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44603B - 一种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44603B
CN103444603B CN201310366324.2A CN201310366324A CN103444603B CN 103444603 B CN103444603 B CN 103444603B CN 201310366324 A CN201310366324 A CN 201310366324A CN 103444603 B CN103444603 B CN 1034446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y
seawater
pond
chlorella
cladoce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6632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44603A (zh
Inventor
张勇
黄文�
王翔
王庆
李水生
肖玲
杨宇晴
张海发
林浩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 Yat Sen University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36632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446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44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46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446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46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eed For Specific Animals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含以下步骤:设置室内育苗池,选取生物饵料;设置放卵密度;控制育苗池水体系统平衡,利用浓缩小球藻、活菌和新鲜海水,通过不断添加和更替浓缩小球藻、活菌和新鲜海水的方法以及通过含全池吸底的补充过程来调控整个育苗池水体系统的平衡;以及生物饵料的投喂过程,采用本发明方法进行石斑鱼孵化育苗,具有操作简便、可控性强、产出鱼苗体质优良、病害少、产量高、出苗稳定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石斑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elinae)。石斑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为餐桌中的上等佳肴,深受各地消费者的喜爱,在我国南方沿海广东、海南、福建、广西等地石斑鱼已成为海水养殖的主要对象,经济价值巨大。
石斑鱼从受精卵发育到幼苗阶段需要经过漫长的生长和变态过程才能长成幼苗,而由于技术上的不足,导致了绝大多数的石斑鱼受精卵无法成功发育成幼苗,有限数量的幼苗是石斑鱼行业的发展的最大障碍,使得石斑鱼育苗技术成为石斑鱼行业发展的瓶颈技术。
目前,绝大多数的石斑鱼苗主要是通过室外高位池培育获得的。这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其优点是产量高、操作简单、时间短,缺点是粗放式、不稳定、鱼苗体质弱、病害多。由于是室外培养,这种培苗方式极易受到天气的影响,常常因为天气的变化,导致池中藻类种群结构剧烈更替,水体生态系统发生急剧变化,给石斑鱼苗的成活率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加上粗放式的管理,培苗过程中带入了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而且过量加入的营养物质,使得水体中腐殖质增加、有害微生物群落结构占优势,导致培苗后期鱼苗病害多或者携带大量病原微生物,鱼苗进入下一生长环境后成活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该方法产量高而且稳定、产出鱼苗体质优良、病害少、幼苗成活率高。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设置室内育苗池,并对需用的海水进行预处理;
(2)选取生物饵料,所述生物饵料包括活体海水浓缩小球藻、轮虫、枝角类和丰年虫;其中活体海水浓缩小球藻和丰年虫可直接投放使用,轮虫和枝角类需经营养强化剂强化后投放使用;
(3)设置放卵密度,放卵密度为8000~16000个石斑鱼优质受精卵/m3海水;
(4)控制育苗池水体系统平衡,利用浓缩小球藻、活菌和新鲜海水,通过不断添加和更替浓缩小球藻、活菌和新鲜海水的方法以及通过含全池吸底的补充过程来调控整个育苗池水体系统的平衡;
(5)生物饵料的投喂过程:孵化后第三天~第十天,投喂轮虫,使得育苗池中轮虫密度为10~15个/mL;第十一天~第十五天,投喂轮虫和枝角类,使得育苗池中轮虫密度为5~10个/mL、枝角类密度为3~5个/mL;第十六天~第三十天,投喂枝角类,使得枝角类密度为5~10个/mL;第三十一天~第三十五天,投喂枝角类和丰年虫,一天四次,喂饱为止;第三十五天后,投喂丰年虫,一天四次,喂饱为止。
本发明步骤(1)中室内育苗池为面积大小优选是15~25m2、深1.5m的水泥池,且采光良好,不漏雨,有充气石增氧。
本发明步骤(1)中对需用的海水进行预处理过程是:将海水全部经过沙滤沉淀后,再经漂白粉杀菌、消毒,并用硫代硫酸钠中和处理,充分曝气2天后备用,其中所述漂白粉的浓度为20~30ppm(g/每吨海水),所述硫代硫酸钠的浓度为15~25ppm(g/每吨海水)。
本发明步骤(2)中所述的营养强化剂为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素。所述的营养强化剂尤其是优选为富含EPA、DHA的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素。
本发明步骤(2)和(4)中所述浓缩小球藻的初始密度为100亿~200亿个/mL。
本发明步骤(4)中利用浓缩小球藻、活菌和新鲜海水,通过不断添加和更替浓缩小球藻、活菌和新鲜海水的方法以来调控整个育苗池水体系统的平衡的具体过程是:
(a)在孵化后第三天一次性添加浓缩小球藻至其终浓度为1500~2000ppm(表示1mL/吨),并加入50cm深的海水;
(b)第四天~第十五天继续添加浓缩小球藻至其终浓度为1700~2400 ppm浓缩小球藻和5cm深的海水;
(c)第十六天~第三十天更换的海水量从10cm深增加到30cm深,其中每隔5天加大10~12cm深的换水量,并按50~100mL浓缩小球藻和5cm深新鲜海水的比例添加浓缩小球藻;
(d)第三十一天~第三十五天不添加小球藻、流动海水;
(e)第三天~第三十天添加200mL活菌,第三十一天~第三十五天不添加活菌;
其中所述浓缩小球藻的初始密度为100亿~200亿个/mL。
本发明步骤(4)中所述活菌优选为枯草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和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新鲜海水为经漂白粉和硫代硫酸钠处理后备用的海水。
本发明步骤(4)中通过含全池吸底的补充过程来调控整个育苗池水体系统的平衡的具体过程是:在第十一~第十六天之间一天全池吸底一次、第二十五~第三十天之间一天全池吸底一次;第二次吸底后,排水至40cm深,将石斑鱼苗转移至新池,转移至新池后,流水,每天全吸底3次。
本发明所述全吸底优选采用虹吸法进行全吸底。
本发明步骤(2)和(5)中所述轮虫大小优选在250~150目(58~106μm)筛网之间,所述枝角类大小优选在150-60目(106~250μm)筛网之间,所述丰年虫大小优选在60目(>250μm)以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主要是利用不断补充的新鲜海水、活体浓缩小球藻、活菌,对鱼苗孵化后各阶段水体系统进行控制,更新水体中的有害成分,保持水体生态系统中无机盐、有机质、微生物菌群、藻类、生物饵料、鱼苗等生态因子互相平衡,为石斑鱼苗提供相对稳定和适应的生长环境,确保出苗量;生物饵料经过营养强化,可以增强幼鱼体质,提高养殖成活率;
(2)采用本发明方法培育的石斑鱼苗,单位水体产量高;出苗量稳定;水体系统小,具有集约化的特点;提供的生物饵料营养丰富,产出鱼苗体质优良;全程水体经过了消毒杀菌处理,病害少;生物饵料已商业化,无需专门培养;操作简便;水体小,可控性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 设施条件:育苗池要求为室内、长方形、面积大小为15~25m2、1.5m深水泥池,采光良好,不漏雨,有充气石增氧;准备好功率为220W的小型抽水泵,便于海水的抽调;虽然为室内水泥池,但也要求采光良好,并且能够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打开白炽灯补充光源;
(2) 海水处理:所用海水要求全部经过沙滤沉淀后,经漂白粉(浓度为20~30ppm,其中ppm表示g/每吨海水)杀菌消毒2天,再用硫代硫酸钠(浓度为15~25ppm,其中ppm表示g/每吨海水)中和,充分曝气2天后备用,保证全程不会加入有害病菌;
(3) 生物饵料处理:
其中,活体海水浓缩小球藻和丰年虫直接投放使用,轮虫和枝角类需要经过营养强化剂强化后投放使用,营养强化剂为富含EPA、DHA的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素,确保食物链顶端的石斑鱼幼苗有足够的营养完成生长发育,所有生物饵料必须在投喂之前准备好;
(4) 放卵密度:放卵密度为8000~16000个/m3,约8~16万粒/池;
(5) 鱼苗孵化后各阶段水体系统的控制:
利用海水活体浓缩小球藻、活菌和新鲜海水,新鲜海水为经漂白粉和硫代硫酸钠处理后备用的海水,通过不断添加和更替的方法来调控整个水体系统的平衡;
a、在孵化后第三天一次性添加浓缩小球藻至其终浓度为1500~2000ppm,并加入50cm深的海水;
b、第四天~第十五天继续添加浓缩小球藻至其终浓度为1700~2400 ppm浓缩小球藻和5cm深的海水;
c、孵化后第16天~第30天更换的海水量从10cm深增加到30cm深,其中每隔5天加大10~12cm深;按50~100mL海水活体浓缩小球藻和5cm深新鲜海水的比例添加;
d、孵化后第31天~第35天不添加海水活体浓缩小球藻、流动海水;
其中:鱼苗孵化后第3天~第30天添加200mL活菌,活菌可以为枯草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和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几种,之后不添加活菌;鱼苗孵化后第11~16天之间一天全池吸底一次、第15天~第30天之间一天全池吸底一次;第二次吸底后,排水至40cm深,将石斑鱼苗转移至新的池子;转移至新池后,流水,每天吸底3次;此时鱼苗的放养密度是1千条/立方米;
(6) 生物饵料的投喂过程:孵化后第三天~第十天,投喂250~150目筛网之间的轮虫(58~106μm),使得水泥池中轮虫密度为10~15个/m   L;第十一天~第十五天,投喂250~150目筛网之间的轮虫(58~106μm)和150~60目筛网之间的枝角类(106~250μm),使得水泥池中轮虫密度为5~10个/mL、枝角类密度为3~5个/mL;第十六天~第三十天,投喂150~60目筛网之间的枝角类(106~250μm),使得枝角类密度为5~10个/mL;第三十一天~第三十五天,投喂150~60目筛网之间的枝角类(106~250μm)和60目以上(>250μm)的丰年虫,一天四次,喂饱为止;第三十五天后,60目以上(>250μm)丰年虫,一天四次,喂饱为止。
结果:经过三十五天以后,共培育出4万尾2.5cm斜带石斑鱼幼苗,成活率达到25%,大大的高于5~10%的平均水平,具有重要的应用推广价值。与高位池育苗方法对比,结果如表所示:
表1 本发明方法与高位池育苗方法培育出的斜带石斑鱼情况对比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部分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

Claims (2)

1.一种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其特征是包含以下步骤:
(1)设置室内育苗池,并对需用的海水进行预处理;
(2)选取生物饵料,所述生物饵料包括活体海水浓缩小球藻、轮虫、枝角类和丰年虫;其中活体海水浓缩小球藻和丰年虫可直接投放使用,轮虫和枝角类需经营养强化剂强化后投放使用;
(3)设置放卵密度,放卵密度为8000~16000个石斑鱼优质受精卵/m3海水;
(4)控制育苗池水体系统平衡,利用浓缩小球藻、活菌和新鲜海水,通过不断添加和更替浓缩小球藻、活菌和新鲜海水的方法以及通过含全池吸底的补充过程来调控整个育苗池水体系统的平衡;
(5)生物饵料的投喂过程:孵化后第三天~第十天,投喂轮虫,使得育苗池中轮虫密度为10~15个/mL;第十一天~第十五天,投喂轮虫和枝角类,使得育苗池中轮虫密度为5~10个/mL、枝角类密度为3~5个/mL;第十六天~第三十天,投喂枝角类,使得枝角类密度为5~10个/mL;第三十一天~第三十五天,投喂枝角类和丰年虫,一天四次,喂饱为止;第三十五天后,投喂丰年虫,一天四次,喂饱为止;
步骤(4)中利用浓缩小球藻、活菌和新鲜海水,通过不断添加和更替浓缩小球藻、活菌和新鲜海水的方法来调控整个育苗池水体系统的平衡的具体过程是:
(a)在孵化后第三天一次性添加浓缩小球藻至其终浓度为1500~2000ppm,并加入50cm深的海水;
(b)第四天~第十五天继续添加浓缩小球藻至其终浓度为1700~2400 ppm和5cm深的海水;
(c)第十六天~第三十天更换的海水量从10cm深增加到30cm深,其中每隔5天加大10~12cm深的换水量,并按50~100mL浓缩小球藻和5cm深新鲜海水的比例添加浓缩小球藻;
(d)第三十一天~第三十五天不添加小球藻、流动海水;
(e)第三天~第三十天添加200mL活菌,第三十一天~第三十五天不添加活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室内育苗池为面积大小是15~25m2、深1.5m的水泥池,且采光良好,不漏雨,有充气石增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对需用的海水进行预处理过程是:将海水全部经过沙滤沉淀后,再经漂白粉杀菌、消毒,并用硫代硫酸钠中和处理,充分曝气2天后备用,其中所述漂白粉的浓度为20~30ppm,所述硫代硫酸钠的浓度为15~25pp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中所述的营养强化剂为富含EPA、DHA的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和(4)中所述浓缩小球藻的初始密度为100亿~200亿个/m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4)中所述活菌为枯草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和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新鲜海水为经漂白粉和硫代硫酸钠处理后备用的海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4)中通过含全池吸底的补充过程来调控整个育苗池水体系统的平衡的具体过程是:在第十一~第十六天之间一天全池吸底一次、第二十五~第三十天之间一天全池吸底一次;第二次吸底后,排水至40cm深,将石斑鱼苗转移至新池,转移至新池后,流水,每天全吸底3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全吸底采用虹吸法进行全吸底。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和(5)中所述轮虫大小在250~150目筛网之间,所述枝角类大小在150~60目筛网之间,所述丰年虫大小在60目以上。
CN201310366324.2A 2013-08-21 2013-08-21 一种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 Active CN1034446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66324.2A CN103444603B (zh) 2013-08-21 2013-08-21 一种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66324.2A CN103444603B (zh) 2013-08-21 2013-08-21 一种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4603A CN103444603A (zh) 2013-12-18
CN103444603B true CN103444603B (zh) 2015-03-11

Family

ID=49727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66324.2A Active CN103444603B (zh) 2013-08-21 2013-08-21 一种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446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7946B (zh) * 2013-12-31 2018-04-1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一种石斑鱼育苗方法
CN104082215B (zh) * 2014-07-27 2016-01-13 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 一种斑石鲷的人工育苗方法
CN105130119A (zh) * 2015-08-28 2015-12-09 天津海友佳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石斑鱼育苗池塘中培养舟形藻控制裸甲藻爆发的方法
CN106942525A (zh) * 2017-03-27 2017-07-14 武汉中博水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鱼苗的强化培育饵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67757B (zh) * 2017-09-07 2020-10-30 中山大学 一种培育石斑鱼苗的水质改良法
CN111771772B (zh) * 2020-07-23 2022-11-08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水产病害防治中心) 一种石斑鱼育苗方法
AU2021232694B2 (en) * 2021-06-17 2023-11-02 Hainan Green Algae World Bio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for hatching and culturing grouper using chlorella
CN116849153B (zh) * 2023-07-12 2024-03-01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一种利用循环水培育海水鱼苗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54596A (ja) * 2003-02-26 2004-09-16 Dainichi Corp 魚類の深海養殖方法及び装置
CN101375673B (zh) * 2007-08-27 2011-08-10 海南大学 一种石斑鱼工厂化人工育苗方法
CN102257972A (zh) * 2010-05-29 2011-11-30 海南大学 鞍带石斑鱼工厂化育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4603A (zh) 2013-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44603B (zh) 一种小水体培育石斑鱼苗的方法
CN103828748B (zh) 池塘温室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三茬轮养的方法
CN105746404A (zh) 一种赤点石斑鱼苗种培育方法
CN102754610B (zh) 一种提高线纹海马幼苗养成率的方法
CN103478081B (zh) 一种卤虫的室内高密度养殖方法
CN104430089A (zh) 一种无公害淡水龙虾的养殖方法
CN201393474Y (zh) 三疣梭子蟹亲本循环水养殖装置
CN102487866B (zh) 一种人工培育点篮子鱼亲本规模化自然繁殖方法
CN102657127A (zh) 一种石斑鱼室外水泥池大水体设施化育苗方法
CN104585100A (zh) 一种白虾的高产养殖方法
CN105754903A (zh) 规模化培育红假单胞菌属光合细菌的方法
CN111771772B (zh) 一种石斑鱼育苗方法
CN104186431B (zh) 一种利用单细胞蛋白一步食物链高密度养殖卤虫的方法
CN105660466B (zh) 一种控制光照培育石斑鱼苗种的方法
CN101569291A (zh) 一种凡纳滨对虾的育苗方法
CN104839079B (zh) 一种利用对虾养殖废水室内规模化培育多鳞鱚亲鱼的方法及设施
CN103053476A (zh) 专性孤雌繁殖的轮虫种群培育方法
CN106614171A (zh) 一种高效河蟹育苗集成培育方法
CN106259060B (zh) 一种鳅科鱼类苗种培育方法
CN102742523A (zh) 凡纳滨对虾亲虾室内培育方法
CN102812912B (zh) 中华绒螯蟹大规模家系蟹苗土池培育方法
CN107593419B (zh) 一种低盐度海葡萄的循环养殖法
CN105052792A (zh) 一种蛤蜊的高产养殖方法
CN107897061A (zh) 一种斜带石斑鱼的养殖方法
CN108283163A (zh) 一种专性卵胎生繁殖的大卤虫室内连续养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