的水温为25~30℃;
在控制水温时,若为高温季节可在大棚顶部盖遮光网降温,并保持育苗室通风;冬季育苗可用控温系统9加温,应保持水温为25~30℃。
2)放养鱼苗:往育苗池(101~108)内放养鱼苗,每立方米水体内放养孵化出膜3~5天的罗非鱼水花10000~12000尾;
3)饲喂:每天投喂4~5次含粗蛋白36%的粉状配合饲料,饲料经超微粉碎,过80目筛,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6~10%;
4)在水温28~30℃的条件下,经过25天的培育,鱼种规格可达到3cm,且体型均匀,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
在上述整个育苗过程中保持育苗池1内水体循环量在每天循环3~5次之间,及时补充被消耗的水量。

Claims (10)

1.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育苗系统包括育苗池、沉淀分流池、物理过滤池、生物过滤池、调控池、水泵、控温系统;所述育苗池、沉淀分流池、物理过滤池、生物过滤池、调控池和水泵通过管路构成闭合回路,水循环方向为从育苗池流入沉淀分流池,再流入物理过滤池,再流入生物过滤池,然后流入调控池,最后经水泵从调控池返回育苗池;所述控温系统通过管路与调控池连接,调节调控池内的水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育苗系统还包括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弧形或环形微孔充气管分别与育苗池、生物过滤池、调控池连接,用于调控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育苗系统还包括集污池,所述集污池通过管路分别与育苗池、沉淀分流池、物理过滤池、生物过滤池底部相连接,将池内底部沉积的污泥收集到集污池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池连接有进水管,使外源水体进入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池底部的出水口处设有排水控制插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控制插管包括插管和筛网,所述插管中间部分的管壁上钻有若干插管排水孔,所述插管排水孔外围包裹有20~40目的筛网,所述排水控制插管底部与排水管相连将水体排入沉淀分流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分流池底部的排污口处设有分流集污装置,所述分流集污装置顶端部分的管壁上设若干溢水孔,在溢水孔下方设有阻流板,所述阻流板密布有孔径为2~3mm的流水孔,阻流板下方的管壁与进水管相连,将育苗池中的水体引入分流集污装置内,分流集污装置的底端与排污管相连,将沉积的污泥排入集污池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过滤池内部填充有聚丙烯塑料球,填充量为物理过滤池容积的50%~7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过滤池内部填充有比表面积为450~550m2/m3的聚丙烯波纹板滤料,填充量为生物过滤池容积的3/5~2/3。
10.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放养前3~5天将育苗池消毒,清毒后,外源水体从进水管进入育苗池,放满水,启动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同时启动空气压缩机,待调控池内水体溶氧量为3 ~5 mg/L,氨氮含量小于0.5mg/L,pH值为6.5~8之间时,启动控温系统调节调控池内的水温为25~30℃;
2)放养鱼苗:往育苗池内放养鱼苗,每立方米水体内放养孵化出膜3~5天的鱼苗10000~12000尾;
3)饲喂:每天往育苗池内投喂4~5次含粗蛋白的粉状配合饲料,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6~10%;
4)在水温28~30℃的条件下,经过25~30天培育,即可,所获鱼苗体型均匀,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
在上述整个育苗过程中,控制循环水量,保持育苗池内水体循环量为每天循环3~5次之间,及时补充被消耗的水量。
CN201410676400.4A 2014-11-21 2014-11-21 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及其水产育苗的方法 Pending CN1044300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76400.4A CN104430083A (zh) 2014-11-21 2014-11-21 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及其水产育苗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76400.4A CN104430083A (zh) 2014-11-21 2014-11-21 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及其水产育苗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30083A true CN104430083A (zh) 2015-03-25

Family

ID=52877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76400.4A Pending CN104430083A (zh) 2014-11-21 2014-11-21 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及其水产育苗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30083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9892A (zh) * 2015-07-20 2015-10-14 郑波明 循环水珍珠养殖系统
CN107347775A (zh) * 2017-07-20 2017-11-17 杭州敦和科技有限公司 水循环养殖系统
CN110338130A (zh) * 2019-08-07 2019-10-1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克氏原螯虾的实验室养殖系统及高密度养殖方法
CN110999844A (zh) * 2019-12-13 2020-04-14 三峡大学 一种全自动模块化鱼类行为学实验装置
CN112237158A (zh) * 2020-11-06 2021-01-19 简阳市大众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工厂化培育黄鳝苗的方法
CN113303254A (zh) * 2021-06-17 2021-08-27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的封闭式循环鱼苗培育设备及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19169A (ja) * 2000-10-17 2002-04-23 Vital Japan Kk 魚介類の養殖システム及び養殖方法
CN1460413A (zh) * 2003-01-24 2003-12-10 曾照军 一种养殖鲑鱼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24992A (zh) * 2011-03-28 2011-07-2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2881009U (zh) * 2012-10-26 2013-04-17 程诚 一种水产养殖的保温循环净水系统
CN103408192A (zh) * 2013-08-09 2013-11-27 刘莉莉 鱼池过滤系统
CN203860253U (zh) * 2014-06-11 2014-10-08 山东海城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产养殖水循环系统
CN203860234U (zh) * 2014-06-11 2014-10-08 山东海城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循环水产孵化装置
CN204272856U (zh) * 2014-11-21 2015-04-22 广东省渔业种质保护中心 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19169A (ja) * 2000-10-17 2002-04-23 Vital Japan Kk 魚介類の養殖システム及び養殖方法
CN1460413A (zh) * 2003-01-24 2003-12-10 曾照军 一种养殖鲑鱼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24992A (zh) * 2011-03-28 2011-07-2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2881009U (zh) * 2012-10-26 2013-04-17 程诚 一种水产养殖的保温循环净水系统
CN103408192A (zh) * 2013-08-09 2013-11-27 刘莉莉 鱼池过滤系统
CN203860253U (zh) * 2014-06-11 2014-10-08 山东海城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产养殖水循环系统
CN203860234U (zh) * 2014-06-11 2014-10-08 山东海城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循环水产孵化装置
CN204272856U (zh) * 2014-11-21 2015-04-22 广东省渔业种质保护中心 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9892A (zh) * 2015-07-20 2015-10-14 郑波明 循环水珍珠养殖系统
CN104969892B (zh) * 2015-07-20 2017-06-06 郑波明 循环水珍珠养殖系统
CN107347775A (zh) * 2017-07-20 2017-11-17 杭州敦和科技有限公司 水循环养殖系统
CN110338130A (zh) * 2019-08-07 2019-10-1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克氏原螯虾的实验室养殖系统及高密度养殖方法
CN110338130B (zh) * 2019-08-07 2022-01-1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克氏原螯虾的实验室养殖系统及高密度养殖方法
CN110999844A (zh) * 2019-12-13 2020-04-14 三峡大学 一种全自动模块化鱼类行为学实验装置
CN112237158A (zh) * 2020-11-06 2021-01-19 简阳市大众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工厂化培育黄鳝苗的方法
CN113303254A (zh) * 2021-06-17 2021-08-27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的封闭式循环鱼苗培育设备及方法
CN113303254B (zh) * 2021-06-17 2022-06-14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的封闭式循环鱼苗培育设备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85081B (zh) 一种地下水循环节水型鲟鱼生态养殖方法
CN103999812B (zh) 一种鱼菜共生整合系统
CN104430083A (zh) 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及其水产育苗的方法
CN109258545A (zh) 一种闭环式鱼菜共生系统
JP5629288B2 (ja) 魚介類養殖装置並びに養殖方法
CN108439711A (zh) 一种工厂化海水养殖废水一体化处理净化系统及方法
CN104542423A (zh) 蜂巢式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装置
KR20210025143A (ko) 바이오플락 발효조와 아쿠아포닉스를 이용한 순환여과식 양식시스템
CN209964765U (zh) 一种鱼菜共生养殖系统
CN103039396B (zh) 绿色,有机农业种植、养殖生态循环系统
CN212813624U (zh) 一种循环利用的可持续鱼菜共生系统
WO2014190571A1 (zh) 一种结合水产养殖及无土农业种植的系统
CN104585108B (zh) 一种高密度鱼菜共生系统
CN107372299A (zh) 一种规模化养鹅场的生态循环系统
CN108713489B (zh) 一种鱼植共生的综合套养循环养殖系统及方法
CN108401970A (zh) 一种鱼虾藻鲍参循环水生态综合养殖系统
CN210642010U (zh) 一种澳洲淡水龙虾工厂化养殖系统
CN103964648B (zh) 使用生活污水的一体化生态景观装置及活水循环方法
TWM483667U (zh) 養耕共生設備及其水回收系統
CN105613397A (zh) 一种水产养殖系统
CN112616769A (zh) 一种淡水工厂化养殖的水处理装置
CN106614115B (zh) 尖塘鳢工厂化外循环水生态养殖方法
CN204272856U (zh) 一种水循环水产育苗系统
JP2014042492A (ja) 水耕栽培を備える水生生物の養殖システム
WO2016094986A1 (pt) Sistema e método automatizado e autosustentável para produção de derivados da aquicultur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